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音樂150710德伏紮克 四首美國作品 (上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7/10/%e9%9f%b3%e6%a8%82150710%e5%be%b7%e4%bc%8f%e6%89%8e%e5%85%8b-%e5%9b%9b%e9%a6%96%e7%be%8e%e5%9c%8b%e4%bd%9c%e5%93%81-%e4%b8%8a%e7%af%87/

音樂150710
德伏紮克 四首美國作品 (上篇): 新世界交響曲、美國四重奏、美國組曲、美國旗清唱曲.
蕭律師執筆: 名曲與名盤系列


150711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新世界交響曲〉
1891年6月6日,一個 波希米亞屠夫的兒子收到一位美國紐約雜貨店主的太太發來的一封電報,誰會想到就憑這封電報,竟引出四首與美國有關的樂曲。這個屠夫的兒子就是當年四十九歲、布拉格音樂學院作曲教授 德伏紮克Antonin Dvorak,而雜貨店主的妻子就是那個年代深深影響美國人的音樂生活、令人敬重的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創辦人兼總裁Jannette Thurber太太。

 

這四首樂曲其中之一就是現今大受歡迎的交響樂,德伏紮克作品編號95的第九交響樂 「新世界」,另外三首分別是他的作品編號96的F大調弦樂四重奏、鮮為人知的作品編號98b的「美國組曲American Suite」和作品編號102的「美國旗清唱劇American Flag Cantata」。最後兩首樂曲,保證一百個發燒友中九十九個不識。

 

該封電報邀請 德伏紮克出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主席,年薪15,000美元,要在學院任教兩年。 這年薪是他當時在布拉格音樂學院拿到的三十倍! 受聘條件還包括每年指揮十場他自己的作品,其中四場要由他教導及訓練的學生在紐約演出,其餘六場在其他城市演出。 同時,他必須每星期教授作曲三天,每次二小時,同時要每星期監督樂團排練四小時。其餘就是他自己的時間了。這項聘任條件無疑是非常優厚.

 

起初德伏紮克仍三心兩意:他捨不得離開波希米亞的人民和他熱愛的鄉間,但,像無數在十九世紀移民到美國的中歐人,他也響往美國的經濟繁榮和種種社會美德— 總統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先生!相對而言,波希米亞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奧地利統治,淹沒於德國的語言及文化之中。經過多番諮詢朋友的意見,他終於決定走馬上任,在1892年9月27日舉家前赴紐約。

 

他的蒞臨在美國引起轟動,因為他當時已是眾所週知、享負盛名的作曲家。 1892年10月21日,他舉辨了抵美後的第一場音樂會,演出他的新作—- 三首序曲:In Nature’s Realm、Carnival和Othello。 演出空前成功,獲音樂界一致贊賞,這為他譜寫一首新的交響樂註入新的動力。

1893年初,他開始努力譜寫他的第九交響樂。此曲在5月完成,並於12月在卡尼基音樂廳首演,這又是空前的成功。 每當奏完一個樂章,觀眾就掌聲雷動,德伏紮克每次都要轉身鞠躬答謝,這是罕有的,因為傳統上要奏畢全曲才應鼓掌。

 

德伏紮克共寫了九首交響樂,而「新世界」是他的最後一首。但是多年來這首交響樂都被稱為他的第五交樂,做成這種編號上的混亂有多個理由—-不單只這首交響樂,就連他所有的交響樂也一樣。 就像他的朋友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一樣,他早年對手稿是一個「冷血殺手」。 他原想將第一交響樂的手稿燒毀,但不知怎的,這稿竟能逃過一劫。 第一交響樂要到1923年才被發現,這就是一切麻煩的根源。

但他也有與布拉姆斯不同之處,就是非常善忘,常把自己作品的先後次序搞亂。在這首交響樂曲的首頁,他寫上「第八」,之後又將它劃去,寫上「第七」,然後又將之劃去。在手稿的邊沿,他好像記起了,便打橫劃了一條線,線上列有三首交響樂的編號(但沒有了第一,他以為被自己毀滅了.),線下有五首,他將「新世界」列為第五。這就是以前叫「新世界」做第五交響樂的所本。其實他自己對編號是非常混淆的。

直到他去世之後,1919年一位捷克的音樂理論家Otakar Sourek將德伏紮德的所有作品重新排列,再在1934年修訂,才將「新世界」定為第九交響樂。

 

這首樂曲像傳統的交響樂,有四個樂章,論者認為整首樂曲充滿濃厚的美國味度。第一、第三和第四樂章都是光輝的快版,反映美國城市活動的快速感; 第二樂章的緩慢版Largo,描繪廣袤寧靜的美國原野,更採用了黑人靈歌的素材,幽幽地顯露出他一絲絲的思鄉情懷。他罕有地用一支英國號cor anglais做主奏,奏出貫徹整個樂章樸素、蕩氣廻腸的主題,這主題現今聽古典音樂者無人不識──如果你仍然不識即表示你尚未入行。

 

這首樂曲的錄音多不勝數,許多指揮家已不只一次灌錄這首作品。

Decca SXL-6291

Istvan Kertesz 是少數灌錄了全部德伏紮克交響樂的指揮(另一位也灌錄全套的是Witold Rowicki,替Philips灌錄,也非常精釆.),他被公認是最權威的德伏紮克演繹者之一。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指揮LSO,替Decca灌錄的全套交響樂,每一張都是天碟,非常值得收藏,特別是最後三首。

 

DGG 138127

老牌指揮Ferenc Fricsay的DGG的1960年名錄音。這錄音在當年仍叫「第五」。近代Speakers Corner曾將它再發行。

 

Columbia SAX-2275

卡拉揚曾灌錄這作品多次。這是他在1958年替英國Columbia灌錄的身歷聲「銀藍」版。你如嫌它貴,又想聽靚聲,可考慮買德國版,唱片編號是SMC-80975「紅金」版。

 

DGG 138922

這張是卡拉揚當上了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後的第一個錄音,灌錄於1976年,記住要買鬱金香(港臺人無理地叫「大禾花」)版。

 

Decca SXL-200

Rafael Kubelik是演繹波希米亞作曲家權威之一,他指揮VPO,是他有名的錄音。

 

DGG 2531098

Karl Bohm在1978年替DGG的錄音。

 

Philips 802787

Lorin Maazel在1964-1975年任柏林電臺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期間,為Philips灌錄了一批唱片,「新世界」是這批中出色錄音之一,灌錄於1966年,是他音樂藝術的頂峯之作。

 

CBS MS-6066, Philips 835520AY Hi-Fi Stereo

Bruno Walter「重出江湖」指揮專為他錄音而新組成的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灌錄了德伏紮克兩首交響樂:第八和第九(以前分別叫第四和第五)。這首「新世界」灌錄於1959年。如果你能找到Philips Hi-Fi Stereo版更佳。

 

Eterna 825378

這是一張前東德的唱片,識者不多,其貌不揚,卻保證是天碟,由當年負盛名的Konwitchny領導Bamberg交響樂團的精采演繹。

 

 

本篇初刊於《發燒音響》2015年六月號月刊,現加修訂以適應《掌門天地》體裁,主要是刪去全部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76

音樂150723德伏紮克四首美國作品 (下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7/23/%e9%9f%b3%e6%a8%82150723%e5%be%b7%e4%bc%8f%e6%89%8e%e5%85%8b%e5%9b%9b%e9%a6%96%e7%be%8e%e5%9c%8b%e4%bd%9c%e5%93%81-%e4%b8%8b%e7%af%87/

音樂150723
德伏紮克四首美國作品 (下篇):  新世界交響曲、美國四重奏、美國組曲、美國旗清唱曲.
蕭律師執筆: 名曲與名盤系列

150723
<「美國」弦樂四重奏>
F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編號96,是德伏紮克緊隨「新世界」交響樂後在美國的一首創作,是他的第十二首弦樂四重奏,一般都稱「美國弦樂四重奏」。這名稱是後人而不是他自己定的。但他自己確曾說過「這是我在美國寫的第二首作品」。

1893年他在Iowa州的Spillville渡暑假,這首作品就是在那時寫的。 Spillville有一個捷克移民的社區,那裡的環境使他感到心情愉快。 他花了三天就完成了這首四重奏初稿,而再用了另外十三天搞定最後定稿。

他寫了一封信給一位在捷克的友人說:“我完成了一首新的交響樂(指「新世界」交響樂)、一首四重奏和一首五重奏—-在Spillville這裡完成。如果我沒有看到美國,我是寫不出這些音樂的。” 言下之意,顯然自認這四重奏「很有美國味道」。於是後來的聽者就很想從這樂曲中找出那些樂段有特別的美國味道主題。 有些人指出第二樂章根據黑人靈歌寫成,或者是依據他在Spillville時聽過的一個Kickapoo印第安的調子。但全首樂曲都很統一地應用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那確是美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從而使樂曲開朗和簡潔。 但其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普遍應用五聲音階,非美國所獨有。德伏紮克在來美以前所寫的 “斯拉夫舞曲Slavonic Dances”中已有應用過!整體而言,此首四重奏受美國影響的說法成疑。樂評家Paul Griffths就曾說:「這首樂曲和美國的關係,只是它在美國寫成而己。」

這首樂曲錄音不算少,可考慮以下版本:
Philips SAL-3708,Quartetto Italiano,同唱片還配有俄羅斯作曲家 波羅丁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
DGG 2530994,由Amadeus Quartet演奏,並附另一 波希米亞作曲家 史密塔納的名曲E大調弦樂四重奏「From My Life」
Supraphon 104615,由布拉格四重奏演出,並附德伏紮克另一首A大調弦樂四重奏。

<美國組曲>
在「新世界」首演後兩星期,德伏紮克開始譜寫這首樸實無華的五個樂章組曲。1894年新年,在氣溫零下11度下,他首先用鋼琴版本起草,至三月一日完成最後定稿。但他一直未有替這鋼琴譜配器,直至一年後才完成我們現在聽到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後才作配器。 這曲的樂隊版本在他有生之年都從未演出過和發表過。

德伏紮克自己曾說,任可有鼻子的人都可以嗅到他的樂曲的美國氣息,但其實並不容易。事實上在此樂曲中,相同的調子在他於美國完成的七首作品中都經常重複出現。此樂曲的第一樂章在他的第八交樂曲中的諧謔曲scherzo出現過,而此曲的第二樂章在他的作品編號100的小奏鳴曲Sonatina和第九交響樂中也出現過。在第三樂章,雖然有一段印第安民歌,卻明顯是一首波蘭舞曲、並和他仍在歐洲時所寫的一首Humoresque非常相似。而第四樂章在和弦和調子的行進中又找到他在波希米亞所寫作品的足跡。

這首樂曲錄音不多,除了附在下面將要介紹的「美國旗清唱曲」唱片的錄音外,可考慮Decca在1984年發行編號411-735-1兩片裝數碼錄音、附在德伏紮克斯拉夫之舞曲集中的一個演繹,由Antal Dorati指揮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演出。

<美國旗清唱曲 American Flag Cantata>
紐約國家音樂學院總裁Jeannette Thurber太太要求德伏紮克譜寫一齣清唱劇,以慶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四百週年紀念。在德伏紮克啓程前在美國前,Drake太太寄給德伏紮克一首美國詩人Joseph Rodman Drake(1795-1820)在英美戰爭(1812-14)時寫了一首詩篇叫American Flag,這詩篇歌頌美國國旗作為勝利與自由的象徵,並要求德伏紮克以此詩篇為本寫一首清唱曲。但詩篇來得有點遲,使他無法在慶祝節日前完成,而他又行將啓程過美國。於是他在啓程前在家鄉先為樂曲寫個大綱,而整個總譜只能在抵達紐約後完成。

這首清唱曲是寫給男高音、男中音、合唱團和樂團的作品。以結構而言,類似一首讚美頌Te Deum,分成若幹對比的樂段,每段都由一個獨唱者開頭帶領,然後合唱團跟進。這首清唱劇與其他同類作品比較屬於另類。首先,作者須依據原本是文字的詩篇進行創作;其次,它不依歐洲傳統的譜法。他採用了大量的軍樂與木管樂的寫法技巧,使我們有一種街頭步操和歌頌自由與愛國情懷的感覺。

樂曲的開頭是華格納式的和聲定調,略帶波希米亞式的Parsifal,然後帶出兩段韓德爾式“獻給美國之鷹的詩篇”。 樂隊奏出一段光輝醒目的進行曲後引出三段分別由步兵、騎兵和海軍“向國旗致敬”樂段。最後一段讚頌是樂曲的高潮,音樂上是重現開始的樂段,先由幾位獨唱者領唱,然後由合唱團重複唱出相同樂句,曲詞採用Drake原詩篇的原文。

這首清唱曲的編制不小,要求一枝短笛、兩枝長笛、兩枝雙簧管、一枝英國號、三枝單簧管、兩枝巴松管、四枝法國號、三枝小號、三枝伸縮喇叭、一枝大號、定音鼓、低音鼓、豎琴、小提琴組、中提琴組、大提琴組、低音提琴組、四部混聲合唱團、獨唱者三位(男高音、男低音、女低音)。

德伏紮克本人從未聽過這首樂曲,因為在1895年五月四日首演前,他已歸程回到布拉格。這首清唱曲很少被演出,布拉格要到德伏紮克去世後的1931年才在歐洲首演。

「美國旗清唱曲」更少錄音,這是現今身歷聲版能找到唯一的錄音,由CBS在1975年灌錄,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唱片編號76510。此錄音後來由Sony發行CD版。

(本篇初刊於香港《發燒音響》2015年六月號月刊,現加修訂以適應《掌門天地》體裁,主要是刪去全部圖片。欲窺原貌,請往中央圖書館參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