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讀世界 習近平治殭屍企業 走錯路了

2016-03-21  TCW

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至25年來新低,處理笨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中國高層矢言改革國企,包括出售股權和領導階層「去政治化」,但最積極推動的是大型國企合併。

西方經濟學家則認為,解方就是企業藉私有化提升效率,但中國政府顯然不願那麼做。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儘管運費崩跌重創航運業,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的船廠不缺生意。未完工的船身緊密相連,工人可以在船身下方,騎腳踏車穿越一.一公里長的工廠。

補貼優惠多

產能過剩,竟還下大單訂船這家船廠和其他國有船廠忙個不停,是拜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所賜。中遠集團是中國運量最大的航運公司,去年訂購了十一艘大型貨櫃船。據財經雜誌《財新》報導,當中向外高橋造船公司訂購的三艘船,可載兩萬個二十呎長的貨櫃,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船。

中遠集團的大股東是中國政府,其非政府股東可能會覺得奇怪:公司為什麼需要十一艘新船?因為中遠董事會在公司半年報中承認,二0一五年「航運市場需求總體疲軟,運力過剩局面延續」。

此外,這些貨櫃船約定二0一八年交付,在全球貿易萎縮情況下,訂單的時機更加出入意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貿易額下跌一二%,多數預測認為情況短期內不大可能好轉。

不過對中遠來說,好消息是:它不需要花很多自己的錢,就能支付十五億美元的造船成本。中國財政部根據二0一三年的一項規定,為報廢舊船、向外高橋這種國有船廠訂購新船的航運業者提供補貼。

中國效率不彰、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面臨重重問題,中遠是個生動的例子。

剔除非經常損益,中遠二0一五年前九個月虧損人民幣三十八億元。中國財經資料庫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九月底,中遠的

淨負債權益比高達二0

六%,是上海上市公司平均值六六%的三倍以上。

在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

至二十五年低點的情況

下,許多經濟分析師表示,處理笨重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國企改革、債務、產

能過剩和「彊屍企業」

(指無望恢復生氣,但

由於獲得放貸者或政府

支持而免於倒閉的負債

企業)全都是緊密相連的

問題,」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遠得到的補貼,只是國企得到眾多好處的一個例子。

wind資訊整理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二0一四年共獲得人民幣三百億元補貼,實際數字甚至更高。

很多補貼流向非上市企業,而國企也享有多種非現金補貼,例如低利率銀行貸款,以及土地、水費、電費方面的優惠。

中國領導高層已矢言改革國有企業。總理李克強去年十二月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彊屍企業」、產能絕對過剩的企業狠下刀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則表示,為處理產能過剩的問題,估計將有一百三十萬名煤礦工人和五十萬名鋼鐵業工人失業,但他未表明何時將「狠下刀子」。

調整方式走偏

合併而非私有化,加劇老問題去年九月,中國共產黨核准了國企改革藍圖,祭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借助市場紀律約束國有企業。措施包括出售股權和國企高層任命「去政治化」(目前國企高層由中共組織部任命,而非由一般股東選出) 。

但是,當局最積極推動的措施是合併,也就是由政府安排大型國企合併。

中共領導層認為規模較大的國企可以享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他們長期以來認定規模經濟對栽培國家頂尖企業王關緊要。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衝擊鋼鐵、煤礦、基本金屬和重型機械業者利潤率的情況下,他們如今認為規模更加重要。

「習近平很可能認為國企部門規模龐大是好事,」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前局長、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黃育川稱。

「他放眼西方,看到主要企業規模龐大,而且越來越大。中國領導層看海外的所謂市場經濟時,不覺得大公司和大合併是壞事。」中國決策當局已經把二0一六年經濟政策主題確定為「供給側改革」,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把大公司合併為更大的企業,可能解決不了產能過剩、營利能力薄弱的問題。

相關企業早晚必須吞下關廠和裁員的苦果。

「創造更大規模的國企,很可能將加重它們本已可怕的財務和組織問題,」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訪問研究員WendyLeutert寫道。「合併中央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和錯失提升效率的機會。」在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看來,解決方式顯而易見,那便是藉由私有化提升效率,但很顯然的,中國最高領導層不願這麼做。

合併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以及錯失提升效率機會。

撰文者威爾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2

聯準會的三個考量 將讓利率走錯路? 美國六月升息?官員頻喊狼來了

2016-06-06  TWM

經濟成長加快、就業情況改善、通膨接近目標,聯準會用這三個理由暗示六月升息。

但仔細看看,這三個理由似都存在一些謬誤。

美國的利率正在定升,聯

準會決策人要你對這一

點深信不疑。根據聯準會一項會議紀錄,「大多數與會人」都說,如果經濟狀況持續改善,六月分升息「可能是恰當的」。兩個區域性聯準會負責人並且說,今年稍後還會再兩度加息。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近期

發表談話指出,在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的前提下,未來數月之內就會調升利率水準。

這個說法,立刻被解讀成聯準會極有可能在六月中旬或七月底的利率會議中做出升息決定。

不只葉倫,包括費城、舊金山、聖路易等三地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近期也都大談升息,搭配美國經濟數據的正面表現,市場上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相信,美國升息已經箭在弦上。

物價未超標

卻想收緊金融政策

這麼說,提高利率,已經廣獲聯準會內部的支持,現在欠缺的只是令人信服的道理而已。

根據聯準會的會議紀錄,選在六月加息基於三項考量:「經濟成長腳步在第二季加快、勞工巾場情況持續改善、通貨膨脹逐漸接近(聯準會)二%的目標。」

經濟回春與勞工市場走穩

可以讓人放膽加息,但將它們本身視為加息理由,卻好像是中央銀行必須採取行動,不能讓這些好消息傳得太瘋一樣,很不合情理。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出現漲幅過高的可能,倒是提高利率的奸理由。但根據這項會議紀錄的說法,通貨膨脹目前明明還在標準以下,聯準會卻已經迫不及待,要先動手收緊金融政策。

克利夫蘭聯準會估計,市場預期今後十年的年均通貨膨脹率為一.七五%。所以說,既然還沒有達到自己宣布的通膨目標,聯準會這時提高利率也於理不通。

或許它有其他考量。會議紀錄中出現「正常化」的字眼透露出一些端倪。許多人認為我們享受低利率的時間已經過長,這情況很不正常,聯準會也有同慼。

或許這些中央銀行的決策

人,也想多爭取一些一旦經濟不景氣時運作的空間:利率已經這麼低了,就算再想降低也低不了多少,既然如此,何不在經濟表現還不錯的時候先將利率調升?

此外,聯準會訂的通貨膨脹「目標」,可能根本不是目標。因為如果是目標,聯準會對於超標與不達標兩者的關切應該大體相當。

通膨設上限

恐將扼殺景氣復甦

但在實際操作上,聯準會似乎非常刻意要避免通膨率超過二%,而不在意通膨率不到二%。換言之,所謂「目標」其實是一種上限。

看起來通貨膨脹率低於二

%,似乎是一件好事。但聯準會應該搞清楚它的目標究竟是什麼。一再達不到目標,也會損及這個目標訂定之初的價直。

設定一個通貨膨脹目標的

好處是,它使物價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預測:你可以確定明年物價會比今年高二%,後年物價會比明年高二%。

但聯準會讓通貨膨脹低於

目標的時間持續越久,實際物價水準偏離目標的幅度也就會越大。

但當通膨跌落,經濟出現我們在二00八到0九年經歷的那種收縮時,為通膨設立上限的作法也有危險。

如果在非常時期維持通貨

膨脹上限,聯準會不會容許為了彌補前一次通膨跌落,而出現的暫時性補漲——這樣的政策會扼殺景氣復甦。

換言之,聯準會如果真想取得更大斡旋空間,以便日後經濟出現萎縮時可以採取行動刺激經濟,就應該重新考慮它設的上限,而不是考慮調高利率。

同時,聯準會應該「正常化」利率的觀念也有問題。因為有鑑於非中央銀行所能控制的經濟狀況,低利率或許才是往後新的常態。說「高利率本身就是死胡同」這話的時機已經近在眼前。

似乎我們也只能用這樣靠

不住的假設,才能解釋聯準會目前的計畫了。

聯準會應該「正常化」利率的觀念也有問題。

非央行能控制的經濟狀況,低利率或許才是新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2

熊貓資本李論:90%的B2B平臺都走錯了路,掉入了“信息撮合”的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5/157937.shtml

熊貓資本李論:90%的B2B平臺都走錯了路,掉入了“信息撮合”的坑
李論 李論

熊貓資本李論:90%的B2B平臺都走錯了路,掉入了“信息撮合”的坑

將線下交易搬至線上平臺,名為“信息撮合”,但實際上,平臺的“交易量”除了驚人的數字外,沒有更多意義。

文|熊貓資本 李論 

B2B創業熱潮漸起,市場對這一領域的看好也帶起了對平臺模式林林總總的討論。熊貓資本合夥人 李論在長期觀察B2B行業後認為,目前90%的平臺創業者都走錯了路,掉入了“信息撮合”的坑。若“撮合”無意義,那麽B2B平臺真正能實現的價值是什麽?這里是李論關於『B2B』平臺的犀利洞察。

為什麽我們說B2B“信息撮合”是個坑?

通過長期對B2B領域創業的觀察,我們可以說90%的平臺創業者都走錯了路,掉入了“信息撮合”的坑。

將原本就存在的線下交易搬至線上平臺,名為“信息撮合”,貌似是在平臺完成了真實的交易,為交易雙方牽線搭橋並實現了驚人的現金流水。但實際上,平臺的“交易量”除了數字上的驚人外,再沒有更多意義。

部分創業者很快發現了“信息撮合”的雞肋之處,於是尋求轉型,然而陷入了另一個”套路“之中:一開始做信息撮合,發現價值不大,應運而生地想要轉做自營,但又不可避免地變成了貿易商。

做貿易商其實就是賺差價,它可以很快地實現規模化,通過互聯網化的思路和辦法,把別人5到10年的成長過程縮短至3年,並且在資本的推動下產生較快的增長效應。

從信息撮合到完成自營貿易,這樣的過程不能說毫無建樹,但如果是將B2B做成了大貿易商,那麽互聯網的價值又在何處體現?

我們不禁要問:B2B平臺真正能夠實現的價值是什麽?什麽樣的創業公司能夠從B2B領域中殺出重圍?

B2B的本質:受上遊主導,關鍵在於資源整合和效率優化

回答以上的問題,要從B2B的本質談起。

B2B的發展受到很多限制,其中最為本質的阻礙,就是其結構上受限於上遊。

即便是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B2B的整個結構都是由上遊決定的,面對上遊的生產者,B2B平臺和商家的議價能力很弱,這也決定了B2B模式發展的兩大趨勢:資源的整合和效率的優化。

雖然B2B平臺最大宗的交易是實體或是有形的商品,但這不代表要從生產的角度切入。首先,生產方是有門檻的,這點很容易理解;其次,哪怕是一些看起來技術含量並不高的生產方(比如生鮮、鮮花等),雖然它們沒有使用信息化手段,不代表其效率低下。這些行業的利潤已經被擠幹,即使現在成為了一個生產廠家,也未必能夠比原來的生產廠家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B2B平臺中,大部分情況下交易的產品並不是發生交易的幾方生產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餐廳食材 B2B 電商“美菜網”,“美菜網”由於本身上遊沒有好的供應鏈,於是進行改革,自己成為一個自帶渠道消化能力的生產商。

然而這種自己改變供應鏈的做法是很難複制的。在大部分領域,比如在化工、醫療等,供應商控制著專利技術,平臺根本無法掌握,也因此不可能從供應鏈端切入,實現“革自己的命”。

由此可見,B2B更大的價值在於平臺,而不是生產方。平臺既不生產,也不真正消費這些商品,所以如果想形成一個新的交易平臺,讓交易改道,只有提供傳統所不能提供的,更創新、更高質量、更便宜、更高效的服務。

B2B平臺發展的核心:促進交易的服務環節

對於2B的大量交易,其核心不在交易本身。B2B平臺交易的發生地點取決於影響交易的服務,如金融、物流、倉儲、SAAS等。在B2B領域,要想殺出重圍,就必定要掌握兩大核心要素:決策人和服務環節。

一、平臺能否擁有足夠多的決策人

在平臺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能否比傳統行業更有效地找到交易環節中的關鍵決策人,並且影響決策人。

不同行業的決策人是不一樣的。決策人未必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但TA一定是交易環節中的關鍵人(key person)。以“優料寶”為例,它抓住的“決策人”就是設計師;而在塑料原材料行業中,決策人就是需要去做改性、染色或者對塑料產品指標有要求的那個人。

二、找到決策人最需要的相關服務

當找準決策人後,有哪些核心因素是可以最大程度影響決策人的決策?這就在於平臺能夠提供什麽樣的服務。

1.專業化的服務

專業化的服務因其知識性和針對性,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構建了平臺自身的壁壘,比如“優料寶”提供的就是時尚趨勢、設計理念上的咨詢。

2.更為廣泛的周邊服務:金融、倉儲物流etc.

除了專業化的服務,能夠更加有效率地促進交易、縮短產業鏈、提升行業效率的應該是諸如金融、倉儲物流等周邊服務。

大部分時間,限制貿易公司發展的都是金融杠桿,同時大量B2B交易中牽涉到金融,如果從金融切入,對效率的提升應該是最大的。因為新的商業形態需要新的金融手段與之匹配並為之服務。亦或是說,新的金融手段本身有輸出的訴求,因此它也會主動尋找新的資產標的物和新形態的貿易商提供服務。

傳統的金融模型受到制約,對新型的B2B交易和供應鏈提升沒有太大幫助,而新的互聯網化金融平臺有為新的B2B交易提供金融服務的可能性。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手段,迅速幫助企業成長,就是一個平臺能夠實現的價值。

全民財富”為例,它是一家植根於供應鏈金融,專註於個人財富增值的金融服務機構。在企業服務方面,“全民財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遊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提供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簡單地說,就是將核心企業和上下遊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全民財富”從互聯網金融切入,通過金融的辦法迅速提升交易效率,一個實例可以說明其服務的高效性:在“全民財富”與一家輪胎公司合作三個月後,該公司的交易規模就擴大了5倍。

其次,如倉儲物流等周邊服務能夠大大地縮短產業鏈條,把產業集聚起來。“全民財富”雖然是從互聯網金融切入,提供金融服務,但因為它做的是倉單抵押,能夠進一步提供倉儲物流服務,當它的倉儲越做越好後,實際上就將產業鏈條大大縮短,提升了整個行業效率,在整個行業中的議價能力更強。 

B2B平臺更大的想象空間:Uber模式

B2B1.0創業時代,大量的公司嘗試在交易環節進行補貼,我們認為這是沒有實際價值的,因為通過補貼交易沈澱下來的用戶沒有任何黏度。真正的核心不在於補貼交易,而在於通過補貼完善服務,形成對決策人的影響力,才能夠形成規模化的效應。

B2B更大的想象空間在於把大宗交易變成Uber模式。

作為一個打車平臺,Uber產生的交易整合了時間、地點、規模等弱屬性,這種整合型的平臺使得打車中分散的供需能夠被高效匹配。相對應地,B2B則需要實現專業化的分工,提升行業效率。

傳統的小貿易公司在B2B平臺上只需要完成兩個職能:BD和客服,其他的相關服務(金融、倉儲、物流等),甚至專業相關的服務都由平臺完成,而平臺上的貿易公司只需要把客戶的開發、維護和服務做好就足夠了,B2B平臺則可以收取相關的服務費盈利。

以“一智通”和“航運城”兩家公司為例進一步解釋B2B的Uber模式。

“一智通”作為家具的物流和安裝平臺,從物流環節反切進去,再進一步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比如安裝)。通過“物流+安裝”的服務,將家具產品的交易半徑大大延伸。下一步,它還可以切入家具廠商的供應商,包括生產廠家的加工廠,這樣它甚至可以輸出柔性生產的標準,從而盤活家具生產行業。

而“航運城”則是從航運的撮合交易開始,通過提供報關系統等SaaS服務提高門檻,再加上退稅等金融服務和倉儲物流服務,將“航運+大物流”概念盤活起來,通過“攜程化”的貨櫃交易切入,成為最大的無車承運人。

這些B2B平臺並沒有改變上遊的供應鏈,卻盤活了整個B2B的環節。因此我們認為,B2B應該做的不是生產廠家,也不是貿易商,而是綜合服務性質的平臺。這個平臺中,除了簡單的信息撮合,更重要的是提供跟交易直接相關的、決定交易方向的服務。

qrcode_gh_ba513119eabd_1_meitu_1

B2B 供應鏈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47

走錯登機門 揭台機場保安漏洞陸客上錯機 飛鄭州變去杭州

1 : GS(14)@2015-04-23 02:14:15

高雄國際機場發生乘客搭錯飛機的烏龍事件!一名目的地為河南鄭州的大陸女遊客,前日登機前匆忙走錯登機門,居然成功通過登機門,還順利登上飛機,下機後才發覺身處遠在千里的浙江杭州。讓人驚訝的是,涉事的華信航空出現重大疏忽,竟無人察覺有旅客上錯機,此次嚴重漏洞觸發了台灣飛安的警號。



姓李女陸客近日與三名家人同到台灣觀光,他們原定乘搭前日早上8時的長榮航空BR780航班,從高雄機場飛返鄭州。他們抵達登機門時,因離登機尚有一段時間,家人們於是到免稅店購物。沒有陪同購物的李女等了一會,忽然以為家人已經上機,匆匆跑登機閘口。李女原本在21號登機門登機,不料卻走到一旁的23號登機門,隨其他乘客乘搭華信AE995、7時45分飛往杭州的航班,結果陰差陽錯飛到距離鄭州約800公里遠的杭州。直至長榮航班開放登機時,家人找不着李,航空公司透過廣播尋人依然沒人回應。長榮於是通知移民署、安檢人員,結果透過閉路電視片段,發現李女已飛離台灣,該航班亦延誤19分鐘才起飛。直至李女抵埗後,航空公司職員才通知她坐錯班機,隨後安排她飛往目的地鄭州。一般來說,旅客登機前有地勤人員檢查乘客的登機證,驗證乘客資料。但離譜的是,華信地勤人員及機艙相關驗票人員竟然沒有查驗,工作流程出現嚴重疏忽。航空站副主任楊茂林昨通報事件經過,指地勤人員當時可能低頭工作,沒注意女乘客衝入登機門,「航空公司小姐可能在數票或低頭,那位小姐(旅客)一頭就衝進去很可能就沒注意到」。




華信稱嚴懲失職人員

華信航空指,因兩架班機起飛時間、登機門都很接近,加上不少大陸旅客準備登機,女事主在混亂中上機,又剛好機艙有空位,飛機才會起飛。華信發表聲明指,已發佈全員通告,將加強旅客分流作業以及旅客身份查驗,也會嚴懲此案失職人員並加強再教育,華信航空已被開罰3萬元新台幣(約7,400港元)。《自由時報》/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2/19120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37

高盛哈繼銘:堅持6.5%增長難改革 「L形經濟」僅政策重申 防地方政府走錯路

1 : GS(14)@2016-05-17 03:36:14

【明報專訊】官方喉舌《人民日報》一篇由「權威人士」解讀中國經濟走向的文章,引發市場熱議。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稱,「權威人士」是要重申改革立場及決心,為年初以來走岔的經濟重納正軌,提出「L形經濟」,亦是未來最適合的走勢,但他提醒改革最忌「三心兩意」,文章沒提到6.5%增長目標會否放棄,他憂慮一旦既要改革又要增長,將難以改革,「L形經濟」將變成惡劣的「倒L(┐)經濟」。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權威人士』指出過去政策方向上出現了偏差」,哈繼銘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自己的「讀後感」,不過他較在意是,文章惟獨對GDP目標沒有提及。哈繼銘覺得,沒明確表態是否要下調、甚至放棄十三五期間年均6.5%的GDP增長目標,就會令人相信目標還在,然而既要改革又要GDP,只會令改革更難推進,「要如『權威人士』言全力推動供給側改革,短期內6.5%或不能保住,但如果要保6.5%,就不得不加槓桿,這樣就只會把風險加大,日後爆發起來亦會更猛烈,這點令人擔憂」。

太多目標自相矛盾 令人難以適從

哈繼銘認為,改革當中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都屬於GDP的減法,所以想改革見成效,倒不如清晰表明降低,甚或放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以換取中長期經濟增長基礎,讓大家集中精力在推進改革,而不要被太多目標弄得自相矛盾,令人難以適從。

另一點令哈繼銘擔心的是改革最終能否落實,「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及方向其實已經表述得十分詳細,『權威人士』只是重申立場與決心」。他表示,光對問題有認識並不足夠,關鍵還要看執行,尤其改革勢打破既得利益,就要有政治決心,否則只會像年初以來去槓桿變了債轉股,去產能又要強調不破產保就業,去庫存也變成一二線城市加槓桿推高樓價,把改革原意扭曲了的怪現象。

因此,哈繼銘直言,「L形經濟」的橫行線是6.5%還是6%或更低都不重要,只要實際上執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不淪為形式,就算未來一兩年繼續要橫行,也是對中國最好的走勢,亦是中央最能掌握主導權的經濟形態。但如果改革與增長「魚與熊掌」,改革變半桶水,那麼便很有可能出現他最不想見到的「倒L(┐)經濟」。

「L形經濟」是中國最好走勢

「如果追求短期增長,三去成空話,繼續加槓桿,債務泡沫將以更猛烈的程度爆發」。哈繼銘稱,中國不斷被動地透過量寬挽救經濟,從而帶來高通脹,接下來的加息令資產價格下降,房地產泡沫隨之爆破,人民幣大幅貶值,到那時候,中央便會失去經濟政策的主動權,倒L的直線亦不知要伸延到甚麼時候。

[L形經濟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16

Webb:創板改革走錯方向 批李小加操之過急 籲監管權全歸證監

1 : GS(14)@2017-06-21 07:41:08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上周五推出改革創業板與設立創新板的諮詢方案,擬開放「同股不同權」限制並鼓勵內地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市場對此意見不一,其中港交所前非執董、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炮轟港交所的改革方向「完全錯誤」,更質疑港交所主席李小加是因怕上市架構諮詢塵埃落定後失去對上市條例的修訂權,才會操之過急爭權急推新政。

明報記者 廖毅然、尉奕陽

港交所上周宣布改革諮詢方案,擬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准入及轉主板門檻,同時設立創新初板與創新主板,擬吸引「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並對內地與海外上市企業審批開綠燈,似有與A股爭奪中概股歸屬之意。Webb在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港交所徹底走錯方向,並再一次反映其在監管與盈利問題上的利益衝突。

太多板令投資者困惑 應整合主板創板

Webb表示,由於尚未定案的上市架構諮詢提議,將設立一個「上市政策委員會」(LPC)負責未來修訂上市條例,故李小加此番明顯是「操之過急」(jump the gun),試圖在尚未失去相關權力前推出諮詢方案,惟創新板並未獲得證監會甚至是上市委員會的背書,呼籲證監會應盡早公布上市架構諮詢結果。他續稱,設立多個上市板只會增加投資者困惑,市場不需要兩個創新板,而是應將主板與創業板整合,落實統一制度,並將監管權交予證監會。

陳家強:持開放態度

雖然Webb極力反對新板,港府財金官員對此卻持開放態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表示,設立新板可從開放態度看待,市場發展需要過程,雖無人知會否成功但可以一試,若推出後發現問題可以再修改,但他亦稱每個市場的創業板要做到對中小創科企業有用、有規模皆非易事。

經歷「大時代」後股災的港交所去年純利按年跌近三成,同時亦面臨成交不足、內地上市公司來港數量下滑等問題。對於此次上市方案改革,美銀美林則發表報告唱好,認為若方案最終成行,可助港交所成交量在未來4年內提升一成並增加收入,4創新主板將成為未來成功的關鍵。惟該行亦指無法保證成功,港交所將面對深交所競爭及上市公司質素欠佳等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46&issue=2017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