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許小年:中國高房價的解密 江中月

http://xueqiu.com/9679520109/23810757
房價問題,是一個綜合的經濟問題,需要全盤考慮。

第一,政府為什麼拚命印鈔票?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在印。美國拚命量化寬鬆,如果中國不印,就是傻子。所以中國明知道印多了鈔票會通貨膨脹,也要拚命印,而且印的比美國更厲害。

第二,多印的人民幣怎麼辦?美金是全球硬通貨,多印了,全世界人民幫著一起稀釋,一起承擔美國的通貨膨脹,這叫通貨輸出。中國也想學美國,讓人民幣變成硬通貨,或者有限範圍比如東亞的硬通貨,可惜美國絕對不會同意,因此,多印的人民幣只有一條路:在國內通貨膨脹。

第三,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後果是什麼?參考1949年的金圓券,還有1989年的事情。嚴重的通貨膨脹後果肯定是政府垮台。政府雖然貪婪,但是並不傻。因此,可以有適度的通貨膨脹,但是不會坐視惡性通貨膨脹。

第四,如何處理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的處理方法,就是挖一個超大的坑,把錢囤積在裡面,不讓它流動,這樣多餘的錢就不會進入民生市場,對糧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形成衝擊。這就是周小川一直在做的事情。房價一直在漲,囤積了大量超發的貨幣。

第五,房價惡性上漲的後果是什麼?房價惡性上漲,結果就是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子,後果也很嚴重,可能導致群體事件和政局不穩,因此,房價可以漲,但是不能惡性上漲。政府必須對漲幅有所控制,同時加強保障房建設。讓最窮的人,最有革命性的人,在郊區有個小房子住,免得他們起來鬧事。

第六,如果房市崩潰,下跌一半甚至更多,後果是什麼?後果就是銀行呆賬急劇增加,銀行面臨破產。同時有很多行業倒掉,或者凋敝,造成失業增加,稅收減少,這是政府更不能接受的。所以,房價可以下跌,但必須在政府可以接受的幅度內。

第七,大家都知道,賣地財政給政府帶來了滾滾財源。但這吃的是斷子絕孫飯,土地一旦賣光,就不會有後繼收入了。大家不要覺得遙不可及,看看蘇州就知道了。因此,必須找到一個替代的財源來填充政府的收入。這就是房產稅。所以,房產稅的推出,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了,不可更改。之所以遲遲不出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壓力太大,來自貪官們的壓力。但等他們認清形勢,出完貨之後,這把刀子就會放到老百姓的脖子上。

第八,政府會放棄房地產業作為支柱行業嗎?不會。看看城鎮化,在不遠的將來,將有數以億計的農民搬進城鎮居住。房子從哪裡來?還不是靠開發商建房子。再仔細看看各地的大開發商,以上海為例,50大開發商裡面,有七成是國有或者政府背景的開發商。政府不可能放棄他們。

第九,政府調控的目的是什麼?上面可以得出推論,調控的目的,既不是為了讓房價上漲,更不是為了讓房價下跌。目的是為了挖更大的坑,儲蓄更多的貨幣,免得貨幣氾濫造成通貨膨脹,後果不堪設想。

第十,為什麼通過交易環節征重稅,而不是持有環節交稅?因為在持有環節交稅,就會造成大量拋盤,嚴重的甚至造成市場崩潰。所以要在交易環節徵稅。交易環節徵稅,以及限購的目的,就是讓交易減少,但又不妨礙真正地剛需購買第一套房子。打個比方,市場上本來有100套房子,每套一萬塊,那麼市場上頂多需要100萬的資金就行了,後來,新建了200套房子,每套房子的價格變成了10萬塊,如果這300套房子全部進入市場交易,就需要3000萬的資金,需要銀行提供這麼多資金,會造成進一步的通貨膨脹壓力。所以現在政府調控的思路,就是儘量凍結交易,把錢變成凝固的水泥,握在老百姓手裡,變成紙上財富,不能輕易套現。

第十一,房價取決於什麼?房價是漲是跌,並不取決於政府的調控,而是取決於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所以大量外資就湧進中國,由於強制結匯,所以政府就被迫發行更多人民幣,形成通貨膨脹壓力。如果美元走強,人民幣開始貶值,那麼外資湧出中國,人行被迫收回人民幣,將儲備的美元還給外資企業,流出中國,於是通貨膨脹壓力減小,市場上人民幣減少,房價就下跌。所以,房價的漲跌基本上取決於人民幣美金的走勢。從過去幾年的人民幣走勢圖和房價上漲圖來看,兩者驚人地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7

許小年: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方法 xusikang

http://xueqiu.com/1077665150/29709220
自己的現金流守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很多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你們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我也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你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你總要生存下去

【編者按】近日,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微博)在溫商論壇暨中歐EMBA管理論壇上發表《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主題演講。

許小年指出,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稱之為結構性衰退。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週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區別,週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而結構性衰退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將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

「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許小年表示,「我在等著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

在許小年看來,以溫州為代表的中國結構性衰退調整,醫治的方法是要通過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減少管制與壟斷。但他也坦承,此舉阻力很大。

查看原图
許小年

以下為許小年精彩觀點:

我今天在這裡講的題目是「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經濟速度的放緩。溫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積累的問題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了,有很多嚴峻的挑戰。

那麼,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所產生的問題,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我把它稱之為結構性衰退。衰退它用詞的含義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經濟要負增長,而是增長速度的放慢。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週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區別,週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現在天氣冷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你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你扛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結構性衰退和週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將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所以這是我今天講的一個主要觀點。

OK。我們現在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是什麼?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從數字上非常明顯的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每年增長20%,消費每年增長不到10%,兩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資增長率是消費的兩倍。這樣帶來什麼結果?投資是要形成生產能力,投資的增長長期地領先於消費的增長,就使得生產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會需求,結果是過剩產能,中國現在最大的結構失衡就是過剩產能。你去看一下哪個行業產能不過剩,全都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對經濟的危害是什麼?惡性競爭、價格不斷下跌,因為產能過剩大家都是發愁自己的產品怎麼賣出去,於是在市場上惡性競爭,所以互相比賽降價,降價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最後發生虧損,虧損的時間長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不穩定出問題,而企業一旦倒閉銀行壞賬大量出現。

中國經濟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就是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社會購買力跟不上,整個全社會供應能力的增加。哪裡產能不過剩,傳統的製造業全都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玻璃、建築材料、電解鋁、煤化工、發電量、發電設備、多晶硅、風電設備、造紙、印刷、造船、航運、化肥、電視、冰箱、手機等,沒有一個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傳統製造業通通產能過剩。這些過剩產能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這些產能所用的銀行貸款就無法償還,那銀行壞賬是必然的,銀行現在老做手腳,把壞賬藏著,各種各樣的貓膩,過橋貸款等等,無非是忽悠上級,說壞賬率雙降。還雙降呢!應該是「霜降」,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壞賬率雙降,應該是雙升。為什麼雙降?造假賬,忽悠領導。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不敢投資了,於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主要是依靠投資才增長,現在面對過剩產能企業不敢投資了,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結構性衰退,是由於結構失衡出現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帶來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這樣的結構性衰退,政府採取的政策不應該是拉動內需,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4萬億,其實根本不止4萬億,大概投入的資源有10幾萬億。這10萬億的資源投入中主力軍是銀行,財政投入大概也就一兩萬億,其餘的都是銀行,所以銀行今天不出壞賬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國還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國家。如此大規模倉促的投資、項目的上馬,沒有經過仔細的論證和風險的評估居然沒有壞賬,這個難以現象。

我們為什麼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因為政府的干預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給企業帶來了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以為強大的政府可以人為的製造經濟景氣,跟著政府衝進去了,現在被套了沒人給你解套。跟著政府投光伏的、投風電的現在什麼情況?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經濟規律你是不可以違反的,你要是違反了一定受到懲罰。4萬億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的運行事態,在這裡我們沒有用GDP,為什麼沒有用大家都知道,現在連領導都不用GDP了,我們為什麼要用GDP,外國記者問領導,「你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你看什麼呢?」領導說我不看GDP,我看三個指標,第一叫發電量;第二叫鐵路貨運總量;第三叫中長期貸款,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克強指數」,這是克強總理觀察中國經濟所用的指標,所以我們要聽領導的話,才用「克強指數」,而不用統計局的GDP。

發電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高峰是4萬億。4萬億實際上是十幾萬億,只維持了幾個季度的繁榮,經濟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據市場基本的規律來安排企業的發展,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要聽消費者說什麼。當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幹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政府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中,你完全忽視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掛起鉤來。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現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後政府又急了,又來了一輪「4萬億2.0」,「4萬億2.0」大家知道的不多,為什麼啊?因為這一次是轉到地下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去,發改委不知不覺中幾千億的項目就批出去了,資本市場不知不覺若干萬億的資金放出去了,於是「4萬億2.0」持續到今天大家感覺到的所謂企穩,現在官方、民間宏觀經濟用的詞不是2009年的強勁反彈了,而是回落企穩。那我們知道這企穩是假的,它是「4萬億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覺日子好過了一點,原因是「4萬億2.0」的餘威以及最近在房地產上的放鬆,所以讓大家感覺到似乎又過去了。沒有,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所以我在等著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同樣的結構性的分析,我知道歐洲經濟會繼續下滑,滑到什麼時候是最低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會繼續下滑,因為它的結構性沒有解決,它的過度負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我們的過剩產能問題剛開始被官方所承認,於是政府又制定這規劃那規划來消除過剩產能,我想說你們還是定規劃嗎,過剩產能全是你規劃出來的,現在你又來規劃掃除過剩產能,你放一把火現在又來積極的救火。鐵路貨運總量的趨勢跟發電量完全一樣,不用我解釋,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鐵路貨運總量雖然有一點點反彈,但還是負增長,只不過負增長比以前小了一點,仍然是一路下滑,擋不住。

下面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什麼?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做結構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那就是生產能力的擴張超過了居民購買力的增加。這種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性的失衡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既然是投資增長兩倍於消費,那我們一個很自然的猜測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是不是投資主體收入增長超過消費主體的收入增長,帶著這樣的猜測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果然如此。在這個經濟中投資主體是政府和企業,消費的主體是居民,那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過去十幾年間發生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這裡用了清華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幾年間投資主體的投入確實在上升,而消費主體的居民收入在下降。當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這裡講的是相對下降,而不是絕對的下降,我想強調這個概念。什麼叫相對下降?就是在總收入的份額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長率落後於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率。

兩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佔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額從63%降到52%,降了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消費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滯後。而企業的收入從20%微升到22%,最大的獲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從17%上升到26%,所以數據支持了我們的猜想,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是由於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民收入的分配有利於投資主體(政府和企業),而不利於消費主體(居民)。

下面就要談對策了,怎麼去調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政府收入份額在不斷上升,企業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額在不斷下降,對策是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減少政府的收入份額。三中全會會討論這個提議嗎?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會不會,我也沒接到會議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話我要提出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要全面的實質性減稅,政府手裡掌握的資源太多了,政府掌握這麼多資源全是浪費掉的,而且它使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你要減政府的稅,你去問問政府恐怕沒有一個官員會同意,官員會瞪大眼睛說:「教授你說什麼,減稅?我們現在錢還不夠花呢,怎麼可能減稅啊,我們現在離開土地財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我想說:「領導,你知道不知道,正因為土地財政,你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為什麼土地財政會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什麼叫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一手低價從居民和農民那裡徵地,而且低價供給企業去投資、去擴張,同時高價在市場上拍賣商業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資去了。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民、居民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所以在這個收入方面居民、農民拿不到市場價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對什麼不利?對消費不利。

所以你看結構性的失衡到最後一項一項地去分析,你就能夠找到我們將來改革的目標在哪裡,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麼。我們的對策剛才已經講了,要全面減稅。要解決土地財政的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對策?土地供應的市場化。那我們提出的方案是什麼?我們提出的方案從農民土地確權開始,就是確定農民土地的權益,然後在確定土地權益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動土地制度,現在集體用地的經營權進入市場,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第三步是什麼?土地私有化,把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標是什麼?使得土地增值收益農民和居民獲得更高的比率,有助於消費。

當然,這個土地改革也有助於社會穩定,你看一看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權益產生的糾紛,最後矛盾激化成為群體性事件。所以你為了其他的目標,你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你為了扭轉結構性失衡,都要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因為在資本市場上,政府的過度管制也使得投資越來越重,消費越來越輕,什麼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當然在貸款方面現在全放開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存款利率沒有放開,政府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業、向政府、向國企提供低息貸款。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什麼?鼓勵投資,而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受損的是居民,居民的儲蓄收入因此而減少,居民的收入減少了當然對消費不利。不僅在銀行,在信貸市場上,就在股票市場上政府也是壓低融資成本,A股市場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創業板上市發行率是5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麼意思?20倍就是用1塊錢的盈利融資融20塊,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數大致來講,不嚴格,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融資成本。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論,這個悖論是什麼呢?我們依靠政府去推動改革,但是政府沒有改革的激勵,因為所有的改革將傷害政府的利益,這就是改革的悖論。能不能從這個悖論中走出來我本人信心不足,這也是我不願意談三中全會的一個原因。所以對策都是有的,你要開放,金融行業要開放,醫療衛生要開放。現在一說醫患關係的緊張就說醫改失敗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說:「這是哪門子的醫改,還沒改就失敗了。」現在的問題是不改革造成的,還沒改革就說失敗了,失敗什麼啊,你根本就沒改革,現在80%、90%的醫療資源全是國有的,民間有資金、有人力就是進不去。問題在於政府過度管制、供應嚴重不足,凡是能投資的地方產能全過剩,全是不過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

其他方面今天沒有辦法再一一講了。小結一下,你要開放,改革開放這兩大國策你要繼續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和30年前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不僅是因為小平那樣的領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過小平時代,這個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們改革不能推進,中國經濟的前景是什麼?前景就是結構性的扭曲長時期存在不能矯正,於是經濟長期在衰退中。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全面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壟斷性行業和政府管理性行業開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計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還樂觀,我們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有多長,這個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但這不是說冬天這麼長、這麼冷就不干事了,研判宏觀經濟並不是說大家什麼都不干了,正像我們看天氣預報一樣,今天颳風下雨你就不出門了?不對,不是這邏輯,今天颳風下雨照樣出門,但是要做好準備,做什麼準備?帶把雨傘就完了。冬天很長、冬天很冷,做好準備,準備什麼?棉衣、乾糧。棉衣、乾糧就是你的現金流,好好把你的現金守住,一切以現金為基礎來進行規劃,沒有現金回流的項目你跟我說的天花亂墜我也不碰,除非我能看到這個項目能產生收益,我才投資。把自己的現金流守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很多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你們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我也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你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你總要生存下去。

改變自己怎麼改?謹慎經營。這個時候不要再想你的資產在今後兩三年翻幾番,別再做這個夢了,這屬於過時的中國夢。面對現實,在這個冬天中,第一要務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務是活著,只要你活著,過了這個冬天春天來的時候自然有你一份,到明年我再來溫州的時候,希望看到在座的各位依然活著,謝謝大家!只要活著比什麼都強,那個時候咱們再來探討經濟、再來探討企業,咱們再一塊來打場球。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00

許小年:談什麽工業4.0,2.0都沒有做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9/159505.shtml

許小年:談什麽工業4.0,2.0都沒有做到!
i黑馬 i黑馬

許小年:談什麽工業4.0,2.0都沒有做到!

中國的消費者只對錢忠誠。

i黑馬訊 昨日,在達晨創投主辦的“達晨2016年經濟論壇”上,經濟學家許小年發表了演講。他認為,中國經濟是L型走勢,即長期在底部徘徊,長期處於低增長狀況。

宏觀經濟低迷,中國經濟是不是就沒希望了?許小年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越有希望。

“因為窮則思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變。”許小年說,“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轉型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強。”

他同時指出,在創新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誤導性概念,比如“互聯網思維” “生態圈”“共享經濟”“工業4.0”。

“工業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業看了之後說,你還4.0,連2.0都沒做到,談什麽4.0?”許小年總結,工業4.0或許是未來的方向,但中國大多數企業當下仍處在工業2.0和工業3.0時代。企業應該老老實實從自身出發,一點一滴提高效率。

“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樂觀。”

以下為許小年演講實錄,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到這里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講的內容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宏觀經濟,後一部分是微觀經濟。

總的來說是宏觀沒什麽戲,但是微觀層面上希望大大的有。

今年的5月份,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權威人士的訪談錄,這位權威人士說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是L型的。L型就是長期在底部徘徊,長期處於低增長的狀況。這個L型的判斷,我本人認為是符合實際的,我也非常支持。L型的判斷和前一段時間中央政府所宣示的新常態是直接相關的。實際上這兩種說法背後都是一個經濟分析,就是經過30年的經濟增長,將來我們要面臨一個長期的低增長階段。對於這一點,企業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為什麽中國經濟會進入L型?在L型中,要停留多長時間?如何才能突破L型,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這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供給側改革的幾個藥方

真正的供給側應該做什麽?我開出了幾個藥方。

第一個藥方是全面減稅,不是結構性減稅。過去的結構性減稅是有增有減,實際上增的比減的多。全面減稅,不僅是企業負擔,而且是把更多的資源留給企業和市場去配置,不是由政府去配置。

第二個建議是縮小國有經濟的規模。因為國有企業沒有創新的壓力,沒有創新的動力,你要想創新,一定是靠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工資是固定的,而且在降低,你讓他一年拿幾十萬的工資,他管著幾千億的資產,什麽結果?換了我,我肯定偷,這是人性的必然結果。他怎麽可能有激勵機制,有積極性,有壓力去做技術創新呢?

如果我們在供給側不能看到這些實質性的變化,那麽我們L型的橫著的尾巴可能會拖很長時間,真正要做的是制度性的改革。

人民幣還將持續貶值,但不會崩盤。人民幣匯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三年前我們是雙順差,就是貿易帳戶、資本帳戶全部正常,因此三年前人民幣一直是升值的。但三年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雙順差變成了單順差,單順差一直持續到今天,這就是貿易帳戶的順差和資本帳戶的逆差。

正是因為貿易帳戶的順差,所以我認為人民幣不會崩盤。看一下世界各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崩盤的貨幣都是雙逆差,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單逆差,而貿易帳戶每年仍然有幾千億,所以人民幣還會再貶,但是崩盤的危險很小。股票市場的基本面繼續惡化,房地產市場短期的繁榮難以維持。這是美元升值,意味著人民幣貶值。

轉型是轉變經營模式,不是轉行

宏觀是這樣的情況,中國經濟是不是沒希望了?不是的。我個人的觀點宏觀越差,微觀越有希望。

什麽邏輯?因為窮則思變,你讓他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變。我做得很好啊,幹嘛要變?我的傳統經營模式很好啊,為什麽要變?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每年10%的增長挺好的,一天到晚辯說這個改革、那個改革,有什麽必要?現在你再跟政府說改革,他比以前聽得進去了,現在你跟企業說轉型,說研發,他也願意聽了。

兩年前我的學生碰到我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教授,下階段政府會出臺什麽政策?”,我一聽就沒情緒了,我說政府政策跟你有什麽關系?如果一個企業盯著政府的政策來決定他的經營方略的話,這個企業就把自己降低到了農民的水平上。

為什麽?農業特點是靠天吃飯,農業現在都不靠天吃飯了,你到農村去看,遍地是大棚,農業對氣侯的依賴大大降低,一個企業還在靠天吃飯,你能適應這個市場競爭嗎?宏觀政策跟你沒關系。

宏觀層面不好,我反而覺得企業發生了很多令人鼓舞的變化。企業願意轉型,願意提高,政府才願意改革。

但轉型不等於轉行,不要搞差了,轉型指的是經營模式的轉變,而不是從制造業轉到金融。有人說轉型是找死,因為你把它理解成轉行了,那就是找死。所以說轉型是找死看是什麽樣的轉型,如果是轉行的話,我認為真是找死,因為你在這個行業里根本就沒有經驗。

我推薦德魯克的一本書《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里面強調了幾個觀點,我都非常贊成。一個觀點是創新何需高科技?在傳統行業中,創新有大把大把的機會。另外一個觀點是創新是需要專註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只有在這個行業中耕耘多年,才能知道這個行業的核心問題在什麽地方。

由於宏觀層面上能夠研究的東西很少,能夠說的東西很少,最近幾年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企業的研究上,花在企業的調查和參訪上,我看到了很多在傳統行業進行創新的案例,支持德魯克在這本書里的觀點。傳統行業創新,仍然是大有作為的。

舉個例子,服裝行業,過去的商業模式是一年開一次訂貨會,這樣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了。現在的服裝廠家一年換一次款式行嗎?不行了,於是一些企業就開始改變商業模式,發展都不錯,可以做到逆勢增長,可以有10%-20%的增長。

歐洲的首富是ZARA的老板,是傳統行業。ZARA的創新在什麽地方?就是快速推出新的款式,滿足了市場需求,於是業務越做越大。

日本首富是優衣庫的老板,還是傳統行業。優衣庫打的是什麽戰略?不是快速更新,優衣庫的款式多少年不變,全是基本款,它的創新在什麽地方?它價格明顯比其他家高,它優在面料,材料,優衣庫在面料研究上的投入是其他服裝廠家沒辦法比的,它和大學長期合作,進行面料研究的開發。

看一看傳統行業機會真的很多,如果你有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很好。沒有,也不必妄自菲薄,在自己的行業中專註做下去,差異化競爭,開發產品和技術,你可以做成ZARA,也可以做成優衣庫。

在傳統行業中繼續創新,不必因為自己沒有高科技而感到悲觀,傳統行業照樣可以進行創新,但是需要經驗的積累,需要流程的梳理和優化,需要對技術的理解。

轉型需要專註,執著的笨人,不需要聰明人。不要再尋找政策的風口,或者是商業的風口,要放棄機會主義的習慣,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追隨潮流是沒有創新的。

中國的消費者只對錢忠誠

在創新的道路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會對我們形成障礙。

比如“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只不過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諸多技術創新中的一項,如果其他的創新沒有形成什麽思維的話,為什麽互聯網要思維?我搞不懂。

打造“生態圈”,生態圈不是靠營銷和補貼打出來的。就像在大草原的地上放了一堆草,結果羊全來了,吃完了之後全散了。生態圈靠什麽打造?靠柵欄,你要在草地上圈出一片柵欄來,用經濟學術語講叫進入和退出壁壘,這樣才能打造生態圈。

現在很多打車公司陷入了困境,給了補貼人才來,補貼哪天取消人就沒了。中國的消費者哪有忠誠度?中國的消費者只對錢忠誠,不對任何品牌忠誠,憑什麽對你忠誠?當你的價格比出租車還高的時候,憑什麽在你這里消費?所以這個生態圈是一個誤導概念。

“共享經濟”也是一個,凡是這種口號我們都要劃一個大大的問號。

共享經濟只是利用少量的私人的多余能力,共享經濟的基礎是私有產權,Airbnb,你去住人家房子,不付錢,門都沒有,誰跟你共享?Uber,你不付錢誰讓你白打車?

有人問我,教授,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不是共享經濟?我說,你說什麽?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排他的,不是共享的。

我們經常被這些非常時髦的概念搞昏了頭腦,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

“工業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業看了之後說,你還說4.0,連2.0都沒做到,談什麽4.0?

在不斷澄清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的過程中,我做了一個總結:工業4.0或許是未來的方向,但對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目前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工業4.0,而是工業2.0和工業3.0,如果你把工業3.0做好了,效率就有很大提高。

這幾個階段是不可超越的,不要跟我說彎道超車,老老實實從自己的企業出發,該幹什麽的幹什麽,一點一滴提高效率,到某一個階段也許效果會有突出飛躍。

宏觀經濟會持續低迷,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微觀層面上無所作為。宏觀經濟越差,微觀轉型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強,我反而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樂觀。

我們有肥沃的商業土壤,有豐富的企業家資源,中國經濟發展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企業家。我相信在經濟形勢面前,在長的L型面前,政府政策會轉向務實,轉向改革,沒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悲觀。

謝謝大家。

互聯網 供給側改革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04

許小年:創新來自於保護私有產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在5日深圳舉行的大梅沙論壇上表示,在制定宏觀政策時,要重視保護私有產權,資本才不會外流,企業才會願意長期投資,才會有創新。

凱爾斯主義的政策越用越吃力

他說,宏觀調控、GDP增長目標是從1997年之後開始不斷地得到支持,不斷地強化。1999年,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中國第一次執行主動的宏觀調控的政策,即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那是中國第一次有意識地使用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那一輪政策執行了三四年,到2002年的時候就基本退出了,下一次大規模的凱恩斯主義政策是2009年以4萬億為代表的政策。

許小年說:“從1999年之後,用宏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實現一定的經濟增長率的做法就越來越頻繁,力度越來越大。2009年4萬億以後,有2012年的4萬億2.0版本。最近這一輪刺激不知道叫3.0還是叫什麽,我沒有聽到過官方說法。”

他說,中國用凱恩斯主義的政策越用越吃力,越用這個政策,經濟增長速度越低。這是為什麽呢?“中央提出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既不是V形也不是U形,而是L形。這L這一橫要走多長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回到經濟增長的本源上來。”

那麽,增長的源泉到底是什麽?在他看來,答案是經濟效率的提高。

其中,一部分來自市場的擴大,要進行要素市場的培育,要素市場是指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

他說:“我們搞了近40年的改革開放,精力都集中在產品市場上,要素市場上長期被忽視。雖然我們現在的要素市場還有,但是我們的要素市場是極度扭曲的,是政府在要素市場中強幹預,扭曲了市場機制,在誤導型的價格信號指導下,要素的流動不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配置。”

創新來自於產權保護

此外,經濟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企業效率的提高。企業效率的提高靠創新,但是創新不一定需要高技術。

他以最近調研的一些企業為例,“一些傳統企業的創新做得很有特色,但是他們自己信心不足。他們說,我做的這是創新嗎?我怎麽沒用大數據、互聯網呢?是不是有什麽地方不對?我怎麽也沒有用到人工智能?我說,咱們的智能已經挺好的了,為什麽要用人工智能呢?我們已經能解決問題了,為什麽要用人工智能?小數據、中數據就解決問題了,為什麽要用大數據?你手頭上的電腦計算能力已經足夠了,你為什麽要用雲計算呢?所以創新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用那些當今最前沿的技術。”

他解釋道,創新的一個定義是你向市場提供了別人沒有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比如說喬布斯提供了智能手機,貴州省的老幹媽辣醬也是創新,因為她賣的辣醬是其它的廠商所不能提供的,其它的廠商也賣辣醬,但是就是沒有他的味道好。

那麽,創新來自於哪里?許小年認為,來自私有產權的保護,因為創新需要承擔風險和長期的投資。

他認為,最近人民幣的貶值反映了高凈值人群對自己的產權缺乏信心。“人民幣為什麽在貶值?因為資本流出太多了,為什麽資本流出?有經濟的原因,有法律的原因。經濟的原因,中國經濟在下行,所以資本到海外尋找更高的投資回報的項目。另外一個資本外流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對自己的產權缺乏信心。”

他補充道,要穩步地推進司法改革,保護民間產權,鼓勵人們進行研發的長期投資和創新需要的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09

許小年:創新與投資不是追風口,靠追熱點無法建立核心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6/161705.shtml

許小年:創新與投資不是追風口,靠追熱點無法建立核心競爭力
許小年 許小年

許小年:創新與投資不是追風口,靠追熱點無法建立核心競爭力

我從來不認為有什麽朝陽和夕陽行業,但我認為有朝陽企業和夕陽企業。

3月5日,在天鷹資本2016年會上,經濟學家許小年現場發表“從資本積累到技術創新“的主題演講,分享他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式的解讀,以及經濟下行情況下的創投機遇。

許小年認為,國內經濟L型經濟態勢會在3-5年內保持不變,當下制度重於政策的供給側改革、效率形增長成為新主題。創新與投資不是追風口,創新的本質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在宏觀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各個行業都面臨著歷史性的重組。

以下是許小年演講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興到這里來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把宏觀和微觀一起講,放在一個框架之下,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去年5月份人民日報發表權威人士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是L型的。我們也看到生產價格指數(PPI)在去年的4季度之前,連續50多個月、4年多不增長,基本符合L型經濟形態。但在2016年三季度後,PPI、鐵路貨運等指數實現微微上揚,是不是預示中國經濟形勢將從L型走向U型形態?

我認為國內經濟L型經濟態勢會在3-5年內保持不變。近期指數的微微上調的原因是,一是狹義貨幣MI的供應增長,通過增加貨幣和信貸供應,為居民和企業加了杠桿;另外土地供應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導致2016年房地長畸形繁榮。還有可能庫存周期以及有限的去產能發揮了一定促進因素。中國經濟多年借債投資,以及創新落後、技術進步緩慢而導致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投資收益長期在臨界點之下依然沒有解決。

效率形增長成為新主題

比如說一個農民種一塊地,只靠勞動力的投入來生產,假設畝產量是400斤。這個時候有資本投入,給這個農民配了一臺拖拉機。如果第一臺拖拉機帶來增產是200斤,再投入第二臺拖拉機可能只能增產100斤。給它第三臺拖拉機,帶來的增產一定更少,我們猜測第四臺增產效果為零。因為在第三臺的時候產能已經過剩,再給農民添置拖拉機沒用了。

如同給田地增加拖拉機促進生產,政府再讓央行增加流動性、讓銀行放貸款,鼓勵對企業投資,效果已經幾近於無了。當資本邊際收益接近零時,旨在刺激投資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失效。相反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向資產市場,系統風險上升,經濟發展容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我認為政府今後將不會再采取4萬億那樣的政策,人為的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去年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要靠去產能、提高供給側的效率來拉動經濟增長,這是一個積極信號。

盡管L型經濟新常態在宏觀層面上來講不一定是好消息,但是微觀層面上未必是壞消息,也許會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在資本積累驅動的增長階段行將結束時,企業需要從制造型、交易型轉向技術型、創新型增長的發展模式,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改變,這種改變確實是很痛苦的,但是你不改沒有辦法,你不改有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

制度重於政策的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關註企業有效供給的增加,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來提高企業的效率,而創新也需要制度的保駕護航。諾貝爾獲獎者羅斯在《西方的崛起》一書中寫到,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了完善產權保護的國家,所以工業革命首先在那里發生。即產權保護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然而中國的企業為什麽存在不願意投入研發,不願意創新的問題?我認為中國人的問題不是不聰明,而是太過聰明。聰明到了他老想投機取巧,不想幹苦活、累活去做研發、去做創新。企業家喜歡做短線投資,企業之間抄來抄去,誰都不願意在長線的研發上投資,沒有長期經營的計劃。所以我們講在供給側,政府要采取制度改革,推動制度改革來促進企業的創新,而推動制度改革第一條就是保護私人產權,鼓勵創新,提高抄襲犯錯成本。

第二是縮小國有經濟的範圍,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創新是需要動力和壓力的,創新非常辛苦,並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原來手機的第一大供應商諾基亞,沒有從鍵盤式的手機快速過度到智能手機,於是被淘汰了,這就是創新的壓力。同樣國有企業也缺少創新的壓力,凸顯推進市場在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行業競爭,顯得尤為必要。

第三是放松和解除管制,中國的創新型企業,數得上來的華為、BAT等企業,都是成長於缺少監管的政策紅利時期。

第四就是全面減稅,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創新與投資不是追風口

中國人講的窮則思變,而經濟下行時期正是企業轉型良機,因為此時企業的轉型機會成本相對較低。但關於企業的創新、轉型,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認識。有人給我講:教授,我們很贊成在新的形勢下,企業一定要創新轉型,但是我們發現創新轉型是找死,不創新轉型是等死,就發現轉型的悖論。

我認為這是對轉型與創新的理解發生了偏差。比如現在很多企業一窩蜂的,朝著當下流行的互聯網金融、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概念湧過去,等過兩天流行的概念變了,再跟著變。他會有疑問,企業轉型了為何還是失敗了?因為靠追隨熱點,企業永遠無法建立起自己核心競爭力。轉型不是轉行,也不是跨界,而是在過去基礎上,通過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還有很多傳統企業主認為自己從事的行業是夕陽行業。我從來不認為有什麽朝陽和夕陽行業,但我認為有朝陽企業和夕陽企業。如果你能夠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夠以創新為主線來推動企業發展,哪怕你處在夕陽的行業中,你也是一個朝陽企業。

並且我認為在傳統行業中,依然有著大量的創新機會。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是德魯克寫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他認為創新並不一定需要高科技。書中舉例麥當勞對漢堡的制作標準化、運輸工人將散裝變成了集裝箱,大大提高港口轉運速度等案例,都是在管理而非技術層面的創新。

同時做投資也要差異化競爭,不追隨世界上這些熱鬧的概念。比如說互聯網+、生態圈、工業4.0、人工智能。不看這些概念,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規避概念造成的紅海市場。因為紅海市場很難打差異化競爭,投資要去關註行業升級和產業升級,這里有非常多的投資機會。

創新的本質是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缺乏但是又是難以模仿的優勢。我認為有兩大類創新,第一大類創新是有形的,是產品與技術層面的創新;另一類是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生長方式、新的組織管理創新。凡是能增加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率的我們都歸為企業創新。這里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培育和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幾個走訪過的案例來解釋一下。

火鍋連鎖餐飲店海底撈,從事的是傳統的餐飲行業,我發現他用漸進式創新,而不是顛覆式的創新取得成功。我們知道吃火鍋的痛點就是油煙四溢,在火鍋上面放一個抽風機,煙吸不幹凈,還產生很大噪音。海底撈創新得在刷鍋邊上裝了一排進風口,油煙不上桌面。還有火鍋的勺放在鍋里面久了,顧客拿的時候燙手,海底撈解決的辦法是增加一個勺子支架。都不是很有科技含量的創新,但卻細致入微,點滴的差異化服務,就能夠使得客戶記住它,這些小創新積累起來,就成為它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個案例是天鷹投資的C2M(顧客對工廠)模式的紅領集團。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定制化服裝需求越來越多,但你定制一套西服,面料稍微好一點,要1萬多元,而且線下的量體裁衣等交付過程很慢。這家企業選擇在網上和線下對款式面料進行選擇,通過3D掃描量體,在數據庫中找出最接近的版型,通過算法調整,分解下料,電腦控制自動裁剪,布塊釘上IC卡,流水線工人根據系統發出的指令加工,成衣打包直接郵寄給客戶,實現客戶管理、設計、生產、倉庫、供應鏈、財務一體化。不用有經驗的老師傅,企業也可以批量做出合適的西服。並且它的交貨期從1個月縮短到7天交貨,價格也大大縮減,一套西服可以不超過600塊。

沒有多麽高深技術,通過對3D 掃描和IC技術等現有技術整合,就能有效解決傳統服裝定制行業的痛點問題。現在都講工業4.0,工業4.0有必要嗎?技術不是性能越高越好,而是性價比越高越好。

還有一個案例是小微金融項目,這里會提到P2P為什麽失敗?因為沒有抓住金融業的本質。它以為技術問題可以改變金融業的本質,金融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是風險控制。互聯網講求的是什麽?講究的是規模。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喜歡標榜他的客戶每隔6個月翻一翻,如此快速增長會造成金融產生一堆壞賬。這家公司就是在風險控制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建立了線上線下的信息系統,通過這套系統,降低信息收集和處理成本;運用數學和統計模型,更準確地評估信用風險;同時分解業務流程,用標準化模塊搭建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

過去我們總是講顛覆式創新,但有幾個人能成為喬布斯?創新需要專註執著的的笨人,盯在在這個行業里面,長期的做一件事,一定會有創新的突破。比如山姆•沃爾頓幾十年的零售經驗造就沃爾瑪的商業模式,華為不炒股、不賣樓、不做金融、不上市,對技術投入一直占到他的營收30%左右。谷歌造車貌似跨界,實際上非常專註,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部分是有極高運算能力和數據的處理系統,這是它的核心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是大數據運算,這是谷歌的長項。而機械根本不是它做的,機械部份外包就行了。

重點關註消費與產業升級

在宏觀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一級市場微觀怎麽樣操作?我認為創新時代的投資,要投商業模式和市場潛力。所謂商業模式,就是創造價值、企業賺錢的能力。核心競爭力決定了今後的利潤,它成功了之後,是否會被別人模仿?模仿的難度有多高?它享受的壟斷地位能夠享受多長時間?我們關心的第三個就是創始人團隊,Boss的誠信,團隊的執行能力,大概是從這3個角度來考察投資。

在宏觀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我判斷各個行業都面臨著歷史性的重組行為。所以你去看那些不太性感的行業,實際上機會很多。比如說零售業,2016年中國第一大零售商是華潤,去年1400億銷售額,中國的零售總額是14萬億,它的市場份額僅為1%,沃爾瑪的市場份額是多少?沃爾瑪的在美國市場份額是14%,這個數字告訴我們,中國的零售業效率太低,零售業太分散,面臨著一個歷史性的整合的機會,如果誰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來領先進行市場的整合,也許將來中國會出現一個沃爾瑪。

其實不光是零售業,各行各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歷史上美國的汽車業曾經有200多家企業,經過行業不斷的整合,集中度不斷的提高,現在就只剩下2家,美國汽車現在就兩家一個福特一個通用,克萊斯洛已經被收購了。目前國內整車制造商有70多家,是否也最終也會整合成一兩家大的企業?

包括中國的醫療行業短板也在供給端,所以我個人看中醫療行業增加供給能力的公司,而不是在搶需求這個地方。

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一定是未來的主旋律。但關註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前提是什麽?前提是滿足我們創新的3條件,有前景的商業模式、擁有市場潛力、公司在註重、培育和打造自己的競爭力,團隊是有抱負、有誠信,並且有執行力的,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投資理念。

謝謝大家!

消費升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