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贷严冬中 三民营地产巨头高息融资近百亿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4/20100204043325161.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1月6日,在“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金地、首创、万科等开发商首度集体回应地产调控,坦言地产商眼下“不差钱”。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宣称“不差钱”到处买“地王”的开发商,突然间又开始了借“高息贷”“过活”的日子。

        今年1月,仅恒大地产、绿地中国和金地集团3家开发商,通过优先票据、信托等高息方式融资的金额就已接近百亿元,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开发商获取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1月高息融资近100亿

        从1月1日开始,各家地产开发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贷款融资。

        1月11日恒大地产公告称,拟进行国际发售一次性还款的担保优先票据。1月22日,恒大地产正式宣布成功发行上述优先票据,总金额7.5 亿美元,年利率13%,期限为5年。1月28日,恒大地产又宣布控股股东以1.8%股份的抵押获得工商银行4000万美元贷款。在一周时间内,恒大地产总 共完成了接近8亿美元的融资。

        无独有偶,1月4日,绿城中国宣布以2亿元人民币将其于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的50%股权出售予平安信托,并通过若干银行向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提供13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并向平安信托转让该委托贷款。

        1月27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泰信托签订框架协议,以9680万元的价格向中泰信托授予上海绿城森林高尔夫别墅开发49%股 权,绿城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向上述项目公司提供股东贷款,并将股东贷款转让给中泰信托,这笔贷款最高及最低额应分别为15.5亿元和7.8亿元。

        上述两项信托计划一共为绿城带来了近30亿元的资金。

        另外,1月份平安信托发行了和金地集团合作的“安鑫一号”产品,投资于上海佘山顶级别墅项目,发行规模为16.17亿元。

        按此计算,1月份仅上述3家地产公司获取的高息贷款金额就已经接近100亿元。

        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内地开发商的高息总融资额超过150亿元。在恒大地产之前,雅居乐于去年11月发行了一 笔金额为3亿美元,利率在10%左右的优先票据,又与两家国际银行商议各1.5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另一地产巨头碧桂园在2009年底共发行3.74亿美元 的优先票据,年利率11.75%。

地方新政造成压力

开发商的这一轮高息借款风潮,始于今年1月份。

        1月份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以及多家银行的停贷,让开发商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而地方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新政,更令它们胆战心惊。

        先是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广西今年将选择 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这一举措使开发商借用预售款完成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模式受到冲击,延长了全行业的资金周转期。

        1月27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发布  《关于充分发挥土地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房地产用地在规定时限内投资额未达到开发投资总额25%的,土地使用权严禁转让、联营合作、作价出资(入股)、抵押。

        瑞银亚洲地产及休闲产业主管王震宇表示,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变化,而去年底连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对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抑制。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开发商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就大量融资,以确保下半年有足够的“粮草”。

        碧桂园投资部门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广州民营地产商目前大多在筹备资金,以应付下半年可能的变化。

        然而,既然知道下半年可能会缺钱,为什么不趁现在密集推出新项目,进而快速“回笼”资金,以迎接下半年的变化呢?尽管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 取资金,但通过市场快速清货,仍然是开发商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在上海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时,富力地产依然通过售出上海项目已推房源的近8成,获取了超 过2亿元的销售额。

或为加快扩张步伐

        来自地产业的解释是上述高息贷款,并不是开发商提前为“过冬”准备的“粮草”,而是为新一轮扩张所准备的武器。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说,上述企业通过优先票据、信托融资等方式获得的高息融资,并非是为了应付银根收紧后的  “冬天”,而是为了能作进一步扩张。他认为为了在今年继续扩张,开发商一定会寻求更多借款方式,以扩大开发和销售面积。

        恒大地产内部人士曾透露,由于今年土地市场会逐步降温,土地价格有望逐渐合理。而以合理价格拿地,符合恒大地产一直以来的习惯。据介绍,借款资金的一部分可能会用于增加土地储备。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也认为,开发商高息借款的主因是为了扩张。按照大部分企业的开发节奏,它们手上现有的项目至少需要到今年3月以后才能达到预售条件。这使得开发商并不能像一些金融机构预测的那样,在上半年就快速降价出货,以换取足够的资金。

民企仍然“钱紧”

虽然借高息贷款扩张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开发商未来“缺钱”却也是一种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金融年报称,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依然不通畅。近期还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控制房企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显得相当不利。

        而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显得更弱。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通过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方式借钱的,都是民营地产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极少涉足上述领域。

        陈晟说,上述现象一方面与国有企业现有的财务制度暂时难以接受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融资方式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与国企相比,民营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仍然偏弱,所以不得不运用相对较高的借款成本来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7

节能减排促产业转型升级 绍兴近百纺企大搬迁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6/2030514.s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绍兴
浙江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两个地区,其中一个就是绍兴。《每日经济新闻》近日在绍兴深入调查时得知,绍兴县经贸局曾下发第二批控制用电企业名单,在第一批浙江省定167家控制用电企业名单的基础上,再增加42家控制用电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为纺织企业。
在这背后,埋藏着绍兴县另一个将要强势推行的战略,即全县现有的197家印染企业将在随后4年中减少到100家左右,同时,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将搬迁至滨海工业区集聚。在此过程中,要求各企业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增加产值、降低能耗,即可一正一负降低万元GDP能耗水平,但这对于遍地是纺织企业的绍兴县来说,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门卫工作变迁折射强势动迁
老周10月19日见到记者时,他的第二份门卫工作又快要结束了。
老周是绍兴县山阴路上一家占地100亩的大纺织企业——荣浩纺织的看门人,“前几天接到通知,10月底这个厂子就要拆掉了。”
记者得到的一份 “昌丰纺织、新笙纺织、荣浩纺织厂房拆迁工程Ⅱ标项目中标公示”显示,被拆除的还不止是荣浩纺织,该项目已于2010年9月20日在绍兴县招投标中心公开开标,绍兴县兴达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等获得了这项拆迁工程,工期40天。
“我原先并不在这里工作,去年6月以前一直是绍兴永科热电的老职工,在那里做了9年多的门卫。”老周说,“但2009年我不得不从永科热电下岗失去了工作,原因也是因为要降耗,电厂不能开下去了。”
永科热电就在绍兴县柯桥西工业区,毗邻绍兴的招牌——中国轻纺城,于1998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装机容量为36MW,占地面积140亩。永科热电还是浙江地区屈指可数的中美合作电力企业之一,总投资为2980万美元,其中美方出资占总额的87.5%。
尽管据永科热电披露其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但火力发电成为公司一大软肋。
“以前永科热电效益挺好的,给我也交了9年多的养老保险等社保,现在我的养老保险都得自己贴着交了。”老周说他要坚持交满15年的养老保险,“没办法但也得坚持下去。”
作为门卫,老周操心的主要还是饭碗的捉摸不定,但荣浩纺织和绍兴县上百家纺织企业的阵痛就强烈得多了。
“这家企业光大的车间就有7栋房,还有3栋员工宿舍、1层歌舞厅、1层食堂和一家超市。”老周引领着记者走进了厂区,只见排列在中心道路两旁的一间间厂 房毫无光亮,只偶尔存放着一些布料,而员工区里的宿舍楼、食堂更是已空无一人。“厂子的效益原本不错,但说停就停了,已经陆续搬到滨海新区去了。”
据介绍,荣浩纺织是绍兴天圣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下的主要企业,绍兴天圣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共具备年产化纤22万吨、差别化纤维6万吨、纺织面料1亿米的生产能力,在当地算较大的规模企业。
记者在现场发现,荣浩纺织光入厂的变压器就有8个,估计的确算得上是用电大户。而将纺织等耗能企业关停或者搬迁到偏远的滨海新区正是绍兴正在大力推进的措施。
减排“大战略”:纺企大搬迁
由荣浩纺织往东,是一大片拆迁后的瓦砾,而且并不限于上述拆迁公示中提到的昌丰纺织、新笙纺织等厂房。
浙江华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如今只在山阴西路上剩下一块150亩的瓦砾平地。“这片厂区是2000年5月才建成的,9月份刚被推掉。”老张是当地华舍镇村民,同时也是华东纺织印染公司的老职工,“从建厂我就在这里干活,最后企业是拿着补贴才搬迁走的。”
山阴西路再往东,就到了权权纺织的原厂址。权权纺织拆迁工地上的工程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权权纺织占地规模约为50亩左右,“拆迁已经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了。”
“限电等非常措施虽然只在非常时期用,但如果产业结构不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后还是会碰到这个问题,而且措施只会越来越严厉。在节能减排的持续压力下,转 型升级正变得越来越迫切。”绍兴县经贸局一名官员指出,将纺织企业搬迁集聚并同时推动起转型升级的措施因此得以大力推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绍兴县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显示,该县已经定下未来5年印染产业调整目标,根据该“实施意见”,全县现有的197家印染企业将减少到100家左右,同时,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将在滨海工业区集聚。
上述“实施意见”还对集聚后的企业升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值得注意的是,绍兴县的纺织搬迁、集聚战略同时也挖到了另一块“金矿”。
2010年8月19日的绍兴网消息显示,金地集团以13.67亿元的价格,竞得绍兴县大小坂湖西侧的14宗地块,8月18日,绍兴金地的自在城项目也正 式开工。区位显示,金地集团的绍兴房产项目覆盖了荣浩纺织等诸多纺织企业的原址。该消息显示,金地集团总计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112万平方米的大规 模湾区,而金地自在城项目首期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一批洋房和高层寓所预计于2011年上半年上市。就在老张所在的华舍镇街道,负责房产建设的办事 处已经建立起来。
“房价又要上去了。”老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道。
绍兴限电秋后逐渐松绑
在绍兴县纺织业搬迁集聚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绍兴县对纺织业的限电也经历着严厉的时期。此前,绍兴县经贸局下发第二批控制用电企业名单,在第一批浙江省定167家控制用电企业名单的基础上主动加压,再增加42家。
绍兴县第一批167家控制用电企业的名单源于6月11日浙江省下发的《关于填报电力迎峰度夏期间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控制用电计划方案的紧急通知》,该“通知”要求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对浙江省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施控制用电。
上述“通知”中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主要包括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且2009年度总耗能在5000吨标煤及以上的企业。
浙江省根据2010年1~4月累计单位产值能耗,排出了1160家在同行业中能耗较高的企业,绍兴占到274家,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167家为绍兴县区域内的企业,而绍兴县的167家企业中,更有141家是印染企业。
浙江民营经济学者周德文表示,纺织业本就是高耗能行业,而亚洲最大轻纺交易中心就在绍兴,“压力自然巨大。”
据相关通知,绍兴县上述企业在7月1日~9月13日期间,按15天为一个周期,实行分期分批控制用电。此外,出于人性化考虑,企业可连续或不连续检修停产让电15天,仅保留必要的保安和生活用电。
控制用电以及夏季的拉闸避峰很快对绍兴的纺织业带来冲击和影响。
“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编制的绍兴2010年8月份景气指数显示,8月份,绍兴企业生产景气指数收于2117.84点,较7月份下跌了3.99%。 8月份因限电影响产出不足,绍兴部分中小纺企产出环比下滑,订单交货相应延后。企业生产信心指数收于1057.84点,较7月份下跌了1.09%。
“绍兴地区纺织印染企业受限电避峰影响,绍兴圆机、经编企业至8月下旬由每周停1~2天到开二停一不等,轻纺城市场经营户订单交货相应延后,明显制约市场销量攀升幅度。”上述指数报告指出。
而浙江省此后再次下发更为严厉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有序用电工作力度,遏制用电过快增长的通知》,这促使绍兴县也主动增加42家控制用电企业。
绍兴县经贸局副局长倪仁龙表示,新的控制用电方式为按月下达各企业最高用电量限额指标,“时间也从原来的迎峰度夏期间延长到12月份。”
除开对高耗能和高排放的209家企业进行持续限电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绍兴县工业区走访20余家纺织企业发现,进入秋天以来,绍兴县已经基本不再拉闸限电。
浙江伊夫服饰有限公司的表态代表着大多数纺织企业的看法,“8月前后,会存在一周停上两天电的情况,按片轮流限电,但自从入秋后,这边基本未出现过限电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浙江省“各市2010年度节能考核目标调整一览表”显示,绍兴市整体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已由最初指标下降4.1%调整为2.7%,这也意味着绍兴县的能耗下降压力减小了些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3

匯豐考慮拋售近百億美元平安保險股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959

匯豐正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價值93億美元的中國平安保險的股份。

匯豐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說,「匯豐不時會收到對其持股的接觸,匯豐證實正在進行商討,最終可能會出售這些股份,也可能不會出售。」

香港經濟日報和香港信報都報導說,控制Charoen Pokphand集團的泰國億萬富翁Dhanin Chearavanont是一個可能的買家。

匯豐在2002年以6億美元收購平安10.1%的股份,2005年又花11億美元將其持股增加至19.9%。2010年平安發售股票匯豐未認購,持股比例降至15.6%。

目前平安在香港和上海同時上市。匯豐持有40%的平安H股,佔整個公司15.6%的股份。按照H股最近一個月的平均交易價61.42港元,這批股份價值約為98億美元。

週一收盤中國平安H股下跌1.93%至58.45港元,按此計算這批股份價值93億美元。

去年匯豐宣佈大規模成本節省方案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Stuart Gulliver說匯豐沒有計劃出售平安的股份。

平安是匯豐在中國的第二大持股。匯豐在中國的第一大持股是交通銀行。目前中國允許外資銀行持有中資銀行股份上限為20%,匯豐稱如果監管部門批准,他們願意增持交行。

除了交行和平安股份外,匯豐還持有8%的上海銀行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31

獨家直擊 近百噸台灣水果72小時急送任務 順豐讓包裹「跑起來」 蘋果、小米機都指名要它

2014-01-06  TWM
 
 

 

一家未上市快遞公司,市值可以等同於台灣股王大立光,今年四十二歲的創辦人熱愛極限運動,卻又低調到連國際物流大咖DHL老闆想見他,都碰了軟釘子。《今周刊》採訪團隊透過層層溝通,首度直擊公司總部,揭開中國快遞王國的神祕面紗。

撰文‧賴筱凡 攝影.林育緯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高雄燕巢,晨霧未散的果園裡,起個大早的農民們,正輕手輕腳地摘下大如拳頭的蜜棗,寒露初結的翠綠表皮,顆顆更顯嬌貴。的確,這批嬌客即將展開不同以往的旅程,從高雄到台北港、再從台北港搭船到廈門港,下了廈門同益碼頭再轉往上海分拆包裝,橫跨二千公里,連同其他近百噸台灣水果在踏上中國土地後,七十二小時內送達到九千名中國消費者手中。

這是台灣蜜棗的跨世紀之旅,因為這正標誌著兩岸電子商務的新里程碑;而一輛輛寫著大大「SF」英文字的亮黑色貨卡,正是串起兩岸電子商務最後一哩路的幕後推手。這家低調的貨運公司已默默地滲透進台灣大街小巷中,將台灣賣家的商品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手上,也替你送來在淘寶網上買的貨物,它是「順豐速運」。

直擊深圳總部

揭開﹁水貨佬﹂變身快遞龍頭神祕面紗對台灣人來說,「順豐」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但「順豐」之於中國、香港的民眾來說,卻再熟悉不過。它擁有超過二十萬名員工,這些穿梭在兩岸三地大街小巷裡的黑衣部隊,創造出一三年營業額高達人民幣三百億元的業績。更重要的是,順豐掌控了二○%的快遞市場,也就是說,全中國每天流動的二千多萬個包裹中,就有將近五百萬個經過它的手中,連蘋果、小米機都指定全中國的貨物都由順豐來送。順豐的影響力,已經讓你無法忽視。

一三年八月順豐完成最新一輪的增資,引進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大股東,增資金額達人民幣八十億元(約新台幣四百億元),持股二五%。以此估算,順豐市值已達人民幣三二○億元,相當新台幣一六○○億元。這個數字幾乎與台灣股王大立光的市值相當。然而,這卻是一家資本額只有人民幣一億元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創辦人──王衛,行事風格就如同公司亮黑色的貨卡一樣低調;低調到連當年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想見他,都見不著,更別提國際物流大咖DHL的老闆親赴深圳,也碰了軟釘子。

今年僅四十二歲的王衛,進出總是穿著POLO衫、牛仔褲與球鞋,他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也不拍照,連員工在歲末聯歡想與他合照,都未能如願。但低調的外表底下,王衛卻有著熾熱的情感,他熱愛極限運動,追求的目標也絕對徹底執行到底。

憑著這份執著,沒有人能想到,這位二十年前拉著破舊行李箱跑單幫的「水貨佬」,竟能成為中國快遞之王。

當年,年僅二十二歲的王衛從廣東順德起家,來回於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兩地,拉著行李箱,一路從「水貨佬」做起。但王衛的嗅覺卻跟別人不大一樣,他很早就意識到快遞是個商機,二十年來,他一步一腳印將順豐推上中國民營物流業的龍頭寶座,甚至成為第一個購置飛機、自組機隊的中國快遞業者。

把錢花在刀口上

改善運送流程 提供優質快遞服務「以前中國快遞有三巨頭:北宅急送、中大田、南順豐;但宅急送想做的是民族企業,大田的目標是做大之後就賣掉,只有王衛說,他要做中國的FedEx(聯邦快遞)。」曾在順豐工作超過十年的前副總裁曾玉勤指出。

即使○六年大田以四億美元賣給了聯邦快遞,競爭對手DHL上門想買順豐,王衛卻連見他一面都不願意。

為了揭開順豐的神祕面紗,《今周刊》透過層層溝通,成為首家進入順豐深圳總部採訪的台灣媒體,更直擊順豐華東最大中轉站。

十二月二十六日,深圳福田大街上的商店還在播放著聖誕歌曲,聖誕當天人們在淘寶網上搶購的禮物,此刻正在順豐綿密的物聯網上移動,等著送貨員配送到每個消費者的手上,而這張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就在大街旁的這棟高達二十六層樓的順豐總部。

其實順豐總部落腳在此,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但從外觀看去,絲毫無法找到任何有關順豐的蛛絲馬跡。

神祕、低調,是外界對順豐的第一印象,甚至有中國媒體為了採訪順豐,不惜以臥底面試的方式潛入。「順豐認為與其花錢打廣告,告訴別人順豐好,何不把錢花在改善我們的流程,讓消費者用過之後,都知道順豐好。」跟在王衛身邊長達十年的順豐資深副總裁杜浩洋自信地說。

「電子商務的產業鏈中,唯一無法虛擬化的,就是物流,你還是需要一個又一個的送貨員,親自將貨送到消費者手上,大家還是會注意到順豐。」順豐以年成長率超過三成的速度飛快長大,其中的關鍵,就來自中國消費者在淘寶網、天貓、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台的消費。

一二年中國被運送的包裹多達五十六億件,預估一三年將達八十五億件。中國電子商務的爆發性成長,連帶地使快遞業也跟著起飛。「今年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就是電商業務。」順豐浦東中轉站業務經理李松直言。

為了搶進年成長率近六成的電商業務,順豐去年就租下浦東機場一.二萬平方公尺的地,設立華東最新的中轉場,就是要把電商快遞包裹統統拉進順豐來。

第一線快遞是命脈

王衛敢給 讓快遞員變超級業務員要管理好這最後一哩路,在台灣或許再稀鬆平常不過,但當一切放大至二十萬人的大軍,要跑遍中國三十四個省市自治區,很多問題就會跑出來。

就拿快遞最重要的命脈——送貨員來說,順豐的二十萬名員工裡,五○%是送貨員。近年來中國工資調漲,只要每人工資增加人民幣一百元,順豐的人事成本就多人民幣一千萬元,更別說還有油費、設置中轉站的倉儲土地成本。

養送貨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幅員遼闊,做快遞就得深入到每個鄉鎮去。一開始,順豐跟其他快遞業者一樣,採取「加盟」制,讓當地有興趣的人來加盟,結果就是各地加盟店的老闆擁地為王。

王衛很早就捨棄了各地加盟的制度,擁地為王的狀況只會增加管理困難,於是,○二年,順豐改推直營制,要徹底解決最後一哩的管理障礙。問題來了,別家都是加盟制,王衛拿什麼吸引送貨員認同度,還讓他們甘於歸依順豐的管理、為順豐打拚?

「王衛把中國畫成六大區,每區下有省、縣、市、鄉……等小區,他喊出分潤制,要跟送貨員共享利潤。」曾玉勤說,這招很有效,王衛讓每個送貨員除了配送既有貨品,賺取穩定薪水外,他還把送貨員變成了業務員。

杜浩洋不諱言,「在順豐,每名送貨員都是業務員,只要他們每多接一張訂單,公司就和他們分享一部分的利潤。」換言之,除了送貨帶來固定薪資,只要每接一張單,送貨員就能額外多拿一些獎金。

為了觀察順豐如何將快遞作業發揮到極致,我們甚至追蹤了「一顆台灣蜜棗的旅行」,一張來自上海的訂購單,如何在電商大平台下,從高雄產地直送到消費者手裡。《今周刊》從台灣賣家杰可斯商品產地開始記錄,一路自高雄、廈門到上海,從商品報關、重新包裝、集貨裝箱、分揀併單、到配送至消費者家中,現場直擊電子商務包裹的跨海過程。

紙絲、包材都是know-how 上演二十四小時包裹特急快遞挑戰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五點,廈門的同益碼頭,中國消費者從淘寶網下單,台灣直送的貨品到了。

「我們以前不懂得做,要從新疆運水果出來,以為在上頭鋪冰塊就可以了。」杜浩洋說得都有些不好意思。

台灣人對於低溫冷藏的快遞配送,是相當習以為常的事,但即使是今日的順豐,旗下也還沒有一輛貨車是低溫冷藏的配送車。「在中國想運送生鮮食品,你得克服每個地區的氣候不同,有時貨品上飛機,溫度低至零下,食品的耐受度是大問題。」順豐電商與快遞供應鏈事業部業務經理祖恩峰說。

因此,當杰可斯將高雄蜜棗賣到中國消費者手上,難度之高不難想像。「從貨交到順豐手上那刻算起,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送達消費者手上。」這次,杰可斯執行長胡亦嘉要配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水果近百噸、九千張訂單,順豐在最短時間內做到了!

順豐有個規定叫「收一派二」,指消費者下單後一小時收件,貨物到送貨員手上必須在兩小時內完成派送,靠著綿密的網絡,順豐做到了快,讓包裹「跑起來」。

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杰可斯位於廈門的倉庫外,已經停滿了順豐長達二十米的貨車。「這些水果坐船過來,接下來有些要送到華北,就得上飛機,所以我們得要替它量身打造不一樣的包材。」祖恩峰說。

以夏季運送芒果為例,容易腐壞不說,上了飛機的溫度必須控制在零至三度,保利龍箱的密度就要有二十克╱立方公分,才能達到恆溫效果。

貨品重新包裝好,二十四小時的快遞挑戰,才正要開始。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浦東機場邊的順豐中轉站,正要開始忙碌。為了壓縮貨品運送的時間,快遞業者多半利用夜晚做長距離的移動,白天則由送貨員配送。

三個月不創新就危機四伏

取經7-ELEVEn 複製台灣經驗這是一天裡,浦東中轉場最忙的時候,他們得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完成所有貨物分揀,並集貨上車,貨物輸送帶上,包裹奔跑著,其中就有好些件是杰可斯的蜜棗包裹,有些更要趕搭十二點直飛四川成都的貨機,要讓消費者在隔日一早十點前收到。

接近王衛的人都知道,王衛是個危機意識相當高的人,因此業界流傳王衛的一句名言:「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有危機四伏的感覺。」王衛無時無刻都在研究如何提升運送速度,「○九年到台灣參訪時,他就親自去台北港看,從台北港到廈門是最短的距離,他也看到了台灣的物流業者如何與便利商店合作。」曾玉勤說。

順豐率先在深圳找上便利商店合作取件,「其實,就是從台灣的7-ELEVEn得到的靈感。」杜浩洋不諱言,效果相當好,「一來送貨員不用因為貨品沒送達而乾等或來回奔波,二來對消費者取貨也便利。」順豐更在十二月,將便利商店的合作模式,複製到上海來。

順豐的送貨員都會隨身配帶著一個無線掃描器和無線列印機,所有貨品一到送貨員手上,只要輕輕一掃條碼,收件人、送件人……等所有資訊,都詳細明列在上,就連下單也可以馬上完成,連送貨車都不必消費者親自填寫。

為了精確掌握每個送貨員的行蹤與進度,這台無線掃描器代表的就是每個送貨員,直接與順豐每個區域的中轉站連線。

早些年,順豐非常追求快,這也是為什麼王衛在○九年成立順豐航空,成為中國物流業者的第一個自有機隊,多達三十一架的貨機直接來往大陸各城市。「王衛想要自己擁有掌控權,如果沒有自己的機隊,貨品就得乖乖等湊櫃,快遞時間就在等待中浪費了。」曾玉勤認為,在快遞業裡,快是第一,再來就是服務要好。

順豐的快遞價格向來比其他同業高,原因就出在王衛並不認同低價競爭策略是存活的唯一之道,「順豐其實不是快遞公司,而是速運公司,我們要提供給客戶的是解決方案,又快又好。」杜浩洋直言,品質才是關鍵。

的確,當來自高雄燕巢的蜜棗被送達到上海年輕女孩的手中時,那翠綠欲滴的果色,那入口甜香的濃郁,或許就是品質最好的說明。

順豐這家快遞大腕,在電商大時代裡,迅速成為一統中國物流業的新帝國,更拉高嘉里大榮、宅配通等台灣業者的進入門檻。以後,你不得不認識這個黑色標誌背後代表的順豐大軍。

42歲的王衛,

20年催生順豐王國

順豐速運

成立:1993年

負責人:王衛

資本額:人民幣1億元

員工人數:約20萬人

據點:中國境內共有5000個據點;海外遍及香港、澳、台、韓、日、星、馬、美國等國

近三年營業額:

2011年人民幣150億元2012年人民幣200億元2013年人民幣300億元

從人民幣10萬元開始的

物流王國

順豐速運大事紀

1993年 王衛向父親借人民幣10萬元,創辦順豐速運,只有6名員工1996年 成為中國首家進軍香港的物流業者2007年 進軍台灣市場2009年 成立順豐航空,是中國第一家自有飛機的民營快遞業者2013年 引進中信資本、元禾控股、招商集團近人民幣80億元資金,持股25%,推算順豐市值高達人民幣320億元

一顆台灣蜜棗的千里旅行

電子商務爆發,順豐成了每個賣家最依賴的物流業者。但一顆台灣蜜棗要跨越兩岸、行經上千公里,到底該怎麼送?

為了解順豐物流配送過程,《今周刊》從高雄、廈門,沿途記錄至上海,從蜜棗產地、高雄港、廈門報關,到順豐中轉站的貨品分揀、社區送貨的最後一哩,直擊順豐20萬快遞大軍的第一線作業。

四大創新,讓順豐變中國民營快遞龍頭

1.科技走在前頭

順豐是大陸首家使用無線掃描器的快遞業者,內建GPS定位、通話、訂單資訊等功能,還能即時接單。

2.送貨員變業務員

每個送貨員變成業務員,只要送貨員多接一張訂單,就能獲得部分獎金。

3.即時管控最後一哩路

順豐很早就捨棄加盟制,親自直營深入社區的最後一哩,降低快遞配送時間的影響。

4.什麼都能包!

從紅酒、鮮花、冰淇淋到水果,不論是恆溫箱厚度、或外包裝材質,順豐各種特殊服務都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7

審計署:近百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467

7月18日,審計署發佈公告,公佈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審計發現,93.7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4.58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不符合條件家庭或代建企業違規使用;2033.34畝土地被72個項目或單位違規佔用、獲取或處置。

截至目前,仍有52.03億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尚未被追回;2.93套違規保障性住房尚未被收回以及1551.34畝土地未退回或補辦相關手續。

2013年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

公告稱,2013年,全國各級財政籌集安居工程資金共4722.9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749億元),通過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等渠道籌集資金5646.86億元。安居工程實際新開工673.74萬套、基本建成589.33萬套,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5.43%、124.86%。

2013年,安居工程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同比增加18.38%。其中: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599.78萬人,棚戶區改造保障棚戶區居民874.81萬人。

93.7億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此計審計還發現了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違反規定或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包括:

237個項目或單位挪用安居工程財政補助、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專項資金78.29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開發、還貸出借、投資經營、彌補工作經費等非安居工程支出。

38個單位和部分個人通過虛報資料、重複申報等方式,套取騙取棚戶區改造資金15.41億元;5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安置實施不規範,違規分配安置住房933套、發放改造安置資金1291.84萬元。

4.75萬戶不符合條件家庭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實物配租(售)1.93萬套、住房貨幣補貼5035.99萬元,以及2.65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代建企業等單位違規銷售,或被用於經營、辦公、轉借、出租、拆遷周轉等其他用途。

72個項目或單位存在未辦理轉用審批手續佔用農用地、違規獲取或處置安居工程用地的問題,共涉及土地2033.34畝。

對此,審計署表示,已將發現的相關涉嫌違法違紀事項,移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至2014年5月底,追回被騙取、挪用資金41.67億元,取消不符合條件保障對象資格2.9萬戶,追回違規領取補貼1712.81萬元,收回或清理被違規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65萬套,補辦了22個項目482畝用地批准等手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範724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52

美科技公司在華紛紛折戟,壟斷調查致高通市值蒸發近百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67

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步入深水區,高通(Qualcomm)周四重挫6.6%,市值蒸發逾91億美元。 據發改委網站最新消息,電子芯片制造商高通的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近日第三次到國家發改委接受反壟斷調查,調查人員重點就手機專利許可費征收,手機專利捆綁銷售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了現場調查並制作詢問筆錄。 《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周四援引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稱,發改委已確定高通壟斷的事實,正在向中國公司調查高通的銷售數據。 該消息人士稱,“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非常重視,共派出80個工作人員,花費了很大成本,不僅僅調查高通,還有高通的客戶,封存了大量資料。” 高科技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分析師Roger Sheng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看起來反壟斷調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決定其違法的範圍和程度。 隨著網絡安全日益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繼微軟、思科、IBM後,高通成為又一家在華遇挫的美國科技公司。 事出何因? 今年2月,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國家發改委(NDRC)宣布對高通的定價展開調查,此前發改委曾稱這家芯片制造商涉嫌濫用其市場地位。高通可能面臨逾10億美元罰款。 《證券時報》昨日的報道稱,其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高通存在許可費率過高問題,高通在WCDMA、LTE等標準中的專利份額已下降,卻依然延續CDMA的標準進行收費。 中國IT企業在4G標準制定中積極參與,取得很多核心專利,但是在高通構造的體系中,這種價值得不到體現。主流業界對專利許可費的共識是累計不超過產品售價的10%,但是高通一家就達到5%。 新浪財經援引的法律界人士稱,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既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又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高通將被沒收非法所得,並要補齊免費購買專利的費用,同時還將面臨上一年度營業額1%到10%的罰款,這三項總的金額加起來會非常高。 再下一城? 高通只是最新一家在華折戟的美國高科技公司。 谷歌在華遇阻自不必多提,自棱鏡門事件後,從IBM到思科等美國科技公司在華也紛紛遭遇寒流。《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15日報道稱,大型美國電腦和軟件公司紛紛公布,在中國的銷售突然遭遇寒流,部分人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敵意增大。 自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起訴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商業機密後,這種趨勢就愈發明顯了。中國不僅禁止政府采購安裝了微軟win8系統的計算機,還考慮禁止國內銀行棄用IBM的高端服務器。 去年中國政府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後,《上海證券報》就曾報道稱,這是為了確保高通的業務沒有逾越安全邊界。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 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去年開始推出4G網絡,調查高通是為了迫使該公司降低其許可費。一位熟悉該產業的人士表示,幾乎所有支持中國新的4G標準的高端手機都采用高通芯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和高通之間協議的輪廓很清楚,高通的處罰將取決於“它是否尋求向TD LTE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TD LTE是國有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采用的4G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9

大廈將傾?PIMCO遭到投資者撤資近百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6

0510_BillGross_630x420

世界最大債基PIMCO的陣痛期剛剛開始。

上周五,有著“債王”之稱的格羅斯宣布離開他一手創建的PIMCO,市場大為震驚,投資者已經開始瘋狂撤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周五以來,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將近100億美元。短短兩天時間,格羅斯的驚人之舉便以如此快的速度動搖著這座大廈的根基。

對於資產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PIMCO來說,100億並非大數目,但是考慮到近來資金已在大舉撤出,這種態勢恐怕會因為聯合創始人的離職而加速。

但對於PIMCO的競爭對手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時機。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本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90

高位增發風險凸現 近百股價格現倒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213.html

高位增發風險凸現 近百股價格現倒掛

一財網 谷東 2015-07-02 23:26:00

增發價格水漲船高令風險隨之增加,而本輪出現股價跌破增發價的情況也基本發生在滬綜指4000點上方時實施或披露預案的增發。

7月2日,新宙邦(300037.SZ)再次以31元跌停價報收。這與其10個交易日前創造的55.30元歷史高價相比,已經跌去了近44%。而按照其6月25日剛剛完成的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50.38元發行價格計算,也已經出現了逾38%的股價倒掛。

新宙邦是自去年7月1日以來進行增發的上市公司中,股價與增發價格倒掛幅度最大的一家,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家。據WIND資訊的統計,這一年以來,包括已經完成增發以及剛披露增發預案的上市公司中,已有95家出現股價與增發價格或增發底價倒掛的情況。

沒辦法,既然市場跌成這樣,有些高價增發的股票必然也會出現倒掛現象,依靠增發獲利的同時也要冒風險。當然,如果市場轉好,股價還會漲回來,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

高位增發風險大

實際上,增發價格的水漲船高令風險隨之增加。本輪出現股價跌破增發價的情況也基本發生在滬綜指4000點上方時實施或披露預案的增發。

其中,據WIND資訊統計,自去年7月1日以來已經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三特索道(002159.SZ)、翠微股份(603123.SH)是在2014年的11月完成的,另有一只瀚藍環境(600323.SH)在今年2月份完成的定增,其余均是今年4月以來完成定增的。而瀚藍環境和三特索道股價相較增發價也僅有不足0.5%的下跌。

同樣,披露定增預案的65家股價倒掛的上市公司中,有61家是今年4月以來發布公告的。尤其6月份以來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在其公布增發預案後,股價便跌破增發價、甚至跌破預案價下限。

更有甚者,如桐昆股份(601233.SH)則是將原增發預案進行修訂後,上調增發底價約50%而出現了股價倒掛。

7月2日收盤,桐昆股份跌停於16.17元。而按照其此前的增發預案,增發底價為14.33元,並未出現跌破增發底價情況。但就在6月25日,桐昆股份將其增發價格確定為不低於21.27元,若按此計算,已出現近24%的倒掛幅度。

而就在桐昆股份提高增發底價時,多家券商仍一致看好,甚至給出“買入”評價。有券商研究員發布研報認為,募集總額不超過30 億元保持不變,大股東仍以現金方式認購3 億元,彰顯公司未來發展信心,此外攤薄比例降低,對EPS 和股價影響正面,也有利於保護原有投資者的利益。

但就在6月25日,桐昆股份以3.77%的下跌回應。截止7月2日收盤,桐昆股份股價已較本輪行情最高點27.68元下跌了逾四成。

浮虧何時消

正常來講,參與定增的投資者最終一般不會出現虧損,只是時間問題。一位在5年前參與某上市券商定向增發項目的投行人士曾在該上市券商跌破增發價後給出買入建議,隨後不久,股價的確重回增發價上方。

而本輪出現股價增發價倒掛的上市公司中,也出現了多家上市券商的身影,包括剛剛披露定增預案不久的國金證券(600109.SH)、申萬宏源(000166.SZ)、東興證券(601198.SH)、東吳證券(601555.SH)、以及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的長江證券(000783.SZ)等。這些券商股價與其增發底價相比,均出現了超過10%的折價,尤其國金證券,折價率已高達26.41%。

券商板塊是本輪深幅調整行情中比較抗跌的品種,且今年以來累積漲幅有限,若大盤企穩,會有一定的反彈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增發價格就一定是安全的。尤其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講,以為通過低於增發價的價格來買入套利,也要承擔很大風險。對於一些增發價格較高的,短期內重回增發價上方會存在較大難度,上述分析師認為。

其實就如新宙邦,已經跌破了其兩個增發價。在跌破募集配套資金的定增價格後,繼續向下,至今還跌破了同期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所確定的增發價格36.28元。

據新宙邦公告,其此次定向增發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購買王陳鋒、曹偉、朱吉洪、謝偉東、呂濤、張威共6 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海斯福的100%股權,確定發行價格為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 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90%,即最終為36.28元。而另一部分為募集配套資金,采取了競價申報方式。當時,有12家機構給出了最低40.60元,最高達52.71元的報價。最終,給出最高報價的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絕大部分配售份額。

按照目前股價計算,財通基金持有的約337.44萬股新宙邦,已經出現逾6500萬元浮虧。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82

讓阿里巴巴搶著合作的神祕印刷廠 水果標籤、手機殼、觸控板都能印 正美年營收近百億

2015-11-30  TWM

一家四十六年的老牌印刷廠,竟然可以讓蘋果、聯合利華都離不開它,並且讓阿里巴巴投資的唯視麗公司說兩者的合作案是「高攀了。」一年出產一二○億張標籤、年營收近一百億元的正美集團,到底為什麼能在印刷夕陽產業中開拓新局?

有一家公司,隱身在南港遠東智慧科學園區一棟不起眼的建築中,外面沒有華麗招牌與公司logo;這家公司至今沒有加入所屬的產業公會,記者去電經濟部工業局詢問,相關人員也說:「不清楚」。

但是,包括蘋果、聯合利華、寶僑、嬌生等世界知名品牌,都跟它息息相關,而且一旦開始合作,全都跑不掉。

這間能讓全球大品牌都找上門來的公司叫正美,主要業務,是令人感覺有些冷門的標籤印刷;儘管行事低調,「但說正美是整個大中華地區標籤印刷最大廠商,並不為過。」國內印刷大廠科樂董事長林其明這麼描述這間同業公司。

什麼都能印!

從瓶罐標籤到手機殼 都行別小看這家「印標籤」的公司,它一年生產的標籤量高達一二○億張,也就是每秒出產三百八十張標籤,「走進一家屈臣氏,有高達七成產品的標籤可能是我們印出來的。」正美員工驕傲地說。

從你家的洗髮精、洗衣精等瓶瓶罐罐的標籤貼紙,到筆記型電腦上的觸控板,它都能印。在這個被視作再傳統不過的產業中,正美一年的營業額,高達百億元。

十一月初,正美更成為阿里巴巴投資的以色列公司唯視麗(Visualead)合作夥伴,聯手將彩色、圖像化的視覺碼(視覺二維碼)推向大中華市場,搶攻物 聯網商機。唯視麗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臺美光誇讚,「正美的價格非常硬,但他們的標籤,只要一摸就知道非常好,這就是我們想找的合作夥伴。」在合作計畫中,唯 視麗提供軟體技術與平台給正美,正美透過唯視麗的技術,設計出視覺碼並印出來,在這樁合作案當中,臺美光甚至說:「是我們高攀了(正美)。」這一樁著眼於 透過普及視覺碼、改變消費者生活的合作案,讓正美這間被稱為印刷界大鯨魚的企業終於浮出水面,正美集團執行長蔡國輝也首度站在鎂光燈前,「坦白講,我們真 的覺得要這樣做嗎(媒體曝光)?很掙扎。」蔡國輝說。

蔡國輝口中的掙扎不是沒道理,創立四十六年來,正美從未正式接受過媒體訪問,曝光的資訊寥寥無幾。但是,在這神祕面紗的背後,卻有著如傳奇般的發展歷程。

印量冠全台!

台灣水果要出口 不能沒它創立時只有三個人、規模近似於家庭代工的正美,曾為龜毛的蘋果電腦印製過最初期的彩色蘋果logo,如今,已擴張為全球五千名員工、兩岸有九個廠 房的印刷集團,打造這個傳奇的精神底蘊,套用蔡國輝的說法,不是「轉型」,而是「一路為客戶加值」的企圖心。

一九六九年,原本在膠帶大廠四維擔任主管的正美董事長蔡意誠決定創業,「我們最早是從水果標籤做起的。」蔡國輝說起正美的發跡史,那是一九七○年代的事 了;當時,蔡意誠在一次「全台青果商」年度大會的門口「堵人」發名片,一舉接到不少外銷柳丁的標籤訂單,開始奠定事業基礎,甚至當時台灣出口水果中有七成 的標籤是由正美印製的。

從水果標籤、玩具標籤,一路走到八○年代,正值台灣電子業發跡,「我們跟台達電、宏碁等淵源都很深。」蔡國輝笑說,當台灣電子產業從遊戲機台走向電腦,正美就一直是電子公司的合作夥伴。

九○年代,正美為了配合日用品大客戶聯合利華、寶僑與電子業往中國設廠發展,也跟著客戶腳步在中國扎根。

但為客戶服務的布局不只是在地域上,更多的是在技術層次;「我們很多產品都是在無塵室或潔淨室生產的,和大家對印刷業的既有印象很不一樣。」蔡國輝說。

大客戶從柳丁變「蘋果」,外人或許以為過程中必然是經過幾度關鍵變身,但對正美來說卻非如此,「我們不喜歡用轉型這個詞,我們認為這是『演進』。」正美執 行長室經理廖俊鴻說。他強調,正美就是「不斷想盡辦法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而在滿足客戶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層層堆高競爭門檻。

而這個滿足客戶、茁壯能力的過程,要從那張彩色的蘋果logo標籤說起。講起這張意義深遠的蘋果標籤,董事長夫人蔡李玉霞也曾表示:「那款七彩標籤,必須 一道道套色……,為了實驗標籤受溫度影響可能產生的變化,還要把標籤放到烤箱、冰箱測試。」一張彩色蘋果標籤,不只挑戰正美的技術,更挑戰公司對「滿足客 戶」的堅持底線。

蔡國輝也分享了去年一個「打樣兩百次」的接案。「今天打七個版本,明天不滿意又打十二個版本;後天說,三個版本或許可行,但另外十六個版本你再重做做看。」蔡國輝笑說,公司產品那麼多,每一年總會遇到一些困難的案子,「但這個真的想忘都忘不了。」

年花百萬維護認證

用管理拉大與對手差距

此外,正美也曾為早期手機生產螢幕視窗透明保護殼,「這其實已經屬於機械加工的範疇了。」蔡國輝表示,當年正美也是從一知半解開始,接著慢慢學,在正美工 作近三十年的管理中心資深副總郭容齡說:「當時,因為這個困難的製程,我大概半年都沒睡好。」既然已經超越傳統印刷的領域,為什麼正美還要接單?「因為客 戶說,如果正美能幫我們一次完成,最理想。」郭容齡指出。

讓正美從傳統印刷廠走向高科技領域的另一關鍵,是在九○年代的一場「革命」。「一九九二年,正美內部資訊系統上線,那個過程是很痛苦的。」郭容齡描述,當 時台灣的印刷廠普遍沒有系統化概念,正美為了讓電腦系統上線,還得教導員工、老師傅如何打鍵盤,「很多人受不了,就離職了。」完成系統建置,正美接連導入 各項管理認證,每年要花百萬元維護認證。蔡國輝說,「要供應給電子業,如果你沒通過這些安規,它還不敢用。所以,我倒不認為印刷技術差異有那麼大,但是你 對管理的認知和導入的決心,可能那才是真正最大的差異。」正美透過管理拉出與競爭對手差距,在業界頗負盛名,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特助洪秀文就指出,「高 科技業對印製品質要求嚴格,抽驗不合格會面臨嚴格的扣款,若品質不穩定,是『hold不住』高科技客戶的,反觀正美是以高科技業標準審視公司的。」從柳丁 標籤印到手機機殼,從筆電觸控板印到最新的視覺碼,四十六年來,正美成就了傳統產業裡最不可思議的華麗變形。然而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變形並非刻意,套回 蔡國輝的那句話:「我們盡可能地滿足客戶需求。」低調卻驚人的成就,大抵來自於此。

正美

成立:1969年

創辦人:蔡意誠

執行長:蔡國輝

資本額:4.9億元

主要業務:標籤印刷

主要客戶:蘋果、華碩、

鴻海、宏碁、

聯合利華、

寶僑

不斷精進技術 老牌印刷廠的致勝關鍵

——正美重要里程碑

● 1969年 董事長蔡意誠創立正美,當時員工3人● 1970年 奠定基礎,大量承接外銷柳丁標籤業務● 1979年 開始切入外銷玩具標籤市場● 1981年 投入電子業標籤市場● 1986年 投入民生日用品標籤市場● 1988年 接獲第一張聯合利華標籤訂單,成為宏碁衛星工廠● 1992年 全面導入電腦化管理系統● 1995年 到中國設廠● 2010年 標籤印刷出貨量突破100億張● 2015年 攜手唯視麗,布局視覺碼技術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1

持有近三千張浩鼎 神祕投資人曝光 大戶揭祕》他身價近百億 卻穿夾腳拖出門

2016-02-29  TWM

四年前,沒沒無聞的浩鼎股價僅七十元,高雄投資大戶徐紅照就默默買進,沒想到買到讓他成為前十大股東,光一檔浩鼎股票就值逾十七億元。這位從電子股、房地產賺到生技股的神祕大戶,是怎麼做到的?

這幾年,在浩鼎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緊緊跟隨在股市大戶許慶祥、林滄海名字旁,一直有一位無法讓人忽視的個人股東徐紅照。他不斷增加持股,至今已持有二八一○張,市值達十七.二二億元(以二月二十二日收盤價計算),讓市場相當關注其動態。

為了一探徐紅照的身家背景,《今周刊》記者沿著線索來到高雄,發現他不僅是股市投資大戶,還是房地產達人。這幾年靠著精準掌握時機,投資股票、房地產累積百億元身價,在高雄投資圈堪稱一號傳奇人物。

他,投資房地產也在行SARS後獵地 大賺一億來到高雄市苓雅區一家傳統的瓦斯行,就是徐紅照的老家。鄰居說,這幾年桶裝瓦斯只有小吃店會叫貨;但他們因為兼賣熱水器、瓦斯爐,業績還不錯,甚至因為經銷櫻花牌廚具,在中華五路還開設大型門市。由於瓦斯行都是由徐紅照的哥哥經營,大家都不知道他們的老鄰居,原來有一位這麼厲害的投資大戶。

事實上,徐紅照在投資圈人稱「照哥」,他的朋友對於這位高雄股市傳奇人物,皆不約而同形容,「照哥很低調,平常穿著夾腳拖鞋就出門了,走在路上,根本看不出來是身價近百億元的投資大戶。」據了解,今年五十二歲的徐紅照,出身高雄證券業營業員,二十多年前自台股賺錢後,就辭掉工作在家當起股票專業投資人,目前最大興趣就是打高爾夫,以及和太太遊山玩水。在投資領域,徐紅照最令朋友佩服的,就是總能精準抓到股市與房市景氣轉折點,逢高獲利了結,將資金轉進下一個市場。

「哪有那麼準的?但從結果來看,照哥真的很有一套。」徐紅照的友人印象很深刻,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國內房地產景氣開始復甦,原本資產配置集中在股票的徐紅照,陸續減碼持股,將資金轉往房地產,在高雄買進不少店面與土地。其中最經典一役,是在○九年金融海嘯後,買下前寶華銀行位於楠梓火車站前的分行(目前為星展銀行楠梓分行),金額僅一億餘元。不但坐落精華地段,又有穩定租金收入,如今市價已翻了一倍,漲至兩億元以上。

他,股市人脈充沛大戶當戰友 買浩鼎二八一○張台灣房市走了十年多頭,三年前因政策打房,交易量開始萎縮;對於市場風向球嗅覺敏銳的徐紅照,察覺房價瀕臨高點,再加上政策緊縮,投資客大幅退場,他開始看空房市賣房子。當時朋友紛紛問他,「照哥,你從房市獲利的資金,是不是要轉進股市?」徐紅照也正面回應投資重心將移往股市,而且大方地向朋友推薦,當時股價僅七十元的生技股浩鼎。

一二年,當時浩鼎才剛公開發行,連興櫃都尚未登錄,公司知名度遠不如基亞、台微體等生技股,「那時,照哥不但大量買進股價才七十元的浩鼎,還看好股價會到六六六元,沒有幾個朋友相信,」徐紅照友人說,短短三年浩鼎漲了近十倍,徐紅照精準的投資眼光,令不少朋友折服。

因為出身證券業,股票市場人脈充沛,徐紅照在高雄有一群股市大戶朋友經常交換訊息。據了解,徐紅照之所以在浩鼎上興櫃前大量買進,最主要是三、四年前原始股東釋出持股,他們這群朋友中,有人一接就接了八百張。

一位同樣在掛牌前就已投資浩鼎的散戶透露,「那時候大家對浩鼎這家公司都不熟,但對不懂的人來說,說穿了就是衝著張念慈、尹衍樑、翁啟惠這三個人的名氣。

光尹衍樑就投資四○%,我們買幾十張有什麼好怕的,更重要的是股價才七十元,不用什麼信心,大膽買進就對了。」雖然,浩鼎一二年底登錄興櫃後,股價一路飆漲至二百元,但一三年上櫃後,股價表現一直低迷,不少信心不足的投資人都趁機換手;但徐紅照不但不為所動,還持續看多買進,甚至一四至一五年,持股增加二千多張,擠進浩鼎前十大股東、個人股東第二大。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徐紅照持有浩鼎二八一○張,市值十七.二二億元。

除了浩鼎,徐紅照也持有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家族投資成立的中裕新藥;另外,在電子股當紅時,徐紅照就已是電子股大戶,還是南亞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六年,持有南科股票一萬八○二一張。也因為投資電子股部位高,曾有科技公司高層邀請他參訪公司,顯見他舉足輕重的投資影響力。

他,狂搜稀有幣擁有大量辛巴威幣 至少賺三倍徐紅照的朋友透露,這幾年他輪流在股市、房市投資,累積的財富讓他有百億身價,但他依舊維持樸素的外表,雖然有收藏古董錶,卻很少看他戴在手上。唯一讓朋友覺得出手「闊綽」的一次是,送給朋友一百兆的辛巴威幣,讓朋友嘖嘖稱奇。

原來,徐紅照在五年前開始大量收集已停止流通的辛巴威幣,當時一張一百兆的辛巴威幣,大約價值五美元;但由於市場稀有性高,如今身價水漲船高,已漲到二十美元,若以徐紅照驚人的收藏數量,相信價值更加可觀。

堪稱股市、房市、錢幣「三棲」投資達人的徐紅照,退休之後,運用自己的專業精準判斷,累積百億身價,其相信自己、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投資大眾學習。

徐紅照、林滄海、小S公公……這些老江湖,掀起生技狂潮儘管浩鼎解盲並未具有顯著效果,短線勢必衝擊股價以及市場信心;不過這股生技熱潮,背後就是有一群神祕大戶推波助瀾,行情才能一路從興櫃蔓延至集中市場。因此在探討生技股的同時,也應同時認識這群在國內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大戶。

統計生技股前10大股東,其中以個人身分投資者,金額排行第一名的就是徐紅照,他以持股達2810張、單筆持股市值逾17億元,名列浩鼎第六大股東。第二位則是藝人小S的公公許慶祥,他以持股浩鼎2342張、市值14.4億元,在大股東排行榜中位居第二。

但整體而言,生技股最「大咖」的投資人,非「海哥」林滄海莫屬。本刊統計,林滄海位居前10大股東、持股逾一億元的生技股,就有中裕、台微體和大江生醫,光是這三檔,他的持股市值就達到9.4億元。此外,林滄海也是美時、兆遠及鈦昇的前10大股東。以枱面上的部位來說,他的身價已在10億元以上;加上他曾經投資的浩鼎、優你康,林滄海可說對生技產業情有獨鍾。

更驚人的是,本刊採訪側面得知,另一位出現在個人大股東的林金盆,其實也是林滄海的關係人。從投資組合觀察,林金盆目前是台微體、美時、易威(原名紅電醫,華威國際入主後更名)及兆遠的前10大股東,持股總市值達2.5億元,持股看來與林滄海也頗有重疊之處。

市場人士分析,林滄海從早年布局電子到近年轉戰生技股,績效之所以傲人,關鍵就在他首重基本面,甚至聘僱專業團隊、自己養研究員。

如易威,就是他派出研究員與公司訪談後,才決定進場的標的。

一位投資近億元新藥股的大戶坦言,他們爭相投入生技懷抱,原因是「台股日益冷清,還會動的股票,可能剩下不到100檔!」由於成交量低迷,無數個股本益比低於10倍,股價低於淨值更早就是常態;對照之下,生技股由於產業前景遠大,在市場更具說服力,早就顯露成為下一波主流的跡象。有資金就有行情,在這方面,大戶的腳步永遠比散戶快上許多。「不過現在生技族群已經到了『閒人勿近』地步,特別是新藥股,如果價位超過百元,最好保持觀望即可,都不要心癢介入,免得受傷。」此外,還在市場的大戶,多是親眼見證電子股如何引領台股狂潮的老江湖,在前一輪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締造的行情裡,這群大戶斬獲甚豐;如今資本市場再度出現相似場景,許多生技精英紛紛自立門戶,大戶們當然嗅到商機,紛紛向生技股靠攏。

(周岐原)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