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掘潛力股(四之二):先確定供不應求 再與專家對着幹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3i6.html


...成功的資本家不需高智商,高學歷,只要不是弱智,有個中學教育吧,還有最重 要的洞悉市場最終反映無聲的事實,就是實體經濟需求和供應,而非專家們的叫囂和眾人的漫罵;在掌握經濟供求,掌握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後,勇敢地押下自己的 血汗錢,之後還要敢於跟權威作對,抵擋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不為所動,靜候市場替你服務。

 

而大部分投資者最終卻失敗,我多年觀察,可歸因於“不勞而獲,急功近利”這八個 字,妄想看看報紙和網上股票“貼士”,看看甚麼股票“當炒”就一窩蜂,結果遇上資産價格短期無理下跌,就脆弱地給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嚇倒,“止蝕”離場, 結果“止蝕”止掉本來屬於他們的財富,勞彔一生,一事無成,與財富無緣。這是否你的寫照?

 

 


判斷經濟增長周期要與專家對著幹


 

經濟收縮到盡頭,行將恢復增長時,專家們往往極端悲觀,而那時候可能接近最佳的長 期投資時機。記得零八年底有不少權威說甚麼“冰河期”、“大蕭條”、“漫長熊市三期”、“非典型肺炎樓價”、“股市見八千”嗎?股價相對於預期大幅倒退的 盈利也是估值過低,樓價下跌至不少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也能往上爬一個階級,酒店房間十室四五空,失業與銀行壞賬暴增,名貴珠寶手表割價出售。一個 很諷刺又容易察覺的指標為股票行與地産經紀行空空如也,大量股票經紀地産經紀失業,沒有人說買股票好買樓好。

 

專家們錯誤的原因不外是抱著鄙視市場和仇視美國的態度,誇大了美國政府與私人債務 危機,無視美國人口高速增長,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已於零九年起遠遠高於供應增長,那必定刺激私人投資與招聘增加以滿足需求,進而反過來刺激更大的需求,形成 正回輸,經濟得以恢復增長。美國私人債務不高,僅佔GDP約100%,而且私人資産回升,導至私人淨資産止跌回升,刺激私人消費回升!美國政府的確負債累 累,佔GDP約300%,但不少大國政府也負債高,非美國政府獨有,彼此彼此而已。世界貨幣供應也多了很多,大部份總要投資於低風險的美國政府債券,蓋美 國公債依然為世界最大債市呢。國債過高的確會壓抑經濟增長,可是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也創出歷史極端呢。無怪債市早在零八年低發出經濟行將恢復增長的訊號了, 自一九六二年來沒有錯一次,比哪個經濟學家都准確呢。請閱本人《零八年十月世界步入漫長經濟增長期》系列文章。

 

至於我自己多年來察覺的一個指標,就是每逢我面對一群陌生人講我的看法,而他們大 部份甚至全體都不相信,甚至挖苦我,恥笑我,則我對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信心。尤其是如果反對我的是鼎鼎大名的“首席策略師”,“首席經濟學家”就更好了。最 怕就是一呼百應,一唱百和呢。

 

記得我們於零八年底零九年初,向客戶們解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收縮快到盡頭時,股市 或領先經濟回復上升時,換來個別客戶的責罵:“你會比奧巴馬總統更曉得嗎?”,“你會比伯南奇更曉得嗎?”,甚至零九年初有一個極其惡毒的陌生人寫電郵給 集團主席和每一位董事投訴我為何建議買股票。你能抵擋嗎?你能堅持嗎?

 



估值乃現價買入對比未來盈利


 

大家常常聽到的“此股現價估值便宜”或者“估值高昂”,何謂“估值”?簡單說,企 業股份的估值就是現在付出的價格相對於未來企業盈利是否便宜。常用的估值指標為市盈率和市賬率,簡單說就是衡量現價相對於未來一年的盈利和者賬面值是否便 宜;換句話說,按現價買入,市盈率和市賬率一年後能否回落至便宜水平。

 

使用它們時,除了使用現價,估值未來一年盈利或賬面值,還要參考有關股票過往多年 的盈利增長率和估值範圍,還有最重要的是估計未來數年盈利增長模式:是否有多年的高速盈利增長?還是中度增長?還是僅一次性增長然後持平?還是增長一兩年 之後倒退一兩年?還是低增長變爲高增長?還是長期無增長?還是長期倒退?這是你作為投資者的責任,你要對你自己負責,對依賴你的親人負責!

 

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於濫用市盈率和市賬率,把一個數字拋來拋去,覺得“很貴”,“很 便宜”,不知道那是按甚麼股價計算的,甚至不知道是按哪一年的盈利和賬面值計算的!也不知道盈利增長跟估值同樣重要!故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不 失敗才奇怪呢。

 

 


盈利長期低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發達經濟的公用事業,需求已飽和,企業盈利長期保持單位數字的低 增長。市場也清楚這一點,故給予充分的估值,以致股價僅能隨著盈利穩步上升。可是股息往往豐厚,而且估值較大盤穩定,遇上大漲股價漲幅固然比大盤少,可是 遇上大跌股價跌幅也比大盤少,起著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盈利一次性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自身盈利低增長甚至無增長的企業收購了一家也是低增長甚至無增長 的企業,故完成收購後集團盈利上盈利數字上一次性跳一級,之後復維持低增長。關鍵是於收購前買入價相對於收購後盈利暗示的估值是否偏低,值得博取這一次性 的重估,如果盈利穩定,風險不大,估計回報有個20~30%,則不失為一個選擇。收購後股市一般給予擴大後穩定而無甚增長盈利充分的估值,持有下去難有機 會大漲。保守投資者或喜歡繼續持有收息,進取投資者或喜歡沽出之再換入高增長而低估值的股份。

 

 


盈利增長一兩年再放緩一兩年


 

這種模式...(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6

再與天比高!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7.html
筆者有朋友於2007年10月港股頂峰之際把股票套現換港島區磚頭,最近租約期滿而竟有數家在除夕前搶租,租金已較一年前升近15%。這五年間其價格已經升了約223%,若計算租金收入則高達255%矣!近日筆者一連數篇拙文對數圖和中軸回歸線分析指數、股價和油價,今天不如再玩多一次,用這些學院派的火箭計量金融數學去替香港樓市把脈。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全港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All Classes)由1980年的19.90上升至2012年的206.00,32年間年複合增長為7.58%。假如平均租值有3%,則年均回報近11%矣!套用對數圖,則可見1984年和2003年乃這三十年內之內拋離中軸回歸線的極底位的底部;相反1997年的高峰則是超越中軸回歸線的極高位的頂部,之後泡沫爆破由極高位轉勢至極低位的雙翼,其實非常對稱。
雖然2012年的206點已經超越1997年的163.10約26.30%,但以長期對數圖看現價其實只是剛好在「合理」水平。正如筆者拙文《經濟二十三條》曾指出「⋯未來五年公屋供應未有明顯突破。由於現時香港失業率低,通賬和工資互相競逐,短期未能上樓的基層市民還有好一段日子要捱⋯。至於「協助中產置業」這張遠期荷蘭支票要起碼到2017年才有小量新居屋單位推出,期間並無實質政策協助無殻中產蝸牛上車,因此私人住宅或會受全球經濟復甦而再創新高。⋯」
倘若未來環球經濟持續復甦,息口未來五年保持低企,香港樓市供應持續短缺,以上述對數圖可見香港樓市若由2003年低位於2013年內升越中軸回歸線而向超買區挺進,則雖然現時樓價固然高得叫人透不過氣來,但以長期對數圖未來數年的升幅可以非常駭人!筆者委實不敢以對數圖去預測未來數年樓市的升幅。

未來的事,誰能知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64

再與讀者交流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48907

首先在這裡對讀者說聲對不起,由於這個星期比較忙碌,週中要幫小女兒攪小一入學登記,週五又要帶她參加學校旅行,結果令寫blog進度大受影響。不過,這並非延誤的全部原因,另一理由是市場氣氛良好,我們乘勢進行換碼,重新調整短炒與投資的比例,因此,用觀察市場的時間大增。今天,我們整理近來累積下來的讀者留言,感受一下市場氣氛。

Q兄就信星集團(1170)文章的留言:『good timing, will buy some。』信星在1122日公布中期業績,盈利改善主要來自非經常性經營業務;主業盈利穩定,主要來自毛利率改善,但市場預期由New Balance業務帶動的增長未有出現。從股價在業績後的走勢看,投資者尚未改變早前對此股的正面期望,股價仍以1.6元水平作初步支持。儘管我們相信,信星仍然有很大機會在下一份業績前再一次炒作增長,但問題是,股價短期內將很大機會跑輸大市;換句話說,在現市況持有信星,投資者的機會成本將相對增加。

桑梓兄就CEC國際的留言:『恭喜楓葉兄持有的759倍升,可惜小弟沒有耐性,沒有賺到便匆匆放掉了。』阿信屋真的升到「不要問,只要信」境界,到底是有春江鴨知道公司的背後攪作?還是單單的莊家活動?只有馬後炮才能說得準。不過,有一點兄說得對,耐性是這類倍升股的關鍵,如果考慮估值等客觀標準,任何人都已經大沽特沽;但我們認為,在投資週期中,有兩個極端狀況投資者應該要有「手中有股,心中無股」的覺悟,這就是牛三與熊三階段。很明顯,阿信屋現處牛三!我們可以做的,只是等待股價轉角的信號。

sunnychan新里程兄就本blog的留言:『謝謝daniel,無意中看到你的blog,原是要search林少陽文章,一下興起瀏覽了你至2007年起的文章和分享,謝謝。』不用謝啊,sunny兄!林少陽過去是我投資上的啟蒙老師,現在是role model;他的有用觀點與思考角度,我都會收集、記錄,在blog上分享,只希望可以惠己及人,讓讀者走少一些冤枉路。

USGLR兄這留言是上次的漏網之魚:『美國正在調查德林國際(1126)環境健康和安全問題, 可能會影響Walmart和其他美國客戶的訂單。股價今日顯著下跌了9.2%。可以在這裡下載報告--http://www.globallabourrights.org/reports?id=0656』這留言在815post出,回應早一兩日股價轉勢。德林是我目前仍持有蝕本貨之一,我的分析是,該news201212月的文章,發文者是「Institute for Global Labour and HumanRights」,內容肯定不中肯。更大的疑點來自時間,相隔超過半年的文章不應作為解釋股價轉勢的主因。事實上,德林股價最終在沒有真正原因的情況下在1元水平找到支持,由抽上到急跌後收集,完全似是莊家活動居多,如是者,收集後亦會是抽上居多。當然,德林這股票的名聲不及7591170,股價波動大,走勢亦tricky,投資此股要更加小心!

最後是B君的留言:『可惜早2年無跟你清倉,可惜今年6月又無跟你入市。無論如何,睇完這編,持貨信心番晒黎!』B兄抬舉,小弟沒有能力捕捉每次的高沽低買,但求努力做到比市場大多數更早確認一個趨勢的開始或轉勢,做一隻early bird已經足夠「三餐一宿」。就像這一浪,目前還沒有bearish的信號,市場大多數仍舊擔憂,莊家繼續施展混身解數,是短炒的最wonderfulmo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05

再與新浪體育傳緋聞 馬雲“體育夢”輪廓漸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3223.html

再與新浪體育傳緋聞 馬雲“體育夢”輪廓漸明

一財網 關健 2015-08-19 21:08:00

體育與阿里平臺下的電商、旅行、支付、娛樂寶等業務存在深入對接的空間,馬雲的“體育夢”正逐漸清晰起來。但他面對的對手並不遜色,從騰訊、360,到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都準備在資本越來越青睞的體育產業上搶得一個先發優勢。

暫且不管阿里與新浪體育的緋聞是否確鑿,馬雲的“體育夢”正在展現出一個宏大的輪廓。

近日市場流傳,馬雲旗下雲鋒基金將以數千萬美元入股即將拆分的新浪體育,並有望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對此,阿里和新浪均未向記者給出官方回應,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別從接近兩家公司的數位可靠人士得到的消息卻截然相反,這讓新浪體育的未來東家變得撲所迷離。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集團決策層的人士19日向本報記者回複稱,從內部打聽了一圈,暫時沒聽說阿里入股新浪體育的計劃,阿里和新浪體育保持著業務上的合作,比如最近剛合辦了科比的粉絲見面會,但股權層面的傳聞不屬實,“現在體育產業很熱,可能入股傳聞有利於擡高新浪體育的估值”。

新浪體育的確需要高估值來贏得市場的青睞。一位接近新浪的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新浪體育拆分、獨立運營的計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聯想前高管魏江雷辭職後加盟新浪,出任新浪高級副總裁,並直接分管新浪體育的運營工作,也是為分拆做準備。

但上述人士稱,新浪體育將引入外部投資者的事在新浪內部流傳,但不清楚究竟是阿里還是其他公司會入股。垂直化是新浪的未來路線,此前已經分拆出一個新浪微博並獨立上市,像新浪體育、新浪財經等優質板塊未來也有望朝這個方向發展。“目前這些頻道的盈利還主要靠廣告,但像體育頻道拆分出去成立獨立公司的話就不一樣了,在資本註入下可以在體育賽事等行業做很多事情。”

從市場趨勢看,先是樂視體育在2014年3月從樂視網拆分,獨立運營,並已獲得A輪和A+輪融資,接著在今年6月份,PPTV體育頻道也開始獨立運營,並在西甲版權上展開大手筆收購。新浪體育的拆分已勢在必行。

從阿里的角度來說,快樂和健康是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布局重點,快樂板塊中除了阿里影業外,體育也是重要一環。

在球隊資源及衍生品開發上,拜仁慕尼黑和皇家馬德里已先後入駐了天貓平臺,據記者了解,國際米蘭等意大利球隊也在和天貓商談入駐。在阿里最近這次在廣州與皇馬的簽約儀式上,皇馬主席攜整支球隊的隊員集體亮相發布會,這種規格在皇馬繁多的賽季前商業活動中比較罕見。

在斥資12億元獲得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的一半股權後,馬雲(雲鋒基金)又在今年5月份入股樂視體育,而樂視體育的另一個投資人是萬達集團的掌門人王健林,萬達擁有西甲球隊馬德里競技的20%股權。

版權資源方面,蘇寧旗下的PPTV剛剛成功獲得西甲的轉播權,在阿里和蘇寧聯姻的背景下,這個版權也將很有可能和阿里共享。阿里旗下有一個天貓魔盒,可以補足PPTV在硬件方面的短板,共同在賽事電視直播上探索出路。記者了解到,歐美、英超等大型賽事的版權也在阿里的垂涎範圍中。

足球之外,籃球也是阿里布局體育的重要切入點,而且在線下賽事活動方面已經有落地的項目。比如阿里和美國大學生籃球聯盟PAC-12的合作,將部分比賽放在上海舉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阿里內部人士獲得的消息,馬雲有在國內及世界各足球狂熱地建立足球培訓學校的打算,這看起來是一個長遠的計劃。這樣一來,足球學校在培養小球員的同時,也可以扮演阿里巴巴外海使者的角色,打出“足球牌”讓阿里的形象在當地深入人心,有利於阿里未來十年國際化業務的開拓。

體育與阿里平臺下的電商、旅行、支付、娛樂寶等業務存在深入對接的空間,馬雲的“體育夢”正逐漸清晰起來。但他面對的對手並不遜色,從騰訊、360,到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都準備在資本越來越青睞的體育產業上搶得一個先發優勢。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33

歲月留聲──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

  亞視"歲月留聲"是日開始又再重播此劇。

  說起"天蠶變",一般被譽為麗的當年武俠劇經典作,其一原因自是當年此劇一度創造了收視佳績。然而若撇開此一點,平心而論,不管是從劇情、製作,或武打場面的設計上,在個人看來,顯然都未見有太大新鮮突破。或云,此劇製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怎能以現代水平太作苛求?在製作問題上,筆者或可認同此種說法,然而若光從劇情與武打設計兩方面來看,則顯然與年代問題不太相關。先說前者,在當年的八十年代,我相信兩大電視台都必定生產過劇情、題材遠比此劇更多更有創意的武俠劇作品來。

  想當年,"天蠶變"一劇,以至其續集"天龍訣"的故事劇情,本身已乏善足陳,想不到在十四年後推出的這齣"再與天比高",在故事劇情上居然仍然沿襲"天龍訣"的餘緒──甚至可以說,只是"天龍訣"劇情的再次稍作改編的演繹,新意欠奉。依筆者之見,本劇其實完全可拍成"天蠶變"、"天龍訣"的另一天馬行空的創新延續故事,又何必墨守成規,以至今天看來,有點像非驢非馬,兩不討好。例如,編劇主創完全可依據"天蠶變"與"天龍訣"的原有劇情再作一番全新創作,發展出另一個新故事來,另闢蹊徑,甚至可以描述當年的雲飛揚曾育有一兒子,或傳有一弟子,以此作為主角,其實又有何不可?無論怎麼看,筆者認為,這都是比將"天龍訣"故事再翻拍一次更加值得可取的做法。原因究竟是什麼?莫非就光可說成是編創人員的懶惰麼?

  在電視劇的創作上,應該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一些編創人員的生花妙筆與獨特創意下,甚至死去的角色都有可能"翻生"復活,還有什麼不可能?

  唯更要命的是,在"再與天比高"的第一集中,編創人員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抓著藉以吸引觀眾追看下去的懸念和重點,反而花去過多的篇幅來試圖build up(營造)由未成名的尹天照所飾的小子(在"天龍訣"中同一角色由梁小龍飾演)這一角色人物,似乎是刻意讓後者盡情發揮其喜劇搞笑潛質──可惜出來的效果還是有點差強人意。而在第二集中,好像更有點刻意玩出一點點經典電影"龍門客棧"的味道。


  與其在舊的框框中作出有限創新,何如徹底拋卻舊有框框,活出一番新的自我?即使最終以失敗告終,至少可贏到一份無怨無悔,與無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92

再與教授隔空談

再寫一篇因為有些事情值得再談, 也順便回應一些留言。

留言有點一面倒, 對陳文敏教授不獲任命為港大副校長之後的表現頗有微言, 有人講從他現在的表現看他不獲任命的決定是正確的, 他一再重提此事, 表現得有點像個怨婦。我一直對於他是否為適合人選都不發表意見, 因為大學或者任何公營機構的人事任命並非社會人士應該參與發表意見的, 除非這種任命的崗位會影響社會大多數, 而被委任的人的公信力及誠信出現問題, 我們應該尊重公營機構人事方面的決策權。對於陳教授的任命受阻撓, 我們要吭聲的並非他是否是適合人選, 而是阻撓他的人的背後政治目的所做成不公義之處。如果在他獲推薦後左報及建制派並無聯合行動作政治上的攻擊, 社會人士根本不應討論他的任命, 否則這些機構裏誰可以由副教授升為教授也要一起商議, 就會超越了關注的範圍及阻撓了他們的正常運作。社會關注的只限於公義問題。都關注了, 也沒有再談的必要。教授自己再談, 就變成吃不到的酸葡萄, 塵埃已落定, 結果不能扭轉, 就要懂得放下。

作為學者, 教授應該潛心教學。作為學者和知識份子, 對社會不公義發聲責無旁貸, 也符合作為知識份子的使命, 但發聲時, 千萬不要扯個人利益得失進去, 否則評論的價值會大打折扣。大家當然理解教授的沮喪, 面對狐群狗黨肆意攻擊的無力和無奈。反正可以潛心教學, 有些事情也不到你不忍耐。狗黨之所以可以糾結也有一定原因。他們有各自利益的考慮, 也有貪便宜的, 也有不甘寂寞的, 你不能要求他們有高尚情操, 有的根本是盲目無知的, 有的明知不當也會跟從, 對此根本無需憤怒。烏合的人不會有持久的關係, 當利益產生衝突時就自然會分裂。你看李偲嫣這些狗黨, 他們的分裂不就是活現眼前嗎? 就算最有條件和資源可以成為政黨的民建聯, 為了選情, 久合的也會分離, 他們不是要扔棄鍾樹根嗎? 換轉是我做主席, 鍾樹根這種料子, 醜態百出, 埋沒良知才會和他走在一起, 但那是政治現實。大家有互相利用的價值, 就美其名為合作, 沒有價值時, 或者有害選情時, 當然會踢走他, 政治現實嘛! 那麼以前鍾樹根又怎可以獲取這麼多選票? 無可否認, 他盤據了地區一大段時間, 表面上做了一些事情, 加上選民水平整體不高, 所以盲目支持者多。這些人無能力更無洞察力去看清他的面目, 所以對他投票, 當他醜態畢露時, 才赫然發覺這人的真面目, 連黨也覺得他剩餘價值無幾, 便只好把他扔棄。

教授面對龐大狗黨的力量, 有力的抗衡是不應把自己的失意扯進去。教授一定不會隨波逐流, 也不要黨同伐異, 否則會變成另一種狗黨。真正的知識份子要不怕孤獨, 也要有傲氣, 要敢於批評, 不管是敵是友, 都要憑良心說話。怕得罪人就只會投鼠忌器, 言論偏頗袒護, 不獲別人敬重。就算不涉政治, 在我們身邊都有不同的黨羽, 臭味相投的人自然會走在一起。他們雖然不會犯大惡, 因為層次低和能力有限, 但是我們不能受幾句奉承就飄飄然, 否則又助長了狗黨的羽翼。教授受到友儕學生問候, 銘感於心已足夠, 不應反應過敏, 再一次追憶失落的職位, 酸湧上喉。這些人也難保沒有一些是教授詬病那種阿諛奉承的人。

我時常收到求助的信, 總有一些客套話, 也有一些直接了當直言求助。我對客套話無感覺, 只看內容, 幫得到就幫, 不會因為別人讚兩句就加多幾錢肉緊, 蠢人才會被奉承到飄飄然。今天教拍檔打波, 打出要求就讚, 打得不好就直接指出來, 只有別有用心的人才會連打到不知所謂也讚好。波友告訴我, 昨晚跟子女談我上一篇文, 告誡他們做兼職時要先了解公司的文化習慣, 才好拿東西吃。我收到店鋪盜竊的求助, 也會告誡朋友提醒子女別以身試法,而無需大大聲講我怎樣關心你。對待朋友的真誠態度就是這樣, 只需坦誠, 何需奉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59

梁特再與林鄭唱反調 拒重開公民廣場泛民建制同斥拒民於門外

1 : GS(14)@2017-04-28 01:23:05

【本報訊】民主派、建制派以至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都對重開公民廣場抱正面態度之際,特首梁振英昨日再次大唱反調,指考慮到立法會外曾有人在垃圾桶縱火、玻璃門被示威者衝撞等事件,加上外國襲擊案例,認為公民廣場不宜開放。多個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均認為政府不應斬腳趾避沙蟲,力撐林鄭重開公民廣場並無問題。記者:林俊謙林鄭月娥早在3月初接受本報訪問期間,已表明願意考慮重開公民廣場,前日其候任辦回應傳媒查詢時,亦重申林鄭上任後,會考慮重開公民廣場的建議。然而特首梁振英繼上周六指重開公民廣場「未係適合時候」後,昨日主持行政會議前,再指過去政府曾就該處作風險評估,考慮到附近立法會外示威區曾有人在垃圾桶縱火、玻璃幕門被示威者衝撞等事件,加上外國襲擊案例,認為公民廣場不宜開放。


自詡「落區落得好多」

被問到會否令外界認為政府總部過於封閉,梁振英反駁:「總部周圍有好多示威區。」至於新一屆政府會否重新開放公民廣場,梁就稱相信林鄭都會先做安全評估。梁振英昨日又自詡「落區落得好多,4、5年前已經同司局長不斷落區」,藉機批評泛民過去趁他落區時衝擊會場、向他掟雞蛋,又試過有幾百名示威者在場堵塞交通,影響區內居民正常生活,「但本人仍經常落區,政總亦都開放畀市民請願、表達意見」。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指,梁言論明顯針對近日社會有關重開公民廣場的討論,批評他在任期快完結時,仍把握一切機會撕裂社會,言論低賤、可恥,民陣已向警方申請今年7.1遊行於公民廣場集會,梁無權過問落任後公民廣場安排。民主黨議員林卓廷則認為,梁振英昨日說法反映他個人「好冇安全感」,「市民越接近政府總部,梁振英越冇安全感,所以佢希望巿民距離佢遠啲」,梁不應只引用個別激烈示威,就以偏概全封閉公民廣場,影響市民在政總集會的權利。工聯會議員黃國健認為,過去政總有圍欄,但都可以被人申請使用,認為政府只需定立一套使用和管理規則,又批評政府若不嘗試重新開放,「係有啲官僚思維」,長期封閉一個公共空間,拒民於門外,對政府形象不是好事。早前去信政府促重開公民廣場的民建聯議員劉國勳亦認為,政府不應「斬腳趾避沙蟲」,認為林鄭上任特首後,可重開公民廣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6/20002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15

「重慶李嘉誠」再與港資拗手瓜

1 : GS(14)@2017-05-13 05:32:41

【本報訊】今次美利道地王爭奪戰,中資代表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及曾為中國地產首富的許榮茂,分別透過香港上市公司中渝置地(1224)及世房(813)出手;前者高層早前表明投資香港較為罕有的地方或項目會較為安全,後者近年已買入港九豪宅地及東涌酒店地。中渝置地去年開始轉型投資國際收租物業,本月初以11.35億英鎊(約114億港元)現金,買下英國倫敦金融城最高的樓宇利德賀大樓(Leadenhall Building)全部股權。另曾於去年10月與今年2月,分別入標黃竹坑商貿官地及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皮,惟兩次均未中標。至於世房,2015年9月以70.2億元獨資奪得深水埗大窩坪延坪道豪宅地,該集團亦於2014年10月,夥拍另一內房明發(846)以18.3億元奪東涌酒店地皮。而許於同一年以私人名義與英皇(163)及明發投得南區壽臣山豪宅地皮。市場人士估計,今次中資爭奪美利道地王的激烈程度未及預期,但兩家公司已日漸摸熟香港地產市場,有力與港資拗手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3/200198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