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的好壞企業標準 Ares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0uj.html

發展讓位于生存,將是未來世界的主流聲音. 業績的好壞並不是評判企業好壞的恰當標準,1.其是否真正有利於社會繁榮,2.是否對消費者與供應商有誠意,3.能否回報社會,4.是否對社會造成長期污染,5是否進行的是破壞式開發,是個人評判企業的主要標準,6.....

個人是消費構成迴圈理論的信仰者,所有僅僅能形成外迴圈的都被吾等視為不好的企業,這一觀念是在05年前基本成熟. 好的企業的第一條,可以讓我們在嘗試其產品後,可輕易買到他的股票,作為支.壞的企業,會以籌集資金為藉口,優先在H-M等市場發行上市,而其消費主 要群體所在地,則被直接忽視之,上市困難實際只是個藉口,而這類企業往往是規則2和5的直接限制者,我通常稱他們為偽一流企業.他們大多急功近利. 用上面5條去卡,我們市場絕大多數企業不符合的,若再加上行業地位產品的限制,剩下的選擇很少的 這裏要說明的是我從來就不相信什麼價值,所有的一切都是海灘上的沙堆城堡,你看到的現在只是個概率論的結果,億選1,總有一個會活下來,大眾的事務在於把失敗者通通忽視了,仿佛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世界的未來是什麼. 我們的策略是用方法論.控制論去對付概率論,這裏聲明,這個話題跟數學關係不大,怎樣最容易被大眾所理解才是關鍵.我們這裏討論的是下個大波次如何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

寫出我的心聲


那個蘋果日報的理財診療室真係好鬼勁,搵埋班垃圾財演,騙那班幾百萬,但又無甚主見的「財主」,好像幫他們洗腦,每次建議就是叫人賣那個收租的樓後,一筆過買基金和月供基金,另外買埋D無息股票,無其他方法,這些東西我知叫做甚麼,「神棍」。

那些數字,用個垃圾excel都弄到啦,通脹set 高D,退休那個數字就已經嚇死你,然後那些基金回報set高D,就引你買基金等退休,但是做出來就不是那回事。

真實的見解是,買層樓扣除一些雜費後,如不是遇到太差的租客,都叫有收入,那些「金融神棍」叫人賣掉層樓,減少收人,買那些無息股票,如果無跌都可以,但是叫人買基金,就畀兩班人食你錢,一曰剛才所說的「金融神棍」,二曰用埋D垃圾program,或自己作判斷,升時以為自己是神,跌如心中膽怯如本期一週的Tony Tsoi做買賣那位寫Dear Jimmy的「基金經理」,最後慢慢陰乾你的回報,直至零,到時連少少收入你都無。

買基金正如在賭場中一些大耳窿的所為,借錢給你後,由他們賭,賭完輸晒你要還錢,贏時就抽你水,簡言之,即是「搵笨」。

所以我絕不贊成人買基金。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49390

股民:

每個週日蘋果日報的周日理財有一大版是理財診療室.巳留意年多了
它是分析解答建議個人的投資方針
每次個案建議也是賣樓.少持現金.持股票少少.買基金多多.每年基金以分息計幾拾年後你的基金就有天文數字近千萬.如果有層樓就賣掉有佰多萬教你轉買基金的組合..............多年後夠錢結婚生仔退休抱孫
每次我看後當作反面教材笑掉大牙............基金需然是壞事買些少作均衡投資無仿.但大量重心長線投資最大得益者祇是基金公司.如果你遐想發了春秋大夢賣田賣地般買了基金每年的回報是合理.多年後那甚你或會錯難翻
知道你們每週日看了蘋果理財診療室也有同感嗎?或者有人跟足建議投資?


isajohn

我識人已經中哂基金毒,成日唸住基金經理會好好照顧佢d錢…自己就咩都唔駛理,將投資呢d咁麻煩的事交俾基金,儲錢之餘又有人幫佢增值,供足幾十年後就大團圓結局,不知幾美好! :roll:

最攞命就係因為太信基金,大部份錢交俾基金後,就以為已經為未來做左準備,自己無其他儲蓄或投資計劃!


bigcrab:

信佢一成 :lol:

輸足全程 :oops:

雙目失明 :inv168_06:


做咩 唔 project:

growth = 3%

再扣 2% admin

加權埋通貨膨脹

淨番幾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4

女生投資周記:08年給我的教訓 王雅媛

2009-01-05  HKHeadline


今年第一個交易日,香港及美國都呈現較大的升市,明顯表現了投資者對新一年大市的期待。現在大市處於一個比較中間的位置,反彈的幅度已經相當大,但是很多股票的股價還是很低殘,究竟大市會怎樣走,我都有點迷失了方向的感覺。

我 的投資組合中股票及現金的比例為六比四,因為去年尾我手上的幾隻主力股票,如合生創展(00754 ),及恒鼎實業(01393 )都錄得不俗的升幅,因此去年全年我只是輸了15% ,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最差時,我的組合曾經錄得35% 的虧損。我說了很多次,如果一個組合輸接近40% 左右,投資者一定要非常小心,因為於這樣反覆市中,一個組合要追回40% 的回報是非常困難的。久而久之,一些人便會失去鬥志,一是選擇放棄不再調整組合,跟自己說是長線投資,股價未來一定會升回。二是索性沽清所有股票,選擇離 開大市,認為股票是一樣騙人的玩意。

去年的大市,有很多東西是值得反省的。四月當大市跌到二萬點開始反彈時,我選了不少認為是十分值博的股 票,之後大市便一直反彈到26,000 點。那時我的投資組合是錄得不俗的正回報,因為我對那些股票太有信心,因此即使大市開始回頭時,我亦沒有減持的心態,持貨百分比達到了80% 。當大市迅速回到23,000 點,我的組合由正回報變為負回報時,我才開始懂得害怕,大幅增加現金比例。

優質股難敵大跌浪

現 在回看,得到的教訓便是那時自己實在缺乏了觀看大局的概念。於選擇股票方面,事後證明了我是沒有錯的,它們之後公布的業績是沒有走樣,有一些如中國製藥 (01093 ),盈利更持續創新高。但是那時恒生指數已經反彈至26,000 點了,難道真的可以重上3 萬點嗎?回憶當時自己的想法,我亦認為向下的空間比再向上的空間為大。因此當大市於26,000 點開始回頭,而80% 資金又持有股票時,最適當的做法應該是一直增加現金,再尋找進攻機會,而不是等到當組合沒有盈利時,才開始害怕,急急沽貨。選擇股票固然重要,但是不論多 好的股票,只要遇着不好的大局勢,股價一樣難逃下跌。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35

我的十年股 蔡東豪


2009-01-15  NextMagazine



「十 年股」是我創造出來,這名詞其實不應存在,因為投資者可隨時買賣,無必要被鎖死十年。我創造「十年股」本意是說明投資者可長時間安心持有某些優質股票。 02年8月28日,我寫了《十年股事幾番新》,列出我選「十年股」的條件;翌日以《找到十年股》揭曉。我特意避開滙控、中移動等藍籌股,選一間中小型上市 公司,除了希望讓投資者獲得可觀回報,更想投資者能目睹它茁壯成長。

我選了大家樂。十年期限過了逾半,且看暫時成績表︰當時大家樂股價 約5元,現價15元,其間股息合共2.1元,投資表現跑贏所有相關指標指數。我選大家樂因為我是它的忠實擁躉,對它的產品質素和服務水平瞭如指掌。我太太 對飲食要求甚高,認識我之前她甚少光顧大家樂,我唯有以「巡視十年股業務」為理由,才能說服她同行。

我寫「十年股」文章之前和之後不認識大 家樂管理層,直至去年在一個上市儀式遇到大家樂主席陳裕光,他把收藏多年的「十年股」剪報給我看,告訴我當年被選中,公司上下都很興奮。去年,大家樂成立 40周年,它出版《為你做足100分》,陳裕光問我可否在書中收錄兩篇「十年股」文章,我的回覆是與有榮焉。真的,我為曾經推介過大家樂為榮,每次我光顧 大家樂都懷有巡視業務的心情。我跟大家樂這段緣很明顯,為何我最近當上大快活的獨立董事?

大概是04年,當時我在金鐘上班,公司的電梯大堂 對正大快活。忽然間,大快活由毫不討好的小醜標誌變身成排山倒海的橙色攻勢,我感到事態不尋常,為了「十年股」,我必須親身刺探敵軍情報。當時大快活累積 多年虧損,跟大家樂比較是此消彼長,可是這場橙色革命看得出策動者下定決心,付出不少心血,我光顧後肯定這場革命必有成果。

那時候我在香港 大學教授一個通識教育課程,打算邀請一間上市公司負責人跟學生見面,我想到大快活;這想法除為了教學,亦帶點私心,我想近距離細看大快活對「十年股」的威 脅有多大。我聯絡大快活主席羅開揚,他一口應承,還記得第一次跟他見面,就是在金鐘大快活大堂正中長枱位置。

那一堂是不一樣的「CEO對 話」,羅開揚沒標榜自己怎英明神武、智珠在握,反而不停回憶自己做得有幾差。我嘗試打圓場︰「這一年turn around做得不錯呀。」他答︰「做得好何需turn around,就是做得差才要turn around。」兩個小時真情剖白,完全沒有虛浮口號。

 

羅 開揚告訴學生一個故事,我聽過後也心中一沉。大快活委託一間廣告公司做focus group調查,分析中式快餐集團定位,focus group說出各快餐集團令他們聯想到的熟悉人物︰大家樂是劉德華,代表正氣、成功;美心是陳方安生,代表斯文、大方;大快活是……盧海鵬。With due respect to盧海鵬,這個定位是大快活不願聽到的。羅開揚說︰「從廣告公司返寫字樓途中,車上所有高層職員沒有人出過一粒聲。大家都知道,再不去改、再不去變,我 們隻有死路一條。」

橙色革命的背景不是歡呼聲,而是由一群處於谷底的企管人發動,他們跌過痛過,累積長時間打逆境波經驗,他們不願認輸,痛 定思痛,決心把公司僅餘資源背水一戰,發動橙色革命。大快活從94年至03年,十年內八年錄得虧損,累積虧損5億元。04年至08年,每年錄得盈利,累積 盈利3億元。這場橙色革命的第一波無疑是成功,扭轉消費者對大快活的看法(今日做focus group調查大快活不會是盧海鵬吧〔!〕),但面對經濟逆境和激烈競爭,革命尚未成功,大快活仍須努力。沒有多少人會邀請我出任獨立董事,可能是我形象 不夠「友善」。羅開揚知我作風而邀請我出任獨立董事;我接受了邀請。

香港三大中式快餐集團大家樂、大快活和美心,在源源不絕的海外競爭者加 入市場的情況下依然屹立不倒,提供高質素產品,方便的分店網絡,不斷改進服務水平,是優質企業典範,這是香港人的福氣。過去經歷證明三大中式快餐集團之間 的競爭並不是零和遊戲,它們互不相讓,力求上進,不斷創新,把這個「餅」愈做愈大。

我的「十年股」依然是大家樂,它是行業一哥;我會用心履行職責,為大快活做事;我為有份參與中式快餐業感到榮幸。

*上期特刊「我最多埋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出自《新不了情》,得獎者是Ringo Ng。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附錄:

2002-08-28 HKEJ
十年股事幾番新


好友衝口而出的問題,令筆者苦思良久,問題是,撇開藍籌股,投資者能否找到可安心放入保險箱、十年後才拿出來的股份?假如有的話,這些股份有什麽特徵?

這問題不容易解答。十年是很長的時間,期間股市有上有落、經濟周期不斷起伏、政治環境不能確保不變、人事幾番新,怎樣在轉變中找出不變的要素,預知十年股事?

發掘優秀企業成功之道是企管專家的熱門課題,過往不少企管書籍以此為題,近年以Jim Collins撰寫的《Built to Last》和《Good to Great》最為讀者受落。Jim Collins動員大批研究員,花了很長時間,詳盡分析多間公司的發展路途,找到把優秀和平庸公司分隔開的獨特要素。

筆者依賴個人經驗和直覺,尋找「十年股」的特徵。

一、「十年股」專注單一業務,業務性質具彈性。許多上市公司選擇多元化發展,理由是經濟周期對不同業務有不同程度影響,多元化業務可減低因經濟變動 帶來 的衝擊。專注單一業務的公司,因為業務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發展空間充裕,所以管理層不用「多心」發展其他業務;它們怎樣抵擋經濟起落?答案是憑業務彈性。

「十年股」營運模式具可塑性,例如擁有針對不同市場階層的品牌和產品。面對經濟低潮,「十年股」擁有「打逆境波」的經驗和實力,例如成本架構富彈性、業務性質不容易被其他產品取代。十年是長跑,筆者認為,「細水長流」的經營模式和穩定增長步伐贏面較大。

二、「十年股」具備成功購併經驗。很少公司能完全依賴內部增長,在十年內遇到合適購併機會是合理假設。購併給管理層帶來頗大衝擊,因為要把兩間公司 融合 起來,費神和費時間工作,購併過渡期對雙方原有業務都有負面影響;在過渡期內,怎樣把負面影響減至最低,然後成功發揮「一加一大過二」效應,筆者認為並不 容易從書本理論中領略,隻能從過往經驗得到第一身體驗。

筆者對「一條龍」式購併存有偏見,為「需要」而進行購併,可能因缺乏行業經驗而出現亂子;反之,「地域性」購併比較容易管理,購併者對行業有足夠掌握,隻是欠缺一點風土人情。

「十年股」購併出發點完全環繞主業,管理層認為購併是較高效率的增長方式。購併不單是以業務為目標,優秀管理層亦是目標之一,所以購併目標的管理層留下來是好現象。

三、「十年股」擁有年輕、得到大股東支持、出色往績的管理層。通用電氣前行政總裁韋爾奇於2000年正式退休,但他於91年已部署接任計劃。筆者對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層交接信心不大,與其期望公司找到合適繼任人選,不如把注碼押在十年後仍很大機會在位的管理層身上。

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層通常由大股東家族擔任,筆者相信這現象十年之內不會改變。投資者已有太多問題須顧慮,不應再為管理層的延續擔憂。

四、「十年股」懂得推銷自己。筆者不相信「有麝自然香」,過去多年目睹不少優質公司長期被投資者忽略,最後可能私有化收場。跟投資者溝通欠佳,完全是管理層的責任,筆者不接受上市公司擺出「誰能明白我」的姿態。不要忘記本篇文章是尋找好股份,不單是好公司。

良好溝通是重要企管要素,投資者可見微知著:公司跟投資者溝通欠佳,可能代表公司跟客戶和員工的溝通也好不了多少。

有沒有符合四大條件的「十年股」?

有。明天揭曉。

 

2002-08-29  HKEJ
找到十年股


讀者可能覺得奇怪,挑選「十年股」原來隻有四個條件;其實,這四個條件包含了多種不平凡要素,細心分析後,發覺符合條件的公司數目不多。候選公司之中各有所長,最後筆者把重點放在平穩、富彈性營運模式和充裕發展空間上。

筆者選出的「十年股」是大家樂(341)。以下運用四大條件看大家樂。

一、提供高價值產品。大家樂是飲食集團,營業額約八成來自快餐業務。除了大家樂,集團擁有多個品牌,例如意粉屋、Bravo等,向不同消費層面的顧客提供不同款式和價格食品。

快餐業在本港飲食市場佔有率約20%,而大家樂在本地快餐市場佔有率約20%佔有率;筆者認為,快餐業和大家樂同樣具備繼續增加市場佔有率的條件。

近幾年,香港經濟不景,出現持續通縮現象,大家樂在過去五年維持人均消費在二十五元水平,期間每年錄得盈利增長,原因是管理層成功提升生產力和控制 成 本。維持二十五元平均消費不變,並不代表大家樂「將貨就價」;相反,筆者以顧客身份作證,鐵闆餐是多了一份田螺、叉燒飯是多了幾條菜。在逆境中,大家樂不 斷提高食品價值,同時保持盈利增長,代表其營運模式和成本架構「彈性十足」。

二、可憑購併加速增長速度和開拓市場空間。假如業務和發展被局限於香港市場,筆者懷疑大家樂能否長期保持可觀盈利增長,管理層也承認購併將會是重要策略。

四大條件中,筆者認為大家樂的購併經驗和實力方面最為不足。大家樂於2000年收購美加中式快餐連鎖店滿州鑊,至今成績隻屬普通,增加分店成績尤其不理想。滿州鑊沿用特許經營模式,跟香港經營模式不同,管理層應下點苦功去掌握特許經營模式的運作。

大家樂在內地發展也不大順利,九十年代初期曾鎩羽而歸,最近重整旗鼓,以不同品牌和形式再度進軍內地市場,成敗仍未可料。

反過來看,大家樂在北美和內地市場發展空間龐大,雖然至今成績普通,也未至於拖累本港業務,管理層應分配較多資源到這兩個市場。

三、管理層年青、得到大股東支持,表現充滿信心。大家樂董事局由創辦家族控制,管理層有多名家族成員,包括行政總裁。管理層成員普遍年輕,未來十年應可繼續為集團作出貢獻。

大家樂業績反映出管理層的超卓表現,不過筆者覺得,更難得的是對管理層富遠見和對前景的信心。逆市中,企管人普遍反應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慳 得就 慳」,無形中放棄為未來發展打好根基。筆者提議讀者作簡單兼快捷測試:比較資本性開支和折舊,兩個數據都可從現金流量表找到;大家樂去年比率是二比一,代 表管理層不但添置資產以維持原有業務規模,並且大膽投資於未來發展計劃。對投資者而言,淡市中保持進取,是信心訊號。

四、備受投資者注視的中型上市公司。大家樂市值三十五億元,屬於中型上市公司,已有多間大型證券公司長期跟進分析。筆者相信,出色投資者關係不但可讓股價反映公司真正價值,同時反映管理層重視溝通,可推算管理層跟客戶和員工也保持良好關係。

創辦家族持有大家樂超過五成股權,加上大型基金持有相當百分比,筆者認為,股東結構穩健,有利管理層無後顧之憂地作出長遠發展決定。

大家是否已備保險箱鎖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22

我的組合(2009-04-09)


為免生疑,我貼出我的組合,共有7隻股票,如下所述:

持有資產 (7)代號買入價股數買入日期股息手續費
0294.HK 2.36 5000 3-8-2007 1,950.00 0.00
0405.HK 2.35 12000 22-12-2005 1,097.47 243.08
0684.HK 1.45 10000 28-12-2007 800.00 0.00
0464.HK 0.26 20000 22-12-2008 540.00 156.47
0560.HK 0.79 10000 5-1-2009 0.00 141.72
1123.HK 0.36 30000 23-1-2009 0.00 142.97
0550.HK 0.72 24000 30-3-2009 0.00 149.55

我的組合在2005年10月成立,至現時回報只12%,本年的至現時回報為10%,去年虧損47%,2007年回報約100%,2006年約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86

我的價值投資經驗: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3291841/%E6%88%91%E7%9A%84%E5%83%B9%E5%80%BC%E6%8A%95%E8%B3%87%E7%B6%93%E9%A9%97/?nextdate=last&leftcmt=1


人人都談價值投資,有些是談大師的方法,我也差不多,但做左六年,我覺得除左大師的基本埋論,在港股可以有d Customization。

定律一:不是永遠都有公司值得買
有時全部公司都被低估,有時則沒有公司被低估。千萬不要因為沒有好公司便宜,要退而求其次,結果讓自己持有的公司質素變差。

定律二:公司被低估有原因。
如果你找不出那原因,那很可能自己是錯了。有時那些原因永不會消失,例如公司個聲譽太差,太賊。

定律三:很多人認同的公司,很難被嚴重低估
基本上價值投資是一個相反理論,不是嗎?

定律四:價值股成交量傾向低
誰會賣?

定律五:價值反映需要Catalyst
太多股長期便宜而永不會反映了。其實有經驗的交易員都會知道她們,所以只有價值者持有那些股。如果價值投資只會買便宜貨,而那股又只可吸引價值投資者,那就是說那公司會永遠便宜了。

經驗而言,價值投資在牛市中段,個別發展階段是最強的。個市橫行,價值投資分分析可以跑羸20-30%,其超額收益來於Liquidity Premium、高股息及自身價值投資的Alpha。

最 值得做的是盈利增長>30%, Forward PE5-7倍左右的公司,但業績未出又鮮為人知,長期太悶,或者很久前被洗倉而築底良久的公司。我比較喜歡有低PE及增長強勁的公司,最少有30%以上, 但公司又不能太賊或底子太簿。因此,都唔係咁易搵。如果搵倒,可以先買一半放長線,掂再倍大而加入TA操作,波段Range Trading。業績反影,傳媒訪問,大成交投機介入可以減持,運用TA Take profit。

價值投資是在價值區間買股的方法,但當股價升到正常水平,或超出正常水平,那再談價值便不太適合了。對我而言,由低估區升至正常水平就是價值投資的意義,其他價格區間價值投資並沒有太多優勢。

價 值是一個說服你同我去做買賣決定的認知概念,我覺得價值不是永恒的,而是動態的。自問沒有能力預知一間公司的很長遠未來,而敢一渣到尾。管理層也做不到。 邊走邊看還有可能。我的資金有限,不必為太多錢而愁沒有足夠的主意,所以價值投資對我而言是貨如輪轉,每隻賺50%我已很滿足,之後陪伴公司每年增長 20-30%,會拖低回報,所以留及較大的資金去享受。因此最多都只是試過3倍,十倍股真的未試過。不過密食當三番,嚴控風險,跟長期持有十倍股可能差不 多,但信心及穩定度有望提高。

受到我的一個好友啟發,現在如果真的要挑十倍股,我不會看增長型公司,而是頻死型大公司。一間死唔去的明日 黃花,反彈也可以三五倍,成功則是十倍以上。失敗的大公司,範圍較細,資料多。在未來會成功的小公司,範圍大,沒有資料,真係講個概念,講個信字。有 Insight可以看得出公司可以成長十倍,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覺得幸氣的成份可能會佔八成,而不多是我的能耐使然。除非,那公司由價值投資慢慢也乎合 了我對宏觀、TA及個別結構改變的因素吧~現在我對高定價,說未來會長期高長的公司沒有任何興趣。那些Report講得太濫了。

最後,價值投資要在低位有子彈入貨,如果永不套現,又如何有子彈在低位買呢?跟足巴菲特可是要真的跟得足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2

我的店 如何不虧錢?

2010-05-24 商業周刊





麵包店學徒出身,從夜市擺攤煎五 十元牛排起家,現任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藍海國際餐飲董事長許湘鋐,賣過魯肉飯、羊肉爐、自助餐,如今身價上億,全台擁 有百家直營自助餐店和連鎖烘焙店,他不只走過比國父十次革命還慘烈的創業之路,更看過無數餐飲同業生意起落。

以下是許湘鋐口述,歸結從創 業準備期到多店經營,不同階段的六大關鍵思考習慣,做為給小本起家創業者的忠告。

忠告一:以為開店門檻低,不夠用心照樣倒!

專 家說:沒有簡單的生意。千萬別以為,開間小店是沒什麼門檻的生意。錯了,因為當你認為這是簡單的事,就不會用心,用心度低,很容易就成為餐飲業裡,五成以 上那群最終賠本、關店收場的老闆。

例如早餐店,你可能認為門檻夠低了吧!先問自己,天氣再冷,天天得凌晨五點起床,辦得到嗎?能不能在點 餐尖峰時段,把七位客人點過的菜單,一樣不漏記下來,交給廚房,再把餐點交到客人手上還不出錯?很多人興致勃勃要來做餐飲,結果碗洗一半,才發現自己有富 貴手,根本不是做這行的料。

我建議想做小本創業者,先去未來成為你同業的店裡蹲點個把月,第一名的店,不用說,一定得想辦法進去,就算進 不去,至少也要在店門口站上一個月,一定會看出心得;最後一名的店也要看,特別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一月,寒冬時節是關店潮的高峰,觀察人家是怎樣勒緊褲帶, 你就能了解,為什麼我說做餐飲不簡單。

忠告二:能聽熟客說真心話,才能真正進步!

專家說:傾聽十到二十個說真話的顧客聲 音。我開自助餐店,客人來來去去,但我一定會抓住那些消費金額較高或熟面孔顧客,聽聽他們對我們店的看法,因為,聽常客的意見,是督促你的店持續進步最好 的力量。

我認為,不管你經營的是連鎖店或個性化的店,都應培養十到二十個這樣的常客做基本樁腳,替產品定位、價格調整找方向。阿默蛋糕就 這樣做,要推出新產品之前,一定會先送給大量訂單的老客戶品嘗,再回收大家的意見。對新開張的店,常客意見尤其重要,如果你的店經營半年營收沒有起色,一 定是產品、價格定位有問題,該怎麼調整,常客可以告訴你答案。

忠告三:別急著想回本,先為虧錢做好準備!

專家說:先看營 收再談獲利。創業開店當然是要賺錢,但請先有虧錢的心理準備,要虧多久?開店第一年,虧錢是應該的,滿兩年才轉虧為盈,就要恭喜你了。開始創業前兩年到三 年,新手上路一定會因為各種主、客觀條件,經營狀況起起伏伏,要有坐「雲霄飛車」的準備。除心態上要自我建設,財務面更要有這樣的規畫。雖然說,不要想急 著獲利、回本,但一定要把產品定位清楚,有沒有做對方向,營業額有沒有持續成長,是最好的指標,就算每天業績多個五十元、一百元都好。

顧 客的心態是很微妙的,他沒有上門消費,不等於沒有在觀察你的店。如果你半年、一年後,還是像開店第一天那樣,熱情招呼路人,顧客會被你的堅持感動到,你的 機會就來了。

忠告四:賺到錢先置產,想開分店再等一等!

專家說:虧轉盈,有淨利後,要強迫置產。產品定位對了,業績蒸蒸 日上,如果扣掉成本,開始有獲利了,該做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搶著開第二家店,而是強迫自己,把賺到手的錢拿來置產,最好是把店面買下來,才不會一輩子幫 銀行、房東打工,就算有一天老了沒體力開店,至少還能把店面出租,賺到一個啞巴兒子。

我看過很多餐飲同業,在相同的起跑點同一個時間開 店,一個賺到錢強迫自己置產買店面,一個搶開分店把生意做大,往往最後能持續成功,避開暴起暴落陷阱的,都是有置產的這群老闆。當然,也有人從此學房產投 資客,大玩財務槓桿拖垮本業,合理的做法是,拿出淨利兩到三成置產買店面,一開始會比較辛苦,但卻可從此建立這盤生意穩固的地基。

忠告 五:無法放手管理,店越多反而賠越大!

專家說:認識自己,避免迷失。若想從獨立小店走向連鎖經營,如何確保成功機率?我建議你應該先做兩 件事。第一,夫妻倆出國玩半個月,看你真的能放手嗎?第二,回頭再問自己,客人是因為你的哪一個能耐上門消費?

出國去,把一手帶大的店丟 給幹部,直接考驗你這家店是否具備自我管理能力,老闆不必天天校長兼撞鐘,一手包辦店裡大小事。這點如果做不到,就算開出第二家、第三家店,最後一定因為 管理出問題,影響產品和服務品質,店開越多賠越大。

再者,許多靠產品特色竄紅的個性店,暴紅後廣開門市,卻從此面臨人氣退潮的問題所在。 這些創業者,大部分是靠獨特的技術,做出讓消費者驚豔的產品,但是,產品技術力和連鎖店經營的能耐卻是兩回事,看不清楚自己能耐,往往是事業迷失方向的起 點。

忠告六:創業期後,懂得煞車比衝刺更重要!

專家說:挑戰自己的貪婪。熬過創業期,也建立起口碑,接下來要拚的,不是 衝刺,而是煞車的能力。這時候,有人會想辦法從降低食材成本或服務人力,不費吹灰之力的每月多擠出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毛利,但我的經驗是,品質下滑, 客人一定會感受到,他不至於絕情到從此不回頭,顧客會願意給你一次機會,但絕對、絕對不會給你三次機會。

隨著知名度提升,一定會有一堆人 抱著現金或捧著店面,想和你合作開店,切記,把店開出來,是餐飲業經營最簡單的一件事,如何把店管理好,做到品質穩定且持續創新,才是最難的。不能拒絕眼 前的成長誘惑,以為生意做越大,錢就來得更快,就是準備掉進貪婪陷阱的時候了。

不要客戶給你掌聲就感動流淚,等到同業都忍不住給你掌聲, 再流下豐收的眼淚還不遲。

問自己:能不能不迷失在顧客的掌聲中?每新開一家分店,是不是還能找回第一家店、第一天開幕的那份激動和感覺? 隨時提醒自己檢視這兩件事,可以幫助你事業經營過程保持清醒,在貪婪的懸崖前,把車穩穩煞住。

延伸閱讀:關鍵14問,幫你的店把把脈!—— 開店創業7階段自我檢視表開店籌備期問題:‧民以食為天,餐飲業門檻低?‧我真的是塊未來餐飲天王的料? 專家小叮嚀:別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去同業的店裡打工,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做這行。

開店零到6個月 問題:.顧客挑我毛病,該對他更好嗎?.生意沒起色,就該調整產品和價格嗎? 專家小叮嚀:培養10至20個會挑你毛病的核心顧客,確認產品定位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半年後營業額一定要能持續成長。

開店滿1年 問題:.營收成長但還在虧損,該繼續苦撐嗎?.現金週轉有壓力,品質要繼續堅持嗎? 專家小叮嚀:對經營狀況要有坐雲霄飛車的心理準備,要有繼續虧錢的心理和財務準備。

開店滿2年 問題:.一直在獲利邊緣徘徊,止血時候到了?.業績越來越好,是客戶口碑或降價促銷?專家小叮嚀:可以不獲利,但經營滿2年就該轉虧為盈,或停損退場。

由虧轉盈開始有淨利問題:.開始回本,第一桶金要當買店面頭款?.該打鐵趁熱,順勢開第二家分店? 專家小叮嚀:強迫拿出20%至30%淨利置產,最好是買自有店面,才不會一輩子幫房東打工。

開第2家分店 問題:.該放手給幹部管理分店,還是自己管?.該培養外人做為日常店務的代班人?專家小叮嚀:要能把店交給幹部,進行工作授權,測試小店自主管理能力。

營收爆發期問題:.該拒絕捧著現金、店面上門加盟的人?.開分店會不會賺到快錢卻失去品質? 專家小叮嚀:要聽到同業掌聲,才是慶豐收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3

我的選股方法 - 緊守12個不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297


 "不要輸錢"

這是巴菲特提供給散戶的忠告中,最為深奧,卻最理所當然的一個。的確,保持不輸錢,羸錢的機會就自然大增,最差也只是打和。但如何才可以不輸錢呢? 極度困難....

由於世界上存在太多的未知因素,要長勝不輸的話除非你有預知能力。但長遠來說,要減低輸的機會還是可以的~

本人一直持有幾個最基本的過濾條件,不符合任何一項就不會買入保持觀望,又或者不予考慮。
  1. 頻密的股權重組動作 (例如合股,供股,etc)
  2. 公司有充足資金要求供股/配供/發債/可換股證
  3. 公司長期資金充足 + 不派股息
  4. 公司長期資金過剩
  5. 公司董事/高管長期減持
  6. 公司董事局常有變動/最近有大變動
  7. 經常/不合理地更換核數師
  8. 公司高層不想長進/個人操守有問題/ 有財技奇人
  9. 負債太高
  10. 公司不務正業/業務太多
  11. 所有礦物開採股
  12. 市值少於10億的蚊型股

暫時只有以上12項,將來有其他的再補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1

我的創業故事-真正BBA課程的開始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445


       最近幾個月思考停滯不前,面臨著創業至今的最大的情緒困擾。事到如今,總算是有了解決的方案,現在恰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讓自己重新呼吸,讓思想能夠再次騰飛,當然,也少不了總結當中的「成與敗」或者說是經驗。。。

 

 


一個創業點子的誕生




   有的人起於對某事物的興趣,有的人以資本作為考量,有人因事因時制宜,當然更多的是各樣的原因都有,所不同的是主因。

   嚴格來說我算是機會主義者,喜於留意事物變化或者說作為一個投資者的觸角,我傾向多吸收一些不同的資訊。從2008第三季左右,三聚青安事件,席捲全國, 中國乳業面臨重大的問題,當時的我經過一些資料發收集,發現很多國產的三鹿,亦包括深受投資者喜愛的蒙牛,深受其容,紛紛中箭下馬,一些國際品牌也受到波 及,只有日本奶粉是當時未檢驗出含有該成份的唯一一國家。。。(從這次深刻的體驗也讓我更深入了解這國家的嚴謹)

   創業點子就將靈光一閃出現腦海,然而就像太陽從西方升起需要科學家的肯定,我也就找了一些值得參考的簡單「RESEARCH」,發現有人也有著這念頭,而且已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基本上進入這嬰兒用品行業,已經變得沒什麼懸念了。。。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是團隊的成員,資金的來源等等懸而未決的事情,一想起當時的我,也覺得累!那一刻只懂心口掛著勇字,不斷的衝。

 


插曲-職業X創業


   一直都很喜歡很希望有天可以投身銀行業,成為IBANK的一員,夢想像大學畢業不是創業便是走向金融業,可是近數年接觸了投資及對商業之道有所了解後,心 靈,財務自由便不斷盤旋腦中,揮之不去,折衷之道便是希望在創業前有一個機會嘗試及賺一點本錢。(在YEAR 1期間基於對知識的追求及對社會入場劵的深刻了解)考了不少一般保險或做銀行CS都未考齊的入門試,也很幸運的讓我認識了一些做保險的前輩。。。

   當中有一S姐憑著我對她的了解,發現不像一般招冰買馬,唯利是圖的人(坦白說她不是一個很厲害的SALES,但卻是一個很稱職的保險從業員,這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於是在了解後,便得到應聘機會,經歷了數次面試後,最後在分行經理那裡確認加入這個家庭。

   然而,待了一天我便提出呈辭,在很多人心中一定會覺得這不又是另一個八十後的翻版嗎?其實,當時我心中也一陣茫然,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在這裡我能夠得到 嗎?要說怕沒成績嗎?又不像,我讀書時候我比任何身邊朋友都可以懶,沒記性,可是要考試,我仍很有把握比他們好,包括名列前茅的。思來想去,只有那兩個字 「自由」。

   分行經理也婉留再三,甚至說幾年後以我能力可以做到他的位置。(吹牛成份居多,保險業呢),當然也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會說這番話,當時望著他房間裡的落地玻 璃,窗外驕陽似火,波光余暉確是醉人,心中也不感一蕩。也不曉得究竟是理性或是感性為我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道路。。。

 


一個真正BA課程的開始


從進入BA系的頭幾個月便對學院派的教學感到失望,伴雜著對紙上談冰的無奈,對擾人而無所作為的PROFECT,我是充滿HATE的。然而,不得不承認,對於任何人,特別是一般人,正規及必要的高等學習及學歷是必需的。這是我從合夥人之間或社會深刻體會的。

只可以說,與一般創業者無異,對金錢的飢餓,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以及對商道的嚮往,一個真正的BA課程開始了。

下回分解:究竟合夥人是怎樣來的?怎樣將點子現實化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65

曹仁超《论势》连载--前言:我的趋势创富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ir7.html

“一世好运!”曾有好友以四字赠予本人。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虽然自小家贫,但我一生的确颇”好运”。而且我坚信,只要肯努力,好运自然来。

工字不出头

开始打工时,前辈已跟我老曹说”工字不出头”,于是我1969年开始学习投资。事实证明这个说法完全没错。到了今日,我老曹的财富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来自40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而存下来的资金。

当年为了筹集资金投资,加上要花钱”拍拖”,我不但投稿到报社赚取稿费,还在每天3点半香港股市收市后,到股票公司隔壁的洋行打英文信,再到旺角教书,晚 上替人补习英文。因为投稿到《明报晚报》(已停刊)获得刊登,认识了当时任职编辑的林山木兄,不但令我半生与报业结下不解之缘,同时更有机会投资《信报》 再赚一笔。

1969年我用5 000港元积蓄购买股票,1971年已赚得20万港元,到了1973年更变成50万港元。并非我老曹智慧特别高而是时势造英雄。1970年恒生指数由不足100点上升至1973年的1 700点,上升17倍多。

那些年间,股市风高浪急,我在1971年就因有勇无谋而得到第一个教训。当时我大概读过几本有关投资的书籍,自以为很懂投资技巧,便借贷炒股,结果 1971年恒生指数在3个月内由406点跌至278点,跌幅达31.5%。本来只是小数目,但因为自己借贷,加上不懂得止损之道,1971年初赚得的20 万港元,最后只余7 000港元。

之后我痛下苦功,一口气啃下很多本有关投资的书籍,拿着剩下的7 000港元,誓要从头再起。到1973年1月,我老曹感到股市已升至疯狂的地步,极不合理,于是便卖掉手上所有股票,套现逾50多万港元。我当时也曾向自己任职的股票公司老板发出忠告,提醒他小心。但1973年1月至3月,股市再由1 200点升到1 700点,老板认为本人危言耸听,在意见分歧之下,竟嘱咐别人接替我的工作。

事业上既然被投闲置散,我又不准备入市炒股,见有大量空闲时间,想想倒不如结婚好了。我花掉10万港元举行婚礼,再用15万港元置业,又与太太到菲律宾度蜜月。

那次蜜月旅行,是我老曹第一次坐飞机,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很好笑。我带着一部名牌相机、一部8厘米摄影机(重量不轻)、3套新西装、20卷彩色胶卷(当年香 港仍没有彩色冲印服务,回港后要寄回日本冲晒),到马尼拉入住半岛酒店,穿西装游百胜滩,出尽洋相还热得长痱子;再加上背着1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跑来跑 去,样子实在古怪。今天已不敢再拿出当年照片给人家看。

其实我老曹根本不喜欢摄影,当年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只为告诉全世界:我赚了几十万港元,可以”豪”得起!同样的,今天我老曹遇见一下子赚了几百万港元的年轻人,自以为了不起就胡言乱语,便想起当年自己的怪异行径而失笑。

那一年,林山木兄离开《明报》,邀请我老曹为他创办的《信报》效力。当时我心想:如果继续为《明报》撰稿写文,数十年后我能做到什么位置?如果转投《信 报》当开荒牛,数十年后又会怎样?当年《明报》职工已有数百人,数十年后不论公司规模如何,在公司内我可能仍然排名数百;而当年《信报》只有10人左右, 数十年后若公司能大规模扩展,在数百人当中,我至少也能排名第十。于是我就决定加入《信报》,后来更投资10万港元入股–这跟我一直鼓吹选股要发掘优质的 二线股,实为同一道理。

三十岁前发达 家门不幸

避过1973年股灾,我老曹自以为是投资天才,在股市中可以跑赢其它所有投资者。到1974年7月,恒生指数已由1 774点跌至478点,跌幅达73%,应该入市了吧!当时我选中和记企业(已除牌,即今和记黄埔〔00013.HK〕的前身),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买至每股1港元。结果1974年12月恒指跌至150点时,自己的50万港元投资,市值变成只有10万港元。

今天回想起来,那是自己另一次”好运”。我现在很感谢和记企业,让我在30岁前上了关于投资的宝贵一课。不但知道股市专门收拾自以为是的人,更醒悟到自己 的投资知识非常不够,从此学会一句”止损不止赚”,一生受用。那次总结到的经验是:30岁前发达,家门不幸!一生如果总要经历一次挫败,我认为愈年轻愈 好。因为年轻时输掉大部分财产,日后仍有很多时间将它赚回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1974年投资失利,同时我又遭任职的投资公司遣散,困窘之下,差点儿便想自杀。痛定思痛,我决定全身心投入《信报》。1975年我发 誓,在自己有生之年,不容许同类事件(因股灾而令投资大幅亏损)再次出现。”止损不止赚”,至今逾30年,我总算平平安安。每次股灾来临时,我老曹都因行 使止损的策略,而巧妙地避过一劫。

40年来我老曹读过有关投资的书不少,才知道自己的投资技巧原来很幼稚,深深明白”学然后知不足”的真谛。1981年至1982年的熊市,我老曹投资一样略有损失,但因为及时止损,故已无须惊惶。

到1982年股市低点,我老曹因此有资金大举入市。我学会保存30%现金、只动用手上资金70%的做法,当年投资了约60万港元,直到1997年,这15年所赚的回报,只能说一句:跑赢恒生指数(恒指从1983年至1997年上升23倍)。

1990年我第一次进军海外,动用28万加元在加拿大购入一个住宅物业;至2004年以接近平手的价钱售出,没有赚钱。

1994年我又转到伦敦置业,连续3年共购入10个物业。逐步将股市赚回来的资金中的50%转移到海外,以防万一,成为本人另一次”好运”。这使我不但巧 妙避过1997年8月亚洲金融风暴下的香港股市、楼价大幅下跌,更捕捉到英国物业过去10年超过1倍的升幅,英镑对港元的汇率更由10.8升至16。这也 令我的个人财富又再翻了一番。

我的趁势创富路再次证明”三分努力,七分天意”。2005年至2008年,我分阶段卖出英国物业。2008年9月3日我终于卖出了最后一间,平均卖出价均高于买入价1倍。由于当年首期只须支付楼价的20%,600万港元的投资收回近3 000万港元。换句话说,10年回报超过4倍。可惜其后英镑在3个月内下跌三分之一,3 000万港元变成2 000万港元,实际获利2.5倍。

要与群众”对着干”

趁势其中一个要诀,是要留意大环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影响香港最大的一个因素,是香港政府制定了每年限卖土地50公顷的规定。当年我老曹在专栏中大 力鼓励读者投资地产股或房地产市场,自己也积极买入地产股并持有两个住宅单位。1997年7月”卖地限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供应85 000个住宅”的房屋政策(以往每年供应平均不多于30 000个)。供应突然增加,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不过,趁势并不只是跟着群众的趋势而行,有很多时侯也要与群众对着干,因为群众在市场拐点出现时,判断往往是错的!例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人心惶惶,但纯粹就投资角度来说,却是入市时机!

任何事物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在本人眼中投资只有时机(timing),没有错对!最近十多年,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是,1967年至1997年香港经济已经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下一步会怎样发展?

我老曹做过研究,任何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由最低点至最高点的上升周期,通常是24至27年。东京、伦敦、纽约都是这样。我老曹算过,从1967年开始,香 港楼市上升近30年,1997年香港楼市正处在最后红火的时候,加上那时卖地限制快要取消,于是我决定将手上物业和地产股一起卖出。楼市果然在1997年 底开始大跌。(其实香港楼市整个上升周期达30年,已经比世界其他大城市长。)

近年我投资的另一得意杰作,是在2000年起大量买入黄金接近1 000两,到2006年年中开始卖出。至2008年卖光所有黄金后,我获利超过一倍。其实,成败得失主要由三大因素决定:对时机的把握,严选投资的对象和地方。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老曹转向投资国企股,2007年卖出,回报率也不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