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怕沒銀子 就怕沒朋友

2014-05-19  TCW
 
 

 

黃坤鍵記憶最鮮明的,是媽媽在小工廠裡打工的情景。

小學放學放得早,下課後,他總是背著書包走到媽媽上班的小工廠,裡面擠滿一台台機器,發出喀喀的轉動聲,凌亂的塑膠製品堆滿一地,發出刺鼻氣味。陰暗的光線下,女工們整齊的動作中,他看到媽媽那忙碌了一天,疲累不堪的身影。

他小學六年的家庭作業,都在這個小工廠完成。年幼的他也會幫忙做手工,「除了要從模型裡挑出黑黑的橡膠圈,我還要幫芭比娃娃梳頭髮,」他邊說邊比出梳頭髮的動作。

看到同學有遙控車可以玩,有任天堂可以打,他不免會想:「為什麼我都不可以?」 但這樣的念頭稍縱即逝,他知道家裡經濟不好,想要的玩具通通不敢說,想參加的畢業旅行也忍住,不敢開口,因為他怕「媽媽會傷心內疚」。雖然考第一名的獎狀攤開來一大疊,他卻是班上唯一無法參加畢業旅行的孩子。

他記得媽媽盯他唸書時,常說「我沒有財產,也沒有家族企業給你做,只是給你讀書,智慧裝在頭腦裡,別人也借不走,只有自己能使用而已。」

小時候家裡的牆壁總是貼滿各式各樣的獎狀,因為爸媽沒什麼光彩可炫耀,只有獎狀是唯一端得上檯面的東西。

黃坤鍵與兩位姊姊相差七、八歲,當姊姊們爭氣的考上北一女時,他還在國小唸書,姊姊租屋需要錢,家裡開銷大增。為了籌措女兒求學費用,媽媽白天在塑膠小工廠上班,又從朋友處問到半夜三點到早上七點,到菜市場「推菜」的工作。

早市的地板又濕又滑,推菜需要很大的力氣,有時天還沒亮、看不清楚,菜又很重,通常男人才能負荷。當菜販老闆看到媽媽來應徵,懷疑的問:「妳行嗎?」媽媽說:「老闆你給我試做兩三天,我要錢就有力!」

再窮,在外也要整齊體面同時養三、四個會,不讓孩子抬不起頭

儘管經濟拮据,媽媽卻把資源用在刀口上。三十元的玩具沒有,三百元的參考書一定買,畢業旅行沒有,姊姊讀北一女租屋的錢卻一定要有。這種資源精準運用的本領,深深影響了他。

為了讓小孩在外面抬得起頭,媽媽再累也不讓小孩背助學貸款,出門會讓小孩穿得整整齊齊,準備便當也特別用心,因為,她小時候被同學嘲笑便當裡什麼都沒有,是心裡的痛。

為了家庭開銷、教育費,媽媽到處打零工賺錢,「我記得她可能同時三、四個會,繳款時間不太一樣,『以會養會』,讓身上有錢可以週轉。」錢不夠沒關係,週轉得過來就行,成為他往後的投資觀念。

媽媽以身教示範的,還有「忍」。

國三時,媽媽告訴他,考上建中,才能跟姊姊一樣在台北租房住,如果沒有,就每天通車。結果他沒上第一志願,就選擇離火車站較近的成功高中就讀。

高中三年,他每天四點半起床,自己弄早餐;五點半出門,不管颳風下雨,從不賴床、從未遲到。媽媽雖然知道兒子每天通勤很辛苦,且後來經濟改善,可以讓孩子外宿,但是她還是忍住,貫徹約定。

媽媽忍,兒子也忍。高中時,媽媽帶他去買鞋,他好想要有雙跟同學一樣的Nike鞋,卻選了九十九塊最便宜的地攤貨。對於高中三年的通勤,他當然想過要外宿,但「我沒有籌碼,沒能力改變,只能接受。」

就在公車、火車的接駁中,在中午帶便當,晚上回家吃,只敢做不花錢的娛樂的日子中,他大學聯考時以成功高中第一名考上台大法律系。

辛苦的日子一天度過一天,直到媽媽一位朋友介紹她到工地煮飯、幫傭,其後轉進房屋代銷,又因朋友捧場,成功賣掉「店王」,才卸下房屋貸款的壓力。

媽媽將朋友轉變成機會,進而轉變成財源,他年紀雖小,卻全都記在心裡。

一路從做衣服、賣衣服、地攤、市場賣菜、賣水果、工廠女工、推菜、工地煮飯、幫傭、帶小孩、到房屋代銷……,看著媽媽換了十幾個工作,「哪裡有錢可以賺一點,她都願意去賺,」這也讓黃坤鍵體認,「換工作沒什麼」,機會永遠都在。

從媽媽身上,他學到忍耐、把握機會、不怕改變,這些特質不但改善家計,也讓黃坤鍵跳脫貧窮輪迴,取得翻身的無價本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