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的“大力關照”下,股權眾籌很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中首個納入正式監管的領域。
據騰訊,中國證券業協會今日召開的股權眾籌中介機構座談會指出,股權眾籌行業發展要采取類似私募等級管理的辦法,嚴格執行合格投資人制度和平臺管理制度,不過目前合格投資人門檻尚有爭議。
會議還討論到,要針對股權眾籌類報價系統推出,為股權眾籌後創業企業服務。
自2011年10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在北京誕生以來,目前全國已經有20余家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在運作中。這期間,滴滴打車、黃太吉、面包旅行等項目和公司都通過眾籌平臺獲得融資,但非法集資、觸碰監管紅線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行業發展。
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新融十條”,其中首次指出“要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一天後,在“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克強再次提及眾籌,肯定眾籌作為互聯網時代創業新工具的作用。同一天,中國證券業協會火速下發通知,決定於11月26日召開股權眾籌中介機構座談會,討論議題是股權眾籌融資中介的運作模式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以及如何對融資中介進行備案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決策層把股權眾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監管政策出臺步伐或將加速。
此次證券業協會的會議提到,未來監管層將出臺兩個管理辦法,眾籌平臺的備案制度和項目報備系統,出臺眾籌平臺業務規範指導辦法。
《每日經濟新聞》還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監管層傾向於把個人單筆投資金額上限下調至1.5萬元,以便引導投資者進行小額投資,降低風險。
據此前《新京報》報道,百度、京東等國內的十數家主流股權眾籌平臺均參與了此次會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