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4想生小朋友、想今年內搬出、舉一反三(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958

私樓居屋定村屋

BY買樓問題首先要解答問入何種住宅,私樓對於大部份打工仔一族肯定是最好的。因九成打工仔都缺錢,買樓要配合銀行做按揭。而私樓用作抵押借錢可借最多成數、息口又低,較易批核。居屋當然借錢易,但如日後你想套現作私人用途,一來未補地價之居屋近乎做不到,二來居屋客路總是「平民」,大部份時候跑輸大市。當然現時政府每年為市場引入5000買家,令居屋市場「十年逄一潤」,往後居屋變化還看政府政策。村屋通常只借一半或七成,小心買入時要同律師搞好業權(尤其丁屋)和其餘法律責任,適合已有一定經濟能力者購入。當然有部份不願花錢於樓房者亦會買入偏遠村屋,做法會令本段所提及之壞處集合起來。

 

 

先要步驟都要計算兩人之購買力,在家庭月入$36500下,可撥最多月入50%作首套自住房的按揭供款,即$18500根據現時按揭年息2.15%,分30年清還每一萬元供款可借入約2.65mil,讀者可借盡1.85*2.65=4.90mil。當然這假設了借款人無重大欠債及買入樓齡25年下之樓房。樓齡太高之樓宇如35年,一般只可做(55-35)=20年之供款,當然美孚新村或太古城的屋苑會有例外,錦鏽花園或康樂園的業主做按揭亦有機借足九成上會。買入村屋不好選擇附近連路都無一條的,更要問DD/LOT NUMBER,先可準確地將估價給後,再評估是否能「上會」。

 

 

居屋不一定實用高

至於居屋不一定實用高,75-80%實用之居屋大有存在,85-90%實用的私樓亦不乏供應,實自己先在數據網站一看。至於你提議的公屋少年「上流」步驟,筆者認為是可取的。方法一為先將自己除名買細屋私樓,及後儲錢將父母的公屋升格至三房居屋。到有小朋友可以交小朋友比父母照顧,自己同老婆住返係細樓,周未先「領回」仔女,減少自己換房壓力。因細屋換大樓,在現時市升時不難做到,但花無百日紅,最慘奠過於在好市時「洗大左」到市差時痛苦萬分。

 

 

方法二已由讀者來文提供,即先買細樓,然後再儲錢買入三房居屋,等父母百年後再舉家搬入三房自住,細樓租出去幫補供樓。此做法要自己兄弟姊妹不反對才可行,亦將父母身故時間與自己小朋友發展扯上關係,如弄得不好小心對小朋友發展構成問題。因小朋友和大人不同,搬新居亦會更換朋友圈子,或會成為插班生。當然你選擇兩間樓房買在同一區域便無朋友圈子問題,但此方案要顧及較多是肯定的可能在現時父母多生一個小朋友之下,實行方法二會容易更多!

 

 

方法三最適合庸才,結婚時先用自己單名買入細樓,如細樓樓價上升(當然要升先得!)先套現首期,再用另一半之單名用九成按買三房上會邀請父母與自己同住,「捱過」小朋友一到五歲幾年。係呢幾年將細樓租出補貼供三房,父母原本自己樓房如可租出更令你有錢儲,夠交下書薄費。到小朋友入小學享受免費教育,讀書支出反會減少(自資名校除外),又同父母拆返開住。及後父母舊樓收租,細樓父母入住,自己住三房。只要乖乖地供完哂三間樓退休基本上無憂,四十五歲比人裁左都未係絕路。當然此方案最大問題係你老婆(或老)要同父母一齊住幾年,但可以慳返些少又唔使請工人,更可減少湊好仔女工作,都是不錯之法。庸才不作苦忍,在港難改善生活。如你是人才就不用受此苦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86

黃學東: 機器翻譯離舉一反三還很遠

曾經培養過李開複、陸奇,如今還擁有沈向洋、洪小文的微軟從來不缺華人技術大咖。

而黃學東一直是這家老牌IT巨頭的一線大咖中相當有個性的一位。作為微軟公司語音識別領域的領軍人物,加入微軟25年的老將黃學東至今仍活躍在人工智能領域科學研究的前線。

“我負責的具體範圍過幾年就會有所變化,但是有一件事情沒變,我是微軟語音技術的創始人,微軟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技術都是我一手創建出來的。”對自己成績足夠自信的同時黃學東對於技術本身又表現得足夠謙遜,真正的自然語言理解還需要更長的路要走,那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皇冠。

假裝聽懂人話

黃學東有一連串響當當的頭銜。

他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和美國計算機學會(ACM)的雙科院士,也是微軟認知工具包CNTK的締造者之一。2016年他被美國《連線》雜誌評選為全球創造未來商業的25位大牛天才之一。

同時,黃學東還是微軟全球技術院士,這代表著微軟技術人員的最高榮譽,現在全球也僅有20多人獲得這項殊榮,而黃學東是目前微軟唯一的華人技術院士。

但是這一切頭銜面前,讓黃學東目前最滿意的成績是在今年3月份,他帶領的團隊在機器翻譯領域拿下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其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道的newstest2017中譯英測試集上,達到了人工翻譯水平。

“微軟機器翻譯第一次達到了媲美人的水平,這是非常有歷史性意義的事實。語音和語言是人類進化中重要的東西,而現在計算機第一次在翻譯質量上超過專業人士的水平,這對人類文明的進展來說是很震撼的。”黃學東這樣解釋道。

但上述成就對於黃學東所在的團隊而言,其實是不斷挑戰的結果。

2016年,微軟率先實現語音識別系統5.9%的低錯誤率,在Switchboard對話語音識別任務中已經達到人類對等的水平。

2017年8月,黃學東所在的團隊獎又將上述對話語音識別詞錯率降低至5.1%,創造了當時該領域內錯誤率最低紀錄,首次達成與專業速記員持平而優於絕大多數人的表現。

這意味著,如果讓一個人來翻譯,或者把錯誤率整出來,那絕對達不到5.1%,這是一群人聯合攻關才能做到的水平。

黃學東的觀點是,從研究角度來說,這個意義十分重大,即便是0.1%的差距,無論是運算量還是時間,耗費都是巨大的。

黃學東深信“對話即平臺”,“語音交互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是因為語音交互是一個無需觸碰設備即可完成的體驗,它可以讓人擺脫設備的枷鎖。”

目前,微軟已經將機器翻譯技術落地。

但高計算量、噪音問題、理解力這三個問題,目前還是限制了語音交互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效果。

“雖然如此,但是語音交互畢竟已經可以落地並產生了商業化應用,‘機器聽懂人話’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黃學東認為機器翻譯是位於感知到認知之間的一個過程,因為它可以“假裝”聽懂,翻譯出來的效果還不錯,但實際上它並沒有聽懂。

語音交互的難題

機器翻譯上從達到人類水平到超越人類水平,在業界一度被解讀為人工智能在研究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但是現有大多數硬件與智能服務的交互體驗仍有很大缺陷。黃學東認為這應該歸於在“語義識別”方面大家還在止步不前。“我們在教計算機不僅是轉錄口語,而且要了解話語的意義和意圖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從識別語音到理解話語,是語音技術的下一個主要挑戰。”

黃學東認為在沒有突發事件的情況下,現在的機器翻譯可以做到基本可信、基本可達、基本還算比較雅。但是如果出現突發事件,機器翻譯出錯誤會出得比人類更離譜。而最好的方法是在機器轉錄翻譯的時候,有人在旁邊看著,有錯誤就給糾正一下。

在黃學東看來,語義理解是語音交互中最難攻克的問題之一。他指出,這是因為語音理解方面的標記非常少,而且也沒有公認的標準,所以要通過非監督式學習來攻克這個困難,但是,非監督式學習目前還在探索階段,亟待突破。

“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什麽時候達到也不知道。”黃學東可以肯定的是,強人工智能一定是由自然語言理解、感知驅動的,讓計算機能達到人的知識獲取能力,可以通過閱讀自動獲取知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02

【飲食籽】一拉一反 布拉腸粉軟透香

1 : GS(14)@2016-03-14 01:44:45

幾乎一年四季都以一件背心上陣的老闆奚達華,三十多年來在粥舖門前拉出一條又一條的美味腸粉,也是西貢正街的招牌風景。



【飲食籽:識飲惜食】這年頭最常聽到的消息,是一間又一間的老店捱不住貴租而「被結業」,扎根大坑三十多年的康記粥店正是其中之一。因為康記,我想起街坊老粥店中,身懷絕活的老師傅拉出的布拉腸粉。這種有百多年歷史的飲食工藝,拉出透、薄、香、軟、熱的腸粉,小時候看着腸粉師傅澆殼粉漿到布上,不一會一拉一反,就拉出一塊腸粉皮,以為很簡單,如今才明白由調粉漿到做好一條腸粉,每個細節都是熟練的手藝。看着師傅的雙手在熱氣騰騰的蒸爐上飛快地幹活,辛苦嗎?老師傅只笑笑,繼續專注地趁熱捲腸粉。

西貢巷弄 香噴噴葱花蝦米炸兩

從西貢天后廟往前走,鑽進小街巷弄中,全年除了大年初一二,便總會看到一個閃着燈的金山粥店招牌,似在召喚途人,卻更像跟老街坊問好。金山粥店是最老式粥店的格局,煮生滾粥的攤子有玻璃圍隔着,老闆則在正門位置做即叫即製布拉腸粉,每當他打開蒸爐蓋,白煙裊裊升起,有點像表演魔術般夢幻,吸引來西貢遊玩的生客,老街坊看到他,也總停下來說上一兩句話。



米漿柔韌嫩滑 自家油條香脆

金山粥店老闆奚達華,最初在酒樓學燒臘出身,八十年代初開粥店,才從舊師傅身上學來做腸粉的手藝,一做便三十多年。由一竅不通到自立門戶,奚老闆下了不少心機,這兒的腸粉雖非自家磨米製作,但吃起來也柔韌嫩滑,便是靠他以獨門比例調出的米粉漿。粉漿以泰國水磨粘米粉作基底,加入能令腸粉爽滑剔透的澄麵,再加入適量的生粉、油和水,然後要充分拌勻至無粉粒。濃薄得宜的粉漿是成功的關鍵,「太稀會蒸不成腸粉,太稠蒸出來的腸粉會很硬。」布拉腸粉利用那塊腸粉布將水隔開,蒸氣不會流入粉漿中,腸粉蒸好便不會軟腍。如果火路不對,米漿調校不準,粉皮會不能完整拉起,相當考功夫。每到周末,生熟客加起來,做到冇停手,要調上四大水桶的粉漿才可應付人潮。傳統老粥店,少叫來貨,除了叉燒腸的叉燒和醬料外,所有東西都是店內自製。金山粥店的鎮店之寶是炸兩,大大碟,賣$14,並不是特別賣大包,只是老闆遵守老傳統,炸兩就是用上一整孖油條捲上即拉腸粉皮做成,如果你細食,可選單條的「炸一」,平$3。炸兩的油條一點不硬實,是每天鮮炸的成品。奚老闆每天凌晨兩點多,回店內熬粥後,便會準備搓麵粉做油條,混有老麵種來搓的油條特別能做到外鬆內軟的香脆效果,跟嫩滑腸粉皮可形成口感上強烈的反差。但讓腸粉的層次提升的最大功臣,卻是那盆葱花蝦米芝麻,奚老闆將盆子遞前給我看,一陣鮮香撲鼻,炸過的蝦米與芝麻炒香,再混入葱花,包腸粉時,只見他每次撒一大把在粉漿中,用這樣的腸粉拉出的炸兩更加香口,最後澆上油和特調醬油,完美。這樣一天復一天製作腸粉的重任,除了在炸油條時交由女工代勞一會兒外,其餘工序都是老闆自己上陣。奚老闆沒有收徒弟,子女也各有所成,不學做拉布腸粉。問到他年紀日長,畢竟這是辛苦工作,也辛苦數十年,還會繼續做下去嗎?他若有所思,還會做多幾年吧!或許之後便不做了,語氣遲疑。連續兩個早上看着奚老闆跟街坊熟絡地交流,或許做生意不太重要,跟街坊的感情才是讓他留戀吧!



招牌炸兩,驚喜是夾雜蝦米芝麻葱花的腸粉皮包住鬆脆油條,爽滑中帶韌性,每口咔咔響非常脆口。$14

炸兩包住的油條是自家製,有時下午一點多來到便賣光,想吃炸兩不要太遲。

叉燒腸是人見人愛的尋常美味,配上自家秘製的豉油份外可口,這店的豉油鹹甜適中,不會搶過腸粉的風頭。$15



米漿以泰國粘米粉、澄麵、生粉、油和水調成。

炸過的蝦米與芝麻炒香,再跟葱花混合,是腸粉的基本佐料。

除非特別提出要齋腸底,不然這兒的所有腸粉都撒上蝦米葱花。



腸粉皮割開三份,一挑一反便捲着一條大油條,大得只能剛剛包裹。

夫婦檔加上一個女員工,三個人打理一整間粥店,裝潢是傳統老店的格局。



金山粥店

西貢舊村西貢正街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早上6時至下午2時星期六及日早上6時至下午5時



自磨新鮮米漿 齋腸吃出米滋味

長沙灣青山道上的新耀榮粥店店面開闊明亮,裝潢是傳統的粥店格局,一邊劃作炸油器,另一邊則是煮粥和製腸粉的玻璃房,老闆和老闆娘跟街坊熟客在閒話家常,跟兒時去慣的粥店沒兩樣。這兒前身是在深水埗興華街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鐵皮檔新記,1987年搬到現址,李欽榮後來從鄉里手上頂來經營,也快做了近20個年頭。現在新耀榮的客仔,仍有當年新記的熟客。「有些熟客帶着孫仔一齊來食嘢,現在長得比我還高了!」李欽榮笑說。能在接手老店後,把舊客留住,想必他的手藝定有個人之處。



老闆李欽榮熟悉店內每個崗位,事事親力親為,跟街坊感情要好。

磨米漿要用舊米,米黏性低,蒸起來的腸粉皮才會爽滑。

每天分兩次磨米漿,確保米漿新鮮。



在蒸爐上,把米漿倒入的確涼縫製的腸粉布上,鋪勻、加入餡料,蓋上,動作要一氣呵成。

舊式粥店才會用的竹板,專門放上剛拉好的腸粉皮,因透氣快,令粉皮不會過腍,更易捲起。



竹板疏氣 捲出爽滑腸粉

新耀榮的名物是粥,腸粉同樣受歡迎,沒有放餡的齋腸最能吃出腸粉滋味。甚麼是腸粉味?就是最純粹的米味。店中堅持用每天鮮磨的米粉漿來製作腸粉,蒸出來的腸粉特別爽滑,帶着濃濃的米香。「做腸粉要用舊米,我們店用的是泰國三年的舊米,只能浸泡兩小時便要磨,免得失掉米香。」為保持粉漿的新鮮,每天會分兩次磨米漿,一次是凌晨四點,另一次是早上九時作晚市之用,見李欽榮將米、菜花籽油和水加入電動石磨機中磨成粉漿,每天用上50斤米。李欽榮三十多歲才入行,但因家中老父跟兄弟是開粥店的,從小耳濡目染,也相當快上手,他跟店中拉腸粉的丘師傅一起拍住上,堅持只做最傳統的純米布拉腸粉。只見他將粉漿澆上浸濕的腸粉布上,然後快手鋪上餡料,計準時間約兩分鐘蒸熟便取出,每一下都是功力的表現。「初時學做腸粉,最難忍受就是高溫燙熱手指頭,因為腸粉不能放太涼才捲,會捲不動的。」李欽榮憶述。他把剛蒸好的腸粉連布反在竹皮上,一拉,鋪平,竹板可以疏氣降溫,讓腸粉吃來更爽滑,還令腸粉皮更易捲,其中甚受歡迎的齋腸,密密捲也很快便賣光,所以他一有空檔便要捲好一小批放入保溫箱。帶餡料的腸粉則即叫即製,材料都在附近的長沙灣街市入貨,以保新鮮。記者試過牛腸和豬膶腸,最喜歡蒸得剛好的豬膶腸,吃來仍爽身又鮮甜。採訪尾聲,李欽榮着兒子出來幫手,見他手藝如父親純熟,原來他比父親更年輕學做腸粉呢,初中已在店內幫手,現在二十多歲已工多藝熟。在老師傅大喊難請新人之際,難得仍有年輕人願意學這傳統布拉腸粉手藝,令人欣慰。



受歡迎的牛肉腸,加入陳皮絲和薑酒調味,蒸上約兩分鐘,帶有淡淡果皮香。$16

豬膶腸粉外皮軟,豬膶塊塊厚薄適中,咬下啖啖爽滑,要蒸得恰到好處。 $16

齋腸爽滑帶有淡淡米甜味,只要澆上特製甜豉油已教人吃不停口。$10



新耀榮粥店

長沙灣青山道310號地下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早上6時至凌晨12時


普遍做布拉腸粉的布,以的確涼縫製,含35%棉和65%聚酯纖維,通氣滑溜,不易磨損。

來自廣州西關的小食

腸粉的起源眾說紛紜,起源地則一致認定是嶺南廣州的西關地區,是當地的小食,其中以西關的布拉腸粉最為有名。有人說早在清末,廣州街頭就已聽到腸粉的叫賣聲,認為腸粉應有百多年歷史,亦有一說法,稱有餡腸粉是抗日戰爭時由茶居泮塘嚼荷仙館創製。最初的腸粉以竹筲箕作蒸腸粉器皿,其後另一家廣州酒樓萬昌樓改良以白布澆米漿同蒸,發現以此方法製成的腸粉厚薄均勻,光滑有彈性,漸漸廣受歡迎,大行其道。


用鐵皮抽屜蒸櫃蒸腸粉是新式粥店的主流做法。

新派櫃仔腸粉欠個性

除了布拉腸粉外,還有另一種用鐵皮抽屜蒸櫃做的腸粉,俗稱櫃仔腸粉,多是新式腸粉粥店採用。把倒入米漿的金屬大板,放入多層的鐵皮抽屜蒸櫃中蒸熟,由於一次可放入多塊大金屬板,故可大量製作腸粉,所需的製作技術較低,新手也很快上手,出來的成品統一,但沒有布拉腸粉的獨特個性。



記者:謝翠玲攝影:許先煜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3/195259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