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从一篇博文看酒行业的思考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td8z.html

  刘祖悦  2011年6月12日

    泸州老窖自称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挟400多年前的明代酿酒窖池,几年前成功开发出来1573高端白酒品牌,辅以强大的营销能力,实现了泸州老窖的复兴, 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营收入从2004年的12.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3.7亿元,增长了4倍;净利润从2004年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10年 的22亿元,增长了55倍;与此同时,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股价上涨了50倍。如今,泸州老窖的1573高端白酒品牌已经成为了位居茅台、五粮 液之后的高端白酒品牌之一。

    由于安排时间失误,6月10日赶到泸州老窖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上午的股东会已经开完,幸运的是,泸州老窖的投资者交流会安排在了下午。中午的午餐安排在 了泸州老窖的食堂,午餐安排了1573中国品位给与餐者品尝。这是我第一次喝中国品位,可能是喝的是低度(38度)中国品位的原因,感觉口感一般,比飞天 茅台差一些。午餐上,遇到了一些私募朋友,如厦门的杨总、广州的宿总、杭州的徐总、昆明的方锐等新老朋友,真是人生无处不相逢,这些朋友都是价值投资者, 都喜欢实地调研,见到他们感觉很亲切。

    午餐后,与几位私募朋友交流了对一些公司最新看法,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股份、双汇发展等。

    下午的投资者交流会在泸州老窖营销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公司董事长谢明主持,参会的公司高管还有总经理张良、财务总监敖治平、董事会秘书曾颖。

    谢董事长致辞后,张总经理介绍了2010年度公司经营情况,然后进入了股东及研究员提问环节。参会人员围绕泸州老窖产品结构、产品提价、发展规划、华西证 券股权、销售模式及措施、面临的风险等进行了提问。股东及研究员的问题主要是张总经理回答,张总很能侃。遗憾的是,谢董事长提前离开了交流会。

    投资者交流会持续了3个小时左右,交流会结束后,公司安排参观了泸州老窖1573窖池等生产实施。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泸州老窖的股东大会,对泸州老窖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泸州老窖的品牌还比较弱。在这次交流会上,张良总经理在回答问题时,承认泸州老窖在品牌上与茅台、五粮液的差距还很大,他非常羡慕贵州茅台的管理层,因为贵州茅台已经进入了消费拉动的阶段,可以轻易提价,还是供不应求(贵州茅台竞争力得到对手的羡慕,可以确认确实优质,相比于铺天盖地的评论,我最看重竞争对手的看法。)。而泸州老窖为了稳定价格,还被迫采取控量的措施,不敢放量,经营也比较辛苦(不好,不喜欢辛苦的企业)。

    泸州老窖在营销方面的能力非常强,进行一些渠道的创新,建立了柒泉模式。可能这也是泸州老窖能在几年内建立起1573高端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

    泸州老窖在历史底蕴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得到了挖掘。公司有许多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窖池,并利用这种历史优势和文化优势建立高端品牌、开发高端产品。在 成功开发了1573高端白酒品牌后,目前正在开发窖龄酒、百年老窖等等,这些历史底蕴加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将给泸州老窖带来独特优势。

    泸州老窖的已经实行了股权激励,较好地解决了高管人员的激励问题。但从这次投资者交流会上,还是看不到高层之间有很好的默契和配合。比如交流会的问题主要 是总经理回答,总经理显得有点强势,也能侃,董事长坐在旁边就显得有点无所事事,最后董事长提前离开了投资者交流会。一般来说,这样的交流会应该是董事长 主导,总经理配合。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我得到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我就白酒行业及泸州老窖面临的可能风险提出了问题,但总经理虽然回答了,但我感觉不满意,因为没有实质性地回答。。

    总体而言,泸州老窖是比较优秀的白酒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营销能力,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的支撑下,泸州老窖长期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但泸州老 窖中期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公司的品牌比茅台、五粮液弱,导致提价能力和放量能力都不足;泸州老窖还有中、低端产品,低端没有多少盈利能力,中端面临激烈的 竞争。同时,泸州老窖的中、高端的消费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商务需求,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或者出现一定的危机,商务需求将会下降,这样就会对泸州老窖带来 一定的打击。

     泸州老窖依然是一家值得跟踪的公司,但我目前还看不到其在未来几年可以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和确定性,更多地看到了其在未来几年可能面临增速下降的风险。

 

附录:

 

2010年度股东大会交流纪要:

 

Q1档酒和低档酒发展很快,中档酒显得薄弱,这几年一直在调整中档酒,但效果不太明显。公司领导是否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什么时候中档酒能够比较快的增长?

A:中价位酒一直在调整。过去十年公司在花最大力气塑造15730105 年在用泸州老窖的血来培育157306 年以来1573 成为公司最重要收入、利润来源,特曲等老产品的经销商人气有不足。从今年情况看,15 月份泸州老窖特曲及以上到1573 以下有比较好的增长。

国窖1573 坚持走超高端的路线,3000 吨的原酒产能不会改变,商品量会根据高、低度有所变化。未来要走的路就是要做品牌高度、品质高度、文化高度的文章,再做价格的文章,这是定下来的方向。未来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战略思路,战术即出现一些情况也不算问题。

老窖要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也要引导培育消费者,故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市场上还在生产的白酒企业有一万六、七千家白酒企业,小而散。

中价位酒是未来提高盈利能力和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故会用点市场的方式,如百年泸州老窖、年份特曲、金奖特曲、浓香经典等,这个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内还会坚持。窖龄酒是老窖原创,至少未来5 年会是竞争1573 以下价格带的主要产品。老字号特曲实际市场销售结果来看是一个区域性产品,选择了修补性方式,推出金奖特曲,由博大和销售公司两家竞争销售。用的方式仍然是点状布局发展。金奖特曲的发展略好于预期,老字号也在增长。再用3 年时间,把点做到面,后面再做品牌清晰化的安排。低档方面,还有空间,会继续推动其增长。

 

Q22011 年目标规划,十二五、或十三五的规划是什么?

A:销售额100 亿是柒泉公司的口径,86 亿是股份公司含税口径。十二五、十三五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公司当前状态总结几句话:方向确定,聚积人才;环境优(内部风气,酒业集中发展区、白酒金三角)、基础强(品质、历史文化、产能、储备,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改革,)、机遇好(中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激励好。2013 年以后,泸州老窖以营销人才为代表的人才会成为全国的NO.1。公司成立了商学院,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

 

Q3:华西证券股权方面,如果上市公司不转让会否更好,想问一下步骤?

A:华西证券净资本此前是30 亿,融资融券要求是要达到50 亿,故要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已经达到了50 亿的目标。今后华西要上市规范运作,以留住人才,这是未来发展的目标。故老窖要放弃大股东地位,否则不能上市。

 

Q4武陵酒为何引入战略投资者?

A:武陵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破产重组,2010 年湖南武陵销售不到一个亿,底子薄。但常德政府很看重,希望打造成地方名片,要求建设千亩、万吨、百亿的园区。同时,泸州是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区,南、北两区共10000 亩酒业集中发展区2011 年会建设得差不多,这是公司资金投入的重点。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资金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三次破产都搞不好,这次估计也难

 

Q5随着茅台价格往上涨,中国品味价格有没有考虑再往上涨?能否介绍公司产品顺价销售的情况?

A:茅台酒提价是整个白酒行业会受益,1573 也会受益,对中国品味的影响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利好。当前1573 还是推广阶段,目前品牌高度、强度、影响力与茅台、五粮液等相比还很小,还处于需要销售推动阶段,而不是拉力拉动。中国品味最高供应量600 吨,不会变。未来价格走向方面,要关心市场变化,但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兄弟企业都在放量,但老窖的量不动,价格会动,销售额也会动。再次强调价格会持续走强,会超出大家的期望,如有可能就会单兵突进。窖龄酒会填上提价后的空白,有价格上涨空间,比如提高90 年的价格偏低。这几年推广的重点是中国品味,但还没有能力推世界品味。提到未来如果做世界品味300吨,60 度的200 吨。公司销售收入的支撑是特曲以上产品,绝非二曲等产品。

 

Q6:一季度收入增长40%,现金增长20%多,应收票据为何大幅增长,23 季度会否降下来?公司酿酒产能是多少,未来会否有酿酒产能的投资?窖龄酒产品体系,受众群体,市场竞品的情况,当前销售团队和销售区域、销售渠道和营销策划思路?专卖店和团购建设情况?

A:应收票据有很大增长,是更好地与经销商形成了利益的平衡。老窖保持了较高的存款余额,利息很低,监管要求不允许做理财产品等要求,同时经销商资金成本 高。故为了让经销商与老窖保持更好的关系,才有票据大幅增长。未来随着销售的增长,应收票据还会增长,这是正常的,这些票据全是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时间6 个月。2010 年开始建造的10 万吨的在建工程,2011 年已经处于完工状态,已经开始贮酒。

1 季度收入增长高于利润的原因包括:华西证券减利、2011 年广告投放增长比较大、期权激励计提高于2010 年。

 

窖龄酒是公司战略性产品,90 年做1573 上移后的替代。中国白酒仍处在做蛋糕的阶段,公司仍在按市场定位来争取。专卖店是泸州老窖一大工程,2010 年开店速度有所放缓,2011

下半年会进一步提速,未来5 年会推动专卖店系统推进。未来专卖店产品配置是有要求的,商超走红色产品(竞争性产品),专卖店重蓝色产品(个性化产品)。正在做视频呼叫中心,可以在专卖店看生产现场,甚至和董事长、总经理对话,投资几千万来搞。

 

Q7、老窖1573 当前在高档白酒的市场份额占10%左右,茅台、五粮液每年放量15%,老窖1573未来份额会否变小?

A:1573 要走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和茅台、五粮液去拼量,因为当前市场基础和品牌高度不够,未来1573 要是做到平均5000/瓶,不放量收入增长也很快了。2009 年下半年和2010 年,1573 曾经与五粮液形成了剪刀差(低于五粮液),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就又会走上原来的老路了。未来1573 的价格一定会高于五粮液,因为稀有。

 

Q8、2010 年报表上费用投放降低1.6 亿,想问实际投放增长多快?未来投放重点?

A2011 1573 那块的费用率会下降,中国品味推广过程中,会继续花费用,要持续35时间。2012 年费用占比较2011 年不会下降。现在正在做大量的终端营销,正由批发这种形式往终端团购这种形式发展,人员数量会快速增长,至少20112013 年,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如股份、柒泉、经销商人员,人员都会快速增长。另外广告费用会继续增长,但幅度不会象2010 年较2009 年增幅那样大。费用投放比例20112013 年不会大的变化,之后占比会下降。

 

Q9感觉公司多种产品投放并无重点,在平均用力,是公司在试探市场?能否对产品重要顺序排序?给柒泉、博大的费用如何处理的?

A:要大招商、招大商。竞争越来越激励,经销商资源正在碎片化,故公司只能增加经销商数量。产品不是平均用力,2011 年销售公司重点是中国品味,然后是窖龄酒,然后是特曲。销售公司现在只负责4 个产品,1573、窖龄酒、中华老字号特曲、老百年泸州老窖,算不上平均给力。博大2011 年,或者未来3 年,重点均是金奖特曲,2011 年将占到博大销售收入的10%。明确提出扁平化招商。如金奖特曲是县级招商,未来头曲、二曲是往乡镇市场延伸。柒泉支付运费、广告费用等,2011 年会新组建柒泉公司,大片区已经取消了,要加强前端反应。再提双脱钩,市场费用与销售量脱钩,与经销商脱钩,从而聚焦费用投放。要做到酒的计划等于财富,国窖一定会往这方面走。老窖现在是把大客户减少,扩充经销商数量。2012 年重要的增长是大招商,使增长能够落地。2011 15 月,1573 市场实际消化数量比2010 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得益于茅台,并提到五粮液也受益于茅台。

 

Q10柒泉公司过去两年带来的成效?20112012 年会否加大柒泉推广。销售公司4 个产品,还是太多,未来有否成立专门团队来做窖龄酒的打算?

A:要求销售人员由管理型转向参与为主,服务为辅。1573 2010 年到2011 年的调整实现了顺价销售,销售人员得到解放,经销商积极性提高,动力上来了。2011 年提出要组建12 只狼性团队,浓香经典组织了两个团队,2010 年只做了2000 多万,2011 年前半年就比2010 全年几倍增长。精品特曲也要组建一个专门团队,点状做法,比如只做3 个省。前台狼性化,后台精细化。2011 年要组建34 个新的柒泉公司,今后要往一个省一个柒泉公司的模式走。正在试点要把权力下移到柒泉,要从前两年的经销商联盟转变为经营实体,总部的功能就是管理,主攻战略,柒泉则主搞战术。现正在川南试点,弱化总部。充分信任、充分授权、严格监管,把一线的权力下移。未来增长仍需要管理结构的反应。股份公司只负责经营品牌、文化、人才、管理。

 

Q11、当前柒泉公司数量及未来规划?现在销售收入能够覆盖的比例?组建的原则,是区域还是省份?处理与柒泉公司的关系时,是按多少折扣,或返还来做的?

A:泸州老窖最大的特点在改革,不变的唯有变化。精品特曲:把华东大区的经理变成民营企业,由其去销售精品特曲。泸州老窖:要实现产权联结型往控制力发展型转型,回避国企体制,提高效率。比如包装生产线劳务外包后,生产效率提高了60%。柒泉以后每个省都要组建,解决经销商资源整合与联动的问题。华北柒泉要分开了,如北京要单独成立,因为要求高,经销商数量多。2011 年总经理在北京开现场会开了4 次,针对中国品味。北京就是一个特区,博大、销售公司整合成一起了,不同渠道由不同队伍去做,板块化管理而非条块化。北京销售公司定的指标完成很好,14 月份,北京比2010全年都要多得多。2011 年新的考核,“沉没法”。如计划是2 个亿,其中1.6 亿与收入无关,0.4 亿与考核相关,则等于加大了考核的激励力度,对0.4 亿的追求力增强了。估计超额完成计划对收入的放大作用在5 倍左右。

 

Q 12、面对中国经济可能的增速放缓或可能的危机,会不会对公司带来一定的冲击?公司对此有无准备?在什么情况下,公司会陷入困境或面临危机?

A10 年内老窖没有看到危机。即使市场有逆转,但白酒2600 亿的市场,老窖50 多亿的销售额,可以发挥人的作用。对白酒行业有信心,财政收入仍然在高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是白酒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吗?有新意,需要进一步确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6

樸緻國際 從一張辦公桌開始的新人生 網路新貴堅持十八歲熱血闖出千萬商機

2011-10-31  TWM




從月薪不到兩萬元的保險業務員到年薪百萬元的電子商務經理,張恆之在金融海嘯、自己三十歲那年,選擇「開除自己」創業去,不料一手創立的公司卻被惡意併 吞。

黯然重回職場的他,為何依舊「不怕死」地選擇再次創業?

撰文‧鄭淳予、方沛晶 攝影.林煒凱「是個男人,三十歲以後就應該去創業!」這是十八歲初出社會的張恆之,聽過最熱血的一句話,從此「創業」兩個字,就在他的心底生了根。

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也是樸緻國際總經理張恆之的寫照。從小不愛念書,十八歲沒考上大學後,張恆之就決定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保險業 務員,之後陸續做過靈骨塔業務、燒肉店公關、美髮沙龍講師等。

實現和自己的約定 三十歲第一次創業「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從零開始,有的甚至沒底薪,剛開始每月薪水只能領到一萬多元,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幾乎都能領到百萬元年薪。」張恆 之說,乍看之下,他的工作領域毫無關聯,就連工作內容都不太一樣,其實,他有自己的盤算。

在統一安聯當保險業務員時,當時一位處經理曾告訴他:「二十一歲設定自己每月賺一萬元,二十二歲二萬元,二十三歲三萬元,每年把目標加一萬元,當你三十歲 時,月收入是十萬元,三十一歲就應該創業了。」「大概是因為處經理說了那句:『是個男人』吧!」從此張恆之就牢牢地記住,三十一歲就是闖事業的大限,所 以,在此之前他到處取經,讓自己能在而立之年做好創業準備。

張恆之三十歲那年,也就是金融海嘯發生的那一年。

當時他在台開董座邱復生旗下的I'm TV擔任電子商務經理,一年要扛上千萬元的業績,然而那時網路電視發展不完全,加上金融海嘯使得公司資金大為緊縮,在一次高層人事異動後,公司要求各部門 主管必須提出一份裁員名單,以撙節開銷。

當時,他二話不說,就在裁員名單上寫了自己的名字。「要裁,先裁我好了!」張恆之這麼告訴他的主管。他並非不在乎這份近十萬元的月收入,但如果他的一份薪 水可以換得二位底下員工的留任,那麼他第一個開除自己!

另一方面,他和自己約定的創業期限將至,既然對自己承諾,就先不管景氣如何,大膽去做。第一次創業,張恆之選擇自己最熟的品項開始,因為他酷愛衝浪,一年 至少會造訪印尼峇里島三次,於是決定引進當地充滿休閒風情的柚木家具、家飾品,找了一位原先就開家飾品店的朋友合夥,兩人各投資一百五十萬元,租下台北市 光復北路的巷內店面作為門市。

對峇里島熟門熟路的張恆之,發現這些家具家飾品質良莠不齊時,還自己花了一個月時間到峇里島採購原木材,又在當地工廠學習木料加工。所以他比一般進口廠商 更會分辨貨品的等級,也因此一張市面上要價兩萬元的柚木沙發,張恆之把賣價壓到一萬元以內,還維持一五%的毛利率。

經營三個月下來,張恆之發現,即使把成本壓到最低,還是入不敷出。「家具店不是便利商店,顧客不會常來,即使來了以後發現你的桌子便宜,他也只會買個一、 兩張,這樣一件、一件慢慢賣,根本無法回本。」同時,他也發現,很多顧客要的不是一件家具,而是一套用家飾、家具妝點空間的解決方案。

「客人想聽的不是這張桌子有多便宜,而是每一樣家具延伸出去的空間概念,讓他可以在心中構築我們形容的峇里島風情。」於是,張恆之從賣產品轉變為賣「服 務」,利用店內商品為客戶規畫室內陳設或庭園造景,把商品從一件一件賣,變成一組一組賣,果然讓公司轉虧為盈,每個月營收一舉躥升到一百五十萬元,毛利率 也提升到五○%。

夥伴要求拆夥 一百五十萬資金付諸流水眼見公司業績正要起飛,張恆之卻被合夥人一腳踢開。「我從十八歲就有一個信念,就是和別人做生意,一定要全面信任,否則就不要合 作。」他說,因為全然相信對方,沒有發現合夥人在進價成本上動手腳,等到對方要求拆夥,張恆之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沒有談妥退股條件,原先投入的一百五十萬元 就這麼付諸流水。

當時,張恆之把創業時共資助他一百萬元的六位朋友全找來,對他們承諾,「我不會跑,我會去上班還你們錢。」僅僅七個月的第一次創業,最後以失敗作收。張恆 之重回職場,在文化交流協會裡工作,足足有半年時間,過著領了薪水,卻只能吃泡麵還債的生活。

「我真的不適合創業嗎?還是就這樣領死薪水?」已經習慣「闖」事業的他,當時每天困在電腦螢幕前,彷彿看到自己的生命光彩在流失,他不甘心就這麼豎起白 旗。

一天,張恆之和當年教導他怎麼「做個男人」的處經理吃飯,講到公司被吞掉的原委。「處經理聽完後說,那就不要和別人合夥,自己開!」張恆之卻躊躇了起來, 最後他搖搖頭說,「我沒錢了!」沒想到,這位處經理主動「金援」,還提議「就當公司是我開的,我預付你薪水好了!」當時這位處經理自己也創業開了保險經紀 公司,他不懂裝潢,所以借張恆之一筆錢當作投資。

受到這樣的鼓勵,張恆之把心一橫,決定再給自己一次實現創業夢的機會。「當時親友沒有一個人贊成,」張恆之的女友洪芷妍說,「他姊姊還哭了,覺得這個弟弟 執迷不悟,但是我知道,如果不讓他去做,就等於奪去他的人生目標。」一張辦公桌開始 衝出千萬好業績第二回草創事業,還是從已有基礎的室內設計起步。張恆之和女友因為沒錢,兩人就窩在處經理的公司裡,借用一張辦公桌,打電話通知舊客戶: 「我們要重出江湖了。」經由口碑傳散,客戶慢慢上門,第二個月就接了兩個案子,每件案子預收五成到八成的訂金,作為訂貨本金,熬了半年後,才租下民生東路 巷內的公寓一樓作為辦公室。

「公司裝潢一百萬元、申請手續費用約十萬元、每月管銷費用大概四十萬元,我們一個月平均可以接六到八個案子,到現在已經可以維持當月損益平衡了。」張恆之 扳著手指計算著,雖然公司才剛開始賺錢,但目前已擴充成擁有十名員工的團隊。

儘管張恆之沒有設計專業背景,但他謹記處經理說的,「新創事業要重新定義遊戲規則,才有機會在原來的市場稱王。」所以他打破一般小型事務所「設計師兼業 務」的形態,由業務作為設計師和業主之間溝通的橋梁。一方面讓設計師專心發揮創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客戶在需求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

果然,樸緻的業務蒸蒸日上,單月營業額最高衝到千萬元,也吸引不少設計人才加入。設計總監周士傑來自知名設計工作室橙舍,陽明山上知名的景觀咖啡廳「屋頂 上」就是他的作品,從今年七月也加入了樸緻。他說:「雖然樸緻的知名度相對小很多,但是在這裡,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除了周士傑,業務總監柯愷彥, 在今年五月前,還是年薪百萬元的科技公司業務經理,工務總監黃柏瑋則是即將開一家風格咖啡店當作副業。「公司裡的每個人都是以合夥創業的精神在做事;至於 業務量,我覺得只需要做到剛剛好的規模,大家理念相合、做得開心最重要。」張恆之說。他們雖未入股,但都有第一次自己﹁run﹂一家公司的興奮與衝勁。

看著極簡風格的辦公空間,三十二歲的張恆之已經開始構築一個比自行創業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在樸緻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現在或未來的創業者」,這股熱情,除 了讓他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可能創造一個創業者的養成天堂。

張恆之

出生:1979年

現職:樸緻國際總經理

經歷:TIGI行銷講師、I'm TV電子商務經理、家具公司創辦人學歷: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

樸緻國際

成立時間:2010年8月

負責人:張恆之

資本額:168萬元

主要業務:室內設計、家具進口主要客戶:平均年齡40歲之科技、金融、補教業中階主管營運成績:最高月營收1200萬元

樸緻國際創業成本拆解

初期投資 裝潢費:100萬元

開辦費:10萬元

固定成本 公司租金:5.5萬元(月)人事管銷:40萬元(月)變動成本 10~20萬元(建材、進口家具、電腦等採購)

毛利率 2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2

從一篇新聞報導看常士杉的投資能力 盧山林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1710532

眾所周知,常士杉的兩個基金產品已經被迫清倉,並處於清盤過程中。現在坐在電腦前寫下這個標題,肯定會被一些人罵為落井下石。

 

我 一直有個觀點:中國股市這幾年的陽光私募冠軍沒一個值得投資的。原因很簡單,幾百家基金爭得頭破血流,能拿冠軍的一定是高貝塔策略,並且是足夠高的貝塔, 貝塔足夠高,意味著風險足夠大,這要求足夠的收益,但在A股市場,高貝塔並不必然對應足夠高的成長,這個大家可以看創業板、中小板,年增長30%的公司給 50倍PE的並不少見,但即便如此也沒見幾個能真正長成巨擘的公司。

 

在過去的幾年,從新價值的羅偉廣、世通的常士杉,到去年的冠軍呈瑞的芮昆,我都不看好,當然前兩個已經驗證。關於呈瑞,我已經寫過《陽光私募冠軍呈瑞投資的輝煌能夠持續嗎?》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0515133 ,大家可以看看。

 

我今天想說的是,建議世通的持有人立即贖回。正如同我在2011年2月所建議的那樣。

 

不妨看看常士杉其執掌的世通1期是如何在2010年創造的96%投資回報率,成為當年的私募冠軍的?(以下內容來自一篇對世通的深度報導,當時世通獲得私募冠軍,常很興奮地接受了採訪,我就不說是哪兒的報導了)

 

1,選股四大原則

原則一:財務指標

財 會專業出身的常士杉,對個股挑選的第一道門檻是財務指標。淨資產收益率15%以上、毛利率25%以上、行業前景有成長性,只有滿足這三條標準的公司,才能 進入他觀察的範圍。常士杉強調,行業前景很重要,一定要選擇核心產業,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如新能源、低碳、物聯網、節能環保等。

原則二:中小盤

常士杉只喜歡中小盤個股。金融、地產等市值超過10億元的股票,他連看都不看。其股票池中,股票市值沒有一個超過10億元的股票,基本都在1.5億元到5億元之間。

原則三:聚焦江浙

公司管理層一定要在江浙一帶,譬如江蘇、浙江、重慶、武漢、上海。在常士杉看來,這些地區經濟高速發展,企業成長性更高。同時,這些城市離南京比較近,方便其就近調研,摸清公司的經營情況。 

原則四:三低買入法

按 照前三條標準,常士杉從2000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50家進入股票池。然後,他依據「三低買入法」挑出15只個股作為交易對象。所謂的「三低買入法」,是 指低價、低成交量和低關注度。「挑選的個股都是3至15元,3元是絕對的低價,15元是中性低價。10元至15元之間最容易出黑馬。」常士杉戲謔地說,股 價從3元漲到20元很簡單,但從40元漲到100元,也許就要等到猴年馬月。

 

 

2,2010年操作記錄

2010年,常士杉主要操作了27只股票,抓住的牛股有16只,如恆寶股份、銀江股份、中色股份、西藏天路、包鋼稀土,其中包鋼稀土是2010年的大牛股,全年上漲160%。

 

他的股票池有50只股票,但會經常更換。「每天都會更換,其中20%的品種優勝劣汰。」常士杉強調,「投資為了賺錢,會漲的才是好股票。」

 

「我是一個交易型選手。我每天都在看盤,看各種數據,看黃金,看股指期貨,以及內外價格之間的差距,還有企業價值。」常士杉直言不諱地稱,他的交易頻率很高,是市場平均水平的5~10倍。

 

 

3,操作和規則完全自相矛盾

關於第一部分,選股原則,相信大家看完常的描述就已經非常清晰,不用我評論。關於第二部分,我對這些股票也不做任何評論。但是非常明顯的是,常在2010年投資成功的牛股幾乎沒有一個符合他的選股原則的。

 

 

比如說財務指標,淨資產收益率15%以上、毛利率25%以上,但重倉股西藏天路2009年淨資產收益率不到8%。

 

比如說「其股票池中,股票市值沒有一個超過10億元的股票,基本都在1.5億元到5億元之間」,事實是這幾個重倉股市場都不小,市值最低的銀江股份當時市值最低的時候也有30個億。

 

所謂「聚焦江浙」「三低買入法」更是說辭。

 

坦率說,我認為任何一個資產管理團隊都必須要有邏輯,從常這我沒看到。如果還有疑慮,讀讀這篇報導吧 http://news.simuwang.com/roll/06/20120419/94076.html  講述常清盤的過程

 

關於世通資產,還有必要再做深入研究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6

不可從一而終 要隨財務狀況調整 人生五階段 完美保單加減法

2012-4-16  TWM



保險的意義是保障,許多人在規畫 自己的保單時認為,現在買的就足夠了,但人生的保單並不是從一而終,必須要隨著自己財務狀況不同而做調整,在人生每個不同階段都加一些、減一些保障。

撰文‧許瀞文

「作夢也沒有想過我這麼快就達到這個目標。」今年四十二歲、有三個小孩,已經是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王俊祥(化名)說,他參與了公司爆發成長階段,加上配股分 紅,在累積財富的路上,一般人需要三十年達到的夢想,他濃縮在十年之內完成。

而王俊祥在過去十年間,因為家庭狀態與財務累積的快速轉變,身上所扛照顧家人的責任,也歷經了從極為吃重到大幅減輕的過程,王俊祥為了因應責任的增減,而 隨時調整自己的保險內容。

他一路走來的保單加減法,彷彿是一般人三十年的縮影。從他身上,你可以看到人生面對不同生命週期轉變時,應該要有的保單加減原則。

現在的王俊祥,已經透過保險與本身積蓄,為家人打造了無後顧之憂的保護傘。但在十年之前,他就像許多抱持錯誤保險觀念的國人一樣,第一次的保單初體驗,就 買到了不適合的保單,甚至造成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的窘境。

收入平平時……

賠錢也要減掉呆保單 以免生活過不下去「我賠了將近三十萬元的保費!」王俊祥無奈地說,原來,十年前的他,年薪不過八十萬元,太太因為人情,買了兩張保單:一百萬元額度的增額 終身壽險、一百萬元額度的保障型終身壽險;其中,保障型終身壽險底下附加醫療、癌症、意外等,兩張保單每年總共要繳十八萬元的保費,沉重的負擔讓王俊祥必 須省吃儉用過日子。

忍痛繳了兩年保費之後,王俊祥愈想愈不對,二○○三年,他經由朋友的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壽險顧問,顧問仔細幫他檢視過保單後發現,太太不但買到不適合的保 單,連保險對象和受益人都有問題,「兩張保單的被保險人都是太太,受益人是我。」王俊祥氣憤地說。從風險規畫的角度分析,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才是真正需 要透過保險保障的對象,而身為家庭主婦的太太,才是合適的保險受益人。

當時,王俊祥有約六百萬元的房貸要繳,太太沒工作在家帶小孩,老大才兩歲,老二剛出生不久,當下正是他責任最重、開銷最大的時期,「而我竟然完全沒有保 險,萬一因病或意外而過世,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房子可能因繳不出房貸被拍賣,太太則要面對獨力扶養兩個孩子長大的沉重壓力。」保費過高也是問題之一,他的 年薪不過八十萬元,每年卻要繳十八萬元的保費,每個月的花費都要控制在五萬元以內才能繳得起,扣掉房貸、生活開銷後,根本無法存錢,存不到錢,當然也就看 不到更無憂的未來。

一般人發現自己買錯保單或繳不起保費時,會因為初期解約只能拿回約一半的已繳保費,選擇忍痛繼續繳款,或者用保單貸款方式度過財務吃緊時機,但幾經考量之 後,王俊祥做了不一樣的決定,「買錯了就當上一堂課,我選擇壯士斷腕。」王俊祥和太太商量之後,決定把繳了兩年的增額終身壽險解約,並把另一張一百萬元終 身壽險的保額降為五十萬元,算一算,超過三十萬元的保費付諸流水,「我不想因小失大,萬一這當中發生任何意外怎麼辦?錯了就要有停損點。」王俊祥堅定地 說。

「增額終身壽險對家庭負擔很重的人來說根本不適合,」宏觀財務公司顧問李鳳蘭解釋,因為增額終身壽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保額,「但從照顧家庭的角度思 考,隨著年齡增加,房貸餘額會愈少、子女教育的資金需求也會降低,責任應該是愈來愈輕。」她表示,增額壽險有點像是「反其道而行」,在人的責任最重時保額 最少,責任最輕時保額最高,不符合一般人需求。

舉例來說,客戶在家庭責任最重時期買了一百萬元保額的增額終身壽險,隨著年齡不斷增額,就算二十年後保險額度增加一倍為二百萬元,但那時小孩已經長大,房 貸也還清,並不需要高額的死亡保障,「而且增額終身壽險的保費很貴,以一個三十歲的男性為例,保費是從十萬元起跳。」李鳳蘭強調,「十萬元,可以幫一個家 庭買到相當足夠且豪華的保障。」

責任最重時……

增加定期壽險及意外險 家人才有保障在解約後,王俊祥重新規畫保障,他買了四百萬元的十年期定期壽險、四百萬元的二十年期定期壽險,加上公司還有三百萬元的壽險團保,他的壽險保 額就已經超過一千萬元,並把受益人改成太太,完成照顧家庭的布局。

加上醫療險及高達一千七百萬元的意外險之後,王俊祥年繳保費僅約八萬元,完全符合投保的「雙十法則」,保費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額是年收入的十倍。

為何需要分別投保十年、二十年兩種不同年期的定期壽險?王俊祥解釋,一般人會隨著收入、儲蓄增加、房貸減少,責任逐漸減輕;婚後有房貸、小孩出生的第一個 十年,是最辛苦、責任最重的階段,所以需要最高額的保障,等到第二個十年應該累積相對多的存款,房貸也還得差不多,留基本的保額就好。

在專家眼中,王俊祥減掉增額終身壽險,增加定期壽險,是再聰明不過的選擇。台灣人壽駐會董事林文英表示,自己就是以定期險作為保險內容的主軸,他提到,自 己剛買房子有房貸時,想要投保一千萬元的定期壽險,但當時身體狀況不符標準而被退保,為此,他甚至每天晚上都去操場跑三千公尺,三個月後,身體檢查報告指 數全部正常,終獲核保。

值得注意的是,王俊祥還將意外險的保額拉高到一千七百萬元。只是坐辦公室,在意外險職業風險等級認定中是最低的王俊祥,為何需要這麼高的意外險保障?李鳳 蘭指出,意外險保額應該要是責任需求(計算房貸及每年生活費)的兩倍,且意外險保費便宜,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多保一些。

且發生意外不一定會死亡,如果只是殘疾,意外險只會按照殘疾的比率賠款,並不是賠全額。例如一隻眼睛失明屬於七級殘廢,最高只理賠保額的四成,但不見得能 再從事原本的工作,「你已經殘疾了,往後能做什麼工作,需要花多少時間撫平心理傷口,誰知道呢?那時家庭的需求誰照顧?」李鳳蘭認真地說。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也補充說,意外險是最好拿來補充自己保額不足的險種,少少的保費能買到高額保障,對經常在外奔波、初入社會工作的 年輕人來說,是一定要投保的險種。

生命表調整時……

將定期壽險以新換舊 價格依舊划算○四年時,政府實施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將國人的平均餘命延長到七十歲,王俊祥的壽險顧問發現,定期壽險變得更便宜了,以二十年期的定期壽險為 例,每一百萬元的保額可以省下二千元的保費,於是王俊祥將○三年剛買的十年期、二十年期定期壽險全部解約,重新購買,就算多了一歲,價格依舊划算。

因為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王俊祥對保險徹底改觀,他現在化身最有說服力的壽險顧問,當他聽到身邊同事、朋友年年花大錢繳保費,都拿自己的案例告訴同事, 「你們買錯保單了,保險絕對不是這樣。」身在科技大廠,難免會有壽險業務員來兜售保單,尤其是保單要漲價、停賣的時候,業務員拜訪更是勤快,面對停賣保單 促銷期,王俊祥的態度相當堅定:「只要你沒需求,買的都是浪費。」

收入提升時……

用醫療、重大疾病險為整體保障加值一○年,隨著自己收入增加,年薪達到一五○萬元後,王俊祥有更多的財務調度空間,也開始思考能用更周延的保險為家庭的保 障加值。這時,他把重點放在調整孩子的醫療險。

大多數的壽險專家都會表示:「小孩沒有工作收入,所以不需要買保險。」但在這一年,王俊祥有了生命中的另一個意外:第三個孩子出生了。他考慮到,「為了孩 子生病而必須請假回家照顧,這樣的機率,往後恐怕會更多。」因此,決定透過為孩子提高醫療險的方式,彌補自己未來的「可能請假損失」。

在此之前,王俊祥一對兒女的醫療險是附加在他的壽險主約下,額度有限,但在這一年,他將小孩的醫療附約獨立成主約,以一萬元保額的終身壽險為主約,再附加 定期醫療,一張保單年繳約五千元。

為何都選擇用定期醫療規畫?王俊祥表示,他也曾經陷入終身醫療可以「保障終身」的迷思裡,但仔細想想,人的一生最需要醫療的年齡是在七十五歲後,現在買終 身醫療的額度,能趕上通膨的速度嗎?住院日額給付的一千元,四十年後的價值可能只有六百元。

彭金隆表示,保險沒有好壞,只有適合或不適合,如果已經完成基本的保障,而財務狀況又有餘裕時,的確可以從一些「次要保險商品」當中,挑選能夠為整體保障 加值的工具,除了醫療險,包括重大疾病、癌症險等,都是可以加購的項目。

王俊祥雖然在科技業上班,但生性保守的他卻沒投資過一張股票,把賺來的錢都拿去定期定額買基金,讓基金的孳息成為被動收入的一部分,加上公司業務持續成 長,這些年來不斷配股分紅,王俊祥看好公司前景都沒賣出,直到公司股價登上五百元後,他陸續出清手上股票。

王俊祥在股價七百元左右全部賣光,後來公司股價還超過千元大關,但王俊祥一點都不後悔,「我覺得人生夠用就好,股價無法預測,賺錢的股票不賣,永遠只是紙 上富貴。」王俊祥笑著說。

財務自由時……

減掉定期險 保留基本終身險當自己的房貸還清後,他把賣股票得來的現金拿去買第二棟房子,再加上這十年來快速累積的存款,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階段。這時,他又對自己的 保險內容,進行一次革命性的大調整。

去年,王俊祥決定把定期壽險全部解約,只留下十萬元的終身壽險,保費負擔略減。為什麼不再需要這些保險呢?「就算我現在真的走了,賣掉投資用的不動產,加 上銀行存款總計超過五千萬元,我想,我的太太、小孩往後的二十年生活也能無憂無慮。」王俊祥幸福地笑著。

不過,他仍然沒有忽略保險的基本功能──照顧你最擔心的人。只是,現在他最擔心的不再是太太和兒女的生活,而是自己的「長壽風險」。

「現在買保單,是規畫退休生活,我正在考慮投保變額年金險。」王俊祥認真地說。變額年金險就是投資型保單的一種,保單的現金價值以及年金給付額度,都隨著 投資績效好壞而變動,所以稱為變額。

雖然已經達到財務自由,但人生難免有意外,變額年金可以透過平常投資的累積,等到退休後再進入年金給付期,李鳳蘭表示,這比較適合即將面臨退休的族群購 買,利用年金提高所得替代率。

從十年前的買錯保險、從頭打造基本保障,到十年後把多數的基本保障解約,轉而思考利用保險照顧自己的未來,王俊祥的經驗,說明了適當的保險的確能夠成為你 安心打拚事業的夥伴,但前提是,你必須聰明地隨著自己的財務與家庭狀況,適時加減你的保單。

你或許沒有王俊祥「十年取得財務自由」的幸運,但他的保單加減法,絕對值得作為人生不同階段的參考準則。

請你跟我這樣做……

隨時加減保單內容 無憂拚事業!

──王先生近10年保單加減法2003年 32歲 年薪80萬元

+打造基本保障:

‧400萬元10年期定期壽險‧400萬元20年期定期壽險

‧1700萬元意外險

‧10萬元終身壽險(附加醫療險)

-減掉呆保單:

‧100萬元增額終身壽險解約‧100萬元終身壽險額度減為50萬元=調整後,年省保費超過10萬元,且保額大增2004年 33歲 年薪80萬元

+重買降價後新保單:

‧重買定期壽險,額度不變、保費更便宜

-減掉降價前舊保單:

‧實施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將原本的定期壽險解約=調整後,年省保費8000元2010年 40歲 年薪150萬元

+增加兒女定期醫療險:

‧三個小孩各獨立一張保單-為家庭新成員調整保單:‧將兩個孩子的醫療附約取消=調整後,保費略增,但對照顧子女更無後顧之憂2011年 41歲 年薪150萬元

+增加退休後保障:

‧考慮投保變額年金險

-減掉不需要保險:

‧達到財務自由,定期壽險解約=調整後,財務狀況能照顧家庭未來生活,將重點鎖定自己的長壽風險

人生五階段的保單加減法

──保障金額與險種增減建議單身(社會新鮮人)如果沒有過多的家庭責任,定期壽險不需要額度太高,端看自己要給父母多少孝養金,另外加重醫療、意外保障

+購買

10年期定期壽險(100-200萬元)意外險(500萬元)定期醫療險若剛出社會就買到儲蓄險,建議解約

結婚、購屋

購屋後可用定期壽險補足房貸缺口,如貸款800萬元,扣除公司團保後,若還缺500萬元,可投保20年期定期壽險+增加20年期定期壽險500萬元

養育子女

還房貸、子女養育責任最重階段,建議可加高定期壽險、意外險的保額,行有餘力也能加強重大疾病險及癌症險

+加高定期壽險的保額

加高意外險保額(可加高保額至責任需求的2倍)癌症險 重大疾病(行有餘力)

子女獨立

準備退休

子女獨立加上房貸也剩餘不多,經濟負擔逐漸減輕,定期壽險部分可以解約,可開始考慮遞延年金險

+增加

遞延年金險

醫療險(增加額度)

重大疾病險

可考慮解約定期壽險

養老

照顧自己及配偶的晚年生活,可考慮即期年金提高所得替代率

+增加即期年金險

四個保單小提醒

1.受益人填寫三個以上

很多人不知道受益人該怎樣填,壽險顧問建議把握「你想照顧誰」這個原則即可,受益人最好能填三個以上,最後補充法定繼承人。且同一順位的受益人可以不只一 位,也能有比率,如第一順位為父母,父親50%、母親50%,萬一父親和自己都離開了,這50%的保險金會落入第二順位受益人。

2.保單曾有過疾病批註,多年後或許有機會取消在投保時可能因為體重過重被加費,或者有部分的疾病被批註不理賠,但在三、五年後體重減輕,或者疾病沒有復 發,這些批註都有可能取消,加費部分也能改回一般保費。

3.搬家時要記得向壽險公司改地址曾發生過保戶搬家,但忘了向保險公司更改地址,導致要繳保費時保險公司通知不到本人,用保單內保價金扣款,扣到零元、保 單失效為止。

4.手邊要有一份保險清單台灣是世界上投保率最高的國家,很多人等到有事故發生,因為不清楚投保狀況,很難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還曾有保戶過世一年多,壽 險顧問盜領保險金的投訴案發生,手邊一定要有張自己與全家人的保險清單,避免意外發生時走得太突然,家人無法拿到完整的保險理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4

從一件愚蠢的事看市場的有效性 XR付羽

http://xueqiu.com/9335803133/22321833
證券市場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市場有效性原則」,很多理論後來都叢生於此。而巴菲特又說,「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我只能去滿街乞討了」,在巴菲特眼中,市場又是非有效的,那麼市場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的呢?

我 要從一件事說起,這件事是我最近做的一件很愚蠢的事。這件事是,近期有一個可轉債要進行發售,叫南山轉債,而由於該轉債的條件很優厚,所以上市首日該轉債 將極大可能性上漲,而如果僅僅通過網上網下申購,中籤率可能很低,而不具備可操作的收益率。而由於正股南山鋁業的持有者可以有轉債的正股50%市值的優先 配售權,於是我想到了通過購買正股來配售南山轉債,在股權登記日的第二天第一時間就賣掉。

而結果是,我所買的正股在股權登記日的第二天就 直接低開,最後下跌4%,有點超出我的預料,我本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如果正股跌得不多,我就可以可以通過配售得到的可轉債來獲取收益。而這樣的情況發生 後,可轉債上市首日必須要有8%以上的漲幅,我才能保本而退。從同類債券的定價來看,8%只能說是一個合理的漲幅,我可能樂觀估計,這筆操作也只能是保本 了。

而在這件事上,市場顯然就是有效的,雖然我懷著僥倖的態度覺得正股可能僅會小幅下跌,但是事實上市場是給了我教訓。而為什麼市場在這 件事上會有效呢?我認為,當一件事情發生的基礎是公開信息,且事情的邏輯並不過於複雜而無須超出一般人的洞察力便能推導,且時間是短期的,那麼市場就是有 效的。總而言之,你必須具備市場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東西,市場對於你來說才無效,才可能有價值盲點;當你具有的東西,大多數人都有,那麼市場一定是有效 的,千萬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

突然又想起今年發生的另一件事,這件事對於我來說則相對自豪,我曾經通過銀華金利構建了一個攻守兼備的投資 策略,並最後在兩個月獲取了10%的收益,這件事對於我來說,市場則是無效的,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分級基金的條款相比較可轉債相對複雜,不是 每一個人都能認知的,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個投資策略雖然攻守兼備,但是其期限無法預測,我之所以最後構建了它,是因為我把預期放得 不高,並認為最後的折算將早晚發生,雖然期限可能長達三五年,但是我願意去等待。也即我把目光放得很遠,我只看著最後的結果,並認為結果將最終發生,而不 太在意中間的波動。這樣,相比較現在市場的浮躁及短視,我有了其他大多數人不具備的一樣東西:耐心,只有有這種別人不具有的東西,市場對於我來說,才具有 無效性。

我覺得,在做一筆投資之前,捫心自問一下,這筆投資對於我來說,市場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非常有必要。我們習慣於對投資標的做波特五力、swot等分析,而忽略了對自己的分析,而判斷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恰好就是這種分析。

如果認為這筆投資,市場對於自己是有效的,那就不要抱任何的僥倖心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7

清玉如何從一天賣四杯變七萬杯?

2013-07-15  TCW
 
 

 

二○一三年夏天,香蕉、芒果一片跌價聲中,唯獨檸檬價格堅挺;甚至進入旺季盛產期的七月上旬,產地批發價格維持在每公斤三十三元,比去年同期上漲八成。

他去年用掉八千噸檸檬一杯招牌茶飲比便當還貴

價格大漲背後,不是政府收購拉抬,也不是產量驟減。扭轉台灣檸檬命運的,是最近暴紅的清玉人文茶飲店。

二○一二年,清玉還沒到北部拓點,中、南部約一百家連鎖店,就賣出超過百萬杯翡翠檸檬茶,用掉八千噸檸檬,它們全部來自屏東。以屏東去年檸檬產量約一萬六千噸來看,清玉約用掉屏東檸檬產量的一半,亦即全台約四成檸檬,都被清玉買去,做成比超商國民便當還貴的「翡翠檸檬茶」。

過去檸檬淡旺季價差大,淡季的四、五月每公斤飆上七、八十元,但在夏天旺季,產地批發價每公斤甚至跌至個位數。

今年清玉將據點擴至台北,最近更創下一天賣超過七萬杯的新紀錄,許多據點都要排隊超過半小時才買得到,不但讓檸檬更炙手可熱,也帶動其他飲料業者跟進推出檸檬飲料。 位於屏東九如的檸檬產銷合作社工作人員,最近被來自各飲料店的訂單追著跑。

屏東縣檸檬運銷合作社經理莊瑞貞說,因為外帶飲料店的大量採購,全台檸檬供不應求,清玉帶動的檸檬茶風潮,幾乎撐起台灣檸檬產業半邊天。

他原本灰心想收掉店一天天變熱讓檸檬茶竄紅

為何在外帶飲料紅海市場中,清玉會異軍突起?

高職畢業,在創業前曾經賣過水果、車子、房子、汽車零件、瓷磚、建材、手機配件、保險的清玉總經理王柄弦,看到夏天民眾幾乎是人手一杯的外帶飲料,七年前,他向銀行貸款了一百萬,在台中大墩路開設了清玉人文飲茶第一家門市,但卻是一個錯誤的開始。

因為大墩路是餐飲、飲料店的一級戰區,除了星巴克、春水堂、八十五度C等,外帶飲料店五十嵐、清心福全、歇腳亭,加上七、八家個人經營飲料店,競爭相當激烈。

台灣的消費者喜好偏甜,業者大多推出珍珠奶類飲品,吸引客人上門;就算是茶類,也有業者推出一杯只要七元的茉莉綠茶外帶。清玉的產品,奶類飲料選擇較少,一杯茶飲料定價三十九元,很難吸引客人上門。

開幕第一天,清玉只賣出四杯飲料,每天賣不到一百杯,約持續一年後,借來的一百萬元已快賠光,他正打算收攤改賣早餐時,竟有了轉機。

過去王柄弦總在大熱天,騎機車到果菜市場載檸檬,但他發現隨著天氣變熱,店裡需要的檸檬數量多到他沒辦法再用機車載送。

觀察到客人點檸檬茶的比例增加,他決定主打一杯茶用一顆現榨檸檬。清玉店長陳駿杰說,現在清玉賣出十杯飲料中有七杯是翡翠檸檬茶,且客人上門都是直接點名,這一味已成為清玉的招牌。

他抓到健康愛美風潮標榜現榨曾一家店賠24萬

王柄弦說,他過去曾經在台中春水堂外場做過服務,對於春水堂嚴格要求糖、水等食材天然的做法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當清玉營運逐漸有了起色,他心想,清玉一定要有其他的特色,才能吸引客人上門。

茶飲業龍頭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認為,清玉確實是抓住現代人重視健康、愛美、怕胖的特點,以「有機菜、生菜蟲,健康糖、生螞蟻」為訴求,強調在飲料中,採用在地食材及自然健康的特色,在外帶飲料市場異軍突起。

但是強調「在地食材,自然、健康」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不容易。

例如,清玉去年成了全台灣檸檬最大買家,今年展店加快,檸檬用量還會比去年成長一倍,對於貨源能不能穩定,王柄弦相當留心。

檸檬茶好不好喝,「檸檬」、「茶葉」、「糖」、「碎冰」是四大要素。而要用什麼樣的檸檬?則相當關鍵。

一般飲料業者大多買檸檬濃縮原汁來調配,方便、迅速、容易保存、價格也便宜很多,更不會受天候或是檸檬收成多少的影響。

但是清玉選擇整顆檸檬現榨,除了比其他業者多了幾道清洗檸檬、切、榨汁的手續,有時因為費工費時會引起消費者不滿,認為員工動作太慢而引發客訴。而檸檬的價格及品質,也會受到季節的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

以去年為例,受天候影響全台檸檬產量減少,四、五月每公斤檸檬價格曾飆到一百多元,兩顆檸檬要價五十元,「很不巧檸檬價格高漲那個月,清玉剛好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那個月幾乎是賠錢在賣,有家直營店當月甚至賠了二十四萬元。」王柄弦回憶。

因為不能失信於客人,就算被同業罵「瘋子」,還是咬牙賣下去。

他拓點前先備妥貨源跑遍屏東還租20甲地栽種

預計今年年底,清玉直營及加盟店數量總計將增加到二百八十家,檸檬用量會比去年的八千噸要成長至接近一倍,為了來源穩定,到北部擴點前,王柄弦走遍屏東,把擴點後需要用的檸檬產量先準備下來。

兩年多前為了拓點需要,王柄弦透過朋友在屏東租地,拼起來面積約有二十甲,請當地農民種植檸檬,預計今年將可以開始採收。

這些檸檬,清玉會以產地批發價保證收購,用於北部新拓點的檸檬需求。至於原本中、南部需要的檸檬,則會與屏東當地產銷合作社合作,維持量與質的穩定供應。雖然已經透過契作增加產量,但以目前的展店速度來看,預計今年,清玉將可能消化掉國內過半數的檸檬產量。

除了檸檬,用什麼糖來搭配也是很有學問的。

如果把蔗糖的甜度定為一百,果糖甜度可達一五○~一七○。一般飲料店用的人工果糖,只要一點點甜度就夠,果糖價格也比蔗糖便宜一半。

但是清玉因為強調用蔗糖熬煮糖水,但蔗糖甜度僅為六○,要達到同樣甜度,用量約要比果糖多一倍。換算下來,清玉用糖的成本是其他業者的四倍。

問王柄弦為何堅持用成本高又耗工的蔗糖?他說,「小時候阿公總喜歡用開水加砂糖,冰起著喝,那種甜的味道聞起來很香,現在我的飲料用的蔗糖,就是有小時候阿公喝的糖水味道。」

目前清玉資本額從剛成立的五十萬增加到四千萬元,全台營業據點預計今年年底增加到二百八十個。在展店擴張,以及同業陸續跟進推出「檸檬茶」後,清玉今年將來自同業以及自身的新挑戰。

過去加盟店不多,王柄弦對於人員服務、產品品質、食材要求容易掌握,但據點擴張後,加盟主的想法不一,能否落實對食材「自然、簡單、健康」的堅持,是一大考驗。

而清玉的加盟金(一百九十八萬元)在業界相對偏高,加盟主接下來如何找出獲利模式,以及當規模越來越大該「如何管理」,將是今夏暴紅的清玉,要面對的全新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76

攻進中國製藥百強企業唯一台商 李時珍從一帖配方 闖出千億品牌價值

2013-08-12  TWM  
 

 

「二○一二年度中國製藥工業百強企業﹂排行榜出爐,榜上一百家企業中,唯一一家由台灣人經營的「李時珍醫藥集團」排名第五十八名,事實上,這已是李時珍連續第四年入榜;從九三年帶著一只配方闖蕩中國市場,如今,李時珍已發展為年營業額超過十八億元人民幣、品牌價值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製藥集團。

靠「酸痛靈」

勇闖中國藥品市場

在台北經營管理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傑出大陸台商獎」當中,李時珍獲頒「轉型升級獎」;從一只配方到製藥大廠,二十年來,李時珍的確需要一連串的轉型升級。

原本在台灣就擔任藥廠業務員的李時珍集團總經理林朝輝,在一九九三年前往廈門,與現任李時珍集團董事長郭文和帶著一只「酸痛靈」酸痛噴霧劑配方,與當地的東風製藥廠合作,開始銷售「酸痛靈」產品。

中藥世家出身的郭文和負責藥理,林朝輝則負責行銷。「賣產品的基本道理很簡單,最好的店面、厲害的員工、最有效的產品。」林朝輝說,雖然道理簡單,但是如果沒有資金,不用談店面,連員工都請不起,「那就只得靠自己闖!」創業初期,林朝輝只有自己一個人,帶著一位助理,先以各地方政府的「貿易洽談會」為起點。

雖然不能類比於在台灣傳統夜市的叫賣藥品,但在貿易洽談會這樣的場域,的確是林朝輝發揮驚人銷售說服力的最佳舞台,「我一邊銷售產品做業績,一場下來,可以創造十幾萬元人民幣的業績;同時,我也趁機找尋經銷商。」很快地,林朝輝把「酸痛靈」噴霧劑,做到全國OTC(成藥)外傷骨科市場第一品牌,每年營業額高達二億元人民幣。

「酸痛靈」成為林朝輝在大陸發展的一帖奠基良藥,賺到第一桶金之後,甚至反過來併購了東風製藥,準備自行開發更多的其他藥品。這時,林朝輝早年在台灣的賣藥經驗,意外催生了「李時珍」品牌的誕生。

林朝輝想到自己在一九七八年左右,當時為了拓展業務曾到南方澳漁港與當地漁民接觸,看到漁民正在喝私下與大陸漁民交易的「李時珍補酒」,林朝輝對於那帖藥酒的味道之好,印象深刻,「決定就用這一帖,當作我們新藥品的開發方向!」林朝輝於是前往李時珍的故鄉湖北省蘄春縣,找到了當時屬於國有的「李時珍製藥廠」,發現該廠經營績效並不好,於是開始提出收購的想法。

「收購國營事業」,一般企業恐怕想都不敢想,但是敢拚敢闖的林朝輝經歷兩年的時間,很有誠意地與當地政府接洽。「記得九八年遇到長江流域百年洪災,所有廠商都撤資,只有我們還帶著一百萬美元,繞道一百多公里,去到蘄春縣拜訪政府官員。」林朝輝說。

林朝輝勢在必得的決心與誠意,讓他成為湖北省第一家大型台資企業集團,先後收購了李時珍保健藥品廠、李時珍藥廠、武漢稀世寶藥廠、湖北中醫學院康萊製藥廠、七葉花藥業等,成為湖北李時珍醫藥集團的起點。

在生技產業扮演創投角色的常欣科技中國事業總裁周俊融觀察,林朝輝因為進入市場早,就像旺旺、康師傅一樣,沒有受到太多投資限制,因此占盡先機。

反應快速

以積極服務與國營藥店區隔一九九九年,林朝輝開始投產一系列高檔保健藥酒,依照李時珍自己的藥酒配方研發出「李時珍家方酒」,隨即成為全國OTC市場同類藥酒銷售第一名。其他產品如麝香祛痛擦劑,也年銷超過三百萬瓶、營收超過一億元人民幣。

能夠有這麼快的市場反應,正是靠著林朝輝過去在各個藥店通路建立起的銷售團隊,在當時中國還沒有服務業概念的時候,他就帶入「積極性服務的概念」,立刻與當時幾乎是國營企業的藥店市場做出區隔。

林朝輝評估,國營事業的員工容易有「吃大鍋飯」的心態,店面銷售人員多半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聰明的林朝輝開始在各地訓練專職銷售人員,負責「協助」藥店的銷售。「由我們的銷售人員來服務客人,國營事業的公務員樂得輕鬆,我們也正好可以推銷自己的產品。」現在,李時珍醫藥集團旗下有近六千位業務人員,四百位專職培訓師,並且在中國有超過六百多個銷售據點。

同樣也是台商的上海安東木業董事長梁少俊,是林朝輝高職時期的學長,他觀察林朝輝非常懂得找到方法讓消費者買單,「他在各地找來退休醫生,訓練成培訓師,由醫生來向客戶介紹買什麼藥比較好,消費者會拒絕嗎?」梁少俊對於林朝輝的彈性與靈活應變,相當佩服。

娘子軍隊

成功奠定百大藥廠地位

沒有上過一天行銷管理課程的林朝輝,打造李時珍品牌,靠的全部都是自己一點一滴累積來,土法煉鋼的實戰經驗最為寶貴。根據林朝輝的經驗,旗下業務員幾乎清一色都是女性業務員,男女比例甚至高達九比一。清一色娘子軍的原因,林朝輝認為女性員工比較願意接受周而復始的單一工作,而且在業務推展上比較吃香,「女性業務員比較不會被要求應酬,相對可以降低成本,即使去應酬,也是被請客的機會居多。」這群娘子軍,讓李時珍集團每年營業額,以倍數方式驚人地成長,打造出中國前百大的製藥廠。

出身貧困的林朝輝,從小在花蓮長大,家裡曾經窮到必須到米店賒米,「當時要把欠的債記載在牆壁上,爸媽都會叫小孩去賒,這樣米店比較不好意思叫小孩還錢。」有一次賒米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米打翻了,就這樣蹲在那裡一粒一粒把米撿起來,一直撿到深夜,想起那段回憶,林朝輝忍不住眼眶泛紅。

為了不給家裡帶來負擔,林朝輝高職畢業就進入海軍陸戰隊專班,服役五年後以上尉連長的官銜退伍,隨即投入藥廠業務。正是陸戰隊「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讓他在全台灣累計拜訪客戶超過一萬家次的驚人紀錄;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他在中國發展從無到有,成為百大製藥廠的總經理。

像林朝輝一樣搭著中國崛起,快速成長列車的台商企業不少,但是近年中國市場變化大,消費兩極化的現象更考驗著台商的智慧。林朝輝也正努力為李時珍及本草綱目兩大品牌積極尋求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模式,商業模式有所調整,但不變的是台商「窮則變、變則通」的精神。

李時珍醫藥集團

成立時間:1997年

總經理:林朝輝

年營收:約18億元人民幣

(2012年)

傑出台商共同特色

用「創價力」殺出紅海競爭首屆「傑出大陸台商獎」獲獎者包括大統紡織、艾美特、建大、大潤發、元祖夢果子、百腦匯、福貞金屬、驊陞科技、李時珍等九家業者,主辦單位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認為,這份名單的特色除了內銷導向,部分得獎者更是具有「創價力」的優勢。

所謂創價力,即指創造讓顧客產生驚喜質感的價值;本次獲獎廠商中,除了艾美特清楚定位於「高價精品家電」之外,青島大統紡織、上海元祖夢果子等,也具相同特色。

青島大統紡織董事長許利雄在13歲時就踏入紡織界,1972年創立惠新實業,「天鵝」、「豪門」等國人耳熟能詳的內衣品牌即是由其開發,94年轉進大陸後一路鎖定高端市場,除了經營豪門品牌,也引進許多世界名牌,如今站穩中國名牌內衣市場龍頭地位。

上海元祖夢果子董事長張秀琬是本屆獲獎的唯一女性企業家,她於1981年在台灣創立元祖食品,92年轉進大陸市場後,延續精緻食品的市場定位,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指定其為糕點麵包供應商之後,「食品名牌」的地位更加確立。

內需產業與外銷產業的基本思維差異,在於前者更需要「加值思考」,在中國內需市場風向從「滿足需求」轉變為「享受生活」的此際,本次獲獎的傑出台商,正可提供台商搶攻中國內需商機的戰略思考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9

從一部電影看懂的營銷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09.html

《壽司之神》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壽司之神》是由大衛·賈柏拍攝的關於全球最年長的三星(這裡的三星不是那家公司三星,是星級的意思)大廚小野二郎的紀錄片,2011年11月出品。

最好的產品

據相關媒體報導:現年86歲的小野二郎被稱為「壽司之神」。他位於東京銀座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SukiyabashiJiro)是全球不少饕客的聖地。他們慕名而來,只為品嚐「壽司第一人」超過五十年的壽司功夫。儘管他們的餐廳只有十個座位,廁所甚至在外面,儘管需提前一個月訂位,人均消費數百美元(最低消費三萬日幣),吃過的人還是會感嘆,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全日本只有兩間三星級的壽司吧,這裡就佔了其一。店裡沒有常規菜單,只有當日主廚定製菜單(Omakase)。也不賣其他菜品,只有握壽司。價格取決於當日選用食材,一人三萬日元起。

認真到刻骨的「手藝人」

小野二郎總是從最好的魚販子那裡買魚,從最好的蝦販子那裡買蝦,從最好的米販子那裡買米。從醋米的溫度,到醃魚的時間長短,再到按摩章魚的力度,小野二郎依然親自監督。

他會根據顧客的性別、用餐習慣精心安排座位,時時關注客人的用餐情況(包括神態)以調整壽司口味。

他的成功之處在於,對事情專注細節的態度和忍受常人不能忍之反覆的枯燥訓練。

如何訓練

從紀錄片可以看到,小野不工作時,包括在睡覺,永遠帶著手套,是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給每條章魚至少按摩40分鐘,能夠給客人帶來口感,不必同其他飯店的口感如橡膠;米飯的溫度等同於人體溫度,用蒲扇搧風降溫。

店裡的學徒開始要學習擰燙手的毛巾,訓練辛苦,不會擰毛巾不可能碰魚,反反覆覆,年復一年,然後才有可能使用刀和料理魚;十年,需要十年後,方可開始煎蛋。

通過枯燥重複一件事,精益求精。

這就所謂:做營銷需要「選擇一小部分任務,持續開展工作,每天都有新進步。」其實,何止營銷呢?

片中小野二郎語錄: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

——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有人知道巔峰在哪裡。

——即使到我這年紀,工作了數十年,我仍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依然感到欣喜,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的精神。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66

從一顆藥丸到一碗飯都做 取代IT的神秘行業

2015-01-14  TCW

不只是生技!未來世界裡,食衣住行都和它脫不了關係,蓋茲甚至預言,下一個世界首富,就是來自生物經濟領域。

想像,現在是二○三○年。

早晨起床,身體有些不舒服,透過智慧社區網路連結的醫院發來訊息,提醒被照護者的血壓異常,應該服藥了;透過螢幕進行遠距問診後,醫生調整了處方,利用聲控下指令送出,連結到藥局端,連鎖藥局的無人車接獲指令,把需要的藥品與保健食品送抵大門。

生活新想像:應用面超廣百歲人瑞、木製衣服全都不稀奇

而這一切,都自動記錄在被照護者的雲端病歷裡,不論接下來到全球哪裡遊玩、出差,這套系統都持續守護。

這個新時代裡,「百歲人瑞」不再被特別表揚,因為已經成為常態:特殊疾病幾乎滅絕,因為醫生可以把潛在患者某一段無法產製蛋白質或酵素的DNA抽出,修補 後重新放回;毒性強的化學藥品,被療效精準、對人體傷害小的生物藥所取代,即便罹病,服藥的副作用也大為減低;幹細胞等再生醫學的費用,比買一支手機澴要 便宜,從外表判斷年齡的難度越來越高;全球人口雖然達九十七億人,卻能有充足的糧食……。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日本、中國、韓國、歐盟等全球主要經濟體所擘畫的未來生活。

支撐它實現最重要的關鍵字只有一個,就是「生物經濟」(Bioeconomy)。

就連以新台幣約八十二兆元、十六度登上全球首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說:「下一個超越我的世界首富,一定是出身生物科技產業。」

生物經濟到底是什麼?競能有如此大的商機與影響力?

先來看幾個關鍵數字。

每五年,全球生物經濟產值就增加一倍,平均年增率約兩成,是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六倍多。

二〇二〇年,全球生物經濟產值將達十五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兆元),是今年全球資通訊硬體(泛IT)產值的三倍多。

未來,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五〇%都會與生物經濟有關。

這是因為,你再也不能用對「生技」的刻板印象——藥品、疾病治療,來框限住它,未來,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凡是使用到生物技術、或從而衍生的經濟 行為,都隸屬於它的範疇;這包括了木材做成的衣服、由藻類與微生物製成的燃料,及取代塑化材料的木質纖維,甚至是用生物降解的廢料處理、檢驗蝦苗以防止傳 染病、提高產量等。

也就是說,生物經濟將如同一張綿密的大綱,把人的一生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包覆,估計二〇二〇年之後,生物經濟將取代資通訊產業,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驅動者;而且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改變的速度,都將超越先前的農業、工業與資通訊產業,幾十年間就能有根本性的顛覆。

別以為它很遙遠,已經有許多火苗在全世界點燃。

產業新革命:三星搶當領頭羊蓋生物藥廠,速度產能衝全球第一

十二月二十一日,從韓國首爾市出發向東北約三十公里,來到填海造陸的松島經濟特區,在韓國總統朴槿惠的見證下,全球產能最大的生物藥廠正式動工。

這是全球最大科技集團三星(Samsung)的最新投資,過去四年裡,它已經投資超過二十億美元,用以建造兩座生物藥廠,及開發生物學名藥;而這座最新的 藥廠在二〇一八年啟用後,將使三星在「全球最大消費電子企業」之外,再多一個「全球生物藥代工(CMO)龍頭」的頭銜。被三星寄予厚望的生物藥,正是「生 物經濟」的關鍵環節。

目前藥品的市場主流,是取自礦石等的化學合成藥品,治療時會產生副作用等缺點,但生物藥(如蛋白藥、單株抗體藥)取自人體、動植物或微生物基因,與人類演化較接近,治療時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

正因為得培養活性細胞株,生物藥廠興建與量產難度比一般化學藥廠更高,王少需四十個月,但三星一如以往快、狠、準的行事風格,以長年半導體工廠的經驗為基 底,成立「愛迪生工程」計畫,加速生物藥廠建造的效率,建廠時間與所需經費,都比業界平均減少約一五%,不論建廠速度還是產能,都創下全球新紀錄。

三星集團接班人李在鎔更計畫在生物經濟領域重現先前的「半導體神話」,先成為生物藥代工製造龍頭,接著是學名藥開發、最後直指專利新藥。

看上生物經濟商機的,不只是三星,還有全球最大化工醫藥集團之一的德國拜耳集團(Bayer)(其他詳見第五十七頁表)。今年九月,拜耳集團正式切割聚合 物材料部門,這個部門曾經因為新聚合物材料的發明,在全球紡織、營建、汽車等產品 上造成革命,也曾在二〇一五年五月創下第一架全太陽能飛機橫越太平洋的世界紀錄,但現在它被切割獨立為全球第十大化工廠科思創(Covcstro),因為 母集團認為未來全力聚焦的方向,是生物經濟。

一八九九年,拜耳開發出「阿斯匹靈」,後來成為全球最普遍使用、知名度最高的藥品,而被封為「世紀之藥」;一百多年後的現在,拜耳再度走回老路子,該公司董事長戴克斯(Marijn Dekkers)說,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對高品質的食物與更好療效的藥品需求將增加。

二〇一六年元旦起,拜耳將由處方藥、大眾健康、作物科學三大事業部來主導營運,從人類的小咳嗽、防曬、營養品、心血管疾病,到植物種子與農業的病蟲害防治,以及寵物、經濟動物的疾病治療等,都會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不僅如此,新的商業模武也應運而生。

商業新模式:App蒐集大數據

顧客資料上雲端,免開口就知需求

美國最大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花了三年多,透過手機應用程武(App)等大數據工具,蒐集了全美約八千家分店附近住戶的資料,包括哪一家 小孩何時出生、喝哪個品牌的奶粉;誰家的老人家有什麼慢性病、定期會來拿處方藥等,你還沒有走進店裡,它就已經知道此刻你最需要什麼產品。

沃爾格林透過手機應用程武,提醒用戶現在該吃藥、或是該去拿藥了,還幫你記錄每天運動、跑步的資訊;走到店裡,拿手機掃條碼就能知道這個藥品的功效與用法,再不清楚,點一下就能線上諮詢營養師。

根據沃爾格林二〇一五第三季公布的數據,使用其手機應用程武的消費者,消費金額是非使用者的六倍。一改過去只能被動等待客戶上門,現在可以主動集客,並且透過各種客製化的健康服務,讓消費者 越來越離不開它。

通路、生物技術、加上大數據,過去這幾個產業壁壘分明,但很快的,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說:「生命科學會跟科技產業結合,界線會越來越模 糊,你沒辦法區分哪些是Bio(生技)帶來的產值,哪些是technology(科技)帶來的。」融合(Fusion),是生物經濟帶來的第一個改變,你 必須發揮想像力,各種跨產業的融合都可能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綜效。

然而,要找到新機會,得先改變傳統思維。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說,在工業與科技時代,台灣習慣於從「製程技術能力」來想產品,一切的創新源頭、研發資源的擺放,也都在製程技術上面。但進入生物 經濟時代,邵耀華認為這個思維將完全被顛覆,得先理解消費者需要什麼,才回頭去找相對應的製程技術,製程技術也會從主導地位變成從屬配角。

製程新思維:個人化成主流從孩子一出生,就客製化醫療

這是因為生物經濟時代,個人化、客製化將成為主流。

基因圖譜(gene mapping)的建置提供了每個人獨特性的資訊,孩子一出生,光是從基因判別就能知道他容易罹患哪一類疾病、在什麼方面有天賦、是不是容易體重過重等資 訊。因此,醫生、營養師可以從這些資訊中判別,高度客製化個人的醫療行為、預防保健、甚至是食療管理——小從你一餐到底該吃幾碗飯,大到直接抽出一段基因 重新修補後再放回。

因為Google等大廠的投入,未來,進行基因圖譜檢測的代價會越來越低,比買一支蘋果手機還要便宜。

邵耀華認為,工業時代大量標準品的模式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從硬體到服務的高度客製化,因此,製程技術能力只是你用以滿足消費者的標準配備之一,不再是競爭優勢的保障。這,就是生物經濟即將帶來的第二個改變。

十年內,生物經濟影響人類生活的層面與速度,將進入高速起飛期,這一場人類史上的新劇變,將從方方面面改變我們。

你的生活,生物經濟全包了!

從改良農作物成分、用個人裝置管理健康,到更精準的醫療用藥,它無所不在。

撰文者 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19

人生從一項專長開始


2016-04-04  TCW




有一天,家裡的馬桶壞了,管道堵住了,水開始逆流,滿到整個浴室都是髒水,我急忙找了一個專門通馬桶的人來修,他帶了很長的鋼線,先從浴室的排水口開始通,花了一、兩個小時,始終通不了,他告訴我,必須要把整個馬桶拆起來,從馬桶的出水口通,才有可能通好,但是這樣他的要價就更高了,約需要三萬元,問我願意嗎?

這時已經接近半夜十二點,我心想一定要在今天修好,否則明天又要臭一天,就答應了,最後終於在半夜兩點修好。

在這幾個小時中,我一直在旁邊觀察,也一直與他聊天。

我發覺這是個有趣的行業,永遠有需求,有需求時又必須立即修好,而其收費又甚為可觀,所有的人又都不能不花,因此他的收入是高的,通常每個月都會有六位數以上的收入。可是他告訴我,生意不缺,但是生意做不大,因為永遠找不到工人,年輕人也不願意學,因為這是一個不光彩的行業。

聽到這,我就十分感慨。台灣年輕人老是抱怨薪水低,只有二十二K,可是卻有月入六位數以上的行業永遠在缺人,這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人生想安身立命並不

難,只要擁有一項專長,把這項專長做好、做透,都可以有不錯的收入。

我常遇到年輕人問我生涯規畫的問題?要做什麼事?要找什麼工作?人生才會圓滿?

我總是回問他們:你的專長是什麼?你會做什麼事?可是大多數年輕人都回答不出來,他們大多數是按部就班的讀書、畢業、找工作,一直要到找工作,才開始想要做什麼,他們通常一項專長都沒有!

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劇,當我們沒有一項專長,當我們做什麼都可以,也做什麼都不行,就代表我們沒有競爭力。

專長可以非常多元,可以是擁有一項技能,例如案例中的通馬桶工人;可以是一種專業知識,例如:財務、貿易、金融、管理......,問題是這種專長不能只是學校畢業而已,一定要在就學期間,把書讀通、讀透,擁有非常好的學業成績,這樣才會被認同。

專長也可以是一種能力,如中文、英文等語言能力,我的一生都靠我不錯的中文能力工作,一輩子採訪、寫作、煮字療飢!

專長要靠積累,第一個工作可以靠機緣,可是只要做下去,就會有經驗,做越久,經驗越深入。為什麼許多人一輩子只在一個行業中轉換?因為從工作中得到了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充分明白行業的奧秘及潛規則,這也是一種專業。

專長一定要求其深,求其精,許多人窮其一生只專研一種專長,最後變成理解最深的人,這種人通常擁有最大的成就,也可能擁有傲人的財富。

人生不要問想做什麼?要問的是,我們會什麼?我們的專長是什麼?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blog 何飛鵬自慢粉絲團:www.facebook.

com/hofeipeng

撰文者何飛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