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氏家族:还没到求助张大中的地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8/4NMDAwMDE5MjY4Ng.html

在美国度过一个多月的假期后,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8月16日回到了国内。而之前一天有消息称,张大中已经答应将向黄光裕家族提供一年免息借款,这两个时间点的巧合引来了外界无限的联想。

在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董事局与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对决中,作为外人的张大中如果选择支持一方,胜利的天平可能将随之发生倾斜,然而与陈晓、黄光裕都有多年私人恩怨的张大中,究竟是否会趟眼前的浑水?

8月17日,张大中办公室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张总并没有回到北京的办公室,而且这次回来与国美电器的纷争无关。”

对于此前坚决反对国美电器增发的黄光裕家族来说,资金紧张始终是其反对增发的主要原因。有消息称,黄光裕家族表示已经与50家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进行了沟通,并获得了部分机构的支持。

对此,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在黄光裕家族出事后,国外的投资机构对于黄家避之唯恐不及,黄家在投资机构的心目中已经名声扫地,所以与50家机构沟通的说法纯属胡扯。”

张大中筹码:手握重金但未表态

公 开信息显示,张大中为大中电器创始人,2006年将大中电器卖给当时仍为黄光裕操盘的国美电器,成功套现36亿元后成立北京大中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大中投 资有限公司定位于金融证券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并称拥有“超过40亿元的单项投资能力、超过百亿元的可持续投资能力。”

对于张大中将向黄光裕家族借款一事,外界的传闻是“张大中由于2006年陈晓转投国美而与陈晓彻底反目,而黄光裕高价收购大中电器够意思,所以张大中在关键时刻选择帮助黄家”。

对此黄光裕家族的代表告诉本报记者,“朋友越多越好,张大中能帮忙当然更好,不过目前黄家还没到非要求助张大中的地步,说实话目前黄家手中还拥有鹏润地产、国美电器非上市门店,这些都可以抵押融资,如果需要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国美电器一位高管则笑着告诉本报记者,“陈晓与张大中有矛盾,难道黄光裕与张大中的关系就能好到哪里去?且不说多年的争斗积怨,在国美收购大中的新闻发布会上,黄光裕对张大中进行了羞辱,张大中怎么可能帮他?”

在2007年12月国美电器宣布收购大中电器的新闻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黄光裕曾当着100多家媒体表示,“他(张大中)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攒下什么钱,为了让大中卖个好价钱,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看他可怜我就多出了点钱。”

不 过有接近张大中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国美电器收购大中后,张大中的确与黄光裕家族保持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而2006年陈晓的出尔反 尔,以及因为1.5亿元保证金进行的仲裁,也让张大中和陈晓关系持续恶化,所以说张大中帮助黄家也有可能,现在大中电器还没纳入上市公司,这意味着黄光裕 家族可以将其低价抵押给张大中来换取资金支持。”

这位接近张大中的人士还表示,“对于黄家来说,张大中能够帮助的不只是钱,而且还可以把已经离开大中电器的中高层团队拉回来,这样即便国美电器现有的管理团队全部离开,张大中的团队也可以马上撑起国美电器的摊子。”

据 这位人士介绍,在2007年12月大中被国美收购后,总经理宋红等跟随张大中加盟了新成立的大中投资,而其他中高层在拿到一笔补偿金后选择了离开,目前这 些人都处于闲置的状态,而大中投资在过去两年也只参与了TCL集团、海信电器等增发,并没有太多的动作,很多高管更愿意回到熟悉的电器连锁行业。

上 述接近张大中的人士还表示,“这批高管一直是国美、苏宁最为忌惮的,因为在北京市场,大中电器始终是绝对的市场老大,在国美收购大中后,国美电器常务副总 裁王俊洲也曾表示,是因为国美在北京做得不好,所以才需要这么高的代价来收购,所以这批团队对于黄家来说是有价值的。”

对于这一说法,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表示,“张大中当初出售大中电器几乎把所有中高层团队都得罪光了,这些人怎么可能招之即来呢?而且已经完全套现离开电器连锁江湖的张大中,绝对没有意愿重新回来的可能。”

他还指出,“大中电器的确有部分高管离开了国美,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而且大中电器的高管8月6日也都表示了对现在董事局的支持,上面的说法应该是黄光裕家族的一厢情愿。”

对于大中电器抵押的问题,这位国美内部人士还表示,“大中电器虽然没有放到上市公司,但是现在是由上市公司来托管,其利润已经通过托管费的方式与上市公司合并了报表,而且当初是上市公司用钱收购了大中电器,所以黄光裕家族不可能将大中电器抵押。”

股权稀释危机:

黄家有资产短期难变现

对垒的双方都否认了张大中借款的传闻,但对于黄光裕家族来说,如果在特别股东大会上失利,国美电器增发不可避免的话,其如何筹措资金来避免股权被稀释呢?

8月17日有媒体报道,黄光裕家族表示,目前双方都在联系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并不是简单拜访一下就能确定是否会支持某一方,现在机构前50大投资者我们几乎都有过接触,有一部分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

对此,黄光裕家族的代表8月17日告诉本报记者,“黄光裕家族的确在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接触,但是绝对没有对外透露出具体的数字,这些数据并不准确。”

而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则表示,“国美电器董事局与机构的接触都是有保密协议的,所以我们不会透露机构的态度,而对方则显然没有跟机构接触过,此外黄光裕家族目前的几位代表黄秀虹、黄燕虹等都不懂英语,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与机构沟通的。”

这 位内部人士还告诉记者,“在2008年11月黄光裕出事前,一些持有国美电器股票的机构就选择了用脚投票,根据我们与机构的接触,香港几乎所有的外资机构 都对黄光裕家族避而远之,既没有机构愿意公开支持他们,也没有机构愿意借钱给他们,5月11日国美电器股东大会上黄光裕家族没有获得任何一张机构和公众股 东的支持票就是明证。”

国美电器方面还解释了富达基金等机构减持的原因,国美电器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美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三 类,一类是机构直接持有,一类是代客理财,一类是经纪业务,富达基金主要是代客理财或经纪业务,所以最终的投票权和买卖都是由客户决定的,在目前的情况 下,一些中小股东选择暂时离场是很正常的,这不意味着富达就将支持黄光裕家族。”

不过,黄光裕家族的代表表示,“黄光裕家族是通过一些中间机构与外资机构接触的,懂不懂英语并不重要,而且对于已经拥有33.98%股权的黄家来说,只要争取到两三家持股比例较高的机构的支持就可以胜出,所以其胜面更大。”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表示,之前黄光裕家族坚决反对增发,以及提出改组董事局来避免增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资金的紧张,去年8月参与国美电器供股采取先高位减持再参与,也显示出其资金的紧张,如果一定要增发的话,黄光裕家族股权被稀释到28%的可能性很大。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黄光裕家族来说,现在手头依然有很大资产但缺乏现金,虽然去年出手重庆等地的土地回笼了一定资金,但是要想在增发中保持现有股权比例,显然需要将现有的资产来抵押或出售,但是这短期内完成难度很大。”

据本报记者了解,黄光裕家族目前拥有中关村科技的地产业务,还拥有300多家未上市国美电器门店,以及2010年新成立的国美锐动体育的几家门店,这些资产能否成为其反击陈晓的武器,还有待观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40

法說會後連跌兩根跌停板 外資論斷:宏達電最壞的情況還沒到

2012-8-13  TWM




一場外資分析師怎麼問,都得不到答案的線上法說會,一連串難看的獲利數字,宏達電第三季又踢鐵板了。然而,還沒為滿腹疑惑的投資人解答,王雪紅就登高一呼要買庫藏股,能不能聽,答案就藏在歷史軌跡裡。

撰文‧賴筱凡

就在宏達電第二季線上法說會的前四十八小時,巴克萊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正忙著準備寄給客戶第一手報告,蓋欣山的指尖緩緩敲下這幾個字:「看起來最 壞的情況還沒到。」四十八個小時後,宏達電線上法說會不只沒交出好消息,第三季還會更差,投資人的心已經先涼了半截。

「未來十二個月(宏達電獲利)要翻船的機會,還滿大的。」蓋欣山這一席話,其實說得已經算是非常保守了,在他沒說出口的背後,真正要示警的是,或許宏達電由盈轉虧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只想做手機,股價難破三百元為時一個小時的宏達電線上法說會,每位外資分析師開口都先稱讚宏達電今年的旗艦機種,「One系列在各大科技網站上有很高的評 比,甚至超越三星S3」、「One是不錯的產品」,只是,話鋒一轉,緊接著所有分析師都想知道的是:「產品不錯,為何拿不出成績單?」「大陸出貨成長強 勁,為何第三季營收數字繼續向下掉?」這就像是一場找不到答案的法說會,不論外資分析師怎麼問,宏達電財務長張嘉臨能回答的只有:「我們會持續努力,提高 消費者對宏達電的品牌認同度。」蓋欣山深深的嘆了口氣,「最重要的是,Peter(周永明的英文名)必須想想,他們希望五年後的宏達電,會是什麼樣的公 司?」宏達電就像是一艘迷失航向的船隻,找不到方向,堅持不跨入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策略,更是招致外資的不諒解。

於是,外資分析師得不到答案,法說會後,一份份報告從各大券商寄送出來,賣出、減碼、調降目標價;更可怕的是,摩根大通證券大刀一砍,宏達電的目標價只剩下一六○元,距離昔日股價登上一三○○元榮景,不過只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

新產品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進入衰退期「簡單這樣講好了,未來科技業的戰爭,不能只靠一種武器來獲勝,如果在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Peter心 中,宏達電五年後只是一家手機廠,那很簡單,股價就是差不多三百元以下,市場給它的本益比不會高,三百元差不多就到頂了。」蓋欣山話說得直接,卻也透露出 對台灣品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儘管宏達電的研發設計實力,讓宏達電的股價不至於跌破百元關卡,但上漲空間同樣有限。

過去三季,宏達電財測跳票、新機銷售不佳、營收縮水、毛利直落,幾乎沒有一個是好消息,但壞消息結束了嗎?顯然還沒有。

美國電信商AT&T將兩年綁約的宏達電One X手機售價,直接腰斬,只賣九十九美元,「這是一個警訊,宏達電的One系列推出不到三個月,電信商綁約價就砍半賣,宏達電花了大半資源研發的殺手機種, 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即將進入衰退期。」一名外資分析師搖了搖頭,這無疑是敲響了One系列產品的警鐘。

看完宏達電繳出的上半年成績單,追蹤宏達電多年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王萬里直指,「看來宏達電年底前都不會有什麼題材了。」即使宏達電開發已久的Win 8手機可能在第四季露臉,但強碰上蘋果iPhone 5的現身,風險真的很大。

今年六月十三日,下大雨的日子,王雪紅撩著褲管、涉水走進股東會的畫面,猶在眼前,她大聲疾呼將加碼宏達電的話,還在資本市場上迴盪,但王雪紅始終沒有告訴投資人,加碼宏達電的理由何在。

威盛殷鑑不遠,當王雪紅喊買庫藏股……「王雪紅都買進宏達電五千張股票了,能跟進嗎?」這是一位小散戶的疑問,王雪紅沒有拿出有力的理由說服他,答案卻已在歷史軌跡裡。

二○○三年九月,威盛股價從天上六二九元掉下來,只剩下不到五十元,王雪紅說話了,威盛要實施庫藏股,預計買進一萬五千張,結果實施了兩個月,僅買進了七九九一張。

○四年,王雪紅又大聲疾呼要力挺威盛,連續三次買回庫藏股,但威盛股價卻從近五十元,四、三、二、一,最後威盛股價只剩不到十元。

當然,宏達電不必然會步上威盛的後塵,但宏達電去年三次買回庫藏股,都難替股價加分。

如今,王雪紅又疾呼要加碼宏達電,能否奏效,挽回市場投資人的信心,還有待觀察。但無庸置疑的是,面對市場投資人、外資分析師的滿腹疑問,宏達電若繼續對投資人打官腔,答非所問,得不到答案的投資人,也會直接反映在股價上,讓宏達電了解他們有多失望。

威盛5次實施庫藏股,股價仍然回不去,那宏達電呢?

公司 買回期間 買回股數(千-股) 實際股價表現(%)威盛 2003/09~11 7,991 -4.2 2004/03~05 8,336 -14.8 2004/06~08 7,879 -23.2 2004/09~11 12,651 +3.0 2008/11 17,456 +6.9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7.80元宏達電 2011/07~08 10,000 -12.9 2011/08~09 10,000 +1.9

2011/12~

2012/02 6,914 +15.5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240.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9

抄底俄羅斯 時機到沒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83

關於俄羅斯究竟值不值得投資這種爭論,只能說在投資者眼中,這個國家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這個國家的部分主權債收益率超過13%,股市市盈率僅5.9倍。然而,俄羅斯盧布波動性位居全球前列,該國經濟可能陷入萎縮區間,未來還可能面臨來自歐美的進一步制裁。到底是投資呢?還是不投資呢?

俄羅斯:部分投資者眼中的“蜜糖”

1、具有吸引力的國債利率

俄羅斯兩年期盧布計價主權債券收益率已經沖高至13.7%,超過了全球很多國家。好消息是,當前盧布已經處於相對穩定的時期,這就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投資窗口。

美國R-Squared Macro曾對彭博新聞社表示:“這是賺錢的好時機。如果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這麽有吸引力的品種你真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了。”

圖1:部分國家主權債券收益率(以下圖片均來自彭博新聞社)

1

2、債務有限

IMF提供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政府債務在GDP中的比重約為16%,這在全球53個國家中,比重是第四低的。相比之下,來自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外匯儲備則為3650億美元,為八年最低水平。它們將覆蓋未來兩年所有的政府、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

此外,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俄羅斯貿易順差達2109億美元,略低於2013年的2122億美元。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監控數據顯示,2015年1月俄羅斯外貿順差為159億美元,同比下降14.9%。

在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KBC Asset Management SA)負責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的Bob Maes看來,鑒於外儲規模和較低的債務和GDP之比,俄羅斯的基本面很強勁。

圖2:俄羅斯整體債務與GDP之比

2

3、較低的市盈率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俄羅斯能源股通常都比發達國家同類股票估值低,而目前,這類比率卻比通常的6-7倍還低。彭博新聞社數據顯示,俄羅斯基準股指Micex Index未來12個月的市盈率在5.9倍左右,低於新興市場平均市盈率的51%。這意味著,過去五年的折價率為44%。

當前,俄羅斯天然氣寡頭Gazprom今年的市盈率約為4.1倍,發達國家原油股則為11.5倍左右。

俄羅斯能源股今年的表現非常亮眼。年初至今,能源股回報率約為22%,傲視群雄。加拿大的同類股同期漲幅僅為1.8%。

R-Squared的分析師Patel認為:“(俄羅斯股市)市盈率處於過去15年的較低水平區間。”

圖3:俄羅斯股市市盈率

3

 

俄羅斯:另一些投資者眼中的“砒霜”

4、經濟萎縮

認為俄羅斯不值得投資的人認為,與烏克蘭的沖突、崩跌的油價、歐美對其實施的制裁,都會將俄羅斯推向經濟萎縮。彭博對經濟學家的意見調查顯示,俄羅斯GDP今年有可能縮減4%。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標普和穆迪分別在1月底、2月底下調了俄羅斯主權信評,這還是二十年以來第一次發生。

圖4:俄羅斯GDP增速走勢

4

5、極大的盧布波動性

盡管已經收複部分跌幅,但盧布的跌勢仍令其成為全球波動性最大的貨幣之一。這意味著如果投資俄羅斯資產,就必須做盧布風險對沖。否則實際收益將被抵消。然而,盧布曾經出現較大的日內振幅,這使得對沖的難度較大。彭博新聞社數據顯示,盧布三個月隱含波動率從一年前的12%跳增到了30%。

圖5:與其他國家貨幣比較,盧布波動性

5

6、地緣政治風險

因為與烏克蘭發生的沖突,俄羅斯尚處於被歐美制裁當中,且不排除未來制裁進一步增加的風險。截至目前,烏克蘭沖突仍未平息,烏克蘭政府軍在本國東部地區與親俄派的交火仍在持續。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該沖突已經造成6000人喪生。

地緣政治事件引發俄羅斯資本外流。俄羅斯去年的資本外流觸及152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穆迪預計,未來兩年,俄羅斯資本外流規模將增至4000億美元。

圖6:俄羅斯資本外流情況

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66

創業板非2000年的納斯達克可比,還遠沒到瘋狂的地步?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75

創業板非2000年的納斯達克可比,還遠沒到瘋狂的地步?
作者:範小明

導語:

15年過去了,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互聯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模式日臻成熟,用戶基數龐大,變現能力增強,生態型公司強者恒強。把2015年創業板形容為2000年的納斯達克,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我清楚,部分創業板股票存在高估的嫌疑,泡沫已經開始出現,但是也深知,一定程度的泡沫可以引導社會資金配至急需資金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去,並不一定是壞事。

近2年來,在創業板指數上漲過程中,我多次聽人說,創業板的走勢,就如同2000年左右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走勢,言下之意是即將迎來恐慌式的暴跌,以擠出估值泡沫。如果你沒有對創業板公司做出一定程度研究,或者缺乏對互聯網行業的深度比較,那麽很容易被這種言論嚇倒,放棄了對創業板的投資。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和2000年時相比,有了哪些重大的變化?

第一,產品形態更加成熟。2000年左右,當時大多數的科技公司,並沒有找到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產品形態。當時市值最大幾家公司,包括思科、微軟、甲骨文、英特爾、愛立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依然是依靠紮實的企業客戶產品獲得成功的。除此以外的互聯網類股票,依然不懂得如何吸引用戶,滿足用戶潛在的需求,更加不知如何來進行流量變現。現在熟知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在當時沒有人知道該這樣做。2015年,美國市值最大的一批科技類公司,是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亞馬遜,等;中國的代表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他們的湧現,不僅代表了自身的成功,更是為全球的互聯網公司開拓出了一條獲取用戶,打造平臺型公司的思維。

第二,盈利模式較為清晰。2000年6月30日網易登陸美國資本市場,開盤價15.3美元。那個時候廣告模式尚不成熟,電子商務剛剛起步,視頻產品受制於帶寬,不管是互聯網人,還是資本市場,都不知道如何將門戶的流量進行很好的變現,門戶網站的價值在哪里。網易的股價在2001年跌破1美元,一度面臨摘牌的危險。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天,用戶就代表了現金流,因為變現的渠道實在太豐富了。遊戲、廣告、電商、金融、O2O,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只要將精力專註在研發讓用戶驚喜的產品上,留住海量的用戶,後面如何盈利,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三,資本市場估值體系更為成熟。經歷了一輪互聯網巨頭的成長歷史,國際資本市場,和中國投資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的成長和估值趨勢變化,有了深刻的了解。華爾街不再拘泥於短期的財務目標,更加看重產品的原創性、平臺性、不可替代性。那些為用戶、客戶提供了多贏局面的平臺產品的亞馬遜、蘋果、京東、阿里巴巴,盡管在不同時期面臨著不同的財務壓力,但是估值卻一直高高在上,少則數百億美元,多則上千億美元。資本市場對於高成長性的互聯網公司,有了更多的耐性和期待。

第四,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結合更加緊密。2000年前後,互聯網行業的大佬們,清一色地純互聯網人,他們的產品影響力局限在IT產業內部;2014年左右,實體產業的互聯網化趨勢,以及O2O革命的浪潮,則是席卷了幾乎所有的實體產業,這一次是整個社會都被移動互聯網卷入其中。產業互聯網,減少流通環節、消除信息不對稱、共享閑置資源、更快地撮合服務方和需求方,在方方面面沖擊原有產業的格局和運作方式。由於中國最優質的一批互聯網公司已經在海外上市完畢,因此創業板中更多地以O2O模式的互聯網公司為主,他們在鋼鐵電商、在線教育、移動醫療、在線旅遊、在線家裝、互聯網保險、信息安全等方面改變著實體產業,雖然短期盈利不甚理想,但是未來的前景可期。

第五,上市公司的供給數量不同。1999年美國IPO受到投資者瘋狂地追捧,1999年有457例,絕大多數都是和互聯網相關的,其中有117支在上市的首個交易日就市值翻倍。只要一個公司同網絡掛上鉤,不管這個公司是賺錢的還是賠錢的,不管這個公司的主營是什麽,股價都會被炒得直沖雲霄,發行新股時也會被搶購一空。美國IPO的註冊制度,使得在行情高漲時上市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進一步推高了納斯達克的泡沫程度。雖然註冊制度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期目標,但是證監會在掌握發行節奏上,依然有著窗口指導的作用。短期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數量,依然無法完全地市場化,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障已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不至於短期造成巨大的供給泡沫。

我們不能教條式地將當前的創業板和2000年時的納斯達克相提並論,這犯下了刻舟求劍的錯誤。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測創業板指數未來的走勢,但是我深刻地感覺到,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開始,並且將長期持續地改變中國社會。一大批優質的公司將從小長大,在創業板成長起來。中國雄厚的本土資金,也將持續地追捧那些公司。作為投資人,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朝著明確的產業趨勢,去尋找那些令人激動的小公司,並陪伴它們成長起來。所以,雖然目前創業板開始出現一批泡沫公司,但是成長趨勢不變,股市還遠遠沒到瘋狂的階段。


來源:範小明的互聯網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13

金融市場五大風險 油價是關鍵 全球經濟身陷「紙上復甦」壞日子還沒到盡頭

2016-01-04  TWM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示警未來風險,中國需求萎縮,美國升息牽動新興市場神經,而油價漲跌直接影響物價波動,也關乎產油國命脈,並身繫高收債存亡。油價,極可能是二○一六年的最大黑天鵝。

全球經濟的大格局,在二○一六年估計會延續目前的「四低四分」趨勢。

所謂四低,指的是除非出現結構性改革,或市場再次破局,在可預見的將來,全球經濟都在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低貿易增長的中期軌道上匍匐前進。

雷曼事件觸發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七年,絕大多數國家脫離急性危險期,從紙面上看經濟,正在經歷戰後最長的復甦期。但事實上,全球復甦頗為虛幻,經濟復甦 遠遠弱過金融資產復甦。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大國所謂的復甦,都是建立在央行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貨幣幻影上,從就業到投資,未見根本性改善。究其根 源,各國在改革上裹足不前,急性危機過後,變革政治意願更加低下。企業對改革前景沒有信心,自然不願投資,也就沒有新的就業機會。

缺少內需,物價便不興;通膨不起,消費意願更弱;需求不振,貿易增長很難強勁。各國試圖通過匯率政策來增加出口競爭力,不過在全球範圍看,這是零和遊戲,因為需求總量未見改善。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始終弱過經濟增長,這是需求元氣未能真正恢復的表徵,估計仍會持續下去。

所謂四分,指的是全球四大央行的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經濟算是有一點復甦,並非其改革舉措如何成功,只不過美國政府允許房地產市場和勞工市場放手一跌,市場出清後有慢慢回升的基礎。

風險一》升息左右美元

新興市場 風險恐攀升

聯準會時隔十載後首次啟動升息週期。美國升息,有工資上漲等原因,不過其政治考量大過經濟考量,畢竟經濟已出危機狀態,貨幣政策亦須作出相應調整,避免監管聯準會,成為大選年的競選話題。

但是以美國目前的經濟體質,根本無法承受持續大規模升息,預料聯準會利率到一%左右,葉倫就會停手觀望。不過聯準會升息仍屬二○一六年貨幣政策中的異類,其影響將波及其他國家及各資產種類。

其他大國央行預計仍在寬鬆週期。歐洲央行明言將QE計畫延長至二○一七年,但是購債力度並無增加。日本央行加大買債力度和債券年期,不過以目前可購債數量 看,二○一六年恐怕需要QQE(質化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QE細節上變招。中國人民銀行估計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匯率上三箭齊發,不過政策中心仍在 定向寬鬆上。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同步共振已經成為過去,意味著政策方向更分歧、招數更繁雜,政策透明度下降,市場更動盪。

除了上述比較容易判斷的四低四分,筆者認為二○一六年五大風險對金融市場的走向,影響較大。

筆者相信聯準會的升息舉動,應付國會壓力的成分更大一點,一定會點到為止。市場的注意力已經從首次升息的時機轉向升息的力度,美國貨幣當局下半年升不升 息、升多少,對於美元走勢至關重要,對於資金流向也至關重要。美國經濟並沒有復甦到讓聯準會一路升息的地步,不過通膨壓力是否受控,尤其工資增長和石油價 格乃兩個關鍵未知數。二○一五年十二月升息,是過去四十年美國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利率舉措,二○一六年的升息,恐怕就沒有那麼透明,而且政策搖擺度估計相當 高,市場搖擺度估計更高。

美元走勢,直接影響到新興市場的命運。近兩年美元升值,已經令能源商品價格暴跌,資金套利新興市場,巴西、俄羅斯等國飽受蹂躪,產油國財政捉襟見肘。

二○一六年新興市場會面臨嚴峻考驗,整體出事的風險仍在集聚。

風險二》原物料價暴跌

債市違約潮 機率相當高

石油市場供需失衡,將油價從每桶一四○美元,拖累到三十四美元;中國需求下降,導致銅價、鐵礦石價暴跌,這些令前幾年大肆擴張的能源商品生產商,面臨現金 流困境;加上美國升息,債市上,借新債還舊債日漸困難。年中還債高峰期,出現債務違約是大機率事件,而這讓後續借債更加困難。

垃圾債成批違約,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是否因此觸發系統性風險,危及主流債市,甚至其他資產種類,則無法預測。筆者認為,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不大,畢竟此危機已被談論了一段時間,監管及銀行內部都做過壓力測試,但是此風險不能不提。

風險三》油價漲跌困境

下跌傷油商 反彈釀通膨

油價跌破每桶四十美元,就很難從基本面來分析了。但是伊朗石油禁運即將解除,產油國財政壓力巨大,油商面臨還債期限,都給投機者放空原油提供藉口。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主導石油價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產油國本身的財政壓力,更增添偷跑的理由。筆者認為,石油價格尚未見底,不過接下來的投 機成分大過基本面的原因。

石油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更大風險,來自油價的突然反彈。由於作空石油已經成為一面倒的交易,一旦市況逆轉,資金自相踐踏可能導致油價抽升。油價反彈一旦維持 住,通膨壓力便會驟升,央行貨幣政策的假設就不得不改變。筆者認為,油價強勁反彈並挺住,看似機會不大,但是可能是二○一六年的一個黑天鵝事件。

「中國風險」已經在市場上被講了一段時間。其實一部分風險(如地方債),已經被化解,但是二○一六年是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的「手術期」,風險自然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觀企業的現金流近期惡化較快,由此可能牽連出銀行不良資產。筆者相信宏觀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不過中國仍在全球市場的風險名單上。

風險四》中國反貪腐潮

需求下滑快 衝擊貿易國

相對於金融風險,中國需求下滑得很快。二○一六年反腐敗的炮火,向石油金融行業之外延伸,政策重心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中國對資本產品和大宗商品的訂單預計進一步萎縮,這個不僅對國內增長動力是一個考驗,對不少貿易夥伴國家也會構成衝擊。

一般的判斷是,歐洲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歐洲央行(ECB)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這是市場共識,也是筆者的看法。

風險五》歐洲連鎖反應

物價若反彈 QE恐觸礁

不過歐洲央行對QE加碼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沒有通貨膨脹壓力,甚至有通縮的威脅。如果石油價格回升,基數效應下可能帶來強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反彈。由於德國對物價,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德拉吉的QE大計可能因通膨而觸礁。

這種情況未必出現,但是一旦出現,歐元兌美元可能大幅升值,資金的全球流向可能因此改變。另外,市場一面倒地預料歐洲進一步寬鬆,製造出大量依靠歐元貸款的套利交易盤。萬一歐洲央行政策有變,套利盤拆倉也可能製造市場震盪。

來自歐洲的另外一個風險,是英國的脫歐傾向以及極端政黨在選舉中的崛起。政治風險很難用經濟學模型來量化,但是它對歐元的潛在殺傷力不容低估。

撰文 / 陶 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