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化工是如何成為“並購王”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036.html

中國化工是如何成為“並購王”的

一財網 郭麗琴 2016-02-04 14:43:00

翻看中國化工的發展歷史,創始人任建新靠創業起家,由藍星、昊華兩家民營公司收了一些經營困難的老國企進入國資委團隊的。從一開始,這家公司就是以“並購王”知名於業內,最早是在國內收購,近幾年又以央企的身份在海外大手筆收購。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國化工”)3日宣布,願以約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此舉不僅讓中國化工坐穩中企“並購王”的座椅,還帶火了另一家行業內A股上市公司—中化國際。

中國化工已同意通過公開要約收購瑞士農化和種子公司先正達,先正達現在的管理團隊將繼續經營公司,公司總部仍在瑞士。中國化工下設不同業務板塊九家上市公司。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這家企業也曾創下一個記錄,旗下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46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將近60%股權,這成為年度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並購項目。

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 任建新

化工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翻看中國化工的發展歷史,創始人靠創業起家,由藍星、昊華兩家民營公司收了一些經營困難的老國企進入國資委團隊的。從一開始,這家公司就是以“並購王”知名於業內,最早是在國內收購,近幾年又以央企的身份在海外大手筆收購。

有趣的是,A股上市公司中化國際也是央企,由於名字、參與業務都與中國化工頗為類似,昨天在大盤走弱的熊市大潮下,逆勢上漲了3.27%。而上一次中國化工的並購發生時,正處牛市,中化國際直接漲停。

“上次,我們公司專門在公眾號上澄清,中國中化集團不是中國化工,請股民們看清。這次,已經不打算澄清了。” 一位中國中化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央企身份,創業內核

提到中國化工這家業內聞名的“並購王”,就不能不提他的董事長任建新。

在中國化工的網站上,對董事長任建新的介紹是,1958年出生,蘭州大學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經濟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4年9月任建新帶領7個半人開始創業,成立了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任總經理、黨委書記;還先後兼任化工部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昊華化工集團公司副總裁等職。

2004年5月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成立後,任建新任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10年4月任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2014年12月至今任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系列海外並購背後的推手正是任建新。從藍星(清洗)起家,他在石油產業鏈的布局讓人印象深刻:整合山東地煉,參股貿易商摩科瑞,與俄羅斯石油公司交叉持股;兩三年時間布局完成,未來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換句話說,他手下擁有原化工部班底,又有民營企業的創業精神,非常難得。

除了眾多化工領域的並購,任建新還曾投資了以拉面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快餐連鎖企業,他給拉面連鎖企業命名為 “馬蘭拉面”。

收購帶來的農化領域的協同效應

先正達是僅次於杜邦和孟山都,排名世界第三的著名種子公司。本次收購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跨境收購案,標誌著全球農化行業洗牌加速。

根據公開信息,中國化工和先正達達成收購協議,先正達董事會全體一致推薦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100%股權的要約,要約價格為每股465美元現金。要約還允許交易交割時支付的每股5瑞郎特別分紅,取決於先正達股東批準。本次收購取決於有關國家的反壟斷審查和批準。

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提醒本報記者,需要註意收購價格以及溢價水平,才能整體評價這個收購是否合理。

溢價收購是指收購方公司為取得目標公司的股權而向目標公司股東支付的高於其市場價格的部分價值。按照並購理論,公司並購中,並購公司向目標公司支付溢價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目標公司的發展前景及其被並購後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例如,2009年,中國商務部以競爭為由,否決了可口可樂收購我國領先果汁生產商匯源的計劃。在可口可樂提出的收購方案中,收購溢價高達193%,因此遭到多方競爭者詬病。

受到並購的利好影響,在瑞士蘇黎世股票交易市場,先正達這兩天股價快速上漲,接近歷史最高價。收購當日股價上漲4%,至393瑞士法郎/股,收購溢價在20%左右。

“我覺得溢價水平和股價波動,基本是市場正常反應。“梁國勇說。“另外,國際第二大種業公司孟山都也曾有過對先正達的收購提議,但這兩家公司的合並帶來的集中度,可能會遭遇到較為嚴厲的反壟斷審查。”

中國化工對先正達的收購中,技術是重要考量,特別是在種子方面。

梁國勇在2009年便註意到了正先達這個收購目標。他當時在國內組織了一個農業領域國際投資會議,並給國內相關企業提供了建議。

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當時自己的判斷是,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研發能力很強的跨國公司。正先達在中國國內的種子市場很活躍。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先正達具有特殊的價值。這家公司規模不算大,母國瑞士高度市場化,沒有政府幹預和政治因素,收購容易成功。

“我覺得,僅就先正達來說,它和中國化工的業務在農化領域有比較強的協同效應。這個溢價是合理的。”他說。

目前,中國化工業務中雖有農化這一塊,但比較弱,先正達在這個領域是世界領先的企業,因此協同效應比較強,也符合中國化工向高端業務挺進的戰略目標。對先正達來說,中國化工的綜合優勢是有吸引力的。另外,同行業的陶氏和杜邦的合並也對他們產生了重組發展的壓力。

中企海外“買買買”

在本次收購之前,中國公司的海外並購,官方統計的單筆最大收購規模還沒超過百億美元。

除了同屬中國化工旗下的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46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將近60%股權,是2015年度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並購項目,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並購美國西部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三峽國際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並購巴西巴拉那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項目投資額都超過10億美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幾天前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指出,2015年,雖然面臨國際經濟發展低迷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進行國際並購投資仍然保持活躍,呈現出數量多、金額大、涉及行業和國家廣泛等特點,出現了一大批的大型並購項目,

據初步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累計實現對外投資7350.8億元人民幣 (折11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4.7%。其中,中國企業實施的海外並購項目總共有593個,累計交易金額401億美元(包括境外融資),其中直接投資338億美元,占84.3%,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

而這些數據可能只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冰山一角。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商務部負責相關事務。他對本報記者指出,大量中國企業註冊地在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這樣地區,這些地區對外投資金額,都未能納入現有的中國對外統計數據中。還有一些民營企業跨境投資並未在商務部門登記,也未能計算在總額之內。

除了中國企業,由於經濟走強,美元強勢,美國企業在並購市場的表現更整體推高了全球並購市場的活躍程度。瑞士企業也是美國企業的重要收購目標。

根據CNBC盤點的2015全球十大並購案例中,大多並購案例與美國公司有關。前三大並購案例都是跨境並購,前兩大案例都是美國公司收購其它地區公司:美國制藥巨頭輝瑞1600億美元收購愛爾蘭制藥上艾爾健 ;全球球最大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達成協議,收購業內第二大巨頭南非米勒(SABMiller)。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