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唔認炒股股壇校長李福兆訓話 「我燉股最多乾水唔會燶」 李華華 

2010-03-23  AD





證券商協會今年適逢30周年「牛 一」,兼夾係新一屆理事會換班,噚晚就喺會展筵開咗53席大搞,就連久未露面、有「校長」之稱嘅聯交所前主席李福兆亦俾面出席。「校長」當年有份出錢出力 創立協會,可以話係協會嘅「老竇」,就算佢老人家近年喺泰國加拿大兩邊走,又四圍去旅行,安享退休生活,噚日都不忘返港道賀,據有份出席晚會嘅幾位朋友向 華華透露,校長喺晚會上同一眾證券界好友,大談過去、現在、未來,仲上台同金牌莊家詹培忠大玩「棟篤笑」,對答認真幽默!

談過去身經百戰 87股災最難忘

校長雖然已經年逾八十歲,但全無老態,仍然可以談笑風生,風采不減當年。校長縱橫股壇咁多年,身經百戰,回想呢幾十年,對佢 嚟講,印象最深嘅唔係咩08金融海嘯,亦唔係03年沙士搞到股樓大冧,佢最難忘嘅,原來係23年前發生嘅87股災。

外資沽貨拖兩周交收

佢 回憶當年,話當時個市成交係咁增加,主要都係啲外資沽貨,但佢哋無遵守到T+1嘅交收規定,甚至拖成一、兩個星期先交收,搞到本地經紀出現好大壓力。佢仲 解釋話,當年決定停市,並唔係想令個股市唔好再繼續跌,其實佢嘅目的只係疏導交收咁話。

阿媽賭馬贏輸都俾佢

詹培忠問佢:「人 哋話李福兆六歲識炒股,不如教吓人?」校長就抵死咁話:「自己唔係炒股,而係『燉』股票,最多只係乾水,咁先唔會燶,初期我就燉吓公用股、地產股咁,呢啲 可以長揸收息……」

校長講完股仲講埋馬,不過唔關佢事,係關佢阿媽事:「阿媽每次賭完馬,無論贏輸,啲錢都會俾咗我,就係咁,我就儲埋啲錢 買股票囉。」

看現在香港上海應該互相合作

o依家嘅香港,話就話仲係我哋祖國嘅國際金融中心,不過上海「雙城記」嘅出現,令好 多香港人感到無比威脅。提到上海呢位「敵人」,校長都發表咗己見,佢覺得雙方應該互相合作,就好似美國咁,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金融中心。

講 未來詩贈後輩勉勵明天更好

華華唔知香港第時會變成點,仲係咪金融中心,但校長就似乎對未來好有信心,仲勉勵有志投身金融界嘅後生仔,要專業 盡責,不斷學習同保持謙虛態度,最後仲贈咗一首詩畀後輩:「天上本無常照月,人間應有再來春。」就係想話俾大家知,就算今日幾咁艱苦,都會有好明天。

佢 仲教後輩「做人道理」,最緊要唔好挖苦人,佢話同協會另一個創辦人王脗銘做咗幾十年老友,咁多年都互相尊重,大聲講句說話都冇o架!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8

高登校長葉泰萊

2009-9-24  NM




三十四歲的葉泰萊有兩個身份,彼此關係看似南轅北轍,偏偏息息相關。他既是互聯網是非不絕的高登討論區前老闆,又是教授電腦課程的科域(Feva works)校長。

屋邨長大的他,憑着不斷諗橋,並借助高登討論區的威力,從無牌的山寨學校出發,做到全港規模最大,有逾廿萬人報讀其課程,公司每年營業額達二千萬元,淨袋數百萬。

「哈哈哈,你想泰萊笑得自然?你問佢以往的情史,佢就會笑得好甜o架啦……」在長沙灣科域的班房內,泰萊與另外三名股東:Victor、YC及Eric表面正替本刊拍照,實際卻自己顧自己玩,幾名老闆大笑大叫幾乎情緒失控。

這也難怪,就算年紀最大的葉泰萊也只是三十出頭,彼此都是大細路,今天的一切,全屬他們由零開始打回來,「我們都是屋邨長大,細細個就通街走,什麼問題都要自己解決,學懂轉膊。」

葉 泰萊指他們由山寨式補習社開始,演變到如今全港規模最大,全靠不斷諗橋,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例如首創與軟件商合作,推出買軟件送免費課程,便極受歡迎。 「當時我們見到好多軟件商被翻版搞到損失慘重,就諗到同佢哋合作,客人買軟件,可以免費在我們那裡上堂,學習如何應用這軟件。」

最初葉泰 萊等人沒有「牙力」,所以揀一些較細但已有口碑的軟件商,例如台灣的Ulead合作,由於反應極佳,慢慢連大軟件商Adobe亦嘗試跟他們合作。「一開始 都有啲擔心,好像Photoshop這軟件,我們街價賣七千,但與泰萊合作的優惠版,軟件加課程只賣三千元,我們未試過咁做,不知反應如何。但盜版實在好 猖獗,我當做宣傳一試。結果反應極理想,最重要係客人反應好正面!」香港Adobe的發行商代表Monique說。

葉泰萊指這個一條龍計劃以宣傳為目標,利錢反而其次:「軟件商方面可說賣大包,只收回成本。而我亦要出地方、老師、課本,賺錢不多,但學生覺得我哋教得好,就會報讀其他課程。」

一個價錢無限期任讀

葉泰萊指香港人素來實際,經常持續進修,故此最吃香的科目,都是IT行業的專業認可資格,例如Windows 7 MCTS 技術專家課程及伺服器管理員等認證課程。

由於微軟課程特別吃香,故此他們不斷游說微軟認證其課程,葉泰萊為此足足花了五年時間,才打動了微軟。「我們○二年申請,到了○七年才獲批核,計劃書重做了十多次,本本都有電話簿咁厚!不過我們認為香港人崇尚名牌,課程若有正式認可,一定升價十倍,絕對值得花時間。」

而微軟中小型企業方案及伙伴經理馮竹雅直言,便是被泰萊「熱誠」打動:「這幾年他們三、兩日就打電話來,問我何時會批給他們,又問我有什麼不足。放了工也照打給我,真係好煩,不過亦顯示到他們的熱誠。」

據 微軟的資料,全港只有四間由他們認可的培訓中心,科域反而遲來先上岸,佔了七成佔有率。葉泰萊說全靠抵得諗,願意讓學生可以免費重複上堂,直到滿意為止。 「等於LV手袋一樣,可以終生保用,怎會不吸引?」正在修讀微軟Publisher的王先生就說:「我年紀大吸收慢,免費任補好啱我,而且有微軟認證,攞 出去搵工都值錢啲。」

高登搶眼但惹禍

葉泰萊等人除了是科域的老闆外,其實還有另一身份,惟一直不想讓人知道,原來他們是人氣爆燈的「高登討論區」前老闆。記者向葉泰萊查問,起初他支吾以對,後來才肯承認。「我唔係唔想認,只不過現在還與某報紙打緊官司,所以不便透露太多。」

他說高登討論區其實由一班有錢的電腦發燒友成立:「我們最初因喺高登賣廣告認識了那班老闆,當時高登已經薄有名氣,由於那班老闆好忙,他們問我哋有無興趣接手管理,條件是可以免費落廣告,我們最初咁窮,梗係一口答應啦。」

接 手管理後,泰萊等人又發揮食腦本色,除了重新設計版面令討論區更易用外,又大搞網上有獎遊戲,接着搵來一班電腦高手長期駐紮做版主,解答網友在電腦上的疑 難雜症,由於有問必答,所以短時間內迅速建立名聲。「當時都是一股熱誠去做,錢賺唔多,只能收支平衡,但討論區就人氣急升,令到Feva works的廣告效力做到一等一!」

○六年,葉泰萊等人更斥資四百萬元,買下高登做老闆,誰知卻惹來一身麻煩:「這幾年高登的網友已變質,除了在討論區上載色情照片,又周圍罵人,惹怒了不少人。其實我已叫管理員一見到這些post就即刪掉,不過有時都會睇漏眼,因而吃下了數單官司。」

他 指去年的明星淫照事件,他便日日要與警察通電話。「到現在我們還與警方保持接觸,一想起就頭痛。」由於太過麻煩,所以他們在去年底已將高登易手,自己只維 持合作夥伴關係。「高登真係雞肋,宣傳效果好好,我們統計旗下的學生,至少有兩成是看到高登的廣告而來報讀。不過因太多是非,太麻煩,好彩高登還有價值, 賣出去也不用蝕,又係打個和。」

無牌經營學校

起初四名老闆要夾手夾腳教書,但現已轉做行政工作,更升格成為校長及校監。葉泰萊指同年紀的朋友都羨慕自己有一番事業,但他說有苦自己知。

他 們就讀工業學院時結識,更一同到英國完成有關電腦的學位課程,「屋企人供得好辛苦,但我們計過,讀part time學位加埋其他雜費也差不多,而且要數年時間,長痛不如短痛。」畢業後做了很短時間的打工仔,眾人便合作創業。「我們幾個人都想創一番事業,覺得香 港IT培訓中心有好多漏洞,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四個大男孩於○二年在荔枝角的工廠大廈租了一個單位,從此做起教書先生。「最初教一些自己有證書或有關我 們之前工作經驗的課程,多數是實戰班。」憑他們獨創的實戰班,生意越做越大,三個月內更租多了三個隔壁的單位開班,卻在此時遇到首次滑鐵盧:「可能生意太 好,有人眼紅投訴我們沒有拿教育牌,當時我們幾個傻仔完全不知教書要攞牌。最終被教署限一個月內停業,否則拉人兼封艇。」

四人花盡九牛二 虎之力,終於找到長沙灣科域的現址,由於前身是幼稚園,所以只要將牌照轉手便可即時繼續做生意。接着捱了年多,他們滿懷壯志開分店,誰知又跌一交。「當時 覺得有少許經驗,就懶醒找一些前身是補習社或幼稚園的鋪,貪不用再攞教育牌嘛!」最後找到佐敦一家本身做補習社的,「本來與上手傾好,會將教育牌一併轉給 我們,點知頂了手後對方卻反口否認,累我們用了六個月去申請新牌,這段時間佐敦鋪要白交租。」

「唔執笠係好彩,沒經驗交學費是必然的,不過好在我們四個臭皮匠,每次遇到困難總找到辦法解決,而且我們好少為公事爭吵,最火是Victor與YC,在長沙灣鋪裝修時,因為日日開通頂,火氣上升試過差啲打交,但好快就給我們勸止。」 葉泰萊笑說。

現在生意已上軌道,去年營業額達二千萬元,淨賺數百萬,分店亦已開到第三間。現時四人的股份相若,並齊指下一目標是要上市或將生意賣盤。「現在搵緊老細,其實我們很保守啦!八年才開了兩間分店,但生意始終要發大搞至得嘛!」

葉泰萊

34歲已婚育有一子

96年︰讀工業學院結識到生意夥伴Victor、Eric

99年︰齊到英國Oxford Brookes大學完成學士學位

02年︰在荔枝角開設電腦培訓課程

03年︰因無牌經營被趕,搬到長沙灣現址繼續教學,同年接手高登討論區的行政工作

04年︰開設灣仔分校

06年︰以400萬購入高登討論區

07年︰成為微軟認可培訓中心,並且與Adobe及Lenovo合作,推出買軟件送課程一條龍包裝、開設灣仔分校

09年︰連續兩年獲微軟頒發全港最佳授權培訓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0

中環在線:瑞豐余允抗搵譚校長撐場 李華華


2011-6-1  AD




 

上市公司經常搞投資者考察團,但點樣可以令班投資者印象深刻?不妨參考日前瑞豐石化(8096)個佛山兩日一夜團。

做 基金經理嘅老友同華華講,嗰日大班人應瑞豐主席余允抗邀請,上佛山睇佢哋嘅煉化廠,去到原來主辦單位順手搞埋公司annual dinner。更令佢哋意外係,表演嘉賓竟然係校長譚詠麟。譚校長仲帶埋幾個後輩一齊演出,至於大會司儀係曾志偉拍安德尊。投資者當然睇得開心,瑞豐自己 員工就更happy,余大導果然照顧周到。

據聞譚校長好多年冇做過呢類表演嘉賓,志偉亦唔係咁易請得郁,余大導果然夠「飛士」。除咗主席搵人撐場,執董余維強都唔弱,搵到周文耀站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1

大學校長不應依附權貴 林本利

2011-10-27  NM

筆者一口氣在此專欄寫了十篇關於理大管治問題的文章(還有一些在《am730》的專欄發表),有人質疑為何現在才發聲?為何不透過大學內的諮詢架構 反映問題?又說如此唱衰理大,會影響大學的籌款和政府資助,損害師生的利益。況且管治問題與現在的管理層無關,亦難以追究責任。


首 先,大學出現嚴重管治問題,肯定與公眾利益有關。政府每年資助大學教育百多億元,十年來共花了千多億元,納稅人自然希望多些了解大學管理層是如何使用公 帑。近年多間直資學校接二連三出現嚴重的管治及違規問題,涉及金額不過一千幾百萬元。而理大有問題的投資卻數以十億元計算,豈不更值得公眾關注?
認識筆者的同事及朋友,應該清楚知道我在理大任職時,已多次透過不同途徑,向校方反映管治問題。事實上,自2004年起,理大教職員會及代表師生 的校董,都先後多次在校董會上向校方反映管治問題。有同事在校內貼過大字報,發動過簽名運動,又透過傳媒施加壓力。但以羅仲榮為主席的校董會,繼續重用違 規缺德的高層,更給予升職、加薪和退休後再獲續約的獎勵,令理大的同事感到嘩然和氣憤。直至羅仲榮下台,楊敏德上台,大學出現九億元巨額赤字,轄下公司虧 損連年,校方才肯正視有關問題。


筆者認同大學向外籌款的做法,但不應因此而放低學術尊嚴,甚至以大學的合約和學位 作交換。本地大學管治低落,向權貴獻媚,亂頒學位,正正和籌款有關。大學高層成功向大商家取得巨額捐款後,便以為自己很能幹,為大學作出很大貢獻。大學高 層的薪酬要與上市公司的CEO看齊,要住豪宅和獨立屋,出入五星級酒店,行為表現像「生意佬」和「貴婦」,多於學者。他們一面要享受大學給予工作上的種種 自由,又一面要領取商界薪酬,實行攞盡所有好處。 過去兩年,理大的財政出現危機,但高層的薪酬卻高居不下,甚至大幅提升。至於港大,自徐立之出任校長後,高層的薪酬便大幅攀升。校方甚至拒絕向《壹週刊》 透露年薪高於405萬元的七名高層人士的薪酬分布。他們每人到底是每年賺500萬元、1,000萬元,抑或2,000萬元呢?


大 學招聘校長和高層,重要條件竟然是籌款能力,而不是個人的學術成就和道德操守。理大前校董會主席羅仲榮在2008年招聘新校長,當時的常務副校長曾慶忠是 首個到美國接觸新校長的大學高層。之後曾慶忠獲延續合約,正式退休後再獲委任為校長高級顧問。而理大多間公司的財政問題,被人以賤價出售,都是發生在 2008年和2009年期間,新校長怎可能完全不知? 過去不少由理大開設的附屬公司和學院,明顯是出於個人喜好,為了個人私利。現在校方要逐步結束這些蝕本生意,勢將影響同事的工作和收入。但這一切都是因為 管理層決策失誤,絕非個別同事唱衰的結果。 筆者在港大學習7年,在理大工作22年,一直以港大畢業生和理大教員為榮,為到回歸後大學出現的貪腐問題感到悲憤。寫這一系列文章,是希望喚醒市民和監管 機構,正視大學的管治問題。(論理大公司管治之十)(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 http://www.polyu.edu.hk/cpa/IRP)

補白
第1124期提及理大的Hotel ICON,現得悉前校董李頌熹是酒店發展的督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成員,另一前校董鍾慧敏亦曾參與酒店顧問工作。

林本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5

股壇校長 - 李福兆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275821

早一陣子,有關香港共濟會成員的傳言滿天飛,輿論更指共濟會滲透了警界及司法界,其中香港早年顯赫的李氏家族,據聞是共濟會的決策機關光明會十三家族的其中之中!從事船運業的李石朋是這個家族的祖宗,當時它是與何東家族、許愛周家族、羅文錦家族,並稱為香港四大世家」。事實上,1997回歸以前,李氏由於門第顯赫、富甲一方,可說為香港最有影力的家族,其網絡橫跨行政、立法、司法、學術、金融各個界別,家族成員亦非富則貴,他們的財富是非常天文的數字若言沒有共濟會」的話題,新一代的港人沒有幾個有興趣想知道誰是李福兆,他是李石朋的孫子 是本港華商帶進資本市場的大功臣,在老一脫行家之中,李福兆仍然是他們心目中的股檀校長,沉默了多年的校長最近終於開腔,評擊港交所延長交易時間是「狗屁不通」!我貓王奇怪的看到這位年過八十的長老,穩居多年,洗盡鉛華心裡仍然點著無名之火,這點火照耀著香江股市!那為何當年他被莫名其妙 - 莫須有的罪狀點控時,顯現得何冷淡、低姿態,鎯鐺階下囚的生活似乎是他自己的選擇,對於審訊的判決他沒有抗爭到底,只道是政治因素:“好多事我不想講畀公眾知道當年我見他的樣子非常落寞及無助,真怕他屈屈...,私底下,我亦敬重校長,多年來我經常追尋他的消息!出獄後的他,多年穩居於泰國而非常低調,不過,最近他語言的豪邁返回了,而且談笑風生,字字透玄機,最近以下蘇軾的詩詞自喻回應記者: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我貓王想李福兆為香港經濟及華人經濟的貢獻不能少窺,沒有李福兆,我們可能沒有機聽到李嘉誠、李兆基等名字!有分析認為李福兆憑藉著其家族的勢頭,得以加入英美的政經界特權貴族組織 - 金融共濟會,並繼香港利氏家族利銘澤之成為香港共濟會最高級別的壇主」。1969年,李福兆牽頭成立了遠東證券交易所」,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它打破交易所壟斷的情況,為華商上市鋪平道路,改變香港資本市場的面額遠東交易所成立六個月,成交額已超過香港交易所使到股票成為普羅大眾的投資工具,上市公司的數目增加至二百多家198642日,香港遠東金銀九龍四會宣布正式停業,取而代之是新成立的「香港聯合交交易所(下稱「聯交所」)其實這標誌著香港資本市場劃時代的轉變,證券交易所合併後透過電腦系統進行證券交易,並解決了很多營運上的難題,更帶來更好的監管,1986922日,聯合所獲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The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s Bourse de Valeurs, 簡稱 FIBV) 接納正式成為會員,這亦標誌著港股國際化的里程,外資金融機此後相繼倒登陸到港但與此同時李福兆在交易所的權重似乎不合乎外資的利益!
Picture
「企業融資」是投資銀行弄出金蛋的業務,有評論指出:當時「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在批核申請過程中,有權就建議上市的股價與申請公司磋商,委員往往可在獲得先配股,即從中分金。這從中剝奪了經常牽頭進行國際包銷的投資銀行的中間利益!有評論並指李福兆更通過種種手段以維護華資券商的利益,這包括拖延電腦化的進程,外資經紀必須與華資瓜分佣金收入,並使很多交易機密流出市場,1987年10月股災4停市,惹來公眾質疑,李福兆指出停市是希望公眾冷靜一下,以及有時間清理積壓的交收,不然的話,買家有可能不認賬,很多華資經紀都要破產。事實上,這憂慮是正確的,某些新興市場的確發生過股災後買家不認賬的事宜,這使其交易所名譽掃地,國家的資本市場一缺不震!但卻另有譴責指出當時福兆當時是有放生以本地投資者為主的期指好倉!

當年恩怨情仇是千頭萬緒的,我們普羅市民真的難以分辨,有評論指當時聯交所,全由以李和 「七君子」為首的一小撮人掌控,李福兆長期擔任主席或副主席。李氏和「七君子」關係密切,共同買賣股票,就以涉嫌交收問題配售股票的新寶城財務公司為例, 李福兆是大股東,其他上市小組的委員:如黃啟銘、冼祖昭、湛兆霖、鍾立雄、胡伯熙等均是股東,組織有如一個私人會所。另外,李的兩名兒子分別擔任聯交所法 律及醫務顧問,女婿則為聯交所的物料承辦供應商等等在中國人的情理上,李福兆並不犯上什麼十惡不赦大罪,且有挫強扶弱的善念,在法理上李氏的行徑的確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問題是1988年1月李福兆被控非法收受熊谷組建築集團一百一十萬配股,作為批准該公司發行六千七百萬新股的報酬,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第9條。經過一年多的審理,法庭最終確認李福兆的受賄金額為80萬港元左右,我們質疑李福兆身為香港富豪、世家子弟,身價不下40億港元,怎麼會為80萬港元而起貪念!
Picture
至於講到李福兆與「共濟會」的瓜葛如何,我貓王覺得過於喧染了!縱使李氏是「共濟會」也不過是很低層的成員,我想他當時作為一個地區的龍頭,亦不知道猶太財閥在世上的影響力,關鍵是他處處維護自己一手培育的證券界從業員,這似乎不合日漸龐大的外資集團胃口,再說當時在港最大勢力的是蘇格蘭大班們,他們正密鑼緊鼓的籌措所屬企業遷策的事宜,若言不趁機攆走李福兆,恐怕節外生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1

從校長到立委 都效力沒念書的他

2012-4-23  TCW



今年 義联集團春酒上,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和清一色鋼鐵業、政界人士同坐主桌,顯得特別突出。

近年,林義守身邊多了不少知名人物,陳維昭成為義联集團顧問最讓人驚訝;這位學識淵博,在醫界、學界地位崇高的人,竟被沒 有學歷的董事長延攬,成為備受禮遇的「客卿」。

「客卿」,原指中國古代君主,請別國的能人賢才來本國做官,官位為卿,以客禮對待。

林義守旗下的「客卿」不只陳維昭,有「最美麗董事長」稱號的陳敏薰,中興大學前校長、生技業大老蕭介夫,骨科與臂神經叢權威杜元坤等,均陸續投效在林義守 的麾下。這些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卻願意從台北、台中南下,彎腰成為一介白丁的員工。

他們都是一方之霸的人物,到義联任職,親朋好友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頭殼壞去」、「又不是沒地方去,為什麼要去那裡上 班?」不解與質疑接踵而來。

而這些社會歷練十足的人,又為何願意「頭殼壞去」,用自己好不容易掙得的名聲與光環,來為林義守加持?深究其中,他看到對方需求、給對方資源與舞台,是讓 這些「能人異士」,願意如蕭介夫所言「用一生的清譽來賭林義守」的關鍵。

觀察近年林義守延攬的「客卿」,主要為發展醫療、教育、地產休閒領域,他們又可分為三大類:「退休大咖」、「話題人物」、「明日一軍」。

醫療領域》延攬台大前校長等七年,以提升南部水準打動他

退休大咖轉型,陳維昭最具代表。

陳維昭擁有台大醫學院院長與台大校長經歷,等於取得台灣醫學界、學術界的最高桂冠。這種人,一般條件請不動他,林義守承諾,以義守大學以及義大醫院兩項資 源,提供陳維昭延伸過去經驗、提升南部醫療水準,讓他再創事業第二春,這點打動了他。

早在二○○○年,陳維昭擔任台大校長時,林義守便透過陳的表哥、立法院前院長劉松藩引見,希望他能到義守大學與義大醫院服務。當時,陳的事業如日中天,怎 會放棄眼前榮景,到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和醫院?

陳維昭的拒絕沒有打退林義守。七年後,陳從台大退休,在同事幫他舉行的退休晚宴上,林義守和義守大學前校長傅勝利也是座上賓。這兩人大老遠從高雄跑去台 北,可不是單純的吃飯,而是一人帶著一張聘書,邀請陳到集團服務。

林義守的細膩操作,讓陳維昭點滴在心,願意在拒絕七年後,再續前緣。

傅帶著義守大學客座教授聘書,林帶著義联集團顧問聘書,特意選在陳的退休當日送上。一般人退休就是無業游民的開始,但陳維 昭接下聘書,生涯轉型無縫接軌,影響力也開始延伸南台灣。

休閒領域》禮遇陳敏薰配保鑣、送鋼琴,條件照單全收

林義守深知,義联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需要話題十足的人物來打響集團知名度。台北一○一前董座陳敏薰、前亞力山大俱樂部董 事長唐雅君,就成為他邀請的對象。

林義守不諱言表示,義大皇冠假日飯店與義大世界開幕,需要廣為宣傳,陳敏薰有過經營開發金控與台北一○一的經驗,對提高義大皇冠假日飯店知名度,有加分的 效果。

其實,他沒說出來的背後,是陳敏薰與唐雅君剛好都陷入事業的低潮,林義守的雪中送炭,讓她們格外感動。

二○一○年初,陳敏薰已卸下台北一○一董座一年多,加上扁案官司纏身,不甚得志;唐雅君則因亞力山大俱樂部涉嫌詐欺案,成了眾矢之的。兩人在最不得意時, 林義守主動邀請,並送上董事長和策略長的大位,很快的就打動她們。

至於陳敏薰提出希望有保鑣、有助理,宿舍配有鋼琴、每週一要回台北念EMBA,林義守每項都答應。「我們既然要用人家,人家提出來的,我們就要滿足她,」 林義守說。道盡他在要大牌、名牌加持時,捨得給的一面。

對林來說,用人如下棋,每一階段都有盤算。他常說「用人要看對方的優點」,所謂優點,就是該人士能否帶來他想要的效益或利益。

教育領域》請到中興前校長支持辦學,要把研究變成好生意

他聘請中興大學前校長,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的蕭介夫,擔任義守大學校長,看中的是能協助集團往生技產業發展,有「明日一軍」的潛力。

蕭介夫在中興校長任內,曾邀請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擔任校務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快速打響中興大學名號,學術位置也重新定位。林義守也期待蕭能提高義守大學校 際排名與學術地位,他並承諾以集團資源支持蕭辦學,把研究落實為產品。

而義大醫院前任院長陳宏基任期屆滿後,林義守提拔杜元坤從副院長升任院長。在三位副院長中,林義守思考杜是骨科權威,是義大醫院響噹噹的招牌。但杜元坤對 行政職興趣缺缺,只喜歡開刀、看病人。林選擇退讓,讓杜能繼續他最喜愛的臨床工作,行政事務則找專人協助處理。

陳維昭、陳敏薰、蕭介夫與杜元坤願意接受新職務,除了舞台與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到被「尊重」。

蕭介夫說,前校長傅勝利退休後,繼續留在集團擔任顧問,集團依舊給付擔任校長時期的薪資待遇,這點讓他很感動。陳維昭則說,他提出的集團資源要整合,與提 升集團形象建議,林義守均照單全收。

鋼鐵本業》只留聽話的人至少六位總座,因理念不合求去

相較林義守對集團新事業的「客卿」們禮遇有加,那些長年跟在林的身旁,一路拚搏、幫他建立鋼鐵王國的老同事們,心中可不是滋味。他們都知道,要能夠在集團 安穩生存的不二法門,只有「聽話」兩字。

發展鋼鐵業時,林義守從龍頭大廠中鋼挖角不少,大方的加薪、給職位,重用專業經理人。只是這些經理人的個性跟鋼鐵一樣的硬邦邦,遂常與他們認為不懂得鋼鐵 業的林義守意見相左,在雙方堅持想法下,折損不少大將。

義联集團旗下的鋼鐵多以「燁」命名。若把之前賣掉的燁隆算進去,光是總經理級,至少有六位因理念不同而離去。如燁隆的郭炎 土、燁興的林茂宗、燁聯的魏賢祥和張文春、聯綱的趙國安、燁輝的王正杰。他們都曾為林義守打拚建立鋼鐵王國,最後卻一個個打包離開。

最有名的兩個例子是郭炎土和張文春。林當年挖角郭炎土,期待他主導興建位在台南七股大煉鋼廠,該案卻卡在環評遲遲未能過關。花了高薪請來總不能放著不用, 加上郭又很有看法,常和林發生齟齬。最後下場是,郭被冷凍,升任為燁隆副董事長。

而讓燁聯營運起死回生、以行事嚴格著稱的張文春,儘管對集團有戰功,但因為張文春某些事情的配合度不高,且林義守想培養女婿徐文鍵,遂臨時被告知將升任為 燁聯副董事長。張文春一想,升任副董事長代表被「冷凍」,他不甘不明不白被冷凍,遂帶著不滿求去。

曾經傳為佳話,林義守等二十年才等到國內冶金專家、唐榮前廠長陳發熹,請來擔任越南廣聯鋼鐵董事長,只是,越南鋼鐵廠舉行開工典禮後就停在那裡,陳發熹董 事長頭銜掛了一年多後,緣盡走人。

因此,在義联內要能夠做得長久,耐操、配合度高,是最起碼的條件。

財務禁區》只給家臣把關親戚負責管控,外人很難賺到錢

放眼望去,能夠在集團服務超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都符合耐操與認命兩大特色。譬如燁輝總經理吳林茂、燁聯總經理郭中起等,都是服從性高且埋頭苦 幹型的。

林義守用人還有一特色,採用「同心圓」模式,外圈為上述「客卿」與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與對外疏通,內圈則是他的心腹與親戚,負責財務與採購,這群「家 臣」才是最瞭解集團全貌、最貼近林義守的一群人。

他經營龐大的企業集團,靠的是高度掌握財務與採購兩大項。他曾說,當集團越來越大,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抓得仔細,只要把跟「錢」有關的項目抓緊就好。他的 外甥張天吉和姪女婿梁平勇,分別幫他看管這兩塊,精準的把關、滴水不漏。

張天吉負責掌控集團財務與調度,集團投資的事業,只要林一聲令下,張立即把資金備齊;集團能夠降低成本,毛巾擰不出一滴水,靠的是梁的殺價、控管功力。一 位跟義联集團往來的廠商就說,「你休想從林義守身上賺到錢。」

集團登梯,「用對人」是林義守的成功秘訣。在他的心中,總有一幅管理學常用的BCG矩陣——「明日之星、獲利金牛、問題兒童、明日黃花」,客卿與家臣們, 誰在哪個象限,他心裡清清楚楚;跟他做事,對自己的任務、位置,須有自知之明,否則當初風光進駐,其後仍可能被迫走人。

【延伸閱讀】他為搜羅人才,什麼人都敢用 —— 林義守用人表

1978~迄今 楊森隆 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 經歷《經濟日報》記者

1988~迄今 王正杰 義联職位:義集團經營管理發展委員會主委 經歷中鋼組長

1990~2000 郭炎土 義联職位:前燁隆總經理 經歷中鋼副總經理

1990~迄今 李必賢 義联職位:聯眾鋼鐵董事長 經歷立法委員

1990~迄今 傅勝利 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 經歷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

1993~迄今 郭中起 義联職位:燁聯不鏽鋼總經理 經歷中鋼組長

2003~2010 陳宏基 義联職位:義大醫院前院長 經歷長庚醫院主任

2003~迄今 杜元坤 義联職位:義大醫院院長 經歷長庚醫院主任

2005~迄今 吳承璋 義联職位: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董事長 經歷高雄縣議員

2007~2009 陳發熹 義联職位:越南廣聯鋼鐵前董事長 經歷唐榮鋼鐵廠長、威致鋼鐵總經理

2007~迄今 陳維昭 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 經歷台大醫學院院長、台大校長

2010~2011 唐雅君 義联職位:義大世界前策略長 經歷亞歷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董事長

2010~迄今 陳敏薰 義联職位:義大皇冠假日飯店董事長 經歷開發金控董事長、台北101董事長

2012~迄今 蕭介夫 義联職位:義守大學校長 經歷中興大學校長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

藍翔校長發家記:數十億身家 教師看其照片發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1/146633.html

i黑馬:無論是財富舵手榮蘭翔,還是象征民營技校崛起的“藍翔現象”,這所在二十多年時間里培養出30萬名技工、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一的民辦技校都足夠惹人註目,成為改革開放之後職業培訓產業大潮30多年洶湧發展中的一個樣本,甚至是一個謎。

\一場跨省鬥毆的風波讓山東藍翔技校以及校長榮蘭翔陷入輿論旋渦。

無論是財富舵手榮蘭翔,還是象征民營技校崛起的“藍翔現象”,這所在二十多年時間里培養出30萬名技工、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一的民辦技校都足夠惹人註目,成為改革開放之後職業培訓產業大潮30多年洶湧發展中的一個樣本,甚至是一個謎。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山東濟南、河南商丘以及北京多地采訪多人,包括榮蘭翔的妻子孔素英、藍翔技校的有關人士、藍翔技校曾經的學員和相關業內人士,在這個過程之中,這場離婚風波的始末以及背後藍翔技校的“發家史”也逐漸被拼湊完整,浮出水面。

離婚風波各執一詞

9月25日,位於濟南市天橋區藍翔中路的藍翔技校校門口排列著6門遮蓋起來的高射炮,幾位學生警惕地守在鐵柵欄門旁,審核著進出者的證件。根據藍翔技校的規定,非本校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即便是本校學員,一周也有6天不得外出,這使得這所學校看起來更像一座軍營。

幾經波折,傍晚時分,記者才在招生大廳旁邊的會議室見到了學校行政主任孫麗。

“不要聽信外面媒體的那些話,都是不準確的。”嚴格查看了證件之後,孫麗又出去請示了一下,然後拿著一些印刷材料再次進了會議室。她表示,榮蘭翔就在學校,但是因為開會脫不開身,讓她來回複媒體提問。

根據媒體報道,9月5日,藍翔技校負責人王紀中、付漢民等帶領藍翔技校師生在商丘市天倫花園與榮蘭翔嶽父孔令榮等人發生爭執,為房產大打出手,最終被當地警方制止並拘留。

而在孫麗的口中,這起“房產爭奪風波”卻有著不一樣的版本,據其所說,早在15年前,“榮校長”就向全體教職員工表示,要獎勵大家每人一套住房,但是當時學校實力有限,無法兌現,而現在的天倫花園房產,就是“榮校長”要兌現承諾的房子。按孫麗的話,商丘天倫花園的房產是屬於學校的。

作為證明,孫麗出示了一張由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蓋章的民事裁定書,這份日期為9月2日的裁定書標明濟南天橋區人民法院已查封了位於商丘市神火大道旁天倫花園 351套住房以及地下室。孫麗還出示了一份財產保管委托書,這份日期為9月5日的委托書表明,榮蘭翔將天倫花園的產業以及團結路中路的一套單元房全部委托給王紀中、白長華、付漢民和田磊強(均為藍翔技校管理人員)管理。

“我們派人去管理房子是因為得知孔家私自把房子賣給了別人,已經出售了幾十套。”同時,孫麗否認副校長帶隊打架的說法,稱藍翔技校副校長就一位,姓曹,其時正在學校。

“都起源於離婚案,我們現在就聽法院的判決,如果判給孔素英,我們就無條件退出,不再爭了。”孫麗如是說。

“這都是編瞎話。”在北京萬達廣場附近的一家咖啡廳,事件的另一當事方孔素英反駁。

孔素英目前在北京居住,而在商丘,當地人向記者介紹,其父孔令榮早年從軍,為人倔強,不太好打交道。在孔家淩亂的住處,尚留兩個親戚看守。墻上掛著一張孔氏五姐妹和一個弟弟以及孔家父母的合影,照片上已不見榮蘭翔的影子。

“榮蘭翔不想和我打離婚官司,因為他怕分財產,也怕丟面子。”孔素英解釋。

據其所說,她2010年就起訴離婚,後來撤訴。2013年底她又提出離婚,兩個多月後得以立案。

“肯定是向著他,要不為什麽查封商丘天倫花園的房產,不查封榮在濟南的眾多房產?”孔素英表示委屈。

順風順水的發家史

資料顯示,榮蘭翔是河南虞城縣人,榮蘭翔1964年出生,現年50歲。據孔素英回憶,1986年,她與榮蘭翔租下濟南市天橋區幾間教室,幹起了學校,還承包了學校食堂。專業只有油漆、沙發制作和縫紉,前兩者榮蘭翔任教,孔素英教縫紉。

這也足以看出榮蘭翔的過人之處,因為,彼時做培訓業務的人並不多。

僅僅兩三年之後,榮蘭翔又發現了新的機會。1988年,部隊開始搞“三產”,榮蘭翔選擇與部隊合作開辦培訓,而其老丈人孔令榮就是退伍軍人。

“部隊帶來的好處是能提供廠地,關鍵的是還能帶來學員,都是部隊轉業人員,需要培訓技能。”孔素英稱。

順勢而上,藍翔技校的運作日益邁上正軌。榮蘭翔是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人則是軍隊一方,藍翔技校學會了部隊的管理方式,這也成為後來管理的模型。在此後的10年時間,學校招生不斷擴大。

1997年左右,因為中央軍委限制部隊從事三產,藍翔技校和部隊脫鉤。此時榮蘭翔再次抓住機會買地擴張,因為部隊的房產需要退還,榮在濟南藥山腳下買下50畝土地,建起了新校區。

“1998年時我們就有上萬學員了。”孔素英稱。資料顯示,2002年時藍翔技校的學員規模達到了3萬。以此計算,當時的藍翔技校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同類院校。

2006年左右,藍翔技校聘請了唐國強做廣告代言人,在全國的知名度一炮打響。一位2007年在該校學習,後來在該校任教兩年後離開的學員表示,一些培訓班只培訓1個半月到3個月,流水招人,流水開班,因此藍翔受訓的學員人數眾多。

至於學生來源,這名學員表示,99%都來自農村。在公立技校還是按計劃招生、主要面向城市少年的時候,藍翔就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農村市場。

來自藍翔技校的多位學員都表示,在技校住校期間生活費用比外面要高。由此看來,藍翔的收入不僅包括學員學費,還包括封閉教學期間數萬學員的日常開銷。

“我不知道榮蘭翔有多少資產。”孔素英稱。有藍翔技校人士猜測,榮蘭翔個人資產至少10億元以上,如果對各地的房產一一加以統計,可能有幾十億元。

有資料顯示,榮蘭翔曾經嘗試過多元經營,除藍翔技校之外,還開辦了山東藍翔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榮蘭翔三哥榮蘭強代持)、山東藍翔房地產開發公司、山東藍翔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山東藍翔廣告有限公司、榮氏玉尊珠寶公司等。此外,山東藍翔職業培訓學院還向濟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900萬元。

據知情人士稱,藍翔技校內建有教職員工宿舍,在濟南美麗湖還以給教職員工住宿的名義購買了70多套住房。另外,該公司在青島、北京、濟南還有多處房產。

目前藍翔有5個校區占地上千畝,建築面積40余萬平方米。天倫花園共有351套住宅,以當地價格每平方米5000元計算,整個價值超過1億元。

孔素英表示,榮蘭翔隨著學校越辦越大,個人越來越膨脹,2005年、2006年以後情況更加變本加厲。“他容不得別人不服從他,有一對教師夫婦,離開藍翔技校多年以後,別說見榮蘭翔本人,就是看到他身份證上的照片都嚇得發抖。”

難以滿足的職業教育市場

藍翔技校1986年成立,當時距1978年改革開放不過8年,其近30年的成長歷程也代表了整個民辦技校的發展史。

“藍翔技校這類民辦職業教育學校抓住了短期技術培訓這個市場,”一位職業教育界人士說,“這個市場並不被以公立機構為主體的職業教育體系所重視。”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98.3萬人,在校生1960.2萬人,這兩個數字和 2004年統計公報顯示的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48.1萬人、在校生1367.9萬人,差別並不大。但是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規模的擴大,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他們急需職業技能培訓。

一份2004年由中國民盟山東省委職業教育調研組撰寫的調研報告認為,農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其原因在於,農村初中畢業生每年有600多萬人沒有接受職業教育,再加上沒有升入高校的高中畢業生,每年約有800萬人需要職業教育。據湖南等四省農民工抽樣調查,未接受過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占22%(多數所學專業與從事職業不對口),受過普通高中教育的占16%。由此可見,目前農村職業教育問題十分嚴重。

山東是工業大省,職業教育問題尤其嚴峻,山東提出從2005年開始,每年要培養10萬名高級技工,規定省級以上重點技工學校名牌重點專業,經批準可自辦高級技工班,實行彈性學制,招取高中學歷畢業生入學,半年學制合格畢業生發初級證,一年學制合格畢業生發中級證,兩年學制合格發高級證。

2013年5月,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職教大省,山東全省有中等職業學校560所,在校生115萬人;高職高專75所,在校生76萬人;還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有43萬人。

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理論研究室副主任鞠錫田對記者表示,由於山東省人口多,經濟發展快,加上領導重視,職業教育這五六年來一直增長比較快,在國內名列前茅。

但是,以公立技校為主的職業培訓,卻無法及時按照市場需求調整資源。當電視廣告出現藍翔技校幾十臺挖掘機同時工作、上百名廚師一起烹飪的充滿煽動力的畫面時,這些技校還按照傳統套路培養技工。市場上,一名成熟的挖掘機司機工資可達五六千元,顯然,藍翔的宣傳對學生更有誘惑力。

教育部商業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茹芹表示,職業教育分為職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公立技工學校培養的是國家認可學歷的執業技術人才,屬於前者,它們不可能也沒有精力把教學資源調整到職業培訓上,而由民營職業教育機構承擔職業培訓與公立機構互補具有合理性。

不過,問題也隨之出現。由於沒有公立機構的參與,對其也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民營職業教育機構的師資遠遠達不到要求,教育質量存在嚴重問題。


管錢、找人脈 CEO校長時代來了

2014-11-03  TCW
 

十月十八日,難產將近一年的政大新校長終於出爐,由財管系教授周行一獲得逾半數遴選委員會委員支持當選。然而,周行一之所以勝出,背後反映的,卻是一場台灣所有大學都將面臨的困境。

「如何幫學校募款,是未來大學校長最大的挑戰,」政大校長遴選會發言人、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說,政府稅收未增,教育經費連年凍漲,以往校長只須管理行政事務,現在卻被迫轉型,募款便成為關鍵能力。

攤開立法院公布的民國一○四年度國立大學預算報告,台、成、清、交、政,五校財務狀況都亮紅燈,其中以成大校務基金短絀逾七億元為最,政大雖只短絀約一億六千萬元,但因以人文學科為主,缺少理工、醫學等科系校友資助,加上今年三月「邁向頂尖大學」第二期計畫期中考評公布,只分到三億八千萬元,和台大相差逾十五倍,若不想辦法拓財源,「問題已在眼前!」林元輝說。

財務專長勝出「他打包票,帶進外部資源」

「他打包票承諾,會盡力把外部資源帶進來,叫大家信任他。」林元輝回憶,校長選舉到最後關頭,只剩兩位候選人角逐大位,周行一深知學校財務困難,具備財務專長、曾出版多本理財書籍的他,特別強調這點,令現場委員印象深刻。

「校長的能耐要比過去更多元,花更多時間思考資源問題,維繫社會、企業關係。」周行一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近年政大自籌經費約四○%,其他大學也在三、四成左右,不像一、二十年前,開銷幾乎由教育部負擔,現在,校長更得經營人脈、錢脈,學當CEO。

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例,去年九月,校長佛斯特(Drew Gilpin Faust)宣布啟動史上最大的募款計畫,預計在二○一八年以前,募六十五億美元,投入學術研究與硬體建設。而七年前,佛斯特能成為哈佛第一位女校長,其中一大原因,正是她擔任研究所所長時,透過募款,償還逾三百萬美元的財務缺口。

周行一表示,哈佛校務基金逾新台幣一兆元,政大約四十億,台大逾一百四十億,台灣頂尖大學收入與國際相差甚遠,但開銷一樣日益增加,未來,校長也得為募款,全國跑透透、拜訪金主。

「國外校長的定位跟台灣很不一樣,基本上是對外,想要做事,就得到外頭找資源,跟一個CEO比較像。」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

企業募款有一套六千萬蓋教室,沒花校方錢

然而,商學院教授出任政大校長,並不稀奇,現任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就是代表之一,周行一又有何獨到之處?

「他是個很實際的人,個性很執著,」政大商學院院長唐揆觀察。雖然周行一擔任元大金控、統一等企業獨立董事,但不少教授都有豐富人脈,卻不見得能說服校友捐款,而他擔任商學院院長時,花兩年籌備,引進哈佛個案式教學,除了徵求各系所教授同意,還向元大、寶來證券等企業募款,把整層樓教室重建,不花學校一毛錢。

這並不是一段容易的募款過程,周行一笑說,比起國外,台灣資助學校風氣仍不盛行,「捐錢給廟好像都比較有價值。」

於是,他帶著企畫書、設計圖,登門拜訪企業主,從計畫緣起、理念到執行細節,一一報告提案,第一次失敗,就再去第二次……,加上經常發表評論,媒體曝光度高,有一定知名度,「我去拜訪一個校友,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面,但他至少會比較信任我。」

最後,他說服企業以實體捐贈方式,斥資近六千萬,打造五間哈佛個案討論教室與講堂。

除了替學校開源,接下來,周行一得馬上面對的,恐怕是如何獲得師生支持,並信任他後續的節流策略。

去年,政大校方以政府補助減少,經常性支出日益提高為由,決定率國立大學之先調漲學費,引發爭議。

雖然,校方堅持,唯有漲學費,才能彌補財務缺口,但前任校長吳思華才因斥資逾兩千萬蓋水岸電梯,遭監委質疑浪費公帑,更讓學生不解,學校究竟是真的窮,還是亂花錢?

校長典型正在改變從文人校長,變學校CEO

對此,周行一直言,漲學費的同時,也應該想辦法增加其他收入來源,但錢的確要花在刀口上。接任校長後,會要求各系所從小處做起,例如節省用電量。他也將仿效企業和美國公立大學做法,每年對全校師生公布年報,讓每一筆支出透明化,「同學質疑是合理的,我們用的是納稅人的錢,本來就應該被檢視。」

周行一的當選,可以看出,國立大學清楚意識到,募款興學的重要性;校長的定義,也正在改變。

過去,提起理想校長的典型,外界總會聯想到台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但當大環境改變,校長打算盤、管銀子,變得比學術、教學重要時,什麼才是帶領一所大學邁向頂尖的關鍵?值得思考。

【延伸閱讀】全台最好大學,都在找錢——民國104年度大學預算狀況

●成功大學7億元

●清華大學5.5億元

●台灣大學4.8億元

●交通大學4.3億元

●政治大學1.6億元

註:教育部104年度共補助全台51所大學,其中高達88%收支不平衡,短絀金額共61億

資料來源:上述各校網站、立法院網站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65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環保部來了“陳校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526

2012年陳吉寧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時備受矚目,如今他或成為環保部新掌門人,亦備受關註。 (CFP/圖)

“務實、紮實。”這是中國首任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對這位新晉黨組書記的評價,“不講大話、空話,有科學家的基本態度。”

“專業性”、“系統性”正是諸多學者給出的陳吉寧關鍵詞。“環境問題是系統問題,環保部長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做救火隊長了。”

“以後清華做活動,不要把學生幹部老師同學分開坐,不要預留座位。”而在早前的一次答辯中,陳吉寧就曾婉拒入座預留席,站在角落一個多小時。

在風傳了一周之後,環保部即將迎來一張全新的面孔。

2015年1月28日下午3時,環保部召開重要會議,中組部宣布最新的人事調整:現年51歲的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接替已到退休年齡的周生賢,出任環保部黨組書記。同時,從會上傳出消息,陳吉寧亦可能是下一任環保部部長。這一任命還需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新部長已呼之欲出。與前任不同,這位以環境研究經驗著名的大學校長,此前一直在清華大學工作,從未有過在政府部門任職經歷。

由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學者,擔當環保部掌門人,這在中國環保部還是頭一遭。但多位環保學者表示並不意外。“你問所有認識他的學者,都是一樣的反應。”曾與陳吉寧合作過項目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評價說。

除了為人做事的風格,他的專業背景,或許是此次他為諸多環保學界人士看好的原因之一。陳吉寧長期致力於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我們國家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從系統、全面角度做規劃的時候。”王洪臣說。

“務實、紮實。”這是中國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對這位新晉黨組書記的評價,“我從他當系主任開始就接觸了,覺得他不講大話、空話,有科學家的基本態度。”

曲格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一直很欣賞他。”

為什麽是陳吉寧

作為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吉寧還曾參與過國家諸多應急環保事件的處理,業界對他並不陌生。

轟動一時的松花江水汙染事件、圓明園環保風暴、汶川地震救災……都曾出現過陳吉寧的身影。2006年1月,全國轟動的松花江水汙染危機時,作為國家環保總局的專家,陳出現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2008年汶川地震時,時任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帶隊組成的清華大學抗震救災專家組,作為第一個高校專家組飛抵災區。

在學界和業界看來,陳吉寧無疑是一位環境領域的權威專家。“他主要的方向都是環境系統分析、不確定性優化。”陽平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陽目前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從事相關領域研究。

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他的專業背景也正符合中央對環保部職能轉變的規劃。

2013年4月,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就曾向媒體介紹,政府部門正在進一步轉變職能。對環保部來說,一些具體項目的環評審批權要下放,環保部今後主要職能就是從區域和產業布局的層面劃定環保門檻——如此職能調整,陳吉寧無疑是適合的掌門人人選。

而當時吳曉青提及的“西部5省區重點行業發展戰略環評報告”,正是由陳吉寧領銜完成。該報告明晰的正是該地區未來產業環境政策。

戰略規劃正是陳吉寧的專業優勢。作為水領域的專家,他還曾先後主持過國家環保總局“遼河流域‘十五’環境規劃”和“全國面源汙染控制政策框架與行動方案”,並曾主持過國家科技部“滇池流域面源汙染控制技術研究”。

“環境問題是系統問題,以前很多時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從系統角度統籌考慮,許多環境問題就能得到預防,這比‘先汙染後治理’更有效率,也更經濟。”陽平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環保部長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做救火隊長了。”

“專業性”“系統性”正是諸多受訪學者給出的陳吉寧關鍵詞。

“給我的感覺,通盤籌劃能力很強。”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戴星翼回憶說,兩人曾相會於環保界影響重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水專項”,從計劃的編制到驗收,“(陳吉寧)經常站在全國性、全局性的高度來看問題”。

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看來,陳吉寧對產業發展亦有“統籌”觀點。“過去科研系統一直是自己做研究,產業界進不去。陳老師認為這樣不行,要打破壁壘。”文介紹,在做“水專項”時,陳吉寧一方面給環保部、科技部做工作,一方面鼓勵企業參與科研立項。

實際上,1989年陳吉寧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已是專註於系統研究。當時的校友、上海綠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王勇回憶道:“回國後,(陳吉寧)參與了很多區域、戰略的環境評價,對於中國宏觀環境比較了解,不像一般學者鉆研於很細的技術。”

陳吉寧涉獵很廣,其合作發表的論文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涉及環境學科三大領域的諸多方面。例如環境科學中的流域面源汙染控制,環境工程中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規劃,還有屬於環境管理的環評中的公眾參與。甚至還有全球環境問題的熱點:氣候變化。

“他會從根本上分析存在的問題,有些高層缺乏深入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陳老師會知道現在問題是什麽。”王洪臣說。

而這,無疑是外界對環保部新部長的期待,也是外界對中國環保難題進一步解扣的期待。

陳吉寧是母校蓋州市第一高中第一位考上清華的學子。在尚巖的高中畢業紀念冊上,優秀校友陳吉寧戴著墨鏡,白色襯衫,黑色領帶,雙手插兜,站在一個歐式的建築前。 (尚巖提供/圖)

“帥氣”優等生

“我們學校肯定要搭彩虹門了。”尚巖(化名)是蓋州第一高中的畢業生。2012年陳吉寧當上清華大學校長時,學校就搭建了彩虹門。

履歷顯示,在考上清華大學之前,陳吉寧先後就讀於蓋縣紅衛小學(今蓋州市實驗小學)和蓋縣完全中學(今遼寧省的蓋州市第一高中),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優等生。

對於這個蓋州市第一高中的大師兄,陳吉寧給尚巖的印象是“帥氣”。2009年,在尚巖的高中畢業紀念冊上,這個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高中印上了優秀校友的照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陳吉寧在第二頁,戴著墨鏡,白色襯衫,黑色領帶,雙手插兜,站在一座歐式的建築前。

“優等生”,無疑是陳吉寧求學階段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品質好、記憶力好、不善言談。”蓋州第一高中退休英語教師陳永選曾擔任過陳吉寧初中時的班主任,在陳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後,他曾對營口本地媒體回憶道。

陳永選向媒體展示了當年的記分冊,上面顯示初中時陳吉寧每次考試成績,在全學年都是數一數二的優等生。1981年,他以531分的高考成績,成為母校歷史上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

“上大學還是表現很突出的人,學習成績非常好,好幾門成績都95分以上。”陳吉寧的一位大學同學是王洪臣的研究生同學,他向王回憶道。1986年,中國環境工程學科創始人陶葆楷,在清華設立以自己命名的清華第一個獎學金,陳吉寧正是第一屆唯一的獎學金獲得者。

除了學習成績好,陳在校期間還擔任過系團委書記,組織能力頗強。“上大學時,就有老師預測,陳以後會是環保局長。”上述大學同學說。

正是憑著過硬的學習成績和幹部素質,1988年,碩士畢業的陳吉寧作為培養對象,被選送公派到英國留學。

“公派出國,當年是非常難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在陳吉寧學生時代就在系里任教,他如此回憶說。

1989年7月,短暫在英國布魯耐爾大學生物化學系就讀9個月後,陳吉寧轉學到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土木系攻讀博士學位。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他度過了在英國的十年。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進入該校的博士後工作站,擔任助理研究員,直至1998年回國。

在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官網報道中,陳吉寧曾如此深情回憶,“我非常懷念帝國理工和倫敦:天氣、瑪莎百貨、英國廣播公司、海德公園,當然還有最值得懷念的學生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在陳吉寧留學英國期間就與其結識:“印象中,他待人接物,都很是謙和,彬彬有禮。”

穩重、低調、沒有架子,正是這位清華學者給接觸過的人留下的印象。

在“清華大學微博協會”上,曾留有不少有關這位校長的軼事。陳校長七夕節逛街購物的照片被拍下後,一度成為熱帖。

在微博上,一位清華學生回憶,在一次參加活動時,陳吉寧曾當場提出,“以後清華做活動,不要把學生幹部老師同學分開坐,不要預留座位”。而在早前,他也身體力行,在一次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中,陳吉寧就曾婉拒入座預留席,站在角落一個多小時。

“會帶來新氣象”的年輕人

在陳吉寧的同事眼中,“敢於挑戰、敢於擔當、敢於創新”,是他獲得尊敬的原因之一。

陳吉寧敢於擔當的一面,在歸國伊始就有所顯露。1998年回國後,陳先是成為副教授,一年後,旋即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他擔任系主任,當時頗有爭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回憶,大家都覺得陳吉寧太年輕了,但很快,陳吉寧就以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

這個有著十年海外經歷的“海歸”主任,一系列措施引起了環境系內外師生的矚目。“他引進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人,吸引人才的手段也比較有魄力,把清華環境系帶上了一個新臺階。”王占生說。

不拘一格,還體現在現在環境學院教學樓的建設過程中。多位老師回憶,當時系里教學樓空間狹小,但蓋新樓需要學校批錢,等待時間很長。

為了盡快改善辦學條件,陳吉寧另辟蹊徑,找到了中國和意大利合作的智能樓項目,由意大利出錢,清華出地,將環境學院大樓設計成充分利用太陽能、自然光的綠色節能生態示範樓。這幢教學樓,而今成了清華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清華環境學院原院長余剛教授當年是陳吉寧的搭檔,陳吉寧作為系主任時,他是副主任。但包括余剛在內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多位教授均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很抱歉。我現在不方便談論。請你理解。”余剛說。但兩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對這位昔日的搭檔給出過自己的評價:“工作思路清晰、著力重大目標、善於團結集體並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多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或許正因此,2002年至2009年期間的清華大學原書記、現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當年一直對陳吉寧贊賞有加,多次稱贊陳吉寧是個有能力的年輕人。

2006年,42歲的陳吉寧就被提拔為清華大學副校長。6年後,他成為清華大學的第18任校長。

曲格平同樣不吝贊譽,他回憶說,多年前就常常感慨,“新的一代,會帶來一些新氣象。”

有全局觀、交流能力強,人緣好,同時還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和新觀點——這也同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錢易對陳吉寧的看法。

更難得的是,錢易此前曾向媒體回憶,作為不是院士的校長,當年清華大學曾有一些老師找到錢易,希望作為同一領域的工程院院士錢易能推薦陳吉寧申報院士。錢易為此跟陳吉寧交流了意見,當時陳吉寧和她說了一句話:“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做校長),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

在清華大學校長任上,陳成功推動了清華大學的教學改革,贏得了外界的肯定。

在本世紀初,時任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代所長的許振成即與陳吉寧在滇池汙染控制、松花江水汙染事件中有過不少接觸。在許看來,清華校長或許與陳吉寧的新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管環境當然是個頂端的眾口難調的組織協調活。”

“我國的環境管理已用極了靠勸即宣傳、教育,靠唬即考核官帽、處罰企業之招,也許下步該靠悟了,應該制定規則引導各行各業自覺行動。看過陳校長主持制定的清華教學改革方案,其要點似乎就是不靠勸、唬而倡導悟。清華園雖小,可管的是涉及各行各業的學科及全國精英類的師生,可見陳校長也是能組織善協調者。”許振成說。

未來嚴峻挑戰

在同行們看來,未來環保部部長面臨的挑戰頗為嚴峻。“一方面,中國環境積累的問題,已經接近頂點和極限,另一方面,在目前經濟放緩、下行的形勢下,再提環保,壓力、阻力會更大。”馬中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環保部應該把重點汙染源抓起來,讓汙染不再反彈,這就是很大的功績。但這等於守成,不是開拓。”戴星翼說。

“開拓很難。”戴說,很多環保問題的解答,是在環保之外。而且,在現有的環保體制下,環保部的職能覆蓋範圍,看起來很寬,實際卻很窄。

作為環境學界專家,陳吉寧無疑明白問題所在。此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也曾提出過不少主張。如果一以貫之的話,他無疑將會繼續重拳治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過,陳吉寧或許對自己面臨的困難早有心理準備。

在2011年的一次論壇上,陳吉寧曾表示,他曾用“單位土地第二產業增加值”來表征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對國內外的分析比對發現,如果沒有“十倍”的技術進步的話,那今天所有複制歐洲和美國的治理模式都將很難成功,今後必然會遇到問題。

他更預測說,2030年前後依然是中國環境壓力階段。“2030年之前我們想把環境壓力減下去很難,這是發展階段決定的,這是發展過程、人口決定的,這種高的環境壓力會持續到2030年甚至2040年……”

不過在王洪臣看來,履新的陳吉寧挑戰和機遇並存。“新一屆政府對於環境的決心很大。”現在經濟形勢進入到新常態,或許從另一面,為他治理環境提供了新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20

獨家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 公開競爭關鍵 法人化、搶頂尖人才 新加坡5年變亞洲第一

2015-02-09   TWM
 
 

 

新加坡國立大學二○○九年在《QS亞洲大學排名》不過第十,去年躍升冠軍,關鍵說穿了,就是重金攬才、給予足夠的資源,以及大學鬆綁。

新加坡這一套積極手法,台灣該學嗎?能學嗎?

撰文‧蔡曜蓮

新加坡與台灣同為小國,兩國經濟實力也曾在伯仲之間,但兩國高等教育卻在近十年走向分岔路口。以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台灣大學相較,新加坡名次不斷往前爬,而台灣則還在百大附近起伏不定。

以《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來看,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別從二○一○年的三十一名、三十四名到一四年的二十二名、二十五名,台大卻始終無緣前五十名。

去年新加坡國大在《QS亞洲大學排名》,更從○九年的第十名一躍攻占排行榜冠軍,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一。

現於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任教的杜本麟,曾先後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新加坡國大任教,他根據多年在海外任教的經驗直言:「各國都在做指標性大學,尤其在亞洲很明顯。台灣學校絕對有進步,但是相對其他亞洲國家,進步幅度沒有比人家大,就是退步。」

殘酷擂台逼出實力

目標明確、待遇敢給 老師績效壓力大新加坡國大校長陳祝全也認為,亞洲大學在資源投入與研究成果的增加,使未來亞洲高校的排名將快速上升。不過,這番競爭到前二十名時會越來越難,因為前二十名皆屬成名已久的世界級大學,教授與學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也因此,新加坡國大的進展更顯難得。

「這要歸於幾個因素:一流的人才、打造讓教職員與學生都能發揮才能的環境、政府支持,還有二○○六年的法人化,讓國大在治校享有更大的自主權,」陳祝全這麼說。法人化讓董事會享有更大權責,例如以往政府編列的預算受限於法規,都得想辦法花掉,法人化後就變得精打細算;同時掌握更大的人事權,如果表現不好,即使是校長也得下台。

問及頂尖大學的必備條件,陳祝全的首要回答就是人才,「任何一所大學要朝環球卓越指標邁進,必得先建立起一支陣容龐大且實力雄厚的教學人員、學生團隊。」曾受新加坡國大重金禮聘的優秀人才,包括成功複製桃莉羊的艾倫.柯爾曼(Alan Coleman)、量子信息科學的權威之一、牛津大學教授阿圖爾.艾可特(Artur Ekert)等,這些頂尖教授到該校建立研究團隊,吸引更多優秀學者前往新加坡。他們對於學生的指導激勵與新加坡國大名氣的提升,造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杜本麟就說:「新加坡的平台很好,但也很殘酷,能存活下來的教師也不多,資源都要靠自己爭取。新加坡的目標相當明確,它今天設定的目標是世界前三十名學校,它的要求比照世界前三十名左右的學校,那些教授做什麼?在什麼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老師的績效指標就是這些。達不到就要請你走路。」相對的,新加坡大學也提供比擬前三十名學校的給薪和研究環境。甚至這幾年,新加坡國大已經不再看別人做什麼了,「新加坡國大現在問的是,『你現在做什麼研究是可以讓別人來學的?』」杜本麟說。

新加坡國大的戰略目標很明確,陳祝全說:「要成為一所立足亞洲的世界級領先大學!」,世界級的概念要具體化,就是落實國際化。

新加坡國大除了向全世界招募頂尖的教師人才,也致力讓學生與國際接軌,「迄今,國大本科生當中,約七成至少有過一次海外教育學習體驗。」

跨國合作拉高視野

人才移動便利 全球化不只是口號世界級的含意,也意味著國大不能僅是新加坡國內的一所大學,必須是全球頂尖學府的門戶與橋樑,「國大與世界多所重點大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開辦的聯合、雙學位及學位學程達七十項,包括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院、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等等。在矽谷、紐約、斯德哥爾摩等處設立國大海外學院。」陳祝全強調,新加坡以外的學生須具備明顯優勢才能進入國大,像是越南籍的國際奧林匹克訊息賽銀牌得主曹青東(Cao Thanh Tung)與放棄奧克蘭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兩份獎學金的紐西蘭籍亞歷山卓.托馬(Alexandra Jeanne Tourmar)。

新加坡國大成功國際化而創造人才的磁吸效應,但台灣在鋪天蓋地的國際化大浪下,卻是節節敗退,止不住人才外流。說穿了,新加坡國大脫穎而出,靠的不外是人才、資源與自主權,但這些,台灣能學嗎?若再不學,趕不上全球化的潮流,過去我們引以為傲的優秀均質人才,也會一步步失去。

台灣高等教育評比遠不如新加坡——以台大vs. 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台灣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 94名 → 76名 31名 → 22名

2010年→2014年

《泰晤士高等教育 115名 → 155名 34名 → 25名

世界大學排名》

2010年→201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