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懂三國也是一種成年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222

《三國誌》中的《倭人傳》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關日本的文獻,對日本人影響很大,許多關於三國的遊戲,都是日本人研發的。(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既然讀“三國”等於成人禮 戴燕談《〈三國誌〉講義》》)

對好多中國人來講,閱讀《三國演義》這一類講史的小說,就等於在接受“成人禮”,接受一種成年的教育,從這里頭去認識人、人際關系、社會、政治等。今天很多人對人生的態度,特別是談論政治的方式,也還受到這類小說的影響。

複旦大學教授戴燕把《〈三國誌〉講義》寫成了書。書的內容脫胎於戴燕為複旦大一新生開的一門《三國誌》通識課。每期都有不同專業的大約一百名學生選修此課。戴燕為自己設定的最低目標是“不要講得學生都跑光了”。她希望自己能夠逃離開權謀、打仗、君臣父子、恩義情仇,講出一個不一樣的“三國”。

傳統“三國”歷史敘事中一帶而過的人物,往往會成為戴燕專門的一講。曹操的夫人卞氏就是一例。卞氏本是倡女(歌舞藝人),卻可以在董卓威逼利誘的危難之時,攔住曹操要四散的部下,在兒子曹丕被立為太子之後,也並沒有喜形於色,忘乎所以。曹操稱贊她“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曹操殺死楊修後,給楊修的父親楊彪寫了一封信,講“不得不”的理由。夫唱婦隨,卞氏給楊彪的夫人寫了一封信,動之以情。

華佗也是一例。戴燕分析了他的醫案,發現這位神醫的治愈率其實只有百分之五十,三國時期人們對於生命、疾病和醫術,有比今天更達觀的態度。

時間的線索在《〈三國誌〉講義》中極為靈活;史料之外,理解力和想象力常起到勾連的作用。寫魏明帝一章,戴燕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魏明帝時代是曹魏的鼎盛時期,什麽都好,蜀、吳簡直都不在話下。可是這個黃金年代很快就過去了。魏明帝的爺爺曹操活了66歲,他爸爸曹丕活了40歲,他才活了36歲,他的兒子生下來就夭折。這個人的內心應該是什麽樣的?他死以後,司馬氏的力量越來越大。文學上面,阮籍、嵇康特別是阮籍那種隱晦的詩風也取代了建安時代明朗的風格,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轉變?”帶著這些問題,戴燕把魏明帝曹叡的材料和他母親甄氏的材料、何晏贊美魏明帝的《景福宮賦》對讀,試圖分析曹叡的心理創傷。

《〈三國誌〉講義》里似乎沒有作者的態度,但寫誰不寫誰,怎樣寫,已是剪裁。曹操和諸葛亮跟慣常印象就不大一樣。諸葛亮,有擔當也有局限,並不一味是千古完人。曹操有權謀一面,同時也是心胸開闊的文藝青年,“雖在軍旅,手不釋卷”,與文人寫詩唱和,開創“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的建安一派。

《三國誌》水平究竟高不高?

南方周末:書的前言部分交代了陳壽的歷史觀:他認為漢魏晉之際的更替是“天經地緯,理有大歸”,這跟過去“漢賊不兩立”的講法很不一樣。

戴燕:對陳壽寫魏蜀吳三國的方法,差不多從東晉以來就有討論,也有不少批評。當我們回到歷史中,會發現陳壽需要處理的問題其實很棘手,不是那麽簡單的黑白分明。

我在書中引用了小林春樹的說法。他是以《漢書》和《三國誌》做比較,認為為了維護漢代的正統性,班固的辦法,是拼命強調漢是一個永不衰落的神聖王朝,可是陳壽已經見過漢代的衰落,他知道魏也好、蜀吳也好,必定是與漢一樣,有興就有衰,不可能不朽。

陳壽是在西晉寫《三國誌》的,那時距離蜀亡國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魏、吳也亡了,西晉一統天下。作為一個晉人,他可以認為晉的歷史從司馬懿就開始了,如果這樣算,魏就比蜀亡國亡的還要早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麽來看三國呢?

以前人認為在“前四史”里,《三國誌》不算水平高的。但是,南朝宋時的裴松之選它來做註,卻說它“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評價並不低。當時還有名士說:“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誌》聚置床頭。”也把它看成史書的典範。我自己讀《三國誌》,常常想到陳壽面臨的困難是司馬遷、班固都不曾遇到的。

南方周末:從講義看,魏國占了很大篇幅,對曹氏父子的評價也比對另兩個國家的主事者高很多。你應該是認同陳壽的歷史觀的?

戴燕:因為我講的是《三國誌》,只能老老實實按照陳壽寫的內容講。《魏書》的篇幅本來就比《蜀書》《吳書》多很多,《魏書》還有《方技傳》《東夷傳》,涉及的面也比較廣,我選它就多一點。

在日本,幾乎無人不知邪馬臺

南方周末:關於《東夷傳》和《倭人傳》的一講很有意思。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對《三國誌》很感興趣。是因為《三國誌》里有《倭人傳》嗎?

戴燕:當然,《倭人傳》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關日本的文獻。日本人對自己的歷史記錄要到八九世紀才有,所以在日本,研究《倭人傳》的學者好多並不是研究中國史的,而是研究日本史的。《倭人傳》的內容在日本的普及程度也很高,他們不一定知道《三國誌》這本書,可是幾乎無人不知邪馬臺、卑彌呼女王,我還看到過一種“卑彌呼”牌的鞋子。《三國演義》傳到日本以後,對一般日本人的吸引力更強,好多三國遊戲就是他們開發的吧。有一位研究中國史很有名的日本學者谷川道雄,十幾年前有一次我跟他聊天,他就說三國的歷史是那麽精彩,在日本從來沒有過那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南方周末:《三國誌》認為高句麗人“性兇急”“習戰鬥”,頑強不屈,屢戰屢敗,而倭人很恭順。對高句麗的判斷,今天還適用;對日本,似乎是根本的誤讀。

戴燕:當時,高句麗和魏、吳的關系錯綜複雜,又有複雜的歷史淵源,不像日本,在一個比較遠的海島,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來往不便,相互之間的認識也不深。從陳壽的記載看,高句麗人當時住在朝鮮半島北部的大山深谷,愛幹凈,擅長歌舞,可是急脾氣,很強悍,與漢魏政府打交道頗有自尊心,不光不肯屈服,還時不時主動出擊。所以王莽就氣得喊他們“下句麗”,到了魏的中後期,也是跟他們打了好幾仗。

文學史里的三國時代多麽精彩

南方周末:書中寫諸葛亮喜歡自比戰國策士。就整個時代風貌來說,三國和戰國是不是真的可以比較一下?

戴燕:實際上這也正是我在複旦開《三國誌》這門課最想講的一點。我是研究文學史的,就整個中國歷史而言,三國時代並不長,還分裂,好像沒有什麽可說的,但是我們文學史一講到三國,就會說這個時代有多麽精彩。從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到阮籍、嵇康,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也是對後世文學影響至深的。同時在思想史上,我們也知道三國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融合了儒學與老莊思想的玄學就在這時興起,至少延續到了唐代吧。佛教也是從東漢以來,在這個時期越來越多地傳入中國。

如果我們不拘泥於傳統政治史的講法,不只關心成王敗寇的一面,就會看到三國歷史的另外許多面相,知道它在思想史、文學史上都開了一個頭,帶出很多新東西。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有諸子百家爭鳴,是那樣一個盛況,那麽三國時代這方面的變化,是不是也值得去講一講?

南方周末:我讀這本書的感受是,三國時代的文采風流主要還是在魏國,另兩個國家在文化上不太強。

戴燕:可能是我在寫講義時,比較突出了以中原為中心的思想文化脈絡,漢魏之間有哪些延續、哪些改變。魏占據了中原,以兩千年的中原文化為基礎,自然基礎雄厚。實際上蜀吳在那時文化水平也不低了,蜀在漢代就出過司馬相如、揚雄那樣的學者和作家,吳也有自己的學者作家,現在吳出土的很多竹簡和器物,證明吳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相當發達。可是與魏相比,又因為陳壽是在繼承了魏的西晉洛陽編寫《三國誌》吧,他筆下的蜀吳還是相對邊緣。所以,我也沒有太想好怎麽才能把蜀吳的文化特點更突出起來。

南方周末:陳壽就曾經是蜀國人。他的老師譙周號稱是“碩儒”,門人弟子很多。

戴燕:可是你看《蜀書》中記載的蜀地學者包括譙周,他們的歷史觀、意識形態還是漢代式的,也就是術數讖緯、五德終始那一套。吳也有在漢代很主流的經學傳統,它的民間文化里面則好像娛樂成分較多,大概因為經濟比較發達。佛教的傳來有一支從海上,所以應該在吳也有影響,但是《三國誌》記載得很少。總的來看,要等到西晉大一統之後,原來蜀和吳的人才迎來文化上的大爆發。

士人有一種錯覺

南方周末:書中呈現的曹操和知識分子的關系很有意思:你強調建安風骨,強調曹氏父子與知識分子的良性互動,同時也寫到曹操殺掉了孔融、楊修、華佗。

戴燕:曹操剛起來的時候,還是一個平常人。在漢末的風氣里頭,士人也就是知識分子還是挺有輿論力量的,他知道也要得到輿論的幫助。可是當他得到帝王般的權力時,一旦士人妨礙到他的政治,那他是不容的。這就是傳統士人和帝王的關系,從來如此。有時候,士人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真能載舟覆舟,那還是高估了自己。

南方周末:書中描述的建安風骨很讓人向往:一代文士受曹操父子的激勵,“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實際上這種美好的局面只是曇花一現嗎?

戴燕:“建安”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的年號,慷慨任氣,那也就是漢末的事情,到了魏的中期,阮籍就開始寫他是如何在苦悶中自我放逐了。不過話說回來,你可以看到從曹操他們開始,文學的風氣大大改變,不僅僅是自信開朗的風格占據主流,他們寫得最多的五言詩也逐漸變成中國文學的一種最重要體裁。“建安風骨”就像一個特別的符號,代表歷史上一種理想的文學狀態、文學典範,從此在文學史上不斷被提起,過一段時間就有人要求回歸到建安文學。應當說,這個典範是由曹操父子及其同時代的士人共同造就的。

南方周末:被曹操殺掉的三個大知識分子里,華佗很特別。你在書中不厭其煩地分析了華佗的病案,統計他的治愈率。

戴燕:研究華佗的人太多了。我不懂醫學,可是註意到陳壽記載的好多病案。別人不當回事,我就做了簡單的歸納,結果就發現他的治愈率其實只有大約50%。我們知道華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神醫,那麽要來怎樣解釋這件事情?

這樣我才去關心古代的“良醫”究竟是個什麽概念。《左傳》中寫到大約公元前六百年,秦國有兩位著名的醫生緩與和,受邀去給周成公看病。頭天晚上,成公夢到自己的病在膏之下、肓之上,第二天一聽診斷,果然如此。可是醫生又說“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已經不治。周成公並沒有怪緩告訴他真相,反而稱贊緩是個好醫生。這是不是說明在《左傳》的時代,所謂“良醫”就是能做出正確診斷的醫生。《史記》里記載的另外兩位名醫扁鵲和倉公,也是類似情形。倉公說“敗逆者不可治,其順者乃治之”。可見從春秋到漢代,很多人都知道好的醫生不一定能起死回生,而是能看到生死的門限。

古人對“良醫”的界定,是不是比我們現代人還要聰明?我弟弟就是一個很好的醫生,責任心極強。有時候我們聊天,他就說哪有職業醫生不想治愈患者的,就像你們不會故意寫一個很差的論文吧?只是論文可以有錯,醫生犯個錯就不得了了。醫學本身也有局限,因此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而醫學也正是在失敗中取得進步的。

南方周末:華佗對生命的態度曹操似乎不大能接受,所以他殺了他?

戴燕:曹操希望華佗長期為他禦用,可是華佗不願意,便請假不回,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拷打致死。按照當時人的看法,醫生屬於方技之士,還不算士儒,但陳壽在《華佗傳》里強調,華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我以為這才是華佗和曹操沖突的根本,華佗的自我期待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士人,有自己的信念和獨立人格,而曹操需要的只是一個保健醫生。

戰爭年代一定會產生很多大英雄,三國的故事因此格外吸引人,被寫成小說、拍成各種影視劇。戴燕想逃避這種“英雄史觀”,於是以“討論現實”的方式完成講義。(資料圖/圖)

諸葛亮打來打去總不成功

南方周末:前不久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給諸葛亮非常高的評價,幾乎就是一個完人。但你似乎認為諸葛亮有很多局限性。

戴燕:諸葛亮是歷來被表彰最多的人物,在他身上,幾乎找不到什麽新鮮的話題。可是我又必須講一個蜀國的代表,想來想去還是選了諸葛亮。那麽就還是回到陳壽的立場,看陳壽這樣一個蜀人,是怎麽評價諸葛亮這個“外地”來的蜀國丞相的?

他寫得很正面,還引了一些來自魏國人的評價,在這些人眼里,蜀國就這麽一個諸葛亮厲害。可是你也會發現,陳壽還是藏了一點微詞。他也寫到蜀國一直有人嘀嘀咕咕,不過礙於諸葛亮權力太大,並且一意孤行,大家都沒辦法。你看陳壽寫譙周在蜀亡之前,反對後主逃往南中的計劃,指出諸葛亮南征,是以“兵勢逼之”,並不代表當地人就真心服從,因此那並不可靠。從這些記述中,大概可以看到陳壽雖然是相當肯定諸葛亮對蜀國的貢獻,可是也委婉地道出了他的局限。

南方周末:按照傳統政治倫理,功高蓋主,敵國提到蜀國只知有諸葛亮,是很犯忌的。可是後世提到諸葛亮,都說他是賢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戴燕:陳壽評價劉備,說他了不起,主要說的就是他創造了一種特別的君臣關系。所謂“舉國托孤”,就是把權力大大地交給諸葛亮,讓他來做決定。而諸葛亮呢,陳壽評價他是“識治之良才”,不過“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所以打來打去,總不成功。《呂乂傳》寫到“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諸郡多不配合,算是一種消極抵抗吧。陳壽對在他出生不久便去世的諸葛亮“用兵不戢,屢耀其武”是有異議的。但有意思的是,他在寫給晉人看的《諸葛氏集序》中又解釋這是由於“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還是對諸葛亮的形象有所回護。

南方周末:“三國”的故事講了幾千年,不斷被拍成電影、電視,做成遊戲,它的“配方”是什麽,為什麽可以吸引一代代人?

戴燕:戰爭年代一定會誕生很多英雄,以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當然有吸引力。這也就是我說的“英雄史觀”。但是這一次,我想要逃避這種英雄史觀。

我常說對好多中國人來講,閱讀《三國演義》這一類講史的小說,就等於在接受“成人禮”,接受一種成年的教育,是從這里頭去認識人、人際關系、社會、政治等等。你不覺得,今天很多人對人生的看法、對政治的態度,特別是談論政治的方式,也還受到《三國演義》這類小說的影響嗎?

在有名的古典小說里,我本來是不大喜歡《三國演義》的,主要是不喜歡它那種談論政治和人際關系的方式,也不喜歡它對女性的描寫。歷史是與現實的對話,談論歷史的方式有時候就是談論現實的方式,談論歷史上政治的態度也跟我們認識現實政治的態度有關。因此,當我有機會來跟年輕一代討論三國歷史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方式?首先讓我們逃離開那種君臣父子、恩義情仇的模式?這也是我寫作這本講義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55

Taylor收拍拖周年禮物冧爆

1 : GS(14)@2016-03-08 16:12:58

曾與John Mayer拍拖的美國女歌手Taylor Swift,昨日與現任男友、蘇格蘭DJ Calvin Harris慶祝拍拖1周年紀念。Taylor獲男友贈送刻上拍拖紀念日期的心形頸鏈(小圖),雖並非名貴禮物,但Taylor卻開心得立即戴上。Calvin亦於社交網站上載短片,二人分享寫上1周年的蛋糕,似乎是男友親手製造,片段更拍下Taylor甜笑冧爆的樣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8/19520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