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oogle眼中釘 月吸兩億讀者

2011-2-14  TCW




如果,美國現代詩發展史上最偉大 的詩人之一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活在現代,她該如何擺脫出版社惱人干涉,自力發表窮盡一生創作的上千首詩作?不是靠Google Books,也不是蘋果的iPad或亞馬遜(Amazon)的電子書Kindle,但Scribd肯定幫得上忙。

Scribd是一個年輕的開放式電子書平台,讓使用者可以上傳Doc、PDF、 PPT或TXT等多種格式的文檔,經過數位版權管理加密後,嵌在網站設定的內文框架裡,讓使用者直接在線上閱讀。

二○○七年艾德勒(Trip Adler)動手打造Scribd,出自一個單純的動機:一個免費的線上文檔共用網站,讓每個人自由發布原創作品,並與全球讀者交流;但靈感卻是來自一個存在許久,卻一直沒有被傾聽的需求。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任職於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老艾德勒(John Adler,艾德勒父親),在神經外科系負責技術與創新的研究幾十年了。這期間他撰寫近兩百篇專業評論文章,但與所有同樣辛苦產出心血結晶的研究者一樣, 每當試圖投稿醫療刊物,總是得忍受著漫長的等待。這讓他有些洩氣。

老艾德勒期盼有人指引一條盡可能多、盡可能快,讓畢生發現廣為人知的辦法。這個心願傳到兒子耳中,他於是拉著另一名甫自哈佛畢業的小夥子傅瑞曼(Jared Friedman)一同架起這個網站。

遙遙領先!上億份文件,是Google的十四倍

這個創舉不僅為老艾德勒打開讀者市場,也由於支援格式眾多,又可儲存九十多種不同語言的文件,至今全球每個月上線訪客超過兩億人次,在此瀏覽上億份研究論文、心得報告、專業分析、小說投稿、雜誌到建築草圖等,三年間已成為全球最大線上文件共享平台。

上億份的文件存量,比起Google Books的七百多萬份,雖是遙遙領先達十四倍,但艾德勒知道,其實兩者的營運模式並無太多不同。關鍵是版權操之在創作者,僅僅提供免費平台,單靠廣告和 加值服務終究無法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體驗且提升獲利。於是他在募集兩輪資金後,二○○九年五月宣布開辦Scribd Store。

獲利看好!作者定價賣書,養出人氣作家

這個衍生的Scribd Store概念,等於是跨進亞馬遜的線上書城領域,不同的是,它讓著作者自己定價,更讓著作者保有八成收益,這個數字是所有實體出版社都無法想像,也無法承諾的「天價」。

才推出兩個月,就有觀察家試算,Scribd Store網站上點閱率最高的書大約是六十七萬人次閱讀,以一本賣十美元計算,若有一成願意付費,那作者身價保守估計也超過新台幣上千萬元!這不免讓出版 社擔憂,如果作者知道創作所得抽成可以如此之高,誰還會有興趣跟出版社打交道呢?

也因此,越來越多獨立出版社,例如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歐萊禮(O'Reilly)與貝雷特‧科勒(Berrett-Koehler),一改原先抗拒的態度,反以承包後製的合作方式,將旗下出 版物放上Scribd Store銷售,讓曾經一度對品質與非法下載問題失去信心的出版市場,也因此逐步獲得提升。

除了發展通路生意外,由於Scribd也開放讓所有人提供選書建議,一年多以來,吸引一批擁有粉絲跟隨的「人氣作家」,自成一個線上讀書會的社群架構。

艾德勒解決了獲利問題,接著還得要想辦法打入行動裝置的電子閱讀器市場,特別是iPad與Kindle這兩大巨頭,除了長時間定在桌前對電腦螢幕閱讀,已經被證明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也因為越來越多趨勢顯示:社群網路媒體將在圖書行銷發揮重要作用。

出版研究專業組織《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近期便以顯著篇幅強調:「社群媒體提供的行銷途徑,完全與傳統手法反其道而行,然而,這是出版社經營模式由傳統的企業對企業(B2B)轉向企業對個人(B2C)必經的過程。」

於是在二○一一年一月下旬,Scribd完成第三輪集資後,也開始瞄準行動裝置的市場,預計今年全面在行動裝置與電子閱讀器上,提供文檔。艾德勒說:「二○一一年將是我們的里程碑,隨著閱讀方式的快速變化,我們為使用者提供的閱讀服務也務求快速變化。」

中國現代文學革命領袖胡適曾說:「發表是最好的記憶。」在過去,對許多有夢想圓、有志難伸的人而言,出版界的層層把關可能是阻擋目標的障礙;但現今躬逢社群網路盛世,Scribd的出現就像是藏著寶藏的天堂,只消你動動手指就能觸及。

【延伸閱讀】Scribd vs. Google BookScribd 成立時間:2007年 每月訪客數:2億 合法版權書目量:逾1億

Google Book成立時間:2004年每月訪客數:4.9億合法版權書目量:7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5

把讀者變成觀眾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93

  如何將CNN網站上的一篇600字的文字報導變為視頻?


  Wibbitz可以輕易做到。Wibbitz是由兩名以色列年輕人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創造的可以將文字自動轉換為視頻的在線程序。而且他們由此開始了在美國的創業。


  現在,我們再將這段關於歌手Adele的視頻轉換為文字:你可以聽到Adele獲得六項格萊美提名的介紹同時欣賞她的照片和她唱《Rolling in the Deep》的片段。當提到Adele哭著領獎時,視頻裡出現她在舞台上一手拿著獎盃一手擦眼淚的照片,配音中出現Adele的引語也會同時出現在屏幕上。


  「對長篇文字報導沒有耐心的人可以先看視頻再決定是否繼續讀文章,在地鐵裡想看文章也不再需要兩個手指不停地移動放大文字,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帶著 耳機聽。看到喜歡的隨時可以把視頻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上。」這是Yotam對Wibbitz用戶體驗的描述。


  無論是病毒視頻、MV、廣告宣傳片,都已經成為互聯網傳播的重要載體,但它們都很貴。正是看到了人們對於簡便易行製作視頻的需求,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決定要做點什麼。


  Wibbitz首先根據語法邏輯從文章中提取關鍵詞句,把600個單詞壓縮到150個單詞以內,然後用文字語音轉換器將這段縮短的文字變成自然的朗讀 語音,同時按照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相關的並且畫質清晰的圖片和動畫信息圖,最後再將這些元素組有秩序地拼在一起。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使用者只需輸入一行 JavaScript碼,這是一種近似於人工智能的程序。這個HTML5格式的視頻可以在電腦、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上播放。


  Wibbitz這個主意最初是Yotam在讀大三的時候想到的。那時他在大學學習工商管理,當年參加了學校舉辦的Zel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一個教大學生如何創業的培訓項目。在這個項目課程上,Yotam遇到了從小沉迷於編程的Zohar。


  「有一天早晨起床打開電腦看新聞時,頁面湧出許多條目讓我頭暈眼花,我就突然想怎麼才能讓這些信息看起來輕鬆些。然後想到一個主意,能否有段視頻幫我先做個總結,我再決定要不要看?」Yotam帶著這個想法去找Zohar,兩個充滿熱情的學生一拍即合。


  2010年畢業後,兩個人成立了他們的公司。當時公司最初的名字叫Webbitz,但註冊的時候發現已經被使用了,擁有者開價1000美元願把使用權 賣給這兩個創業者。他們沒那麼多錢,只好改了個字母。「沒想到後來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名字,Wibbitz比Webbitz聽上去更酷。」


  由於技術上的主要開發者是Zohar,他擔任Wibbitz的CEO,Yotam擔任業務發展總監。大學畢業之後,他們都從沒想過去公司打工,「創業 對於以色列人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Yotam說。《創業的國度》(Startup Nation)作者Dan Senor這樣解釋這個國家的創業文化:以色列是世界上科技創業密度最高的國家,人均獲得的風投資金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他稱這種創業精神和 以色列民族大膽放縱的文化與服役制度有關。放縱的文化讓他們不願被管束,敢於冒險;3年的軍隊服役給了他們視野和行動力。也許這個理論聽上去也過於大膽, 但Yotam和Zohar無疑讓這個創業國度的故事更有說服力。


  2011年,Yotam和Zohar帶著Wibbitz到舊金山市參加了著名的TechCrunch Disrupt,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正面反饋,讓他們更加確信Wibbitz有市場,此後陸續不斷接到媒體和科技博客的採訪邀約。在舊金 山,這兩個以色列創業者還遇到了同領域的競爭對手Qwiki。


  Qwiki是2010年Disrupt的獲獎者,也是一個將文字轉化為視頻的程序,Qwiki今年推出的新App可以讓個人用戶輸入文字和圖片創建自己的視頻。這是由兩個美國人創辦的公司,2011年已經拿到了80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


  雖然Wibbitz 2011年只拿到了5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但是在資金到位後,Wibbitz立刻僱傭了三位工程師和一位創意指導加入技術研發團隊。今年3月Yotam又參加了紐約的Disrupt,這次參展的 目的是接觸目標客戶—媒體發行商。媒體對Wibbitz的興趣讓Yotam意識到紐約是個潛在的大市場。


  今年6月,李嘉誠旗下的風投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Wibbitz投資了230萬美元,這家公司也投資了Facebook和Siri等科技公司。Yotam打算拿這筆錢在年底前在紐約建 立市場部門,並再招聘幾個工程師加強在以色列的研發部門。現在Wibbitz支持的語言有英語和西班牙語,「未來一定還會開發其他語言」Yotam告訴 《第一財經週刊》。


  如今在Wibbitz平台上已經有了3萬多個網站註冊用戶,但收費模式還沒有正式啟用。在Yotam策劃的商業模式中,Wibbitz根據視頻瀏覽量向網站收費,廣告收入則全部歸網站。


  回想起Wibbitz的第一個版本,Yotam覺得很羞愧,像許多創業產品一樣,到處都是瑕疵。Wibbitz的第一代產品更像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開場 摘要,把網站最新的文章標題和一兩句話的摘要轉化成視頻。當時的視頻設計很粗糙,搜索出來的圖片畫面質量也高低不一。一年半前的第一個用戶是Yotam的 一個運營科技博客的朋友,那些粗糙的視頻給這個博客帶來不少負面評論。Yotam對這位朋友的支持和敢於嘗試的勇氣一直很感激,他打算讓這個博客永遠免費 使用Wibbitz的最新產品。


  現在Wibbitz的大部分客戶還是一些小的科技博客,要想實現盈利必須要爭取到一些像CNN這樣的大媒體。這對於Wibbitz這樣的一家創業公司 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大公司的部門很多,每個部門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它們對每個細節都很慎重,視頻裡的所有東西,包括幾個字的位置都要經過嚴格的審 核。」Yotam正在努力學習和大公司打交道的方式,但關鍵的問題還是這個技術是否成熟,是否真的能達到新聞報導的準確度,糾錯措施是否完善。


  為瞭解決這些技術風險,在Wibbitz即將發出的新版本中,使用者可以在發佈視頻之前對視頻內容進行修改。據Yotam透露,有幾家大媒體和Wibbitz在商談中,有兩家已經到了試運營階段。按照Yotam的估算,Wibbitz明年就應該能夠盈利了。


  從創業起初只支持1600家網站到現在的3萬家網站,這一年半Wibbitz已經取得了飛躍的成長,但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多。除了Qwiki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這個領域已經湧現出許多新的創業公司,雖然目前大多數還沒有成形。


  Yotam現在每天9點到辦公室,晚上9點才回家。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開會、見客戶,平均每天都要和兩到三個公司商談。


  6月,他們獲得了來自Horizons?Ventures、Initial?Capital和Iool?Venture三家風險投資公司的首輪價值 230萬美元的投資。而對於未來,Yotam沒有考慮太多,他很享受當下的生活,「我正在過最理想的生活。每天和團隊一起工作都充滿了樂趣,我們向著同一 個目標努力,這種感覺非常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97

趁高套現出多份糧(方​法由讀者提供)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036

我和老婆都是27歲。我和老婆現時月入共3萬,我月入2萬,老婆月入1萬。兩人職業都是穩定職業,在政府和社會服務界任職。我和老婆都決定了不生小孩。

我只用我名義,在2011年6月買入一個淘大花園兩房單位自住,成交價是264萬,15%首期上會,即是首期39萬6千,在匯X銀行上會,利率是H+1.5%(現時實收1.8%),供款年期是 30年,月供 $8229,本金佔 $4830,利息佔 $3399。

我現在想做轉按,以套現樓價的升幅所得,然後將錢放在債券基金:德X美元高收益基金AM類收息股份 (H2 澳元對沖 每月派息-現金派息),以該基金的每月派息,支付我轉按後新增的按偈供款後,還會有現金落袋。然後等待樓市調整時,套現債券基金,用我老婆名義,買個一房單位自住,而將個淘大花園兩房單位租出。

現時該單位渣X銀行估價是320萬,現時唯一該銀行可向我提供轉按。

現時我在匯X銀行的按偈結欠是222萬。如用渣X銀行轉按,最多可借85%,利率是2.15%,最長供款年期是25年,月供 $11729,本金佔 $6855,利息佔 $4873。(渣X銀行表示,按金管局規定,買入未夠兩年的住宅,轉按最多只可借85%,最長供款年期是25年)

我便可套現 (320×0.85) – 222 = 50萬。如我將這50萬全數放入上述債券基金,認購費是1.5%,年度化息率為10%,每月15號派息,
我每月便可得 (50萬x0.985×0.1)/12 = $4104。

我轉按後,新供款是$11729,舊供款是$8229,即是我要每個月供多 $11729 – $8229 = $3500

債券基金的每月派息,足以支付每月新增的供款,並使我每月有 $4104 – $3500 = $604 落袋。

接著,我和老婆都不介意將來住在新界。我想在樓市調整時,套現債券基金,買個新界一房單位自住,然後將個淘大花園兩房單位租出。

請問諗樣先生,我的部署正確嗎?

 

總括而言小業主想趁樓升套現,將錢放入澳元計的債券基金收取年息十厘,用十厘收息對比套現資金要付的二厘年息,計落都有賺。
問題就係「澳元計的債券基金」究竟要面對咩風險呢? 一是貨幣風險,二是基金自己價格變動。

其實債券基金是集合投資人本金,放於數十至數百隻債券換取穩定利潤收入,而百隻債券出於不同發行人,更可減低倒閉風險。如果債券基金內公司或低評級債券較多,用美元/港元買可達至年息7厘,每月發放。即一百萬每月約派5800。如債券基金內政府或高評級債多,息率降至三厘附近而一般風險相對低。即一百萬每月派2500。由於基金形式買債,持有人可隨時贖回單位,不設固定年期。

隨時攞錢梗係好,但壞處是基金本身有價格變動。如小業主提及的德x債券,可能08年前未面世,但同類型基金可在市況極端時有下跌三到五成冒3風險。不過時至2012年,大部份08年跌到x街既債券基金已返到家鄉仲有賺,比某些股票或股票基金表現更佳。外圍市況會影響基金價格,債券基金本身既平均續存期亦會令價格和外圍息口扯上關係。記得應係續存期長就對息口敏感。

另外投資人可用澳元歐元加元買債券基金都可以,如選澳元一般比美金被多兩厘。所以小業主聽見銀行職員話年息10厘條數就咁黎。當然吸引! 不過如諗樣選就會搵另一隻低波幅既債券基金,港元有5.5厘而澳元約8厘,在此不作推介,無謂踏界。可在版頭既link去 forum PM本人再談。

至於你既部署冇問題,只係今次選擇既投資物要小心。看你在數字上既演繹已知加按及套現既方法了,可供其他blog友參考。你而家要做既係執行套現及等待時機,keep住自住一層去避免樓市大升風險。債券市場在外國十分活躍,可惜在香港始終少人買。相信係香港人喜歡快同博而造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03

趁高套現出多份糧(方​法由讀者提供) (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456

總括而言小業主想趁樓升套現,將錢放入澳元計的債券基金收取年息十厘,用十厘收息對比套現資金要付的二厘年息,計落都有賺。 
問題就係「澳元計的債券基金」究竟要面對咩風險呢? 一是貨幣風險,二是基金自己價格變動。

其實債券基金是集合投資人本金,放於數十至數百隻債券換取穩定利潤收入,而百隻債券出於不同發行人,更可減低倒閉風險。如果債券基金內公司或低評級債券較多,用美元/港元買可達至年息7厘,每月發放。即一百萬每月約派5800。如債券基金內政府或高評級債多,息率降至三厘附近而一般風險相對低。即一百萬每月派2500。由於基金形式買債,持有人可隨時贖回單位,不設固定年期。

隨時攞錢梗係好,但壞處是基金本身有價格變動。如小業主提及的德x債券,可能08年前未面世,但同類型基金可在市況極端時有下跌三到五成冒3風險。不過時至2012年,大部份08年跌到x街既債券基金已返到家鄉仲有賺,比某些股票或股票基金表現更佳。外圍市況會影響基金價格,債券基金本身既平均續存期亦會令價格和外圍息口扯上關係。記得應係續存期長就對息口敏感。

另外投資人可用澳元歐元加元買債券基金都可以,如選澳元一般比美金被多兩厘。所以小業主聽見銀行職員話年息10厘條數就咁黎。當然吸引! 不過如諗樣選就會搵另一隻低波幅既債券基金,港元有5.5厘而澳元約8厘,在此不作推介,無謂踏界。可在版頭既link去 forum PM本人再談。

至於你既部署冇問題,只係今次選擇既投資物要小心。看你在數字上既演繹已知加按及套現既方法了,可供其他blog友參考。你而家要做既係執行套現及等待時機,keep住自住一層去避免樓市大升風險。債券市場在外國十分活躍,可惜在香港始終少人買。相信係香港人喜歡快同博而造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10

覆讀者來信-短期投資計劃 魔術師的伊謝爾倫日記

http://magician__ya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128757

有90後讀者來信問魔術師一些關於投資理財的意見,實在太看得起在下,不勝惶恐。

據讀者描述,雖然佢年紀輕輕,但已起保持記賬習慣,好好控制自己的使用,每月budget使唔哂又會入落緩衝戶口,以防不時之需,保持彈性,加上每月也有不少儲蓄(按:魔術師認為每月最少都要儲薪金30%),理財方式非常有條理,值得稱讚。財富係要由年青時累積的,只要讀者能持之以恆,日後必有所成。

又,讀者會將每月儲蓄累積,待12個月後投入家庭投資組合,而該組合過去數年複式回報可超過10%,十分可觀。現讀者希望能再增加回報,問如果以每月儲蓄月供股票,待一年期滿後沽出,再投入家庭組合,可會是個理想的理財計劃?

1. 首先,讀者引述某銀行所言,月供會用一手價同碎股價買入股票, 再用兩者既平均價售始投資者,價位會比一手價低;咁如果月月用較低價格買入股票,至年尾再用一手價賣返出去問會否比一般股票交易有更大利潤。

答案是可以不理。原因係銀行不會只有一名月供股票客戶,銀行買入碎股的價格雖然較低,但平均分配後每名投資者所得著數有限。例如某股票1,000股為一手,市價$100一股(即10萬元一手),就算碎股價係低10%,即$90一股,碎股最多係999股,即係慳$9,990。若咁多名月供客戶的總共投入999.99萬(即銀行要在市場買入99手999股),讀者供1萬,佔0.1%,攤分碎股省下來的金額,就係$9.9咁大把。

2. 月供相對即時全數買入的比較,可參閱「平均迷思」一文:「明顯地,假如股市係長期上升既,咁響大多數既情況下,I(i)都會大過I(1),即係大多數既中括號都會係負數,咁憑咩野成條算式可以大過0?就係憑少數既股災既時間來大量買入,多除少補,睇下能唔能夠『反敗為勝』。」,並已舉例說明,「要平均買入勝過一次過買入,就係要個市長期下跌,亦即係一次過既投資者係摸頂買入;否則,如果經濟情況許可的話,一次過投入既贏面應該較大。」

3. 至於12月儲蓄用月供股票模式有冇肉食,可以參考duration的概念:原理就係,第1個月投入的資金有12個月去爭取回報,第2個月投入的資金有11個月去爭取回報,如此類推,第12個月投入的資金只有1個月去爭取回報;如果每筆資金都要「自負盈虧」的話,第12個月投入的資金的回報率就要係第1個月投入的資金的回報率的12倍!如果「多除少補」的話,平均計算,「實質年期」(即Macaulay duration)約為6個月左右,數學公式為:

Picture

假設每月供款$10,000,年回報為8%(月回報0.67%),可以計算到「實質年期」為6.42個月,或0.535年:

 Picture

而又由於Macaulay duration和Modified duration(每1%回報率的轉變對現值的影響)非常近似,

Picture 

Picture 

DV01為114957.82*0.535/100=$2,148.47,也就是說若回報率是9%的話,會賺多$2,148.47,若回報率是7%的話,會蝕$2,148.47(留意此公式並非線性關係)。

讀者可根據自己情況計算風險,視乎做唔做呢項投資。

(各方英雄,有錯歡迎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02

魏武揮:還在強調「讀者」的媒體離死不遠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793.html

創業服務平台黑馬大賽,6月29的寧波半決賽不僅聚集的眾多大佬,也云集了很多媒體人。自媒體人、媒體界的遊俠魏武揮,也到現場觀戰。在會場間隙,魏老師和i黑馬聊了聊他眼中的媒體變革。

傳統媒體的敵人不是新媒體

見過魏武揮的人,都對他滿手的非主流戒指印象深刻,據他介紹,滿手戴著戒指的原因,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做生意想引起別人的注意,現在依然戴著,是因為習慣了。事實上,這種標新立異的方式確實卓有成效,小編就是因為在一次大會上,瞄到了魏老師滿手的戒指和大鈦金鏈子,而對他產生了深刻印象。

讀者減少,用戶注意力轉移,傳統媒體們感受到了挑戰,紛紛推出自己的新媒體平台,人人開始玩UGC。對於媒體的個性,魏武揮說,「做媒體一定要有自己的態度,UGC的媒體運作方式,惡果之一可能就是沒有鮮明態度。國內在態度上做得好的有兩家:南方週末和環球時報。有人狂熱愛他,有人無比討厭他。」 小編私以為魏老師說得很對,想要用戶看你,給哥理由先。

但是傳統媒體的敵人真的是新媒體嗎?

新媒體沒錢賺,傳統媒體也難過。廣告商的錢去了哪裡?

在業界瞭解點風聲的都知道,今年的傳統紙質群體,廣告營收持續下降,某財經週報,已經減了八個版,原因是上半年的廣告份額至少下滑了30%。這些曾經的媒體大亨,紛紛意識到,靠以前的路子只能是死路一條,紛紛在謀求變革,市面上陸續湧現新媒體平台,但是做了一家「博客網站」就真的能自救嗎?目前已經很成熟很有影響力的科技博客們,並沒有營收大增,相反,他們也在為營收苦苦掙扎。正如草根堂主人所說「互聯網、新媒體和印刷雜誌之間的關係並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錢沒有進傳統媒體的腰包,也沒有進新媒體的腰包,那麼到底去了哪裡?魏武揮說,原因是廣告商的分發的渠道分散了。30年前,費翔在春晚唱《冬天裡的一把火》,一夜成名,品牌商在央視做標王,立刻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現在完全沒有這樣強勢的媒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以前受眾單一的接受渠道,廣告主投錢不能再集中在某一兩個渠道。以前廣告主手上有1000萬,500萬給電視,500萬給報紙,大家日子都好過,現在1000萬的廣告費,要投20家,每家50萬,哪家都沒有拿到大錢,所以日子都不好過。媒體人的苦逼日子,怎麼破?難道坐以待斃?這不符合傲嬌媒體的個性,必須痛定思痛思考轉型。

變革,必須產品化,還在強調「讀者」的媒體離死不遠了

以前的媒體是一幫專業的人做出的內容給讀者看,雙方的互動很有限。新媒體是什麼?魏武揮的理解是,數據為支撐的,人人都能參與的的平台,這是媒體發展的必然。還在強調「讀者」的媒體,還活在20年前。讀者是不會付費的,頂多花1塊錢買你一份報紙,然後靠廣告商生存,但是現在這種賴以生存的方式被打破,還在強調「讀者」的媒體只有死路一條,你必須找到你的用戶在哪裡。

魏武揮舉了創業家的例子,創業家有《創業家》雜誌,黑馬大賽、黑馬營、黑馬會、青年天使會等為創業者服務的產品,這也是一個內容UGC的生產方式,企業家生產內容給創業者,創業者把內容反饋給企業家、投資人,雙方均有所得。所有產品的服務對象只有一個——創業者,大家知道你能提供什麼,來你這裡能得到什麼。

「其他雜誌是一本雜誌,但是創業家不是,當然,我也看到其他的雜誌也在嘗試。」

魏武揮說,傳媒媒體的危機並不來自新媒體,變革,要從找到你的用戶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52

讀者做錯買樓決定仲有冇得救?(答) Home Blogger

http://homebloggerhk.com/?p=9939

讀者所作的是一般人的思維,即現樓升值再係旺市換樓。由於讀者未有提供入息,亦只係隨便講左幾句,所以不能因幾十字而斷定讀者應作何法。不過讀者的感覺(即決定太魯莽)應是沒錯的多了,原本讀者可能手握一間4-5百萬之居屋而現在upgrade到6百萬私樓,實是大眾思維,部署純為消費考慮而漠視投資考慮。剛套出的2.9mil在除去首期雜費後應只剩幾十萬。

 

由於樓唔係股票,做錯就係做錯,就因為咁本樣先出書寫blog,希望由接觸不同人仕望大家作決定前多想一遍。當初套了2.9mil就應買入4-5百萬私樓,除非讀者月入是豐厚起碼每年交到十幾萬稅,再加上儲蓄力強大,咁先至適宜在旺市賣樓再換大之法。不過人生是漫長的,筆者和不少同儕盡量希望在年青時住得儉樸一點,至於丟落海的稅款就是能省就省了。假如讀者肯先屈就換入4-5百萬樓房九成上會自住,好處是留二百萬現金在手,等時機最起碼可以添一間樓,進取些少用作買兩間樓之首期亦足夠。

 

現在只好寄望樓價上升,或希望唔好跌,而家SSD長達三年令轉身難度大增。只要樓價跌30%(其實都係返回2011年頭的位),賬面虧損近二百萬,已將之前「修行」摧毀。好希望你入手既係單邊高層罕有單位,咁你有機會將新樓在幾個月後放盤,賣價可以係現價再加15%,然後推出成交期達一年之買賣條款,睇下有冇人接受,賣點當然係同買家對睹一年樓價唔會升超過10%。

 

如果樓價一年後升超過15%

那賣方就輸了,不過仍獲利15%,用筆錢用作SSD支出(第二年放要比20%),來回輸5%,你由賣居屋後贏既錢仍超過二百萬

 

 如果樓價一年後不升超過15%

那賣方就贏了,如果差距大買家更不會成交,殺訂10%,到時你再出同一招希望可以捱夠個SSD

 

如果樓價一年後樓價跌

咁你就好似成功沽空樓市咁! 因為買家一定唔會搵你買。你間樓價值跌左但仍可以有10%訂金補償。

 

由於此法最難是搵個人肯同你簽成年合約,不過重賞下必有勇夫,加經紀傭金試一試吧! 希望此招能幫到已做錯決定的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66

何車先生及汪洋先生談德林(1126)有甚麼誤導讀者? (完成並更新)

在2013年9月27日,何車先生在蘋果日報寫了一篇「何車500:德林高息近十釐 」的文章,另外,有一位風格相近的、在經濟日報專欄已有多年的汪洋先先在2013年10月3日寫了一篇類似的文章,叫「股息近10釐 德林夠吸引」,其實這兩篇文章在盈利描述、派息、增長及其他方面均有誤導讀者之嫌,筆者就一一道來吧。

(1) 盈利描述及估值
a. 2013年9月27日,蘋果日報何車專欄:

「2013年上半年盈利5,025萬元,升15.6%,往績PE6倍,按上半年進度2013年PE5.2倍。彩星玩具(869)半年盈利年度化計PE為6.5倍。...

德林半年來,股價未曾大升,而彩星玩具的同期累積升幅,高達2.2倍,升勢落後亦構成PB低迷主因。」

b. 2013年10月3日,經濟日報汪洋專欄:
「德林主營OEM及ODM玩具產銷。2013年(12月底年結)半年度,營業額5.54億元,略降6%;純利增長15.6%,至5,024萬元。

最新半年度,德林回撥總額2,395萬元,為純利改善主因。展望中、短期,集團有望受惠多項有利因素,透過自然業務增長,帶動業績向上。
...

  德林最新往績PE 5.8倍,2012年度每股純利19.22仙。作較溫和估計,德林2013年度每股純利增長10%,至21仙,預期PE降見5.4倍。

  綜合市場預期,德林透過本業增長下(撇除如本年度的回撥因素),2014年度每股純利22仙,預期PE見5.1倍水平。..

德林最新每股NAV約1.22元,現價1.13元的PB 0.93倍。同業彩星玩具的PB高逾4倍。...

  德林無論以現價或預期PE見,均較歷年平均值7.6倍水平還要低,遑論歷史高位16倍水平。」

c. 筆者按:
在何車的專欄中,完全沒有提及盈利的細項因素,至於汪洋雖然有留意到以下變化,但也沒有透露這兩項變化的影響。根據2013年中期報告,公司有兩項大額回撥,分別為海關關稅撥備撥回及社會保險撥備撥回,金額分別為1,342.6萬及1,052.2萬,這幾項均影響盈利。筆者把以上的調整,並扣除其他收入及開支,得出以下預計上半年以他們定義調整盈利是2,543.3萬,實際盈利僅1,916.9萬,分別下降41.67%及48.35%。


至於PE方面,筆者再利用以他的方法推算比例的利潤再計一次,大約為8.679倍至11.515倍,較他們所稱的彩星市盈率更貴,也較平均值更高。至於他們談的PB,因為彩星盈利轉虧為盈、仍有大幅增長,但德林盈利轉差,所以或許是合理的。


(2) 派息
a. 2013年9月27日,蘋果日報何車專欄:

「德林今年派中期息3仙(去年:零),上年末期8仙。估計今年全年共派11仙,高息9.6釐。」

b. 2013年10月3日,經濟日報汪洋專欄:
「德林最新半年度,每股派息3仙(2012年度同期:無)。另排除集團績佳而上調派息,只作保守計算,德林本年度每股末期息,維持去年度8仙,2013年度合共每股派息11仙,現價折合的預期息率回報,高達9.8釐,非常吸引。」

c. 筆者按:

正如上面所述,在公司上半年盈利大跌近半之下,公司是否能在下半年創下佳績呢? 至於派息能否在盈利減少之下,也能維持去年水平呢? 根據往績,公司派息是極為不穩定,汪洋先生的保守計法,其實極為不保守。更保守計法可以是沒有派息,或者是較上半年增加1倍,至6仙,全年派息9仙,股息率約8.1%左右,也叫做不錯。如果這兩種可能性打和平均,即是大約3仙,全年派息6仙,股息率大約5.4%,不可說是吸引。

(3) 增長前景
a. 2013年10月3日,經濟日報汪洋專欄:

「玩具業一般在下半年為傳統旺季,季節性因素連同美國消費市場回穩,有利於德林本年度業績增長。

....

德林除核心毛絨玩具,集團於去年並推出塑膠手板模型玩具。按集團最新半年度業績報告述,此一項目推出後「快速發展」,已獲得國際知名客戶定貨。而集團期望項目繼續增長,接獲更多定單,於今年年底,達到收支平衡。

德林最新往績PE 5.8倍,2012年度每股純利19.22仙。作較溫和估計,德林2013年度每股純利增長10%,至21仙,預期PE降見5.4倍。」

b. 筆者按:
汪洋先生的文中說的確實是事實,但是他忽略了一些東西。

關於「玩具業一般在下半年為傳統旺季,季節性因素連同美國消費市場回穩,有利於德林本年度業績增長」,其實已經在上面已納入計算,所以不可能當作增長前景,至於「按集團最新半年度業績報告述,此一項目推出後「快速發展」,已獲得國際知名客戶定貨。而集團期望項目繼續增長,接獲更多定單,於今年年底,達到收支平衡。」,其實他看財務報表可能派看到這樣細,根據2013年上半年中期報告,騎乘玩具的虧損擴大了542.7萬,較塑膠手板模型虧損減少223.1萬更大,因下半年較上半年的虧損一般較大,所以騎乘玩具的虧損可能足夠把較塑膠手板模型的改善抵銷,所以還會拖累表現,故此增長前景未必樂觀。

(4) 其他方面

這兩篇專欄不約而同忽略了公司在2013年9月18日的一張被香港交易所譴責的公告,這公告提及公司在2009年發佈一張公告,指出公司接獲一張1,800萬美元的訂單,這訂單使公司業績大有改善。可能因為合作順利在次年同一間公司又發了一張更大的訂單,金額達到3,015萬,但由於次年的日本319大地震,導致訂單延遲,公司在知悉事情不久就已經知道訂單有延遲,但並無即時向股東披露,在發出盈警時才披露訂單延遲,於是港交所進行調查並譴責該公司及管理層。但這兩個專欄為了片面的唱好,並無向閱讀報紙的讀者披露此事,確實有點處理不當。

根據周老師在「炒股專欄有組織經營」一欄中的說法,原來在報紙專欄炒股集團,他指「該集團其實是5個人左右,人人都有一兩個欄、三幾個欄,兼且大家還夾了錢,成了一個pool,一起炒股票。當他們要炒一隻股票時,就來一個環迴大合唱,甲乙丙丁戊輪流唱好,而且仲有錢去炒纒銏,貼士有乜辦法唔準呢?」,那這兩位人兄選股風格通常都是一些表面是有低水,但實際本身基本因素卻有一些問題的股票,那其實他們是否和這些人兄一樣,有一些炒股團隊,負責把一些基本因素轉差的股票,包裝成便宜的股票推銷給大家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96

與讀者交流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21068

拖拖拉拉日復日,我這個每天用了三成時間打手遊的懶人,最終要「扚起心肝」在今天把過去三個月的outstanding留言問題解決好。因為現在已是10月尾,Yahooblog停止更新的日子就在1030日,無論如何,把手尾處理好是應分的。事實上,自己也希望Yahooblog可以好來好去。好!入正題!

留言①:Dream兄:……看過楓葉兄迪士尼海洋後,很有興趣一去!小學時去的就只有樂園。今趟行程小弟跟友人去的地方較分散,因想多方面感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和平常會去的地方,較多走在街頭,新宿帶,青山代官山,台場看高達(哇,好大個好震撼),築台魚市場,明治神宮,雷明寺,橫檳八景島海洋館,秋葉原,東京鐵塔&Skytree 等。

有點感覺不同的是,無論在街上,地鐵站中,商場,也能看到當地人生活滿開心的,臉上掛著笑容,對生活有熱情,跟朋輩間傾談熱烈但不吵鬧,反而覺HK人更緊張難以享受生活。

日本人的心思細密與追求完美態度,在行程最後一晚去威士忌專門bar中深深感受到,whisky種類各式其式,想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比倫敦的選擇還要多,價錢合理服務週到,真是一處好地方,其待下次再去。ps: 楓葉兄如何得知說國語的是台灣人呢?

Dream兄,從未收過一篇留言寫得如此詳細,內容如此豐富,很感動!見兄在東京每處都留下足跡,非常羡慕。一家大小遊東京,大多數行程都是讓小孩玩得開心,讓太太shopping盡興,小弟主要負責看地圖,在迪士尼排隊玩遊戲。不過,一家人去玩,已很滿足!以前跟團遊日本,導遊介紹日本人時,說日本人工作時必定付出多過其工資,可見他們的工作態度有多好!psDream兄,這次遊東京,沒有多去景點,在新宿街上遇見的多是散客,由於內地遊客去日本必須跟團,因此個人判斷那些說國語的是台灣人!

留言②:倉務員兄:我唔敢買。零售生意不斷開舖,也賺得不多。好似賺得很吃力。怕萬一生意有阻滯,周轉差池,沽股票都沽唔切。

倉務員兄,連「李超人」也急於套現,超市生意確實不易為;不過,老闆是有腦之人,「759    阿信屋」走的非傳統模式,或許能殺出一條血路,怕只怕他無止境輕率擴張。現在,老闆自己提出2014年暫停擴張,個人認為是好消息!

留言③:自由風兄:8008低價奪將軍澳地皮,中標價低於市埸預期,屬長期利好消息,預料會有短綫炒作,睇$2.52,今年高位。一年目標價$3.5,較長線可見$4.5$5。另公司觀塘創紀之城數据中心只佔地20000呎,有機會轉回寫字樓以釋放其價值。若落實利好因素較短暫,上述目標不變。忘記了提荃灣的數據中心,明報話有機會改用途發展住宅,似乎要看大股東新地的部署,較大可能是重置數據中心後整幢物業賣給新地,由新地發展,肥水不留別人田嘛!

自由風兄,新意網(8008)奪地,確保未來增長,屬長線利好。然而,短線集團進入投資期,不利盈利增長。市場如何看待8008的中短線操作,我們怕好細心觀察。

留言④:草根投資者兄:中國相關股票的表現比想像中強得多,中國創業版的表現更似是牛三走勢。

草根投資者兄,香港創業版今年也很強,美國的中國概念股亦是,應該是想法、炒法接近的同風格資金炒作。這亦即林少陽早前提到的「暴力」操盤型細價股基金,我常說的內地莊家股特徵。

留言⑤:kit兄:點睇553?今日突然破之後回哂!

kit兄,這一浪由7月開始的升浪,不少股價的走勢都是突破,回調,再突破,中間的波動hurt了不少貼市的投資者,因此,如果股價走勢保持升勢,中間的回調可以一守,直到個股出現真正的turnaround,或整體市場氣氛轉壞,才決定離場與否。

最後,提一提讀者,Yahooblog關閉後,楓葉圓的文章會繼續在sinablog的楓葉資料室及頭條blogcity刊載;如身處內地,讀者可到sinablog內地版閱讀楓葉圓的文章。

相關blog addresshttp://blog.sina.com.cn/u/3794772017

相關blog addresshttp://blogcity.me/blog/list_blog_express.asp?f=UETSWDTA5R133246

相關blog address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46

再與讀者交流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48907

首先在這裡對讀者說聲對不起,由於這個星期比較忙碌,週中要幫小女兒攪小一入學登記,週五又要帶她參加學校旅行,結果令寫blog進度大受影響。不過,這並非延誤的全部原因,另一理由是市場氣氛良好,我們乘勢進行換碼,重新調整短炒與投資的比例,因此,用觀察市場的時間大增。今天,我們整理近來累積下來的讀者留言,感受一下市場氣氛。

Q兄就信星集團(1170)文章的留言:『good timing, will buy some。』信星在1122日公布中期業績,盈利改善主要來自非經常性經營業務;主業盈利穩定,主要來自毛利率改善,但市場預期由New Balance業務帶動的增長未有出現。從股價在業績後的走勢看,投資者尚未改變早前對此股的正面期望,股價仍以1.6元水平作初步支持。儘管我們相信,信星仍然有很大機會在下一份業績前再一次炒作增長,但問題是,股價短期內將很大機會跑輸大市;換句話說,在現市況持有信星,投資者的機會成本將相對增加。

桑梓兄就CEC國際的留言:『恭喜楓葉兄持有的759倍升,可惜小弟沒有耐性,沒有賺到便匆匆放掉了。』阿信屋真的升到「不要問,只要信」境界,到底是有春江鴨知道公司的背後攪作?還是單單的莊家活動?只有馬後炮才能說得準。不過,有一點兄說得對,耐性是這類倍升股的關鍵,如果考慮估值等客觀標準,任何人都已經大沽特沽;但我們認為,在投資週期中,有兩個極端狀況投資者應該要有「手中有股,心中無股」的覺悟,這就是牛三與熊三階段。很明顯,阿信屋現處牛三!我們可以做的,只是等待股價轉角的信號。

sunnychan新里程兄就本blog的留言:『謝謝daniel,無意中看到你的blog,原是要search林少陽文章,一下興起瀏覽了你至2007年起的文章和分享,謝謝。』不用謝啊,sunny兄!林少陽過去是我投資上的啟蒙老師,現在是role model;他的有用觀點與思考角度,我都會收集、記錄,在blog上分享,只希望可以惠己及人,讓讀者走少一些冤枉路。

USGLR兄這留言是上次的漏網之魚:『美國正在調查德林國際(1126)環境健康和安全問題, 可能會影響Walmart和其他美國客戶的訂單。股價今日顯著下跌了9.2%。可以在這裡下載報告--http://www.globallabourrights.org/reports?id=0656』這留言在815post出,回應早一兩日股價轉勢。德林是我目前仍持有蝕本貨之一,我的分析是,該news201212月的文章,發文者是「Institute for Global Labour and HumanRights」,內容肯定不中肯。更大的疑點來自時間,相隔超過半年的文章不應作為解釋股價轉勢的主因。事實上,德林股價最終在沒有真正原因的情況下在1元水平找到支持,由抽上到急跌後收集,完全似是莊家活動居多,如是者,收集後亦會是抽上居多。當然,德林這股票的名聲不及7591170,股價波動大,走勢亦tricky,投資此股要更加小心!

最後是B君的留言:『可惜早2年無跟你清倉,可惜今年6月又無跟你入市。無論如何,睇完這編,持貨信心番晒黎!』B兄抬舉,小弟沒有能力捕捉每次的高沽低買,但求努力做到比市場大多數更早確認一個趨勢的開始或轉勢,做一隻early bird已經足夠「三餐一宿」。就像這一浪,目前還沒有bearish的信號,市場大多數仍舊擔憂,莊家繼續施展混身解數,是短炒的最wonderfulmo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