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謝百三:中國股市是為國營企業服務的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5udw.html

註:有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像騰訊、百度、網易、搜狐、新浪、新東方、奇虎360、優酷等等一大批極具活力 和潛力的企業就不能在國內上市呢?為什麼這些優秀企業在內地蓬勃發展,投資回報最終卻要拱手送給香港人和美國人呢?哦,對了,中國股市是為國企服務的。國 企再差,再不賺錢,弄點資產包裝一下就能上市;而民企再好,再能賺錢,排多久也不讓你排上號。至於上市企業的好壞,投資回報的多少,那就是很次要的問題 了。

    畢竟,讓效率低下的國企搞間接融資,國有銀行風險很大,甚至危及金融體系穩定。而把它們扔給全體股民,那就輕鬆多了。股民虧錢怪誰呢?「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開戶的時候,管理層告誡得很清楚嘛!

    股市不是一個好玩的地方,尤其是中國股市。2700多家上市公司,相信真正值得投資的不會超過50家!在您沒有學會用知識、眼光和紀律保護自己之前,在您沒有學會用腳投票、認清謊言和陷阱、拒絕大多數誘惑之前,請謹慎投資!股民朋友們。

 

    綜觀世界各國股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是把它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一部分,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個最活躍的最重要的部分而發起、成立、組建、發展的,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如美國的證券市場是由於18世紀末獨立戰爭時,政府為了打贏戰爭融資,發行並交易大量國債,在東北各州紛紛成立各種證交所(股票也進入市場)時逐漸形成的,當時人們在紐約華爾街的一顆梧桐樹下交易了46年後,於1863年成立了規模與影響較大的「紐交所」。


  日本的證券市場形成於明治維新時期,從制定條例到進行有序的交易,蘊育長達19年。美、歐、日股市的最 大特點就是它是一個法制的公正的市場,金融市場主體間必須是平等的,必須實行三公原則:「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並且是有法必依,執法如山的。因此, 它們的發展雖然起起伏伏,但總體是健康、快速的。

 

  然而,新中國於改革開放後成立的股市,其創始之背景、宗旨與海外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即它是為國營 企業服務的,為它們融資、募資而成立的。國有企業是國家的,滬深證交所是國家(地方政府)直接組織下成立的,甚至交易所的官員、證監會領導都是國家任命 的。這樣,就發生了國有企業大量發行股票、上市的問題。

 

  一、1989年12月,上海市委決定為解決國有企業融資難問題成立「上交所」

 

  1989年夏,中國出現了一場「政治風波」,相當多的外資撤走了。維持國營企業的簡單再生產與擴 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一下子少了很多;向銀行貸款,銀行風險又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試行直接融資,成立證券交易所就提上了議事日程。時任上海市長、市委書記 朱鎔基決定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於1989年12月2日同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及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華東師大金融學教授陳彪如等開了一天會,決定立即籌備 成立「上交所」,朱親自撥給交易所400多部電話額度,並決定一系列基本規定、原則。

 

  當時,中國的民營企業廖如晨星,大量的是國有企業,所以成立上交所、深交所的初始目的宗旨就是為 國企服務、為公有制經濟服務,對此,沒有人有異議;也不覺得有何不對。後來的周正慶主席也公開承認:「股市就是要為國企服務的」。至於股市的其他幾大功 能:投資功能、資源最佳配置功能、公眾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功能等等,實際上均很淡漠,也未被引起高度重視,政策面向國企、公有制經濟傾斜,如容忍大量國企長 期不分紅、少分紅;容忍他們各種不配股,卻讓中小股東高價配股(增發);容忍他們在「股改」時少付對價。

 

    二、大量國有企業發行股票上市,至今比例仍達80%

 

  在上述歷史背景及宗旨下,從1990年起大批國有企業,無論長期業績如何,均排著隊上市融資。鄧 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講話,鼓勵發展股市,他說:「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 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的講話,使中國新上市公司一年達97家,上海藉此 機會上市了幾十家國企:陸家咀、中百一店、華聯商廈、水仙電器、中紡機、二紡機、豐華股份、新黃浦、上海電器、大眾出租、浦東大眾、第一鉛筆、外交橋、興 業房產等等。其中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公司,1992年初發行時無人問津的股票認購證一下子紅火起來,人們視之為珍寶,在黑市高價搶購。

 

  但是國企的上市目的,其實就是融資、圈錢;同時一些領導的骨子裡是看不起股市、股民的。當時的規 定是:「處級以上幹部不得炒股」。很多領導把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對股市講的「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這句鼓勵性質的話,從反面去理解,認為國 家只是試試而已,所以對股市漲跌、幾千萬股民的虧盈從來無動於衷。有時稍漲了一些,就擔心「泡沫」出現,拚命地、無窮無盡地趕著新股排隊發行上市。如 1992年在香港一位經濟學家的一封建議信下,***、朱鎔基、劉鴻儒均作了批示,其中重要一點就是「不停地增加供給」,大發大上新股。結果將股市從 1992年6月5日的1249點,一下子打了下去,一直跌到1992年11月20日的386點。此外,1996年12月,還發了《人民日報》社論來批判股 市,使股市從1200多點大跌到777點,滬深股市開始了漫漫熊市,同時伴隨著大面積的股民虧損。當然,後來國家又改成鼓勵股市上漲,以解決宏觀經濟不景 氣問題--總之,用用的味道很重。

 

  到2011年12月,中國股市總市值26萬億,其中國有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0.3萬億,佔比例為80%。所以,當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平新橋問我:「中國股市最大特點是什麼?」,我回答:「是一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大多數為國有、公有企業的股市。」這種情況對於西方國家是不可思議與難以想像的。

 

    三、國有企業存在的通病導致股市長期低迷

 

  國有企業有一些通病,世界各國均有之,主要如下:

 

  1、產權不清。不知企業的最終所有 權歸誰所有,李鵬、朱鎔基嗎?他們都退休了。表面上它的產權歸全體人民所有,實際上是由政府代表人民來統一行使支配管理企業資產,而政府部門眾多,都能行 使部分所有權,卻無人對企業財產承擔最後的經濟責任。這種產權代表多元化實際上是沒有代表,造成了大批國企產權虛置,造成事實上的所有者缺位。企業內部也 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所有權約束機制---這是世界各國國有企業最致命的缺陷。

 

   2、「責、權、利」相分離。國 有企業的領導是官方任命的,他們責任不大,不必為投資的失敗承擔風險,巨虧了不必為此跳樓自殺;他們權力也不大,外受到各上級主管部門的約束,內受「黨政 工團」的約束;他們多數人利益也不大,工資、收益不能像私有企業主那樣可以無限增長。因此,他們的動力、積極性也不大;在「官本位」影響下,相當一批企業 家還想到政府擔任官員。職工的情況更差,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改革開放幾十年了,人們可以看到一些國營影院、劇場、中西藥房,依然人 浮於事,混飯吃,效益十分低下。

 

   3、社會負擔重。國 有企業普遍承擔著辦學校、醫院、安置就業、離退休人員開支管理(交幾金)等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責任。有的企業富餘人員高達60%,企業的社會負擔十分沉重。 還有不少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不分紅、少分紅,卻反而大搞產品漲價,利用「通脹」製造企業盈利的虛假繁榮。因此,國有企業實際上不是獨立意義上的經濟實體, 而是政府機構的附屬物,企業的效益總體是低下的。此外,資源配置能力也十分低下:能耗是日本的6倍,韓國的4.5倍,美國的3倍;鋼、水、木材消耗強度是 發達國家的10-30倍。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中,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主要表現形式為:承包經營中流失;MBO改制中流失;股份制改制中流失;國企虧損中流失;企業破產中流失;中外合資中流失……改革開放中,出現了一大批不法分子、貪污腐敗分子,每年涉及犯罪的官員、國有企業領導人數是驚人的。

 

  這種情況,無論東西方各國,其實是普遍存在的。當年,中國國有企業代表團去埃及參觀學習,請求看 幾家國有企業,該國接待人員說:「納賽爾總統領導期間曾經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強行把大批私有企業國有化,導致企業效益低下,經濟發展緩慢。」最後, 讓他們去看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那是資源壟斷國企,效益尚可。

 

  美國為解決國有企業效益低下、工人在上個世紀50年代經常罷工的問題,不得不在工人、員工中大搞內部股及股權激勵機制,又稱人民資本主義。英國撒切爾夫人更是堅定地把很多效益低下的國企私有化,即「民營化」浪潮。

 

  請記住:中國今日的股市中,上市公司2300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1000家;總市值為26萬 億,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為20.3萬億,即股市80%的股權為國有股法人股。它們總體效益不高,它們有的多年來不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這就是 朱鎔基任總理期間堅定地開始搞「國退民進」運動的深層次原因)。這是中國股市長期低迷不振的一大原因。在股市中,公有經濟的成分比例遠遠高於中國實體經濟 中公有經濟的成分比例。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3

複旦教授謝百三因病不幸去世

今日,多家媒體報道稱,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金融證券專家謝百三,因病不治離世。

9月初,謝百三教授發文認為,巜資本市場將服務脫貧地區》的意見是完全錯誤的。

同時,網上流傳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悼念全文如下:

獲悉謝百三教授逝世的噩耗,內心十分沈痛!對謝教授突然離世表示哀悼!我剛到證監會時,接到了謝教授給我的公開信。謝教授對證監會的政策始終十分關心,曾多次表現出率真的批評。“百家爭鳴”永遠是科學發展與政策完善的不竭動力。逝者如斯,謝教授的那份率真,對我來講顯得彌足珍貴!謝教授,真誠地感謝您,您一路走好!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紀鵬發微博稱,驚悉謝百三教授逝世,不勝悲痛,萬分感慨。我與百三相識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都是中國資本市場自1990年誕生以來的歷史見證人和建設者。26年來我們與中國資本市場,同呼吸共命運。既為這個市場的茁壯成長而歡愉。也為她的一次次挫折而傷心。今天這位與中國資本市場有著深厚感情的人走了。而他要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資本市場的宏願還沒有實現。這不得不說是百三遺憾和紀鵬傷感。壯誌未酬身先死,縱使英雄淚滿襟。

謝百三,複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金融證券專家。曾著述、主編《中國當代經濟政策及其理論》、《投資中國--迎接21世紀的曙光》、《十年一個億》、《中國巴菲特》等著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