📖 ZKIZ Archives


沒人做的檢測生意 宜特卻能點石成金 蘋果、戴爾都不可或缺的「晶片電子醫院」

2015-09-21  TWM

提供晶片與系統檢測驗證的宜特科技,已有「電子業醫院」美名,如今不只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需要它,戴爾、聯想到蘋果不能沒有它,現在連營收規模大五十倍的德國大廠,都已親自上門求親。

當電子業景氣急凍,裁員、無薪假消息頻傳,卻有科技公司連續在七月與八月創下營收新高紀錄,它是電子產品檢測驗證公司──宜特科技。

很難想像,宜特二十一年前成立時,台灣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一行,二十一年過去,宜特不但成為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離不開的技術奧援,更是品牌大廠戴爾、蘋果品質把關不能缺少的關鍵夥伴,如今可說是亞洲最知名的IC與系統可靠度檢測驗證公司。

「我的方向就是『人家越不想做的,我就越要做。』」說話的是宜特董事長兼總經理余維斌。憶起一九九四年創立宜特的過程,他笑說自己真的是「一股勇氣」。

當年在工研院工作的余維斌,因為出差歐美,意外嗅到一門台灣沒有做過的特殊生意商機—— 當晶片的醫師。也就是要在IC設計公司試產晶片後,幫忙進行檢測,並提供電路修改服務。除了找出病灶,更要進行治療,就像一家專為晶片而生的電子醫院。

電腦巨擘找上門

接戴爾單成轉骨契機

而就如同日月光先進半導體系統創新研發中心處長林悅農所說,因為小量檢測訂單,一般封測廠不自己做,加上驗證機台價格昂貴,廠商多不會自行建置,成了宜特切入利基。

不過,這條路在一開始並不好走,「一周接個一、兩件(案子),每一件的費用大概是一至兩萬元。」然而余維斌當初光是買下全台灣第一台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機台,就花了九五○萬元,要回本都很困難。

面對訂單不可預期的市場,只能有單就接,咬牙苦撐。「剛開始人家也不相信你會做,但當他發現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還不錯,就會口耳相傳。」靠著客戶口碑推薦, 宜特逐漸從一周一、兩次的接單,一路累積到上千名客戶數。然而,真正讓宜特「轉骨」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晶片檢測驗證公司的契機,要回溯到○二年。

當時,宜特還是一家沒有公開發行的小規模公司,卻因為幾份電腦供應鏈廠商提供的宜特檢測報告,引起電腦大廠戴爾的興趣。「以我們當時的規模,要接下戴爾這 樣的客戶其實很吃力。」宜特總業務處副總鄭俊彥直言,從戴爾找上門一探宜特究竟,到戴爾認可其能力,要求旗下供應商必須送來宜特驗證的過程,就是一段為時 將近一年的考驗。

這段時間,宜特不僅要達到戴爾對於品質檢測驗證的要求,正確地理解戴爾對於標準與規格的需求,同時要重新建置內部系統,檢測驗證等服務都要精準符合預期的時間。

但辛苦是值得的。通過戴爾的認可後,宜特一舉將業務從半導體晶片檢測驗證擴大至系統可靠度業務,讓宜特迎來一波快速成長。從營收數字來看,○二年一.八億元,○三年與○四年分別跳增至二.六五億元與四.三億元。

宜特的實力,就連競爭對手閎康的內部主管都不免佩服:「宜特可靠度驗證可說是沒有競爭對手,閎康也投入這項業務多年,仍難以追上宜特。」檢測業內人士也直 言,「設備只要有錢就能買,但精準檢測,甚至提供電路修改服務,要靠人才和經驗,不是競爭對手一、兩年可以追上的。」正因如此,宜特不僅在電腦供應鏈扮演 不能缺少的角色,到了手機時代,就連對品質要求最嚴格的蘋果供應商也紛紛找上宜特。一位半導體分析師透露:「宜特的可靠度、測試能力很強,蘋果的各種晶 片,它幾乎都有能力檢測。」

攜手德凱結親家

提前布局車聯網晶片市場

現在宜特不但樹立同業難以追上的門檻,還吸引一家去年營收是宜特五十倍,並且是德國最大汽車檢測公司德凱︵DEKRA︶找上宜特談收購事宜。

「兩年前,德凱來敲門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這家公司,當然也沒有賣掉公司的打算。」鄭俊彥透露。就在宜特內部商議的半年時間內,德凱又繼續尋找其他標的,晃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比宜特更好的標的,雙方才繼續談這門親事。

向來對於公司未來布局有明確方向的余維斌內心清楚,宜特要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爆發性成長與競爭優勢,必須跟上趨勢,率先布局,而車聯網就是他眼中閃亮的未來。「以後一輛車上可能會有一千個晶片。」余維斌笑說,這就是宜特的機會。

所以,最後余維斌決定以「嫁女兒」的方式,將原本占宜特營收約兩成的車用檢測的業務單位切出去,與德凱合資成立名為德凱宜特的公司,並且讓德凱占股五 一%,具有公司主導權。而持股比重四九%的宜特未來雖然只認列德凱宜特的獲利,但可望因為德凱接下更多車用IC的檢測驗證訂單。

余維斌的策略是:「我要找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大的公司,過去,我不知道要花幾年才能打入賓士,但這些大車廠都與德凱有多年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宜特與德凱成 親,宜特可能就很快打進了。」余維斌讓當年沒人想做的生意,在二十年後成了全球電子品牌與供應商都離不開的黃金事業。但他不滿足,接下來,還要跨大步搶進 車聯網市場。

宜特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余維斌(中)

資本額:4.65億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驗證服務主要客戶:蘋果、日月光、

台積電、戴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4

搜索點擊已經過時啦,Siri締造者讓你動動嘴皮子就能點披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49.html

聖何塞是一座到處是創業公司的城市。在一間普通的會議室里,一群工程師正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點外賣。

“在離我辦公室最近的Pizza's Chicago點一份披薩。”一名工程師對著自己的智能手機說。一年多來,這支團隊一直都在埋頭打造一項名為Viv的人工智能技術,今天是對這項技術的第一次正式測試。會議室里的每個人都有點兒緊張。過了一會兒,Viv上跳出來一條信息:“你想來點兒餡料嗎?”

會議室里的八名工程師都跳了起來:“意大利臘香腸!”“芝士!”“色拉!”他們給Viv下了更多的指令:再加點餡料。不要餡料。把披薩換成大份。

大約40分鐘後,一名Pizza's Chicago的外送人員帶著四份“定制”披薩出現在辦公室——盡管當中Viv搞錯了幾次辦公室地址,但披薩最終還是成功到達了。

工程師們歡呼起來。他們既沒有打電話,也沒有打開谷歌進行搜索,甚至也不用下載Domino等披薩店的app,就完成了披薩外賣的點單過程。

當然了,披薩就只是披薩、一種常見的食物而已。但對於矽谷來說,消費者行為或設計上看似小小的改變可能意味著商業秩序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能對整個經濟產生漣漪效應。Viv工程師們一直以來都孜孜以求的是,希望通過科技的手段,盡量減少通向“動動嘴皮子就能點披薩”之路上的種種障礙。

Viv這支成立四年的低調團隊正是這條科技之路上的先行者。在矽谷,大家都認為未來五年,計算和數字商務的下一個重大變革在於如何將智能手機——以及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其他智能設備——打造成擁有超強對話能力的虛擬助手。

在人工智能和前所未有的大量數據的推動下,智能設備將變成數十億人通過互聯網連接到所有設備和業務的門戶。在這個世界,你可以通過“人機對話”打車、餐廳訂座、買電影票等等——打字、搜索和點擊等行為已經過時。

而Viv這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發的這項技術正是備受科技界矚目的技術之一,並且它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定義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上,已經有5家科技巨頭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和亞馬遜均已經宣布在虛擬助手軟件上進行了大手筆投資。

據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Facebook甚至已經提出要約想要收購Viv。Facebook老板紮克伯格是Viv的投資人,他通過Iconiq資本公司投資了這家初創企業。

你可能沒聽說過Viv,但你一定聽說過Siri。Viv的創始人戴格·基特勞斯(Dag Kittlaus)和亞當·齊耶(Adam Cheyer)正是Siri的聯合締造者。2010年,Siri被蘋果收購之後,迅速成為首款廣泛使用的虛擬助手。

Viv首席執行官基特勞斯說:“這項技術關乎的是幾千年來我們和其他人進行自然互動的方式,並且將這種方式移植到各種服務上。”

App正在式微?

虛擬助手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打造上乘的人工智能。各家公司在其中還看到了機會:成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終極媒介。

搜索引擎是充當此種媒介的首批平臺之一。通過將浩瀚如海的網頁進行排序組織、呈現在普通用戶眼前,谷歌創造了大量財富。之後,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將消費者從臺式機搜索轉移到移動搜索的app應運而生。蘋果和谷歌通過打造各自的應用商店,以智能手機項目守護者的形象自居,從中獲得了巨額利潤。

然而,據分析公司App Annie稱,盡管app已經成長為一門價值500億美元的業務,消費者對於大部分新應用的熱情卻在消減。太多數據、太多密碼、太多無用的推送正在讓眾多應用變得無關緊要。

據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 2015年的數據,移動用戶目前將80%的時間集中在5個應用上。“在各個應用間跳來轉去實在是太不方便了,所以消費者正在濃縮自己的時間。如果你打算創建一個新應用,門檻比以前大大提高了。”Forrester移動商務專家朱莉·艾斯克(Julie Ask)表示。

虛擬助手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不過,困難之處在於理解不同人說話之間的細微差別,這種困難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人工智能研究時期就已經存在。

今時今日的大部分虛擬助手能夠理解一系列人類提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必須以精準的方式提出,所返回的結果基本也是文字形式。Viv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旨在模仿人類對話所具有的那種自發性和知識基礎。

通過分析電影票供應商提供的數據,Viv可以理解人們在購買電影票時可能提問的多種方式。它可以查詢排片情況,而如果消費者想要的場次已經售罄,它還能夠自行根據其他供應商的數據做出購買建議。Viv還能在對價格進行比較後再做出購買行為,除此之外它還能為你預訂一個電影開場前的餐廳位子。如果用戶改變了主意,助手Viv也能全權負責取消事宜,並通知用戶操作已經完成。

矽谷一名高管表示,兩年前他就迫不及待地註冊了Viv,因為被它背後那種理念折服了:消費者無需在各種服務間進行跳轉,就能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還沒有人能夠一口氣說完這樣的句子,‘我要訂一張電影票、一瓶酒和一束鮮花。’”

要達到這樣的交流水平門檻非常非常高。現在甚至還沒有技術人員接近這一目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Viv的創造者們正是“圖靈測試”(Turing Test)的忠實擁躉——半個多世紀前,人工智能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認為,如果機器能進行與人類無異的對話,就是達到了智能水平。

恢複Siri本來的樣子

為實現這一目標,Viv的26人團隊已經努力了很長時間,這種努力甚至早於Siri。2003年,齊耶在帕洛阿爾托(Palo Alto)一家由政府資助的非盈利研發實驗室SRI Internationale中帶領一支300人團隊,為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項目研發下一代個人助手技術。

當時同在SRI工作的基特勞斯(他曾經是摩托羅拉一名高管)在看到了智能手機的大流行之後,說服齊耶將這項技術打造成了一款移動應用。基特勞斯是挪威裔美國人,他給這款應用取名“Siri”是得到了一名前同事的啟發——“Siri”在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的意思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漂亮女人”。

盡管Siri以其高超的對話技巧而聞名,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對Siri說“買一張碧昂斯演唱會門票”,她會給你一個購票網站Ticketmaster的鏈接;讓Siri在你家附近的餐廳訂座,她會給顯示你所要求的時間餐廳訂座情況,但你還得自己裝個OpenTable應用才能進行預訂。

然而這並不是Siri本來的樣子。Siri的誕生是要重新定義移動商務本身的。2010年以獨立應用形式最初發布時,Siri可以購票、定位、打車——根本不需要搜索頁面,也不需要打開或下載另一款應用。Siri原本可以從42個網頁服務抓取數據,包括Yelp、StubHub、OpenTable和谷歌地圖等。

可是,當蘋果接手之後,幾乎所有這些合作關系都消解了。當初,基特勞斯幾乎是一家一家科技公司地親自跑上門,洽談能夠抓取這些公司的專利數據的可能。對於Siri的改頭換面,基特勞斯和齊耶並不願多談。基特勞斯說:“喬布斯對第一代Siri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和我們努力打造的東西可能並不太一致。”後來,基特勞斯低調地離開了蘋果。之後,原Siri工程師團隊三分之一的人員,包括齊耶在內,也追隨基特勞斯出走。現在,這些人聚在一起潛心打造Viv。

而Viv正是他們想要Siri成為的樣子——一個開放的系統。現在,Viv已經談下了50家合作夥伴。你讓Viv叫車時,它會使用Uber的數據提供你附近的可選車輛;在鮮花快遞業務領域,Viv使用的是FTD的數據;Viv還能通過一個名為Ivee的家居自動化平臺自動開啟或關閉家中的照明。基特勞斯現在還在和電視、汽車、媒體、智能家電等各行業的公司洽談,希望把這些服務整合到一個簡單、完整的對話之中。

這種繞開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的全新渠道的前景無疑是相當誘人的。

賣還是不賣?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自基特勞斯和齊耶推出Siri以來,虛擬助手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自第三名聯合創始人克里斯·布里格漢姆(Chris Brigham)加入Viv以來,該行業的變化更是突飛猛進。去年剛剛發布了對話型虛擬助手Alexa的亞馬遜已經將其功能對第三方開放。你現在可以在家中對著這個圓柱形的設備大聲下指令,Alexa也能為你讀新聞、預報天氣、播報路況等。Alexa的搶眼之處在於,她不僅僅是繞開了應用和谷歌,還繞開了智能手機!

Facebook則想要將自己廣受歡迎的通訊應用Messenger打造成一個企業門戶。上個月在其年度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賦予了幾家公司(Expedia和1-800-Flowers.com等)通過Messenger聊天提供基本客戶服務的能力。Facebook此舉是借鑒了在中國和歐洲大為流行的微信和Telegram,這兩款應用均在企業服務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現在,擺在基特勞斯和齊耶面前的最大挑戰是,在不對自己的初衷和願景做出妥協的情況下,為Viv找到一種分銷模式,把它帶到盡可能多的用戶手中。

6年前,兩人曾面臨類似的選擇:當時喬布斯提出要收購他們那款甚少人知的應用,並將它推向數百萬用戶。喬布斯把他們請到了他帕洛阿爾托的家中,三人在壁爐旁促膝長談足足三小時。基特勞斯和齊耶離開時,欣慰地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喬布斯是一樣的。然而事情最終並沒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今天,基特勞斯和齊耶再次碰到了這個問題:是要賣給大公司,還是繼續自己單幹?

“我們的目標是推廣。”基特勞斯說,“如果不選定一條道路,是沒有辦法知道這條路將會帶我們走向何方的。但無論選哪條路,我們都會把工作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