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志国:搭建低碳运营模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5/168517.html


2009年,青啤员工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产品供不应求,没想到一年来忙得马不停蹄,更没想到金融危机环境下自己的薪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一定比例的提升。

“青岛啤酒净利润有望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75%-85%,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青啤董事长金志国认为,这正显示了结构调整的“神奇”力量。

金志国认为,接下来,除了要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挑战,还将面临低碳时代的挑战。

《21世纪》:你认为青啤在经济危机中业绩不俗是归功于结构调整,请你介绍一下结构调整的具体情况?

金志国:青岛啤酒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产品结构、品牌结构、组织结构和价值链结构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前后进行了资本结构、股权结构的调整。

为 了把青啤整合成“一家工厂”,青啤2007年底开始了新一轮的组织变革,将由8个区域营销公司、3个子公司和50多个工厂组成的层级组织结构,变成战略投 资、制造和营销三大中心,原有八条小价值链变成了一条大价值链。公司组织变成了矩阵型结构,改变了全国各地营销公司小价值链单兵作战的格局。

当 2008年国际经济大环境出现危机前的信号时,青岛啤酒预感到寒冷的经济冬天即将到来,采用了可分流转换债的方式,在2008年3月30日以前,以 0.8%的年利率获得了15亿的融资,比正常的利率低了90%,优化了青啤的资本结构。青岛啤酒的权证于2009年10月行权,再次募集资金11.9亿 元。资本结构的调整使青啤有了度过金融危机的棉衣,支撑了并购“济南趵突泉啤酒”、扩建多家生产厂等战略举措。

2009年,青啤很好地利用上市规则的制约,对百威英博转让其持有的27%股权成功应对,最终日本朝日啤酒公司受让19.99%,陈发树先生受让7.01%。同时,青啤集团公司在二级市场大规模增持青啤股票,使国有股比重从原来的30.56%提高到31.45%。

股权结构的调整,大大地降低了整个股权的结构性风险,增强了青啤国有控股地位。

《21世纪》:“低碳时代”的啤酒行业将受到哪些冲击与影响?

金 志国:目前中国酿酒行业的资源消耗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行业资产利用率低下。中国啤酒行业的产量虽然已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但在中国食品业的 28个行业中,啤酒属高消耗高排污行业,其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而发展模式则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模式”,势必遭到低碳经济的淘汰。

将来碳管理直接就是参赛权的问题,就是参赛资格的问题。一个没有参赛资格的队员,不能再赢得比赛的胜利。

《21世纪》:青啤将如何应对“低碳时代”的冲击?

金志国:要早介入、早行动、做到早受益。既然已经看到今后中国企业势必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与其被动拖延,无所作为,使企业未来限制于更狭小的生存空间,还不如利用目前难得的缓冲时机,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价值。

青岛啤酒其实已经在着手搭建一种适合“低碳时代”发展的“低碳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价值链的再造,是对前期运营模式的颠覆,是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调整和改进,整合自己企业的碳战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4

搭建億元婚禮港龍後人嫁金礦

2012-11-22 NM
 
 

 

港龍創辦人、毛紡大王曹光彪的廿七歲孫女曹穎惠(Veronica),上週五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俄籍年輕企業家柯義(Evgeny Klyucharev)註冊結婚,翌日在西九文化區搭建俄羅斯堡壘舉行盛大婚宴,邀請近千五位中外富豪名人出席。

當晚八時新娘子戴上六卡婚戒,穿上由Michael Kors設計的婚紗,與新郎乘坐馬車進場,婚宴入口動用真馬和穿制服的士兵迎賓,氣派十足,更花過千萬元邀請太陽劇團來表演,男方家族生意是開採金礦,花成億來辦婚宴,自然濕濕碎。只不過豪華婚宴霸埋海濱長廊出入通道,搞到嚟踩單車嘅市民好唔方便囉。

問新郎點求婚?佢輕佻得戚話:「very easy!」其實去年九月他帶Veronica坐直升機到大浪灣,途中忽然呈上鑽戒求婚,仲搵五十個臨記砌「Marry me Veronica」,女友一口答應更連嘴四、五次。

豪門夜宴

不要以為霍家娶新抱是世紀婚禮,是夜這個西九版克里姆林宮夜宴更是青出於藍,香港一眾富豪名流都賞面出席,真正是豪門夜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15

如何搭建一個合理的創業團隊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83157.html
部分早期投資人都會說自己的投資最看重的是團隊。由此也可見團隊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搭建一個合理的創業團隊呢?硅谷著名投資人 Mark Suster 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1,不要有太多聯合創始人。要注意不要給出太多的控制權,無論是給太多聯合創始人或者投資者。

2,我認為投資人對聯合創始和經濟情況的在意程度被人們所高估了。他們在意的只是創業團隊是不是有才華。

3,我理想中的創業團隊要有技術牛人,同時也要有優秀的產品經理。

4,在公司處於早期的時候不應該外包核心產品研發,不應該有諮詢公司來幫助加快產品市場化。

5,不要僱傭一幫具有相同特質的人。你需要一個多元化的團隊來確保成功。

6,不要聽從投資人的建議在過早的時候引入職業經理人。

7,你的第一個銷售人員應該是能為客戶著想的銷售,而不是靠關係來做銷售的人。

8,管理技巧主要就是三種:管理人、控制程序和管理技術。你需要明白其中的不同,很少有人樣樣精通,因此你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

9,不要太早有過多的CXO,對早期公司來說,這些高管頭銜完全沒有必要。應該讓每個人一個更實際的角色。

10,當你獲得一定融資之後,成立一個行政部,這能幫助CEO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而更關注業務。

11,一個財務方面的副總裁也能幫助公司處理很多財務、法務、人事上的問題,這也很重要。

12,要非常注意董事會的建設,限制投資人在董事會裡的數量。你可以隨時讓其他創業公司的CEO來擔任董事會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20

Facebook 計劃搭建時事討論平台,與Twitter展開競爭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400-1-1.html
Twitter的實時流讓它成為用戶討論時事的地方。 但是Facebook副總裁JustinOsofsky認為在時事討論功能上他們有兩個核心優勢:用戶數量和實名制。

Facebook投入了大量資源建立公共內容團隊。具體舉措包括:招聘電視專業人員,收購專門分析實時事件交流的初創公司,以及通過建立新的API讓Facebook的數據在新聞中得到呈現。比如Facebook剛剛宣佈NBC的The Today Show將會把Facebook上的熱門話題顯示在攝影棚裡的大屏電視上,主持人可以掃動屏幕展示人們在Facebook上的討論。

這些舉措嘗試向大家傳遞一個信息:Facebook是一個大家能夠討論時事的地方。Facebook上的內容將用戶與公眾關注點聯繫起來。同時,用戶常常要回來看朋友們和新聞報導對今天重要事件的反饋和觀點。之後Facebook可以將人們所談論關心的內容彙總成數據,用於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

但是要打敗Twitter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實時反饋功能是Twitter的有機組成部分。Twitter以不過濾實時的信息著稱。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在上面發任何緊急的,剛剛發生的事情,而且這些信息可以馬上被大家讀到。Facebook具有相關性過濾功能,所以會提供給我過去幾天但不是最近的精華的內容。如果用戶在Facebook上發同樣的內容,可能要幾小時後才能被讀到,這也讓發佈內容失去了大部分意義。

第二點是實名身份。Osofsky說,因為實名認證機制,在Facebook上人們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看到的是身邊真實的世界。他舉了世界盃的例子,Facebook用戶既可以看到來自運動員和名人的公開觀點,也可以知道朋友們的私人態度。而這是Facebook提供給用戶的獨特體驗。但是他也承認,在實時交流上Twitter做得十分出色。在世界盃這樣的事情上,確實需要實時交流的空間,因為人們的反應和情緒是時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所以Osofsky表達了他的希望:「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可以兼顧這兩種體驗的平台。」

來源:techcrunch
編譯:文宇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61

脈脈如何搭建一個和LinkedIn不一樣的職場社交網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49.html

8月12日晚上消息,職業社交應用脈脈宣布完成由IDG資本和晨興創投聯投的B輪2000萬美元融資。脈脈怎樣才能不淪為下一個求職招聘工作,又如何建一個和LinkedIn不一樣的職場社交網絡?

\ 

Q:

常皓靖:

脈脈如何搭建一個和LinkedIn不一樣的職場社交網絡?

A:

齊特佳—脈脈產品總監

Linkedin作為在世界範圍內最受歡迎的職場社交網站,毫無疑問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也給了脈脈很多啟發. 關於Linkedin的各種精彩的產品分析和觀點已有很多,在這里我主要想對”脈脈與Linkedin不同之處”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理解:

1. Linkedin誕生於web,脈脈誕生於移動端, 並因此產生一些區別

眾所周知,Linkedin在職場社交領域已經耕耘多年,遠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前就已成為了最大的職場社交網站,可以說Linkedin是生於web, 並在web上生長壯大的.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來臨之後,Linkedin也同樣推出了移動版,但由於過去在web領域巨大的成功經驗,Linkedin的移動版更多的是繼承了web版的產品思路.

而脈脈則誕生於移動端,這一點使脈脈天然就有動力去使用”更移動端”的一些思路來構建產品模型,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用戶互相聯系溝通的問題上,Linkedin采用的是界面有典型郵件風格的”站內信”解決方案, 而脈脈用的則是更具im特色的”聊天”解決方案.

無關優劣,對所處平臺不同應用思路的確會催生不同氣質的產品.

2. “工作版微信”與”中國的Linkedin”的區別

可能同樣做工作場景的原因,脈脈上線伊始就被冠以“中國的LinkedIn”的名號,但是我們覺得相比較LinkedIn,我們更像是微信場景的一個補充。

微信完美的解決了用戶互動交流的需求,但是放在工作場景上,因為用戶詳細資料的缺失,造成工作交友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單純的昵稱場景又造成了用戶在交友方面的顧忌(要不不熟悉不知道交流什麽,要不太熟悉暴露隱私)我們覺得這恰恰是“工作版微信”——脈脈的空間。

脈脈從”工作”的場景切入,其產品目標是”滿足工作中可能產生的需求”,從”工作”的場景需求來看,招人,換工作,職場社交,資訊獲取,溝通交流,商務合作乃至工作上的團隊協作等都在範圍內.

中國已經有LinkedIn,也就是領英,相比較他們比較重pc,我們更偏移動端,因為介質不同,用戶體驗也就很不相同。也就是說雖然我們都在做工作的場景,但在實現上有比較大的差別。

3. 面向中國用戶的一些不同的產品策略

在我看來,將Linkedin式的職場社交模式引入中國,不僅僅是將界面語言翻譯成中文那麽簡單,Linkedin的產品形態在西方大放異彩是和西方人的工作方式乃至性格特點有密切關系的.

如:西方人相當習慣用郵件來溝通,而中國人在多數情況下對郵件的使用是缺乏效率和依賴性的,相對的,中國人用起im來確是格外得心應手.這一點衍生出了前文提到的Linkedin的”站內信”和脈脈的”聊天”的區別.

再如:西方人性格偏外向,喜歡直接溝通,而中國人性格中有更多內斂含蓄的成分,尤其是在求職這樣的場景,東方式的內斂往往會造成大量在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招聘流程變成了一個不同於西方招聘流程的樣子.在這一點上,脈脈引入了”匿名”的模式來幫助用戶減少不必要的疑慮和信息不對稱的概率.

產品的靈魂不是其靜止的形態,而是它被用戶用時的樣子,因此不同風格的用戶也會催生不同靈魂的產品.

4. 對”匿名”的利用

最近匿名社交著實火了一把,不到半年時間內就有無數匿名社交產品湧現,其實脈脈在去年10月份上線的第一版就已經具備了匿名社交的功能,應該比這半年火起來的國內匿名社交應用都要早.

在包含職場社交場景的應用里引入匿名元素,正是緣於上一條所述的:中國人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看法方面更為內斂委婉,匿名表達則是促使內斂的中國人”更愛表達”的方式之一.

匿名表達求職意願,匿名表達職場觀點看法,甚至是在群里以匿名的身份聊天,脈脈將匿名表達視為和實名表達並列的一種表達方式,成為用戶溝通主流程的一部分,這也是脈脈較為獨特的與Linkedin不同的地方.

5. 在構建人脈網絡的角度, Linkedin傾向於”冷啟動”, 脈脈傾向於”熱啟動”

簡單來說,這個不同點就表現為:新加入Linkedin的用戶需要從頭構建自己的人脈網絡(也即”冷啟動”),新加入脈脈的用戶會在一個脈脈同計算分析”還原”出的人脈網絡的基礎上繼續構建自己的人脈網絡(也即”熱啟動”).

Linkedin具有強大的人脈計算能力和人脈圖譜,更具備強大的號召力,有信心憑借著用戶的導入推薦來協助每一個新用戶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同時,西方人相對開放式的溝通方式也使人脈的構建對已有人脈的還原程度依賴度相對不高.

脈脈作為創業產品,對用戶快速上手的需求更為迫切,同時脈脈也堅信中國式的人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線下已有人脈的線上還原,基於線下熟人關系衍生出來的新人脈才是靠譜的人脈.

6. 其它例子

前幾條大多在說比較”大”的維度,還有些具體的細節例子,也是脈脈和Linkedin不同的:

如: 驗證用戶身份時的”加v”功能

再如: 為解決多人即時溝通所設立的”脈脈群”功能

再如: 求職者匿名發布求職信息,吸引用人單位反過來聯系的”求帶走”功能

再如: 使人脈動態信息在人脈網絡中快速流動的”擴散

結語: 一不留神寫了這麽多,總之,Linkedin是脈脈很好的老師,同時脈脈也基於平臺的特點,產品的定位和中國用戶的特點而產生了一些和Linkedin不同的思路, 這些不同的思路會產生哪些不同的體驗,就請大家和我們一起來經歷和見證吧.

互聯網天帝--京華眾天恒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

關於職場社交,沒有任何意義了在中國,微信本身的群功能已經可以讓大部分職場社交網絡洗洗睡了。沒有好的項目,投資一個還有故事的應用也是可以的,未來會不會死我覺得對於IDG和晨興來說只要不是最後接盤子的就好。陌陌不是也被收購了嗎?資本層面的事情不用太評論了,只是職場社交網絡在中國依然是吃飯喝茶唱歌,如果硬要說,微信已經做的很好了,外企會用Linkedin,但是土鱉公司,包括3BAT,任何職場社交應用都沒有意義,一個微信夠了。
 

更多關於“脈脈如何搭建一個和LinkedIn不一樣的職場社交網絡?”的討論,請戳鏈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59

我的擇股觀2:產業鏈分析框架搭建示例 作者:趙乾明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9



在《我的擇股觀1:產業鏈前瞻挖掘和分析》中,我們從「如何在股市中持續獲利」這一問題入手,闡述了進行前瞻性產業鏈挖掘的意義以及前瞻產業鏈挖掘的思維方法和如何培養出這種能力。


那麼,挖掘並篩選出要研究的產業鏈後,我們又該如何從實戰角度出發去對這個研究標的-所篩選出的產業-進行具體的研究,並能找出在「邏輯傳銷」模型中實業牆和資本牆能夠互動印證的牛股呢?


本文以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兩個產業鏈為例,闡述我們從接觸到搭建分析框架繼而得出選股方向的過程,可以作為其他產業鏈投資分析框架搭建的參考。


一、互聯網投資分析框架構建


1、如何研究互聯網?

我們團隊對互聯網的研究始於2012年夏天,在剛開始研究時,面臨了極大的困惑:


  • 自下而上看,互聯網紛繁複雜,電子商務、遊戲、社交、支付、搜索……各種各樣不同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彼此差異都不小;

  • 自上而下看,互聯網算工具?算產業?算生活方式?好像什麼都不算;

  • 如果落地到個股,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和傳統估值體系幾乎完全不同。


我發現自己之前研究煤炭及礦產、新能源、環保、油氣能源等的研究經驗在這裡基本用不上,需要構建新的分析框架。我們採取的方法主要有兩個。


  • 首先,去回顧歷史並試圖提煉出歷史規律:我們運用觀察-歸納和極限推導思維提煉出互聯網歷史觀,並認為互聯網歷史觀是推動大TMT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參閱2013年1月15日報告《國金中小盤TMT專題之一:抓住移動互聯網加速成長帶來的機會》)

  • 其次,去拜訪一些自身以互聯網投資為主業的天使/VC/PE,並試圖在他們觀點基礎上提煉出產業規律(某種意義上,這個群體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見證人)。


上面兩種方式都提到「提煉出規律(歷史/產業)」,這是因為我們認知框架裡認為:


  • 任何行業都有其自身規律,沿著這個規律去做事就能事半功倍,所以重要的是先找到這個規律;

  • 行業規律不是不變的,但規律的變化需要原因和時間;

  • 行業過去發展的歷史往往可以提供規律,同時行業內的成功者自身往往是因為自發/自覺遵循行業規律去做事而取得成就,所以和這些人深入聊天十分有價值。


所以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搭建互聯網的分析框架並運用它去指導選股,我們就要先試圖提煉出歷史和產業規律。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我也欣喜的發現這一想法和CharlieMunger、Ray Dalio的一些想法近似。


查理·芒格2007年在南加州大學GOULD法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努力讓自己配得上你的成功》)中表示:「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它促使我去學習各學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這樣我就不會成為那位教授所描繪的蠢貨。因為真正重要的大道理佔每個學科95%的份量,所以對我而言,從所有的學科吸取我所需要的95%的知識,並將它們變成我思維習慣的一部分,也不是很難的事情。當然,掌握了這些道理後之後,你們必須通過實踐去使用它們。」


而RayDalio在他2011年那篇著名的《Principles》中也提出:Principles are concepts that can be appliedover and over again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as distinct from narrow answers tospecific questions. Every game has principles that successful players master to achievewinning results.


2、我們搭建的互聯網投資分析框架


經過歷史歸納和訪談提煉,結合自身的觀察與思考,我們搭建了由兩條線(橫軸+縱軸)和兩個點構成的互聯網分析框架。


第一條線-橫軸:互聯網歷史觀

結論以互聯網發展史為主線,可以清晰的把全球TMT產業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串在一起,每個階段有鮮明的投資主線,只要沿著對應的投資主線才能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同時我們按照極限推導思維(參見《我的擇股觀1》)倒推認為未來互聯網將從目前的移動互聯網進化到萬聯網階段,那也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



1)傳統互聯網的三階段及對應投資主線

以時間為軸,以傳統互聯網的歷史為主線,可以將過去20餘年TMT產業的發展依據傳統互聯網的發展史分為誕生、成長和成熟這三個階段。


同時,從投資(一級+二級)角度看,在過去傳統互聯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鮮明的投資機會,而且每個階段的投資主線十分確定,只要把准當時所處的階段就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è 誕生-開發和培育階段

  • 誕生期的時間劃分在1985 ~1993年, 這一時期PC的革命大大地帶動了包括微處理器、芯片、系統及軟件整條產業鏈的發展,也孕育了互聯網技術發展、普及的因子;在克林頓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後,商業化互聯網誕生。

  • 這一階段的投資主線是那些和傳統互聯網誕生息息相關的公司,即互聯網的核心構成要素(操作系統、芯片等),最好的標的是微軟、英特爾。


è 成長-快速普及階段

  • 成長期的時間劃分在1993-1998年,隨著PC成本的降低、PC機需求的增大,同時Wintel聯盟為品牌機廠商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Wintel架構),PC開始快速普及,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同時基於光纖的寬帶在全球快速滲透,PC的下沉和網速的提升促使互聯網在全球滲透率快速提升。




  • 這一階段的投資方向是那些能促進傳統互聯網快速普及的企業,即能降低PC成本的PC和零部件製造商、受益於寬帶建設的通信設備商和網絡運營商,如戴爾、聯想、HP和思科、AOL等;同時構成互聯網最基本要素、把握產業鏈最核心資源的Wintel聯盟依舊享受了互聯網成長紅利。


è 成熟-網絡應用誕生爆發階段

  • 成熟期的時間劃分在1998-2007年,經過成長期後的互聯網積累了大量的網絡用戶,這給優秀的網絡應用爆發提供了可能;從門戶開始,到之後的搜索、遊戲,再到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網絡應用行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 這一階段的投資方向是能受益於高網絡用戶基數且能開發或滿足用戶需求的網絡應用,如google、百度、騰訊、盛大等。


三階段的劃分和投資主線在時間上涇渭分明,把握互聯網最核心資源的企業股價最先啟動,隨後製造商和通信設備/運營商的股價啟動,最後互聯網應用服務商的股價才啟動。


2)移動互聯網三階段及對應投資主線

與傳統互聯網的發展類似,我們也能以時間為軸將移動互聯網劃分為誕生、成長和成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著鮮明的投資方向,投資者所需做的只是在對應的方向中擇股。


è 誕生-開發和培育階段

  • 時間劃分在2007-2010年,以2007年iphone上市和2008年Android手機發佈為標誌,全球範圍內的移動互聯網誕生並開始了培育階段。




  • 投資方向是把握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最核心資源的企業,他們的產品是移動互聯網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定義移動互聯網,最好的標的就是蘋果,APPL第一波股價到700美金可以看做是對它定義了移動互聯網的回報。


è 成長-快速普及階段

  • 時間劃分在2010-2013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成本的降低、iOS和Android生態圈的成熟、4G推廣帶來的高網速,移動互聯網在全球的滲透率持續快速提升。

  • 投資方向是能促進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產業環節;即更快的網絡(4G)更普及的智能終端(品牌擴散)


è 成熟-移動互聯應用爆發階段

  • 成熟期的時間劃分在2013-?年,經過成長期後的互聯網積累了大量的網絡用戶,這給優秀的網絡應用爆發提供了可能;從門戶開始,到之後的搜索、遊戲,再到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網絡應用行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 投資方向是受益於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很高後移動應用的爆發的環節。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傳統互聯網是從0開始,而移動互聯網是建立在傳統互聯網基礎上發展的,傳統互聯網企業天然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的參與者,且用戶對互聯網已經有很高的熟悉度;所以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三階段與傳統互聯網相比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遠遠快於傳統互聯網,一方面體現為在單獨的國家或區域內滲透速度快於傳統互聯網,另一方面體現為從發達國家向其他國家擴散的速度快於傳統互聯網。

  • 由於傳統互聯網企業紛紛介入移動互聯網領域、並且是重要的玩家,所以移動互聯網在成長期就同步著移動互聯應用的起步和擴張,在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增長停滯之前就出現著移動應用的爆發;即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在時間上是很大程度同步的。


3)萬聯網三階段及對應投資主線

對於萬聯網的推導,我們得益於「極限推導」思維,即假設互聯網發展到極致會是什麼樣?這個想法我在當年看電影《阿凡達》時就隱隱約約在內心有模糊的思路,2012年真正開始研究互聯網後日益清晰。那就是互聯網的極致就是不僅僅是人的link,而是萬物皆可link,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link。


與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一樣,萬聯網必然也分為誕生、擴張和成熟三個階段。但我們認為:與移動互聯網不同,萬聯網的誕生可能更類似於PC互聯網的誕生,是個漸進的過程而非由王牌產品定義的過程。理由是物的智能化和聯網化要同時得益於以傳感器為代表的零部件的進步+與云端相結合的軟件的進步


由於現在萬聯網還未誕生,談擴張以及成熟階段的投資主線還太早,所以研究的聚焦點要放在物的智能化+物的聯網化,也就是核心智能零部件+以云為基礎的軟件。(萬聯網擴張期可能的投資機會來自wifi的無縫連接化,這也是我們十分關注的方向,而關注的原因在於其驅動可能不用等萬聯網誕生就會發生)


註:2013-14年我們注意到互聯網史觀這一研究切入視角分別被阿里巴巴曾鳴在2013年10月27日長江商學院演講《互聯網本質》和奇虎周鴻禕2014年7月31日在福布斯創新峰會演講《IOT和大數據人工智能處理》中提及。但幸好我們在2013年1月15日報告《抓住移動互聯網加速成長帶來的機會》中首先提出了這一研究觀點。能夠有幸和大佬用同樣的方法得出類似的結論且比他們早,我蠻自豪的。


第一個點-技術:互聯網史觀隨時間軸進化的唯一驅動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不管是過去20多年,還是未來的n年,只有技術是推動互聯網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萬聯網進化的唯一動力,也是最大的選股邏輯所在。尤其是誕生期和擴張期,成熟期更多要考慮人的作用(人的代際遷移是我們互聯網投資分析框架的第二個點,請參閱後文)。


解決了橫軸的分析,只是自上而下解決了方向的指導問題,但尚不能解決當下的投資問題,即如何在某個具體的時間點來分析這些商業模式和業態,從而指導未來時點的投資呢?(也就是在時點A判斷會有什麼商業模式、業態在未來的時點B很成功?)

在上文提及的隨著時間軸流動的互聯網進化歷史觀中,選取任意一個時點去切片,得出的就是那一時點所有和互聯網相關的商業模式與商業業態,包羅萬象、紛繁複雜(搜索、安全、商務、金融、娛樂……)如何對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成功概率進行分析呢?

為瞭解決隨時間軸流動的互聯網進化歷史中具體某個時間點的投資問題,我們創造出互聯網投資分析框架的第二條線,也就是單個時間點上的縱軸分析邏輯。


第二條線-縱軸:互聯網核心四要素


結論:我們在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和商業業態中提煉出四要素,即人、信息、物和服務,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和商業業態都可以歸類到這四要素之間的link


具體展開請大家想像,目前時點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人與服務之間的link,未來萬聯網時代會加上物與物、物與信息、物與服務之間的link。


想清楚所有互聯網都可以歸結為這四要素之間的link,就能很清楚明白後面互聯網的投資選股方向了,那就是人與服務的link,因為只有人與服務的link這一環的競爭格局尚未固化。(具體我們在後文分析未來互聯網重大投資機會來源會進行展開)


第二個點-人:人的代際遷移驅動著信息、物、服務這另外三要素的變化


將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與業態都歸類為人、信息、物、服務這四要素之間的link後,緊接著就會出現下一個問題:是什麼驅動這四要素之間的link發生變化?


結論人是這四要素當中的核心驅動要素,而人對信息、物、服務的驅動力本質上來自人的代際遷移當人發生代際遷移時,人對信息、物和服務的需求就會發生變化,相應的驅動人與人、與信息、與物、與服務的link就會發生變化,契合這一變化的商業模式與業態會得到大的發展和成功,違背這一變化的商業模式與業態會衰落和失敗


我們追溯發現,上述結論基本可以解釋過去所有的互聯網應用的興衰,所以應該也是我們判斷目前互聯網應用未來興衰的關鍵把尺。

而這當中,人的代際遷移又分為兩類:


  • 單個人的代際遷移:比如一個人從學校進入社會,對他自身而言實質就是發生了代際遷移,他對信息、物、服務的需求會發生變化;如2010年前學生畢業後大多會從QQ向MSN的遷移。這種遷移可以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劃分來近似衡量。




  • 一代人的代際遷移:比如50後與80後對信息、物、服務的需求和衡量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遷移可以用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的劃分來近似衡量。


需要強調的是:對「人的代際遷移」引發人對信息、物、服務的需求發生變化,繼而導致人與人、人與信息、人與物、人與服務之間link發生變化。這句話的核心是遷移引發的變化,最好的投資機會來自遷移引發的變化產生的機會


註:人的代際遷移這一概念要感謝盤古資本李志超,我和他討論微信的壁壘時,他提出社交工具的王者若要被打敗,只有等待新一代人成長起來,啟發了我對人的代際遷移引發另三要素變化的思考。



例-對Hillhouse投資京東的思考


想明白代際遷移的核心驅動因素後,我找了困惑我已久的一個問題的答案,即為何Hillhouse的張磊那麼早就有意識的去投資京東?為何京東是2012-2014崛起,而非十年前或五年後?(我理解這兩個問題是一個問題)


最早知道Hillhouse投資京東是2011年看到京東C輪融資新聞,當時的我難以理解,因為那時候我認為按照互聯網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公理,電子商務領域淘寶已經坐穩老大,且京東的收入、現金流、投入都看不出來有什麼出色的。


雖然現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和認識比那時要多很多,但即使加上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按照《我的擇股觀1》中介紹的回到過去的思維實驗方法,假設我帶著現在的電子商務知識回到過去,在想明白人的代際遷移這一點之前,我仍不明白為何Hillhouse會主動尋找類似京東這樣的商業模式以及為何。(張磊:「其實我們當時已經想清楚要投什麼模式,任何一個想幹這個事兒的人,我們都想投三億美元,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人。」)


直到想明白人的代際遷移引發人、信息、物、服務之間link的變化後,我自己給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即:十年前80後剛開始工作,淘寶培育了他們的互聯網購物習慣;十年後80後從屌絲步入中產(代際遷移),對物的需求發生變化,會引發人與物的link發生變化,導致京東這種商業模式的興起


然後,剩下的事就簡單了,去尋找未來會滿足這個趨勢的商業模式和企業,然後篩選出認為最靠譜的那個人,信任他、幫助他。


註:這個問題純粹屬於個人的假想型思維實驗思考,並未和Hillhouse裡任何人做過溝通,也不知道他們投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3、我們投資分析框架的運用:未來1-3年互聯網重大投資機會在哪裡


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叫做未來1-3年互聯網的重大投資機會。我本人受王亞偉總「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的選股理念影響特別大。所以我希望現在去尋找的重大投資機會是市場目前尚未看到、或者有重大分歧、但未來反而可能起來的地方,如果能找到這樣的方向,哪怕多花點時間耐心等待也是值得的。


  • 亞偉總說過「不要把所有心思放在熱門的東西上,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被忽略的機會。這些機會永遠存在,但要說這些機會是什麼,我現在不知道,但要用這樣的思路去尋找。」(摘自2007年9月21日南方都市報《雙面王亞偉》)




  • 他也說過「我把同行業裡面最重倉的股票,列入了我的限制或者是禁止買入的名單裡面。……因為我的邏輯是這樣的,基金行業裡面,大家多少聰明的人,那麼我相信大家的集體智慧肯定是對的。那麼既然大家整體上最重倉的是招行和萬科,那麼肯定他們是最有希望超越指數的。那麼既然如此的話,如果我的目標是選出比招行和萬科更好的股票,那麼超越指數不是更有把握嗎?而且,同行因為他們最重倉招行和萬科,實際上等於默認了他們組合裡的其他股票,都不如招行和萬科。而我的組合裡面如果選出的股票都是我認為比招行和萬科更好的股票,不是同樣地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戰勝同業了嗎」(摘自2007年12月15日今日早報《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放言:不買基金同行重倉股》)


我們未來互聯網研究的重心會放在下述幾個方向:


  • 物的智能化+物的聯網化:對應核心智能零部件+以云為基礎的軟件,市場關心的車聯網只是最有可能最先和人互聯互通的物。理由見前文,源自互聯網史觀對下一步萬聯網的推導。


  • 人與服務的link:服務和信息、物這兩個要素不同,服務具備本地化、個性化的特徵,因此人與服務的link會有很多落地的垂直性機會,投資機會多樣性上很可能大於人與人、人與信息、人與物的link。理由是現有中美互聯網競爭格局中,人與人有FB、騰訊,人與物由亞馬遜、阿里,人與信息有Google、百度,只有人與服務的link的競爭格局尚未固化。




  • 內容與服務從免費向收費的轉移趨勢:如果說前兩點近期逐漸有投資者開始關注的話,那這一點我還真沒發現周邊有人關注到。如果理解了我的人代際遷移驅動「人、信息、物、服務」這四要素之間link的理論,理由很簡單,即新一代人(85後)和短缺時代無關,他們已經逐步習慣為內容和服務付費


註:由於還未有正式推薦,因此上述三個方向的落地在這裡不展開;但十分歡迎與互聯網相關的VC/PE,以及互聯網公司從業人員、創業人員,跟蹤互聯網的媒體朋友和我們聯繫。可以直接聯繫公眾微信號AlphaMasters,或者給[email protected]發郵件。


4、框架的補全:落地到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業務的估值與篩選


具體的估值方法我們會在下篇《我的擇股觀3:估值》中論述。這裡簡單闡述互聯網企業的估值核心:可貨幣化能力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特性在於其邊際成本增量接近0,在信息不對稱、產品標準化的地方,互聯網可以做到快速複製、擴張且邊際成本極低。這導致對互聯網企業/業務的估值完全和傳統產業不同。那對互聯網企業/業務估值的keypoint是什麼呢?


我們認為是可貨幣化能力!所謂的可貨幣化能力指:該互聯網企業/業務的商業模式/業態按照極限推導思維發展到極致後,其向用戶變現的能力。可貨幣化能力可以用兩個指標衡量:


  • 用戶數的可擴張性:不解釋,都懂。




  • ARPU的增長潛力:即單個用戶為該互聯網業務付費的空間和可能性大小。


可貨幣化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簡單舉個案例,也是我心中目前最完美的兩家公司騰訊和蘋果,我認為他們是最完美的兩家互聯網企業。等等,你是不是要說我錯了,蘋果怎麼是互聯網企業?確實,我對蘋果的分析框架從一開始就和所有人不一樣,市場全部看到的是它的硬件,而我看到的是從可貨幣化角度出發-它的網絡。看好騰訊,是因為它可貨幣化的東西太多了,隨手一例,當發佈本文的公眾微信號積累足夠多用戶後,騰訊收費會接受麼?看好蘋果,隨手一例,iMessage如果可以發送語音和建群,它不就是微信了麼?(這是我們兩年前的假設,很高興看到新一代iOS系統即將添加這一功能)


註:可貨幣化這一名詞,要感謝原交銀施羅德基金QDII基金經理饒超,我和他在山西調研的路上討論騰訊時他提出這一名詞來描述這種現象,啟發了我思考可貨幣化能力才是互聯網企業估值的keypoint;而可貨幣化能力的衡量指標要感謝信誠基金投資總監胡喆,我在路演和她討論什麼樣的互聯網企業最好時,她提出從這兩個維度去分析互聯網企業的未來盈利潛力。


5、我們投資分析框架的運用:金螳螂


首先感到遺憾的是作為中小盤研究員和互聯網研究者,之前對金螳螂沒有跟蹤,對市場信息接受不敏感,到股價15元時才知道公司收購家裝e站,但知道後我們認為雖然股價已經低位漲幅不少、離歷史高位不遠,但從我們的互聯網分析框架分析,十分看好,並迅速調研。

我們看好金螳螂,基於以下三點。

1)符合人與服務的link這一方向:上文闡述人與服務的link是我們最為關注的選股方向之一,而裝修服務又具備空間大、產值高等優勢,不再累述。

2)人的代際遷移轉移到裝修:和前述我們對京東案例的思考一樣,從現在開始裝修服務需求者開始進入互聯網一代,和85前不同的是,他們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消費的習慣更強。我們推斷:與85前相比,這一代裝修服務的需求者,更加不願意跑百安居、紅星美凱龍,而是更願意通過鼠標實現一站式搞定。

3)人與服務的link,核心是服務:「金螳螂+家裝e站」的組合,我們十分看好,且我們認為他們二者離了誰,另一個想單獨發展獲勝的概率都會大大降低。因此人與服務之間的link,核心是服務的標準化,而金螳螂多年的B2B經驗恰好是最有可能執行家裝e站的標準化服務要求的;而在新商業模式擴張之初,金螳螂B2B的渠道差異(和傳統建材B2C渠道)以及大批量採購優勢帶來的性價比有助於迅速攤開地盤、擴張用戶。(之後是標準化服務推動的用戶持續增長,看服務的執行力)

所以,我們在調研時的問題全部圍繞上述三點展開,因為調研之前我們已經看好這種商業模式和二者的結合,唯一的要求是雙方領導不要因為自身認知或能力問題而把事情搞砸了。

調研後我們認為,公司目前行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圍繞如何打造服務的標準化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詳細的流程和預案,後續看執行力,而金螳螂自身在B2B市場的歷史使得這執行力能到位的可信度比較高。

從可貨幣化角度看,公司目前的關注點不在於單站點和單站盈利能力(即ARPU),而是迅速的擴大用戶->鞏固擴大用戶->在這個用戶群體上再引入如支付、建材/家電銷售等來提高ARPU;三個步驟分別對應性價比+流量導入->標準化服務->口碑和病毒式營銷->提高ARPU。目前來看,公司的戰略是正確的。


二、新能源汽車投資分析框架構建

和2009年對新能源汽車的主題炒作不同,這次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追捧有著紮實的產業基礎,那就是特斯拉商業上的成功,開創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成功的可能性(實際上,我們認為是純電動而非新能源汽車)。

所以我們搭建的新能源汽車投資分析框架是從Elon Musk及Tesla的顛覆式創新開始。

1、Tesla的三個創新和其競爭優勢

我們認為特斯拉實現了顛覆式技術+顛覆式商業模式的融合,已經推動相關產業發生巨大的變化。簡單說,特斯拉顛覆式創新表現在三個方面:

1)純電動車定位和設計,顛覆了傳統汽車的架構

2)17寸觸屏背後的汽車電子化和「極致用戶體驗「的互聯網思維

3)「體驗店+網絡直銷」,背後是「口碑+影響力的互聯網病毒式營銷思維」

特斯拉創造出體驗店+網絡直銷的模式,完全繞過傳統汽車經銷模式:

  • 和蘋果一樣,用戶到體驗店去感知,體驗店裡銷售人員不會做任何的推銷,而是讓用戶更好的體驗這款產品;用戶在體驗店或網絡下單,再從廠家直接寄過來。

  • 特斯拉在很長的時間內沒有自己的服務店,而是採用云服務的方式:通過通過控制屏和云端的連接進行自診斷來解決小問題,大問題通過服務中心來解決;大部分服務放在云空間裡,通過自診斷來實現。


上述體驗店+網絡直銷模式目前已經為大家所熟知,但與大家的想法不同,我們的認知更進一步;就像認為複製17吋屏容易而極致用戶體驗思維不易一樣,特斯拉創新的銷售模式僅僅是表象,背後反映的「口碑+影響力的互聯網病毒式營銷思維」才是傳統汽車廠商,或「傳統汽車商+google/apple組合」難以複製、形成的創新優勢

實際上「口碑+影響力的互聯網病毒式營銷思維」給特斯拉帶來的商業益處/競爭優勢是不僅僅體驗在體驗店或網絡下單上的(體驗店和網絡下單本身是容易模仿複製的);比如下述幾個點,傳統汽車商做的到麼?目前看,我認為做不到!

  • 在傳統媒體上的經費投入是0,沒有任何電視廣告、平面媒體廣告,沒有任何傳統廣告渠道的挖掘。傳統汽車商或「傳統汽車商+google/apple組合」做得到麼?

  • 預訂購買模式:特斯拉的購買先要預定(甚至先要預定幾年),先預定、支付現金、再到生產、再給生產商支付款項;預定模式和傳統的構成模式正好相反,通過這個模式,創造了大量的現金流。傳統汽車商或「傳統汽車商+google/apple組合」做得到麼?


註:從特斯拉過去2年數據看,三年期間接受2萬輛車的預定,預定金是10億美金左右,這個現金流對他的研發提供強有力的支撐。Elon Musk在2013年5月份接受採訪時說,他們通過獨特的現金流模式產生的現金足以支撐他們對下一個車型下兩個車型的研發,因為開發一個新車型是非常昂貴的,一般都是在10億美金以上。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對王傳福先生「如果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可以分分鐘造出特斯拉」的言論不認同,如果比亞迪內心真這麼想,我們認為比亞迪完全沒想明白特斯拉是靠什麼來實現商業競爭的

2、特斯拉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框架

我們在去年中期研究特斯拉後認為:特斯拉像一個石子,打破了已經穩定格局的「汽車-石油」工業體系的格局與玩法,它的關鍵不在於特斯拉本身賣多少量、給它的供貨商帶來多大的訂單與利潤彈性,而是它的三個顛覆式創新對現有產業的衝擊,必然導致現有的「汽車-石油」工業體系內的玩家發生變化。


而對資本市場來說,產業有變化、就有機會,有大變化、就有大機會。今年初我們曾委託美國朋友拜訪特斯拉CTO時,他也認為,特斯拉牛的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理解CTO口中所說的商業模式創新就是我們上述的第二和第三點。


基於上述分析,特斯拉產業鏈投資機會,並不僅僅集中於特斯拉和其零部件,而更應該以「汽車+石油」工業體系內玩家因為特斯拉的創新而導致他們經營策略的變化為選股主線,這也是我們構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框架的主線。而「汽車+石油」工業體系內玩家面對特斯拉上述三個顛覆式創新的經營策略變化,分為跟進抵抗兩類:


  • 跟進:不影響現有汽車+石油的體系格局,且有助於提升消費者體驗,主要是汽車電子和車聯網化、乃至無人駕駛;這個是傳統汽車工業玩家最容易跟進、也最容易接受的;不再累述。

  • 抵抗:如果滲透率提高,會對現有汽車+石油體系內的重要環節(如加油站、4S店)或重要玩家(如油公司、以發動機優勢著稱的汽車商)產生巨大衝擊;因此他們必然會抵抗。


在跟進和抵抗這兩種變化中,我們又更關注對「抵抗」的分析,因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未來空間、發展速度的關鍵就是新能源車VS抵抗。所以,什麼樣的新能源汽車以及商業模式能對付傳統「汽車+石油」工業的的抵抗,才是我們選股方向的核心,也是整個分析框架的關鍵


3、結論:目前判斷,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動車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未來


從美國的經驗看,反對特斯拉最激烈的州是4S龍頭和油氣重鎮的州;從中可以提煉出新能源車面對的抵抗主要來自傳統內燃機車商+4S店銷售服務模式+加油站網絡


因此代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路線必須能夠同時挑戰、或戰勝、或繞過這三大抵抗來源,這才是挑選不同技術路線的根本(連特斯拉還是燃料電池都選定不了,如何做新能源車的投資?)


1)傳統內燃機車商便宜是最大的驅動力,特斯拉為代表的路線採用的方法是戰勝。


對特斯拉的評價更多集中在消費者體驗,但實際上我們認為驅動純電動車替代內燃機車滲透率提高最大的動力是更便宜(全週期),而不是百米加速度、有無轟鳴聲等這些消費者體驗的因素;充電比燒油便宜太多,量化數據已經很多,不再累述。


2)4S店銷售服務模式:特斯拉創新的「體驗+直銷+後端云服務」採用的方法是繞過,不再累述;當然,我們也判斷:這會引發現有的4S店企業主動或被動的呈現更多的O2O化


3)加油站網絡: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之爭,不看好燃料電池


在上文我們提到充電比燒油便宜太多是驅動純電動替代內燃機車滲透率提高的最大驅動力,但最大的障礙是續航,而續航包括:電池本身性能(能量密度)、電池組裝(電控和電池保護技術)、充電網絡和設備。


在這裡,充電網絡vs加油站網絡決定了在現有技術水平下能提到內燃機車的新能源車只能是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動車,而不是燃料電池等路線。


  • 對於純電動車,除了類加油站的超級充電站的公用充電市場外,還有一個可以大量利用現有已建成基礎設施(物業、停車場、居民樓、辦公樓…)的專用充電市場,而電費和燃油的價差(按Model S P85算,油是電的3倍以上)足夠大,可以保證商業化下專用充電網絡完全具備可行性。這樣一來,純電動車技術路線就繞過了「加油站體系及石油工業體系」這一抵抗。




  • 而對於燃料電池車而言,要將加氫站的數量和密度增加到和現在汽油加油站一樣的程度,會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 除非路上有足夠量的氫氣車在跑,加氫站無法營運;但除非有足夠的加氫站,一般車主不會考慮購買氫燃料電池動力車的。


三、搭建正確的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一個產業的投資型分析框架構建,構建正確了,就可以在產業內比較輕鬆的找到不錯的公司,甚至做到預見性投資;構建錯誤了,找公司就會變得很累、且效率低下。


拿本週我親身經歷的案例為例。本週在港我和一位幾年不見的朋友相聚,深入探討了明年的油服業投資機會。按照我搭建的分析框架,油服是短空長多,今年就是基本面最低點,明年開始又將有機會。按照他的分析框架,今年油服數據不好僅僅是未來數年數據不好的開始,也即今年的股價下跌才是開始(港股,A股因併購重組等的干擾而無法判斷)。


有趣的是,我和他的框架都在去年底今年初前瞻的預測中石油作業量下降和今年油服企業業績的不達預期。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我和他就油服分析框架的碰撞。在我看來,不管他對還是我對,如果有了結論,不需要調研也可以前瞻判斷2015年油服有無機會;而如果構建不出這樣一個分析框架,則只能很辛苦的去跑公司、尋找一線數據來判斷作業量、訂單和業績是否會超預期。(其實我們對海工的判斷也完全基於分析框架,我們並未大規模的跑公司就在全市場第一個喊出海工投資及相關企業將進入一輪景氣週期,並被今年陸續的中報發佈所證實)



原本打算第二篇寫估值,但後來想到估值解決的是選出投資標的後來判斷股價上下空間這一問題,但原計劃的第三篇「產業鏈分析框架搭建示例」仍是為瞭解決如何選出投資標的這一問題,因此將二者次序調換。

繼續保持第一篇宣傳的目的。

  • 在海外市場我們團隊還是新人,如何獲得新市場裡有定價權的買方的認可?如何讓客戶相信我們能持續表現優異而不是曇花一現?基於理性人假設,我相信開誠布公的闡述自己的選股理念和方法有助於獲得別人發自內心的認同。

  • 十分歡迎與互聯網相關的VC/PE,以及互聯網公司從業人員、創業人員、跟蹤互聯網的媒體朋友和我們聯繫。可以直接聯繫公眾微信號AlphaMasters,或者給 [email protected]發郵件。


也借此,我們請求您,這篇文章的閱讀者,如果您花了時間讀到這裡且覺得有所收穫,可以行舉手之勞,幫我們宣傳,發給您認識的投資者,或者轉發。謝謝!

最後,請期待我們下篇關於估值體系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99

“烏鎮峰會吹響下半場哨聲” 中國政府為互聯網企業搭建全球舞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28

2014年11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開幕,中國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創始人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以及微軟、谷歌和蘋果等外資公司的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CFP/圖)

中國政府精心挑選了烏鎮作為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會址,互聯網精英集體出場,預示著中國在世界互聯網領域期望邁向核心位置。要做到這一點,中國互聯網行業還需要拆除屏障、更加開放。

里德·霍夫曼今年已經來中國四次,最近一次是剛剛結束的烏鎮之行。

2014年11月19日到11月21日,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國信辦”)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著名景區烏鎮舉行,被稱為“烏鎮峰會”。

作為美國職業社交網站領英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里德·霍夫曼跟大約500名外國人士以及約500名中國互聯網同行齊聚烏鎮。

里德·霍夫曼還跟中國幾個最重要的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在峰會上做了一次對話,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京東的劉強東以及小米手機的雷軍。

與雷軍曾經擦肩而過,是里德·霍夫曼的一個遺憾。里德·霍夫曼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書面采訪中稱,幾年前,他跟剛剛開始做手機的雷軍見面談投資。盡管當時很看好小米模式,但自己從沒在中國投資過,所以就放棄了投資小米的機會。後面的故事便是小米成立短短四年時間,就做到了雷軍宣稱的“世界第三”。

在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看來,世界互聯網行業主要就是中美兩國市場最大,而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跟美國的差距正在急速縮小。龐大的市場和產業的增長,以及帶來的行業治理問題,讓中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參與到互聯網的治理當中。而互聯網是個地球村,這就有了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的烏鎮峰會的召開。

“全球網絡空間由美國主導的單極格局開始走向終結,盡管這個趨勢剛剛開始,但全球互聯網正從美國為中心的上半場,開始進入中國為中心的下半場。”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烏鎮峰會就像是下半場的哨聲。

為什麽是烏鎮

2014年10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選址烏鎮,且將成為永久性會址。

魯煒在發布會上說,國信辦組織了一個專家組,在全國尋找會址。當時專家提出幾個條件,第一是互聯網經濟比較發達,第二是最好能找一個小鎮,像達沃斯那樣的小鎮,然後賦予它互聯網的魅力,第三它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後來專家們尋找了很多地方,經過反複比較磋商,認為烏鎮是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最佳選擇。

烏鎮位於浙江省的北部,鎮域面積67.22平方公里,人口5.7萬,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稱。去年,烏鎮遊客達到560萬人次,其中有20多萬國際遊客。

烏鎮能拿下辦會資格,跟從小在烏鎮附近長大,並差點被淹死在烏鎮的水溝里的馬雲不無關系。離烏鎮最近的高鐵站是桐鄉。在阿里巴巴發布的2013年“電商百佳縣”中,桐鄉位列第七。提起烏鎮,很多人會談論這里出生的豐子愷和茅盾等名人,以及杭白菊等特產,現在馬雲也在其中。

烏鎮是一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小鎮,但中國互聯網發展只有20年的歷史。

1992年烏鎮才修建第一座大橋,那一年中國還沒有在互聯網領域搭建一座跟世界互聯互通的橋。直到1994年4月20日,一條帶寬只有64K的國際專線,宣告了中國成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

1994年的馬雲,剛好30歲,當時他正在開一家翻譯社,那年他第一次接觸互聯網。這一年,李彥宏還在《華爾街日報》網絡版擔任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而跟馬雲同歲的張朝陽還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馬化騰剛從深圳大學畢業。那時候混得最好的是比馬雲和張朝陽小五歲的雷軍,當時他已經是北京金山軟件的總經理,25歲的他因為勤奮被稱為中關村勞模。

20年後,這幾個人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里最有影響力的幾位“大佬”。

他們的生意一般被認為抓取國際互聯網的一個新趨勢,模仿美國既有成功案例,然後在中國市場超越同儕。比如淘寶之於Ebay,百度之於Google,京東之於亞馬遜。

2014 年11 月20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外互聯網領袖高峰對話在浙江烏鎮舉行。女粉絲手持玫瑰向李彥宏求愛。 (東方IC/圖)

互聯網新常態

為了辦好烏鎮峰會,主辦方頗費心思。據錢江晚報報道,會務組在餐飲方面煞費苦心,安排了不少本地“土菜”,比如烏鎮醬雞,選用本地農民放養的土種雌雞做食材。還有新鮮上市的董家茭白,以及烏鎮小吃定勝糕、烏米飯和一口粽等。

當地人吃得較多的是紅燒羊肉和白水魚,但主辦方怕膻味重、刺多,外賓不習慣,最終否決了。賓客吃的菜都是酒店自建農場的有機蔬菜。

據《人民郵電報》報道,烏鎮峰會期間,在上海和杭州的機場,以及桐鄉的高鐵,乘坐大巴到烏鎮的高速公路和公交車上,都有免費高速無線網絡。烏鎮的4G網絡規劃的是超過5萬人同時在線的承受能力。據浙江在線報道,烏鎮峰會召開前的11月11日,50個人一字排開,每人手里8臺手機在烏鎮主會場里同時上網,400多部手機測試現場4G無線網絡的承受能力。

一位要求匿名的峰會嘉賓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會務組通過電話邀請他參加,並希望他通過一個邀請碼註冊。參會不用交任何費用,但需要自己承擔差旅費。

整個會議很節儉,嘉賓們吃的都是自助餐,四菜一湯。現場也沒有像互聯網行業其他會議那麽花哨,沒有穿著暴露的美女和女星助陣,誌願者都是旗袍打扮,她們英語很好,氣質佳,跟外賓交流應對自如。此外,跟其他圈內會議不同,烏鎮峰會的技術感也不是很強,大家討論的話題也比較形而上。

“還是國信辦有本事,甚至連很少出現在中國互聯網會議上的孫正義(日本軟銀老板,阿里重要股東)也參加了。中國互聯網公司里的這幾個大佬,平時鬥得你死我活,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現在也化幹戈為玉帛,坐在一起論道。這種氛圍還是很讓人感慨和震撼的。”上述要求匿名的參會嘉賓說。

讓該嘉賓印象最深刻的是京東老板劉強東越來越有範兒了,以前一天到晚跟人打嘴仗,口不擇言,現在說話特別講究。在烏鎮,圈內都議論說,自從跟奶茶妹妹戀愛後,劉強東的氣質都不一樣了,穿的一看就是定制的高級西裝。

主論壇的對話環節,中方嘉賓基本都是見過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大佬,他們包括馬雲、李彥宏、張朝陽、雷軍和劉強東。有意思的是,大會沒有讓兩個鬥得最厲害的互聯網大佬騰訊的馬化騰和奇虎360的周鴻祎一起上臺。

眾籌網母公司網信金融的CEO盛佳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能去參加總理的見面會。“我們還不夠牛,沒機會去。”他最深的印象是安保十分嚴格,進出酒店都要安檢,有點像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們的酒店安保規格。

不過盛佳說自己還是收獲頗豐,關於自己所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聽到了很多明確的政策信號。比如對於眾籌的監管,中國證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王歐在烏鎮峰會上就明確表示,對於眾籌,證監會正在研究和溝通中,既(保住)防控系統性風險底線,又要為未來市場發展留足空間。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並購公會會長王巍在烏鎮峰會期間發微博說,他跟朱雲來、田溯寧、張朝陽、李彥宏和丁磊等一起聚餐,喝了十幾瓶黃酒,丁磊勸酒、朱雲來供煙、田溯寧談雲、張朝陽論長壽。

但是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互聯網。王巍感慨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新常態,擁抱互聯網是這一代人的唯一選擇。這些20年前被懷疑誤解和排斥的屌絲已經成為主導社會的中流砥柱。”

不過沒多久,眾人喝酒的微博就被王巍自己給刪除了。

差距,野心!

互聯網實驗室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全球網民正式突破30億,三分之二的網民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美國網民比例已經跌破10%,而中國網民比例超過20%,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五個最大發達國家總和。而下一個30億網民,將有90%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中國的6億新網民)。

中美兩國互聯網的差距在縮小。里德·霍夫曼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書面采訪中表示,在美國矽谷,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此外,雖然沒有體驗過京東,但早聽說過這個公司。

過去中國的互聯網都是模仿或者直接複制美國的商業模式,中國互聯網也被稱為是山寨互聯網,但今天這種局面正在改變。里德·霍夫曼認為,中國已經有能力為其他國家的互聯網創新提供一些經驗。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至少是不落後的,而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國甚至要領先國外。”網信金融CEO盛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作為論壇對話嘉賓參加了烏鎮峰會,並跟馬化騰等人坐一輛大巴車,從烏鎮到杭州,去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張一鳴最大的感觸是“總理對互聯網很了解”。

去烏鎮之前,張一鳴剛從美國矽谷考察回來,他發現美國很多人是小米、獵豹等中國公司的用戶。他的感覺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這時候中國政府自己辦個會,來搭建一個舞臺,就很有必要了,這是一個戰略選擇。現在美國官方還不太願意被拉進來,但遲早會進來。”

國際方面也感受到了中國人的“野心”。新華網的報道稱,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法迪·切哈德此次烏鎮之行的最大感受是,中國正在以一種開放的態度擁抱世界,參與管理互聯網。

“烏鎮峰會要形成影響力,我們自己的行業開放程度要加強,讓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們順利進入到中國。”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65

“烏鎮峰會吹響下半場哨聲” 中國政府為互聯網企業搭建全球舞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28

2014年11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開幕,中國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創始人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以及微軟、谷歌和蘋果等外資公司的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CFP/圖)

中國政府精心挑選了烏鎮作為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會址,互聯網精英集體出場,預示著中國在世界互聯網領域期望邁向核心位置。要做到這一點,中國互聯網行業還需要拆除屏障、更加開放。

里德·霍夫曼今年已經來中國四次,最近一次是剛剛結束的烏鎮之行。

2014年11月19日到11月21日,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國信辦”)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著名景區烏鎮舉行,被稱為“烏鎮峰會”。

作為美國職業社交網站領英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里德·霍夫曼跟大約500名外國人士以及約500名中國互聯網同行齊聚烏鎮。

里德·霍夫曼還跟中國幾個最重要的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在峰會上做了一次對話,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京東的劉強東以及小米手機的雷軍。

與雷軍曾經擦肩而過,是里德·霍夫曼的一個遺憾。里德·霍夫曼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書面采訪中稱,幾年前,他跟剛剛開始做手機的雷軍見面談投資。盡管當時很看好小米模式,但自己從沒在中國投資過,所以就放棄了投資小米的機會。後面的故事便是小米成立短短四年時間,就做到了雷軍宣稱的“世界第三”。

在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看來,世界互聯網行業主要就是中美兩國市場最大,而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跟美國的差距正在急速縮小。龐大的市場和產業的增長,以及帶來的行業治理問題,讓中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參與到互聯網的治理當中。而互聯網是個地球村,這就有了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的烏鎮峰會的召開。

“全球網絡空間由美國主導的單極格局開始走向終結,盡管這個趨勢剛剛開始,但全球互聯網正從美國為中心的上半場,開始進入中國為中心的下半場。”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烏鎮峰會就像是下半場的哨聲。

為什麽是烏鎮

2014年10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選址烏鎮,且將成為永久性會址。

魯煒在發布會上說,國信辦組織了一個專家組,在全國尋找會址。當時專家提出幾個條件,第一是互聯網經濟比較發達,第二是最好能找一個小鎮,像達沃斯那樣的小鎮,然後賦予它互聯網的魅力,第三它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後來專家們尋找了很多地方,經過反複比較磋商,認為烏鎮是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最佳選擇。

烏鎮位於浙江省的北部,鎮域面積67.22平方公里,人口5.7萬,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稱。去年,烏鎮遊客達到560萬人次,其中有20多萬國際遊客。

烏鎮能拿下辦會資格,跟從小在烏鎮附近長大,並差點被淹死在烏鎮的水溝里的馬雲不無關系。離烏鎮最近的高鐵站是桐鄉。在阿里巴巴發布的2013年“電商百佳縣”中,桐鄉位列第七。提起烏鎮,很多人會談論這里出生的豐子愷和茅盾等名人,以及杭白菊等特產,現在馬雲也在其中。

烏鎮是一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小鎮,但中國互聯網發展只有20年的歷史。

1992年烏鎮才修建第一座大橋,那一年中國還沒有在互聯網領域搭建一座跟世界互聯互通的橋。直到1994年4月20日,一條帶寬只有64K的國際專線,宣告了中國成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

1994年的馬雲,剛好30歲,當時他正在開一家翻譯社,那年他第一次接觸互聯網。這一年,李彥宏還在《華爾街日報》網絡版擔任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而跟馬雲同歲的張朝陽還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馬化騰剛從深圳大學畢業。那時候混得最好的是比馬雲和張朝陽小五歲的雷軍,當時他已經是北京金山軟件的總經理,25歲的他因為勤奮被稱為中關村勞模。

20年後,這幾個人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里最有影響力的幾位“大佬”。

他們的生意一般被認為抓取國際互聯網的一個新趨勢,模仿美國既有成功案例,然後在中國市場超越同儕。比如淘寶之於Ebay,百度之於Google,京東之於亞馬遜。

2014 年11 月20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外互聯網領袖高峰對話在浙江烏鎮舉行。女粉絲手持玫瑰向李彥宏求愛。 (東方IC/圖)

互聯網新常態

為了辦好烏鎮峰會,主辦方頗費心思。據錢江晚報報道,會務組在餐飲方面煞費苦心,安排了不少本地“土菜”,比如烏鎮醬雞,選用本地農民放養的土種雌雞做食材。還有新鮮上市的董家茭白,以及烏鎮小吃定勝糕、烏米飯和一口粽等。

當地人吃得較多的是紅燒羊肉和白水魚,但主辦方怕膻味重、刺多,外賓不習慣,最終否決了。賓客吃的菜都是酒店自建農場的有機蔬菜。

據《人民郵電報》報道,烏鎮峰會期間,在上海和杭州的機場,以及桐鄉的高鐵,乘坐大巴到烏鎮的高速公路和公交車上,都有免費高速無線網絡。烏鎮的4G網絡規劃的是超過5萬人同時在線的承受能力。據浙江在線報道,烏鎮峰會召開前的11月11日,50個人一字排開,每人手里8臺手機在烏鎮主會場里同時上網,400多部手機測試現場4G無線網絡的承受能力。

一位要求匿名的峰會嘉賓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會務組通過電話邀請他參加,並希望他通過一個邀請碼註冊。參會不用交任何費用,但需要自己承擔差旅費。

整個會議很節儉,嘉賓們吃的都是自助餐,四菜一湯。現場也沒有像互聯網行業其他會議那麽花哨,沒有穿著暴露的美女和女星助陣,誌願者都是旗袍打扮,她們英語很好,氣質佳,跟外賓交流應對自如。此外,跟其他圈內會議不同,烏鎮峰會的技術感也不是很強,大家討論的話題也比較形而上。

“還是國信辦有本事,甚至連很少出現在中國互聯網會議上的孫正義(日本軟銀老板,阿里重要股東)也參加了。中國互聯網公司里的這幾個大佬,平時鬥得你死我活,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現在也化幹戈為玉帛,坐在一起論道。這種氛圍還是很讓人感慨和震撼的。”上述要求匿名的參會嘉賓說。

讓該嘉賓印象最深刻的是京東老板劉強東越來越有範兒了,以前一天到晚跟人打嘴仗,口不擇言,現在說話特別講究。在烏鎮,圈內都議論說,自從跟奶茶妹妹戀愛後,劉強東的氣質都不一樣了,穿的一看就是定制的高級西裝。

主論壇的對話環節,中方嘉賓基本都是見過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大佬,他們包括馬雲、李彥宏、張朝陽、雷軍和劉強東。有意思的是,大會沒有讓兩個鬥得最厲害的互聯網大佬騰訊的馬化騰和奇虎360的周鴻祎一起上臺。

眾籌網母公司網信金融的CEO盛佳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能去參加總理的見面會。“我們還不夠牛,沒機會去。”他最深的印象是安保十分嚴格,進出酒店都要安檢,有點像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們的酒店安保規格。

不過盛佳說自己還是收獲頗豐,關於自己所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聽到了很多明確的政策信號。比如對於眾籌的監管,中國證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王歐在烏鎮峰會上就明確表示,對於眾籌,證監會正在研究和溝通中,既(保住)防控系統性風險底線,又要為未來市場發展留足空間。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並購公會會長王巍在烏鎮峰會期間發微博說,他跟朱雲來、田溯寧、張朝陽、李彥宏和丁磊等一起聚餐,喝了十幾瓶黃酒,丁磊勸酒、朱雲來供煙、田溯寧談雲、張朝陽論長壽。

但是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互聯網。王巍感慨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新常態,擁抱互聯網是這一代人的唯一選擇。這些20年前被懷疑誤解和排斥的屌絲已經成為主導社會的中流砥柱。”

不過沒多久,眾人喝酒的微博就被王巍自己給刪除了。

差距,野心!

互聯網實驗室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全球網民正式突破30億,三分之二的網民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美國網民比例已經跌破10%,而中國網民比例超過20%,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五個最大發達國家總和。而下一個30億網民,將有90%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中國的6億新網民)。

中美兩國互聯網的差距在縮小。里德·霍夫曼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書面采訪中表示,在美國矽谷,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此外,雖然沒有體驗過京東,但早聽說過這個公司。

過去中國的互聯網都是模仿或者直接複制美國的商業模式,中國互聯網也被稱為是山寨互聯網,但今天這種局面正在改變。里德·霍夫曼認為,中國已經有能力為其他國家的互聯網創新提供一些經驗。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至少是不落後的,而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國甚至要領先國外。”網信金融CEO盛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作為論壇對話嘉賓參加了烏鎮峰會,並跟馬化騰等人坐一輛大巴車,從烏鎮到杭州,去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張一鳴最大的感觸是“總理對互聯網很了解”。

去烏鎮之前,張一鳴剛從美國矽谷考察回來,他發現美國很多人是小米、獵豹等中國公司的用戶。他的感覺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這時候中國政府自己辦個會,來搭建一個舞臺,就很有必要了,這是一個戰略選擇。現在美國官方還不太願意被拉進來,但遲早會進來。”

國際方面也感受到了中國人的“野心”。新華網的報道稱,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法迪·切哈德此次烏鎮之行的最大感受是,中國正在以一種開放的態度擁抱世界,參與管理互聯網。

“烏鎮峰會要形成影響力,我們自己的行業開放程度要加強,讓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們順利進入到中國。”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81

順風清潔能源(1165) :搭建一體化清潔能源平臺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5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1 14:40 編輯

順風清潔能源(1165) :搭建一體化清潔能源平臺
作者:Vincent Yu

投資摘要:

搭建一體化清潔能源平臺:2012年順風還僅僅是一個專註於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商,而現在順風的業務已經滲透到光伏的整個產業鏈中,從上遊多元化光伏材料的生產到下遊地面式和分散式電站的運營,和專業化的全生命周期維護。除了縱向的擴展,順風正通過橫向收購致力於成為低碳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其業務拓展至地熱發電,海水發電,儲能技術產品,LED產業和電動汽車等領域。公司實際控制人鄭建明成功完成了無錫尚德的收購重組,德國光伏運營和運維商S.A.G.的收購和飛利浦旗下照明公司Lumileds收購等。我們估計2015年順風或將有更多的資產註入。

光伏產業鏈完善帶來毛利率顯著提升:我們預計無錫尚德在2015年全面投產,光伏組件出貨量達2GW左右,引領光伏產品制造板塊毛利率進一步提升。此外,我們認為2015年順風將有1.3GW 新增投產的太陽能電站。太陽能電站毛利率可高達60%左右,因此光伏發電板塊2015年預估凈利潤占比將高達52%左右。加上毛利更高的運維板塊利潤貢獻,我們預計公司整體毛利水準將從2014年的22.1%在2015年進一步提升至26%,2016年升至29%,2017年將達31%。

技術跨越:當大多數國內競爭對手僅處於能源互聯網開發的初期階段,順風跨越式地收購了具有全球領先運維技術,全球最大獨立光伏電站監控和運維服務提供者,德國Meteocontrol,並同時獲得了其10多年的運維監控資料。我們預測該服務將在2015年貢獻4千萬左右的凈利。另外,鄭建明旗下控股的金威資源(0109.HK),於2015年3月完成了飛利浦旗下照明公司Lumileds的收購,順風(1165.HK)於同月完成了對晶能光電的收購。飛利浦Lumileds擁有全球近20%的LED專利技術,為中國打開了LED 上遊被外資技術壟斷的市場,我們期待Lumileds和晶能光電在LED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公司含大量可轉債:公司可轉換債券對股價有稀釋可能。順風含有63億港幣的可轉換債券,轉換價格從0.214港幣到10港幣不等,轉股數量可達36億,遠超於當下流通股股數29.6億。

首次覆蓋,買入評級:我們預計順風經常性凈利潤將從2014年的312百萬人民幣翻五倍左右至2015年的15.5億人民幣(同比上升397%),16年預計達21億元(同比上升27%),17年達27億元(同比上升36%)。剔除一次性收益,我們預測15年攤薄每股收益為0.23元人民幣(同比上升306%),16年為0.31元(同比上升36%),17年為0.39元(同比上升27%)的17E。基於順風綜合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全面覆蓋和作為滬港通標的催化影響,我們給出15年20x 攤薄每股收益的目標價,8.6港幣,相當於15E 2.8x PB。股價有30%的上漲空間,我們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來源:申萬研究
(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38

携程搭建海外酒店并购基金 设于上海自贸区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783.html


携程旅行网(下称“携程”)联合新加坡风和投资集团以及国内荟域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平台——携领投资。日前,携领投资将作为基金管理人于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发起境外酒店并购基金。

据悉,此次国际化布局,首期的投资落点锁定在欧洲区域。现下欧洲区的经济尚未完全得到恢复,优质资产价值受到低估,性价比高,处于理想的入局投资阶段。

境外酒店并购基金的成立,亦是看准了欧洲经济复苏的契机。基金首期预期募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其中携程将作为基石投资人,认缴基金规模的10%,剩余份额将主要面向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募集。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产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其中出境游的增长尤为突出。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4年出境游人 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平均每天近30万人出境。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携程占据的中国在线出境游的市场份额高达41.4%,交易额达62亿元,相比 2013年增长率超过50%,2015年1季度的收入增长更是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未来基金将与携程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享基金旗下酒店及携程线上旅游资源的方式,携程在线资源流量导入,基金酒店资源落地承接,从而达到线上线下的O2O式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资机构跨境投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未来,携领投资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依托于本土化海外投 资和资本运作团队,基金不仅将收购欧洲等地的酒店资产作为投资规划,未来亦将通过多种方式最大化地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提升投资回报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