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材百亿并购资金推手 北方水泥市场激战再起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1/HTML_D4U6CH6A6PJ5.html





4月20日,本报记者从中材集团获悉,作为2009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中材集团将加快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水泥产能的扩张步伐。

在4月16日举行的中材股份200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中材集团总经理、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已经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并购重组。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材集团在北方市场已经初步入主冀东水泥,并完成了宁夏建材的二次重组。“水泥行业确实将是我们今年的并购重点,目标是要增强在西北的并购份额,抢占华北市场的领先地位。”中材集团内一位高管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水泥行业总量已趋于饱和,相关部门对水泥企业的引导将从原来鼓励兴建产线为主,转变到力推企业联合重组上来。”而作为国内水泥三巨头之一的中材集团已经在此政策方向上迈步。

“现在政策层面推进并购重组,中材无论从融资能力还是自身人才的储备方面都有不错的优势,应该说前景看好。”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称。而中国建材研究会秘书长马秋忠也有相同的看法:“中材的势头很猛,今年它有望打通西北、华北市场。”

百亿并购资金

4 月16日,中材集团旗下H股公司中材股份在港发布2008年度业绩。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面对股东颇为自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由放缓步入衰退,经 营环境急剧变化。然而,中材集团凭借出色的战略布局和行业龙头地位,不但在各个业务领域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在拓展市场方面,还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

此言不虚。继2007年度的大幅增长之后,中材股份在2008年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报表。报告显示,2008年全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2.4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30%。

“这主要跟中材旗下公司的布局有关。”马秋忠表示。目前,中材旗下的水泥公司主要分布在西北市场,如其控股的天山股份、赛马实业分别位于新疆和宁夏。而中材股份董秘苏逵也透露,中材股份在甘肃、青海布局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就达12条之多,设计产能超过1200万吨。

近一年多以来,国内水泥市场一直呈现西部求大于供、东部供大于求的态势。“西北以前的基础设施欠账很多,现在在大力往前赶,当地的水泥企业也因此受益不小。”刘作毅如是解释中材股份的良好表现。

在 发布业绩的同时,谭仲明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较去年增加69%,而洽谈中的水泥项目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倘若计划顺利, 中材水泥的产能到年底将达1亿吨。“年内有望完成收购冀东水泥,以及增持包括A股公司在内的附属公司的权益。不计新项目盈利贡献,水泥业务盈利贡献今年有 望增加50%。”谭仲明说。

中材股份缘何能抛出如此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其年报显示,公司总资产446.5亿元,负债324.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2.6%。尚略高于水泥行业一般认为的70%的安全线。不过,背靠大股东中材集团,以及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良好预期,中材股份要扩张并不缺资金。

4 月7日,中材集团与民生银行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其提供总额90亿元的授信额度,以支持中材包括在北方的并购重组以及加强在西北地区的市场控 制力;4月13日,中材集团又与中国光大银行签署协议,获得总额100亿元的授信额度。不到一周时间,中材集团即拿下近200亿的信贷额度。

不仅仅是银行的资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有不少资金看好中材,最近就会有一批投资者将与中材接触,商讨相关的投资事宜。”一位接近中材集团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激战北方市场

有如此强大的资金支持,中材的扩张自然手笔不凡。日前,为进一步扩大北方市场,中材集团投资6亿元在甘肃白银市投产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随后,中材集团又在青海西宁市投资6亿多元建设2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不过,这样的生产线建设对比中材的并购计划则是小巫见大巫。据中材股份一位高管透露,中材股份全年资本开支110亿元中预计有81亿元用于同业并购或增持子公司股份。

这 样的重组大幕已经开启。4月13日,中材股份宣布,以人民币10.11亿元收购中材集团持有的宁夏建材49.94%股份,加上中材股份原先持有宁夏建材 50.06%股份,收购完成后,宁夏建材成为中材股份全资子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是此次中材股份全资收购宁夏建材的一个原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 示。

水泥巨头的重组并购源于国内水泥业的散乱状态。据介绍,水泥行业在国外是一个垄断行业,往往是几个大企业占据市场的绝对份额。而目前在中国,各地分散着很多小型水泥厂,这为水泥大企业提供了扩张并购的好机会。

“目前,华中、西南主要是海螺水泥在做,华东江浙一带有中建材的南方水泥,中材目前的重点在西北,整个三北市场(东北、华北、西北)上,中材和中建材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马秋忠对记者表示。

这 在中材与中建材对北方水泥龙头企业海螺水泥的争夺上可见一斑。早在2007年10月,中建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欲与冀东水泥合作。不料至2008年 初,中材集团半路杀出,与唐山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对冀东水泥集团实施控股。而谭仲明此次表示,年内望完成对冀东的重组,无疑在对北方市场的争夺上领先了 一步。

不过,竞争显然还没有结束。3月23日,中建材分别依托于内蒙古乌兰水泥和吉林辽源金刚水泥成立北方水泥公司,并以此覆盖内蒙古和吉 林市场。而此前,中建材亦先后获得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108亿和70亿的综合授信。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秦岭水泥等北方水泥企业的重组都还没有结束,中 材和中建材北方市场的狭路相逢还将继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3

中国生命5天暴涨3倍 内地资金疑为推手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6/2009091603071933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近期,港股市场上新股热浪持续升温。随着国药控股(01099,HK)中国冶金(01618,HK) 等新股开始申购,一级市场上的“打新”十分热闹。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上的“炒新”更是火爆异常。9日才挂牌的中国生命集团(08296,HK)(以下简称 中国生命)在上市后的5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了3倍。业内人士认为,在深交所制定相关规则严控内地A股市场新股炒作后,来自内地的炒新资金或已经移师香 港。

冷门行业遭爆炒

        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5个交易日内,股价暴涨高达3倍多,这家公司就是从事殡葬业务的中国生命。

        中 国生命以0.72港元的配售价格,共配售了1.725亿股,集资共约1.24亿港元,9日登陆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第一天,该公司的股价表现并不突出,当日 以1.16港元开盘,以1.04港元报收。但自11日起,该股如火箭般上升,在昨日一度冲高至4.24港元,报收3.1港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至昨日收盘,该股的成交总量已经高达约13.7亿股,换言之,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内,中国生命在上市时配售的1.725亿股已经转手多次。

        另 外,在中国生命的带动下,港股市场上与殡葬服务相关的其他股票涨势也十分凶猛。其中,业务之一为墓园投资的勤美达国际(01172,HK)昨日暴涨 40.35%,报收0.32港元;去年通过收购墓园进入殡葬业的中民安园  (08085)涨幅高达36.99%,报收0.5港元;旗下业务包括墓地管理 的北海集团(00701,HK)暴涨35%,报收0.27港元。

投资的“沙漠之花”?

        资料显示,中国生命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在台湾地区销售殡葬契约、提供殡仪安排及殡仪咨询等服务。自2006年起,该公司通过承包经营,将业务扩展至内地。

        中国生命的上市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公司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2.3%至3695万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70.6%,无疑可称作暴利行业。

        有媒体曾报道,我国死亡人口数量每年大致在820万左右,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标准丧葬费用估算,殡葬行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投资法则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寻找“沙漠之花”。他总是喜欢冷门行业。他也曾投资过一家殡仪连锁企业,股价曾上涨了20多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中旬,云南的第一只民营私募股权基金(PE)—宏福股权基金正式成立,而宏福股权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正是殡葬改革相关产业。

炒作手法极似内地游资

        两个多月前,深交所曾颁发新规定以防范新股上市过度炒作。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多名在深圳从事港股投资的专业人士处获悉,在深交所该规定发出后,内地已有不少“炒新”资金转战港股。

        香港恒丰投资分析师梁渊昨日告诉记者,从中国生命上市几个交易日的走势来看,与内地的多只新股炒作手法极其相似。“香港资金以及海外资金是不会这样操作的。”不过,梁渊同时也指出,中国生命上市时的估值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投资者介入的一个因素。

        而大福资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麦德光昨天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股表现不正常。他认为中国生命的业务并不一定是很多投资都能够接受的,又因目前该股在市场上没有同类对比,所以该股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也尚未可定论。

        麦德光表示,“殡葬业也许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但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愿意投资的一个行业。”他认为,中国生命从上市的几毛钱涨到最高4块多,可能筹码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该股暴涨,更多的可能是炒作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9

周忻背后的两个资本推手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2/152133_2.html


39岁时,易居上市;41岁时,中房信上市。

周忻,中等高度偏胖,声音响亮,说话语速慢,爱抽烟,好开玩笑。

两年前易居上市,从纽约凌晨抵沪,次日早上9点已经进入办公室,对记者说“我算是抓得紧的”。沈南鹏称周忻与江南春颇为相似,对事业有着高度热情。

两年前 ,周忻自我评价,“不算是会驾驭资本,更喜欢做实业。”

但前后这两次资本运作,却表现出罕见的流畅。其幕后协助者,前有沈南鹏,后有曹国伟。

沈南鹏助推

两年前的8月8日,易居中国作为中国轻资产房地产概念第一股登陆美国纽交所。

这家2004年底才正式成立的房地产服务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半之中,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完成了引入风险投资、扩张、上市的时间表,最终将品牌知名度从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辐射到全国。

上市首日,易居以18.12美元开盘,较发行价13.8美元大涨了31.3%。

15年前,周忻偶然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好莱坞房地产公司开始其职业生涯,同时加入这家公司的还有周在上海工业大学的同学朱旭东,后来亦在易居中国担任要职。

在大学时,朱旭东和周忻都是社团活跃分子,周忻在大学里开咖啡馆,朱旭东办杂志,有时朱旭东给周忻的咖啡馆刷广告。

一年之后,周忻创立了万欣房地产公司。两年之后,周忻开始攻读当时为房地产领域专门设立的房地产MBA,其导师张永岳组织进行“二三级市场联动”的课题,周忻是成员之一。这个课题得到上房集团的注意,想法变为实践,周忻被推上了经营层。

之后,周忻分别在上房旗下金丰投资、上海住宅消费服务公司(在2002年改名为“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管理人员。后来,周忻和管理团队陆续买下正处于严重亏损的公司股份,这是易居中国的前身。

“沈南鹏进来第一天开始,实际上公司后面的路,我们俩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做一段,引进风险投资,再做一段时间上市。” 周忻曾向记者表示。

沈南鹏的进入对易居而言,基本上已经决定未来的道路,两人一方面决定了全方面的服务战略和全国性扩展战略,另一方面坚决走资本上市的道路。沈南鹏自己所称尽其所能所做的帮助中,包括在2005年引入的四家风险投资。

易 居BVI(成立于2004年8月)正式成立近一年的时候,易居中国开始和风险投资的谈判。2005年12月人便进入实质阶段。次年3月28日,瑞士信贷集 团旗下的DLJ房地产基金、崇德基金、SIG、FarallonCapital等4家基金公司联手投入2500万美元。

这笔融资的价值在于立即为易居中国二手门店的扩展提供了发展资金,并推进全国布局。在2005年底,在市场低潮期,易居中国着手收购了臣信房屋15家门店,总计300万人民币,从这个时间点才开始拥有第一家二手房门店。

但二手房并不是易居中国的强项,其战略地位仅在于“适度扩张”,二手房概念在业务收入不到10%,不过,此时易居的基本业务格局形成:一手房与房地产咨询。

曹国伟入场

2007年9月,周忻从美国回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当时宣布易居中国正式将对外开始推广房地产咨询克而瑞系统,主要提供全国24个城市、房型、广告、开发商情况的数据,将作为主营业务之一来做,希望达到20%左右的贡献率。

两年后的今天,中房信已经上市。CRIC上市首日,开盘价12.28美元,后报收于14.2美元,上涨18.33%。

招股说明书叙述了这样一个合作版本。

从2002年开始,易居中国已经在内部发展克而瑞信息系统,服务于当时的客户。在2006年4月,易居成立了上海克而瑞,将所有相关资产和员工转入其中。从那个时候开始,克而瑞专注提供房地产信息和咨询业务。

2008年,上海克而瑞通过收购上海天卓广告,开始进军房地产广告业务。

在2008年4月,克而瑞的BVI架构、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三方共同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从这个合资公司开始建立一个正式的合作平台。

到了2009年6月23日,新浪和易居正式进入收购协议,为上市公司易居和新浪在中房信中最后的持股比例进行股权结构铺垫。

到9月30日,双方的走马换将正式上演。周忻宣布辞去易居总裁职务,留任董事局主席,并同时担任易居子公司中房信董事局联席主席兼总裁。曹国伟先生辞去易居董事职务,待中房信在美国上市成功后担任其董事局联席主席。

上市后中房信的总股本约为1.4亿股,易居中国为上市后中房信的控股股东,持股51%,新浪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3%。

由其历史可以发现,其实中房信的故事并不长,从2006年才开始作为独立的公司进行运营。

从2006年开始,中房信的收入分别为530万美元、810万美元,到2008年暴增到5000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00万、200万以及2200万美元。2009年前半年为3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

此次分拆,又合并,再上市,如此“折腾”,有媒体引用业内人士的评价——“他们只不过太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而已。”

此次资本推手曹国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新浪未来还将把这样分拆的模式更多复制到游戏、视频、电子商务领域中。

做中国房地产Bloomberg?

无论市场对中房信上市看法如何不同,此次中房信逆市上市成功,给房地产界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市场表现看,至少有国外投资对中国的房地产持乐观态度。总部处于上海的某二手房网站行业领导者创始人,禁不住在内部会议上直呼这是“利好消息”。

在公开采访中,周忻称中房信要做中国房地产的Bloomberg。究竟这个概念背后有怎样的模式和业绩支撑?

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中房信的业务板块分为房地产信息、咨询以及广告两部分。

2008年收购天卓广告之后,克而瑞从之前单一的房地产信息和咨询业务收入之外有了广告收入。但在2008年,前者收入贡献了98%,后者仅为2%。

因 为克而瑞提供的是B2B业务,看起来比较抽象,其实其主要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其一,发展固定系统用户。客户可以利用克而瑞系统查询信息,获取分析报告。 最后按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定价。一般一个城市的信息年费在1.8万和12万人民币之间,而全国的覆盖需要6万到45万人民币之间。这部分客户从 2008年底的1600家,到2009年6月,已经上升到了2600家。

另外对土地、项目收购、房产项目提供咨询。20007年底,中房信和恒大地产开始有战略合作,并续约一年。在2008年4月,陆续与上海城开集团以及Sky East Resources有战略合作。

仅此三家客户,就构成2008年的主要收入,分别贡献了56.6%、15.6%、10.3%的收入。

公司招股说明书提到目前广告收入占少数,且受“地产环境变化影响较大”。

同时,中房信旨在覆盖地产各个环节产品线的铺开,也将面临着一些其他房产信息服务公司的竞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07

政府推手:国内最大光伏电站示范效应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31/159942.html


12月30日上午,中国最大的地面并网型光伏电站——徐州协鑫20MW光伏电站正式投运,徐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祥所在的公司负责此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徐 州20MW光伏电站总投资额为4.2亿,占地680余亩,由香港上市企业保利协鑫控股有限公司(“保利协鑫”GCL-Poly Energy Holding Limited,3800.HK)投资,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GCL Engineering Limited)和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GCL Solar Limited)总承包建设,上述三家公司均属于协鑫集团。

据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顾华敏透露,徐州20MW光伏电站投资回收周期为12年左右。

对于国内光伏界来说,徐州20MW光伏发电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政府如何帮助光伏电力解决上网问题。

上网难题

“这是一个示范项目。”

顾华敏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光伏市场增速变缓,造成国内快速增长的光伏产能无法有效释放,给企业带来不少困难,“在这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兴建光伏电站来拉动国内光伏产品的消费”。

不过,对于光伏电站拥有者来说,电力如何上网一直困扰着电站的建设与发展。

一直以来,电网以光伏电力不稳定、会威胁电网安全为由拒绝光伏电力上网,光伏电站处在发了电却卖不出来的尴尬境地。

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向记者表示,“光伏电力的质量完全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事实上,徐州20MW光伏电站就是应用国外成熟的上网技术,据顾华敏介绍,电力上网解决方案主要由美国Satcon公司提供,“电网接纳我们的电力与接纳传统火力电厂的电力没有区别”。

而且适应电网的改造成本并不高,据顾华敏透露,为了适应电网的要求,徐州20MW光伏电站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改造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并不算高,比国外低”。

“质量只是借口,光伏电站大都可以达到上述要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电网拒绝光伏电力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起码是传统电力的3-4倍,电网接进一度就亏一度”。

做为一个商业电站,必须把电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去才能循环运作下去,顾华敏表示。

政府助力

“现阶段,光伏电力必须获得国家补贴才能正常发展。”赵玉文表示,政府财政补贴是光伏电力生存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的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政策为光伏电站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江苏省把太阳能作为六大战略型产业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扶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符合规定的项目进行电价补贴。

据了解,江苏省政府设立一个基金,专门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2008年投运发电的光伏发电项目,屋顶项目补贴为3.7元/度,非屋顶项目(比如徐州20MW光伏电站)为2.15元/度,而以后新项目的补贴将按每年20%递减。

顾华敏表示,通过此项补贴,光伏电站送给电网的价格与传统电力之间的差价被政府吸收,电网从此不再需要承担损失。

“为了按今年的价格进行补贴,徐州20MW光伏电站从立项到建成才3个月。而一般工期为5个月左右。”

而当地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兴建徐州20MW光伏电站,李志祥透露,“当初在选址的时候,从市长到区委书记、区长都陪着我们,由于时间紧,大家从早看到晚,晚上没亮了,就用车灯看”。

“江苏省在鼓励光伏产业的发展上,走在国内的最前列。”顾华敏表示。

发展隐忧

事实上,按照江苏省政府的规定,至2011年,将有4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可以获得补贴,不过,江苏省在建或将建的光伏发电项目离400MW还很远。

“很多人还在观望,担心政府补贴政策能否得到全面的执行。”顾华敏表示,其公司所属的协鑫集团属于当地最大的光伏企业,“在徐州的投资达300亿”,因此,敢于第一个进行尝试。

事实上,江苏省的财政补贴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年限,对于电力生产商来说,有着补贴随时消失的风险。

“我们是专业电站建设运营商,电站并网经验较多。”顾华敏表示,徐州20MW光伏电站项目完全按照国家电网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国家电网、省建设厅等部门都进行了检测,完全符合要求,并获得相应的许可,相信电网会全额接受我们生产的电力”。

据了解,徐州20MW光伏电站是国内第一次内地光伏并网成功的电站,不过,这个成功的范例或许难以复制,“由于各地的财政实力与产业重点不同,同类型的光伏电站难以向周边推广”。

李志祥表示,内地有许多地方可以建光伏电站,虽然地很难找,但不是没有,“安徽就有很多”,不过由于缺少相应的光伏补贴政策,“暂时还没法建设”。

事实上,国内第一个内地光伏电站石嘴山光伏电站至今就仍未能上网。

上周通过的新版《可再生能源法》为光伏电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中提出对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实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这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提供了基础。”赵玉文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将保障电力生产商获得足额的补贴,从而使可再生能源让“电力生产商、电网都有利可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2

煤矿投资泡沫的幕后推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8/156909.html


上海一家星巴克,来自东北的煤矿收购投资人金老板开始了他的谈话。

他刚安慰完数位江浙的“同行”,他们是此次山西煤矿整合的“亏本者”,他们中有人投资了亿元,但只能收回数千万元。这些人,很多都是金老板2007年在投资煤矿过程相识的。

“好像很多人都说自己在山西煤矿整合潮亏了钱,其实这要区别对待的。”金老板说,“不少有经验的煤老板其实没有亏钱,他们大都在煤矿投资最狂热时期把手里的煤矿都卖掉了;真正亏钱的,要么是那些高价买下煤矿却发现很难挖出煤的投资人,要么就是企图炒卖煤矿的投机资本。”

“我们可能对山西煤矿整合有了些误读,山西煤矿整合,其实是终结一个正在不断吹大的煤矿投资泡沫,其中自然会有胜利大逃亡,有人会不幸买到最后一单,这就像是民间资本在相互博傻,总有人要为自己的疯狂买单。”

金老板用自己在煤矿投资领域的多年所见所闻,向记者描述了在煤矿投资领域一些不大为门外人所知的投资泡沫诞生故事。

煤矿转卖故事

矿场转卖的利润有多高,始终是个神秘的数字。

记 者从数位煤老板处了解到两个挺有典型性的煤矿转卖高利润案例:一些煤老板通过把一座煤矿包装转卖,短短3个月就能净赚超过4000万元;有些煤老板则干脆 先买下勘矿权,再把煤矿按整体市场价格卖出去,只要协助新买家将勘矿权转化成采矿证,短短不到半年都赚进超过10倍的投资收益。

“煤矿转卖的利润是上不封顶的,关键是你怎么把你煤矿包装得更漂亮。”金老板回忆说,2005年前后他便发现身边的一些煤老板同行已不再专注于如何开采煤矿销售出去,而是通过煤矿包装卖出更高的价格。

“那时很多民间资本看到转卖煤矿利润那么高,都涌进来了。” 这是金老板第一次感觉到炒卖煤矿的资本力量已开始占据煤矿并购投资的主流地位。

一 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老板向记者透露,“包装”煤矿提高售价的方式其实挺多,主要有三种:人为提高储量、煤矿质量与隐藏煤矿开采难度。一是在一些储量偏低的 煤矿坑道里,人为地把煤矿填满,然后请“不懂行”的买家实地勘矿,他们会感觉煤矿开采难度不高,储量也很大;其次是由于煤矿的价格直接取决于产煤的燃烧热 量(大卡)有关,按大卡基本被分成电煤、有焦煤与无焦煤,有些煤老板就想办法将无焦煤或有焦煤“打扮”成电煤,因为电煤销量最好;最后是寻找专挑煤层厚的 区域去打点钻孔,给买家造成煤储量很高的感觉。

“勘矿的学问很深,不懂煤矿开采的投资人基本都会被忽悠。但问题是2005年后,很多投资客并不是冲着开采煤矿而来,而是为了包装转卖赚快钱。”上述煤老板承认,过去两年他曾见到过山西很多煤矿价格在每次转卖过程都被抬高,其实际价值却不曾改变。

尽管金老板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煤矿被包装后迅速抬高价格转卖出手,但很多有煤矿开采经验的煤老板基本都能知道一座煤矿价格“包装”上去的很多办法。

2007 年前后,当越来越多民间资本疯狂涌入复制煤矿转卖高利润的故事时,“包装”炒卖煤矿迅速成为一种让煤矿投资人乐此不疲的击鼓传花式博弈。去年金老板曾发现 一座已被转卖了4次的年产能30万吨煤矿,报价已超过2亿元,但买家仍络绎不绝。而他此前勘过这座矿,其合理估值不应超过1.2亿元。

“这 就像是民间资本在相互博傻,矿场价格在每次转让过程都在被抬高,但总有一个买单者要承担所有的投资风险。今年山西煤矿整合,倒是忽然终结了这场煤矿炒卖的 泡沫。”金老板指出,亏损者队伍里,既有高价买下煤矿却开采不出煤炭的投资人,还有来不及重新包装煤矿转卖的投机客们。

“一旦转卖几次后的煤矿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投资人再怎么加大开采力度,都不可能赚到钱。”金老板说,尽管这种泡沫最终以山西煤矿整合方式而被终结,但留下来的,仍是一个个疑问?该由谁来为这场煤矿投资泡沫来买单。

谁在推波助澜?

前些年国内民间资本涌向煤矿收购的最疯狂时期里,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位民间投资人一手带着装满预付款的公文包,一手牵着一位煤矿评估师,四处寻找投资煤矿的经验。

“由 于矿产评估师稍微在评估报告里修改几个参考数值,整座煤矿就可能多卖数千万元。不少有勘矿经验的煤老板们宁愿自己找几个点打孔钻井,测算矿场的实际储量, 也不大敢相信矿产评估报告。”金老板告诉记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矿产评估师告诉记者,矿产评估师调高矿场估值的办法挺多,一是延长矿场开采年限,有些煤 矿开采年限从原本10年提高至15年;二是调低矿产年收益的折现率,根据同一个矿场估值模型,通常一座煤矿的开采收益金额是固定的,如果每年调低一部分收 益额,折算到现在的收益金额,其利益分配时间就更长,这座煤矿整体估值就会更高,它主要表现在调低煤矿未来年收益的折现率方面;最后就是通过对不同勘矿区 域的几个点打孔钻井,判断煤层的厚度,评估该矿场的储量究竟有多高。但事实是不同的打孔点给出的数据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矿产估值被提高的“随意性”也就增 加了。

“尽管有经验的煤老板基本都不大会相信煤矿评估师的评估报告,但对于那些不大了解煤矿开采业务的投资人,在最后决定是否购买煤矿时, 评估师的估值意见影响力就相当高。”金老板告诉记者,没人能精确判定矿产评估师与卖矿主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但部分煤矿评估师的确在煤矿价格层层推高过 程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甚至一些投资客开始如法炮制,找来几位评估师做一份“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矿估值”的评估报告,趁着煤价上涨时期再将煤矿高价出售。有些煤矿能按一份内容差不多的评估报告,在几位投资客手里转手好几回,每次价格都比上回高,通常是一些矿产评估师修改几个参考数值的“功劳”。

美 国矿资源评估公会会员、汉华评值有限公司董事陈逸超曾无意间看到内地两家情况截然不同的矿产评估报告,绝大多数参考数值一致,但估值完全不一致。“有些评 估报告在市场都能买到,只要花20万~30万元,到时根据实地勘查改动几个参考数值就行。”陈逸超透露,“但一些国内煤矿投资人的确很信任和自己有亲戚或 朋友关系的矿产评估师,信任度甚至高于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

“有些煤矿评估师给出的煤矿估价的确明显地脱离实际价值,如果他们不能短时 间卖出去,基本就亏定了。”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煤老板透露,一些2008年高价购买煤矿的投资人曾按照上述煤矿评估报告的开采方式去采煤,却只挖出很少的 煤矿,不得不重新增加更新采矿设备,投入更多的资金,现在要是按照煤矿储量估算补偿金额,其亏损幅度自然要更高。

“总有人要为自己的疯狂买 单。”临别时,金老板强调说,“在各路资本疯狂涌进矿场投资的时期里,大家的投资心态都变得盲目,一份数据采集随意性挺高的煤矿评估报告,却也能不断吹大 民间资本矿产收购的价格泡沫。这只能说明是投资人自己的疯狂,最终让自己吞下投机泡沫破裂的苦果。”







霸王市值蒸发四十亿:真有幕后推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0/3MMDAwMDE4NzY3MQ.html


连日来,霸王被验出含有二噁烷事件越炒越大,卷入事件的日化企业也越来越多。

最新的进展是,飘柔、澳雪均被验出含有二噁烷,而霸王的生产批准文号亦一度被指“已过期”,同时与多年前的中药洗发品牌“丽涛”共用同一批号,霸王方面则称遭对手陷害,目前已报案。

“哪几家分天下哪几家就是对手。”7月19日,霸王一位管理层表示。

19日,由于上周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肯定产品不会危害消费者健康,霸王股价逆市反弹,截至下午4点,霸王集团涨7.71%,报4.89港元。

但对手陷害论究竟是真事还是霸王的托词?霸王的生产批号为何被指与丽涛一样?霸王会否调整其“纯中药”的宣传口径乃至定位?

摆在霸王面前的,还有无数个问号。

同一生产批号?

7月16日,深受二噁烷困扰的霸王再次传出问题。有报道指出,“霸王防脱洗发液”的生产批准文号与“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准文号相同,都是卫妆特字(2003)第0504号。而且,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网站显示,这一批号状态为“已过期”。

同日,霸王旋即在官方微博发布澄清公告,强调“霸王旗下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了批准文号,并且均在有效期内”,同时附上相关扫描文件。

7月19日,霸王集团公关部杨政书解释道,“最开始我们叫霸王防脱洗发水,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太霸道了,就改成霸王丽涛防脱洗发水,最后又把它更改成霸王防脱洗发水,就是这个名字变了,但产品都是同一样的产品。”

在《药监局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备》注栏上,记者发现,药监局是在2008年12月10日批准变更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产品名称为丽涛防脱洗发液,原生产企业名称为广州霸王化妆品有限公司。”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9月18日。

对手陷害?

早在二噁烷事发后一天霸王便提出质疑,认为事件是同行竞争者的故意陷害。7月15日,霸王董事局主席陈启源公开表示,有竞争对手借用个别媒体对霸王的品牌进行破坏。

而上述霸王管理人士认为,此次引起二噁烷轩然大波杂志的出版时间非常蹊跷,“壹周刊本来是星期四出版的,但上周它在星期三上午就出来卖了,提前了整整一天多。”

上周五,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在二噁烷行业说明会上表示,壹周刊记者此前曾对其透露,“由于有人投诉(霸王),所以只找霸王的样本来做检测。”

目前中国洗发水市场大致可分为三大阵容。

宝洁、联合利华凭借多品牌战略以及强大的资源和能力,稳占75%左右的市场份额;丝宝集团的舒蕾、霸王、广东名臣等品牌占有率则达15%左右;余下10%左右的市场份额才由大部分国产品牌如采乐、好迪等共同瓜分。

而目前,在国内明确打出中草药的洗发水品牌则有霸王、澳雪、索芙特、亮莊、康王、首邦、歌秀、太阳神等。霸王2009年营业额1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4%。

“其他国产品牌实力跟我们差远了。”上述霸王管理人士有点激动,“霸王现在出名了,辛苦挣到这些钱,两三天40多亿就没有了。”

目前,霸王方面已向广州市白云区公安分局报案,警方已立案并展开侦查。

霸王去向?

短短几天内蒸发掉40多亿的霸王未来该何去何从?带着连串的疑问,近百名境内外记者应霸王邀请,参加由广东省日化商会、广东省轻工业协会主办的《如何认识和看待二噁烷在化妆品中的含量问题》行业说明会。

但在7月16日举行的说明会上,霸王方面始终没有露面。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二噁烷在日化洗护用品中的存在很难避免,但在行业集体的认识下,可以把二噁烷的含量控制到不危害人体健康的范围之内,希望公众能用理性眼光去看待这个普遍性的问题。

目前,中国在化妆品规范2007版中并未对原料还是产品中被副产品带入的二噁烷作出相关规定,但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标准,制成品的二噁烷水平应低于20ppm。

之前有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市民陈先生曾将其在百佳购买的一支全新霸王洗头水,交与香港通用公证行化验,化验报告显示,霸王的二噁烷含量为27ppm。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裘炳毅认为,各个检测机构的标准不一,难以认定。

7月16日,国家药监局虽然已经通告表示,霸王产品二噁烷含量对健康不造成影响,但没有公布具体含量。而之前,霸王表示已将旗下产品送去第三方进行检验。但霸王方面拒绝透露第三方单位详情。

一向力推“纯中药”的霸王未来会否调整宣传口号,甚至品牌定位?上述霸王管理人士仅表示“很难说”,而杨政书则称,“这个涉及到专家、研发人员还有很多方面,目前还不能定。”

在广东省轻工业协会会长杨大行看来,“对二噁烷的检测应该是全产业链进行,不仅仅是下游的产品生产企业,连上游的原料生产企业也要。”

但对于多元化战略刚起步的霸王来说,二噁烷事件是一拳重击。今年4月份其推出的跨领域新品霸王凉茶目前还在铺货阶段,“8月份是饮料的旺季,很多地方都很难进去。”霸王内部人士透露。

而霸王广州某经销商陈强(化名)则表示,由于大型超市卖场无法进去,目前霸王凉茶只能在小店、士多等出货,“销量一般”。

霸王凉茶的电视广告已在热播,能否收回霸王凉茶的开发成本,已成为陈启源夫妇在二噁烷事件后的又一难题。

小胖推手陳婉若:談理財,要先有財才能夠理 辛苦錢嚴格控管滾出上億財富


2010-8-2  TWM





成功把小胖林育羣打造成國際明星的陳婉若,同時身兼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與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職場成功,又善於理財,如今身價上億元,從總機小姐出身的她,成功致富的關鍵是什麼?

撰文‧蔣士棋

在明星藝能公司的外牆上,掛著一幅包括全部師資陣容的大海報。海報上,只有陳婉若的照片大小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相仿,證明她的分量不容小覷。

很難想像,現在身兼明星藝能與伊林模特兒兩家公司總經理的陳婉若,當年只是負責收發文件的總機小姐。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不是模特兒,﹂坐在辦公室裡,陳婉若回憶,畢業離開學校之後,她先到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但做一陣子之後,始終放不下對時尚產業的喜愛,還是主動跑去模特兒公司應徵受訓。

離開中研院之後,為了貼補收入,陳婉若在上課、走秀之餘,還在模特兒公司接下總機的工作。﹁在那時候領的也不能算薪水,就是一些車馬費,最多幾千元而已,﹂她解釋,過去模特兒公司屬於師徒制,要等到出師以後收入才會提高。

拿到微薄的收入後,她選擇先投資自己。﹁像是鞋子、化妝品……,這些都要自己花錢買,甚至得每季就更新一次,﹂陳婉若強調,想要在模特兒這一行走得長久,這些投資都是必須的。

衝刺工作

從總機小姐到創業當老闆

﹁ 怎樣的衣服該用怎樣的鞋子搭配,自己要想好,沒有人會幫你準備!﹂為了省錢,剛出社會的她,只能跟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一起住在只有七坪大的套房。而隨 著事業日趨穩定,她的收入也開始大幅增加,但節省的習慣依舊不變。﹁現在談理財,還是要先有財才能夠理,所以一開始還是得先儲蓄。﹂她還記得,即使早年收 入微薄,而開銷又大,她每個月還是會逼自己至少存下一、兩千元;後來即使收入增加,但也沒有因此就大肆消費。﹁現在我們一家人最大的樂趣,還是去東門市場 吃一碗二十元的米粉湯。﹂

第一等人

媽媽的理財觀念深植心中

從事模特兒工作七年,收入也開始穩定後,陳婉若有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其實我根本沒想過創業這條路,﹂她解釋,由於原本工作的模特兒公司組織調整,她選擇離開獨立接案。當案子越接越多,工作也逐漸從模特兒轉型成為秀場導演,之後索性自己成立公司,當起老闆。

她 回憶,自己獨當一面後,才曉得經營企業的難處。﹁像財務與會計,對我就是很大的挑戰,﹂陳婉若坦言,為了要看懂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盈虧,她下足苦功,硬是 把生冷的財務會計原則熟記在心;但這段時間的磨練,卻也讓她比其他模特兒多了一項經營管理的能力,其後,因為模特兒公司規模小,在被伊林整併後,她被挖角 到伊林擔任總經理,不論是伊林或是現在的明星藝能公司,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在工作上衝刺的陳婉若,理財方面卻穩健許多。﹁我媽媽在銀行工 作了二十幾年,從小她就對我耳提面命儲蓄和理財的重要。﹂直到現在,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告訴她的一段話。﹁她曾告訴我,一個人如果賺十元只花四元,剩下 的六元拿去儲蓄或投資,是第一等人;如果賺十元花十元,至少還打平,是第二等人;但若是賺十元卻花到十四、十五元,等於還要借錢來花用,就是第三等人!﹂ 結婚後,她和老公結束租屋生活,到台北縣新店買下一層約二十坪的公寓;二○○三年的SARS期間,房市處於低點,她也把握時機用一千一百萬元的價格,換屋 到台北市民生東路約五十坪的房子。去年年初,金融海嘯剛過,她又把民生東路的房子以二千四百萬元的價格賣掉,獲利率將近一二○%。這筆錢讓她得以用四千萬 元的代價,入住仁愛路上七十坪的房子,目前市價粗估將近七千萬元。

﹁買房地產的目的都是以自住為主,﹂談起過往相當精準的房地產操作,陳婉若笑說,換屋都是因為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而當SARS或金融海嘯造成房市下跌,正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

現在,除了台北的房子以外,她因為工作緣故需要常常往返兩岸,四、五年前也在上海、北京等地購置房產作為自住之用;她表示,未來還是有持續買進房地產的想法,也相當看好北市南港一帶的行情。

有 意思的是,相較於操作靈活的房地產,陳婉若在基金與股票上的布局卻顯得異常保守。﹁我在收入比較穩定後就開始買基金,剛開始也是一個月幾千元地扣,收入增 加後,逐漸提高扣款的額度。﹂基金資歷將近二十年的她,至今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五檔基金,標的以大中華、歐洲、拉美等區域型為主,扣款總額約五萬元;累積到 現在,合計扣款金額有數百萬元。

穩健理財

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

﹁這中間我很少轉 換,甚至獲利出場,﹂陳婉若解釋,基金對她來說屬長期投資,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投資標的幾乎遍布全球,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在股票投資上,她也不諱 言,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她現在寧願從企業領導人的風格來選股。﹁像台塑與鴻海,他們的領導人就值得信任。﹂希望在五十五歲退休,然後和老公一起環遊世界的 陳婉若解釋,如此重視長期投資與風險控管,其實是為了現在才十歲的小孩。﹁我們家就一個小孩,要是他成年以後還要花很大心力養我們兩個老的,對他不見得 好;所以我們才希望靠自己的儲蓄就能支應未來生活花費,甚至還能夠幫他一把。﹂除了投資金融商品,陳婉若和老公也把興趣轉化成理財的一部分。她透露,大約 十年前開始,他們每隔一到兩年,就會買一只價位在百萬元左右的名錶當作收藏,幾年下來也已經買了二十幾只名錶。﹁我老公本來就喜歡錶,有在研究,而我也常 常幫錶商辦發表會,有機會接觸這些品牌,漸漸培養出興趣,﹂陳婉若解釋,雖然收藏的目的不在投資,但這幾年下來價值也增加不少。

﹁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模特兒到我家裡,難免會羨慕我現在的狀況,覺得我們好有錢;但是我一定會提醒他們,我在剛起步的時候也很辛苦,只要他們夠認真,一樣辦得到。﹂談起自己的經歷,陳婉若認為,模特兒不像收入固定的上班族,只要案子接得多,當月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沒有控管,很容易把辛苦賺到的錢輕易花掉。﹂陳婉若認為,當收入越是增加,反而越要控管花費。﹁像是名牌包,真正喜歡的買一、兩個就好,不要喜歡就買,這樣賺到的錢才能守住。﹂

陳婉若

出生:1966年

現職: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

經歷:模特兒、秀導

投資資歷:超過20年

資產配置:不動產、基金、名錶收藏

陳婉若御財 5觀念

1.果汁理論

就像到餐廳點果汁一樣,如果是自己出的錢,再不好喝也會喝完,如果別人出的錢,就不一定會喝完,錢要自己賺來的才會珍惜

2.儲蓄至上

即使剛出社會收入微薄,每個月都至少要存一千元

3.財務獨立

與先生二人各自負責自己的財務規畫,避免太過互相依賴

4.投資自己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財工具

5.分散風險

資產包括房地產、基金,甚至名錶收藏,藉此分散投資風險




青啤入股西湖啤酒:推手朝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7/zMMDAwMDE5MjQzMg.html

半年之前,青岛啤酒(00168.HK,600600.SH)与股东朝日啤酒宣布推进战略合作,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作秀。

8月16日,西湖啤酒证实,青岛啤酒欲收购杭州西湖啤酒45%股权。其投资部工作人员指,由于这部分股权属于国有性质,因此收购具体事宜由政府方面操作。

同日,作为这45%股权持有者的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表示,与青岛啤酒的谈判很早就开始启动,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西湖啤酒其余55%股权正为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与伊藤忠商事会社共同持有。

“朝日开始收购青岛啤酒股权时就有这个预期了。”国信证券啤酒行业分析师黄茂称,青岛啤酒收购西湖啤酒,朝日起了最关键作用。

2009年年初,朝日啤酒接手英博所持青啤大部分股份,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占青啤总股本19.99%。

在这样的计划下,今年7月26日,青啤公告表示,将委托北京朝日公司生产期啤酒产品,后者还享有青岛啤酒产品的独家经销权。

有消息称,朝日也考虑将其持有的西湖啤酒股权转让给青啤。黄茂认为,目前朝日在中国产业很分散,其仅有几家啤酒厂主要分散在杭州和北京。如果把这些产业都卖给青岛啤酒,朝日可以借助青岛啤酒把这些产业连成片,逐渐做大。

而对于青啤来说,雪花啤酒的反超对其形成很大压力。江浙市场已基本被雪花和英博垄断。青岛啤酒只在西北和华南地区有一些优势,华东地区正是它最薄弱的区域。

“青岛现在对雪花的状态是,远远赶不上。”黄茂称,雪花每年投入三四十个亿在扩产上,相比之下青岛啤酒只有区区十几个亿,差距很大。而青岛就今年销售量增加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不管对于朝日还是青岛啤酒来说,收购西湖啤酒都是解决窘境的好出路。



昆山金利從家庭代工廠到A股掛牌的幕後推手 神祕富豪廖日興隱居豪宅當農夫

2010-9-6 TWM




現年六十歲的廖日興是昆山金利的創辦人之一,退居幕後的他,現在住在陽明山的豪宅裡,過著農夫般的生活,平時就在庭院裡種菜、種花生,唯一奢侈的嗜好就是玩車。

這位早年創業致富的神祕富豪,如何在銘板業闖出名號,進而促使昆山金利在中國A股掛牌上市

撰文‧林宸誼

牆壁上的咕咕鐘,連續響了十二聲,午夜十二點,廖日興才從繁忙的工作中驚覺,趕緊吆喝員工收拾東西回家休息。民國七十年代位在台北市萬華西園路這家小工廠,全公司不到十名員工,擠在潮溼的地下室裡趕工,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這就是數十萬家家庭工廠的縮影。

但誰都沒想到,二十七年過去,這家當年在地下室日夜加班的家庭代工廠,如今已是全球外觀件業者的翹楚,業內只要提起昆山金利,莫不豎起大拇指,而當年在地下室和所有員工一起加班、一點老闆架子都沒有的廖日興,早已退居幕後,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打理,他自己在陽明山上置產,在豪宅庭院裡種菜、種花生,過著他人生最嚮往的田園生活。

一 提起廖日興的名字,﹁哦,那個興仔﹂,成為銘板業者共同的回答。同一時期的銘板︵企業外觀標誌︶業者說,在他的印象中,當初是廖日昇與廖日興兄弟檔一起經 營銘板業,業者笑著表示﹁他們那群男生坐不住﹂,因為家族企業每個人都是﹁校長兼撞鐘﹂,過著白天跑業務,晚上兼印刷工人的生活。

專接利潤高的訂單,銘板圈闖出名號相較之下,哥哥廖日昇個性較沉穩,廖日興則比較活躍,擅長在外跑業務,兄弟兩人一動一靜,搭配得很好。業者眼中的廖日興,膽子不僅大、還喜歡嘗試許多新東西,個性豪爽沒有架子。

﹁ 早期廖家靠接白色家電與輪胎蓋起家﹂,熟悉廖家的銘板業者指出,那時每個人手中的訂單都滿滿滿,唯獨廖家專門接利潤高、產量少,但產值高的單,在同業的眼 中,廖日興常引進最新的機器,﹁廖家很快在銘板圈闖出名號﹂,銘板業者指出,如果拿電腦品牌來比喻,廖家所接的單像是精緻度高的Apple筆電,而其他銘 板業者則像是樸實的acer。

有趣的是,廖氏家族成員進入家族事業,卻個個不喜歡掛名,所以找來曾在港商擔任過採購的方幼玲(現為昆山金利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進入公司,打理工廠內大大小小的事。

方幼玲二十七歲就進入昆山金利,從助理開始做起,兩年後方幼玲買下生平第一部中古的喜美轎車,開心地與廖日興合照,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在不到二十坪的房子裡,連桌上都堆滿了產品。

慢慢的,由於哥哥廖日昇年歲漸長,方幼玲逐漸遞補上來,忠心耿耿地打理工廠大小事務。熟悉廖日興的業者指出,以他豪爽的性格,無法一刻安靜地待在公司裡,幸虧找到方幼玲幫他坐鎮,﹁而且還能彼此信任搭配無間﹂,實屬難得。

朋 友口中的廖日興,是那種懷有浪漫夢想的人。過去在昆山金利規模還小時,好幾次面對業務被擠壓,同業殺到見骨的削價競爭,讓堅持高毛利、高技術的昆山金利﹁ 經常會面對客戶轉單的痛﹂,每次都讓方幼玲壓力非常大,反倒是廖日興看得很開,反過來勸方幼玲不要太在乎,﹁這種會轉單的客戶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客戶﹂。好 幾次,方幼玲都想開口問廖日興,要不要也接一些低毛利的單子,但話到嘴邊,看到廖日興真心看得開的樣子,只好又把話吞回去。

把員工當家人看待,屬下因此更拚命廖日興家族是典型的本土家族,公司內部開會都是講閩南語,一開始,方幼玲是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說的外省人,壓力也特別大,因此剛開始三到五年,方幼玲有很強烈的﹁不能讓廖董漏氣﹂的聲音一直迴盪在心中。廖日興還勸她說,壓力不要那麼大,甚至連﹁即使把公司做垮也沒關係,盡力就好﹂這種話都說出口,昆山金利的員工說,不要以為廖董只是說安撫的話,他是非常體恤員工,真的會這麼想的人。

一 九九三年,昆山金利的客戶慢慢往大陸遷徙,也讓金利跟著客戶的腳步到江蘇昆山落腳;方幼玲也開始當空中飛人,爭取國外訂單;令她感到窩心的是,每當方幼玲 在國外出差,廖日興就會去看看方幼玲的母親,或是送個特產到方家。﹁廖董還特地叮嚀我的家人,不用提他到過家裡﹂,這樣的小舉動讓身為員工的她相當感動, 像是被當成廖家人同等看待,也讓她更加拚命。

一手協助昆山金利順利上市的富蘭德林總經理劉芳榮指出,﹁信任﹂就是串起廖日興與方幼玲兩端的連接線。一位是知人善任,另一位則是拚命工作回報。

身為大股東的廖日興,從○七年開始就很少介入昆山金利的實際運作,除非是遇到是否要申請上市這等大事,廖日興當然還是最後拍板人。許多資深員工私下說,廖董不缺錢,他要讓昆山金利上市很重要的理由,是為了讓員工能夠過更好的日子。

昆山金利首次申請中國上市其實並未順利過關,當時中國證監會以其台灣廠才剛結束為由,有﹁同業競爭﹂之虞,擋下申請案。按理說,心裡最受傷的,應該是廖日興,因為公司就像是他捧在手心上養大的小孩,卻似乎不太被這個資本市場認同。

但廖日興卻表現得好像局外人一樣,反過來不斷安慰公司同事,﹁公司沒有上市沒關係,只不過是發展的腳步慢了些,大不了公司收一收回來就好﹂,一席話讓許多為了上市案,很久以來都沒睡好的同事都紅了眼眶。

還要不要提出第二次申請,在內部正式開會討論時,細心的廖日興不想給員工太大壓力,他沒有多言,反而是轉頭問方幼玲:「你看呢?」讓劉芳榮印象相當深刻。

而方幼玲的回答更絕:﹁那就做吧!﹂劉芳榮回想當時兩人對話,不禁笑說,兩人的個性簡直是互補。如今昆山金利順利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掛牌,成為第八家在中國A股上市的台商公司,終於完成兩人的心願。

退居幕後,在陽明山上當起農夫劉芳榮指出,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想要休息,不想再辛辛苦苦工作,今天要是遇到這麼好的專業經理人幫忙賺錢,身為大股東當然樂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廖日興則是選擇遷居到陽明山,當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在自己家裡種菜、種花生,非常自得其樂,偶爾才到淡水的辦公室裡﹁坐一坐,聊聊天﹂,不像老闆,反倒像員工的好朋友。

現在廖日興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收成的農作物分享給好友,﹁常常可以收到很多新鮮、早上才剛摘下來的蔬菜,像今天收到一大包乾花生,才知道廖董這一季種了花生﹂,劉芳榮說。

在劉芳榮的眼中,身高只有一百六十多公分,穿著隨興的廖日興,就像普通的中年人,一開口就是一位很親切的歐吉桑,即使在路邊攤吃小吃,﹁都不會被人發覺是有錢人﹂。唯一與﹁奢侈﹂扯上邊的,就是廖日興喜歡玩車。

在廖日興的豪宅裡,停了幾輛名貴的跑車。銘板業者也說,廖日興年輕時,算是同一批業者裡最早買賓士車的,而且還常常和幾位年紀相近的老闆,圍在一起討論車子。

﹁廖董是那種寧可陪女兒也不願進公司的父親﹂,劉芳榮這樣形容,所以他與哥哥廖日昇的兒子,都不願意擔任公司的管理職,但即使權力全部釋出,也沒影響他在集團中創辦人的地位。

雖然昆山金利上上下下把廖日興當成精神領袖,但廖日興本人卻寧可當快樂的股東,每次到公司,也跟著一般員工在員工餐廳裡用餐,他還向他的朋友說:﹁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本業是農夫,那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了!﹂

廖日興

出生:1950年

現職:昆山金利科技董事

學歷:高職畢業

經歷:金利祐興董事長祐興塑膠董事



淘宝商城域名独立B2C上市潮或为推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2/2036922.s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诞生两年多的淘宝旗下B2C平台淘宝商城,昨日(11月1日)宣布独立域名运营,同时宣布的还有3个月内投入 2亿元,对独立的“淘宝商城”品牌和域名的推广计划。不过,淘宝CFO张勇透露,淘宝商城仍将在淘宝体系中运行,不会单独分拆。记者注意到,淘宝商城的操 盘手包括百度前COO叶朋,他将负责商城总体运营,职务为淘宝网副总裁兼淘宝商城总经理。
为何置淘宝网每天5000万人的访问天量不顾而采用独立域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包括麦考林在内的诸多B2C上市或融资事件或许是外因推手:资本对B2C相对C2C越来越大的热情和冲动,最终导演淘宝网B2C平台与原有的C2C平台分道扬镳。
之前,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B2C公司,而无论规模和资历都比前者大许多的淘宝网,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上市传闻袭来。多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认为,昨日淘宝商城的独立运营有利于淘宝网的估值。
“显然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国内市场,对B2C的认可比C2C高许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电子商务同行透露,在美国,目前资本对亚马逊的认可大大超过了ebay,而淘宝网成名以来的主要概念仍是一家C2C网站,尽管今天淘宝网的许多卖家早已经不是传统的个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原先作为一个 “特区”在淘宝网内部运营的B2C平台淘宝商城独立出来,将为淘宝网未来的资本运作留下更多空间。张勇透露,之所以独立运营是考虑到消费者,他认为今天的 消费对购物体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C2C平台主要仍然是价格和多元选择。
对上市的说法,淘宝内部人士透露,独立运营不代表淘宝商城脱离淘宝,也与淘宝上市无关。
独立运营后,淘宝宣布将在3月内投入2亿元推广淘宝商城,主要渠道是央视及各地卫视,以及各大城市的户外广告。张勇透露,淘宝商城2010年的销售额增长将为2009年的4倍,但他拒绝公布具体的销售数字。
值得关注的是,在诸多国内B2C网站中,淘宝商城是最早采用平台模式发展的网站,其他的竞争对手多数采用自营模式,后者以买断销售的方式面对销售者。淘宝认为,平台模式相比自营模式更加开放,但有业内人士认为,B2C最关键的物流和售后环节是平台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