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年此時,招行換帥。 長浩馬的圍脖

http://xueqiu.com/9410808835/29577573
去年此時,招行換帥。原任建行零售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的田惠宇,接替執掌招行近15年的馬蔚華,出任招行新一任黨委書記兼行長。

田惠宇執掌招行之初,正逢招行經歷「一次轉型」潛能充分發揮之後,陷入疲態之時。外界認為招行「二次轉型」重點不明,質疑不斷。大環境而言,實體不振、產能過剩、房市下行、國企虧損,加之高效低成本的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宏觀微觀環境劇變之下,作為傳統金融翹楚,穩中求變的招行有危機感。

如今一年過去,哪些問題已有答案?哪些疑惑仍未有解?被業內認為敢作敢為的田惠宇,如何推動招行重新確立行業優勢,成為業界的關注焦點。一向低調的田惠宇,5月上旬接受財新記者的獨家專訪。

登頂位於深圳福田區58層的招行總部大廈,盡收深港山景水色。在這裡,田惠宇坦陳招行「二次轉型」的目標和路徑,論優勢短板何去何從,也分析未來傳統金融如何與互聯網互動。這是他履新後首度接受媒體採訪。

早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田惠宇先在建行基層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公開資料顯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1994年執掌建行時,田惠宇曾任其秘書。1995年,他參與籌建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後曾出任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的副總裁。

解讀二次轉型
財新記者:2010年,招行提出實施「二次轉型」,近年進展如何?如何看待外界的評價不一?
田惠宇:「二次轉型」不像「一次轉型」轉向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中小企業業務那般具體、明確,但它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資本效率、貸款風險定價、費用效率、價值客戶佔比和風控水平,其本質是追求內涵式的增長。

檢驗「二次轉型」成功與否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徹底的市場化,二是經歷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現在論定轉型效果幾何,很難。資本、定價、成本管理、價值客戶的增長和風控水平,都可無限大或無限小。現在外界質疑「二次轉型」效果平平,更甚者以招行過去幾年的利潤增速與同業相比,判定「二次轉型」不成功,這些人不清楚轉型內容為何,而只比較增速,結論自然也不對。

「二次轉型」某種意義上是一次沒有終點的轉型,我認為這是招行給自己提出的終極目標,也是商業銀行都希望實現的目標。在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波動、利率市場化在即、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監管對資本要求越來越高之際,銀行不得不全面(提升自我)。

財新記者:接任招行黨委書記和行長後,你是如何考慮招行戰略轉型的?
田惠宇: 「二次轉型」在戰略上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要錯將戰略的口號當作戰略的全部,將戰略目標當作戰略本身。「一分戰略,九分執行」,關鍵還是在於後期執行,包括制定階段性目標,以及一年、三年、五年等中短期規劃等。二是戰略執行要有定力,持之以恆。堅持戰略和制定戰略同樣重要,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花十二分的力氣、不突破自己的耐力極限是不可能達成目標的,並不是戰略有問題,而是成功本就需要堅持。莫讓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鬆——我在行裡經常提到這句話。

外面的世界五彩繽紛,很容易受誘惑。這一點上,招行一直做得較好。我們零售業務的優勢,就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

2013年年中,招行提出以服務為主線,推動「二次轉型」,基於幾方面的考慮:一是服務是招行立行之本,是我們起源之地的能量之本,未來招行要再造優勢,仍然要依靠這個本源;二是商業銀行回歸本質,最樸素的理念就是做好服務。服務是綱,綱舉目張,抓住服務這個牛鼻子,「二次轉型」就能夠實現。服務二字看似簡單,但不僅僅關乎服務態度,更倚重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背後須有專業的風控流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等作為支撐。

以服務為主線推進「二次轉型」,需要回答幾個問題:為誰服務、服務什麼、怎樣服務。

為誰服務實質是客戶定位問題,招行從來都是一個追求特色的銀行,沒有想過通吃所有客戶,無論是資源的有限性還是自身稟賦的獨特性,都決定了我們必須聚焦一部分客戶做深做透;服務什麼實質是業務定位問題,即用什麼為客戶服務,這就需要明確自身有什麼產品,特點、重點是什麼,怎麼形成相應的專業能力;怎樣服務實質是服務方式問題,要改變單一產品、一個風控模式套用所有客戶的做法,在細分客戶的基礎上,對客戶實施分類管理、分層服務。

重建核心優勢
財新記者:招行一向以零售金融業務見長,但現在感覺招行的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了。你怎麼看?
田惠宇:零售業務與公司業務不同,公司業務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零售業務是「慢工出細活」,要靠點點滴滴才能造就非凡。因此零售業務的領先優勢不是短時期內可以建立起來的,只有那些能夠耐得住寂寞,朝著既定目標十年如一日走下去的銀行,方能磨出一劍,初步構建起自身的領先優勢;而優勢一旦形成,也是對手短時期內難以複製和趕超的。

招行「一次轉型」轉向零售業務,已見良效。但零售業務自身的成本效益短期內不會更高,零售業務需有大量網點,員工成本比重很高。如果追求成本效益,那就做批發業務,什麼熱鬧就做什麼,短期內肯定賺錢。但長遠而言,這與招行自身定位相衝突,因此短期增速有時必須捨棄。

現在看上去所有銀行都在發展零售業務,但內涵不盡相同,雖然財務報表因此好看了,但並未解決利率市場化後收益下降的問題。理財產品本質上也是順週期的。因為目前的理財產品只是把貸款變成表外資產,把貸款收益變成了銀行的手續費和客戶收益。而招行零售業務表面看似平穩增長,但內在結構不太一樣,是靠財富管理而不是簡單的理財產品。所以我對招行零售很有信心。我們強調要做資產配置,幫助客戶選擇適合風險偏好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向客戶傾銷理財產品。

財新記者:你上任後,給人感覺是推動了招行過去過於謹小慎微、裹足不前的一些方面,比如適當增加同業、對公業務等,但這是否意味著你更激進,更能承受風險?
田惠宇:穩健一直是招行秉承的核心經營理念,但它是一個相對概念。基於自身的專業能力,包括風險管控能力的發展,我覺得是合適的。相反,超出能力範圍的擴張,哪怕是緩慢的發展也是危險的。不是快了就是激進,慢了就是穩健。骨子裡的審慎遠比一堆文字和數據要真實得多。

同業金融最近變成了貶義詞,人們一講到同業金融,就感覺不夠理直氣壯。銀行業都是帶槓桿的。槓桿的高低,並不是決定風險的惟一因素。關鍵是看槓桿操作的信貸資產風險到底怎樣。當然,在運用槓桿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流動性風險。實際上,同業金融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同業金融的資金也大都流向了實體經濟,並不像外界描述的那麼負面。

中國現在有三套利率價格,一套是央行價格,一套是溫州價格,一套是銀行間價格。銀行間價格是利率市場化的前奏,如果不做同業金融,不去試水,真等到利率市場化大潮來了,怎麼會有感覺?當前銀行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實際上是利率市場化前夕銀行培育新利潤增長點和尋找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這也有助於從微觀層面推動市場化的金融改革。

招行同業業務的風險是可控的。對於基於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業業務,在內部管理上與貸款一樣,根據風險承擔實質,該計提資本的計提資本,該計提撥備的計提撥備,同時納入統一授信管理,有嚴格的額度規模控制,目前招行同業資產佔整個資產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對於同業金融,我們提出要由金融市場與資產管理雙輪驅動,要厚積薄發、直撲前沿,做成精品銀行。如果沒有金融市場,沒有資產管理,私人銀行是升不了級的。我們要通過同業金融的投行式發展,增強資產端的組織能力和經營能力,以打通內部各業務版塊的區隔,帶動公司、零售業務的發展,最終增強協同作戰能力。

治理大企業病
財新記者:你來招行後提出要治理「大企業病」,為什麼?
田惠宇:防止「大企業病」是服務升級的需要。服務升級背後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是效率,二是專業能力,服務效率問題需要通過流程優化來解決,而專業能力問題需要通過管理變革來解決,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服務升級才有保障,而這兩者恰恰都是最難啃的骨頭。

中國銀行業傳統的「金字塔式」行政管理模式無法滿足客戶對效率的要求,儘管近年來進步頗大,但效率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另外,銀行業很多方面還停留在計劃經濟「吃大鍋飯」的水平,比如按級別定獎金、定工資,比如能上不能下,比如部門銀行等,這些本是政府機關才有的現象,但不幸的是大部分銀行還是這樣。因此,效率和專業能力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是「大企業病」。銀行業的公司治理現代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財新記者:你上任後,招行的人事調整是否已經開始?「二次轉型」提出要打造輕型銀行,相應制度設計是什麼?
田惠宇:人事制度調整還沒開始,在研究,但核心原則是要市場化。

現在的情況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優秀的專業人才都想著當官,擠入行政系列。但銀行是非常講究專業的行業,不能只有獨木橋,至少要有兩條往上走的路,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高價值崗位的人才替代成本很高,如財富管理、數據分析、投資銀行、供應鏈金融等。

打造輕型銀行,要求整個機構做到扁平化,資本消耗低,還可批量獲客。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沒必要層層設龐大的機構。三、四級管理機構,隊伍太過龐大,真正下地種糧食的沒有幾個。總行若有能力直接管到前台,就可以去掉大量的後勤部隊,對客戶的響應速度更快,風險控制更有效。

以往銀行說要重視風險管理,就得新設部門、多招員工,但這是錯誤的。因為往往人越多,風險管理就越薄弱,集體負責就是集體不負責。搞十幾個簽字環節,表面看是增加了風控環節,但實際上籤字的人根本不動腦子,都想著還有更高級別的人要簽呢。風險管理還是要圍繞「有效性」作文章,摒棄層層加鎖的做法,突出對實質風險的把控。

應對互聯網金融
財新記者:互聯網金融幾乎解決了金融賴以獲得超額利潤的基本假設,如信息不對稱,大幅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傳統金融機構如招行,決定怎麼應對?
田惠宇:互聯網進軍金融業是必然的,因為金融業的淨資產收益率(ROE)相對比較高。長遠來看,互聯網對傳統金融必定產生重大影響。我們這一代人肯定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從銀行的角度看互聯網,我們最羨慕幾樣東西:

第一是流量。銀行奮鬥這麼多年,鋪設大量網點,也就幾千萬客戶,而互聯網金融短短幾個月就可以實現。目前互聯網金融從支付起步,逐次向理財、貸款發展,商業模式還有待檢驗。我們思考的是:專業能力如何與流量結合。這可以通過搭建平台的方式加以解決。基於客戶細分領域的強需求、硬需求,著力打造多層次平台,不僅重視自身業務平台的打造,也積極地合縱連橫,開展跨業、異業的合作,逐步建設成為交易流的樞紐平台,在大流量數據中尋找目標客戶、批量獲客、精準營銷、嵌入服務。

第二是大數據能力,特別是大數據的風險管理模式。互聯網的風險管控模式與銀行迥異。銀行現在主要還是看客戶「三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擁有的是財務數據、交易數據;而互聯網企業掌握客戶行為數據,可在此基礎上差異化服務流程,管控風險。

一旦利率市場化後,「寶寶」類產品就沒有意義了。我認為,要找到一個真正殺手級的金融應用,小微、信用卡以及真正的財富管理是方向。招行思考的是和誰合作,將我們的專業能力嫁接過去。我們不做電商,流量靠他們解決,行業應用靠我們解決。當互聯網大潮來臨時,找到合作夥伴,將自身專業做到極致,才能有「自留地」,不然談合作沒本錢。「手裡有把米」——這是我們的策略。

財新記者:一般認為,招行在零售業務方面適合對標富國銀行。你怎麼看富國銀行的模式?
田惠宇:富國銀行的模式是一種很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它是美國特定經濟金融環境下的產物,有著鮮明的時代、地域和文化特徵,很難完全複製到招行。因此,我們不會生硬地照搬富國銀行模式,而是學習它背後的東西。比如「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價值觀,比如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樸素的經營理念和對戰略的堅守。還比如它穩健的風險理念。

在2008年之前,沒幾個人覺得富國銀行好。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富國銀行的穩健才體現出價值來。現在美國經濟有所復甦,其他銀行往上走了,富國銀行好像又(跌)回來了,這怎麼評價?難道非要等到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我認為這些才是富國的安身立命之本。

做銀行不能短視,要有持續穩定的增長,只有將專業做到極致,才能走得更遠。專業、可持續,是招行一直以來的精神氣質。三任行長,從王世楨行長,到馬蔚華行長,再到我,都在一直堅持。■

全文詳見6月9日出版的財新《新世紀週刊》封面報導:《招行:沒有終點的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25

COACH換帥

http://www.eeo.com.cn/2014/0928/267053.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蓋虹達 將Coach(NYSE:COH,06388.HK)從本土推向世界的「第二創始人」——公司執行董事長Lew Frankfort正式卸任。

Coach宣佈,其執行董事長Lew Frankfort將於2014年11月舉行的2014年股東周年大會當日任期屆滿後榮休,並決定不再重選連任為董事,公司擬於屆時向他授予榮譽主席之銜。公司同時宣佈,預計現任首席外部董事JideZeitlin將於11月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後獲委任為下任董事會主席。

「輕奢」品牌在年輕時尚人群的追逐下正呈現高速增長,與全球奢侈品遇冷形成明顯對比。

但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從北美到全球,Coach的擴張第一步已經完成,如何「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其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600萬到50億

Lew Frankfort被譽為Coach的第二創始人,在他的領導下,coach在北美地區開創了觸手可及的奢侈手袋及配飾市場,並將Coach打造成舉世知名的品牌,更推動銷售額由600萬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

Coach於1941年在紐約創立,作為現代時尚奢華配飾及生活方式類產品系列設計品牌,其以創新時尚的設計理念揉合優質皮革及物料的運用,延續經典傳承。

Coach首席執行官Victor Luis表示:「Lew Frankfort對公司所作出的貢獻不可估量,我本人亦十分慶幸能認識這位良師益友。他為公司奠立了一套建基於普世價值的獨特績效文化,並打造了一支強大的領導團隊,專注推進Coach品牌轉化的共同願景。」

Lew Frankfort認為現在是適當時候展開他人生的「另一篇章」。「任職Coach逾30載,期間所獲得的滿足感遠超想像。我的職業生涯非常幸運,能遇上擁有相同熱忱及願景的同事,把Coach打造成為如今充滿活力的全球知名品牌,並親歷見證品牌的成長壯大至跨越五大洲30多個國家。有幸能領導在消費領域內最強大的團隊之一,本人引以為榮,亦成為我不斷進步的原動力。」Frankfort稱。

Lew Frankfort說,「Coach 強大及專業的團隊在Victor的帶領,以及Stuart Vevers的創意指導下,具備充足資源及豐富經驗把握全球的龐大機遇,執行既定的轉化計劃。」

輕奢逆襲

在全球奢侈品集團增速放緩、業態疲軟的形勢下,「輕奢」品牌的迅速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Coach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從2008年的第八位迅速攀升至2013財年的第三位。

8月5日,Coach(NYSE:COH ,06388.HK)公佈了其2014年第四財政季度及財年報告。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6月28日其第四財政季度的銷售淨額為11.4億美元,同比上年的12.2億美元下降7%。全財年的銷售淨額由上財年的50.8億美元下降5%至48.1億美元,淨收入由上財年的10.7億美元下降至8.70億美元。按恆定匯率計算,全財年銷售額同比下降3%。

但中國地區銷售表現依然強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逾25%至5.45億美元,同店銷售額錄得雙位數的增幅。

據瞭解,Coach在2013年初就已概述轉化為全球性生活方式類產品系列設計品牌轉化的戰略方向,原Loewe創意總監Stuart Vevers於2013年9月正式入主Coach,擔任執行創意總監,他帶領Coach在2014年2月份首登紐約時裝周,其發佈的加盟後的首個設計系列獲得一致好評。公司首席執行官Victor Luis稱,Stuart Vevers為品牌的創意方向所帶來的貢獻已經卓顯成效。

Coach回覆經濟觀察網稱, COACH的品牌轉化戰略是一項全面性的長期策略規劃,我們將以全方位指導產品、門店、營銷以及推廣活動的調整舉措,全面定義我們現代奢華(Modern Luxury)的品牌定位,進一步加強與消費者的感情聯繫。隨著品牌轉化旅程進入實施階段及不斷演進,COACH也將陸續公佈相關的轉化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16

阿里換帥,新CEO為什麽是張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8/149790.html

黑馬說:5月7日晚,在公布截至3月31日的201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的同時,阿里集團另披露了一項重大人事調整,即現任阿里集團COO張勇(花名:逍遙子) 將接任阿里集團CEO,前CEO陸兆禧將出任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該任命將於5月10日正式生效。與陸兆禧類似,王堅、邵曉鋒、曾鳴、王帥等阿里集團高管也將分別移交各自“兵權”。借此,阿里一線業務總裁70後化全面落地。何以有此安排?

\文 | 本刊記者 婁月
編輯 | 齊介侖


“說來慚愧,我以前經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逍遙子是CFO出身。”


5月7日晚,馬雲在致員工信中宣布,張勇將取代陸兆禧,成為阿里第三任CEO。談及張勇的CFO出身以及馬本人的早年觀點,馬雲的解釋是,任何事情都有意外,而這個意外是那麽地令人驚喜。


除了形容張勇是“傑出的領軍人物”,馬雲沒有再過多地描述這位新晉CEO,而是將筆墨用在了阿里未來的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上。因此,外界對張勇走馬上任的解讀,多聚焦於阿里管理團隊的年輕化。

張勇,1972年生人。圍繞在他周圍的,是B2B吳敏芝、淘系張建鋒、阿里雲胡曉明、菜鳥童文紅、移動互聯網俞永福等一票70後猛將。此後,阿里一線業務總裁將均由此類70後擔綱。

這並非馬雲首次提出管理團隊年輕化。

2013年1月,在辭任阿里集團CEO、將接力棒交給陸兆禧時,馬雲就曾表示,“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今年,阿里絕大多數生於60年代的領導者將會退出管理執行角色,我們將把領導責任交給70、80年代的同事們。”

年齡之外,回到這次換帥的核心問題:為什麽新CEO會是張勇?

張勇是誰?資料顯示,張勇此前曾擔任盛大CFO,2007年加盟淘寶成為CFO,2009年出任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CEO。2011年,原百度COO葉朋空降天貓擔任CEO,張勇調往集團負責投資。有人據此猜測,張勇的到來就是為了運作阿里上市事宜。然而,2012年,阿里結構調整,張勇再次成為天貓CEO。

張勇治下的天貓,“雙11”銷售額曾連創新高,移動端占比則最終超過了40%。他還力主天貓首頁“千人千面”,註重大數據挖掘。在阿里,張勇功不可沒。

如果從最近阿里的幾個動作來看,馬雲似乎早有讓張勇接棒的意圖。

2014年3月,阿里業務架構調整,張勇全面接管阿里無線,而此時距陸兆禧主導阿里無線業務未滿半年。

2014年4月,沈國軍卸職菜鳥網絡CEO,轉任菜鳥網絡副董事長,CEO一職由張勇兼任。據稱,此舉旨在推動阿里集團與菜鳥網絡業務的打通與融合。

2015年3月,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出任阿里旗下高德總裁。在此半年前,該職位實由阿里集團CEO陸兆禧兼任。但僅過了半個月,俞領命改任阿里媽媽總裁。耐人尋味的是,彼時宣布這一消息的不是馬雲,而是COO張勇。

張勇接任阿里CEO的消息已引發如潮熱評。

彭博社撰文稱,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當下,阿里發展已進入關鍵期,現年43歲、以冷靜沈著著稱的張勇或為阿里CEO最佳人選。

事實上,張勇雖出身財務,但加盟阿里8年來,因工作接觸和職位變動,他在用戶、產品和市場等多方面均已有深入思考。時下通過各路媒體已得到廣泛傳播的張的觀點包括:

“不管是PC還是移動電商,我最重視兩方面變革:消費者的連接方式和供應鏈升級。無論是新型電商還是商業升級,這兩邊缺一不可。未來,沒有實物類、服務類電商之分,就是所有商業的升級,從本質上講是消費者連接的方式。”

“電商1.0概念註重與用戶連接,互聯網最大的好處是聚合需求,讓信息透明化。2.0是供給方式升級,能夠讓它跟需求聚合更匹配。其實任何商業本身就是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雙十一是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我們在一個高點把需求和供給匹配,最後形成了一個交易額數字,這是一種方式的匹配。”

“線上線下鏈接是一個必然過程,但是商業模式並不一樣,O2O這個概念是個偽命題。”

“阿里電商的思維方式要從服務消費者轉變為服務商家,未來將從兩個方向進行升級:第一,幫助商家利用互聯網進行全渠道管理;第二,基於大數據構建以菜鳥為載體的供應鏈協同平臺。”

“(打假)實際上是一個貓鼠遊戲。一些商戶可能缺乏好商品,但卻將虛假交易視為獲得生意的途徑。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據當日同時發布的截至3月31日的201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第四財季,阿里營收174.25億元,同比增長45%,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77.41億元,同比增長16%,中國零售平臺(淘寶、天貓、聚劃算)成交額6001億元,同比增長40%。2015財年,阿里總營收762.04億元,同比增長45%。

馬雲顯然並未滿足於此。在他的規劃中,通過商業生態系統的打造,到2019年,即公司成立20周年時,阿里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平臺銷售過萬億美元的公司。

市值已大幅縮水的阿里亟需為發展註入新能量。就此,在5月7日寫給阿里員工的內部信中,馬雲對70後管理層寄予了厚望。他表示,阿里人,每一代有自己的榮耀,每一代也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未來的阿里必須像過去的16年那樣,活在自己的理想里,活在客戶和市場對阿里的期待中。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婁月,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這幾天,中央組織部似乎成了關註度頗高的一個部門。5月6日上午,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走進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下稱“中建總公司”)的大門,這是他最近接觸的第5家大型央企,任務是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宣讀企業的最新領導變動。

5月7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最近四天內,已經先後有七家央企出現重大人事調整,這些企業分屬石化、金屬礦業、汽車、建築等多個領域,包括了三大石油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東風汽車公司、中建總公司、一汽集團等。除此之外,包括鞍鋼集團等央企在內部也做了人事調整。

官慶:中建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5月6日開始,中建總公司迎來了他們新的董事長。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任命,此前擔任中建總公司總經理的官慶,開始擔任這家大型建築企業的董事長、黨組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官慶1964年出生,1985年參加工作。2011年4月,官慶任中建總公司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官慶此次出任中建總公司一把手,並不意外。從2010年5月起,中建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的職位一直由易軍擔任。2015年4月份,易軍出任住建部副部長後,中建總公司的董事長便一直空缺,根據當時發布的公告,在新任董事長選舉產生之前,由時任總經理的官慶代行董事長職責。

竺延風: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5月6日這一天,中央組織部幹部五局局長毛定之則赴東風汽車公司,他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東風汽車公司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具體是,竺延風任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徐平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另有任用。

僅過了一天,徐平的最新去向就有了答案,即擔任一汽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

竺延風

生於1957年1月的徐平,絕大部分工作在東風汽車公司度過。早期在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任職,2001年7月起擔任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等職位,2005年6月開始擔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在此次赴一汽集團任職前,他在東風汽車公司擔任了長達5年的董事長、黨委書記的職務。

徐平

而竺延風同樣與汽車業淵源頗深。1999年底,竺延風出任一汽集團董事長,直到2007年底才離開,此後他進入政界,2007年底開始擔任吉林省副省長等職務,2012年5月,擔任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一職直至此次調任。

王宜林:中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玉普: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楊華: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三大石油公司換帥的消息是在更早的5月4日發生的。根據任命決定,中海油總公司原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擔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周吉平到齡退出領導班子;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王玉普任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傅成玉到齡退出領導班子;中海油總公司原總經理楊華任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接替王宜林。

“接棒”傅成玉的王玉普,生於1956年10月。從大慶石油學院畢業後,王玉普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采油七廠任技術員、主任,隨後一直紮根於大慶石油公司。20多年內,歷任采油廠、開發事業部等負責人,1998年11月被調往大慶石油管理局,為副總工程師。

王玉普

2000年1月,王玉普成為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副總工程師,並在3年後出任大慶油田董事長、總經理及黨委副書記。2009年,王玉普出任黑龍江省副省長。2014年6月,他又被任命為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相比王玉普沒有在中石化集團內部工作過的經歷,新任董事長王宜林則是中石油的老人。

公開履歷顯示,現年59歲的王宜林,曾在新疆工作多年,2003年時,進入中石油集團公司領導層任總經理助理,後任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11年,王宜林從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的職位上調任中海油,任董事長、黨組書記。

王宜林

楊華是“三桶油”新任掌門里最年輕的一位,現年54歲。此前,他在中海油有限公司擔任過首席財務官、首席執行官等多個職務。2010年4月任中海油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11年8月任中海油總公司董事、總經理。

何文波:五礦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5月4日下午,五礦集團也進行了主要領導的變動。具體是,何文波任五礦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總經理職務;免去周中樞五礦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的任免按有關法律規定和章程辦理。

2014年8月,何文波從寶鋼集團空降到五礦集團擔任總經理,此前,他的工作生涯基本是在寶鋼集團度過的,時間超過30年。生於1955年6月的何文波1982年加入寶鋼集團,2008年5月起任寶鋼集團總經理兼寶鋼股份董事,2010年4月起擔任寶鋼股份董事長。

周中樞現年63歲,按照慣例,這個年齡也是副部級央企一把手的最遲退休年齡。此次人事調整完成後,周中樞將退休,而對於外界關心的誰來擔任總經理一職,對方表示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會及時對外發布。

姚林:鞍山鋼鐵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此翻人事調整不止發生在央企之間,個別央企內部也進行了人事調整。

5月3日,鞍鋼集團公司召開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下稱“鞍山鋼鐵”)幹部會議,對鞍山鋼鐵領導班子作出調整。具體是,鞍鋼集團總經理唐複平不再兼任鞍山鋼鐵總經理職務。因工作調動,楊華不再擔任鞍山鋼鐵黨委書記,鞍鋼股份副董事長、董事、黨委書記職務。鞍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姚林兼任鞍山鋼鐵黨委書記、總經理,鞍鋼股份黨委書記。鞍鋼股份總經理王義棟任鞍山鋼鐵黨委副書記、鞍鋼股份黨委副書記。

鞍鋼集團是鞍山鋼鐵與攀鋼集團於2010年5月重組而成,目前,鞍鋼集團除了鞍山鋼鐵、攀鋼集團兩家鋼鐵主業子公司外,還有鞍鋼礦業公司等8家板塊公司。鞍鋼股份(000898.SH)和攀鋼釩鈦(000629.SZ)為鞍鋼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

鞍鋼集團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2015年2月之前,唐複平是鞍山鋼鐵的總經理同時也是鞍鋼集團的副總經理,2月份被中組部任命為鞍鋼集團總經理後,還兼任了兩個多月鞍山鋼鐵總經理的職位,姚林從攀鋼集團回來後,鞍山鋼鐵總經理一職不再由唐複平兼任。

生於1965年的姚林,於1988年進入鞍鋼集團工作,曾任冷軋廠廠長助理、副廠長、廠長,鞍鋼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等職務。2015年3月份被鞍鋼集團委任到鞍山鋼鐵擔任董事長,履新尚不足兩個月。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聯想換帥, 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變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82

聯想換帥, 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變革?
作者:老杳


前幾天寫過一篇《聯想怎麽了》的文章,本來老杳一般不願意寫任何公司的負面,由於在聯想工作過的緣故,對聯想更是愛惜有加,即使聽到有關聯想的負面 消息,一般也是隱忍不發,之所以動筆寫那篇文章,實在是感覺如果聯想不做改變,將喪失最後的機會,沒想到聯想的調整來的如此迅猛,今天早晨聯想宣布前手機 業務負責人劉軍轉崗,陳旭東出任聯想手機新掌門。

離開聯想已經十幾年,作為局外人老杳很難也不可能為聯想轉型開出處方,不過這里還是想以前聯想人的身份寫點自己的拙見:

聯想怎麽辦?相信每個人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客觀的說,雖然聯想過去一年在手機行業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不過聯想手中並不缺乏好牌,聯想的底蘊仍在,聯想需要改變的不過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

1、元慶出山是聯想手機業務重整的關鍵

昨晚聯想宣布劉軍轉崗陳旭東出任手機業務集團新掌門,不過僅僅調整掌門人無助於聯想業務的轉型,因為聯想手機目前的問題不僅僅是更換掌門人就可以解 決,聯想需要重塑手機業務的架構,特別是無縫整合聯想與已經收購的Moto手機,業務架構不作調整,僅僅更換陳旭東即使天兵天將也無助於聯想的複興,因為 許多資源不是陳旭東可以掌控,這一點與華為余承東上任終端掌門後成功轉型的內外因有很大不同。

2、重新梳理聯想手機業務品牌,轉變經營思路

大陸手機從智能手機升級市場轉型換機市場無可爭議,渠道市場也在發生巨大變革,電商、運營商、社會化渠道三分天下,聯想、moto、自由客品牌定位 混亂,即使喜歡聯想的消費者也無所是從,Moto雖然一度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年輕一代對Moto缺乏印象,聯想應當將Moto 定位社會化品牌,重塑聯想社會化渠道,重啟Moto複興路,而聯想作為運營商時代的霸主,在運營商市場中有足夠掌控力,應當將聯想品牌定位運營商市場,保 證聯想在運營商市場的傳統地位,而剛剛發布的自由客(ZUK)則加大力度強勢電商市場,聯想應當盡快放棄機海戰術,轉向精品策略。

3、砍掉聯想宣傳的毒瘤-藍色光標

應當說聯想電腦崛起藍色光標功不可沒,不過藍色光標的運營模式顯然已經成為聯想宣傳的毒瘤,落後的宣傳方式和運營機制對聯想形象樹立有百害而無一利。

放眼大陸各品牌的宣傳機制,外包宣傳是眾多公司采用的普遍模式,不過無論阿里巴巴還是小米甚至包括萬達都以自主團隊掌控宣傳為主,拋開阿里巴巴及小 米不談,過去一兩年萬達的宣傳有聲有色,與萬達自建宣傳團隊,從傳統及網絡媒體挖來強大的宣傳團隊有很大關系,充分掌控了對萬達的宣傳主動權,這一點對於 正在重塑形象的聯想尤為重要。

4、統一突出le.com商城

與電腦市場不同,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突出強化自身電商渠道建設,這方面顯然小米、華為甚至格力都走在了聯想前面。

聯想樂朦手機今年雖然與京東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過京東越來越像過去家電賣場的蘇寧,終端廠商很容易被掌控從而失去主動權,現在小米、華為都在 與京東合作,只是把京東作為銷售宣傳的補充,一味與京東合作而放棄自身電子商城的建設只會削弱聯想未來的主動權,既然聯想已經購買了Le.com域名,聯 想應當將這一域名發揚光大,將聯想電商做大做強。

5、加速Moto海外市場擴展

即使聯想做出改變,短期內相信聯想在大陸市場下滑難免,2015年甚至2016年,聯想應當加大Moto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和拓展,目前Moto 在美國、南美及東南亞市場呈現不錯的發展態勢,在以運營商為主的市場,Moto品牌還是保有相當不錯的品牌效應,未來相當長市場內,聯想應當更加重視 Moto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以保證聯想手機在行業的地位,並趕在其他品牌之前樹立大陸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總之,架構重組,規劃品牌,重塑形象,聚焦電商、強化海外市場應當是聯想下一步迫切需要變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聯想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障礙,聯想並不缺乏人才,現在風風火火的樂視無論操盤手馮幸還是研發負責人梁軍都是來自聯想,聯想現在需要做的是經營思路的變革。(老杳,微信公共 號:laoyaoshow)

附:
老杳:聯想手機怎麽了?


過去一年在華為、小米中國市場份額節節攀升的競爭下,聯想手機大陸市場份額逐步下滑,根據IDC的數據,2014年第三季度聯想大陸市場份額 12.8%,第四季度降低為9.5%,2015年聯想大陸手機市場份額降至8.1%,雖然由於並購Moto手機,聯想全球市場份額下滑不像大陸一樣嚴重, 不過Moto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上個財年聯想移動業務虧損3.7億美元,對於華為、小米、VIVO、OPPO超過五億美元以上的盈利,不僅令人嘆息,聯想手 機怎麽了?

1、沒有抓住互聯網手機崛起的機遇。

五年前小米推出互聯網手機,開始階段傳統手機廠商受社會化渠道所困無以應對,結果給了小米兩三年的自由膨脹時間,之後華為、酷派、中興、OPPO等 紛紛變革推出相應的互聯網品牌,華為覺醒較早推出榮耀,至今榮耀已經成為僅次於小米的互聯網品牌,作為中國手機及電腦老大的聯想直到去年下半年才低下高昂 的頭推出神奇工場,不過至今尚未有手機推出,曾經的成功導致聯想喪失了追趕小米互聯網手機的最佳機會,聯想也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價。


2、放棄已經初具規模的社會化渠道。

過去幾年聯想之所以一直在大陸手機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與其渠道領先有一定關系,功能手機市場,由於電腦帶來的品牌及渠道優勢,聯想一直處於領先地 位,智能手機崛起,運營商成為手機銷售的主體,聯想也適時挺進運營商渠道,成為大陸手機四強“中華酷聯”的中流砥柱,與OPPO、VIVO不同,由於在運 營商渠道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聯想放棄了本來領先其它品牌的社會化渠道,2014年社會化渠道成就了VIVO、OPPO的輝煌,聯想卻只能望而興 嘆,2015年隨著運營商大幅度下調補貼,中國移動已經將補貼從1500億人民幣下調至600億,聯想既沒有VIVO、OPPO領先的社會化渠道,也不像 小米、榮耀在互聯網手機電商領域領先,聯想成為手機渠道變革最大的受害者。

2014年底,同樣為運營商補貼最大受益者的酷派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酷派品牌拆分為酷派、大神和ivvi三個品牌,分別面向運營商、互聯網及社會 化渠道獨立運作,而作為曾經主導地位的運營商業務也大幅度消減超低端手機出貨,從追求出貨數量轉向追求利潤,而中興則在2014年開始加大海外業務的拓展 步伐,唯獨聯想面對渠道的絕大變革至今顯得縮手縮腳。

3、曾經的優勢資源成為累贅

無論作為電腦時代的霸主,還是作為功能手機時代的王者,聯想的品牌宣傳及供應鏈管理一直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可惜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已經發生革命性 變革,傳統的宣傳渠道日漸式微,同樣曾經處於優勢地位的供應鏈管理不僅沒有成為智能手機時代的助推力,卻可能成為聯想手機業務轉型的負擔,與聯想擁有強大 的供應鏈團隊不同,小米整個供應鏈團隊只有幾十人,小米每年發布的機型總數也遠低於聯想,與之對應的是小米單款機型的出貨量遠高於聯想,聯想多年累積的核 心競爭力並沒有成為智能手機時代贏家的催化器,與之對應的是小米的互聯網資源與華為的集成電路資源則成了品牌崛起的關鍵。

看似風平浪靜的手機市場其實每年都在發生變革,從功能機時代的社會化渠道主導市場,到智能手機開始階段運營商主導一切,到現在運營商、電商、社會化渠道三分天下,手機廠商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

4、曾經的銷量成為品牌殺手

不可否認的是運營商主導市場聯想是大陸手機市場的贏家,不過由於大部分所銷售的手機是低端甚至超低端機型,市場的巨大銷量雖然帶來了市場地位,不過 較差的用戶體驗也對品牌形成了巨大的負面效果,老杳早就說過,超低端手機雖然可以帶來市場地位,不過卻是品牌殺手,賣的越多失去的消費者越多,特別是現在 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有升級轉向換機市場,體現的會愈加明顯,現在互聯網上只要是聯想的新聞稿總會伴隨大量的負面評論是體現之一,兩年前華為放棄超低端手機也 是出於同樣道理。

5、聯想的未來

現在講聯想肯定會成為手機市場的輸家為時尚早,畢竟聯想手機還握有一張好牌就是去年收購的Moto手機,雖然MOTO手機去年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 的業績,不過客觀的說,在聯想收購moto手機之前moto已經差不多淪落為一家美國本土品牌,當然去年Moto手機在包括印度、巴西等市場都取得了不錯 的業績,不過即使與華為相比,moto的全球布局都差了不少,在中國市場,moto對市場產生的沖擊也遠小於之前的預期。

2015年大陸品牌紛紛進軍海外市場,作為曾經手機霸主的moto手機擁有在海外市場爆發的天然優勢,聯想收購Moto不僅已經解決了許多其他大陸 手機品牌如小米面臨的專利難題,在手機個性化方面也非常不錯,戰略得當聯想收購的Moto應當取得相較競爭對手更大的海外拓展空間。

壯士斷腕,聯想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手機業務,放棄該放棄的、做大該壯大的,兩年前華為手機戰略調整,由強調出貨轉向突出品牌,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 成效,雖然2013、2014年華為整體出貨並沒有取得預期結果,不過華為在品牌的成功為以後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聯想也到了該轉變的時候,雖然已經有 點晚。


(老杳,微信公共號:laoyaoshow)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寶潔換帥 :或將延續前任戰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859.html

寶潔換帥 :或將延續前任戰略

一財網 劉瓊 2015-07-29 10:28:00

泰勒承擔著帶領寶潔走出低迷的重任,而現任CEO雷禮富啟動了一個新CEO必須跟隨的改革進程。

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寶潔CEO雷富禮(A.G. Lafley)將正式交棒,寶潔現任美容美妝護理和保健業務負責人的大衛·泰勒(David Taylor)今年11月1日將正式繼任CEO職位。

泰勒將同時擔任董事長的職位,而雷富禮將暫時擔任執行董事長一職以幫助領導層順利過渡。

日化業內人士認為,泰勒承擔著帶領寶潔走出低迷的重任,而現任CEO雷禮富啟動了一個新CEO必須跟隨的改革進程。

寶潔現任董事長、CEO雷富禮

跟隨者OR顛覆者

56歲的泰勒,在1980年大學畢業後以生產經理的身份開始了他在寶潔的職業生涯。在寶潔的35年中,他先後嘗試過18個職位,包括上世紀90年代作為幫寶適的品牌經理,和後來作為大中華區頭發護理業務的副總裁等。

今年1月,泰勒被任命為寶潔美容美妝護理和保健業務的領導人時,就被外界看作是成為繼任CEO的信號之一,他所領導的業務將近占據了該公司年度830億美元銷售總額的一半。

“寶潔聘用嫡出的CEO繼任者是其傳統”,一位日化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縱觀寶潔公司175年的歷史,幾乎每一位CEO都是從公司內部產生。雷富禮此前的CEO麥睿博(Bob McDonald)也是於1980年進入寶潔公司,從品牌助理做起,歷任多個管理職位,也先後在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和比利時的寶潔分公司工作。”

寶潔認為這一傳統,可以讓員工擁有共同的語言和行為模式,也能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人才流失率,從而易於企業文化的傳承,降低工作中的內部交易成本。

實際上,寶潔內部有非常系統的人才培養和儲備體系,也曾培養出眾多優秀人才。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聯合利華,其目前的掌門人就是寶潔的前高管保羅·波爾曼(Paul Polman);同樣出身寶潔的高管傅懿德(Fabrizio Freda),也正擔任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首席執行官。

泰勒的繼任可算是臨危受命,被賦予了帶領這家全球最大消費品公司走出長期低迷狀態的重任。寶潔在今年1月發布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寶潔的凈營收為201.61億美元,去年為210.99億美元,相比下滑了4%;寶潔的凈利潤是23.72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1%。

在一份聲明中泰勒也表示,“寶潔現在正轉型為一家追求更多利潤的、快速增長的公司,我將致力於寶潔的策略,帶領寶潔人將贏得更多消費者、驅動增長、創造股東價值。”

“泰勒將是跟隨者而非顛覆者”,一位分析人士認為,“雷禮富啟動了一個新CEO必須跟隨的改革進程,所以需要在一段時間後泰勒制定自己的策略時才能對他有所評價。我們或許不會看到泰勒成為寶潔大變革的驅動者,他可能將更多的是繼續現在寶潔的戰略。”

寶潔現任美容美妝護理和保健業務負責人大衛·泰勒

“回爐”CEO雷富禮“再次退休”

年已68歲的寶潔現任CEO雷富禮曾兩度擔任CEO職位。2013年已經退休的雷富禮不得不“重新出山”,幫助陷入困境的寶潔轉型。

在2000年雷富禮第一次成為寶潔公司CEO之後,曾在27個月內成功地使這家老公司再次“煥發青春”,利潤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公司股價上漲了40%,成為當年道瓊斯成份股中表現最好的公司。在2000年~2009年的雷富禮時代,寶潔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年銷售額超10億美元的品牌從10個增加到23個。 

2009年7月雷富禮從CEO職位上退休,但仍擔任董事長。繼任者麥睿博升任首席執行官,但在其領導下,寶潔營收增長速度低於股東們的預期,招至了部分股東的不滿,要求該公司盡快采取措施改善業績,包括進行管理層的調整。

2013年雷富禮不得不重握帥印,驅動寶潔轉型,並工作重心放在“產品創新、削減成本、核心品牌的運營和最重要的市場”方面。此後,雷富禮在供應鏈、營銷架構、組織構架、品牌組合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2014年8月發布2014財年四季度財報時,寶潔計劃通過出售、停產及自然淘汰等形式,放棄旗下約100個品牌,希望通過簡化來加速銷售的增長,其目標是在2015年7月完成100個品牌拆分,留下10個品類中65個核心品牌。

此後寶潔陸續處理了約40個品牌,包括向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出售香皂及沐浴露品牌Camay卡玫爾的全球業務及Zest激爽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區外的業務等。

本月,寶潔正式宣布與科蒂的交易達成,接受科蒂125億美元收購其旗下香水、護發和化妝品業務43個美容品牌的要約。對於該交易,雷富禮稱,“為了專註於寶潔旗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10個品類65個品牌的發展,這是我們向前邁進的最重要的一步。這些業務和品牌的歷史增長速度更快,更有利可圖。” 不過寶潔表示,不會完全退出美妝領域,還保留Olay和潘婷,以及SK-II等明星品牌。

對於此次CEO更叠,早在2013年5月,當時66歲的雷富禮“重新出山”,接替59歲的麥睿博再度出任寶潔CEO一職時,長期關註寶潔的觀察人士李貴君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認為,“雷富禮不會任職太久,最多兩或三年”,在他看來,讓雷禮富重新出山,一方面是期望他能穩定當時的局面,另一方面其重要任務應該就是培養新接班人,等到這輪經濟周期好轉,或局面相對穩定,也能讓新接班人順利地上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資生堂中國年內再換帥 魚谷雅彥赴華“穩軍心”布局新戰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09.html

資生堂中國年內再換帥 魚谷雅彥赴華“穩軍心”布局新戰略

一財網 劉瓊 2015-10-18 15:15:00

正在持續進行品牌革新的日本最大化妝品公司資生堂集團,在一年之內再次進行了中國區高層的調整。資生堂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配合在“創造安心信賴感的氛圍中去重新審視和推進此次改革”的新策略。

正在持續進行品牌革新的日本最大化妝品公司資生堂集團,在一年之內再次進行了中國區高層的調整。資生堂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配合在“創造安心信賴感的氛圍中去重新審視和推進此次改革”的新策略。

資生堂在中國市場近年來被歐美、韓國化妝品公司壓住增長勢頭,去年底,資生堂社長魚谷雅彥提出的“vision2020”中長期戰略目標後,該公司正進行一系列品牌革新。中國被視為資生堂集團中最為期待的市場,並設定了2020年兩千億日元(近一百億人民幣)的營業目標。

今年以來資生堂中國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一些內外部震蕩,魚谷雅彥再次重申資生堂必須基於原有的“資生堂大家庭”式的企業文化下重新審視和推進此次改革,並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做出了最新戰略部署。

資生堂中國的構架大變革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資生堂內部了解到,自11月1日起,在資生堂集團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營戰略及海外工作經驗的藤原憲太郎和平澤伸浩,將調任中國擔當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及副總經理一職。

兩位正式接手中國工作不到一年的資生堂中國高管將被調回日本。今年4月才正式履職的原株式會社資生堂中國總代表Ralph Ahrbeck將繼任日本總部經營戰略本部長,今年1月正式履職的原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野茂將調任回日本總部協助負責全球事業部相關業務。

資生堂財報顯示,在2014財年,資生堂全球市場的凈銷售額增長2.1%至7776.9億日元(約合405.8億元);其中,日本本土銷售額占比47%,同比下降3.1%,海外銷售額增加7.1%。中國卻成為資生堂表現最疲軟的市場之一,總銷售額下跌4.8%,成為資生堂在全球各大市場的跌幅之最。

相比而言,資生堂的其他競爭對手在中國卻依然高速增長。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2014年中國市場銷售額26.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法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2014年在華總銷售額約1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

為此,2015年3月,資生堂將全球總部的“中國事業部”的經營及市場營銷職能前移至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這意味著,資生堂中國可以獨立地在戰略、企劃、市場營銷、研發等方面做決策,快速且更具針對性地解決中國本土的市場需求。

“中國是資生堂達成2020年目標的重要市場”,高野茂8月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的“變革之年”,初步動作便是目前正在進行組織結構重大變革和高管人才等一系列調整。

比如,經過組織重整及新部門成立後,資生堂中國的部門最高主管中,中國本土的人才由原來的30%增加到70%,這些新加入的主管大都來自國際化妝品競爭對手或者其他跨國公司。“資生堂將通過充分的本地化建立起迅速應對市場變化的機制,從而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變化速度和客戶需求。”Ralph Ahrbeck此前對記者透露,近8個月來,資生堂在中國吸引了20多位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未來還有更多的人才與管理本地化的計劃。

而在建立與銷售前線更緊密聯系的體制上,此前資生堂中國是以品牌為單位管理,今年9月以後,將以功能和區域為導向進行管理,將中國分為4個大區,分設營業總監,同時營業團隊的人數會增加20%。

高野茂告訴記者,這樣做是因為中國流通渠道多元化、進步快,所以資生堂將從優化渠道營銷、優化營業運營、優化BA管理等方式提升專業性,提升業務效率,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

穩定軍心 魚谷雅彥“滅火”

不過,資生堂中國組織架構的調整與變化導致的人事動蕩也引發其內部員工對資生堂中國前途的種種揣測。今年8月,一封由資生堂CS(化妝品專賣店)渠道匿名DMA(區域銷售經理)發出的《我很想愛他——資生堂裁員故事記》在行業引起眾多關註。

資生堂方面當時回應稱,“在建立與銷售前線更緊密的體制環節上,公司正在實施營業體制及人員結構調整、業務區域重組舉措。在此過程中,資生堂沒有裁員計劃,並將通過擴大公司營業組織增員20%,進一步擴大營業規模。”

魚谷雅彥新近表示,“資生堂將積極維護長期以來合作多年的代理商夥伴關系,同時也要在加速營業體制改革的進程下,帶給中國消費者一個滿意的資生堂新形象和企業承諾。”為向這一方向努力,魚谷本月到訪中國市場,聆聽來自合作夥伴、社員的多方面意見,積極探討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無論是換帥還是魚谷雅彥此行到中國與合作夥伴及員工溝通,其目的就是為了給面對資生堂大刀闊斧改革動作一個緩沖,給因為改革心神不寧的內部員工與合作夥伴一個定心丸。”

在新近代理商大會及社員會議中,魚谷再次重申資生堂必須基於原有的“資生堂大家庭”式的企業文化下,在創造安心信賴感的氛圍中去重新審視和推進此次改革,並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做出了以下的最新戰略部署。

首要戰略是“穩固銷售體制”,積極提升代理商及店頭的返利機制,給予店頭銷售的最大促銷力度支持。同時為了配合這一行動,建立了新的管理層,自11月1日起,將在資生堂集團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營戰略及海外工作經驗的藤原憲太郎和平澤伸浩調任中國擔當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及副總經理一職。

面對未來長期戰略發展,資生堂已經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5500多名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調查,基於調查數據重新確認品牌定位以進行“強化品牌力”;2016年泊美(Pure&Mild)將迎來全新的代言人及品牌革新;悠萊(Urara)將全面啟動專賣店品牌改革企劃;姬芮(Za)品牌將在新品籌備上市計劃上加緊更新速度。

此外,魚谷雅彥表示,2016年將在化妝品專賣店的促銷場次和品牌投資宣傳上增加投入,盡力加強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接洽點,讓消費者更加了解資生堂的新變化,體驗資生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四度換帥與四次轉型 新帥張旭明能否扭轉雅芳中國業績乾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777.html

四度換帥與四次轉型 新帥張旭明能否扭轉雅芳中國業績乾坤

一財網 劉瓊 2016-01-10 12:53:00

過去七年,雅芳公司的北美銷售持續下滑,2014年僅占雅芳集團89億美元收入的14%,規模只有2007年頂峰水平的一半,雅芳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區域是拉丁美洲,2014年營收業績為42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直銷公司雅芳在華一直業績不振,繼其在2015年12月將北美“大本營”的業務的主要股權出售後,“雅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也流出。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雅芳(中國)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張旭明(Asson Chang Bio)已於2016年1月正式上任。這是這家129年歷史的美國直銷公司在中國市場自2010年開始的第四度換帥,也是雅芳中國空降的首位外部職業經理人。

有直銷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盡管張旭明有豐富的零售經驗,不過雅芳在多次轉型中商業模式搖擺不定,團隊與經銷商無所適從,此次換帥能否扭轉具有直銷基因的雅芳在華業績困境還有待觀察。”

中國區的四度換帥與四次轉型

“25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雅芳的重要市場,我們的用戶忠誠度很高,他們了解並信任雅芳的品牌、完善的專賣店網絡和領先的產品。”雅芳中國通過公關公司回應“退出中國傳聞”時表示。

雅芳方面透露,其新任中國區總經理張旭明擁有20多年的大型零售行業如歐萊雅、聯合利華、阿迪達斯等公司的工作經驗並擔任過不同的職務。加入雅芳之前在尚泰集團工作,任職尚泰市場營銷公司中國地區副總裁及總經理。

雅芳強調,張旭明曾經有過扭轉業務狀況的工作經歷,在尚泰集團工作期間,張旭明建立了中國地區的業務發展平臺,設定了五年業務發展策略以快速發展,通過渠道和地域的拓展,實現了銷售收入增長並且盈利。雅芳認為,張旭明有足夠的韌勁應對今天雅芳所面臨的激烈市場競爭和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

這是雅芳中國自2010年以來的第四度換帥。2008年4月,雅芳收到內部舉報,稱雅芳中國公司存在與經營相關的“不適當”差旅費、招待費和其他費用,雅芳開始配合SEC及美國司法部展開內部調查,自此其在中國區已經多度換帥。

2010年,受賄賂門事件直接影響,領導了雅芳中國12年,並在2006年幫助雅芳獲得中國大陸第一張直銷牌照的時任大中華區總裁高壽康被停職。在其任下,1998年,受當時中國政府頒布《國務院關於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規定的影響,雅芳便開始了第一次轉型,從直銷轉為專賣店,專賣店一度超過了6000家。2006年率先拿到中國直銷牌照的雅芳,又開始由專賣店向“專賣店+直銷”的混合模式轉型,專賣店數量和銷售額的嚴重下滑。

2010年4月,雅芳急調拉丁美洲地區總經理奧多內茲空降中國擔任總裁。奧多內茲上任後迅速推出了回歸“全直銷”模式的發展計劃,弱化專賣店的銷售功能,轉變為服務網點。但雅芳在奧多內茲治下更加水土不服。

兩年後的2012年,雅芳加拿大公司首席執行官林展宏又接替了奧多內茲,這位華裔高管強推“再造雅芳”的新政改革,決心放棄全直銷模式,重拾專賣店零售業務,此後又通過調整零售渠道的全線產品建議零售價,進軍電商等方式進一步對零售業務的戰略部署,但並未見明顯成效。

2014年,雅芳中國總裁又換成了來自中國臺灣雅芳的總經理葉靖慧。葉靖慧曾提出要在中國市場開辟商場渠道,但雅芳專櫃並未出現在主流商場中。2015年11月,葉靖慧調離。

本次張旭明新任雅芳中國總經理後,雅芳表示:“目前,雅芳各項工作進展情況良好,……我們的中國團隊正致力於鞏固本地業務並確保公司獲得持續增長。”

困境雅芳如何自救?

連續三年虧損的雅芳公司,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三季度,雅芳的業績從上年同期的凈盈利9200萬美元(約合5.84億元人民幣)轉為凈虧損6.97億美元,營收同比下降22%,至16.669億美元(約合105.85億元人民幣),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6.9億美元(約合107.31億元人民幣)。

撇除匯率影響後,北美和亞太地區的表現極為疲軟,銷售分別按年減少15%和8%,其中北美大跌歸因於活躍銷售代表人數的持續大幅下滑,亞太地區則以中國市場領跌。集團兩個最大拉丁美洲和EMEA各有1%和3%的增長。

首席執行官Sheri McCoy指出,集團在地方市場的銷售表現穩健,但她承認,受匯率和其它宏觀壓力的負面沖擊,經營確實“困難”,財務數據都不如人意。

2015年12月,雅芳宣布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龍資產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已經達成價值6.05億美元的協議,其中Cerberus將以1.7億美元的價格購入雅芳北美業務80.1%的股權。

過去七年,雅芳公司的北美銷售持續下滑,2014年僅占雅芳集團89億美元收入的14%,規模只有2007年頂峰水平的一半,雅芳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區域是拉丁美洲,2014年營收業績為42億美元。

而在中國,2003年的巔峰時期,雅芳中國曾完成24億元的銷售額,銷售網點更是一度突破1萬個。2011~2014年期間,雅芳的銷售額依次為10億元、7億元、6億元和3.5億元,而其競爭對手安利2014年中國的銷售額是287億元。中國市場是其全球最大市場,且在過去的5~10年里,安利中國實現了平均27%~45%的增長率。

雅芳公司目前整體市值縮水至16億多美元,不到2004年市值峰值時240億美元的7%,以及2012年科蒂集團(COTY.NYSE)提出收購要約給予的110億美元價值的15%。

直銷專家、北京海疇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胡遠江認為:“在全球業務均不見景氣的情況下,雅芳中國多次轉型,戰略搖擺不定,使其業務員無所適從也缺乏信心,如何組建銷售團隊、重振經銷商對品牌的信心,關系到雅芳能否再度恢複增長。”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南網今日換帥:華電“一把手”李慶奎南下 趙建國離任另有任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374.html

在中國兩大電網巨頭之一的南方電網掌舵了整整6年之後,趙建國在今天離開了這里。替代他的是來自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華電的一把手李慶奎。

南方電網官網顯示,2016年6月16日上午,南方電網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受中組部領導委托,中組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誌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南方電網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李慶奎同誌任南方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華電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免去趙建國同誌南方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另有任用。上述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熟悉趙建國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一段時間,有關趙建國離任的消息在公司內部已有聽聞。

身材高大魁梧的趙建國出生於1958年,擁有“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會計師”兩個頭銜。“長期在電力系統工作,熟悉電力行業”的趙建國在電力系統的工作履歷主要有:1999年3月,任國家電力公司綜合計劃與投融資部主任;2000年8月,任廣西電力有限公司(局)董事長、總經理(局長)、黨組書記;2002年12月,任南方電網董事、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06年10月,任南方電網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2010年1月,任南方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

至此,趙建國在成立後的南方電網服役的時間已經有14年了。

李慶奎同樣“長期在電力系統工作,對電力行業的總體情況比較熟悉”。到南方電網之前,比趙建國大兩歲的李慶奎在國電集團服役的時間整好8年:2008年6月任中國華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2013年11月任中國華電董事長、黨組書記。

在此之前,李慶奎在2007年11月任中國國電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08年3月任中國國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總部位於廣州的南方電網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也是中國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產物。根據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南方電網於2002年12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並開始運作。南方電網供電區域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南方區域電網,經營相關的輸配電業務,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從事電力購銷業務,負責電力交易與調度。

南方電網官網顯示,從2003年到2015年,南方電網售電量從2575億千瓦時增長到7822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0.4%;營業收入從1290億元增長到4707億元,年均增長11.4%;西電東送電量從267億千瓦時增長到1891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8.8%;資產總額從2312億元增長到6362億元,增長了1.8倍。

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華電同樣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也是中國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產物。中國華電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組建的全國性五家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其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熱力生產和供應;與電力相關的煤炭等一次能源開發以及相關專業技術服務。

中國華電官網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華電發電裝機從8817萬千瓦增加到1.35億千瓦,增長53%;年銷售收入從1287億元增長到近2000億元,增長68%;年發電量從3595億千瓦時增長到4700億千瓦時,增長31%;利潤總額增長10倍,資產總額從4424億元增加到7694億元,增長74%。

12年後,2014年,中國啟動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而打響此次電改中最關鍵部分——輸配電價改革——的發令槍,則是南方電網旗下的深圳供電公司。這一年,“為探索建立獨立輸配電價體系,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中國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南方電網官方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改革田”,公司“一直以來……勇當改革促進者,真心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電力工程師出身的李慶奎在2014年接受媒體專訪時稱,“我們要靠改革強身健體,這樣才能因勢而謀,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第二輪電改逐漸步入深水區,李慶奎履新南方電網之後,他做出的每一個有關電改的選擇,都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


海通證券“換帥”:王開國正式辭任董事長一職

關於海通證券“換帥”的傳言,在這個周五坐實。在加入海通證券21年後,王開國於7月29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海通方面稱,王開國辭職系“職業發展原因”。值得註意的是,此前市場傳言將赴任新任董事長的現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周傑,目前已被提名為海通新一屆董事候選人。

海通證券在7月29日晚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王開國此次將辭去海通證券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職務,同時一並辭去董事會發展戰略與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目前,海通證券董事兼總經理瞿秋平將代為履行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職責,直至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為止。

事實上,自上周末起,已有多位海通證券人士在社交媒體轉發王開國的“臨別贈言”,即其在中期工作會議上發言。王開國稱,“今後我們各自回到各自朝聖的路上,天各一方,道路崎嶇且漫長,我會為你們祈禱,海通永遠是我眷戀的故鄉。祝福:海通人再創輝煌。”

資料顯示,王開國曾於1990年至1995年間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和政策法規司任職。1995年起加入海通證券,先後擔任海通證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位,1998年起擔任海通證券董事長至今。在其掌舵期間,海通證券成為最早成立且未經歷重大重組、更名、註資的大型券商。

海通證券公告稱,王開國任職期間積極推行“改制上市、 集團化、國際化”三步走戰略,使公司由一家地方券商成長為一家治理規範、經營穩健、資本實力雄厚、業務種類齊全、網點遍布全球 14 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此外,還完成了海通期貨、海通國際證券、海通恒信租賃、海通銀行等一系列戰略性並購。

然而,對於海通證券而言,過去的一年並不輕松;多項罰單齊下之下,評級下滑兩級至BBB。

2015年1月,海通證券公告稱存在為少數融資融券六個月到期並提出逾期負債暫緩平倉申請的客戶,在維持擔保比例處於150%以上的前提下暫緩平倉的行為。此項違規操作,讓海通證券遭遇暫停新開兩融賬戶三個月的罰單。8月,因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身份等違法違規行為,海通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11月,兩融違規讓海通再次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

此外,海通證券也在本周發布了2016年半年報業績快報,表現不容樂觀。由於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等同比下降,海通上半年營收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45.36%、58.01%。對於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海通方面稱,將繼續推進業務轉型,加強集團化、國際化戰略布局,克服市場大幅波動給公司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有市場傳言稱,周傑將接替王開國成為新任董事長;而在29日同時發布的董事會決議中,海通證券亦公布了提名董事的議案。公告顯示,董事會已同國意提名周傑、許建為新一屆董事候選人。

資料顯示,周傑在1992年至1996年曾任職於上海萬國證券投行部,此後先後在上海上實資產經營公司、上海實業醫藥科技公司、上海實業控股公司擔任高管職務。2004年至2016年,在上海上實(集團)擔任高管職務。今年5月至今擔任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同時還自2009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