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環保部來了“陳校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526

2012年陳吉寧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時備受矚目,如今他或成為環保部新掌門人,亦備受關註。 (CFP/圖)

“務實、紮實。”這是中國首任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對這位新晉黨組書記的評價,“不講大話、空話,有科學家的基本態度。”

“專業性”、“系統性”正是諸多學者給出的陳吉寧關鍵詞。“環境問題是系統問題,環保部長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做救火隊長了。”

“以後清華做活動,不要把學生幹部老師同學分開坐,不要預留座位。”而在早前的一次答辯中,陳吉寧就曾婉拒入座預留席,站在角落一個多小時。

在風傳了一周之後,環保部即將迎來一張全新的面孔。

2015年1月28日下午3時,環保部召開重要會議,中組部宣布最新的人事調整:現年51歲的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接替已到退休年齡的周生賢,出任環保部黨組書記。同時,從會上傳出消息,陳吉寧亦可能是下一任環保部部長。這一任命還需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新部長已呼之欲出。與前任不同,這位以環境研究經驗著名的大學校長,此前一直在清華大學工作,從未有過在政府部門任職經歷。

由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學者,擔當環保部掌門人,這在中國環保部還是頭一遭。但多位環保學者表示並不意外。“你問所有認識他的學者,都是一樣的反應。”曾與陳吉寧合作過項目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評價說。

除了為人做事的風格,他的專業背景,或許是此次他為諸多環保學界人士看好的原因之一。陳吉寧長期致力於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我們國家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從系統、全面角度做規劃的時候。”王洪臣說。

“務實、紮實。”這是中國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對這位新晉黨組書記的評價,“我從他當系主任開始就接觸了,覺得他不講大話、空話,有科學家的基本態度。”

曲格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一直很欣賞他。”

為什麽是陳吉寧

作為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吉寧還曾參與過國家諸多應急環保事件的處理,業界對他並不陌生。

轟動一時的松花江水汙染事件、圓明園環保風暴、汶川地震救災……都曾出現過陳吉寧的身影。2006年1月,全國轟動的松花江水汙染危機時,作為國家環保總局的專家,陳出現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2008年汶川地震時,時任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帶隊組成的清華大學抗震救災專家組,作為第一個高校專家組飛抵災區。

在學界和業界看來,陳吉寧無疑是一位環境領域的權威專家。“他主要的方向都是環境系統分析、不確定性優化。”陽平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陽目前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從事相關領域研究。

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他的專業背景也正符合中央對環保部職能轉變的規劃。

2013年4月,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就曾向媒體介紹,政府部門正在進一步轉變職能。對環保部來說,一些具體項目的環評審批權要下放,環保部今後主要職能就是從區域和產業布局的層面劃定環保門檻——如此職能調整,陳吉寧無疑是適合的掌門人人選。

而當時吳曉青提及的“西部5省區重點行業發展戰略環評報告”,正是由陳吉寧領銜完成。該報告明晰的正是該地區未來產業環境政策。

戰略規劃正是陳吉寧的專業優勢。作為水領域的專家,他還曾先後主持過國家環保總局“遼河流域‘十五’環境規劃”和“全國面源汙染控制政策框架與行動方案”,並曾主持過國家科技部“滇池流域面源汙染控制技術研究”。

“環境問題是系統問題,以前很多時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從系統角度統籌考慮,許多環境問題就能得到預防,這比‘先汙染後治理’更有效率,也更經濟。”陽平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環保部長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做救火隊長了。”

“專業性”“系統性”正是諸多受訪學者給出的陳吉寧關鍵詞。

“給我的感覺,通盤籌劃能力很強。”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戴星翼回憶說,兩人曾相會於環保界影響重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水專項”,從計劃的編制到驗收,“(陳吉寧)經常站在全國性、全局性的高度來看問題”。

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看來,陳吉寧對產業發展亦有“統籌”觀點。“過去科研系統一直是自己做研究,產業界進不去。陳老師認為這樣不行,要打破壁壘。”文介紹,在做“水專項”時,陳吉寧一方面給環保部、科技部做工作,一方面鼓勵企業參與科研立項。

實際上,1989年陳吉寧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已是專註於系統研究。當時的校友、上海綠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王勇回憶道:“回國後,(陳吉寧)參與了很多區域、戰略的環境評價,對於中國宏觀環境比較了解,不像一般學者鉆研於很細的技術。”

陳吉寧涉獵很廣,其合作發表的論文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涉及環境學科三大領域的諸多方面。例如環境科學中的流域面源汙染控制,環境工程中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規劃,還有屬於環境管理的環評中的公眾參與。甚至還有全球環境問題的熱點:氣候變化。

“他會從根本上分析存在的問題,有些高層缺乏深入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陳老師會知道現在問題是什麽。”王洪臣說。

而這,無疑是外界對環保部新部長的期待,也是外界對中國環保難題進一步解扣的期待。

陳吉寧是母校蓋州市第一高中第一位考上清華的學子。在尚巖的高中畢業紀念冊上,優秀校友陳吉寧戴著墨鏡,白色襯衫,黑色領帶,雙手插兜,站在一個歐式的建築前。 (尚巖提供/圖)

“帥氣”優等生

“我們學校肯定要搭彩虹門了。”尚巖(化名)是蓋州第一高中的畢業生。2012年陳吉寧當上清華大學校長時,學校就搭建了彩虹門。

履歷顯示,在考上清華大學之前,陳吉寧先後就讀於蓋縣紅衛小學(今蓋州市實驗小學)和蓋縣完全中學(今遼寧省的蓋州市第一高中),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優等生。

對於這個蓋州市第一高中的大師兄,陳吉寧給尚巖的印象是“帥氣”。2009年,在尚巖的高中畢業紀念冊上,這個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高中印上了優秀校友的照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陳吉寧在第二頁,戴著墨鏡,白色襯衫,黑色領帶,雙手插兜,站在一座歐式的建築前。

“優等生”,無疑是陳吉寧求學階段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品質好、記憶力好、不善言談。”蓋州第一高中退休英語教師陳永選曾擔任過陳吉寧初中時的班主任,在陳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後,他曾對營口本地媒體回憶道。

陳永選向媒體展示了當年的記分冊,上面顯示初中時陳吉寧每次考試成績,在全學年都是數一數二的優等生。1981年,他以531分的高考成績,成為母校歷史上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

“上大學還是表現很突出的人,學習成績非常好,好幾門成績都95分以上。”陳吉寧的一位大學同學是王洪臣的研究生同學,他向王回憶道。1986年,中國環境工程學科創始人陶葆楷,在清華設立以自己命名的清華第一個獎學金,陳吉寧正是第一屆唯一的獎學金獲得者。

除了學習成績好,陳在校期間還擔任過系團委書記,組織能力頗強。“上大學時,就有老師預測,陳以後會是環保局長。”上述大學同學說。

正是憑著過硬的學習成績和幹部素質,1988年,碩士畢業的陳吉寧作為培養對象,被選送公派到英國留學。

“公派出國,當年是非常難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在陳吉寧學生時代就在系里任教,他如此回憶說。

1989年7月,短暫在英國布魯耐爾大學生物化學系就讀9個月後,陳吉寧轉學到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土木系攻讀博士學位。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他度過了在英國的十年。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進入該校的博士後工作站,擔任助理研究員,直至1998年回國。

在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官網報道中,陳吉寧曾如此深情回憶,“我非常懷念帝國理工和倫敦:天氣、瑪莎百貨、英國廣播公司、海德公園,當然還有最值得懷念的學生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在陳吉寧留學英國期間就與其結識:“印象中,他待人接物,都很是謙和,彬彬有禮。”

穩重、低調、沒有架子,正是這位清華學者給接觸過的人留下的印象。

在“清華大學微博協會”上,曾留有不少有關這位校長的軼事。陳校長七夕節逛街購物的照片被拍下後,一度成為熱帖。

在微博上,一位清華學生回憶,在一次參加活動時,陳吉寧曾當場提出,“以後清華做活動,不要把學生幹部老師同學分開坐,不要預留座位”。而在早前,他也身體力行,在一次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中,陳吉寧就曾婉拒入座預留席,站在角落一個多小時。

“會帶來新氣象”的年輕人

在陳吉寧的同事眼中,“敢於挑戰、敢於擔當、敢於創新”,是他獲得尊敬的原因之一。

陳吉寧敢於擔當的一面,在歸國伊始就有所顯露。1998年回國後,陳先是成為副教授,一年後,旋即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他擔任系主任,當時頗有爭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回憶,大家都覺得陳吉寧太年輕了,但很快,陳吉寧就以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

這個有著十年海外經歷的“海歸”主任,一系列措施引起了環境系內外師生的矚目。“他引進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人,吸引人才的手段也比較有魄力,把清華環境系帶上了一個新臺階。”王占生說。

不拘一格,還體現在現在環境學院教學樓的建設過程中。多位老師回憶,當時系里教學樓空間狹小,但蓋新樓需要學校批錢,等待時間很長。

為了盡快改善辦學條件,陳吉寧另辟蹊徑,找到了中國和意大利合作的智能樓項目,由意大利出錢,清華出地,將環境學院大樓設計成充分利用太陽能、自然光的綠色節能生態示範樓。這幢教學樓,而今成了清華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清華環境學院原院長余剛教授當年是陳吉寧的搭檔,陳吉寧作為系主任時,他是副主任。但包括余剛在內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多位教授均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很抱歉。我現在不方便談論。請你理解。”余剛說。但兩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對這位昔日的搭檔給出過自己的評價:“工作思路清晰、著力重大目標、善於團結集體並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多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或許正因此,2002年至2009年期間的清華大學原書記、現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當年一直對陳吉寧贊賞有加,多次稱贊陳吉寧是個有能力的年輕人。

2006年,42歲的陳吉寧就被提拔為清華大學副校長。6年後,他成為清華大學的第18任校長。

曲格平同樣不吝贊譽,他回憶說,多年前就常常感慨,“新的一代,會帶來一些新氣象。”

有全局觀、交流能力強,人緣好,同時還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和新觀點——這也同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錢易對陳吉寧的看法。

更難得的是,錢易此前曾向媒體回憶,作為不是院士的校長,當年清華大學曾有一些老師找到錢易,希望作為同一領域的工程院院士錢易能推薦陳吉寧申報院士。錢易為此跟陳吉寧交流了意見,當時陳吉寧和她說了一句話:“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做校長),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

在清華大學校長任上,陳成功推動了清華大學的教學改革,贏得了外界的肯定。

在本世紀初,時任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代所長的許振成即與陳吉寧在滇池汙染控制、松花江水汙染事件中有過不少接觸。在許看來,清華校長或許與陳吉寧的新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管環境當然是個頂端的眾口難調的組織協調活。”

“我國的環境管理已用極了靠勸即宣傳、教育,靠唬即考核官帽、處罰企業之招,也許下步該靠悟了,應該制定規則引導各行各業自覺行動。看過陳校長主持制定的清華教學改革方案,其要點似乎就是不靠勸、唬而倡導悟。清華園雖小,可管的是涉及各行各業的學科及全國精英類的師生,可見陳校長也是能組織善協調者。”許振成說。

未來嚴峻挑戰

在同行們看來,未來環保部部長面臨的挑戰頗為嚴峻。“一方面,中國環境積累的問題,已經接近頂點和極限,另一方面,在目前經濟放緩、下行的形勢下,再提環保,壓力、阻力會更大。”馬中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環保部應該把重點汙染源抓起來,讓汙染不再反彈,這就是很大的功績。但這等於守成,不是開拓。”戴星翼說。

“開拓很難。”戴說,很多環保問題的解答,是在環保之外。而且,在現有的環保體制下,環保部的職能覆蓋範圍,看起來很寬,實際卻很窄。

作為環境學界專家,陳吉寧無疑明白問題所在。此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也曾提出過不少主張。如果一以貫之的話,他無疑將會繼續重拳治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過,陳吉寧或許對自己面臨的困難早有心理準備。

在2011年的一次論壇上,陳吉寧曾表示,他曾用“單位土地第二產業增加值”來表征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對國內外的分析比對發現,如果沒有“十倍”的技術進步的話,那今天所有複制歐洲和美國的治理模式都將很難成功,今後必然會遇到問題。

他更預測說,2030年前後依然是中國環境壓力階段。“2030年之前我們想把環境壓力減下去很難,這是發展階段決定的,這是發展過程、人口決定的,這種高的環境壓力會持續到2030年甚至2040年……”

不過在王洪臣看來,履新的陳吉寧挑戰和機遇並存。“新一屆政府對於環境的決心很大。”現在經濟形勢進入到新常態,或許從另一面,為他治理環境提供了新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