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超一流菁英逆齡的祕訣 鍛鍊敏銳五感 融入大自然

2015-11-23  TWM

隨著年齡增長,自律神經處於不穩定狀態時,身體會感受到疲累不適, 如果想與超一流菁英一樣,讓人生活得豐富精采,不受時間影響,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改變一點點,你也可以是一流菁英。

每個人都會一年比一年老,毫無例外。縱使你擁有卓越能力,也無法改變這項事實。不過,越成功的超一流菁英,越懂得隨著時間成長,一年比一年過得更豐富精采。

我認為關鍵之一就是「自律神經」。簡單來說,自律神經就是控制所有內臟器官,尤其是控制血管的神經。此外,人類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呼吸」,也是由自律神經掌控。

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神經組成。以汽車來比喻,交感神經可說是油門,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情緒會亢奮,人也會充 滿活力。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相當於煞車,副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會適度放鬆,血壓下降,情緒平緩,人也會感到冷靜。

就與開車的道理相同,唯有保持油門(交感神經與煞車副交感神經)平衡狀態,才能將人的身心功能發揮到極致。遺憾的是,現代社會很容易導致身心失衡。壓力、 不安與恐懼會壓抑副交感神經,讓交感神經持續處於活躍狀態——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身心失衡的現象)。最明顯的症狀是,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以及做什麼事 都不順利。這些「無名病」以及毫無來由的委靡不振,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徵。

自律神經失調 易感疲累

不只如此,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男性在三十歲、女性在四十歲過後,副交感神經的功效就會大幅降低——換句話說,正是由於副交感神經功 效不彰(自律神經失調),才會導致男女分別過了巔峰年齡之後,深刻感受到體力急劇下降,甚至出現更年期障礙的原因。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活得 越來越豐富精采,就代表對方平常十分注重健康,隨時調整紊亂的自律神經。

無論是哪個領域的菁英,每個人的五感都很敏銳,而且對於大自然的感受性最為強烈。乍看之下,體會四季變換的感受性似乎與身體健康、成功人生毫無關聯,不過,這是極為重要的特質。因為敏銳的五感,是「自律神經平衡極度穩定健康」的證明之一。

當自律神經平衡處於極度穩定健康的狀態,優質血液就會運送至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不只能促進腸道與肝臟等內臟功能,還能喚醒大約六十兆個體內細胞。長久下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與味覺等「五感」便會越來越敏銳。

感受四季變化 豐富人生

以戶外運動高爾夫球為例。看到全盛時期的老虎.伍茲與日本選手石川遼的傑出表現,讓我深深體會到,他們不只能感受風的氣息,簡直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日本 第一摩托車賽車手秋吉耕佑也是其中之一。無論在多惡劣的氣候下比賽,他絕不會逆天而行,而是將自己融入大自然裡。

若是你也想像超一流菁英一樣擁有靈敏的感受性,第一步就是要磨練對於大自然的感覺。只要從今天起不斷累積小小的改變,就能輕鬆做到。早上出門時不妨仰望一 下天空,感受風的氣息。或者是晚上回家時,不要一直拖著腳步嘆氣說「今天好累喔」,抬頭仰望一下天空,感受風的輕撫。

縱使你正處於高壓狀態,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五感也變得遲鈍,只要持續仰望天空,感受風的氣息,絕對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有時你會聞到淡淡的七里香香氣,發 現春天的腳步近了;有時空氣中帶著丹桂香氣,捎來秋天即將降臨的訊息。運用這個方法慢慢體會,可進而鍛鍊出敏銳的五感。

擁有敏銳的五感不只是成為一流菁英的必備條件,更能讓人生豐富精采。

(本文摘自第一、二章•孫蓉萍整理)超一流菁英的「健康」奧祕

作者︰小林弘幸

1960年出生於埼玉縣,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體育協會官方認可運動醫學醫師。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部,修完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課程。先後 服務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皇家兒童醫院外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附設醫學研究中心等,回國後曾任順天堂大學小兒外科講師、副教授。身為自律神經研究領域 的專家,從醫學觀點研究分析如何才能發揮最佳表現,協助許多運動明星與藝人更上一層樓。

譯者:游韻馨

出版:春天出版(2015年11月)

撰文 / 小林弘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1

在遴選風暴中出線的中研院新科院長 廖俊智有科學家的敏銳、王建民的耐挫力

2016-06-13  TWM

甫出爐的第十一任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是享譽國際的生化、化工等跨領域專家,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說自己是「很平凡的人」,種種光環與成就,憑的就是熱情。

「盡力把每件事情做好!」即將出任中研院院長的廖俊智,在確定出線後接受《今周刊》專訪,笑談自己奉行的座右銘。即將返台在七月一日就任新職的他,如何把這個近來成為風暴中心的學術重鎮招牌重新擦亮,任重道遠。

廖俊智雖在二○一四年才成為中研院院士,但在國際生化、綠能領域上,他的名號早已響叮噹,同時擁有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國家科學院、台灣中研院的「三料」院士身分,任何一個院士資格都是難得的榮譽。雖然二十多年來都在國外任教,但他並非外界想像的對台灣陌生,反而每年都回台多次,分享所學。

世界級成就

「三料院士」擁有多項專利「我向總統說,若圈選我,願承擔責任,全力以赴。」廖俊智回憶,在六月二日與總統蔡英文的越洋視訊談話中,蔡英文先表示中研院院長遴選過程一切合法,再徵詢他的意願。曾經發表聲明,要求澄清遴選程序適法性的廖俊智強調,他不會因這件事不如人意就不愉快,「這是我們大家一起的事……。我是抱著家裡有事、回家幫忙的心情回台。」現年五十八歲的廖俊智,台大化工系畢業後,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達公司工作三年,後來先後到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任教,目前是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被詢及「三料院士」的榮耀,廖俊智說:「擁有頭銜雖然光榮,但重要的還是對新知識、新科技的實質貢獻,只要研究者找對目標、不短視近利,必然能實至而後名歸。」中研院院士蔡明道盛讚廖俊智在代謝及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世界級成就,其研發成果帶來多項專利,「是少數跨多領域、對學術應用有很深見解的專家。」蔡明道形容,一四年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時,他對其演說內容「驚為天人」,加上廖俊智在美國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底下研究成果和經費之豐厚,讓人意外「這麼優秀的人,怎麼還不是院士?」於是和其他中研院生命科學組成員一起提名廖俊智,並順利獲選第三十屆中研院院士。

廖俊智能進行跨領域研究,有其背景。雙親都是工程師,他從小就喜歡研究科學,高中時就對化學和物理都有興趣,大學順理成章地選擇唯一涵蓋兩者的化工系就讀。

獲柯達聘書

一頭栽入生命科學領域

畢業後,他進入當時化工系排名第一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念博士,也因此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貴人、撰寫化工經典教科書《輸送現象》的共同作者Edwin N. Lightfoot 教授,自此改變他對研究的觀點,從化工領域拉寬到生物工程領域。

「Lightfoot 教授向我介紹發展神速的現代生物學,他認為,一位聰明的化學工程師,應該能將化學工程的原理應用於解決複雜的生物問題,這樣先驅的觀點深深打動我。」廖俊智笑說,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知識的基礎。

廖俊智說,當時學界對生物化學研究並不重視,全球經濟也還陷於兩次石油危機的谷底,「許多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但意外的是,在博士尚未畢業前,廖俊智就獲美國柯達公司一紙聘書,邀他在畢業後加入其生命科學研究團隊。

總結這段人生歷程的意外轉彎,廖俊智說,儘管生化在當時是冷門領域,但它「不但讓我意外順利地找到工作,也為我三十年後獲得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及科學院的肯定鋪路。現在回想起來,我會鼓勵年輕學生及研究者,依循其內心的渴望及熱情做研究,而不是盲目地投入熱門的研究領域。」Lightfoot教授對廖俊智的影響深遠,他常說「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實的真相, 而非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句話徹底改變廖俊智在學術研究及做人處世的觀念,避免執著於自己既定的想法,對事物的真相,做選擇性的解讀。

與老教授的互動,不僅在學術研究上,也在日常生活中。廖俊智回憶,有一年冬天遇到大雪,積雪甚至把他的車子掩沒,廖俊智在與老師討論完問題,不經意地提到稍後要去剷雪,「教授說等一下,隨後就帶著他兒子來幫忙。」回憶這段過程,廖俊智滿心感謝。

求事實真相

致力打破學術與應用隔閡

除了老師的影響,在柯達工作的三年,也成為他後來能夠打破學術和應用之間隔閡的重要養分。「最大幫助是讓我了解到社會各行各業如何運作,可以同時聽懂業界和學界的語言、思考方向,有助於跨領域研究。」廖俊智說。

「他對每件事都有想法,即使不是熟悉的領域,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王寶貫說,有一次當王寶貫談到大氣中減碳的研究,廖俊智不但認真追問各種作法,事後還持續關注進展。王寶貫認為,從這點可以看出,為何在所有院長候選人中唯有他能面面俱到,不只是針對理科,也對人文領域的人才養成等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令評選委員印象深刻。

「研究生涯有九九%都是挫折,假如一帆風順,就不會成為重大的研究了!」廖俊智笑言,這些年來,早已體認到要從事尖端的研究前,就要有「大部分的idea都是不可行」的認知,才能夠不輕易放棄,並且在錯誤中找到改進方法。

談到挫折,廖俊智數度提起旅美投手王建民,認為他一生堅持要回到大聯盟、那種越挫越勇的精神值得學習。熱愛棒球、游泳的廖俊智形容,就好像運動員投籃,有些時候就是怎麼樣都投不進球。做研究也會這樣,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但是若有強烈的信念做支持,就可以走得下去。

就是愛台灣

傳承知識 全力提攜後進

對學術研究充滿熱忱的廖俊智,在旁人眼中,是一位不遺餘力「愛台灣」、提攜後進的學者。認識廖俊智近四十年的老同學台大化工系教授吳乃立,直言「他很想幫台灣做事」;許多大學請他回來演講、擔任顧問等,他幾乎都會答應,包括清大、台大、台科大、成大、中山大學等,都有他傳承知識的身影。

「他非常願意接受挑戰、行動力也很強,很厲害卻沒有架子。」作為中研院邀請他到訪的聯絡人,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余聖法說,每次廖俊智回台可能只有一、兩天,卻能很有效率地拜訪各處,隻身前往未見助理隨行,非常隨和。

在大學和博士生期間都當過廖俊智學弟、現任清華大學全球事務長的陳信文透露,當年他一到威斯康辛大學,廖俊智就提醒他,煮菜要買哪一種醬油比較好,因為有些品牌據他觀察,「放了一夜之後似乎出現變質,可能有腐蝕性的問題。」由此來看,他是一位觀察力敏銳、對事事好奇,既細心又貼心的人。

「後來若因工作有機會路過UCLA,他還會主動開車來接我一起吃飯,再送我回機場。」陳信文形容,與廖俊智相識二十多年,除了平日的書信往來,偶有見面的機會,都感受到他的熱情款待。

這次廖俊智被提名為中研院院長候選人,背後的伯樂,是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

這位八十歲的老院士,在二十二年前曾經提名李遠哲為院長候選人,今年一月親自飛到美國與廖俊智懇談,決定提名他,再度成為成功的推手。

一四年,陳長謙邀請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也讓他進一步看見台灣化工產業落後國際的情況,「廖俊智是能夠帶來新路徑,用綠能方式建立新化工產業、經濟轉型模式的人選。」「研究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中研院的長遠目標,是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廖俊智的期待。

這位被不少人評價為「傑出卻謙和的學者、聰明卻嚴謹的科學家」的新科中研院院長,要他以一句話來形容自己,他想了很久才回說:「我是個很平凡的人、與大多數人成長過程都一樣。」然而,廖俊智帶著不平凡的成就鮭魚返鄉,未來是否能將台灣的最高學術機構帶向國際,為台灣帶來更大的科學研究能量,值得期待。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中研院院士經歷:美國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德州農工大學教授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研究專長: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合成燃料撰文 / 賴若函、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