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烏克蘭:北約成員國向政府軍運送武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9

烏克蘭國防部長Heletey周日表示北約成員國已經開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以幫助烏軍對抗親俄分子和“制止”俄羅斯總統普京。

Heletey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9月初威爾士舉行的北約峰會上,他就曾經和北約國家國防部長討論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以對抗並“制止”普京。

此前北約官員曾經表示不會為非成員國的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但是北約成員國可以自行提供幫助。

Heletey強調這些武器正在運送途中,盡管他無權透露任何細節和具體國家。Heletey同時表示目前依然有3500名俄軍在烏克蘭境內,而在俄烏邊境則囤積了25000名俄軍。

俄烏沖突以來已經有3000人死於戰火,不過俄羅斯一直否認其派兵參與烏克蘭局勢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8

成員國多反對 OPEC明年減產計劃恐難實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40

opec-america-oil-addiction

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數位代表稱除了沙特阿拉伯以外的國家不太可能在11月的會議中同意減產。

周二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OPEC秘書長Abdalla El-Badri稱,明年的原油產量配額可能每日削減50萬桶,調降至每日2950萬桶。該講話被視為OPEC減產信號,導致其後油價出現上漲。OPEC 3000萬桶/日的產量自2011年末以來從未下調過,今年11月成員國代表將開會討論此事。

但是周三數位OPEC代表稱,多數成員國將不願削減產量,相反,他們會保持或增加產量以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亞洲競爭十分激烈,很多原油出口商不得不降價銷售。

其中一位來自波斯灣核心產區的代表稱,“我懷疑”OPEC將通過減產決定,“誰會減產?尼日利亞、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他們都在增加產量。”

代表們認為,只有沙特阿拉伯可能獨自減產。

數據顯示,作為歐佩克頭號產油國,沙特8月份石油產量下降了40萬桶/日,因利比亞原油供應重新啟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35

隔夜油價的微弱支撐:OPEC成員國接近達成減產協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92

北京時間今日淩晨,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已接近達成減產協議,這導致隔夜油價一度小幅上漲,但此事變數仍然很大,最終不敵俄羅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四國未達減產成協議的負面消息,油價仍創下四年新低。

根據熟悉沙特阿拉伯立場的一位波灣官員指出,沙特在周四於維也納的會議中,可能支持OPEC更加遵守生產上限的呼籲。

OPEC原油產量占全世界的40%,十月產出原油3100萬桶,超過了其3000萬桶的官方上限。所以如果OPEC遵守生產上限相當於每月削減100萬桶產量。

在上周OPEC顧問的會議中,通過支持此一行動,會員國將嚴格遵守OPEC目前的生產上限,而非降低產量目標。自夏季以來,原油價格大跌了30%,因近來於每桶80美元水準回穩,OPEC會員國已不急於采取更強烈行動。

此前,沙特在周四會議中的可能立場一直不明朗,導致市場種種對會議結果的猜測頗多。

該名波灣官員周二說,沙特可能支持延長目前的生產上限。呼籲嚴格遵守上限, 將是他們支持的選項。但利雅德的意向並未明確傳達予其他會員國,在周四會議中,沙特仍可能做出不同決定。

稍早些時候,俄羅斯、墨西哥、沙特和委內瑞拉四國結束會談,但卻未能在石油減產問題上達成共識,僅僅稱會針對原油市場的形勢舉行季度性例行會議。消息一經披露,原油價格跌幅迅速逼近2%。隨後因OPEC成員接近達成減產協議消息有所反彈。

20141125_oi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72

歐版QE方案浮現 購債額度或按成員國在ECB持股比例劃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25

CNBC援引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的話稱,歐洲央行可能已經準備好宣布一項量化寬松(QE)計劃,其中關鍵的購債額度分配方法是按照歐元區各成員國在歐洲央行的持股比例劃分。

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實際上屬於各成員國,歐元區各國的央行對歐洲央行都支付過特定數量的資本,例如德國繳納的數額在總量中占17.9%,法國占14.2%,而塞浦路斯這種較小的國家份額也會相應較少,只有0.15%。

據知情人士表示,歐洲央行會按照上述比例來決定購買每個國家主權債券的數額。但目前為止,該計劃還未制定完成。

市場廣泛預期歐洲央行將會在1月22日的會議上宣布全面的量化寬松計劃,以刺激經濟增長和防止歐元區陷入通縮。

歐洲央行發言人Michael Steen拒絕對這一消息置評。 

上周五(1月9日)路透曾報道,目前擺在歐洲央行面前的選項大致有三個QE選項:

1,按照歐元區各成員國在央行的持股比例購買各國國債。

2,由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買入本國國債,因此風險仍局限於有問題的國家。

3,歐洲央行只購買評級為AAA的政府國債,寄望此舉能促使投資者買進風險更高、收益率也更高但評級較低的歐元區政府國債。

而本次CNBC援引的消息人士的說法正是第一種選項。該選項與美國、日本等國的QE計劃類似,但鑒於德國央行對歐洲央行承擔主權信用風險做法的反對態度,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普雷特在近期提出了後兩個折衷方案。

該選項的最大問題在於德國這樣不需要央行幫助的國家在歐洲央行內持股比例最大,會被迫接受更多“救助”,而希臘、西班牙這樣需要救助但持股比例較小國家受到的救助將非常少。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已數次表示推行廣泛QE會產生道德風險,弱國會依賴救助,而暗示德國等核心國家將會吃虧。

德國智庫Ifo研究所的負責人Hans-Werner Sinn本周一(1月12日)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歐洲央行的官員們只是用通縮的借口來實施QE,歐洲通脹下滑是因為油價走低,QE實際上是想幫助那些弱國。

此外,同樣是在上周五,據彭博援引歐央行內部人士消息,歐洲央行成員在1月7日的會議上向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了至多5000億歐元的投資級債券購買計劃。對此,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接受CNBC的采訪時表示5000億歐元(約6000億美元)的規模不是個小數目,相比之下,美國的QE2(2010年晚期美聯儲實行的第二輪量化寬松)也不過6000億美元。

Hatzius稱,歐洲央行在QE一事上行動太過遲緩,現在應該更加激進一些,以便該計劃盡早出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30

歐央行QE或包括成員國央行購本國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62

英國《金融時報》周五報道,歐洲央行將於下周公布一項全面購債計劃,旨在將歐元區從通縮陷阱中拯救出來。但很可能會對德國方面的壓力做出妥協,以確保歐元區納稅人不必為其它國家的債務遭受損失。

在風險分擔方面的妥協,令歐央行行長德拉吉更有可能推出一項規模至少高達5000億歐元的國債購買計劃,或者宣布一項開放式的主權債購買承諾,直到歐元區通脹上升至央行目標水平2%之前持續購債。

彭博此前援引歐央行內部人士消息,歐洲央行成員在1月7日的會議上已向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了至多5000億歐元的投資級債券購買計劃。

德拉吉希望購債計劃能將銀行從政府債務中擺脫出來,鼓勵銀行更多向私營部門放貸。

市場期待德拉吉能在處理債券損失的原則上做出妥協,讓各國央行承擔盡可能多的風險,如此一來,歐洲央行才能購買更多國債。

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荷蘭央行行長Klaas Knot在周五發表的采訪中表示,他支持讓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購買本國債券作為歐央行全面購債(QE)計劃的一部分

“如果沒個央行僅僅購買本國的債券,這會降低金融風險再分配不令人滿意的危險。”Knot對德國《明鏡周刊》表示。

《華爾街日報》稱,Knot的言論意味著,盡管他反對將任何政府債券的風險擴散到央行資產負債表上,他可能願意在QE的其它方面做出妥協。

德國明鏡周刊稱,歐洲央行QE計劃或包括各成員國央行購買本國債券。由於評級問題,歐洲央行QE將不包括希臘債券。歐洲央行將為購買國家債券設定20-25%的購買限制。

根據路透社此前報道擺在歐洲央行面前的選項大致有三個QE選項:

1,按照歐元區各成員國在央行的持股比例購買各國公債。

2,由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買入本國公債,因此風險仍局限於有問題的國家。

3,歐洲央行只購買評級為AAA的政府公債,寄望此舉能促使投資者買進風險更高、收益率也更高但評級較低的歐元區政府公債。

在第二個選項下,持有債務的風險將從歐洲央行轉移至各國央行自己身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32

魏德曼警告歐央行QE風險 成員國或無視財政紀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30

BN-GO897_weidma_M_20150123080313

《華爾街日報》周五(1月23日)報道,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采訪中表示,歐洲央行最新的購債計劃讓歐元區各國央行成為了最大貸款人,令成員國可能無視財政紀律。

“這帶來了無視財政紀律的風險。”魏德曼在德國《圖片報》(Bild)周六即將公布的采訪中說,這可能會對歐央行構成政治壓力,暗示他對歐央行獨立性的擔憂。

魏德曼表示,當政客們對經濟感到不適時,就會將手伸向央行。歐洲央行需要聚焦到其核心職責上,那就是在中期內維持物價穩定。

“當利率需要再次上升時,那會極具挑戰性。”魏德曼說。“購買歐元區的主權債並不像其他工具那樣,它是有風險的。”

盡管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周四的發布會上宣稱QE計劃獲得管委會“絕大多數”支持,但彭博援引歐元區央行官員稱,這項購債計劃仍然遭到了管委會兩位德國成員帶頭的反對。

歐洲央行周四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全面QE計劃,將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則會停止購債。如果持續到明年9月的話,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歐洲央行管委、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以及執委會成員、德國央行副行長Sabine Lautenschlaege對上述購債計劃表示反對。而其他幾位管委會成員,包括荷蘭央行行長Klaas Knot,奧地利央行行長Ewald Nowotny,以及愛沙尼亞央行行長Ardo Hansson也對目前開啟這項全面購債計劃表達了保留意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89

油價太低扛不住 OPEC成員國要求召開緊急會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47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厄瓜多爾的總統Rafael Correa昨日表示,同意OPEC召開緊急會議,稱當前國際油價“沒有必要”這麽低。一天前OPEC輪值主席國尼日利亞的石油部長稱,若油價持續回落,OPEC可能召開緊急會議。油價下挫持續八個多月,OPEC產油國堅決不為推升油價而減產的立場可能越來越動搖。

據路透報道,Rafael Correa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OPEC緊急會議時說:

“我們當然同意。事實上已有能舉行那種會議的外交活動。”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英國《金融時報》本周一援引尼日利亞石油部長Diezani Alison-Madueke講話稱,除阿拉伯聯盟外,幾乎所有OPEC國家都對低油價感到很不安。如果油價進一步大起大落,她很可能未來六周內召開OPEC緊急會議。Alison-Madueke還說,油價有望穩定在不低於每桶60美元,但無法確定。

OPEC方面此後否認了Alison-Madueke的上述緊急會議之說,稱無意開會。受此消息影響,本周一油價跳漲後回落,目前仍在每桶60美元下方。

布倫特原油,石油,油價,OPEC

去年11月底的會議期間,OPEC出乎市場意料決定不減產,會議當日油價一度暴跌8%。今年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跌至每桶45美元,較去年6月高位累計跌幅將近60%。

按常規日程,OPEC下次會議定於今年6月舉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產油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不會采取措施阻止油價下跌,在6月會議以前沒有額外召開會議的必要。去年12月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甚至表示,即便油價跌到20美元,減產也不符合OPEC的整體利益。沙特王子上月表示,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油價是人為操縱的價格,油價永遠不會再回到那種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06

財政部公布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877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新華社發 徐駿/圖)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截至目前,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分別是:奧地利、澳大利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文萊、柬埔寨、中國、丹麥、埃及、法國、芬蘭、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誰將成為亞投行行長?

亞投行創始國成員已全部確定,那麽誰將成為第一任行長呢?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表示,任命行長的一項不成文規定就是“候選人必須被大部分的股東所接受才行”。毫無疑問中國是亞投行最大股東,因此一般而言將由中國來推選首位行長人選。而目前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是最佳人選。

不過,金立群是否當選,最終還要由亞投行的董事會成員來決定。

去年10底,金立群辭去中金公司董事長一職,轉而牽頭主管亞投行的組建以及日常運營工作。金立群此前歷任中投公司監事長、財政部副部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等職。2003年8月,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任職五年,是亞開行成立以來首位中國國籍的高管。

《金融時報》此前形容金立群,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

加拿大正積極考慮加入亞投行

路透社消息,4月14日,加拿大打破沈默,對是否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投行表態,表示其在積極考慮加入該機構。要求匿名的加拿大官員稱,加拿大希望確定亞投行的治理能達到同類機構該有的高標準,並需要時間去確認它是否是加拿大想要加入的機構。

至此,八國集團(八大工業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的聯盟)中只剩美國、日本兩國拒絕加入亞投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24

亞投行創始成員國齊聚新加坡開大會究竟聊些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0233.html

亞投行創始成員國齊聚新加坡開大會究竟聊些啥?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5-20 11:50:00

亞投行創始會員國5月20日於新加坡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5月22日結束。會議將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與新加坡財政部官員Yee Ping Yi共同主持,探討亞投行運營政策以及協議章程草案,定於6月底前簽署章程。

2015年標誌著中新建交25周年,乘著這股微甜的東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創始會員國本周三(5月20日)於新加坡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至本周五(5月22日)結束。會議將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與新加坡財政部官員Yee Ping Yi共同主持,探討亞投行運營政策以及協議章程草案,定於6月底前簽署章程。

眼下,各國對於亞投行都表現出積極態度,包括歐洲成員國。意大利駐滬總領事裴思泛(Stefano Beltrame)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意大利此前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都有很多基建合作經驗,是出資方。就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而言,有一些離中國較遠的國家,由意大利來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可能比中國更為方便。”

至今為止,各國出資比例、投票權、治理結構、行長和副行長設置等問題仍未最終公布。此前,記者致信盧森堡駐華領事館咨詢相關談判事宜,其表示在籌備會議結束之前仍需對討論內容保密。

究竟此次各國在新加坡會討論些什麽?

各國出資比例:中國出資占比引關註

“亞投行仍未正式運行,因此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出資,以及各國的出資比例。”新加坡星展銀行(DBS)經濟學家馬鐵鷹(Tieying Ma)表示。

據外媒報道,圍繞在中國主導下力爭2015年內成立的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已展開最終協商,計劃將中國的出資比例定為30%左右,亞投行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報道稱,根據這個方案,中國的出資比例將達到30%左右,而印度和俄羅斯有望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印度預計將僅為10%左右。

5月初,根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由於亞投行投票權的分配可能50%基於國內生產總值(GDP)、50%基於購買力平價(PPP),因此印度可能獲得第二大股東地位、甚至有希望爭取副行長的職位。

當前,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為57個,橫跨亞洲、大洋洲、歐洲、拉美、非洲等五大洲。官方消息明確,亞投行的股權分配將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基礎,其中亞洲成員的股權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間,亞洲以外國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權。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基本已成定局。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此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亞洲國家占75%股份,且股份分配按照60%GDP和40%PPP來計算權重,屆時亞投行最大股東應該是中國(30.85%),以下依次為印度(10.4%)、印尼(3.99%)、德國(3.96%)和韓國(3.93%)。

治理結構:或不設實地執行董事會?

本次在新加坡的籌備會議已經是第五次了,但由於創始成員國眾多,利益權衡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因此治理、運營結構始終是歷次討論會的重點。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亞投行正考慮在貸款審批上給予高級員工更多的權力,以便加快決定過程,因此可能不設實地執行董事會(on-site executive board)。此前,各界都呼籲亞投行應該擯棄國際老牌多邊機構的拖沓和官僚作風。

近日,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新加坡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多邊機構受到很多抱怨,董事會大量插手運營,所以這方面將有改善的空間;但與此同時,他認為董事會進行某種程度的監督將是有益的。

也有媒體報道稱,亞投行將效仿亞開行,定為12人的理事會將由域外選出3人,目前正以這個方案為中心展開討論。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因為有57個意向成員國,所以中方提出設定“一個行長、十個副行長”的高管機制方案。目前初步考慮在亞洲和歐洲各設立一個區域中心即亞投行分行。因此,副行長如何分配也值得商榷。

根據官方消息,亞投行的治理結構主要包括三層: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理事會為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並可根據亞投行章程授權董事會和管理層一定的權力。在運行初期,亞投行設非常駐董事會,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就重大政策進行決策。

亞投行

美國仍未加入亞投行

日美扮演何種角色?

目前,G7國家中只有兩國尚未加入亞投行——日本和美國。

也正是在籌備會召開的當口,日本媒體周二(5月19日)報道稱,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來用於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等同於中國牽頭籌建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換言之,尚不決定加入亞投行的日本決定“自立門戶”。報道還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5月21日公布詳情。日媒稱:“該設想旨在展示日本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術轉移在亞洲建設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的立場,使日本依然維持其在亞洲金融界的領袖性質地位。”

至於日本是否具備這種大規模融資能力,日媒表示,日本將通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來擴展日元貸款業務。此外,日本政府也在考慮通過亞開行來更廣泛的參與亞洲金融市場,日本是亞開行的主導者。

不過,亞開行行長中尾武彥之前也公開確認,願意在未來亞洲的事務中同亞投行展開合作,包括為基礎設施提供貸款以及分享相關信息。

就美國而言,美國仍然表示出願意合作的態度。據《華爾街日報》此前的報道,奧巴馬政府提議亞投行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一直以來,中國也始終對日美的加入持開放態度,日美今後將對亞投行采取何種態度、提供何種技術支持,各界也都在且行且看。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61

G20成員國是如何產生的?

G20成立於1999年,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原本是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級的對話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後因為2008年的經濟危機,會議規格有所提升,改為召開領導人峰會以商討對策,2009~2010年間每年舉行兩次峰會。自2011年戛納峰會以來,G20峰會改為每年召開一次。

G20國家占世界人口的70%、世界生產總值的90%、全球貿易的80%。

在多倫多大學政治科學教授、G20研究中心主任約翰·柯頓(John Kirton)看來,G20的誕生是德國和美國協同合作的結果。

在2012年11月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發表的演講中,柯頓指出,G20的概念雛形誕生於1988年6月21日。當時,在加拿大多倫多參加G7峰會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就以下觀點達成了一致:

“亞太地區一些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已經在全球貿易顯得越發重要……而伴隨經濟重要性而來的是更重要的國際責任,以及近期工業化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之間更具建設性對話和合作努力中的共同利益。這種對話和共同努力將以宏觀經濟、貨幣、結構和貿易政策領域為中心,以為全球經濟獲得可持續和平衡的發展達成一種國際性的調整。”

9年後,也就是1997年,G7國家將民主革命帶向全球,並啟動了全球化進程。但當G7領導人在美國丹佛再次聚首時,俄羅斯也加入了這一“強國俱樂部”,他們卻未能預見比爾·克林頓後來所稱的“21世紀的第一場危機”。就在丹佛峰會結束後幾周,泰國金融系統崩潰,接著是印度尼西亞、韓國和俄羅斯。接下來的幾年中,美國瀕臨崩潰邊緣,巴西、土耳其和阿根廷有如多米諾骨牌一般紛紛倒下。

鑒於此,G7國家兩位財長——加拿大的保羅·馬丁和美國的拉里·薩默斯認為,需要一種全新的國際機制來治理這樣一個全新的、聯系緊密的世界。當然,成員國也將不僅限於發達工業化國家,還要包括亞洲、美洲等地區的新興國家。因此,除了選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這8個國家之外,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國也被選為成員國,另外,沙特阿拉伯、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韓國、土耳其和阿根廷也被納入了20國集團。

柯頓在自己所著的《全球化世界下的G20治理》(G20 Governance for a Globalised World)一書中稱,G20成員國的選擇主要是由時任德國財長漢斯·艾歇爾(Hans Eichel)的副手科赫·韋澤爾(CaioKoch Weser)和時任美國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的副手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負責的。書中對此有一段頗為有趣的描寫:

“蓋特納和科赫·韋澤爾一邊瀏覽國家列表,一邊說,加拿大加入,西班牙不加入,南非加入,尼日利亞和埃及不加入,等等。他們把這份列表發送給其他G7國家的財政部長,然後第一屆會議的邀請函就發出了。”

為了幫助G20完成兩大核心使命,兩大全球性政府間機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加了進來,前者的加入是為確保全球金融穩定,後者則是為確保全球化的好處能夠惠及每一個人。

今年5月30日,柯頓在訪問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時表示,從財長和央行行長機制升級為峰會機制後,G20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於危機應對,第二階段集中於危機預防,第三階段則集中於全球導引。而在G20未來該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上,柯頓認為應關註一些傳統社會的結構性改革問題,如整體應對疾病和衛生醫療、性別問題、反全球化運動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