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什麼我更親睞創新高的股票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2v8.html
瞭解我的朋友或經常看我博文的網友應該知道,除非市場極端情況,我個人是比較偏愛創新高的股票。無論是歷史新高還是階段新高,我都喜歡。我的投資標準裡面有一條就是在杯柄、階段或歷史新高的位置買入優秀公司的股票。這種理念初始來源於歐奈爾和他的實證研究,然後個人的分析和投資實踐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理念。

 

   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多少都有點「恐高症」,對創新高的股票有一種本能的畏懼心理。乍一看,確實股價太高,估值太貴,風險太大。但我恰恰相反,某家公司首先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淨利潤增長率有多高,也不是財務狀況有多優秀,更不是估值有多合理或便宜,而是股價強度很高,最近創歷史新高或者一年以上階段新高了。

 

    為什麼我更青睞創新高的股票呢?原因有三。

 

   1、創新低(歷史新低或者一年以上階段新低)的股票很危險。

 

   股市中有句名言:不要接正在下跌中的飛刀。我要補充一句,不要接貌似跌到地上的飛刀。因為誰都不知道下跌中的飛刀何時會停下來,而且即使飛刀似乎掉到了地上,也沒有誰知道飛刀何時能夠再度飛起來。2007年以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船舶、中國石油、中國鋁業、寶鋼股份、鞍鋼股份、中遠航運、中國遠洋、中國中鐵、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國航、南方航空、長江電力、大秦鐵路等等一大批所謂的價值藍籌,無一例外的歷經2008年的暴跌,然後一直低位盤整到現在。這些公司的股價會起來嗎?什麼時候會起來?誰知道呢,也許再也起不來了。美國股市同樣如此,道瓊斯指數雖然接近新高,但曾經的價值標竿美國銀行(BAC)、花旗集團(C)、美國國際集團(AIG)等等,自2008年以來,依然在暴跌80%~97%的位置徘徊,而包括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在內的數百上千家公司則永遠的消失了。

 

   任何一家公司的發展都是動態的,不能簡單的將某家公司定性為好或者壞。好壞之間可以轉換,而股價正在不斷創新低的股票,毫無疑問公司正在往壞的方向發展甚至加速發展。有些投資者喜歡把某些公司定義為好公司,然後股價越跌越買,理由是估值便宜。我想說,對於壞公司或正在變壞的公司而言,多便宜的估值都不具有安全邊際。市盈率20倍可以變成10倍,10倍可以變成5倍,5倍還可以變成虧損直到退市。

 

   價值投資,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研究是核心,是戰略問題;而恰當的買賣策略也很關鍵,是戰術問題。大談戰略,罔顧事實、一廂情願的堅持某家公司多優秀,絲毫不故其股價正在不斷創新低,對預示可能發生的基本面變化也視而不見。這和當年紙上談兵、兵敗長平的趙括沒有任何區別。熊市之中總有一大批所謂的「股神」倒下,我想原因也在於此。

 

   2、創新高(歷史新高或一年以上階段新高)的股票是孕育大牛股的搖籃。

 

   股價不斷創新低的股票無一例外都是大熊股,而任何一隻大牛股都是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過程中誕生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牛股也一樣。目前市場上很多人說,未來民生銀行會上60元,中國平安會上300元。我對這樣的言論感覺有點好笑。民生銀行離11.36元的歷史高點相差甚遠,中國平安別說147.43元的歷史高點,連2010年的階段高點66.65元都遙不可及,何談上60元、300元呢?說實話,我很樂見民生銀行漲到12塊,中國平安漲到67塊。到時候,說不定我也會看好並大量買入。至於前面翻倍的漲幅,這是那些早早介入、持續虧損、被折磨多年的投資者應得的獎勵,我一點也不羨慕。後面不是還有五倍的投資回報麼?對於我來說足夠了!至於民生銀行、中國平安還會盤整多少年,三年?五年?十年?那就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了。

 

   我認為,在市場運行正常乃至低迷的情況下,某家公司的股價創新高總是有理由的。有可能是基本面發生改變,正在往好的方面加速發展,比如經營拐點、業績改善或者淨利潤大幅提升;也有可能是純粹的市場炒作,比如概念炒作或者重組炒作。面對股價創新高的股票,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甄別創新高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只有那些基本面發生改變,正往好的方面加速發展的公司,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乃至在合理價位買入。

 

   可口可樂是好公司嗎?1962年到1987年股價盤整了25年,1999年到2012年股價盤整了13年。而巴菲特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正好是其股價三年翻倍並創歷史新高的時候;IBM是好公司嗎?1968年到1995年,股價盤整了27年,1999年到2010年股價盤整了11年。而巴菲特2011年3月買入IBM,正好是其股價兩年多翻倍並創歷史新高的時候。(參見2011年11月16日博文)

 

   3、市場會犯錯,但市場在大多數時候都在做正確的事。

 

   很多投資者認為,市場一直在犯錯,所以投資是利用市場犯錯的機會來獲取收益。我不知道這種觀念來源於何處,或許是他們根本沒看懂市場,又或許是他們受巴菲特「貪婪與恐懼」言論影響太深。看不懂市場,那只能說明他們自己在犯錯;而巴菲特談「恐懼與貪婪」時,講的是市場情況,尤其是市場極端情況。以此作為個股選擇標準,把此看成市場常態,那還是他們自己在犯錯。

 

   我認為,市場的確會犯錯,但市場在大多數時候都在做正確的事。市場犯錯的機會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也沒有誰能預料犯錯的時間會持續多久。相反,市場大多數時候做正確的事卻顯而易見,創新高或創新低就是最好的表現。市場是無情的,老是和市場對著干,揭市場傷疤,結果往往都不會太好。即使投資者足夠聰明,歷經曲折最終戰勝了市場,我想,其中的過程也是非常折磨和難熬的,勝也是慘勝。投資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什麼要搞成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呢?錢是次要的,因為投資導致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影響身心健康就不值得了。

 

   我們只有對市場時刻懷著一顆謙遜、敬畏之心,才更容易獲得成功,並獲得持續不斷的成功。如果某一天,市場告訴我:「你錯了!」我不會爭辯,立馬舉手投降承認錯誤,而不糾結於最終到底是誰錯了。糾結是沒用的,糾結的結果往往是市場無情的懲罰你,一點都不顧及你痛苦的感受。

 

   巴菲特自1965年的四十多年來,虧損的年份只有兩年,即2001年-6.2%和2008年-9.6%(平均每二十三年虧損一次);跑輸市場的年份只有六年(2004年與市場持平),即1967年、1975年、1980年、1999年、2003年、2009年(平均每七八年跑輸一次)。那些滿倉金融股四五年,持續虧錢、持續跑輸市場,卻堅持認為市場犯錯,堅持宣稱自己是價值投資、巴菲特忠實信徒的投資者,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到底誰在犯錯呢?到底誰很狂妄呢?巴菲特可不是這麼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5

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公司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2yb4.html

 企業一般都會經過創業、發展、成熟和衰落四個階段。正如兒童生病的概率異於成年人一樣,投資於不同階段的企業,風險及成長性也難以相似。因此,分析公司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以理解其最可能面對的財務困境對於投資者而言就顯得極為重要。

 

   企業不同階段的成長特徵與其現金的創造和使用密切聯繫。因而分析不同企業的現金流量信息對於瞭解企業所處的階段有著重要的幫助。

 

    一、創業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1)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正,儘管可能由於巨大的折舊額而最終顯示利潤表虧損;(2)由於市場前景看好,用於投資的現金支出龐大;(3)內部籌資遠不能滿足長期投資尤其是添置設備的需要,普遍依賴於外部籌資,如權益性籌資與長期債務;(4)一般不發放現金股利,這是因為:①公司成長潛力好,股東會認為發放現金股利機會成本偏高;②公司無多餘現金支付股利;

 

    二、發展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發展階段又可以分為新興發展階段與確立發展階段。

    新興發展階段指公司經過創業階段後,經營經歷了較大的拓展,但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競爭者發現並進入該行業,從而面臨更密集的競爭和在兼併中被淘汰出局的風險;

   確立發展階段指公司避免了新興發展階段被淘汰的命運,但是面臨著一個增長趨緩的市場裡集中的競爭,由於需要滿足是客戶對產品服務以及產品選擇的日益增長的需要,產品淘汰或失敗的風險上升。

 

   (1)新興發展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a、由於面臨眾多進入者的威脅,企業唯有有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從而產生巨額的長期投資;b、內部籌資儘管有所增長,但仍然不能滿足投資的需要,外部籌資仍是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的;c、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斷增長;d、仍然沒有現金股利。

   (2)確立發展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a、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繼續增長,但增幅不如新興發展階段;b、市場增長的速度放慢,對投資的需要下降,內部籌資基本可以滿足長期投資的要求,甚至超過;c、對外部籌資的依賴性下降,只需較少的外部籌資,甚至出現外部籌資現金流量為負;d、開始少量支付現金股利。

 

    三、成熟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增長幅度更小;(2)長期資本投資下降,內部籌資可以滿足其需要;(3)償還前期所欠的債務,基本上不再進行外部籌資,同時以股本回購與股利的形式向股東返還投資。

 

    四、衰落階段的現金流量特點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日趨萎宿;(2)雖然市場進一步下降,但是由於設備陳舊等原因,長期投資所需資金有所上升;(3)內部籌資無法滿足資本投資需要,重新借助外部籌資,但因擁有投資機會不多,外部籌資只是為維持正常經營;(4)仍然支付股利,但資金來源的主要是外部資本市場;

 

    研究現金流量表一般並不能說明一個公司,不論其處在何種階段,是否可以應付其的面臨的挑戰,但是思考其在生命週期的某個時點上可能碰到的問題卻可以使分析師對相關的領域進行更深的調查。

 

   來源:《中國證券期貨週刊》 陳冬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9

劉建位:如何估算自由現金流量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2zey.html

   據國外文獻記載,85%的破產倒閉企業盈利情況都非常好,破產倒閉的唯一原因是現金流量不足,而且也借不到現金。出於對現金流的重視,世界各國普遍要求企業披露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目的是幫助使用報表的各方更多瞭解企業現金流量的影響因素,評價企業的支付能力、償債能力和周轉能力,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為其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巴菲特非常重視分析現金流量表,但他認為,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流量並非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他從企業所有者角度提出新的自由現金流量概念,即所有者收益,並提供簡單的估算方法。


  自由現金流量計算方法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86年年報中以收購ScottFetzer公司為例,說明現金流量表上按照會計準則(GAAP)計算的現金流量,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長期自由現金流量。他從企業所有者角度出發,提出所有者收益才是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


  「所有者收益包括:報告收益(a)加上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它非現金費用(b),減去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c)等等。(如果企業需要追加流動資金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那麼追加部分也必須包含在(c)中。但是,如果單位產量不變,那麼採用後進先出存貨計價方法的企業通常不需要追加流動資金。)」


  巴菲特提出的所有者收益與現金流量表中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現金流量,最大的不同是要扣減掉企業為維護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資本性支出:


  「由於(c)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只能是估計,而且有時是一種極難做出的估計,所以所有者收益公式就不會產生根據會計準則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中提供的現金流量值。」


  「大多數企業經理人不得不承認,在更長的時期中,僅僅是為了保持企業目前的單位產量和競爭地位,需要在經營中投入比(b)非現金費用更多的資金。如果存在這種增加投入的必要性,也就是說如果(c)年平均資本性支出超過(b)非現金費用,那麼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現金流量收益就會大於所有者收益。」


  由於要估算資本支出,因此計算巴菲特所說的自由現金流量非常複雜。巴菲特對於那些競爭優勢未來能夠長期持續的超級明星企業,提出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淨利潤加折舊。


  「在ScottFetzer和我們擁有的其它企業中,我們認為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b),也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的攤銷和其它收購價格調整,在數額上相當接近於(c)年平均資本性支出。這是我們將攤銷費用和其它收購價格調整分列的原因,而且也是各個企業的收益而不是財務報表數值更接近於所有者收益的原因。」


  會計數字只是估值出發點


  巴菲特思考真正的自由現金流量本質時,用的不是教科書上的知識,也不是會計準則中的規定,而是生活中的常識。


  將自己看作一個企業,每年的工資收入等就是現金流入,你的消費支出就是現金流出,收支相抵剩下的現金就是當年現金淨流入。儘管手頭上有很多現金,但肯定不能全部花光吃光。因為需要扣掉相當大一部分現金,用來維護生存和發展的長期支出。除此之外,才是可以自由支出的現金。企業和個人一樣,也必須有很大一部分資本支出用於維護和發展企業長期競爭優勢,除此之外,才是可以全部分配給股東的自由現金流量。


  因此,巴菲特提醒,不要把財務報表上的會計數字看得過於神聖,這只不過是投資者對公司進行估值的基礎數據而已,只是估值的出發點。


  「懷疑財務報表數值也許看起來有些不敬。但是,會計師的工作是記錄,而不是估值,估值是投資者和經理人的工作。會計數據當然是企業的語言,而且為任何評估企業價值並跟蹤其發展的人提供巨大的幫助。它們是對自己的企業和其他企業進行估值的出發點。但是經理人和所有者要記住,會計僅僅有助於經營思考,而永遠不能代替經營思考」。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0

有幾種人在市場上賺不到錢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0iv.html
 
一、對市場過於悲觀的人

    這種悲觀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2011年虧損嚴重,承受不住壓力而最終放棄的投資人。這類人自暴自棄,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一種是熊市思維嚴重,被熊市末期的殺跌嚇怕了的投資人。這類人在市場築底的時候大喊還得跌三百點、五百點,在市場上漲的時候說肯定要大跌會調整,而在市場頂峰的時候卻認為牛市開始了。

    二、對自己過於自信的人

    這種自信或者說自大也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不學習、不看書,抓住巴菲特的隻言片語就自以為掌握了投資真諦的投資人。這類人市場上很多,自以為聰明,動不動就指責但斌、李劍、梁軍儒等眾多的成功投資人過氣沒用了,動不動就嘲笑公募私募基金經理多傻多爛。我承認,每一個投資者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即使巴菲特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個投資者在成功之前,虛心地求教、系統地學習遠比質疑、否定別人重要得多、有用得多。市場是公平的也是殘酷的,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一種是學習了,看書了,但是沒走對路的投資人。這類人市場上也很多,有的人熱衷於重組股、概念股,有的人熱衷於短線炒作、頻繁交易。我承認,玩重組、追概念、炒短線可以獲得成功,但這種成功的概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一。這次賭對了,下次就不一定那麼好運氣了。成功的賭神祇有幾個,而失敗的賭徒卻成千上萬。這類人老是把自己想像成那幾乎不可能的百分之一,是不是太高估自己實力了呢?

   三、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人

   不管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還是兩者兼有之的投資,放利潤盡情奔跑,讓虧損趕緊打住都應該是投資的根本原則。很可惜,市場上有太多的人做法正好相反。
   新手最容易犯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毛病。新手虧錢死扛的理由是,股票跌了、暴跌了,我就長期投資,總有一天會漲回來的。但跌下去的、大跌的、跌沒的股票真的能漲回來?照這麼看,雷曼兄弟、貝爾斯登最有資格漲回來了,下跌99.999%,能不爆噴式上漲嗎?新手賺錢就跑的理由是,股票漲了、大漲了、漲太高了,肯定會跌下來的,趕緊跑。漲上去的、漲得太高的股票真的會跌下來嗎?照這麼看,貴州茅台、云南白藥最有資格跌回去了,翻了幾十倍,復權價上千塊,能不斷崖式下跌嗎?
   價值投資者能做到賺錢不跑,但虧錢了卻能死扛。理由很簡單,股票被嚴重低估了,總有一天會價值回歸的。但問題的關鍵是,你確信這家公司真的被嚴重低估了嗎?這真的是價值所在而不是價值陷阱嗎?巴菲特對一家公司的估值都只能做到「模糊的正確」,你就這麼自信可以做到「精確的正確」而不是「模糊的錯誤」呢?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自稱價值投資的人,嘴巴上說價值投資,實際上是干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活。這類人與新手無異,價值投資不過是他們給自己找死扛的理由、逃跑的藉口而已。

    註:個人觀點,善意提醒,請勿對號入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1

對高分紅企業要苛刻一些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nfu.html
 
每年三四月份市場都很熱鬧,上市公司除了要公佈年度財務報告,還要公佈分紅派送轉政策。A股市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很多,而靠送轉股份敷衍市場的「變戲法」公司也不少。分紅是一件好事,公司賺錢了回饋股東無可厚非。但是,從投資的角度看,「鐵公雞」企業真的不值得投資嗎?買高分紅企業真的就是價值投資嗎?

   美國市場有很多「鐵公雞」,比如蘋果,自1995年以來從未進行過分紅派現;比如微軟,自198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一直到2003年都是一毛不拔;比如谷歌,自2004年上市以來,公司從未給過股東一分錢回報;再比如伯克希爾,自上個世紀60年代成立以來,公司從未給過股東分紅。例子不止這些,美國市場曾經的「鐵公雞」牛股還有星巴克、Celgene、GileadSciences等一百二十多家最終入選標普500的公司。

   本月19日,蘋果股價突破6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司高調宣佈,未來三年內將斥資450億美元用於分紅和回購股票。對於蘋果公司的股東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嗎?短期來看也許是,但長期來說我看就未必了。同為高科技公司的微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86年,投資者把一萬美元投入到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微軟,到2003年該筆投資變成223萬美元。而2003年以後,微軟開始慷慨的向股東派息和回購股票,但其股價十多年來卻原地踏步,甚至比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還要弱不少。

   巴菲特在1997年的股東大會上解釋他的不分紅政策時說:「我們不分紅,因為我們認為我們能夠將賺到的每1元錢去賺更多的錢。」巴菲特表示,如果伯克希爾投資1美元,無法創造1美元的價值,那就會進行分紅。由此來看,如果伯克希爾宣佈進行分紅的話,這很可能代表其承認未來的投資機會有限。

   從企業發展階段現金流量的表現來看,在創業期和快速發展時期,企業往往需要大量的現金研發產品、創新技術、開拓市場和擴大生產規模,根本無力支付股利。而在成熟和衰退時期,由於產品和技術已經完善、市場已經飽和,資本支出包括研發和固定資產投資較小,企業往往因現金流量充沛(儘管增幅有限)而樂於慷慨分紅。

   當然,並非所有的慷慨分紅企業都一定處於成熟和衰退時期。無論在哪個市場,都有一小部分極為優秀的企業,不止分紅很慷慨,成長速度或者說淨利潤增長速度同樣也很快。我們稱之為「皇冠上的明珠」。美國市場最典型的例子包括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百盛餐飲(肯德基、必勝客等)、卡夫食品、喜詩糖果等長線大牛股。有沒有發現,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是絕對的輕資產型和低負債型企業呢?沒錯,這類企業研發費用和技術更新支出很少,開拓市場和擴大生產規模的投入也很小,而產品的配方、專利和品牌價值卻很高。這種無形資產不但不消耗現金,還是創造現金的奶牛。這類企業,不是「皇冠上的明珠」,那會是什麼呢?

   所以說,「鐵公雞」也好,高分紅也好,並不是決定投資的必要因素。我的投資系統從來都沒有把分紅列為參考指標,原因也在於此。有些投資者特別喜歡高分紅的企業,並冠之以價值投資,這一點我是完全不認同的。分紅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淨利潤增長速度是否依然足夠快、公司財務狀況是否依然足夠健康、公司估值是否依然足夠合理。對於高分紅的企業,我們的選擇標準必須更加苛刻,以避免落入高分紅但低增長甚至無增長的「價值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2

推薦的投資書籍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qp3.html
 

最近有投資者詢問有什麼好的投資書籍推薦?我從讀過的數十本投資書中,選出了以下十幾本推薦投資者閱讀。國外的書籍建議精讀、多次閱讀和總結,主要在於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和投資系統;國內的書籍泛讀、通讀即可,主要培養良好的投資觀念。巴菲特自己並未寫過相關書籍,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看看,巴菲特歷年寫給股東的信。

 

    投資需要一點悟性和努力,也肯定會經歷一些挫折和打擊,投資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位投資大師的理念和方法都自成體系,投資者可以參考、借鑑,但切不可抓住某位大師的隻言片語,就自認為理解了投資的本質,自驕自大。比如約翰·聶夫推崇低市盈率投資,某些人就從低市盈率股裡面找到一些垃圾股不放,忘記了約翰·聶夫的投資原則裡面很重要的一條:「除非從低市盈率中獲得足夠的補償,否則堅決不買週期性股票。」

 

   經常收到一些投資者的留言和紙條,甚至一些親屬、朋友的電話,詢問:「買什麼股票好?」「我手上某某股票怎麼樣?」。很抱歉的告訴大家,我不是股評家,更不是股神。除非是親屬或好友,我不會告訴投資者應該在什麼價位買什麼股票。而且我精力有限,市場上90%以上的股票我都看不太懂,詢問我還真不如花點時間自己研究,效果肯定會更好。投資是自己的事,冷暖自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只能傳授釣魚的方法,魚還是得自己釣才吃得到。不是嗎?

 

國外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

威廉·歐奈爾:    《笑傲股市》、《笑傲股市之股票買賣原則》、《如何在賣空中獲利》

傑裡米·西格爾:  《股市長線法寶》、《投資者的未來》

菲利普·費雪:    《怎樣選擇成長股》、《股市投資致富之道》

約翰·聶夫: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帕特·多爾西      《股市真規則》

本傑明·格雷厄姆: 《聰明的投資者》

 

國內

但斌:             《時間的玫瑰》

曹仁超:           《論勢》《論戰》《論性》

張化橋:           《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梁軍儒:          《讓時間為你積累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3

費雪與成長股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r9l.html

費雪執著於成長型投資,重視公司經營層面質化的特徵,此乃現代投資管理理論的重要基礎。他強調以挖掘可投資標的的「葡萄藤」理論,後來深受金融投資人士及許多基金經理人所推崇。費雪被稱為最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他與價值型投資之父格雷厄姆同為「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啟蒙老師。

 

  作為頂級投資大師,費雪卻顯得異常低調,幾乎從不接受各種訪問。1958年,他的《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and Uncommon Profits)一出版就成為廣大投資者必備的教科書,該書隨即成為《紐約時報》有史以來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資方面的著作。巴菲特讀後親自登門向費雪討教,他認為費雪的理念令人折服。「成長股」這一概念也隨著該書的暢銷而成為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名詞,追尋「成長股」的「成長型投資」更是自此成為美國股市多年以來的主流投資理念之一。

 

  費雪四大投資準則

 

  1、超額利潤的創造

  (1)投資那些發展潛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公司。

  (2)向那些擁有卓越的經營管理人才的公司看齊(重研發與營銷)。

 

  2、利潤必須具有成長性

  (1)沒有公司能永遠維持其超額利潤,除非公司能同時分析成本結構,瞭解政策制定中每個步驟所耗費的成本。

  (2)落實會計制度與成本分析。

  (3)以盈餘維持成長,而不僅僅是不斷增資,擴充資本。

  (4)有卓越的管理階層:經營者能制定公司長期生存的策略,將短期利潤列為次要目標,兼顧長期發展與日常運作。

  (5)要瞭解經營者的意圖,唯一的方法是觀察他們如何與股東溝通,特別是對困境的反應和應對措施。

  (6)公司管理者是否與員工發展良好的關係,陞遷是否基於能力而非偏愛。

 

  3、買進績優股的15個要點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大幅增長。

  (2)管理層是否決心開發新產品,在目前尚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是否會進一步開發總銷售潛力。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發投入能否產生同步的效果。

  (4)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公司作了什麼決策,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好不好。

  (8)公司的高層主管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

  (9)公司管理深度夠不夠。

  (10 )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得好不好。

  (11 )投資人是否能從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獲得重要的信息和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12 )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3)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資金,使得流通股增加,導致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受損。

  (14 )管理層是否只報喜而不報憂。

  (15 )管理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毋庸置疑。

 

  4、投資人「十不」原則

  (1)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

  (2)不要因為一隻好股票還未上市交易,就棄之不顧。

  (3)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個公司年報的格調,就去買該公司的股票。

  (4)不要認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5)不要錙銖必較。

  (6)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

  (7)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的籠罩下買進股票。

  (8)不要忘了你的吉爾伯特和沙利文(吉爾伯特與沙利文指維多利亞時代幽默劇作家威廉·S.吉爾伯特與英國作曲家阿瑟·沙利文的合作)。

  (9)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10) 不要趨之若鶩。

 

  費雪的八大投資心得

 

  費雪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投資,得出自己的八大投資心得:

 

  1. 投資目標應該是一家成長型公司

  公司應當有按部就班的計劃使盈利長期大幅增長,且其內在特質很難讓新加入者分享其高成長。這是費雪投資哲學的重點。

 

  2. 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

  這是指當市場走勢或當時市場誤判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使得股票的價格遠低於真正的價值時,應該對其斷然買進。尋找到投資目標之後,買進時機也很重要。如果有若干個可選的投資目標,則應該挑選那個股價相對於價值最低的公司,這樣投資風險才能降到最低。

 

  3.真正出色的公司很少,當其股價偏低時,應充分把握機會,讓資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圖的股票上

  出色的公司在任何市場都只有5%左右,而能找到其中股價偏低的則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旦機會來臨,應該重倉買進,甚至是以全部資金買進。

 

  4. 追求資本大幅增長的投資人,應淡化股利的重要性

  在獲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發股利的公司中,最有可能找到十分理想的投資對象。成長型的公司,總是將大部分盈利投入到新的業務擴張中去。若大比例分紅,則多數是因為公司的業務擴張有難度,所以才將盈利大部分用於分紅。不過,這是指現金分紅,而以紅股形式的分紅則應該鼓勵。

 

  5.為了賺到厚利而投資,犯下若干錯誤是無法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盡快承認錯誤

  良好的投資管理態度,是願意承擔若干股票帶來的小損失,並讓前途較為看好的股票,利潤越增越多。無論是公司經營還是股票投資,重要的是止損和不止贏。許多投資者往往是做反了,買進一隻股票一旦獲利,總是考慮賣出;相反,買進的股票套牢了便一直持有,讓虧損持續擴大。

 

  6.抱牢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質發生根本性改變,或者說直到公司的成長率不再高於市場

  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則不應該因經濟或股市走向的預測而拋售,因為這方面的變動太難預測。絕對不要因為短期原因,就賣出最具魅力的股票。

 

  7.卓越的股票投資管理,一個基本要素是不要盲從當前的金融圈主流意見,也不要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前盛行的看法

  投資人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應用更好的判斷力,徹底評估特定的情境,並有勇氣把你的判斷結果告訴他人,當你是對的時候,要學會堅持。

 

  8.投資股票和人類其他大部分活動領域一樣,想要成功,就必須努力工作,勤奮不懈,誠信正直

  費雪說,股票投資,有時難免需要靠運氣,但就長期而言,好運、倒霉會相抵,想要持續成功,就必須依靠技能和運用良好的原則。

 

(來源:菲利普·費雪 《股市投資致富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4

什麼樣的創新高股票值得關注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9rr.html

   上篇博文談到我很喜歡創新高的股票,談得比較籠統,定性的看法居多,很多投資者有疑問。本文將更具體一些,從定量的角度探討,什麼樣的新高股票值得我們關注。當然,關注只是投資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對淨利潤增速、財務狀況和估值水平的分析等等。

 

   創新高的三個基本標準:

 

   1、從時間上說,必須是近期突破前期的高點

 

   歷史上大牛股的普遍表現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高。先階段新高,歷史新高,然後不斷的歷史新高。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乃至數年之久。是不是任何時候的創新高都值得關注呢?當然不是。只有近期突破前期高點的股票,換句話說就是尚處於創新高早期的股票,才值得我們關注。一般來說,經過充分調整後的早期創新高股票,比已經連續創新高一年乃至幾年的股票要安全得多,成功概率也要高得多。

 

   2003年底以前的白酒行業,全行業虧損、微利,全行業持續不斷的大跌、陰跌,夕陽產業、產能過剩之說不絕入耳。貴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陰跌到2003年,而瀘州老窖、酒鬼酒、沱牌捨得等從1997年一直跌到2005年。跌了這麼多年,跌得誰都沒有脾氣。當時沒有人知道白酒股到底有沒有未來。如果有的話,白酒股最佳的買入時機在哪裡呢?我想說,肯定不是在誰跌得最慘的時候,而是在誰最先創新高的時候。

 

   有人會想,當年能抄到白酒股的大底該多好啊!但問題的關鍵是,您怎麼知道當年在盈虧邊緣掙扎的白酒行業到現在會發展得這麼好?您怎麼知道貴州茅台是2003年見底,而其他白酒股是2005年見底?您怎麼知道2005年8月應該抄底估值更高(動態PE達50倍)的瀘州老窖,而不是估值更低(動態PE38倍)的水井坊?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沒有誰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調研分析提前發現行業和公司拐點;也沒有誰有驚人的眼光和耐力,能不斷抄底持續大跌的股票而鎮定自若。市場上的大牛股很少,而大牛股歷史性的買點更少。我們沒有必要先於市場發現大牛股,也沒有必要先於眾人忍受抄底的痛苦。大牛股自有其運行規律,總會露出蛛絲馬跡。只要善於發現,歷史性的買點自然而然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當貴州茅台2004年3月首次創上市以來歷史新高的時候,一隻大牛股的歷史性買點出現了;而當瀘州老窖2006年3月首次創2001年以來五年新高的時候,又一隻大牛股的歷史性買點出現了。

 

   2、從性質上來說,突破的高點必須是前期重要的高點

 

   前期重要的高點,應該是持續時間至少在一年以上的階段性高點(次新股至少6-8個月以上)。而且,對於在低位盤整時間過長、長期跑輸市場的股票,年限還要拉長,應該以前期重要頂部的高點為準。

 

   很多人看好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蘇寧電器,並且順著我的思路說:你看,民生銀行不正在創最近兩年新高麼?我認為這種看法不太準確,至少我理解的前期重要高點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的看法是,這些股票前期重要的高點只有三個,一個是2007年10月的高點,一個是2009年7月的高點,還一個是2010年11月的高點。我理解的這些股票創新高,應該是創2007年10月以來最高點的新高;如果認為2007年時間過長,差距太大,那最少也得創2009年7月以來最高點的新高。

 

   從上述觀點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和蘇寧電器創新高的位置(前復權)分別在11.36元、21.18元、66.65元和16.65元。有人說民生銀行突破7.25就是創新高,好吧,只要你願意。等到民生銀行突破11.36元的時候,或許我會來捧個場哦!如果突破不了,很簡單,別理會就是了,不管誰吹得天花亂墜,動輒喊十倍幾十倍,一點用都沒有。銀行股估值低有目共睹,但估值低不是買入股票的理由。當前的估值只代表現在,不代表未來。未來,誰知道呢?我只知道,如果銀行股能創新高,那毫無疑問預示著銀行業會有一個較為光明的未來;而如果銀行股永遠這麼低位盤整、死氣沉沉,那銀行業終將會拖到危機爆發的那一天。中國不會發生經濟危機嗎?從拉丁美洲到東南亞、從日本到美國再到歐洲,未來的中國難道真的能獨善其身?

 

   3、從漲幅上來說,創新高時應該至少從低點上漲38.2%最好50%以上

 

   創新高應該是有強度的創新高,具體點說就是3-6個月內至少從低點上漲38.2%最好50%以上,且之後的調整幅度很小。上漲時間太長、上漲幅度太低和回調幅度太深的股票,創新高的有效性都會大打折扣。企業經營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降低風險,而創新高的股票同樣也要達到一定漲幅才能脫離底部。在估值合理乃至低估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業績大幅改善、淨利潤增長大幅加快,往往市場表現相對活躍、富有朝氣;而企業經營業績毫無生氣、成長緩慢,市場表現同樣也如死水一般暮氣沉沉。從投資的角度看,為什麼不在富有朝氣的企業裡尋找最具潛力的少年英雄,而只在暮氣沉沉的公司裡尋找行將老矣的半老徐娘呢?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創新高的三個標準。再次申明一點,尋找創新高的股票僅僅是投資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從操作層面上講,尋找優秀公司的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我認為,從創新高的股票裡找到大牛股的概率會更大一些、更容易一些、可操作性更強一些,僅此而已。

 

   有些人說我這「買新高股票」的做法,肯定不是價值投資。不管是不是,我只想問一句,到底什麼是價值投資呢?如果說價值投資就是逆勢而為,永遠和市場唱反調,哪個便宜買哪個,哪個跌得慘買哪個,最終搞得吃不好睡不好還老賺不到錢。那我只能很抱歉的說,本人的確不是在價值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4

用做生意的眼光看待投資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iq9.html
 

做人分三教九流,做生意分三六九等。一等生意價漲量增,二等生意價平量增或價漲量平,三等生意價跌量增,四等生意價平量減,五等生意價跌量減。從投資的角度看,一等生意要買入,二等生意要關注,三等生意要分步,四等五等生意要牴觸。

 

   一等生意,價漲量增。企業最優秀,護城河最深,經營風險最低,所以估值合理就值得買入。比如茅台、帝亞吉歐、喜施糖果、路易威登、雅詩蘭黛等等一系列中高端消費品、奢侈品等企業。

 

   二等生意,價平量增或價漲量平。企業較優秀,護城河較深,經營風險較低,所以先關注,等估值合理偏低時再買入。比如價平量增的可口可樂、伊利、吉列、沃爾瑪、云南白藥等等,大眾消費品、商業連鎖、日化產品等大多屬於此類。再比如價漲量平的片仔癀、東阿阿膠、LV包、賓利轎車等等,稀缺品、限量奢侈品等大多屬於此類。價平是為了保證增量,而量平則往往是為了保證品質或身份,產能無法提升或限制產能。

 

   三等生意,價跌量增。企業介於優秀與平庸之間,護城河深淺難辨,所以要分步驟分情況、區別對待。比如美的、格力、聯想、諾基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等,家電、IT、數碼、網絡等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大多屬於此類。價跌不會是好事,除非量增的幅度特別大,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這種生意,一般人甚至專家都很難看懂。不是嗎?巴菲特數十年來幾乎就沒有介入過科技型企業。2011年,巴菲特決定介入IBM,那是因為他看了IBM幾十年,終於看懂了。

 

   四五等生意,價平量減或價跌量減。企業介於平庸與垃圾之間,護城河很淺甚至毫無護城河可言,所以無論估值多麼便宜,都要牴觸最好完全不考慮。比如鋼鐵、紡織(不包括品牌服裝和家紡)、造紙、被淘汰的數碼IT產品等等。

 

   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發展也是動態的,所以生意與生意的界限有時是模糊的,生意與生意之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一等生意可能轉化為二等生意,二等生意可能轉化為三等生意,三等生意也可能轉化為四五等生意。不過,反之並不一定成立。因為從發展軌跡和商業模式變遷上說,四等五等生意轉化為三等生意,進而轉化為一等二等生意的概率非常之低。換句話說就是,優秀可以變平庸,但垃圾不太可能變優秀。

 

   投資時,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生意呢?我想,用合理的價格買入一等生意,合理偏低的價格買入二等生意,是我們投資的首選。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是努力尋找優秀的、正在做一等或二等生意的企業,伴隨其一起成長。而不是試圖尋找便宜的一直平庸或從優秀淪為平庸的公司,貪圖市場錯殺空出來的那麼點可憐差價。

 

   巴菲特說: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都有一條堅固永久的護城河來保護它的高投資回報。巴菲特又說:以合理的價格買下一家優秀公司要比用便宜的價格買下一家平庸的公司來的好得多。

 

    投資路上的朋友們,您理解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9

認識投資中的經濟護城河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p2v.html
 

巴菲特認為,卓越上市公司必須要有一條經濟護城河,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股票獲得超額業績回報。那麼,什麼是經濟護城河,如何利用經濟護城河進行價值投資?大眾理財顧問記者專訪了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總監帕特·多爾西先生。


  經濟護城河是巴菲特的選股秘訣


  問:巴菲特經常強調經濟護城河的重要性,而你的新作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Wealth在中國越來越受到價值投資者的關注,被譯為《巴菲特的護城河》,你能否以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經濟護城河?你說它最重要的特質是能夠持續帶來超額利潤,請問如何理解?
  答:經濟護城河是公司擁有的一種結構性競爭優勢,幫助公司在較長時間內抵禦外來競爭,從而實現超額收益。人們往往把優異的商品、龐大的市場佔有率、高營運效率和傑出的管理者等當作經濟護城河,實際上,真正難以複製且能持久的經濟護城河有4種,一是可持續的低成本優勢,如沃爾瑪、寶潔;二是網絡效應,如eBay、萬事達或美國運通;三是無形資產,比如專利、商標或政府許可,迪斯尼和耐克即是此中典範,四是高昂的顧客轉移成本,微軟就受益於此。
  經濟護城河最重要的特質不僅僅是帶來超額收益,關鍵這種競爭優勢必須是結構性的,競爭者難以模仿。例如,某公司擁有一個非常時髦的品牌,此時公司能輕易賺取超額利潤——只需在普通的T恤上加印公司的品牌logo即可,但要警惕的是,大眾對時尚口味的變化變幻莫測,可能用不了多久,這個品牌就失去關注了。相反,巴菲特購買的BurlingtonNorthern鐵路股,可能短期內不如持有時尚服裝公司回報高,但幾乎肯定能在未來很多年內持續賺錢。


  問:經濟護城河這個概念在價值投資體系中居於什麼地位?普通投資者對經濟護城河概念缺乏認識,會進入什麼樣的投資陷阱?
  答:經濟護城河在投資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致力於瞭解上市公司的類型:這是一家具有較強定價能力,能夠抵擋經濟週期興衰的公司(這正是我們希望長期持有的投資標),還是一家具有較低估值的普通公司(這種股票可以在較短時期內賺錢,但絕不是價值投資者的理想標的)?不清楚這些,就可能持有一家質地較差公司(即沒有經濟護城河),基本面惡化足以讓投資回報打水漂。相反,如果沒有意識到持有的是一家具有持久競爭力的好公司(即擁有經濟護城河),就可能太早賣出,錯失公司未來持續高速增長帶來的機會。


  問:如何尋找經濟護城河?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發現擁有經濟護城河的公司?
  答:嚴格來說,尋找經濟護城河的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閱讀財務報表,觀察公司的財務歷史表現,如果一家公司從未持續獲得高於其資金成本的收益率,那就很難說明在過去成功地抵禦了競爭壓力。相反,如果資金收益率持續高於其成本,第二階段,要接著考慮:「如果當競爭者對這種超額收益虎視眈眈並競相進入市場,這種超額利潤能持續下去嗎?憑藉什麼可以保持優勢?」在晨星,我們認為結構性競爭優勢即經濟護城河具有前述4種方式,分別是可持續的低成本優勢、網絡效應、無形資產和高昂的顧客轉移成本。


  價值投資因經濟護城河而動


  問:在中國,投資者似乎把價值投資簡單等同為尋找基本面表現優異的公司並長期持有,你認為是否存在區別?著名價值投資者林園投資神話的破滅,一度讓市場對價值投資理念發生動搖。在具有政策市特徵且經常大幅波動的中國股市,你認為價值投資能成功嗎?
  答:將價值投資等同於購入並長期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而不知因經濟護城河而變,這是世界上大多數人易犯的錯誤。要時時把握一個關鍵準則:目前的股票價格對比其內在價值是高還是低?如果兩者相符,那麼定價是合理的,意味著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極微。如果一家好公司的股票被當作差公司定價,顯然機會就來了。
  儘管中國似乎面臨較為不同的市場環境,但我們深信正確的價值投資策略長遠來說是行得通的。市場的大起大落對於具有較強投資紀律的人來說反而是很好的機會,通常意味著有更多股票被錯估。誠然,在中國進行基本面分析面臨很多障礙,除了政策因素外,還包括信息披露的不足和非公開信息的充斥等,這就需要做大量細緻的調研,以及對相關政策法規保持較高的敏感度。


  問:現在中國投資者多傾向於採用價值投資(基於基本面分析估計其內在價值)與趨勢投資(在股票上升趨勢中買進,下跌趨勢中賣出)相結合的策略管理資產,你做何評價?
  答:在美國有很多成功的基金經理,主要遵循一種更為量化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與股價量能相結合。價值投資發現哪些是能夠成為投資標的的好公司,而股票量能策略能指引確定買入和賣出點。成功投資的方法肯定不止一種,每個人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個人精力與能力有限,投資週期又較機構投資者更長,相對來說更適合做長線,通過價值投資尋找具有經濟護城河的卓越公司,在被低估時買進並長期持有。


  問:晨星公司是價值投資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作為股票研究部自貴人,你說過晨星倡導的投資理念是從中長期角度衡量股票,那麼多長時間是個人投資者適合的週期?價值投資者應該有一個固定的投資週期嗎?賣點如何決定?
  答:這主要取決於投資目標。如果為了未來退休,或在幾年後買車,或為孩子儲備教育金,這樣的投資週期應該以年計而非以月計。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基金經理們經常需要比拚短期投資表現,因為他們每年底都需根據本年度投資表現獲得獎勵。不過如果你有個5歲的小孩,且正在為他將來讀大學的資金而投資,那麼僅僅關注今年或明年的投資收益有意義嗎?


  理論上說,賣出股票不必指定週期,無法從時間上做簡單界定。當然市場會發出一些賣出信號,我主要關注三種情形。一是發現錯誤時。如果發現當初促使投資的原因不再有效——可能當時預期鋼價會漲,但後來鋼價沒有漲,這時就該馬上賣出。二是當購股價被高估。當股價漲速高於基本面決定的內在價值增速,或當投資者下調了所持股票的內在價值,導致股價高於調整後的內在價格預期。三是發現了能實現更高投資收益的標的。這種情況下,就可能為買進一隻嚴重低估的股票而賣掉一隻略微低估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