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炒家、大戶聯手 媒體敲邊鼓 上櫃就腰斬 股王盈正炒作黑幕

2010-10-18  TWM




這是一場繼益通之後,全新上演的太陽能搶錢戲碼,只是主角換成了太陽能轉換器廠盈正豫順。盈正豫順股價從六十元到五六五元,演活了太陽能暴漲暴跌的新一代傳奇,更讓炒手利用炒作三部曲,坑殺小散戶,賺飽荷包。

撰文.賴筱凡

有一家本身並沒有品牌,只做與太陽能相關的單一零組件,賺取代工及系統整合工程費用的公司,但是股價從五個月前在興櫃就開始大漲,到上櫃蜜月期第一周,就 創下五六五元天價,成為興櫃股王,漲幅高達八四二%!但是第六天起,這檔股票就開始下跌,十四個交易日總計下跌四六%,股價幾乎腰斬到三百元,市值蒸發超 過百億元,小散戶怨聲載道。

這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它出了什麼問題?

這家公司就是今年九月九日上櫃的新明星||盈正豫順,它做的產品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太陽能轉換器(PV Inverter),相對於興櫃時的風光,九月一上櫃,大漲一周後大跌,讓盈正豫順公司經營層承受巨大的壓力。

最近盈正豫順的財務部門,光是投資人的電話,就讓他們接到手軟,「有的投資人打來,甚至要求我們進場護盤。」盈正豫順代理發言人林志風無奈地說,因為盈正豫順只是一家股本四.五億元的公司,實在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用來護盤。

其實盈正豫順股價暴起暴落,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炒作,從主力股市作手,到投信法人及媒體的連手哄抬,才製造出這場完美的「坑殺秀」。

首部曲:「造神」

條件超完美 炒手興櫃布局早在盈正豫順還在興櫃市場時,就被特定炒手給相中,理由很簡單,盈正豫順當時僅四.○七億元的股本(上櫃後新股增資至四.五億元),籌碼少, 三七%股權集中在大股東漢唐集成手上,有了富爸爸背書,加上它拿到了上櫃的門票,於是,在這三大要素鋪陳下,揭開這場炒作的第一部曲。

炒手鎖定盈正豫順後,利用興櫃乏人問津、且價位無限制的優點,先將股價一路衝高,為未來繼續墊高股價的基礎。六月十七日櫃買中心通過盈正豫順上櫃申請案 後,盈正豫順股價己來到一三五元,在確定拿到掛牌的門票後,開始放手炒作,盈正豫順的股價有如脫韁野馬,開始一路向上衝,瞬間翻了數倍,掛牌前最高來到五 三六元,成為興櫃飆漲的新傳奇。

二部曲:「造勢」

化利空為利多 請君入甕對於炒手來說,暴漲傳奇是有一套公式可循的,除了尋找完美炒作標的外,還得要有說故事的本領,而說書人要講的故事不外乎兩套:一套是題材性,再來 就是市場獨占性。而盈正豫順這個搶錢劇本裡,三大要素齊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就是投資人對於太陽能轉換器的「夢」。

全世界太陽能需求最大的,莫過於歐洲市場,尤以德國為指標。金融海嘯後,太陽能模組價格一路下跌,為了縮減成本,歐洲客戶轉向亞洲尋購零組件,而宣稱擁有所有歐洲國家認證的盈正豫順,成功在此刻抓到時機。

但是,德國不斷削減能源補助金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說書人抓到了題材,「市場開始傳出,在德國調降補助前,將會有一波搶裝潮。」工研院光電產業分析師 王孟傑說,德國減少能源補助一直都是趨勢,全球需求遞減,樂觀的人因此認為調降補助期限前,一定會有搶裝潮,選擇性忽略明年需求降低的事實,開始大肆鼓 吹。

德國太陽能裝置安裝量在六月衝上二一二六百萬瓦,盈正豫順七、八月營收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來到四.七三億元及五.六九億元,「這讓市場很high,因為氣氛對了。」業內人士心知肚明,炒手已經成功將整個市場的氛圍製造出來了。

於是,在媒體追捧、散戶目光聚焦下,在鎂光燈下的盈正豫順,成為太陽能市場新星,是櫃買市場股王,投信更在掛牌一周內,大買十二億元,將盈正豫順股價推上五六五元新高峰。

三部曲:「造孽」

獲利了結 市值蒸發逾百億成功將一檔上櫃股票推上股王舞台,對於炒手來說,掛牌後的盈正豫順,市場越high,他們越容易出場,「以前,他們可能還會有耐心等個一、 兩個月,但這次手法實在太拙劣,他們連一個月都等不到,掛牌一周後,開始殺股票。」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炒手在投信大舉敲進盈正豫順後,開始獲利了結,將 手中股票轉給投信,這就是為何盈正豫順掛牌後一周,投信持有盈正豫順股票高達二三八四張。

吸引投信認養、散戶接手後,炒手全身而退,激情過後,盈正豫順九月營收驟減一五%,完全與一個月前所編織「太陽能轉換器市況大好」的美夢不符,大家才赫然 驚醒,包括歐洲安全規格重新認證、客戶轉單、檢調搜查,所有利空消息全數出籠,盈正豫順股價瞬間從天堂跌下來,從盤中最高點五六五元,到十月六日最低點二 九一元,一個月內跌掉四八%,市值更急速蒸發一二二.八五億元。

對於太陽能後市,王孟傑說,歐洲市場需求持續減少,明年少有樂觀的理由,而更不要說,從來就不是台灣唯一一家太陽能轉換器廠的盈正豫順,在台達電、友達等 大廠增加產能後,價格及毛利均將陷入紅海的事實。熱潮過後,一切回歸基本面,盈正豫順無奈,卻也僅能回應,「我們只能用數字,讓市場重新檢視我們的投資價 值。」在盈正豫順努力證明自己有被投資的價值時,卻有許多小散戶正抱著套牢的股票哭泣,甚至已認賠殺出。這種從興櫃開始,有計畫地炒作特定股票的案例,盈 正豫順絕不是最後一個,投資人要睜大眼睛,不要陷入炒手的殺局。另外,明顯有一組特定人士一再從市場牟取暴利,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不要讓投資人成為被坑 殺的肥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8

宏達電股價腰斬 更大硬仗躲不掉

2011-12-05 TWM




一場打輸的官司,一份失準的財 測,讓宏達電股價直接打到對折以下!

十一月二十八日,宏達電的收盤價跌到四百七十一元,創下今年最低紀錄。一個月內跌掉將近兩百元,跌幅近三成,市值大減近一千七百億元。

不過七個月前,宏達電還是台股最強力指標,一度達到一千三百元天價,更讓董事長王雪紅成為台灣第一女首富;沒想到才過七個月,股價就跌掉六成,市值只剩下 四千零六十五億元(以十一月二十八日股價計算),足足蒸發了六四%。

表面上看來,是與蘋果(Apple)的訴訟案失利以及調降財測兩大利空因素襲擊,其中又以後者為導火線。過去極少預測失準的宏達電,罕見的將第四季營收財 測預期,從年成長二○%至三○%,調降至零成長。

不過十一月二十九日宏達電股價出現反彈,野村證券認為,當本益比跌到七倍,就是撿便宜的機會。

但,明年宏達電面臨的硬仗,才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關鍵。

硬仗一:專利戰打不完籌碼變少,蘋果攻勢更猛

第一場硬仗,打不完的專利戰。「這場官司敗訴,意味著未來的戰爭會更難打,」一位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上擁有十年經驗的律師表示。十一月底,宏達電旗下S3 Graphics控告蘋果公司侵犯3D影像的專利官司敗訴,這讓宏達電未來與蘋果的專利戰爭,籌碼更少。

「這只是個開始,最糟的狀況還沒結束,」瑞銀台灣證券電子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在報告中指出,訴訟失敗雖然不會立即影響到獲利,但卻大幅增加日後的不確定 性,加上Google到二○一二年之前不會釋出摩托羅拉(Motorola)的專利做為Android平台的保護,這讓力拱Android平台的宏達電, 將面臨蘋果更猛烈的攻擊。

硬仗二:兩大敵人夾殺產品鑑別度低,影響銷售

第二場硬仗,來自三星(Samsung)跟諾基亞(Nokia)的夾殺。

過去,宏達電能成功,是因為其能在歐美市場,靠著少量多樣的靈活產品策略,回應電信廠商需求,所以成功綁住了美國電信大廠AT&T、 Verizon,歐洲的Vodafone、T-mobile等,這部分營收占了八成以上。

但,整體背景因素正在改變!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呂智穎的報告指出,歐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率已經從兩年前的二六%左右提高 到五六%。這意味著明年的成長動能,勢必要轉移到新興市場。

戰場改變,遊戲規則也會跟著改變。國際諮詢機構顧能(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新興市場屬於開放式競爭(open market),不能再完全依賴電信商,而得直接放在架子上跟消費者溝通,產品的鑑別度變得重要。

過去,做電信廠商生意,產品穩定度可能比外觀辨識度更重要。呂俊寬指出,雖然宏達電在無線通訊技術與作業系統上掌握到一些優勢,但在工業設計的能力與品牌 形象上卻看不到有明顯進展。

「(宏達電)產品的鑑別度不高,」呂俊寬評論。去年底,三星只用一支Galaxy S,在短短六個月內就賣出破千萬支,超過宏達電所有機種的總和;今年三星的Galaxy SЦ,同樣讓宏達電無法匹敵;更不要說蘋果只不過延遲了iPhone 4S的推出時間,就立刻對宏達電第四季的新機出貨量產生排擠效應,逼得他們不得不調降財務預測。

原本被視為優勢產品的4G機種Vivid系列,現在也被質疑。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張凱偉就在報告中指出,宏達電宣稱在4G LTE上領先,但在產品的輕薄度與電池效能上根本比不上三星、摩托羅拉,甚至樂金(LG)等競爭對手。

更可怕的是,過去手下敗將諾基亞在嫁入微軟(Microsoft)後,似乎有挾著新作業系統芒果(Mango)再起的趨勢。最新一款由華寶代工的 Lumia 800智慧型手機,是諾基亞近幾年在英國市場開賣首週銷售最好的智慧型手機,甚至還傳出「做不夠賣」的消息。

在原有的戰場上拿不出新武器與蘋果、三星對抗,新興市場又面臨遊戲規則改變、需要調整策略的挑戰,加上諾基亞極可能捲土重來,外資紛紛下修宏達電明年的獲 利預期。

觀察指標:能否守住高階市場是關鍵

張凱偉在報告中先是將目標價從六百三十七元下修至四百三十六元,明年每股盈餘(EPS)成長率相對於今年,也將出現負成長,達負二一.五%。「如果過去一 年多來是晴空萬里,那麼眼前的狀況就是山雨欲來、烏雲密布,」另一位分析師形容。

呂俊寬認為,明年觀察宏達電指標在於能否守住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因資源有限,「一旦分心去做中低階,那將會失去原先的高毛利與優勢!」

儘管外資一片看空,宏達電發言人容覺生表示,情況並沒有這麼嚴重,明年除了推出LTE新機之外,也會有更多全球旗艦型機種應戰。

去年初,宏達電也曾因外界不看好,其可能因為iPhone的競爭而大打低價戰,股價降到二百七十七元,但在一個月內以高業績成長數字,迅速翻轉外資的看 法,股價自此一路漲破千元。宏達電能否再次扭轉局勢,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0

本夢比退燒 臉書、團購網站市值腰斬 美國網路泡沫 專業投資人相互砍殺

2012-9-3   TWM



﹁都說好了,這次的網路公司創造的奇蹟會不一樣,為何才一年就變了?」這是美國投資人最想問的話。只是這句話以前是菜籃族問的,現在卻是高盛證券、摩根士丹利等專業投資機構的疑問,美國網路公司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撰文‧乾隆來

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位在加州的臉書總部將近兩千位臉書︵Facebook︶的員工,卻是百味雜陳、憂喜參半。喜的是,世界級的頂尖建築師蓋瑞 ︵Frank Gehry︶,要將臉書總部徹底改頭換面,設計成最先進、充滿綠意與未來感的總部辦公室,帶給員工無限的希望。

悲傷的是,已在那斯達克上市的臉書股票卻不領情,超過二.七億股的臉書股票解除禁售令高掛賣單,當天臉書股價大跌六%,只剩下新上市價格的一半,所有員工荷包在短短三個月內腰斬。而且不只臉書落難,其他網路公司股價也一起崩跌,美國網路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臉書股價重跌並不孤單,與臉書並稱「美國三大網路明星公司」的團購網︵Groupon︶、以及社群遊戲網︵Zynga︶股價先後暴跌,只是臉書規模最大、 災情最慘重。曾經被讚譽為「網路行銷革命」的團購網Groupon跌幅更深,三十歲的執行長梅森發明了「揪團買半價折價券」的網路行銷模式,短短兩年內累 積了五千萬用戶。

投資銀行把身家都押上臉書意氣風發的Groupon在去年十一月三日以每股二十美元上市,換算公司總市值高達一三○億美元,股價最高曾經來到三十一.一四 美元。不料,上市之後的Groupon卻像洩氣的皮球,業績成長停滯,股價不斷下挫,原始股東一路賣股,最新的股價剩下四.四四美元,上市九個月,股價跌 幅高達七七.八%,總市值剩下二十九億美元。革命性的團購網,成了教科書網路泡沫的又一個鮮明案例。

社群網路遊戲Zynga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緊接著Groupon股票上市,這家依附在臉書快速發展的遊戲公司,上市時股價總市值一度高達一五○億美元, 甚至超過團購網;但是股價也像放煙火那樣只發出短暫燦爛的光芒,八月二十四日股價只剩下三.二七美元,比IPO︵首次公開發行︶時下跌六七%、剩下高檔十 五.九一美元的五分之一。

華爾街投資銀行爭搶臉書上市案,拉高了臉書的IPO價格,卻也是今天臉書股價「宿醉」的因素之一。華爾街兩家最大的投資銀行|| 摩根士丹利與高盛,過去幾年將臉書上市視為生死存亡的戰爭,兩家投資銀行投入無限制的資源爭搶。最後由摩根士丹利勝出,領銜承銷臉書上市,從承銷費以及自 營獲利超過兩億美元,但是旗下基金買入臉書股票的金額遠遠超過承銷收入。

雖然承銷與基金操作有嚴格的「防火牆」,但是摩根旗下基金有許多都是在IPO之前就入股,而且金額遠遠超過高盛與他們的客戶當初投入的四億五千萬美元︵高 盛與客戶在IPO已經落袋十一億美元︶。投資銀行為了搶案子,把自己、客戶的身家財產都押寶在臉書,隨著臉書股價大跌,投資人浮動、急著想要獲利或停損的 心情,壓力著實難以紓解。

專業投資機構自己坑殺自己老股東套現成為臉書上市過程特別的焦點,由於是投資界最熱門的標的、華爾街投資銀行死命爭搶的對象,人心浮動的情緒特別難以掌 控。八月股價重挫的原因之一,就是有高達二.七一億股、相當於一三%的上市流動籌碼脫離「禁售期」。根據花旗集團分析師的報告,還有高達十三億股的禁售股 票,將在年底前脫離禁售期,屆時臉書的流動籌碼將會暴增二八○%,有大量的長期籌碼等著解套或者套現,潛在賣壓龐大,股價易跌難漲。

早年投資Groupon的股東,跑得比臉書更快、更徹底。例如創投基金安德森霍洛維茨,以每股七.九美元買入五一○萬股,最近公布第二季持股明細,外界赫然發現他已經賣得一股都不剩了;基金巨人富達資產管理,原本持有二千萬股,也在今年第二季出脫三分之一。

臉書、Groupon、Zynga淪為泡沫股,其實反映了整個投資界的保守心態。二○○○年網路泡沫破滅,許多網路公司的股東與創始人被洗得傾家蕩產;但 是,金融海嘯之後釋放出的巨額熱錢還是要尋找出路,加上「中國崛起」的熱潮,終究在去年吹出了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網路泡沫。這波金融海嘯後的科技股泡沫, 從二○一○年底中國的優酷網︵中國版的YouTube︶與當當網︵中國版的Amazon︶領軍,優酷由高盛證券主辦承銷,上市當天股價暴漲一六 一%,IPO上市價十二.八美元,最高來到七十美元,高盛證券與投資人賺得缽滿盆滿。

網路公司難逃泡沫宿命

熱潮逐漸加溫到去年年中,摩根士丹利承銷專業人士社群網站LinkedIn,成功集資新台幣一百億元,上市當天股價暴漲一倍。隔了一個月,總部在加州奧克 蘭的網路廣播公司Pandora原本預定以七到九美元上市,但是投資人一路追進,最後價格倍增至十六美元、集資近新台幣七十億元。這些新上市網路公司,都 有持續虧損、無法以本益比計算、擁有大量客戶的特性,如果這些邊緣、規模較小的網路公司都有不錯的成績,那麼Groupon、Zynga、臉書、以及 Twitter這幾家主流明星企業,應該前景看好。

不幸的是,今年臉書股價崩跌,證明了沒有獲利的網路公司,終究還是難逃泡沫的宿命。更重要的是,一二年的網路泡沫已經沒有「菜籃族」的身影,菜籃族要不是 在二○○○年被洗劫一空、就是在○八年金融海嘯沒頂。臉書、Groupon的投資人,幾乎都是投資銀行自己,以及它們周圍的私募基金、創投等專業投資機 構,專業投資人自己殺自己,血流成河的慘狀,比坑殺散戶更令人欷歔。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金融系教授Jay Ritter的統計,從○一年至今,新股上市半年內股價就遭到腰斬的公司,共有五十家,平均跌幅六八%;但是第二個半年的平均跌幅只剩下二.九%,股價一上市就腰斬的五十家公司中,有一路崩跌到底的,也有重新找到動能回穩的。

不幸淪為泡沫股的臉書以及所有的網路明星公司,都必須「回歸基本面」,與幾百年來所有的經營者一樣,設法拉高營收、創造盈餘、在高成長的行動通訊領域爭搶 市占率,並且向它的老大哥們亞馬遜、蘋果電腦、谷歌虛心學習;也惟有如此,才能帶給股東真正穩定的回報,達到上市的最終目的。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2012年第二次網路泡沫上市公司 上市日 上市股價

(股╱美元) 最高股價

(股╱美元) 8月24日

收盤

(股╱美元) IPO至今

漲跌

(%) 總市值

(億美元) 股價/營收

(倍) 本益比

(倍)

優酷網* 2010/12/07 12.8 69.8 18.24 43 21 12.5 虧損當當網 2010/12/07 16.0 36.4 5.01 -69 4 0.3 虧損人人網 2011/05/03 14.0 24.0 3.92 -72 26 8.5 320 LinkedIn** 2011/05/18 45.0 122.7 105.11 134 110 9.3 895 Pandora媒體 2011/06/14 16.0 26.0 9.97 -38 17 5.1 虧損土豆網 2011/08/16 29.0 44.9 28.36 -2 下市 下市 無Groupon 2011/11/03 20.0 31.1 4.44 -78 29 4.6 虧損Zynga 2011/12/15 10.0 15.9 3.27 -67 32 2.4 虧損Facebook 2012/05/17 38.0 45.0 19.41 -49 416 28.0 66 註:*優酷網在8/23正式合併土豆網,優酷上市當日股價上漲161.3%,土豆上市當天跌12%,下市前收28.36美元。

**LinkedIn是唯一上市後股價翻倍的公司,但是公司獲利1400萬美元,總市值卻高達110億美元,本益比接近900倍。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56

深入臉書總部 探索股價腰斬病灶

2012-9-17  TCW




這是臉書(Facebook)上市後一百天,蒸發掉的市值。比九月初的鴻海集團鴻海、鴻準、奇美電等九家公司的市值總和還多。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三大的上市案。五月十八日,成立八年的臉書,以每股三十八美元上市,市值創下一千零四十億美元高峰,比今年成立滿兩百年的花旗銀行還高。

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上市第一天,賣出的股票就替臉書募集了一百六十億美元的資金,比Google上市時首日募集的資金,還高出八.五倍。

上去快,下來更快。上市後第一百零一天,臉書的股價已經腰斬,剩下十九美元,一百天內,超過五百億美元市值(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因此蒸發。

臉書能得到超高市值,是因為這家公司是第一家成功把社群網站從概念變成現實的公司,連高傲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Steve Jobs)生前接受採訪時,也提到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是他在矽谷最欣賞的人。

力保員工隱私 連停車場都有保鑣巡邏

原本投資人以為,臉書會變成超越Google的網路廣告霸主,因為臉書能比Google更了解用戶,你是哪個學校畢業,有幾個小孩,朋友是誰,臉書都一清二楚,他們打造出「超級廣告機器」,有這些資訊,臉書能比Google更精確替每個廣告找到客戶。

但為何它的股價,只剩Google的三十七分之一?為何投資人熱捧Google,卻不愛臉書?為了尋找答案,本刊記者來到矽谷。

臉書總部門口,豎立著全球知名的大拇指Logo,每天都有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來這裡按著臉書招牌拍照,替臉書另類「按讚」。

臉書雖然靠別人的隱私賺錢,卻對自己的隱私極為保護,不但規定員工不得透露其他員工的個人資料,連停車場裡都站有保鑣,隨時有巡邏車巡視是否有陌生人接近。

鼓勵駭客文化 沒固定座位,可隨時塗鴉

走進臉書位於第十六號樓的大廳,迎面而來就是佐伯格聘請專業畫家創作的塗鴉畫作,在臉書對外的會客系統輸入朋友的名字,系統馬上問你,「要開會 (Meeting)、面試(Interview),還是訪友(Social)?」即使是上班時間,看朋友也被當成是拜訪公司的正式理由。

臉書的工作環境很明顯是為工程師打造。臉書辦公室裡,到處可看到牆上貼滿「HACK」(駭客)字樣,臉書鼓勵員工創作,工程師甚至隨時可以在牆上塗鴉。

臉書辦公室裡,每個人都沒有固定位置,這個星期參加哪一個專案,位置就在哪裡,專案結束,再換位置,以至於臉書內部有一種觸控螢幕,搭載專用的內部程式,幫員工搜尋同事的位置。

臉書強調扁平化組織,連佐伯格自己都沒有辦公室,和其他人一樣窩在普通辦公桌旁。佐伯格叫得出所有工程師的名字,隨時有可能晃到工程師旁,討論程式開發的最新進度。

這裡是工程師的天堂,要換位置,甚至有專人幫你搬桌子;餓了,公司總部裡有七到八座餐廳,中式、泰式各種餐點都有,完全免費。

總部裡還有一條「商店街」,舊金山最熱門的咖啡店,這裡找得到。想玩,公司裡有專用的電動玩具室和桌上遊戲(board game)的空間,最酷的是,臉書裡還有員工專用的自動販賣機,擺著各種iPad配件,不用付錢,按按販賣機,就能免費拿到這些高科技玩具。

獨寵工程師創意 從開發流程管制產品進度

在這裡,工程師才是開發服務的核心,「在這裡,產品經理一點用也沒有。」一位矽谷部落客在採訪臉書後,提出這個結論。

在一般公司,工程師只是把點子變成程式碼的工具,工程師要聽產品經理、市場人員的建議,不能任意變更開發流程或改變產品功能。

在Google,情況略有不同,工程師有兩成時間,可以開發自己認為很棒的新功能,再提給公司其他團隊審查,但是一旦進入審查流程,工程師仍然要接受市場和行銷人員的建議,仍有許多點子因此被放棄。

臉書卻是最極端的例子,在這裡,工程師決定自己對誰的點子有興趣,要先做哪件事,連工程師的主管,多半也只是提醒部屬,「哪些計畫要先完成,」「產品經理 要遊說(lobby)工程師,採納行銷人員的建議,」工程師可以隨時改變產品開發流程,增加新功能,在跨部門會議時,是工程師負責報告產品進度,如果產品 部門發表太多意見,工程師還會公開批評「其他部門干預太多。」

臉書員工詹姆士(James)表示,臉書非常要求速度,「我們不會等六個月,才讓服務上市,」他們每月審查進度,詹姆士表示,任何點子,都會放上網路平 台,用網友的反應決定下一步,他同意臉書很強調駭客文化,要求員工不斷思考。對外界的觀察,詹姆士並不承認也不否認,「我們的產品開發流程,分成很多不同 的計畫,每個計畫,情況都不一樣。」

這間公司強調「做自己愛用的服務」,這些「酷」服務有沒有辦法賺錢,公司能不能滿足華爾街的期待,反而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詹姆士表示,「我們有太多工作要完成,沒空關心股價。」

一位雅虎(Yahoo)主管觀察,臉書專用高薪挖年輕工程師,但缺乏管理經驗,做出來的服務品質不見得穩定。就在臉書上市前,通用汽車(GM)才撤掉一年一千萬美元的廣告預算。

長期觀察社群網路的春樹科技總監陳暉鈞認為,臉書問題在於,上網站的人只為看朋友留下的訊息,不是為了特定的共同興趣,不管廣告商登什麼廣告,都不像 Google那樣,能把廣告和用戶搜尋的內容緊密結合。比起來,「像Yelp(一個新興評比社群網站),讓用戶討論對餐廳的評價,比臉書更容易拉到廣 告。」

現在,臉書正在全球找人才、找點子,希望靠新點子提升獲利。九月十一日,臉書總部就派人來台辦駭客大賽,目標鎖定手機應用和遊戲平台,希望建立自己的App大軍,幫公司重返榮耀。

「臉書是坐在金礦上,還不知道怎麼挖。」美國媒體如此評論臉書的處境。現在的臉書,像是Google早期的狀況,就像當年Google找Novell前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來當執行長,臉書現在也需要更有組織的管理方式。

臉書雖靠工程師的創意登上高峰,但成為上市公司後,須用更有系統的管理,才能符合投資人的期待,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臉書就難再看到千億市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49

宸鴻、大立光腰斬 他們照樣重壓

2012-12-10  TCW  
 

 

去年紅得發紫、被喻為台股三千金的其中兩朵金花——大立光、宸鴻(TPK),加上今年五月才上櫃的漢微科,是目前台股最高價的三支股票,也是這一波台股絕地反攻的急先鋒,十一月單月漲幅就超過二五%。

誰在買這三支股票?它們有什麼「絕佳美色」會被身價數十億元的實戶、中實戶所看中?這些股票的共同點,就是全球第一的地位,大立光是全球最大手機鏡頭製造商、宸鴻是全球最大觸控面板商、漢微科則是全球最大電子束檢測設備廠。

台股站上七千五百點,三支股票強勢表態,是拉升大盤的主角之一。從今年三月傳出復徵證所稅以來,大立光、宸鴻一度大跌逾三成,如今,高價股從低點回神,一群早已逢低進場布局的法人和中實戶,才是真正享受到波段漲幅的大贏家。

在一間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的操盤室,M先生和四位投資好友組成資金數十億元的團隊,常窩在這裡看盤。眼看宸鴻股價在十一月就大漲了二六%,M先生已準備出國休假,計畫到溫暖的南半球國家紐西蘭避冬。

回想這半年來,M先生娓娓道來,自己把身家財產全壓在宸鴻這一支股票的心路歷程(以下為口述):

他,宸鴻跌到四百元時大買「本益比才十倍,也太委屈了」

今年三月中旬,宸鴻股價低迷,從歷史最高價的九百五十六元,已經腰斬到四百多元。宸鴻為提振市場信心,首度廣邀媒體、法人前往廈門參觀工廠,我也是參訪團員之一。

看了工廠之後,我對宸鴻信心更加堅定。雖然宸鴻股價持續下跌,但我決定把去年投資在軟板的股票全部獲利了結,將資金轉進宸鴻。

當時我的想法是:同樣一檔股票,市場過去給宸鴻的評價是二十倍的本益比,但一年後,本益比只剩七倍到八倍,事實上,這一年來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不大,這怎麼合理?

在業績上,宸鴻一直交出好成績單,在技術競爭上,早已把另一家觸控面板廠勝華拋在後頭,而且深入了解in-cell(內嵌)技術(蘋果可能採用的新技術,會對宸鴻訂單產生衝擊)之後,發現對宸鴻的影響沒那麼嚴重。於是,從三月底開始,只要覺得宸鴻股價特別委屈時,我就持續加碼,最後把全部資金重壓在宸鴻。

這半年來,我一張都沒賣過,因為宸鴻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可望達四十元,股價卻只有四百元,本益比才十倍,也太委屈了。

即使是十一月十九日,政府基金傳出要禁買F股(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小型股等,引發宸鴻股價重挫,我也一點都不擔心。買股票,最重視的是流動性,沒成交量的股,中實戶連碰都不想碰,只要流動性不是問題,我就敢重壓它。

況且,宸鴻供應的是電子業裡產值最大的關鍵零組件,已經大到不能被市場忽視,就算政府基金不買宸鴻,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要,外國機構法人布局台股,也一定要買它。

就這樣,賺錢機會總落在早鳥的身上。

「in-cell出來,TPK就會完蛋!」今年第一季傳出蘋果新一代智慧型手機iPhone 5可能會採用內嵌技術的觸控面板,而內嵌技術以日本廠商進展得較快,對iPhone原本的觸控面板供應商宸鴻可能帶來衝擊,造成宸鴻股價一路探底,今年四月底一度跌到三百多元的低位。

事實上,外資圈對宸鴻的前景看法分歧,一派認為宸鴻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日漸萎縮,今年獲利將大幅下跌;另一派則盛傳蘋果還是會回頭找老夥伴宸鴻做貼合,展望看好。

事後證明:原本飽受外資報告打壓的宸鴻,隨著內嵌觸控技術整體產能良率受限下,觸控產品仍以單片玻璃或薄膜式電容式觸控為主,宸鴻仍是最大受惠者,股價也獲得平反,到十一月底已經從低點反彈了五成,M先生也成了大贏家。

「如果眼光對了,時間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報酬。」一轉一折間,讓M先生從宸鴻股價大壞時介入,到現在大好時豐收準備出場,再度印證危機入市的高報酬哲學。

另一檔今年五月才上櫃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商漢微科,也是市場主力看好的高價股,一些百億元身價的大戶也投資它。漢微科掛牌未滿一年,以十一月底收盤價六百三十二元來看,距離承銷價的二百零八元,股價漲幅已經超過兩倍,擠下宏達電成為新一代台股股后。

住在新竹市、曾有科技公司財務背景的中實戶羅先生,從漢微科還在興櫃階段就買進,一直抱到六百元才開始減碼,他分析對這一波行情的觀察(以下為口述):

他,漢微科兩百元抱到六百元「產業對、籌碼少,就一路長抱」

當初看好漢微科,就是因為它的檢測設備技術領先對手。漢微科是全球三家提供電子束檢測設備的公司之一,但價格只要美國同業的一半,而且,只有漢微科有能力提供多重電子束、矩陣式多槍的方案。

目前全球半導體大廠對電子束檢測設備的需求相當大,只要晶圓廠持續投資先進製程,漢微科就是直接受益者。這是對的產業,又是少數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所以一直看好它。

而且,漢微科籌碼少,每天成交量只要一、兩百張,股價就一路墊高。一般散戶只能看到財務面,很難了解產業趨勢,所以沒辦法像我們從一開始就敢投資它。從興櫃時兩百多元買進漢微科,我就一路長抱,沒有來回操作,因為看好一支股票,只要公司的本質沒有改變,就會一直抱到價格滿足點,才會獲利出場。

不過,今年漢微科EPS預計賺二十元,現在股價站上六百元,利多反映得差不多了,我在六百元附近開始獲利出場。

三支股票成為這一波台股多頭的主力部隊,除了中實戶等市場力量的追捧,也提供了贏家選股的秘訣:獨缺性、領先性、獲利爆發性。

「法人只要看好蘋果,就會買大立光。」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大立光是純度最高的蘋果概念股,隨著iPhone 5強大的拉貨動能,大立光第四季營收及獲利可望創新高,外資積極加碼,讓大立光股價創二○一一年九月來新高。

林明謙表示,除了台積電和台塑四寶,大立光是外資挑選中型股的首選,因此,當台股吹起反彈號角,這家手機鏡頭大廠就會成為台股多頭的人氣重心。

在興櫃時買進漢微科,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表示,早在掛牌前,就看好漢微科的基本面,認為股價會上看五百元,因此,從兩百多元就持續進出,用逢高出脫、再追漲的操作方式買賣,並在五百八十元附近出清。

事實上,大立光、宸鴻和漢微科這三檔高價股的共同點,都是台股獲利王,大立光前三季已賺兩個股本、宸鴻今年有機會賺四個股本、漢微科可能賺兩個股本,在強勁基本面和獨步全球的技術支撐下,一直是許多口袋深的法人和中實戶的最愛。

一旦台股熱絡時,這三檔績優股就會超漲,成為外資、投信、自營商不約而同加碼的標的。不過,隨著這三檔股票股價已創新高,短期內利多已經反映在股價上,隨時可能面臨獲利了結賣壓。

那些早先一步逢低布局的法人和大戶,已成功熬過股價盤整期,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眼看高價股驚驚漲,還沒上車的投資人,若想要追高,可能要謹慎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76

證所稅衝擊 台股今年來成交量腰斬 請問財政部長 量能不足關核四什麼事?

2013-04-08  TWM  
 

 

財政部長張盛和在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台股成交量能不足的原因是核四爭議,然而研究○七年以來的交易情形,成交量低迷不過是最近一年的事,過去即使發生歐債危機也未澆熄投資人的熱情,因此問題的關鍵在「證所稅」。

撰文‧唐祖貽

近期財政部長張盛和在回答立委質詢「為何近期台股成交量能不足」時,給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核四爭議衝擊」。他還強調在前總統陳水扁任期內,因停建核四,台股曾一路下跌到四六○○多點。此話一出,立刻引發各方抨擊。

張盛和究竟是別有用意或一時說錯話,或許只有他本人才知道,只是股民心裡都有數,今年以來台股成交量萎縮,和核四的關係應該是微乎其微。

台股從二○○七年起近六年來,曾有六次攻抵八千點甚至超過的紀錄,統計這六次的當月成交量,以及外資交易占成交量的比重,結果很明顯可看出,前五次、包括去年二至三月的月成交量,幾乎都在新台幣二兆元以上,甚至突破三兆元。但今年,二月成交量僅一兆元出頭,三月也只有一.六兆元,幾乎只有以往的一半。

內資跑光、外資占比卻拉高因此,台股成交量大幅萎縮,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而已。那麼,從去年三月至今,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台股在八千點指數水準的成交量幾近腰斬呢?只要是稍有記憶的人,大概都會回答「證所稅」吧!為了一句虛無的公平正義,導致台股如今宛若一灘死水,這筆帳,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算。

整體成交量衰退,內、外資交易金額當然也都縮水,不過,外資成交量占整體成交量的比重卻大幅攀升。前五次指數攻上八千點時,外資占台股成交量平均約三○%至四○%,但今年二、三月已躍升到五○%左右;顯然,相較於大多數內資作壁上觀或外逃,外資固然也有縮手,但程度絕對小於本土資金,而這也造成外資在台股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形成另外一層的台股波動風險。

市場人士解讀,若情況真如張盛和所言,台股成交量不足是因為核四爭議,那麼,「落跑最快、最凶的應該是外資才對!」他分析,美國商會去年的台灣白皮書明白建言,「台灣沒有廢核的條件」,由此來看,核四議題若真已撼動台股量能,那麼,外資的逃亡速度理應比本土資金來得更快。

而說到證所稅,目前制度上仍是「只課內資,不課外資」,自然,也就會是這一回台股八千點出現「量能急縮、外資占比卻拉高」的最合理解釋。

至於內資跑到哪裡去呢?看看央行每季公布的金融帳不難看出,國內資金正在持續外流,流向海外股市、債市或基金,尤其是港股;另外,北市、新北市的房價雖然稍有壓抑,但周邊縣市如桃園卻方興未艾,過去一年漲幅動輒超過三成甚至五成,由此現象分析,許多原先要買股的資金,或許也已跟著轉進房市。

開徵證所稅 證交稅卻縮水另外,張盛和最在意的稅收,其實也已受到證所稅的衝擊。雖然從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中,今年前二月整體稅收情況不錯,但證交稅僅收到九十六.二一億元,年度達成率僅一○%;三月正式數據雖還沒出爐,但已可預見不會好。如果照張盛和的邏輯,成交量不足是受核四衝擊影響,那「衝擊」至少會延續到公投結束,看來今年證交稅想要「達陣」,又是天方夜譚。

今年初,立法院財委會曾提出:給證所稅半年觀察期,到第二季結束後,將要求財政部進行專案報告並檢討。目前第一季剛過,看來如果第二季沒有什麼振奮人心的利多刺激,台灣股民恐怕還要繼續熬下去。

外資影響力愈來愈大

2007年以來台股共有六次攻抵8000點,唯今年成交量最少

次數

月份

指數最高

月成交量

(億元) 外資當月交易量(億元) 外資交易占比(%) 1 2007年4月 8108.50 21409 7879 36.80 22009年12月 8188.80 30035 7900 26.30 3 2010年4月 8190.01 26194 9756 37.25 42010年8月 8054.29 27972 9341 33.40 5 2012年2月 8121.44 28504 10022 35.16 62013年2月 8089.21 10595 5411 51.07 註:1. 以該月台股高點第一次突破8000點即列入計算 2. 外資當月成交量為買進金額與賣出金額的加總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4

「八項規定」泰山壓頂,酒煙禁令接踵而來 腰斬「天價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912

史上最嚴格的「天價煙」限價令是如何產生的?過去五年政府對「天價煙」的調控為何陷入越調控價格越高的窘境?深陷「反腐令」的煙草行業又會如何救贖?

最嚴「限價令」

先是酒,再是宴席,這次是煙——天價煙。

2013年春節前夕,中央連續發出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後,一份新的緊急通知在煙草系統內部傳閱。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國家煙草專賣局在春節後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下發緊急通知加強「天價煙」管理,核心是卷煙價格控制在1000元/條以內。

在業內,1000元/條正是天價煙和普通煙的分界線。

南方週末記者獲悉,在國務院一些部門,目前財務已嚴格控制公款消費煙草。「如果開的是購煙的發票,那是報銷不了的。」國務院一部委辦公廳人士透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苑春鳴就曾建議,「可利用煙酒專賣制度,讓煙酒銷售使用專用發票。煙酒專用發票,一律不得納入國家機關部門、事業單位任何形式公務消費的報銷範圍(例外情形僅限於必要的外事場合);同時,也一律不得納入企業成本的報銷範圍。」

云南中煙一位內部人士說,現在領導開會時,打擊假煙、解決卷煙非法流通、治理天價煙都會一起拿出來談。在他看來,如果真的嚴格禁止公款消費煙草,對煙草行業的影響會很大。

事實上,限價自2012年春便已開始。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家煙草專賣局於2012年3月16日發佈的《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開展「天價煙」和卷煙過度包裝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顯示,「對發現社會零售商戶有明碼標價或實際零售價超過1000元/200支的銷售行為,煙草商業企業立即停止相關卷煙牌號規格供貨。」

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趙洪順亦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透露,國家局曾組織6個檢查組,對全國58個城市的3361戶零售店展開明查暗訪。

此後,各地紛紛響應。以長沙為例,2012年9月,長沙市物價局、長沙市煙草專賣局聯合下發文件,稱卷煙標價或實際零售價不得超過1000元一條或100元一包;連續3次以上違規的,湖南省長沙市煙草部門可取消該零售戶卷煙統一貨源供應。

以享譽天價煙市場的主流品牌——「黃鶴樓1916」為例,貴州凱里一位煙草經銷商介紹,2011年,「黃鶴樓1916」每條價格在1800元左右,後來跌到1200元,如今幾乎被腰斬。

「以前也限價,但從沒有這麼嚴。」云南省一位煙草行業內部人士透露。

五年天價煙調控

史上最嚴格的「天價煙」限價令,不過由一起偶然事件觸發。

南方週末記者獲悉,就在2012年3月16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天價煙」限價令下達之前五天,當時分管煙草的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批示,嚴格管理「天價煙」。起因正源於西安的「好貓」事件。

2012年2月底,《華商報》報導,在西安安東街的一家煙酒店,一條「好貓」的零售價竟然高達5600元。此後,陝西中煙辦公室主任張昊傑公開表示,坊間盛傳的天價「好貓」香煙,確為公司預備推出的產品,尚在客戶品鑑階段,並未正式上市,價格亦未通過相關部門審批。

儘管尚未正式發售,但5600元的價格仍打破了輿論的心理預期。這也是自周久耕事件後,「天價煙」又一次遭受輿論炙烤。

2008年12月,因為一包「南京九五之尊」香煙,原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被人肉之後落馬。網友發現,周局長日常吸的「九五之尊」市場價高達1500元/條,他因此被冠以「天價煙局長」。

事實上,外界真正窺探到天價煙的神秘,正是始於周久耕事件。

「在2008年之前,真正的全國性的天價煙只有熊貓這個品牌。」一位從事煙草行業諮詢的人士透露。但由於其超高價格,一直有價無市。

也正是在2008年,國內上市了16個超高檔香煙新品,創下了零售價800元/條以上產品上市數量之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此發佈《關於規範超高檔卷煙價格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了「進一退一」、「禁止炒作」、「零售價格不超1000元/條」三條意見。

超高檔煙,也即「天價煙」進入監管者視野。

戲劇性的是,正是周久耕事件宣告了第一輪「天價煙」調控破產。因為當年出台的《關於規範超高檔卷煙價格管理的實施意見》、《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切實加強卷煙價格管理的通知》均規定,零售價格不超1000元/條。

更戲劇性的是,周久耕事件反而成為南京煙免費品牌營銷事件。相關數據顯示,受「周久耕」事件的直接拉動,2010年在超高檔煙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11.44%,南京、蘇煙在超高檔煙市場分居二、三位,使得江蘇中煙成為超高檔煙市場份額最大者。

這一年,黃鶴樓甚至專門開發了新品類——黃鶴樓為了誰系列。數據顯示,2010年,超高檔煙市場總量達到了5.59萬箱,增長幅度高達88.64%。

井噴的行情逼迫國家煙草專賣局再踩剎車,該局緊急發佈《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加強對高價位卷煙生產經營和價格管理的意見》(國煙專〔2010〕294號)要求,特別是卷煙零售價一律不得超過1000元/200支。

「高層是擔憂天價煙毀了整個行業的形象。」一位煙草系統的人士透露。

控煙派「反腐」

在新一輪限價令之下,一個新的黑市正在形成。「省外品牌中,湖南中煙生產的白沙(和天下)黑市價高達2300元/條;河南中煙生產的黃金葉(天葉)有的店炒到1600元/條;云南中煙生產的云煙(大重九)也能穩在1000元/條以上。」貴州省凱里市煙草經銷商陳忠富(化名)稱。

儘管某些天價煙黑市價依然堅挺,但中央八項規定的連鎖反應已經傳導至地方。

湖北省人社廳一名人士表示,「八項規定出來之後,基本上沒什麼公務接待,接待少了,煙酒自然銷不起來。」

而對於控煙人士而言,「反腐」是一個絕佳的反擊機會。中國疾控中心國家控煙辦公室副主任姜垣向南方週末記者提到山西省陽曲縣的一個例子。2007年,山西陽曲舉行政協會議時,買到手的近6萬元的「中華煙」,經煙草局鑑定,竟然是假煙。「公款消費煙草確實很厲害。」

中國控煙協會宣傳部所超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協會曾建議制定《禁止公款消費煙草製品的規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及軍隊均不得以任何名義花費公款購買煙草製品;在一切公務活動中不擺煙、不敬煙;國家公務人員不得接受煙草餽贈,否則以受賄罪論處。

2009年,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曾致信中紀委、國家監察部,建議禁止公款消費煙草製品。中紀委隨即表示將加強對公款買煙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管,與控煙協會共同開展禁止公款買煙的相關活動。

而針對全國政協委員苑春鳴的提案,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中紀委辦公廳宣傳處,後者表示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公款消費煙草的條例出台。

不過,苑春鳴在兩會期間提及的嚴格煙草消費發票到底有何意義仍值得觀察。上述湖北省人保系統的一名官員透露,「比如說會議接待用煙,隨便找個名目便可以報,比如說辦公用品。」

天價煙寒冬,煙草業救贖

「高端煙是風向標。一季度整個行業卷煙的產量只增加了5000箱,形勢很嚴峻。」一位從事煙草經濟分析的人士透露。以云煙為例,今年第一季度的產量為106.19萬箱。

他還表示,一季度是全年卷煙營銷工作的重點時期,宏觀經濟發展放緩、反腐不斷深入,3月份全國卷煙銷量負增長,一季度銷量增加不到1%,單箱銷售額增長也低於10%。在這樣的態勢下,重點品牌銷量增速也進一步放緩,僅增7.5%。

煙草系統已經開始主動尋變。煙草專賣法規定,煙草的零售計劃和品種的投放由各級煙草專賣局(商業公司)統一制定,這留下了操作空間。

「作為三類煙,今年貴州是要求零售戶定貴煙(多彩)。其他品種因為國家計劃量已經定好的了,投放量多不到哪去。」貴州省凱里市煙草經銷商陳忠富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所謂三類煙,是指零售價60元每條至110元每條。

這不僅僅是貴州一省的選擇。自2013年以來,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福建、廣西等市場針對部分省外煙展開更高強度的調控,包括收緊市場份額、限制發展速度、「壓高放低」等手法。

河南煙草專賣局採取限制購進等措施來控制省外煙的發展。河北煙草專賣局要求優先訂購地產煙,落實後再由省外煙進行補充,對和地產煙產生競爭關係的省外煙設置新品進入及宣傳促銷壁壘。

福建煙草專賣局要求以2011年為基數,今年全年增量的2/3留給地產煙,1/3劃分省外煙;一、二類煙增量的10%留給省外煙,其餘增量全部留給地產煙。

湖北煙草專賣局要求將省外一類煙份額壓縮到3%,三類以上省外煙份額不得超過20%。安徽煙草專賣局要求各地市黃山品牌一、二類煙市場份額不得低於34%。

煙草的拐點即將出現。從第一季度國民經濟與煙草行業的運行數據對比來看,卷煙產銷量增長目前已基本進入停滯狀態,而市場價值總量的增長速度也大大放緩。全國煙草行業卷煙產銷量、銷售額的增長進入了「個位數」時代。

云南中煙內部人士則表示,如果反腐的力度加大,今年的形勢將更加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25

新店遭腰斬 麥當勞本土化難逆襲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3-08-01/130488.html

本報記者 王媛 發自廣州

全球餐飲巨頭麥當勞遇到入華以來的最大業績困局,銷售疲軟,開店計劃被大打折扣。

天敵肯德基緊壓枝頭,潛在競爭對手緊追其後,麥當勞在充滿挑戰的十字路口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隨著國內洋快餐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運營成本的提高以及經濟的不景氣,麥當勞慢半拍的本土化逆襲被業界看淡。

本土化遇尷尬

近日,時代週報記者走訪廣州市區麥當勞店發現,麥當勞旗下與快餐食品同店經營的「McCafe」品牌竟然推出了「麥咖啡月餅禮盒」,包裝精美,8只裝口味各不相同,每盒售價268元,銷售人員極力向時代週報記者推薦:「嘗新價還有8折送,折後價214元便宜多。」

這是麥當勞首次在大陸市場推出月餅類產品,不過時代週報記者調查發現,月餅產品的銷售並不理想,很多消費者對這聞所未聞的麥當勞月餅並不買賬,有消費者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價格高且不是什麼高端品牌,送禮沒有面子,也不吸引自家使用。」海珠區昌崗店的店面人員更向時代週報記者坦言,「近兩天一盒也沒賣過。」

「McCafe」是麥當勞1993年在澳大利亞創立的品牌,主營咖啡和蛋糕。麥當勞北京公關部工作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McCafe」兩三年前打入中國市場,提供鮮煮咖啡,專攻年輕人市場,在中國市場一般與麥當勞店同場地經營。但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運營成熟的「麥咖啡」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一直不溫不火,與另一洋咖啡連鎖「星巴克」,無論從品牌認可度,還是口味品質上,更是有較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麥當勞更在菜品上作出了較大的調整,比如開始在國內「賣起飯來」。過往這家快餐巨頭從來沒有將中餐元素引入作為晚餐市場的重要策略,但「扛不住」只一味堅守標準化菜單的麥當勞終於也步起肯德基的後塵,從6月初開始推出雞肉及牛肉兩款「中式米飯」晚飯套餐,並全新推出以米飯為主的麥趣飯、麥飯卷等產品,晚餐時段也進而延長為下午5點至次日凌晨5點,顯示其邁出本土化創新的重要一步。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快餐業的激烈競爭以及大環境形勢的惡化,迫使麥當勞不得不改變策略,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但是,麥當勞姍姍來遲的本土化恐怕難以扭轉其銷售疲軟的局勢。

在華擴張受挫

面對無法直視的殘酷數據,快餐大鱷麥當勞也不得不感嘆起「世事艱難」。

麥當勞日前公佈的2013年二季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水平雙雙低於預期。數據顯示,麥當勞在亞太包括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運營餐廳利潤由去年同期的1.98億美元下降到1.90億美元,同比下降4%。財報中指出,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中國新餐廳的開業以及人力成本增加造成的。

其實,麥當勞在華市場銷售的疲軟態勢已經從年初延續至今,財報顯示,一季度麥當勞全球範圍內的同店銷售額下降1%,其中由於日本業務疲軟、中國業績下滑導致亞洲、中東與非洲地區同店銷售額降幅最大,達到3.3%。麥當勞方面緊急開始試圖通過改善客戶服務和重新改造菜單來刺激銷售額增長,但情況並不明顯奏效。

分析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從該公司發佈的疲軟的營業額和盈利成績就可看出端倪。

洋快餐在中國流年不利

事實上,麥當勞宿敵百勝集團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此前百勝集團發佈的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為2.81億美元,同比下滑15%。其中,中國業務受到禽流感疫情暴發等衝擊,同店銷售額下降20%,營業利潤下降63%。

餐飲業整體市場環境不景氣,加之「問題雞」、「禽流感」等風波接連挫傷洋快餐銷售業績,於是,麥當勞總部宣佈將2013年資本支出預期下調了1億美元,並預計在本年度新增1500—1550家門店,比預期下調約50家,腰斬的新店主要涉及中國市場。

作為麥當勞的第三大市場,也是麥當勞在全球開店速度最快的市場,下調開店數量,是否意味著麥當勞在華戰略將發生改變,擴張步伐面臨急剎車。

麥當勞公關部負責人則向記者努力傳達另一種截然相反的信心:「麥當勞2012年在中國大陸突破性地開了256家新店,2013年的新店數量還將超過這個數字。」但其同時表示,不排除會隨經濟環境的變化,相應調整開店計劃。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截至今年六月底,麥當勞在中國有1777家門店。而今年原計劃在內地新開300家門店。

該負責人同時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目前麥當勞在中國的1700多加店擁有超過9萬名員工,今年麥當勞中國的員工招聘規模還將突破7.5萬人。

高調宣佈要大舉招聘7.5萬新員工,擺出一副大干一番追趕對手肯德基的態勢。但當前,一面是銷售頻頻下滑需緩開新店,一面卻在大規模招兵買馬,這兩者間有著極大的反差。麥當勞公關部的工作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否定了麥當勞遭遇用工荒的質疑,稱是滿足麥當勞持續高速發展需要。

時代週報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實地探訪廣州市區幾家麥當勞的過程當中,卻發現每家店面都存在缺人的情況,並且對求職者的條件「基本無任何要求,只要年滿18歲」。

麥當勞江南西店的小陳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普通員工在麥當勞全職工作每天要求工作4—8小時,每小時薪資9元錢,如果上晚班則每小時補貼多0.5元錢。「每月要求最多工作不超過195個小時,即工資總共不超過1800元。這點錢是留不住人的,人員流動性很大。」

腹背受敵 復興渺茫

先是老對手肯德基規模遠在其上,後有新冤家賽百味、星巴克等後來者遠追其尾,事實上,麥當勞在中國的發展儼然已處於一種腹背受敵的狀態。

截至2012年底,肯德基在中國850個城市一共擁有4260間門店,比麥當勞的2倍還多。

連鎖行業分析師林玲向時代週報記者談到:「一句話,肯德基比麥當勞更適應中國市場。」

在全球快餐市場,麥當勞絕對是穩居寶座,但在最具潛力的中國大陸,麥當勞卻從來不如肯德基洞悉市場。

實際上,在洋快餐失去頭上的光環,逐漸演變為大眾化的產品的時候,肯德基面對這個新興而複雜的中國市場,毅然選擇放下身段,深耕本土化。在業績下滑的壓迫下,麥當勞才剛剛幡然醒悟,欲以本土化救局,肯德基早幾年便已將愛心油條、皮蛋瘦肉粥、中式工作午餐等本土化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早在7年以前,肯德基就將加盟費的門檻從800萬降低至200萬元,鼓勵特許經營,開始了在中國內地三四線城市的瘋狂擴張,短短幾年便深入大陸腹地。麥當勞遲遲不放開,等到2010年起才開始試水特許經營。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目前麥當勞在大陸的特許經營店,佔比不到5%。正是這個被麥當勞遺忘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讓這對冤家的擴張步伐從此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後來者賽百味連鎖餐廳則完全是以特特許加盟的方式來拓展業務的,截至2011年11月,賽百味共有超過 35532 家快餐店,遍佈於 98 個以上的國家。就在2011年,賽百味全球門店數狠超麥當勞,成為按門市數量計的全球最大連鎖餐廳。而賽百味三明治以低脂健康的賣點,也在健康理念上完勝傳統快餐品牌。

品牌專家劉拓向時代週報記者談到,當前國內洋快餐普遍的問題,是已經遇到行業天花板。肯德基、麥當勞等,能夠開店的點都開了,也就是說終端渠道佈局已經趨於完成,自然增長率已經接近極限了。國內的餐飲行業則越來越豐富化、個性化、多元化,中式快餐企業也逐漸崛起,成長起來的區域品牌稀釋了洋快餐的市場份額,像麥當勞這樣的巨頭,已經遇到增長的瓶頸,很難再找到充足的增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26

伯克希爾經歷的四次腰斬。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277513
過去的43年裡(不含本次金融海嘯時期),伯克希爾股價一共經歷了四次暴跌。
看一看在1965年買入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是否每次都能頂住巨大的壓力堅持下來。
  第一次暴跌:70年代開始,美國股市出現了整體性大幅下跌,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自然也難以倖免。到1975年10月,股票價格從兩年前的90多美元被腰斬至每股40美元。
 第二次暴跌:1987年發生全球性股災,伯克希爾股價又一次受到較大的衝擊,每股價格從4000美元迅速跌至每股3000美元左右,短時間的跌幅達到25%左右。
 第三次暴跌: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伯克希爾市值再次受到重創,股票價格從每股8900美元急劇跌至每股5500美元,下跌幅度達到38.20%。
第四次暴跌:90年代末,美國出現科網股泡沫。由於市場熱捧新經濟概念股票,那些非新經濟概念的公司股票受到市場拋棄。巴菲特由於堅持不買科網股票,公司股價又一次被腰斬,從最高的每股8萬多美元跌至4萬美元左右。
 1萬美元變成5.28億美元的故事的確誘人,但前提是我們要堅持到最後。我們真的可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018

《憤怒的小鳥》折翼 Rovio去年利潤腰斬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52
該公司在2012年的營收為1.522億歐元,為2011年7560萬歐元的兩倍多。
由於Rovio在新遊戲、ToonsTV卡通頻道以及《憤怒的小鳥》主題電影的投資,該公司的淨利潤慘遭腰斬,從2012年的5550萬歐元下降至2013年的2690萬歐元。
2013年,47%的Rovio營收來自消費者產品部門,該部門經營範圍從衍生玩具、圖書以及其他授權產品。在2012年,這一部分營收佔到總營收的45%。這一數據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Rovio的非消費者產品部門的營收在2013年出現下降,其降幅為1.2%,至8270萬歐元。
當Rovio發佈其2012年業績時,該公司稱《憤怒的小鳥》當時的月活躍玩家達到2.63億。在2013年業績報告中,Rovio沒有提及這一方面的數據,但表示《憤怒的小鳥》下載數量已經超過了20億次。
Rovio CFO赫科普•索恩寧(Herkkop Soininen)表示:「經歷了三年的強勁增長,2013年將是打基礎的一年。」
索恩寧說:「我們在新商業領域,例如動畫和視頻發佈方面進行投資,在遊戲產品中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並在消費商品授權方面繼續鞏固我們的強勢地位。」
Rovio CEO邁克爾•亨達(Mikael Hed)則強調2013年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中包括旗下ToonsTV視頻播放量超過20億次,而在2013年9月份還只有10億次。ToonsTV於2013年3月開播。
另一方面,Rovio員工人數也在去年實現增長,從2012年末的500人增長至2013年底的800人。不過,該公司發展正受到「免費增值模式」的威脅。目前,「免費增值模式」在谷歌(微博)和蘋果應用商店被極力推崇,該模式允許免費下載遊戲應用,但通過應用內購買虛擬產品和廣告賺錢。
Rovio旗下競速遊戲《憤怒的小鳥Go!》(Angry Birds Go!)是公司對「免費增值模式」的嘗試。該遊戲於2013年12月發佈,但其吸金能力實在一般,在蘋果美國應用商店iPad遊戲收入榜上排名79位,在iPhone遊戲收入排行榜上位列125位。
《憤怒的小鳥Go!》的盈利能力遠不及同一商業模式的《部落戰爭》(Clash of Clans)和《糖果粉碎傳奇》(Candy Crush Saga)。
《部落戰爭》開發商Supercell旗下兩款遊戲在2013年所創造的營收為8.92億美元(約合5.296億歐元),為Rovio的四倍,要知道Supercell只有132名員工。與此同時,《糖果粉碎傳奇》開發商King在2013年的收入為19億美元(約合11億歐元)。
在部分消費者對《憤怒的小鳥Go!》應用內購買模式提出批評後,Rovio營銷主管彼得•維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回應稱:「免費增值雖然是最佳的貨幣化模式,但首先你必須研發出偉大的遊戲。」
維斯特巴卡還說,免費增值對於玩家也是公平的模式。他說:「只有在你獲得滿意體驗後,願意花錢的時候才會有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