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圈可點:教育朱克伯格

1 : GS(14)@2010-12-18 16:39: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78960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獲封為《時代雜誌》全年風雲人物,反映這家公司和其社交網絡服務對全世界的影響力,不過, Facebook距離成為一家有系統、客戶服務水平達標、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為甚麼這樣說?這幾年來 Facebook一直為人詬病的,是很多人發現自己的賬戶「無緣無故」被暫停或刪除,之後卻投訴無門,多數結果不了了之,用戶只好放棄原有賬戶,之前建立的朋友和內容都失掉。對這些行動, Facebook往往不告訴用戶是否有人投訴,也不會解釋原因,一切都與中國那一句:「你自己知道自己做了甚麼」,不謀而合。
近期香港媒體都有報道,反對南生圍發展和「魚翅婚宴,人情七折」等 Facebook網頁管理員的個人賬戶被暫停,以致他們無法繼續管理這些群組或粉絲網頁。去年也曾經發生,「我相信可以召集十萬個厭惡民建聯的人」和悼念六四的群組被刪除;最近,據聞黃毓民和「馬草泥」任亮憲的個人賬戶,也被暫停或刪除。
投訴一多 即手起刀落

社運朋友和政治人物的自然反應,當然就是覺得被政治或言論審查,不過,筆者經過這幾年與國際人權組織,推動言論自由的組織研究和跟進,相信問題簡單得多, Facebook就是不會特別去了解投訴內容和理據,非英語內容更加少理,只要有一定數目的投訴,他們就手起刀落!
當然, 5億用戶中每天的投訴一定至少數以萬計,不過也不能成為沒有透明的程序、上訴渠道等措施和承諾的藉口!可惜,令我們又愛又恨的 Facebook就是這樣,至今仍不大願意面對公眾。
用戶自保,筆者會建議把群組和網頁的主旨和部份內容,以英文書寫,也盡量不要大量開立太多群組,發出太多訊息或,大量邀請太多用戶加入,因為始終這些都屬危險動作。
最近筆者與一些國際人權組織合作,開始與 Facebook建立渠道,討論與人權、新聞報道和社會運動相關的賬戶刪除或暫停個案。但要 Facebook成為對用戶和社會負責任的企業,恐怕還有好一段「教育朱克伯格」的路要走!
莫乃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36

矽巷啁啾:朱克伯格以外的事

1 : GS(14)@2011-01-15 15:07: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71675
facebook新年市值衝上 500億美元,一間 80後開的公司市值高過港股火車頭,這是現在不少人對科技的理解:錢。但之前講過,在矽谷創業及投資的人非常多。在朱克伯格以外,還有很多故事。
「我們要做一個網站,讓家裏有多餘空間的人,租給短期旅客,令那些 backpackers之類的人有便宜的食宿選擇。」
「但這個市場不是很小嗎?萬一發生了強姦搶劫之類的事,你們怎麼辦?」
問以上問題的是 Y-Combinator創辦人 Paul Graham。他說你的腦筋有問題,很明顯你要見心理醫生。
創業者常有荒誕思維

作為創業者,願景荒謬是常見的事。甚麼 Google或 Apple,現在馬後炮說他們聰明很容易,但在他們開始的時候,其實都很荒唐。七、八十年代走去史丹福 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人,不少是長髮長鬍子,滿身臭味的嬉皮士,有些甚至會吸大麻。那時候的微型電腦,只是一個盒,沒螢幕沒鍵盤,只有一排排的開關和燈。即使是那班嬉皮士,也不知道有甚麼用。
在那個時候,如果你撞到滿面鬍子的喬布斯,你會叫你的兒子不要學他,然後叫你的女兒千萬不要嫁這樣的人。
話說回頭,想做那個網站的人,很明顯是儍的。剛巧, Paul Graham都是儍的,所以, AirBnB這個團隊考進了 Y-Combinator。
AirBnB碌爆卡才成功

AirBnB並不是考入 Y-Combinator才開始。 08年的 airbnb.com,是 AirBnB團隊第三次搞同類型的網站,前兩次都是失敗的。正常人的反應是放棄,一般人根本不會試三次,或失敗一次就放棄。
三個人為了試第三次,碌爆信用卡。但今時今日, AirBnB在美國的影響力足以令傳統酒店業震驚。單是紐約, AirBnB可找到的單人住房已超過 4000間,而且不限於低檔住房。 AirBnB的住房現已遍佈 168個國家, 8000多個城市。 2010年 11月, AirBnB向 Sequoia Capital和 Greylock Partners籌了 720萬美元的 Series A投資資金。
這類故事在矽谷多次發生。第一、二次人們會覺得神奇。幾十年來屢屢發生,是因為人們會隨着時間學習,發展出系統。在每一個 AirBnB疑似儍呆子變老闆神話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實在而合理的故事。下回再講 AirBnB的故事。
馬丁
2 : abbychau(1)@2011-01-15 19:36:36

i love this site indeed
3 : GS(14)@2011-01-16 13:00:33

wh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49

矽巷啁啾:朱克伯格以外的事(二)

1 : GS(14)@2011-01-29 16:53: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920801



AirBnB的故事在 07年 10月開始,那是 IDSA(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在三藩市的大型展覽會前夕。創辦人之一的 Brian Chesky辭掉原有的工作,搬到三藩市和朋友 Joe Gebbia一起居住。目的是到矽谷附近的三藩市,嚐嚐創業的滋味。
當時三藩市的酒店都因為展覽會全部爆滿。 Joe和 Brian覺得,這個時候出租家裏多餘的空間給短期住客,應該有市場。二人建一個簡單的網站,讓附近的人可以出租家裏的空間給參加展覽會的短期旅客,當中包括 Joe和 Brian家裏的三張氣墊床。網站一做好,兩人就以電郵主動聯絡一批與工業設計有關的博客。
不消幾天,一些和展覽會主題有關的大網站,就出現了有關 AirBnB的報道。 Joe和 Brian也如此幫自己找到 3個短期租客,賺了約 1000美元的租金。更重要是兩人體驗到短期租務市場的潛力,確立了日後透過社交媒體宣傳方向。
展覽會結束, Nathan Blecharczyk加入 AirBnB。他們用同樣的方法,攻打 08年 SXSW藝術節。宣傳同樣由博客網站入手,先找小博客,報道過就找多點人看的博客,報道一輪就聯絡更多人看的網站。如是者, AirBnB早期的宣傳方法便成形。
吃自己狗糧 了解客戶感受那時的 AirBnB還有一個問題,要找住房,其實早就有 Craigslist和 Couch Surfing。 AirBnB當時的報道雖多,但只得幾十間住房,要擴張就得找個令自己與別不同的地方。
Joe和 Brian在這個時候,用自己的網站租了一間房來住,目的是了解客戶用 AirBnB租房整個過程的感受。矽谷稱這種做法做吃自己的狗糧。
這樣租間房,去時和房東談得投契。到了吃飯,氣氛還是融洽,但很容易就談到租金。一談租金,吃飯變成買賣,雙方就由結識新朋友變成擔心對方的信用。一下子,整個旅行、租房、看藝術節給人的感覺變得很凉薄。
這樣吃一吃狗糧, AirBnB團隊學到要避免在租住過程中談到租金, AirBnB就得要求租客先行付款。如此房東可以更放心放租,租客亦不會再受租金困擾, AirBnB亦可以從中收取佣金。比別人優勝的用戶體驗,成為 AirBnB的特色。
馬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76

科技生活:朱克伯格以外的事(三)

1 : GS(14)@2011-02-26 18:05:55

互聯網站 AirBnB在 SXSW後雖然確立了宣傳手法和自我特色,但仍然是小型搞作,每次只是供應幾十間住房,談不上賺錢。而談不上賺錢,對於創業者是大問題,因為幾個創辦人在三藩市的日常開支,絕不便宜。
08年夏季是美國總統大選的年頭。想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賺生活費、幫自己賣廣告,和令自己可以在全國電視出現,可以怎做?
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
AirBnB三人靈機一觸,由早餐想到穀物片,由穀物片想到穀物片背後的品牌和廣告,再由穀物片品牌想到總統大選。於是美國的電視上就出現了:「 Obama O's: Hope in every bowl!」及「 Cap'n McCain's: Put a maverick in your morning!」
利用網上宣傳的便利,美國人對總統大選的瘋狂,和前兩次搞 AirBnB網站所認識的傳統媒體, AirBnB推出了以奧巴馬和麥凱恩為主題的早餐穀物片。每款限量推出 500盒,每盒售價 40美元。 1000盒穀物片送 200盒給記者。其餘 800盒讓 AirBnB的名字除在美國迅速走紅之外,還幫 AirBnB賺了三萬美元。
「我對你們的計劃信心不大。」 08年尾, AirBnB三人去了考 Y-Combinator。考 Y-Combinator的原因並不是因為 AirBnB成功,而是因為他們沒錢。賣穀物片的 3萬元只是還了部份信用卡欠款。在全國電視一輪風光過後, AirBnB網站依然沒人流,沒收入,很快便被人忘記。折騰了一年,結果碌爆信用卡,晚餐只好吃麥凱恩和奧巴馬。考 Y-Combinator,就是想問 Paul Graham拿兩萬元給自己吃飯。
「但我欣賞你們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不怕死,能在最壞的情況下看出並抓緊機會,比任何計劃書更好。」 Paul Graham由 AirBnB網站的統計數字觀察到,除大型會議以外, AirBnB的主要客源來自紐約。於是, Paul Graham給 AirBnB的頭號建議是,不要老是坐在矽谷,去紐約見你們的客戶。打電話給他們,敲他們的門,和他們一起拍照、開派對,用盡所有方法,令客戶記得你。
「不要想,只管做」,紐約一行終令 AirBnB人流增長。
馬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38

矽巷啁啾:朱克伯格的人品

1 : GS(14)@2011-08-13 22:22: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519637

上文談支付寶被馬雲「擅自私有」一事,提到只是內地,這類創辦人、夥伴、股東籠裏鬥劇情在國外也不斷發生,例如 facebook的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使計大幅攤薄夥伴的股份,又例如微軟的蓋茨( Bill Gates)一次又一次計劃從艾倫( Paul Allen)手上多討股權。是人品問題嗎?
一般情況,股份有買有賣,明碼實價,低買或高賣是你本事,股權的分配亦沒有甚麼值得爭議的地方。
創業最早期,股權分配上,投資金額只佔準則的一部份,也就是說,股份不只是用金錢購買,當中還混入了其他條件,例如各合夥人將會投放的時間、人脈、技術、經驗等等資金以外的貢獻。這些貢獻往往比資金更重要,例如面書的成功,朱克伯格的決策及執行力佔很大因素。所以在最初分配股權時,把這些貢獻一併考慮,是合理的做法。
非資金的貢獻,比資金的貢獻難衡量得多。第一,資金是現成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用估。非資金的貢獻,卻是未來的,靠估,可以錯,而且幾乎一定錯,只是錯得多離譜罷了。第二,資金的量度有明顯的標準。非資金的貢獻,卻沒有標準。怎樣量度人脈的貢獻?不同人算,答案可以不同,而且幾乎一定不同,只是差得多離譜罷了。

股權分配易惹爭拗

可見,就算合夥人老實,百分百付出,也可能在往後日子,覺得當初的股權的分配不準確,自己蝕了底。要是當中有人實際貢獻少了,爭端更加難以避免。
舉個例,朱克伯格跟拍檔合夥,拍檔出錢和負責跑數。後來拍檔跑不足數,而且當團隊在矽谷埋頭苦幹時,拍檔卻飛到紐約找銀行暑期工,朱克伯格後悔當初分得太多給他,不難理解。反過來,在拍檔的立場,說好的股份沒有了,然後朱克伯格發了大達,憤怒也是人之常情,最後對簿公堂。
有人分股時爭取多拿,也有人力求公平,寧願對自己蝕底一些,我見過一次,是朋友 David,他那家最終被蘋果電腦收購的公司,能盡攬本地最牛的一批編寫程式人才,不是意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58

朱克伯格:Google洩私隱勁過FB

1 : GS(14)@2011-11-09 22:28:4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0530&d=1618
社交網站Facebook(FB)常被責保護用戶私隱不力,曾於多國引起法律訴訟,更有網民揚言要杯葛FB,但其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在專訪節目中作出大反擊,並點名批評對手,指FB收集用戶資料的途徑光明正大,相反Google、微軟及Yahoo則黑箱作業,用戶遭侵犯私隱也不得而知。有業內人士指,朱克伯格的言論不夠客觀,FB同樣有洩露私穩的隱憂。
朱克伯格與公司營運總監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日前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節目「Charlie Rose」訪問。
當提及保護用戶個人私隱的話題時,朱克伯格即表示,FB在這一方面其實比其他公司做得好,「無論是Google、Yahoo,還是微軟,它們不只有搜尋器及廣告網絡,其實還有大量用戶們的資料,只是背著你們收集而已……當你瀏覽網頁,就會透過你留下的cookies(用戶瀏覽網頁的紀錄),收集你大量資料,但你永遠都被蒙在鼓裡。」他指,FB只收集用戶選擇分享的資料,用戶事實上可控制他們上傳到FB的每樣事物,只因FB的用戶分享模式透明度較高,才予人「較可怕」的錯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33

朱克伯格告朱克伯格

1 : GS(14)@2011-12-18 11:27: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903455


「 Like Store」透過向 fb用戶提供免費內容,來提高企業的網上聲譽;因 fb用戶若要獲取免費內容,需先點擊企業在 fb上的「讚好」( Like)按鈕。根據 fb使用條款,只有 fb有權出售用戶的「讚好」。
格斯自知理虧,於是想出用改名來「阻嚇」 fb。他解釋改名理念說:「假如只有朱克伯格可以賣『讚好』,那我就是朱克伯格了。」
他本月循合法途徑成功改名後,立即上 fb開新戶口,打正旗號以「我是朱克伯格」為名登記,大頭貼則是他拿着新身份證明文件所拍的照片,他還分享了申請改名的過程片段。這頁面獲得至少 3,700人讚好。
「新朱克伯格」對於自己的「妙計」沾沾自喜,他給網上傳媒 Huffington Post發電郵說:「法律上我現在是朱克伯格,而且未來七年都是:)」他說消息上周由以色列傳媒報道後,他接到許多電話。「大家說我是瘋子,但他們都覺得好笑。」他說:「想想看, fb是巨人,而我那樣渺小,這的確好笑。」

「新朱克伯格」承認業務的確不符 fb條款,但強辯說美國很多公司都提供類似服務。但改名除了宣傳外,似乎起不了其他作用, fb日前再給他發出律師信,威脅要採取法律行動。 fb暫未回應傳媒的查詢。
美國《洛杉磯時報》/Huffington Post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71

拒朱克伯格合搞 fb 室友錯失 31.2億

1 : GS(14)@2012-02-01 23:14: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31073
社交網站 facebook最快今日(周三)申請招股上市,最多集資 100億美元( 780億港元),創辦人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等 fb股東的身家勢必水漲船高,偏偏有一個人獨憔悴──他當年在哈佛大學的室友格林( Joe Green),他因不肯輟學搞 fb,錯失了現在大賺 4億美元( 31.2億港元)的機會。
故事說追溯回 2004年。那時,朱克伯格勸他一同輟學,專心搞 fb,但由於兩人之前合搞網站 Facemash,被揭入侵哈佛學生網上圖書館,遭校方警告再犯就趕出校,加上爸爸反對,他最終向 fb說「不」。
今時今日, fb貴為全球最大社交網站,專家估計 fb上市後,朱克伯格身家將增至 175億美元( 1,365億港元),格林若加入了,身家都會有 4億美元。錯失 4億美元,格林說:「朱克伯格不時仍會取笑我爸,我們關係依然很密切。」英國《每日郵報》/美國廣播公司
2 : GS(14)@2012-02-01 23:15:54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79777&search=1


格林原是朱克伯格讀哈佛大學時的室友,並一起創立FB前身、專供哈佛學生使用的網站Facemash,當中上載了大批哈佛男女生的相片,讓同學們評頭品足,其後校方以未經許可登入及利用入侵大學學生相片庫的圖片而向兩人發出警告,格林一度面臨被踢出校的危機。
其後,朱克伯格游說格林輟學,一起搞社交網FB,但格林因任職大學教授的父親反對,拒絕朱克伯格的邀請,並選擇「正途」在哈佛繼續學業,畢業後參與2004年總統候選人克里的助選工作,他現時經營市值數百萬美元的慈善捐獻網站Causes.com,所持股份亦令他躋身百萬富翁之列,同時位列FB的Topapps之一。

格林雖然擁有自己的事業,並創出一番成就,但外界仍認定他當日決定錯誤,估計因此白白少賺4億美元。隨着FB即將上市,27歲的朱克伯格已擁有約175億美元身家。
格林表示,早年與朱克伯格合作的Facemash為他帶來不小麻煩,加上其父反對他輟學創業,為此他決定不再參與FB項目。他說:「直至現在,朱克伯格還經常為此取笑我的父親,雖然我沒加入FB,但我倆依舊是好朋友,關係密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33

朱克伯格創業之道:只做喜歡的事 (2012年02月07日)

1 : GS(14)@2012-02-07 21:28:0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1384&d=1681
不知有限公司是甚麼
FB沒有夭折,朱克伯格說幸好有拍檔Eduardo的推動,FB才會發展起來。FB當年由一間有限公司開始,但他連甚麼是「有限公司」也不知道,律師說註冊成有限公司是開始一門生意的最簡單方法。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沒有想過將FB發展成大生意,只覺得這個意念很棒,以及想提供有用的東西給大眾。FB先在史丹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耶魯大學試行,作為一個大學網絡通訊平台,結果發現FB值得他們花更多時間去發展。朱克伯格認為做生意成功之道,「是一直堅持提供有用的東西給大眾,不是為賺錢而創業。」
朱克伯格認為FB成功之處是其感染力有如病毒,短時間內吸引用戶加入。他指其實很多網站都有匯入聯絡資訊(contact importer)功能,但未夠完善,FB乘此空隙打入市場,「FB不斷加入一些工具,讓用戶更容易匯入朋友聯絡資訊到FB帳戶,令FB急速擴大。例如在Dartmouth大學,僅在一天內,便有半數學生成為FB用戶。」
闖出哈佛後,FB首名投資者是美國網上付款服務公司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談到當初是如何向對方推銷FB,朱克伯格直言「我不懂推銷,也沒有做甚麼推銷FB,找投資者全靠Eduardo。」Peter Thiel則是由朋友介紹認識。那時FB已有數十萬個用戶,如果繼續下去,FB會有很好的發展。不過,朱克伯格指當年只有19歲,「向投資者推銷FB,我太年輕了,不是很有說服力。」在頭兩年,Peter Thiel只叫他們不要將公司搞垮就可以,其實那時根本沒有Facebook.com這個網址,只有The Facebook。


...

不願冒險注定失敗
經營FB這麼大公司,學到甚麼?朱克伯格先是開玩笑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學了甚麼。」然後認真地回答:「細規模的科技公司發展可以非常迅速,但要如何繼續保持此勢頭十分困難,若慢下來便會被淘汰。我認為創新是非常重要,特別是互聯網世界。沒有冒險精神就是最大的危險……在瞬間萬變的世界,包保失敗的唯一策略就是不願冒險。」
被問及FB創立時期,有甚麼東西出乎他意料時,朱克伯格老實地說:「大部分發生的事都令我感到意外。我不會假裝對FB有周詳計劃,開業初期的數年,我們常認為公司就快倒閉。也很擔心Google會建立同類產品(他所指的是Google早前推出的Google+),威脅我們。」


為保公司理念拒賣FB
Yahoo曾在06年提出收購FB,但遭拒絕。朱克伯格說,一旦公司出現重大改變,便很難維持本來面貌,「若我們賣給Yahoo,他們會對公司作出一些改變;若你想保持公司的理念,就不要賣,因為若公司被收購,將無可避免會有改變。」
對於FB的未來發展,朱克伯格略略透露了他對FB的遠見,「我想應該是如何將apps和其他功能加到FB。過去5年一直是如何將人類連繫在一起,未來5至10年是如何將app等服務與FB聯繫。」


創業不一定在矽谷
若時光倒流,朱格伯格希望改變甚麼決定?想不到,他竟說自己可能不會選擇到矽谷,而會留在波士頓,但他又承認若不到矽谷,FB可能沒有今天的規模。為甚麼那麼矛盾?朱克伯格說:「矽谷有很多人才,容易找人幫助成立公司,像我沒有甚麼做生意經驗的人,最好到那裡,但矽谷的人跳槽也很頻繁。」他曾經與亞馬遜(Amazon)的總裁Jeff Bezos討論過此問題,在西雅圖,打工仔在公司工作的年期是矽谷的兩倍,兩人都認為矽谷人經常轉公司已成了一種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93

朱克伯格招聘題︰為你工作我開心嗎?

1 : GS(14)@2015-03-06 09:01:14





fb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大派求職貼士,強調若要想成為他的得力助手,他或她一定要有良好領導能力,可以做個好上司,令朱克伯格也樂於為他或她效力。



營運總監是良師益友


朱克伯格日前在西班牙巴塞隆拿「世界流動通訊大會」上,被問到他會請怎麼樣的員工時,他回答說通常會問一條問題:為他或她工作,我會開心嗎?若答案是正面的,求職者就會過關。朱克伯格表示這條問題萬試萬靈。fb營運總監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很明顯通過朱克伯格的測試。朱克伯格讚揚她是良師益友,協助將fb發展成一盤生意和健全組織。美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6/190653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