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橫跨政、商界的報業奇人 《自由時報》林榮三 他被父親阻止參加畢旅、上過「李登輝學校」……

2015-12-07  TWM

11月28日,《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逝世,在商場,他是地產、銀行大亨;在政壇,他曾被控賄選;在報業,他一手創立台灣本土意識代表性紙媒。林榮三是 位爭議性十足的人物,但他在事業上投注的全心全意,卻不容置疑。老友俞國基說:「他的享受就是工作,他的人生終極目標也是工作,對社會是有貢獻,對自己卻 是一片空白。」無論你喜歡或討厭,都不得不承認,他是號人物,更是號成功的人物。

《自由時報》逢年過節尾牙開春,按例,飯是要吃的,創辦人林榮三卻從不邀請明星歌手,只有聲樂家簡文秀是個例外。簡文秀稱,她每年都是宴會座上佳賓,林榮 三年年也都有同樣的舉動:他進入會場,右手領著視力不好的夫人林張素娥,左手牽著簡文秀,緩步從會場尾走向會場頭,扶著老婆上座,拱著簡文秀上台。

《自由》前副社長俞國基談到林榮三笑言,「男人都愛談女人,林榮三卻從不聊這話題。」確實,林榮三木訥,性格刻板到可怕,家財萬貫卻不懂得花,為人正經八 百,「他既可敬,也很可憐,一生沒有任何享受,甚至連享受的夢都沒做過。」軟香溫玉、花前月下,他哪懂?其他老一輩的富人大亨,常娶進二房三房,他一輩子 就守著林張素娥。

這麼說來,林榮三在尾牙上幹麼老牽著簡文秀?「我本來也不明白,為什麼他不牽自己女兒要來牽我?我很怕別人誤會,就去勾著他老婆走。」後來簡文秀才知道, 林榮三一來喜歡聽她唱台灣老曲〈白牡丹〉,二來「李登輝有特別交代他:『這女孩苦大的,很爭氣,可以為台灣人做很多事!』他很喜歡我歌曲中的『本土意 識』,愛鄉愛土。」

他是「 台灣真首富」

從賣米到買地,累積財富逾兩千億兩個Key word(關鍵字):一個是「本土」,一個是「李登輝」,林榮三從辦報到一生的顯性表現,始終朝著這兩個方向,無意之中,簡文秀為林榮三的辦報生涯下了挺好的注腳。

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時二十分,林榮三與世長辭,享壽七十七歲,懷著他一輩子珍視的理念溘然逝去。

或許就像〈白牡丹〉的歌詞,「無亂開,無亂媠(音同妥),不願旋枝出牆圍。」板板眼眼的林榮三,這輩子至終就守著對台灣本土意識的熱情,這又何嘗不像園中牡丹,守土固根,含苞湛露,牆外悲喜,與我何干?

談林榮三,還是要從他的童年開始談起,他刻苦堅決的性格,與他的出身不無關係。林榮三生於一九三九年,父親林建生早年務農,後在台北蘆洲開了間碾米廠,家 中並非大富大貴,他曾說:「小時候,放學回到家,就在碾米廠撿布袋、扛米,長大後到三重經營碾米廠。」談到兒時甘苦,林榮三曾忍不住說:「你們少年仔都不 知道,什麼產假多少天。我太太晚上去婦產科生產,隔天下午抱小孩回來,就繼續工作。」林榮三談到年輕時的辛苦,沒有怨言,只有驕傲。小學畢業典禮後,學校 舉辦了一趟畢業旅行,孩子們背包裡裝著糖果、零食,還有林榮三最羨慕的紅蘋果,那年代,蘋果稀有,所有人歡歡喜喜上路;林建生卻認為孩子們不應該有這樣的 享樂,禁止他去參加旅行,他曾坦言自己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一個很沉重的傷痕。但這種成長過程,形塑了他儉樸的風格,也造就他實踐理想的拚勁。

林榮三的「硬派」風格,在他事業上表現得顯而易見,林榮三絕對是個成功的商人,他謹守父親「賺錢買地」家風,連續買地四十年,業界指稱他擁地近四十萬坪, 滾雪球效應讓手中土地越買越多,無論綠地、農地、畸零地,能買他就買。買了後他再忍耐「養地」,沒到心中滿意價位絕不出售,精打細算,累積財富超過兩千億 元,坐擁《自由時報》、聯邦建設、聯邦銀行三大事業體,他是許多富豪眼裡的「台灣真首富」,加上他兩位兄長林堉琪手上的宏國、林堉璘手上的宏泰集團,三重 林家組成的「三重幫」,在商界勢力驚人。

他在政壇栽跟頭

捲入賄選官司,被冠「金牛」頭銜但林榮三在政壇上,卻沒那麼順遂,表面風光,做過立法委員、監察委員,還當過監察院副院長、總統府國策顧問,但官場上卻惹 了汙點,不堪回首。一九七五年,他參選增額立法委員,對上黨外大老郭雨新,雖以十六萬票當選,但這場選戰同時引發台灣史上首次賄選官司,即便郭雨新敗訴, 郭的辯護律師姚嘉文、林義雄出版《虎落平陽?:選戰、官司、郭雨新》還原過程,自此林榮三被冠以「金牛」頭銜,難以脫身。

他辦台灣人報紙

殺出一條血路,與《蘋果》抗衡直到他辦成《自由時報》,才真正確立、並實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林榮三靠著地產、銀行事業,財富多到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數 目,俞國基說,他辦媒體不是為了賺錢,傳達意念才是他心之所向,而《自由》正成為他貫徹信仰的利器,林榮三對理念的堅持,是台灣輿論界最堅定本土力量。

一九八○年代,《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幾乎壟斷報業,林榮三看準時機,挾帶著雄厚財力進場,當兩大報還傾向外省價值觀時,標榜「台灣人的報紙」, 招募人力,添購德國印刷機。一九八八年,《中時》、《聯合》投入兩億元促銷已是驚人,九二年,林榮三推出「訂報送黃金」,半買半送,更砸上億元買電視廣 告。到了一九九六年,兩大報售價提高到十五元,《自由》卻堅持不漲價,俞國基說:「它崛起於無意之間,讓兩大報瞠目而不知所措。」閱報率已成全台第一。

到了二○○二年,《自由》四十.八億元的廣告量已將《中時》、《聯合》拋諸腦後,即使後來《蘋果日報》殺入台灣,如同資深媒體人夏珍所言:「台灣『 三大本土報紙』 全靠林榮三的《自由時報》壓陣,才沒輸得落花流水,這個功績只能記給他,沒旁人能頂。」林榮三辦《自由》,早期還沒什麼強烈的意識形態,二○○○年政黨輪 替是個轉捩點,政黨輪替前,他支持國民黨主流派,力挺候選人連戰,《自由》前主管說:「當時規定地方版每天都要找一位里長、人物談『為何要支持連戰。』」 二○○○年後,他跟隨李登輝腳步,成了「擁李」急先鋒,標榜「台灣優先,自由第一。」他後來做新聞,也常問李登輝意見,有天,他還興高采烈地找《自由》主 管大聊「舊金山和約」和「台灣地位未定論」,直說:「這是李登輝告訴我的!」他覺得發現新大陸,俞國基笑說:「但這件事大家其實早就都知道了。」

他堅持本土議題

《自由》就是林榮三,宛如一言堂無論如何,林榮三乘浪而起,他鮮明的本土意識形態,遂成典型的《自由》色彩,這一色彩,延續了近二十年。

「是非功過於春秋,取經造反同一人」,就像資深媒體人司馬文武說的:「許多人對《自由》有很多批評,其中大部分是對的,不過,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百年來 台灣報人前仆後繼,空有理念,短命居多,林榮三作為台灣歷史上第一報人,當之無愧。」林榮三對辦報的堅持異乎常人,他是老國民黨人,走「本土路線」等於與 「外省權貴」劃清界線,「他堅持的政策自然會得罪當道。」俞國基說:「但他從未因此而妥協,寧可得罪老友,也要維護自己的信念。」儘管他教育程度不高,每 天卻緊盯新聞,《自由》老同事說:「他是『老闆兼總主筆』,他每天要《自由》主筆群念『社論』給他聽,最多一篇改了七次。」有人說,「《自由》就是林榮 三。

」《自由》前員工坦言:「其實就是一言堂。」林榮三曾經想爭監察院長,被宋楚瑜擋下,最後只當成副院長,兩人因此結下樑子,「他討厭宋楚瑜,一句好話都不 能寫。」但對他堅持的本土議題,林榮三版面給的不遺餘力,他自己也曾說:「要多報導問政認真的政治人物,我有特別交代,站在台上貼海報、拿道具作秀的,就 不要給他報導,報導不過是浪費版面。」林榮三和黎智英都是「商人辦報」,但兩人有決定性的差異,黎重利潤,林則重意識形態。然而比起《中國時報》余紀忠、 《聯合報》王家的「文人辦報」,林又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俞國基在余紀忠、林榮三麾下都曾做過事,「余紀忠是梟雄,對人才了解也尊重,《中時》裡頭獨的、統的、藍的、綠的都有,余的本事就是,想用誰就用誰,我能 讓你聽我的。」手段高明。而林榮三卻不是「梟雄」,反而「忠厚、不權謀,就是很直,不懂詭詐。」他的內心有兩個世界,「一方面尊重文人,另一方面,卻又看 不起他們。他認為『豐富的生命』才是本事,文人不就只是會寫文章?」於是林榮三特立獨行的風格,也造就了《自由》的核心理念。

他選擇不同道路

創辦英文報,把國際觀點帶回台灣除了《自由》,林榮三也創辦英文報《Taipei Times》(台北時報),走出其他大報不走的路,這份報紙至今仍提供國際社會了解許多台灣的訊息,他過去受訪時曾說:「主要為了讓國際人士聽到台灣人民 的聲音,也希望把國際資訊帶回台灣。」對土地的熱情盡在話中。「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二○○一年也創立林榮三文學獎,鼓勵台灣文學創作不遺餘力。

林榮三是《自由》的象徵,更是《自由》的核心價值,今後《自由》何去何從?俞國基有感而發:「我個人認為,《自由》維護理念的論述不足,應該要更深化、更 深刻找到理念的厚度。」他也認為,媒體面臨著關卡,「林先生走了,兒子林鴻邦雖然早就是社長,但現在才算正式接手,扛起責任,紙本式微,要投入更多資產、 擴大陣容?還是仿效《蘋果》,重心放在即時新聞?保守守成?」林榮三咬住了時代浪潮,無論他是「報人」或是「商人」、「政客」,過去的同事都說:「他總站 在浪頭上!」但後浪捲進,前波未滅後波生,林榮三走了,無論《自由》、抑或其他媒體,都該被提醒「是時候勇闖下一個隘口了。」

撰文 / 陳亭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