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毫無疑問是國內「云產業」最積極的引領者。
從2008年開始,田溯寧就大力聯合各種力量,推動云計算產業在中國的落地。在2009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田溯寧就稱,寬帶資本下一步的主要投資將會以「云」為核心來構建投資價值鏈,從基礎設施、操作系統、軟件到應用、內容。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田溯寧頻頻飛往硅谷,在那裡,他看了不少硅谷的早期的云計算公司,業務領域涉及芯片、交換機等等。寬帶資本也投資了幾家云計算產業鏈上的早期創業公司。
田溯寧甚至把云計算產業的高度,提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國家創新實力層面。他認為,「云計算帶來的將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變革,於中國機會巨大。」 他希望在云計算時代,華人要改變『做苦力』的產業地位,引領創新。
在成立了北工大軟件云基地之後,8月16日成立的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其背後也和田溯寧的大力推動分不開。這一次,他充分運用了他的政界資源,他包括工信部、北京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人民政府都紛紛出面表示支持。
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的目標,是做一個中國云計算的「創新孵化器」,「在云基地內有效對接硅谷云計算最新成果,匯聚最優秀的云計算企業,以及資本、創投的力量。」
目前,該基地已吸納了包括硅谷企業Evernote在內的21家企業入駐,此前,云計算已經成為各高新區競相引進的「香餑餑」。
在田溯寧看來,中國是數據最大的國家,而伴隨著寬帶應用普及化,移動互聯網加速,「big data」(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云產業也將開始有實質性的發展。
但是,從這幾年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來看,真正有規模、有競爭力的云計算公司並未出現,整個行業處於相對早期,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也頗為觀望,擔心投資週期太過於漫長,且對於技術的考證、行業的判斷、發展中的輔助支持,也要求很高。
針對這種情況,「抱團」投資開始出現。這一次,寬帶資本聯合了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紅杉資本、合毓資本共同發起「云天使基金」。
云產業:自上而下的推動
在田溯寧過往談及云計算產業時,他曾反覆強調,政府應該是云產業強大的推動力量。
在 2009年的那次採訪中,他曾經為政府推動云計算提了三個方向:一是市場推動,比如政府的信息公開,建立政務云。二是政策規劃,下一步云計算要發展,要訂 立很多規章制度,包括數據擁有權問題、隱私問題,應該前瞻性地提出中國的數據法。三是政府要比較擅長產業的規劃,比如園區的規劃,與企業密切配合,促進中 國的產業升級。
聯繫到今天的北工大云基地和中關村云計算基地,提出的第三個努力方向,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面。
「我們中國的云和美國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根據田溯寧近年來的觀察,在美國由於有亞馬遜這樣的資源提供者,云計算的應用發展迅速,生態系統容易建立,但國內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力量進行推動。
「云 計算」的概念在美國已誕生數年。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隨後,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概念。簡單地說,「云端」的分佈式計算代替了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的運作形態,讓數據中心以互聯網 的方式實現運行。而「云」包括了存儲、物聯、安全等不同板塊。
在國內,「云計算」的提法已經從一開始的神秘莫測,到今天的風生水起。兩年 前,鄭州高新區「數據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個云存儲中心投入使用;去年,云海創想云存儲產業基地在無錫高新區奠基。云計算平台方面,出現了阿里云、盛大云等 以亞馬遜為師的平台方,以及百度這樣的存儲平台。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公司尚無一家可與亞馬遜媲美。
「從我這個角度推動云產業和投資,比如建立云基地,在過去兩年內做基礎設施部分的建設工作」,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田溯寧並未掩飾自己的野心。
實際上,相比互聯網行業的其它領域,云計算更加依賴於資本,對用戶數據積累和技術積累的要求,遠非小型創業公司短期之內可以達成。而政府在其中亦扮演著微妙角色。像Evernote CEO菲爾·利賓這樣的硅谷企業主,對中國的互聯網管制更是充滿困惑。
寬帶資本的優勢恰好可以幫助企業彌補這些短板。截至目前,寬帶資本一共投資了9家云計算公司,從服務器到虛擬軟件和管理軟件。
另據記者瞭解,4月20日宣佈成立的「云天使」美元基金,初始規模1000萬美元,主要用於投資云計算技術和服務相關的早期創業企業,每個項目不超過80萬美金,約400萬人民幣。
它的官方名字叫作China Cloud-Tech Angel Fund Partnership,中文名只是一個尚未被核准的通俗稱謂,如基金負責人秦捷所說,這間接反映了「云概念」的火熱——相關名稱多已被註冊,「基本上很難弄到你真正想要的名字」。
分羹云計算:一場長跑運動
儘管概念火熱,云計算產業鏈上的公司,形成規模、盈利模式突出的卻並不多,大多云計算公司,尚停留在初期階段。
云計算領域的投資,目前集中在兩大板塊:第一是云計算技術,囊括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平台的引擎、集群管理、平行計算等。另外一個方向則是云計算服務。秦捷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明確的預期比例,但後者將是云天使基金的投資重點。
「云天使看好移動互聯和SaaS(軟件即服務)」,秦捷進一步解釋,「移動互聯網範圍廣泛,各種各樣的應用可以在上面實現,只要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形式。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越發強大,隨時隨地的服務都可以推到智能終端上,市場潛力很大。」
在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 Group, NYSE: IT and ITB)的市場預測中,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SaaS,這意味著該技術已經越過炒作高峰期,逐漸成為主流應用技術。但在複雜應用程序市場上,SaaS仍顯稚嫩。
這項針對企業用戶市場的在線服務在美國尚不成熟,在國內則更加滯後。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可供填補的市場空白。一位專注於該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還未從國內發現一家如社會化商業軟件提供商Jive那樣,為企業做ERP的好公司,但未來一定會有類似企業出現。
對中小創業者來說,云計算領域內機會豐富,但不是每個部分都適合小公司單打獨鬥。秦捷認為,云計算服務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云存儲和計算資源,更適合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來做。
其它一些試圖為國內個人用戶打造Dropbox的創業者也嘗到了挫折。上述投資人表示,「雖然快盤一類的云存儲模式對個人用戶非常有幫助,但在國內還是有資源儲備的巨頭來做這些事比較好,比如迅雷的會員服務。」
在 該投資人看來,個人云存儲業務還是「離錢太遠了」。中國用戶還沒有培養起使用付費服務的習慣,這是Dropbox和Evernote模式在國內推廣的一大 障礙。而免費的個人存儲可以由業內巨頭直接搶灘完成,其大數據分析能力強於中小企業,它們的進入對創業者們來說可能是致命打擊。
而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必追捧「云」的概念,拓寬對大數據的理解,在細分領域中同樣可以找到合適的創業機會。互聯網廣告營銷即是未來大數據可以發揮效用的典型領域。
在 硅谷業已流行的RTB(實時競價)系統中,單個公司每日為廣告主完成的在線廣告監測以T來計算。國內公司如傳漾科技和MediaV,力推這種依賴大數據分 析的RTB模式——廣告客戶更容易精準定位,通過exchange平台即可完成廣告的自動投放。傳漾科技董事長王建崗曾說,「(RTB的實現)在中國只是 時間問題」。
一些擁有建設產業鏈夢想的投資人則試圖建立特定領域內的創業孵化器,整合多方資源,從頂部提供更為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資源,讓進入其中的每一家創業企業可以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