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冷靜期與軟蝟甲 林夕

2008-11-07  AppleDaily

最 擔心的事情可能會發生了。雷曼迷債餘波所及,證監會不知是否領受溫總一番疑似訓話的教誨,正考慮仿效澳州做法,對於較為複雜難明的金融衍生產品,買家簽下 買賣合約後,設立一段「冷靜期」,期內如有反悔,投資者可退回本金。那冷靜期,就是讓耳朵軟的人,在逃離如今也成苦主的推銷員的誘惑後,或家人反對,或得 高人指點,忽然明智起來,就可以撤資。財經台主持人的說法是讓投資者在離開銀行後有獨立思考的機會。獨立思考最近挺流行的,但獨立不是獨自,會自我思考的 人,不應為殷勤得可疑的推銷,便當場作出決定,懂得靜下心來計數才回頭簽約。

簽約後可以悔約,如果無需代價,那合約精神何在?延伸所及,地產經紀何嘗不以 「這個單位正有另一買家在還價,有心的話就得趕緊開票」為必殺技?虛擬一個準買家,也不失為一個謊言,騙人入局,買樓也是很重要的投資,又可否下訂金後違 約而全身而退?這明顯是因做錯了事而用更錯的方法來掩飾責任。政府錯在有心放任,開拓火箭專家設計產品的市場,銀行錯在不顧長遠商譽,用層壓手法逼職員做 騙子,苦主錯在隨便相信陌生人買更陌生的東西。「冷靜期」一開,只有鼓勵投資者更隨興地簽約,更不能從這次海嘯中汲取教訓,到退潮後,依然如畢菲特所言, 原來都沒有穿上保險的泳褲便下海。這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為損手的人提供一對黃蓉的軟蝟甲,借出一對限時的玻璃鞋,甚麼武功都懶得修練了;可是 這維持公義而有失公道的德政,能否包含所有滿佈黑洞的買賣市場?人生太多決定,其實都是不歸路,每走一步不三思後行,就得明白率性而為的代價,要由自己埋 單,這才不會胡亂簽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

老生常谈:周期与非周期 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kzmk.html

周期与非周期只是一个能力圈的问题,周期的难判断,非周期的稳定更容易把握,仅此而已。延伸一下科技股、重组股也是这个问题,不同的确定性、复杂性决定投资的难易程度,决定出错的概率,也决定了长期回报率的高低。

 

Ginn_投资故事

对周期性行业的把握恐怕远远超出国内一般投资者的能力范围。用几年的时间,我所领悟到的居然只是这点——知己不足。不知是该辛酸还是欣慰。
国内一般的个人投资者甚至法人机构难以建立起对全球宏观经济走向的正确分析框架,也无法及时获取必要的资讯。而投资周期性行业,没有全球视野、监控系统和配置组合,最终结果只有一个:死的不清不楚。
财富100强中处于周期性行业的跨国巨头,他们在产业链定位、关键资源和商业情报方面的优势,根本不是国内企业可以比拟的。力拓可以做到对国内钢厂下个月 的排产计划了如指掌,国内钢厂除了任人鱼肉,还能做什么?而这又进一步决定了,与跨国巨头同行的高盛公司,甚至澳新银行,在金融领域要掠夺一些其他的金融 机构。这是资本的本性。
所以,个人的主力股票投资决不敢再轻言投到周期性行业。当然,由于工作与周期性行业高度相关,用少量的资金观察和试水一点商品企业,也是一种乐事。

 

渔夫

如果不是很了解周期性的行业,决不能轻易触碰。反之,周期性股票是最好做的。实业界的变化和股市正好有一个时间差,前者是慢慢的润物细无声,身在其中是会 渐渐的听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的,而圈外人往往是靠宏观分析,靠新闻的报道;后者,股市,则是过于快速的反应或者过度的反应。时间差与高度差正是周期股票赚 钱的机会所在。

 

股民老k

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前坏账一堆一堆,国家拿纳税人的钱注入大型国有银行,剥离其坏资产,将其纷纷上市后,一个个光鲜得很,现在的质量都不错,每年的ROE还都很高。
关键还在于交了学费,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真的提高了,还是因为学费不是自己的,交了也不深刻,反正搞坏了有国家兜底。

崔永远

股票投资,我认为没有必要分周期非周期,只要这个行业会有好的发展(比如保险银行),买价具备好的安全边际,那就可以买。巴老的两大投资就是保险和能源,今年更是大量买入银行,高盛等。

 

nffy:
我把公司分成了三类:
1. 稳定成长型:消费类,医药类,商业连锁...
2. 周期型:地产,钢铁,保险,证券...
3. 慢速型(也叫防御型):工中建三大行,铁路,高速...
并不拘泥于一定投资哪一个类型,而是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资产配置。

 

舟山

估值上限抛,下限买,估值合理持有,绝大部分时间不满仓,这是经历过牛熊市后的策略,大多数公司长线前景很难判断,长线持有风险是巨大的。估值以市净率为主,结合市销率、市盈率。

 

新浪网友

医药、酒类因市场稳定、业绩稳定,所以市场愿意给较高的估值(烟草企业没上市的,其估值只会高不会低),在其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长期持有这叫价值投资;
周期股以重置价值衡量低估时持有到估值合理时抛出,这叫价值发现;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我赞同在投资组合的角度上同时持有两者,但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以免误导新手!!

 

思行

其实投资没有禁区,说不上哪一类能投又有哪一类不能投,周期股也不是一无是处,投资无非是你预期的收益和风险的比较。风险的度量有三个要点:一是你使用了 资金杠杆,而那些钱的回款是有时间限定的;二是所投资公司和经营状态或是市场环境发生了恶化;三是所投资标的所支付了过多的价格。所有投资用上述方法检验 一下,即可知道你是在投资还是投机,没有价值投资和非价值投资之分。
 

渔夫

最赚钱的企业,往往不是第一的企业,而是一流的企业;最赚钱的股票,往往不是在最热门的行业,很可能是在最冷门的行业;最好的股票,往往不是买最好的公 司,而可能是买要好的公司;最佳的买入时机,往往不是在最好公司在最好的时候,而是在最好的公司在最差的时候。最棒的进场时机,是在所有人都拼命退场的时 候;最棒的退场时机,是所有人都疯狂进场的时候。
难啊,因为,我们的头脑太过复杂,我们的内心太过贪婪,我们的手指太过勤快。我们每天看同样的网页,看同样的报纸,看同样的信息,得出同样的结论。
不在于你内心装进了多少信息,而在于你头脑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不在于你走过多少路,而在于你看到了路边哪些风景;看到的听到的往往不是真的,没看到没听到的往往不是假的。

 

两粒米

大部份人赚不到钱就对了!因此赚钱的一定是赚大钱。
几百年的股市历史证明了的。

时间是投资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长期持续稳定赚钱才是真赚钱!也是最适合普通大众的!

 

李冰

股市里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良好的心态与正确的投资理念.
做股票就是要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不要轻易拿自己的辛苦钱去交学费。

 

新浪网友

很难有投资机会,中小板还有几个关注的,创业板的连看都不想看了,我想应该牢记巴老的第一不要亏钱论了,越是确定性小的,越是要求更高的安全边际,你能为 25%增长的茅台支付25PE的,为25%增长的创业板公司甚至只能支付个位数的PE,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痴人说梦,也许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买 入,但没有机会就要放弃,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舟山

对快速成长型又行业前景不错的企业,技术壁垒长期看都不高,那么未来公司发展的关键就是管理层,这是财务报表看不出的。无论是特变、三一、苏宁还是雅弋尔 (这些私企,没有任何先天优势,能做到现在的市值是很不容易的),一开始是看不出核心竞争力的,都是企业抓住了经济变迁的有利时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效应,从而为股东创造出价值。看企业要从各方面观察领军人物的成长史,发家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今天开始试探性加仓强周期性企业。医药业这个行业虽说周期性很弱,但对于具体的公司,风险其实一点都不小,也就是公司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很难去预测,以恒瑞 医药看,那么高的销售费用,既与中国的国情有关,也与产品的竞争能力有关,长期有竞争力的产品,如阿胶,茅台,白药,销售费用占比不会很高,靠广告打天下 的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最好的例子是秦池古酒,当然,也许恒瑞以后再涨十倍也有可能,以中国十四亿的人口,而且逐渐进入老龄化,大的医药企业市值到三五千 亿完全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17

周期與結構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7/blog-post_18.html
周期,就是一個方向正常的波動。
結構,則是事物發展的本質性變化。

經濟周期,背後其實是被結構性的紅利所推動,且會利益遞減。
單純調周期,而不調結構,最初只會是承受更大的回調壓力。

經濟,仍民生的反影。過去,少部份人富有了,大部份人窮了。
中產沒有了,窮人要人照顧,富人可以置身事外,參與資本及政治遊戲。
這樣的社會結構,可以創造出多大的價值呢?

人多消費,經濟旺;人少消費,經濟淡;
貸款及資本遊戲,欠缺社會民生的支持,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可以苟喘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32

投資最重大的陷阱之一:漫長的平台期與轉型期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4086586
有一類股票,是價值投資者最大的陷阱之一,就是買入一個實際上已經陷入漫長的平台期和轉型期甚至衰退期的白馬股。

這個陷阱其實很大很深,涵蓋了很多種情況。

第一個:天花板

「茅台高嗎?」劉明達說著便站起身來,舉起一隻手去觸摸他辦公室並不是很高的天花板,而指尖已經十分接近。

茅台的天花板有多高?

注意,帝亞吉歐是多品牌的國際化企業,不要將兩者直接對比。

不要總拿「中國人口多,潛力大,天花板大」來YY。

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先看國外的例子。如果國外這個行業沒有巨頭,那麼對於國內的行業誕生巨頭也不要樂觀。

紅酒行業就是一個例子。大家都被紅酒巨大市場空間迷惑了。只可惜,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紅酒巨頭。

這種反證法,與常見的拿國際巨頭的市值對比中國公司的市值來計算天花板,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先從國外行業的共性再來反推行業的本質,進行邏輯建模和驗證,是比較好的做法。例如,國外紅酒沒有巨頭,是不是因為紅酒行業的本質和白酒行業不一樣?紅酒是不是個性化、小眾型的長尾路線企業,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

矛盾無處不在。所以要學會正反思考。

就如同紅酒行業,如果單從人均消費量考慮,前景巨大,但是如果從行業本質,國外行業發展歷史等等來考慮呢?行業的前景巨大跟公司的天花板巨大是兩碼事。

東阿阿膠的天花板在哪裡?

我之前已經寫文章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

大家最樂觀的一點就是每年的人均消費金額很低,1000元的產品就可以吃一年,再加上普及率還很低,所以行業空間巨大。

但反過來,阿膠也存在問題,同質化競爭,食用不方便。所以如果沒有開發出有效的液態食品,阿膠的潛力是很難發揮的。

思考天花板,一定要考慮各種因素,不能直接照搬中美對比,中歐對比,中日對比。

國家之間差異很大,文化,習慣,心理等等,一定要綜合考慮。

其實,中國GDP的消費佔比永遠也到不了美國70%的比例。可以說,中國的大環境不改,這個消費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50-60%都很困難。

另外,一定要有曲線的概念,世界是曲線型發展的,不是直線型發展的。生長曲線都是S型。

我之前寫過文章,研究生活用紙行業,就是同時考慮了這兩個因素,中美消費能力和習慣不同,S生長曲線。

「2011年我國生活用紙的人均消費量僅為3.90公斤,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北美25.00公斤、日本和西歐15.00公斤的水平都仍有較大差距。

從人均生活用紙消費量,人均紙和紙板消費量的世界對比來看,中國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上下,離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有很大的距離。

但問題是,中國的發展程度能夠迅速接軌歐美發到國家嗎?我看這個期望短時間內太樂觀了。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提升緩慢,而生活用紙的產能擴張迅速,那麼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產能過剩也許不是不可能的」



從上圖可以發現,西歐,日本,大洋洲的人均生活用紙消費從1993年開始增長很慢。

不過我們應該這麼看,這些地方在1993年都已經是發達國家,也就是說到了發達國家階段之後他們的人均消費依然增長,那麼從不發達國家躍遷到發達國家的階段,人均消費增長應該是最快的。中國目前就正處於這個階段,所以可以預期,如果中國人均收入穩步提高,那麼中國的人均生活用紙消費會快速增長,未來幾年中西部等地區還存在大量空白,這些地區都新增的消費需求,所以產能過剩應該暫時不是威脅。

但這個市場空間也許比普遍預期的要小,也許從世界平均水平4公斤左右到發達國家入門級消費水平8公斤,只有翻倍的市場空間而已,再往上,日本歐洲的情況證明增速就很緩慢了,那時產能過剩的威脅就容易出現了。

我們不能動輒拿美國為標竿,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是更加奢侈浪費的,包括能源消耗,也包括生活用紙消耗。中國的人口數量,資源限制,經濟發展水平,使得中國完全複製美國的生活標準完全不現實。所以,也許8公斤-10公斤的年均消費量已經是中國生活用紙消費量可預見的天花板了。」

最後還要考慮發展路徑問題。我們經常說刻舟求劍,但是誰都容易犯這個毛病。中國,美國發展的歷史不同,所以很多東西也會發生變化。

在生活用紙那篇博文裡,我提到了一個美國和歐洲的差異:

「區別於北美市場,在歐洲,生活用紙的零售商品牌佔40%的市場,嚴重損害了自有品牌生產商的利益

生活用紙的零售商品牌(Private Label)在歐洲和北美,特別是在西歐和北歐佔很大份額,而目前在中國零售商品牌還未成氣候。在瑞典的家樂福超市,幾乎看不到生產廠家的自有品牌(Brand);中國的未來狀況可能也會是目前歐洲的情況,特別是隨著產能的增加和新進入者增多,市場格局會發生變化」

中國未來是走美國路線還是歐洲路線?我看走歐洲路線的概率更大,看看華潤超市裡自有品牌的數量不斷增加就可以佐證了。生活用紙基本是同質化產品,價格才是關鍵因素。所以,這個因素也會嚴重限制生活用紙廠家的天花板。

文章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

「總體而言,我們可以認為,恆安,維達等國內生活用紙巨頭還有一段好時光,因為市場空間還有,競爭也還不夠激烈,但是產能過剩的威脅已經逼近,市場空間也許沒有大家期望的那樣與美國水平看齊,而是只有翻倍的空間。」

貴州茅台、張裕、東阿阿膠、維達國際,這些曾經的牛股的走勢,都印證了這個問題,天花板在哪裡?天花板越近,我們估值的安全邊際要求越高。

第二個:轉型的時間跨度和不確定性

看看埃森哲的研究結論,一旦公司增長陷入停滯,只有7%的可能性重新恢復增長。IBM轉型成功,是個個例。

對於主業陷入衰退的公司,我們一定不要低估其轉型的時間跨度,以及要重視轉型成功的不確定性。

張可興的經驗非常寶貴:

「企業價值不能依靠一個尚未確定的新產品;不能嚴重多元化;不能處於轉型期。

 也不是說,所有的指標都完全符合才會去選,只不過盡最大限度地接近。上述指標,同行覺得太苛刻,但實際上每一條都是積累了我們和同行血淚的投資經驗教訓。

 其中有些硬性指標,未滿三年上市的不投資,轉型的企業不投資。蘇寧電器在轉型,向電商化發展,我們看不清楚未來發展方向,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所以就會放棄。云南白藥逐漸變身家化企業,也不符合我們的指標。」

很多人,不明白,公司的成功和炒股成功,很多時候都是有運氣成分。

所謂,形勢比人強,大勢勝於一切。

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機遇。選擇勝於努力。

所以,選擇行業很重要,選擇時機也很重要。

一個轉型期的公司,原有的優勢很難重複利用,跟創辦一個新公司的難度沒啥兩樣,甚至猶有過之,因為原有業務的思維根深蒂固,反而會阻礙新業務的成功。

柯達等公司的例子就是榜樣,它們不是沒有看到新一代創新技術的威脅,但是由於屁股決定腦袋,既得利益總會阻礙新興利益,所以新業務很難發展起來,最後讓自己覆滅。

時機非常關鍵,很多人對這個重視不夠。

我曾經寫過文章,說開山股份,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增量市場總是最好的市場,存量市場相對來說難度更大,市場空間更小。

什麼是增量市場?3G替代2G就是增量市場。

開山股份的離心冷媒壓縮機,如果格力這個巨頭都已經自己生產了,那它還有什麼機會?一般的空氣壓縮機,如果開山股份沒有本質性的差異化創新,僅僅靠節能10%,我認為是很難撬動存量替代這個市場的。我對開山股份的看法就是翻一兩倍的空間而已。現在開山股份的熱炒,我看更多是基於螺桿膨脹機,這個反而是個增量市場。

我看歐奈爾的《笑傲股市》,我的視角與眾不同,從來沒有人深刻體會這一點。歐奈爾的精髓是新:

「N=新產品,新管理階層,股價新高:選擇怎樣的入市時機

公司呈現一片新氣象往往是股價大漲的前兆。這種新氣象可能是一項促進公司營業收入擴增及收益加速增長的重要新產品或服務;也可能是過去數年裡公司最高管理階層進行了創新變革;或者,發生一些和公司本身所處產業環境有關的事件:比如產品供不應求,產品價格飆升,或者發生新的科技革命。」

看看它列舉的那些美國牛股,關鍵在於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這才是他們牛的最關鍵因素,視野之內沒有敵人。藍海市場才是最大的增量市場。

「Rexall於1958年增設家用塑料製品部門,股價從16美元升至50美元

Thiokol於1957年發明新型火箭燃料,股價由48美元升至355美元

Syntex於1963年上市口服避孕藥,6個月內,股價從100美元升至550美元

1967年至1971年,麥當勞擴展連鎖,股票價值增加11倍

Levitz開設大型家具折扣商店,股價在1970至1971年上漲660%

Huston Oil & Gas鑽探出新油田,股價從1972至1973年,升968%

ComputerVision's 推出電腦自動設計工廠自動化產品,股價從1978至1980年升1235%

發明新興辦公文字處理設備,Wang Lab B股從1979年至1980年漲1350%

Price Co.在南加州開設會員制折扣連鎖店,股價從1982年至1986年上漲15倍

Amgen研製兩種新的生化科技藥物,股價在1990年上漲60%,到1922年元月,累積上漲460%

Cisco開發新的網絡設備,股價3年半裡升20倍」

所以,對於蘇寧電器,浙江醫藥,中集集團,東阿阿膠等等,這些正處於轉型期的白馬股,對於其時間跨度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對於轉型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要有所準備。

當然,這些轉型公司也可能提供很好的投資機會,一旦轉型成功,戴維斯雙擊。

不過,前景再美好,道路也可能是曲折的,曲折的程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

以下是文中引用的信息的一些原文:

埃森哲研究人員Paul Nunes和Tim Breene關於卓越績效企業的最新研究揭示:市場、行業、公司以及產品的發展軌跡,並不是平滑曲線上升的,而是呈S型、跳躍式的。從平穩開端、快速增長、達到高峰,然後增長緩慢、停滯(此時增長曲線出現拐點)、最後下滑,形成一個週期,直至被新的產品所取代。體現這種軌跡的曲線被稱之為S曲線(又稱增長曲線)。企業的每一項業務或者市場,都有著一個增長曲線;當企業向新業務轉型時,反映在增長曲線上,就是從一個老曲線向新曲線的跳躍(見圖1)。

隨著市場的飽和、產品的成熟、競爭的加劇、新技術的湧現,企業的增長會放緩,企業的增長曲線會逐步拐到向下的軌跡。無論企業當前的業務多麼旺盛,它都有衰敗的時候。所以跨越當前增長曲線,向新業務轉型,向新增長曲線跳躍,是企業逃離衰敗、走向新生的必然之選。

大部分企業是在增長停滯,增長曲線下滑時謀求轉型,但為時已晚。據研究,一旦公司的增長陷入了停滯,它只有7%的可能性重新恢復原有增長。2/3的停滯公司被併購和破產。這個現實很殘酷,卻不斷在發生。成立於1980年代中期的Blockbuster曾經是世界音像租售業的霸主,它擁有近萬個音像租售店,但隨著Netflix等互聯網音像巨頭的崛起,網上音像租售模式的噴湧,它的利潤在下滑,增長陷入了向下的循環。此時,Blockbuster才開始謀劃轉型,建立郵件訂購系統,並向Netflix學習,不再收取延期歸還的滯納金,但已是積重難返,收入繼續下滑。到2010年,公司對外宣佈,它可能要申請破產保護。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得以成功轉型的企業太少,以至於危機下的成功轉型成為英雄事蹟,IBM的生死變革得以流傳,但我們不要天真地為這些個案所矇蔽,以為企業在危機下也能起死回生。


張可興:用常識做確定性投資

問:你曾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投資股票要像找老婆一樣精挑細選,要選擇最好的企業來投資。那你認為最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

答:我們的股票池分為兩類,一類叫A類,稱為核心股票池,另一類為B類,稱為一般性股票池,A類股票池肯定符合B類所要求的條件,但B類一般不符合A類或者我們不確定是否符合A類。

 進入A類股票池的企業,主要看企業、行業和管理層3方面。符合B類股票池的一般原則,要公司成立10 年以上,上市三年以上,經過熊市;正常ROE 不能低於15%;管理層要誠實;企業價值不能依靠一個尚未確定的新產品;不能嚴重多元化;不能處於轉型期等等十幾個指標。

 也不是說,所有的指標都完全符合才會去選,只不過盡最大限度地接近。上述指標,同行覺得太苛刻,但實際上每一條都是積累了我們和同行血淚的投資經驗教訓。

 其中有些硬性指標,未滿三年上市的不投資,轉型的企業不投資。蘇寧電器在轉型,向電商化發展,我們看不清楚未來發展方向,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所以就會放棄。云南白藥逐漸變身家化企業,也不符合我們的指標。

 ROE也是重要指標,最能反映公司的經營能力。萬科2010年持續宏觀調控以來,ROE在不斷提高,不敢相信去年ROE都超過20%,這說明企業競爭能力非常強。

  行業屬性也非常重要。如果行業選錯了,再好的企業都不會好。像最近的服裝行業、白酒行業,兩個行業都不景氣,更別說相關的公司了。管理層改變行業的能力太小。我們先選擇行業,然後再選公司。


別碰藍籌「天花板」

「茅台高嗎?」劉明達說著便站起身來,舉起一隻手去觸摸他辦公室並不是很高的天花板,而指尖已經十分接近。

劉明達反覆強調全面地去評估一個公司的長板和短板,把最短的板看到了,風險就看清楚了。因此他對長期估值的理解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公司價值,另一個是市場定價,只看其中一個在市場中一定會碰壁。而劉明達的長期持有理念並非機械的「死捂」。如何規避績優股的成長極限,是對一個價值投資者非常現實的拷問。

「這是市場的一個本能的反應。」劉明達說,「就像這個天花板,如果再高一點,我擔心會撞上去。因此在距離很近的時候我會主動地迴避它。」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再好的藍籌股也必須有足夠的折價,這時很可能就是公司的增長極限。


學習巴菲特:規避衰落公司比選最牛公司重要

  對投資者來說,投資中最致命的打擊不在於錯過一家好企業或好股票,而在於持有了一家看似很優秀,但事實上已悄然進入經營優勢的中後段或將進入成熟期,甚至即將步入衰退期的公司的股票。

  公司步入優勢期的中後段的標誌,並不會寫在財務報表上。當一家公司的利潤還在增長甚至高速增長時,這家公司的問題可能已經出現並在積累。股票市場是如此敏感,在一家公司已明顯顯露出這些徵兆前(如顯露在經營業績上),其股價往往早已見頂,並很早就步入了漫漫熊途。那麼,一家優秀的企業是如何告別輝煌乃至走向衰落?為什麼很多公司的業績看似還在增長,股價卻早早見頂,長期陰跌?

  其實,具有良好歷史業績的企業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因行業存在經營壁壘而享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另一類則是因為經營環節的卓越高效而形成的雖無競爭優勢,但屬經營優秀的企業。而不管哪類企業,都存在經營擴張的衝動。對於前一類企業來說,競爭優勢的存在往往侷限於區域性或某特定產品領域,兩種情況下,企業的競爭優勢可能出現問題。

  其一,在預感主業經營的擴張空間不大、增長不快時,為更快、更大的擴張,企業在積累了足夠資金後,向尚不具備競爭優勢或高效經營的領域投資,這必將給未來的經營帶來風險,降低未來的整體資本回報率。目前,A股中這類公司有相當數量,如果原來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或主業繼續保持和增強優勢,問題尚不大,最可怕的是原來主業的擴張空間已不大,新領域的投資也遭受競爭壓力,那麼公司的整體資產回報率將大幅下降而走向衰敗。

  其二,迫於擴張壓力或企業錯估了本身競爭優勢,將原來區域性的競爭優勢向全局性的市場或產品領域擴張時,整體競爭優勢將不斷下降,如很多百貨業進行擴張,企業資產回報率卻在下降就是如此。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行業形勢發生變化,如市場規模出現高速增長或新的需求產生,一些區域性的市場或某細分領域出現空白,一些新的競爭者可能趁機而入並站穩腳跟,行業新的競爭結構就此改變,原來的競爭優勢削弱只是時間問題,企業即便經營業績還在增長,投資者的預期也將發生大的改變,股價的溢價必將持續降低。

  對於後一類企業來說,由於原本就不存在競爭優勢,只是企業在多個經營環節的效率領先於對手。但由於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而成為「行業榜樣」,競爭對手的模仿必將成風且並不困難,如經營體制可以學習、複製,優秀的人才和技術可以挖來或仿製,管理質量容易被效仿……原來效率高的企業就如同賽場上暫時領先的運動員,被後來者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學習研究失敗的企業,與研究優秀的企業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縱觀巴菲特的投資,與其說他是選股大師,不如說是識別失敗企業的大師。很多批評人士曾抱怨,近幾十年來美國最牛的公司,巴菲特幾乎沒有投資過一家。然而,巴菲特卻是長期投資中業績最好的投資者,最關鍵的就是他的投資中很少有讓其損失巨大的錯誤投資,或在一些企業即將走向衰落前就已出售。例如美國的房利美,巴菲特也曾投資過,但他在這家企業輝煌時就看到了其未來的問題,早早將其拋出。很多人學巴菲特,以為只要買好公司股票就行了,但對於如何識別即將失敗的企業卻缺乏研究,這正是他們遭致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41

美元周期與金融危機的邏輯與應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27

(本文作者為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七年前的一場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運行軌跡,也讓國內研究視角越來越國際化。更多的經濟研究者認識到由於全球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環境越來越錯綜複雜,處於開放體系內的中國經濟很多時候面臨的最大風險並非來自於國內,而往往來自於國際市場上諸多沖擊。

佐證上述變化的是筆者金融危機前後的工作感受。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筆者恰好在中金公司從事海外宏觀研究工作,讓筆者感觸深刻的是,相比於危機爆發前國內投資者對海外經濟的“漠然”,危機之後國內投資者對海外宏觀的興趣急劇上升,每一次路演、每一份報告都會引起國內的極大關註,這在危機前是難以想象的。

自此以來,國內對海外經濟的關註有增無減。綜觀近兩年全球經濟局勢,筆者認為,近一個階段美元新一輪強勢升值周期是否會持續將是又一個值得特別關註的事件。截至目前,美元指數相比於去年3月已上升了20%,新一輪強勢美元回歸對全球與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如何防範相關風險?這個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課題之一。

“美元本位制”之後,全球金融動蕩越加頻繁

近來美國經濟數據好轉、加息預期增強以及歐日經濟基本面不佳,避險資金重回美國等原因,美元指數呈現出一輪走強態勢。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美元從低於80以下的低位反彈以來,截至2015年2月27日,美元指數已經上漲至95.2,漲幅20%。

然而,與美元走強相伴,全球外匯市場動蕩卻在加劇,諸多市場遭受資金撤離風險,貨幣相繼貶值。新西蘭聯儲、歐洲央行、丹麥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澳洲聯儲也相繼走上了寬松之路;而人民幣同樣難以幸免,兌美元大幅貶值,頻頻上演即期匯率逼近中間價的2%,幾度跌停的局面。

為何美元走強或走弱與全球經濟金融發展聯系如此緊密?梳理歷史資料,不難發現,自1971年8 月15 日 “尼克松沖擊”打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以來,自金本位制度讓渡於美元本位制度的近四十余年間里,幾輪美元周期與全球金融動蕩都有極為密切的聯系,美元大幅波動減小的對美國經濟的沖擊,但對其它國家的金融市場動蕩影響巨大。可見,這一現象並非巧合,而有其制度性原因,正如美國的一位前財長說的:“這是我的美元,但是你的問題”。

具體來看,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以來,美元大起大落時期全球經濟大致出現了如下重要變化:

第一階段(1971年-1979年):美元下降周期。伴隨著“尼克松沖擊”,美元相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一次性貶值15%,從此美元進入持續貶值周期。自1971年8月到1979年底,美元指數貶值27%。與此同時,伴隨著美國和全球貨幣供應量的急速增長,同期石油、貴金屬、基礎原材料價格飛漲,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陷入史無前例之“滯脹”。

第二階段(1980-1985年):美元強勢上漲周期。為擺脫滯脹,1979年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強力提升利率,也將美國推向了強勢美元時代。截至1985年2月,美元指數曾一度高達158,導致本輪美元上漲幅度超過80%。然而,同期全球金融市場卻動蕩不斷,最為有名的是拉美債務危機。盡管外債過高是爆發拉美危機的內在因素,但早前弱勢美元導致的資金源源湧入與美元強勢回歸後資金的大舉撤出成為了危機的加速器,從此,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第三階段(1986-1995年):美元下降周期。由於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面臨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重困擾,到1985年,美國政府試圖運用的綜合貿易及競爭法案幹預外匯市場,促使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貨幣升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制造業。最為著名便是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五國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簽訂的廣場協議,拉開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此後,日元大幅升值,國際資本在高利潤的驅使下,大舉投資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終於導致最後日本泡沫危機的爆發,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第四階段(1996-2001年):美元上漲周期。美國互聯網經濟的全面爆發使得1996年美元開始進入上漲周期,當時以美國為首的信息科技革命吸引大量資金重新流回美國,參與直接投資和證券買賣。直到2001,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信用市場急劇萎縮,起源於1996年開始的強勢美元周期導致本輪美元指數上漲約45%。於此同時,大量國際資金流回美國也加劇了亞洲市場資本流出,最為著名的是1997-1998年那輪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亞洲各國資產泡沫加速破沒,經濟與金融體系遭受重創。

第五階段(2002-2014):弱勢美元周期,期間全球金融危機出現。在長達十余年的美元疲軟周期中,美國利率與匯率走勢並不一致,國內利率變化程度較大。首先,伴隨著世紀初的網絡泡沫破裂,以及其後的911 恐怖襲擊,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和美元的信心深受打擊,資金開始大規模流出美國。而為防止美國經濟陷入持續衰退,美聯儲在2001年連續13次降息,創下了1981年以來“最為猛烈的降息輪回”,直至2004年6月,為防止通脹,格林斯潘與其繼任者伯南克相繼啟動了17次加息。

盡管加息成功地應對了通脹,但也加速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並隨即由“次貸危機”演變成影響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機。其後的數年,美聯儲相繼推出三輪量化放松政策,資產負債表迅速攀升,也維持了美元本位制以來最長階段的美元弱勢格局。

總之,美元周期與全球經濟周期的聯系如此密切令人驚嘆,而這也意味著一旦美元步入新一輪升值周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必將是巨大的。當然,本輪美元升值是新一輪強勢升值周期會維持多長;會不會升值太多尚待時間檢驗。

一方面,與以往每一輪美元強勢升值略有不同,當前美國仍然面臨通縮壓力,而回顧前兩輪美元升值之際,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則相對保持高位。另一方面,強勁美元之下,美國出口能否承受面臨不確定性。去年12月美國貿易逆差達到466億美元,創近兩年新高,非石油產品貿易逆差不降反升,筆者擔憂一旦美元持續升值,美國出口面臨的打擊必將是十分沈重的。因此,筆者判斷,美聯儲仍會觀察更長的時間已充分判斷QE結束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不會貿然加息。

中國如何破解美元本位制下的貨幣困境?

如此看來,本輪美元上漲是否會開啟美元本位制以來的第三次強勢升值存有變數。但毫無疑問,一旦美元走強勢頭明顯,其對新興市場、全球匯率、商品、股市以及對實體經濟傳遞的影響都將是顯著的。

僅就中國而言,人民幣近期貶值壓力,外貿出口困境,資本流出加快等等沖擊都已明顯顯現。因此,抓緊時間,積極尋找應對之法是防範風險所必需的。

筆者認為,面對今年以來美元可能走強的局面,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特別關註:

第一,短期內穩定匯率和穩定經濟,避免資金大幅流出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看到,美元走強已使得中國經濟面臨如下挑戰:例如,人民幣持續對美元貶值。但從一攬子貨幣來看,盡管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明顯,但對於其他貨幣卻保持升值態勢,總體上中國整體競爭力有所削弱。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資本流出壓力也有所增加。

有觀點認為,人民幣應該實現一次性大幅貶值以抵禦危機。但對此觀點,筆者存有不同意見。筆者清晰記得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不久,美元走低之際有關是否應該持有美元國內曾有過一次激烈爭論,當時激進的觀點則認為,中國應該一次性拋售美元與美元資產,這種言論給當時的外匯管理部門造成了很大壓力。事後來看,美元正處於從最弱期間反彈前夜,其後幾年美國複蘇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最為強勁的,如果當時缺少定力采取極端行為,可想而知,今日的損失極為慘重。

回歸當下,同樣道理,如果當前堅持人民幣一次性貶值,筆者認為,不僅從效果來講,很難如願,畢竟在全球需求疲軟之下,貶值對出口企業幫助有限。而且從信心層面,大幅貶值難免會削弱市場信心,進而引發更大量的資金外逃壓力,加劇危機局面。因此,保持定力,短期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將今年對美元貶值空間控制在6.3-6.4之間,適度貶值是權衡後的選擇。

第二,更多穩定經濟的舉措應該相繼推出,以穩定基本面情況。當前中國正面臨弱增長、低通脹、高利率的局面,如PMI指數連續兩月回落至50%分界線以下,發電量回落、工業生產品價格下跌、以及房地產銷售遇冷等現象更是值得警惕。與此同時,1月CPI更是罕見的回落至0.8%,2月恐怕也將維持1%以下的較低水平。,雖然筆者並不認為今年中國經濟會陷入通縮,預計全年CPI或將達到1.4%,但實施一系列降準、降息確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

可喜的是,央行已在二月初推出了全面降準,2月底已經推出了降息,是應對經濟通脹雙下滑的及時舉措。央行能夠及時行動並對降息做出解讀,都是更好的與市場交流,有助於傳達政策意圖,落實政策效果。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今年內央行還有必要繼續推出二次降息、四次降準,以促使貨幣政策回歸中性。

此外,應對海外複雜多變的情況以及改革對短期經濟下滑的沖擊任務艱巨,需要加大財政放松力度以穩增長,建議今年財政存款能夠減少1萬億支持民生,且加大財政赤字占GDP水平,增至2.5-3%未嘗不可。

第三,加速改革,以增強市場信心,為持續增長尋找動力源泉。一般而言,前幾輪美元走強出現危機的國家都往往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前期美元泛濫導致這些國家盡情享受資本盛宴的好處,往往將改革擱置一邊,其後國際環境瞬間改變,資本撤離成為誘發危機的契機。從這一角度而言,經濟體是否健康是衡量危機是否會爆發的重要標誌。

第四,人民幣國際化還需適時推進。央行行長周小川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際便撰文發表過文章《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探討過美元本位制國際貨幣體系下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央行也在近兩年積極通過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以應對困局。令人欣慰的是,不難發現,相比於以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大多是來自中國內部的聲音,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質疑美元霸權,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命題已非中國的一廂情願,反而有著更為強烈的海外需求。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前人民幣走向世界正面臨良機,加速推進人民幣步入國際儲備貨幣行列正當其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15

企業生命周期與投資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qhk.html

企業生命周期與投資

原創   2017-04-06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 pubanyaobin(一只花蛤的價值)

企業是有生命周期的,投資者需要識別所投資公司的生命周期。如果要知道企業生命周期,可以讀一讀《企業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的作者是伊查克·愛迪思。愛迪思是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創立者。如果要理解企業生命周期,那麽還要深入研讀愛迪思的其他幾本書。愛迪思到目前為止總共出版了六本書,但是在國內發行的中譯本只有四本。這四本分別是《企業生命周期》、《完美管理者》、《把握變革》和《追求鼎盛》。愛迪思認為,米爾頓·弗里德曼或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理論適應的是學步期企業的情況;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理論適應的是學步期轉向青春期的情況。而他的理論即“愛迪思法”是能夠延緩企業衰退而不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理論。

■企業生命周期十階段

愛迪思從大量經驗事實中,把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10個階段,它們分別是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前期、官僚期、死亡期。盛年期之前是成長階段,盛年期之後是老化階段。

1、孕育期

這是企業出現的第一階段,即夢想階段。在這個階段,創業者把註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構想和未來的可能性上,他制定並談論著改變市場或創造市場地位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其最大特點就是創業者高談闊論,卻沒什麽具體行動。當然若沒有這種夢想,就不會有後來的企業。孕育期不關心市場,但這是正常的。然而,這種正常的問題,如果在企業建立後還繼續支配著創業者,就會變成阻礙發展的問題。它有可能會使產品或服務定位不準確而造成習慣性賠本,也有可能會阻礙由產品導向到利潤導向的轉變。而利潤導向是企業誕生後能否存活的關鍵。

2、嬰兒期

嬰兒期公司的運轉都需要錢來付賬,增加銷售量就成為頭等大事。嬰兒期的正常問題是完善產品與擴大銷售的矛盾,這將會使企業筋疲力盡。此時企業沒有明確的制度,缺乏必要的程序,預算相當有限,不足以建立龐大的團隊,整個管理構架可能只是創業者兜里一張皺皺巴巴的紙,甚至連紙也不需要有。故創業者只能高度集權,加班加點,沒有等級,沒有聘用,沒有考核。決策權高度集中,事必躬親。嬰兒期企業若夭折,一是現金流斷裂,一是創業者失去控制權或者喪失責任心。因此,獨斷專行的領導風格幾乎不可避免,這樣才能適時處理危機。但這種獨斷專行若不適當地長期延續,就會在學步期病態地阻礙企業發展。

3、學步期

當公司產品和服務得到市場認可時,就進入了學步期。此時現金流也不錯了,銷售也提高了,就會出現“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自大,最常見的就是攤子鋪得過大。領導人會覺得任何機會都要優先考慮,任何好處都舍不得丟棄,卷入太多相幹和不相幹的生意,精力不集中,什麽都感興趣,於是往往多元化遍地開花。企業領導獨斷專行,沈醉於眼前的成功,相信自己的天賦,腦子里都是些不成熟的瘋狂想法,迷戀“更多即更好”的信條,而那些促銷的折扣與獎勵,可以使銷售直線上升卻沒有利潤,甚至銷得越多賠得越多。企業圍繞人來組織,而不是圍繞事來組織,企業的行為被動而不主動,因為它缺乏規劃,它不斷對機會做出反應,而不是先計劃周密、組織完善、定位準確後再行動。

4、青春期

青春期最重要的事情是擺脫創業者的影響而進入經理人治理階段。這是企業的再生階段。即便是創業者本人轉變為職業經理人。這種管理上的轉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企業行為缺乏連續性,人員中間產生隔閡。一旦引入職業經理人,就會發生管理風格的變革和企業文化的轉化。創業者與新經理矛盾頻發。這一階段的難點,是創業者潛意識中希望新經理“同我一樣”,但又要能做“我已經做不了的事”。於是經理人經常“走馬燈”。此時的麻煩,是經營目標的轉變。這一時期必須由“更多即更好”轉變為“更好即更多”,由盲目擴大市場份額轉向明確追求利潤。在頻頻發作的矛盾之中,最大的可能是經理人與董事會結成同盟,擠走富有開拓精神卻在不斷破壞制度的創業者,病態的結果是企業未老先衰,直接進入貴族期。

5、盛年期  

盛年期就是靈活性和控制力達到平衡狀態的階段,這是企業蒸蒸日上的時期。此時已經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夢想和價值觀得以實現,合適的權力結構平衡了創造力和控制力的關系。企業明白它要什麽不要什麽,關註點可以兼顧顧客和雇員,銷售和利潤能夠同時增長,它能預測到即將取得的成效,規模經濟和顯著效益可以讓公司多產起來,能夠分化和衍生出新的嬰兒期企業,也能夠擴展到新的事業領域,有了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企業文化,可以促進企業的內部整合和團結。盛年期並不處於企業發展的最高點。過了盛年期,發展曲線還會繼續上升。這時的發展源泉,來自於以前積累起來的活力。企業如果不滋養這種活力,就會逐漸喪失進取精神。愛迪思後來又把盛年期又分為盛年前期和盛年後期。前期和後期的區別在於,前期經營者還在力求興旺發達,後期經營者則滿足於維持已經形成的大好局面。在盛年後期,企業自滿了,遠見和夢想不複存在,靈活性和創造力都在下降。

6、穩定期 

穩定期是企業的轉折點,雖然一切還是欣欣向榮,但大家都越來越循規蹈矩安於現狀,保守處事。花在一線客戶上的時間少了,在辦公室的時間多了起來。會議中沒有年輕時的直截了當和犀利銳氣。決策的隱含準則是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保護公司利益。高管層雖然能傾聽建議,但卻不會探索新的領域。權力中心的關註點慢慢地向財務和法律事務部門轉移。瑣細的事實、大量的數據和精密的公式在決策中滿天飛。領導人為了保持企業的良好聲望,會壓縮長遠的研發預算而加大短期贏利能力的投入,甚至為了保持現有贏利水平而削減市場調研費用。一個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對財務部門的重視超過了對營銷部門和研發部門的重視,對昔日輝煌的津津樂道超過了對發展願景和新戰略定位的探索。這一階段表面上沒有大毛病,高管層會誤以為這就是盛年期,但衰敗的種子正在悄悄發芽。

7、貴族期  

貴族期的表面雍容華貴,但不再有真正的長期目標和事業追求,只是為了維持面子而熱衷於短期獲利和低風險目標。錢主要用於控制和籠絡人心的福利,對表面形式的重視遠遠超出了實質內容。這種企業也想有所發展,但由於已經沒有創業精神,所以通常采取並購方式來滿足發展欲望,試圖通過並購買到新的產品、市場和技術。貴族期的企業本身比較成熟,所以它也會成為別人並購的對象。貴族期企業的本質就是平庸。企業內部一潭死水。大家關心的不是你做了什麽,而是你如何做。衣著、會議室、工作空間、相互稱呼等形式要件,是區分貴族期同其他階段的明顯標誌。到貴族化的後期,在公司運營上就不得不采用殺雞取卵的方法來維持局面,比如以漲價來增加收入,以兼並來取得市場。

8、官僚化早期
   
當公司掙不到錢,也不能兼並有價值的企業之時,就進入了官僚化早期。人們都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爭鬥,強調是別人造成了災難,似乎只要找出“罪魁禍首”就能恢複正常,於是內訌和中傷不斷,爭奪企業內部的地盤,客戶的需要無人理睬,那些平時就看著不順眼的員工就變成了犧牲品,凡是有創造力的人,在官僚化內訌中往往不是那些擅長權位者的對手,他們會被送上祭壇。而試圖推行變革、徹底扭轉官僚化趨勢的人,不但無濟於事,而且還往往會搭上自己的職業前程。貴族化和官僚化的區別,在於有無“管理偏執”。貴族化階段能夠維持表面的友好;官僚化階段則會出現解雇那些被指斥為造成公司困境的責任者。所謂“偏執”是指推上祭壇者不過是替罪羊而已。若情況還不好轉,這種偏執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重演,而人們不清楚下一個替罪羊輪到誰,所以又會加劇內部爭鬥和互相詆毀。

9、官僚期 

官僚化的結局是企業瀕臨破產,此時靠企業自身的商業努力已經無力回天。可以說,此時企業已經病入膏肓。若政府強力救護,有可能使企業表面上得以再生,但實質上不過是回光返照。因為在這樣的企業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站不住腳的,最後剩下的是行政型管理者。官僚越積越多,他們擅長的是制定制度,建立程式迷宮。到處充斥著制度、表格、程序、規章,就是看不到真正的經營活動。企業已經不在乎客戶,與外界隔絕,盛行文件崇拜,不管什麽事情都需要打書面報告,客戶提交了書面請求而最終找不到誰能對產品中出現的問題負責。部門負責人只能照章行事,但制度為何這樣規定卻說不清楚。不管是內部員工還是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得到的答複都是“公司就是這樣規定的”。這樣的企業本質上已經死亡。

10、死亡期

企業死亡是指為“已經沒有資源鼓勵人們為自己工作”。一般來說,進入官僚期的企業,已經患上了不治之癥,發出死亡通知書是遲早的事,不過,如果政治因素還能讓它茍延殘喘,那麽它的死亡期會延長下去。等到政治力量不再對這個企業承擔義務時,死神就會降臨。那些事實死亡而靠政府的監護輸液維持生命的企業,是以政府發行鈔票以及潛在或顯現的通貨膨脹為代價的。

■先選成長,次選成熟,擯棄首尾

值得註意的是,企業所處的生命階段,不以時間長短來確定,也不以規模大小為前提。就時間來說,有不少百年老店依然“年輕”,也有不少年輕企業已經“老態龍鐘”;就規模來說,有些世界排名領先的巨型企業依然生機盎然,而有些小型企業已經送進了重癥監護室。判斷企業年齡的尺度,是靈活性和控制力的消長情況。在那些IPO的上市公司中,有的在學步期就上市了,有的則在青春期,可能更多的是在鼎盛期或貴族期,個別的甚至在官僚期。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麽有的公司僅僅上市兩三年就開始走向老化的原因。

生命周期很有可能會互相交錯重合,企業可能因為糾纏不清的問題而向前一個階段倒退,也可能在健康發展過程中出現後一個階段的特征,不同階段的關鍵問題往往在其他階段也存在,不過在其他階段要麽不成為問題,要麽不占據首要位置而已。就像一個人的年齡和他各個器官的年齡不一致那樣,企業的各個部門也許並不一定處在同一個生命階段,一個企業的銷售部門可能一直在青春期徘徊,而財務部門則可能早已進入貴族期,組織整體所處的生命階段只是大多數部門歸納出的整體表現。理論概括永遠是一種簡化模式,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如果脫離了企業運行的現實,簡單地用生命周期來套,就有可能犯刻舟求劍、削足適履的錯誤,違背了愛迪思的本意。

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抓住關鍵的幾個時期。在我看來,在扣除了首尾兩個階段後,可分為四個時期。

1、初創期,由嬰兒期和學步期組成

這個時期利潤較少且極不穩定,尚未形成核心競爭力。銷售收入也較少且不穩定,毛利率相對較低。由於尚未形成有效的治理制度,各項用度相對較大。有時處於虧損狀態。銷售利潤率、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一般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可能只有在學步期後期,隨著行業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成本的降低和市場需求的擴大,新行業便逐步由高風險低收益的初創期轉向高風險高收益的青春期。這兩個時期可能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進行投資,但是適合天使投資者進行投資。

2、成長期,由青春期和盛年期組成

這個時期企業的產品經過廣泛宣傳和消費者的試用,以其自身的特點贏得了消費者的歡迎或偏好,於是市場需求上升,行業也隨之繁榮起來。與此同時,行業也出現了相互競爭的局面。這種狀況會持續數年或數十年,市場份額不斷增加,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現金緊張。這是企業的高速成長時期,也是最好的投資時期,其股票將成為萬人矚目的“成長股”。企業通過大量地進行外部籌資和投資,更多地利用負債,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從而實現企業的快速擴張。因此,所面臨的競爭風險也非常大,破產率與被兼並率相當高,需要謹防成長陷阱。在盛年期後期,市場上生產廠商的數量在大幅度下降之後便開始穩定下來。

3、成熟期,由穩定期和貴族期組成

這個時期是企業產品的成熟時期。企業之間、產品之間的競爭手段逐漸從價格手段轉向各種非價格手段,如提高質量、改善性能和加強售後維修服務等。行業的利潤由於一定程度的壟斷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風險卻因市場比例比較穩定、新企業難以打人成熟期市場而較低。因為產品已被大多數的潛在購買者所接受而造成的銷售成長減慢的時期。為了對抗競爭,維持產品的地位,營銷費用日益增加,利潤穩定或下降,但是產品總是在提價,而產品卻過時,市場占有率下降。成長開始逐步放緩,其股票也逐漸從成長股蛻變為“價值股”,企業重視對股東的回報,企業現金充裕,因此仍然屬於較好的投資機會。但是需要謹防價值陷阱,因為企業可能在悄無聲息中滑向官僚期。

4、衰退期,由官僚化早期和官僚期組成

這個時期是企業的衰退期,其時間長度可能會延續很長。由於盈利能力差造成內部積累少、缺乏權益融資渠道等原因,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的水平。由於銷售大幅度下降,產品積壓嚴重,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變慢,從而使得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相應延長,現金周期也隨之延長。由於銷售收入出現負增長,而成本費用又居高不下,利潤開始出現虧損。毛利率、銷售利潤率、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在同行業中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甚至為負數,流動資金逐漸枯竭。當正常利潤無法維持或現有投資折舊完畢後,整個行業便逐漸解體了。這個時期顯然不適合普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但是卻可能適合禿鷲投資者們。

標明每個階段的起點和終點未免有些武斷,其實每個階段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因此有人以銷售成長率或下降率的顯著變化處作為區分點。比如,波里(Polli)和庫克(Cook)就曾提出以逐年實際銷售量的百分率變動的正態分布為基礎來劃分產品的各階段。事物沒有絕對。並非所有的產品都呈典型的生命周期。有的產品種類的銷售在成熟階段是無限期的,這是因為它們與人口變化規律高度相關。有的產品經久不衰,例如可口可樂、吉列剃須刀等,並且公司還在使用這些名字不斷推出新產品。這種企業屬於巴菲特最青睞的投資對象。辨別每個生命周期需要敏銳的商業直覺,肯定是有相當難度的,但是如果理解了愛迪思的生命周期理論,將肯定有助於我們的投資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