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嘉诚的电网梦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5/xNMDAwMDIxODIxNA.html

在成功收购法国电力集团(EDF)所持有的英国电网100%权益之后,李嘉诚准备再出手竞购英国电网资产。

1月23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华人首富李嘉诚控股的长和系有意竞购EON旗下的英国电网资产,收购价格可能不低于35亿英镑(约368亿人民币),并已聘请德意志银行作为顾问。

长和系旗下进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公司长江基建(1038.HK)公关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还没有(关于此次事件的)信息可分布”。

EON是一家德国能源企业,亦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之一,2009年年收入为82亿欧元(约732亿人民币)。

早在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泰吾士报》称EON正准备出售其拥有的英国电力网,大约是35亿英镑(约368亿人民币),并且与阿布扎比投资局、加拿大退休基金和麦格理银行组成的财团开始接触。

EON欲出售的电网资产,主要覆盖米特兰和东米特兰两个区,覆盖范围东至林肯郡、西至威尔斯边境、南至布里斯托、北至山顶区,客户人数900万户。

而在此前一天,德国《明镜周刊》称,EON希望通过出售旗下资产来阻止收益的下滑。

据长和系官网介绍,李嘉诚及其家族控制的长和系为一系列上市公司组成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除了大陆熟知的地产业务,长和系还有庞大的港口、能源和基建等业务,其中能源业务颇具规模,香港电灯是香港岛唯一的电力供应商,并开始在大陆投资电厂。

近来,长和系大力投资于海外基础设施,在2009年长江基建的年报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称,“现时持有现金逾港币一百亿元,具备优厚条件以物色大型收购项目,强化集团的优质投资组合。目前,集团正在研究多个涉及不同业务范畴的国际性收购机会。”

2010年8月,长和系创下香港公司对英投资新纪录,长和系长江基建、香港电灯以及李嘉诚基金会构成的财团,斥资57.75亿英镑(约607亿人民币)收购法国电力集团(EDF)持有的英国电网100%权益,从而获得英国第一大电网的所有权。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阿布扎比投资局、加拿大退休基金和麦格理银行组成的财团也是EDF所拥有的英国第一大电网资产竞购者。

从长和实业的行动来看,李嘉诚对英国市场似乎存在偏爱。

2004 年长江基建以0.5亿英镑(约5亿人民币),收购自来水供应商Cambridge Water(剑桥水务)全部股权。2005年,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联合以8.4亿英镑(约88亿人民币)收购天然气网络Northern Gas Networks(北方天然气网) 59.9%的权益,并于2009年进一步增持至88.4%。2010年,长江基建收购电力供应商Seabank Power 50%的权益,作价约2.117亿英镑(约22亿人民币)。

在经过一系列的收购之后,长和系已成为英国公用事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长和系已控制着英国约25%的电网配送市场、约1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5%的供水市场。

在长江实业的2010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称选择在英国大举投资,并非对英国情有独钟,最为关键的是所投项目的回报率和稳健性,无论哪个项目,只要是在政局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国家,都有可能投资。

英国电力市场号称世界最自由的电力市场,但其自由竞争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竞价上网,而负责电力运输的电网部分,仍依靠固定的电力运输费,其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2010年年底,香港电灯董事总经理曹棨森称,随着对EDF的英国电网交易完成,预计未来一至两年港灯海外业务占香港电灯盈利的比率,将由现时的三分之一增至超过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2

李嘉誠英國再購電網資產失利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3/2216465.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继去年7月以700亿港元收购英国第一大电网之后,李嘉诚日前再度出手,准备收购当地第二大电网,尽管这次他在竞标过程中出价最高,仍以失败告终。据了解,这或许与英国担心其垄断该国电网资产有关。
昨日(3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公用事业公司、电力生产商PPL集团表示,同意斥资35亿英镑现金来收购德国能源巨头E.ON旗下的英国电网业务,并承担5亿英镑的负债,预计交易将在4月初结束。这一表述也意味着李嘉诚的收购失败。
E.ON是德国最大的基建投资公司,由于金融海啸后负债攀升,因此计划在2013年底前出售总值约150亿欧元的资产来削减债务,并拓展欧洲以外的业 务。去年12月,公司将英国第二大电网资产挂牌出售,吸引了包括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美国电力供应商PPL以及巴菲特旗下的Mi-dAmerican能源 控股公司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长江基建以37亿英镑成为出价最高的买家,但仍然不敌PPL集团。有分析指,这与李嘉诚去年7月收购的英 国另一电网资产有关。去年7月,他以57.75亿英镑(约合700亿港元)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DF)在英国的电力网络100%的权益,而该收购也将成为 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项目。
据了解,作为英国第一大电网,EDF向780万客户提供服务,供应了英国近四分之一的电力。而 E.ON拥有的当地第二大电网有500万用户,供电量约占17%。也就是说,如果李嘉诚收购E.ON成功,将掌控英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电网设施,占到英 国全国40%以上的电力供应,也将增加与电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电力监管办公室曾经表示,对于电网部分缺少竞争感到担忧,因此有分析指出,李嘉诚此次收购失败与当地监管部门担心其垄断当地电网资产有关。
实际上,PPL此次交易成功也是一年时间里对E.ON旗下资产的第二次收购。公司曾在去年4月份同意以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ON位于美国的两个公共事业单位。
从李氏财团近年来几笔大的收购来看,李氏财团向外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且专注于基建领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4

中環在線:失英國電網小超硬銷英礦泉水 李華華

2011-3-3  AD




 

財爺回水6000蚊畀大家,成為噚日晏晝中環人討論嘅焦點,究竟點樣用呢筆意外之財?華華噚日見到啲大孖沙,個個都話收到嘅話,會捐出去,但唔係個個有錢佬都係咁諗。

未諗退稅點樣使

小超人李澤鉅又點呢?噚日喺長江基建(1038)業績記招,有人問佢會點用,佢竟然答呢排忙到連水都無時間飲,所以未諗到點用。

話時話,一向鍾意板起塊面對住傳媒嘅小超,雖然投唔到英國電網,但心情勁靚,仲罕有俾人任影兼提供意見。之後仲同記者硬銷長建旗下生產、香港唔係好多地方有得賣嘅英國進口礦泉水ICENI……唔通,佢驚細佬分手單嘢霸晒報紙嘅版位,所以即刻做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8

電網股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7.html

日本地震後,市場在炒什麼?

第一個反應,自然是炒災後重建股,鋼鐵、建材等。但其實也知道很牽強,日本是建築大國,土木建築本領一流,怎會靠中國來重建。

其後,看福島核事件惡化,自然想起核電要放緩,而國家到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標不變,7000萬千瓦核電裝機沒了,自然要靠風能、太陽能來頂上,所以炒核電以外的新能源。

然而,中國風能、太陽能中心都離大城市很遠,輸電耗費很多,事實上,就在目前,中國的風力電有三分一是不能上網的,浪費掉的。

於是,「特高壓」的概念脫穎而出。特高壓是國家電網之前很受爭議的項目,耗資巨大,等於兩個三峽投資,而且全世界沒有先例。

但只有特高壓電網,才能解決風能上網問題。日本地震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中國要建特高壓是必然選擇。

於是,市場轉炒電網股,今天A股市場上,幾個有「特高壓」概念的電網股都升停板了。

反過來,有了特高壓,全國「風能大躍進」指日可期。

風能和電網,幾乎是肯定能受惠日本地震的兩個板塊。

這樣環環相扣的邏輯,讓我不禁佩服他們腦子的轉速之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0

強拆華北電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25.html

雖然比西北、東北、華東和華中四個區域分部成立遲了半年有餘,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公司)華北分部還是在2011年年末成立了。國網公司一心打造的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局已然成型。

  據財新《新世紀》瞭解,除了成立國網公司華北分部,此次華北電網有限公司(下稱華北網公司)的改制內容還包括成立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冀北電力公司 (下稱冀北公司),管理秦皇島、廊坊、張家口、承德和唐山五市電網。同時,北京送變電公司、天津送變電公司、北京供電工程公司和原屬華北電網的電網建設公 司將合併組建成由國網公司直接領導的建設檢修公司。

  「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這些表述出現在國網公司目前的各種文件中,卻惟獨少了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啟 動時力推的區域電網公司。按照當初改革設計者的初衷,區域電網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實體,隨著改革的深化,還將進一步實現股份制改造。但電力改革在走完第一步 廠網分開後很快陷入停滯,如今,總部分部一體化進一步架空了原本就無甚實權的區域網公司,國家電力公司在電力體制改革前就曾力推的省公司又捲土重來。在物 理結構上,國網公司力推的交流特高壓「三華電網」亦著意於加強總部對於電網的實際控制力。

華北不例外

  早在2011年4月,國網公司就開始了一場對西北、東北、華東、華中四個區域網公司的改制運動。其主要動作是在區域網公司之外加設分部,在機構職能上,作為國網公司總部派出機構,區域分部取代區域網公司執行電力調度、基建、規劃和設備招標等職能。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儘管四家區域網公司名義上仍然存在,但其大部分資產已經按照屬地以委託經營的模式劃分給了各個省公司,部分工作人員也調整至省公司。

  「除了資產沒劃轉,活兒都是分部在干,區域網公司沒有什麼事了。」一位熟悉國網公司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有國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區域網公司改制的最初計劃並非加設分部,而是撤銷區域網公司,改由相應的事業部(分部)進行管理,資產則劃轉至省公司。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激進的計劃遭遇了兩個實際問題。其一是區域網公司和省公司都是法人實體,二者之間的資產劃轉需要繳納數億元到數十億元的增值稅。其二則是區域網公司是跨省(區)輸電業務的市場主體,一旦撤銷,跨省(區)電能交易的電費結算等也會受到影響。

  在去年4月的改制浪潮中,惟一沒被觸及的就是華北網公司,當時曾有相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華北電網在今年年內不會動」。但他同時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會動。

  分拆比其他區域電網公司晚了半年多,但還是來了。2011年的最後一個星期,華北電網遭遇拆分。

  對於此次華北電網改制以及成立冀北公司,有國網公司內部人士解釋稱,這是因為改制前的華北電網同時兼有河北北部電網公司職能,而其他網公司並不直接管理地市級供電局。因此只是給冀北電網一個單獨的名分,並不涉及到拆分甚至撤銷華北電網。

  與其他區域電網相比, 華北電網確有特殊之處。首先,它必須確保首都北京的供電,其次,與西北、華東和華中在省公司基礎上設立區域網公司的軌跡不同,以京津唐電網為核心的華北電網要先於省公司成立。

  電力規劃總院規劃處原處長、國家電網建設公司原顧問丁功揚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京津唐電網誰都撤不掉,過去華北網只管京津唐,它跟華北其 他省網的關係就是商定,不是統一管理。」而冀北五市過去則被稱為京津唐北網。2008年後,國網公司把北京公司和天津公司由華北網公司的分公司改為國網全 資子公司,賦予獨立法人地位,此後華北網公司直接管理的就只剩下冀北五市。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此次分拆後的國網公司華北分部和冀北公司將是一套人馬兩個牌子。

  儘管有種種例外,丁功揚仍然認為此次華北電網改制是之前四大網公司改制的一個延續,結果是進一步虛化區域網公司。

  由於成立時間尚短,國網公司網站上的組織架構裡還沒來得及加上華北分部,華北網公司則與北京市電力公司、天津市電力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等並列在網省(華北)的下方。

區域電網功未成,身先死

  國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2012年新年賀詞中表示,國網公司已「成立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分部,初步建立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 局」。而國網公司今年的工作重點亦包括「建設國際一流集團總部,深入推進總部分部一體化,實現總部分部全面融合」。國網強調,「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 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獨少了對區域網公司的表述。

  如今孱弱的區域電網公司在十年前的電力改革中曾被寄予厚望。一位參與過電力改革的人士頗為感慨地回憶道,「五號文件幾乎就歸總為兩點,一是廠網 分開,二是成立區域電網,大家反覆研究的結論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為的是輸配分開,最終建立電力市場,不能讓電網從上到下壟斷。」

  電改方案設計之初,曾經有過不再設立國網公司,直接由六大區域公司取而代之的設想,但最終各方妥協的結果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格局。在五號文 件的起草過程中,原本將區域電網公司明確為股份制公司,但最終未能明確寫入文件,區域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的地位界定亦未明確,這給後來的諸多變化留下了伏 筆。

  五號文件中,對國家電網的職能規定得十分有限——「負責各區域電網之間的電力交易和調度,處理區域電網公司日常生產中需網間協調的問題;參與投 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文件發佈之後,業內爭論的焦點很快便聚焦在區域網公司和國網公司的關係上——應該建設區域電網還是強化國 家電網?

  「六大區域對應六大電網,網公司是將來輸配分開比較好的一個載體,區域電網公司作為輸電公司正合適,資產區域邊際都很清楚。」國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看得也很清楚。

  但區域電網公司一旦做成實體,國網公司的地位就受到了威脅。「國網要生存,就要把區域公司拔掉。」前述參與過電力改革的人士表示。

  實際上,從2002年五號文件頒佈不久,國網公司就開始將區域電網資產、資金和工程管理權等上收或下放到省公司,除了區域電網調度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能做的並不多,地位十分尷尬。

  目前,各區域分部已經取代了區域網公司的大部分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設想以及輸配分開改革還有機會推進嗎?一位發改委官員對此並不樂觀。「這個事不可能立馬回來,必須得等改革的總體方案。要恢復區域公司,理由只能是電力體制的徹底改革。」

  2002年發動的電力體制改革停滯已久。主輔分離整整做了九年,輸配分開討論多年卻仍停留在各種文件和口頭表述上,始終未能突破,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亦未能夠破除,直購電試點舉步維艱⋯⋯

  更重要的是,當年在五號文件基礎上達成的改革共識已經破裂。五號文件致力於在中國「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現在五號文件雖然還未作 廢,但其市場化改革方向一再遭遇業內質疑。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俞燕山就曾經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輸配分開不能一概而論,其目的還需要認證。多買 方多賣方是一種選擇,也還有另外的選擇。

  而國網公司除了在機構設置上進一步弱化區域電網公司、強化總部的控制力以及省為實體外,也在強力推進交流特高壓的建設,試圖在網架結構上打破區域電網的劃分,實現各大區域的強聯繫,為自身的持續存在提供物理基礎。

  2011年9月27日,國家發改委核准了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輸電線路;12月16日,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擴建工程投運。國網公司稱,這創造了高壓交流輸電能力的世界紀錄。

  但這些並未能夠平息爭議。由於國網公司並沒有公佈調試方案、運行方式、潮流曲線和故障錄波等信息,人們還只能依靠計算仿真來推測擴建工程的真實 情況。根據丁功揚的計算,要實現國網公司宣稱的結果,一種可能是在南陽開關站進行功率調整,一種則是對荊門變電站的電壓進行手動勵磁使其保持恆定,但這種 方式只能用於實驗,不能用於日常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8

電網戰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15_all.html

  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紛爭在陝西榆林和山東鄒平爆發了。爭執的一方是資產總額2.2萬億元、覆蓋中國26個省區市並且具有壟斷地位的國家電網公司 (下稱國網),挑戰者則是名氣和規模都小得多但在當地頗有勢力的陝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陝地電)和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集 團)。

  4月25日,陝地電榆林供電局職工和國網榆林供電公司在陝西府谷縣爆發衝突,雙方200多名職工參與,當地出動近70名警力維持秩序,國網四人受傷住院。同樣的衝突此前也在山東鄒平多次發生,對壘雙方是魏橋集團和國網山東分公司的員工。

  事後,國網稱陝地電修建的220千伏輸電線非法跨越其已有線路,而陝地電堅持認為新建線路沒有必要向國網報備。事件最終由陝西省副省長出面協 調,陝地電線路於5月初通電。事件雙方三緘其口,不再對衝突公開回應。與此同時,魏橋集團自建電網向周邊區域供電,且電價比國網便宜三分之一的現象引起輿 論廣泛關注。

  陝地電和魏橋集團代表了一支過去被普遍忽視的力量——地方電力(下稱地電)。放到全國來看,它們規模不大,形成歷史不一,但在當地,都形成了對 國網壟斷地位的有力挑戰。它們的存在證明了兩點:第一,在地方上輸配電網可以競爭;第二,地電有能力提供比國網價格更便宜的服務。

  這實際上與2002年國務院發佈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基本宗旨不謀而合,即通過「廠網分開、輸配分開,讓市場形成電價」。自然生長的地電原本代表 了中國電力體制自下而上改革的一種可能,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競爭並不為主管政府部門所歡迎,多年來一直受到監管政策的強力壓制,大部分的地電至今仍處於不 合法競爭的地位,只能借助地方政府的保護苟活一域。監管的失位也進一步將競爭推向了惡性的一面,使得原本的市場之爭激化為暴力衝突。

新仇舊怨

  國網和陝地電的衝突在當地早已不是新鮮事。國網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2007年4月,國網為陝西紅檸鐵路搭建的一條高壓10千伏電路,就遭到 陝地電人為破壞。「70多個桿子剛搭好,就被他們砍倒了。」該人士說。據媒體當時報導,陝地電榆林地區神木縣分局稱對事件負責,但堅決認為國網違規在先, 其興建的線路在110千伏以下,本應由陝地電負責。事件最後不了了之。

  這一次,雙方衝突仍是因為輸電線項目。衝突爆發前半年,國網方面瞭解到陝地電榆林供電局將從內蒙古格爾旗薛家灣供電局的220千伏變電站引電入陝,修建一條220千伏的供電線路。

  上述國網內部人士稱,今年3月在例行的線路檢查期間,國網發現陝地電的新建線路將在陝西榆林市府谷縣新民鎮境內和國網已建成的330千伏輸電線路和110千伏輸電線路出現交叉穿越。

  國電以施工期間330千伏等輸電線路仍帶電運行,需進行技術保障為由要求陝地電方面提供線路審批手續和設計方案,並向榆林市政府反映情況。從2012年3月開始,國網派職工到當地「保電」。

  府谷縣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所謂「保電」,「就是派人守著不給那邊開工,國電的人住帳篷,日夜都在。」

  4月23日,國網榆林分公司接到陝地電電話通知,稱將開始在交叉跨越地段進行電網施工。當晚6點開始,陝地電幾十名工人與國家電網「保電」員工對峙,人數上不佔優勢的國網還緊急調動部分職工支援。

  對峙一晚後,陝地電工人開始施工,接近國網線路時遭到阻攔,雙方爆發衝突,受傷的國網職工緊急報警。到4月25日,府谷縣公安局共出動70多名 警力到現場維持秩序,收走了國網保電人員的帳篷,同時為防止雙方再將事態擴大,收走了部分員工的手機。在警察保護下,陝地電完成了跨越地段施工。

  此後,陝西省政府由副省長出面協調。陝地電榆林供電局副局長尤龍向財新記者證實,線路已於5月初通電。對於國網稱陝地電沒有提供任何審批手續並 且跨越330千伏電線施工有危險的說法,尤龍認為「沒有道理」。尤龍解釋稱,新建220千伏的線路是從下邊跨越國網330千伏線路,並非平行線路。「不同 電壓等級的線路跨越太正常了,平行才有危險。這條線是設計院實地勘察設計的,不可能有安全問題。」尤龍說。這種說法也得到一位電力業內資深人士的認同,他 說,「國網自己的線路也常有跨越現象,不存在安全問題。」

  「我們架線不需要向國網報備,手續齊全為什麼要向他們報備?!」談到陝地電沒有向國網方面提供相關審批文件時,尤龍情緒激動。據他透露,新建線 路是陝西有色集團榆林分公司委託建設的,線路審批文件都在陝西有色。但陝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韓秋否認了曾經委託建造線路。

  「我們只是向陝地電買電用,和普通企業一樣。」韓秋說。

被掐住咽喉的競爭

  衝突發生後,一些評論迅速將其解讀為央企和省屬企業「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陝地電拒絕媒體採訪,稱收到上級通知,事情到此為止。陝地電公司網站以及公開的新建電網計劃中沒有有關這條220千伏線路的信息。

  陝地電為何諱莫如深?這與過往的監管政策有關。包括陝地電和榆林地區多位電力系統人士稱,陝西省曾明確陝地電和國網的勢力範圍。陝地電負責110千伏以下(含110千伏)線路的運營,國網負責110千伏以上線路。

  根據這一規定,陝地電實際上成了電力批發商,除了當地購電外,陝地電需接入國網的330千伏線路,向國網所屬西北電網買電後再轉手在當地售電。

  國網榆林分公司還稱,2009年省政府有一個52號會議紀要,要求「省地電公司原則上不得再接入省外電網。已接入省外110千伏及以下變電站 的,要逐步斷開;確需繼續接入的,要經省電力主管部門同意。」這一規定等於進一步切斷了陝地電獨立供電的可能,必須依附於國網存在。

  如果依據上述規定,陝地電從內蒙古引電,並建220千伏輸電線路明顯違規。然而,在榆林地區電力系統人士看來,由於雙方過去一直在突破相關勢力範圍,這些規定早已失去效力。

  榆林一家火電廠現在給國網供電,其負責人王經理告訴財新記者:「說是國網修110千伏以上,地電修110千伏以下。但其實國網也修了110千伏 的電網,我們電廠一開始拉的是陝地電的110千伏電網,後來又改成了賣給國網。」國網方面也承認,自1996年進入榆林地區以來,國網不但修建了兩條 330千伏輸電線路,也修建了多條110千伏線路。

  在榆林地區,兩家企業的競爭格局已成。在榆林近郊的產業園,往往國網的配電線附近就建有陝地電的電杆。據瞭解,在榆林多個縣都出現了兩家公司爭搭電網的情況。

  然而,競爭並不在同一起跑線,國網擁有遠距離從西北電網或外省輸電的資格,在電力供應來源上較陝地電佔據優勢,尤其在地方發電廠供電量不夠的時候,國網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直接後果是,一旦雙方競爭,國網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對陝地電電網的電力供給。類似情況在陝西省的咸陽地區正在發生。

  據當地媒體報導,陝地電在咸陽地區投數億元建造了17座110千伏變電站,但建成後有站無電,其中6座被迫從甘肅引電入陝。國網方面以變電站不符合電力發展規劃屬重複建設為由,一直拒絕給陝地電供電。

  按照國網內部人士的說法,榆林地區是資源集中區,煤電資源豐富,並不缺電,完全沒有必要從外省購電。

  陝地電這次「違規」,主要是看上了內蒙古電網更為低廉的電價。按照各省發改委核准的價格,陝西省的電價是0.398元,而內蒙古的電價是0.305元,差價可觀。

  這也有助於擺脫對國網的依賴。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是除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外,惟一具備供電和輸電資格的地方電力公司。國網榆林公司內部人士對陝 西省同意陝地電從省外引電非常不滿,他表示:「現在他們已經通電了。這個事情其實我們是窩著火的,現在正在引導職工情緒,不想再出什麼事。」

從農電起家

  在陝西電力系統人士口中,陝地電往往被稱為「農電」,因為陝地電就是在原有農電系統上發展起來的。

  工商資料顯示,1987年,陝西省政府發佈48號文,要求建立陝西省農村電力管理局(下稱農電局),接管原屬西北電管局下屬的包括榆林、府谷在 內的44個縣的農電企業,這些企業原來由陝西省水利水保廳負責管理。籌備近兩年後,農電局正式成立,到1990年實現了對44個縣農電企業的接管工作。

  農電局既是行政管理部門又要負責管理44縣的農電企業,35千伏以及以下輸變電設計、施工和小火電廠、水電廠的設計施工管理,全省的農電小火 電、水電的建設等都在其經營管理範圍內。企業則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農電局初創時,陝西省政府投資2.4億元,當時正式編制只有70人。

  多年在榆林地區工作的神華集團電力部門員工奧會琪告訴財新記者,農電局建立前,陝西尤其是陝北地區農村電網設施落後,發展緩慢,西北電力管理局 既無動力也無實力發展。陝西省為了保證農村電力供給才建立了半行政半企業性質的農電局。農電局當時的章程顯示,企業的宗旨是「力爭三至五年內消滅全省的無 電鄉,加速農村電氣化發展的步伐」。

  建立地方農電系統以補充電力發展不足的情況並非陝西特例。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2400多個縣中,歸中央國有、國家直接供電和管理的 縣有800多個;國家供電到縣級電網後,再由地方電力公司躉售的有800多個;完全由地方電力公司自籌建設電廠電網的縣也有800多家。

  奧會琪認為,陝西省尤其是偏遠地區實現全面通電,並且農電和城市用電同網同價,陝地電功不可沒。而國家電力公司(國網前身)直至1996年才在陝西榆林地區建立分公司,並開始興建330千伏的電網。

  2002年前後,國家開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2001年,陝西省政府通知將籌建陝地電,原有農電局撤銷,全部業務由新成立的陝地電承擔。根據2001年政府25號文,陝地電負責省屬66個縣級電網及相關資產的管理,同時負責電網的建設、改造和運行管理。

  伴隨著國家先後推行的幾次農網改造,很多地方電力公司因為只有配電權且缺乏資金,難逃被吞併的命運。但陝地電得到陝西省政府支撐,獲得國資委注 資,在陝西發展壯大。2008年,公司改制時,陝地電的註冊資本已經高達26億元,其中陝西省國資委佔90%股權,省屬企業陝西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 資1億元,佔10%股權。

  陝地電內部資料顯示,陝地電為榆林市等9市66個縣(區)供電,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72%,人口占全省總人口51%,截至2011年擁有421萬用電客戶,市場佔有率30.08%。 到2012年第一季度,市場佔有率升至31.08%。

  到2010年,陝地電資產總額已達139億元,分公司、子公司98個,除重點供電,還涉及發電、房地產、酒店餐飲、物業管理、建設施工等經營項目。

  陝地電的發展速度也讓國網坐立不安,陝地電網站稱,「十一五」期間是企業成立22年來發展最快、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各項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電網行業的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陝地電銷售收入增長1.6倍,年均遞增20.8%;售電量翻一番多,年均遞增14.9%;實現利稅增長1.8倍,年均遞增22.9%;利潤總額增長9.6倍,年均遞增60.3%。

  在電網建設方面,陝地電稱其具有每年設計新建35千伏至110千伏變電站80座,容量1640兆伏安,1350千米的實力。至此,陝地電從農網起家,實際上已形成了和國網分網競爭的實力。

兵家必爭之地

  但輝煌表象下,陝地電也面臨危機,最大的危機就來源於電力供應。多位陝西電力系統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陝地電和國網在陝西競爭最激烈的地區就是榆林。榆林已成為陝地電能否保住已有江山的關鍵。

  陝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126」電網發展規劃稱,將圍繞榆林一個中心城市,神府、榆林兩大經濟開發區,榆神煤電化、府谷火電載能、榆橫煤電化工、魚米佳鹽化工、定靖油氣化工和吳堡煤焦化工等六個工業集中區的建設,實現榆林電網跨越發展。

  規劃要求110千伏配電網要與上級輸電網緊密配合,協調發展,依託已運行的兩座330千伏變電站和規劃建設的330千伏變電站,在保證安全可靠供電的前提下,逐步優化接入。

  根據規劃和過往的既定政策,陝地電實際上失去了110千伏以上輸電線路的建設運營資格。而另一方面,國網榆林供電局卻依託已有輸電網,在榆林快速擴張。

  今年2月,國網榆林供電公司在職工大會上宣佈,公司將投入4.15億元加強榆林電網建設,投資額比去年增長40%。根據公司計劃,今年還將有兩 項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產,同時還將開工建設一批110 千伏以上的輸變電工程。數據顯示,2011年,國網榆林公司共完成售電量66.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63%,增長速度居全省國電系統第一。另外, 根據修訂的「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榆林供電公司將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規劃和「十二五」配網建設規劃,建成兩座330千伏變電站、五座110千伏變電站 及其配套工程。

  前述火電廠王經理也告訴財新記者,兩家企業在電力上網方面也存在競爭,當時棄地電選國電的原因正是看上了國電有輸電網絡,以為供電需求將更有保障。「真的連上以後才發現,其實沒區別,價格服務都沒有區別。」

  而榆林地區西北煤化工的王總則說,他在榆林地區的發電廠供電和煤化工廠用電都選擇了陝地電。在他看來,陝地電是本地企業,發展早,雙方已建立信任。「在榆林,陝地電是移動,國電是聯通,說不上誰更好,只是個先來後到的問題。」

  他同時指出,在企業用電上,陝地電經常要從國網批發買電,因此沒有定價權。榆林地區雖然兩家競爭激烈,用電戶卻沒有獲得價格優惠。此外,當地停電比較頻繁,原因是陝地電過往以農網為基礎,且電力來源受限,電網運行不夠穩定。

  「如果陝地電能夠拿到低價電,對我們來說當然好,用電可以選更低的嘛。」在榆林,不止一個人對財新記者如此表態。

  就在財新記者採訪期間,府谷和榆林火車站周邊的商家店舖都曾出現斷電情況,很多商家常年自備發電機。

魏橋效應

  另一處電網紛爭爆發在山東省鄒平縣。魏橋集團在公司所在的鄒平縣建有多個自備電廠,不只為集團自身的紡織和電解鋁等業務供電,同時還通過自建電網為周邊城鄉居民約13萬人供應商業及生活用電。

  一位在魏橋集團自備電廠擔任電力監理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僅在鄒平縣城就有七家魏橋集團自建的電廠,在魏橋鎮還有五家,在濱州市魏橋集團也 建有電廠。魏橋的自建電力系統始於1998年,目前燃煤熱電聯產發電裝機規模已超過200萬千瓦,始終與隸屬國網的山東電網獨立運行,沒有物理聯繫。

  魏橋集團最初自建電廠是「逼上梁山」。對於旗下業務,電力是主要成本來源之一。魏橋集團一來嫌國網的銷售電價太高,降低了產品的競爭力;二來國 網的供電條件太苛刻:企業用電需繳納2000元/千伏安的增容費,此外用電企業還需出資建設全部110千伏及以下的供電線路,但產權為電網企業所有,且設 備採購和施工建設單位由電網指定,價格較高。

  2011年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相關部門曾一行五人前去參觀魏橋集團的自建電力系統,在考察報告中他們寫道,「系統的經濟性非常突出,目 前按該系統度電供電成本不超過0.4元,雖因煤炭價格連年上漲,供電成本比七年前升高一毛多錢,但與山東電網供電相比,工業、商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成本都 低一半以上。」

  能夠吸引周邊用戶的,主要就是魏橋的低價。魏橋集團對外供電價格比國網山東電網的電價低三分之一,集團內部居民用電價格更低至0.35元/度, 而國網山東電網的居民用電價格則是0.55元/度。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的人士曾向財新記者介紹過,魏橋集團旗下的宏橋鋁業因電力成本低,給他們很大衝擊。

  與陝地電是當地供電領域先入者的情況不同,魏橋集團的自建系統是依靠低價優勢在國網的地盤裡擠出了一條路。國網山東電網顯然並不樂見。

  雙方的矛盾在2009年達到頂峰。前述新疆考察團的報告提到,國網公司向山東省政府承諾新增80億元電網投資,換取「消滅」魏橋獨立電力系統。 此外,雙方職工還曾發生過嚴重衝突。國網也在阻礙魏橋集團等自建電力系統的企業取得「合法性」。2009年12月,國網山東電力公司(即國網山東電網)換 發新版《供電營業許可證》,並對外表示,「山東公司堅決依靠各級政府,積極運用法律手段,避免了勝利油田、魏橋集團、黃金集團等大型客戶申請《供電營業許 可證》,維護了公司營業區的完整統一。」

  近來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國網山東電力公司開始與魏橋集團洽談合作事宜,方案是220千伏或110千伏聯網。魏橋集團的條件是:聯網為的是雙贏,孤島運行狀態可以改變,但小系統的獨立地位不能變。

  根據山東省發改委的數據,截至2011年,山東省共有179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企業電廠,裝機容量798.9萬千瓦,但有自建向外送電電網的僅魏橋集團一家。

  讓前去鄒平縣考察的新疆官員們印象頗深的是小機組和小系統經濟上的優勢超過大機組、大系統的事實。國網公司長期以來宣稱電網具有自然壟斷屬性和 規模效益,在魏橋案例中失去說服力。正是由於長期以來國網輸配電成本從未釐清,國網坐收「吃差價」的壟斷紅利,才使得其效率愈發低下,終於從民間生長出與 之競爭的力量。

地電突破口

  今年是電力改革的第十個年頭,原本在各種紀念活動中業內人士普遍對改革進展緩慢,甚至倒退感到失望。但陝地電和魏橋集團的案例讓人們看到,自下而上並非一潭死水。

  在國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以外的地方電力企業中,除了魏橋集團這樣較為罕見的民營自建發電和電網一體的電力系統外,主要是農電。

  中國農電資產的積累形成主要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上世紀90年代初,農電資產相對較亂,無賬或登記不全。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8年,農電資產主要依賴國家對農電的政策性資金投入,但有一部分農電資產來源於其他渠道,包括當地政府在開發區投入的配套費用、銀行貸款以及民間資本或外資的進入。

  第三階段在1998年至2002年前後,即農網改造工程實施時期。這一時期是農網改造歷史上投入最多、規模最大的時期,改造農村電網資金主要來源20%為國債投入,其餘由各省自己貸款。

  2003年之後是第四階段,主要由專項國債(中西部農網完善工程及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和各省電網公司每年安排資金,用於農網建設與改造,繼續提高農村電網覆蓋率。到這一階段的農網資產很多已由國網和南方電網接管。

  在農電管理制度上,包括電網公司(含國網和南方電網)直供直管、躉售代管、股份制和自供自管等形式。後來的農網改造過程中,主要改革方式是農電 企業通過無償上劃的方式,改組為國網或南方電網省級電網企業的全資子公司或分公司,或通過省級電網企業參股的方式,改組為省級電網企業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 或股份有限公司。陝地電的主要資產就是農電,也是國內多家以農電為主的地方電力公司中規模較大的一家,因以地方投資為主而自組成為陝地電。一位電力行業資 深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陝地電與改革開放後的電力發展有關係,老、少、邊、窮地區恰恰是國家投資難以安排的地方。「人家勒緊褲腰帶,自己投資形成了地方電 力。」在西南地區,地方電網對於接納小水電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以陝地電為例,除了收購部分當地電廠的電量,原本陝地電的模式主要是躉售——從西北電網買電,再賣給自己所轄地區的用戶。當內蒙古的上網電價更 便宜而西北電網經常掐著不給電的情況下,他們當然情願選擇內蒙古的電。這一邏輯其實與電力改革中輸配電分開,放開售電側競爭有頗多相似之處。

  由於農網產權多元化、電壓等級較低,且相當一部分是躉售模式,事實上在地方已經實現了輸配分開,因此農電曾被視為輸配分離試點的突破口。 2007年國務院在轉發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關於「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時,曾提出「鼓勵各類投資者投資農村電網,參與供電企業改制、改 組」的深化農電體制改革的指導方針。國家電監會西北電監局在2009年一份名為《西北地區農村供電情況調研報告》中也指出,「為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合理配 置電力資源,建立靈活的投資機制和多元化的農網建設格局,建議國家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試點輸配分離,培育獨立的農村電網經營主體。」

  但現實並不如人所願,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經過數十年發展,以農電為主的地方電力有的發展得好,有的發展得很差。「發展得差的,是環境和制度 不利於地方電力發展,地方上還貸困難,想把這些交給國網,但國網不要。發展得好的,國網就想通過相關法律條例收回來。收回來後一是以發展為名提電價,二是 進行人事調整。所以各地衝突不斷。」

  對於那些發展得好的地區已經形成的競爭局面,儘管符合電力體制改革提出的輸配分開,售電側競爭的方向,相關主管部門卻並未正面鼓勵,反而在諸多 電力相關條例及農網改造的正式文件中傾向於鼓勵地電資產向國網和南方電網集中。201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 意見》中的提法是,「地方管理的電網企業也要深化改革,鼓勵與大電網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或融合,提高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

監管失位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官員在回答財新記者關於陝地電與國網此次衝突的問題時表示,此事已由陝西省政府出面解決,電監會不方便發表意見。在最應該監管的輸電秩序問題上,電監會再一次選擇了失語。在以往地方電力企業有關的衝突事件中,也鮮見電監會的身影。

  陝地電和魏橋集團的案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頗堪玩味。為解決陝地電和國網之間的矛盾,陝西省政府的做法是為兩家企業劃清界限,陝地電只能建設 110千伏以下的線路,而且不能從陝西省外購電。這樣的行政手段在實踐中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雙方都突破規定,依照各自競爭需要修建線路。不過,陝地電新 建的220千伏輸電線路最終還是在地方政府的保護下通了電。

  魏橋集團也獲得了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在當地魏橋有近20萬職工,每年那麼大額的稅收,他們在地方上是有很大話語權的。」前述電力監理人士認為。

  但他對魏橋模式也有批評,首先是污染,「電廠有脫硫和電除塵設施,但你哪裡知道它什麼時候開?一個鎮上這麼多電廠,煙塵污染太大了。」其次是燃煤效率,「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煤耗高,而且煤需要從就近的港口用卡車運到鄒平,運輸損耗也比較大。」

  不止是魏橋,也不止在山東,各地工業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保證電力供應穩定都在積極自辦電廠,自建電網未來不一定止步於魏橋集團。新疆相關部門的 調研報告中寫到,「我國電力系統因體制落後,效率過低,特別是作為改革核心任務的電價市場化改革進程嚴重滯後,工業商業用戶實際支付的電價水平太高,遠遠 超過發達國家電價水平」,「實際上,當前各地許多地方電網企業、農電企業對大電網的壟斷地位和越來越多不合理做法的意見日益強烈」。

  根據財新記者2011年3月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2個城市進行的一項調查(詳見本刊2011年第13期「電價超收之謎」),工商企業,特別是 中小型商業企業,用電的實際價格普遍高於國家發改委及地方發改委公佈的目錄電價。如果與國家電網公佈的平均銷售電價相比,很多地方更是高出1倍到2倍。國 家目錄電價形同虛設。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數次在國家能源局會議上提起,他曾在山東一家炒茶廠詢問到其執行電價為0.9元/度,這讓他感到相當震驚。 按規定,這家炒茶廠應執行普通工業電價,而山東核准的一般目錄電價為0.7339元/度。在一位電力業內人士看來,國網的低效和壟斷已嚴重影響了中國中小 工商企業的競爭力。

  但這樣的「人民戰爭」能否變成汪洋大海?陝地電的特殊之處在於相對較大的規模和在榆林地區的先入優勢,魏橋集團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本身極大的電力 需求和在當地的影響力。他們均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保護,這是他們得以生存並發展到今天的基礎,但即使如此,其「合法性」仍受到質疑。

  特例之外,地方電力能否成長為壟斷的挑戰者,還需從制度上予以支持。為何應該支持?在一位致力於推動中國電力改革的業內人士看來,首先地方電力是輸配分開的天然試驗田和重要力量,其次,在實踐中已經證明其效率無可指摘,它們有能力為用戶提供更為低價的電力服務。

  實際情況並不如人意。一位電力監管官員直言,「現在地方電力的問題是,不光電網打壓它們,一些主管部門也在打壓。」

  有國家發改委官員回應稱,魏橋模式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這部上世紀90年代頒佈的法律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供電營業機構持《供電營業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方可營業。」

  實際上,由於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分佈式發電等領域掣肘頗多,《電力法》近年來頻頻為人詬病。按照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電力技術、市場發展的最新趨勢修訂這部頒佈近20年的法律,實為當務之急。

  解決地方上的電網戰爭,行政干預、人為隔離都不是正確的手段,真正的目標不是通過行政手段壓制或平息矛盾,而是鼓勵競爭,讓電力企業在競爭中降低價格、提高服務。這才是監管政策應該著眼之處。

  電力有發、輸、配、售等多個環節,過去也長期被視為自然壟斷行業,但現在發電側競爭已經形成,配售環節也被國內外實踐反覆證明同樣可以放開,對 於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而言,當務之急是讓能競爭的領域充分競爭,在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競爭模式的領域,如骨幹網輸電環節,則重點解決大型電網企業攜輸電網 壟斷優勢在各環節謀取更大利益的行為,重點應在改變電網運行模式,對輸電環節單獨定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4

重啓 電力改革 新一輪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定, 國家電網有望一拆為五

2013-03-28  NCW
 
 

 

◎ 本刊記者 蒲俊 于寧 文

電價的秘密 P58

不能半途而廢

——專訪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 P59 停滯十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即將重啓,改革的決心來自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最高決策層。

2012年上半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曾就電力改革批示,強調要保證能源長期穩定供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必然選擇,並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頂層設計和重點推進方案。此後,多份有關如何重啓電力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出台,分別來自國務院研究室、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下稱電監會)市場監管部等。

2012年年中,李克強再次對其中一份呼籲啓動第二輪電力改革以解決當前能源領域突出矛盾的報告做出批示,明確提出重啓電改,報告轉至相關部門。

據財新記者瞭解,2013年兩會前,在有關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的討論中已涉及到電力體制改革。接近方案設計者的消息人士透露,大能源部或能源委的方案雖然沒有出現在最後的機構改革方案中,但決策者正醞釀通過分拆壟斷的國家電網公司,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初步設計是將國家電網公司一拆為五,改革有望在全國“兩會”之後啓動。

2012年是中國開展電力改革的十周年。2002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推動下,國務院發佈《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業內簡稱五號文件) ,啓動了以市場化為方向的改革。2003年走出第一步,通過對國家電力公司分拆重組,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以及中電投、華能等五大發電公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應運而生。

改革只走出了第一步。擬議中的主輔分離以及東北電力市場和直購電等試點陷入僵局,電改舉步不前,原本計劃進一步完成輸配分開的國家電網公司坐大,在金融、電建、礦業等多個領域和海外大力擴張,逐漸成為鉗制電力市場形成的最大障礙。

藉十周年之機,各方再度發出改革之聲。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亦在2012年初公開表示,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當務之急是理順價格機制,將發電環節 的競爭和經濟效應,傳導到消費端。

在一年的討論之後,盡管對具體改革路徑尚有爭議,但改革的最終目標——破除垂直一體化的壟斷結構,在發電和售電環節實現有效競爭,同時對 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絡嚴格監管,已成各界基本共識。這也是世界各國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共同原則。

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啓動,其中包括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的內容。根據方案,電監會將併入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監管機構重組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帶來變數。電監會成立原本是中國推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舉措之一,但因電改止步不前,電監會蹉跎十年,用電監會第一任副主席邵秉仁的話說, 處於“無市場可監管”的狀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邵秉仁表示,此次機構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新的監管機構應承擔起重新發動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形成。

對中國來說,繼續推進和深化壟斷 行業以及國企改革,是有效釋放“改革紅利”的突破口。十年前實現廠網分開,在發電側引入競爭,曾大幅度降低發電設備和裝機的造價,但隨後電改停滯,中國電力市場遲遲未能形成,政府不得不繼續對上網電價和終端銷售電價實行行政管制,企業失去了繼續提升盈利水平和投資效率的動力。而電網在買電和售電環節的壟斷進一步扭曲了電價體系,導致中國工商業企業實際電價遠高于名義電價(詳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從各國電力改革的經驗來看,如果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的實際電價水平有望下降,中國製造的整體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但多位電力業內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提是中國能夠完成國家電網拆分,並且在拆分之後管住壟斷 環節——輸電——的價格和投資成本,並在發電與售電側充分引入競爭。管住電網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

基本改革共識

得到李克強批示的報告出自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員範必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全稱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思考》 。

報告稱,近幾年煤電矛盾不斷加劇,出現發電企業頻現虧損,工商企業用電負擔沉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受制約,電力普遍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能源領域的突出矛盾,反映出“現行電力體制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 能減排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大障礙” 。應抓緊啓動第二輪電力體制改革。

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基本改革共識。

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在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電力體制改革的節點已落在電網領域,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堅持市場化原則,以出台獨立輸配電價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輸配電體制改革。

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指出,雖然發電市場實現市場化,但購售電仍單一壟斷,電廠賣電、用戶買電都還沒有選擇權和議價權。如能逐步放開,則更加有利於廣大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自主調節、節能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更加有利於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生產力的成長。

“輸電電價、配電電價需要獨立,拖了太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傑,在2012年召開的電改十周年座談會上直言, “確定電網成本現在沒人做,電網公司的成本結構根本不適用于監管,成本里什麼都有,這是制度問題。 ”在另一份也在業內發生很大影響的報告中,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認為,中國電力體制目前“最突出、最緊要的矛盾”是, “由於電網企業擁有獨家買賣電的特權,加之所有電價均由政府管制,使電力市場中兩個最重要的主體,即發電企業(生產者)和電力用戶 (消費者) 被制度性 ‘隔離’ 了,不能直接‘見面’進行市場交易” 。

電網的壟斷權從何而來,又如何打破?在何勇健看來,電網的特權來自自然壟斷與行政壟斷權力的交織結合, “電網企業在電力規劃、投資、價格、市場准入等方面有較大決策權或影響力,由於監管不力,電網借助自然壟斷擴張市場控制力” 。

輸配電環節的規模效應和網絡經濟特徵,決定了其自然壟斷特性——一個區域只有一個輸/ 配電網最為經濟。而這樣的環節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包括對定價環節進行約束,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定額、造價及標準進行審批,使其投資成本維持在合理水平,並保證非歧視性的進入和使用電網措施。

但現實是,電網的投資與擴張近十年來完全處於失控的局面。

國網築高壟斷的十年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

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2002年五號文件要求電網企業實行主輔分離,目的即在於主輔分離後,能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看得更清楚,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過網費標準。但實際上,主輔分離延宕數年,直至2011年9月,國網與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才簽訂主輔分離協議,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中省級(區域)公司所屬的勘測設計、火電和水電施工、電力修造企業等輔業單位分離,產權目前已移交。據接近電監會的業內人士透露,最後剝離的施工輔業主要集中在發電領域,送變電相關並未剝離,國網內部也仍保留著部分設計部門。

國網還收購電力設備製造企業,進軍礦 業、金融板塊及在海外展開巨額投資。

其壟斷程度和控制力不僅沒有削弱,還得到了加強。

國家電網控股的公司共58家,其中包括5大區域電網、26家省級電力公司。除此外,一類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等研究機構。二是直流建設分公司、交流建設分公司等建設管理單位。

三是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這類設備供應商,相繼被整合進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橫跨裝備研發、設計、生產與製造,電力工程總承包,電力技術咨詢。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還擁有規模不小的發電裝機規模。

國網旗下還包括魯能集團、英大國際控股集團等多元化投資企業。2008年魯能私有化受阻,國資委要求撤回交易,重新劃歸國網。此前魯能橫跨地產、新能源及煤炭礦產投資,英大控股擁有多個金融牌照, 資產包括證券、 信托、 保險、期貨、投資等業務。上述兩家公司的資本金分別達到200億元。國網在這些電網之外的資本金投資超過600億元。

國 網 總 經 理 劉 振 亞 曾 表 示,“十二五”發展目標是把國家電網公司建成以電網業務為核心,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全面發展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

國網的年收入高達1.8萬億元,非主業資產的收入占比不到1%,利潤占比近5%,2011年在1004億元的毛利中有47 億元來自其他收入——包括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電力設備進出口業務以及發電業務等。

2010年2月,國家電網收購許繼、平高集團獲國資委批准,引起爭議,批評者稱這違背電改初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曾公開表示,國家電網集標準制定、設備製造、招標和採購等多重角色為一身,無益于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也無益于中國電氣製造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等於是國網畫了一張餅,然後自己把餅吃了,留給別人一些餅渣。 ”一位熟悉設備行業的人士如此評價。

除輔業外,國家電網還積極布局海外。2007年12月,國網公司牽頭兩家當地企業以39.05億美元競得菲律賓電網25年經營權; 2010年,國網公司收購Elecnor SA 等七家巴西輸電公司股權,總價約17億美元;2012年2月,國網公司以3.87億歐元價格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REN)25% 股份;2012年年末,國網公司以約5億美元收購南澳大利亞輸電網公司ElectraNet41%股權。

劉振亞2012年11月上旬曾表示,目前國網海外投資已超50億美元,總資產 達80億美元以上 ;國網公司計劃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 -500億美元。

國網的投資能力來自于其主業帶來 的強大現金流,年經營性淨現金流在2000億元以上。

當年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認為,問題倒不在於國網的這些主業之外的投資是否盈利,而是國網作為一家公用事業企業,應優先從事國內農村電網改造、無電地區電網改造等。國網的四處擴張一方面干擾了監管,使得政府難以核實其資產和成本,準確確定過網費價格,從而阻礙電力市場形成 ;另一方面國網的這些投資也影響了其提供普遍服務。 “有錢投資海外,卻沒錢投資農網改造,每年哭窮向國家伸手。現在農網改造每年國家財政都要出20% 的資本金,大概百億元左右。 ”前述專家如此描述電網投資失控下的怪現狀。

即便認為走出去本身無可厚非的業內人士,也向財新記者分析將輸配電網成本收益與上述投資行為分開十分必要,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

“世界上最好的電網”

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前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稱讚中國的電網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電網” 。

他的依據是 : “其他國家發生了若干次大停電,但中國沒有,中國整個網架結構非常清晰。我想這是由於中國有市場經濟和改革的動力,也有當年計劃經濟比較合理的規劃因素在裡面。 ”電監會的一位官員則提出了對電網效率的不同看法。 “同樣的電壓等級,輸電能力是多少,同樣的線路,別人輸100,我們輸50,我們號稱是全世界第一了,這個第一是什麼?”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也認為,安全和效率之間應建立平衡,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 “500千伏的線路輸送能力還沒充分發揮,就非要修750千伏的超高壓線路和更高電壓等級的特高壓線路,這從投資上說是浪費。 ”他表示。

2006年的《電力監管年度報告》曾明確指出, “現有500千伏交流線路輸電能力未能充分發揮。目前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美國的1/2,但超高壓電網總規模已接近美國,電網輸電能力和利用率存在較大差距。輸送能力發揮不足,部分線路利用率偏低。 ”電壓等級並非越高越好,而應配合相應的發電能力和用電需求。每條線路設計時都會有一個經濟輸送功率,是經過各種經濟技術比較後,最合適的一個輸送功率。但根據西北電監局2009年的統計數據,在從220千伏、330千伏到750千伏的不同電壓等級中,大部分線路在實際運行時的平均功率均未達到經濟輸送功率的一半,約三分之一線路連經濟輸送功率的30% 都沒達到。原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處長、國家電網建設公司顧問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西北的750KV 線路實際輸送功率大打折扣,“不講經濟性” 。

“一個巨大壟斷的公司,國家是根本無法監管的,控制的資源太大,誰跟它都不是對手。這個體制的形成,好處是能夠集中所有的資源,這是犧牲其他的代價換來的。 ”一位投行人士認為。

對於電網企業,受管制的電價為其低利潤率提供了理由,但巨大現金流帶來的投資衝動,以及投資過程中大量隱藏的為個人和小集體輸送利益的關聯交易,則完全與公用事業的宗旨背道而馳。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網公司,國家電網2012年售電量32539億度,收入1885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約4.66%,資產負債率57.62%,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七。近兩年發改委多次上調電價,國網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運營效率未真正提高(參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中國的電價相比很多國家並不低。

根據2010年國際能源署發佈的電力行業統計數據,韓國居民電價最低,僅為 0.077美元 /度, 工業用電價格只有0.058 美元; 法國居民電價0.159美元,工業電價為0.107美元,英國分別為0.206美元和0.135美元,日本為0.228美元和0.158 美元。這些國家人均收入都數倍于中國,即使電價超過中國1倍,相對電價仍然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而且這些國家的工業電價僅為居民電價的三分之二,而中國正相反,占整個用電需求75% 的工業電價高出居民電價一半甚至1倍。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電價最為便宜,其市場充分競爭,擁有數百家發電企業、電網公司以及售電公司。據美國能源信息中心(EIA) 統計,2011年居民電價為11美分 / 度(約0.74元人民幣) ,商業用電為10.23美分, 工業用電為6.82美分 (約0.43元人民幣) ,平均電價9.9美分。

中國電監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平均售電價格是0.58元,但商業用電是0.81元,非居民用電是0.74元,非普工業用電是0.77元。根據財新記者此前的調查,一些城市和地區的工商業用電實際價格在1元以上。

南網上市實驗

南方電網上市準備近三年,未能正

式啓動

對於現行電力體制的問題,各界已有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改革路徑上分歧仍然存在。目前呼聲較高的是拆分電網,打破壟斷,同時實行輸配分開和調度獨立。也有人擔心對電網組織結構、資產 和人員配置進行大“手術”震動過大,技術上有一定操作難度;還有人擔心分離後將增加電力交易環節,使內部矛盾外部化,加大管理和交易成本 ;還會因分離後彼此職責不清帶來電力安全等重大隱患。

這些爭議,早在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出台前的論證過程中就曾發生過。

各國電網的改革路徑不完全一致,改革徹底的國家將輸電、配電、售電分開,調度獨立,使壟斷範圍縮小,增加透明度,有利於監管 ;同時售電環節放開,用戶可直接對接發電,輸配部分類似高速公路,僅收取過路費,輸配電價按照成本加成受到政府嚴格監管。

當時有部分意見認為中國應是一張大網,有利於電網建設 ;另一部分意見認為輸配應該分開,或按六大區域電網格局及相互聯繫,分成三大區域電網公司。最終各方在五號文件中達成妥協,形成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

五號文件的起草過程中,原本將區 域電網公司明確為股份制公司,但最終未明確寫入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文件,區域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的地位界定亦未明確,這給後來的諸多變化留下了伏筆。

南方電網包括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的電網業務,其成立有推動西電東送的含義。廣東電網並非央屬資產,是廣東省省屬國有資產。

南方電網成立後,西電東送電量從2002 年的202億千瓦時增加到2012年的1243 億千瓦時,增長了5倍,對廣東及西部三省的經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廣東電網和南方電網曾先後啓動上市步驟。廣東省最早啓動廠網分開,組建了粵電發電集團公司和廣東電網公司,並啓動了廣東電網上市籌備工作。中介機構進場,完成了審計評估工作,確定了電網定價模式,並基本完成招股書的撰稿。 原計劃2002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工作。

2002年3月國家發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即五號文件) ,將廣東電網併入南方電網公司,廣東電網上市夭折。

南網公司成立後,在國資委的直接推動下,也開始研究電網公司上市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南網上市前期困難重重 :電網是國家嚴格監管的行業,上市涉及到監管規則,特別是電價機制,既要滿足資本市場對定價機制透明、清楚、穩定,投資者要有一定的回報率要求;更要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電力價格的要求,兩方面需要協調。國際經驗證明,在技術上滿足兩方面要求是完全可行的。但中國電價機制改革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南網上市的另一個技術障礙是股權問題,廣東省原本持有70.4% 股權,但南方電網被劃為央企後,人事任命亦歸中組部,廣東省對南方電網沒有控制權。

2006年12月,廣東省政府將32%的股權賣給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以350億元溢價購買了這些股份。但中國人壽進入之後仍然弱勢,看不到財務報表,在董事會沒有發言權。

電網是國家戰略資產,國資委代表國家行使管理權是既定事實。但公司上市需要明晰股權,股權與管理權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應該是一致的。而南網公司的股權解決方案難以達成一致。

農網問題也是南網整體上市的另一個難題,電網不僅是一般性公司,具有提供普遍服務的義務,農網的盈利性較差,成本需要在全網平攤,但承受能力又受到整體盈利能力(與電價水平直接相關)的限制。

據財新記者瞭解,關於南方電網上市方案的論證,當時首先考慮整體上市,因為以往國有企業部分資產上市有許多問題,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直接形成矛盾 ;大量的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對小投資者極端不公平,監管難度很大。輸配資產分開上市在電網體制改革方向不明確的前提下也難以形成共識。但電網上市的前提條件是輸配財務核算一定要分開,這是有利於電價機制改革的。

最終,南網上市在2005年 -2008年準備近三年後未能正式啓動,再次夭折。

在一位當時參與準備工作的人士看來,上述問題雖然存在,但不能構成電網上市的致命障礙,電信資產上市也有定價、普遍服務義務的類似問題,同樣能夠平衡各方需要。電網上市關鍵還是認識問題。全世界的壟斷企業的改革都需要外力推動。英國電力改革是撒切爾首相的強硬政策,法國電力公司上市是歐盟強力推動。中國壟斷企業的改革也有賴于國務院的強力推動。

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則認 為,南網上市未果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未能繼續進行,電力市場沒有形成,監管框架沒有建立,基本條件不具備。

但他承認,如果重啓電改,推動電網公司上市有助于壟斷企業公開財務成本,有助于監管。

為什麼拆?怎麼拆?

拆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和完善電力市場;要防止區域電網變成小國網根據財新記者從接近決策層人士獲得的消息,目前醞釀中的拆分方案是將現有的國網公司按照區域劃分為五家獨立的區域網公司,加上南方電網,中國將出現六家區域電網公司。據悉,此次分拆電網也徵求了主導第一輪電力改革的權威人士的意見。

拆分只是路徑,最終目的是要管住電網,對電網單獨定價。包括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在內的很多電力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很難想象有一個監管機構能夠管住像國家電網公司這樣的全國一體化公司。拆分之後,六大區域電網公司盡管在各自區域內仍然壟斷,但對監管機構而言,其成本和效率可以相互比較,此外,還可通過股份制、多元化及上市等步驟推動其資產、成本與收益的透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什麼是“水火同價” 》一文中就曾建議,按照“合理成本加規定利潤”的規則,並通過在同類企業之間進行資產量、輸配電量和運營效率的橫向比較,對各級電網企業分別實行單獨 定價,確定並公佈其年度准許收入總量和相應的輸電、配電所有路徑的過網電價。這也是英、美、法等各國實施電力體制改革後對電網的普遍監管模式。按照這一方式,電網企業的利潤受到了限制,不再與電網參與買賣的電量有關,電網的公用事業屬性得以顯現。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原本就存在六大區域電網的物理區隔和公司設置,區域與區域之間電量交換很少,因此按區域拆分具有可行性。

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等區域網公司是國網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但國網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削弱區域電網公司的作用。在組織架構上,從2002 年五號文件頒佈不久,國網公司就開始將區域電網的資產、資金和工程管理權等上收或下放到省公司,除了區域電網的調度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能做的並不多,地位十分尷尬。 “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 ,這樣的表述出現在國網公司目前的各種文件中。

2011年4月,國網公司開始了一場對區域網公司的改製運動,其主要動作是在區域網公司之外加設分部。在機構職能上,作為國網公司總部派出機構,區域分部取代區域網公司執行電力調度、基建、規劃和設備招標等職能。到當年年底,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分部形成, “初步建立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局” 。

在物理結構上,國網公司力推的交流特高壓同步“三華電網”亦在加強總部對於全國範圍內電網的實際控制力。

五號文件出台之時,六個區域電網還是六個交流異步電網,彼此之間沒有連接或弱連接。而國網公司目前的計劃是從2013年起的八年間,投資約 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 9.4萬公里、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 4.6億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 “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將轄下五大區域網公司連為一體。

國網公司認為特高壓交流輸電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的優點,能夠滿足能源基地送出的需要。

但不少電力系統老專家認為,這將 破壞中國目前分層、分區、分散外接電源的“三分”結構,為電網連鎖跳閘、破壞系統穩定甚至造成大面積停電埋下隱患,同時特高壓交流的經濟性不高。

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由於爭議較 大,發改委目前的態度傾向于用“長三角聯網”取代“三華電網” ,但在他參加的項目討論會上,雙方意見差異仍然難以彌合。

區域網內部在物理意義上已經實現了物理互連,區域間的聯繫相對較弱,在特高壓交流項目建成之前,主要以直流背靠背的方式聯繫,跨區輸電量尚不足全社會用電量的5%。這是數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認為按照區域網公司結構拆分可行的理由之一。也有較為保守的意見提出建立獨立于電網的電力交易機構來削弱其壟斷。

前述投行人士則認為,橫向拆分為區域電網公司之後,為了減少資產、人員分割帶來的震動,輸配分開可以緩行。

在縱向運營模式上先對輸配電業務進行獨立定價和監管或許更具現實意義。輸配電價之所以要分開,是因為其電壓等級、線路長度不同,成本存在差異,分開後有利於核定成本。中國的配電主要由各地的供電局來完成,在國外則可以市場化。

前述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人士則強調,即使目前先不進行輸配分開,也應在輸電網公司之下,建立獨立核算的配電網子公司。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認為,輸配分開的好處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引入更多元化的競爭主體,使供電側的競爭更加充分。

拆分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中國電力市場的形成和完善。前述五號文件設計者認為,拆成小電網之後,要防止區域電網公司變成小國網,需要做好三項配套改革: 其一是在發電側和供電側放開,引入多元化競爭主體 ;其二是監管必須有所作為,通過核定資產、成本和確定過網費標準有效管住電網 ;其三是管住輸配電價,放開銷售電價,同時進行費改稅,取消目前附加在電價上的各種收費,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等。

至於調度, “可以獨立,也可以放在區域網公司。 ”他表示。

電監會教訓

為監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改革和監管,是對於未來重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的大挑戰。電監會的命運已提供前車之鑒。 “有為才能有位。 ”這是一位電監會官員對於自己所在機構處境的評價。

2003年3月掛牌,2013年3月確定不再保留,這是電監會尷尬的十年。為監 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職能主要集中在安全監管、價格檢查以及供電質量等方面,在推動進一步電力改革方面鮮有作為。

在人事任命、財務等“關鍵”領域缺少職能,也讓電監會在面對強勢的壟斷電網企業時,顯得十分弱勢。辦公地點就位於監管對象——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大樓內,在一個側面凸顯了電監會的獨立性窘境。

此番電監會與能源局重組,悲觀者視為電改的失敗與倒退,樂觀者則認為 政監合一的結構有助于電監部門增強話語權。原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向財新記者指出,新機構不應再把爭權作為重點,應真正轉變職能,把推進改革作為首要任務,否則還會重陷尷尬。

“電監會不管叫什麼,監管要公開獨立和專業化,樹立立法行政的典範,明確邊界。 ”一位熟悉電力監管的專家向財新記者表示,監管內容包括安全、公平接入監管,輸電合理成本,配售電以及普遍服務質量的監管等。對於限制收入的電網企業,為了避免投資不足的問題出現,則可以採用政府的激勵手段加以解決。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于洋向財新記者強調了對監管市場勢力的重要性,包括監管發電側可能存在的壟斷、合謀等市場勢力和監管輸配電價格以及監視輸配電服務提供者是否通過操控輸配電量來抬高輸配電價格。

在發電側開放競爭以後,保障競爭的最關鍵政策就是電網的公平開放原則。只要符合電網管理的相關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的要求,所有發電企業都有權接入電網。這需要加強對調度的監管。調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電力市場各個參與者的利益。去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曾撰文指出, “電網企業可以利用調度手段,通過發電計劃和利用小時安排,以及對用戶拉閘限電和收取容量費等方式,直接影響發電企業和用戶等的權益,同時可利用調度專業性強的特點,規避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電力調度具有公共服務性質, “但隸屬於電網的調度機構,自覺或不自覺成為電網企業‘謀利’的工具,使其扮演的角色與其公共職能的本質屬性之間出現了偏差。 ”調度獨立在目前的電力市場化改革中呼聲較高,但即便機構上不獨立(國外亦有這樣的案例) ,但其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需要得到保證。美國部分地區、加拿大、阿根廷等實行了調度獨立與建立電網准許收入制度相結合的一攬子改革,改革成效明顯。從英美各國的改革經驗看,從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耗時不長,但電力市場的建立往往需要耗費十餘年時間,其中亦走過彎路。

英國在電力改革的第一階段建立了競爭性、市場化的“電力庫”體系,幾乎所有的電力交易都強制通過電力庫進 行,後來出現了操縱價格、缺乏用戶和需求方參與、競價和定價過程複雜等問題。英國不得不從2000年起進行第二次電力改革。

國內亦有教訓。2004年東北區域電力市場開始仿照英國模式模擬運行,2005年開始試運行,2006年進行年度競價後被電監會和發改委叫停。當時總體框架是在東北電網覆蓋區域建立一個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各省設電力結算中心,實行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平台和電力調度。容量電價由價格主管部門制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價形成。但因競爭主體有限,煤價上漲,且當時電力市場供不應求,競價產生的價格高于市場啓動前的平均價格,差額資金虧空巨大。一位熟悉當時情況的能源局官員則 表示: “東北電力市場沒搞成,就是沒有給電網整體定價,該幹的事沒幹。大企業直供也是,東北當時要按線路一條條定。 ”電力市場的建立絕非易事,在交易形式和價格形成方面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這方面歐美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能為中國提供參考。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範必此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建議,在對電網規定準許利潤的基礎上確立了合理的輸配電價後,在電力市場建立初期可對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的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仍實行政府直接定價,對工業和商業用戶,按電壓等級從高到低,逐級、限期實行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自行商定交易電量和電價。待電力競爭充分後,再考慮逐步放鬆對居民生活和農業用電的管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59

歐洲九大電網公司敦促歐盟「適當」減排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105

歐洲九大能源公司聯合對歐盟施壓,他們認為目前能源供應系統存在風險,要求歐盟作出政策調整。

FT:世界電力輸出量最大的電網公司GDF Suez總裁Gérard Mestrallet、意大利Eni石油公司總裁Paolo Scaroni 將在週二歐洲議會聽證會中遞交改革建議。

能源公司觀察到:歐洲的能源安全已經失去保障,當然這也是歐盟政策的事物,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長,歐盟在能源投資停滯不前,能源賬單不斷攀升。

Mestrallet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歐盟過去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補貼,但由於再生能源的造價很高,增加能源消費的成本。

他強調:

歐盟在風能和光伏產業投資速度有點過頭了,必須減速,目前已經到了無法支撐的地步了。

他同時認為一些再生能源公司已經不需要政府支持了,而政府提供的援助應該放在尚未完善的技術上,比如潮汐發電。

此次參加會議的還有Enel, Eon, RWE, GasTerra, Iberdrola, Gas Natural and Vattenfall。九個公司的營業額超大9000億,在職員工多達50萬。

這些成員的集體意見必然會肯定會影響到歐盟的氣候變化方面的決策:歐盟各地政府在擬定2030年能源目標時,馬上會考慮是不是要擴展2020年的減排計劃。

而9大能源公司和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不希望歐盟加大2020年的減排力度,他們同時強調減排計劃既要「高瞻遠矚」也要「腳踏實地」。

此外,他們希望歐盟能盡快完善歐盟境內排放交易體系(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額度分配製度),歐盟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

歐洲能源公司發展一方面受到歐盟經濟危機的影響,境內對能源需求一直在下降,另外,傳統煤、天然氣發電企業也受到新能源行業的衝擊。

歐洲近些年倒閉的發電企業,燃氣發電量約為30,000兆瓦,相當於30個核電站發電能力。Mestrallet希望歐盟能盡快出台容量電價機制,以避免更多的天然氣發電站倒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48

中國國家電網有望構建歐洲電力網 國際化戰略更進一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976

國家電網, 歐盟, 能源, 電網, 公用事業

繼兩年前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後股份後,上月底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又敲定入股意大利電網股東的交易,抓住歐債危機後歐洲能源企業收縮和國有資產私有化的機遇,順利打入對外資有抵觸的歐洲公用事業領域,邁出國際化的重要步伐,並向戰略投資者角色轉變。

近兩年,國家電網通過收購相關運營商股份進入葡萄牙和意大利這類歐洲的成熟市場,並設法收購希臘和西班牙電網的股份。如順利完成這一下列交易,擴大投資組合,國家電網就將成為首個擁有大型區域性電網資產的公用事業公司,達成五年內建立歐洲區域性輸配電網這一歐盟管理機構的願望。

2012年,國家電網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REN 25%的股份,今年7月31日又簽約收購意大利國有融資機構CDP全資子公司CDP RETI 35%的股份,敲定了中國在意大利最大的投資。CDP Reti擁有30%的天然氣運輸集團Snam,並即將取得電網公司Terna同樣比例的股份。 

路透由消息人士處獲悉,國家電網尋求競購希臘電網運營商ADMIE 66%的股權,也有意競購德國意昂集團(E.ON)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電網。後者估值可能達到10億歐元。
  
路透報道評價,作為以營收計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國家電網出手謹慎,不涉足敵意收購,且把握了歐元區南部國家為籌資金將國有資產民營化所帶來的機會。

該報道認為,相比西方基礎建設基金和歐洲電網企業,國家電網具有的一項優勢是,對收益率的要求較低。咨詢公司埃森哲旗下資源運營集團的集團首席執行官Jean-Marc Ollagnier則是認為,歐盟向國家電網敞開大門的一個原因是,這家公司通常不參與運營,只提供投資。

但國家電網並不滿足於這種被動投資,可能預示著會加強幹預。該司負責人近日表示:

“我們到國外投資,不是做公益事業”,海外投資是靈活配置國內和國際兩方面資源,讓國內國外相互促進,國際化戰略是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國家電網的海外業務確實小有成績。截至今年6月,該司境外投資實際自有資金出資近30億美元,境外股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境外資產規模超過230億美元。

2009年至2013年,國家電網境外投資業務的利潤從不到人民幣8億元增長到32億元,增長309%,投資回報率遠高於國內水平。

國家電網一位熟悉該公司海外策略的高層也向路透表示,海外項目的收益率通常是接近10%至10%以上,在國內卻只有百分之幾。

今年5月底,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在公開講話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構想”,即通過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向亞洲、歐洲、北美輸電,促進全球能源優化配置。

CDP Reti的一位負責人認為:

國家電網並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金融投資者,將會主動參與CDP-Reti的管理。這不是一項金融投資,更像是一次戰略性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0

電改內蒙古樣本:算清楚電網那筆糊塗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990

沒有人知道電網輸配電成本究竟是多少錢,這筆糊塗賬不算清楚,電力體制就很難真正走向市場化。新一輪電力改革,正是要對這個關鍵環節“動刀”。圖為電力工人正在檢修電網。 (CFP/圖)

遲滯12年後,新一輪電改拉開序幕。

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核心是電價改革,而電價改革的最關鍵一環就在輸配電價。只有根據電網實際成本算清楚了輸配電價,電力才能公益的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

擁有唯一一張省級獨立電網的內蒙古,成為新的試點。改革之後,電價會漲還是會跌?內蒙古將提供一個有效的觀察樣本。

元旦前一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王金豹等來了一紙批文——國家發改委同意內蒙古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並要求其盡快拿出具體方案上報。這意味著內蒙古自治區將成為繼深圳之後,全國第二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的試驗田。

將要進行輸配電價改革的主要電網是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隸屬於地方政府的省級電力公司,在2002年中國上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保留下來。業內慣稱之為“蒙西電網”,以此區別開隸屬於國家電網之下的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簡稱“蒙東電網”),蒙東電網主要負責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盟五盟市的電網業務。

批複來得很快,內蒙古發改委是12月初上報的,不到一個月就獲得了基本肯定。“因為蒙西電網是比較獨立的省級電網,雖然改起來比深圳要難一些,但放在全國來看,還是比較簡單。”王金豹分析。

2014年11月,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獲批。改革之前,電網公司的所謂輸配電價基本就是“購銷差”——銷售電價減去上網電價;改革後,或將按照電網的實際成本來核定一個相對公開透明的輸配電價。簡言之,電網將告別吃價差的盈利模式,變為類似於高速公路收“過路費”。

至於兩者之差異,內蒙古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電力處處長張德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其中的一個關鍵點,“現在蒙西電網一年的利潤大概在三十億元左右,將來電網作為服務性公益性的企業,不需要那麽多利潤。”在他看來,新一輪電力改革重啟大幕之下,“輸配電價改革非常非常重要”。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點出了其重要之處:核定輸配電價是電價體制改革的關鍵。下一步實行的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競價上網,聯動形成銷售電價,逐步開放輸配電網,允許獨立售電商參與市場競爭等改革,均需要制定獨立、規範、合理的輸配電價。自2010年起,內蒙古就真正開始了多邊電力交易市場和大用戶直購電的試點,其間多次起伏,遭遇多種阻滯,但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觀察樣本。

“十年前該做沒做的事”

2014年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今年年底前拿出新電改方案”,由此真正拉開新一輪電改的序幕。根據目前業內流傳出來的電改方案來看,新方案重點是“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電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電網規劃。

早在12年前,中國啟動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之時,即已確定了類似的市場化大方向,2002年的電改綱領性文件“五號文”定調電改方向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離、競價上網”。但除了廠網分開,後三步基本擱置至今。

第一輪電改後,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國家電網(以下簡稱國網)和南方電網。後來國網逐步發展成為集買電、輸電、配電、售電一體化的“巨無霸”,同時還負責電力調度等,在全國擁有58家控股公司,超過184萬員工,營業收入達1.8萬億,凈利潤高達517億元。

“電網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不透明,其中輸配電價到底多少沒有人知道,其中包括了很多錢和補貼,這是一筆糊塗賬。”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

身為地方實操官員,王金豹認同韓的說法,過去輸配電價包含了很多政策性因素、交叉補貼,現在這些要不要抽離出來,抽多少,確實不是很好解決的。

不好解決也要解決。“輸配電價的核定是為電力體制改革做一個鋪墊,以進一步市場化,放開上網電價(發電企業賣給電網公司的價格)和銷售電價。”包括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內的多位電力專家認為,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核心是電價改革,而電價改革的最關鍵一環就在輸配電價。

2015年1月1日,深圳開始正式實施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首吃螃蟹。在深圳電改方案中寫明,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建立後,就要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電側電價市場化。

“深圳極其特殊,他們只有城市用電,沒有複雜的用電方。我們還有農電,包括各種交叉補貼。”王金豹指出這是深圳成為第一家試點的優勢。內蒙古能成為第二家試驗田的優勢是,一半的電網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其改革的阻力相對較小,“他們自己也意識到這是將來改革的趨勢,有意見也得服從”。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內蒙古下一步核定輸配電價,也類似於和深圳模式一樣,包括各種成本在內,資產總額、人員狀況,綜合成本等,然後再保證你電網維護、建設的問題,維持其再生產的功能。“這個過程肯定是動態平衡,可能做到一年重新核定一次。”

至於核定輸配電價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電網的盈利模式,電力專家王冬容分析,“核定輸配電價本身並不能改變電網盈利模式,因為即使是輸配電價核定了,但是購售電業務仍在電網公司內部。這件事情本身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只是在做十年前該做而沒做的事(2005年就有類似試點方案,且範圍更大)。”

肯定能降下來

究竟改革之後,輸配電價會漲還是會跌?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電力專家表示,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各省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在發改委對上網電價、輸配電價、銷售電價的3個電價管理辦法指導下,原來電網公司所得的購銷差價在各省的核定就不一樣。因此,估計有的省核定下來利潤空間肯定會壓縮,有些省則情況可能相反。”曾鳴具體分析道。

王金豹肯定,至少在內蒙古,核定輸配電價之後,電網相比原來的收益空間肯定會壓縮。在內蒙古經信委電力處工作了近7年的張德也認為,“從內蒙電網的實際情況看,輸配電價只要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保證電網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輸配電價格是肯定能降下來的。”

事實上,在輸配電價改革機制尚未成行的條件下,內蒙古就已經開始試驗了一種特殊的電力市場化模式。

這項名為“電力多邊市場交易”的模式,由“發電、用戶、電網”三方共同參與,在“發電側和用戶側”兩端引入市場化,通過電網公司搭建的交易平臺,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這一模式,主要目的是讓發電廠和大用戶直接見面,發電廠可以選擇多個用戶,用戶也可以選擇多個發電廠。

原本因為沒有獨立清晰的輸配電價,售電端和發電端的市場化競爭很難推行,而內蒙古這一有限的市場化能夠推行,得益於蒙西電網歸屬於地方政府管理。

回憶起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出臺過程,張德難掩興奮,“從2006年開始申請到批下來經歷了兩年的時間,2008年我們一個月至少有兩三次要去北京開會。”

但其真正走進公眾視野是在2010年5月6日。他說,“當時規模很大,還專門買了一個股票交易所的那種鑼,電監會主席和自治區主席一起敲的。”

運行三個月時,國家發改委因其有違節能減排目標而被叫停。此後重啟,又被叫停,直到2012年重啟後才連續運行至今。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積極促成,很大程度上源於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2008年時,經濟危機爆發,此舉意在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進而穩定工業增長。與此同時,內蒙古也有發電結構多樣、電力資源豐富的獨特性。直到2009年,內蒙古的電力始終是供遠大於求的局面,當地發電廠的機組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僅為4044小時,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伊敏發電廠。 (CFP/圖)

有限的市場化

內蒙古的電力多邊交易市場試點最終被放在自治區政府直接管轄的蒙西電網里面管理和運作。

不過,電網作為中間方,仍然坐收之前的輸配電價——“購銷差”。只是在價格機制形成方面,根據“多買價低”的市場原則,發電企業會適當降低銷售價格促成交易。

“說白了,並沒有觸碰到真正的體制改革。”張德坦言。在多邊電力市場交易中,發電廠和用電方雖然直接見面進行交易,但電網公司在其中收取的“過路費”並沒有改變,“保持電網的購銷差,它原來得多少利益,現在還得多少利益。”

即便是有限的市場化,也確實滿足了內蒙古當地電廠一定的現實需求。

當地一家大型電廠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煤炭價格低,發電廠的上網電價每度又被降低了1分2,發電廠必須要保證年發電小時數達到4500-5000小時才能保證不虧損,但是內蒙古電力資源供過於求,正常來說通過電網根本不可能發那麽多電,發電廠希望通過直接跟大用戶談一個更低的電價,來提高交易量,從而保證不虧損。

但一位不願意具名的電力市場人士指出,在內蒙古現有多邊電力交易市場模式下,價格優惠是從電廠傳導到了用戶,但參與交易的用戶電價目錄繁多,最終的用電價格還是很複雜,是企業的各種執行電價加上價差再加輸配電價及政府補貼基金。“如果能對輸配電價按照成本核定,發電企業就可直接與用電企業達成一個交易電價,此時再計算企業的用電價格就變得非常簡單,即輸配價格加交易電價和政府補貼基金。”

更關鍵的是,按照內蒙古業內人士的預計,這一重新核定的電價肯定能有所下降,這對用電企業和電廠都是個好消息。

據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在內蒙古地區大部分企業對電價成本較為敏感,每年調整電價,稍有不合理就可能會造成一些企業用電成本上升從而面臨倒閉。

繞不開的輸配電改革

在試行內蒙古獨有的多邊電力市場交易5年後,2014年6月,蒙東電網開始啟動另一項“大用戶直購電”改革試點,這是一個正在全國鋪開的電力市場化模式。到2014年11月份,已有吉林、廣東、黑龍江、山西、甘肅等12省份進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大用戶直購電,亦稱電力直接交易,是指較高電壓等級、大用電量的用戶或獨立的配電企業直接向發電企業購電,同時不排除從電網購電,兩方購電的機制增加了用戶選擇權,經過電網的輸電通道,支付合理的輸電費用。

王金豹覺得沒啥區別,“蒙東直供也好,蒙西多邊交易也好,事實上就是電價市場化的趨勢,就是供需嘛,雙方至少有了一個談判的機制。”

“通過這樣一套機制讓投資者看到我們目前有一個電的價格窪地,希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過來,有新的投資進來,直接加入多邊交易也好,大用戶直供也好,這就是用電的增量。”王金豹說。

數據顯示,2013年,蒙西電網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累計成交262.1億千瓦時,平均成交價差約0.0194元/千瓦時。以電價占生產成本47%的電解鋁行業來說,通過多邊電力市場交易每度電最高能給企業節省4分錢的成本,一年用電量大概60億千瓦時,那一年便可為電解鋁企業節省2.4億的成本。

大用戶直購電,最早也是在2002年出臺的“電改五號文”中就有提及,但也是多次起落,直到2013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大用戶直購電和售電側電力體制改革試點”。

阻礙大用戶直購電改革最重要的因素同樣是輸配電價定價。目前以購銷差為主的輸配電價並不合理。黃少中撰文分析稱,對於大用戶而言,電量較高,未經過輸、配、售所有的環節,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都應該降低,居民用電則經過了所有輸配售營銷等環節,實際成本則更高。而目前的情況是居民電價大大低於大用戶電價,實行了交叉補貼的方法。

此前,前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整體電力體制不改革,搞任何一項改革都會遇到阻力問題。直購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直購電里,發電方和用戶雖然談好了,但必然還要經過輸電,可輸電價格仍是一筆糊塗賬。直購電仍然繞不過輸配分開的難關。”

亦有專家持反對意見,王冬容認為大用戶直購電無法承擔起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改革,且有地方政府幹預,基本就是發電降價讓利,它是不可持續的。“改革就相當於操作系統的更換,從DOS系統到WINDOS系統;而大用戶直購電只是不換操作系統下的一個升級!整個操作系統不換,基本由電網獨家買賣的大框架不改變,這個口子是開不大的,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改革。”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提出來這種擔心。對於高耗能產業的“變相扶持”與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方向相悖。但張德分析稱,內蒙古是能源大省,而諸如電解鋁等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應該落戶內蒙古,這樣從大的方面來說反而有利於形成一個產業鏈條,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另外,他說,“高耗能產品在中國需不需要?不管在哪兒生產,都需要耗能。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發展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符合國家產業轉移和調整產業空間布局的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