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pp減肥更便利 害塑身業喝西北風

2014-02-17  TCW  
 

 

二○一四年,美國經濟正開始要好轉,有些產業卻可能正要走下坡,而且其中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面孔:減重塑身產業。

一月,美國數位媒體石英(Quartz)報導,美國減重產業連兩年營收都處於微成長二%上下的態勢,其中,傳統塑身機構更是吸金大失靈,前兩大龍頭業績慘澹,不是整個事業體被集團掃出門,就是執行長閃電落跑。

就以食品大廠雀巢(Nestle)為例,原旗下的事業體珍妮.克雷格(Jenny Craig)是全美第二大體重管理業者之一,走的是一對一服務的高價位路線,因創下四個月最多減重逾三十公斤的紀錄風靡一時。不過,去年下旬雀巢終於坦承,塑身減重事業過去幾年的獲利「遠遠低於期望」,三個月後就出脫給私募股權公司北堡(North Castle)。

另一方面,市佔率逾半的大哥大慧優體(Weight Watchers)則是面臨營收下滑了三年,去年股價狂瀉近四成,執行長柯霍夫(David Kirchhoff)更在半路就抬出「該是另謀出路」為由求去。

穿戴式裝置分食利益更兇

產業分析家大多認為,侵蝕這個六百一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市場的力量,正是「免費App」風潮,就如一名FitBit的愛用者所說,App能和生活緊密結合,更容易管理體重、監控熱量,使用App減重塑身是大勢所趨,更何況「年輕人才不想去上減重課程,那不是他們會做的事!」

若以珍妮.克雷格的費用動輒上千美元相比,在經濟不振的情況下,無怪客群流失、營收減少;不過,慧優體也曾嘗試推出不到新台幣六百元的線上互動課程,仍無助挽回業績,《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認為,這意味著,消費者做決定的依據不再侷限於價格,而是App滲入每個人生活,讓自我管理變得更容易,因而掀起一場市場典範轉移。

更不妙的是,去年在市場激起討論火花的穿戴式裝置,或許是最終把站在崖邊的減重塑身產業往下推的關鍵。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調查顯示,數位保健與健康管理應用就是穿戴式裝置最受期待的市場,更細緻的個人化服務、更易於操作的管理介面,或將消滅真人面對面諮商的必要性。

再看遠一點,這股自主管理健康意識抬頭的趨勢,恐怕不僅已危及減重塑身產業,打擊面更廣及還沒跟上來的餐飲業者,像是股神巴菲特最愛的可口可樂。去年五月,可口可樂推出不向兒童推銷產品的「打擊肥胖計畫」,《金融時報》指出,正是因為消費者捍衛健康,拒絕高糖飲料,美國整體碳酸飲料銷量驟跌,逼得可口可樂正視自己的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90

[惡搞文]余食西北風: 自製辭職

(按:原文選自余就風在2005年3月2日於信報撰寫之文章《自製升職》,蔡東豪就當3月14日就任精電
行政總裁職,敬請留意。)


這是一個悶局:公司生意開始轉差,但完全看不見突破空間,前景灰暗;自己在公司的位置又開始被太子女霸住,不太算「穩陣」,但突圍機會欠奉。我食西北風也要向在悶海中浮沉的大頭蔡獻計,找回十年前的東西,看看怎樣走出這悶局。

這計謀存在風險,但回報豐厚:我提議大家自製辭職機會。辭職也可自製?對。你封自己為某項目的領袖,雖然你沒有實質職權或固定下屬,但先辭職。對,先辭職吧。

首先,你要把眼光擴闊到全香港,找尋一個未被判死刑、但沒有人願意負責,而你又認為有成功機會的項目;有一點必須注意,項目性質一定是有始有終,他日你把項目辦妥,領功時其他同事會認同是你的功勞。

這項目的以前負責人,因為已經倒閉,所以沒有正面回應,但心裏很願意把項目再搞過,所以「重生」過程一定要令所有人感到舒服自然。假如以前負責人的反應是「你得閒可以幫手?這是好主意」,你可以長驅直進;同時,因為你辭職,所以你向各界表示這額外工作已經不會影響你現有的工作。由於你已有沒有工作可關心,老闆也不會反對。

然後就是低頭拚命把項目做好。假如項目真的成功,立即着手廣佈天下,記錄所發生的一切,當時的問題是什麽?你做了什麽?成效是什麽?自己領功之餘,還要多謝每一位幫過手的同事,擺出領袖風範。

下一步是建立項目的重要性,一方面不令過住負責人尷尬,另一方面四處宣傳:這項目難度很高(原負責人不能辦妥是非戰之錯),能夠成功是近乎奇迹(失敗也不用介懷);宣傳的另一目的,是吸引其他受光環引誘的人加入,因為你只是一個無兵司令,你要向加入的同事事先聲明:這項目的「獨贏」派彩全屬於你,不過「位置」派彩也不俗。
 
這名大頭蔡的去向,彰彰明甚,彰彰明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