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一顆藥丸到一碗飯都做 取代IT的神秘行業

2015-01-14  TCW

不只是生技!未來世界裡,食衣住行都和它脫不了關係,蓋茲甚至預言,下一個世界首富,就是來自生物經濟領域。

想像,現在是二○三○年。

早晨起床,身體有些不舒服,透過智慧社區網路連結的醫院發來訊息,提醒被照護者的血壓異常,應該服藥了;透過螢幕進行遠距問診後,醫生調整了處方,利用聲控下指令送出,連結到藥局端,連鎖藥局的無人車接獲指令,把需要的藥品與保健食品送抵大門。

生活新想像:應用面超廣百歲人瑞、木製衣服全都不稀奇

而這一切,都自動記錄在被照護者的雲端病歷裡,不論接下來到全球哪裡遊玩、出差,這套系統都持續守護。

這個新時代裡,「百歲人瑞」不再被特別表揚,因為已經成為常態:特殊疾病幾乎滅絕,因為醫生可以把潛在患者某一段無法產製蛋白質或酵素的DNA抽出,修補後重新放回;毒性強的化學藥品,被療效精準、對人體傷害小的生物藥所取代,即便罹病,服藥的副作用也大為減低;幹細胞等再生醫學的費用,比買一支手機澴要便宜,從外表判斷年齡的難度越來越高;全球人口雖然達九十七億人,卻能有充足的糧食……。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日本、中國、韓國、歐盟等全球主要經濟體所擘畫的未來生活。

支撐它實現最重要的關鍵字只有一個,就是「生物經濟」(Bioeconomy)。

就連以新台幣約八十二兆元、十六度登上全球首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說:「下一個超越我的世界首富,一定是出身生物科技產業。」

生物經濟到底是什麼?競能有如此大的商機與影響力?

先來看幾個關鍵數字。

每五年,全球生物經濟產值就增加一倍,平均年增率約兩成,是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六倍多。

二〇二〇年,全球生物經濟產值將達十五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兆元),是今年全球資通訊硬體(泛IT)產值的三倍多。

未來,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五〇%都會與生物經濟有關。

這是因為,你再也不能用對「生技」的刻板印象——藥品、疾病治療,來框限住它,未來,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凡是使用到生物技術、或從而衍生的經濟行為,都隸屬於它的範疇;這包括了木材做成的衣服、由藻類與微生物製成的燃料,及取代塑化材料的木質纖維,甚至是用生物降解的廢料處理、檢驗蝦苗以防止傳染病、提高產量等。

也就是說,生物經濟將如同一張綿密的大綱,把人的一生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包覆,估計二〇二〇年之後,生物經濟將取代資通訊產業,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驅動者;而且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改變的速度,都將超越先前的農業、工業與資通訊產業,幾十年間就能有根本性的顛覆。

別以為它很遙遠,已經有許多火苗在全世界點燃。

產業新革命:三星搶當領頭羊蓋生物藥廠,速度產能衝全球第一

十二月二十一日,從韓國首爾市出發向東北約三十公里,來到填海造陸的松島經濟特區,在韓國總統朴槿惠的見證下,全球產能最大的生物藥廠正式動工。

這是全球最大科技集團三星(Samsung)的最新投資,過去四年裡,它已經投資超過二十億美元,用以建造兩座生物藥廠,及開發生物學名藥;而這座最新的藥廠在二〇一八年啟用後,將使三星在「全球最大消費電子企業」之外,再多一個「全球生物藥代工(CMO)龍頭」的頭銜。被三星寄予厚望的生物藥,正是「生物經濟」的關鍵環節。

目前藥品的市場主流,是取自礦石等的化學合成藥品,治療時會產生副作用等缺點,但生物藥(如蛋白藥、單株抗體藥)取自人體、動植物或微生物基因,與人類演化較接近,治療時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

正因為得培養活性細胞株,生物藥廠興建與量產難度比一般化學藥廠更高,王少需四十個月,但三星一如以往快、狠、準的行事風格,以長年半導體工廠的經驗為基底,成立「愛迪生工程」計畫,加速生物藥廠建造的效率,建廠時間與所需經費,都比業界平均減少約一五%,不論建廠速度還是產能,都創下全球新紀錄。

三星集團接班人李在鎔更計畫在生物經濟領域重現先前的「半導體神話」,先成為生物藥代工製造龍頭,接著是學名藥開發、最後直指專利新藥。

看上生物經濟商機的,不只是三星,還有全球最大化工醫藥集團之一的德國拜耳集團(Bayer)(其他詳見第五十七頁表)。今年九月,拜耳集團正式切割聚合物材料部門,這個部門曾經因為新聚合物材料的發明,在全球紡織、營建、汽車等產品 上造成革命,也曾在二〇一五年五月創下第一架全太陽能飛機橫越太平洋的世界紀錄,但現在它被切割獨立為全球第十大化工廠科思創(Covcstro),因為母集團認為未來全力聚焦的方向,是生物經濟。

一八九九年,拜耳開發出「阿斯匹靈」,後來成為全球最普遍使用、知名度最高的藥品,而被封為「世紀之藥」;一百多年後的現在,拜耳再度走回老路子,該公司董事長戴克斯(Marijn Dekkers)說,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對高品質的食物與更好療效的藥品需求將增加。

二〇一六年元旦起,拜耳將由處方藥、大眾健康、作物科學三大事業部來主導營運,從人類的小咳嗽、防曬、營養品、心血管疾病,到植物種子與農業的病蟲害防治,以及寵物、經濟動物的疾病治療等,都會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不僅如此,新的商業模武也應運而生。

商業新模式:App蒐集大數據

顧客資料上雲端,免開口就知需求

美國最大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花了三年多,透過手機應用程武(App)等大數據工具,蒐集了全美約八千家分店附近住戶的資料,包括哪一家小孩何時出生、喝哪個品牌的奶粉;誰家的老人家有什麼慢性病、定期會來拿處方藥等,你還沒有走進店裡,它就已經知道此刻你最需要什麼產品。

沃爾格林透過手機應用程武,提醒用戶現在該吃藥、或是該去拿藥了,還幫你記錄每天運動、跑步的資訊;走到店裡,拿手機掃條碼就能知道這個藥品的功效與用法,再不清楚,點一下就能線上諮詢營養師。

根據沃爾格林二〇一五第三季公布的數據,使用其手機應用程武的消費者,消費金額是非使用者的六倍。一改過去只能被動等待客戶上門,現在可以主動集客,並且透過各種客製化的健康服務,讓消費者 越來越離不開它。

通路、生物技術、加上大數據,過去這幾個產業壁壘分明,但很快的,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說:「生命科學會跟科技產業結合,界線會越來越模糊,你沒辦法區分哪些是Bio(生技)帶來的產值,哪些是technology(科技)帶來的。」融合(Fusion),是生物經濟帶來的第一個改變,你必須發揮想像力,各種跨產業的融合都可能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綜效。

然而,要找到新機會,得先改變傳統思維。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說,在工業與科技時代,台灣習慣於從「製程技術能力」來想產品,一切的創新源頭、研發資源的擺放,也都在製程技術上面。但進入生物經濟時代,邵耀華認為這個思維將完全被顛覆,得先理解消費者需要什麼,才回頭去找相對應的製程技術,製程技術也會從主導地位變成從屬配角。

製程新思維:個人化成主流從孩子一出生,就客製化醫療

這是因為生物經濟時代,個人化、客製化將成為主流。

基因圖譜(gene mapping)的建置提供了每個人獨特性的資訊,孩子一出生,光是從基因判別就能知道他容易罹患哪一類疾病、在什麼方面有天賦、是不是容易體重過重等資訊。因此,醫生、營養師可以從這些資訊中判別,高度客製化個人的醫療行為、預防保健、甚至是食療管理——小從你一餐到底該吃幾碗飯,大到直接抽出一段基因重新修補後再放回。

因為Google等大廠的投入,未來,進行基因圖譜檢測的代價會越來越低,比買一支蘋果手機還要便宜。

邵耀華認為,工業時代大量標準品的模式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從硬體到服務的高度客製化,因此,製程技術能力只是你用以滿足消費者的標準配備之一,不再是競爭優勢的保障。這,就是生物經濟即將帶來的第二個改變。

十年內,生物經濟影響人類生活的層面與速度,將進入高速起飛期,這一場人類史上的新劇變,將從方方面面改變我們。

你的生活,生物經濟全包了!

從改良農作物成分、用個人裝置管理健康,到更精準的醫療用藥,它無所不在。

撰文者 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