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4/159223.shtml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創業家 創業家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互聯網沖擊了各行各業?馬雲說,電子商務都將被淘汰。

今天,作為新老兩代中國創業家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聯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誌分別在浙江杭州、四川綿陽發表了主題演講,頗有點隔空對話的感覺。

他們在演講中都講到互聯網、新技術和傳統企業、行業的關系,提到創業家如何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尤其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

柳傳誌的經驗是通過建立品牌和實行不相關多元化對沖急劇變化的高科技產業的風險,而馬雲的經驗是通過大膽地想像和創造未來,成為未來的一部分來適應風險。

柳傳誌更多勸誡中國的企業家要擁抱互聯網,把握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技術趨勢,否則將受到新技術新經濟的沖擊,守勢明顯。

有人抱怨,“互聯網沖擊了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了傳統商業”,馬雲大聲回擊,“電子商務沒有沖擊傳統的商業”。他甚至還說,電子商務將被淘汰,勸告大家勇敢擁抱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資源,他說,未來不可怕,對未來的無知才可怕。

好了,下面大家來仔細品味這兩位企業界大佬的觀點吧。

以下為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誌10月13日在億邦動力承辦的四川2016年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的演講內容,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有刪減:

640

我以前參加過各種論壇,已經連續幾年了,一個主題都是“怎麽應對不確定性”。因為當前企業為難的地方確實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太大,這里面首先是國內的“政經”環境,“政”是政策,“經”是經濟變化,比如說貨幣政策、股市狀況、匯率狀況等,都對我們的企業有影響,很多很難預測,甚至都不可預測。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和世界聯系在一起。很多年前,我們做一個加工型企業,好好做就是了。(現在)當匯率不斷變化的時候,(你)立刻就會感到壓力。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現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非常大。我相信美國大選,英國脫歐,還有難民問題……都會給世界格局帶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不可回避。

最近這兩年,我覺得對於我們所有的企業,對行業影響最大的應該講是科技創新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一個企業如何去應對不確定性,去擁抱變化,把這些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能夠變成機遇,我想(這是)從創業企業家到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家,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下面,我想通過聯想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說明過去在跌跌撞撞之中,我們是怎麽樣應對這些挑戰的。

自建品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聯想是1984年成立的。我們有了一款自己的產品叫做聯想式漢字系統,當時的電腦是沒有漢字的,插上漢字系統之後電腦就有了漢字。我們憑這個漢字系統,用它作武器開始做代理,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資金,同時更懂得了怎麽去辦企業。

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完全是計劃經濟體制,完全不懂得什麽叫做企業,做代理的過程中,我們向外國企業學習到了很多做企業的基本知識。代理越做越大之後,我們下定決心要做出自己品牌的電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如果在當時我們的代理繼續往大的做,可能會賺很多的錢,但是到了九幾年之後,這個企業就會滅亡。當時我們的決心和突破,今天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突破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想生產自己品牌的電腦,國家的有關部門不給我們批文。原因非常簡單,國家已經花了很多美元,建立了幾十條PC機生產線,都做得不好,憑什麽你們就可以做得好,要給你們許可證?

當時生產電腦是要有許可證的,就這一關就把我們卡住了。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因為(聯想)是科學院的企業,拿到了幾張到香港多次往返的通行證,我們繞道香港做了一個生產小作坊。香港是不要許可證的,有了這個作坊,我們生產電腦的主機板,拿到拉斯維加斯電腦展覽會上展覽。

有關部門在整個展覽會的諾大展廳中,發現一個小的“攤位”在說中國話,而且是道地的北京話,後來發現是一家香港的公司,再具體了解,那時候我們已經一年可以賣兩三千塊板了。他們非常高興,就這樣我們拿到了生產批文。

我們做代理賺了很多錢,要樹自己的牌子。當時我們代理的電腦叫AST,在當時中國是最大的電腦品牌,比IBM還要大,但它在美國其實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如果我們打自己品牌的話,AST公司還肯不肯讓我們繼續做它的代理,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也怕一腳踩空,自己的電腦品牌做不起來,代理人家又不讓做。經過很多次的研究,(以及使用)一些談判方法和技巧等,最後我們繼續做它們的代理,同時有了自己的品牌。

1994年前後,我國知道了電腦系統、信息化系統對中國各行各業建設多麽重要,因此就把進口批文取消了,電腦進口關稅大大降低,國外電腦大批進入中國。好處是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一夜之間蓬勃發展起來,但對於電腦行業而言,肯定是打擊。

中國的領頭羊老大哥長城,1993年一年就被沖垮,長城品牌之後就沒有了。當時聯想品牌可以堅持下來繼續發展,在2000年的時候做到中國第一品牌,而且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外國公司,其實中間肯定是經過了非常多的努力。

2000年正好是聯想集團電腦(業務)在中國發展很順利,(在)跟外國企業競爭中遙遙領先。這個時候,我個人有一個想法,從(19)84年我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出來辦聯想的時候,當時的電腦行業的第一名IBM大概是500多億美元的營業額,二三四五六七名,加起來都不如它多。但到了2000年的時候,只有第一名還存在,HP惠普當時已經是第三第四名,其他的都不存在了,原因就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變化太快。高科技企業風險確實很大,要做領跑人,就得有人跟著你跑,如果幾個人同時領跑,你後面是空的,你的企業就會消亡。

不相關多元化應對高科技風險

聯想集團2000年的時候固然是中國(PC)第一,由於我們起家的時候是20萬元人民幣,資金積累非常少,要想用微薄的資金能力去攻克核心技術,或者在世界上領跑,當時我覺得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讓企業活得長,然後該發力的地方敢於一無反顧地沖擊,我還是想走企業多元化的道路。

1998年的時候,我有一次機會到美國GE公司參加了兩個禮拜的培訓。在那次培訓中,我認識到,其實當時在美國商學院的課程都講的是要專註再專註,實際上我研究他們為什麽要專註呢?在什麽情況下多元化是可能的?我決心幹脆就做非相關多元化,我們就把聯想分成了兩個,一個是專做自有品牌的,這塊由楊元慶領導,把代理業務分出一塊,郭為領導。

我就由第一線退到了後面,和另外一個年輕的同事朱立南開始嘗試新業務。新業務就是VC。為什麽做風險投資?因為我覺得我們是一家科技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有哪些艱難,需要什麽樣的幫助,我們都了解。再加上當時聯想上市之後手里面已經有一些錢了,於是拿3500萬美元辦了一個風投公司。辦下來之後摔了很多跟頭,總結了很多經驗,逐步站穩了腳跟。2003年的時候,(我們)辦了一家很大的股權投資公司叫做弘毅。現在,這兩家公司加起來(管理)大概有1200億左右人民幣的資金。這個資金不是聯想的,聯想只是其中15%資金的持有者。這些年做了大概有七八期(基金)了,目前也到了收獲期。

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我們占到30%多的股份。除此之外,我們在其他領域逐漸地建立新的支柱。這種做法很大的好處是,就可以使得聯想集團敢於去拼,敢於去搏,我們作為股東就敢於大力支持。

比如說2005年並購IBM PC業務的時候,股東們投票,到底我們並購還是不並購?幾乎所有的股東全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股東之中有不少是企業的員工代表,我們主要收入、吃飯都是靠的這部分業務,如果這個企業沒了,收入就會受到大的影響。大股東科學院就聽我的看法。我們進行了詳細調查,對風險在哪里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後,決定支持楊元慶一搏,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聯想的)風險投資公司已經做到了一定的程度,萬一不行的話,聯想的名譽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但給這些員工股東的分紅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

傳統行業如何利用好互聯網?

在傳統行業里面怎麽更好地利用好互聯網。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業務層面,互聯網能起的作用非常明顯,比如說像供應鏈,品牌宣傳。(一個)在管理層面,有了互聯網之後,管理架構可以進行調整,企業文化可以進行調整。比如現在,有的企業開始了實行層級合夥人的管理體制,我覺得其實這是有了互聯網之後才能做到的。這個企業必須要有主人,這個主人完全是上面的也不夠,怎麽能夠讓企業的骨幹員工能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再讓他負責任。這種管理方式是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

有了互聯網之後,可以把不太相關的業務可以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互聯支持的生態,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對於聯想來說,我們投資了幾百家公司,這些公司即使退出之後我們依然和它們保持很好的聯系,怎麽能夠形成一個矩陣,一個有利的生態系統,也是互聯網對我們的啟發。

用投資布局未來

聯想這樣的公司一定要註意一個問題,就是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

中國或世界的前兩千年,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力幾乎是平的。有了蒸汽機和電之後曲線開始發生變化,有了PC機,信息化開始之後,整個曲線用拋物線的形式往上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聯系到一起的時候,世界會是什麽樣的?很難想象。人的腦電波可以直接控制機器人,這對軍事和生產上的影響是無法言說的,這些東西都會在在座的年輕朋友那里看得見。

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如何布局也是問題。聯想專門又設立了一個天使投資基金,拿了16個億去投這些高科技領域的企業,不僅是中國的,還有外國的。同時我們辦了一個“聯想之星”培訓班,一年有12次培訓,從中挑選最好的高科技企業進行培育。當認為是好的種子和苗子的時候,聯想的財務投資、戰略投資將不遺余力地跟上,把它做好,這是我們目前的戰略計劃。

中國明顯有互聯網的領先優勢,除了美國之外,歐洲等等跟中國差的還是非常遠。另外還有資金的優勢,很多東西在國外覺得很貴,一直沒有人動,但實際上在中國企業家眼里,其實是值得買的。中國的企業家有奮進向上的精神。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實行市場、技術、產品、人才、資金的優勢互補。

我們國家發展到今天,大家都有共識,認為發展得過快之後,影響了生態的平衡,影響了環境。但當我們有經濟實力之後,是不是可以從國外的資源中找東西來彌補我們今天環境的缺失呢?我覺得是可以的。

當我們進入到農業的時候有一個發現,在中國的土地上,有機質占的比例大概是0.2%左右。褚時健培養柑橘的土地經過多年的努力,我記得他講,測出來大概是6%到7%左右。而我們在智利買的幾個大公司,這些公司最差的一塊地有機質是12%,好的地方達到20%。怎麽利用國外的資源,使中國的土地能夠有一定的休息?其實國外的技術和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生產能力能夠結合,而且它們迫不及待地願意和中國結合,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家的機會。

以下內容為馬雲10月13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的演講,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640

“你對未來的不把握,沖擊了你的商業”

1995年我剛開始互聯網創業的時候,全世界互聯網的用戶可能不到五萬人,全世界的互聯網從業者不到五萬人。但是今天到雲棲大會參加會議的人已經接近五萬人。這21年來的變化,令全世界震撼,特別是今天全世界用互聯網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0億。

十幾年以前,有一次我跟朋友在西湖邊上聊天。我說將來會有一個新的世界誕生,這個世界會被人稱之為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會有一個新的大陸,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會在網絡上發生關聯。

今天,我們真正誕生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經濟體,一個超過了20億人的強大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基礎。

我覺得這給每個人帶來了巨大的空間。三次技術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體力,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距離,這次技術革命將會釋放人的大腦。

每次技術革命大概都花了50年時間。前20年基本上是純技術公司的競爭、發展,而未來的30年,基本上是技術的應用。技術會應用到方方面面,社會各行各業。

最近一直有人問我,互聯網公司有邊界嗎?阿里巴巴似乎無處不在,騰訊似乎也無處不在,Facebook也一樣,你們這些互聯網公司有沒有邊界?

我說: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一百多年以前,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能用電,電是沒有邊界的。互聯網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未來。

有人講,互聯網經濟或者電子商務是一個虛擬經濟。我不認為它是虛擬經濟,它是一個未來的經濟。很多人都在說,“互聯網在沖擊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或者沖擊了傳統商業”。

我認為,電子商務沒有沖擊傳統的商業,更沒有打擊傳統商業。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的技術,在上面創造出一個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電子商務。

真正沖擊各行各業、沖擊就業、沖擊傳統思想、沖擊傳統行業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是對未來的不擁抱。

所以,我並不覺得我們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擔心什麽。真正擔心的,是我們對昨天的依賴。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的30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

我想提醒大家,我們國家從政府到企業到各行各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場技術革命對人類會帶來多大的沖擊。很多我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我們昨天做的非常好的事情,很多我們認為是最佳的就業機會的事情,都會被顛覆和改變。

人類將會失去很多的就業機會,人類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其實,第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的技術革命是人類思想的解放,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智慧的開發。(結果)會誕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如果人類沒有共同的目標,那麽人類將會自己開始發動戰爭。

這次技術革命,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貧窮的問題,應該解決的問題是疾病的問題,應該解決的是環境和持續發展的問題。我想告訴大家,這次技術革命,未來三十年,每個人都有機會。

前天我在泰國參加了ACD領導人會議,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在那。我呼籲各國要為未來的30年制定獨特的政策。其實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加上前幾天我在泰國聽說泰國的National plan跟4.0一樣,現在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年輕人,在為自己的未來創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是年輕人的競爭,在未來這20億人口的世界將會越來越大。

我們要為這個世界註入創新的基因,只有為世界註入創新的DNA,我們才有未來。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未來的三十年是每個人的機會,各國政府都必須為未來三十年制定自己創新未來發展的政策,為自己國家的年輕人制定政策。所以我呼籲各國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制定獨特的政策,為三十個人以下的小企業制定獨特的政策。

過去幾十年,各國政府的政策都是為大企業制定的,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為小企業制定政策,那麽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美好,各國小企業,我相信機會也越來越多,以前創業你可能要錢,你可能要資源,你可能要各種各樣的關系。

未來,只要利用技術、數據和創新,人人將會有機會。以前的大企業,目的是為獲得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大企業,如果你想要做得更好,你必須擔當社會的責任,你必須為無數的人創造基礎設施,提供資源。

很多大企業這幾年講得最多的是生態資源,我聽見的生態資源是大家希望利用生態資源,把自己做得越來越強大。而我認為,未來的大企業必須是做一個生態環境,幫助這個生態的人活得越好。只有生態越好,大企業才會活得越好。所以大企業要為自己的生態擔當責任,真正去幫助生態里的其它企業活得更好。

不是技術沖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沖擊了你,不是電子商務沖擊了傳統商業,而是你對未來的不把握,沖擊了你的商業。

未來將出現五大趨勢,“電子商務”一詞將被淘汰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是電子商務企業,其實阿里巴巴的業務里,最傳統的一塊業務被稱之為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這個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其實我們從明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這一說,因為電子商務只是一個連接河岸兩端的擺渡的船。我們認為,未來有五個新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影響到世界,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所有人。

為什麽電子商務是一個傳統的概念?純電子商務將會成為一個傳統的概念?二十多年以前,我們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其實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做淘寶、天貓、支付寶,我們到2003年才意識到未來的商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04年我們才意識到也許我們這麽做下去,金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所以2003年、2004年,其實我在全中國做過至少不亞於200場的演講,跟無數的企業交流未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電子商務將會改變很多商業的形態。我相信那時候絕大部分企業並不把它當一回事情。

但是今天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物流公司的本質不僅僅是要做得誰比誰做得更快,而物流的本質是真正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只有這個目的,才能真正達到所有的物流真正的本質。

我相信第一個新稱之為新零售。現代都市里面,很多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者互聯網巨大的沖擊,我個人覺得是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

必須打造新零售,原來的房地產模式為主的零售行業一定會受到沖擊,今天不沖擊,你活得時間也不會太長,新零售的誕生,對純線下也會帶來沖擊,我們提出第一個新零售。

第二個新制造。過去二三十年,制造講究規模化、標準化,未來三十年制造講究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從個性化和定制化著手,任何制造行業一定會被摧毀。

所以從零售以後開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術革命,那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謂人工智能、智慧機器。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重視,所有的制造行業,由於零售行業發生變化,原來的B2C的制造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說按需定制。

我們今天講的供給側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適應市場,改革自己、適應消費者。所以希望大家千萬註意IOT的變革,未來的新制造的誕生,對我們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原來以規模化和標準化制造的一些行業的方方面面的沖擊,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

另外我們提出第三個變革,稱之為新金融的變革,新金融的誕生也會加快整個社會的變革。過去的金融,兩百年來支持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過去兩百年是二八理論,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拉動世界80%的發展。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去支持八二理論。

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年輕人、消費者,以前的金融是想解決80%那些中小企業、那些創新創業者、那些消費者,但是它的IT基礎設施,原來的設計思考沒辦法完成。

誕生互聯網金融以後,互聯網金融希望解決的是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支持那些80%昨天沒有被支持到的人,所以今天新金融的誕生勢必對昨天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是這個機會也是大家的。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

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每一個人,只要你用到錢,你想要錢,都能得到錢,你得到的是足夠的錢,而不是很多的錢,也不是永遠得不到的錢。

所以新金融的誕生,會給各位所有創業者、年輕人、小企業帶來無比的福祉,我相信未來的十年內,一定能看到巨大的發展,這也是螞蟻金服所擔當的責任,我們希望讓信用變成財富,我們希望讓每一個人能夠獲得金融的支持,真正出現公平、透明、開放的普惠金融體系。

另外還有一個叫新技術的誕生,出現了移動互聯網以後,也許原來以PC為主的芯片將會是移動芯片,操作系統是移動的操作系統,原來的機器制造將會變成人工智能,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未來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誕生,這又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的想象和空間。

還有就是新資源,過去的發展是基於石油和煤,未來的技術發展基於新能源,那就是數據,按照王堅博士講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創造了資源,衣服人家穿過,你穿就會不值錢,數據是人家用過,你用會更值錢,你用過以後出去更值錢,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

所以我希望大家記住,這五個新將會沖擊很多行業。今天我們先提了,不要二十年以後說你們又破壞了我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把握則勝,我不希望把它變成危言聳聽的警示,而是當作改變自己的機遇,從現在開始。

政府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希望未來政府招商,以前傳統的五通一平將會變成新的五通一平,你是否通新零售,您是否通新制造,您是否通新金融,您是否通新技術,您是否通新能源。一平,就是你是否能夠提供一個公平創業的環境和競爭的環境。

如果是新的五通一平,傳統的五通一平是靠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我相信這樣並不公平。未來的變革遠超我們的想象,過去基本上是以知識驅動了科技革命,我想未來的趨勢,不僅僅知識的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數據驅動。

未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未來的無知

請大家記住,過去一百年,高科技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人類眼睛是向外看的,因此我們到了月亮,我們看到了火星,我們永遠在希望知道自己要什麽。但是未來的三十年,我們是智慧驅動,智慧驅動是內向驅動,向內看。只有人類學會向內看,人類才明白什麽是我不要的東西。

過去的一百年,人類知道這是我要的,未來的一百年,我們必須學會什麽是我不要的東西,所以在座的創業者,只有知道自己什麽是不要的,你才懂得什麽是你必須要堅持的東西。

我希望大家把握住未來整個世界的趨勢,從知識驅動走向智慧驅動,從原來的規模驅動和標準化驅動,走向靈活和定制為驅動,大學教育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知道一點,過去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來,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我們人類創造了機器,使機器比人力氣大。

我們幾乎沒有挑戰,我們人類創造了火車和飛機,大家都知道人比不過火車和飛機,速度誰快,距離誰遙遠。今天人類創造了計算機,  計算機一定比人更聰明,因為計算機不會累,沒有情緒,不會發脾氣,對它來講,它永遠只要加了數據以後,它會越來越聰明,但是計算機不可能統治人類。

過去的機器是人類的工具,未來的機器是人類的合作夥伴,我們學會和機器進行工作,我們要明白機器不可能有智慧,機器不可能有使命,機器也做不到價值觀,也不可能有很好的這套文化體系。

所以希望大家把握住這個未來,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這個想象就是我們要求的是大學必須改造原來的教育體系,原來的大學只傳授,我說“教、育、學、習”是不一樣的概念,教是傳授知識,育是傳授文化,學的是知識,習的是智慧。

我希望未來大學多關註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如果純是用知識的話,我相信我們未來的大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因為二十一世紀以後,核心詞是創新,是想象力、是變革。未來的機器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我們比機器更厲害的是我們對文化的把握,對願景的思考,我們對想象力這一方面是人類巨大的機會所在。

未來並不可怕,只要你去把握,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前幾天有人跟我講,蠻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說霍金講人類千萬不要跟外星來的人進行溝通,因為這是很可怕,一旦進來以後會怎麽樣,大家覺得如果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大數據這麽可怕,我們是否要把握它,是否拒絕,不要跟它溝通?因為它的沖擊實在太大。

我自己覺得,外星文明,首先我認為,沒有“外星人這”一說法,如果有外星人,是把人類看得太偉大了。只有“外星文明”可能存在。它跟人長得並不一樣。外星文明,你一無所知,它了解你,你不了解它,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許存在這樣的道理。

但是對於未來,互聯網帶動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人類是可以獲得,因為互聯網文明不是從外星來的,它是人類文明自己誕生的成果,是人類科技發展,只要去把握它、學習它,誰都不可能被淘汰,誰去抵觸未來,誰不把握未來,誰不改變自己的今天,誰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謝謝各位,祝未來三十年,我們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小企業把握機會,創造未來,當然年紀大的人,能夠享受未來!

電子商務 馬雲 柳傳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