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G門戶張向東內部講話:活著就是最大的成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453.html

以下是張向東內部講話摘錄:

每一年7月中旬,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動物會有一次大遷徙,那是非常壯闊的景觀,百萬羚羊、斑馬、角馬彙集起來,在馬拉河畔逡巡,突然有一天的某一刻,它們如同得到一聲號令,集體發動起來,衝入激流,橫渡馬拉河並不容易,更何況水底的鱷魚也會在那幾日耐心等待攻擊機會,所以,能衝到野草豐美的對岸,冒著生命的危險。

我想說的是:

我們就是那些遷徙中的動物,結伴冒險前往新的大陸。留在原地,一定會餓死,季節改變,時間的規律誰也阻擋不了。出發渡河,可能會被淹死,被猛獸吃掉,但總算有活的可能。

所以,9年前,我們選擇了出發。

作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先出發的一支隊伍,3000多個日夜,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在中國,我們的媒體價值,數字閱讀的成長。在國際市場,我們的優勢產品站住了位置。

當然,也有產品失敗的淚水、交叉路口選擇的焦灼,那些都變成了皺紋、白髮 。

在這裡,我就不把這些深情往事一一回顧了。

我要說的是,我們繼續要走的路。

媒體價值方面,模式還未定型。社交網絡的衝擊、InApp之路不通,這是全行業的焦慮,但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手機成為信息社會的KEY,它佔用人們最主要的時間,廣告市場一定會給出對應的份額——我們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而未來怎麼發生?那需要我們去做很多事。去改造自己的媒體,去找到手機的最佳媒體展現形式,去實現移動互聯網長遠的廣告模式。

數字閱讀——渠道、運營、內容,我們在每個環節都有介入,核心競爭力何在?特別是在優質內容開始數字化、iOS和安卓等多種平台更加互聯網化的轉折點上,我們的機會在哪裡?

在慶祝週年的時候,說這些話,並不是煞風景。我們之所以聚在一起,就因為我們是要去證明我們對未來的理解是對的,去證明我們的創造力是有價值的。

過去幾個月,我常常說,這些年最大的成就是還活著。「哪裡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我要感謝所有的同事,是因為我們這些人在一起,我們才挺到了今天。我也相信,我們會繼續挺下去,而且,要挺進全世界!

讓我多說幾句,是關於個人的。

這9年,我找到了一點東西,這一點東西就是活下去的理由。

我和你們說的動物大遷徙,其實我並沒有看到過,那次我是國慶節去登乞力馬扎羅,路過馬拉河。那時候,水草豐美,動物們平靜快樂。但當地人向我描繪大遷徙的景象時,仍然可以想像那種激烈壯闊的場面。

我那時候就想,這些動物每年往來遷徙,到底為了什麼,到最後還不是一死嗎?或者老死,或者餓死,或者被吃掉。

我們這些人又為什麼要在這個行業裡奔波辛勞?這個行業新興,產品需要想像,模式需要探索,反正就是一份工作,為什麼我們最後選擇了這裡?

我想我這9年裡,就是找到了這個答案吧。那就是:我們是這麼一群,需要感覺到自身生命蓬勃湧動的人。我們需要創造一些東西,才可感覺到血在湧動,人在呼吸!

我接受了自己是這樣的人。

否則,我們就像非洲草原上那些留在原地的動物一樣,放棄了追逐,放棄了尋找,等待枯燥的時間掩埋。

9年,來來去去,很多人。我也知道,生活中是有緣分這一說的,但我一直希望,當我們老了,回望這些年,會認為這些年,是真正感覺到血液湧動的時刻,是真正活著的感覺。

讓我們一起去找到最後的答案。

  —— 2013年3月15日,寫給共同奮戰了9年的同事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6

盛大遊戲CEO張向東:盛大遊戲投入最核心資源做手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228.html

端游已過高速增長期,將走精品化路線

百度新聞:盛大遊戲在端游、頁游和手游上都有佈局,現在三個市場的收入佔比是多少?

張向東:盛大遊戲2013年Q1手游收入達到1.07億元人民幣(1700萬美元),為公司貢獻了近10%的收入。其他主要都是端游的收入。

百度新聞:盛大遊戲起家於端游,目前唱衰端游的聲音很多,盛大遊戲端游數據表現如何?用戶總量還在增長嗎?

張向東:表現還比較穩定。端游也還在持續增長,只是增速平緩了很多,相對於幾年前的翻倍式增長,端游市場早已過了那樣的高速增長的時期,這是一個市場正常發展的過程,我認為端游會越來越趨於精品化發展。盛大遊戲一直不斷推出高品質的遊戲,用心做好用戶體驗,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進來。

百度新聞:《傳奇》曾是盛大的代名詞,現在這款端游貢獻的營收佔多大比例?

張向東:在2013年Q1,熱血傳奇和傳奇世界貢獻的營收比分別是31%和13%。

百度新聞:在頁游市場,盛大遊戲去年曾宣佈加大投入,現在有可以分享的經典案例嗎?

張向東:頁游我們也曾經嘗試過,但最終還是覺得移動遊戲更有發展潛力,也更適合我們。所以我們把戰略重點放在手游上。

投入最核心資源做手游,5年內手游收入佔比做到50%

百度新聞:說到手游,盛大遊戲《百萬亞瑟王》首發當日取得了不錯的反饋,之後的運營效果如何?達到了日入千萬元的預期嗎?

張向東:具體的收入我們會在財報中做相關披露,但這款遊戲已經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成為今年暑期中國市場上最熱門的手機遊戲。《百萬亞瑟王》自7月18日開啟國服公測後,僅僅一天就拿下了App Store暢銷榜第二,免費下載榜第一的成績,此前這款遊戲已經在日本、韓國、台灣等海外市場創造了優秀的成績。

百度新聞:現在到了需要平衡端游和手游投入的臨界點嗎?

張向東:從整個市場發展趨勢看,手游是下一個巨大的增長點,目前手游收入佔整個遊戲市場收入的20%左右,未來10年可能達到80%,甚至更高。盛大遊戲通過《百萬亞瑟王》在亞洲其他地區以及國內市場的成功,也已經基本確立了最適合自己的手游戰略。

今年下半年盛大遊戲會重點發力手游,公司會拿出最核心的資源來做手游,接下來我們將有30多款手機遊戲陸續投入國內外市場,國內手游基金也在醞釀之中。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加大在手游領域的投入,爭取3—5年,讓手機遊戲收入佔比一半以上。

盛大遊戲從3年前就確定了手游戰略,我們是國內老牌網遊企業中,最早成功完成手游轉型的。我們在移動方面的佈局和轉型,並不是說要減少或者不做端游,而是通過移動佈局帶來公司營收總量的增長。

移植端游成熟模式到手游,擴展新用戶

百度新聞:盛大遊戲在端游運營上是領軍者,到了手游市場,原有的優勢如何發揮?如何覆蓋原有用戶之外的新用戶?

張向東:總體來說,我們雖然在端游領域有十餘年的積累,但在移動領域還是從零開始,並且當時還沒有一家老牌端游企業開始著手移動領域的轉型,所以我們先期依照了端游的一些思路,用推端游的方式來推手游,也是一路摸索,才最終確立了適合自己的移動戰略。

我簡單介紹一下盛大遊戲的移動戰略,總的來說,我們利用韓國控股公司Actoz Soft為中心,來展開手機遊戲業務的全球運營,讓Actoz全面轉型為以手機遊戲為核心的企業。同時與日本領先的遊戲企業Square Enix結成全球手游聯盟,並且願意將IP資源、用戶、海外渠道等拿出來共享,在全球範圍建構盛大手游聯盟,掌握好的IP。

在此基礎上,我們結合自己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積累的運營經驗,再拓展廣闊的國內市場。可以說,我們做手游,更多的是去擴展全新的用戶,壯大我們擁護基數。《百萬亞瑟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通過一系列活動,從動漫用戶中吸引了大量新用戶。

百度新聞:在端游上的一些成熟的運營模式能夠移植到手游上嗎?免費和收費的關係如何平衡?

張向東: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對《百萬亞瑟王》的推廣就是依照了PC網遊的一些思路,用推端游的方式來推手游,比如在營銷方式上,我們以動漫群體為先導進行一系列創新營銷,成功塑造了《百萬亞瑟王》的高端品牌效應,緊接著又通過各個層面的社會化營銷和廣告組合,僅僅一天就拿下了App Store暢銷榜第二,免費下載榜第一的成績,此後也一直穩居各個榜單前列。

免費和收費是指遊戲收費模式的不同,這個選擇主要看消費心理和市場接受,另外,收費系統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夠高的性價比,同時又不影響遊戲的平衡性,關係到了一款遊戲的成敗,這需要遊戲開發者擁有足夠的經驗及智慧,當然這也更多是屬於遊戲設計層面的一個大話題。

呼籲內容供應商和渠道合作共贏,下周有重大消息公佈

百度新聞:現在應用分發渠道有越來越集中的趨勢,這對盛大遊戲手游的推廣會產生什麼影響?

張向東:談到手游市場的渠道,這也是近來很多業內人士都在討論的話題。一方面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游邁入千萬月收入大軍,另一方面這個市場的陷阱和壁壘也在逐漸浮現,比如,如果渠道和優秀開發商之間的利益分配沒有做好,就可能打擊開發熱情,開發商就沒法真正靜下心來做優秀好產品,做好用戶服務,最終受傷的還是用戶,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從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和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採用了另一種方式,我們對《百萬亞瑟王》採用「獨家發行模式」打頭陣、聯合推廣跟進的策略,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性,也給行業提供了一點新的思路,我們將會利用這些經驗,為更多的開發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打造更多的《百萬亞瑟王》。相信隨著產業的不斷成熟,內容供應商和渠道之間會尋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百度新聞:聽說盛大遊戲8月20日(下週二)將發佈一個移動戰略發佈會,能否提前透露點信息?

張向東:是的,我們下周將做盛大遊戲移動戰略發佈會,會有重大消息公佈,但今天還不方便提前透露。

人物訪談是百度傾力打造,針對泛IT領域知名人士的對話類欄目,百度新聞希望借這個平台匯聚大家智慧,為大家提供新鮮的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77

張向東自述創業史:我的性格與互聯網基因對應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45.html

口述:張向東

很多年之後,我可能會忘記澳大利亞海岸線的景色,也想不起登上乞力馬扎羅山的感覺,卻總會記得在廣州喝的那頓酒。那天夜裡,鄧裕強來到我住處,跟以往一樣,先從冰箱裡取了一瓶啤酒灌了幾口。他顯得很興奮,彷彿要宣佈一件大事。隨即,掏出他那個寫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說,我要做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會成為3G時代的最大的無線互聯網門戶網站。我一愣,沒完全聽明白他的意思,但我知道他一直在鑽研手機上網,而且他從來不是一個停留在口頭上的人。沒容我繼續思考,他眼裡放著光,唾沫橫飛地跟我說了一大堆設想。末了,他讓我辭職,一起幹。

我補充一下,那是2003年,我在《新週刊》當記者,那還是中國媒體的黃金時代。聽了鄧裕強的構想以及對他的信任,我很快從雜誌社離職,入夥,創業!那算是我第二次創業,前一次是在來廣州之前,我和幾個技術牛人在北京搞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名字叫「解決」,做RSS的軟件,很超前。一年之後,互聯網泡沫破裂,錢也燒完了——我們的公司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那次失敗對我打擊極大,我消沉了一個月,去廣州也是為了脫離原有環境,尋求內心安穩,但沒想到第二次創業又來了。

我們的公司叫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了紀念大學時在未名湖畔喝酒的酒幫。折騰了一段時間,2004年3月16日凌晨,基於手機上網業務的3G門戶網上線,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當時在線人數兩人,總訪問量兩人。沒錯,就是我和鄧裕強。今年,3G門戶網的門戶日PV超過11億,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從2009年起,3G門戶已經從網站向移動互聯網平台轉型。

這些成就當然使我興奮,但和鄧裕強認識16年來的這份感情我更覺珍貴。他是那種對人好但不輕易表達的人,認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極致的人。

我和鄧裕強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995級的同班同學——大一住同一個宿舍,斜對鋪。到目前為止,我們系名氣最大的畢業生是李彥宏。

我是從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村來到北京的,剛上大學的時候很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感到自卑。鄧裕強來自東莞商人家庭。我經常開玩笑說,像鄧裕強這樣的人讓人很恨,來的時候坐飛機來,我們全宿舍湊錢買一台電腦,他一個人兩台電腦,還都是最好的。

鄧裕強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或許是因為我比較活躍、看起來有主見的緣故,鄧裕強有問題都會找我請教,逐漸我們關係就比較密切了。

大一時和鄧裕強在市區賣羽絨服,被城管驅逐,兩個少年扛著幾十斤的蛇皮袋,從西單走到王府井。因為錯過回校的末班車,為了省錢,那晚我們就在地下通道里待了一宿。我一直享受那種少年時候,一起互相鼓勵的感覺。冬天,兩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在街上互相鼓勵著走,像患難兄弟,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信任是永遠不可能忘。另一次,我和鄧裕強從昌平校區進城,分頭行動,我去看籃球。後來沒有回北大本部約定的宿舍和他會合,留宿在球友那。鄧裕強以為我走丟了,很是焦慮。回昌平後,他反覆排隊,給我們約好的那個宿舍打電話。第二天我回去,跟他炫耀球賽的精彩,舍友罵我沒良心,我去跟鄧裕強道歉,他只說了一句,你回來了就好。

大學時候我們都不愛去上課,要麼去圖書館看書,要麼打籃球,要麼打牌,再就是喝酒。我熱愛籃球,甚至將它看做我的宗教;而鄧裕強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程序,想著怎麼成為比爾。蓋茨,他一度要退學創業。學習成績嘛,都在中下游水平。

1999年畢業的時候,互聯網正是顯學,我去了李國慶的公司,負責網站流程。接著去創業,把自己「解決」了。之後去了廣州。

3G門戶網剛創立時,是鄧裕強拿出他之前做短信增值業務賺得的200萬元積蓄撐著。我為什麼放棄工作,又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鄧裕強和我一起創業,雖然我們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但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好比你遇見一個人,她成為你女朋友,你會發現其實女朋友跟你成長、性格里面最本質的東西是相關聯的。創業也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回過頭去想,互聯網就是我們的命。別人一直問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講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兩樣,就是我們對於手機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做這個公司,在年輕的時候當然是想名利雙收、成名天下。

2004年,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最熱門的是以移動夢網為代表的收費手機互聯網業務以及短信增值業務,3G門戶做免費上網算是最早的。鄧裕強負責技術,我負責網站的推廣。沒有拿到投資之前,確實過得比較艱難。我們都是坐公車去公司;鄧裕強去買電腦部件的時候,會為了省一點點錢跟賣方磨破嘴皮子;跟人談事也約在消費低的地方,搬家的時候作為「老闆」的鄧裕強也親自扛東西。看到錢越來越少,很是有焦慮。第一筆融資來得也巧,IDG投資基金副總裁楊飛從一位投資經理女兒的口中聽說了免費的3G門戶網,不久就趕來和我們洽談。

2005年,從IDG那裡獲得了第一筆200萬美元的投資後,日子逐步好起來。感覺前面也寬闊起來了,這個時候有了一種各自獨當一面的感覺。鄧裕強相當於一個工頭,帶著大家一起上工。他作為CEO,仍然親自查看源代碼,2008年國慶節假期,鄧裕強讓司機用車拉著他以及200多部不同型號的手機,跑遍了廣東每一個市,就是為了查看用不同手機在不同地方登陸3G門戶網時的信號狀況。鄧裕強隨身一定會帶著兩到三個

同操作系統的手機,只要有任何空隙時間,他都會拿出不同的手機體驗各種不同的應用。很多不瞭解的人都笑稱之為「手機狂人」,而真正懂他的人才會明白他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人。

公司達到300人之後,一度有些混亂。我和鄧裕強都是不拘小節的人,管理不是我們的強項,沒有辦法拉下臉面對同事。後來就想到把大學同學常映明請過來統籌團隊管理,酒幫又壯大了。他是嚴厲而又懂得方法的人。

我期望的公司,是保持一種熱帶雨林裡的狀態,物種多樣化,開放、信任,才有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和鄧裕強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他會尊重我。看到我登山、騎車、出書,他會笑著說一句華而不實,但不會反對,也不干涉,覺得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和鄧裕強沒有過激烈的分歧,一方面我們都是比較簡單的人。再者,我們做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只是不同方面,所以特別像背靠背的感覺,像周潤發和李修賢演的《喋血雙雄》一樣。我們倆默契到,公司重大決定通過打一個電話幾分鐘就能相互搞明白了、大家就達成一致了。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趣味更重要,鄧裕強認為價值更重要,我看一些軟的東西,他看硬的東西。因為3G門戶網最核心的東西是產品,而鄧裕強負責這一塊,因此公司戰略決策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我和鄧裕強都不會在公司裡動怒,最讓我們惱火的是員工的不成長,產生路徑依賴,不創新、跟不上潮流。

要說創業的痛苦,有。2007年,剛剛完成第二輪融資,公司發展到那個階段事情非常多,每天就是開會、開會,我被事情推著走,壓力很大。而我覺得自己要的生活不是整天在辦公室裡打轉。後來突然就想明白了,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讓中國人通過最廣泛的東西(手機)獲得信息的能力有了。那個時候鄧裕強也在焦慮,他焦慮的是公司的未來:誰都不知道今天Android、蘋果系統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傳統手機技術上也制約了他的很多想法,因此在那個時候看不到方向。

3G門戶網的最大瓶頸也是公司內核問題,包括創造力以及對這個行業是否有比別人更深的洞察力,所謂外在東西,錢、技術、管理等的問題等都是相對好解決的。

要說我們和前幾代企業家們的區別,是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柳傳志那代企業家在創業及經營企業過程中背負的東西太多,有民族使命;馬云、馬化騰、張朝陽這一代企業家,更像是搞洋務運動的一幫人,不一定有洋背景,但企業模式來自國外,而且創業成為他們人生的全部;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就走向多元化了、更注重趣味,我們不勉強給自己加東西,創業是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這批創業人對於一些習氣會有意識地克制,相對更健康。

當下中國,互聯網改變現狀的力量最大。我跟同事說,我們在用技術手段做著真正改變這個社會的事情,而不僅僅停留在所謂的圍觀。社會各有分工,我不是時政評論員,也不是媒體人,有些事情,對我而言多說無益,做比說更重要。我推動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方面的革新,促進了這個社會更加快捷地交流——對一個公民而言,信息自由是他在這個社會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的工作在裡邊起到了價值。

我最怕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踮起腳尖,就能看到未來的生活。作為企業家,我依然不斷地去嘗試一些別的東西,去做喜歡的事情。雖然互聯網對我而言很重要,但天天只做一件事情遲早要麻木,敏感的內心也要萎縮。我愛讀書,收藏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國家地理》,和自上世紀90年代創刊起的幾乎每一期《連線》以及中國的《萬象》,也定期向公司同事推薦書。再一個,3G門戶網旗下的東西文庫就是多元化的產物。迄今為止,東西文庫出了5本書,但它初衷是為了傳播中西方有趣的技術以及人文思想,比如去年出版凱文。凱利的《失控》一書。我本人也計劃在10年內找到不同的人、做10個系列的對話,已經完成了「創業者對話創業者」和「接近自由的方式」兩個系列。

當我打算去法國騎自行車,立即去辦簽證,第一時間飛到法國去。在騎行過程中,遇到種葡萄的莊園,我就下車,進去跟主人要一杯酒喝。我也去登山,我從乞力馬扎羅山上下來的時候,發短信給鄧裕強,表達登頂的興奮。他給我回的短信居然是——下週四公司有個會,你會來參加嗎?

來源:東方企業家 作者:文:鄒蔚圖:李冰

I黑馬導讀:2013年11月22日,由張向東和鄧裕強創立的久邦數碼登錄納斯達克。而下面推薦的一篇來自2011年東方企業家的文章。張向東自述了他是如何堅守8年之久的創業歷程,而他認為和鄧裕強創業一個外向一個內向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

口述:張向東

很多年之後,我可能會忘記澳大利亞海岸線的景色,也想不起登上乞力馬扎羅山的感覺,卻總會記得在廣州喝的那頓酒。那天夜裡,鄧裕強來到我住處,跟以往一樣,先從冰箱裡取了一瓶啤酒灌了幾口。他顯得很興奮,彷彿要宣佈一件大事。隨即,掏出他那個寫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說,我要做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會成為3G時代的最大的無線互聯網門戶網站。我一愣,沒完全聽明白他的意思,但我知道他一直在鑽研手機上網,而且他從來不是一個停留在口頭上的人。沒容我繼續思考,他眼裡放著光,唾沫橫飛地跟我說了一大堆設想。末了,他讓我辭職,一起幹。

我補充一下,那是2003年,我在《新週刊》當記者,那還是中國媒體的黃金時代。聽了鄧裕強的構想以及對他的信任,我很快從雜誌社離職,入夥,創業!那算是我第二次創業,前一次是在來廣州之前,我和幾個技術牛人在北京搞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名字叫「解決」,做RSS的軟件,很超前。一年之後,互聯網泡沫破裂,錢也燒完了——我們的公司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那次失敗對我打擊極大,我消沉了一個月,去廣州也是為了脫離原有環境,尋求內心安穩,但沒想到第二次創業又來了。

我們的公司叫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了紀念大學時在未名湖畔喝酒的酒幫。折騰了一段時間,2004年3月16日凌晨,基於手機上網業務的3G門戶網上線,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當時在線人數兩人,總訪問量兩人。沒錯,就是我和鄧裕強。今年,3G門戶網的門戶日PV超過11億,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從2009年起,3G門戶已經從網站向移動互聯網平台轉型。

這些成就當然使我興奮,但和鄧裕強認識16年來的這份感情我更覺珍貴。他是那種對人好但不輕易表達的人,認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極致的人。

我和鄧裕強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995級的同班同學——大一住同一個宿舍,斜對鋪。到目前為止,我們系名氣最大的畢業生是李彥宏。

我是從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村來到北京的,剛上大學的時候很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感到自卑。鄧裕強來自東莞商人家庭。我經常開玩笑說,像鄧裕強這樣的人讓人很恨,來的時候坐飛機來,我們全宿舍湊錢買一台電腦,他一個人兩台電腦,還都是最好的。

鄧裕強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或許是因為我比較活躍、看起來有主見的緣故,鄧裕強有問題都會找我請教,逐漸我們關係就比較密切了。

大一時和鄧裕強在市區賣羽絨服,被城管驅逐,兩個少年扛著幾十斤的蛇皮袋,從西單走到王府井。因為錯過回校的末班車,為了省錢,那晚我們就在地下通道里待了一宿。我一直享受那種少年時候,一起互相鼓勵的感覺。冬天,兩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在街上互相鼓勵著走,像患難兄弟,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信任是永遠不可能忘。另一次,我和鄧裕強從昌平校區進城,分頭行動,我去看籃球。後來沒有回北大本部約定的宿舍和他會合,留宿在球友那。鄧裕強以為我走丟了,很是焦慮。回昌平後,他反覆排隊,給我們約好的那個宿舍打電話。第二天我回去,跟他炫耀球賽的精彩,舍友罵我沒良心,我去跟鄧裕強道歉,他只說了一句,你回來了就好。

大學時候我們都不愛去上課,要麼去圖書館看書,要麼打籃球,要麼打牌,再就是喝酒。我熱愛籃球,甚至將它看做我的宗教;而鄧裕強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程序,想著怎麼成為比爾。蓋茨,他一度要退學創業。學習成績嘛,都在中下游水平。

1999年畢業的時候,互聯網正是顯學,我去了李國慶的公司,負責網站流程。接著去創業,把自己「解決」了。之後去了廣州。

3G門戶網剛創立時,是鄧裕強拿出他之前做短信增值業務賺得的200萬元積蓄撐著。我為什麼放棄工作,又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鄧裕強和我一起創業,雖然我們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但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好比你遇見一個人,她成為你女朋友,你會發現其實女朋友跟你成長、性格里面最本質的東西是相關聯的。創業也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回過頭去想,互聯網就是我們的命。別人一直問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講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兩樣,就是我們對於手機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做這個公司,在年輕的時候當然是想名利雙收、成名天下。

2004年,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最熱門的是以移動夢網為代表的收費手機互聯網業務以及短信增值業務,3G門戶做免費上網算是最早的。鄧裕強負責技術,我負責網站的推廣。沒有拿到投資之前,確實過得比較艱難。我們都是坐公車去公司;鄧裕強去買電腦部件的時候,會為了省一點點錢跟賣方磨破嘴皮子;跟人談事也約在消費低的地方,搬家的時候作為「老闆」的鄧裕強也親自扛東西。看到錢越來越少,很是有焦慮。第一筆融資來得也巧,IDG投資基金副總裁楊飛從一位投資經理女兒的口中聽說了免費的3G門戶網,不久就趕來和我們洽談。

2005年,從IDG那裡獲得了第一筆200萬美元的投資後,日子逐步好起來。感覺前面也寬闊起來了,這個時候有了一種各自獨當一面的感覺。鄧裕強相當於一個工頭,帶著大家一起上工。他作為CEO,仍然親自查看源代碼,2008年國慶節假期,鄧裕強讓司機用車拉著他以及200多部不同型號的手機,跑遍了廣東每一個市,就是為了查看用不同手機在不同地方登陸3G門戶網時的信號狀況。鄧裕強隨身一定會帶著兩到三個

同操作系統的手機,只要有任何空隙時間,他都會拿出不同的手機體驗各種不同的應用。很多不瞭解的人都笑稱之為「手機狂人」,而真正懂他的人才會明白他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人。

公司達到300人之後,一度有些混亂。我和鄧裕強都是不拘小節的人,管理不是我們的強項,沒有辦法拉下臉面對同事。後來就想到把大學同學常映明請過來統籌團隊管理,酒幫又壯大了。他是嚴厲而又懂得方法的人。

我期望的公司,是保持一種熱帶雨林裡的狀態,物種多樣化,開放、信任,才有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和鄧裕強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他會尊重我。看到我登山、騎車、出書,他會笑著說一句華而不實,但不會反對,也不干涉,覺得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和鄧裕強沒有過激烈的分歧,一方面我們都是比較簡單的人。再者,我們做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只是不同方面,所以特別像背靠背的感覺,像周潤發和李修賢演的《喋血雙雄》一樣。我們倆默契到,公司重大決定通過打一個電話幾分鐘就能相互搞明白了、大家就達成一致了。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趣味更重要,鄧裕強認為價值更重要,我看一些軟的東西,他看硬的東西。因為3G門戶網最核心的東西是產品,而鄧裕強負責這一塊,因此公司戰略決策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我和鄧裕強都不會在公司裡動怒,最讓我們惱火的是員工的不成長,產生路徑依賴,不創新、跟不上潮流。

要說創業的痛苦,有。2007年,剛剛完成第二輪融資,公司發展到那個階段事情非常多,每天就是開會、開會,我被事情推著走,壓力很大。而我覺得自己要的生活不是整天在辦公室裡打轉。後來突然就想明白了,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讓中國人通過最廣泛的東西(手機)獲得信息的能力有了。那個時候鄧裕強也在焦慮,他焦慮的是公司的未來:誰都不知道今天Android、蘋果系統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傳統手機技術上也制約了他的很多想法,因此在那個時候看不到方向。

3G門戶網的最大瓶頸也是公司內核問題,包括創造力以及對這個行業是否有比別人更深的洞察力,所謂外在東西,錢、技術、管理等的問題等都是相對好解決的。

要說我們和前幾代企業家們的區別,是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柳傳志那代企業家在創業及經營企業過程中背負的東西太多,有民族使命;馬云、馬化騰、張朝陽這一代企業家,更像是搞洋務運動的一幫人,不一定有洋背景,但企業模式來自國外,而且創業成為他們人生的全部;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就走向多元化了、更注重趣味,我們不勉強給自己加東西,創業是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這批創業人對於一些習氣會有意識地克制,相對更健康。

當下中國,互聯網改變現狀的力量最大。我跟同事說,我們在用技術手段做著真正改變這個社會的事情,而不僅僅停留在所謂的圍觀。社會各有分工,我不是時政評論員,也不是媒體人,有些事情,對我而言多說無益,做比說更重要。我推動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方面的革新,促進了這個社會更加快捷地交流——對一個公民而言,信息自由是他在這個社會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的工作在裡邊起到了價值。

我最怕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踮起腳尖,就能看到未來的生活。作為企業家,我依然不斷地去嘗試一些別的東西,去做喜歡的事情。雖然互聯網對我而言很重要,但天天只做一件事情遲早要麻木,敏感的內心也要萎縮。我愛讀書,收藏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國家地理》,和自上世紀90年代創刊起的幾乎每一期《連線》以及中國的《萬象》,也定期向公司同事推薦書。再一個,3G門戶網旗下的東西文庫就是多元化的產物。迄今為止,東西文庫出了5本書,但它初衷是為了傳播中西方有趣的技術以及人文思想,比如去年出版凱文。凱利的《失控》一書。我本人也計劃在10年內找到不同的人、做10個系列的對話,已經完成了「創業者對話創業者」和「接近自由的方式」兩個系列。

當我打算去法國騎自行車,立即去辦簽證,第一時間飛到法國去。在騎行過程中,遇到種葡萄的莊園,我就下車,進去跟主人要一杯酒喝。我也去登山,我從乞力馬扎羅山上下來的時候,發短信給鄧裕強,表達登頂的興奮。他給我回的短信居然是——下週四公司有個會,你會來參加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88

【獨家】張向東自述:久邦數碼憑什麼上市?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46.html

時刻緊跟移動互聯網的變革風潮

我們基本上就是和移動互聯網一起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它從開始到現在的每個階段,我自己來看這個行業的時候會把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大互聯網階段,就是認為移動互聯網是桌面互聯網的補充。當時全世界都在學習研究DoCoMo模式,當年移動夢網就來自於DoCoMo模式,2002年前後都是以運行商為核心的模式。但我和裕強2003年最初做公司的時候,第一個判斷是手機終端未來會超過PC終端,這個觀點當時很瘋狂,因為當年行業人雖然會認為手機終端在未來會非常有前景,但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情。

那時候做3G門戶網,行業人都認為我們做的太早。我們是第一家破壞掉移動夢網和DoCoMo模式的公司,3G門戶2004年誕生是當時的一個特例。儘管我們模仿了PC端的模式,但我們是第一家純粹用互聯網思維去做的公司。

第二個階段是App Store模式。iOS和Android改變了移動互聯網生態。早年運營商都是本地的,iOS和Android的出現打破了運營商格局,原來的界限都已經消失,在這兩個體系中,你可以直接將用戶發展到全球範圍內。當這種變革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做一款自己的應用出來,並且這個應用要有成為平台的可能性。

目前移動互聯網正處在第三階段:一款應用將會真正定義出自己的生態出來。

不是所有應用都有成為微信、Facebook這類超級應用的可能,有非常多的產品產生時候就注定只能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或只會流行一時。真正能成為超級應用的那些產品,應該是被數以億計的用戶頻繁使用的,是能夠瞭解到用戶行為,能夠把它的價值分享給更多人的應用。當時我們就用這幾個標準來選擇公司第二個階段裡的發展方向。

2009年之前,我們都集中精力做塞班客戶端。塞班做起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儘管今天Android的研發已經很複雜,但比起塞班時期的適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當年諾基亞手機大部分還都是鍵盤,為了瞭解所有型號的塞班手機,裕強的手中有很多款塞班手機,到最後所有手機的按鍵全部被他按壞掉。

2007年我出過一本書叫《我 手機》,裡面寫的就是對手機未來趨勢的判斷,手機會變得越來越像你,這是核心價值判斷,至於產品形態和用戶需求,這一定會不斷發生變化。我們從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個變化的市場,這是我們跟別人很大的不同。我們在做塞班那些應用軟件的時候,也很清楚這些應用肯定不會獲得很好的營收,不會有自己真正的商業模式,但我們一定要投入進去做,只有這樣才能跟著市場用戶的需求去成長,最後在市場機會出現的時候,穩穩地抓住它。

都說新浪最早是做廣告模式出來的,但當時互聯網廣告怎麼算錢沒有人清楚,所以新浪才會建立新的市場生態模式出來,這在原來的互聯網中是沒有的。大約在2008年以前,行業裡都是在運營的層面獲得收入,我們沒有,我們的身份是個破壞者。有人覺得我們破壞了規則,想收購我們,依靠我們的用戶規模直接去發財,但是我們拒絕了。我們要去探尋用戶的真正需求,之後才是尋找跟商業化結合的點,在這個點上找到突破。

2007到2008年間,我們花很多精力研發一款名為「手機心臟」的產品,它能夠把塞班手機的操作界面變得像現在只能手機的界面一樣酷,只是這款產品還沒上市就夭折了。因為等我們2009年完成的時候,iOS和Android已經出來並飛速發展成主流了。這絕對是一個痛苦又艱難的決定。宣佈停掉「心臟」那天,好幾個同事在我辦公室前面哭,都是1米8多的大小伙子,他們已經為這款產品付出了幾百個日夜,但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個行業,市場的變化就是這麼快。

做了放棄塞班的決定後,大家還希望留個團隊做維護,我最後跟他們講,不要再維護,給用戶出個道歉通知,就停止吧。

一個互聯網產品,當它不因為性能問題而繼續往下走的話,那一定是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要死守這個地方,要迅速做出決定,重新找方向。後來,我和同事們就像內部創業一樣,想了很多的產品方向,包括GO桌面和GO短信等,各個產品經理選好方向就帶團隊去做,月會匯報時按用戶量來匯報,以用戶量做關鍵性的匯報和考核標準。剛開始做這些Android軟件的時候,我們就像第一次做3G門戶一樣,也被嘲笑過。很多人會說,你們是所謂的老牌移動互聯網公司,但在iOS和Android系統上都看不到你們的產品。儘管如此,那時我和裕強就有了一定的判斷,我們認為最終的機會一定是在開放平台上。後來我們的Android產品也有10到20款,GO桌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發出來的。

不斷革自己的命才有未來

行業在轉變,到底賭哪個產品,大家都很迷惑。今天因為要上市,大家會覺得GO桌面怎樣的邏輯都是好的,都是對的,而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做了這個決定就不能留後路,到研發後期,其它很多產品全部停止,團隊都合併到桌面這邊。GO桌面當時每週迭代一個版本,非常瘋狂,用戶一旦有問題就快速反應。我們英文好的同事有很多,但也常有一些小語種國家的用戶,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我們就用谷歌翻譯,生硬也要回答。Facebook和谷歌的評論我們每天都會看,Google Play上有GO桌面100多萬條評論,我們每一條都看過。

GO桌面在2010年11月推出,到2013年5月就突破了2億用戶。這意味著地球上所有安卓手機用戶裡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裝了我們產品。這是一個可怕的成長速度,它歸功於我們當年的成長積累和對基礎開發團隊的磨煉。在技術開發的邏輯、設計、創意這些產品問題點的把握上,我們一直擁有自己的原則和把握。

曾經有一次,我和微信的張小龍聊天,他說那時候我們怎麼會知道微信會被市場認可。如果真有人判斷對了,那只能證明他的運氣好,另外就是他的準備很充分。塞班和安卓系統上像「心臟」這類數十款應用的失敗,才成就了一個GO桌面這麼短時間內從0到2億多用戶的成長。

現在Googel Play裡面超過1億用戶量的應用只有17款,我們是其中一款。超過5000萬用戶量的只有44款,Google Play上同時擁有三款5000萬以上應用的也是我們。Google Play的生態很清楚,不像iOS還可以刷榜。我們在Google Play總榜和各個國家的類別排行裡面都是第一名,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

目前我們的主要收入來自海外,因為海外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國內不太一樣。他們覺得付費就會得到一個服務保障,所以我們就試著按主題、功能來收費,發現這種方式很受歡迎。GO桌面的3D版本Next Launcher 3D價格很貴,售價是15.99美元,開發的功能也並不多,但收入增長很快,上線兩週就銷售了1萬套。另外的收入來自廣告模式,第三方廣告系統和分發。我們開始做精品分發模式,讓你的產品直接鏈接到谷歌裡去,加之桌面又是一種到達率很高的方式,所以從效果上看比其它渠道好。

桌面這種產品在深度上和安全是一致的,這也是為什麼海內外都是巨頭在做。我們用它來上市,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原因是:第一,它是入口級產品。第二,它有可能成長為平台級的產品。

什麼是平台?我把它定義為有大規模用戶、能夠對用戶有深入瞭解、能夠把價值開放給第三方。我們現在只是最後一步沒有做到的,正在去努力做。我們要去建立用戶的帳號體系及支付平台,建立起來後會把平台開放給遊戲公司,就像微信做遊戲一樣,遊戲公司可以在這個平台裡準確找到自己的用戶群體。GO桌面是可以成長為一個平台的,所以我們並不是靠單一產品上市的公司。

我特別佩服貝索斯的一點是亞馬遜把傳統出版的命給革掉了,之後零售的命也被他革了,現在他又要把自己電子商務的命革掉,在做數字閱讀。我每次走在美國街上看到Borders(美國連鎖書店),就會覺得亞馬遜真的是家偉大的公司。原因不在於他做了電子商務網站,而在於他有不斷革命的能力。

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要經歷很多變化。我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確定將來要玩命去做一個移動互聯網門戶,我們也沒有說現在就死命只做一個桌面產品。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它順應產業、行業和市場的變化,不斷去革新自己向前走。互聯網公司也許一開始的時候是革別人的命,但最後你要有能力革自己的命。如果你不能革自己的命,那別人就會來革你的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89

【黑馬課堂】張向東:從創業到上市要經過哪些坎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2/59446.html

口述/張向東(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總裁)

整理/張九陸


創業動機,不為實現財務自由 

我大學在北大讀的是信息管理,1995年入學的時候,正是互聯網開始普及的時候,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但是在大學的四年中,讀了比爾·蓋茨出的一本書《未來之路》,我看完了以後激動得不得了,他告訴大家未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那時候還沒有雅虎,更不要說谷歌這些公司。我看完這本書時他就來到中國了,正是我找工作的時候,街上打出很多互聯網廣告,我們相信互聯網真的是改變世界的東西,雖然那時網民只有200萬,我覺得我生下來就是做這個事情的。  

畢業後,第一個工作我只做了幾個月的時間。由於我畢業論文寫的是電子商務,李國慶出身於傳統出版業,當時正在四處找做電子商務的人,我的畢業論文發表在一個雜誌上,李國慶看到了,就說「誰說中國沒有人懂電子商務,這個人很懂,把他請來」。那時候我還沒畢業,他給我的筆記本比他自己的還好,我就覺得中國沒有人比我更懂電子商務。其實當時我的知識就是從亞馬遜抄過來的,但是脾氣很大,而且我有一個想法,我為什麼跟隨著別人去改變世界?我可以自己去改變世界。於是我做了第一個公司,公司的名字叫「解決」。名片後面印了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話——有些問題需要解決。

我不知道在座的諸位是為什麼創業的,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尤其你做了幾年之後回過頭想想當初為什麼要創業?(台下有同學說是為了財務自由)1999年我創辦第一個公司,那時候我初出茅廬,剛剛畢業,不知天高地厚,覺得創業想法是很偉大的,出發點是很偉大的,我就想改變世界。

關於創業和實現財務自由的問題,我曾很認真地跟一個有錢的朋友算了一下,在中國,有一百萬美金就夠了,基本財務就自由了。不是說那種奢靡的生活,財務自由是你吃的好穿的暖,每年能夠出去旅行,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等等。但是,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為了財務自由而去創業,其實你做高管也可以,為什麼要創業呢?創業真的財務自由嗎?上了市之後也許在財務上面很自由,但是別的方面不見得自由。因此,你要對一個公司負責,對公司裡的人負責,你一點都不自由,你不覺得這個目的讓你懷疑嗎?如果為了財務自由你可以做別的事情,你不用創業,你坐在家裡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最近資本市場這麼好,為什麼要創業?有人問我願意不願意創業的時候,我就問他,如果你為了很快賺錢的話請不要選擇創業。如果非要用自由這個詞,如果創業是發自內心的,如果你覺得創造是你一生的使命,那你就去創業。這個世界要用你的想法去塑造,那你就去創業,你不能僅僅為了賺錢而去創業。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告訴你我的出身是什麼,我在陝西長大,小時候我家的房子漏水,大學的時候,一年住宿費加學費要1100元,每年我的父母都要沿街去借這1100元。到我大三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家裡的錢,還能往家裡寄錢。我在廣州時,為省錢甚至公交車都可以不坐,我可以走回去。創業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去做,創業的失敗率非常高,當你經過10年時間努力後,你是那90%的人怎麼辦?如果你是為錢,你覺得承受得了這個失敗嗎?你因為創業損失了正常生活的機會,你甚至會負債,你90%得到的是損失。

二次創業,和同學合夥做3G門戶

第一次創業,現在想起來幼稚得可笑,但是我創辦的公司要做的是一個非常超前的東西,是一個個人信息打理的軟件,很智能地解決互聯網裡的檢索等問題,那時候我有兩個搭檔,他們都是非常著名的專家,編出來的都是很有美感的東西。但是很快互聯網泡沫破滅,加上經濟形勢等等各種原因,公司就失敗了,我們過上了非常痛苦的生活。

開始時是激情昂揚的,每天在三室一廳的屋子裡,一人用兩台電腦,每天都不出門的,有一個阿姨給我們做飯,當這些產品沒有人用的時候,我們就解散了,兩個搭檔一個去了加拿大一個去了美國,我自己在中國,我都不敢出門,因為覺得很丟人,我是要改變世界的那個人啊。最後就是逃避,跑到廣州去,廣州我不認識一個人,就去做了一個記者,自己改變不了世界就看別人改變世界。應聘記者時,人家都不願意要我,因為我只寫過一篇文章,是開放源代碼的文章,南方週末登了一整版,給了我五六千。後來軟磨硬泡下,一個雜誌《新週刊》勉強讓我當一下記者,我就當了20個月的記者,每天晚上跟人喝酒,白天跟人聊天,一個月幾千元的收入,過得很開心,跟有趣的人聊天。

後來發現,人的命是天注定,年輕時注定要做一些內心想要做的事。我現在的搭檔來找我,他想做另外的事情。這是我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很聰明,想法特別多,而且他不是為了錢,他家裡很有錢。這個人一直有創業衝動,有典型的南方人特點,我總結叫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他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但是他會想現在怎麼活下去。我對比自己最早做公司的想法只想著以後,是徹頭徹尾的空想主義者。他跟我不一樣。那時候我們做的就是3G門戶網,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手機會比電腦更厲害、更重要。在今天這是一個常識,但是我的這位同學&搭檔是2003年就跟我這樣講,而我們跟人講的時候,人們都覺得我是一個瘋子。

但是,我們決定了去做了。今天,看上去有了一個不錯的結果,去年11月,我們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

上市之前產品轉型的艱難之路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故事,「晴天是好天氣,下雨天就不是嗎?」。我第一次在法國騎車的時候,有一天遇到了最糟糕的事情。長途騎行有三件倒楣事:車壞了、迷路和壞天氣。那一天我運氣太好了,這三件事同時發生了。我的車鏈條斷了,我居然在雨裡學會了修它,因為連續下雨,體溫下降很快,而且迷了路,找不到地方住。那時候手機還是諾基亞的時代,無法導航,又是在法國,那天我完全迷路也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又下著雨,還生怕鏈條又斷了。但是好在法國沒那麼荒涼,我看見一個人在那打獵,我過去找他問路,但是我忍不住好奇心:「下這麼大的雨,他一個人那麼享受,仍然不急不慌抽雪茄打獵。」我問他,天上下雨你怎麼還在外面打獵呢?他跟我說:「晴天是好天氣,雨天就不是嗎?」我不知道黑馬營學員聽了這句話是什麼感受,我那時候非常疲倦、慌張,但一下子被這句話的禪機打動。那次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在創業的時候,在路上各種事情都會發生,這是創業必須有的事情,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誰的創業是一路順風。

我們做的3G門戶網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第一個免費網站,在七八年前的時候,我們是非常受關注的,但是在過去的三年,包括2013年5月份之前,有兩年半的時間,在中國沒有開過一場新聞發佈會,很多人認為我們死了,我們很多人也認為自己要死了。在2009年之前,我們用了一百多個開發人員,秘密做了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叫做手機心臟。那時,如果沒有iPhone,它將會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可現實是,我們遇到了iPhone這個大問題,這些努力白費了,我很多天晚上睡不著,睜眼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最後我們把那些同事們叫在一起說,我們要放棄這個產品,我們要全力轉向安卓,我們要在安卓的智能手機成為主流之前,佔據一個入口位置。這,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為過去的事情痛哭流涕。我們都說天不會塌下來,但那一天天真的塌下來了,我們要放棄原來傾注心血的東西。

那時候,我們就決定要做智能手機時代的產品,而且對於已經融過三次資的公司來講,不允許自己從小做起了,如果用天氣形容,真的是暴風雨的夜裡一個人在往前走。你們黑馬營學員見過男人那麼哭嗎?好幾個大男子漢站在你面前,站著站著突然眼淚掉下來了,我也特別難受。人人都知道這個決定是對的,塞班不要再做了,我們要做智能手機。但是到底做哪個方面?天知道。今天回過頭來,大家會覺得這個公司去年在美國上市了,市值不大但還不錯,漲了一倍多,而且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現在,我們的業務絕對是第一,覆蓋了全球,70%的用戶來自歐美市場,而且全都是發達國家。你現在想著晴天風和日麗,公路非常漂亮,但是創業的路就和你出去騎車的公路一樣,前面是未知的路,你要享受得了下坡、平路,還要享受上坡,這樣才是享受真正的創業。如果你有一天喜歡上坡,你就會真正懂得自行車了,創業也是這樣,當困難出現的時候不要焦慮,你要喜歡它們,當然不會有人很喜歡自己資金鏈斷裂,更不會喜歡一個高管剛剛被對手挖走了。我的意思是,創業的時候遇到所有的事情都一樣,這些事情就是創業中需要面對的事情。當你能享受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看得到這些。

有人問我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我沒有任何最大的困難,我們的工作就是解決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我被搞定了,那樣的話我就不會站在這裡。


到今天,我已經做了十年,我很感謝今天有機會讓我回顧做公司的十年。十年前,我們從手機上的第一個門戶網站做起,過程裡經歷了移動互聯網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的轉型階段。到今天,我們又面臨一個新的巨大變化,就是互聯網之間的智能化,手機變成了核心終端,當你的冰箱都可以與手機進行連接的時候,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挑戰,能不能在下一代智能互聯網裡成為一個好的玩家,這又將面對更多的挑戰。我們能忍受過去十年的枯燥,我們也有勇氣面對未來的十年。

最重要的是,沒有所謂創業的法則,有人說要堅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我幸虧沒有在三年前堅持塞班那些東西;有人說勤奮,24小時不睡覺就一定可以成功嗎?創業真的是沒有一個法則,沒有誰的人生需要別人來告訴你怎麼活,也沒有一個公司需要一個創業的法則,主要是你內心的發現和指引,那是最最重要的東西。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17

張向東自述:創業和騎自行車一樣 曠日持久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1/146986.html

i黑馬:久邦數碼總裁張向東辭職創業,而他的創業方向也從時髦的移動互聯網轉移到自行車。張向東對自行車和騎行的熱愛由來已久,年初時,作為黑馬運動會嘉賓,張向東在現場就分享過自己對於創業和騎行的熱愛。在他的世界中,創業和騎行是一種東西——曠日持久,沒有終點,享受它就好了。

以下是他的口述整理:

\我是一個自行車的愛好者,我願意用騎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創業的相似之處。

我們創業目標為的是什麽?有時候我騎車的時候也會想這個問題,每年我都去不同的國家騎車,一個人背個包就帶著一個車就出發,騎上幾天再回國繼續工作。

有朋友問我說,你為什麽這樣去做?在北京郊區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麽要去遙遠的地方?

我經常想,為什麽要去創業?很多人想我創業為了財務自由,沒有錯,當年最早創業的時候我也這樣想,我也在很貧窮的家庭出生長大的孩子。希望做一個公司將來自己可以名利雙收,這是年輕時候每個人同樣的想法。

但是後來你會發現不同,當你真的有一天可能站在世界很高地方的時候,你發現事情也不過如此,創業可能對於像我這樣的來講最後要去證明一下我就是這樣的人而已,這是我享受生活的方式,創業就是如此。

1999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創辦過一個公司,不幸的是我公司失敗了,我跑去廣州當了兩年記者,那個時候我就想過非常無關緊要的生活,可以很輕松很自在。

那候覺得做記者特別自在,每天跟別人聊聊天,寫寫文章寫寫字就可以打發自己的生活!但是最後發現還是不行,我搭檔找我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可以做一些完全屬於自己想法的事情,這是我應該選擇的生活方式。

我們運氣不錯,最後完成了上市。

創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堅持

但是,創業不應該以上市為唯一目標,如果這樣你會發現人會衰老,公司也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股票會上去也會掉下來,你是不是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每天去生活而已?我在騎車過程中才悟到這個小小的道理的。

我第一次騎車是在法國南部的一個非常美的路線,但是有一天我遇到騎車的路上發生了最討厭的事情,一般來講騎車在戶外的時候會擔心幾件事情,第一是車壞,因為你是一個人,沒有供給車。第二,迷路,你找不到下一站在哪里,找不到方向。第三,天氣很糟糕,下雨或者冰雹。

那時候還是2007年,我用的是諾基亞的中文手機,導航很差,那天我的運氣比較好,所有事情都遇到了。先是車壞了,然後是迷路,我走錯了,走到法國高速公路上,法國高速公路完全沒有標識,沒有收費站,但是你在上面騎車是違法的,我下了高速公路就找不到騎車應該走的路線是哪里,正在這時候天氣變了開始下雨,雨越下越大,我渾身濕透了,你在戶外失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甚至有生命危險,尤其在野外。

那天有人在雨里打獵,我騎車過去想找他問路。我很好奇,我說下雨的時候這樣一個人拿著獵槍在雨里都來走去?我說今天不是下雨嗎?法國人說“年輕人,晴天是好天氣,雨天就不是嗎?”

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有如當頭棒喝!你走在路上的時候,你做公司的時候一定有非常輝煌的時候,但是也會有糟糕的時候,可能沒有人願意幫助你,你自己找不到方向,但是也會有比如業績發展很好,公司業績一日千里,甚至功成名就,你可以在各種大會上講自己成功經驗等等,所有都是你創業要經歷的事情,跟騎車是一樣的。

我騎車的時候經歷各種糟糕的天氣都有過,當然也經歷非常美好的天氣。創業就像騎車,有非常好走的下坡,當然也有難走的下坡。如果你真正享受騎自行車的話,你不僅要享受下坡,還要享受上坡。

我們公司04年創辦門戶的時候,我們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第一家公司。我們連續幾次融資風光無限,我們又面臨智能手機到來,很多人會以為我們死掉了,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在諾基亞手機上研發,幾百人團隊在諾基亞上開發出了很多的產品,但是找不到商業模式。

三年前我們把自己賭註放在安卓這個平臺上,我們推出的產品三年時間沒有在國內開過一場新聞發布會,直到我們突破2個億的時候我們在矽谷發布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但是那時候誰知道這個公司明天會什麽樣呢!

你真正要享受得了創業,你就得享受得了創業低谷時期,那是能證明你真正是應該去創業的一個人。

騎自行車是很無聊的事情一天一百多公里你要踩踏下去,做公司也是如此,有一天我在澳洲騎車,到大洋路,騎到終點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了很有意思的雕塑,就是這樣的,他跟真人差不多一樣大小,海岸線上到處是這樣的小雕塑,最後我一個一個去點,找到100多個。

後來我回來查這個雕塑哪里來的?我後來知道是來自吉隆當地藝術家在他生命最後的50年時間里把海口船家雕塑成一些人。我在想一個人花費生命中那麽多時間,每天那麽枯燥雕這些東西為了什麽?

我有時候想不明白為什麽我要一步步不停踩踏車子,在那麽長公路上一直騎下去!你們覺得喬布斯很牛,中國大部分是喬布斯的粉絲,其實他做的工作跟我們一樣,每天開會、回郵件,到辦公室里,看產品的進度!沒有任何的不同。枯燥就是這樣。從道理上來講沒有任何區別。

這是我跟大家主要分享的內容,最主要的內容是這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創業法則值得遵守,沒有一句規則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創業。如果要讓我有一個規則建議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鍛煉好身體。

首先你要保證好的身體,我希望你們愛上自行車,並且從中得到一些創業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86

久邦數碼總裁張向東辭職 創業十年後欲另起東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70.html
據悉,此前,久邦數碼宣佈旗下3G門戶裁員約100個崗位,佔員工總量的12%。久邦數碼數碼在聲明中稱,為了增強和擴展旗艦產品GOSeries應用平台,決定對公司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重組。
 
另外,為了滿足納斯達克對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設定的獨立標準,久邦數碼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常映明已經辭去企業監管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和審計委員會成員職務。
 
張向東在其微博告別,他稱「永遠都是久邦數碼的一員,如有危急,千山萬水,千難萬阻也會奔赴回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89

[黑問專欄]從張向東離職看如何做好離職公關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39.html

\在我們長長的一生當中,幾乎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會有主動或被動的職業變動,或是擇到高枝主動跳槽,或是內部鬥爭失敗灰溜溜的離開。不要認為離職是一個不光彩的事情,好好的利用離職這一人生的變動,爭取為自己做一次漂亮的公關。

企業高管如何做離職公關?

如果是你是知名企業高管,無論是離職創業還是另謀高就,東樓建議你不妨從以下三步展開你的離職公關。
 
1、先放小道消息
 
如果你是一家知名企業的高管即將離職創業,一定要最後利用一下自己的東家的知名度,為自己或創業新項目做一次免費廣告。最好是在離職前,先通過一些渠道釋放一些即將離職的消息或傳聞。這樣,可以先引起一部分媒體的興趣,繼而為你離職創業造勢。一般來說,你釋放消息的渠道可以通過身邊的記者朋友,或是一些匿名社交軟件。
 
2、發布正式聲明
 
當媒體在展開熱議後,在媒體的猜測聲音加大後,及時的通過自己的個人宣傳陣地如微博、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發布言真意切的正式離職聲明,並說明你的新動向,如果有創業的項目,也可以適當的透透風,引發第二輪的傳播擴散,繼而為你吸引投資人或合夥人產生正面影響,讓你離職創業的消息在整個行業內成為傳播熱點。
 
3、接受媒體采訪報道
 
當媒體對你離職的消息產生極大的興趣後,可以挑選幾家權威的媒體機構接受采訪。吐露離職的心聲,並可順便談談自己創業的新項目,將媒體對你離職的關註轉化為對你創業項目的關註,或者新東家產品的關註。
當然,當你做離職公關或營銷時,首先要做到的是,盡量避免給你的前東家帶來任何的負面影響或不良的後果,釜底抽薪的事情千萬不要做,那會透支你的人品,因為作為職業經理人,讓你的雇主或客戶放心的除了你的非凡才幹,還有你的可信賴的品格。
 
普通員工離職前如何做自我公關?
 
以上說的是離職高管的自我公關,對於一名普通的員工來說,你仍然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為你的離職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做一次漂亮的自我營銷。
 
1、通知朋友你的新動向
 
當年已經確定離職並已經提交辭呈後,你需要盡量通過各種方式將你即將離職的消息告訴給你的朋友們,讓你的朋友們及時掌握你的工作動態,更新你的新公司和職位以及通訊方式。對於不太數的客戶朋友,也千萬不要忽略他們,最好也通過發短信或郵件的方式通知他們你的人事變動,這不僅僅使得你依然能夠維持你原有的客戶朋友圈子,為你帶來新的機遇,還能給朋友們留下可靠值得信賴的好印象。
 
2、發封郵件感謝你的老板和同事
 
永遠對你的前公司要抱有感激之情,因為當你的老板給了你一個offer時,就意味著給了你一個開啟人生的機會。也應該感謝你的領導和同事,無論之前相處的是否愉快,畢竟你們有一個共同處事的機會,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你一定在他們那里學到了一些東西。所以,你都應該對你的老板和同事表示感謝。(當然,欠薪的公司除外)
 
3、請老同事吃個飯告個別
 
離職前,一定要跟你的老同事們吃個散夥飯。無論之前是否有過節,都可一笑名恩仇,畢竟茫茫人海,相聚是緣,能夠同事一場實屬不易。並且除了家人之外,你應該跟你的同事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而且你人生的很多真心朋友都很可能是從同事轉化而來。所以,臨走時,吃個飯話個別。“人則將走,其言已善”,在臨離開公司時,你和你原來的同事已經不會有任何的利益之爭,說不定還能在最後關頭交到一些真心朋友。
 
4、及時更新自己的履歷信息
 
在社交化媒體流行的今天,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等,而且還可能在各種各樣的網站留下我們實名的職業信息。所以當你離開時,一定要記得及時更新的履歷,這樣可以為你個人及前公司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做好的以上四點,你可以優雅的從公司離開,從容的走向你新的職業生涯。記住,離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最不明智的方式就是,悄悄的從公司離開,就如同從未在公司出現過。因為這不僅僅使得你損失掉一些個人信譽,失去了交到幾個真朋友的機會,更為可惜的是錯失了一次絕佳的自我公關和營銷的機會。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上黑馬專欄和導師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article/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43

張向東:三次創業,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30/148062.html

          張向東,1977年出生陜西。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700(700BIKE.COM)聯合創始人、前NASDAQ上市公司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總裁中國城市自行車、騎行文化推動者。著有《短暫飛行》、《創業者對話創業者》、《我手機》(合著)。

       三次創業,他對信息技術發展有著深刻洞見。五大洲騎行, 他對世界始終保持求知與好奇心。他用創業豐富旅程 ,他用騎行壯美人生。

      以下是張向東騎行歸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做的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晚上和北語的朋友們來聊聊天,

  我和北語是有一個小故事的,你們想聽嗎?

  那是我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在北語讀書的一個學生,一個韓國人,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叫薛姬子。

  她比我大幾歲,那時候騙我,讓我叫她怒那(누나),其實我後來才知道是那姐姐的意思。她剛來中國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講,就來到了北大,在路上隨便抓了個人,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問: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老師教漢語。她抓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一個同學,我同學告訴她說,我同屋的那個人語文特別好,也就是我。當然,中國人的中文都是挺好的。

  我見到她的時候,她剛好病了,我那時候就油然而生出了一種豪氣,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弱小的外國女孩子,她是這樣這樣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我免費教她漢語,所以每周都會來北語一次,那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過來。

  我記得她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她問我最想去的國家是哪里,我回答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現在我想想,她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因為她給自己的誌向是一畢業就離開自己的國家,只身來到中國,邊上學,邊打工,邊學語言。然後她計劃在中國待兩年的時間,學會中文之後就離開中國,再到另外一個不講英語,不講韓文,也不講漢語的地方再去學一門語言,並且去看一看這個國家。

  跟她告別不久後,我收到了一張她郵寄給我的明信片,地址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威尼斯。她的舉動看上去任性,但實際上是灑脫。雖然我們已經失去聯系了,但是我每次回到北語後,總會忍不住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還有曾經她那樣的勇氣。

  我希望自己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好奇心。這是我和北語的一個小故事。

  你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的題目是——騎行歸來。

  我這個人其實是很恨一件事情的,它就是好為人師,也就是總是和別人講人生道理。我覺得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要麽就是非常職業化的人,要麽就真的是在學識、德行方面非常優秀的人。可我又何德何能呢。我認為,誰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其實,我不太喜歡精英之類的名詞。我認為每個人的活法都很好,我不覺得一個人非要成為精英,精英這個詞或許把人的生活方式分了等級。我個人不太喜歡,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所以,我今天來跟大家講的是我的故事。我希望對你們有點參考意義。如果你能得到一點啟發,那我覺得就挺好;得不到啟發,你就當聽一個朋友或者是在路上萍水相逢的一個人隨便說說的話,不必那麽當真。

  先談談我的三次創業,之後再講三條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人生經驗。

  誰不曾與世界為敵

  我一共創業三次。

  剛畢業的時候我還很年輕,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生出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北京的出租車有三種。一種是一塊錢的面的,一種是一塊二的夏利,剩下的就是一塊六的桑塔納。我出門的時候只打一塊六的桑塔納。實際上我是鄉下出生的小孩,家里非常窮。你們不要覺得我有錢,是錢燒的。我是認為,只有那個才配得上我,因為我厲害嘛。我要改變世界,怎麽能夠打一塊錢的面的呢?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其實根本不高。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我的一種狀態,就是真的很狂妄自大。

  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席卷中國,我們又是處在風暴的核心。比爾蓋茨剛剛出版了第一本書《未來之路》,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要改變世界。之後Google、Yahoo相繼出現,那個時候認為這類行業這就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有什麽好想的呢,別的都和我們沒關系。

  之後,我就和另外兩個認為自己和我一樣聰明的人,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那個公司的名字叫“解決”。這個意思就是說,有一些問題必須要解決,但你們都搞不定,讓我們來。

  人在做事的時候,其實有的東西早就註定了,你當時的狀態已經決定了你不可能獲得什麽好的結果。這個公司沒過多久,我們就以一堆無用的代碼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我們幾個人在晚上兜里裝著二鍋頭,然後跑到辦公室附近的一個樓頂的籃球場上,喝著二鍋頭、打籃球、對抗,就是那種心理,發泄不出來的那種痛苦,其實自己想想有什麽痛苦的呢?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結果在現實面前受了挫折罷了。有痛苦,那是理所應當的。

  在這個公司結束之後,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了“鴕鳥戰術”,藏起來,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了,見不得人,之後就選擇離開北京。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上午決定我要走,下午就打包好。想換一個城市,換一個行業,換一個生活狀態,換一個圈子。然後,我就決定去廣州,當了20個月的記者,因為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我可以看著、學習別人去改變世界。

  2003年,我在廣州的時候,一個大學時期特別好的朋友來找我,他叫鄧裕強。他是一個非常有創業精神的人,非常聰明和敏銳,隨後他就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他認為未來人們會主要通過手機來上網,你們聽到一點兒也不覺得驚訝是麽?因為你們現在每天都用手機來上網。但是在十年前,能用手機上網的人很少。

  然後,我和鄧裕強就創辦了我的上一家公司——久邦數碼。久邦數碼的故事其實也蠻長的,因為它有10年的歷史。這10年里這個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回看,我覺得自己就是信息化的一個縮影,我們第一次創業時的背景是PC互聯網,等到第二次創業時的背景就是移動數字化。那一次創業經歷了很多,變化也很多,這個公司跌跌撞撞,最後上市的時候,不是以最初首創免費模式的3G門戶網站,而是以我們全球的GO Launcher系列應用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一年前,久幫數碼公司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一家上市公司。

  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在2006年的時候,我開始了一個愛好,就是騎自行車。我最初騎自行車和大家是一樣的,沒有對它發生多大的深刻的理解。可是在2007年前後,我的第二次創業面臨的壓力非常大,而我又很喜歡旅行,希望能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去旅行。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做什麽事情只要和別人不同就會覺得很酷。那時,中國有飛行包,背包客也很流行,但我覺得那些很無聊。因為,我原來登山的時候去過一些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可以騎車去玩。因為選擇了自行車就自然想到了全球頂級賽事環法,於是就決定騎車去法國。經歷了這一次,我開始覺得騎自行車去那兒都很好,起碼有一百多個國家和法國一樣。

  不同的是,騎車之後,我遇見了那種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覺得,“天吶,這個太適合我了。”後來,我和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聊天,他說“他特別羨慕我有一個愛好。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但是有的東西需要你像密碼一樣去激活它,自行車就是你的密碼,自行車就把你激活了。”我覺得他說的挺對的,那次騎車之後我就癡迷上了自行車。開始,我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因為我這個人做什麽都不喜歡給自己一個莫名奇妙的目標。

  我想五年騎遍五大洲,每個州都選擇一個最美的路線去騎一下。五年下來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我雖然比不上我的那些周圍世界的朋友,但是五大洲我至少去過。我就從那年開始,每年利用假期騎車去旅行。在亞洲中國青海湖騎過三次,還有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澳洲,大洋洲,非洲等。

  我對自己的騎車之行感到很享受,感覺生活已經離不開自行車了。自行車已經深刻的進入我的腦海之中。後來我就認識了越來越多對自行車感興趣的人,而我又特別喜歡講自行車,天天說這個,別人在社交網也會和我聊這個。我有無數關於自行車的東西,我有一個書架專用來放關於自行車的書,我有14輛自行車,我有無數的頭盔,騎包,領帶。我去上市的時候說我想有一個自行車的領帶,然後我就收到了十幾條。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這使得我開始去琢磨它,希望能為此做點什麽。而且,久邦數碼上市到一個新的階段,我看到我們的團隊都很厲害,覺得他們離開我也可以。

  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自己與真實的環境隔開,留一個角度給自己。所以在久幫數碼上市的路上,我就在飛機上寫了一本書。同事們都很不理解我,說我每天要在路演講7到8個小時,還要在幾個時區里面飛來飛去,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麽還在飛機上寫東西。我這人就這麽奇怪。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說過,他說“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忘了時間,那你就多花時間給它”。我覺得這個事情就是這樣,就像寫作,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歡寫作還是自行車,我分不清楚,我在路上寫啊寫,後來等到去年12月31日,我寫完了一本書叫《短暫飛行》,這本書記錄了我在騎行五大洲路上的一些思考。它對我來講就像一個總結。

  說起來2013年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因為我原來讀書的時候有三個願望,第一個是能寫一本書,在2013年我寫完了。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有一個願望就是在36歲之前能有一個上市公司,2013年我剛好36歲,然後我還希望我能夠去環遊世界,我雖然沒有去環遊世界,但是五大洲我都去過。在去年我就像心願達成了一樣。但是人都會不一樣,等到你走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對生活的態度或者期望就會不一樣。原來的期望是非常的具體,我要出書,我要一個上市公司,但是現在我不這樣想了。

  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我認為一個人真愛一個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為它付諸實踐。自行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就是想把我的時間花在我真心熱愛的東西上,比如自行車,我想為它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在跟搭檔溝通並得到他的支持後,也希望把我的想法分享給所有友。就這樣,一個月前,寫了一封公開信,我的標題就是“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自行車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我打算讓它因為我而變得有點不同。我決定加入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我們幾個朋友都因為特別喜歡自行車而認識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琢磨,我說我們可以加入進來,做出更好的自行車,我們要做對於自行車有貢獻的一幫人。但這個事情才剛剛開始,你們現在什麽都看不到。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做的自行車是所有人都能買的到的,而且它的性能很好,它會很漂亮,很幹凈,而且還很安全,小偷不敢來偷,因為它是聯網的。

  我總覺得,人來到世界上會慢慢積攢一些能量,那麽這些能量你需要用在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上。你有過一些經歷後,你對一些事的看法就會不一樣。當然也許再過幾年,當你回頭看今天的你時你又會覺得不一樣,我不關心幾年後我怎麽看我,但是現在往前看,我認為我非常樂意把我的時間用這樣的方式去用盡。

  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

  我經歷過你們這個時候,進入大學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上的專業和學的課有什麽用,也不知道自己下了課之後在圖書館,自習室,或在電腦前面,手機上花費的時間,都在學些什麽東西,不知道自己離開校門之後前往哪個公司去上班,從事什麽職業,在哪個個城市生活。我和你們都差不多。但是我想講三點,那對於我來說覺得很重要,希望對你們有點啟發。

  第一個就是有一點好奇心。

  什麽是好奇心?你覺得你對什麽好奇?原來我拍照,對拍照有一點小興趣,大學時也會拍照,那個時候我認識一個中國非常有名的攝影師,他年少有為,現在在德國非常有名。他認為拍照的關鍵是你要像一個外國人剛剛抵達中國時那樣去拍照。我不知道你們聽得懂這句話麽?當我在外國的時候,我也是外國人,我就覺得吃的東西都很有意思,他們怎麽用勺子吃而不是用筷子吃;而且喝的東西也很奇怪,味道怎麽怪怪的,為什麽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為什麽他們的葡萄酒是用那樣的瓶子裝呢?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不是你光覺得好奇,你應該去了解它。

  1931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潘德明的人,他從上海出發騎自行車去環遊世界。1937年7月6日,他回到了上海。在他走過的那幾年里,一路收到了無數名人的關註。回到中國後的第二天,抗日戰爭爆發了,一個看遍了世界的人,回來之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在路上,曾經想報效中國,但沒有機會。所以他加入了聯合國賑災救所,他用他的外語能力去幫助賑災。但在文革期間,因為出身他沒辦法去獲得更好的工作,包括他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學。到1976年,文革結束時,他聽說四人幫被抓了,認為生活馬上能變得好起來,老爺子一高興喝了幾杯酒,結果心臟病猝發去世了。

  這樣一個被時代的浪潮席卷著,本來有傳奇人生的一個人,就這麽結束了生命,我覺得很遺憾。在某一年的一天,他的孫子跟我聊天,我聽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給我看他爺爺在出發前背的一本書,叫《名人留墨記》,那個時候他很喜歡讓名人給他簽字。在這個《名人留墨記》的前面,我看到了一段話,突然讓我明白他的人生有沒有在這個大時代里面被席卷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曾經有著那麽旺盛的好奇心。

  這段話這麽寫的:“德明此行,將以世界為我的大學校,將以親生經歷為我的學習方法,以風霜雨雪、炎炎烈日為我的獎學金。”這是什麽,這叫好奇心,我們很多人會說畢業旅行是為了療傷。但是畢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是我多久能掙到第一個房子,我能不能考上公務員,這樣想的就是沒有好奇心的人。我們生活在如此大的世界里,外面還有廣闊的宇宙,我們在年紀最輕的時候,就把好奇心給扼殺掉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座房子,就是希望我們戀愛的時候能夠圓滿順利。我想起潘德明先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慚愧,這個世界有那麽有趣並且讓人好奇的地方,而我們卻留在原地。這也讓我想起了薛姬子,我認為她很棒,我相信她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人生。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一個她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在不懂一句中文的情況下來到中國,也能夠在她不懂一句意大利語的時候,去了意大利。而這僅僅因為是很隨便的問我你想去哪里,“你想去意大利,好,那我先去,替你去意大利。”這是她的明信片給我寫下的話:“現在,我在你的意大利。”

  第二個我想談的,就是要有幾個好習慣。

  什麽是習慣?我記得原來有個數學家講過:人一定要養成幾個好習慣。人千萬不要養成不養成好習慣的這個壞習慣。我希望大家回去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如果你每天為一件事情付出一小時,那麽在某些方面的積攢就可能會比別人多一些。隨著年紀不斷增加,我認為我的記性沒有以前那麽好,所以我最近不那麽依賴於記性,我開始做筆記。看到一本書中的佳句時,我就記下來。

  我在生活中還有一個好習慣可以和大家分享,它就是鍛煉。經常有人和我說:“張向東,你創業不錯。血本無歸過,但公司也上市過,你現在又在創業,已經是個連環創業家了。對於創業,你有什麽好建議嗎。”我說有,就是鍛煉身體。身體一定要好,因為最後都是拼體力,我每天早上都會花半個小時做運動,讓你知道你的身體是存在的。如果你一直堅持下去,五年之後,身體確實會比以前好一些。鍛煉身體是你做事的一個基礎,有很多關於健康的格言,比如健康第一。但是你背了再多的格言,也比不上鍛煉身體的這一個好習慣。你是否願意每天花些時間去鍛煉,比如騎自行車,我是能夠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定會去騎自行車。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才能真正的成為習慣,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才開始養成習慣,已經沒有什麽效果了。

  第三點就是全部的熱愛。

  在路上的時候,有朋友還會問我關於招聘的事情。其實我原來在久邦數碼的時候,就不再負責招聘了,或者說不再自己去確定一個人的去和留了。為什麽?第一個是從管理的效率上來說,誰用人,誰招人。因為久邦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我不會直接的去管人。另外一個是,我害怕和大學生見面,因為我曾經經歷過一次招聘,對大學生有些失望。我曾問過幾個大學生,你有什麽特別喜歡的東西嗎,一般的人都會說有,包括簡歷上也會寫很多,比如音樂,閱讀。喜歡什麽歌曲?最近流行什麽歌就聽什麽歌,喜歡什麽書?排行榜上是什麽書就看什麽書。這個叫喜歡。我也不是討厭這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多數人都一樣,在所有的事情上和所有人保持同樣的深度,那麽從競爭的方面來說,你就會變得可有可無。

  什麽是熱愛?你們可以試一下站在泳池邊上,跳下泳池的那一瞬間。這是一種讓你完全投入,把全身心交給它的狀態。這就叫熱愛。我希望你們想一想,有沒有一件事情,讓你願意做出這樣的付出,或者你願不願意為某一件事情作出這樣的付出。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全身心的熱愛某項事物的時候,你才能學會去愛這個世界。自行車對於我來說,就有這樣的意義。

  我現在打算把我的時間和走到如今人生中僅存的一點創造力全部交付給自行車。這就是我對自行車的熱愛的表達。當然,你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到這個熱愛。你們選擇了這個專業,也會熱愛它。你們的老師讓我講一講信息科學的前景,我也樂意講,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我們到了今天,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新的方式,或者說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信息技術。不管你做什麽,做商務、管理、生產等,都與信息技術相關。可是我也知道你們不一定會圍繞它去工作。我的大學同學們從事本科專業的也只有幾個人而已。這也很正常,但你要做好準備,也就是打算用一些時間去找到你的熱愛,那個熱愛讓你覺得你要為它付出生命的全部,也就是找到真愛,去做一份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我在演講的最後都會提到環保這個話題。我認為環保就是一種節制,是一種自我的約束。你們可以註意到我來的時候是帶自己的水杯;我在外面時,也盡可能的不喝瓶裝水;出差的時候會自帶洗漱用品,我希望你們也能夠這樣,每一個都都應該有環保意識。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騎行者張向東

2014-12-15  NCW

創業11年後,張向東再次啓程,“雙輪”事業前途未知◎ 財新記者 屈運栩 文

quyunxu.blog.caixin.com

2013年11月,張向東和鄧裕強共同創辦的久邦數碼(NASDAQ:GOMO)在納斯達克上市。在美國跑路演的飛機上,張向東瞬間萌生了功成身退的想法。此後在一次散步中,他問鄧裕強:“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你,你覺得行嗎?”鄧裕強沉吟片刻後說: “可以吧……”轉而問: “你想好了沒有啊?做自行車?”一年後,張向東應驗了鄧裕強的猜測。10月底,張宣佈離開久邦數碼,隨後宣稱將再創業做智能自行車。11月17日,他加盟了一個圈內知名的自行車垂直網站700bike,成為聯合創始人。第二天,在他投資的一家自行車主題咖啡館,張向東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沉浸在回憶中的張向東,回想起了前面那場對話的場景。“當時告訴鄧裕強自己想離開時,就是覺得自己在久邦數碼的使命和任務已經完成。 ”張向東說, “這些年擔當對外角色、市場、品牌、融資的都是我,但圍繞公司產品核心的事情都是裕強來做,我們配合得很好,很多年來也習慣了這樣的模式,苦活累活都是他幹。 ”其時,張向東並沒有想好要再創業,而鄧裕強提起自行車時,也以為張向東只想成為一個徹底的自行車玩家。新方向漸漸明晰。2013年,張向東在騎行中認識了700bike 的創始人邊福軍和徐虎,成為他們的天使投資人。在給年輕人 “指方向”的過程中,張向東看到做網站和媒體的空間很小,做硬件才是大市場。2014年年中,他決定親身投入,帶領700bike做自行車。10月,張向東啓程新的“雙輪”事業。同期,百度和小米也來湊熱鬧,紛紛宣佈進入智能自行車市場。這位上世紀90年代末畢業于北大信息管理專業的 “70後” , 于2004年成立了最早的移動互聯網網站3G 門戶,成為首只登陸納斯達克的移動互聯網中概股。創業11年後,張向東再次啓程,不過前途仍未可知:大衆自行車市場上,小品牌價格廝殺,中端市場單一品牌壟斷,智能硬件市場整體尚未形成強需求等問題,都是橫在路上的坎。智能, 但首先是自行車張向東剛剛宣佈開始“創業騎行” ,各路投奔者、供應商都絡繹不絕地來了。作為騎行過五大洲最美路線,寫過幾本暢銷書,還創立過一家上市公司的他,自然不是一個簡單的自行車玩家。張向東有十多輛自行車,沒有一輛是“中國品牌” 。他最新訂購的一款名為 “蜂鳥”的德國自行車,全世界僅出產四輛,價格10多萬元人民幣。不過他想做的目標市場是大衆, “不想做昂貴的東西” 。張向東定義自己要做的自行車,首先是 “城市自行車” ,漂亮、安全和價位大衆,至於智能,連上互聯網是必須的,但具體形態還要等最後的落實。目前自行車市場大體分為山地車、公路車、城市車、沙灘車、小輪車五大類。在張向東看來,城市車是空白,傳統產品多年不創新,不考慮用戶體驗。“現在山地車很好賣,變速和車胎寬就是好車的標誌。但實際上山地車並不適合城市騎行。 ”對於現在很受年輕人追捧的 “死飛”車(無變速、無剎車,車胎窄,車身顏色亮眼還可定制) ,張向東卻覺得“這個車和街頭文化結合緊密,不是真正的城市騎行或代步概念” 。至於安全,張向東不單看重騎行的安全,還有防盜的安全——這是他透露的惟一一個 “智能”功能,即自行車聯網防盜。當張向東宣佈自行車創業時,圈子里普遍猜測他將做高端車。 “水手”是國內知名騎行人,曾多次和張向東騎行。他告訴財新記者,國內現在有發燒友正在嘗試做專業級別自行車,但出貨量非常低, “大家可能還是希望張向東能夠把高端市場做起來” 。700bike 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99個地市級城市設置了公共自行車,綠道累計鋪設2萬多公里;百人規模以上的自行車俱樂部超3000家;自行車愛好者500余萬人,已基本覆蓋全國;每年舉辦一定規模的主題活動和賽事約3000多場,累計輻射影響人群達數億;自行車用戶中90% 以上是中學生、上班族和務工人員,但富裕的核心消費群對中高端自行車市場的貢獻,超過整車內銷收入的70%。張向東明確地說,他做的自行車是爸爸覺得好也“敢騎”的。他父親曾看上兒子的一款復古自行車,隨口問了價格,對張向東而言不足5萬元的車不算貴,卻嚇得父親連忙把車推回了原位。除此之外,互聯網圈子普遍關注自行車在智能領域的方向。在張向東之前,百度的智能自行車已基本成型,小米也剛剛宣佈進軍智能自行車市場。百度自行車最終比年底的時間表提前一個月搶先發佈。這款由清華設計學院操刀的 DuBike 智能自行車,採用了頗具未來感的設計,銀灰色扁方形車架,同時可以測量心率、踏頻、坐壓等身體數據,還兼具導航、動力充電等功能,但這款車並沒有獲得自行車圈子喝彩。最普遍的擔心是車架會不會風阻很大?那麼寬的車架會不會很重?如果用很輕的材料車會不會很貴?“測心率,對於我們這種相對有專業需求的騎行者,更願意用直接貼身的設備,手環和自行車這樣的設備精度不夠。 ” “水手”說。類似的抱怨其實是目前智能硬件普遍遭遇的尷尬:缺乏強需求,一個提醒喝水的智能水杯不是強需求,一個會變色的燈泡也不是,而對有需求的人來說,產品設計又不夠精准。“智能,當然首先得是好車。 ”這是騎行者張向東基本的產品思路。他掏出剛剛收到的禮物擺在財新記者面前,這是一副騎行者常用的綁腿, “用來防止弄髒褲腳的,很漂亮吧?但為什麼要用它,有沒有可能設計出自行車不用弄髒褲腳,這樣不是更好看?”邊福軍告訴財新記者,從一開始團隊對自行車的構想就和“智能穿戴設備”思路不同: “我們看到市面上很多手環等穿戴設備,就想說有沒有可能在自行車上裝個設備,做自行車的智能硬件,不單純是人的。 ”相比 “智能” ,張向東更願意說自行車互聯網化,其概念更像 “車聯網” ,首先是自行車聯網後在整個交通系統中的再定義: “智能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用自行車切入,要改善的是交通體驗。 ”騎行才會有靈感“2013年,自行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92%,其中整車銷售收入約700億元,零件收入約500億元,整車年產量約8000萬輛,其中接近6000萬輛出口。 ”這是700bike團隊的調查結果。如此大的市場看起來大有可為,但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團隊。尷尬在於,在中國,做車的不愛騎車,騎車的不懂硬件。張向東最終加入的700bike 團隊也並非硬件出身。邊福軍和徐虎此前是網易同事,基於共同愛好和工作背景,2012年5月,兩人創辦了自行車垂直網站700bike,最初的想法是 “從時尚潮流切入做自行車媒體” 。2013年,邊福軍和張向東在一次自行車活動上認識。很快,張向東的秘書就坐到了邊福軍的辦公桌前。再後來,張向東成了700bike 的天使投資人,挑了北京 “最文藝”的胡同“百花深處”作為公司的辦公地點。產品出身的劉東,後來又加入成為了新的合伙人 。劉東曾經在久邦數碼做商務助理,負責智能產品的研發銷售,是一個典型的數碼控。騎車一開始是被老闆張向東“逼迫”——“我就逼著他騎長途,後來他也愛上了,劉東是少數懂技術也懂車的人。 ”張向東說。在久邦數碼,張向東主外,提想法,提戰略;鄧裕強主內,管產品,負責落實並規整構思。兩人如同兄弟般配合默契, “我們也會有討論,但最終我都聽裕強的,他才是最終做產品的人,我不會有懷疑” 。但在新的團隊,張向東的合伙人都是小自己一輩的“80後” ,很多時候,他要擔當導師角色。邊福軍說,四人的角色分工已逐漸形成:張向東依然主外,提供想法思路;邊福軍偏向市場,做品牌的市場推廣和宣傳;徐虎負責線上,做自行車聯網的 APP;而劉東負責硬件產品。劉東似乎擔任起了鄧裕強的角色。張向東評價: “劉東擅長管理,很會把事情從零變成有。 ”每周,四人會開一次早餐會,從早上吃到中午。張向東說得最多,然後三個合伙人加入討論。 “不是他說我們執行,而是真的提出來討論方向。 ” 邊福軍介紹道。張向東不想給團隊太多創業的壓力。在他看來,快樂是團隊工作、出產品的前提。在好天氣的時候,他會給整個團隊放騎行假: “騎行才會帶來靈感,比如自行車和音樂結合,什麼樣的速度配什麼樣的音樂。 ”做小米,不做“錘子”張向東的自行車雛形尚未明朗,已經有人把羅永浩(錘子科技創始人)麻煩不斷的 “錘子手機”和他做類比。外界最大的擔心是供應鏈,中國的手機製造有悠久的代工歷史,但對於自行車,中國人真的能做嗎?“全世界最好的自行車代工廠正在從台灣向深圳遷移,Trek(崔克) ,Shimano(禧瑪諾)都來了。 ”張向東說。崔克是高端自行車品牌,禧瑪諾則是自行車行業最大的配件廠商,幾乎壟斷了自行車的核心部件變速器。供應鏈的熱情超出了張向東預期。到深圳前,他曾放風希望見見供應鏈廠商。結果在酒店里,他一天從睜眼到閉眼一個接一個地見人: “騎自行車那麼多年,說實話,有些自行車配件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有製造商向張向東表態,為了轉變製造行業只賣貨的邏輯,他要求工廠管理層閱讀張向東關於騎行的書籍,因為“他們缺乏熱愛,只有熱愛才能做產品” 。大型供應商比如禧瑪諾,是不會主動上門找張向東的。自行車和手機製造業有很多類似之處,核心部件掌握在少數幾大廠商手里。 “這就像找富士康代工,如果出貨量少,人家開模都不會給你開。如果自行車的產能不到位,大廠商恐怕也不會供貨。 ”中國的自行車行業基本被外資壟斷,70%市場份額被十大外資自行車品牌佔領。台灣捷安特和美利達是市場兩大玩家。捷安特產品線長,從幾百元的“小白車”到幾萬元的專業車都有銷售,同時通過傳統線下的多級分銷模式在全國鋪設零售店鋪,成為線下渠道最強的自行車品牌。捷安特2013年中國內地出貨288萬輛,占內銷整車的10% 以上,內地市場收入50億元左右,占整車內銷市場的20%-25%,平均單車價格在1500元上下,毛利率達到20% 以上。另一品牌美利達出貨113萬輛,收入25億元左右,市場占比約10%。捷安特、美利達兩大品牌幾乎壟斷了禧瑪諾的變速器供貨。對於市場格局造成供應鏈傾斜的問題,邊福軍顯得更樂觀: “自行車和手機市場還是有區別,製造商如果不能和第一合作,還有接下來的第二三位合作。 ”在他看來,供應鏈和品牌也是相互成就的, “如果有小的廠商技術過關,為什麼非得和大廠做?小米起家時也沒有大廠接單啊” 。張向東相當欣賞 “小米模式” ,他希望供應鏈如小米一樣破局,渠道也采取 “小米模式”網上直營。他顯然看不上捷安特等在三四線城市用分銷店攻城略地的做法。 “我是做互聯網出身的,怎麼能允許利潤被線下的渠道拿走?”700bike 將承擔起渠道重任。至於網售自行車怎麼解決物流和組裝等問題,連自行車設計草圖都還未定稿的張向東,似乎還沒想到那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