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融资向少数“领头羊”集中 深圳三成电商死于出生之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9/xMNDE4XzM3MjgxMA.html

在国内电商纷纷寻求资金 “烧钱”运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小电商企业却陷入困境。据深圳电商行业协会统计,深圳有30%的电商企业死于出生之年。调查发现,对于当下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能否融到资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不烧钱就死”仍是电商绕不过去的关口。

“电商领域的融资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在经历了一轮市场洗牌后,一些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2、3家领头羊式的B2C电商,资金纷纷涌向这些企业,而对于其他99%的中小电商来说,是注定拿不到钱的。”李成东表示。

中小电商“烧不起”

深圳电商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市注册的3700家电子商务公司中,有近500家倒闭或转型,协会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有增无减。据统计,深圳30%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注册当年就会死亡,人才、资金以及观念正成为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短板。

事实上,随着“中概股”在海外市场的大幅受挫,电商领域的投资也趋于谨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传统企业纷纷触网加入战局,进一步加大了缺乏业务根基的电商网站的运营压力。

乐淘网副总裁陈虎指出,目前国内许多电商网站都在亏本运营,通过不断的融资维持扩张速度,甚至对外虚报销售业绩。与此同时,其财务指标也不可避免地急剧恶化。“电商的竞争就是烧钱竞赛,现在没有人敢盈利,只能拼实力、争座次。”他说。

艾瑞咨询分析师苏会燕向记者表示,电商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投入期,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近90%的融资来自美元基金,而在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以及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频频遭遇诚信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如今电商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她同时指出,对于一些 “纯电商”企业,后续的发展将面临许多困境,近两年将会成为电商行业泡沫加速破裂的“阵痛期”。

外贸电商优势或不再明显

不过,并非所有深圳的电商网站必须依赖风投。FocalPrice是一个只面向海外客户的外贸B2C网站,专营3C产品。卖3C商品的电商很多,但不靠从外部吸纳资金,仅凭自身的“造血”功能,迅速发展的电商,它却是独一家。

从 2006年起,李培亮就开始在ebay上卖电子产品,2008年6月,他创办了独立的B2C电商网站FocalPrice。在大举扩张的同 时,FocalPrice从未向外界吸纳融资,完全靠自有资金滚动并持续盈利。事实上,FocalPrice从2008年底就开始实现盈利,而每月的收 入,已由最初的20万美元,增长到了现在的超过200万美元。

与国内电商不同的是 ,FocalPrice主要面向全球消费者,它的访问者遍及北美、欧洲,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这家公司每天将深圳华强北制造的电子产品,由香港发往世界各地。

一 名业内人士表示,FocalPrice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叠加。首先,他们的团队自2004年开始做外贸B2C,对于时机的把握非常精 准。与此同时,利用香港的高效物流、出售华强北质优价廉的3C产品,有价格优势。然而,随着国内B2C的迅猛发展,外贸电商价格战已然打 响,FocalPrice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融资出现两极分化

但电商门户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认为,像FocalPrice这种不靠融资,而是利用自身资金,实现滚雪球式增长的电商不具代表性,目前只占极少数。换句话说,李培亮的创业经历对更多人不具有模仿意义。

据了解,FocalPrice所处的外贸电商高毛利并不是秘密。一个普通的苹果产品配件,出厂价约合人民币10元,在国内售价15~20元,到ebay上换价为美元,转眼可飙到9.99美元,即便如此,这样的价格仍令美国的消费者享受到了 “淘宝”的感觉。

但 是对更多无法直接面对国外市场,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电商网站,几乎在网络购物能够覆盖的领域,已处处是红海。目前,有越来越多的B2C电商企业传出了裁 员、降薪的消息,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对此指出,今年年末对于众多中小电商企业而言,将是一个难熬的冬天,一些基于传统品牌的电商尚可苦熬,但对于大多数渠 道电商来说将会难以支撑,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根本就无法看到未来。

“电商领域的融资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在经历了一轮市场洗牌后,一些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2、3家领头羊式的B2C电商,资金纷纷涌向这些企业,而对于其他99%的中小电商来说注定拿不到钱。”李成东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9

彼得•林奇:「我認為在股市賺錢關係重大的少數幾個要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13mst.html

這是我看到的林奇最全面的闡述他的投資理念,到處找不到電子版的,這是請同事手工輸入的,是他1990年5月1日在哈佛商學院紐約俱樂部的演講稿.

--------------------

 彼得·林奇:「我認為在股市賺錢關係重大的少數幾個要點。

 

自從彼得·林奇在1977年年中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以來,它成為全國互助基金業中總回報最高的基金。在林奇擔任投資組合經理的這12個日歷年裡,麥哲倫基 金在扣除所有費用和支出之後每年的復合回報率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30.5%,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數據僅為16.7%。

鑑於林奇計劃在5月31日退休,我們認為在本期雜誌中為你們獻上他在哈佛商學院紐約俱樂部1990年年度聚會——國際晚宴——上的演講文稿最為適宜。就像我們在上期雜誌中告訴你們的那樣,林奇和沃爾瑪的創始人、當代的傳奇山姆·沃頓一起在今年的晚宴上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表1展現了自從林奇擔任投資組合經理以來麥哲倫基金每一個日歷年的年度表現:

 

麥哲倫基金的年度表現

年度

富達麥哲倫基金年度表現

標普500指數年度表現

1978

31.7%

6.6%

1979

51.7%

18.4%

1980

69.6%

32.4%

1981

16.5%

-4.9%

1982

48.1%

21.4%

1983

38.6%

22.5%

1984

2.0%

6.3%

1985

43.1%

32.2%

1986

23.7%

18.5%

1987

1.0%

5.2%

1988

22.8%

16.8%

1989

34.6%

31.3%

1978-1989

30.5%

16.7%

數據來源:《互助基金價值》

 

 

你們的編輯有幸出席了今年的國際宴會。下面的這篇摘要就選自林奇在宴會上發表的精心準備的演講:

我認為關係重大的少數幾個要點

「活動的組織者告訴我什麼都可以談。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決定:我應該談談股票。我將盡力回顧少數幾個要點,這些要點對我而言關係重大,並且我認為它們對試圖在股市中賺錢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規則1:瞭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條規則是你必須瞭解你持有的股票。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知道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你應該能夠在兩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之內向一個12歲的孩 子解釋你購買一隻股票的原因。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購買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你覺得它的價格將上漲,那麼你不應該買入。」

「我可以給你說一隻簡單的常見股票——這種類型的股票大多數人都會購買。它是一家相對平凡的公司,生產的產品也很簡單。該產品具有1M內存的CMOS、雙 極RSC浮動點數I/O接口的處理器、16位雙通道內存、Unix操作系統、Whetstone每秒百萬浮點運算的有機硅放射器、高帶寬以及15微秒的運 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這種垃圾股票,你永遠都不可能賺錢——永遠不會。瞭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資的企業應該很簡單。給我帶來優良回報的是我能理解的簡單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 Donuts)、Laquinta汽車旅館等。能夠帶來不錯回報的就是這些公司。」

 

規則2:作經濟預測徒勞無益

「預測經濟完全是徒勞無益的,不要試圖預測利率。艾倫·格林斯潘是美聯儲的頭兒。他無法預測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無法告訴你12個月或者兩年後利率將是多少。你無法預測股市。」

「我很希望能夠知曉這些信息。對我來說,當衰退將要發生的時候獲悉這種信息是很有幫助的。這會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1980年至1982年的 衰退,那是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當時我們的失業率達到了15%、通貨膨脹達到14%、基礎利率高達20%。你們有誰接到告訴你們會發生衰退的電話了 嗎?你是否記得在你經常閱讀的那些雜誌上有哪一本雜誌曾經成功地預見到了那種情況?沒有人告訴我將出現那麼悲慘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們在預測一年之後將發生的事情上面浪費了多少時間。能提前知道一年後的事情當然很棒。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費心機了。這沒有任何好處。」

 

規則3:不要擔心股市

「你必須尋找麥當勞和沃爾瑪這種類型的公司。不要擔心股市。看看雅芳。在過去15年裡,雅芳的股票從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偉大的公 司。但是現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門,可是家庭主婦要麼外出上班去,要麼和她們的孩子在外面玩。她們銷售的東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藥店買到。 雅芳的盈利基礎土崩瓦解。這家公司只偉大了大約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盤價是2,700點。就算今天的收盤價是9,700點,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慘的公司。股價從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過去15年裡不管股市表現怎麼樣,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資都很慘淡。」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麥當勞的表現非常好。它們進入了海外市場,它們推出了早餐和外帶,它們做得很好。在這一時期,它們的績效經歷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 長至原來的12倍,股價上漲到原來的12倍。如果道瓊斯今天的收盤價是700點而不是2,700點,你在麥當勞上面的投資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報。它的股價 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獲得8或9倍的盈利。」

「關注個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規則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

「你有充足的時間。不要有這樣想法:你一想到某個概念就必須馬上把它付諸實施。其實你有足夠多的時間讓你對公司進行充分的研究。給我帶來豐厚回報的股票都 是我在關注它們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才買入的。在股市賠錢會賠得很快、但是賺錢卻賺得很慢。賺錢和賠錢之間應該存在某種平衡,但是實際上沒 有。」

「我想和你們談談沃爾瑪這家公司,該公司於1970年上市。當時它們有38家店,一個漂亮的歷史經營記錄和一個堅實的資產負債表。在經過分拆——當然,沃 爾瑪的股票受歡迎永遠不是因為分拆這個原因——調整後,它的售價是8美分/股。你可能會告訴自己,如果我不在下個月買進沃爾瑪的股票的話,我將錯過一生中 最好的投資機會。」

「5年後,沃爾瑪有125家店,利潤增長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樣?股價上漲至5年前的5倍,達到41美分/股。」

「截至1980年12月,沃爾瑪有275家店,利潤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樣?股價上漲至5年前的5倍,現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這並沒有把山姆會員店計算在內。在這個5年期間內,利潤上漲至原來的6倍,股價現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 訴你自己,天啊,這只股票從80美分上漲到15.94美元。我買入得太遲了。太瘋狂了。我不應該再買入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時買入還不晚,一點不 晚。因為今天沃爾瑪的收盤價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時間買入。」

「1980年,沃爾瑪已經上市10年了。它的銷售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好得不得了,經營記錄良好。真正讓人驚訝的就是這些——投資於沃爾瑪可 能並不會給你帶來巨額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買入沃爾瑪,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夠賺25倍,在這一時期,這種回報率將把麥哲倫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順便 說一下,在此期間我並沒有持有沃爾瑪。當時我覺得它的股價過高。」

 

囊獲富達的工作

「當我申請為富達工作的時候,富達共有80名員工。如今,我們的員工總數是7,200人。當時富達求職者中有25名來自哈佛,總共有50名求職者爭奪3個 職位。我是沃頓的,我們過去經常開玩笑說,哈佛是二流學校,我們沃頓才是一流學校。不管怎麼說,有很多求職者來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個給總統當過11年 球僮的求職者,因此我得到了三個職位中的一個。」

「我在富達工作的早些時候,我們有一個笑話:能工作到下一個聖誕節的機會就是很好的聖誕節獎金了。這是一個可怕的開始。」

 

危險的說法1:(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麼多了,)股價還能跌多少呢?

「下一個話題是股票市場常見的十個最危險的說法。危險的說法1:既然股價已經下滑了這麼多,它還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剛開始為富達工作的時候,我很喜歡凱澤工業這只股票。當時凱澤的股價從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時我就使用了危險的說法1這條規則。我們買入 了美國證券交易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一宗交易。我們要麼買入了1,250萬股要麼就買入了1,450萬股,買入價是11.125美元,比市場價格低1.5 美元。我說,『我們在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資多好啊!它已經下跌至13美元。從25美元跌到這個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現在是11.125美元。』」

「當凱澤的股價跌至9美元的時候,我告訴我母親,『趕緊買,既然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麼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運的是,我母親沒有聽從我的建議,因為股價在接下來3個月跌至4美元。」

「凱澤公司沒有負債,持有凱澤鋼鐵50%的股份、凱澤鋁業40%的股份、凱澤水泥、凱澤機械以及凱澤廣播30%的股份——該公司共計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個時點,由於股價跌至4美元,1億美元可以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回想那時,一架波音747飛機的售價是2,400萬美元。如今,我想這麼多錢你連波音747的一個廁所都買不了,或許可以買一個引擎。不過那時凱澤工業 公司的市值可以買下4架波音747飛機。該公司沒有負債。我不擔心它會破產。但是我買入得太早了,我們不能買入更多股份,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上限。」

「最終在4年之後,他們清算了他們持有的所有頭寸,結果這只股票成為一個極好的投資。最後每股的價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僅僅因為一隻股票的價格已經下跌很多而買入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思路。」

 

危險的說法2:股價還能上漲多少?

「危險的說法2和之前那個剛好相反,這和沃爾瑪的故事很像,『既然股價已經上漲了這麼多了,它怎麼可能還會漲得更高?』」

「我舉一個公司,你可能認為它不是成長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價是75美分。11年後的1961年,股價漲到2.5美元——上漲了3 倍。你可能會說,對一個處於衰退行業的公司——該公司的產品很糟糕並且沒有前景——而言,這麼大的漲幅已經夠多了。它還能漲到多高呢?它已經漲到2.5 了。因此你可能會在1961年把它賣掉。」

「11年後的1972年,該公司的股價上升到28美元。從你在1961年賺了3倍賣出之後又上漲了11倍。1972年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既然股價已經上漲 了這麼高,它還能漲到多高呢?然後你在股價上漲了11倍之後賣出,在上漲了3倍之後又上漲了5倍,你錯過了賺7倍利潤的機會。」

「因此我要說的是,不要捲入對股票表現的技術分析。股票評論員會使用所有這些術語、形容詞和開場白。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上漲,他們不斷地添加新的稱謂。他 們會說股價過於膨脹,然後是太高了,與內在價值嚴重不符,或者股價超級膨脹。他們掌握了所有描繪股票被過高定價的術語。」

「如果你喜歡這家公司,這不應該對你造成干擾。你應該對自己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不過你永遠無法擺脫股票評論員的評論。但是你不得不擺脫這些評論。因為你是正確的,你應該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這些評論員是錯誤的。」

「不過,當這只股票的價格漲到50美元的時候,評論員的話可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裡。你可能會說,『等等,在股價為30美元的時候,這些人就很確定股價被高估了。現在股價已經漲到50了,他們肯定是對的。』」

「因此你真的需要將這些評論屏蔽起來免遭它們的影響。我曾經在斯巴魯上漲至原來的20倍之後買入。我很幸運,因為買入之後賺了7倍。我也買入過股價從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買入過很多這種類型的股票。現在,你不能以5美元買入一盒Hershey Bar巧克力了——它們5分錢一塊。」

「因此,股票的歷史表現和未來表現無關。公司的績效才與未來表現有關。」

 

危險的說法3: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

「第三條危險的說法非常重要,我永遠都能聽到這個說法:『股價3美元。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

「現在我們來做個算術,回到我們基本的數學知識。如果你買入兩隻股票,一隻股價為60美元,另外一隻6美元,你在這兩隻股票上面各投入1萬美元,如果他們 的股價全都跌至零,你賠的錢完全一樣。這很明顯。結果就是這樣。人們就是不相信這一點。你們回家之後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經常說,『天啊,這群笨蛋竟然買價格為60美元的股票,我買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這個投資多好啊。』但是,注意觀察那些通過賣空股票賺錢的人,他 們不會在股價達到60或者70美元並且仍然處於上漲通道的時候賣空這只股票。當股價下跌75%之後他們買入75%的股票。當股價從40美元跌至7美元的時 候,他們絕對相信該公司已經一文不值了。他們不會在股價40美元的時候賣空這家公司的股票。他們選擇在股價下降的過程中殺進來,在股價跌至3美元的時候賣 空。那麼是誰在接盤這些人賣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說『股價只有3美元,還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險的說法4:最終,跌去的全都將反彈回來

「危險的說法4:最終,跌去的全都將反彈回來。」

「以RCA公司為例。它曾經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RCA的股價反彈回1929年的價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當時它過高定價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隻股票並認為它終將反彈到某個價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 Manville公司、移動房屋公司、雙排鈕針織服裝公司、軟盤公司——Winchester光盤驅動公司,記住這些公司,它們的股價跌下去之後就永遠沒有反彈回去。不要等待這些公司的股價反彈。」

 

危險的說法5: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應該買入。

「危險的說法5: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應該買入。」

「僅僅因為公司的情況很慘淡而買入它的股票。當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時候就是買入的時候(是很危險的)。1979年,美國有96,000節鐵路貨運車 廂。截至1981年,該數字減少到45,000節。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對自己說,『鐵路貨運車廂已經從96,000節下跌至45,000節。這是17 年中最糟糕的情形,還能變得有多糟呢?』如果這是你買入的唯一原因,那麼1982年你將發現貨運車廂數量從45,000節減少到17,000節,並且在 1983年又進一步減少到5,700節。僅僅因為某個行業的景氣狀況正在惡化這一個唯一的原因而在這個行業投入大量資金是很危險的。」

「再舉一個石油鑽井的例子,1981年美國有4,520台在岸石油鑽井。1984年這一數量減少了一半至2,200台。這時,許多人闖入該行業。人們說是 時候買入石油服務行業了,因為鑽井數量減少了一半。兩年後,鑽井數量減少了70%只有686台。現在,該數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僅僅因為某家公 司的狀況很糟糕而買入是不明智的。」

「我見到過處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稱它們的情況糟糕得讓人難以相信,然後你會用可怕、失望或者慘不忍睹等字眼來形容它們的境況。因此我從紡織行業學到的 最好的經驗是柏林頓工業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對比較新的紡織公司,因為它成立於1908年,而紡織工業存在了很長時間。紡織行業經歷過慘淡的時期,它們知道那 是什麼樣的。它們見識過衰退時代。」

「紡織公司和成衣展覽公司的人不一樣。後者是一個相對樂觀的群體。如果你問它們展覽的效果如何,它們的答案永遠是很好、精彩絕倫、太棒了、每個人都很喜歡等這類字眼。它們永遠是歡快的,和軟件公司的人很像。」

「但是紡織行業的人比較平靜。它們經歷過衰退和艱難的市場行情。紡織行業有一句絕妙的諺語:『否極泰不來(it 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險的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

「危險的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一旦你說這句話,股價永遠不會反彈到10——永遠不會。」

「這種情況發生了多少次?你挑選了一個價格,然後說,『我不喜歡這只股票,當股價回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這種態度將讓你飽受折磨。股價可能會回 到9.625美元,你等一輩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歡一家公司,不管你當時的買入價是40美元還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 如果基本面變弱,那麼你應該忘記股票以前的價格走勢。」

「希望和祈禱股價上漲沒有任何用處。我曾經試著這麼做過,沒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危險的說法7:永遠不賣長島照明公司

「危險的說法7:保守型股票的波動不大。」

「Con Ed的股價在18個月之內下跌了80%,然後上漲至原來的6倍。印第安納州公共服務公司、灣州市政公司以及長島照明公司這三家公司每一家都下跌過75%, 然後又出現了大幅上漲。德州一些質地良好的銀行——我說的這些銀行權益對資產的比率都在8%到9%——股價下跌了100%。公司是動態的。他們的發展是由 一些力量推動的。你必須清楚這些力量是什麼。」

「人生的一個悲劇是有時候人們會繼承股票。他們繼承了一隻股票,不知道這只股票是什麼,但是他們的母親告訴他們,『不管你做什麼,永遠不要出售長島照明公 司的股票。』我說的不是閱讀報紙的財經版面。該公司有一個小型工廠叫Shoreham,這座工廠的建設已經逾期七八年了,並且預算超支了50億到70億美 元,人們不想要它。」

「但是,人們認為長島是一個不錯的成長市場,長島照明這家市政公司有著10年輝煌的經營記錄,它們在長島還享有壟斷權——你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公司呢?讓 我告訴你一些情況,如果你母親閱讀報紙的話,她應該就能發現公司存在的所有問題。她應該在28美元的價位上賣出,或者在25或23美元。或者應該在4美元 的時候割肉。她應該知道這家公司真的有問題。」

「有些人繼承了伊士曼柯達公司的股票。不過僅僅因為他們的父親母親或者叔叔喜歡這家公司,他們就一直持有。但是如果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知道該公司的增長動力出了什麼問題的話,他們可能會賣空柯達的股票。」

「公司會變。沃爾瑪已經變了。如果公司不能變得更好,它們就會變得更糟。為了保持增長,麥當勞做了五件不同的事情。因此你完全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持有保守型股票就能獲得好的回報。」

 

危險的說法8:因為沒有買入而賠的錢

「第八個危險的說法很可怕:看看我因為沒有買入而賠的錢多多啊。」

「這個說法一直困擾著我。記住:如果你不持有某隻上漲的股票,趕快查你的銀行賬戶,你沒有損失一分錢。如果你看到家庭銷售網絡的股價從6美元漲到60美 元,並且你不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你並沒有賠30萬美元。只有當你持有股票並且股價從60美元跌至6美元的時候,你才會賠錢。」

「為踏空感到煩惱的人多得難以置信,根據我的想像,如果股市一天之內上漲了50點,有人可能會說,『我剛剛損失了280億美元。』」

「所以,記住:如果你沒有買入某隻股票,然而股價後來漲了上去,你實際上並沒有賠錢。在美國,賠錢的唯一方式就是持有了某隻股票,然後股價下跌。這種情況 我經歷了很多次。有一個很常見也很基本的事實是,如果你在一隻股票上面投入1,000美元,除非你瘋了去做保證金交易,不然你的全部損失頂多是1,000 美元。」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不僅使用了保證金,我還把房子做抵押用住房金融貸款炒股。幸運的是,當時是牛市。不過如果你在股市投入1,000美元,你最多損失 1,000美元。就是這樣,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我管理的基金裡面,每年破產的投資組合公司超過了3家。但是如果你買對了公司,你可以賺了1.5萬,或 者2萬,甚至7萬美元。一個時代裡面你只需要買對少數幾隻股票就可以了。你必須讓好的公司所賺的錢來彌補那些不好的公司所造成的損失。」

「股市的賺錢機制引人注目,在股票上面你可以賺的錢比你賠的錢多很多。但是你必須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在一個月或者一年之內是不會發生這種事的。」

「我錯過了成百上千的股票。不過你只需要幾隻股票便可發財。」

 

危險的說法9:這是下一個偉大的公司

「危險的說法9很重要。不管什麼時候,當你聽到『這是下一個……』的時候趕緊試著中斷你的思維不要聽後面的話,因為後面的話將永遠是激動人心的。下一個偉 大的公司永遠都沒有成功過。下一個玩具反斗城沒有成功,下一個家德寶沒有成功,下一個施樂沒有成功——施樂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好,下一個麥當勞等等都失敗 了。」

「任何時候你聽到下一個什麼什麼的時候,不要理它就是了。」

 

危險的說法10:股價上漲了,我的看法肯定是對的

「危險的說法10:股價上漲了,所以我的看法肯定是對的,或者股價下跌了,我的看法肯定是錯的。」

「這些電話永遠讓我覺得驚奇,有人來電說,『我不久前剛以10美元的價格買了一隻股票,現在它漲到14美元。你應該買這只股票。』他這話是什麼意思?他 10美元買進的,現在漲到了14美元,我為什麼應該買呢,就因為股價從10美元漲到了14美元嗎?顯然,人們覺得股價上漲的事實意味著他們是對的。」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指點別人。這什麼都意味不了。我曾經在粉單市場上買入了一隻股票,股價從10美元漲到14美元,然後跌到3美分。我沒有開玩笑。我也買入過從10美元跌到6美元的股票,後來漲到60美元。我可能在6.125美元賣出了。」

「你不應該擔心股票的走勢。我注意到若干年前本活動有一位主題發言人是喬治·布什,想到他我就想起Zapata公司,1981年,它的股價是32美元並且還在漂亮地上漲。該公司的未來是海上鑽探。如果你查看這只股票的走勢圖,你會說這只股票顯然將達到310美元。」

「同時,還有另外一家公司Ethel,它生產的產品叫四乙鉛,它們是幫助從石油中提煉辛烷的添加劑。這只股票的價格是2美元,並且看起來沒有什麼前途。」

「如今,Ethel的股價已經上漲到那時的15倍。Zapata的股價下滑了90%。股價已經上漲和股票未來的走勢沒有任何關係。公司的績效才與股票的表現相關。」

 

遠景型公司不能給你帶來回報

「避免遠景型公司(longshots)。每一次你聽到有人向你推薦股票,他們推薦的股票讓人如此興奮,以至於他們在電話上和你交談的聲音很輕柔。我不知 道這是因為他們擔心隔壁的鄰居聽見,還是因為擔心SEC的監聽。或許如果你以輕柔的腔調打電話,你就不用坐牢或者只需要服一半的刑。」

「不管怎樣,他們輕聲細語地說,『我給你推薦的這家公司非常好、好得不可思議,或者這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等。但是他們漏掉了一些東西。對這些股票有一個非常技術性的術語NNTE即短期無利潤(no near term earnings)。這些公司沒有盈利。它們沒有歷史記錄(即這些公司只有一個遠景——譯者注)。它們有的僅僅是一個很好的想法而已。實際上,這個想法可能行得通。可是經常行不通。」

「記住:如果股票從2美元漲到300美元,你在8美元買入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回報,甚至在12美元進入也可以。當別人向你推薦這類遠景型公司時,你可以在 一年之後跟進,把它們寫在紙上,然後放到抽屜裡面。一年之後再拿出來看看,三年之後再拿出來看看都行。考察這些公司三年之後的基本面如何再作投資決定。」

「我曾經買入過25家遠景型公司。我跟蹤了它們5年。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取得突破,我買了25家,沒有一家公司成功。」

 

不要把成長和賺錢混為一談

「避免高增長、容易進入的行業。高增長行業是一個可怕的領域,因為每個人都想進入這個行業。有多少人聽說過Crown Cork Seal公司?這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它們製造罐頭以及罐頭和瓶子的瓶塞。」

「在座的全是有影響的人。這周有多少董事會將開會決議是否進入罐頭行業?去年有多少?過去7年呢?過去20年呢?」

「這家公司的股價漲到起初的50倍。它們永遠保持著技術上的領先。它們是行業的領頭羊。他們沒有把公司的名稱改為像Crocosco這樣的首字母組合詞。」

「罐頭是一個無增長的行業。山姆·沃頓所處的零售也是一個無增長的行業。這很好——你要找的就是一個無增長行業中的成長型公司。因為沒人想進入這個行業,但是Winchester光盤驅動公司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想進入它所在的行業。」

「20世紀50年代的地毯行業好得讓人吃驚。電腦行業最快的增長時代也是20世紀50年代。那時,地毯行業的增長率比電腦快。」

「我記不太清了,在20世紀30和40年代,地氈的售價好像是20或者25美元一碼。所有有錢人家裡鋪的都是地氈,其他人都是地板。」

「後來有人發明了一個特殊的製作流程。地毯和地氈的價格降至2美元/碼。地毯遍及各個地方,機場、學校、辦公室、公寓、住房等。人們先鋪一層膠合板,然後在上面鋪上地毯。」

「現在,地毯已經過時了。最好鋪木板。人們的口味就是這麼反覆。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地毯行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增長。不幸的是,地毯生產商從20世紀 50年代開始時候的4家增加到後期的195家。結果沒有一家公司賺到錢。由於行業的增長,它們全都賠了錢。因此不要把增長和賺錢混為一談。實際上,增長通 常導致虧損。」

「如今市場對生物工程類公司的熱情讓人驚奇。大部分這類公司都有102位博士和102台顯微鏡。人們像瘋了一樣購買它們的股票。而讓我賺錢的是唐恩甜甜圈。我不用擔心韓國的進口以及貨幣供應量數據。當你持有唐恩甜甜圈的時候,你不用擔心這些事情。」

 

五年級的數學足以滿足投資所需

「一定要考察資產負債表。這非常重要。如果你接受了五年級的數學教育,那麼這就足夠投資所用了。我不錯,數學是我的強項——直到數學中出現微積分之前。我 在數學方面真的很好,還記得這個數學題嗎,兩輛火車一輛從聖路易斯出發,另外一輛從達拉斯出發,多長時間兩輛火車相遇。我很喜歡這類問題。」

「但是突然之間,數學中出現了二次方程式和微積分。還記得嗎?微積分的意思是曲線下面的面積。歷史上有沒有人能理解這一點?他們不停地說微積分就是曲線下面的面積。我永遠無法理解曲線下面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不過股市的好處在於你不必與任何這類事情打交道。如果你學過五年級的數學,你可以在股市上做得很好。股市上用到的數學十分簡單。」

「你不需要使用電腦。人們說電腦時代弄壞了股市。我的意思是如果電腦能算出該買哪只股票不該買哪只,那麼你要做的就是花點時間在Cray計算機上就行了。」

 

花15秒時間在資產負債表上

「但是你必須得考察資產負債表。我持有的並且讓我從中賺到錢的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只需15秒就能看出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你看看資產 負債表的左邊,你再看看右邊。右邊一團糟,左邊很可疑。不用花太多時間你就知道這家公司不值得投資。如果你看不到任何債務,你清楚這家公司相當令人滿 意。」

「當我剛踏足這個行業的時候,你得不到季度資產負債表。如今,你可以得到每個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過去,公司不會列示債務的到期時間。現在它們不得不列示所有債務的到期時間。你能從中知道公司欠銀行的錢有多少。」

「我估計現場應該有幾個銀行家。30年的錢和30年期的銀行貸款之間差別巨大。你知道銀行是什麼樣的。它們只會錦上添花,當你經營得很好的時候,它們請你吃飯,願意為你提供各種各樣的貸款,但是一旦你連續幾個季度績效慘淡,它們就想收回貸款,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但是你可以閱讀資產負債表。你可以考察一家公司,看它是否有債務。或者你發現公司確實有3,000萬美元的債務,不過這些債務要30年後才會到期。」

 

就像你研究微波爐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

「當我幸運地買入克萊斯勒的時候,當時該公司有10億美元現金,並且沒有三年之內到期的債務。他們實現了盈虧平衡,現金流為正。因此,即便對週期性公司而言,花一分鐘考察資產負債表也是值得的。」

「有一種現象讓我感到很驚詫,人們在最終購買冰箱之前會先對比10台冰箱。他們會在《消費者報導》中查看到不同冰箱的測評。他們會逛15家商店。但不知道 是什麼原因,他們對股市感到如此神秘,他們沒有意識到聽從一個的士司機的小道消息而在某隻生物工程公司的股票上面投入1萬美元一點賺錢的機會都沒有。」

「最壞的情況是股價在他們買入之後上漲了30%,他們又投入2萬美元;最好的情況是股價在接下來三個月中下跌30%。」

「這種情況太讓人吃驚了。當人們投資股票虧錢的時候,他們會埋怨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他們會把責任歸咎於機構:『就是這些該死的機構讓我虧錢的。』如果你買一台冰箱,後來發現買的是一台次品,你會說,『我真是個笨蛋。我本應該做更多研究,我買的那台冰箱質量不合格。』」

「兩天後相同的這些人前往夏威夷的時候為了節省98美元而花了一個半小時購買往返機票。人們對待這些事情非常小心,但是一到股票上面,他們就很不小心了。」

「就像你研究微波爐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這種投資方法將給你帶來更好的股市投資回報。」

 

你只能在事後知道哪只股票是偉大的

「偉大的股票永遠是意外。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有誰在買入沃爾瑪的時候就知道他可以賺500倍,那麼我覺得他是外星人。你永遠不可能在事前知道誰是偉大的公司。」

「你買入一家好公司,回顧這只股票過去8年、10年甚至12年的表現,你說,『天啊,看看我賺了多少錢。』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未來你將賺多少,或者賠多少。你只能在事後知道盈虧。」

「這和房子一樣。許多人在20世紀60年代買房。卡洛琳和我就在那時以4萬美元的價格買了一套房子。後來房價上漲了很多。我們買的時候,沒人告訴我們將賺 很多錢。回想20世紀60年代,沒人說:『買一套房子吧,買房是很好的投資,你將賺很多錢。』你瞧,15年過去了,房價上漲了一大截。這完全是一個意 外。」

「然而過去四五年來,人們大量購置房產——他們的第二套住房,他們覺得他們將從中發大財。這種方式行不通。」

「股票也一樣。我買入了麻省的一個零售公司Stop&Shop。當我買入的時候,它的股息收益率是7%。股票的表現平平,我當時覺得我可能會賺30%。」

「4個月後,在我做了更多的研究之後,我發現該公司在收購了Bradlees之後的表現非常好。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沃爾瑪仍然不是Bradlees的對 手。Bradlees開始進入沃爾瑪的市場。不過整個東北市場都是它們的。Bradlees是一家折扣倉儲商店,現在做得很好。它們轉變了 Stop&Shop的經營方式,推出了超級Stop&Shop。它們做得非常好。股價在11年的時間內上漲到原來的15倍。」

「對我來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不過公司不斷變得越來越好,我也一直持有。」

 

散戶具有巨大的優勢

「在股票投資方面,散戶絕對具有難以置信的優勢。有些散戶在化工行業工作,有些則在造紙行業就業。他們將比我提前9個月獲悉化工行業的景氣狀況變化。他們 能最先知道氯出現了短缺。他們可以率先知道腐蝕劑缺貨。他們能第一時間知道庫存銷售完畢。但是他們卻去買生物工程類股票。」

「他們也知道修建一座氯氣工廠需要5到6年。如今在美國,得到一張保齡球館的環保批准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具有腐蝕性的氯氣工廠了。人們能獲得他們所處行業的很多信息。」

「我最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ck-man)。這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醫藥公司,是它發明了治療潰瘍的藥Tegamet。直至那時,治療潰瘍沒有其他方法只有手術。」

「對一家公司而言,類似Tegamet這種藥非常好。一個不好的藥是你喝了之後病就好了,然後你說聲謝謝,並支付4美元的診斷費就完了。但是你不得不持續服用Tegamet,不然的話潰瘍就會復發。」

「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至原來的15倍。在他們買入必成器具之前叫史克。」

「你不必在Tegamet還在做臨床測試的時候買入這家公司。你甚至不必在它剛上市的時候買入。不過,當你的親戚朋友使用了這種藥發現對潰瘍的治療效果不錯的時候,那時你應該買入。想像一下所有的醫生都開這種藥,所有的藥劑師都配這種藥就知道這筆投資有多好。」

「在座有多少人曾經從醫生那裡得到關於醫藥公司股票的提示?有多少人從醫生那裡得到石油或者電子公司的提示?」

「我曾經從假日旅館公司的副董事長那裡得到過一個非常好的提示。大約12或13年前,他告訴我德州有一家名為LaQuinta的汽車旅館公司。他說,『他 們打敗了我們。他們的產品很好。他們的經營範圍已經超出了聖安東尼奧,他們做得很好。』結果證明這的確是一隻很好的股票。」

「每隔幾年你只需要投資幾隻你擁有豐富信息的股票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回報。你只需要專注某個領域,購買你熟悉的本地公司就可以了。」

「在麻省威爾伯雷市有一名消防員,他對股市知道的不多。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理論。他發現他們鎮上有兩家公司不斷擴大工廠,於是他每年在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上面投入1,000美元,連續投了5年,結果他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他不看《華爾街日報》,他也不讀《巴倫週刊》,沒有Cray計算機。他只是看到公司在不斷成長,因而得出判斷公司的情況一定很不錯。他們是了不起的本地公司。」

「散戶具有一些優勢,我真的想著重強調這一點。散戶一般覺得他們是業餘籃球隊員,卻要與洛杉磯湖人隊對決,因此毫無希望獲勝。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散戶具有很多特定的優勢。」

 

職業投資者——一個難以置信的矛盾

「我知道你們聽說過經常被人引用的矛盾說法『大蝦(jumbo shrimp)』。這一矛盾說法我一直很喜歡。由於我曾經在軍隊服役兩年,因此另外一個我喜歡的矛盾說法是『軍事情報(military intelligence)』。」

「不過『職業投資者』這個說法也是矛盾說法中的精品。職業投資者具有所有那些偏見,他們只買大盤股,他們只買具有多年歷史的公司,他們不會看有工會的公 司。我曾經持有過有工會的公司,它們給我帶來豐厚的回報。他們也不會買無增長行業的股票。我們卻在該行業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我曾經買入過破產公司的股票。 我還買入過即將破產的公司。這些投資並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職業投資者的偏見,有些人不會買入以Y開頭的公司等等。」

「另外,職業投資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規則。如果你是一名職業投資者,如果你在市場公認的藍籌股上賠錢,你會沒事,但是如果你在其他股票上面賠錢,你就會遇到麻煩。比如如果你在IBM上面的投資虧了錢,所有人都會說,『IBM出了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在Taco Bell或者LaQuinta汽車旅館上面虧了錢,他們會說,『你出了什麼問題?』你在後者這樣的公司上面賠錢,他們會把你掃地出門。但是你卻可以在IBM、明尼蘇達礦業公司或者柯達公司上面無限虧損都沒事。」

 

永遠有一些事讓人擔憂

「最後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永遠有一些事讓人擔憂。你必須問你自己,『我對痛苦的容忍程度有多大?』如果你準備進入股市,你就必須做到能夠承受痛苦。永遠有一些很嚴重的事情讓人擔憂。」

「我在20世紀40和50年代長大,股市在40年代的表現不太好。人們真的很害怕再次出現蕭條。相對比較嚴肅並且很關切的人是國家的領袖,他們認為我們走出大蕭條的唯一原因是二戰。他們覺得這個國家如此不穩定以至於如果再發生一次大蕭條,整個社會就會崩潰。」

「後來就是對核戰爭的恐懼。20世紀50年代人們像瘋了一樣修建防核塵地下室、囤積罐頭食品。他們修建了成千上萬的防核塵地下室。」

「20世紀50年代人們不願意購買股票,因為他們擔心核戰爭,擔心蕭條再次出現。20世紀50年代不是那麼輝煌的年代,可是道瓊斯指數仍然上升至原來的3倍。普通的股票也漲至原來的3倍,雖然這個時期人們擔心很多大問題。」

「十幾年前,我清楚地記得石油價格從4美元/桶、5美元/桶暴漲到30美元/桶。所有人都預言說石油將漲到100美元一桶,那樣的話世界將遭遇蕭條,全球都將崩潰。」

「3年後,石油的價格跌至12美元/桶。那是人們又說石油價格將下滑至2美元/桶,我們將遭遇蕭條。我沒有開玩笑,這是相同一批人說的。人們擔心石油價格下降將導致與石油相關的貸款出現大規模違約。」

「再後來人們擔心的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情況。你們還記得嗎?貨幣供應量的數據通常在週四下午公佈。我們全都等著看最新的數據。沒人知道這些數據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會說M3增速平緩、M2增速下降等等。每個人都對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憂心忡忡。」

「但是這與Melville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Melville公司的盈利連續42年保持上漲,HJHeinz的盈利連續58年上漲,Bristol Meyers的盈利連續上漲了36年並且沒有債務。你認為這些公司在乎貨幣供應量嗎?人們是在杞人憂天。」

「現在人們開始擔心臭氧層和氣候變暖。如果這是阻止你購買好公司的理由,那麼你就有麻煩了。實際上,如果你看星期天的報紙,裡面的新聞如此消沉以至於你很可能週一都不想去上班了。」

「你得聽我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過去10年中我們新增了2,500萬份工作,儘管大公司裁減了100萬份工作。二戰之後我們經歷了8次衰退。以後我們還將碰到衰退。在過去70年裡股市下跌幅度超過10%的次數共有40次。我們還將經歷更多下跌。」

「但是如果你將一直為這些事情擔心,那麼你應該把你的錢存在銀行或者貨幣市場賬戶。」

 

投資真的很簡單

「因此你需要找到一些你掌握很多信息並且能理解的公司,然後和這些公司綁在一起就行了。就是這樣,投資就是這麼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5

私立醫院:只是少數人的生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3/1MNDIwXzQ3Mzc1Mw.html

最近,中國民營醫院中的「老大」博愛醫療集團,準備在北京籌建一家心胸專科醫院,與其在上海的遠大心胸醫院形成「一南一北」兩大高端心血管醫院。

事實上不止博愛醫療,目前在政策進一步鼓勵下,境外資本、民營資本都嗅到了市場風向標,紛紛加入醫療服務業。6月26日,大陸第一家台灣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正式開業。

讓社會資本振奮的是今年3月份國務院頒佈的《醫改「十二五」規劃》,裡面提及「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

不過,目前公立醫院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及政府扶持優先權兩大籌碼,佔據了九成醫療服務市場。對於民營醫院將來能否整體達到「20%」的市場空間,業內還是打了個問號。到底私立醫院能否推開那扇由來已久的「玻璃門」,走向與公立醫院真正同台競技的舞台?

少數人的生意

剛剛開業不久的禾新醫院,坐落在上海徐匯區,設計風格滲透著藝術、小資氣息,軟硬件設施皆非常人性化。每一層樓都設有專門的病人休息區,備有咖啡和茶點,儼然一間小咖啡館。

禾新醫院由台灣聯新醫療集團投資創建,一期投資1.5億元,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有300多名來自兩岸的醫護人員,30 多個科室。

「聯新集團2003年就來到大陸,跟上海的公立醫院合辦了辰新醫院。」 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辰新醫院的患者群七成以上是在上海工作的台灣人,禾新醫院會從辰新分流一部分病人,預計患者群仍以台灣人為主。

張煥禎也想做本地高端人群的生意。相比上海的公立大醫院,這些外資醫院的優勢就是,有專家團隊,看病預約制,不用排隊。

不過,由於缺乏本地醫保資質等先天優勢,注定只能做少數人的生意。上海遠大醫療集團總裁助理童穎告訴本報,在上海有好幾家裝潢豪華的外資醫院,因缺乏足夠的客源,到目前還沒正常運營。「想吸引本地高端病人?等上海的大醫院把特需服務剝離出來還差不多。」

目前,上海的三甲醫院普遍設有特需醫療中心,同時有關科室也提供標準不一的特需病房,此外,幹部病房和外賓病房也普遍對外開放。業內人士估計,實際的特需床位數遠遠超過了衛生部所規定的10%的上限。

最近,上海方面已放出風聲,準備把特需服務從公立大醫院剝離出去。不過,「怎麼個剝離法,現在還沒有細節。」童穎說。

目前,中國私立醫院系統大抵形成了幾大陣營:一是做的最早最大的民企系,尤以福建莆田幫為主,例如博愛醫療;二是上市公司類,如復星醫藥、愛爾眼科、康美藥業、馬應龍等先後延伸產業鏈至醫療服務板塊;第三是外資醫院,如台灣台塑集團的長庚醫院,聯新醫療的禾新醫院等。

「到目前為止,通過對綜合性醫院的管理獲得較大規模利潤的只有金陵藥業。」瑞銀證券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季序我告訴本報,金陵藥業2011年淨利潤1.65億,其中宿遷醫院貢獻4500萬,但是其他上市公司投資的醫院要麼虧損,要麼淨利潤停留在幾百萬到1000萬之間。

博愛醫療廣州現代醫院院長王懷忠告訴記者,綜合性私立醫院前期投入太大,回報週期長,至少都要5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至少要8~10年才能回收投資成本。

夾縫中求生存

私立醫院在國內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卻經歷了種種艱辛。

改革開放之初,國內只有很小部分人有醫保。在那些以製造業起步的城市,打工族聚集的地方,開始出現了最早的民營醫院。

在廣州,建於1983年的廣州益壽醫院是全國最早的民營醫院,由港資和內資合辦。廣州益壽醫院院長邵可立告訴本報,當時民營醫院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國內多元化的醫療需求,起碼打工族看病,不至於等太長時間。

不過,民營醫院出現之初,大多以專科小門診為主,整體誠信度低,社會評價低。

民營醫院傷不起,邵可立說。第一大傷不起就是稅收,現在私立醫院每年要交5.5%的營業稅,以前還要交企業所得稅等,這對淨利潤率平均只有10%左右的民營醫院來說是一大負擔,而公立醫院是免稅收的。

第二大傷不起就是人才,邵可立告訴記者,現在公立醫院的人才很難出來,私立醫院一般只能找退休的專家和初級職稱的年輕醫生。

現在國家有這樣的政策——放開醫生多點執業,這樣私立醫院就可以成為公立醫院醫生的第二執業點。不過,醫生申請多點執業需要經過第一執業點醫院的批准。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坦言,沒有哪家公立醫院的院長會放人。

第三大傷不起就是科研,民營醫院既缺乏專家,也缺乏足夠的業務量,加上有關部門在科研上對公立醫院的傾斜,私立醫院要做科研比登天還難。

「在醫院審批上,要找很多部門,蓋很多章。有很多硬件方面的要求,建築面積、設備、床位,其實對於私立醫院來說,床位數這些不是關鍵的。」張煥禎說,私立醫院審批應該「減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5

硅谷創業家Semil Shah:「我們只是少數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884.html

編者按: Semil Shah是 TechCrunch的一個投稿者。您可以按照他的Twitter上在@ semil。

在本週的專欄中,我想要寫的東西與往常的的市場趨勢和產品的分析完全不同,你會看到一個「循環」在2010年中期,我回到加州,我剛剛剛剛花了18個月的時間做諮詢,並試圖讓一家劍橋的生命科學公司關閉。我搬到這裡,但是我並沒有真正確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我對硅谷的活力和競爭知之甚少,儘管在生活在波士頓之前,我曾住在舊金山一段時間。那時我並不在科技中心。我盡全力每天提醒自己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而我,只是非常幸運的在這裡,並沒有什麼理所當然。

這使我想起了幾個星期前在奧斯汀的生活,遇見老朋友和沒有生活在硅谷的新朋友,聽到他們的願望是打算搬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當我2010年搬到這裡的時候,認識一個我在Palo Alto(帕洛阿爾托)的一個朋友,他的名字是Ryan(貝內特)。他曾經參加過大學棒球賽,我們倆也在老體育酒吧一起看過比賽。我幫助他和他的創業公司,但最終他不得不將其關閉。不過很詭異的是,他現在的產品與非常火的Pinterest比較類似,這個網站可以讓方便人們在網站上收集整理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太瘋狂了,回想起他創業的發展,感覺很不容易。在2011年的季後賽中,我曾給他發了一條信息約他一起看棒球,他回覆我,他關閉他的公司了。那時我不知道應該說什麼。我一直非常想念他,於是和他約了一個訪談。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非常誠實,認真,善良的好人。他伸出這個Q&A,因為花時間與他,我發現他是一個非常誠實,認真,善良的人。我建議他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經理,我認為這對我們所有身在硅谷的人都是一個寶貴的提醒,我們擁有的都是幸運的。

1)你什麼時候到的硅谷?什麼時候離開的呢?

在2010年2月我來到Palo Alto(帕洛阿爾托),並在2011年夏天離開。

2)當你在這的時候你會更專注什麼呢?

我全身心的建立了一個互聯網公司Liv(麗芙)(Livthis.com),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便於收集,整理和分享自己所喜歡的產品的方式,這個和現在的Pinterest非常相似。(見下文結束時,麗芙的舊網頁的截圖。)

3)在硅谷期間,有沒有哪三件事情是讓你覺得最引以為傲很有成就感的?

其實我並不知道我是否在硅谷做過三樣成就,但是我想我作對了三件事情。我在Saint Louis大學完成了我的本科商業學士學位,然後當我決定搬到加州繼續學習,然後半路讀了MBA。我個人並沒有技術經驗,但是我能夠招聘一個優秀的團隊,團隊成員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這些人相信我的眼光和決策,並且相信我有能力去設計一個偉大的產品。我曾經做過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學習如何編程(HTML,CSS,javascript)。儘管我做的並不好,但是我至少能夠更好的去和團隊成員交流,更重要的是,從我學會那天起,我也加入到產品開發行列幫助開發產品。可是,當我再回首時,我最感到自豪的時刻發生在我關閉公司的時候。在我解散員工後,團隊的每個人都很快找到了工作。我們始終保持著很密切的商業聯繫,直到今天。他們加入Liv(麗芙),貢獻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然後把Liv(麗芙)作為一座連接新大陸的橋,今天,他們得到的一切都是他們應得的,我很高興他們能從中獲益它的工作為他們。

曾經有哪三件事是你不得不去面對和經歷的?

我決定從堪薩斯城搬到美國加州,曾經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我當時真的不知道又哪個認識的朋友住在加州本地。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我誰也不認識的情況下,我要重新建立我的社交圈子,我不得不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重新交朋友。我沒有很長喘息的機會,有一個很好的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名為Kevin Holmes(凱文·霍姆斯)的人,Founder Network的創辦人。Kevin(凱文)給我介紹了一些人,我就從最簡單的給朋友買咖啡和午餐開始和人聊天去認識人。另一件很難的事情是,在我住在加州期間,我讓我的團隊失望了。我們當時被邀請到參加Liv(麗芙)的一個名為創始人大會的活動。我準備了幾個星期,然後我覺得我準備好了,但是當我意識到我忘帶我的幻燈片時,我本來準備的10分鐘僅僅說了說了兩分鐘。站在講台上,當著數百個投資人的面,我完全忘了自己到底要說什麼。在活動休息後,我記得人們只是看了我一眼然後像躲避瘟疫一樣躲著我。毫無疑問,這是我當時職業生涯的最低谷。我知道早上太陽升起,一切都會過去,然後我要繼續設計我的產品,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會對自己很失望,我覺得我真的讓團隊所有人失望了。最後,當我意識到我的公司已經沒影足夠的資金去度過最難的時光時,我不得不告知我的團隊我無力支付他們薪水,他們都失業了。我不得不收拾我們的辦公室,解散團隊,然後製定了一個旅行計劃搬回堪薩斯城和父母一起居住。

4)當你意識到你不得不離開谷嗎?有多快你離開呢?

我並沒有意識到要離開非常確切的日期,但當時我每天都要檢查我們的現金狀況並且我知道我們可能已經偏離了正規。最後除去我的個人租金,基本我沒有什麼花費,待的最後一段日子我非常非常努力的工作,最後入不敷出,然後我告訴自己,是時候離開了。

5)你花了多久時間去平復商業的失敗?

這是一個從來沒被問到過的好問題。坦白說,當時經歷的商業失敗和失去愛人的感覺一樣痛苦。我整整經歷了五個階段的心理變化。我花了兩年半時間親自去做分析,做研究,做戰略決策,做領導,然後建立公司。我的團隊和我都全身心投入到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中。然後某一天,你醒過來發現你自己一無所有,然後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這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去處理這種感傷的情緒。可是,我並不確定你是否能夠完全想開,不再沉溺於創業失敗,繼續向前。

7)是什麼驅使你回到中西部發展呢?

中西部地區的堪薩斯城,有著非常優秀傑出的人才,他們會為了你不顧一切去奮鬥,這真的是一塊隱藏很久的寶石!然而,幾乎在每一個城市,失敗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而這是硅谷挺不一樣的地方。硅谷的人們不怕失敗,就算是一個失敗的商業點子,也依舊能夠平心靜氣的接受,不但不會避諱,反而會更加重視。在硅谷,當你失敗了,人們會認為你與眾不同,然後會把你看著特崇高偉大,好像你贏了一場比賽一樣。這個真的非常與眾不同,除了硅谷再也找不到世界上哪個地方會這樣。所以,對於搬回中西部發展,我感覺非常難的一件事就是要面對當我告訴家人朋友自己創業失敗的事時,他們的態度。他們看不到「Ryan Bennett(賴安 貝內特)是一個為了創建一家公司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兩年來除了工作一無所有的工作狂。」相反,他們認為我是一個loser,我就是一個什麼也做不成的失敗者。幸運的是,我當時的心理狀態已經在慢慢調整,而創業團體在堪薩斯城日益壯大,氣氛非常濃厚。

8)現在,雖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你是否還會想念硅谷呢?

當然!硅谷是一個非常瘋狂的完全無法複製的系統,當我搬回到堪薩斯城時,人們會問我如何描述在硅谷的經歷,對我而言我很難去完全描述,所以我一般會告訴大家一個故事。在Palo Alto,有一天,在結束斯坦福的一個會議後,我走在大學路上,看到自己周圍的那些很有名的公司,比如Google,Facebook等,還有我隔壁那麼多為了實現自己的商業點子全力投入的創業者們。當我走完這條街,咖啡店擠滿了工作的社交的人們。我繼續向前走,然後我看到Guy Kawasaki(蓋伊·川崎)從我身邊向左邊走去然後一輛蘭博基尼在我的右側。你能再世界上的其它街道上看到這些非常非常聰明的創始人,天使投資人,最頂端的風險投資家,創業者,還有各種已經成立公司然後又出售公司,所有所有的這些人,都能再加州這麼個小鎮看到。這就是我認為的硅谷。

9)根據你在硅谷生活的那段經歷,你認為令你印象最深的的趨勢是什麼

我才剛回來沒多久所以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然而,對於企業家而言,不斷的閱讀新聞已經變成一種時尚。我覺得並不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後都要開始創業。創業很難,我很擔心當年輕的創業家面對艱難的創業事業時,很可能他們會沒有耐性堅持下來,逃之夭夭,留下一個爛攤子。

10)你認為你還會重返硅谷重新開始麼?

我曾在硅谷度過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我非常喜歡再重返回去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家在中西部,所以我不能再回去。硅谷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創業中心,不過堪薩斯的創業氛圍也非常濃厚,另外,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在。

11)你認為在硅谷的人們有資格在硅谷麼?為什麼呢?

我覺得是!硅谷把一群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聚集到一起,有些是來自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大學。硅谷有著非常舒適的天氣,然後經常會有那麼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瘋狂地做一些想改變世界的事,這種氛圍非常開放和自由。我非常開心我曾經在硅谷有過創業經歷,非常不可思議的感覺。我當時並不覺得,直到我搬走,我才發現硅谷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12)生態系統的問題

雖然我不認為生態系統是驚人的,但我認為我們平時大概習慣了居住的空間,我們很難跳出來然後意識到我們願意支付我們所需要的東西。當我在那裡(過去這幾年可能已經變了),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在建立同樣類型的公司住在那個泡沫的缺點包括事實,即它是難以脫身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一般人的需要和願意支付的。當我在那裡(可能已經改變了在過去的幾年裡),每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正在建設的同類型的公司。當我離開硅谷後,我才意識到我們有時候只是為了盈利而忘了我們當初為什麼創業。也許是因為我在堪薩斯城出生,長大,這個城市的很多公司比如Garmin, Cerner, H&R Block, AMC,Sprint和Kauffman Foundation, 這些企業家創業的目標都是是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在盈利的基礎上還能解決問題的公司。當諮詢其它企業家得到一些建議時,現在他們會說他們應該對銷售渠道和開發產品的可持續盈利上給予同樣的關注。這就是我希望能做一些不同的東西。

13)現在你主要在做什麼呢?

我現在在一家新型創業公司,名字叫Idle Smart。我們有一項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它可以減少當司機夜裡睡覺的時候,卡車放置的空閒時間。這個和自動調溫器很相似。夜裡,司機會先設置這個驅動程序的溫度然後再睡覺,我們可以通過自動開關卡車的發動機,監控室內溫度,以保證司機所處環境的舒適度,減少高達70%的隔夜限制時間。

Via T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85

徐小平的創業經:創業90%會死 幸福的是少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517.html

以下為徐小平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有一次,一位朋友做PE的朋友告訴我,支付寶和凡客初創時都找過他,想融種子資金,但他們不做早期,所以沒有投。我聽了頓足,我就是投早期的,假如當初他們找到我,我很可能投:一般而言,企業高管出來做事(陳年),或者成功企業內部開創一個新的項目(淘寶、微信),成功率要比首次創業者高很多。

2、創業失敗後再創業的人,成功率也高一些。凡客是陳年的第三次創業。PayPal也是其創始人的第四次創業。創業是對人生智慧能力經驗情感最大的挑戰。在此向那些成功與不成功的創業者致敬。

3、當我賺了很多錢,我不覺得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不是裝逼。我的夢想是把這些錢像糞土一樣撒向創業者的萬畝良田,還真的能結出黃金的果實,昨天晚上就結了一坨黃金。所以,我正在把中國夢推向縱深,我的中國夢是幫助此時此刻一無所有走投無路的年輕人,找到他們,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57歲的我可以說是個母夢,就像母艦一樣,它包含無數青年人的夢。

4、我希望創業者理解團隊精神的含義。團隊精神絕不是吃吃喝喝一團和氣,那叫「酒肉朋友」;更不是唯唯諾諾言聽計從,那叫「僱用意識」。團隊精神是什麼?團隊精神是在共同價值觀與互相尊重、珍惜前提下的互相扶持與提升。我和俞敏洪、王強在新東方的關係就是這種關係。這是我人生最珍貴財富。

5、在當下的中國,創業確實是時代最強音。我每一個項目投的時候,都會想「又是一個Facebook」——結果卻往往變成「又是非死不可」。這是永遠在絕望中再去尋找希望的過程,也是我做投資五六年慘痛而寶貴的經驗。

6、創業公司會死嗎?創業公司是不會死的。只要創始人不死。許多公司賬面剩下幾塊錢,只要你不放棄,往往也能鹹魚翻身。創業初期的新東方,幾乎每天都有導致公司倒閉的事情發生,但俞敏洪堅持到底,一直堅持到今天。

創業永遠跟自己的能力、夢想和意志發生直接關係。創業猶如夸父追日,你不斷追逐太陽,儘管你永遠到達不了太陽,但你卻會離太陽更近一步。

當然,創業失敗的事情還是天天都在發生的。所以,我們必須允許失敗,研究失敗,並且很大方地分享失敗的故事,最後讓大家從中汲取避免失敗的智慧。

7、有人說他不熟的人不投,不瞭解的項目、行業不投。我很高興,因為剩下來的我全投……我投的項目,沒有熟人不熟人的問題,只要你的微笑能打動我,你的故事能說服我就可以。我做天使,有一點公益的心理。後來有人幫我總結了:慈善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投資天使是幫助想幫助人的人。換句話說,天使幫助的是強者,幫助的是夢想幫助人的人,每個創業者都很偉大。我常說,儘管投資虧錢了,但也會很高興,因為創業至少增加了當年的GDP。這不是一個笑話,你拿著錢去做,幾個哥們用一兩年去折騰,為社會整體的財富帶來的是一種增值效益。

8、一個優秀的成功的創業者要正直。有一次,一個30歲以下的劍橋回來的創業者,我問,你的優點是什麼?他說我最大的優點恐怕就是誠實。可見誠實、正直是多麼重要。潘石屹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房地產行業每五年換一撥人,剩下的人都是破產的破產、崩潰的崩潰,出事兒的出事兒,最終留下的就是遵紀守法、誠實待客的人。

像我,今年年齡接近兩個30,假如說在10年、15年前、5年前,我們做過不正當的事兒,現在我成了名人,任何一個客戶站出來,說你當年騙了我,你當年沒有說實話,對我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對於30歲的人來說,道路還長得很,你可以成功5年、成功10年、成功15年,但是最終使得你一生輝煌的東西,或者你曾經失敗,能讓你再次輝煌的東西,還是你的品格、品德。

創業者對投資人、市場、客戶、合夥人都要誠實。騙投資人的人,不會有長遠的生命;對你的合夥人,有什麼困難,要實話實說,任何難關都過得去。對市場更要誠實,某某奶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年有人往他的奶裡投毒都沒打倒他,反而使他成了悲情英雄,他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

9、很多人創業都有幹一段時間就洗手不幹的想法,甚至認為做生意不如做教育、做慈善高尚,總想早日從良,離開商業火坑。這是當代中國價值觀致命傷。你可以給自己不同人生階段設計不同目標,但既然選擇了眼前的事情,就要有一往無前、志在必得的決絕意志,才能不負你自己的努力。」

10、看到好公司,美國人是買下來,中國人是把它幹掉。當然這個文化正在扭轉。以前你盜版一個美國人的軟件,大家可能覺得你聰明,上次有一個人複製美國的軟件,結果被人罵得狗血淋頭。中國的山寨文化也在演變之中。

11、我們跟人家談創業項目最終發展出一種直覺:這個項目一聽,就知道行不行。因為你是創業者,你在做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決定,你在把自己賣出去,你賣的是自己的理想,你描述的是你的產品。這時,你能不能在我面前打動我,讓我覺得你的東西有道理,就靠這個瞬間。

12、新東方早期也是低端,1996年到2003年是絕對的低端,但新東方後來慢慢發展一對一,現在一個半小時一節課1500元,就算是我也不能打折。所以高端低端都能賺錢,關鍵是你擅長什麼,做什麼。好像手機一樣,以前有小米手機,現在有360手機,大家都去做了。利潤永遠會均等,最後出現一兩個贏家,就是這樣。

13、上市的一個簡單的目標是很多人迴避說的,就是創造財富、上市有錢了。當俞敏洪在路演的時候,人家就問你們為什麼要上市?俞敏洪說,我們奮鬥很久了,我們需要錢。美國全球投資人聽了都哈哈大笑,這叫真實,這叫實在。你說你創業創到最後,辛苦得不得了,數倍於人的辛苦,如果說財富不是我的主要目標,肯定是騙人的。創業其實就是追求財富。我跟許多創業者談話,那些凡是不太成功的人總是在說我不在乎錢。在中國,往往對股份和錢撇得很清、表示無所謂的人,往往是最糟糕的投資人。

14、創業90%會死,所以幸福的是少數,絕大部分都不幸福,我有一半的項目,它輸了,我會給它第二筆錢,它沒錢了,我會借他錢。

我最近有個創業者快關門了,我考慮了一下,才借了他,我投150萬,佔15%,之後又借了我50萬註冊資本,我催了一下,還了20萬,但是還是賠了我180萬,你再找我借錢,我心裡就很不舒服。

信用對創業者是無價之寶,公司死是正常的,成功才是不正常的。

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

天使投資人不是傻瓜,本質就是六合彩,一個朋友要創業,十幾個朋友湊份子,如果成功了,就是下一個騰訊,如果輸了,就當是支持朋友創業了。

15、找天使投資最好的辦法是,找身邊的朋友、上級的幫助,如果大家一定要找我投資的話,先找個我熟的人,如果你卷錢跑了,我就去找那個朋友。

如果你沒有熟人能夠幫助你找到投資人關係的話,你也就不要想去創業了。

如果你願意把用戶當朋友,如果你的產品有了問題,你得有多大的壓力現在互聯網產品有了幾億的用戶,追求日活躍,但是,就是把用戶忘了當「人」看。所以我們罵GDP的時候,我們要想想KPI是不是也有問題。

16、創業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長跑。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帶著對艱難挑戰的預期,不斷的奔向終點。

創業的機會在哪裡,我還是不能告訴你,我覺得這就是創業的魅力之所在, 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因為不可複製,所以你要走你獨一無二的路。」錢在那裡,大家都看到了就沒有你的了,就是俞敏洪的了。

既然創業,一方面要堅持,一方面要學會調整。非理性的堅持,和理性的放棄。在任何一個大時代,總有先驅者,總有落伍者,我們的責任在這個時代,就是選擇行動。

17、三點建議:要有一個老大,這樣才能把事做大,有決策;要有團隊,才不會累死,一個人是做不成的;創始團隊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影響力。

18、創業者如果要找百萬級的信任,居然沒有一個熟人、朋友、同事、老師、領導能夠導向某一個能夠幫忙的人推薦,就不要創業了。「我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大家都拿著商業計劃要錢。你身邊難道沒有一個人幫助你找到有一點資源的人?」

在美國,天使「三F」的說法是有深刻道理的。所謂「三F」是指朋友、家人和蠢人。找投資者一定要想想資源是什麼,不是沒人懂創業者的創意,恰恰是創業者不行。

創業者要知道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創業者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信用,創投家是很小的圈子。假如跟合夥人之間、跟投資人之間有信用的問題,坦率說這是致命的。

19、創業不是百米長跑,而是馬拉松,馬拉松是42.59公里,這就意味著你在40公里的時候依然有可能被人超過去,依然有可能摔倒。所以創業是比耐力、比毅力、比長久能力的東西。在創投圈裡面,太多的人把創業當做一個百米衝刺。

商業模式預知使命,創業需要商業模式,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效的執行力,創業團隊的執行力主要包括豐富的經歷、高度的學習能力以及謙卑的態度。「一個創業模式、一個商業模式,你覺得特牛,你就是拿到很多錢,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成功」。

20、對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有一個3~4人的核心團隊,有一個人老在唱反調,這是企業大幸,因為他能夠幫你。《中國合夥人》裡說到做在線教育,程東青說在線教育好像離我們太遠了。孟曉駿說,離我們近的離別人也近,你必須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團隊必須腳踏實地——既有蝸牛在那裡爬,也有雄鷹在那裡看,而雄鷹會告訴蝸牛,旁邊有一隻麻雀,它可能會把你吃掉。

21、創業者只有決心還不夠,你得有團隊。有了團隊也不夠,你得有一個真格之外的真知。這是我過去強調不多的。為什麼強調不多?因為創業者往往是年輕人,年輕人喜歡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你需要他有經驗,但他的確沒有經驗,沒有真知。

創業是凝聚人生精華,創業者應當是這個時代精英中的精英。想想看,你的團隊中,大家都是把身家性命搭進去跟你追求夢想,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做這件事的真知,怎麼能夠做下去呢?

我們有時候也會給沒有真知的創業者10萬、20萬人民幣,因為我相信這個人聰明,能做出產品,但是坦率地說,他們不是創業的主流。創業的主流一定是在相關領域裡面有過經驗,有行業知識的人。

當年羅軍離開「新浪樂居」創辦了「途家」,我們聽說了之後就認為他必將成功。我們也希望投資這樣的人,但未必能夠投資得上,想要投他的人有很多。前些日子報導,途家最近一輪融資4億人民幣。因為他對這個領域有真知。「小龍女」龔海燕從世紀佳緣出來,辭去CEO的職務,現在還是董事長與最大的股東,她出來創辦「91外教網」。其實她沒有教過外語,但是她跟我說,自己在做世紀佳緣的時候也沒結婚,但是她有這個需求。這也是一種真知。

陳歐創辦聚美優品,至今團隊裡面沒有一個做過化妝品銷售的女性,但是他們有對於互聯網的真知,他們懂得互聯網、懂得社交網絡。他們這代人就生在互聯網裡頭,他們是原住民,我想他們在互聯網裡面銷售什麼東西都可以。

​(資料來源:中國企業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2

全球複蘇將取決於少數持有巨額現金的大企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27

昨天,華爾街見聞曾報導,美國企業的負債和現金均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全球非金融類企業手上的現金都在增加,而且日益呈現兩極分化。雖然市場普遍期待企業2014年能增加投資,推動經濟進一步復甦,但決策權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大企業手中。比如蘋果就坐擁1500億美元現金。

據FT,諮詢公司Deloitte研究顯示,全球最大的三分之一非金融企業擁有2.8萬億美元現金。這將影響到2014年企業資本投資和收購是否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該公司併購部門主管Iain Macmillan警告稱:「展望未來,是否會出現新一波投資潮的決策權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上。」

標普全球1200指數的企業中,持有25億美元以上現金的公司擁有所有現金的82%,該比例至少為2000年來最高。而在2007年時,該比例僅76%。僅蘋果一家公司在上一個財年末就擁有1500億美元現金,佔1200家企業現金總量的5%。

相比大公司,規模偏小的公司更樂意為增長進行投資。Macmillan評論稱:「現金持有量少的公司通常更有進取心,願意增加投資以追求營收增長,他們的股價表現也比競爭者要好。」

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呼籲企業增加資本支出。美銀美林週二的一份面向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58%的投資者投票希望企業增加投資。有67%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在過去幾年的投資「低於平均水平」。

標普公司最近的研究顯示,如果非金融企業在2012年至2013年按照往年的正常水平進行投資,那麼這兩年期間全球投資將增加9000億美元。

據FT,一些分析師預計,在投資者的擔憂和期待下,2014年企業將增加資本支出。美銀美林歐洲投資分析師John Bilton表示:「企業可能會更加努力地獲取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7

打新股為何從少數人的遊戲變成「抽獎狂歡」 IPO重啟新邏輯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196

新股依然不敗,但監管層強力把過去少數機構享用的這塊蛋糕分給了更多散戶。在這一充滿爭議的新舉措背後,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理念的悄然升級。

中國股市擁有全球數量最多、最為活躍的個人投資者,如何真正建立適應現實土壤的規則,關乎這個市場的未來。

中國股市迎來了一場空前的「打新」奇觀。

2014年6月26日,龍大肉食等三隻新股上市,攪動了整個股市。此前,暫停一年多的IPO曾在2014年初重啟,但受挫被迫再度暫停,直到此番重新開閘。

上市當天,「新股不敗」神話再度上演:三隻新股在集合競爭階段便因達到20%漲幅上限而在首筆成交後便臨時停牌,復牌瞬間又全部達到44%漲幅上限。

而在隨後的一週內,三隻新股創下的打新紀錄被屢屢刷新:7月1日上市的聯明股份以0.44%的申購中籤率創下「中籤率最低」紀錄;而一心堂則以2034.65億元的規模成為近期的「申購凍結資金」之最。

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9只新股上市申購凍結金額共計9221.98億元,這意味著平均每隻股票凍結資金超千億元。

歷年IPO發行規模和家數統計(2006-2014)。 (何籽/圖)

打新股「抽獎」狂歡

無論是打新機構的失落,還是散戶們的意外驚喜,均與監管層在新股重啟後的規則變化有著極大關係。

在空前旺盛的「打新」熱情背後,資本市場機構們的打新收益卻迅速縮水:數以百億計的打新資金面臨的是不足1%的申購中籤率——業內人士戲稱,「比押世界盃難多了」。

這是因為,在新的申購規則下,原先只有少數機構得以「入圍」的打新市場,變成了一個更多人參與的超級輪盤。

但對於過去很難中籤的散戶們來說,1%的中籤率卻成了刺激無比的「抽獎遊戲」:知名編劇六六在微博上「炫耀」道:「雪浪環境14買的,都34了還封停沒打開。要是每隻股票都這樣,我就笑暈了。」

截至7月3日,一共上市的9只新股連續漲停,換手率極低,中籤的中小投資者們意外地發了一筆「橫財」。

無論是打新機構的失落,還是散戶們的意外驚喜,均與監管層在新股重啟後的規則變化有著極大關係。

在今年1月奧賽康上市因高額超募引發市場對老股東「高價套現」的質疑後,監管層對因高價超募帶來的老股減持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從而使得承銷保薦機構在市場詢價時,主動剔除大量高報價,以便達到標準。

這意味著最終的IPO上市價格大幅下降,從而給二級市場留下了更大的上漲空間。而原本可按照流程高價上市,並由上市公司獨享的IPO超募收益,則變成了以「抽獎」形式由成千上萬家市場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分享的「IPO蛋糕」。wind數據統計,年初首批上市的48只新股,在上市後10個交易日內股價平均漲幅翻番。

正因為如此,這一近乎「歡樂大抽獎」遊戲,也因違背了「市場化定價」原則而引來了多方爭議。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意見認為:監管層不允許IPO公司超募,實質上意味著「管制發行價格」。而對發行價格的管制,不僅會引來二級市場「爆炒」新股,更重要的是破壞了證券市場的價格信號,因此該舉措是從註冊制向審核制的「倒退」。

但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在國內股市的現實結構下,既然一開始就是因為控制IPO數量導致上市公司供不應求才造成「新股不敗」,那麼便沒有理由只讓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獨享這塊蛋糕。

在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漫長道路上,股市應該如何從複雜的現實出發走向彼岸,依然未有定論。

這也讓此前被認為是市場化風向標的一項重要舉措——IPO從審核轉向註冊制——帶來的效果變得模糊起來。

據會計師事務所德勤中國的統計,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國大陸股市共有52家公司完成IPO,募資總額353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同期下滑50%左右。與此同時,香港股市則以813億港元的募資總額,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對此,德勤中國合夥人李渭華認為,監管部門引入IPO發行註冊製為市場注入更多動力「仍需時日」,「IPO發行制度的改革紅利完全釋放將需要更長時間」。

鏈接:「奧賽康」事件

「奧賽康」是2014年初重啟IPO時在創業板上市的一家公司。

1月8日,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保薦和承銷的奧賽康確定了發行價格並刊登發行公告。

然而次日的申購結果顯示,原本計劃募資7.94億元的5500餘萬股股權,在高達67倍市盈率的踴躍申購下,預計募資將超過40億元。

根據此前發佈的《IPO意見》規定,超募資金將以減持原始股東股權的形式增加市場流通股權。按此計算,奧賽康巨額超募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老股減持規模高達發行總額的近80%。

上市伊始老股東便高價套現數十億元,一時引來輿論大嘩,最終奧賽康發行被緊急叫停,並引發了監管部門其後的大規模稽查,剛剛啟動的新股發行也由此再度陷入停滯。

規則為什麼改變

股市苦苦尋找的「市場價格」尚未形成,投資者的信心卻已幾近崩潰。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重新啟動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空前的力度重新提起了「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命題。

在此輪IPO重啟過程中引發爭議的「超募管制」政策,其實是源於創業板推出時的「超募泡沫」。

於2009年10月底正式登場的創業板,誕生伊始便以其開放式的規則體系成為了證券市場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儘管仍然保留著與主板相似的盈利要求,但是在獨立的發審委體制下,無論在IPO發行的節奏,還是發行詢價等環節上,都充分體現出不同的市場化風格。

在早期的創業板監管理念中,也體現出了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決心:為打破IPO市場長期因「供不應求」而形成的新股發行「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額)現象,創業板從一開始,就以密集的發行節奏和大規模的上市企業數量,把大量企業推上市場。

但事與願違的是,創業板推出三年多時間裡,上市企業已達近400家,帶來的卻是愈演愈烈的「三高」現象,以及突擊入股式的「Pro-IPO」造富、造假上市等市場怪象。

更糟糕的是,監管層大幅放鬆管制,原本期望的市場機構們互相博弈並沒有出現。在中國的土壤裡,他們實際上變成了製造IPO高價的「共謀」,而佔市場投資者比例90%以上的散戶們則成為高價接盤者。

這與中國股市獨特的市場結構有關,二級市場90%以上由散戶投資者構成。而歐美和香港等成熟證券市場中,個體投資者僅佔30%左右,整個市場大體處於「機構pk機構」的制衡狀態。

在那些市場上,遊戲規則也不一樣,機構投資者還擁有做空等多種制衡工具。一旦價格不合理,他們可以通過融券做空、創設期權等多種方式,令發行方和高價申購者陷入破發虧損的結局。

但在中國,被詢價機構爭相報出高價以博取新股申購「入圍權」,同時配合種種包裝,激起散戶們在股市上「擊鼓傳花」。

這種「剪羊毛」式的打新機制,在創業板推出後迅速達到了高潮:

數據顯示,僅僅在2012年前三季度,228家新上市公司募集資金2177.58億元,其中超募資金便高達1033億元。

與創業板市場這一超募奇觀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國內股市的一路下滑:上證指數從2009年8月的3478點左右,跌到2012年的2000點左右,成為金融風暴之後全球證券市場中的「大輸家」。

股市苦苦尋找的「市場價格」尚未形成,投資者的信心卻已幾近崩潰。IPO於2012年底被暫停,直到2014年才得以再度重啟。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重新啟動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在繼續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的同時,以空前的力度重新提起了「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命題。

IPO體制改革。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IPO的兩條軌道

本次IPO的重啟實際上是遵循著兩條並行的改革邏輯:一是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的審核機制改革;二是以投資者保護政策體系的建立為核心的監管機制的建立。

2014年7月1日,在公佈證監會2013年年報時的致辭中,證監會主席肖鋼回顧了過去一年中重啟新股發行的歷程。早在2013年6月證監會便已著手準備重啟IPO,但因為金融市場「錢荒」帶來的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重啟工作不得不推延。

直到2013年11月,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IPO改革意見》)後,重啟才再度「重啟」。

肖鋼同時指出,此次新股發行重啟「為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做了準備和鋪墊」。

這一「準備和鋪墊」體現在兩個綱領性的文件之中,一是以《IPO改革意見》為標誌的發行機制轉型:相比於2013年6月發佈的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的文件中首次明確提出不再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資價值做出實質性判斷,只審核申請材料和信息披露的合規合法性,同時加大了保薦機構的責任,並明確創業板不得借殼等規定。

另一個文件則是國務院於12月底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下稱《投資者保護意見》),意見開宗明義地提出處於「信息弱勢、抗風險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易受侵害,因此「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券期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並提出了包括保障投資者收益回報權、知情權、參與監督權和求償權在內的多項意見。

在年報致辭中,肖鋼強調中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最活躍的個人投資者群體」,股票期貨等市場中的投資者,99%以上是投資金額少於5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並提出在「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資本市場、就是保護全體投資者」的監管理念下,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投資者保護政策體系,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這個意義而言,本次IPO的重啟實際上是遵循著兩條並行的改革邏輯所展開:一是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的審核機制改革;二是以投資者保護政策體系的建立為核心的跨市場監管機制的建立。這兩條並行的改革路徑共同承擔起註冊制改革的「準備和鋪墊」重責。

然而在多年以融資為導向的證券市場內部,從研究人士到市場參與者,大多陷入了「註冊制改革」所帶來的巨大震撼之中,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被肖鋼稱為「重要里程碑」的投資者保護政策體系的改革路徑。

監管層依據「中小投資者保護」這一市場宗旨,以行政管制的方式將打新收益這筆巨大的「市場紅利」強行轉移至二級市場,在讓中小投資者分享紅利的同時,亦期望借這一市場激勵機制的轉變,令「無利可圖」的發行定價機構,回歸到理性定價的IPO發行模式中。

儘管監管層的這一政策意圖,仍然有待新的市場博弈機制檢驗,但是「中小投資者保護」的監管理念,勢必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日益重要的一個政策出發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35

央行降息之少數派報告:狂歡之後,你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61

周五晚央行意外地兩年來首度降息,這顯然讓苦等多時的大多頭們欣喜若狂。但在狂歡之後,對於此次央行降息背後有一些問題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以下是華爾街見聞對此的匯總,僅代表一家之言:

問題一:央行為何意外降息

MFI的江勛對此的分析是:

本次降息,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很大程度上,這是一次政治性的降息。是外界壓力、經濟維穩及度過經濟轉型第一年年關的政治訴求的結果。

降息的背景是:10月中國經濟延續著弱增長與低通脹格局,最新匯豐PMI更不容樂觀。央行此前通過各種創新金融工具向金融體系註入大量流動性,但遺憾的是,市場並不買賬。正如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也承認的那樣:

貸款利率3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為6.97%,比2季度的6.96%略有上升。其中一般貸款利率上升7bp至7.33%。房貸利率6.96%比2季末上升3bp,此外,3季度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從69.11%上升至71.26%。

正如海通姜超所言,這反映出企業融資條件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還在惡化。

而周四金融市場發生的“小型錢荒”加劇了市場的憂慮(詳見華爾街見聞報道),這無疑又讓人想起一年前那場震驚整個金融市場的錢荒。
江勛認為:

本次錢荒之本質是什麽呢?就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經濟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當局要地方穩增長,財政部卻要地方控制債務風險並且要

算舊賬,這就導致地方的融資需求變相的,畸形化膨脹,而央行卻想著用結構性的貨幣工具,來抑制這個黑洞的膨脹。

看起來,最終,央行輸了,財政部平了,政治力量贏了。

本輪錢荒,可以視為地方對中央的一次倒逼;而本次降息,可以視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再一次妥協,中央被迫對地方以債養息縱容,以換取地方對維穩經濟的支持。目前,實際上已經不能指望私人投資來支撐經濟好轉。這個希望暫時放棄了。

無論從高層表態還是媒體報道來看,央行顯然並不那麽情願。華爾街日報9月曾報道:

過去幾個月,周小川一直推動包括利率自由化在內的市場改革。但高層領導對經濟可能因此承壓愈加憂慮。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陷入疲軟,要求人民銀行刺激經濟的壓力與日俱增。

此前多位經濟學家與官員認為,周小川不願為短期的經濟增長而影響推行利率市場化等改革措施。他抵制了此前市場降息等更寬松貨幣政策的呼聲,因為那樣做可能激化本已嚴重的國內債務問題,推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


問題二:為何央行多種工具齊出,市場利率仍然沒有明顯改善?

這里需要區分一個問題,資本市場的利率與銀行信貸(也就是實體經濟)的利率。顯然,包括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在內的資本市場利率已經顯著下行,用江勛的措辭就是“債券收益率曲線平坦得像航母的甲板”。

如MFI提供圖表所示,如果用信用債收益率和利率債的利差來代表債市的風險溢價,那可以看到11月初已經創歷史新低:

201410051138

但正如上文所言,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仍然很高,如下圖所示:

201410051139

顯然,首先原因在於銀行業對壞賬的擔憂,如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激增,甚至連老大哥工行的壞賬增長也創出八年新高。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銀行對於貸款極為謹慎。這個特征我們已經在金融危機後的美國及歐債危機後的歐洲身上看到過,即便歐美央行反複向體系註入流動性,但歐美銀行業的貸款仍然持續低迷,更多的資金流向資本市場。

江勛認為銀行業如今已出現了人格分裂:

一方面,不斷的擴大對資本市場資產的配置,把央行輸送的廉價炮彈投入到債券市場,進一步拉低了所謂“無風險利率”,並把無風險利率進一步的遷移到城投債上面,因為大家認為地方政府一定是要剛性兌付的;另一方面,在信貸體系不斷收緊額度,提高門檻。即,銀行試圖通過無風險利率去賺錢,來補貼信貸主動萎縮所帶來的利潤下滑。

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對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等嚴重擠占信貸的額度。10月發布的地方債新規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在1月大限之前,銀行和信托爭相給地方平臺放寬。而為了穩增長,發改委連續批複了一大批基建項目,地方的融資需求也相應剛性擴大的。

這就造成這樣的局面:隨著瘋狂的資金湧入,債市已經出現過熱跡象,過去在高利率的時代,大家可以輕輕松松買到8%以上的安全資產,但現今高收益時代一去不複返,6%以上的城投債幾乎成為絕唱。於是新的問題來了:“無風險收益率”越來越低,低到已經養不起銀行理財產品,二者的收益率水平已經趨同,無套利空間可言;而同時,實體的融資利率卻持續高攀,於是,儲蓄開始用腳投票。

江勛認為:

公開市場已經滿足不了儲蓄的要求。迫於這樣的壓力和誘惑,商業銀行開始重新擴大杠桿錯配,繞開傳統影子銀行管道,借助於保函、融資租賃、股權投資甚至P2P管道,為地方平臺和基建饑渴的需求輸送資金。這些3.0版本的表外業務模式,繞開了M2、社會融資規模、貸存比、信貸額度控制及國務院對地方債務總量控制的口徑。

問題三:本次降息是否意味著中國進入降息通道?

在周五宣布降息後,許多看多的分析師都認為央行隨後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在價格型工具之後,數量型工具將粉墨登場。瑞穗沈建光認為12月或將啟動新一輪降準。

而央行態度則頗為曖昧。在宣布降息後第一時間發布的官方解讀報告中,央行試圖強調降息不代表貨幣政策方向改變,“不需要對經濟采取強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而在報告的結尾,央行再度提及一直力推的利率市場化,顯示出央行對此的態度。

而此次降息最顯著的特性就是非對稱性,且罕見的貸款利率大幅下調。江勛認為值得註意的是:

本次貸款基準利率下調40個BP,與央行一貫的作風並不相符。央行完全可以逐步的小幅降息,為什麽沒有這樣做?這反映了本次降息的投機性。

我們的理解是,央行試圖一步到位,而不給市場形成降息降準通道已中期打開,貨幣政策轉向之預期。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央行的獨立性並不高,若明年經濟複蘇乏力,甚至出現海通所言的就業問題,那我們可以預期央行會有更多“不情願”的寬松措施。

問題四:降息對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麽?

江勛認為,無風險利率的進一步下降,將給資本市場再一次上漲的空間,這也符合降息宣布後市場一片歡騰的景象,多家券商在周五連夜召開電話會議分析這一利好。

從國際經驗看,歐美股市都證明了一個問題: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無論央行口頭如何表態,實際的不斷刺激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資本市場,而不斷創歷史新高的美國股市正是最好的例證。

經濟會如何?歐洲央行顯然也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22

讓少數人先動起來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教學踏入第十個年頭,機緣巧合,今年的工作時間表,又變回初出道那樣,排得密不透風的。一切似曾相識,心態卻不一樣。

以前最着緊的,是如何令學生達致課程要求。遊戲、工作坊、角色扮演,扭盡六壬幫孩子衝破盲點,提升技巧:語言表達、分析能力、讀寫能力等等。

今天,仍然明白技巧重要,但更着緊的,是教學過程中,自己在向學生傳遞怎樣的訊息。

今年遇上很多同學,習慣性欠交功課。如何是好?強迫交,可以。索性打零分,亦可。但前者,學生敷衍了事,算吧啦。後者,等於把早已毫無自信的孩子,打落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個多月來,不住思考,學生欠功課,是不能,抑或不為?有無方法,可以同時處理兩種學生?忽發奇想,不如這樣:偉大祖國讓一小撮人先富起來,我就讓少數人先交功課起來吧。

數十人中,通常收到寥寥幾份功課,先評分(水平使然,分數通常不高)。然後,親手附註十來廿條提問,協助同學把粗疏的答案,繼續發展下去。

如果同學願意回應提問,再交一次,則再打一個分,以新分數為準。欠交怎辦?可以在第二輪補交,但就只能享有一次評分機會。

這樣做,重點不在於分數高低,想講的反而是:同一件事,只要有恆心,每多做一次,就進步一點。

遲起步,少不免錯過一些機會,但仍可急起直追。方法是參考別人已被批改的習作,努力吸收,說不定遲來先上岸。人生,永無太遲。

那麼,最終仍然欠交的,怎辦?當然還是會打零分的。訊息是:做人,如果自我放棄,別人也將放棄你。

有無效果?嗯,由無人、到幾個人、再到四分一人交功課,龜速改善中,審慎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25

夏斌:要嚴防少數金融機構將不良資產處置風險嫁禍老百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844.html

經濟下行壓力下,不良資產的處置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夏斌表示,要嚴防少數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輸送給老百姓。

22日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國際論壇上,夏斌表示,面對中國經濟下行中的銀行不良資產增多的壓力,很多市場人士都在考慮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把不良資產打包處理。

而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在尋找資本、股權投資的時候,往往大談2002~2003年四大行改革處置不良資產的經驗。”夏斌說。

上世紀末,為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推動國有銀行和企業改革發展,財政部出資400億元,成立東方、華融、長城、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各自承接處置對口銀行的不良資產。

近日,中國華融(2799.HK)和中國信達(01359.HK)分別發布了2015年年報。其中,中國華融2015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69.5億元,同比增長30.1%;年末集團資產總額達人民幣8665.5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44.3%;權益總額達人民幣1188.0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42.2%。

中國信達2015年末的集團合並總資產7139.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1.1%;實現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140.3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傳統類不良資產新增收購851.4億元,同比增長176.5%。

夏斌說,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是,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管理的實際效果往往不一樣。

他說,2002年左右,正是中國經濟這一超級繁榮周期的開始年,比如當時可以幾千萬拿下一幢爛尾樓,通過一點銀行的正常貸款或“關系貸款”裝修後出售,現在可以價值幾十億元。在經濟繁榮時期和房價泡沫形成時期,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大賺利潤。

但中國經濟當前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將進入常態的中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有些資產價值必然下跌。也因此,當時同類不良資產處置的回報率在今天就很難得以實現了。

因此,夏斌表示,宏觀監管機構對此要有清醒的關註:首先,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轉讓、出售,一定要堅持嚴格的市場評估原則,絕對不能政府幹預;

其次,對於金融機構將不良資產打包,搭配其他金融產品,以理財、信托的方式銷售給老百姓更要密切關註,加強監管,“要嚴防少部分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輸送給老百姓。”

夏斌說,這個問題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註意,因為很多不是以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做這項業務,而是各種投資公司在做。如果信息披露不夠,包括不良資產的回報到底多少,很容易把風險輸送給老百姓。“同一個金融產品,在不同的歷史周期可能是不一樣的,這點在盡管部門應該嚴加關註。”

除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外,目前也已經有了20多家地方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同時,民間市場上也有一些投資公司在從事資產管理業務。

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21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17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比上季度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中國的金融創新,一直是聚焦於金融產品、金融組織架構、金融調控與監管制度的創新這三個基本內容。

夏斌表示,由於金融具有天生的不穩定性特征,所以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組織機構的創新,必須與金融調控與監管的創新相適應,否則這種創新是不利於經濟的穩定,“今天來看,相對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調控監管制度創新迫在眉睫,這對穩定經濟而言更為重要。”

夏斌說,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糾結中,既要穩定增長,又要防範系統性風險。在這樣的糾結平衡中,微觀金融創新是想加大信用,或者是規避監管創造利潤。宏觀金融的調控創新,則是要通過匯率與資本管理制度的變化,把中國經濟和中國金融融入全球經濟化,引入全球配資資源的機制和因素。

面對當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糾結,緊的貨幣政策不適用,但是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同樣也不適用。

因此,夏斌說,此時判斷金融產品創新是好還是壞,就是看它是配合結構性的金融政策,還是鉆政策的空子,在大水漫灌之下救僵屍企業,擴大杠桿和過剩的產能。

而判斷金融宏觀調控創新,匯率和資本管理制度的創新是好還是壞的分水嶺,則是看它是有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有利於國內的經濟穩定,還是引爆系統性風險的爆發,方便投機資金沖擊國內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