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滿中國自居恩人 香港認同破底 

2012-7-9  TCW




七月一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觀禮」下,香港新任第四屆特首梁振英正式宣誓就職。這一天,也正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十五週年。

官方的回歸慶典上,大方宣示著「一國兩制創造了嶄新的歷史」;另一方面,最新一期《時代》(Time)雜誌則為港人提出更深沉的質疑:「香港可以信任這個人(梁振英)嗎?」

經濟發展空前繁榮中國卻不認為是互惠成果

就在上任十天前,梁振英被揭發自家的違建醜聞,和今年三月對手唐英年選舉落馬的理由如出一轍,讓「反梁」情緒一時難以消滅。他「親北京」的色彩,更讓港人質疑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的原則,早已被「黨人治港」取代。

但除了梁振英的個人爭議,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香港人對於中國當局的信任感越來越薄弱。即使香港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一九九七至今成長三成,連續十八年 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選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但近年來香港與「祖國」之間的心理距離卻是漸行漸遠。

○八年來,內地人占據香港物業成交量逾三分之一,至一一年房價更狂飆八成。依照人口比例,香港億萬富翁的密度是全球第一,將近美國的四倍;同時,香港卻也有二○%的人口,仍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究竟,回歸的十五年裡,是中國,抑或是香港得到的更多?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的冷戰時期,香港一直是中國與外界溝通的最重要管道。當時的港英當局允許共產黨和國民黨在此共存,北京則利用香港這個地方賺取外 匯獲取外界資訊。這就是為何在文化大革命之際,中國一切對外封閉,卻沒有順勢切斷對香港的飲水與食物供應。正如二○一一年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傅高義 (Ezra F. Vogel)出版著作《鄧小平改變中國》所述,北京對香港的策略是「長遠打算,充分利用」。

事實上,鄧小平當年收回香港,是基於香港能為中國提供現代化幫助。據傅高義所述,鄧小平一九七七年復出後訪問廣東時,討論香港問題的重點不是收回主權,而是「中國可望在金融、技術和管理領域得益於香港,即使中國收回主權後,也要讓香港保持繁榮。」

鄧小平當年為香港回歸中國後所定下的「功能」,從經濟數據上就可看出。一九九三年,中國中央首次開放國有企業(國企)赴香港上市,當時打頭陣的是青島啤 酒,總計當年共六家國企在香港集資金額大約為港幣八十億元。但之後,中國內地國企開始大舉南移香港上市,到二○○七年,赴香港上市的國企市值,已經占香港 股市總市值大約一半,一度創下港幣十兆元的紀錄。

因此,固然香港可說是受惠於大陸近年來開放觀光、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好處,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也因為有了香港而帶來了龐大資金與利益,香港與中國間的關係並不是中國單方面「天朝賞賜」,而是雙方平等的「互惠互利」。

但是中國當局似乎認為香港當今的繁榮,是北京恩賜的,這從今年初香港大學一則民調事件就可見端倪。

民調認同度創新低僅一成七港人自稱中國人

今年一月初,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電話抽樣訪問一千零一十六名市民的調查結果,受訪者三成八自稱「香港人」,一成七自稱「中國人」,自認「中國人」的比 率創歷年新低,這份民調主持人鍾庭耀立刻成為中共嚴厲抨擊對象。中聯辦(中共駐香港組織)文宣部主任郝鐵川,指責這份民調「刻意將香港人與中國人對立起 來」,中共在香港喉舌《文匯報》也嚴厲抨擊鍾庭耀,稱該民調是「港獨」、「分裂港人」。

但中聯辦忘記的是,正是同一機構的調查,顯示出港人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度自二○○一年起回升到一九九七年之前的水準。特區政府將香港定位為另一個中國城市,以國民教育、香港深圳邊界開發,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等政策,一點一滴贏取民心。

只是以「恩人」自居的中國當局,另一方面卻放任內地孕婦蜂擁赴港,至少十七萬新生兒耗費了在地的醫療資源;自由行每年湧入近兩千萬人次,香港也被漠視文明 規則的內地遊客占據。加上越來越多對於經濟事務的干預,威脅香港在商業上的成功。正是中國對港的高姿態,讓香港對中國的認同從二○○九年起每下愈況。

梁振英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坦承,香港政府當前最大問題是與民眾「分離」。市民沒投票權,導致人民對當局不信任。因此民主直選是否能在二○一七年如期實現,將是香港政治改革的一大挑戰。

雖然香港已是中國唯一能公開談論六四的土地,但一向以「法治」為傲的香港人心裡,言論自由受到打壓,更凸顯中國與香港「不是一家人」的差距。中國若仍想以「經濟統一」達成「政治統一」,能否以尊重贏回香港民心,將是下一個十五年裡最關鍵的功課。

【延伸閱讀】港人對中國愛恨交織——香港回歸後指標大事

錢進香港,贏得好評●2003年:開放陸客港澳自由行,至2011年消費總金額達新台幣2兆4千億元●2004年:實施CEPA,至2011年來香港貨物輸中零關稅優惠達新台幣113億元

姿態高傲,輸掉信任●2008年至2011年:香港房價漲8成●2011年:內地遊客赴香港1年達2,810萬人次,間接使物價飛漲,並使其他地區的遊客 卻步●2011年:雙非嬰兒(父母皆非香港人)近3萬5千人,占新生兒的40%●2012年: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在接受港媒訪問後離奇死亡,2萬人遊行抗 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6

富豪疑受三奶唆擺 趕絕親人恩人

1 : GS(14)@2012-03-07 23:38:4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33426
驚見父親坐證人欄

兄弟一直以為父親擁有業權,至案件開審時,他們驚見父親竟坐在證人欄,為盛世「指證」他們「賴死唔走」。在誓詞中廖貴明提到,早已知會兒子,只能暫時「使用」單位,但顯志堅稱:「佢根本冇講過!」兄弟又懷疑父親收過發展商逾百萬元,但卻一直辯稱對買賣「唔知情」。
本報發現,廖貴明原來與盛世董事應紅一關係密切。廖貴明和三奶麥少華持有華利工程, 01年成立時應紅一是股東之一。老父為錢趕絕親人,廖氏兄弟直言:「勢估唔到」,懷疑背後「出謀獻計」是三媽。而廖貴明名下資產,大部份由三奶持有,包括兩人同住的粉嶺花園單位,兩部房車以及兩間公司,其中一間公司在打鼓嶺禁區有三幅地,估計價值超過 1,700萬元。
廖貴明是隱形富豪,早年澳門賽馬車年代,曾養 10多匹馬。記者日前向他查詢事件,廖伯以擔任發展商證人為由:「唔方便回應」,只承認四棟村屋由他興建,強調收樓事件並無任何得益。
2 : GS(14)@2012-03-07 23:38: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33427【本報訊】廖家長房所出有七兄弟姊妹,感情一直靠媽媽維繫,關係尚好,過時過節定必聚頭,父親節或爸爸生日,亦會湊錢宴請父親廖貴明,直至母親於 08年去世,父子間逐漸減少聯絡,收樓事件更正式令父子決裂,兄弟怒斥父親無情。

無錢聘請律師

二子顯志憶述,某年中秋節前夕,他們打算送一盒月餅給爸爸聊表孝心,但父親在電話中推說身在內地不必,顯志堅持將月餅送到大廈管理處代交,豈料卻在大廈外碰見爸爸,他表情尷尬稱「唔想個仔花錢才說謊」。四子顯武稱,其 7歲兒子與爺爺見面,爺爺從不多望孫兒一眼。
廖氏兄弟收入僅夠餬口,無錢聘請律師,坦言只能「坐以待斃」。官司亦影響家庭和諧。失業的顯志,太太央求離婚,已搬離黃屋村;而顯武太太因擔心收樓患上抑鬱症,亦嚷離婚。
3 : GS(14)@2012-03-07 23:39: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33428
【本報訊】捲入廖氏父子收樓情仇案的唯一外人是 71歲方振達,方伯與廖貴明相識近 30年,早年多次助破產的廖渡過難關,不惜按樓借錢,前後借出約 200萬元給對方,由於大家「講個信字」,沒有任何合同,廖的家人視他為「恩公」。

為錢無恩情

由於廖還款能力差,支票常彈票,約 20年前他提議讓方伯入住村屋其中一層當還債,「層樓係當還債,家又要收回,好似被騙咁,為咗錢以前乜恩情都冇晒!」
方振達 15歲從內地來港, 20多歲創業經營鐵閘生意, 70年代他買入兩架小巴轉行, 80年代受地鐵通車影響,生意大減,於是他又轉行經營傢俬店,再在內地建立廠房,在港擁有兩個物業,他說:「賺埋都借晒畀佢(廖貴明)。」曾經風光的方伯近年生意轉差,他改行揸小巴,月入不足一萬元,兒子仍在求學,一家三口幸有地方住,但面臨迫遷感無奈:「如果要交租冇可能生活,你話徬唔徬徨?」
4 : 亞力士(1473)@2012-03-08 03:04:42

廖家長房所出有七兄弟姊妹,感情一直靠媽媽維繫,關係尚好,過時過節定必聚頭,父親節或爸爸生日,亦會湊錢宴請父親廖貴明,直至母親於 § ¶ 08年去世,父子間逐漸減少聯絡,收樓事件更正式令父子決裂,兄弟怒斥父親無情。

廖氏兄弟收入僅夠餬口,無錢聘請律師,坦言只能「坐以待斃」。官司亦影響家庭和諧。失業的顯志,太太央求離婚,已搬離黃屋村;而顯武太太因擔心收樓患上抑鬱症,亦嚷離婚。

<--------

佢d仔同媳婦 質素似乎麻麻 之前當睇大婆份上
5 : GS(14)@2012-03-08 21:50:02

4樓提及

廖家長房所出有七兄弟姊妹,感情一直靠媽媽維繫,關係尚好,過時過節定必聚頭,父親節或爸爸生日,亦會湊錢宴請父親廖貴明,直至母親於 § ¶ 08年去世,父子間逐漸減少聯絡,收樓事件更正式令父子決裂,兄弟怒斥父親無情。

廖氏兄弟收入僅夠餬口,無錢聘請律師,坦言只能「坐以待斃」。官司亦影響家庭和諧。失業的顯志,太太央求離婚,已搬離黃屋村;而顯武太太因擔心收樓患上抑鬱症,亦嚷離婚。

<--------

佢d仔同媳婦 質素似乎麻麻 之前當睇大婆份上


你覺得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58

無以為報 浪浪感激舔恩人

1 : GS(14)@2014-09-16 22:25:39

加拿大一隻鬥牛㹴莫約(Mojo)曾經垂死在街頭,幸得開辦的動物庇護所治療的瓦格納(Joey Wagner)施予援手。當莫約再次看到救命恩人,便不停舔他的臉頰示好,場面溫馨感人,瓦格納其後更收養了莫約。去年1月,僅得3個月大的莫約,全身長滿疥癬和嚴重脫水,幸得瓦格納開辦的動物庇護所治療,接收了莫約,並為牠治療。莫約經過數周治療後,健康狀況日漸好轉。當莫約重遇救命恩人,興奮不已,不停搖尾舔瓦格納的臉。或許因為莫約感恩的表現,融化了瓦格納的心,瓦格納其後收養了莫約。在瓦格納這一年多的悉心照顧下,莫約健康成長,更比剛碰面時,長大差不多一倍,成為快樂狗狗。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6/18867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02

年少行乞獲救濟富商尋恩人送百萬

1 : GS(14)@2014-10-09 13:54:27




■何榮鋒(左)向恩人戴杏芬(中)夫婦贈送「恩重如山」書法。



「我最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我不能忘情」。21年前,年僅17歲的少年何榮鋒在浙江仙居縣行乞時,遇上當地一家麵館的老闆娘戴杏芬,並獲其無償幫助。何其後發迹,但不忘報恩,經過多年的尋覓,終於在去年5月找到了這名女恩人,並送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支票作報答,但遭婉拒。上月,這名女恩人又再拒收何的五萬元。



在1993年,何榮鋒因家裏欠債,和兩個朋友離開四川,到浙江仙居縣謀生,但一直找不到工作,多日蓬頭垢面、身無分文,幾天沒有吃飯而淪落街上行乞。在這苦困之際,三人遇上在當地經營麵館的戴杏芬。她見三人可憐,就把他們帶回家;知道他們餓,煮飯給他們吃;見他們腳上都是血泡,拿熱水給他們泡腳,就像親人一樣。第二天,三人要搭車到黃岩找工作,戴送他們離開時,還把準備好的紅糖饅頭片塞給他們,又生怕他們沒錢,予每人10元,最後還語重心長對他們寄語:「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一定要做好人,幫助別人,好人才有好報。」這些話成為何往後的信條。其後,何榮鋒輾轉到遼寧瀋陽發展,他一直緊記戴杏芬的忠告,經過多年的打拼,終創立自己的事業,成為當地大企業玖玖利峰集團的董事長。不過,未能向戴報恩,一直讓他感到遺憾。


「幫人很正常」 拒收支票

尋覓多年,他終於在去年5月,找到了這名恩人,隨即致電對方,直到聽到熟悉的聲音,他淚如泉湧:「姐,我終於找到你了。」初時戴感到愕然,隨後慢慢想起21年前,那個黑黑瘦瘦、腳上還留着血,在街上行乞的那個男孩何榮鋒。已成家、事業有成的何榮鋒,隨後從瀋陽趕到戴杏芬的家,並帶了一張100萬元的支票作報恩,但戴施恩不望報,「幫助人是應該的,這很正常」。何無奈把支票收回,但仍一直設法報恩。上月底,他又帶了五萬元和一些補品,希望可以幫恩人修補房子及讓她補身。但待何離開,戴又把錢跟補品退還。「我們20多年沒見,大家都老了不少」。何榮鋒昨接受《蘋果》電話訪問,憶述兩人去年重逢之時感慨萬分。他說當初打電話給恩人時,「心情就已經特別激動」。雖然恩人兩次拒絕他的好意,但他「會一直關注他們家,看他們有甚麼需要。」搜狐/《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一邊看,一邊擦眼淚。」「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感動!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真想回到那個純樸的年代!」「感動的眼淚﹗好人好報是真的!」「這麼感恩的事迹,我感動得眼眶濕潤了。」「要相信這世界始終是好人多壞人少。」「在這個金錢社會還有這樣的正能量!」「這樣的好人少了,這樣的感恩的人更少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9/188939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97

【人鵝情未了】沾油污獲救 年年游8000公里探恩人

1 : GS(14)@2016-03-11 00:51:13

巴西一名老翁2011年在沙灘救起一隻沾滿油污的雄性麥哲倫企鵝,照料牠康復後將牠放回大海。一人一企鵝今生緣份已盡?非也,小企鵝竟每年都游約8047公里回來,為的只是探望這位救命恩人。71歲的迪蘇沙(Joao Pereira de Souza)來自里約熱內盧附近一個島嶼的小村落,是一位兼職漁夫。2011年,迪蘇沙在沙灘發現滿身油污的小企鵝非常飢餓兼奄奄一息,於是將牠救起並為牠改名「Dindim」。迪蘇沙無微不至地照顧「Dindim」,每天餵牠吃魚,直到牠恢復力氣為止,也花了足足一周細心為牠清理身上油污,之後將牠送回大海,沒想到牠卻依依不捨不願離開。迪蘇沙說:「牠在我身旁待了11個月,就在牠換了新羽毛後,牠就消失了。」人人都說「Dindim」不會回來,迪蘇沙也以為從此永不相見。豈料不出數月,「Dindim」又回到島上,認得迪蘇沙之餘更跟他回家。如今「Dindim」一年花8個月時間留在迪蘇沙身旁,其餘時間就在阿根廷及智利一帶繁殖,估計牠每次回到迪蘇沙身旁,都要游約8047公里,過去4年從不缺席。迪蘇沙說:「牠6月來到,2月離開,每年牠見到我就越來越熱情、越來越高興...我愛這隻企鵝,就像我愛自己的孩子,我相信這隻企鵝愛我。」其實只見Dindim向迪蘇沙熱情送吻,就知道牠對恩人的愛盡在不言中。生物學家克拉約斯基(Joao Paulo Krajewski)表示:「我從未見過像這樣的事。我相信企鵝以為迪蘇沙是牠的家人,也許是一隻企鵝。企鵝見到他就像狗一樣擺尾,又興奮地叫。」迪蘇沙還自豪地說:「無其他人可以碰牠,假如他們這樣做,牠就會啄他們。牠躺在我大腿,讓我為牠洗澡、餵牠吃沙甸魚並接牠。」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0/195237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