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慶油田尋找新增長極:漂洋過海、技術攻關

受低油價的困擾,加之國內產油成本居高不下,近年來,產油商下調原油產量目標已經屢見不鮮,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莫不如此。

自1960年開發建設以來,大慶油田曾實現連續2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穩產4000萬噸以上,被譽為“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跡”。

2015年,大慶油田生產原油3838.6萬噸,首次低於4000萬噸,減產計劃則將持續到2020年,屆時大慶油田的原油產量將調減至3200萬噸。

除此以外,由於經過長期高速高效開發,大慶油田正面臨著諸多問題。

比如,油田每年新增的可采儲量難以滿足持續穩產需要的儲采失衡的局面;另外,隨著長垣主力油田已經進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雙特高”開發階段,油田開發的難度也日益增大。而部分基礎設施也因為服役時間長,存在改造滯後的問題。

由此,大慶油田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將“穩油增氣”、“內外並舉”作為新的增長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大慶油田全年生產原油3952.0279萬噸,其中國內產量3400.0279萬噸、海外權益產量552萬噸,天然氣首次上產到40.1321億立方米,全年油氣當量達4271.8056萬噸。

海內外業務欲“平分秋色”

“大慶的石油石化生產體系以及供應鏈條十分完整,從勘探、鉆井、固井、裝備制造、油田開發、工程建設等不一而足。”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外宣科王文有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樣的優勢為我們走出去打下了基礎。”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相關資料,2017年,大慶油田海外權益產量超過10%,達到552萬噸;外部市場收入接近10%,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可以說海外市場已經成為油田不可或缺的經濟增長極。

而大慶油田“走出去”的形式,也從最開始提供單一的技術服務發展為現在的油田開發、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石油裝備等業務的共同“出海”。

中油電能氣電公司(下稱“中油電能”)近期就在為中石油首個盤活閑置資產進行海外建設電廠的項目伊拉克哈法亞項目進行電站建設,已經將新疆塔里木石化公司的兩臺燃氣輪機搬遷至伊拉克哈法亞,未來將按計劃施工進行商業發電。目前,中油電能已經在15個國家開展電力相關業務。

一位在中油電能工作的員工告訴第一財經:“在海外的優勢在於,這些國家一次能源豐富,但是沒有配套的發電能力,在國內,相對較高的氣價成為制約燃氣發展的原因,但是在海外一些國家氣價較低,我們可以把發展成熟的一整套技術帶過去,我們跟著油田走,把電廠建到整個油田的中心區以保障供電。”

上述人士表示,由於大慶油田喇二電廠擁有深厚的燃氣輪機的運行及檢修經驗,因此除了電站建設,也可以提供燃氣檢修人員的培訓業務,在大慶油田內部業務減少的情況下,尋找新的機遇。

但拓展海外市場對於油田職工並不容易。

“ 由迪拜轉機到伊拉克後,安全起見,員工會在指定的區域內作業,在那里沒網、沒電視,相對隔絕。那里氣溫高,作業的過程中需要穿工作服,另外也吃不到青菜。”一位在油田系統的職工告訴記者:“薪資水平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很誘人,在那邊一年30萬人民幣,需要嚴格的考核,很多人回來之後還想申請過去,但機會有限。”

除此以外,石油裝備制造板塊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據介紹,裝備制造集團從2008年始便關註南美市場,每年數次投標,制作數百頁的標書,統計上萬個數據,以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

今年4月18日,秘魯市場簽下5臺抽油機訂單,就來自裝備制造集團抽油機制造分公司,首次進入南美市場。

《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30年,海外權益產量要達到2000萬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50%以上。

技術保產量

“油氣是高風險、高投資、高科技的行業。一口探井成本大約幾千萬元,以海拉爾為例,有油必有氣是國際上通行的理論,大慶的油在地下1000多米的位置,按照上述理論,天然氣應該在同樣深度的砂巖中,但是幾十年一直都沒有找到,後來在地下4000多米的火山巖中找到了天然氣。”王文有說:“油氣首先在地質學家的腦海里,只有在理論上有所突破,才能把眼光放在地下。”

不同於采油初期,靠地層壓力的自身作用,原油可以通過油井噴出,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則需要將水註入地下,通過物理的方式將油擠出。而至油田開發的中後期,需要將化學劑,將砂巖縫隙中的原油驅出。

據了解,而大慶油田在1995年進入高含水後期,開始進入產量遞減的軌道,盡管還有50%—60%的可采儲量,但資源狀況與最早的自噴式采油不可同日而語,儲采失衡、儲量品質變差、開發成本不斷上漲等問題倒逼技術必須不斷升級。

記者在大慶油田科技館了解到,經過近30年攻關,大慶油田創新了三元複合驅油理論,自主研發出表活劑工業產品,創建了完整的工程技術體系,在2014年正式實施規模化工業推廣,這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三元複合驅技術的國家。

據介紹,三元複合驅技術是一種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通過在註入水中加入堿、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形成三元複合體系來驅替常規水驅、聚驅無法開采的原油。

可在油田含水率達到98%的極限開采條件下,再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使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60%,較國外同類油田采收率高出27%,

2017年三元複合驅產油達到416.6萬噸,產量與中型油田相當,占大慶油田全年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目前,已投入三元複合驅工業化區塊24個,累計動用地質儲量2.09億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大慶油田三元複合驅累計產油2472.6萬噸。

除此以外,天然氣也成為大慶油田持續發展的新抓手,

2017年生產天然氣40.1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億立方米,已經連續7年保持增長態勢。

“大慶油田充分認識發展天然氣的重大意義,將天然氣增儲上產作為成長性、戰略性工程來抓,加快數字化氣田建設,全力提升氣田開發質量效益。”王文有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