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的研究: 德興(611)的神祕認購人揭祕


今日鱷兄留言,對David Webb 之前提及的德興可換股持有人李如樑先生作了一些分析研究,而筆者亦加入部分資料,希望大家對這隻股的大股東加深了解。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048


剛作了一些研究,時間所限,我的研究並不完全。

David Webb早前質疑德興集團(611)以大折讓發行CB,也沒有披露CB的買家身份。
http://webb-site.com/articles/tackhsin.asp

不久,德興集團透露CB的買家是李如樑,並正式在港交所披露權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3/LTN20091013317_C.pdf



鑑於近期對認購人之最終實益擁有人身份之關注,董事會及認購人謹此知會股東及公眾投資者,認購人Giant Project Investments Limited乃李如樑先生全資實益擁有。

此外,董事會謹此重申,認購人及李如樑先生均為獨立且與本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董事、行政總裁及主要股東或彼等任何各自之聯繫人士概無關連,且並非與任何股東一緻行動(定義見收購守則)之人士。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1.aspx?fn=34063&sa2=np&scpid=1951741&sa1=pl&scsd=01%2f01%2f1900&sced=20%2f10%2f2009&pn=%u674e%u5982%u6a11&src=MAIN&lang=ZH


根據港交所的紀錄,李如樑在03年7月22日曾經在場外大手買入29,950,000股德興集團,而根據Yahoo的紀錄,成交量一向很低的德興集團,當 日總成交量是30,050,000。同日有一間已清盤的Global Diversified Trading Limited於場外出售相同數目的股份,動機估計與基金清盤有關。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1.aspx?fn=1426&sa2=np&scpid=1951741&sa1=pl&scsd=01%2f01%2f1900&sced=20%2f10%2f2009&pn=%u674e%u5982%u6a11&src=MAIN&lang=ZH

單憑一個名字,不能完全排除同名同姓人物,這個李如樑,我估計就是曾經捲入Ba叔案的李如樑

http://www.asiabizconsultant.com/people_cht.htm




「李如樑先生在金融界內服務逾25載。在1981到1995年間,李先生曾於新鴻基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擔任數職,負責提供策略性投資建議予個人、商業及機構客戶。

於1995至2002年,李先生獲邀出任亞洲乾昌證券有限公司之董事。此外,李先生亦為數家知名證券公司及上市公司之董事。在1996至2000年,李先生獲選為香港聯合交易所理事,更於1996至2001年獲委任為上市委員會委員。」

在2002年證監會公開譴責李如樑。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2PR20



證 監 會 譴 責 李 如 樑 (李 氏)

本 會 認 為 上 述 情 況 及 有 關 人 士 通 過 亞 洲 乾 昌 的 帳 戶 進 行 買 賣 的 規 律 及 模 式, 應 該 足 以 使 李 氏 警 惕 到 有 關 的 買 賣 可 能 並 非 正 當 交 易。 此 外, 證 監 會 亦 認 為 李 氏 未 有 充 分 及 妥 善 地 查 察 上 述 情 況 的 買 賣。

有 見 及 此, 證 監 會 認 為 李 氏 使 人 質 疑 其 作 為 註 冊 人 的 適 當 人 選 資 格。 鑑 於 李 氏 已 由 2002 年 2 月 1 日 起 辭 去 其 在 亞 洲 乾 昌 的 職 位, 本 會 因 此 施 行 其 在 這 個 情 況 下 可 以 作 出 的 最 高 懲 罰, 即 公 開 譴 責 李 氏。

2002年2月,李如樑加入耀生行(集團)有限公司(290)成為執行董事。耀生行其後改名為泓通控股有限公司,泓通控股之後又改名中國環保電力控股有限 公司,其間發生著名的Ba叔案,李如樑一度被補,中國環保電力後來又變成中國富強集團有限公司。德興集團(611)發行CB的同時時,配售 72,000,000份認股權證,配售代理是富強證券有限公司,富強證券是中國富強(290)旗下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01/LTN20020201039_C.doc



http://www.290.com.hk/index_chi.htm


公司名稱於2008年11月經股東會批准更改為中國富強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為一家股份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的投資控股公司。通過公司一家主要附屬公司富強金融 (控股)有限公司,集團持有富強證券(香港) 有限公司、駿溢證券有限公司、駿溢期貨有限公司及富強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為證券經紀及孖展融資、於香港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期權中介服務,以及財富關連服務包括證券交易、證券咨詢、資產管理及保險中介等。

受Ba叔案影響,李如樑自2005年10月4日起調任非執行董事,其後於2005年10月31日正式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010/LTN2005101003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102/LTN20051102111_C.pdf


李如樑於2000年12月1日至2005年3月9日擔任中洲控股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中洲控股其間改名中科環保電力有限公司(351),這公司是另一間捲入Ba叔案的公司。我有點奇怪李如樑會點解擁有「獨立」身份。

李如樑於2005年9月12日擔任安歷士(723,曾稱華晉國際、中國鎂業、晉盈控股、現稱永保林業)的非執行董事,9月21日忽然調任執行董事,直至2006年2月10日辭任。與李如樑一起加入安歷士 的,還包括汪滌東,汪滌東曾兩度擔任中國環保電力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值得一題的是,汪滌東是黑仔王,根據Webb-site.com的紀錄,汪滌東曾經擔 任東大照明(8229)和百靈達(2326)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至於百靈達(2326)現時的大股東,亦為嵌崇高國際(209)大股東、中國雲錫礦業(263,前稱保興投資控股)股東及前主席、奧亮國際(547)大股東及保興發展控股(1141)的孫粗洪。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12/LTN2005091217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22/LTN200509220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213/LTN20060213060_C.pdf

如果數遠一點,中青基業(1182)的前身東聯控股與幾個人物拉上關係。Ba叔案的其中一位被告韓明光曾經擔任主席,而Ba叔和李如樑曾經擔任獨立非執行 董事,汪滌東曾經擔任公司秘書,另外有一位執行董事梁軍,後來成為了中科環保電力(351)的主席,執行董事蔡偉光曾經擔任中國環保電力(290)的獨立 非執行董事。

李如樑去年成立了中國富強基金會,這基金會的創辦人包括黃錦發,當時是中國公共採購有限公司(1094)的主席。


http://www.capitalentrepreneur.com/common_emag/view_content.php?issue_no=056&pub_id=23&top_id=129&art_id=88560

中國富強基金是於香港註冊的慈善機構,去年底成立,由前香港上市委員會委員李如樑、中國公共採購(1094)主席黃錦發、建銀國際董事符耀文牽頭創辦。該基金將於10月27日、28日舉辦成立晚宴及環繞金融改革及農村經濟改革的專題研討會。


根據後來中國富強的公告,其資歷如下:


黃 錦發先生,47歲,為嗇色園董事會副主席以及嗇色園人事及行政委員會主席。彼亦為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之校監。彼在與慈善團體合作及教育行業方面擁有廣博管 理經驗,並於印刷行業擁有超過15年管理經驗。彼為主要從事印刷業務之Hip Lik Design and Printing Company Limited之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580_C.pdf


2009年5月27日,由黃錦發控制的奇駿有限公司持有40%及夏小姐控股領南有限公司持有60%的Jadehero Limited,認購中國富強集團(290)1.28億的無息的可換股債券,並附有等額的認股權,而每股換股價及認購價16仙,即共可認購16億股 (128,000,000 + 128,000,000)/ 0.16,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779_C.pdf

2009年9月4日,他辭任中國公共採購(1094,前稱新怡環球)的主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4/LTN20090914245_C.pdf


再過一星期,即2009年9月11日,黃錦發加入中國富強(290)成為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幾日後就發生了德興集團(611)以大折讓向李如樑發行CB,並且由中國富 強(290)作為配售代理配售認股權證的事件。


後話:


(1) 2008年5月,中國富強(290,當時稱中國環保電力)宣佈購入駿溢証券51%股權,財務顧問為智略資本,王顯碩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及主席,其現時為華藝礦業(559,前稱精藝集團、華藝銅業)的大股東及主席,該公司與金利豐的淵源甚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30/LTN20080530397_C.pdf

(2)2009年9月18日,中國富強認購匯盈控股(821)1億元的可換股債,佔該公司發行3億的可換股債券的3分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8/LTN2009091845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8/LTN20090918578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5

神祕大戶搶下台北西門町地王 李銘松 六年狂掃全台百億房地產

2010-06-28  今周刊





六月中旬,新光人壽標售位於西門町寶慶路的舊總部大樓土地,由皇家季節酒店得標,引起各界關注。該集團總裁李銘松擅長商用不動產投資,寶慶路一役,讓業界 見識到他的財力,也讓他的投資標的浮上台面。

撰文‧羅秀文

六月十四日,新光人壽標售台北市西門町寶慶路的舊總部大樓土地。由於看好中國觀光客商機,有十二組人馬領標競爭,其中包括富邦建設、全球人壽等,但最後開 標時,卻由名不見經傳的「皇家季節」酒店以十八.二三億元得標;換算每坪五百二十九萬元,比底標價高出六%,創下台北西區土地新天價。

皇家季節飯店幕後老闆是誰,為何有如此驚人的財力?依據公司登記資料,皇家季節酒店的登記負責人是方素蝶,實際負責人為皇家季節酒店總裁李銘松,兩人為夫 妻關係。

根據本刊調查發現,方素蝶和李銘松都是宜蘭頭城人、同樣是土地代書出身。李銘松擁有記帳士執照,一般屬於房地產交易的服務商,替買主簽合約、找貸款。近年 來李銘松頻繁出現在台北各大土地、房產標售會場參與競標,手筆之大,引人好奇。

雪隧造就的宜蘭幫財主

據了解,李銘松約五十幾歲,平時相當低調,台北市房地產開發界對這位忽然出現的神祕投資大亨都相當陌生,他這次出手卻能打敗台北十二組財團、有實力的開發 商。皇家季節酒店集團副總何志隆表示,未來將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師伊東豐雄規畫,籌建四星級商務飯店,預計總投資金額將高達三十億元。

李銘松夫婦全台獵地的軌跡包括集團旗下位於台北市南京西路的飯店,就是李銘松買下原有建築拉皮、重新裝潢。而位於北投的溫泉館,也是先承租原有的東南飯 店,再改裝更名為有三十間客房的四季溫泉酒店,兩案投入金額就超過十億元。

另外,中興百貨大樓因經營不善,○八年初透過外商商仲業者釋出出售訊息,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原本開出二十億元的底價,最後在○八年底以約十二億元賣給國內 個人投資人,神祕買家就是李銘松。

除了台北原有的三處物業,以及寶慶路正在籌建的新飯店,何志隆表示,集團在高雄市中央公園正對面也買下了大樓,準備未來重新整裝後,作為飯店之用。此外, 在宜蘭礁溪也有開五星級飯店的計畫,而李總裁也在持續物色土地,朝著在全台至少開七、八家飯店的目標邁進。

此外,台北市敦化南路的「一品大廈」名人匯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就是住戶之一;李氏夫婦在○四年六月台北市房價低檔時,出手買入十三樓之一、十四樓之一 各七十八坪大坪數單位,登記在二人子女名下。

目前「一品大廈」已確定進入都更程序,據房地產仲介估計,○四年李氏夫婦買入時約每坪五、六十萬元,未來都更改建新大廈,每坪市價可能高達一八○萬元,投 資報酬率高達三倍。顯見除了商用不動產,李氏夫婦投資住宅眼光一樣精準。

這幾年來,李銘松夫婦全台大買房地產的投資總金額,估計接近百億元,手筆之大令人咋舌;為何過去名不見經傳的李銘松突然財力大增,變身成為台灣房地產界的 超級投資客?

根據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顯示,皇家季節酒店於○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成立,依據本刊調查發現,李銘松的代書事務所就設在皇家季節酒店的隔壁棟大樓,同一地址登 記了松哲有限公司、松哲企管顧問、威展投資、丸李建設等十餘家公司,這些公司都與李氏夫婦的投資有密切關係。

此次投資可能針對中資

檢視李銘松的投資歷程可以發現,從○四年底皇家季節酒店成立開始,李氏夫婦的投資活動突然變得非常積極。房地產界人士指出,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觀光產業 發展,加上雪隧開通,讓宜蘭成為觀光大縣,也帶動土地價格大幅飆漲,不少人靠著買賣土地,就為自己賺進大筆財富。包括李銘松在內的「宜蘭幫」,於是一起結 盟合夥,轉進台北市投資不動產。

而看好陸客來台觀光題材,近年來吸引不少中資來台收購中小型旅館,業界傳出李銘松此次標下寶慶路土地,未來興建旅館後,有可能要轉手賣給中資。

也有傳聞李銘松早年藉由從事代客記帳以及稅務規畫業務,結識不少大老闆,遇到機會就參與投資,也為自己累積不少財富。商仲業者表示,李銘松著墨不動產市場 超過十年,擅長商用不動產買賣及活化不良資產,由於投資眼光精準、不炒短線,幾年下來身價也翻了好幾番。

「李總裁投資眼光獨到,財力超越外界想像!」皇家季節酒店集團副總何志隆間接否定李銘松與他人合夥的傳聞。他強調,經營飯店一直是李銘松的興趣;西門町為 外國旅客來台必逛景點之一,配合未來陸客自由行開放,皇家季節酒店的加入,將使西門町飯店業,戰火更激烈。

六年間房地產交易金額近百億元,李銘松實力不輸第一線的房地產大財團,雖然媒體盡力想揭開李銘松的面紗,但他還是謎樣一般的人物,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台北 市的房地產界多了一個A咖級的玩家!

神祕大戶手筆驚人──李銘松全台獵地軌跡

標的 樓地板

面積 交易日 交易金額 所有權人新壽寶慶路土地 345坪* 6月14日得標 18.23億元 皇家季節中興百貨4樓、地下1~2F 2630坪 2008年12月 12億元 李銘松

大同區南京西路

皇家季節酒店經典館 916.6坪 2007年12月 估計6億元 四季商旅高雄市番喜町百貨 4687.17坪 2009年9月 12億元 李銘松

*為土地面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31

兩位神祕大戶分享長線致富祕訣 「忍耐」的威力比複利效果更驚人

2010-7-19  今周





一位是縱橫兩岸三十多年的神祕投資家,一位則是獨具慧眼、擅長「養股王」的股市大亨。兩人以敏銳的投資眼光,點出長線選股要訣,並將長年累積的投資智慧與 讀者分享。

撰文‧歐陽善玲 研究員‧葉揚甲六月中旬,我們拜訪一位縱橫兩岸三十多年的神祕投資家。這位投資家在大陸B股賺到巨額財富,目前隱身於台北市一流豪宅,過著極為低調自在的 生活。

長線布局兩岸股市,他總能立於不敗之地,每每在大獲全勝後,就悄然離場。如果小散戶能向他提問,一定會想知道,在股市中他如何修煉,才有今日這番成就?

這位神祕大戶,正是一位長線投資奉行者。數十年豐富的股海經驗,淬鍊出投資智慧,雖然深奧,卻能讓人細細體會。

他態度從容地說:「不是只有賣股票要有長期忍耐功力,買股票也一樣要忍。投資,就是要在門可羅雀時進場,車水馬龍時退場。」

神祕大戶的投資修煉

靠修養克服人性的貪與怕

「二○○二、○三年,我只做了兩件事,一是買房、一是買股。」這位股海老手悠然地說。當時,全球景氣處於這樣的環境:主要國家經濟衰退,美伊戰爭一觸即 發,美元、美股巨幅下滑,金融市場波動劇烈;隔年,台股受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擴大衝擊,指數連日重挫百點、最低殺到四○四四點。投資 機構發出聲明,疫情對台灣經濟發展相當不利。

當大家急著拋售時,就是該我進場了當悲觀氣氛凝結,小股民深陷泥淖,動彈不得;大戶卻不動聲色,進行「你丟我撿」,在股市、房市中輕鬆掃貨。SARS風暴 後一年,台股高點站上七一三五點,漲幅高達七六%,再次印證「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

「耐心等候機會及好價格,是投資能夠勝出的關鍵。這也是長線投資的好處,時間拉長,總成本就能降低、買得夠便宜;當然,進場時機也很重要。」神祕投資家笑 說,「對我而言,長線投資最痛苦的事,就是發現買貴了。所以當大家不要股票、急著拋售的時候,就是該我進場了。」不過,投資要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 皆醉我獨醒」的境界並不容易。歸根究柢,仍在貪、怕二字。老前輩一語道破,「過分貪婪,是來自過分恐懼。這兩者都是與生俱來,只是程度深淺問題。要學會控 制,必須靠修養及知識來修煉。」簡單講,就是貪,但不能太貪;恐懼,也不能過分恐懼。

要有相對高、低點獲利的修養他進一步詮釋,如果一個人老想著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全宇宙好處都給他一個人撈盡,最後一定會有報應。「這種人,買他的股票會 被套在最高點,一定死;賣他股票的人,被迫賣在最低點也會死。投資不要想做這種事,要有相對高、低點獲利的修養,要留餘地給其他人賺。」但話說回來,沒有 人能準確預知頂部跟底部,大概只能知道相對低點及高點位置,所以投資一定要分批買進。神祕大戶不客氣地說,「持有鈔票的人,長期來看最笨,那只能當作暫時 的避風港。就像打拳擊,一定要有出拳機會,但不能兩手出拳,下一個風險承擔不起,就叫做『束手就擒』,永無翻身機會。」除了靠修養來控制貪跟怕,想長線致 富,還要有勇氣面對無知。「人要懂得求知,但不是要你無所不知,而是要知道自己哪裡不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他形容,有些人錯把無知當有知,就很麻 煩。勇敢面對無知,柔和調適,是很大的智慧。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的是「適者生存」,股市也一樣,最後存活下來的,是適者而非強者。

偏偏很多人想不通這點。努力成為強者、搶著當市場第一,所有痛苦跟著排山倒海而來。這就是無知,有知的人不會貪婪;在市場恐懼下,也會變得堅強而勇敢。如 果心境不能超脫俗事,那就學學神祕投資家,遠離塵囂、強迫自己跟市場保持一定距離。

保持距離,培養自我調整能力習慣短線操作者,一天不看盤,就覺得心癢難耐。太貼近市場,所有雜訊一古腦兒灌進來,心情絕對大受影響,要做出正確決策機會也 不高。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股神華倫.巴菲特,就曾在一九九九年股東大會上,開玩笑說:「如果我在股市開盤期間常溜去看電影,那麼你們應該會賺得更 多。」資深大戶認為,股票要做得好,就要保持距離。他比喻,就像欣賞一幅畫或一件藝術品,最美的角度,是調整到最好的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太近,看了 又頭昏,保持適當距離,才能享受其中、感到自在。」投資,要能夠放下,講求平衡。而股市是動態調整,學習如何在動態環境下取得平衡,懂這個道理,就能適者 生存。

不過,即使是身價驚人的神祕投資家,長線投資路上也會遭遇挫折。「我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谷底煎熬,那時就會少看盤,多聽古典音樂或喝茶。我會想,天命如此 也沒辦法。」他認為,股票真正的酬勞,是長期忍耐的報酬,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有定性。因為多數時候,看得到未必吃得到;而「歡喜做,甘願受」境界,更是投 資最高修養。

如果投資成功的條件,是要有認知、勇氣及自我調整能力;那麼長線致富的要素,應該還包括眼光、魄力及膽識。

神祕投資大戶長線投資3大關鍵心法

心法1:

耐心等候機會及好價格,是投資能夠勝出的關鍵。

心法2:

不要求一定要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而且要分批買進。

心法3:

股票真正的酬勞,是長期忍耐的報酬,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有定性。

股市大亨的選股祕招

押寶明日之星 賺進上億元另一位頭腦冷靜、獨具慧眼的股市大亨,靠著投資賺到數十億元資產。他長年押寶的公司,後來不是變成股王,就是同類型股票中股價最高的。挾其「最 會養股王」的光環,問他最重要的選股指標是什麼,他說:只有企業經營者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甚至連財報都可以不用再看了。

這位投資電子股起家的股市大亨,選股重視邏輯性。他認為,一位不好的經營者,要做出漂亮的財報數字很容易。因此,對股市投資人來說,選股、選標的雖然重 要,但都不如挑對老闆及經營團隊。這,才是長線致富的第一步。

企業經營者是否可靠?

「理想的企業經營者,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技術要夠專精,也就是專業領導;二、做事要很努力,對公司一定要盡心盡力;三、為人操守要正直。」如果真要挑 選,台灣企業家符合上述三項特質的,就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如果投資高科技產業,經營領導人的學歷背景,也要一併納入考量。「如果投資電子股,我會看老闆學歷,若是台、清、交、成大畢業才會考慮。」他解釋,這樣並 非瞧不起學歷不起眼的企業家,而是為充分了解高科技技術,老闆的程度要很高。加上電子儀器技術複雜,研發更需要一流人才,領導階層的視野及格局,就相當重 要。

好的老闆,還要配合對的產業,才能激出長線投資火花。「掌握未來主流趨勢產業,就能享有勝出的機會。」他說,目前來看有四大產業最具潛力。包括中國通路、 網路消費、軟體開發及IC設計。其中,中國大陸工資調漲,購買力增強,至少未來五年投資展望,都相當樂觀正面。

是否符合大環境趨勢?

進一步解釋,長線投資首選產業,最好是沒有產能限制、著重技術研發。因為,資本密集的代工產業,產能有多少都可計算出來,這樣的企業成長空間小、毛利相對 低。要期待高報酬,除非遇上大缺料題材,廠商才能以供給減少為由,調高價格。不過儘管這樣,最後也才多賺一點,將時間拉長來看,價格又回復先前水準。

尤其,中國大陸低廉的勞動成本優勢,隨著富士康調薪,已慢慢消失。未來,台資企業將面臨轉型陣痛期。一旦失去中國土地、勞力紅利,公司營運成本上升,對獲 利就有直接影響。另外,所謂「大樹下好乘涼」,挑選產值規模大的產業,再從中找尋關鍵零組件廠商,長線要獲勝的機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要從趨勢產業中挑出具核心競爭力的公司,觀察重點,在產業技術是否夠特別。「最好的選擇,是別人有的,我也有;但我卻掌握了其他人沒有的致 勝武器。」像大潤發布局中國通路,在戰略上相較其他賣場,就略勝一籌。

這位股市大亨強調,對於趨勢判斷的敏感度,是日積月累而來。平時大量閱讀財經書報,增進投資知識,不但能訓練判斷消息真假的能力,還可以藉此磨練挑選產業 的邏輯力。

是否穩定配發高股息?

對資深投資大戶來說,股市沒有不能做的行情,只有不會做股票的人。相信「永遠可以找到新的機會」,是他們和小散戶最大差異。股市大亨建議,一般投資人可先 累積一筆資金,再用積蓄、以二到三年時間為考量,看到好的機會就跳進去。

「像匯豐銀行就是香港人的生財工具,只要手邊一有錢,就會去買匯豐銀。但兩年前金融海嘯,匯豐股價大跌,哭死一堆人。不過即使這樣,投資人損失也有限。因 為長年配股配息,怎麼算,投資都獲利。」再看,台塑四寶(台塑、台化、南亞、台塑石化)及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每年股息股利至少有六%到 八%。反觀過去五年,銀行利息都不超過二%。長期配發現金股息,保守來看,對投資人等於是安慰獎,也較符合人性。對退休族群來說,這種同時具備定存及穩健 成長的概念股,雖然發不了橫財,但可享受社會經濟發展果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位奉行長線投資的證券公司資深顧問認為,股神巴菲特是長線投資最經典的代表人物,以他的投資成就,要說明長線投資比短線操作更有希望致富,一般人都能接 受。也因為信仰巴菲特的股民變多,放眼投資市場,訴求長線投資的散戶,也有增加趨勢。「可惜的是,每個人都只學到一塊。有戰略,卻無戰術。」還有一個關鍵 在於相信巴菲特的程度,也就是如何奉行,才能將長線投資精髓發揮到百分之百。「像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巴菲特最重視的選股指標,因為這代表一家公司 主要財務結構、獲利能力及經營效率。但一般人卻未必能深入了解這個數字的意義。」另外,想做巴菲特絕不能每天盯盤,股價不再是決定買賣的唯一條件;每月營 收變化也要準確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對產品生命力的判斷,及選擇企業領導人與經營團隊的眼光。

表面上看,是把投資變得更簡單,但真正執行起來,要先克服人性弱點,不如想像中容易。

師大副教授朱文增指出,台股究竟能不能「長相廝守」,只要把過去加權指數還原後的報酬率,與銀行定存利率相比就知道。以七月九日台股收盤七六四四點來看, 還原權值後指數約九九一八點。也就是九年前,投資人若在指數相對低點、四千點時進場,放到現在報酬率翻兩倍,就遠優於銀行定存。

但話說回來,長線投資核心問題,還是在人心、人性。而從身價數十億到百億元的投資大戶身上,不難看到「忍耐」的威力,其實比複利效果更驚人。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說,常聽身邊朋友抱怨,「如果當初能放久一點,一定可以賺更多。」類似這樣的經驗,十位投資人有九位會遇到。換句話說,從歷史經驗或 透過大師級的投資家告白,長線投資才能真正致富,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簡單道理。問題是,知易行難。

毛仁傑分析,長線與短線投資的差異,在於長線投資持股時間拉長,期間有可能遇到四○%、五○%的波動;投資者必須能夠忍受,才能放長線釣大魚。而短線操作 者,必須每天盯盤,對市場消息極為敏感,這些人以「累積小勝為大勝」方式致富,和長線一次性的勝利,兩者邏輯完全不同。

但,市場時而風和日麗,時而驚濤駭浪;要準確抓住每一次波動,是不可能的事。「真正賺大錢的,幾乎都要靠長線投資。」毛仁傑直言,像公司大股東被迫長線投 資,短時間必須忍受市場波動,但最後反而成為巨富。一般人沒有長期持股需求,要身體力行長線投資,EQ是關鍵。

他認為,長線投資執行難度高,擬定戰略前必須先克服幾項障礙;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個性,例如抗壓性、忍耐力;再來,要訓練投資眼光,很多人中途放棄、看到 股價波動按捺不住,是因投資信念不足。包括對持股不夠熟悉、對產業趨勢沒定見。

年輕人個性較衝,要做到長線投資更不容易。但可以用比較小的資金建立長線投資部位,經過幾次的良性循環,嘗到獲利果實,或許就能逐步建立長線投資習慣。不 過,習慣最終仍要靠毅力養成。能夠踏出第一步,距離致富目標也就更近了。

股市大亨3大選股策略

策略1:

挑對老闆及經營團隊,這才是長線投資致富的第一步。

策略2:

掌握未來主流趨勢產業,就能享有勝出的機會。

策略3:

選擇穩定配發現金股息的企業,長期下來,怎麼算,投資人都獲利!

長線投資語錄 股神巴菲特:1. 若你不打算持有某檔股票達10年,那麼,10分鐘也不要持有。

2. 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3. 買股票時,應該假設明天開始,股市要休市3到5年。

4. 如果你不斷地跟著風向轉,那你就不可能會發大財。

5. 耐得住時間考驗才最真實,能讓你賺到大錢。

長線投資語錄傳奇操盤手 彼得林區:1. 我每年「也會」花個15分鐘看看股市走勢。

2. 股市最佳的賺錢途徑,就是投資一家已獲利數年,並絕對會一直成長下去的小型成長公司。

3. 在短期內,上市公司經營得成功,股價不一定就會有所反映;但長期而言,利多不漲,正是賺錢的好機會,要買好公司的股票,還要有耐心。

4. 股市下跌正是撿便宜的好時機,這些便宜貨是那些驚慌中逃離風暴圈的投資人所丟出來的。

5. 假如股票下跌,但基本面仍看好,就不該賣掉,甚至要加碼買進。

長線投資語錄 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1. 要有耐心,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預期,發展方向都和大家想像的不同。

2. 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股票!

3. 我的證券交易格言是:看重小利的人,不會有大價值!

4. 多數的基金經理人表現,比手中握住同一檔股票長達30年的家庭婦女還要糟糕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1

神祕店面炒家 劉媽媽家族揭密

2010-9-2 TNM




住宅市場近期降溫,商業不動產市場炒作熱度卻有增無減。近期知名店面投資客,除了20億元身價的江醫師、減肥名醫林政誠,及印尼紡織商人宋良浩外,房仲界口中最大咖的神祕大戶,是「劉媽媽家族」。

本刊調查,開鞋店起家的劉媽媽家族,擁有30戶台北市東、西區精華店面,保守估計身價60億元,今年起,還南下搶進台中逢甲商圈。

劉媽媽家族小檔案

接班人:余公子(35歲、未婚)

身價:估計60億元。

房地產經驗:80年代開始投資商圈店面。8年前交棒長子,以北市東、西區為主,今年轉戰台中,共持有30間以上店面。

成功案例:西門町no no服飾店面以6千萬元買入,1億2千萬元賣出,大賺1倍。

失敗案例:台中火車站前商圈,5年前因商圈轉移,慘賠3千多萬元出場。

房地產市場近期呈現二樣情,住宅冷、店面熱。九二八檔期建商的預售屋推案量僅一千億元,創下五年來新低紀錄;相反的,台北市店面價格仍持續創新高,永慶房屋八月二十七日統計,今年八個月來的店面成交量,已大漲四成,平均價格也漲了超過一成。

劉媽媽 事業傳兒子

精華地段店面動輒以億元計,投資門檻高,但租金收益穩定,始終一屋難求。永慶協理黃增福說:「店面買家不少,而且價格一路往上漲,短期還有租金可收,市場上買得最凶狠,除了集資型的江醫師集團、減肥名醫林政誠外,還有做投資超過二十年的劉媽媽家族。」

這 個神祕的劉媽媽家族,以五十多歲的「劉小姐」為核心,本名劉月釵,夫家姓余,房仲暱稱為劉媽媽,從未在媒體出現過。「她買店面用搶的,只要是精華地段,有 物件就買,屋主開多少就一口氣買下,四年前忠孝東路上的一間店面(現為雄獅旅行社),以一億八千萬元買下,每坪四百六十一萬元成為店面王,震驚投資界。」 黃增福說。

本刊調查,劉媽媽家族手上至少持有三十間最精華地段店面,加計帝寶、勤美璞真等四戶豪宅,身價約六十億元,為免身分曝光,打交道的房仲不超過十個,但他們買店面的手筆之大,已成為房仲間的神話。目前劉媽媽家族事業已交棒給第二代、八年前回國的兒子。

過去,劉媽媽家族買房全部都在台北市的東區與西門町,今年初開始加碼台中逢甲商圈。知情人士說:「逢甲商圈今年成交七件,有五件就是劉媽媽兒子『余公子』獨資購買的。」

余公子 逛商圈蒐資

上 週二(八月二十四日),本刊記者在台中逢甲大學商圈門口,直擊這位有驚人身價、潮男裝扮的余公子,貼身白色T恤一件三百九十元,全身上下最貴的行頭,就是 腳底的PRADA皮鞋。只見他眼珠子不斷溜轉,估算人潮與流向,一看就是一小時,抓在手上的iPhone手機,大約十分鐘就接一通電話;不講時就拍下有興 趣的店面,再打電話給房仲問行情。

接著,他隨機進入一家服飾店佯裝購物,心裡則算著客人提袋率;然後又轉到商圈旁的麥當勞喝冰飲,進一步觀 察逢甲大學開學前後商圈的變化。堅持不透露本名的余公子,指著對面說:「逢甲的人潮不會過馬路,所以對街的店面我就不碰,像台北市東區商圈也是,過了復興 南路之後就沒人了。」逢甲商圈內有一條便當街,余公子也不碰這條街的店面。「做學生的店面租金不高,買了房價也不見得會漲。」

盯時事 記取舊教訓

八月二十四日這天,余公子是來與承租戶換租約。他五月以六千六百萬元買下台中市文華路一間店面,每個月租金從十八萬拉至二十四萬元,投資報酬率從三%拉高至四%。房仲說:「最近就有人開價一億元,希望劉媽媽讓售,但被拒絕。」

事實上,投資出手前,余公子花了一年實地勘查,勤跑商圈,此外,還天天看報章雜誌、畫線註記,找尋投資靈感。余公子笑說:「我家就只有電腦跟一堆書,一定要每天盯時事,要不然趨勢改得很快,不可以重蹈台中火車站商圈移轉的賠錢事。」

這是劉媽媽家族的私房故事。五年前,劉媽媽在台中火車站旁買店面開鞋店,但商圈轉移至七期跟逢甲,冷卻得太快,結果慘賠三千多萬元出場。不過,這個慘痛代價,換來劉媽媽家族立於不敗的投資心法,「只做有支撐性的商圈店面」。

劉媽媽嫁入余家後,育有一子一女,夫婿從事製鞋業,因此在北市中山北路開了一家傳統鞋店「哈囉皮鞋」,當初的店面是租來的。後來賣鞋稍有獲利,劉媽媽便把鞋店買下來。余公子說:「小時候住在鞋店後面,環境很差,有時蟑螂滿地爬。」

八○年代,台北房價起漲,負責家計的劉媽媽發現,原來店面收租比賣鞋還好賺,便開始買店面收租金,鞋店搬到熱鬧的西門町後,進一步發現唯有熱鬧商圈的店面,才能投資獲利。

母子倆 聯買店面王

劉 媽媽投資店面致富,兒子在加拿大念書時,給的生活費卻有限。余公子說:「在加拿大時,有天在街頭看到婦人為了買一把便宜的青菜考慮再三,竟然有人連不起眼 的青菜都要計算每日開銷;後來去大陸觀光,看到商圈內的每個垃圾桶旁都站著乞丐,等著觀光客丟不要的食物。我認為,一定要自己親手賺大錢,否則就會坐吃山 空等死。」

八年前,大學念心理系的余公子回國後,選擇家裡擅長的房地產投資事業,還跑去仲介公司工作半年,在母親引進下,開始接班。七年 前,劉媽媽家族以六千萬元買入西門町no no服飾店面,三年前一億二千萬元賣掉,大賺一倍;二個月前,這間店再以一億六千萬元天價成交,獲利三成,遜色了些。

四年前,母子倆聯手以一億八千萬元,買下忠孝東路四段雄獅旅行社的店面王,一戰成名,另以三億五千萬元,買下東區頂好名店城的服飾店,前面就是公車站牌,租金投資報酬高達六.八%。有房仲表示,最近有人出價四億元要買店面王,余公子不肯賣。

重保值 觀時機脫手

負 責操盤的余公子說:「我操作店面,看準就買,賣的少,西門町那戶店面是仲介帶著客人開價,算一算獲利已超過一半,應該可以脫手。忠孝東路那戶買方開價四億 元,算是很高價格,不過東區就這間三角窗店面最好,旁邊有SOGO,現在有建商搞大型都更案,商圈只有更大,還沒到賣的時機。」

「以前大家 都會覺得,火車站最好,但是台北跟台中火車站商圈,都是過渡型的流動人口,沒有觀光客,店面不保值;要保值只能找消費者最愛消費的地方,目前只有台北市東 區、西區跟逢甲這三地。而且,大陸來台人數一年成長四五%,人潮就是錢潮,為了賺大陸客的錢,店面不管是租金還是房價,都還有成長的空間。因此我看好逢甲 商圈會熱到開放大陸客自由行。」余公子說。

獲利差 不投資豪宅

至於房價不斷拉高的豪宅市場,劉媽媽家族完全不碰。余公子說: 「台灣真正豪宅少,買家都是貴婦團,有點亂買亂賣不專業,況且買下來也租不掉,店面除了房價漲之外,還有高收益的租金,所以我不投資獲利差的住宅,只做店 面。」他也不碰股票,「股票都是人為操作,不是內線根本賺不到錢。」

不過自住用的豪宅,余公子卻精明的買在低點。四年前,劉媽媽全家搬進豪宅「帝寶」,入手價每坪八十五萬元,與現在行情一坪二百萬元相較,賺很大。眼見兒子接手事業,劉媽媽轉而熱中教會活動。熟識人士說:「教會有活動,劉媽媽都會參加,但是很低調,大家都不知道她很有錢。」

在住宅市場價高死撐不跌的情況下,店面等商用不動產成為投資新寵,今年二月,減肥名醫林政誠,相約江醫師集團與余公子考察逢甲商圈後,隨即買下「逢甲廣場」店面,內部切割為三十間店面出租。

不只台灣人搶買,連台商也回國掃貨。今年八月剛以五億二千萬元買下永康街「高記」店面的「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四月也以四億元買下南京東路的「燦坤3C」店面,去年更以十五億元,買下重慶北路原住民委員會承租的整棟大樓。此波店面炒風,欲小不易。

劉媽媽家族鍾愛商圈店面行情走勢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8

昆山金利從家庭代工廠到A股掛牌的幕後推手 神祕富豪廖日興隱居豪宅當農夫

2010-9-6 TWM




現年六十歲的廖日興是昆山金利的創辦人之一,退居幕後的他,現在住在陽明山的豪宅裡,過著農夫般的生活,平時就在庭院裡種菜、種花生,唯一奢侈的嗜好就是玩車。

這位早年創業致富的神祕富豪,如何在銘板業闖出名號,進而促使昆山金利在中國A股掛牌上市

撰文‧林宸誼

牆壁上的咕咕鐘,連續響了十二聲,午夜十二點,廖日興才從繁忙的工作中驚覺,趕緊吆喝員工收拾東西回家休息。民國七十年代位在台北市萬華西園路這家小工廠,全公司不到十名員工,擠在潮溼的地下室裡趕工,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這就是數十萬家家庭工廠的縮影。

但誰都沒想到,二十七年過去,這家當年在地下室日夜加班的家庭代工廠,如今已是全球外觀件業者的翹楚,業內只要提起昆山金利,莫不豎起大拇指,而當年在地下室和所有員工一起加班、一點老闆架子都沒有的廖日興,早已退居幕後,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打理,他自己在陽明山上置產,在豪宅庭院裡種菜、種花生,過著他人生最嚮往的田園生活。

一 提起廖日興的名字,﹁哦,那個興仔﹂,成為銘板業者共同的回答。同一時期的銘板︵企業外觀標誌︶業者說,在他的印象中,當初是廖日昇與廖日興兄弟檔一起經 營銘板業,業者笑著表示﹁他們那群男生坐不住﹂,因為家族企業每個人都是﹁校長兼撞鐘﹂,過著白天跑業務,晚上兼印刷工人的生活。

專接利潤高的訂單,銘板圈闖出名號相較之下,哥哥廖日昇個性較沉穩,廖日興則比較活躍,擅長在外跑業務,兄弟兩人一動一靜,搭配得很好。業者眼中的廖日興,膽子不僅大、還喜歡嘗試許多新東西,個性豪爽沒有架子。

﹁ 早期廖家靠接白色家電與輪胎蓋起家﹂,熟悉廖家的銘板業者指出,那時每個人手中的訂單都滿滿滿,唯獨廖家專門接利潤高、產量少,但產值高的單,在同業的眼 中,廖日興常引進最新的機器,﹁廖家很快在銘板圈闖出名號﹂,銘板業者指出,如果拿電腦品牌來比喻,廖家所接的單像是精緻度高的Apple筆電,而其他銘 板業者則像是樸實的acer。

有趣的是,廖氏家族成員進入家族事業,卻個個不喜歡掛名,所以找來曾在港商擔任過採購的方幼玲(現為昆山金利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進入公司,打理工廠內大大小小的事。

方幼玲二十七歲就進入昆山金利,從助理開始做起,兩年後方幼玲買下生平第一部中古的喜美轎車,開心地與廖日興合照,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在不到二十坪的房子裡,連桌上都堆滿了產品。

慢慢的,由於哥哥廖日昇年歲漸長,方幼玲逐漸遞補上來,忠心耿耿地打理工廠大小事務。熟悉廖日興的業者指出,以他豪爽的性格,無法一刻安靜地待在公司裡,幸虧找到方幼玲幫他坐鎮,﹁而且還能彼此信任搭配無間﹂,實屬難得。

朋 友口中的廖日興,是那種懷有浪漫夢想的人。過去在昆山金利規模還小時,好幾次面對業務被擠壓,同業殺到見骨的削價競爭,讓堅持高毛利、高技術的昆山金利﹁ 經常會面對客戶轉單的痛﹂,每次都讓方幼玲壓力非常大,反倒是廖日興看得很開,反過來勸方幼玲不要太在乎,﹁這種會轉單的客戶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客戶﹂。好 幾次,方幼玲都想開口問廖日興,要不要也接一些低毛利的單子,但話到嘴邊,看到廖日興真心看得開的樣子,只好又把話吞回去。

把員工當家人看待,屬下因此更拚命廖日興家族是典型的本土家族,公司內部開會都是講閩南語,一開始,方幼玲是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說的外省人,壓力也特別大,因此剛開始三到五年,方幼玲有很強烈的﹁不能讓廖董漏氣﹂的聲音一直迴盪在心中。廖日興還勸她說,壓力不要那麼大,甚至連﹁即使把公司做垮也沒關係,盡力就好﹂這種話都說出口,昆山金利的員工說,不要以為廖董只是說安撫的話,他是非常體恤員工,真的會這麼想的人。

一 九九三年,昆山金利的客戶慢慢往大陸遷徙,也讓金利跟著客戶的腳步到江蘇昆山落腳;方幼玲也開始當空中飛人,爭取國外訂單;令她感到窩心的是,每當方幼玲 在國外出差,廖日興就會去看看方幼玲的母親,或是送個特產到方家。﹁廖董還特地叮嚀我的家人,不用提他到過家裡﹂,這樣的小舉動讓身為員工的她相當感動, 像是被當成廖家人同等看待,也讓她更加拚命。

一手協助昆山金利順利上市的富蘭德林總經理劉芳榮指出,﹁信任﹂就是串起廖日興與方幼玲兩端的連接線。一位是知人善任,另一位則是拚命工作回報。

身為大股東的廖日興,從○七年開始就很少介入昆山金利的實際運作,除非是遇到是否要申請上市這等大事,廖日興當然還是最後拍板人。許多資深員工私下說,廖董不缺錢,他要讓昆山金利上市很重要的理由,是為了讓員工能夠過更好的日子。

昆山金利首次申請中國上市其實並未順利過關,當時中國證監會以其台灣廠才剛結束為由,有﹁同業競爭﹂之虞,擋下申請案。按理說,心裡最受傷的,應該是廖日興,因為公司就像是他捧在手心上養大的小孩,卻似乎不太被這個資本市場認同。

但廖日興卻表現得好像局外人一樣,反過來不斷安慰公司同事,﹁公司沒有上市沒關係,只不過是發展的腳步慢了些,大不了公司收一收回來就好﹂,一席話讓許多為了上市案,很久以來都沒睡好的同事都紅了眼眶。

還要不要提出第二次申請,在內部正式開會討論時,細心的廖日興不想給員工太大壓力,他沒有多言,反而是轉頭問方幼玲:「你看呢?」讓劉芳榮印象相當深刻。

而方幼玲的回答更絕:﹁那就做吧!﹂劉芳榮回想當時兩人對話,不禁笑說,兩人的個性簡直是互補。如今昆山金利順利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掛牌,成為第八家在中國A股上市的台商公司,終於完成兩人的心願。

退居幕後,在陽明山上當起農夫劉芳榮指出,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想要休息,不想再辛辛苦苦工作,今天要是遇到這麼好的專業經理人幫忙賺錢,身為大股東當然樂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廖日興則是選擇遷居到陽明山,當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在自己家裡種菜、種花生,非常自得其樂,偶爾才到淡水的辦公室裡﹁坐一坐,聊聊天﹂,不像老闆,反倒像員工的好朋友。

現在廖日興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收成的農作物分享給好友,﹁常常可以收到很多新鮮、早上才剛摘下來的蔬菜,像今天收到一大包乾花生,才知道廖董這一季種了花生﹂,劉芳榮說。

在劉芳榮的眼中,身高只有一百六十多公分,穿著隨興的廖日興,就像普通的中年人,一開口就是一位很親切的歐吉桑,即使在路邊攤吃小吃,﹁都不會被人發覺是有錢人﹂。唯一與﹁奢侈﹂扯上邊的,就是廖日興喜歡玩車。

在廖日興的豪宅裡,停了幾輛名貴的跑車。銘板業者也說,廖日興年輕時,算是同一批業者裡最早買賓士車的,而且還常常和幾位年紀相近的老闆,圍在一起討論車子。

﹁廖董是那種寧可陪女兒也不願進公司的父親﹂,劉芳榮這樣形容,所以他與哥哥廖日昇的兒子,都不願意擔任公司的管理職,但即使權力全部釋出,也沒影響他在集團中創辦人的地位。

雖然昆山金利上上下下把廖日興當成精神領袖,但廖日興本人卻寧可當快樂的股東,每次到公司,也跟著一般員工在員工餐廳裡用餐,他還向他的朋友說:﹁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本業是農夫,那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了!﹂

廖日興

出生:1950年

現職:昆山金利科技董事

學歷:高職畢業

經歷:金利祐興董事長 祐興塑膠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6

神祕外資來台 搶進有線電視業 瑞典私募基金 捧六十億搶標八大

2010-9-6 TWM




有線電視今年成為金雞母,外資捧著現金來台灣搶買頻道和系統台,八大電視首開第一槍,在比價效應之下,接下來其他頻道將陸續飆出天價。

撰文.羅弘旭

豬哥亮復出上演歌廳秀,難得露面的八大電視董事楊登魁每場都到場,且絕口不提豬哥亮積欠的一億二千萬元,一派自在地欣賞歌廳秀,他如此地老神在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因外資「搶親」八大,手上有二五%股權的楊登魁,帳面上可望暴增十四億元,相比之下,豬哥亮的欠債只是小意思。

本 刊調查,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MBK),有意出脫持有的八大電視七成股權,這筆交易已經開過第一階段的價格標,進入最後的議價階段。價格喊到六十億元,嚇 退一票有意競標的本土買家,目前除了日本Sony Music外,半路殺出一家來自瑞典的私募基金EQT競標,這家基金來勢洶洶,勢在必得,有線電視業者透露:「如果競爭激烈,出價金額可能超越六十億 元。」攔路搶親的EQT私募基金是首度在台出手,台灣同業也相當陌生,「這家公司很低調,外人並不清楚公司的運作。」某外資券商高層如此形容EQT。這家 神祕的私募基金,設籍在瑞典,資金來源頗為複雜,在北歐、倫敦、紐約、上海及香港都設有辦公室,在全球共擁有十三個基金,規模達新台幣五千二百億元,這次 投資八大電視主要由香港辦公室的資深合夥人莫昆庭操盤。

八大股價 二年內暴漲五成莫昆庭手上所掌控的EQT Greater China II基金,是EQT十三個基金之一,可動用的資金有一百七十億元。莫昆庭出身高盛,二○○六年轉戰EQT後,一直在尋找兩岸的投資標的,四年來才投資了大 陸榮氏果汁、老百姓連鎖藥妝二項投資案,總投資金額不過九億元,EQT如果搶標八大成功,將會是EQT集團在大中華地區最大手筆投資。

○八 年底,安博凱以每股四十五元,總價四十億元取得的八大電視台七成股權,當時外界認為這個價格尚稱合理,但僅二年後,價格就暴漲五成,頻道業者都認為,以此 價格購買沒有新聞頻道的八大,實在有點離譜,業者指出,「去年八大的EB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只有六億元,賣價等於是EBIDA十倍,創下新天 價!」就連安博凱自己都對此價格感到意外。

原本,安博凱在今年第二季就釋出消息想出脫八大股權,但當時市場缺乏話題,為此,安博凱改變遊戲 規則,改把八大和中嘉網路綁在一起賣。沒想到,在富邦蔡明忠傳出以六百五十億元入主凱擘後,不僅多系統經營商(MSO)身價看漲,連頻道業者身價也被炒 熱,Sony Music 和EQT此時才表達高度意願,詢問單獨購買八大的可能性。

八大電視被喊到天價,帶動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比價效應,東森電視七個節目已喊出三百億元的價格,讓未來有意出手的本土買家暗中叫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8

廣達營收兆元 蔡文弘獨扛七千億元 廣達神祕大將讓林百里放膽作夢

2010-11-01 TWM




大家都在問,台灣電子五哥的接班 人是誰?大哥鴻海每年尾牙宴上,董事長郭台銘都大肆點將,讓鴻海的中生代戰將漸為外界熟識;但二哥廣達,在前任總經理王震華閃電離職後,陷入接班中空狀 態,不過八年前挖角來的資深副總蔡文弘,以彪炳的戰功,讓董事長林百里委以重任,個人獨攬今年七成營收。

撰文‧黃智銘

今 年初,台北縣林口廣達電子的尾牙宴上,罕見設計了一段讓公司各部門副總輪番上台的橋段,將自己部門未來一年營運目標投入祈願箱中,期許今年廣達營收可以順 利破兆元。這批外界陌生的廣達大將一一輪流上台,現年四十八歲的資深副總蔡文弘,也投下了他的祈願單,這張小小的紙條代表的居然是超過七千億元的營收,占 預期目標的七成,是分量最重的一張。

原來,在尾牙之前,林百里透過記者會對外宣布,公司將進行組織調整,而除了雲端部門改組之外,在公司業 務版圖的重新劃分中,林百里大舉提拔中生代幹部,年僅四十八歲的蔡文弘受重用,未來在廣達的五大事業群中,將一人獨掌營收規模最大的NBG1(第一NB事 業群) 與NBG2(第二NB事業群)兩大事業群。在廣達的NB(筆記型電腦)業務中,除了蘋果這家客戶由梁次震親自督軍之外,其餘包括HP(惠普)、宏碁、 Dell(戴爾)等各大NB廠,全都將交由蔡文弘掌管。

能把危機當做轉機

無視框架整合資源 跨部門作戰這一調整,也讓蔡文弘正式浮上台面,不但填補了前任總經理王震華離開後,廣達第三號人物的空缺,掌管的七千億元營收,也超越了電子一哥鴻海的接班當紅炸子雞||簡宜彬負責的約五千億元營收,一舉成為台灣科技業五年級中生代的佼佼者。

蔡文弘在廣達前後不過八年,他二○○二年接受王震華邀約,從大眾轉戰廣達,當時他主要負責的是日系客戶的NB產品、PDA業務的開發;蔡文弘在廣達版圖中所占的位置,是屬於邊陲地帶的一塊。

但 是被形容為極度靈活的蔡文弘,卻擁有讓林百里最欣賞的研發特質。一家合作過的手機機殼廠董事長回憶,現在塑膠機殼主流的IMR(模內轉印,讓黑白機殼轉變 成彩色機殼的關鍵技術),就是蔡文弘大力推薦給HP,強調IMR具有美觀、色彩豐富的優點,讓HP推出IMR機種一炮而紅,之後才有其他廠商也開始推出 IMR機殼的NB。

蔡文弘近年最經典的一役,則是席捲PC市場的AIO(一體成形)機種的開發。○七年宏碁購併了佰德(packard bell)後,廣達將原來由蔡文弘所負責的佰德營收,都轉交給負責宏碁的部門;而為了彌補這部分營收的缺口,蔡文弘成立專責團隊開發AIO機種,並在取得 梁次震同意下,這個團隊可以跨部門接單,當年就拿下HP、聯想、華碩等公司AIO訂單。

蔡文弘把危機當做轉機,並且可以打破框架,整合廣達公司資源,跨部門作戰的能力,讓林百里、梁次震印象深刻,也因此脫穎而出,率先取得廣達接班的有利戰略位置。

畢業自交大計算機工程學系,後來又取得清大研究所碩士學位的蔡文弘,在做人處世上,帶著霸氣,敢衝敢要。今年新官上任,接掌廣達除蘋果外所有NB部門沒多久,廣達一名負責全球前三大NB品牌的副總級主管,就因為在上班時間和客戶去打高爾夫球,遭到蔡文弘的冷凍與撤換。

能為人所不敢為

管 理與尊重並行 嚴格紀律要求這樣的管理風格在廣達內部猶如投下震撼彈,畢竟過去廣達可以吸引台灣科技業界高手前來投靠,除了直接管理公司大小業務,從來沒有對任何同事發 脾氣,被公司下屬形容是位「好好先生」的梁次震外,就連林百里本人,說起廣達與鴻海鐵血紀律的差別時,也以「我不會叫員工罰站」,來強調廣達的人性化管理 與對人才的尊重。

蔡文弘甫接大位就膽敢在「人事」問題上開刀,不但挑動公司內部最敏感的一條神經外,也等於直接告訴所有員工,他做事風格和林百里、梁次震不同,未來大家都要上緊發條,過去廣達較疏忽的紀律要求,在他主導NB業務後,所有下屬都馬虎不得。

除 了管理問題之外,擺在蔡文弘眼前的更大難題是,廣達打下的NB代工霸主地位已漸受威脅,在這幾年,不僅對手仁寶的出貨量追了上來,更要與鴻海這個恐怖對手 對決。當老大哥林百里重心轉往雲端運算市場、梁次震專職伺候賈伯斯這位難搞的大客戶時,如果蔡文弘只能守成,而無法把廣達NB代工龍頭招牌再次擦亮,恐怕 是無法滿足林百里、梁次震對他的期待。

蔡文弘獨攬廣達7成營收

產品類別 營收規模

(億元) 客戶

NB 6000 HP、Dell、宏碁電腦AIO機種 800 HP、聯想、華碩車用電子 200 tomtom、sanyo

整理:黃智銘

蔡文弘

出生:1962年

現職:廣達資深副總

學歷:交大計算機工程學系、清大計算機管理與決策研究所碩士經歷:大眾電腦移動運算部門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8

遠雄進軍中東 神祕軍火商是大功臣

2010-11-15 TWm




遠雄集團將觸角延伸至中東豪宅市場,總金額高達台幣三百億元的開發案可以正式啟動,其實背後有一位神祕的軍火商相助!

在遠雄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穆巴達拉開發公司(Mubadala)簽約記者會上,一位身型微胖、拄著枴杖的老外,慎重地將簽約筆傳給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他正是大名鼎鼎的軍用品商、瑞福集團(Rehfeldt Group)董事長李華得。

以來福貿易公司在台註冊登記的瑞福集團,政商關係良好,被稱為台灣最大的軍火商人,早年是飛虎航空台灣總代理,後來並引進美國西北航空及歐陸的盧森堡航空,因此與經營自由貿易港區的遠雄集團相熟。

兩年多前,遠雄透過李華得牽線,與中東王室接觸,之後趙藤雄就密集前往阿布達比考察。他也透露,中東油元國家為吸引國際資金投資,祭出許多免稅優惠,推案毛利將比台灣高。

遠 雄不諱言,由於李華得與沙法集團(Privinvest Holding, Safa Group)在中東擁有豐沛人脈,透過他們的引薦,才能順利取得索沃島金融區最精華的四塊土地,未來遠雄也將與穆巴達拉、瑞福、沙法三方成立中東合資公 司,但遠雄將占大股,掌握實質經營權。有了實力派人脈相挺,遠雄在中東的發展可說是搶盡先機。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2

晨星每股310元掛牌上市的五大疑慮最神祕的公司最爭議的上市

2010-12-20  TWM




晨星,即將在12月24日掛牌上市,掛牌價310 元,這家足以對聯發科造成威脅的公司,卻是充滿神祕色彩,上市掛牌看似合法,卻有諸多疑慮。

它的董監持股不到1%,前十大股東名單也看不出實質掌控股權的是誰,大股東賣股恐不受監控;4位創辦人中,有3位在上市前解除職務或退居第二線;更有一位創辦人大量賣出持股;員工在上市前流失百餘人,甚至承銷價也變來變去,高低價差達九成。

本刊特別整理出晨星上市的五大疑慮,值得投資人注意!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卓翰、陳兆芬十二月二十四日,聖誕夜前夕,當多數人正在計畫著該如何度過周末夜時,早上九點,將會有一家市值接近一千四百億元的重量級IC設計 廠,在台股掛牌上市。在此之前,它曾是高達八一○元天價的未上市股王;如今,它將以三一○元承銷價掛牌上市,受到投資人的追捧,但這家公司,卻將是台股市 場有史以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公司。

它神祕、低調又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它短短九年內就躋身全球前二十大IC設計公司、年營收超過三百億元,它是台灣IC設計業界,最後一家能夠掛牌上市的大型企業,更是少數對IC設計龍頭聯發科產生威脅的強敵,它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及電視控制晶片供應商——晨星。

疑慮一:董監持股不到一%

創台股上市掛牌歷史新低

如 此受到資本市場期待的企業,在掛牌上市前,卻仍有諸多疑慮解釋不清,包括:董監持股低於一%,異於台灣本土上市公司;創辦人在掛牌前大量釋股,價值逼近三 十億元;上市承銷價也從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它上市前就以資訊不透明著稱,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創辦人不曾對外露 面,沒有人知道究竟它的內部如何運作。

這一切爭議,晨星沒有說明,承銷商也未給答案,因此,《今周刊》企圖從中抽絲剝繭,替這家即將上市的高價股新星,揭開它最神祕的面紗。

過去八年來,無人能清楚講出晨星的股權結構,也無人能夠描繪出晨星董事會的全貌,當本刊企圖在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找答案時,才發現這家今年新掛牌市值最高的重量級公司,董監持股比重卻是台股上市新掛牌最低的一家!

攤開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面清楚載明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持股○.○二%、高盛法人代表的晨星財務長林翰飛持有○.六三%,其餘三席獨立董事都是今年四月新加入晨星董事會的成員,整個晨星董監持股僅有○.六五%,創下台股市場歷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歷史紀錄。

對照台灣公開發行公司,董監持股成數必須依照資本額大小而有一定規範,以晨星目前資本額四十五億元來說,若晨星是在台註冊的公司,其董事持股就應達四%、監察人應持有○.四%。

然而,目前《證交法》第二十六條並未明文規定海外企業須受此規範,所以即使晨星的營運活動在台灣,卻因它在○七年轉赴開曼群島註冊,在開曼群島法令不要求晨星董監持股須達一定成數下,縱使晨星的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也不會受到台灣法令的規範。

儘管我們進一步從晨星前十大股東名單尋找線索,也看不到任何能跟晨星連結上的名字,即便是晨星早期共同打天下的四位創辦人,也早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

當去年十月,晨星召開股東會敲定要在台上市後,原本在晨星擔任主管的其中三位創辦人,包含總經理楊偉毅、研發主管史德立(Sterling Smith)與研發協理容天行,一舉在今年四月辭去主管及董事職務。

一派說法是他們不願站到第一線面對媒體,因此楊偉毅改掛董事長特助,史德立、容天行轉任顧問,由梁公偉兼任總經理;另一派說法則是他們為了不讓財富曝光,因此趁先前晨星將公司轉到海外時,分拆所有股份,讓外界無法得知每個人有多少持股。

以目前晨星公布的資訊,無法完全斷定何種說法較接近事實,兩種說法都有其可能。只是,根據這四位創辦人身邊的人士透露,晨星創立初期,四位創辦人應是各擁一○%股權,就連早期晨星財務長高金門,也都認購了一○%左右股權,其餘不少股份則由晨星員工出資認購。

時至今日,雖然公開說明書並未清楚載明,除了梁公偉外的其他三位創辦人到底持有多少股權,但從史德立今年前三季能一口氣大賣九六三九張晨星股票,價值逼近三十億元,就足見這些創辦人手上確實握有不少股票。

這隱含著兩種可能性:創辦人早就將晨星持股釋出,抑或是如同市場派流言所稱,他們已經刻意將財富隱藏起來了。

姑 且不論哪種可能性較大,但不爭的事實是,晨星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甚至還不用受到法令規範,已經置小股東權益於不利的位置,尤其據了解,晨星的前十大股 東名單裡,包含持有一○.四八%股權的第一大股東「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及持有二.六二%股權的第四大股東「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背後卻是晨星集體員工的持股,在龐大持股下,卻無人能代表出任董事,箇中的心態相當令人玩味。

換句話說,整個董事會僅持有○.六五%的股權,若以承銷價三一○元計算,等於只用了九億元,就掌控高達一千四百億元市值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晨星董事會成員持股比重如此低,就算引進三位獨立董事,未來董事會能否與公司禍福與共、利益一致,董事會監理的效益是否大打折扣,都是投資人心中的疑問。

在晨星董監持股不到一%的情況下,背後大股東究竟是誰,也就更值得深究。

疑慮二:創辦人賣股

沒信心?掛牌前大賣近萬張持股原本晨星四位創辦人應各持有一○%股權,時間歷經九年後,他們手上持股究竟剩下多少?實在無從得知,從晨星公開說明書中,僅能看出史德立在今年前三季減持了九六三九張股票,換算市值高達三十億元。

創辦人在公司掛牌前出脫持股,雖然沒有違法,但是否意味著創辦人對公司前景沒信心,相當值得觀察。

不願具名的外資法人說,「他們早就cash out(獲利了結)了。」而高金門身邊友人也透露,他們早已分散持股,但到底擁有多少股權,難以計算。這也是為何在上市前夕,許多晨星股票在境外交易,其中不乏出現百張甚至千張以上賣單。

更也凸顯出,了解晨星背後持股的藏鏡人究竟是誰的重要性,因為當小股東都摸不清掌握公司多數股權的人是誰,又怎麼能清楚整家公司的全貌。

然而,在晨星最新版公開說明書所提供的前十大股東名單裡,多數都為海外投資公司,晨星公開說明書又無向下揭露這些股東背後股權組成,讓外界難以窺知究竟晨星多數股權是掌握在誰手上。

以 持有晨星三.四六%的第二大股東「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為例,據了解,其背後就是晨星創辦人之一容天行所有的海外投資公司,在海外投資公司的保護 色下,加上持股未達一○%,又已轉任顧問,不屬於晨星「內部人」,未來他要賣出晨星持股,既不用申報轉讓,也不須被揭露在晨星的公開資訊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大股東手上,像是較為市場所知的國際前瞻創投與華威創投,就是由中華開發出身的張景溢領軍,但由於這些擁有真實持股的前十大股東,沒有一位坐在董事會中,未來何時賣股也不須公告,明顯有違公司治理的本意。

另 外,這十大股東名單,短短一個半月內也出現不小異動。原本八月中旬,位居晨星第二大股東的「Asia Pacific Wealth Management(PTC) Limited – Employee C Trust」,持有五.四三%股權,到了九月底,已完全消失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改由另一個持有二.六二%股權的「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補上。

疑慮三:上市承銷價更改四次

投資人無所適從

儘管證交所解釋,這兩大股東的背後,都是由晨星員工集中保管的持股帳戶,但短短時間內,卻發生如此大幅變動,在在都讓小股東完全摸不著頭緒。

同樣也備受爭議的地方,還有晨星不斷更動的承銷價。

晨星所提供的公開說明書,近兩個月內就公布了四個版本,其中承銷價格也一改再改,從最低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

光 是從最低的二○一元到最高三八○元,變動幅度近九成,讓晨星在未上市交易價格上出現明顯波動。當三八○元的價格一出時,更是有許多籌碼在未上市股湧現,許 多投資人認為其中存在套利價差,讓晨星在未上市前,就出現收購潮;然而,兩週過去,晨星又出具了第三版的公開說明書,承銷價瞬間又由三八○元降至二七○ 元,讓不少於三百元區間進場的投資人罵翻天。

雖然晨星公司表示,在申請回台上市的過程中,因為諸多細節的考量,才讓承銷價出現多次更改,例 如三八○元的價格,是因為晨星為境外公司,在回台掛牌過程中,必須先向央行申請,而央行得看晨星預估承銷價來給予外匯額度,當時從高預估的考量,最後卻因 頻繁更動,落得市場批評聲浪不斷。

國內大型券商負責人也指出,晨星是一家好公司,但在訂價上更動頻繁,還出現四次訂價,不僅實務上很少見,也顯得不夠嚴謹,犯了兵家大忌,好像在與投資人玩心理戰,會引起投資人很多誤會及猜測,主辦券商實在應該避免這種情況。此外,創辦人退居二線也成疑慮。

一 直以來,晨星引以自豪的不只有研發技術,還有異於同業的集權管理方式,這是晨星得以在短暫九年就闖出名號的原因。然而,晨星公開說明書清楚寫著,楊偉毅、 史德立與容天行等人,已於今年四月二十七日辭去董事,甚至在管理階層名單上除名,代表著當初一起奮鬥的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將隨晨星上市而退居第二線,領 導班子也因此全面更新。

疑慮四:三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梁公偉獨撐大局,考驗接踵而至過去九年,晨星強大的研發實力的根基建立在楊偉毅、史德立 與容天行三位創辦人身上,尤其是晨星多數專利(IP)都註冊在史德立名下,顯見史德立對晨星研發工作的貢獻。如今,史德立不僅轉任顧問,還在海外市場拋售 晨星持股,未來是否還會秉持創業初期的熱忱,不得而知。

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過去掌握研發、銷售大權的前任總經理楊偉毅。楊偉毅經歷過中國文革時代的背景,用強人集權式的領導,一手塑造了晨星向不可能挑戰的效率,更用魔鬼式的管理,讓晨星九年倍數成長,他的領導方式比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 位已於晨星離職的員工表示,即使他離開晨星已有一段時間,卻從未賣過手上任何一張晨星股票,理由很簡單,「只要這家公司還有Steve(楊偉毅的英文名) 的一天,我就不會賣股票,就算Steve今天出來自己開公司,我也會考慮將所有身家都投資在他身上。」楊偉毅作為公司的領導中心,已和晨星過去的績效畫上 等號,過去在德儀與楊偉毅共事過的老同事,都對楊偉毅讚譽有加,「他很能幹,也很聰明。」從小窮慣了的楊偉毅,對晨星有強烈的使命感,過去九年擔任晨星總 經理期間,從早到晚盯緊每個研發專案,沒有一天鬆懈過。對於創辦一個和德州儀器一樣好的公司,楊偉毅有著驚人﹁偉﹂大夢想與﹁毅﹂力,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只是,近一年來,楊偉毅不再擔任總經理,也退出董事會,只掛了一個董事長特助的職銜,就連晨星員工都說,「他最近確實比較少盯project(開發案)了。」而史德立及容天行,也雙雙退居第二線,未來晨星的領導班子能否銜接?成為觀察重點。

接手楊偉毅總經理工作的梁公偉,過去都以行銷及業務為長,如今全面掌控大權,他要如何維持公司的成長性?尤其在研發及業務上都要再進一步擴張,新的「梁公偉時代」能否有新氣象?將是晨星上市後最大的考驗。

爭議四:員工大換血

不滿掛牌鎖股,兩個月走掉一百多人其實,公司掛牌上市對許多創業者來說,都是一道關卡,員工換血、管理團隊重新洗牌,也是IC設計業的常態。由於創業團隊及高階主管身價暴漲,加上有的已經累過頭、健康亮紅燈,所以不少創業者都在公司掛牌上市之際,選擇淡出或退休。

○ 一年聯發科掛牌時,部分創辦人及高階主管就選擇淡出,包括最初的研發靈魂人物執行副總劉丁仁、行銷副總魏志展,都在聯發科掛牌後,選擇退到第二線。當然, 只要公司能持續傳承創業時的能量,重要創辦人退出的影響,絕對可以降低,像是聯發科高階主管後來順利交棒,董事長蔡明介及副董事長卓志哲持續吸引更多高手 加入,找到更多手機晶片的主管及工程師,都讓聯發科後續的成長幅度更為驚人。

而員工在公司上市前離職,同業間也經常有耳聞,只是,晨星在掛牌前兩個月,一口氣走掉一百餘位員工,其中更不乏身價已數千萬或上億元的創業團隊、高階主管及資深工程師,規模可以算是空前。

晨星員工私下透露,公司確實在今年九月發放年中分紅後,要求他們簽署持股集中保管的同意書,當初進晨星所談的「技術股」,也得在掛牌後被強制鎖股,員工手上可賣的股票額度遭到限制,以防晨星一掛牌上市,股價就被龐大的賣壓給壓垮,許多不願被鎖股的員工,因而求去。

雖然晨星高層解釋,近期離職員工,有不少是因為績效不佳、年中沒有拿到滿意分紅的人,公司趁機進行組織調整,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另外,晨星相較於其他IC設計廠,掛牌時間較晚,規模與早期創業已不可同日而語,光員工數就多達二千五百人,市值又高達一千四百億元,部分員工身價水漲船高,才會創下如此驚人的離職數字。

以 往晨星都用高分紅來吸引人才,有投資人如此形容:「他們(指管理階層)根本就是愛員工勝過愛股東。」所以,晨星員工每年都可領到高額分紅,例如從○七年到 ○九年,晨星的淨利分別為三六.三億元、二四.九億元及四八.二億元,但這三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卻多達二.三萬張、一.七萬張及二.九萬張,若要以晨星於未 上市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費用的話,晨星都是虧損的公司。

例如,去年晨星配了近三萬張股票分紅給員工,用最低標的一股兩百元計算,其價值將近 六十億元,比晨星當年獲利的四十八億元還多。不過,由於晨星是未上市公司,可以用淨值計算,因此,在晨星公開說明書中,晨星將聯發科與瑞昱近三年的股東及 員工紅利對比,與聯發科、瑞昱用市值計算,比較基礎並不相同,顯然不見精準。(見一一四頁下表)今年,由於掛牌在即,未來分紅配股不能再以淨值計算,梁公 偉為了挽留人才,除了八月配給員工分紅外,九月再祭出加薪手段,不論績效,所有員工全數加薪,幅度高達兩成。

此外,梁公偉還端出「留任股」牛肉,凡是未來三、五年留任的員工,都有一定比率的股票可拿,若以一位研發工程師能拿到十五張「留任股」為例,只要未來三年他還在晨星任職,每年至少可領回五張晨星股票,希望能給員工最基本的保障。

縱使這樣的作法,或許能留下部分人才,讓晨星競爭力不致因為員工流失而受衝擊。但,晨星如何從未上市前的游擊隊戰術,到掛牌後走正規軍路線?企業文化能否調適?機動性與積極性還能不能維持?員工拚搏精神是否會減損?嚴峻考驗正要開始。

未來挑戰

電 視市場成長有限 手機市場競爭多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就算晨星上市後,員工分紅將比照同業作法,以眼前IC設計業員工分紅比率約在二成來看,未來誰家員工分得多,端看各 企業每位員工平均賺多少錢來決定,誰家公司員工最會賺錢,誰就分得多,企業經營不好、獲利變差,自然找不到好員工。

至於晨星一直引以為傲的 長期競爭性,在電視晶片部分,晨星確實擁有超強實力,別家公司要迎頭趕上的機會不大,包括聯發科都很難有優勢。但晨星在電視晶片的市占率高達七、八成,也 凸顯出晨星電視晶片的成長性已有限,即使明年智慧電視開始出貨,預料也要三年才有機會大成長;而手機晶片部分,晨星是後發者,要追上聯發科還有一大段距 離,更別說還有一家快速成長的展訊橫在前面,競爭壓力也是不小。

不論如何,在晨星沒有解釋清楚這五大疑慮前,光靠長期競爭性的利基就要投資人買單,理由略嫌單薄,尤其這五大疑慮不只牽涉晨星的公司治理,還事涉未來投資人權益,倘若晨星掛牌上市後,投資人仍要透過遮遮掩掩的面紗來猜測,對於投資人而言,的確需要再多深思。

30秒認識晨星半導體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董事長:梁公偉 總經理:梁公偉創辦人:梁公偉、楊偉毅、史德立、容天行

資本額:45.64億元

前五大客戶:LG、三星、北高智科技(IC通路)、SMC芯智科技(IC通路)、北平集團(IC通路)主要業務:顯示器相關IC、通訊應用IC、RFID系統晶片破紀錄!

董監持股不足1%

今年四月前,董事會成員有?董事長:梁公偉

董事:前任總經理楊偉毅

董事:前研發主管史德立

董事:財務長林翰飛

董事:陳秋麟

獨董:華威創投代表

今年四月後,董事會成員有?

董事長:梁公偉

持股0.02%

董事:林翰飛

(高盛法人代表)

持股0.63%

獨董:郭大維

台大資工系教授

獨董:周玲臺

政大會計系教授

獨董:林修葳

台大國企系教授

註:在海外企業來台第一次上市尚不需受到董監持股成數限制下,讓晨星董事會持股僅0.65%,也可以掛牌上市,創下台股市場新上市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紀錄。

晨星董監持股不足1%潛藏6種可能的投資風險

董監持股不足1%

+

獨董席次過半

可能1:董監持股本來就低

風險

1. 大股東對公司缺乏信心

2. 易引發經營權之爭

3. 少數股權把持龐大資產4. 易淪為市場炒作標的

可能2:董監持股分散

風險

5. 大股東資訊不透明

6. 大股東賣股不受限制、不須申報霧裡看花的前10大股東名單

持股人 持股比率(%)

台 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 10.48 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 3.46 薩摩亞商多穎有限公司 3.40 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Limited 2.62 國際前瞻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1.45 英屬維京群島A&D股份有限公司 1.45 華威世紀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1.45 General Atlantic Partners (Dalian), L.P. 1.18 Esher Investment Pte. Ltd. 1.17 英屬開曼群島商威創投資有限公司 0.93 合 計 26.6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截至今年9月30日

晨星愛員工勝過愛股東

——連續3年員工配股市值竟比獲利高淨利(億元) 員工配股分紅(張) 估算員工配股市值(億元)2007年 36.3 23319 46.6 2008年 24.9 17769 35.5 2009年 48.2 29319 58.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註:股價以年度均價200元計算

外資看晨星

歐系外資分析師 雖然是好公司,但310元真的太貴!

大和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 團隊技術極具競爭力,但手機晶片要貢獻大幅獲利還須一段時間。

瑞銀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 20倍本益比實在太貴,電視晶片市場已成熟,成長性堪虞。

晨星上市疑慮,梁公偉的5項回應12月14日,在晨星掛牌上市前夕,儘管梁公偉正在美國東岸進行海外巡迴法說,但針對本刊提出的諸多疑問,他特別做了以下回應:一、董監持股為何低於1%?

晨星原本股權就很分散,沒有大股東,所以我們引進更多獨立董事進來。在美國,很多公司獨董都超過半數,而且也都很鼓勵這麼做,但在台灣,大家卻不這樣想。

晨星太受矚目,要找董事都很困難,創投也不願意當,好不容易才找到3位學者來當獨立董事。

我們是第一家把國外券商高盛引進來擔任承銷商的公司,包括現在我在國外roadshow(巡迴法說),這都是我們希望帶來的創新作法。

二、創辦人掛牌前大賣股票,是對公司沒信心嗎?前十大股東背後是誰,為何沒有揭露?

史德立的父親是牧師,投身公益事業,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救濟的組織。史德立是虔誠的基督徒,自己也有一個基金會,所以他不一定是賣掉(持股),可能是轉移到基金會。他現在是顧問,因為個人健康及家庭教育因素,現居住在美國,但仍會在重要的事上幫忙我們。

至於揭露持股部分,我們都有向主管機關揭露到最底層。在對外公布的時候,揭露到什麼程度,我們的承銷券商主管機關都有要求,如果不合法我們也不可能上市。只是,我們可能一開始對台灣市場的潛規則有些不了解,並不是要特別去規避。

三、為何承銷價更改4次?

有 關承銷價部分,最初的201元,是因為要給資料,我們就簡單寫了一個,後來的380元,是為了給央行做未來外匯額度申請,所以訂高一點,但即使到現在,我 都不會說我們的承銷價已確定了,還是有可能變動。有時候想起來很無奈,晨星每一舉一動,每一個數字,媒體一定用放大鏡看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誤入叢林。

四、3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我們的創辦人都很低調,有人根本不想在外面露臉,名字也不想被記住,所以我們才這樣變動。雖然他們可能想繼續為公司貢獻,但上市帶來的東西,跟他們個性是相反的,所以我們覺得這樣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公司的樣子。

你說創辦人離開,這在其他公司也常發生。像聯發科早期也有重要創辦人離開,我們這樣轉為顧問,他還能留在公司,提供技術上的貢獻,不是很好嗎?而且我接任總經理已1年多,目前營運都很正常,股東會也沒人提這件事。

五、外傳員工流失200人?

今 年(員工流動率)有比往年高,但沒有200人那麼多,大概是100多人,我們公司已經有2500多人,算起來應該比5%高一點。不過,每家公司在 IPO(首次公開發行)時,都會有員工離開,今天我們上市帶來的衝擊,就這麼多了,而且不少離職員工是績效分紅較差的,所以對營運的影響應該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

2011神祕購併案一一引爆 台股購併大淘金

2011-1-11  TWM




2011年,ECFA正式鳴槍起跑,也確立台灣成為各路資金進入中國前哨站的戰略地位。

來自全球的五路資金,利用購併、合資、業務合作等不同模式,鋪天蓋地的與台資企業發生更緊密關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這股購併浪潮,正悄悄地來臨。

蓄積在海浪底的巨大能量,正準備爆發出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商機與投資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吳美慧、周岐原、徐介凡 研究員‧陳兆芬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開召開董事會。這一天,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何讓中國華潤集團進來投資台開,雙方並商談未來的合作方向。

平庸公司、當地小吃都想買

中資湧入台灣狂買

當場,董監事們初步達成共識,將辦理超過十億元的私募給華潤認購,讓華潤成為台開的一員。未來華潤還會隨著雙方默契,逐步提高投資金額。

屬 於中國中央企業且旗下有五家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華潤集團,為何對營運表現平平的台開產生興趣?其實,華潤看中的是,台開準備大力拓展休閒旅遊產業,包括在花 蓮規畫樂活創意園區、新竹智能生態社區,及參與金門BOT案投標等等;更重要的是,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一○年十一月的法說會中宣布,要在廈門建立國際金融 中心,這一點讓中資眼睛一亮。華潤投資台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切入中國觀光客自由行商機。而台開投資中國,雙方頗有互惠投資涵義。

在購併狂潮中,不光是做大生意的上市櫃公司才會雀屏中選,就連不起眼的扁食,做得好一樣也能出頭天。

原本窩在花蓮賣扁食的花蓮香扁食,在結合美資創投基金與新加坡經營團隊後,三方決定合資成立公司,要把這個台灣人的日常小吃,賣到全中國。賣扁食的老闆,從來沒有想過,他賣的扁食有一天能夠越過海峽,讓對岸的十三億人品嘗。

類似的案子,目前每天都在上演。做瓶蓋的宏全,在成為可口可樂的供應商後,也被中資看上。據了解,中國華潤打算買下宏全三成的股權,與旗下的產業連成一氣,讓宏全的瓶蓋賣到「中國製」的飲料罐上。

此外,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有意連手福邦證券,進軍中國市場,搶搭中國證券市場成長列車。

法 商東方匯理銀行董事總經理王伯鑫提到,若非法令限制,中資對台灣的銀行有極高的興趣,而台灣每家區域型銀行,至少都與二到三組的中資買家談過購併、入股相 關事宜。中資的興趣讓國內銀行的身價頓時高漲,他們擁有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就是最大的利器,也形成詢問者眾、賣方惜售的現象。

日、韓、港、歐、美都來了

台資企業忽然炙手可熱

所以,在購併狂潮來襲下,不分產業,不分規模大小,只要符合需求者的條件與利益,都可能成為被購併的對象。傳產、金融、電子、服務業,只要夠獨特、有創意,都有可能在外資的參股或購併下,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公司。花蓮香扁食,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資、韓資、港資,甚至是歐美的資金,過去一年,透過各種關係,在兩岸尋找合作標的。他們利用參股、購併、委託代工,或合資設廠方式,與台資的關係有了更緊密的結合。其中,以受民族情結,遲遲無法打進中國市場的日本,最具代表。

一 ○年,日本製紙集團藉由投資永豐餘,進軍中國市場;三井物產則罕見的認購國內LED廠商璨圓的私募、日本豐田合成與晶電合資設廠;這些過去不可能會出現的 合作案,都因台灣產業地位不同而改變。日資拋下過去的思惟與策略,最終的目標只有一項,就是「聯台」共同進軍中國市場。

創投業前輩,同時也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提出驚人的觀察。他說,「日本企業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這些從事電子零件或機能性紡織品的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遇到困難,只好來台灣尋找相近產業的製造商,先摸索合作形態,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談合資或是合併。

張 忠本說,日本股市低迷許久,個股本益比相對也被低估,業者自己也意興闌珊。張忠本觀察到的現象是,這些業者覺得如果有合資或合併的機會,「甚至有意願把自 家股票從日本下市,轉到台灣掛牌。」股價本益比會比在日本掛牌更好,且製造整合流通的綜效也更高。台灣,對日本廠商來說,除了是事業,也是股價的第二春。

而民族意識強烈的韓國,也開始在台灣找尋合作對象。韓國LG和元太合作,搶攻電子紙市場;最大的電子顯示器廠之一的LGD(樂金顯示器),去年一口氣分別與璨圓、億光與仁寶合資準備在中國設廠,目標也是瞄準中國內需市場。

以LED產業來說,LGD的技術高於台灣,為何找上台廠?說穿了,就是要搭上中國「讓利」台灣便車,搶攻中國「十二五」規畫商機,讓獲利變成二次方。

除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外,歐資、美資甚至是港資,都靈敏地嗅到這股商機。

一○年十二月,屬於歐資的Royal DSM N.V.(荷商皇家帝斯曼)透過私募及公開收購,買下生產UV固化類化工劑新力美五一%股權。這項交易讓DSM業務範圍,跨足到紫外線塗料與油墨系統市場,有助DSM躍升成為全球環保與創新樹脂業龍頭的心願。

美商3M透過談判,於一○年十月底買下名皓公司百分之百股權。名皓是以生產膠帶、包材為主的公司,生產線全部在台灣。買下名皓後,3M準備把名皓的管理方式引進中國、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包材產能。

十一月初,美商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中國最大門窗五金彈簧商GMT公司簽訂協議,合資成立新公司;其中史丹利占股七成,雙方有默契未來朝合併方向前進。

甚至,連港資知名的利豐集團,都在台尋覓中意的購併標的。

瞄準台灣 意在中國市場東西資金都要溫家寶的「讓利」台資企業因為本身的優勢,或是產業互補性,獲得各路外資的青睞。

這些資金如一波波浪潮匯集台灣,尋找各種可能擦出火花的對象,台資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凸顯出來。「預計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正等著與台資企業合作。」一位熟稔跨國性投資與購併的人士預估。

而推動這股投資浪潮的推手,正是從元月一日啟動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資希望在中國「讓利」台灣時,分一杯羹。這是大趨勢的浪潮,在台灣企業還摸不著頭緒、看不見即將滾滾而來的大浪時,其他國家的資金,已經站在浪潮的頂端,看到了方向。

一○年三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讓利」台灣,以及要「特別照顧台灣中小企業與農民的利益」。簡單的兩句話,已被中國的國企、央企奉為圭臬,想盡辦法要在台灣找「讓利」目標,作為呈報中央的「成績單」,成為中資來台插旗的推手。

中國真的會讓利給台灣?「肯定會,」一位央企的高級主管說。「怎麼讓利?」「舉例說吧,同樣的產品,台灣有的,肯定要跟台灣買,不能跟其他的國家買。」講這句話時,他的手順勢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不遵照規定,工作就沒啦!」沒有人敢「挑戰」溫家寶的指令。

不少台企明顯地感受到,從一○年下半年起,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接到朋友、券商、外資銀行、私募基金或是會計師事務所主動叩門,徵詢是否有意與外資企業合作。

營運數字出爐 正戲才上場外資購併台企的大浪即將到來「想要來談就來談吧!」力武董事長張松允如此說著。一○年某家外資銀行與張松允接觸,介紹位在中國黑龍江省同樣做電動工具機的公司與力武接觸。儘管這個案子胎死腹中,但很快的,最近又有某家中國公司要跟力武談合作。

「這幾年沒見過這麼熱絡的現象。」安侯建業會計師鄭傑文說,從一○年下半年起,他接到不少外資企業有意投資台灣,向他請益有關稅務、財務上的處理問題。

根據鄭傑文預估,等到一○年年度營運結算出來,企業在評估投資標的,或是購併對象有更明確的財務數字後,「應該會是另一波投資的高潮」。

這只是大浪來臨前的序曲,正戲的第一幕布幕才正要掀起。

不讓外資專美於前,溫家寶的「讓利」說,讓中資競相「爭功表態」。截至一○年十一月,中資投資台灣金額刷新紀錄,達九三九三萬美元,和○九年同期相比,成長了十五倍。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對未來兩岸合作更是信心滿滿。與港資、中資接觸頻繁的黃齊元認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企業,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他並以物流、人流再到金流的三階段概念來解釋,未來兩岸將形成的新產業鏈,恰巧與目前外資與台資企業合作的角色定位接近。

黃齊元認為,兩岸物流就是對台灣企業採購,人流則是開放觀光,金流則是開放金融市場,這三個階段都會替台灣市場帶來不同的購併效應。

他同時觀察到,中國企業對台灣的電子、傳產與金融三大板塊特別有興趣,且都有各自的優勢。像中國沒有高科技電子產業,不論是LED、還是IC產業,都是中國想藉此加強並提升產業價值的區塊。

在傳統產業部分,黃齊元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工廠,不論產業規模或是產量都很龐大;但在管理團隊與人才培訓能力,台灣明顯優於中國,是中國積極想要補強的地方。

至於金融業方面,像是聯合徵信、資訊匯流的技術,以及交叉行銷等,這些都會反映在獲利、風險控管能力、甚至是競爭利基點等方面。中國希望能夠透過購併台灣金融業的方式,直接買下技術,比起自己在失敗中學教訓要來得好。

經驗與管理 台企優勢

中國資金和出海口正好互補中國普天則是搶在溫家寶的談話前,拔得頭籌,率先在去年二月與台灣的英格爾簽下策略合作協議,也達到了照顧「中小企業」目的。

屬 於央企且旗下擁有五家掛牌公司的普天,積極到台灣找尋合作標的,看上了具有產業互補性以生產電源供應器見長的英格爾。與普天合作前,英格爾是名不見經傳的 小公司,卻擁有連續二十九年營運持續出現正數的難得好紀錄。加上兩造高層是舊識,讓這家小公司因為和普天合作,去年股價大漲六倍,成了中資來台合作的最佳 典範。

「我們想要開啟兩岸成功模式。」在英格爾的簽約儀式中,普天國際事業本部總經理溫南雁如此說著。藉由這樣的模式,英格爾可以在不花費太多的力氣下「借船出海」,搭上中國經濟成長的高速列車。

觀察普天與英格爾最近一年來的合作,原本說好,普天一年給英格爾一億美元的訂單,並且至少持續三年。

結 果,普天一○年「需求暢旺」,給了英格爾八十幾億元的訂單,讓英格爾一○年十一月營收刷新紀錄,達十四.三億元,累計一○年前十一個月營收,比○九年同期 增加四○○%,在大量匯差與攤提拖累下,全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還創新高,首度站上五元。股價表現更是凌厲,一○年大漲六倍,在電子股中股價漲幅排名 第二。

從英格爾的表現來說,普天的確創造了「兩岸成功模式」,讓原本無法在中國施展身手的英格爾,搭著普天的便車,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藉由下單可與廣達、華碩等公司平起平坐,這是過去英格爾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普天徹底的改變了英格爾,令人好奇的,誰會是下一家英格爾?

在 ECFA啟動前,台灣的企業已經利用各種形式與中國企業合作。如愛之味與北京最大國有集團北京控股合作,雙方將互銷彼此的熱賣商品。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發 下豪語,三年內要讓北京控股生產的燕京啤酒,拿下台灣啤酒市場一成的市占率;而愛之味也利用這條通路,把產品賣給中國的十三億人口。

這種景況,如同宏碁與中國方正合作、中國中石化跟遠東集團,就連台塑都與重慶市政府合資設廠。

買日本、買美國

買遍全球的中國主權基金

王 伯鑫說,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兩岸進入ECFA時代後的投資也很積極;若政府能更加正面的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他並表示,像 凱雷集團除了投資大眾銀行外,之前也投資凱擘有線電視台,現在還積極在市場上找投資標的。看中的都是從台灣出發,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這是 台面上的例子,還有更多如鴨子划水般的動作正在進行中。「不要看水面上只有一、二隻鴨子在游,隱藏在水面底下鴨子的數量,那才是嚇人。」一位從事引資進入 台灣的中介者這樣形容,而他們就是正在水面下游泳的鴨子。「這些外資中,中資的角色特別重要,你去看看過去幾年,中國怎麼投資美國、怎麼投資日本就知 道。」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在金融海嘯前在美國投資摩根士丹利、黑石私募股權基金與貝萊德集團。緊接著,在日本大舉投資龍頭公司,如NEC、瑞穗證券、日立 製作所等,一共投資八十五家掛牌公司,且在多數公司中的持股,已成為前十大股東。

這些公司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工具,讓中國可以利用直接或間接方式切入想要投資的標的。

儘管台面上有不少中資亮出身分,大方的到投審會申請進入台灣設廠、設據點,保利協鑫就是其中一例。但卻有更多的中資隱身其後,利用港資、薩摩亞或是加勒比海等外資名義來台。

隨著外資企業一波波的投資浪潮來襲,台資企業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才能不被眼前的「錢潮」迷惑,喪失方向。在全球焦點放在中國十三億人口身上時,要搶占中國內需市場的門票也越來越貴。

用台灣包裝MIC?

中資來了後 台企面臨的挑戰晶電與中國電子集團合資,在廈門設LED廠,代價是新台幣二十一億元,持股四九%;新世紀與昆山市政府合資設立LED廠,投資金額一億美元,持股四九%。

晶電、新世紀都是想要搭上中國「十二五」的商機,卻都付出極大的金額,但又拿不到超過一半的經營權。

在台資企業想要「借船出海」,搭著與中資企業合作在中國設廠之便,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地區時,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如何不付出太多的代價,又能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考驗台資企業的智慧。

其 實,中資企業與台資企業合作,除了看上台商在技術與服務管理的優勢外,在中國工資成本提高下,MIT(台灣製造)可以讓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五到一○%,是中 資打的另一個算盤。未來,中資企業不排除把產品在中國生產,移到台灣做最後的包裝、出貨,兩岸情況剛好跟二十年前相反,在台灣的台資企業,甘於只做包裝工 廠?

「翠玉白菜比想像中小,日月潭比想像中大。」這是一位中資企業總經理的經典名句,說出了台資企業應該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過去,台企以代工擅長,在全球工資提高下,代工的利潤已到盡頭,接下來呢?

而 在外資積極來台尋找合作對象時,卻有更多的資金湧入中國,「如果外資把台灣當作中繼站,就不會在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台灣經濟就不會明顯復甦。」國際經濟合 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他提醒,「台資企業以及政府要想辦法在台灣擴大市場與就業機會,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從金融市場或資本利得考量」。

在這股投資巨浪來襲前,台資企業與個人必須認真思考並抓對方向,才能夠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機會中,站在巨浪頂端,讓事業與人生逆轉勝。

五路資金匯台灣

外資正以各種形式匯流到台灣,

與台資企業進行合作

中資

有政治上的意義,國營或央企必須投資或與台灣公司合作,達到「做業績」目的。而台企也樂意與中國企業合作,打進中國內需產業。

業務合作

1.京東方&美齊 

2.普天&英格爾 

3.北京燕泰&愛之味

港資

與台灣廠商合作,利用產業或產品上的互補性,進軍中國市場。

購併

1.利豐集團 

2.電訊盈科&中華電信 3.犇亞集團 & 百富勤

韓資

與台廠策略性合作,目標指向中國消費領域。

參股

1.LG&元太

2.美格納&力旺

3.Wooree & 璨圓

日資

與台灣廠商共同合作,才能順利進軍中國。

合資

1.三井&遠東航運 

2.日本製紙集團&永豐餘

3.日本海水公司&台鹽

歐美資

擷取台資企業產業優勢,購併或參股台商,增強產業競爭力,並藉此進入中國。

代工

1.史丹利&偉全

2.美國Sun Power&友達3.E ink & 元太

專家看購併

黃齊元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台灣進入ECFA後,對兩岸購併趨勢絕對是一股龐大的趨勢,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非常多企業,有興趣投資台灣。但台灣政府對中資管制仍非常嚴厲,政府必須鬆綁,ECFA才能落實。

王伯鑫

法 商東方匯理銀董事總經理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投資台資企業很積極,若政府能正面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ECFA影響所及,未來可 能會見到台灣到處都是大陸企業。像中資對投資台灣的銀行就有極高興趣,因為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

張忠本

聚鼎科技董事長

過去購併都是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才能做的大案子,但現在台灣許多小案子一一浮現,這些對投資銀行沒有經濟規模價值的案子,卻是本土券商的商機。現在證券公司不少都在加速編組購併團隊,並且培育專業訓練,抓住購併新機會。

ECFA效應會有多大?看香港經驗CEPA之後,中資購併或參股香港企業眾多,涉及各行各業,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295億元,中資也將此模式應用在台灣。

時間 購併企業 被併企業 涉及股權

(%) 交易金額

2004/12/01 TOM集團 華誼兄弟 35 0.1億美元2006/06/08 中國移動 鳳凰衛視 20 12.8億港元2006/07/25 國美 永樂中國 90 52.68億港元2007/04/01 大新銀行 重慶銀行 17 人民幣6.94億元2007/05/27 玉皇朝 鴻揚卡通 51 0.41億港元2007/06/11 新華財經傳媒 聲色香港 100 0.08億美元2007/10/27 百麗國際 妙麗鞋業 100 6.0億港元2007/10/31 橙天娛樂 嘉禾集團 25 2.0億港元2008/01/31 恒生銀行 煙台商銀 20 8.0億港元2008/04/16 光訊控股 贏城傳媒 100 2.4億港元2008/06/03 招商銀行 永隆銀行 52 193億港元2008/09/25 環球市場集團 易貿通 100 0.32億港元2009/01/05 首長國際 福山能源 12 11.99億港元2009/07/06 李寧 凱勝體育 100 人民幣1.65億元2009/09/10 中國建築國際 艾銘建築 100 0.085億美元2009/11/19 海通證券 大福證券 100 18.22億港元2009/12/31 蘇寧電器 雷射發展 100 2.15億港元註:總交易件數高達27筆,經本刊整理成17筆。

註:大新銀行加碼,將重慶銀行持股增加至20%上限。

中國買遍全球

—— 中資大舉在美、日投資重點公司,並藉此將投資觸角伸向台灣中國資金投資日本 中國資金投資美國事件始末與金額 2009年3月,中國基金成為前10大股東的日本上市公司為13家,2010年年底,躍升至85家,持有股份總額達1.5兆日圓。 在2010年1至9月,中企在美國的投資計畫或購併總金額達28.1億美元,超過2009年全年的17.3億美元。

投資標的與持股比率 日本電氣NEC2.26%(第3位)、瑞穗證券1.47%(第3位)、日立製作所2.09%(第6位)、東京電力等 美國銀行(1900萬美元)、花旗銀行(3000萬美元)、Visa國際組織(3.3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銀行(17億美元)、貝萊德集團(6.5億美 元)土地 2008年中國資本購買了北海道俱知安町57公頃林地,其中32公頃是水資源保護林。 2010年3月22日,某位從事製造業的中國商人,以33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66億元)的價格,購入紐約曼哈頓一戶面積5500平方英尺的豪華 公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