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矽巷啁啾:朱克伯格的人品

1 : GS(14)@2011-08-13 22:22: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519637

上文談支付寶被馬雲「擅自私有」一事,提到只是內地,這類創辦人、夥伴、股東籠裏鬥劇情在國外也不斷發生,例如 facebook的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使計大幅攤薄夥伴的股份,又例如微軟的蓋茨( Bill Gates)一次又一次計劃從艾倫( Paul Allen)手上多討股權。是人品問題嗎?
一般情況,股份有買有賣,明碼實價,低買或高賣是你本事,股權的分配亦沒有甚麼值得爭議的地方。
創業最早期,股權分配上,投資金額只佔準則的一部份,也就是說,股份不只是用金錢購買,當中還混入了其他條件,例如各合夥人將會投放的時間、人脈、技術、經驗等等資金以外的貢獻。這些貢獻往往比資金更重要,例如面書的成功,朱克伯格的決策及執行力佔很大因素。所以在最初分配股權時,把這些貢獻一併考慮,是合理的做法。
非資金的貢獻,比資金的貢獻難衡量得多。第一,資金是現成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用估。非資金的貢獻,卻是未來的,靠估,可以錯,而且幾乎一定錯,只是錯得多離譜罷了。第二,資金的量度有明顯的標準。非資金的貢獻,卻沒有標準。怎樣量度人脈的貢獻?不同人算,答案可以不同,而且幾乎一定不同,只是差得多離譜罷了。

股權分配易惹爭拗

可見,就算合夥人老實,百分百付出,也可能在往後日子,覺得當初的股權的分配不準確,自己蝕了底。要是當中有人實際貢獻少了,爭端更加難以避免。
舉個例,朱克伯格跟拍檔合夥,拍檔出錢和負責跑數。後來拍檔跑不足數,而且當團隊在矽谷埋頭苦幹時,拍檔卻飛到紐約找銀行暑期工,朱克伯格後悔當初分得太多給他,不難理解。反過來,在拍檔的立場,說好的股份沒有了,然後朱克伯格發了大達,憤怒也是人之常情,最後對簿公堂。
有人分股時爭取多拿,也有人力求公平,寧願對自己蝕底一些,我見過一次,是朋友 David,他那家最終被蘋果電腦收購的公司,能盡攬本地最牛的一批編寫程式人才,不是意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