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向東自述創業史:我的性格與互聯網基因對應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45.html

口述:張向東

很多年之後,我可能會忘記澳大利亞海岸線的景色,也想不起登上乞力馬扎羅山的感覺,卻總會記得在廣州喝的那頓酒。那天夜裡,鄧裕強來到我住處,跟以往一樣,先從冰箱裡取了一瓶啤酒灌了幾口。他顯得很興奮,彷彿要宣佈一件大事。隨即,掏出他那個寫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說,我要做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會成為3G時代的最大的無線互聯網門戶網站。我一愣,沒完全聽明白他的意思,但我知道他一直在鑽研手機上網,而且他從來不是一個停留在口頭上的人。沒容我繼續思考,他眼裡放著光,唾沫橫飛地跟我說了一大堆設想。末了,他讓我辭職,一起幹。

我補充一下,那是2003年,我在《新週刊》當記者,那還是中國媒體的黃金時代。聽了鄧裕強的構想以及對他的信任,我很快從雜誌社離職,入夥,創業!那算是我第二次創業,前一次是在來廣州之前,我和幾個技術牛人在北京搞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名字叫「解決」,做RSS的軟件,很超前。一年之後,互聯網泡沫破裂,錢也燒完了——我們的公司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那次失敗對我打擊極大,我消沉了一個月,去廣州也是為了脫離原有環境,尋求內心安穩,但沒想到第二次創業又來了。

我們的公司叫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了紀念大學時在未名湖畔喝酒的酒幫。折騰了一段時間,2004年3月16日凌晨,基於手機上網業務的3G門戶網上線,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當時在線人數兩人,總訪問量兩人。沒錯,就是我和鄧裕強。今年,3G門戶網的門戶日PV超過11億,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從2009年起,3G門戶已經從網站向移動互聯網平台轉型。

這些成就當然使我興奮,但和鄧裕強認識16年來的這份感情我更覺珍貴。他是那種對人好但不輕易表達的人,認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極致的人。

我和鄧裕強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995級的同班同學——大一住同一個宿舍,斜對鋪。到目前為止,我們系名氣最大的畢業生是李彥宏。

我是從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村來到北京的,剛上大學的時候很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感到自卑。鄧裕強來自東莞商人家庭。我經常開玩笑說,像鄧裕強這樣的人讓人很恨,來的時候坐飛機來,我們全宿舍湊錢買一台電腦,他一個人兩台電腦,還都是最好的。

鄧裕強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或許是因為我比較活躍、看起來有主見的緣故,鄧裕強有問題都會找我請教,逐漸我們關係就比較密切了。

大一時和鄧裕強在市區賣羽絨服,被城管驅逐,兩個少年扛著幾十斤的蛇皮袋,從西單走到王府井。因為錯過回校的末班車,為了省錢,那晚我們就在地下通道里待了一宿。我一直享受那種少年時候,一起互相鼓勵的感覺。冬天,兩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在街上互相鼓勵著走,像患難兄弟,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信任是永遠不可能忘。另一次,我和鄧裕強從昌平校區進城,分頭行動,我去看籃球。後來沒有回北大本部約定的宿舍和他會合,留宿在球友那。鄧裕強以為我走丟了,很是焦慮。回昌平後,他反覆排隊,給我們約好的那個宿舍打電話。第二天我回去,跟他炫耀球賽的精彩,舍友罵我沒良心,我去跟鄧裕強道歉,他只說了一句,你回來了就好。

大學時候我們都不愛去上課,要麼去圖書館看書,要麼打籃球,要麼打牌,再就是喝酒。我熱愛籃球,甚至將它看做我的宗教;而鄧裕強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程序,想著怎麼成為比爾。蓋茨,他一度要退學創業。學習成績嘛,都在中下游水平。

1999年畢業的時候,互聯網正是顯學,我去了李國慶的公司,負責網站流程。接著去創業,把自己「解決」了。之後去了廣州。

3G門戶網剛創立時,是鄧裕強拿出他之前做短信增值業務賺得的200萬元積蓄撐著。我為什麼放棄工作,又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鄧裕強和我一起創業,雖然我們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但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好比你遇見一個人,她成為你女朋友,你會發現其實女朋友跟你成長、性格里面最本質的東西是相關聯的。創業也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回過頭去想,互聯網就是我們的命。別人一直問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講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兩樣,就是我們對於手機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做這個公司,在年輕的時候當然是想名利雙收、成名天下。

2004年,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最熱門的是以移動夢網為代表的收費手機互聯網業務以及短信增值業務,3G門戶做免費上網算是最早的。鄧裕強負責技術,我負責網站的推廣。沒有拿到投資之前,確實過得比較艱難。我們都是坐公車去公司;鄧裕強去買電腦部件的時候,會為了省一點點錢跟賣方磨破嘴皮子;跟人談事也約在消費低的地方,搬家的時候作為「老闆」的鄧裕強也親自扛東西。看到錢越來越少,很是有焦慮。第一筆融資來得也巧,IDG投資基金副總裁楊飛從一位投資經理女兒的口中聽說了免費的3G門戶網,不久就趕來和我們洽談。

2005年,從IDG那裡獲得了第一筆200萬美元的投資後,日子逐步好起來。感覺前面也寬闊起來了,這個時候有了一種各自獨當一面的感覺。鄧裕強相當於一個工頭,帶著大家一起上工。他作為CEO,仍然親自查看源代碼,2008年國慶節假期,鄧裕強讓司機用車拉著他以及200多部不同型號的手機,跑遍了廣東每一個市,就是為了查看用不同手機在不同地方登陸3G門戶網時的信號狀況。鄧裕強隨身一定會帶著兩到三個

同操作系統的手機,只要有任何空隙時間,他都會拿出不同的手機體驗各種不同的應用。很多不瞭解的人都笑稱之為「手機狂人」,而真正懂他的人才會明白他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人。

公司達到300人之後,一度有些混亂。我和鄧裕強都是不拘小節的人,管理不是我們的強項,沒有辦法拉下臉面對同事。後來就想到把大學同學常映明請過來統籌團隊管理,酒幫又壯大了。他是嚴厲而又懂得方法的人。

我期望的公司,是保持一種熱帶雨林裡的狀態,物種多樣化,開放、信任,才有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和鄧裕強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他會尊重我。看到我登山、騎車、出書,他會笑著說一句華而不實,但不會反對,也不干涉,覺得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和鄧裕強沒有過激烈的分歧,一方面我們都是比較簡單的人。再者,我們做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只是不同方面,所以特別像背靠背的感覺,像周潤發和李修賢演的《喋血雙雄》一樣。我們倆默契到,公司重大決定通過打一個電話幾分鐘就能相互搞明白了、大家就達成一致了。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趣味更重要,鄧裕強認為價值更重要,我看一些軟的東西,他看硬的東西。因為3G門戶網最核心的東西是產品,而鄧裕強負責這一塊,因此公司戰略決策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我和鄧裕強都不會在公司裡動怒,最讓我們惱火的是員工的不成長,產生路徑依賴,不創新、跟不上潮流。

要說創業的痛苦,有。2007年,剛剛完成第二輪融資,公司發展到那個階段事情非常多,每天就是開會、開會,我被事情推著走,壓力很大。而我覺得自己要的生活不是整天在辦公室裡打轉。後來突然就想明白了,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讓中國人通過最廣泛的東西(手機)獲得信息的能力有了。那個時候鄧裕強也在焦慮,他焦慮的是公司的未來:誰都不知道今天Android、蘋果系統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傳統手機技術上也制約了他的很多想法,因此在那個時候看不到方向。

3G門戶網的最大瓶頸也是公司內核問題,包括創造力以及對這個行業是否有比別人更深的洞察力,所謂外在東西,錢、技術、管理等的問題等都是相對好解決的。

要說我們和前幾代企業家們的區別,是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柳傳志那代企業家在創業及經營企業過程中背負的東西太多,有民族使命;馬云、馬化騰、張朝陽這一代企業家,更像是搞洋務運動的一幫人,不一定有洋背景,但企業模式來自國外,而且創業成為他們人生的全部;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就走向多元化了、更注重趣味,我們不勉強給自己加東西,創業是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這批創業人對於一些習氣會有意識地克制,相對更健康。

當下中國,互聯網改變現狀的力量最大。我跟同事說,我們在用技術手段做著真正改變這個社會的事情,而不僅僅停留在所謂的圍觀。社會各有分工,我不是時政評論員,也不是媒體人,有些事情,對我而言多說無益,做比說更重要。我推動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方面的革新,促進了這個社會更加快捷地交流——對一個公民而言,信息自由是他在這個社會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的工作在裡邊起到了價值。

我最怕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踮起腳尖,就能看到未來的生活。作為企業家,我依然不斷地去嘗試一些別的東西,去做喜歡的事情。雖然互聯網對我而言很重要,但天天只做一件事情遲早要麻木,敏感的內心也要萎縮。我愛讀書,收藏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國家地理》,和自上世紀90年代創刊起的幾乎每一期《連線》以及中國的《萬象》,也定期向公司同事推薦書。再一個,3G門戶網旗下的東西文庫就是多元化的產物。迄今為止,東西文庫出了5本書,但它初衷是為了傳播中西方有趣的技術以及人文思想,比如去年出版凱文。凱利的《失控》一書。我本人也計劃在10年內找到不同的人、做10個系列的對話,已經完成了「創業者對話創業者」和「接近自由的方式」兩個系列。

當我打算去法國騎自行車,立即去辦簽證,第一時間飛到法國去。在騎行過程中,遇到種葡萄的莊園,我就下車,進去跟主人要一杯酒喝。我也去登山,我從乞力馬扎羅山上下來的時候,發短信給鄧裕強,表達登頂的興奮。他給我回的短信居然是——下週四公司有個會,你會來參加嗎?

來源:東方企業家 作者:文:鄒蔚圖:李冰

I黑馬導讀:2013年11月22日,由張向東和鄧裕強創立的久邦數碼登錄納斯達克。而下面推薦的一篇來自2011年東方企業家的文章。張向東自述了他是如何堅守8年之久的創業歷程,而他認為和鄧裕強創業一個外向一個內向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

口述:張向東

很多年之後,我可能會忘記澳大利亞海岸線的景色,也想不起登上乞力馬扎羅山的感覺,卻總會記得在廣州喝的那頓酒。那天夜裡,鄧裕強來到我住處,跟以往一樣,先從冰箱裡取了一瓶啤酒灌了幾口。他顯得很興奮,彷彿要宣佈一件大事。隨即,掏出他那個寫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說,我要做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會成為3G時代的最大的無線互聯網門戶網站。我一愣,沒完全聽明白他的意思,但我知道他一直在鑽研手機上網,而且他從來不是一個停留在口頭上的人。沒容我繼續思考,他眼裡放著光,唾沫橫飛地跟我說了一大堆設想。末了,他讓我辭職,一起幹。

我補充一下,那是2003年,我在《新週刊》當記者,那還是中國媒體的黃金時代。聽了鄧裕強的構想以及對他的信任,我很快從雜誌社離職,入夥,創業!那算是我第二次創業,前一次是在來廣州之前,我和幾個技術牛人在北京搞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名字叫「解決」,做RSS的軟件,很超前。一年之後,互聯網泡沫破裂,錢也燒完了——我們的公司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那次失敗對我打擊極大,我消沉了一個月,去廣州也是為了脫離原有環境,尋求內心安穩,但沒想到第二次創業又來了。

我們的公司叫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了紀念大學時在未名湖畔喝酒的酒幫。折騰了一段時間,2004年3月16日凌晨,基於手機上網業務的3G門戶網上線,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手機網站。當時在線人數兩人,總訪問量兩人。沒錯,就是我和鄧裕強。今年,3G門戶網的門戶日PV超過11億,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從2009年起,3G門戶已經從網站向移動互聯網平台轉型。

這些成就當然使我興奮,但和鄧裕強認識16年來的這份感情我更覺珍貴。他是那種對人好但不輕易表達的人,認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極致的人。

我和鄧裕強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995級的同班同學——大一住同一個宿舍,斜對鋪。到目前為止,我們系名氣最大的畢業生是李彥宏。

我是從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村來到北京的,剛上大學的時候很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感到自卑。鄧裕強來自東莞商人家庭。我經常開玩笑說,像鄧裕強這樣的人讓人很恨,來的時候坐飛機來,我們全宿舍湊錢買一台電腦,他一個人兩台電腦,還都是最好的。

鄧裕強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或許是因為我比較活躍、看起來有主見的緣故,鄧裕強有問題都會找我請教,逐漸我們關係就比較密切了。

大一時和鄧裕強在市區賣羽絨服,被城管驅逐,兩個少年扛著幾十斤的蛇皮袋,從西單走到王府井。因為錯過回校的末班車,為了省錢,那晚我們就在地下通道里待了一宿。我一直享受那種少年時候,一起互相鼓勵的感覺。冬天,兩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在街上互相鼓勵著走,像患難兄弟,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信任是永遠不可能忘。另一次,我和鄧裕強從昌平校區進城,分頭行動,我去看籃球。後來沒有回北大本部約定的宿舍和他會合,留宿在球友那。鄧裕強以為我走丟了,很是焦慮。回昌平後,他反覆排隊,給我們約好的那個宿舍打電話。第二天我回去,跟他炫耀球賽的精彩,舍友罵我沒良心,我去跟鄧裕強道歉,他只說了一句,你回來了就好。

大學時候我們都不愛去上課,要麼去圖書館看書,要麼打籃球,要麼打牌,再就是喝酒。我熱愛籃球,甚至將它看做我的宗教;而鄧裕強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程序,想著怎麼成為比爾。蓋茨,他一度要退學創業。學習成績嘛,都在中下游水平。

1999年畢業的時候,互聯網正是顯學,我去了李國慶的公司,負責網站流程。接著去創業,把自己「解決」了。之後去了廣州。

3G門戶網剛創立時,是鄧裕強拿出他之前做短信增值業務賺得的200萬元積蓄撐著。我為什麼放棄工作,又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鄧裕強和我一起創業,雖然我們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但都暗含了跟互聯網的基因對應的東西,就是自由。好比你遇見一個人,她成為你女朋友,你會發現其實女朋友跟你成長、性格里面最本質的東西是相關聯的。創業也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回過頭去想,互聯網就是我們的命。別人一直問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講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兩樣,就是我們對於手機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做這個公司,在年輕的時候當然是想名利雙收、成名天下。

2004年,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最熱門的是以移動夢網為代表的收費手機互聯網業務以及短信增值業務,3G門戶做免費上網算是最早的。鄧裕強負責技術,我負責網站的推廣。沒有拿到投資之前,確實過得比較艱難。我們都是坐公車去公司;鄧裕強去買電腦部件的時候,會為了省一點點錢跟賣方磨破嘴皮子;跟人談事也約在消費低的地方,搬家的時候作為「老闆」的鄧裕強也親自扛東西。看到錢越來越少,很是有焦慮。第一筆融資來得也巧,IDG投資基金副總裁楊飛從一位投資經理女兒的口中聽說了免費的3G門戶網,不久就趕來和我們洽談。

2005年,從IDG那裡獲得了第一筆200萬美元的投資後,日子逐步好起來。感覺前面也寬闊起來了,這個時候有了一種各自獨當一面的感覺。鄧裕強相當於一個工頭,帶著大家一起上工。他作為CEO,仍然親自查看源代碼,2008年國慶節假期,鄧裕強讓司機用車拉著他以及200多部不同型號的手機,跑遍了廣東每一個市,就是為了查看用不同手機在不同地方登陸3G門戶網時的信號狀況。鄧裕強隨身一定會帶著兩到三個

同操作系統的手機,只要有任何空隙時間,他都會拿出不同的手機體驗各種不同的應用。很多不瞭解的人都笑稱之為「手機狂人」,而真正懂他的人才會明白他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人。

公司達到300人之後,一度有些混亂。我和鄧裕強都是不拘小節的人,管理不是我們的強項,沒有辦法拉下臉面對同事。後來就想到把大學同學常映明請過來統籌團隊管理,酒幫又壯大了。他是嚴厲而又懂得方法的人。

我期望的公司,是保持一種熱帶雨林裡的狀態,物種多樣化,開放、信任,才有生命力和創造力。我和鄧裕強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他會尊重我。看到我登山、騎車、出書,他會笑著說一句華而不實,但不會反對,也不干涉,覺得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和鄧裕強沒有過激烈的分歧,一方面我們都是比較簡單的人。再者,我們做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只是不同方面,所以特別像背靠背的感覺,像周潤發和李修賢演的《喋血雙雄》一樣。我們倆默契到,公司重大決定通過打一個電話幾分鐘就能相互搞明白了、大家就達成一致了。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趣味更重要,鄧裕強認為價值更重要,我看一些軟的東西,他看硬的東西。因為3G門戶網最核心的東西是產品,而鄧裕強負責這一塊,因此公司戰略決策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我和鄧裕強都不會在公司裡動怒,最讓我們惱火的是員工的不成長,產生路徑依賴,不創新、跟不上潮流。

要說創業的痛苦,有。2007年,剛剛完成第二輪融資,公司發展到那個階段事情非常多,每天就是開會、開會,我被事情推著走,壓力很大。而我覺得自己要的生活不是整天在辦公室裡打轉。後來突然就想明白了,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讓中國人通過最廣泛的東西(手機)獲得信息的能力有了。那個時候鄧裕強也在焦慮,他焦慮的是公司的未來:誰都不知道今天Android、蘋果系統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傳統手機技術上也制約了他的很多想法,因此在那個時候看不到方向。

3G門戶網的最大瓶頸也是公司內核問題,包括創造力以及對這個行業是否有比別人更深的洞察力,所謂外在東西,錢、技術、管理等的問題等都是相對好解決的。

要說我們和前幾代企業家們的區別,是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柳傳志那代企業家在創業及經營企業過程中背負的東西太多,有民族使命;馬云、馬化騰、張朝陽這一代企業家,更像是搞洋務運動的一幫人,不一定有洋背景,但企業模式來自國外,而且創業成為他們人生的全部;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就走向多元化了、更注重趣味,我們不勉強給自己加東西,創業是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這批創業人對於一些習氣會有意識地克制,相對更健康。

當下中國,互聯網改變現狀的力量最大。我跟同事說,我們在用技術手段做著真正改變這個社會的事情,而不僅僅停留在所謂的圍觀。社會各有分工,我不是時政評論員,也不是媒體人,有些事情,對我而言多說無益,做比說更重要。我推動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方面的革新,促進了這個社會更加快捷地交流——對一個公民而言,信息自由是他在這個社會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的工作在裡邊起到了價值。

我最怕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踮起腳尖,就能看到未來的生活。作為企業家,我依然不斷地去嘗試一些別的東西,去做喜歡的事情。雖然互聯網對我而言很重要,但天天只做一件事情遲早要麻木,敏感的內心也要萎縮。我愛讀書,收藏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國家地理》,和自上世紀90年代創刊起的幾乎每一期《連線》以及中國的《萬象》,也定期向公司同事推薦書。再一個,3G門戶網旗下的東西文庫就是多元化的產物。迄今為止,東西文庫出了5本書,但它初衷是為了傳播中西方有趣的技術以及人文思想,比如去年出版凱文。凱利的《失控》一書。我本人也計劃在10年內找到不同的人、做10個系列的對話,已經完成了「創業者對話創業者」和「接近自由的方式」兩個系列。

當我打算去法國騎自行車,立即去辦簽證,第一時間飛到法國去。在騎行過程中,遇到種葡萄的莊園,我就下車,進去跟主人要一杯酒喝。我也去登山,我從乞力馬扎羅山上下來的時候,發短信給鄧裕強,表達登頂的興奮。他給我回的短信居然是——下週四公司有個會,你會來參加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