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港式俚語的源由考



現今年青人都不作興傾電話,而喜以聊天軟件作為通訊工具,其內容又多插入潮語,如 "DQ (即 Disqualify, 被取消資格)",  " Ching (即師兄)"等 "外星語",稍一跟不上,即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其實所謂潮語,等於幾十年前所流行的俚俗語.  無論是那個年代,人們皆以當時流行的潮流嵌入話語中為時尚(分別是當年我們是面對面傾談,現在是以手機上的軟件工具溝通而已).  以我個人粗淺的觀察, 潮語和俚俗語有個頗大的不同,潮語多以中英文,或者中外文混合而成,以形容某個行動或某類人; 如 升La (呢),此詞語可謂潮語的元袓,用來形容玩網上遊戲從一個stage升上另外一個 stage, 或者毐L, 即毒男,指欠缺異性緣的單身男性,此潮語源自日文「獨男」,即「獨身男性」的意思.  至於俚俗語,其出處則多來自一些很貼身的地道民生情況和環境,某方面亦反映了當時香港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在次文化層面甚具研究價值,亦對研究香港歷史提供頗重要的補充資料.  隨手可舉的例子有 "拍拖","電燈杉掛老鼠箱"等; 這些俚語既生動有趣,也記錄了香港舊年代(我個人以六十年代為香港的新舊分水嶺)的生活境況.  近日對此甚感興趣,故搜集了一些俚俗語的來源和出處與各位分享.  先此聲明,在下並非學院派,此等資料亦未經嚴謹的考證,個別俚俗語的來源可能有多個不同出處的版本,請勿以史料視之.  



(1) "混吉",以前經常以為混吉的由來是因為農曆新年期間,黑幫將一盆盆桔送到商舖,以慶賀新年為名勒索金錢,誰知大謬不然,混吉原來來自一個很平民和地道的故事,細味之下還滲着草根階層的悲歌.   混吉的起源是因為以前的街坊飯店會為每位幫襯的顧客免費奉送一碗例湯,此碗例湯由飯店每日所售的雞鴨鵝豬牛肉的 "下欄"(主要是削去肉的骨頭) 加味精熬成.  湯內沒有湯渣,即空空如也,而香港人覺得 ”空” 等於 ” 凶”,唸起來不吉利, 所以就改其名為”吉”,所以此碗隨餐附送的湯就叫做”吉水”。  當時有些人"周身無蚊"的窮人, 餓極無計下走進飯店,甫坐下,夥記有理無理先放下一碗 ”吉水”, 窮人飲完後即悄悄然離去,因為此碗湯本為免費,所以飯店不可以以"食霸王餐"的罪名逮住他們 (更多是免麻煩),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攪攪震, 冇幫襯"的行為名之曰 ”混吉”.




(2) “放飛機".  放飛機一詞用作形容不守信諾, 本來應承會做某件事,但最終失信不做的人以及其行為.  放飛機這個俗話從何而來?話說大約百年前的香港, 飛機是件十分新奇的事物, 一天有個主辨單位說要搞個飛機飛行表演, 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看到飛機在空中飛翔, 其哄動情況比 G Dragon 來香港還要過之而無不及, 簡直可謂"萬眾期待睇飛機".  可惜好事多磨, 第一天天公不做美, 場地颳大風,飛機未能升空,眾人失望而回;第二日天朗氣清,惟飛機師生病缺席,要順推到第三日。  第三日則輪到飛機引擎出事,需要返廠修理, 最後港人與鐵翼騰空仍是緣慳一面.   自此以後 "放飛機"一詞即被用來形容那些 "講野唔算數" 的人.



(3) "大耳窿", 此詞用來形容那些放高利貸的人.  香港開埠之初,放貴利的多數是戴白頭巾“摩羅差” (香港人對印度人的俗稱) 的“白頭摩羅”.  這些白頭摩羅多是只會放小額款項, 如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  為了使人知到他們有錢借,這些白頭摩羅會把一個銀元塞在耳窿,作為記號,這個做法會讓耳窿看來比正常的大, 因而得名. 



(4) “捉黃腳雞” .   捉黃腳雞指以性關係敲詐別人的手法.  此俗語其實出自廣東的農村;   農民一般以飼養雌雞為主,因為雌雞才可以生雞蛋,為農民提供穩定收入.  遇上過時過節要劏雞拜神,農民便會先揀雄雞,但如何捉雄雞?你真的不可以不讚歎農民們的智慧.  他們會先將穀撒在地上,群雞就會”雞咁腳” 啄食穀粒.  當雌雞全神貫注搶食穀粒時,雄雞卻 ”色心大起”, 捨穀粒而就雌雞,而正當雄雞撲上雌雞背上,準備交配時, 農民則手到拿來, 一手捉住它的雞腳把 雄雞擒獲.  為甚麼叫捉黃腳雞? 那是因為雄雞的雙腳呈深蛋黃色的緣故. 



(5) "鑊",  鑊在俚語中有男女間性交的意思, 何以如此? 原來五十年代香港發生了一件十分轟動的大案; 有一名叫做"㗎仔"的黑社會人物禁錮了個舞女好幾日,而每天都要強姦她好幾次; 期間對舞女誇口說: "每日都要強姦妳, 就好似每日都要開鑊煮飯咁"。舞女的口供宣稱 "開咗七鑊即係強姦咗七次"。 後來有電影公司將此案拍成電影, 上映時戲院門口掛了七只鑊來宣傳, 一時間 “開鑊” 即成為性交的代名詞;其後不少俗語亦以 “鑊” 入詞,  如大鑊即大件事(通常用來形容壞事情/不妙的情況).



(6) "掹衫尾", 掹衫尾指倚賴別人的關係去達成一件事.  五、六十年代,一般戲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一個成年人可以免費帶一個小朋友入場看電影。 於是有些想看免費電影的小童會在戲院大堂守候, 待入場時隨便掹住一個已購票的成年人衫尾,搏懵入場。後來掹衫尾即演變成為靠關係做事的代名詞.



(7) “巴閉”, 巴閉是厲害、了不起的意思,而加上個 "懶"字, 即有有 " 扮/裝" 的意思,所以 "懶巴閉" 即是 "裝作很厲害".  “巴閉” 一詞來自廣州,其實源自印度話.  古時廣州已經是貿易商港, 經常與來自東南亞和中東等國家的商人做生意,其中印度人的口頭禪:” BAP RE, BAP RE (即 "我的天呀!”),被廣州人借用, 幾經流轉下就成為今日的 ”巴閉” 了.



(8) “丫嗚" , 丫嗚這個形容詞通常用於女人, 而"丫嗚婆" 順理成章地指長相醜陋的女人.  丫嗚一詞源遠流長, 原來漢朝有個大將軍叫做劉胡,因為皮膚坳黑,所以叫被戲稱為”坳胡”,蠻人非常害怕這個武功顯赫的大將軍,於是每遇小兒扭計哭啼,就索性拿這個惡人來嚇孩子們:”劉胡來啦!” “坳胡來啦!” , 慢慢便變奏成為“丫胡婆來啦!” “丫胡公來啦!”.  由此可見,”丫嗚” 其實不是甚麼怪物,只是個貌醜的黑炭頭將軍,後來才被渲染成為鬼怪.  



(9)" 也文也武",  此俗語的意思是 "自以為好巴閉, 不可一世", 是一個貶詞.    舊時的大戲班分全男班和全女班,男班又有文班武班。某些老倌能文能武, 即又會唱文戲, 又可以演武場,十分威風,於是也文也武亦成為十分有料的稱謂.   但不知如何, 時代一久,也文也武由褒詞變成貶詞,被用來形容那些, 牙擦擦, 沙塵白霍的人。



(10) "一戙都冇",  一戙都冇是用來形容 "無計可施, 冇嗮辦法" 的情況, 其來源出自天九牌.  根據天九牌牌例, 天九牌局上,贏得四戙為之打和,贏得尾戙即為食糊勝出,不過要贏尾戙必須要先要贏得一戙或以上(相等於取得最後勝出的參賽資格)。如果到尾戙時仍然一戙都未贏過,則無論手上所持的牌如何大都冇得結 (即勝出此局)。 故此"一戙都冇" 即引申為 "被廢哂武功,全無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56

港式俚語的源由考 (2)



(11)  "錢七".  "錢七"指那些超齡、已臨失效、或經常出毛病的汽車。 原來 ”錢七” 的七字不是描述數量, 而錢七是個 ” 形聲”的名詞,例如“嗄嗄”,“欸乃” 等。  “錢七” 來自火船內燃機發出的摩擦聲,內燃機用舊了,其配件摩擦力遂大,故此發出的雜音自然多。火船內燃機活門不斷開關,做成“錢七錢七”的聲浪,一般人以它發出的聲音稱呼那機器,故此叫它“錢七”。此詞引申到汽車,因此舊汽車也叫 “錢七” 了。


 (12) "炒魷魚".   炒魷魚指撤職, 或者被離職.    以前打工仔去打工要自備被舖,被老闆撤職後惟有捲起被舖出門,而張被捲起的被舖看起來狀似一塊被炒熟了的魷魚, 因而得名。


(13) "照田雞".   照田雞指睇被睇相先生(俗稱"睇相佬")睇相 .  六, 七十年代睇相佬集中在新填地、榕樹頭等平民夜總會營業.  他們大多只會在晚上才開檔, 夜間天色昏黑, 睇相佬要用火水大光燈照明, 才能看清楚顧客的容貌, 而顧客幫襯時只得眼定定的坐在那裹聽睇相佬指點前程,其情況就好似以前農民落田捉田雞時,只要用強光照住,田雞即好似被點穴般乖乖的蹲坐著被人捉。哈哈, 這個俚語是否很生動有趣?


(14) "棚尾拉箱".   棚尾拉箱形容某人臨時停工, 並即時離去.  從前做粵劇的大老倌都有私人戲服、化妝用品,存放在木攏箱內, 有演出時便帶往戲棚或戲院。偶然間大老倌突然因事發脾氣拒絕出場,即往戲棚尾將其木攏箱拉出來離去,故稱之為棚尾拉箱。


(15) "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是香港俗俚語中一句很霸道的詞句,  指瘋狂的殺戮,或者兇殘的暴力血案。 先說六國大封相的來源;   粵劇在清廷迫害之後復興,加入了一場 “排場" 戲,並照例在每一台戲公演前先上演。這台戲描述戰國時候,鬼谷子學生蘇秦到六國遊說合縱之計,目的在保護、聯合六國不被強秦所侵, 並破壞同學張儀的連橫(環)計。  蘇秦口才了得,受六國諸侯封為宰相,佩六國相印。傳統粵劇的六國大封相由全班上下傾力演出,資深戲迷可從角色崗位中知道某人的身份職位。 為何六國大封相跟瘋狂的殺戮劃上等號?   這要從五十年代香港所發生的一宗非常兇殘和血腥的案件說起;  事緣一九五一年冬,灣仔洛克道一個姓朱的租客狂性大發,操刀殺人燒屋,導至三死三傷, 成為當時的大新聞.    據說姓朱的租客之所以如此凶暴, 是因為經常遭人白眼,某次與人激烈吵架後, 憤言道 “終需有一日做出六國大封相你哋睇”,意謂即將會做一齣轟轟烈烈的大事, 不料他所說的“轟烈”事情是發狂斬人.  這件慘案為 “六國大封相”  添加了一個新的意思,並流傳至今。 


(16) "七個一皮".   “七個一皮” 就是亂來一通、非常混亂的意思, 其起源來自番攤.    “一皮”的意思是一組,這是賭博番攤的切口(術語)。番攤的玩法是開攤的人(俗稱"扒攤佬") 待客買定後,用一條竹條把攤子(有用衣鈕、有用棋子)扒開,四顆一組(一皮),最後所得餘數便決定買中與否了(如剩下一粒衣鈕或棋子便是 "攤開一")。由於正常是 “四個一皮”, 如果扒攤佬以七個為一組, 便是不依常規, 亂攪一通的思.  現在 “七個一皮” 亦有引申為輸清光, 或者情況慘淡的意思.



(17) "一蚊雞".  一蚊雞或一雞士即港幣一元, 其起源與香港早年 “性工作” 行業有關。話說上世紀二, 三十年代石塘咀妓寨林立,客人要召妓,先要填寫一張 “邀請信”,行內稱之為“花菚”、“花紙”或“局票”。 “邀請信” 有一定格式⼀先寫自已名號 (以幾多"少"稱),中間寫"亞姑"(即妓女)名字,妓院名稱, 以及往哪一間酒家相聚.  寫好之後,便交由酒樓雜役送去妓院,那些阿姑接到 "花紙",有暇便應召 "出局", 每次局票收一元.  港人向來稱妓女為 "雞",既然一元召得 "雞" 來,後來就索性稱一元做 "一蚊雞"。 順帶一提,這一元只是邀約費而已,如果恩客要一親香澤,還要花多很多錢,這 "一蚊雞" 可能是惡夢的開始!


(18) "十三點".  十三點本是上海市井俚語,1949年後大量上海人逃南移,才將此趣怪上海俚語變成香港地道俗語.  "十三點"本意 "敲亂鐘"; 原來舊時的時鐘,每逢整點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時鐘便會敲四下,五點便敲五下,最多是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 故此不可能敲出十三下(因為沒有十三點).  若然時鐘敲出十三下, 代表此時鐘的機件出了問題,正如俗語所講 "Short short地".  故此 "十三點" 一詞即用來形容那些性格癲癲喪喪的人。


(19)  "放水" .  放水有放行、放過的含意.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公職人員貪污情況甚為嚴重,消防員亦不例外。遇有火警時,消防抵達火場後第一件事不是開喉救火, 而是找該處的屋主、店東或負責人索賄, 要先收到賄款才開工救火。當時有句流行語:"有水開水放水,冇水收水散水"。故此“水” 即一語雙關, 既成為金錢的代名詞, 而"放水"則被解說為"予人方便"的意思.


(20)  "新澤西".  新澤西指食水深. 意謂某人做事時賺取甚高的利潤.  話說在越戰期間美軍經常來港渡假,其艦隻一般都是停泊在維港,惟獨是有次一艘名為「新澤西號」的戰艦因為艦身重, 食水太深而不能入港.   此段軼事後來被借用來形容那些貪婪無厭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10

港式俚語的源由考 (1)



現今年青人都不作興傾電話,而喜以聊天軟件作為通訊工具,其內容又多插入潮語,如 "DQ (即 Disqualify, 被取消資格)",  " Ching (即師兄)"等 "外星語",稍一跟不上,即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其實所謂潮語,等於幾十年前所流行的俚俗語.  無論是那個年代,人們皆以當時流行的潮流嵌入話語中為時尚(分別是當年我們是面對面傾談,現在是以手機上的軟件工具溝通而已).  以我個人粗淺的觀察, 潮語和俚俗語有個頗大的不同,潮語多以中英文,或者中外文混合而成,以形容某個行動或某類人; 如 升La (呢),此詞語可謂潮語的元袓,用來形容玩網上遊戲從一個stage升上另外一個 stage, 或者毐L, 即毒男,指欠缺異性緣的單身男性,此潮語源自日文「獨男」,即「獨身男性」的意思.  至於俚俗語,其出處則多來自一些很貼身的地道民生情況和環境,某方面亦反映了當時香港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在次文化層面甚具研究價值,亦對研究香港歷史提供頗重要的補充資料.  隨手可舉的例子有 "拍拖","電燈杉掛老鼠箱"等; 這些俚語既生動有趣,也記錄了香港舊年代(我個人以六十年代為香港的新舊分水嶺)的生活境況.  近日對此甚感興趣,故搜集了一些俚俗語的來源和出處與各位分享.  先此聲明,在下並非學院派,此等資料亦未經嚴謹的考證,個別俚俗語的來源可能有多個不同出處的版本,請勿以史料視之.  



(1) "混吉",以前經常以為混吉的由來是因為農曆新年期間,黑幫將一盆盆桔送到商舖,以慶賀新年為名勒索金錢,誰知大謬不然,混吉原來來自一個很平民和地道的故事,細味之下還滲着草根階層的悲歌.   混吉的起源是因為以前的街坊飯店會為每位幫襯的顧客免費奉送一碗例湯,此碗例湯由飯店每日所售的雞鴨鵝豬牛肉的 "下欄"(主要是削去肉的骨頭) 加味精熬成.  湯內沒有湯渣,即空空如也,而香港人覺得 ”空” 等於 ” 凶”,唸起來不吉利, 所以就改其名為”吉”,所以此碗隨餐附送的湯就叫做”吉水”。  當時有些人"周身無蚊"的窮人, 餓極無計下走進飯店,甫坐下,夥記有理無理先放下一碗 ”吉水”, 窮人飲完後即悄悄然離去,因為此碗湯本為免費,所以飯店不可以以"食霸王餐"的罪名逮住他們 (更多是免麻煩),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攪攪震, 冇幫襯"的行為名之曰 ”混吉”.




(2) “放飛機".  放飛機一詞用作形容不守信諾, 本來應承會做某件事,但最終失信不做的人以及其行為.  放飛機這個俗話從何而來?話說大約百年前的香港, 飛機是件十分新奇的事物, 一天有個主辨單位說要搞個飛機飛行表演, 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看到飛機在空中飛翔, 其哄動情況比 G Dragon 來香港還要過之而無不及, 簡直可謂"萬眾期待睇飛機".  可惜好事多磨, 第一天天公不做美, 場地颳大風,飛機未能升空,眾人失望而回;第二日天朗氣清,惟飛機師生病缺席,要順推到第三日。  第三日則輪到飛機引擎出事,需要返廠修理, 最後港人與鐵翼騰空仍是緣慳一面.   自此以後 "放飛機"一詞即被用來形容那些 "講野唔算數" 的人.



(3) "大耳窿", 此詞用來形容那些放高利貸的人.  香港開埠之初,放貴利的多數是戴白頭巾“摩羅差” (香港人對印度人的俗稱) 的“白頭摩羅”.  這些白頭摩羅多是只會放小額款項, 如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  為了使人知到他們有錢借,這些白頭摩羅會把一個銀元塞在耳窿,作為記號,這個做法會讓耳窿看來比正常的大, 因而得名. 



(4) “捉黃腳雞” .   捉黃腳雞指以性關係敲詐別人的手法.  此俗語其實出自廣東的農村;   農民一般以飼養雌雞為主,因為雌雞才可以生雞蛋,為農民提供穩定收入.  遇上過時過節要劏雞拜神,農民便會先揀雄雞,但如何捉雄雞?你真的不可以不讚歎農民們的智慧.  他們會先將穀撒在地上,群雞就會”雞咁腳” 啄食穀粒.  當雌雞全神貫注搶食穀粒時,雄雞卻 ”色心大起”, 捨穀粒而就雌雞,而正當雄雞撲上雌雞背上,準備交配時, 農民則手到拿來, 一手捉住它的雞腳把 雄雞擒獲.  為甚麼叫捉黃腳雞? 那是因為雄雞的雙腳呈深蛋黃色的緣故. 



(5) "鑊",  鑊在俚語中有男女間性交的意思, 何以如此? 原來五十年代香港發生了一件十分轟動的大案; 有一名叫做"㗎仔"的黑社會人物禁錮了個舞女好幾日,而每天都要強姦她好幾次; 期間對舞女誇口說: "每日都要強姦妳, 就好似每日都要開鑊煮飯咁"。舞女的口供宣稱 "開咗七鑊即係強姦咗七次"。 後來有電影公司將此案拍成電影, 上映時戲院門口掛了七只鑊來宣傳, 一時間 “開鑊” 即成為性交的代名詞;其後不少俗語亦以 “鑊” 入詞,  如大鑊即大件事(通常用來形容壞事情/不妙的情況).



(6) "掹衫尾", 掹衫尾指倚賴別人的關係去達成一件事.  五、六十年代,一般戲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一個成年人可以免費帶一個小朋友入場看電影。 於是有些想看免費電影的小童會在戲院大堂守候, 待入場時隨便掹住一個已購票的成年人衫尾,搏懵入場。後來掹衫尾即演變成為靠關係做事的代名詞.



(7) “巴閉”, 巴閉是厲害、了不起的意思,而加上個 "懶"字, 即有有 " 扮/裝" 的意思,所以 "懶巴閉" 即是 "裝作很厲害".  “巴閉” 一詞來自廣州,其實源自印度話.  古時廣州已經是貿易商港, 經常與來自東南亞和中東等國家的商人做生意,其中印度人的口頭禪:” BAP RE, BAP RE (即 "我的天呀!”),被廣州人借用, 幾經流轉下就成為今日的 ”巴閉” 了.



(8) “丫嗚" , 丫嗚這個形容詞通常用於女人, 而"丫嗚婆" 順理成章地指長相醜陋的女人.  丫嗚一詞源遠流長, 原來漢朝有個大將軍叫做劉胡,因為皮膚坳黑,所以叫被戲稱為”坳胡”,蠻人非常害怕這個武功顯赫的大將軍,於是每遇小兒扭計哭啼,就索性拿這個惡人來嚇孩子們:”劉胡來啦!” “坳胡來啦!” , 慢慢便變奏成為“丫胡婆來啦!” “丫胡公來啦!”.  由此可見,”丫嗚” 其實不是甚麼怪物,只是個貌醜的黑炭頭將軍,後來才被渲染成為鬼怪.  



(9)" 也文也武",  此俗語的意思是 "自以為好巴閉, 不可一世", 是一個貶詞.    舊時的大戲班分全男班和全女班,男班又有文班武班。某些老倌能文能武, 即又會唱文戲, 又可以演武場,十分威風,於是也文也武亦成為十分有料的稱謂.   但不知如何, 時代一久,也文也武由褒詞變成貶詞,被用來形容那些, 牙擦擦, 沙塵白霍的人。



(10) "一戙都冇",  一戙都冇是用來形容 "無計可施, 冇嗮辦法" 的情況, 其來源出自天九牌.  根據天九牌牌例, 天九牌局上,贏得四戙為之打和,贏得尾戙即為食糊勝出,不過要贏尾戙必須要先要贏得一戙或以上(相等於取得最後勝出的參賽資格)。如果到尾戙時仍然一戙都未贏過,則無論手上所持的牌如何大都冇得結 (即勝出此局)。 故此"一戙都冇" 即引申為 "被廢哂武功,全無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11

港式俚語的源由考 (3)



(21) "解畫". 解畫有解釋, 說明的意思. 戰前香港戲院大多放映默片,戰後仍有三幾間播放默片,位於油麻地榕樹頭的廣智戲院即為其中一間,至六十年代方始改為播映粵語長片(廣智戲院於1968年7月結業並拆卸)。默片沒有聲音,當年的人文化水準低, 看不懂字幕,戲院惟有請人一邊放電影,一邊講述劇情 (行內稱之為 "解畫佬")。戲院會在銀幕旁設一長梯, 解畫佬坐在長梯上, 按照劇情再加鹽加醋描繪劇情。從此解畫即被借喻為解釋之意。



(22) "塘邊鶴" . 塘邊鶴指等待機會的旁觀者. 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鳥綱鶴形目的一個科, 以青蛙、魚為食糧。鶴的腳與頸部都很細長,其覓食習慣是站水塘邊,耐心守候魚蝦等獵物游近然後一口啄食。塘邊鶴最生動的例子是形容那些喜歡站在賭枱旁,看準機會才賭一口的賭客, 其情況就好似鶴鳥守候在塘邊覓食一樣。今天塘邊鶴都解作為旁觀者,不一定指那些等機會者。



(23) "倒塔咁早". 倒塔咁早解作大清早. 戰前一般唐樓都沒有冀渠, 因此家居廁所都沒有裝抽水馬桶,住家都是用馬桶(糞桶)解決大小二便的問題, 故此需要夜香婦上門將馬桶取走,換上已清洗的馬桶的服務。不翻查資料還不知道, 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這行業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當中養活了不少家庭. 由於以前農民用天然肥料(即糞便),放此夜香婦收集糞便後賣予農民作肥田料用。馬桶又叫「屎塔」,夜香婦通常只會在夜間或天未亮進行清理屎塔的工作, 以免惹人討厭。所以"倒塔咁早" 一詞被用來形容十分早的意思。一句題外話, 倒夜香這種古老工作,在香港原來尚未絕跡. 據食環署資料顯示,全香港還有五個地點還需要倒夜香,一個在觀塘, 一個在香港仔,另外三個則集中在油麻地,其中果欄更是大戶。



(24) "篤數". 篤數是報大數,造假的意思. 五、六十年代香港盛行小舞廳,客人上舞廳可以叫舞小姐坐枱,陪你跳舞、飲酒、談心。舞廳會放隻杯在枱面,小姐坐枱時即將一張紀錄時間的小票(鐘飛)放入內以便埋單時作計費之用。媽媽生若見到生客上門,往往帶幾個舞小姐埋枱,把 "鐘飛"放(篤)入杯內,以增大埋單時的數目。此種報大數的方法行內叫做篤飛,再變為篤數,又解作為造數的意思。



(25) "上咗賊船". 上咗賊船指被人欺騙, 失去了好多金錢. 七, 八十年代澳門有個開設在畫舫上面的賭場, 名為皇宮娛樂場,由於上畫舫賭錢的人多數以輸錢收場,故此戲稱這艘畫舫做賊船,以其每次上去賭錢都好似被賊人打劫一樣。如今上咗賊船亦被解作為受人蒙騙, 做了一些會惹來嚴重後果的事情.



(26) "百鳥歸巢". 百鳥歸巢指劣質, 雜牌香煙. 戰後百業蕭條,生活困難,好多煙民負擔不起正式的香煙, 唯有在街上執人家掉棄的煙屁股,將還未燒完的煙絲收集,重新捲成一支香煙自用或賣錢(以前的香煙一般不設濾咀,吸完後一定留有少量煙絲在煙屁股內). 由於這些香煙的煙絲來自不同煙枝,煙民遂起了個很文藝的名字- "百鳥歸巢"。這些拼湊煙價錢廉宜, 當年的人又不太講究衛生,故此銷情不俗。今時今日應該沒人執煙頭罷,百鳥歸巢現在亦有 "乜都撈埋一齊"的意思.



(27) "黐線". 黐線一詞用作形那些發神經、精神有問題,有精神病的人. 舊時打電話要靠坐在電話機樓裏面的接線生接線。接線生把來線插入正確出線插座,接通兩條要對話的電話線。偶爾因為接線生駁錯線, 又或者電話線櫃內電線短路,黐上去另一條無關的電話線,打電話的人便會跟陌生人通話,由於雙方互不相識, 談話間即亂嗮大籠, 這個情況就好似亂噏的精神病人。故此罵人黐線即是說別人是儍的,腦神經錯亂,或者有精神病。



(28) "荷蘭水蓋" . 荷蘭水蓋即是勳章. 汽水最初由歐洲輸入中國,第一個進口商可能是荷蘭人,所以汽水又名荷蘭水。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生活甚為艱苦,小朋友都要自製玩具, 汽水既然是小朋友恩物, 汽水蓋自然成為玩具材料。汽水蓋裡面有塊水松,小童們會將水松挖出,和鐵蓋分開,然後兩面夾在衫上,當作勳章威風一番. 後來荷蘭水蓋一詞引申至用來揶揄某些"社會賢達",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獲得頒授勳章, 為了表示這些勳章一錢不值,恍如爛鐵一塊,索性叫勳章做荷蘭水蓋.



(29) "北角過啲" . 北角過啲即是例遲的意思. 以前北角西面叫七姊妹,五十年代此處有間名叫“麗池” 的夜總會,第一屆香港小姐選舉即在麗池舉行,選出但珠迪為第一屆香港小姐。由於廣東話中“麗池” 與 "例遲" 同音,於是乎港人就以 "北角過啲" ; “例遲” 來形容那些每逢約會都會遲到的人。



(30) "一尺水". 一尺水等於港幣一百元. 五、六十年代貪污風氣十分盛行, 當年考車牌由交通幫辦負責當考官,要成功取得車牌, 不賄賂考官是不行的。考生若不事先"識做", 考官便會千方百計的留難考生. 聽說最經典的情況是考官命令考生泊位,不論考生泊得如何"四正", 考官都說"爭三尺",所謂爭三尺, 即暗示考生要奉上三百大元也。從此“一尺水” 便被解作港幣一百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