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本控制、供需关系和竞争力研判 爱丽舍二一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i56c.html

                成本控制、供需关系和竞争力研判   成本控制、供需关系和竞争力研判     最近,8058走得很牛,并且在众多新入场机构的哄抢下,不惜高举高打,以获得该公司筹码。要知道,这只股票流通股的原始成本极低,并且被一 个松散的投资团队所控制,部分股东的获利率至少在十倍以上,能够如此坚挺,实在出人预料。    在现今的投行业务队伍中,许多研究人员都想在这类公司中找出一个概括的公司赢利模式,以利总结后人复制模仿。但据我对8058长达四年的跟踪 调查走访,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药品仿制行业里,简单的盈利模式或者说管理者高超的治理水平来解释似乎都行不通的。记得四年前引起我对8058重视的起 因,还是在网上查到上市之前的一篇文章,该文称这家公司的创业人刘保起“资产从1988年的两万元起家,八年资产翻了一万倍,绝不是偶然的”,不过文章也 没有说出个根本的道道来。几年的内部探访、外围调查、横向比较、时间消耗,总可以对8058有个只能算是很粗略的概括模式,一句话,这家公司的持续盈利增 长,有其多方面难以简单复制的综合性竞争力,以致市场如要再找到类似公司难上加难,所以,高举高打获得筹码就只能是那些机构的唯一选择了。以前还可以通过 低价(在不详细了解之前,2.60--3.60都应该视作高价)增发,但飘忽的港股市场和民企的出身一直都在难产,今年8058在美国柜台市场ADR挂牌 和公司现金实力大增后,这种机会也更渺茫了,二级市场的买盘难度加大了,于是,上述局面的出现顺理成章。    两年前,我曾经两次绕道去过鲁南的另一家港股市场上市公司0546,这是家用玉米生产味精的民企,在仓库看到生产的味精竟然能像化肥一样使得 庞大的库房钵满罐满,当时原料玉米价格高涨,味精竞争激烈价格下降,超市中味精全都标着降价蓝标,加上该公司年报盈利大幅下滑,本部停产,再询问公司应对 策略回答含糊不清,于是放弃投资,后来的实际证明错了!公司转移产能到内蒙,成本(玉米和煤炭)优势极大,挤垮了许多老牌企业,连味精的的始祖“味之素” “红碗”也用其产品贴牌销售,超市反而不见降价,真令我大跌眼镜。由此反思,成本控制应该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环,长期投资者对这一点必须 引起极大的重视。   回到8058,我在2006年去公司考察时参观车间,对其紧凑型恰到好处的厂房印象深刻,后来我又去苏州吴中区在网站上看起来规模宏大的同类港股上市公 司,以其车间内设备安置空间的宽阔就立即能够明白同样的公司。生产几乎相同产品,为什么前者比后者成本低了很多。在吴中那家公司向我介绍计划新上的项目投 资一个亿,周期要两年,可同时8058在建的投资8700万产能扩一倍(销售收入增长两个亿)的项目,时间周期只要7个月。孰优孰劣让我明白8058的投 资效率是与刘本人长期从事售药和制药,非常注重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关系有直接联系。   供需关系是研究行业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8058来说,其生产的头孢类药品并不是什么紧俏商品,国内很多大企业 和外资企业都能大量生产,可是能够低成本并且品种齐全,销售对路能够应付大量扩产造成的供需失衡的厂家并不多。以我误判的0546来说,味精是中国人家 庭,尤其是餐饮业必备的主要调味品,可以说必不可少,全国产家有数千家,但大多数是在家门口生产并以品牌销售,不会有谁想到,也不敢将如此巨大产能搬至内 蒙去生产,可0546想到并做到成本的大幅度压缩,我所担心的巨大产能非但没有被金融危机击倒,相反在一轮较量后,其他厂家被迫缩减产量,改由贴牌包装以 维持市场份额。实际供求总体上并没有很大改变,可0546成本及盈利的支持改变了总体市场格局。在这里,我不由想到在九十年代曾经多次深入探访看好的一家 A股公司600727鲁北化工,也是由于成本产业链条优化低廉,利润率奇高,以当时国内进口磷酸二铵的45%比例的需求来看,应该可以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 的大公司,与8058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由于早先创业人将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不是再接再励利用当时资金和声誉优势优化产业链,而是劣化(过度贪图降低 设备成本和企业自我循环)本以形成的独创生产链,并拒绝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结果伦落为垃圾企业,盈利的优势完全丧失。由此可见,需求与供给、成本控制之间 应该还有其他的因素可以探究。   对一个企业来说,每个领导者都知道要以最低的成本去扩大和占领市场,这是企业的内功;对某一些企业来说,行业的供需变化大都只能凭借掌握的信息度来感受和 分析,这是企业的外在市场竞争能力;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分析一家企业的应对市场变化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6

8058罗欣药业-成本控制、供需关系和竞争力研判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6425440125/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觉得这个调研报告写得非常好,罗欣是好企业,很有代表性,所以转过来。

--------------------以下为转贴,原作者不详---------------- 

     最近,8058(罗欣药业)走得很牛,并且在众多新入场机构的哄抢下,不惜高举高打,以获得该公司筹码。要知道,这只股票流通股的原始成本极低,并且被一个松散的投资团队所控制,部分股东的获利率至少在十倍以上,能够如此坚挺,实在出人预料。


在 现今的投行业务队伍中,许多研究人员都想在这类公司中找出一个概括的公司赢利模式,以利总结后人复制模仿。但据我对8058长达四年的跟踪调查走访,在这 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药品仿制行业里,简单的盈利模式或者说管理者高超的治理水平来解释似乎都行不通的。记得四年前引起我对8058重视的起因,还是在网上查 到上市之前的一篇文章,该文称这家公司的创业人刘保起“资产从1988年的两万元起家,八年资产翻了一万倍,绝不是偶然的”,不过文章也没有说出个根本的 道道来。几年的内部探访、外围调查、横向比较、时间消耗,总可以对8058有个只能算是很粗略的概括模式,一句话,这家公司的持续盈利增长,有其多方面难 以简单复制的综合性竞争力,以致市场如要再找到类似公司难上加难,所以,高举高打获得筹码就只能是那些机构的唯一选择了。以前还可以通过低价(在不详细了 解之前,2.60--3.60都应该视作高价)增发,但飘忽的港股市场和民企的出身一直都在难产,今年8058在美国柜台市场ADR挂牌和公司现金实力大 增后,这种机会也更渺茫了,二级市场的买盘难度加大了,于是,上述局面的出现顺理成章。
两年前,我曾经两次绕道去过鲁南的另一家港股市场上市公司 0546,这是家用玉米生产味精的民企,在仓库看到生产的味精竟然能像化肥一样使得庞大的库房钵满罐满,当时原料玉米价格高涨,味精竞争激烈价格下降,超 市中味精全都标着降价蓝标,加上该公司年报盈利大幅下滑,本部停产,再询问公司应对策略回答含糊不清,于是放弃投资,后来的实际证明错了!公司转移产能到 内蒙,成本(玉米和煤炭)优势极大,挤垮了许多老牌企业,连味精的的始祖“味之素”“红碗”也用其产品贴牌销售,超市反而不见降价,真令我大跌眼镜。由此 反思,成本控制应该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环,长期投资者对这一点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回到8058,我在2006年去公司考察时参观车间,对其紧凑型恰到好处的厂房印象深刻,后来我又去苏州吴中区在网站上看起来规模宏大的同类港股上市公 司,以其车间内设备安置空间的宽阔就立即能够明白同样的公司。生产几乎相同产品,为什么前者比后者成本低了很多。在吴中那家公司向我介绍计划新上的项目投 资一个亿,周期要两年,可同时8058在建的投资8700万产能扩一倍(销售收入增长两个亿)的项目,时间周期只要7个月。孰优孰劣让我明白8058的投 资效率是与刘本人长期从事售药和制药,非常注重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关系有直接联系。
       供需关系是研究行业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8058来说,其生产的头孢类药品并不是什么紧俏商品,国内很多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能大量生产, 可是能够低成本并且品种齐全,销售对路能够应付大量扩产造成的供需失衡的厂家并不多。以我误判的0546来说,味精是中国人家庭,尤其是餐饮业必备的主要 调味品,可以说必不可少,全国产家有数千家,但大多数是在家门口生产并以品牌销售,不会有谁想到,也不敢将如此巨大产能搬至内蒙去生产,可0546想到并 做到成本的大幅度压缩,我所担心的巨大产能非但没有被金融危机击倒,相反在一轮较量后,其他厂家被迫缩减产量,改由贴牌包装以维持市场份额。实际供求总体 上并没有很大改变,可0546成本及盈利的支持改变了总体市场格局。在这里,我不由想到在九十年代曾经多次深入探访看好的一家A股公司600727鲁北化 工,也是由于成本产业链条优化低廉,利润率奇高,以当时国内进口磷酸二铵的45%比例的需求来看,应该可以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大公司,与8058有异曲 同工之妙,但是,由于早先创业人将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不是再接再励利用当时资金和声誉优势优化产业链,而是劣化(过度贪图降低设备成本和企业自我循环)本 以形成的独创生产链,并拒绝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结果伦落为垃圾企业,盈利的优势完全丧失。由此可见,需求与供给、成本控制与市场竞争之间应该还有其他的因 素可以探究。
       对一个企业来说,每个领导者都知道要以最低的成本去扩大和占领市场,这是企业的内功;对某一些企业来说,行业的供需变化大都只能凭借掌握的信息度来感受和 分析,这是企业的外在市场竞争能力;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分析一家企业的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可控制战略的难度相当大,企业自身做起来也不是每到市场 竞争激烈时才想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是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想到做到成本的最优化。这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企业经营者过去在实际创业时就已 经非常熟练地掌握或注意到了它的极其重要地位。
       8058就是这样一种企业,一个连续十多年长期保持很高速度增长的企业,无论是过去规模很小时,还是成为某个药品领域(如头孢冻干粉针)的最大企业;无论 是过去名不见经传、偏处一隅,还是上市后名声大噪,成为本地区令人瞩目的创利明星,企业的发展思路其实总是围绕着低成本运营的思路在稳步健康的快速发展:
       最早发现的当然是企业的厂房设备规模从不贪图大洋齐全,每新上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都能恰到好处,以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建设运营,既紧凑又没有空间浪费;在 基建时,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招标和付款,使施工安装企业适应其短工期要求,既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又可以缩短资本资金占用时间,使得施工和供货企 业和企业自身三方信誉度都得到满意提高。
随后发现的是8058的营销策略最基本的其实就是诚信、互利、以及品种多样适销性。在我与8058的各地 总代理了解后总能发现都是长达几年的合作伙伴,虽然这些代理并非一些声名显赫的大型医药公司,但与8058的长期合作总是有钱可赚,大家共赢。有一次我们 在深圳问一家代理,如果国家政策压缩中间利润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该公司与代理方的诚信互利良好关系,毛利再低也会继续做下去,因为质量好价格低品种 多并且适销对路,不做没有理由。有一次我无意中知晓一位在南京读研刚毕业的山东女孩,其家里竟然就是鲁南一个地区长达8年的代理商,一直经销8058和鲁 南制药的产品,据称其产品一直销路不错。这样看起来很平常却非常稳固而经济的长期销售渠道网络不是一家药企能够短期轻易地建立起来的。
第三是企业 掌门人刘保起的个人品质和战略策略思路可以说非常优秀。2006年我第一次去山东临沂该公司,为了避免接待麻烦,我在开车还只剩一小时能到才给公司打电 话,告知我是小股东,想上门了解并看看。在董秘接待我们谈了几个问题后,出去一会儿的董秘进来告诉我,公司董事长要见见我,回答我关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问 题。在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刘董事长没有一点架子,极其清晰地解答了我提出的可以说是很尖锐的质疑。最让我放心的是刘非常直接地跟我们说;“你们小股东的钱 都是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作为上市公司只有兢兢业业的为你们打工,才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和支持”(以后在开股东大会时又多次跟法人股东这样说过),这也是我 在证券公司总部搞研发跑了几十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A股公司),唯一一次单独与企业掌门人交流发展战略思路,并得到最大股东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可见刘董 事长个人人格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偶然树立起来的。后来我还了解到,这位身价在当时已经过几亿的老板,2008年还和家人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至于说到在港 股创业板市场上市,这里面更有些内幕可以说说。2005年,港股市场因为接连爆出大陆在港上市民企造假丑闻,几乎所有大陆民企公司股价都跌的面目全非,主 承销商也有些担心,极力压低发行价,首募只能有三千万,还大部分为主承销商自己和其客户所包揽。当地政府劝刘董不要在港发行上市,嫌价太低(0.34元 股),但刘却很坚定认为,在港上市能够有效引入信息、技术、扩大企业知名度,有利于扩展市场影响,而不是上市的目的在于圈钱或自己捞一把。
       在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除了首发募集的那三千万资金,8058没有再从资本市场中拿过一分钱,甚至于连银行贷款也很少贷,当然也分红很少,世界金融风暴以 后就没有过任何负债。只是有一点,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再及管理,都是稳扎稳打,围绕主业盈利这个根本目标在努力。时至今日,刘董事长的战略远见,终于在资 本市场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得到了市场认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和药业同行注意到了这家过去极不起眼的小药厂,公司也已经走上了大步阔步前进的大道上。(未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

大盤研判、個股規畫、資金控管 羅威台鐵站務員反敗為勝的兵法精髓

2011-7-4  TWM




 即使只用技術分析法來操作股票,只要熟稔《孫子兵法》精髓,經過縝密布局、運用,也能對股市操作加分。

羅威,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屢屢可看到他運用兵法,沉穩操作,致勝的一面。

整理‧吳美慧

曾 被《今周刊》報導過的台鐵站務員羅威(本名賴宣名),縱橫股市二十年,投資股市從十萬元起家,資產一度高達七千萬元,但就在投資到達巔峰時,九二一大地震 讓他的人生一夕改變。住的房子半倒、手中用融資買進的持股,不僅價值瞬間蒸發,肩上還多了千萬元的負債。從天堂掉進地獄,羅威靠著技術分析,以及將《孫子 兵法》中的精髓活用在投資上,讓他得以翻回天堂。

投資股票如同帶領軍隊打仗一樣,並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羅威認為《孫子.謀攻篇》中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最能詮釋這種精神。他提醒投資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資個性,以及現階段的環境適不適合投資,最後是不要在容易失敗的地方投資。

羅 威指出,大多數人投資股票,最先想的是要如何從股市中賺錢,這樣的心態會讓步調「躁進」,容易出現「追高殺低」,虧錢的機會反而比較高。他說,《謀攻篇》 中提到的「百戰不殆」,指的是投資一定要先求「不敗」,而不是「求勝」;只要本金不虧蝕,隨時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持有這樣的想法,就能夠穩健操作,不會 亂了腳步,自然投資贏的機率就會高些。羅威自己後來能把千萬元的負債還清,就是每次出手先求「不敗」,先不讓手上僅有的現金流失,再重押足以賺錢的標的。

羅 氏心法:智取不躁進 出手先求不敗「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羅威強調,如果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若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 解自己,那麼每次作戰就有危險。「軍事對陣固然如此,投資工作不也是如此?」羅威說,「了解自己」是投資的第一步,每一次出手投資,一定要精準,包括標的 是否適合投資,以及資金的控管,利用縝密的作戰方式,讓他贏回財富與人生。

羅威買進的人生第一檔股票台玻,不僅以高價追買,當日還以跌停板作收,之後更連續五支跌停板,一周就虧掉兩個月薪水,讓初入股市的羅威沮喪不已。他笑說,當年進出股市就是沒有經過規畫,一頭栽進去投資,怎麼進去?怎麼出來?仍舊搞不清楚狀況。

後來,羅威把《孫子.始計篇》提到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勝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深化在投資內涵中,就是投資股票前的策略規畫,越是縝密,越有獲利機會,現在他的投資,從大盤布局、個股規畫,都有自創的「羅氏心法」。

這 套心法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的控管,資金就如兵將與糧草一般。「因糧於敵」,有多少的兵將才知道能夠攻下哪座城池,才不會發生加足馬力進攻後,卻發現糧草不 濟、無以為繼的窘境。羅威強調,投資股票,最忌諱有資金壓力。「投資股票或是期貨,技術的好壞和輸贏當然有關係,但是最終決定輸贏的卻不是技術,而是你的 下單心態和資金控管。」羅威分析說,股市決不保證獲利,尤其是要在短期內獲得巨大利益真的很難,所以,投入股市的資金最好是二、三年內完全不會用到的閒置 資金。他建議投資人應把手上的資金劃分成三到五等分,不管喜歡的股票有多少檔,每次手上股票最多五檔;同時,每檔標的最多只投入一等分的資金(也就是二 ○%),且絕對不能增加。

投資如同打仗,「不打沒把握的仗」,所以羅威特別強調,「投資一定要從容不迫,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他說,儘管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可贏得資金的安全。

操 盤成功的兩項基本規則:停損、持長至於應如何提高投資勝率?羅威總結多年的經驗認為,「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一方面,截斷虧損, 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羅威說,多頭市場上,多數股票回檔後很容易創新高,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 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未破前低不輕易出場,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羅威說,每一次的成功,只會使你邁出 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讓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三十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對 於散戶最焦慮的問題:投資已出現虧損,要不要停損?羅威說,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部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若是否定, 馬上賣出,毫不猶豫。他認為,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投資人沒必要比市場精明,不應該對抗市場,或想擊敗市場。不論是投資或是打仗,「一定要保有再度重來 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都要有「東山再起」的能力,絕對不能讓自己一次就輸得一敗塗地。「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他強 調,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

至於要增加投資贏面,羅威建議可以善用《孫子.地形篇》中的策略,清楚股市線形走勢,就能夠 掌握趨勢,贏在起跑點。他建議,冷靜的觀察線形指標,任何商品都可由技術來分析,大盤也是一檔個股,可以順著大盤的KD定方向,找出月KD和大盤同步的股 票操作最有利。經過二十年的淬煉,羅威最擅長運用月KD來尋找投資標的。當月KD在二十往上交叉時,就是可以留意的買點;而當月KD在八十準備往下交叉 時,則要開始準備找賣點。羅威建議,一旦觀察到這種股票,就該把線圖拉近,換到周線或日線尋找買點或賣點。

而近來大盤走勢詭譎,投資人要如 何因應?羅威用「守成不易,莫徒務進攻」來形容。他說,月線面臨大壓力,壓力在技術面上的意義是:一、不容易一次突破;二、就算突破也會有壓回;三、九千 點之上不是天險也是山頂;四、月KD已經連續八個月在八十以上,隨時會結束鈍化。羅威從歷史經驗來看,KD鈍化結束後回檔幅度大約介於一三○○點到兩千點 之間。

「多算勝,少算不勝。」羅威指出,以目前的狀況雖然看起來是兵臨城下,但是因為已經遠征了五千里,也有點師老兵疲之感,上方或許還有 三、五百點空間,但是如果月KD回檔會有一、兩千點空間,在此先休息等待是比較好的策略。羅威認為,這條壓力線不是無法攻克,而是必須先蹲後跳、屯兵積 糧,等到好時機才能夠有所作為。羅威提醒,《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先尊重壓力線,認為自己不可能戰勝此壓力線,然後等待敵人 可以被戰勝的機會。

羅威分析,目前月KD向下、周KD向下、日KD低檔鈍化,三個級數的KD都處於下跌的空頭情況,明顯不利作多,手中持股跌破五十MA(移動平均線)的股票建議出清。不習慣作空的人,建議保留現金,不要亂搶反彈,待將來股價回到低檔有錢可以買便宜貨。

羅威(賴宣名)

出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台鐵站務員

孫子曰:「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股市啟示:每當做一個決定,無論攻或守,都要了解大盤所處的位置,並思索當下有何合適的攻擊方式,抑或退而整兵。

實戰技法:「攻守有據」,操作不是永遠順利,懂得攻守之間的分寸,才能掌握贏面。

孫子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股市啟示:「任勢」,轉換成股市的語言就是趨勢,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

實戰技法:大盤反轉徵兆怎麼看?

「勢」可以說是《孫子兵法》裡最精華的一個字,投資者要清楚知道:何時最適合進場作戰;聰明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並且耐心等待最適當的時機。等到時機成熟,就可收取勝利的果實。

孫子曰:「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股市啟示: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消滅。

實戰技法: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

羅威對未來台股的看法:

月、周、日KD都處於下跌情形,明顯不利作多,等到股價回到低檔,再伺機撿便宜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0

聽了一場關於遊戲行業發展趨勢研判的券商論壇會 Risakkuma

http://xueqiu.com/8634465233/24669947
前言:我去聽了一場關於遊戲行業發展趨勢研判的券商論壇會,期間邊寫紀要邊吐槽。我此前對於國內爆炒手游概念就頗有微詞,一直覺得「碎片化時間遊樂將改變遊戲人群消費習慣從而引爆手機遊戲市場」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手游,就好比你在人人或者facebook上一度鍾愛的消磨時間的遊戲,與其說具有可玩性最重要的還是其社交功能——那麼曾經威風凜凜的免費社交遊戲巨頭zynga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很多問題麼?我指望從券商那裡得到些可以排除我疑惑的論據,但是反而不認同之處更多了。
$索尼(SNE)$ $任天堂(NTDOY)$ $Zynga(ZNGA)$ $藝電(EA)$ $動視暴雪(ATVI)$查看原圖
一、國內外遊戲市場分類佔比對比:

全球遊戲產業中主機遊戲佔比最大(42%+12%)移動端遊戲佔比(15%),預測移動端遊戲增速最大,16年將達到28%。

國內遊戲產業中主機遊戲佔比為0%(引述數據的這位有想過為什麼麼?因為我天朝有遊戲機禁令,雖然當時只針對非家用機,但是其實打擊面完全延伸到了家用機上,2000年頒佈到.現.在.還沒有取消!),PC遊戲佔比0%(當然,因為通過文化部審核的可玩的(海外)遊戲屈指可數), 網遊佔比95%,其中客戶端遊戲(端游)佔比79%。

結論:端游是中國遊戲市場的絕對主導。但這並不是中國消費者熱愛免費這一簡單理由可以解釋的,而是在政策保護下的不完全競爭所造成的。試想一旦政策保護取消,國內的消費者面臨更多選擇,市場份額也將重新配置。

二、國內外遊戲公司估值對比:

海外市場傳統遊戲巨頭的市值沒落,業績下滑,除SCE外最大的遊戲上市企業任天堂PE8X,PS2X;而以移動遊戲起家的Gungho則收入大幅增長,2013年1Q營收同比增長838.9%,其中移動遊戲增長2344.4%。PE高達56X,PS21X。

相較海外遊戲市場的慘淡估值,手游推動國內遊戲標的估值的大幅提升,掌趣科技PE161X,中青寶329X。

結論:Gungho的移動遊戲部門業績增長並不是單純的手游拉動,11年底索尼推出PSV後Gungho12年2月針對新機型推出的遊戲仙境傳說也銷售了超過30W部,市場對於其相較其他遊戲開發商能夠更迅速的實現多平台戰略報以極大期待,也因此推高了估值。反觀國內手游上市的開發商和運營商,除了中青寶、騰訊、完美世界、盛大遊戲有跨平台的實力外(也僅僅是跨PC和手機兩個平台),其餘均實力薄弱,並不足以與現在的超高估值相匹配。

三、國內遊戲市場分析:

1、端游:

我國ARPU值佔GDP比重很高,但端游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10大遊戲公司佔據94%的市場份額,且端游網民滲透率已達到25%,即每四個人裡就有一個在玩端游,未來已經沒有什麼市場空間,行業增速下滑是長期趨勢。
2、頁游:端游到手游的過渡,開發商方面,前10市佔率很低,大開發商上市意願也低,但該行業只是過渡,最後會被移動遊戲所取代。
3、手游市場: 非智能手機遊戲付費2/3,智能手游還有很多空間。申萬預計手機遊戲未來5年CAGR達到38%。目前手游市場遊戲開發商依然分散,前5名集中度僅佔30%;但平台商已區域集中,其中騰訊已佔20%市場份額。

申萬認為,現在A股市場PE很高,可以進行橫向整合,做好遊戲佈局。上市公司收購8-15xPE,對於二級市場股東可增厚EPS。

四、收購是快速增長的動因?

根據申萬PPT,Nintendo是如此,EA是如此,Gungho等手游開發商也是如此。

然而若把Zynga的收購和股價做成一張表格,會發現故事可能截然相反,12年3月OMGPOP(Draw Something的開發商)被1.8億美元高價收購,隨後的10月Zynga對其賬面減記8500萬美元至9500萬美元。

五、感同身受:

不要長期持有遊戲類公司,短期享受紅利,謹防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17

宏觀研判之十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麼?向何處去?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3712693

宏觀研判之十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向何處去?

——12月4日電話會議紀要

大家下午好,今天大盤氣貫長虹,已經將近 2900點,年率漲幅將近1000點,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是一個牛市,並且是一個波瀾壯闊的牛市。我們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是最早也是最堅定為大牛市吶喊。走到現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牛市能否持續?”因為最近的基本面數據不太配合,另外還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最近有很多關於大牛市的討論,以前是爭論是牛是熊,現在大家開始對這一輪牛市的原因進行討論,我們也想在這個時點上為大家梳理一下這一輪牛市的邏輯是什麽? 因為這決定了後面的高度和節奏。

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

我是五月底加盟國泰君安,7月19號發布報告《新5%比舊8%好》,提出“大牛市論”,8月16日發布報告《“習近平政治經濟學”與中國未來》,提出大牛市預測;8月26日,市場唱空比較多的時候,發布《不要倒在黎明前》;9月2日毅然發布了報告《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這是我們的整個戰熊的歷程。我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還是要講邏輯。

我最近到各個地方路演和參加一些論壇,發現大部分人開始接受這是一輪牛市。但是這輪牛市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我們發現對這輪牛市有一些競爭性的解釋。

1.      資金論,認為主要是資金推動的。但是我們需要問的是為什麽資金是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入市,而不是以前入市?任何牛市都是需要資金配合的,那麽驅動資金流入市場的原因是什麽?是什麽給了它動力?

2.      政策:比如說新華社連續發文,唱響大牛市。但是我覺得純粹是文字上的唱多,如果不跟進改革的落地,政策的寬松,我們的投資者都是很聰明的,也不會相信大牛市。

3.      券商起來了,所以牛市來了。這是一個自我論證,牛市來了,券商具有彈性,但是券商起來了導致牛市來了的說法,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循環論證。

4.      基本面還可以:實際情況是基本面很一般,比如說PMI低於預期,物價通縮,剛剛公布的企業利潤小幅下滑。

那麽,這一輪牛市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認為當前的牛市是分母驅動“改革牛”,它類似於1996-2000年,而不是06、07年的牛市。我們對06、07年牛市印象深刻。我們觀察發現,市場上的投資者如果按照06、07年那一輪“周期牛”的風格來操作,一定要等到企業利潤回升,可能投資業績就受限。但是如果按照“改革牛”的風格來操作,明白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升風險偏好,今年毫無疑問業績都是不錯的。

2014年這一輪牛市沒有經濟基本面配合,這是一個經濟基本面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過程。這不禁讓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增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也就是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能否往上走?實際上這樣的案例很多,比如1975-1980年的日本、1986-1990年的臺灣、1999-2006年的韓國,我們自己也曾發生過,比如1996-2000年。

當前的股市和經濟類似96年而不是06年。1996年到2000年的經濟困難也有爭論,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是應該刺激還是改革?經過充分的辯論,公共政策部門決定通過改革來走出困局。1996到2000年的政策應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國企改革,金融市場化改革,剝離銀行不良資產、實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對外開放。我們看到的是,GDP增速降50%、股市漲200%。我們來看1993-1996年的熊市和1996-2000的牛市是一個邏輯,是硬幣的兩面。1993-1996年熊市的原因主要是:利率過高,政策偏緊,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銀行不良率過高。1996-2000年出現了牛市,“經濟往下、股市往上”原因主要是:((1)利率下降:利率從12%下調到5.85%,降幅超過一半。存款準備金率從1997年的13%下調到1999年11月的6%。(2)政策寬松: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發行大量的國債投資各種項目來托底經濟。(3)改革提速:國企改革、金融改革、住房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質推動,提升風險偏好。(4)金融風險拆彈: 1999年將1.4萬億元資產剝離,提升風險偏好。

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拆彈這四個原因造就了1996-2000年改革轉型的牛市。按照同樣的框架,也就是轉型宏觀、轉型時鐘和轉型牛的框架,這一輪熊牛的演化邏輯也非常清楚,這是我們預判大牛市的很重要的方法。



2010-2013年熊市的原因跟1993-1996年類似:利率過高、政策偏緊、改革遲緩、金融風險上升。2010-2013年屬於一個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改革進展遲緩,舊的增長模式拒絕出清。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和產能過剩的重化工行業形成三大資金黑洞,加杠桿負債循環,無效資金需求膨脹,推升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高成為了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產生了兩個影響:一、企業融資難貴,估值層面不好;二、沒有增量的資金來到市場上,居民通過信托和理財為舊的增長模式輸血,股市陷入存量博弈的困境,陷入常年的熊市。

那麽為什麽舊的增長模式不能出清,導致無風險利率下降呢? 核心原因在於三大資金黑洞中地方融資平臺和國企作為體制內部門,存在財務軟約束,難以通過市場化方式出清,必須通過改革破舊立新,才能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那麽這個事情在2014年2季度發生,牛市的催化劑出現。這一輪大牛市和1996-2000年很像,核心要看到四個條件能否延續。如果可以,那麽牛市的邏輯可以延續,如果在未來某一個時點,看到這四個條件被破壞就可能會觸發風險。這四個條件就是: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不能爆發,如果爆發要及時化解,也就是金融風險拆彈。我們要看到這四點的配合,才能看到牛市的延續。

2014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推動改革。改革提速了,市場的風險偏好提升。我在《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里面寫詩,講“黨給我們智慧給我們膽”。其實在沒有基本面配合的情況下,大家炒的是對改革的信仰,所以說大牛市點是夢也不是夢。我們看到,2季度以來,三大資金黑洞中市場化程度高的房地產部門率先展開了出清,並倒逼重化工行業和地方債務收縮。三大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從而無風險利率出現趨勢性下沈,股市估值中樞擡升。房地產投資下滑倒逼了政策的寬松,大量資金看到房地產沒有未來而流入到市場,從信托、理財市場流入資本市場,股市擺脫存量博弈困境,邁向增量博弈新時代。

所以我們要用轉型牛、轉型宏觀的邏輯來分析當前的牛市。在沒有基本面配合下,我們必須看到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這四個條件存在,才能實現牛市的延續。這就涉及到我們對未來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也是對大牛市第二波的預測。

二、大牛市第二波的10大猜想

1,  改革從2014年的方案準備期邁入2015年的落地攻堅期,從不能證偽到逐步證實。2014年中央深改組1-7次會議通過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將會逐步落地,未來主題是不缺的。

2,  全面寬松周期開啟,未來降息降準常規操作將會逐步取代各種眼花繚亂的定向寬松工具。

3,2015年財政政策將更寬松,可能上調赤字率。現在4.8萬億財政存款趴在賬上吃利息,在經濟衰退情況下,我們認為這可能不科學。

4,財政貨幣雙寬松有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有利於貿易條件改善,但會增加資本流出壓力。考慮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走出去這種決策層的需要,我懷疑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略貶值,相對於歐元、日元和新興經濟體的貨幣略升,大致在這麽一個區間段。

5,如果財政貨幣政策處於寬松周期,那麽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有望回暖,房地產投資和價格環比回升。因為庫存高,人口凈流出,三四線城市房市持續蕭條。

6,去產能進入尾聲,明年傳統產業可能出現兼並重組潮,發改部門可能會助力。

7,經濟增速下滑趨緩,經濟失速的尾部風險逐步消失,2016-2017年有望探明增速換擋後的中速增長底部,未來新5%比舊8%好。明年一季度會有數據跳水。跳水之後,房地產投資和GDP平著走。過去2010-2012屬於增速換擋的下滑期,大家心里比較怕,企業效益邊際惡化,但是從2012年到現在,經濟緩慢下滑,大家在逐漸適應所謂的“新常態”。如果未來房地產投資、出口、消費和基建投資逐步進入“新常態”,我們就有可能探明中長期的底部,我懷疑真正的底部探明可能在2016-2017年。

8. 物價有可能在2015年中期前後擺脫通縮,從而迎來企業盈利的曙光。如果我們能夠看到三個事件,未來物價擺脫通縮區間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財政貨幣寬松周期的開啟;二、房價回升;三、大宗商品價格觸底。我們認為未來通脹也不會起到太高,主要是擺脫通縮區間,PPI已經連續三十三個月負增長。PPI擺脫負增長就有可能迎來企業盈利改善的曙光,市場風格發生切換。

9,物價擺脫通縮意味著債券牛市的結束。我們現在處在股市牛頭,債市牛尾。未來半年股市將沖擊大牛市第二波,分母驅動,分子觸底。大牛市第一波就是熊牛的拐點,2400-2500點之前,當時分子往下走,主要來自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分母驅動。第二波大牛市是分母驅動,分子觸底。第三波如果有可能在2015年中期前後擺脫通縮,迎來企業盈利的曙光,就有可能轉化到分子驅動為主。

10,最受益的行業是券商、地產和保險,但是銀行有可能會扮演黑馬,降準的空間比降息大。利率市場化改革和美聯儲加息預期下,降息不會走的太遠,降息可能低於大家的預期,但是降準可能會超出預期。至於新興行業,如果註冊制在未來1-2個月報國務院,《證券法》明年中期修訂出臺,明年底2016年初註冊制改革能夠推行,具有殼價值的沒有盈利的小票因為殼價值的消失,可能血流成河。代表未來的新興產業如果保持強勁的盈利增長態勢,仍然是市場追捧的對象。

三、3大風險

走到現在,大家可能會覺得“畫面太美不敢看”,年內漲幅將近1000點,現在確實是一個多頭的行情,是一個逼空的行情。展望未來,我們提示三大風險。如果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四點邏輯繼續存在,分母驅動的改革牛的邏輯會繼續存在。有可能會破壞掉這個邏輯的三大風險點如下:

2015年的三大風險:

1,  三四線房地產企業倒閉或跑路。我懷疑三四線房地產企業是沒有未來的,我建議大家不要為舊的增長模式買單,要與未來同行。我們調查過很多三四線房地產情況,部分庫存過高,人口凈流出。930救市和1121降息都救不起三四線城市的房市,我懷疑這些地區的房企扛不過去,與之相關的民間借貸和影子銀行風險敞口比較大。我們常說,“十次危機,九次地產”。如果三四線房地產爆發起來,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點會成為最大的黑天鵝。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主要還是在三四線城市。

2, 轉型遲緩的傳統產業喘著粗氣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跑輸大市。

3,  明年中期美聯儲加息,引發資本流出壓力,會否引爆俄羅斯或拉美等地債務風險值得警惕。目前油價下跌至65美元,鐵礦石也跌的很慘。像俄羅斯和拉美國家等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資源型國家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一旦俄羅斯或拉美的債務風險引爆,會導致全球資本追捧避險資產,會引發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入美國本土,會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厭惡。

大家不要小瞧這些風險,因為股票本來就是風險資產,所以我們提醒大家關註這三大風險。當然黑天鵝會否出現,我們並不知道。我個人比較喜歡索羅斯的思維。我記得2009年索羅斯提到我們有可能會遭遇金融危機的第二波,但是後來黑天鵝並沒有發生。如果2009年就等待黑天鵝的發生,那麽我們就可能會錯過美股後來五年的牛市。如果黑天鵝沒有出現,我們就會謹慎的觀察它,逐步發現有沒有這個苗頭,我也會第一時間給大家提醒。

總的來說我們對這一輪大牛市的看法是:我們處在第二波。這一輪大牛市的驅動不是分子,而是分母,就是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造成的分母驅動的轉型牛和改革牛,所以只能用轉型宏觀的邏輯才能預判。我是在6、7月份就提出來的轉型宏觀的邏輯,往後看,我們要重申四點邏輯,那就是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如果四點邏輯不被破壞,那麽牛市是可以延續下去的,如果被破壞,就可能會破壞牛市。按照目前來看,2015年的十大展望我們依然按照牛市的思維來進行展望,相信大家也知道如何按照轉型宏觀改革牛的邏輯進行配置。我們提示的三大風險就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消退、傳統行業企業倒閉和美聯儲加息引爆債務危機和資本流出壓力。

最後,感謝大家對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的關心和支持。雖然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組建的時間比較短,還是市場上的新人,但是我本人從事宏觀行業也十幾年了,我曾經在2007-2009年在市場上短暫的工作過。在我們被非議和爭論的時候,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也預祝大家在今後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

四、對此輪牛市的4大反思

國內有一位宏觀領域的頂級前輩,我曾經追隨,他有句話:每逢大事有靜氣。

我的理解是:你是世界的中心,你無處不在,你根本不存在。這樣就解放了自己。

反思1:

美國這輪牛市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是2009年。當時美國經濟怎麽樣?基本面一塌糊塗。

2012年底以來,當大多數人確認了美國經濟複蘇的時候,現在華爾街在討論什麽?在討論美股是否已經出現了泡沫。

所以,市場是聰明的,要敬畏市場。預期是重要的,提前預判是重要的,預期差是重要的。

反思2:

2008年底,市場認為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極度悲觀。當時我大幅看多市場,30萬億的GDP放了10萬億的信貸啊。

經濟一直到2009年2季度見底,可是股市最大波的行情走完了。股市和基本面究竟是什麽關系?

反思3

2009年中,當市場熱議中國經濟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時,我選擇退出了這個市場。

靠刺激而不是靠改革和市場自身力量推起來的泡沫能持續嗎?

反思4

2014年5月底,市場極度悲觀,股市在2000點上掙紮。我選擇來到這個市場,預判改革提速將提振預期造就牛市。

如今大盤屢創新高,市場熱議大牛市夢。那麽經濟基本面怎麽樣?相當一般,長期底部仍未探明。

我懷疑,當未來某個時點,經濟構築了新的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改革基本完成,我懷疑那時股市的行情將基本走完了。我們也該再次退出市場休息。

這是我對市場的反思和尊敬!

任澤平謹識於大盤突破2900點之際

2014年12月4日

請關註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39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4212955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本報告導讀:
原油大跌最終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原油繼續下跌是否促使危機連連?
摘要:
 石油戰爭,供給先行。1)美元走強和全球需求放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滑10-20%,但原油價格暴跌50%,說明主要因素在於供給沖擊。2)頁巖油平均成本75美元,邊際成本35美元將沖擊中長期原油供給面。3)海灣產油國發動石油戰爭,意圖擠出俄羅斯等高采油成本國家以及打擊頁巖油發展。4)美國給俄羅斯傷口撒鹽,落井下石。
 短期原油價格超跌,未來有望回升。1)美元走強、全球需求下滑及頁巖油遠景壓低原油長期均衡價格,原油大幅回升無望。2)目前原油超跌,海灣產油國的財政和國際收支平衡點位最低是60-80美元,原油超跌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非長久之計。3)長期遠期原油期貨價格顯示原油已超跌,未來有望回調。
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原油下跌是把雙刃劍。1)原油暴跌下冰火兩重天,石油消費國如中美歐日均受益,石油生產國則受損,全球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原油下跌之前處在第一階段,原油下跌導致股市上行。2)原油暴跌大幅拉低通脹水平,全球經濟增大了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全球流動性有望提升。3)原油持續下跌可能進入第二階段,原油生產國貨幣大幅貶值,資本流出。俄羅斯首當其沖,危機魅影隱現,非產油國匯率也開始急劇貶值,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進而拖累全球經濟。
 俄羅斯等產油國能否企穩取決於油價。目前盧布貶值的勢頭停止要等到原油企穩。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乃至采取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最終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連累歐洲經濟。
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1)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2)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不必過於擔憂。

目 錄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3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7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9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9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9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10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10
3.5. 冰將滅火階段 11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12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12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自2014年七月份以來,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幅度超過50%,由石油價格下跌引發的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經濟衰退,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問題引人關註。

回顧此次原油暴跌的始末,我們認為,供給沖擊和產油國博弈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一般的經濟學分析主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另外,由於原油是美元計價,美元走強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廠商行為,特別的,原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這一點需要特別註意。

全球需求放緩和美元走強是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商品所共同面對的外部環境。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大商品的價格跌幅是10-20%,而原油是50%。因此我們認為需求面和美元走強可以解釋原油下跌的10-20%,但是更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供給沖擊以及產油國的博弈。供給沖擊主要是頁巖油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遠景預期,產油國博弈主要指的是海灣產油國在應對供給沖擊下對其他產油國的擠兌,還有就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擠壓。

頁巖油技術革新,地緣政治緩解,原油供給增加。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巖油巖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美日。美國頁巖油的繁榮改變了世界石油供給格局,美國作為全球能源主要消費國家之一,從原油消費國逐漸向原油出口國的身份轉變。頁巖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目前頁巖油生產商的平均生產成本在65-8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維持當前的原油價格上,大部分頁巖油生產商將無利可圖。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大約為30美元左右,依然小於當前的原油價格,是頁巖油生產商還能維持生產的主要原因。但長期來看,當前的原油價格將不足以維持頁巖油廠商的持續性生產活動。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可見當前油價對原油生產商的打擊。

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複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萬桶,高於每日產油上限。因此,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沙特博弈搶占市場,美國“陰謀”排擠俄羅斯。除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原油價格下跌也是產油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頁巖油的繁榮以及拉美等新興產油國家的興起,使得OPEC原油生產占全球市場的比例受到威脅,OPEC國家通過“不減產”的決議,繼續保持原油的高供給,壓低原油價格,其目的一是可以打擊頁巖油生產商,壓迫其破產;二是率先擊垮生產成本較高的原油生產國家,從而重新搶占市場份額,奪回市場定價權。可以看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原油國家,原油生產成本大約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達20美元。與OPEC這些低成本產業國相對的,是墨西哥、巴西、俄羅斯、美國等高成本的產油國,在當前的油價下,無一例外將承受巨大的虧損。沙特方面,屢次發表不減產的聲明所釋放的信號強烈,其通過石油價格戰爭來打擊高成本生產商的目的也越發明顯。

另一方面,美國坐看原油價格下跌而無動於衷,一方面是因為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經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借刀殺人”打擊俄羅斯的考慮。受原油價格下跌和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盧布大幅貶值,內憂外困之下,美國依然不忘傷口撒鹽,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援助。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紛爭可謂由來已久,烏克蘭爭端將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矛盾更加明顯,如果此次陷入危機的是其他國家,美國“火上澆油”的態度未必會如此積極。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海灣國家承受財政和貿易平衡壓力,低油價難以持續。雖然OPEC主要產油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低,但除了沙特以外,大部分仍然保持在了40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左右。而更重要的是,OPEC國家的財政和貿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原油價格下降,對國內的財政收入和貿易平衡將帶來不小的沖擊。在當前油價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國家可以保持財政收支和貿易收支的平衡,俄羅斯、伊拉克等國家將面臨財政收入大幅縮減,貿易收支逆差嚴重的影響,而即便是生產成本只要20美元的沙特,也只有在80美元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原油價格只有維持在60-80左右的區間,才能滿足大部分原油國家的財政需求。低油價時代的博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此以往,海灣國家也難以長久的支撐低油價。

美元走強幾成定局,美元計價商品價格壓力仍在。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以及大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促進作用,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那麽相應的美元計價商品的價格也會存在下行壓力。

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可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未來可能不會有大幅度的調整。這意味著對於原油的需求未來不會有太大增長,對未來原油價格的預期主要取決於未來供給層面的變化和原油生產國的應對。

技術革新帶來的頁巖油發展。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是30-40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在不進行資產擴張的情況下,頁巖油企業在較低的油價下依然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生產。當前頁巖油主要集中在美國開采。而從全球頁巖油儲備來看,頁巖油氣在俄羅斯和中國都有相當的儲備資源,未來頁巖油氣的開采空間很大,這也有可能加速頁巖油的供應,繼續改變全球能源供給格局。

因此,我們判斷,原油價格可能將維持在60-70元左右的水平,這樣海灣國家既不會因為低油價而忍受財政和貿易收支萎縮的痛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打擊頁巖油和其它高成本產油國的目的。但即使未來油價維持在60-70左右,而沒有繼續下跌,對於俄羅斯等這種采油成本較高的國家仍然是個噩夢,俄羅斯經濟將進入衰退,盧布貶值的勢頭短期內要想遏制還需要原油價格的穩定來配合。因此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特別是最後將祭出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的後招,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俄羅斯再次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很有可能連累歐洲經濟。從市場預期來看,當前的石油價格是超跌的,市場預期未來油價也將回升到65-70美元之間。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原油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下降,利好發達國家和部分凈進口原油的發展中國家,GDP有望提升。對於石油生產國而言,是利空,尤其石油出口收入占GDP較高的國家。如果石油繼續下跌,不排除黑天鵝出現。從全球總體看,原油價格下降導致的通縮將加大全球經濟寬松的空間,政策利好。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俄羅斯凈出口石油額為4700億美元,占其GDP的比重25%。沙特凈出口石油額為34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高達50%。而歐盟是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進口57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3%。美國凈進口石油2600億美元,占GDP的2%。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原油價格下跌,降低生產成本,利好相關行業的實體經濟,GDP有望增加。同時,原油價格的下跌還將帶來輸入性的通貨緊縮,會寬松貨幣政策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石油價格下跌,將造成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GDP增速要減慢。石油價格下跌,利空這些國家,其匯率將大幅貶值。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出等,謹防黑天鵝的出現。

3.5. 冰將滅火階段
在第一階段,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美國股市上漲。但在俄羅斯危機後,美國股市下跌,非產油國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貶值,可能到了新的階段,該變化更需要警惕。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俄羅斯危機可能使油價下跌進入一個新階段,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資金加速回流到發達國家。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大幅度下降,資金從股市和商品流到債市和黃金等避險工具。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這一輪原油下跌疊加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1)實體經濟方面是有利的。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具體的,原油進口大概在每年2000多億美元,原油價格跌一半能夠省去1000億美元以上,占GDP的1%以上。

2)具體到行業層面,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

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具體的,我們判斷近期就會降準。

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現在就比較高,如果美國繼續走強,人民幣盯住美元,將導致中國貨幣條件惡化,不排除央行進行主動的貶值操作。

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這方面影響不必過於擔憂。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明顯回流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但是由於中國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因此有可能成為流向新興市場國家資金的避風港。

請關註微信公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16

【國際研判】世界經濟築底了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08

【國際研判】世界經濟築底了嗎?
作者: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張慶昌


導讀: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已經7年過去了,隨著美國經濟複蘇,歐日築底,印度增長強勁,那麽,世界經濟是否已經築底?未來將走向何方?中國扮演什麽角色?

摘要:


世界經濟複蘇進程分化。1)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第四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環比2.2%,超市場預期。美國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堅決徹底地去杠桿;必須痛下決心推動供給側改革;股市房市的適度修複有利於增強消費和投資信心;必須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複蘇,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而不是財政刺激。2)盡管歐元區經濟複蘇乏力,但我們認為QE對歐元區經濟仍有一定積極作用,歐元區經濟可能正在築底:受益於QE和歐元貶值,消費和出口增長穩健;PMI連續3個月增加;希臘危機暫時緩解。3)日本經濟溫和複蘇,私人消費溫和增長,出口增幅大,跟QE和日元貶值有關。4)印度成新興市場亮點。2015年印度經濟增速有望超8%。自莫迪2014年出任印度總理以來,先後拋出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比如,放寬外國直接投資限制,進行稅收改革,重新修訂勞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規,大力發展制造業,以及發展鐵路和智能型城市等。中印產業互補,為中國產業轉移提供新機遇,但也帶來“後有追兵”的壓力。


貨幣政策分化。1)美國將率先加息,經濟基本面強勁,Fischer預測美聯儲6月和9月份加息的概率最大。2)全球陷降息潮,歐元區3月份開始實施QE,日本央行繼續實施QQE,中國央行2月28日宣布降息;2月12日瑞典央行宣布降息並實施QE。3)貨幣政策不同步引發資本流動。


大宗價格低位企穩。受跌到成本線、俄烏停火、美國頁巖油氣供給收縮等影響,油價小幅反彈。鉛鋅等價格供給端收縮,價格反彈。農產品價格小幅反彈。


人民幣存貶值壓力。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元走強,歐元和日元相對走弱,人民幣存貶值壓力,預計“兩會”前後適度貶值。由於近期人民幣過強,致使出口部門受損,1月份出口同比下滑3.3%,PMI出口訂單指數低於榮枯線。




正文:

1.世界經濟複蘇進程分化

1.1.美國經濟一枝獨秀


2014年第四季度GDP修正值超市場預期。第四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環比2.2%,高於預期的2.0%,初值為2.6%。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小幅走高。下調主要受私人部門庫存投資低於前期估值影響。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是主要拉動因素;出口拉動有所下降,主要受美元升值和進口增加影響;政府支出和投資貢獻為負。


通脹仍低。美國2014年第四季度PCE物價指數終值年化環比下降0.4%,低於預期的-0.5%,初值為-0.5%。第四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終值年化環比1.1%,與預期一致。


美國經濟為什麽一枝獨秀?


第一,徹底地推動QE去杠桿,恢複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房市股市暴跌,破壞了金融、家庭和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經過3輪QE,房市股市的回暖恢複了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房屋建築支出加快,居民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到2005-2007年繁榮時期水平。


第二,更多地借助QE恢複市場力量,而不是依賴政府財政刺激。美國更多地通過QE恢複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將私人部門的債務“轉杠桿”到美聯儲,然後依賴市場自身力量複蘇,這種政策戰略在推動經濟複蘇方面緩慢但可持續。同時,美國試圖努力削減公共赤字,並多次觸發兩黨債務上限談判。反觀,其他經濟體則更多地依賴政府大規模刺激,這種政策戰略見效快但不可持續,且後遺癥大。


第三,大力推動再工業化、頁巖油氣革命、3D打印、互聯網等供給側創新。 危機後,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吸引高端制造業回流本土。頁巖油、氣革命使美國能源自給率上升,提升了制造業成本優勢。在3D打印、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引領全球創新浪潮。  


圖1 美國PMI最高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第四,部分地利用了美元霸權。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60%,QE實質上使得全球分擔了美國去杠桿的成本。

其他國家能學到什麽?


(1)必須堅決徹底地去杠桿。(2)必須痛下決心推動供給側改革。(3)股市房市的適度修複有利於增強消費和投資信心,不能簡單等同於泡沫。2014年中國股市啟動“改革牛”修複行情,為註冊制改革、推動股權融資、去杠桿、降低融資成本、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恢複居民消費和投資者信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有種觀點,把中國此輪“改革牛”簡單地等同於“脫實向虛”的泡沫,完全是缺少大局觀,過於短視。(4)必須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複蘇,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中國當前亟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大規模減稅,發展股權融資,打破服務業壟斷。再度搞大規模刺激不可取。



1.2.歐元區經濟築底


歐元區經濟複蘇乏力:歐洲體制僵化;貨幣政策統一與財政政策分割、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福利過高、勞動力人口下降等(詳見《歐美QE比較:這次能否拯救歐洲?》,2015年1月25日)。


盡管如此,但QE對歐元區經濟仍有一定積極作用,歐元區經濟可能正在築底:


第一,消費和出口增長穩健。


受能源價格下跌和就業率上升影響,消費增長比較穩健。受歐元大幅貶值和美國經濟強勁複蘇帶動的需求增加影響,歐元區出口大幅增加。


歐盟預計2015年歐元區19國經濟增長可能略微超出預期,歐元區經濟增長將達1.3%,超過去年11月預測的1.1%。


第二, PMI連續3個月增加。


歐元區制造業PMI和Markit綜合PMI連續20個月在榮枯線以上。2月份PMI是連續3個月增加。德國2月份商業景氣指數106.8,略高於前值。
   
第三,希臘危機暫時緩解。


歐元集團批準延長對希臘的援助,改革方案獲得通過,希臘暫時獲得喘息機會。但是希臘改革方案僅是大框架,內容包括改革預算管理、實現養老金體系、稅務管理現代化等。接下來,希臘政府能否按照承諾繼續細化改革方案並切實履行,仍存懸念。


圖2 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恢複至次貸危機前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3  歐元區失業率持續下降   單位:%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4 歐元大幅貶值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1.3.日本經濟溫和複蘇

私人消費溫和增長,出口增幅大,跟QE和日元貶值有關。日本第四季度實際GDP初值環比0.6%,消費者支出環比0.3%,企業支出環比0.1%。

圖5日元貶值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1.4.新興市場印度成亮點


2015年印度經濟增速有望超8%。自從莫迪2014年出任印度總理以來,一直進行著各種改革嘗試,先後拋出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比如,放寬外國直接投資限制,進行稅收改革,重新修訂勞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規,大力發展制造業,以及發展鐵路和智能型城市等。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14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4%。2015年,莫迪的改革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同時受惠於油價下跌、通脹減弱,印度今年經濟將大幅上揚。

印度COPY東亞起飛模式。大規模基建、FDI和出口導向是典型的東亞經濟起飛模式。

中印產業互補,為中國產業轉移提供新機遇,但也帶來“後有追兵”的壓力。印度勞動力資源豐富,制造業相對落後。2011年印度政府制定《全國制造業政策》,政府關註的焦點開始向制造業轉移。同時,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中低端制造業逐漸失去出口競爭力。事實上,自2011年起,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加速上升。

印度引關註。長期看,印度勞動力充裕,地理位置優越,走東亞發展模式可行性高。在各項改革措施下,未來印度經濟發展將逐步引起全球關註。


圖6中國產業結構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7 印度產業結構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8 印度適齡勞動力人口比重上升  單位:%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貨幣政策分化

2.1.美國將率先加息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年中加息的概率在加大:


(1)2月24日,美聯儲耶倫出席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半年度聽證會,表示“修改前瞻指引意味任何會議上都可能加息”,為進行靈活性的貨幣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間。


(2)美國近期宏觀數據表現較好。2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7,高於預期。美元匯率在後半周有所上揚。


(3)美聯儲二號人物Stanley Fischer表示,美國經濟已非常接近達到充分就業,預計通脹不久會隨著低油價影響褪去而回升,美聯儲今年6月和9月份加息的幾率最大。


2.2.全球陷降息潮


歐元區3月份開始實施QE。


日本央行23日召開會議,繼續實施QQE為經濟複蘇提供寬松的貨幣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它國家和地區也紛紛加入降息狂潮。


2月12日,瑞典央行,將再回購利率從0.0%下調至-0.1%,並實施QE。
全球貨幣戰爭剛剛開始。歐元區 QE 誘發全球降息狂潮。全球經濟低迷和油價暴跌導致的通縮是主因。全球協調機制不起作用,貨幣戰將加劇。


2.3.貨幣政策不同步引發資本流動


由於經濟走勢分化,導致貨幣政策分化。隨著美聯儲加息臨近,歐日繼續實行QE,未來資金流向不確定性增強,將加劇高負債國家風險。


3.大宗價格低位企穩

3.1.大宗商品自身屬性


除美元指數共性影響因素外,大宗商品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價格走勢將趨於分化:原油兼有商品和金融屬性;鐵礦石具有很強的工業品屬性,供求關系是影響其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銅具有很強的工業品屬性,供求關系是其價格走勢的核心;鉛鋅鎳鋁具有很強的後工業品屬性;國際大豆定價主要是通過CBOT的期貨合約進行定價。


3.2.周期品價格低位反彈


原油價格探底反彈。目前,布油價格在60美元左右,這個價格和我們之前測算的OPEC實現財政和貿易平衡點的價格一致。詳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20141218)。近期原油價格走勢受金融屬性的影響減弱,即受美元指數影響減弱。德法俄烏達成停火協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降。邊際供需關系成原油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例如,2月25日,沙特油長稱石油需求增加,因為匯豐中國PMI初值數據升至四個月高點至50.1,布倫特原油期貨周三急升5%。目前看,我們認為布倫特原油會在60-70美元之間持續一段時間。另外,值得關註的是,美國WTI與布油價差創12個月新高,主要原因是美國WTI油價受本國頁巖油、氣的影響。


鐵礦石價格仍高於成本價。盡管價格下跌到70美元左右,但是傳統三大礦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所產鐵礦石運到中國的成本約40美元左右,所以它們會加大生產以提升效益。力拓2014財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產量由兩年前的1.99億噸上升至2.78億噸;必和必拓2014財年的產量由前兩年的1.59億噸升至2.25億噸。中國經濟進入深冬,需求未見上升。整體而言,鐵礦石價格走勢不容樂觀。

鉛鋅等周期品價格反彈。目前這幾類商品的價格已下跌到成本價,供給端出現收縮,價格反彈。


大豆價格築底。大豆價格下跌始於2012年8月份。


4.對中國的影響:人民幣存貶值壓力


人民幣存貶值壓力,預計“兩會”前後適度貶值。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元走強,歐元和日元相對走弱,人民幣存貶值壓力。由於近期人民幣過強,致使1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滑3.3%。


全球貨幣政策分化,陷降息潮,導致國際資本流向不確定性增強。中國面臨短期資本流出壓力。

受大宗商品價格低位企穩影響,輸入型通縮壓力略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83

【宏觀研判】中國經濟和大牛市向何處去?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52&page=1&extra=#pid1396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3 08:57 編輯

宏觀研判】中國經濟和大牛市向何處去?
作者:任澤平



摘要:

大牛市向何處去:第三輪大規模變革推動的“改革牛”“轉型牛”。這輪牛市是從下到上企業轉型(創業板轉型牛)和從上到下政府改革(主板改革牛)共同驅動的,中國正處在第三輪大變革之中,這個邏輯足夠強大,因此我們判斷是大牛市,而不是結構性牛市、反彈或熊市,參見《轉型宏觀》系列報告。在一個“刷屏”“刷臉”過度服務的賣方分析師市場,我們依然傾心於對邏輯框架的追求。

中國經濟向何處去:2015年底-2016年探明底部。以2014年2季度房地產長周期調整到來為標誌,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下半場,將在2015年底-2016年探明中長期底部,進入“新5%比舊8%好”的新常態,探底的標誌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著陸。放眼全球可以發現,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已經7年了,經濟築底和股票牛市具有全球性,只是先後和幅度的差別。美國經濟展現出了可持續複蘇的姿態,股票市場牛市已經持續6年。歐日經濟有築底跡象,股市正在上漲。印度GDP增速已經回到2005-2007年的水平,也處在強勁的牛市之中。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都在享受著政策寬松、低利率和大宗商品價格紅利。

近期形勢:經濟二季度企穩,股市小陽春。我們在春節後開市提出的“經濟二季度企穩、股市小陽春”正被驗證。1)經濟基本面企穩信號加強。近期信貸、pmi、建築業訂單、財政基建支出等先行指標回升,未來經濟企穩為大盤藍籌第二波估值修複提供了基礎。2)政策友好,監管層贊同此“改革牛”。地方債替換、註冊制、國企等重大改革將落地提升風險偏好、降低無風險利率。支持改善性需求的穩房市政策可能出臺。3)流動性充裕。兩融創1.3萬億新高。美聯儲議息會議低於預期,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緩解。4)考慮到經濟全球化,美國經濟複蘇不可能背離世界經濟太遠,雖然還在美元強勢周期,但美元指數可能已是強弩之末,隨著世界經濟築底和美元見頂,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正在築底,過度悲觀的預期可能被修複。

對幾個常見誤區的辨析——兼談對宏觀研判方法論的初步認識。我們始終以實戰模擬盤的心態做大勢研判。1)這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杠桿牛”“水牛”?為什麽融資融券規模在2012-2013年規模只有2000-4000億,直到2014年7月份以後才快速上升?2)此輪牛市跟經濟基本面沒關系嗎?3)因為經濟數據差,所以我們應該對市場悲觀嗎?4)寬貨幣和改革是對立的嗎?5)進入股市的資金就是脫實向虛制造泡沫嗎?

風險提示:監管層灑水降溫期待慢牛。

正文:

自我們2014年在市場最低谷提出“對熊市的最後一戰”、“5000點不是夢”以來,大牛市第一波雄壯啟動。自我們2015年春節後提出“小陽春”和“渡江之戰(3478)”以來,大牛市進入第二波。值此關鍵時點,作為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團隊,我們向大家推演中國經濟、政策和市場的邏輯及未來。

1. 大牛市向何處去:第三輪大規模變革推動的“改革牛”“轉型牛”

熊市中人人都是“股灰”,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市場上流行著很多點位預測,也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是,我們還是想強調邏輯的重要性。在一個“刷屏”“刷臉”過度服務的賣方分析師市場,我們依然傾心於對邏輯框架的追求。

邏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了這輪行情背後驅動的力量和能量。邏輯是否足夠強大,決定了行情的高度。邏輯如何演變,決定了行情的節奏。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追尋邏輯的演變和強弱變化,邏輯在,牛市在,邏輯被破壞,牛市終結。我們跟市場上部分看法的區別,可能很大程度上在於深層次的邏輯上,而不是表面的觀點上。正是基於邏輯的不同,我們最早提出“大牛市”,而不是熊市、結構性牛市或反彈。

我給中國的幾輪牛市分別起了名字,2005-2007年的牛市是“周期牛”,驅動力來自周期繁榮帶動的分子盈利改善,基本面紮實,流動性充裕,最終高達6000多點;2009年的牛市是“刺激牛”,驅動力來自4萬億放水,由於缺乏改革和市場力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2013年以來的成長股牛市是“轉型牛”,驅動力來自從下到上的企業轉型;2014年7月以來的價值股牛市是“改革牛”,驅動力來自從上到下的政府改革。

中國正在啟動第三輪大規模的變革,第一輪是80年代,第二輪是90年代,可惜21世紀的頭10年改革被推遲和耽誤,2014年以來中國正在開啟第三輪大規模變革。這輪變革來自兩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從下到上的企業轉型,大量的互聯網、IT等新行業新公司在體制薄弱的夾縫中野蠻生長,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猶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生產生活方式,這股力量造就了創業板股指2年大漲300%的奇跡。第二股力量是從上到下的政府改革,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藍圖,2014年以來中央深改組開了10次會議,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部分方案正在落地攻堅,只要你理想別太豐滿,你會發現改革還是正在取得積極進展,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大盤藍籌時隔5年啟動了一輪波瀾壯闊的估值修複行情,上證綜指半年漲幅高達80%。

中國的問題,歷來是政治經濟學。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你打算投資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管理層不思進取、內部腐敗,技術和市場優勢正在削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後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換了,正在大刀闊斧推動一系列人心所向、眾望所歸的改革,但是業績還沒出來,那麽,你要不要給這家公司溢價?

近年,中國宏觀經濟、公共政策和資本市場領域存在三大爭論: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還是刺激?此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周期牛?我們的回答非常明確: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過去幾年的熊市是對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此輪牛市是對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複和溢價,所以,叫改革牛。

簡單來說,這輪牛市是從下到上企業轉型(創業板轉型牛)和從上到下政府改革(主板改革牛)共同驅動的,中國正處在第三輪大變革之中,我們認為這個邏輯足夠強大,因此我們判斷是大牛市,而不是結構性牛市、反彈或熊市。

圖1 中國開啟第三輪大變革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

2. 中國經濟向何處去:2015年底-2016年探明底部

我們推斷,以2014年2季度房地產長周期調整到來為標誌,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下半場,可能在未來2015年底-2016年探明中長期底部,進入我們曾經預測的“新5%比舊8%好”新常態,探底的標誌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著陸。剔除水分後,2014年GDP實際增速6.9%(官方公布7.4%),2015年GDP實際增速6.3%(官方目標7%左右),正接近5%-6%的底部區間。

過去的高增長引擎來自人口和制度因素驅動的外需出口部門和內需房地產部門,以及由終端需求帶動的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等中間需求。

大量證據表明,內外需兩大增長引擎先後換擋,先是出口增速從2002-2011年的20%以上換擋至2012-2014年的6%左右。然後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從2004-2013年的20%以上換擋至2014年的10.5%。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還有一跌,降到5%左右。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房地產投資及其相關的重化工業投資下滑。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總量放緩,結構分化”的新發展階段。

從增速換擋的進展看,出口這只靴子可能接近落地了,但房地產這只靴子似乎還沒掉下來。出口部門市場化程度高、出清較快。但是,跟房地產有關的中下遊重工業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則大多是體制內部門,出清遲緩,借助隱性擔保膨脹無效資金需求,淪為三大資金黑洞,面臨較大的調整陣痛和風險,而且這些風險沈澱在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內。

2014-2015年由於房地產投資連續大幅下滑,基建投資必須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長予以對沖。如果2015年底-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能夠探明5%左右的中長期底部,則基建投資將回歸到財政收入能夠支撐的“新常態”,預計為10%左右。

隨著出口、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等主要經濟增長動力指標先後到達中長期底部,GDP增速有望於2015年底-2016年探明中長期底部,預計5%-6%(剔水分後)。

當前處於經濟時鐘的衰退期,先後出現改革底(2013年11月)、政策底(2014年4月)和市場底(2014年7月),2015年底-2016年隨著房地產著陸探明經濟底,市場底領先於經濟底1-2年,投資時鐘仍然有效。這是經濟的冬天,改革和市場的春天。未來等待確認經濟底及可能的走勢“L”“U”“W”。

如果我們放眼全球的話,可以發現,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已經7年了,經濟築底和股票牛市具有全球性,只是先後和幅度的差別。美國經濟展現出了可持續複蘇的姿態,股票市場牛市已經持續6年了。歐日經濟有築底跡象,股市正在上漲。印度GDP增速已經回到2005-2007年的水平了,也處在強勁的牛市之中。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都在享受著政策寬松、低利率和大宗商品價格紅利。

3. 近期形勢:經濟二季度企穩,股市小陽春

我們在春節後開市提出的“經濟二季度企穩、股市小陽春”正被驗證。

經濟基本面企穩信號加強。近期信貸、pmi、建築業訂單、財政基建支出等先行指標回升,未來經濟企穩為大盤藍籌第二波估值修複提供了基礎。

政策友好。監管層贊同此我們提出的“改革牛”,認為股市通過融資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不認為進入股市的資金是脫實向虛。地方債替換、註冊制、國企等重大改革將落地提升風險偏好、降低無風險利率。支持改善性需求的穩房市政策可能出臺。

流動性充裕。2月新增外匯占款422億元。MLF續作5000億。兩融創1.3萬億新高。美聯儲議息會議低於預期,雖然取消“耐心”,但下調經濟預期,標普500大漲2%,美元指數下跌超過3%,人民幣貶值壓力和中國國內資本流出壓力明顯緩解。考慮到經濟全球化,我們懷疑美國經濟複蘇不可能背離世界經濟太遠,雖然還在美元強勢周期上,但美元指數可能已是強弩之末,隨著世界經濟築底和美元見頂,我們似乎對大宗商品不宜過度悲觀,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正在築底,過度悲觀的預期可能被修複。

我們在這輪行情啟動的底部持續推“小陽春”:《經濟的冬天,股市的春天》(2月24日)、《兩會前瞻:政策穩增長,股市小陽春》(3月1日)、《信貸融資高增,經濟二季度企穩,股市小陽春》(3月13日)、《經濟先行指標回升,股市小陽春》(3月15日)。

如果說2014年7月牛市啟動是對熊市的最後一戰,啟動大牛市第一波。那麽2015年2月以來突破2009年高點可謂渡江之戰,啟動大牛市第二波。我們曾提出“打過長江去(3478),解放全中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風險提示:監管層期待慢牛灑水降溫;三四線房企庫存高資金鏈斷裂。

4. 對幾個常見誤區的辨析——兼談對宏觀研判方法論的初步認識

我們始終以實戰模擬盤的心態做大勢研判,簡要地談幾點從上到下做宏觀研判的初步認識。

4.1.這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杠桿牛”“水牛”?

牛市起來以後,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競爭性的解釋,最具代表的是“杠桿牛”、“水牛”、理財資金入市、居民賣房炒股等。這些解釋初聽下來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入思考則非常的表面化。

試圖從資金面來解釋和預判牛市,就像小狗追自己的尾巴一樣,永遠追不到。因為資金和股市行情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資金面是很好的檢驗性指標,但不是前瞻性指標,我們需要尋找驅動資金流動的深層次動力。

杠桿僅僅是一種工具,用杠桿來解釋這輪牛市是舍本逐末。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是什麽驅動了資金入市?為什麽資金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入市,而不是以前?

比如,融資融券業務2006年試點,2011年11月全面施行,但是2012-2013年規模只有2000-4000億,直到2014年7月份以後才快速上升,目前已經創出1.3萬億新高,這是為什麽?試想投資者加杠桿的動機是什麽?如果不是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投資者會加杠桿入市嗎?

圖2 2014年7月以來融資融券資金迅速上升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

同樣地,我們要反思的是,居民賣房一定炒股嗎?當居民對未來缺乏信心、風險厭惡時,居民不太可能配置風險資產——股票,有可能會增加債券或存款的配置,出現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4.2.此輪牛市跟經濟基本面沒關系嗎?

有觀點認為這輪牛市跟經濟基本面沒關系,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誤讀。2014年初,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強調不會刺激、不大水滿貫,因此當時有觀點認為經濟會失速,並以此看空股票市場,我們則強調“雖不刺激但會兜底”的觀點。2014年政府在3、6、9-10月三次出手穩增長,全年經濟基本平著走。經濟基本面的企穩為7-12月大盤藍籌的第一波估值修複提供了宏觀基礎。

2014年12月-2015年2月經濟再度出現下滑,房地產銷量、發電量、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出口、PPI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加之監管層對增量資金的監管趨嚴,大盤藍籌的估值修複進程暫時受到抑制。

2月下旬以來,信貸、PMI、建築業訂單、財政基建支出等先行指標回升,2季度經濟企穩的跡象越來越明確,再次為大盤藍籌重啟估值修複提供了宏觀環境。因此,我們在這輪行情啟動的底部發布一系列報告推“小陽春”。

市場上,在底部吶喊的少,在頂部火上澆油的多。2014年7月和2015年2月我們兩次均選擇在底部吶喊,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經濟基本面和政策走勢的把握。經濟基本面可能不是牛市的催化劑,但必須是基礎,很難想象經濟在稀里嘩啦下滑的情況下股市還能走牛。

4.3.因為經濟數據差,所以我們應該對市場悲觀嗎?

常見的錯誤認識是把對經濟的看法簡單COPY到對市場的看法,而忽視了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必須重視提前預期和邊際變化。

經濟指標有先行、一致和滯後指標三類,工業生產和投資數據屬於一致指標,這些指標是用來做驗證用的。對於一名宏觀研究員,要十分重視先行指標的預測作用,因為它們是可能的超預期來源,比如信貸、M2、財政支出、PMI訂單、建築業訂單、公共政策部門表態等。

常見的誤判是,發現公布的生產和投資數據不好,從而陷入悲觀,事實上這些一致指標信息可能已經被市場PRICE IN了,而先行指標可能正在邊際改善,因此股市會上漲。前段時間公布的2月分數據很差,但是市場卻很強,可能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

4.4.寬貨幣和改革是對立的嗎?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降息降準就是放水刺激,就是反改革。這種非此即彼的看法缺乏邏輯,而且十分危險。

我們的看法則相反,強改革對應的是寬貨幣,而弱改革才對應緊貨幣。

中國存在三大資金黑洞: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重化工國企和房地產,借助隱性擔保出清緩慢。2010-2013年改革遲緩,為了防止加杠桿,所以不得不緊貨幣。但2014年以來改革堵住資金黑洞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政策邊際上對經濟和市場變得友好,貨幣政策正在從2010-2013年的中性偏緊演變到2014年以來的結構性寬松和全面寬松,目前半年內已經是2次降息1次降準。拔掉舊增長模式的毒草以後,就可以盡情地澆灌新增長模式的鮮花。

表1 貨幣政策從定向寬松轉向全面寬松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人民銀行

4.5. 進入股市的資金就是脫實向虛制造泡沫嗎?

前段時間流行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正在吹起金融大泡沫、流入股市的資金就是脫實向虛制造泡沫。

我們的看法是,股市的適度修複有利於增強消費和投資信心,有利於恢複正常的IPO融資功能,不能簡單等同於泡沫。2014年中國股市啟動“改革牛”修複行情,為註冊制改革、推動股權融資、去杠桿、降低融資成本、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恢複居民消費和投資者信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把中國此輪“改革牛”簡單地等同於“脫實向虛”的泡沫,完全是缺少大局觀,過於短視。


來源:國泰君安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99

澤平宏觀:中國貨幣政策流動性深度研判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1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0 08:26 編輯

澤平宏觀:中國貨幣政策流動性深度研判
作者:任澤平、馮赟、張慶昌

導讀:

結合中國實際問題,在比較歐美貨幣政策方案及效果基礎上,我們得出中國需要曲線的、定向的量化寬松,與強改革相配合,並預測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及空間。

摘要:

海外QE的成功經驗。美國先後實施了3輪QE,共計3.51萬億美元,貸款利率從峰值8.05%降到3.25%。3輪QE後,美國經濟率先走向複蘇,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美聯儲退出QE並擇機加息。從LTRO到TLTRO再到QE,歐央行共註入約2.2萬億歐元,邊際貸款利率從2.25%降到0.3%。近期歐元區經濟仍有超市場預期的數據,PMI連續22個月處於擴張態勢,表明歐元區經濟進入可持續的複蘇階段。日本從QE到QQE,長期貸款利率從2.55%降到1.05%。日本經濟正在逐漸複蘇,3月失業率僅3.4%,預計將繼續良性經濟周期。

QE起作用的核心邏輯。1)央行通過購買銀行風險資產,提高資產價格,修複銀行資產負債表,同時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以此提高銀行放貸能力和意願。2)對企業來說,央行通過向金融市場註入流動性,提高資產價格,恢複金融市場融資能力,同時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刺激企業投資。3)降低實際利率,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促使資產價格上漲,增加居民財富刺激居民進行消費,使經濟盡快走出衰退。

中國需要怎樣的貨幣政策:“強改革+寬貨幣” 缺一不可。雖然當前中國的經濟減速疊加結構性、體制性和周期性,不同於美歐,但美聯儲和歐央行的措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1)急需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2)當前中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僅通過發展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成本實現經濟企穩很難,降低長端貸款利率仍有必要。3)銀行不良率上升,央行需要通過降低銀行的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以此激活銀行的放貸意願。4)中國經濟特殊的二元結構,解決信貸投放不均衡和資源錯配問題,比增加信貸投放量更重要。5)沒有強改革破掉舊增長模式和剛兌,單純的量化寬松只會使舊增長模式死灰複燃。如果通過改革破舊立新,堵住三大資金黑洞,量化寬松將有利於降低新經濟的融資成本,因此“強改革+寬貨幣”的政策組合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中國貨幣政策預測,四大貨幣政策工具並用。針對當前銀行隱性不良率較高、風險資產比例偏大、放貸意願不足、實體經濟融資難貴、長端利率下降困難等現實問題,我們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的可能組合是:工具一,降準降息+定向降準;工具二,對商業銀行抵押再貸款+擴大抵押品;工具三,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收購銀行不良資產;工具四,註資政策性銀行+定向放貸。

正文:

央行發布《201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無須以QE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首先,何為QE?QE,即量化寬松,伯南克在金融危機中的造詞,指短端利率降到0邊界後,仍然註入大量流動性,壓低中長端利率,降低信用利差,與西方常規狀態下依靠降息來寬松貨幣政策相對。常規的降息政策是央行向市場註入流動性,引導短端利率下降,然後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即央行只調節短端利率。

如果從QE使用的前提條件看,利率已經降到0,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不可能為0,所以我們目前的利率不可能降為0,從這方面看,央行的確不需要使用QE。但如果從中國當下經濟現狀看,經濟超市場預期的差,央行降低利率、增加市場流動性,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不降,出現了需要QE的跡象。那中國需要采用怎樣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來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呢?

我們通過比較歐美貨幣政策方案及效果的不同,探求新型貨幣工具QE起作用的核心邏輯。然後,通過分析中國貨幣政策面臨的現實的問題,結合央行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對中國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前瞻性的探討。

1. 海外QE的成功經驗

1.1. 3輪QE過後,美國經濟從危機走向複蘇

2008年以來,美國先後實施了3輪QE,共計3.51萬億美元;貸款利率從峰值8.05%降到3.25%。QE1,2008年11月—2010年3月,美聯儲共購買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1750億美元的GES機構債和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QE2,2010年11月—2011年6月,美聯儲購買6000億美元國債。扭曲操作4000億美元,11年9月—12年6月,後延長至12月底,購買長期國債的同時賣出同等規模的短期國債。QE3,2012年9月到12月,美聯儲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MBS。12月份後,除每月購買400億美元MBS外,美聯儲每月還將購買45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2014年1月,美聯儲啟動QE退出計劃,每月消減50億美元的MBS和5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購買額。2014年10月,美聯儲正式結束QE3。

3輪QE釋放3.51億美元流動性,貸款利率下降60%,美國經濟在全球率先走向複蘇,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美聯儲退出QE並擇機加息。目前,美國經濟正在逐步向潛在增速2%左右企穩。

1.2. 從LTRO到TLTRO再到QE:歐元區經濟築底複蘇

從LTRO到TLTRO再到QE,共註入2.2萬億歐元,邊際貸款利率從2.25%降到0.3%。2011 年12 月21日第一次推出LTRO,以1%的利率提供銀行4890億歐元的抵押貸款。2012年2 月28 日第二次推出LTRO,規模為5295.3億歐元。2014年6月5日歐央行宣布推出4年期TLTRO,分別在2014年9月、12月和2015年3月、6月分四期以歐元區基準利率+10個基點的固定利率提供約4000億歐元貸款,要求銀行貸款投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不包括政府和房貸。2015年3月實行QE,規模為1.1萬億歐元,歐央行和成員國央行每月購買成員國國債、機構債、ABS等。

近期歐元區經濟築底複蘇。第一,消費和出口增長穩定。歐元區4月ZEW經濟景氣指數64.8,前值62.4。第二,2015年4月歐央行發布銀行借貸調查報告,顯示銀行借貸標準下降,QE帶來的銀行流動性流向了實體經濟。第三,歐元區綜合PMI連續22個月處於擴張態勢。第四,IMF近期將將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從1.2%上調至1.5%。

1.3. 從QE到QQE:日本經濟溫和複蘇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實為日本所創。日本先後實施了五輪QE:2001年3月-2006年3月,央行主要通過從金融機構購買國債向市場註入流動性。2009年,央行通過購買國債、公司債、商業票據來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2010年10月-2013年3月,購買政府、私人部門在內的更加廣泛的資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日本央行推出QQE(質化+量化寬松),沒有期限,直至通脹穩定在2%,每年擴大基礎貨幣規模60至70萬億日元,除每年購買50萬億日元國債外,還將增購高風險的股市聯動型基金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1萬億日元、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300億日元。2014年11月-現在,日本央行將每年基礎貨幣寬松規模從60-70萬億擴大至80萬億日元,進一步增購國債,從每年50萬億擴大至80萬億日元,同時延長國債增持期限,從7年最長延至10年,另外還將年度ET F和JREIT購買規模擴大兩倍。

從QE到QQE,長期貸款利率從2.55%降到1.05%。日本短期數據仍比較穩定,3月失業率3.4%,預期3.5%,前值3.5%;制造業略微收縮,4月制造業PMI為49.9,低於前值50.3。日本經濟正逐步溫和複蘇,預計將繼續良性經濟周期。

2. QE起作用的核心邏輯

2.1. 美聯儲金融危機中QE救市的原理

08年金融危機中,美國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GDP增速下降至-4.1%,CPI降至-2.1%。金融市場流動性凍結,貨幣市場利率降為幾乎為0,但風險溢價卻不斷提高,使信貸利率居高不下。金融機構一輪一輪地拋售風險資產,導致其資產端不斷縮水,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面臨破產的風險。在此背景下,美聯儲推出了新型貨幣工具QE。

美聯儲第一輪QE救市原理:由於金融危機造成市場恐慌,投資者持幣意願強,不願持有風險資產,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下滑至均衡價值以下,使金融機構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資產端大幅縮水,但負債端不變,即凈資產大幅縮水,造成金融機構破產,惡性循環,生產力下降。美聯儲推出QE購買風險資產,使資產價格恢複至均衡價值,修複金融機構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恢複其借貸能力,促使經濟回升。

當投資者從恐慌中走出,開始增持風險資產,此時美聯儲再逆向QE,收回過多的流動性,以防產生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但實際情況是,QE推出容易退出難,QE造成投資者對美聯儲的依賴。現失業率已遠低於美聯儲當初定的退出QE的閥值6.5%,但美聯儲遲遲不加息,可能形成新的一輪資產價格泡沫,此風險看美聯儲加息後明年的市場變化。

2.2.金融危機後美日歐推出QE刺激經濟複蘇的原理

美國第一輪QE是為了金融危機中救市。推出第二、三輪QE是因為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美聯儲為加速美國經濟走出衰退,減少產出缺口而推出QE。

日本和歐洲,由於長期制度僵化,積累了大量制度性、結構性經濟問題,經濟長期面臨低通脹、低增長問題。比如,日本在90年代初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後,並未采取供給端的制度性改革,而是熱衷於各種經濟刺激,救助很多已失去競爭力的企業,以維持低失業率,造成經濟中充滿大量僵而不死的僵屍企業,致使政府和企業的負債率不斷升高。歐洲的高福利、高稅收,致使居民就業意願不強、企業家創新擴張動力不足,造成高失業率,但失業者生活水平仍不錯,導致全社會的負債率不斷上升。歐元推出後,歐元區統一了貨幣政策,但未統一財政政策,此結構性問題更使歐元區的問題雪上加霜。在美國第二、三輪QE的影響下,日本和歐洲分別推出各自QE,以期望經濟能夠走出通縮風險,重拾增長動力。

此類QE的原理:在短端利率降到幾乎為0後,央行通過購買風險資產如長期國債、機構債、MBS、銀行信貸、ETF、REIT等,來壓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提升資產價格,修複銀行資產負債表,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和意願;同時隨著資產價格上漲,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得以加強,居民資產端膨脹,以此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由於QE超發的貨幣先進入金融市場,使資產價格上漲,並未立刻大量進入實體經濟,所以短期內不會引起“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產生通貨膨脹。當激活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後,央行再逆向QE,收縮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防止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高企。

此類QE必須配合制度性改革,改善供給端。QE只是為改革提供初動力,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為改革爭取時間和空間,而非解決制度性、結構性問題的良藥。美國推出QE後,同時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吸引高端制造業回流本土;頁巖油、氣革命使美國能源自給率上升,提升了制造業成本優勢;在3D打印、互聯網金融、生物技術等領域引領全球創新浪潮。所以美國最早走出衰退,複蘇最強勁,經濟基本面最健康。否則,QE只是債務貨幣化,可能重蹈美國七十年代經濟滯漲的覆轍。

2.3. 歐美QE效果差異的原因

為什麽歐元區初期的QE效果不如美國?由於歐元區開始采取的是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和TLTRO(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而沒有像美國那樣直接向銀行購買風險資產。通過LTRO和TLTRO註入流動性的主動權在銀行,由銀行需求量決定,而且僅是提供低息貸款,信貸資產的風險仍在銀行端。實際效果是在LTRO中,銀行主要購買了國債。此舉雖然降低了融資成本,但由於沒有降低銀行的風險資產比例,因而沒有提高銀行的放貸意願,量和價同樣重要。

而美國QE是由央行預先確定的規模,直接註入流動性,轉移風險資產。商業銀行是順周期的,在經濟複蘇時會加大放貸量,在衰退時會收縮放貸量,對企業而言是雪上加霜。因此,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是加大貸款投放量的核心。

2.4. QE起作用的核心邏輯

(1)央行通過購買銀行風險資產,提高資產價格,修複銀行資產負債表,同時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以此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和意願。

(2)對企業來說,央行通過向金融市場註入流動性,提高資產價格,恢複金融市場融資能力,同時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刺激企業投資。

(3)降低實際利率,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促使資產價格上漲,增加居民財富刺激居民進行消費,使經濟盡快走出衰退。

圖 1 QE的傳導路徑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 中國需要怎樣的貨幣政策

3.1.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當前中國經濟的減速疊加結構性、體制性和周期性問題,即“三期疊加”,經濟增速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階段。雖不同於美國和歐洲,但是面對經濟衰退,美聯儲和歐央行的所采取的措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2015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當前各經濟指標均處於多年來的低點附近。一季度GDP增速下降至7%,為6年來新低,而GDP平減指數也首次轉負,PPI連續38個月負增長,實體經濟仍面臨通縮壓力。3月工業增加值下降0.4%,4月匯豐PMI終值48.9,創12個月低點,4月社會融資總量增速同比下滑至12.2%,二季度經濟增速破7風險很大,經濟形勢嚴峻。

而另一方面,目前央行統計的貸款平均利率高達6.8%,而一季度名義GDP增速才5.8%,這是宏觀加杠桿。新老產業面臨交替空擋,經濟存在加速下滑的風險。中國經濟急需降低實體經濟融資利率。

另一問題,只靠權益市場繁榮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可以嗎?不可以。像美國這樣直接融資比重較高的國家,長端利率下降同樣很重要,尤其對於消費信貸、住房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等。再看中國,直接融資比重遠低於間接融資,去年上市公司通過股市融資0.8萬億元,僅占全社會融資總量的5%、GDP的1.3%,而信貸市場占我國社會融資總量的70%,因此僅憑權益市場融資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達到穩增長的目標很難。

圖2 中國CPI、PPI指數 單位:%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2. 中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問題

從14年11月初至今,央行已分別降準2次、降息3次,從今年3月下旬起,央行又連續5次下調逆回購招標利率,使貨幣市場利率R007從年初的4%左右回落到2.5%區間。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利率引導和降準降息來降低短端利率效果顯著。

然而短端利率向長端利率傳導的機制並不順暢,長端利率10年期國債3.4%左右,與去年末相比僅下降26bp,期限利差擴大;一年期平均貸款利率仍高達6.8%,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地方債置換,增大利率債供給。15年傳統利率債的發行規模預計在4.5萬億左右,而通過市場發行的地方債估計有9000億,利率債供給瞬間增加20%。二、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銀行為爭奪存款,主動上浮存款利率,抵消了央行的降息效果,使銀行負債端成本短期內難以下行,制約了貸款利率的下降。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各國的存款利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三、經濟下滑期,企業盈利下降,銀行風險偏好下降,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惜貸。

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割裂,阻礙利率的傳導。第一,商業銀行體制問題,掌管流動性、債券和信貸市場的部門缺少市場化的協調。第二,債券市場品種較少,定價機制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收益率曲線。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上發債,由於需要審批,發債主體總體資質較好,沒有發生過違約,即使是超日債,其債券持有者也被剛性兌付了;又受審批影響,限制了債券供給,使銀行間市場風險溢價較低。信貸市場與銀行間市場割裂,銀行間市場信用利差的下降無法傳遞到信貸市場。這只能靠央行通過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來直接幹預信貸市場,降低銀行貸款利率。

信貸市場長期存在結構性問題,投放很不均衡。由於國內銀行放貸個人責任制和市場參與者國營、民營二元結構,銀行偏向於國有背景和傳統行業的借貸者,導致三農、中小企業、新興產業即使高息也無法拿到銀行信貸。這不利於占全國人口45%的農村的發展,不利於提供全國80%以上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的生存,不利於產業升級。

圖3 七天逆回購利率與十年期國債利率 單位:%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3. 中國貨幣政策所面臨的環境與歐美日的差異

中國不同於歐美日,經濟潛在增速不可能為0,所以我們目前的利率不可能降為0。不像歐美日利率降到0後,經濟依然低迷,特別是歐日經濟增速長期在0-1%徘徊,需要通過全面的QE來刺激經濟重拾增長動力。而且,目前我國存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明顯高於歐美日,常規貨幣工具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自14年起持續下滑,央行不斷降準降息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可事與願違,占社會融資總量70%的銀行貸款利率下降緩慢,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難降。出現歐美日遇到的經濟低迷,銀行壞賬率上升,短端利率迅速下降而長端利率下滑緩慢、信用利率高企、銀行惜貸的局面。歐美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經濟下行期,由於銀行的順周期特性,如要降低期限利差、信用利差,並擴大銀行的信貸投放量,使經濟盡快走出低迷,僅傳統的貨幣工具降準降息是不夠的,必須大膽使用新型的貨幣工具量化寬松,並且量一定要大。

歐美日經濟體私有化、市場化程度高,利率市場形成機制、資源調配機制完善。而中國經濟還是國有企業主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特殊的二元結構導致中國特色的融資市場。在很多領域,民營企業的效率明顯高於國有企業,但國有企業有政府隱性擔保,導致國有企業實際能力明顯強於民營企業。08年4萬億後,中國經濟形成了三大資金黑洞,地方融資平臺、國有企業、房地產行業。全面寬松,使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大量流入這些傳統領域,而經濟真正需要資金的領域,可能反而拿不到錢。從這方面講,我們更需要的是央行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定向釋放流動性。

另外,中國未完成利率市場化,利率管制也阻礙了利率傳導機制。我國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使實體經濟過於依賴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互相割裂,導致利率傳導效率低下。這導致市場更需要央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幹預融資市場,疏通利率傳導途徑,以達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目的。而且,由於中國銀行法規定,央行無法直接購買國債、信用債、信貸等資產,加上中國政府行政幹預力強的特征,曲線量化寬松+窗口指導可能更適合中國版的量化寬松。

3.4. 中國需要怎樣的貨幣政策

中國的貨幣政策該如何操作?答案:中國需要繼續適量降準降息的同時,針對經濟薄弱環節配以曲線地定向地量化寬松操作,量價雙管齊下,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

首先,央行需要繼續降準降息。目前大型金融存款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8.5%為全球最高,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與發達國家普遍的零利率相比,仍高出不少。另外,隨著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熱錢將逐步流出,外匯占款將下降,央行也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利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完成利率市場化,進一步降低實際利率,擴大銀行的放貸能力。同時考慮到銀行信貸投放不均衡問題,定向降準也需並用。

其次,通過曲線地定向量化寬松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對降低短端利率效果顯著,但對進一步降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有些無能為力,特別是對信貸市場。銀行是順經濟周期的,在經濟下行時,為控制不良資產率會出現惜貸現象。銀行願意降低貸款利率,增加放貸量的核心邏輯在於流動性充裕和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所以要讓銀行提供大量低息貸款支持實體經濟,必須要通過量化寬松,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才能解決中國經濟急需解決的問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當然,由於銀行法的限制和中國特殊的二元經濟結構,中國的量化寬松只能是曲線的、定向的,針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而且,必須實行“強改革+寬貨幣”的政策組合。經濟結構轉型期,由於體制性障礙使得舊增長模式無法順利出清,財務軟約束,借助隱性擔保加杠桿負債循環。如果沒有強改革破掉舊增長模式和剛兌,單純的量化寬松只會使舊增長模式死灰複燃,使經濟遭遇類似美國七十年代的滯脹。如果通過改革破舊立新,發揮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新型的貨幣工具量化寬松將有利於降低新經濟的融資成本,加快新經濟替換老經濟的速度。因此“強改革+寬貨幣”的政策組合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4. 中國貨幣政策前瞻

面對當下中國經濟的下滑,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從去年起央行采用了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我們先比較央行目前使用的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利弊,再針對央行目前面臨的國內形勢,預測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及可能的操作工具。




目前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數量引導、價格引導齊全,定向、非定向量化寬松都有,但缺乏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的政策工具。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央行需要傳統和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並用,量價雙管齊下,采取曲線的、定向的量化寬松政策,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我們預測以下貨幣政策工具將構成央行接下來的貨幣政策組合。

4.1. 貨幣政策一,降準降息+定向降準

目前,我國一年期銀行貸款平均利率在6.8%,而一季度名義GDP才同比增長5.8%,預測貸款平均利率需降低1%。今年一季度末銀行業的平均利差為2.53%,與完成利率市場化的國家差不多。因此,要降低貸款利率1%,需先降低存款利率1%。經5月10日央行降息後,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在2.50-2.75%之間,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25%。因此,要降低存款利率1%,即將一年期存款利率從現在的2.50-2.75%降至1.5-1.75%,央行需在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2.25%的基礎上,再降息2-3次,至於實際存款利率2.50-2.75%與基準利率2.25%間的利差則需靠央行降準來消除。

此次降息後,沒有一家銀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而且央行放開了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試點。估計央行再降息一次後,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將基本完成。此後,預測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將從量價齊控到以價為主,量為輔的階段。央行將更多地使用貨幣市場的利率工具,比如7天回購利率來引導市場利率走向,逐步過渡到像美聯儲那樣,僅調節基準利率(例如銀行間市場的隔夜拆借利率)來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其他利率都由市場決定。

經4月19日降準後,大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8.5%,中小金融機構為15.0%。考慮到定向降準因素和部分存款不用交存款準備金(比如,非銀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我們直接使用央行公布的貨幣統計數據計算,我國銀行業目前實際的存款準備金率在15.0%左右,美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我國仍高出不少。隨著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熱錢逐步流出,外匯占款將下降,央行也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並考慮到降準對降低存款利率的影響,我們預測存款準備金率將逐步降至10%左右。

全面降準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貸款利率,增加銀行放貸量,但解決不了銀行貸款投向不平衡的問題。因此,央行在降準降息的同時,需要采取定向降準相配合,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進行定向降準,以此激勵銀行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放貸。

4.2. 貨幣政策二,對商業銀行實行抵押再貸款+擴大抵押品範圍

目前實體經濟低迷,銀行不良率升高,風險偏好下降,致使銀行出現惜貸情緒,在此背景下降準降息能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但並不能激發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增加放貸量。因此,必須通過量化寬松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且量要足夠大。

央行通過抵押再貸款的方式向商業銀行提供低息資金,比如目前的MLF和PSL,並擴大抵押品範圍。日前央行將抵押品的範圍包括地方債,此舉可增加地方債的吸引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央行相當於實行了扭曲操作,以低息的長期地方債置換了地方政府中短期的城投債、銀行貸款和信托等,壓低中長端利率。抵押再貸款模式也便於央行引導商業銀行向其希望的領域進行信貸投放,比如去年央行對國開行的1萬億PSL定向支持棚戶區改造和對銀行進行MLF要求其增加對三農和小微貸款的投放,都是定向量化寬松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從歐央行的經驗來看,再貸款確實可以降低貸款利率,但由於沒有轉移銀行的風險資產,對增強銀行的放貸意願方面效果可能較弱。

4.3. 貨幣政策三,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收購銀行不良資產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所以央行無法直接量化寬松,但是央行可以參照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通過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讓其大規模收購銀行三農、小微企業等的不良貸款,降低銀行的貸款不良率,修複銀行資產負債表,這樣可以同時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和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放貸意願,對引導信貸投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有效。

4.4. 貨幣政策四,註資政策性銀行+定向放貸

4月央行聲明將以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債轉股形式,向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分別註資32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農業發展銀行則由財政部追加資本金。註資後,按照目前四大行平均13.8倍杠桿測算,三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具備增加7.9萬億的潛力。

政策性銀行是中國特有的類政府性機構,同時扮演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角色,央行註資政策性銀行相當於曲線、定向的量化寬松。由於銀行法規定,央行無法直接量化寬松,但可以通過註資政策性銀行,讓政策性銀行直接對三農、小微企業、保障房、一帶一路等放貸或在銀行間市場購買地方債、信用債等,達到量化寬松的目的。而且政策性銀行由央行、中央匯金和財政部直接控股,不以純商業化為目的,能夠更好地貫徹政府針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量化寬松。

4.5. 貨幣政策五,直接QE(不會采取)

央行直接購買銀行的國債、地方債、信貸資產,以降低銀行風險資產比例的方式註入流動性,激發銀行低息放貸。由於目前我國並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在短端利率降到零後,陷入流動性陷阱,而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相沖突,央行現在直接使用QE購買風險資產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版的量化寬松還是會以曲線的形式進行。

圖 4 央行貨幣政策組合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綜上所述,我們預測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將是傳統和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並用,量價雙管齊下,采取曲線的、定向的量化寬松政策,用貨幣政策引導地方財政政策投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見圖11)。采取的政策包括降準降息+定向降準、對商業銀行抵押再貸款+抵押品擴大、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收購銀行不良資產、註資政策性銀行+定向放貸,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刺激銀行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放貸意願,其中,通過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來處置銀行三農、小微企業等的不良貸款是重中之重。同時配以強改革破舊立新,堵住三大資金黑洞,發揮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加快新經濟替換老經濟的速度。這樣中國版量化寬松才能事半功倍,改革牛市才能茁壯成長。(來源自國泰君安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93

2018年大類資產研判:股市或寬幅震蕩,大宗商品市場趨勢向下

2018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下行,業內對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勢也變得有些悲觀。在這樣的形勢之下,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將走向何方?

對於2018年大類資產展望,敦和投資宏觀策略總監徐小慶認為,今年的股票市場就是去年的商品市場,寬幅震蕩為主,買入持有的賺錢效應下降;今年的大宗商品市場就是去年的債券市場,趨勢向下,但下跌也並不流暢;今年的債券市場就是去年的股票市場,將呈現慢牛的特征。

股市或寬幅震蕩

“現在實際上正在經歷全球經濟小的頂峰,下半年開始會回落。”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將較去年有所改善,預計增長3.4%。

徐小慶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是前高後低走勢。短期看,今年經濟會是一個檻,需要做一些測試,過去經濟增長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政府的刺激,今年刺激力度開始減弱;中長期來講,這幾年是中國經濟邁向更有質量增長的拐點;長期來講,對經濟並不悲觀,對大宗商品市場也不悲觀,可能下次大宗商品的春天更多來自於“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帶來海外新興市場需求的高峰。

對於大宗商品方面,徐小慶近日在第四屆中國大宗商品產業論壇上表示,過去兩年大宗商品的主要邏輯在於供給端,但是今年供給端恢複比預期快,今年前兩月工業增速回升主要來源於上遊,供需缺口進一步收窄,今年邏輯轉向需求端,後市利潤預計將下滑。

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首席分析師李強則提出五點邏輯,一是,經濟複蘇大於政策對沖,大宗商品整體重心仍有支撐,但行情在下半年,暫時還有一個振蕩的狀態;二是,外松內緊,國際定價品種好於國內定價品種;三是,不一樣的通脹傳導,抗通脹品種可以做為多頭配置;四是,供給側改革過半,需求相對走弱,黑色以交易盤面利潤為主;五是,原油供需緊平衡,地緣問題是幹擾。

對於股票市場方面,徐小慶認為,白馬藍籌股今年的疲弱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市場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因為中國的消費跟信用周期相關性也在逐步提高,銀行信貸結構中居民占比在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如果信用收緊,對消費影響很快顯現出來;還有一個原因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大盤股的估值確實比較貴,但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調整,到現在風險溢價又回到中位數,基本屬於合理水平。

“現在去控制信用環境更多是基於對中長期中國控制杠桿的目的,這種強監管引發的信用收縮不同於高通脹引發的信用收縮,我們不認為今年股票市場是熊市,受到美股影響一定是寬幅震蕩的。”徐小慶表示。

關於股票市場的風格切換問題,徐小慶認為,從一個長周期來講,過去十年反映的是經濟快速增長,是一個增量的增長,增量增長時小企業比較強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中國的經濟未來是走向一個存量的增長,那麽在存量增長發展中有可能是大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強,因為存量增長意味著競爭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從長周期來講最終要回到藍籌。

大宗商品走向何方?

具體到大宗商品的品種來看,2018年又將會是怎樣的趨勢?

“二季度鋼價或有反彈,但難破前高。”長江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王鶴濤分析稱,全年總量需求穩中向下概率較大,采暖季和環保限產疊加終端集中趕工,鋼價或類似2011年出現反轉,當前旺季高庫存且金融去杠桿,鋼價後續走勢恐難破前高。

鐵礦石方面,上海鋼聯資深分析師俞晨認為,二季度國內高品礦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二季度或將成為年內礦石價格的高點。近期需要關註礦石貿易流通性以及區域化上的差異;中長期市場的關註點是鋼廠利潤變化對品種需求的影響;另外,中長期需要關註中小型礦山淘汰後對供應格局的影響。

對於黑色系的投資策略,新湖期貨研究所黑色組研發總監付得玲認為,成材基差收窄後(5-6月)偏空配置;市場關註的焦炭做多機會可能出現在6月,需求決定價格,煤焦難走出由供應主導的獨立行情;礦石長期受制於大庫存低位運行,短期補庫決定反彈力度。

“對於金屬幾個品種優先次序鎳、銅偏多,鋅、鋁、鉛偏空。”新湖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研究總監孫匡文預測稱。

“工業品大邏輯為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新湖期貨研究所能化研究總監袁照認為,在超高利潤影響下,中上遊會通過各種途徑擴產兌現利潤,同時,下遊需求增速放緩,這將導致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且大概率是通過中上遊生產資料下跌來完成;宏觀、中觀、微觀層面都觀察到了需求的下滑。

對於化工板塊策略方面,袁照認為,一方面,L和MA仍然是偏空配置,大邏輯是看空工業品/產業鏈利潤的重新分配,PE、甲醇處於大的擴能周期,季度平衡表環比走差;另一方面,L-PP收窄可繼續持有,這主要在於PP邊際產能更多,支撐更強,另外,外盤已L低於PP,國內市場占全球比例有限,國外價差有一定領先性。

2018年農產品在沈寂多年後再度成為市場熱點。新湖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組研發總監劉英傑表示,經過對各子板塊軟商品、油脂、飼料養殖的重新梳理後,將焦點集中於飼料養殖板塊。

劉英傑分析認為,本輪美豆上漲高點已經出現在1080美分,在北美種植季開始之前,市場將趨於弱勢震蕩,原因在於阿根廷題材炒作空間已經沒有了,中美貿易摩擦是個“插曲”,市場將重新回歸基本面;結合豬價季節性走勢分析,預判2018年豬價走勢是上半年震蕩趨弱,下半年震蕩上揚,波動幅度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