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国美换帅后员工避谈黄光裕 高管否认断货传言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120/06435780291.shtml


国美换帅后布局北京市场

北京国美总经理表示今年不会盲目开店和关店

京华时报 记者: 牛颖惠

沉寂良久的国美在黄光裕正式离职的消息发布后开始面对媒体。昨天,北京国美召开了“北京国美决战09”发布会,这是前一天陈晓正式接任董事会代理主席后,北京国美的首次公开活动。

-现场

员工避谈黄光裕

昨天,记者在北京国美北太平庄也就是北京国美总部看到,卖场门口挂着“国美喜福会”几个大字,店内员工穿着北京国美22年店庆时的红色工作服。

当记者和几个员工聊起是否知道黄光裕辞职时,对方立刻予以回避。据知情者透露,去年年底国美已经对内部发出“缄默令”,从总部到分部,国美的行 事低调了很多,中高层领导很少公开亮相。但是据公司内部人透露,除了很少面对媒体外,公司的经营一切正常,员工奖金、工作均未受到严重影响。

-布局

不会盲目开店和关店因为前任“掌门人”黄光裕被曝涉嫌经济犯罪,国美在新年的动态一直备受关注。此前,其竞争对手苏宁已于近日公布了2009年将在北京新开20个门店的计划。

昨天,北京国美总经理闫小兵表示,2009年,国美将把重点放在门店的调整上,不会盲目开店、关店,将参考单店经营状况,加大开大店、好店的投 资力度,减少无效门店数量,淘汰个别经营差、利润低的门店。闫小兵直言:“我已经收到了总部关于2009年的工作分配,新一年里总部没有给我开多少家店的 安排,但是定下来的销售额却比2008年增加了很多。”

据了解,目前北京国美正在对门店做整体考察,以国美马甸鹏润店、国美安贞店、国美公主坟店、国美西坝河店等旗舰店围绕的三环布局将会得到更大力度强化。

-重点

主抓3C等三业务

闫小兵表示2009年将是一个销售业的寒冬,他分析道,去年十一之后,家电业价格战竞争激烈,家电连锁俨然进入一场你争我夺的厮杀阶段,往年不 在促销之列的 3C产品也意外加入到促销大军之中,而且3C产品和生活家电俨然成为2009年的销售重头戏,很有可能超过传统家电的销售比例。

这个销售方向的调整也与之前从国美总部传出的三项业务重心相同,据了解,今后国美的经营将主要以三块业务为主:由副总裁李俊涛负责的传统电器中心;由副总裁牟贵先“掌舵”的3C产品中心;由小天鹅原销售总经理焦为民负责的生活电器中心。

目前,北京国美已由总部分派了两位总监,分别负责3C和传统家电,接下来将加大3C和生活家电的投入,业务的分配比例将与单店实际经营结果有关。

-现场问答

国美否认断货传言

记者:上周末,国美发布公告宣布黄光裕正式辞职,一天后北京国美召开布局2009年的发布会,这之间有关联吗?

闫小兵:这完全是两码事,上周以前公司就已经开始计划就2009年的工作布局召开发布会,定在今天完全是公司的安排,与公告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我们这里是北京分部,发布公告是总部的事。

记者:请问在陈晓就任后,对于北京国美有没有什么调整?

闫小兵:目前北京国美一切经营正常,2009年总部给北京国美的销售任务不仅没减少还有所增加。北京国美的战略计划是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调整的,对于我们来说,所有的工作照旧进行,只是觉得2009年竞争将更加激烈,至于人事调整是公司总部的正常安排。

记者:目前北京国美有多少家门店?家电连锁有些饱和,北京国美是不是会关闭一些门店?

闫小兵:目前北京有60家门店,我们只会调整门店,这个不能叫关闭,我们会淘汰个别利润低、数量密度大的门店,以后将把重点集中在店面面积是否够大、附近交通是否便利、有没有停车场、是不是有潜力的商圈等方面。

记者:近日坊间有传出北京国美部分商品断货的消息,是否属实?

闫小兵: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国美只会淘汰销售不好的商品,绝对没有断货一事,这个可以现场去调查。

记者:北京国美一直表示将以最低价销售,但是现在各大连锁竞争激烈,北京国美推出的“差价补偿”具体如何执行?

闫小兵: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国美价格保障的规定,消费者在自发票开具的19日内,一旦遇相同商品降价,可凭购物发票获得全额差价补偿。一旦发现 同城市内其他商家同品牌、同型号商品的价格较其购买价格更低,凭报纸广告或DM单或其他商家的购物发票原件,经核实后,顾客可获得全额差价补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

碧桂园“换帅”地产高管离职潮余震未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9526.html

宏观调控进入“深水区”,地产企业的换帅风潮亦愈演愈烈,在金地集团(600383.SH)“三驾马车”已去其二之后不足一个月,华南另一知名地产公司碧桂园(02007.HK)也于昨天晚间宣布总裁易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下称“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已空降碧桂园,就任总裁一职,原总裁崔健波任留任执行董事。

“外来兵”空降家族企业

关于莫斌将过档到碧桂园的消息,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在中建集团内部小范围流传,日前,该消息得到部分证实。

据悉,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日前亲自带领莫斌到工地视察工程进度,并向员工介绍其为“新来的莫总裁”,而此次视察的一行人当中,并没有崔健波的身影。

昨日早些时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拨通崔健波手机,对方拒绝对此事透露任何信息,仅称“你到时候看公告吧”。

该集团披露的资料显示,崔健波,45岁,2006年12月被任命为碧桂园总裁兼执行董事。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主要负责集团的日常运营管理及行政管理。2003年加入碧桂园任职总裁,之前1995年~2000年期间在顺德市地方税务局任副局长,2000 年~2003年任北滘镇镇长。

碧桂园上市时,崔健波未持有碧桂园股票,但之后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碧桂园股票,已经成为该集团持股量较大的个人股东之一。

由于缺乏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崔健波一直未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主要负责集团行政等日常运营工作。

此番空降的莫斌,此前并不为房地产业界所熟知,但与崔健波相比,却有着丰富的房地产工程方面的经验,原为中建五局总经理,还与碧桂园有过项目合作。

资料显示,中建五局是央企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二级子公司,并被纳入中国建筑(601668.SH)上市公司的资产范畴,年生产能力200亿元以上,2010年的工程量将达500亿,位居中国建筑总承包商50强。

作为建筑行业的知名企业,中建五局与和记黄埔、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查证的是,今年以来,莫斌作为中建五局的总经理,与碧桂园的接触颇为密切。

3月29日,碧桂园·城市花园项目北地块碧桂园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奠基仪式。时任中建五局总经理的莫斌应邀出席了奠基仪式,并与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进行交谈,还视察了在建项目碧桂园南地块。

5月24日,碧桂园与中建五局的“碧桂园·城市花园项目工程总承包签约仪式”在碧桂园总部隆重举行。碧桂园董事局及项目高层领导和中建五局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出席了签约仪式。

莫斌当时代表中建五局发言称,这次是中建五局与碧桂园的首次合作,也希望是长期战略合作的开始。只是,他与碧桂园的合作,很快就演变为了更为亲密的“关系”,直接过档到碧桂园出任总裁一职。

地产高管震动

知名房企的高管变动,是宏观调控以来房地产行业最为密集爆发的事件之一。

几天之前的7月19日,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原董事长楼江跃的辞职申请已经获董事会批准,辞职的原因为个人原因。

此轮房企高管动荡的一个高潮,则是金地集团高管“地震”:6月28日,金地集团原董事、高级副总裁兼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申请辞职;7月5日,金地总裁张华纲也宣布去辞。至此,金地仅剩董事长凌克独撑大局。

自4月以来,龙湖地产首席财务官林钜昌及SOHO中国的财务总裁王少剑亦先后辞职。此外,万科、华润、绿城、保利、合生创展今年以来均有高管离职。

4月28日,绿城中国(03900.HK)的首席财务官林战辞职;刚于林战辞任同一天任职绿城中国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的郑碧玉亦于日前提出辞职。直 至本月20日,绿城中国才发布公告称,委任冯征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8月1日起生效。至此,绿城中国的首席财务官一职已空缺长达3个月 之久。

最近房地产企业频繁发生人事变动,虽然原因各有不同,却都处于宏观调控的同一“时代背景”之下。房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2010年,房地产高管们频繁跳槽、被换、离职或履新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隐含着由楼市调控带来的业绩负增长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33

“拓外”转至“修内” 碧桂园换帅急补管理短板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30/141175.html


  7月23日,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一行出现在临近南京的句容市,这本是一场投资商与地方政府的例行交流,却因为碧桂园新任总裁莫斌此次与杨国强一起出席而引人瞩目。

  就在10多个小时前,碧桂园刚刚低调发表公告称,原总裁崔健波卸任,保留执行董事身份;前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空降”接任总裁,成为碧桂园第十位“执董”。

  在业界看来,此次高层更换,是碧桂园由“外拓”向“内修”的一次重要战略调整。

  从崔健波到莫斌

  上一次杨国强与莫斌共同亮相还是两个月前。5月24日,碧桂园与中建五局的“碧桂园·城市花园项目工程总承包签约仪式”在碧桂园总部举行。当时尚为中建五局总经理的莫斌发言称,这是中建五局与碧桂园的首次合作,也希望是长期战略合作的开始。

   两个月不到,合作关系已变为主雇。中建五局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除了碧桂园诱人的职业前景外,杨国强的礼贤下士也是让莫斌迅速做出决定的重要 因素。据该人士透露,早在今年年初,杨国强已与莫斌开始了初步接触,由最初两家公司层面的业务合作,发展到后来杨国强拍着莫斌的肩膀说“过来帮帮我吧”。

   在杨国强的用人哲学里,只要他看中的人才,从不计成本。公告显示,莫斌的年薪为250万元。实际上,八年前,杨国强与刚刚卸任碧桂园总裁的崔健波之间也 曾有一出主敬宾恭的故事。当时的碧桂园还不过是一家小公司,影响力只局限在顺德附近。杨国强对于这个北京理工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的年轻人非常看好。多次 希望“小崔”能过来“帮忙”,可是当时年仅36岁的崔健波已经是顺德市北 镇镇长,官途前景大好。“你不来总裁的位置就空着。”杨国强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崔健波。

  碧桂园对于崔健波这8年的业绩也不吝溢美。称其让 碧桂园从“一年一个碧桂园”、“一年几个碧桂园”到“一年数十个碧桂园”。而公司也从一个华南地区的品牌,逐步发展成全国性房地产品牌。碧桂园表示,此后 崔健波将专注公司长期战略发展,但更具体的业务“暂时还没有明确”。

  但对于此次总裁变更,碧桂园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刘嘉毅表示,聘任莫斌为公司总裁,主要是因为他在建筑方面非常有建树,具备管理经验,同时又了解广东的市场。“这对碧桂园的未来是非常好的变化。”

  模式短板

  此次的总裁变更,碧桂园一再强调,维持原有的发展模式,继续坚持在经济发展潜力好的二三线城市中心区及一线城市郊区发展优质项目,并通过快速资产周转实现公司稳健运营的发展模式。

  既然模式不变,崔健波也是贡献良多,为何还要变更总裁?“在全国扩张以前,崔健波主要负责的是投资与资本市场,公司的日常管理更多的还是杨国强。”一位碧桂园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

  2009年以前,碧桂园建立的是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方式。也就是一个以职能部门纵向管理为主,大总部小地方的管理体系。职能部门直接管理所有项目的相关领域,再建立项目小组,同一省份的几个项目由1~2名大项目经理协调。

  这种管理方式在碧桂园偏居一隅时显得非常高效,一方面避免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反应迅速。“崔总可以专心于资本财务方面,公司运作非常顺畅。”该项目经理表示。

  但问题是当碧桂园迅速扩张后,最后关于楼盘的大小事情总会落到杨国强头上。而碧桂园复杂的内部事务,例如建筑、装修、园林等领域相关公司的协调,也只有杨国强本人才能有效处理。这就变成了“几万员工都盯着老板一人”。

   2009年开始,杨国强痛定思痛,决定大举改革。从2月开始碧桂园召开了“项目管理改革启动会议”,决定真正放权——在全国设立了12个区域总部,集团 总部将不再直接管辖到各个项目,而是仅仅管理区域。据碧桂园内部人士介绍,在实际操作阶段,集团总部主要管辖广东省内的项目,省外项目则由区域总经理负 责。

 但是这样的设计同样存在问题,首先就是碧桂园相当节约成本的“自我供应链”模式在省外无法复制。多年以来,碧桂园的口号是“比自己盖房子还便 宜”,这得益于碧桂园从施工到建材,房产开发的每一环节均由旗下公司提供产品,以此来有效控制成本。但碧桂园旗下很多公司都由杨国强创业时的老臣子领队, 除了杨国强本人,外人很难调动控制。改变管理架构后,加上产能有限,广东省外的项目只有向其他建筑公司招标、采购。因此,实际上控制住供应链每一环节的碧 桂园模式并没有复制到省外。

  但此时,碧桂园的发展模式依旧强调成本领先、加快周转。2009年的数据显示,碧桂园的改革似乎非常成功,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同比下降约38.6%,行政开支减少了18.2%,财务费用净额同比降低了34.8%。

  节省成本当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门”就颇让碧桂园颇为尴尬。2009年,长沙碧桂园、安徽巢湖的项目都先后发生了墙壁渗水、水电基础设施未完工等不同程度的工程问题。碧桂园承认监管不力,承建商则反指碧桂园压价太低。

  战略重心从“拓外”转至“修内”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碧桂园将重心从“拓外”转至“修内”。

  亚银投资首席分析师李大伟就认为,碧桂园将专注于调整发展模式以及“加长”管理短板。

  “与刚上市时不一样,碧桂园不能再想着借助资本市场迅速扩张,而是补足管理短板。”李大伟表示,如此看来,总裁位置上撤下一个专注“投资、资本”的崔健波,换上一个更具“技术、管理经验”的莫斌就顺理成章。

   近年来,杨国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碧桂园要做标准化和制造业的管理”。而在工程业务上说服杨国强并不是容易的事,曾经是“包工头”出身的杨国强对 于建筑的各个环节认识甚深。据其身边员工表示,老杨喜欢谈论技术话题,他对数字和设计图纸几乎过目不忘。“他非常偏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专业理由是很难说 服他的。他属于很难说服的那种领导者。”

  莫斌的履历就有着充足的说服力。从1989年开始,莫斌就进入中建五局,中建五局为中国建筑工 程总公司旗下企业,在建筑行业首屈一指。在公告中,碧桂园一再强调莫斌在地产开发、建筑业务、施工管理、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企业管理等多个范畴拥有超过 20年丰富经验。“而且可以借助莫斌在建筑行业的人脉,为公司以后越来越多的招标、采购建立标准。”碧桂园一项目经理向记者表示。

  但李大伟表示,“碧桂园采取家族式管理,”中层到高层管理者中,有不少关键职位由杨家亲友把持,莫斌能否在管理上有所建树,有待观察。






中铝海外换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xMMDAwMDE5MDUxMA.html


海外资源收购,在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一场中铝海外业务板块管理层的换血,已悄然完成。

8月4日,中铝方面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6月,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已离任,继任者陈基华,为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此前的7月13日,本报记者曾致电王文福询问“中铝投资蒙古铜金矿进展”一事,王文福表示,他已在不久前离职,当时在香港休息。

2009年6月,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计划以力拓毁约宣告失败,王文福是该项交易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此外,中铝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奥鲁昆铝土矿项目亦由王文福负责,但今年6月,中铝已宣布“终止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的开发协议”。

一位接近王文福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后,王文福“一度压力很大”,而奥鲁昆铝土矿项目被迫搁置,则“使他心灰意冷”。在这位人士看来,王文福是“因为压力,个人主动辞职”。

中铝海外公司的人事变动,并未影响中铝的海外战略。

7 月23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目标不会改变,将把“走出去”置于公司战略转型的大格局中,在未来5年内再造 一个“海外中铝”。2010年初,中铝已提高了海外控股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上升至“板块公司”的高度,不再是子公司。

而在王文福离职之时,借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中铝与力拓已重启合作关系,双方已于7月29日就合作开发西芒杜铁矿签订了一项约束性协议。

据中铝方面介绍,除了秘鲁铜矿项目和西芒杜铁矿项目等,中铝海外公司还在蒙古、马来西亚、沙特等国推进铝电项目,在越南推进氧化铝工程总承包项目。





獅王換帥洩風聲件事好「陰毒」紀勤:有人製造事端 李華華


2010-9-29  AD  
 
 

 

滙豐控股(005)噚日照舊一連兩日喺上海召開董事會,雖然話選主席單嘢已經塵埃落定,但管理層換班引起嘅種種是非,傳媒都仲密切跟進緊,尤其係「誰是洩密者」,而紀勤做唔成真正「獅王」兼劈炮唔撈有咩感受,大家仲想知囉!

紀勤嘅心情睇落幾平靜,仲好大方咁同記者講佢唔知邊個係洩密者,但就加重語氣話:「有董事已經解釋得好清楚,呢件事係好陰毒(diabolical)嘅、係有人製造事端」。

換 句話講,紀勤覺得係俾人砌生豬肉、擺咗上台,咁點算好呢?紀勤話,對付呢啲傳言嘅最好做法,係「由得佢、置之不理」……俾人踩到咁盡、被迫遞信都可以一笑 置之,紀勤又唔似坊間講到咁火爆喎!咁o衣家董事會係咪要抽出內奸呀?紀勤話:「點樣做由主席葛霖決定,我唔係主持董事會嘅。」佢仲話:「我做行政總裁好 過做主席。」所以佢唔會因為無得做主席而失望喎!聽落似乎吃不到的葡萄,真係幾酸囉!

艾爾敦狠批董事會口疏

不過,紀勤應該都搵到點點慰藉嘅,事關滙控亞太區主席艾爾敦(David Eldon)都忍唔住喺網址撰文撐佢!老艾話,紀勤係強悍、粗豪,以完成工作為己任嘅強人,對於佢最終要喺咁嘅場景下離場感到難過,仲狠批滙控o依家嘅董事會口疏!

對於曾為大熱嘅約翰.桑頓,老艾似乎無咩好感,佢話除咗桑頓,外面仲有大量「中國通」,可以替代佢嘅位置云云……咁到底紀勤點解會輸嘅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中環在線:先進新總裁為換帥解畫 李華華

2011-3-11  AD




 

先進半導體 ASMC(3355)前日公佈業績兼換埋總裁,業績扭虧為盈雖然靚仔,但都唔夠總裁疑似被炒搶眼。噚日管理層即時出嚟解畫,新老總謝志峰話,通告用詞的確 會令人誤解,查實冇乜事發生,只係公司去到一個新階段,希望有個新領導再帶領公司衝刺。至於前總裁周衞平,o依家仍然喺管理團隊裏面。

講番謝志峰,入ASMC之前,喺中芯(981)負責IR高管,主要同內地傳媒打交道。佢話,o依家香港傳媒好專業,會喺數字基礎上寫嘢,反而內地傳媒就比較大膽,會憑空想像。係o架,聽你解完畫,都唔會陰謀論屈你逼走舊老總,華華同班行家當然夠專業!



中鋼集團非常換帥

http://news.hexun.com.tw/2011-05-23/129867566.html

 5月16日上午,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和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室和京內外所屬企業主要負責人、股份公司獨立董事均現身中鋼集團總部會議室,出席中鋼集團的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

 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幹部二局局長姜誌剛宣佈免去黃天文中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等職務,但他和同時與會的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並未對免職緣由加以陳述,只對中鋼集團過去幾年的改革發展做出肯定,並指此次人事調整是基於工作需要。

  黃天文,現年56歲,2003年12月掌舵中鋼集團,其未及退休年限便被國資委免職,引來業界和媒體的諸多猜測。

  外界首先將黃的免職與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下稱中宇鋼鐵)對中鋼集團的40億元負債聯繫起來,中鋼集團的這一財務窟窿曾被媒體廣為報導。

  但中宇鋼鐵所在地山西曲沃縣前任縣委書記楊治平卻對《財經》記者稱,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國資委主任王勇對中鋼集團和中宇鋼鐵的事情很瞭 解,而且很支持中鋼集團對中宇的重組。目前,對中宇鋼鐵的重組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山西太鋼集團正在對中鋼方面提出的中宇鋼鐵公司債務重組方案做最後的評 估,再過一個多月就會有結果。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發佈2011年第27號審計公告,指出「中鋼集團被合作夥伴佔用資金88.07億元,截至2011年6月底,未對風險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未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

  一位中國鋼鐵業協會(下稱中鋼協)資深人士認為,黃天文被免職的原因應與其海外項目經營失利有關。中鋼集團曾於2008年底斥資13.67億澳 元(約14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oration Limited,ASX:MIS)超過98%的股權。該交易達成後被業內認為溢價偏高,並因當地基礎設施差而延後了投產日期。

  另有圈內人士將黃的去職歸因於中鋼集團在國資委考評中表現不佳,和黃本人的工作作風。一位中鋼集團高層機構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此次人事變動系多方面原因導致,但黃天文未滿足現行央企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指標或為其重。

  黃天文主政中鋼七年半,儘管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自2003年末的137億元猛增至2010年的1860億元,但中鋼收入增長最快的2007年-2009年間,利潤卻大幅下滑,分別為30.9億元、17億元、5.8億元。

  國資委2010年11月發佈的《中央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規定,對央企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共分為「優秀」 「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大類,其中,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為「基本稱職」的,將被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問題和不足,限期改進,並視具體情況進 行崗位調整。而領導人員任期綜合考核評價結果為「不稱職」的,將不再繼續聘任或免職。而《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亦規定,對企業發生較大資產 損失或者連續發生資產損失的,將對直接責任人和主管責任人給予包括降級、解聘、責令辭職、撤職等在內的行政處分。

  滿城風雨之際,5月19日,黃天文接受了《財經》記者專訪。他說:「國資委領導已經明確表示,我不是因為有問題才被免職,而是工作需要,要進行崗位交流。到任新崗位前的這段時間內,我的原有待遇保持不變。」

  他向《財經》記者強調:「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鋼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才取得這樣的業績,否則就2007年後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而言,中鋼陷入被動無可厚非。」

  但他也認為,過去七年,中鋼集團已基本完成了從相對單一的傳統商貿企業向面向現代生產性服務型企業的轉變,「接下來,確實需要打造更強的贏利能力了。」

  鋼鐵服務商

  中鋼集團在七年時間內主營收入增長逾12倍,這或可證明其「鋼鐵服務商」定位的準確性,但不可剝離的經營背景,是中國乃至國際鋼鐵行業正好經歷了一個黃金發展期。

  黃天文接手之前,中鋼集團只是一家以鐵礦石、鋼材及相關設備貿易為主的商貿型企業,資產約100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也僅為137億元。

  不僅如此,2003年12月到任的黃天文還面臨另一問題——下屬產業所處行業過於分散。

  中鋼集團最初由原冶金部下屬的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中國國際鋼鐵投資公司和中國冶金鋼材加工公司組建而成,後以劃撥方式重組中國冶金設備總公司、中國冶金技術公司、冶鋼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以及鞍山熱能院等多家科研院所。

整體而言,中鋼集團所持資產雖同處一行業,但並無關聯,更難提整體戰略。這樣的現狀,不但有礙於黃天文對中鋼集團進行統一管理,同時也無法形成各企業間的聯動以創造規模效益。

  彼時,中國鋼鐵業正值高速膨脹期。自2001年以來,大量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始進入鋼鐵領域,鋼鐵業投資大幅增長,鋼鐵產量迅猛攀升。 2003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22億噸,同比增長22.38%,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個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至2010年,中國鋼產量已突破6億噸, 幾乎占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半。

在此過程中,全球鐵礦石價格逐年走高,而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中鋼集團則收益頗豐。

  2004年,“上無煉鋼廠,下無鋼材加工廠”的中鋼集團形成了明確的企業定位:不做鋼鐵主業,圍繞鋼鐵產業鏈,做鋼鐵生產企業的服務商。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明晰的發展戰略,奠定了中鋼集團此後壯大的基礎。

  從2005年開始,中鋼集團依此戰略進行了一系列並購重組。當年,中鋼集團投資控股西安冶金機械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投資控股洛陽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此後一年,中鋼集團先後重組衡陽有色冶金機械總廠、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邢臺機械軋輥集團有限公司、吉林新冶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

  至2007年,中鋼集團已逐步構建起了“礦業、碳素、耐火、鐵合金、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運作格局。

  然而,新進入的領域,僅給中鋼帶來了規模擴張,卻並未實現利潤突破。貿易商起家的中鋼集團,大部分贏利仍來自礦產品開發及貿易業務。

  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源價格暴跌,延續了40年的鐵礦石定價體系也發生動搖,並在隨後兩年內完成革新,鐵礦石貿易的利潤下降,中鋼集團在快速擴張中被掩蓋的風險開始凸顯。

  贏利能力之困

  中鋼集團目前的主營業務為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及工程科技,這些大多是強競爭行業,考驗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利潤率不高,靠這些行業的利潤進行資本金積累頗為困難。

  “在貿易這個行業,利潤率僅為1%左右是常見的事情。”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更何況2003年接任的時候,資本金非常有限。”

  相關資料顯示,當時中鋼集團註冊資金僅為2億元,而2003年銀行對其授信金額也只有17億元。在此情形下,中鋼集團2003年近1000萬噸的鐵礦石貿易量中,有一部分必須借助客戶資金才得以完成。

  為擴大業務量,中鋼集團不得不提高銀行貸款在融資中的比例。至2009年末,中鋼集團鐵礦石貿易量超過4000萬噸,占用資金逾400億元人民 幣,其間借貸資金占比頗高。過分依靠銀行貸款融資必然導致高財務成本及高負債率。至2009年底,中鋼集團負債率已至89.5%。

  中鋼集團人士表示,為維持良好信譽以保證持續融資,中鋼集團須按時支付銀行貸款利息,每年的利息額在10億-20億元人民幣之間,“相當於我們在給銀行打工”。

  高額財務成本損傷中鋼集團贏利能力的同時,經營環境在持續惡化。相關人士透露,鑒於鋼鐵行業發生的諸多變化,至2010年末,中鋼集團在鐵礦石貿易代理業務上所獲利潤率已低至不足1%。

  在此情勢下,中鋼集團的礦產開發業務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據中鋼集團內部人士介紹,2007年,該公司全年利潤為30.9億元,其中約80%來自於澳大利亞鐵礦和南非鉻礦的投資。

  黃天文稱,中鋼集團1996年在南非成立中鋼南非鉻業有限公司,後又投資津巴布韋鉻礦項目,至今已在非洲控制鉻礦資源量2億噸以上,相當於國內 資源量的20多倍。另一被寄予提高贏利能力之期待的投資項目,則是一度讓中鋼集團風光無限的澳洲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企業發起的首筆海外敵意收購。

  2007年末,中鋼集團著手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中西部公司,並就此與另一家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默奇森金屬有限公司(Murchison Metal Limited,ASX:MMX)展開歷時九個月的競購,最終耗資約14億美元將該公司納入囊中。

  “我們已經勘探了整個區塊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勘探部分預估可每年提供1500萬噸的產量。”黃天文說。遺憾的是,中西部礦業(601168,股吧) 所持資產尚處勘探開發期,短期難見產出,黃天文也未能給出該項目的達產日期。影響因素之一是項目所在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根據澳方政策,鐵路等運力 的修建須由招標等方式確定,該地區的招標工作已幾度流產,令實際建設工期一再順延。而未達產的礦產投資項目不但不能提供現金流,還會占用大量資金,令中鋼 集團的資金鏈壓力進一步增加。

 去職之前,黃天文正謀求調整中鋼集團的發展戰略。

  調整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兩個方面進行。雖然黃天文認為傳統業務仍有潛力,但他更強調中鋼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鋼鐵產業。

  2010年初,中鋼正式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環保列為集團的戰略新興產業。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中鋼提出實現從低贏利產品向高贏利產品的轉變,拋棄以往的“大路貨”,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序列。

黃天文認為,要實現這樣的轉變,資金是中鋼亟須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中鋼一直憑借自有資金和銀行信貸進行投資,這樣的財務成本太高。”

  2007年11月,國資委批準了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方案並發起設立中鋼股份公司。按照計劃,中鋼集團整體上市時將采用A+H模式。但隨後上市計劃受包括“中宇事件”在內的財務醜聞所累,被迫暫緩。

  與中宇鋼鐵之間的預付款糾葛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鋼材價格大漲,貿易商形成較好牟利空間。但國營鋼鐵企業大多有自己的貿易公司。為 謀求穩定的貨源,中鋼集團鋼鐵公司與當時月產20萬噸的民營鋼企中宇鋼鐵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包銷協議,中鋼鋼鐵公司按行業慣例同意提前兩月支付金額約20億 元的預付款。

  在當時看來,以20億元的預付貨款換取每年10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頗具誘惑。但鋼材銷售利潤率本就不高,占用如此巨額資金,一旦資金鏈斷裂, 風險頗大。中鋼鋼鐵公司更未料到,該筆預付款被中宇鋼鐵用於支付此前的欠款。同時,中宇鋼鐵的供貨商也縮緊了對其的供貨,這導致中宇無法向中鋼鋼鐵公司及 時供貨。據《新世紀周刊》報道,至2010年下半年,中宇所欠中鋼的債務已高達40億元。

  黃天文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坦承:“中宇事件”系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鋼鐵有限公司“在擴大業務的過程中,風險把控不嚴,咨詢調查不夠,造成預付款無法及時收回”。他表示,就太鋼重組中宇鋼鐵一事,目前大部分工作均已完成。

  中鋼集團的高層更叠是否會影響中鋼股份上市?黃天文不置可否,但無疑,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任內完成上市。

  “中鋼集團沒能夠進入資本市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

  黃的遺憾只能由他昔日的下屬,今年53歲的賈寶軍來彌補了。5月16日的中鋼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上,賈寶軍被宣布為黃天文的繼任者。

  賈寶軍任職武鋼集團長達18年,從熱軋廠的一名技術員擢升為武鋼集團副總經理, 2010年1月,賈寶軍從武鋼空降至中鋼股份公司任總經理。

  據曾與賈寶軍共事的武鋼人士描述,賈寶軍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其知識分子形象,談吐斯文,行事嚴謹。2000年,由於賈寶軍在武鋼集團總經理助理職位的出色表現,中組部於2004年將其調任陜西漢中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兩年,後於2006年調回武鋼任副總經理。

  一位在中鋼協任職的資深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前任,賈寶軍的風格更加穩健。而在5月16日的會議講話中,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也明確要求:“中鋼集團新的領導班子必須積極穩妥地解決重點問題,穩健紮實地開展工作,開創中鋼集團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商業追問】雷士換帥:「黃雀在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27

最近資本市場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莫過於雷士換帥。2012年5月25日,在香港上市的國內最大照明企業雷士照明發佈公告稱,原董事長兼CEO吳長江因「個人原因」辭去一切職務。同時,由軟銀賽富基金合夥人閻焱接任董事長,而CEO一職則來自第三大股東施耐德。

「照明狂人」吳長江被「VC教父」閻焱取而代之,這被不少人解讀為「投資人奪權的新案例」。權可奪,但風投走到前台就尷尬了。閻焱也在微博上有些無奈地說,他接任董事長後會做一個「甩手掌櫃」。

但事情的焦點絕不應當僅停留在新舊董事長身上。跟隨吳長江多年的一位雷士照明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最需要「提防」的其實是外資股東施耐德。

看看這家專注電氣電工產品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吧,它是「法國工業先鋒」之一,年齡超過了170歲,但它不僅沒有顯得老態龍鍾,反而被業界形容為「極具 侵略性」。從1980年代起,施耐德先後收購了TE電器、實快電力、梅蘭日蘭和奇勝等世界著名電工品牌企業。2010年,施耐德的全球銷售額達200億歐 元。

早在1979年施耐德就進入了中國,從1994年起,施耐德多次向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商之一正泰集團提出收購方案,但屢遭拒絕,雙方隨即陷入了 持久的訴訟戰。不過,施耐德中國區總裁杜華君曾明確表達其在中國戰略路徑:收購和兼併。而正泰董事長南存輝對拒絕被收購拋出的理由是,施耐德瘋狂併購擴 張,將來中國企業原有品牌可能會被棄用。

2007年,施耐德轉與正泰的「勁敵」、同處浙江溫州的德力西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直至2009年,施耐德才和正泰達成和解。此時,它已基本完成了在低壓電器產業上的佈局,擁有了樓宇電工控制系列產品企業,並把目光瞄準照明產品。雷士成為其在中國的首選。

在2010年雷士上市前,軟銀賽富持股比例分別為36.5%,為第一大股東,創始人吳長江的股份被稀釋為34.4%,退居第二。不過當時吳長江聲稱「不怕失去控制權,因為我會給投資機構賺錢」。

2011年7月,施耐德以高於市價11%的價格從軟銀賽富等六位股東手上買入了佔總股本9.2%的股份,並成為持股比例僅次於軟銀賽富(持股 18.48%)、吳長江(18.41%)的第三大股東時,雖然吳長江口頭上說寄望與施耐德實現「雙贏」,但他開始有了「防人之心」,一個月後啟動了與匯豐 銀行的期權對賭。

向來不忌諱被稱為「賭徒」的吳長江當時覺得匯豐的方案很棒,因為可以用很小的代價,通過槓桿增持股票。如果賭輸了只是賠三千多萬港元,而贏了等於花 1.85億元買了5000萬雷士股票而已,且這樣一來其持股比例便可提高到逼近20%了。屆時如果軟銀賽富的持股比例不變,那麼吳長江就會晉身第一大股 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雷士的股價沒有如願上漲,反而下跌。這意味著吳長江不僅「賭輸」了三千多萬港元,而且增持股份的願望也落空了。

相比於對賭,直接買入更乾脆,或者說吳長江其實從一開始就決定「兩手抓」。從對賭協議生效不久的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他共35次通過二 級市場買入雷士股,即平均每個月都會增持自家股票4次,每次購入股數從幾萬股到上千萬股不等,且越跌越買。截至5月15日,其持股比例達19.97%。

也就是說,儘管與匯豐的對賭失敗了,吳長江也通過系列增持行為,重新成為雷士的第一大股東。

問題在於,就算你是第一大股東,如果其它幾大股東聯合起來和你對抗,且他們總的持股比例超過你,那麼你的「老大」之位也是坐不穩的。你看,沒過幾天,吳長江就「下台」了。

軟銀賽富與施耐德的股份加起來超過27.5%。兩者聯手的可能性不小。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將來如果後者以一個高溢價從前者手裡接過更多甚至全部股份,對他們來說或許是「皆大歡喜」的,一個實現了收購雷士的目的,一個賺到了更多的錢。

無論這種可能性有多大,閻炎內心也不願意現在走到台前做起照明企業的董事長。果不其然,尷尬很快出現。強大的銷售網絡一直以來被視為雷士在行業內稱 王的武器。「這是雷士最值錢的地方。」在2010年雷士上市時,吳長江也這樣說。但吳長江離任後雷士隨即召開的分析師會議上,閻炎與吳長江的看法完全相 反:「雷士的競爭力絕不是營銷渠道。」

閻炎向分析師們舉例說,雷士生產節能燈是全球唯一一個全自動的,連GE都是半自動的。公司的節能燈質量做得更好,在中國難以找到同等水平。「分析師如果只是看到渠道,說明對公司認識不夠。」

這一表態讓證券分析師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究竟是這位「不懂行」的董事長隨口一說,還是別有深意?

雷士突然換帥的消息導致盤中股價最多下跌了30%。當時,雷士新管理層向分析師們表態:「你們誰要出貨,請聯繫我們,我們很樂意從你們手上去接 貨。」2012年5月28日,軟銀賽富又表示「在適當時機增持雷士的股份」。截止到5月29日,雷士股價在1.9港元以下。這意味著,相比吳長江此前的持 續增持,軟銀賽富的「謀定而後動」成本更低。但即使股票這麼「便宜」,又有新管理層力挺股價的姿態,投資機構們表示依然不敢輕舉妄動跟風,因為新管理層表 示雷士2012年的業績增長為10%,遠低於此前預期的50%。

吳長江在下什麼棋?在控股權爭奪戰中他一定心力交瘁,加上當年跟他並肩打江山的老臣這些年陸續離職,能夠力挺吳長江的股東越發見少,他在董事會上的話語權也不如當年。但他在現在這個時點突然辭任雷士的一切職務,有沒有幾分欲擒故縱的意思呢?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值得關注的一個細節是,吳長江剛辭職時發微博稱原因是自己「身心疲憊,想休整一段時間」,繼而發第二條微博稱:「我依然會回來 的,我為雷士傾注了畢生的心血,我不會、也永遠不會放棄,請大家相信我。」不過他很快將這條表達自己有可能「殺個回馬槍」的信息給刪除了。

他這樣說的籌碼之一,或是因雷士的命脈——類似國美、蘇寧一樣的銷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雷士的36個經銷商運營中心和近3000家專賣店,還沒納入上市公司的資產裡去。這些渠道的負責人,大多數都是當年吳長江創業的親信。

儘管根據施耐德與雷士簽訂的、為期十年的「銷售網絡戰略合作協議」,施耐德中國及其關聯方可進入和共用使用雷士銷售網絡的獨家權利,但吳長江興許相 信如果真掐起架來,經銷商們應該會是「效忠」他的。但不走到那一步,誰也不敢打包票。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就看誰給的條件誘人了。

一位是收購上癮的跨國公司希望掌控樓宇『從電到光』的整個產業鏈,一邊是土長土長、諳習野蠻生長之道的民營企業家破釜沉舟。一場大戲剛剛拉開帷幕。這場對壘有點當年達能和娃哈哈控股權之爭的味道,但吳長江不可能也不會像宗慶後一樣打著民族主義的大旗來為自己增加籌碼。



證監會換帥 肖鋼:「懂政治」的金融家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5

如何在證監會這個利益場中推進改革,將考驗肖鋼的勇氣、智慧和能力。而如何疏解836家企業IPO堰塞湖難題,則是首個擺在他面前的考驗。

「他不會輕易表態」

先做些增量改革。

他的辦公室向西北位移了1.4公里,管轄範圍卻從一家銀行擴大到全中國的資本市場。

2013年3月17日,富凱大廈傳出新的人事任命:上任僅506天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走馬山東,原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履新證監會。

肖鋼從北京西單路口西北角的中國銀行總部,搬到了金融街的富凱大廈。這片被稱為金融街的區域,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緊鄰政治中心中南海,掌管著中國金融業命脈。

任命在週六宣佈,雖有兩天緩衝期,但週一的股市依舊用低開低走迎接這位新監管者,A股大跌1.68%。

市場的不樂觀或許來源於信息的不明朗。

與去職者郭樹清活躍在改革派學術界和媒體不同,資本市場對這位前中國銀行董事長的行事風格知之甚少,更難窺見其對資本市場的基本態度。

履新十餘天來,新主席先生唯一一次公開報導,是其在履新第三天時會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暗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一系列合作:人民幣QFII、跨境ETF以及基金跨境認可,仍在推進中。肖鋼或許正在兌現他的承諾,「延續郭樹清新政」。

而前任郭樹清留給肖鋼的「遺產」遠不止如此:是否放開機構審核,如何加強市場監管,減少內幕交易,都將考驗肖鋼的智慧和能力,而如何疏解836家企業IPO堰塞湖難題,則是首個擺在肖鋼面前的考驗。

一切均因肖鋼尚未對市場公開喊話而尚不明朗。

「他處事極為穩健,不會輕易表態。」一位肖鋼多年老友這樣評價這位新主席。可資佐證的是,2003年履新中國銀行時,肖鋼沉寂了10個月才首次對外公開發表言論。

此種沉默,讓證監會的人事過渡在低調平穩中進行,對郭樹清新政表現熱烈的市場也對這位新主席處於觀望中。人們都在猜測,肖鋼style的第一板斧會砍向何處?

2012年9月,肖鋼以中國銀行行長之職,在《China daily》發表英文署名文章,談論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他認為由於資金池和資產池期限錯配,必須警惕影子銀行風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龐氏騙局」。在2013年「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甚至說影子銀行的償還風險已經發生,銀行業高增長的時代已然過去。這點與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看法截然相反,後者認為「藍籌有罕見投資價值」。

這些觀點,讓業界猜測肖鋼會對機構資金池下手,並對資本市場金融風險加強控制,風向趨於保守。

肖鋼的一位多年老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上任後,會對傷害公眾利益的理財產品展開治理,這點無庸置疑。

對資本市場風險的重視和強調,或許是肖鋼主政的一個鮮明特色,這源於其職業生涯的影響。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主管非銀司的肖鋼曾親身經歷了中國信託行業第五次整肅、廣信破產等資本市場大事件。

時任央行非銀司司長的夏斌曾回憶稱,「那時我們很多時間都是在處理大量要債傳真,信件和接待來訪人員,天天像在救火,四年裡天天面對由央行拿錢還信託公司債務的要求」,這些經歷讓肖鋼直觀感受到金融機構失控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國庫損失。

「年富力強,處事果斷,作風樸實,熟悉宏觀經濟和金融業務,有改革創新意識,善於研究問題,組織和協調能力強」,是中組部對肖鋼的官方評價。

「以肖鋼的性格,他會先做些增量改革,比如推進新三板的真正落實等,而對於一些會觸及證監會利益的改革,比如下放再融資審批權到交易所,則可能會暫緩推進。」一位熟識肖鋼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暫時不會打破權力的平衡。

懂政治的金融家

「穩健」、「精於官場之道」和「善於協調各種關係」,是肖鋼不同人生階段的許多同學、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

各種揣測甚囂塵上之際,肖鋼繼續保持沉默。

這種穩健低調的風格,或源於數十年官場歷練。

和前任郭樹清不同,肖鋼並不是體改委系統出身的市場派官員——中國很多具有市場理念的學者型官員,都曾在那個成立於1980年代初的改革機構中任職。

肖鋼的工作履歷集中在國家機關,前22年在人民銀行總行,從普通公務員一路晉陞為央行副行長,後10年在國有銀行擔任一把手,操盤中行股改上市。

肖鋼出生於長沙,籍貫江西吉安。畢業於湖南湘財學院(現已劃歸湖南大學),是恢復高考後湘財學院的首批金融系學生。

在這裡,肖鋼做出了兩個重大選擇,一是找到了人生另一半——「不僅漂亮而且有才」的同班同學吳透紅;二是他的興趣發生了轉移,從一名酷愛詩歌、小說的文學青年,到和金融結下不解之緣。

湘財學院在肖鋼入學後第二年成為人民銀行直屬高校,肖鋼則以此渠道進入央行。2011年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專訪時,肖鋼談到這段經歷,稱能進入央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社會活動能力比較強。「經常搞些社會活動,比如說學校的校刊,就是我組織幾個學生創辦的,這些活動給我加分了,如果按考試成績,我大概可能不會進北京。」

進入央行不久,肖鋼即開始擔任當時央行行長呂培儉的秘書(呂在1982年出任央行行長,至1985年)。在央行22年,肖鋼經歷了呂培儉、陳慕華、李貴鮮、朱鎔基、戴相龍等風格各異的央行行長,均相處融洽。

擔任央行政策研究室主任時,肖鋼曾和同事共同出版《金融決策與思考》一書,書名由當時的國務委員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親筆題寫,時任(1992年)央行副行長的周正慶(證監會第三任主席)作序。

周在序言中寫道:「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兩位作者都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有在人民銀行總行機關十餘年的工作經歷,並擔負著一定的領導責任,近幾年又一直在總行決策者身邊工作,親身參與了若干重要決策,起草了許多重要文件。」

長時間身處國家機關,造就了肖鋼謹言慎行的行事風格,也讓他善於處理各種複雜關係,在上通下達中變得人情練達。

「肖鋼是個極為聰明的人,會把上上下下各種關係處理得很好。」熟悉他的人說。

肖鋼也非常善於抓住機會。據其在《百年中行新變革》一書中透露,中行能成為首批國有銀行股改試點,完全因其見機行事的爭取。

據肖鋼在書中說,國務院和人民銀行早在2002年就在醞釀新一輪國有銀行改革,建行主動遞交了正式報告,要求成為試點行。當時肖鋼正在央行擔任副行長並參與研究這件事,2003年調入中行工作後,肖鋼便積極向有關方面匯報,要求成為股改試點行,原本只確定建行進行獨家試點的國有銀行改革,最終變成中行和建行同步。

「穩健」、「精於官場之道」和「善於協調各種關係」,是肖鋼不同人生階段的許多同學、同事的一致評價。

2009年擔任中行行長期間,面對中央增加信貸的要求,中行是四大行中表現最積極的一家。

中行的選擇,被《華爾街日報》解讀為「懂政治」。其報導比較了中行和工行在2009年後的貸款數據,得出中行更加積極的結論。而此後,肖鋼順利進入中央委員行列,成為四大國有銀行行長中唯一入選者。

而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則認為,「2009年放貸,銀行自身要盈利,也是響應國家的政策,中央把銀行放貸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別人能不放貸麼?」

在行政指令和市場計劃中難於獨立的國有商業銀行,往往需要服務於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指令。積極放貸的政策選擇,是否給中行業績帶來實際壓力,需要長線觀察,但其部分影響或已顯現。

肖鋼另一個「懂政治」的體現,在於其對銀行業黨管幹部的見解。

以改革運行機製為要務之一的國有銀行改革,歷經十年蛻變,四大國有銀行均已完成股改上市,內部治理結構得到完善,但一些深水區的改革則難以推進,被詬病最多的痼疾之一即是國有銀行「黨委會」的存在。

身兼中國銀行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兩個職務的國有銀行負責人,一方面代表著黨來監控國有銀行,另外一方面又要代表股東利益作出決策,兩種身份的矛盾成為商業銀行決策難以去行政化的根本所在,在市場上一直爭論不休。

面對這個爭論頗多的金融改革深水區問題,肖鋼曾公開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贊成國有銀行黨管幹部制度。

肖鋼認為,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兩個職務由一個人承擔,是種巧妙的制度安排,有利於董事會和黨委會的溝通與銜接,在平衡好各方面利益關係時,黨委會組織動員的力量遠比董事會大,因此國有控股銀行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在這個「大帽子」下,肖鋼又強調金融人才要堅持市場化配置,堅持效率優先,認為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結構」。

證監會易帥,新主席肖鋼面臨眾多難題。 (東方IC/圖)

「骨子裡是改革派」

「他認準了的事情,也會堅持。」

瞭解肖鋼的一些資本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肖鋼骨子裡是偏向市場的「改革派」。中組部的官方評價則認為其「有改革創新意識」。

和周小川、郭樹清不同,肖鋼並不活躍在中國改革派學術圈,南方週末記者採訪過一些著名經濟學家,都稱對肖鋼並不瞭解。其偶有發表的文章,也集中在一些機關報刊例如《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央行的機關刊物《中國金融》等。

《中國金融》一位編輯向南方週末記者稱,這些文章有的是約稿,也有些是肖鋼主動想發的文章。

這些公開發表的文章,大部分在談論貨幣、銀行等金融問題。

雖沒有直接工作經歷,肖鋼對資本市場也並不陌生。他的很多同學,都在中國金融界的實體機構任職,他1997年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主管的也是非銀司。

梳理肖鋼公開發表的文章,可略為瞭解其經濟主張。例如,他曾在《資本市場》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提倡大力發展亞洲債券市場。

在這篇文章中,肖鋼闡述了對整個亞洲資本市場的看法。他認為,以銀行體係為主導的金融結構,使風險過於集中,遭遇衝擊時易引發危機,而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有助於區域金融市場的穩定。他還主張「未來應積極採取措施,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私人部門的參與程度,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從而改善投資者機構,壯大投資者基礎,提升市場流動性」。

肖鋼發表在《中國金融》1990年第一期的文章也談到有步驟建立和開拓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建議要發展多種信用工具,允許轉讓和自由買賣,形成市場,並建立有關經營的中介機構和管理部門。

這是一篇順應潮流的文章,此後中國資本市場便經歷了一系列變革,證監會也在1992年成立。

肖鋼過往的行事風格,也時有變革之舉。

擔任央行副行長時,肖鋼主管的非銀司即進行了一場自我革命:當時佔據央行半壁江山的非銀司,業務被剝離了一半,彩票劃歸財政部,債券剝離到當時的國家計委,典當業務剝離到原國家經貿委,社團基金劃歸到財政部。

「他認準了的事情,也會堅持。」老同學這樣評價。

履新中國銀行後推行的中行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或也是一種佐證。2003年肖鋼主政中國銀行,強力推行人事改革,整個中行人事系統重新洗牌,取消處長、副處長等行政職務,全部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引起內部地震。

變革人事,是利益糾葛繁複的艱難之舉。肖鋼自言「中行還沒有被確定為股份制改革試點行,就已經開始思考人事制度改革」。他在《百年中行新變革》一書中稱,到中行後,發現其內部員工流動緩慢,相互看不上,過去通過各種關係進入中行的人員比較多,上一輩在中行的,下一輩還在,一人進中行,親戚也進來,形成千絲萬縷的關係,又受到劉金寶等一系列重大腐敗案件的刺激,肖鋼決意改革。

這場以競爭促進活力、薪酬與績效掛鉤的市場化人事改革,在中行內部阻力和爭議頗大。

「把職務職稱都改了,沒有處長了,內部很難接受,因此還是有一些非議,但我們堅持下來了。」肖鋼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稱。

一位中行老員工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初到中行,很謙和,平易近人,大家對他評價很好,但後來搞的人力資源改革,很多老同事認為是敗筆,減了分。「全員大調動,只不過把處長名稱換成了主管,換了名稱,沒有換內容,調整後各個職務板塊之間有交叉,都有權力,但責任落實不清,造成人浮於事。」

而中國銀行在肖鋼治下的十年改革,也頗具爭議。

2003年到中行後,肖鋼為中行爭取到股改試點機會,併力主中行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的股改方式。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掛牌,之後又在7月5日完成A股掛牌,成為首家完成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然而中國銀行賣給戰略投資者的股份價格為1.1港元左右,與最終2.95港元的招股價相差較大,由此一度陷入「賤賣門」的爭議漩渦。

一位中行內部員工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坦承:股改後,中國銀行業績掉到四大國有銀行的最後一位,外匯交易、黃金交易、外匯結算等很多中行曾經的傳統優勢都不再明顯。

但也有一些中行基層支行員工認為,肖鋼是一位沖在一線的很給力的行長,「他是最好的推銷員」。「四萬億」之後,肖鋼帶隊去各大省分行,第一時間和當地官員聯繫,從而爭取很多大客戶貸款,在這些會談中,他都會親自上陣溝通,開朗隨和,平易近人。

積弊之難

在改革和冒進之間尋找分寸感。

身處央行機關二十餘年,肖鋼對政府機構的行事邏輯了然於胸。若想在證監會任上推動改革,必將身處爭議漩渦。

在中行已遭受諸多爭議的肖鋼,是否有勇氣在證監會主席一職上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尚未公開表態的肖鋼只在任命會議上稱會繼續郭樹清的政策。

事實上,在利益極其巨大的證監會,若想改革有實質進展,不僅要有勇氣,還要有高度的智慧拿捏改革和冒進之間的分寸感。

「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是需要大膽探索的時代,還是小心求證的時代?」一位證券公司老總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資本市場是個非常敏感的地方,吐口痰都會影響市場漲跌,說話應更穩妥,否則會給改革帶來無形阻力。」一位市場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舉例說,曾有證監會領導上任後,對公眾說社保基金應該上市,當時這位人士正好和社保基金的人在一起,對方的反應就是「這話怎麼能明著說呢?本來要去入市,人家就難去了」。

性格偏沉穩低調的肖鋼,深諳官場的運行邏輯,擅長處理各種關係,這或許會讓他面臨更小改革阻力。

除橫陳面前的各種外部利益關係需要處理,證監會內部的利益也需平衡。郭樹清在其短暫的任期內,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內部所有機構處長大輪職,而肖鋼也必然面臨如何擺平內部利益的難題——變革證監會監管職能本就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題中之義。

「一家公司要上市,先搞個駐京辦,守在證監會旁邊,這是要幹什麼大家都清楚。」一位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證監會應把再融資等審批權下放到交易所,靜下心來研究監管方略,而不是陷入具體的審批事項。

而諸如此類的改革,將徹底觸碰證監會的自身利益。在中國銀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即已面臨巨大爭議和阻力的肖鋼,是否有勇氣再掀證監會改革風暴?

事實上,無論誰主政證監會,改革都是一場複雜的政治博弈,「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向不是由證監會主席決定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公司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即便被評價為改革派的郭樹清,所做的一系列加大資本市場開放力度的改革,也都是順應了新政府深化金融改革的思路,「這也是為什麼郭會一改在建行謹慎的作風,在證監會主席任期內大刀闊斧推出新政的原因」。

而相比起那些觸動根本利益的改革來,整治內部交易、增加市場透明度,則是沒有爭議又廣受投資者歡迎的改革舉措。「就我的觀察,股市裡那些作假的、掏空上市公司的、坑害股民的上市公司,要遠遠多於那些在那排隊等著上市的公司的個數。」前述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無論誰當證監會主席,對這些都不能手軟。」


【敗局】中國新蛋網再換帥:多高管離職 日益邊緣化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186.html

不知從何時起,新蛋網(中國)似乎已經成為又一個外企敗走中國的典型案例,退出中國、裁員、資金鏈危機等風波一直不絕於耳。i黑馬了解到,中國新蛋網近日又被曝出10月份已經再次換帥,業務方向也將再次轉舵。在i黑馬看來,盡管新蛋網在美國發展的很好,但這並不意味著新蛋中國在華同樣能夠爭奪一席之地,因為在中國很多問題都比在美國要複雜地多。隨著天貓、京東等開放平臺的逐步完善,外資電商想要在中國實現本土化落地,並不是那麽簡單。 中國新蛋網成為中國電商界換帥最頻繁的公司。據騰訊科技了解,中國新蛋網今年10月份再換帥,奧碩物流總經理裴慶兼任中國新蛋網COO一職,原新蛋軟件(中國)CTO鐘浩擔任中國新蛋網執行副總裁(EVP)一職。新蛋中國區總裁周昭武不再兼任中國新蛋網CEO一職,仍繼續擔任新蛋中國區總裁。新蛋中國方面證實了這一消息。上述變化意味著,裴慶和鐘浩成為中國新蛋網的實際負責人。伴隨著再次換帥,中國新蛋網迎來內部調整,今年10月份至今進行裁員,被裁員工約30人,多位高管離職。此次換帥後,中國新蛋網或將再次轉舵。新蛋內部人士透露,周昭武時期推進的海外直購方向已經暫時擱淺。未來,中國新蛋網將何去何從?再次換帥新蛋中國有四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中國新蛋網、奧碩物流、新蛋軟件、面向美國新蛋的技術支持中心(NESC)。此次發生人事變動的是中國新蛋網業務。這也成為中國新蛋網近三年來第四次換帥:2010年11月,中國新蛋網原總裁鄒果慶卸任,轉而擔任新蛋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2011年9月顧建興卸任新蛋中國總裁。直到2012年5月11日,新蛋中國任命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周昭武兼任中國新蛋網總裁。但周昭武也沒能打破中國新蛋網頻繁換帥的魔咒。今年10月份,周昭武不再兼任中國新蛋網總裁一職。這距其就任中國新蛋網總裁一職僅一年半的時間。目前,中國新蛋網實際負責人為COO裴慶、執行副總裁鐘浩。為何再次換帥?中國新蛋網方面給予的答複是,美國總部更強調中國新蛋網的本土化、運營、技術。資料顯示,周昭武是臺灣人;裴慶、鐘浩是本地人,並且是新蛋中國元老,二人在新蛋中國供職已超過10年時間。其中裴慶澤是新蛋中國的第二位員工。鐘浩於2005年被美國總部派去培訓,直到去年才被派回中國。中國新蛋網一位近期離職的高管稱,換帥是美國總部的決策,“其中原因比較複雜,美國新蛋希望中國新蛋網盡量縮減費用。”“周昭武基於長遠發展的角度,不願意用傷筋動骨的方式縮減成本,但美國總部比較強勢,雙方意見不符。”上述人士稱。有內部人士稱,此次人事調整仍處於模糊的狀態,方向不明,因此一些高管選擇離開。“這次換帥並不意外,裴慶和鐘浩皆是新蛋中國元老,總部有將中國管理層本土化的考慮。”一位新蛋前中層說,“不過裴慶和鐘浩分別負責物流和技術,能否讓中國新蛋網有所突破?仍有疑慮。”方向調整 裁員縮減成本周昭武時期推動的發展方向是“海外直購”。周昭武今年7月份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曾表示,新蛋中國在網站定位方面,不走京東商城大平臺的道路,而是走個性化、差異化,面向特定的顧客族群。實現差異化的方式有兩點:一是依托新蛋集團的海外資源,中國新蛋將涉足海外直購,銷售進口產品。二是產品走高端、精致、新奇特的路線,如發展DIY產品。據悉,海外直購項目籌劃了近一年,內部一直在大力推進。但這一項目推進並不順利,資源對接方面存在挑戰。“無論是和美國新蛋進行資源對接,還是未來和全球各地的新蛋網資源對接,都離不開人力、物力、資金的支持。但美國總部比較保守,不願意過多投入。”一位新蛋內部人士透露,如今海外直購部門已不複存在,項目名存實亡。“之前大張旗鼓的宣傳海外直購物,感覺現在是一個雞肋,只是在網站上有個入口而已。”上述離職高管也稱,目前來看,中國新蛋網不會再大規模投入於海外直購。中國新蛋網方面則表示,未來繼續會推進海外直購,同時將更加本土化,做精細化運營。除了方向調整,新官上任後已著手削減成本,於10月底進行了一輪裁員。據悉,中國新蛋網約130多人,此輪被裁員工約30人。“裁員沒有任何預兆,沒有提前打招呼,下午還在開會討論,第二天人就不在了。”一位員工說,被裁的不僅是普通員工,還包括總監級別員工。有離職員工透露,被裁員工大多是采取自動離職+補償的方式。滿1年給予2個月補償金,滿2年給予4個月補償金。“郁悶的是,在過年前毫無征兆的被裁。”一位被裁員工抱怨。除了裁員,中國新蛋網在廣告投入方面精簡,今年大促期間不再進行線下廣告投放。被邊緣化的中國新蛋網近兩年,中國新蛋網市場份額不斷下跌,業務下滑嚴重,越來越被邊緣化。據艾瑞數據顯示,2010年,新蛋網在中國自主銷售式B2C市場中份額5.4%,僅次於京東商城、當當、卓越亞馬遜,居第四的位置。2011年,新蛋網市場份額跌落到1.8%,居於第八位。到2012年,新蛋網已經跌出了電商前十名榜單。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中國電商處在野蠻生長中,各大B2C不遺余力的投入,而新蛋沒過總部對中國市場采取保守策略,市場費用、倉儲物流、人員投入皆有限。以物流為例,京東商城、易迅皆花大力氣自建物流,以保證配送速度和質量。易迅在六個核心城市倉儲物流布局基礎上,在全國新開設廣州、杭州、成都等10個核心倉,投資十幾億元的上海青浦倉也將在年內動工。京東CEO劉強東2011年曾表示,5年之內的物流投資將達到200-300億元。蘇寧方面表示,未來三年將投入220億元發展物流項目。天貓也在加強物流布局,牽頭成立菜鳥網絡,近期以22.13億元投資海爾,與海爾旗下日日順物流成立合資公司。但中國新蛋網在物流倉儲方面持收緊策略,目前在江浙滬設有倉庫。在競爭對手推配送“限時達”“一日三送”的策略下,顯得在爭奪用戶方面缺乏競爭力。顧建興離職後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稱,最近這兩三年,大家都在拼命向第一集團擠。在未來,只有第一集團的電商能夠賺到錢。在這種前提下,過分地控制成本是不明智的。他認為,從2008年到現在,新蛋至少錯失了兩次拉流量的機會。此外,中國新蛋網頻繁更換總裁,發展方向頻繁調整,缺乏持續的發展目標。“領導人變更、方向變化太快,跟不上變化的節奏。”有員工說。顧建興擔任新蛋中國負責人時期,走的是中國本土路線,主張大平臺道路。周昭武時期,改變了原來的大平臺路線,不再追求市場份額,轉型“小而美”。不過,小而美的轉型未有明顯效果,銷量下滑嚴重。以“黑色星期五”當日促銷情況為例,據中國新蛋網2011年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黑色星期五當日銷售額近億元。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國新蛋網日均銷售額約100多萬元,今年黑色星期五當天銷售額僅300萬元。那麽,現在的中國新蛋網,在新蛋集團中扮演者什麽樣的角色?總部對中國市場有什麽樣的期待?上述離職高管認為,中國3C市場競爭白熱化,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但畢竟新蛋集團在中國投入了這麽多年,中國市場這麽大,中國新蛋網肯定會繼續保留,但盡量減少投入,對中國市場沒有太大的期待。”另一位離職的中層同樣認為,中國新蛋網對新蛋集團雖然是拖累,但仍不會放棄。“如果中國新蛋網想立足中國,需要明確的發展方向並持續的貫徹下來。現在看來,中國新蛋網要麽持續投入、發力向前走,要麽被邊緣化下去。”一位電商從業人士評價。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可心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