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蘋果資訊:山東窮小子拼搏創事業

2008-01-08 AppleDaily


有「香港注塑機大王」之稱的蔣震博士,原籍山東,1923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早亡。1949年他隻身來港,曾當碼頭工人、紗場雜工、礦工等。

至1956年,經友人推介下進入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透過不斷的學習和觀察,令他掌握機械維修的竅門,為日後事業打下基礎。

捐出身家設慈善基金

1958 年,蔣震用200元與友人共同創業,成立震雄公司。初期生意幾起幾落。在艱難的歲月中,他看準塑料業的發展潛力,終於在1966年發明全球首部10安士螺 絲直射注塑機,並獲得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頒發的「最新產品榮譽獎」,從此事業穩步發展,其創辦的震雄集團更於1991年在香港上市。蔣震雖僅接受過四年的 正規教育,但先後獲頒授香港及內地多家著名大學的榮譽博士,並獲委任為多個省市和政府機構的諮詢顧問,又於1997年獲英國政府頒予OBE勳銜,在 2005年更獲特區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工業家。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賢妻輔助。蔣震的髮妻張俊芳,助他將七名子女撫育成 人;繼室馬榮華,20多年前由台北嫁來香港。蔣震多年來秉持「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理念,將取諸社會之成果用諸社會,所以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加上他相信 「家無三代富」,認為子女要靠自己的本領創業,因此他於1990年將其在震雄集團名下的全數股份毅然捐出,成立「蔣氏工業慈善基金」(後改名為「蔣震工業 慈善基金」),培訓工業界人才;未獲分身家的家族成員,對父親的舉動表示理解及認同。

三女麗萍是息影歌星

蔣震的七名子女均各有成就,長女麗華嫁予牙科醫生後定居美國,從事會計工作;二女麗芸是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副主席和仲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三女麗萍是 息影歌星,退出娛樂圈後從事義工工作;四女麗莉是香港總商會主席和太平洋興業前主席;五女麗苓則是震堅實業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六女麗婉及孻仔志堅則同於震 雄集團工作,分別任職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

山东首富投资铜业三年负债4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923/0436533181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

政府主导山东钢铁重组民企日照钢铁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7/06185478713.shtml


胡润富豪榜新科“榜眼”杜双华去留彷徨

李攻

对胡润富豪榜新科“榜眼”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集团”)董事长杜双华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很难的选择,但也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杜双华精心培育了5年多,并造就了他再次辉煌的日钢集团将走上“花轿”,“嫁”给今年3月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集团”)。

签署重组意向书

据山东日照当地媒体昨日报道,前日,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在日照签署了重组意向书和尽职调查方案。

当地媒体的报道没有说明以何种方式进行重组,只是说,这次重组是“政府督导,企业主体,依法操作”。

昨日,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在济南表示,目前双方还处在“相亲阶段”, 下一步还要评估考察,因此,实现真正的重组还需要时间。

此前,坊间传言,山钢集团将以200多亿元人民币出资并购日钢集团。对此,邹仲琛给予了否定。“‘相亲’的两个人刚认识,怎么会给她那么多钱呢?”

“我的钢铁”网负责山东莱钢集团和日钢集团研究的相关人士昨日则分析说,其个人认为,山钢集团重组日钢集团的方式,比较现实的是互相参股,互相倚重,强行收购的难度比较大。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分别联系了杜双华和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两人均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山钢志在必得

按照去年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  按照上述 “意见”,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其中新建项目规模1500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万吨,二期建设500万吨;保留日钢 集团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上述“意见”称,山东现有的两个主要钢铁企业济钢和莱钢将严格控制现有厂区生产规模,同时,除将要设立的日照钢铁基地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布新点。这使得日照成为山东发展钢铁产业的最重要的基地。

而此前,杜双华的日钢集团已经发展壮大。2003年开始建设的日钢集团这家民营钢铁企业,到目前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铁、125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年产能。此前,山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对日钢集团的重组势在必行。

事实上,山东省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山钢集团对日钢集团的重组。山钢集团是山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昨日,山东省国资委的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山钢、日钢重组一事是由省政府主导推进的,在省长办公会上定的。

杜双华的“无奈”和机遇

杜双华对日钢集团被重组应该早有思想准备。但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材料,他应该更倾向于民营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

在今年杜双华给全国工商联的汇报中,他这样表述:“‘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我一直在思考。”

但现在山钢集团开始重组日钢集团,无论对杜双华本人还是日钢集团来说,都不失为一个机遇。

根据上述杜双华给全国工商联的汇报材料,在经过迅猛发展之后,日钢集团的继续壮大已经遭遇到山东对钢铁产业总体规划的制约。

2006年,日照钢铁在完成年产350万吨的建设目标后,开始进行装备大型化准备。“但是,这些规划需要占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预留规划用地,土地批不下来,我们只好在现有的老区这块‘三角地’上努力挖潜。”

同时,日钢集团的港口建设计划也因为山钢集团的规划而处在“等待状态”。此前,日照钢铁已经投资14.164亿美元,购买了3艘矿船,并在国内 大连、上海船厂,韩国东方船厂等购买了12艘矿船,“但港口建设因已列入山东大型钢铁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在当前经济局势下,日钢集团也正在遭遇困难。山东省经贸委主任郭述禹在上月举行的山东省政府召开工业运行形势分析会上说,日钢集团8月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较上月分别减少41.7万吨、40.7万吨和40.35万吨。这几乎是日钢月产量遭遇“腰斩”。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师认为,杜双华应该不会就这么把日钢集团“全部卖了”,毕竟企业已经这么大了,预计他会加入山东钢铁集团,占有一定股份。

记者从日钢集团内部获悉,目前重组的方案还没最终确定。

(本报记者陈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6

*ST三联山东三家门店被迫关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04/20256179835.shtml


  新浪财经讯 今日晚间,*ST三联发布公告称,因原大股东三联集团与其山东三家门店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潍坊、烟台、枣庄三家分公司已经全部闭店。

  *ST三联公告称,2009年2月2日,三联集团及其关联方向公司发函,要求提前解除与公司枣庄分公司、烟台分公司的房屋租赁合同,并与潍坊分 公司的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由于上述门店物业租赁问题未能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公司潍坊门店已于2009年4月15日被迫停业公司烟台、枣庄分公司于 2009年5月3日营业结束后闭店,着手清理并退还租赁场地,有关事项公司已于近日书面通知三联集团。

  截止本公告发布日,公司租赁三联集团关联方名下物业的潍坊、烟台、枣庄三家分公司已经全部闭店。公司目前正在潍坊、枣庄两地寻找合适的经营场 所,拟于近期择址重新开店。鉴于烟台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烟台分公司在当地的经营一直难以打开局面,公司近期将不考虑在烟台重新择址开店。

  目前,公司原控股股东三联集团不履行重组承诺和违背与公司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约定,利用“三联”商标在公司门店原址及附近开店,形成市场上两个“三联家电”的混乱局面,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严重的困扰。

  自从*ST三联大股东易主之后,新老大股东国美集团和三联集团就纠纷不断,双方多次爆发口水战,而*ST三联旗下的门店也受到殃及。根据*ST三联的年报,去年三联商社(6.09,0.16,2.70%)净亏损9432.21万元。今年第一季度三联商社亏损额为801.23万元。三联商社还在年报中称,由于公司面临商标权属争议、门店物业纠纷等问题,使公司正常经营面临很大的挑战,也使今年扭亏目标的实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杨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7

与供货商“谈不拢” 山东如意或放弃ITAT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754672.html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以“拯救者”身份登场的山东如意集团进驻风雨飘摇的服装连锁商ITAT,却因货款问题惹 来了1000多名供货商的集体反弹。据供货商昨天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山东如意集团已向供货商发声明表示不托管ITAT。记者向山东如意集团总部求 证,却得到公司目前不会对此作出回应的答复。

        “11日上午,山东如意集团发了个声明,称如意集团不托管ITAT,只成为 ITAT的供货商。”据供货商之一、安徽合肥好运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先生说。记者向ITAT一位尚在职的人士求证,该人士表示:“如意给供货商开了两个 条件,一是货款3年内付清,二是债转股,谈不拢就不接手。”该人士透露,如意没有承诺货款以及目前供货商的存货问题,所以和供货商谈不拢。

        供货商反映,山东如意集团已经控制了ITAT深圳总部,并对各分公司人员进行任免,派出山东如意400人监管门店,同时替换分公司总经理。不过,如意集团不让供应商退货,也不对寄售商品负责,不愿恢复及时结算系统,这让双方很难协商。

        据称,在山东如意集团发表声明后,不少供货商觉得解决问题无望,遂向深圳警方报案,福田区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目前,ITAT总部已乱作一团,不过也有部分员工没有离开。“现在是无事可做,但是总得有个说法啊,工资也没拿到手。”

        “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4月,ITAT超过4亿元的销售款消失了。”供货商张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ITAT拖欠供货商的款共3亿元,若按货款占销售额的70%计算,销售款将超过4亿元。

        公 开资料显示,ITAT曾获得风投共1.2亿美元的注资,第一轮蓝山资本投入了5000万美元资本融资;第二轮融资中,摩根斯坦利,蓝山资 金,CITADEL按3:3;1的比例投入7000万美元股权融资。假如全部用于ITAT的日常开支,那么从去年9月起,ITAT所获得注资已全部花完。 去年ITAT上市受阻,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或许给了ITAT最致命的一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1

山东“芯”胃口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4/HTML_3KSDIJBW3K91.html


浪潮集团并购德国内存巨头奇梦达的豪言,让山东省的半导体野心暴露无遗。

8月12日,浪潮集团宣布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总投资3000万元。尽管最终的收购主体为西安研发中心,与原来传言的奇梦达相比大为缩水,但山东省的芯片布局并没有丝毫停滞。

“在全国的集成电路基地中,济南集成电路基地是第八个,起步较晚,但省里决心很大,要在研发、原材料生产、制造三方面齐头并进。”8月13日,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副主任徐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这样描述山东省布局芯片业的决心。

据徐群介绍,在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内的该基地,规划了两平方公里,超过3000亩地,专门针对芯片原材料、制造型企业招商。

“芯片原材料生产、制造对公共设施有要求,比如专业的排污系统。同时,芯片用于出口,涉及海关方面的事情,所以紧挨出口加工区。”徐群说。

除了济南,山东省还计划重点扶持建设海尔、海信、浪潮、山东大学、哈工大威海国际微电子中心、滨州芯科等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有基础和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打造山东芯片产业带。

浪潮“抄底”

8月13日,位于西安的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换上了新的牌子: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寻求破产保护的奇梦达又一块资产,在中国找到了买家。

当天,浪潮集团CEO孙丕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危机让中国的企业有机会以低投入的方式收购国外研发机构,让中国企业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先进的研发平台。

据其透露,奇梦达全球拥有五大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是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仅次于其位于慕尼黑总部的研发中心。负责此次收购的浪潮集团副总裁高传贵表示,该中心仅设备价值就达人民币8000余万元,收购专家估计,该研发中心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价值上亿元。

据孙丕恕介绍,该研发中心拥有的过亿元资产总值中,包括国际主流的研发设备及各种无形资产,而浪潮集团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的总投资为3000万元。言下之意,浪潮集团这次捡了个大便宜。

孙丕恕表示,西安有很好的研发环境,浪潮会加大投入,扩大发展这一研发机构。

孙丕恕表示,西安华芯将与浪潮高效能服务器、海量存储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共同构成浪潮集团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据其透露:浪潮集团将进一步投资1亿元,加强浪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建设。此外,浪潮集团还将在国内外通过并购、合资等手段进行拓展。

徐 群则认为:西安华芯将为山东省政府规划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及未来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业提供支持。在浪潮集团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十分重 要的角色,除提供1000万元的支持外,此次收购的主体——华芯半导体中,其股东除浪潮集团外,还有来自政府背景的股东。

华芯半导体于2008年5月成立,当时浪潮集团、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1亿元,分别占33.33%的股份。

徐群认为,现在是进行收购的好时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全球各大IC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市值缩水,部分企业出现严重亏损,甚至走向破产,其中,特别是半导体存储器产业,比如奇梦达,受全球金融危机和行业低谷的双重影响,困难重重,这为国内企业逆势扩张,及时吸收先进技术和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8月20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与集成电路处处长毕丛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山东目前正与众多合作伙伴谈判,谈判的内容包括全资、并购等,只是目前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

孙丕恕说,趁机抄底不止是山东省的认识,也是国家层面的共识。2009年4月,国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强调: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支持“走出去”兼并拥有先进技术、核心专利和人才团队的海外企业。

从设计入手

“中国芯片产业要有突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孙丕恕认为,山东布局芯片业,应该从设计进行突破,这也是浪潮最终决定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的原因。

孙丕恕认为:芯片制造投入甚高,动辄数十亿美元,一个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投入,需要国家主导,众多企业参与,才能实现芯片制造向中国转移。

在浪潮集团最初的收购计划中,目标并不止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早在2008年初,浪潮集团就开始与奇梦达谈判合资,孙丕恕曾为此专程前往德国考察。当时的合资计划,除了研发外,也包括生产与制造。

2008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奇梦达股东及管理层开始考虑出售公司。2008年7月,双方重新谈判,但谈判主题已变成浪潮收购奇梦达。当时的想法是并购奇梦达50%的股份,并购后,浪潮集团成为奇梦达最大的股东,并拥有控股权。

山东省当时除了看到奇梦达的芯片研发能力,同样看到奇梦达的芯片生产制造能力。除了研发中心外,奇梦达的资产还有分布全球的晶圆加工厂以及芯片封装厂。其中两个晶圆加工厂分布德国的德累斯顿和美国的弗吉尼亚,封装厂分布在中国苏州、葡萄牙、马来西亚。

为了在芯片制造上突破,华芯半导体于2008年5月成立,其目标就是涉足芯片制造。浪潮有关人士介绍,华芯的目标是建设并运营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逐步打造以存储器及相关产品为主的集产品设计、工艺研发、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记者采访获悉,华芯半导体已经落实了12英寸项目用地,完成了《12英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为 解决芯片制造问题,山东省在充分利用省内资源的同时,还提出了以内引外,促进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芯片加工、封装、测试项目的进入。2007年11月, 总部设在硅谷的百利通公司决定投资3500万美元,在济南建设10条晶振模组生产线。目前,其中的5条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即将投入生产试运行。

山东芯片带

山东芯片梦,并不始于浪潮集团对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的收购。

2006年4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我省集成电路产业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以促进山东省芯片产业的发展。该《意见》规划了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集成电路设计,二是原材料生产。

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以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和其他应用电子产品领域为重点,以整机和系统应用带动集成电路、电路板设计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在芯片原材料生产方面,山东省的规划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金丝、硅铝丝、引线框架、插座等产品,同时注重铜箔、覆铜板、电子陶瓷基片、硅晶体材料及其深加工等产品的发展,形成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材料研发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芯片广泛应用于白色家电、小家电、黑色家电、水电气三表、汽车电子等领域,在整机与系统应用方面,山东省已经形成了这方面的产业优势。孙丕恕认为,山东向上游拓展,可以借重这方面的优势。

山东省政府规划,到2010年,3-6英寸硅单晶片生产发展到1000万片,单晶棒的年产发展到200吨。支持发展高品质集成电路用多晶硅材料,至2010年发展到年产3000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100亿只。

据记者了解,山东规划,经过“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发展,建成20-30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个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形成一大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外围配套企业、咨询服务企业,争取引进3—5家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毕丛福接受本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芯片产业的“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已经大致完成,“十二五”的目标正在制定中。他没有透露“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总体投入,也没有透露“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划。

高传贵透露,随着芯片产业的设计、研发向中国转移,在山东新的规划中,将进一步加大对集成电路的投入。

如果能把上述规划落到实处,山东省将打造一个以济南为中心,辐射青岛、烟台等周边地区的芯片产业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16

华能86亿接盘山东电力发电资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5/160523.html


华能国际高达86亿元的资产收购,掀起了电网企业剥离发电资产的又一次高潮。

1月4日,华能国际(600011.SH)发布收购公告称,将收购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的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等9项资产。

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产权转让“只是一次正常的经营决策”,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战略目标。华能国际则表示,本次收购将使公司进入云南电力市场,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山东电力市场的地位。



华能国际规模扩张冲刺

早在2009年初华能国际内部一次分析会上,公司老总就提出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的规模,而当时的装机容量不过4500万千瓦左右。据当时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听到这一数字时颇有些吃惊,心中难免有些怀疑。今天公告出来,感觉这一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根 据公告,此次拟收购的资产包括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的滇东能源100%、滇东雨汪100%、沾化热电100%、鲁能生物100%、罗源湾海港 60.25%、罗源湾码头58.3%、陆岛码头73.46%、鲁能胶南港100%、鲁能海运53%的权益,有关前期项目(包括日照岚山4×66 万千瓦火电项目、罗源湾2×66万千瓦火电项目)的开发权以及鲁能发展持有的罗源湾海港另外39.75%的权益。以上项目作价86.25亿元,华能国际拟 以自筹资金支付。

根据公告,本次转让资产后,华能国际可获得已投产可控装机容量达到333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容量71.6万千瓦,前期及规划项目容量1293万千瓦,上大压小已关停容量27万千瓦。此外好包括煤炭项目及港口项目等。

虽然华能国际相关负责人拒绝就此次收购做进一步说明,但分析师认为,这次收购明显包含三层目的。

一是从规模考虑,华能国际的装机容量获得快速扩大。如果加上在2009年的扩张,目前华能国际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接近集团母公司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加上在建的项目以及可能收购母公司的资产,华能国际今年底将实现6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

二 是此次收购有助于完善华能国际的产业链。据华能国际2009年三季报披露,销售收入566.78亿元,其中长江以南为306.87亿元,长江以北为 196.23亿元。分析师认为,华能国际许多电厂分布在东部沿海,每年都需要很多的“下水煤”,也就是需要通过海运为其电厂供煤,此次收购包括了鲁能拥有 的两座港口码头和5艘2万吨级船只,这对于华能在长江以南煤炭发电企业构成利好,使华能在煤炭运输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收购的云南两家企业均为煤 电一体产业,使华能的布局更显合理。

三是不排除鲁能其他发电资产陆续售与华能的可能。分析师认为,由于山东电力作为国家电网的下属公司,电网与发电资产分离是迟早的事,也就是说山东电力很可能要将代管的鲁能发电资产陆续出售,业内甚至推测国家电网与华能已经有了一揽子转让山东电力旗下资产的协议。

山东电力半壁发电资产易手

对于分析师的第三种推测,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可,在提供给本报的书面说明中,山东电力说:“此次产权转让,仅是转受让双方作出的正常经营决策。”

鲁能集团接受本报采访时也介绍,煤电一体化仍然是鲁能既定的主业之一,将来也不可能将所有煤电企业出售,下一步将依托旗下上市公司将这一块主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据 记者了解,山东电力2008以前拥有的鲁能发电资产总装机容量约在1300万千瓦,同时在建包括获批项目及完成前期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也在1500万千瓦左 右。2008年底,山东电力以60亿元的价格将鲁能在山东400多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资产售于华能,加上此次售出资产,鲁能近半数发电资产已转手华能。

据了解,此次收购的330万千瓦发电资产,华能耗资86.25亿元,而2008年底华能收购400万千瓦只用了60亿元,价格差可理解为此次收购包括在建及核准容量71.6万千瓦,前期及规划项目容量1293万千瓦,也就是说,鲁能储备容量已大部被华能收入囊中。

分析师评价说,这次的收购价格“略高一点”,或许对华能国际二级市场短期会有“微小的负面影响”,毕竟会摊薄收益,但从长期看对业绩的提升会有帮助。总体来说,“对华能国际价格还算公平”。

而华能国际之所以接受“略高一点”的价格,据推测源于华能与其他发电巨头的竞争所致。

2009 年底,华能与大唐相继发布消息,宣称各自装机容量突破一亿千瓦规模。对于两家的竞争,分析师认为,从规模上看,华能保持第一应该不成问题,但从盈利能力上 看,大唐或许更胜一筹。华能资产质量以火电居多,大唐则结构更多元一些,而且大唐由于在内蒙古上马煤化工项目或许有助其在当地拿到更多的资源。

据 分析师介绍,到2015年,大唐煤炭自给率将达到40%左右,这对华能将构成盈利上的更多压力,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华能只能将盘子做得更大,而规模扩张, 就必须自建、收购母公司资产和对外收购三管齐下。从全国看,像鲁能这样可以大规模收购的资源亦越发稀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22

像十几年前那样卖菜:山东菜农的瓶颈


http://www.21cbh.com/HTML/2003-12-29/7506.html


本报记者 蒋培宇 山东寿光报道

“被包围”的寿光菜

三元朱村菜农刘玉冰站在粗糙的毛公路边,眯眼看了看周围的蔬菜大棚。大棚边缘被12月19日的冬阳镀上一层暗淡的金边,让人感到一丝落寞。“现在寿光的大棚菜不好挣钱了,一个棚一年就赚一万多块钱,几年前是七八万。”刘玉冰叹了一口气。

刘所在的三元朱村是全国大棚菜的发源地,离山东寿光市区的蔬菜批发市场仅4公里左右。

刘玉冰们不知道,之所以遭遇困境,首先是因为他们现在的蔬菜产业模式已经落伍了。

此前,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对寿光菜可谓至关重要,已形成“批发市场+农户”的独特产业模式。由菜农、贩运商、经纪人等构成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主体,批发市场 成为载体,有了贩运商—蔬菜的中间购买方,加上市场上大量的经纪公司的具体操作,使农民生产的蔬菜得以销售。由于批发市场巨大的吞吐能力,寿光农民根本不 用担心菜会烂在地里。“我们种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一到季节就有人到田里收菜。”

但这种模式致命的弱点是,对市场的供求依赖过大,而且缺少加工环节,使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寿光的大棚菜技术流传出去之后,寿光也培养了大量竞争对手,全国 大棚菜产区呈如火如荼扩张情势,实际对寿光大棚菜形成包围之势,缺少差别优势的寿光菜销售利润不可避免趋薄。公开的资料表明,去年上半年开始,寿光蔬菜 70%以上的品种价格大幅下滑1/3乃至1/2,市场占有量下滑。而在国内目前鲜菜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寿光菜价格反弹的可能微乎其微。

突围

如何突围成为寿光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寿光市把制胜的关键定在提高蔬菜的内在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寿光市新一届政府提出“奋战三年,使寿光菜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建成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曾表示,“执行标准化生产,事关寿光蔬菜的兴衰。”

寿光市定下的发展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作为加工重要环节的企业被置于龙头地位。

寿光市正大蔬菜保鲜加工厂是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一家中等规模的私营企业,这样的企业在孙家集镇有50多家。经理贾光民是十多年的菜农,他介绍说,每年公司会 和村里的菜农签约,菜农成为公司的网络户,菜农所需的种子、化肥等农资由公司提供,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要派人做技术指导,主要是保证种出的菜符合无公害标 准,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鲜菜,统一包装销售,菜农类似于农场工人。

另外,寿光市还对土地进行结构调整,鼓励龙头企业、技术能人和涉农部门创办现代农场。如寿光市秀峰食品有限公司,租赁田柳村土地5000亩,拥有120余名农场工人,2002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在寿光市,这样的现代化农场有500多个。

为保证生产环节上的无公害,寿光市对农资市场进行整合,农药、化肥等由大的企业以连锁的方式经营,或者在统一的市场经营,使管理部门能高效率地控制非标准的农资流入农田。“在寿光,没有经营农资的小门头店,这是它和别处不一样的地方。”贾光民说。

去年寿光市的无公害蔬菜的面积已达40万亩,寿光市政府表示今年这个数字会上升到60万亩,占寿光蔬菜总种植面积的近80%。

突围难题

但这次被寿光市称为二次革命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仍是对蔬菜生产环节的增值,在加工环节上注意不多,这制约了寿光菜的出口加工发展速度,使目前寿光蔬菜的出口仅占总量的3%。

山东省农调队产量处的专家曾撰文指出,山东蔬菜的发展模式至今仍未摆脱“重生产轻加工”或“重生产、重流通、轻加工”的发展模式,使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作为目前的一个新时尚净菜清洗加工、包装进超市,我省还没有破题和大的动作”。

贾光民介绍,蔬菜进行无公害生产之后,收上来的菜还是仅经过粗加工,“先粗挑,再精选,然后包装,向外发货。”这些货都不使用企业自己的商标出口,利润一 般不高。贾光民知道深加工的好处,比如“价格高,好卖,但是设备也贵,像一吨脱水蔬菜能卖十几万元,在美国需求很大,但加工设备就要一千多万,太贵了。”

目前,在寿光七八十人的蔬菜加工企业比比皆是,大型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一位私营企业老板说:“我们知道品牌化和深加工的好处,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但我们实力不行,还是只能像十几年前一样卖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5

中石油抢滩山东LNG:三巨头鼎立之势初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6/3NMDAwMDE5Nzg3N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8

谭旭光奉命组建千亿航母:中通不“嫁”山东重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zNMDAwMDIwOTgzNw.html

“我们没有与山东重工就收购事宜进行洽谈,这是虚假消息。”12月3日,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态度明确地向记者表示,看到“山东重工收购中通客车”的报道时,他们非常惊讶。

这 已经不是中通客车第一次向外界否定被收购的传闻。2009年3月,中通客车曾通过公告向外界澄清中国重汽集团重组该公司的传闻不属实。当时以重组方式搭建 的山东第二个千亿“航母”——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山东省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筹备紧张的成立工作。当时一位嗅觉敏感的媒体人就曾撰文指出,如果重汽收购 中通未果,那么下一个收购中通的企业很可能是山东重工。一年之后,山东重工洽购中通的传闻见诸报端。

这个传闻并非一个子虚乌有的捏造。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早在3个月前,山东重工方面就开始运作收购中通事宜,但由于山东重工旗下的潍柴动力、山推股份、潍柴重机均为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股票出现异常波动,此事一直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

近 日,山东重工洽购中通客车之事突然被媒体曝出,中通客车第一时间断然否决的态度同样让山东重工惊讶。“他们现在已经拒绝向媒体谈论任何有关重组中通客车的 细节,只是表态如果有行动,会第一时间通过公告的形式告知。”消息人士对记者说,现在山东重工对收购中通客车的传闻采取沉默的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值 得注意的是,在山东重工收购中通客车的“绯闻”传出之前20天,位于江苏扬州的亚星客车已经通过公告披露,该公司控股股东江苏亚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 持有的亚星客车53.71%股份全部或部分无偿划转至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公司。一个月之内,接连传出重组两家客车企业的消息,山东重工的收购动机开 始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山东设想第二艘千亿航母


“几个客车企业的车型销量加起来,还不如一家卡车厂。通过收购扬州亚星进入客车领域的山东重工,再收购一家与之销量相当、车型产品系列几乎相同的客车厂,从企业发展的商业逻辑上看,有点说不通。”

一 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说,一般而言,在商用车市场,从卡车领域向客车领域延伸比较容易,反过来就比较困难,因为客车上的众多零部件都是从卡车产品中移植过 来,但客车总成一般不是自己生产,而是由企业去采购;从销量规模上看,客车企业的产品销量也远不如卡车。由此看来,主要为重卡市场提供发动机产品配套的山 东重工急于收购两家客车企业肯定另有隐情。

山东重工是由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 部国有资产,以及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总公司持有的山东德工机械有限公司国有股权划转至山东重工而组成。公司于2009年6月16日在山东省工商局注册成 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潍柴控股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据知情人士透露,山东重工的诞生完全由山东省政府一手谋划。为了培育8-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1年形成两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汽车企业航母,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就已经着手对省内汽车企业的重组工作。

从以往的销售表现来看,2008年潍柴控股集团的销售收入为500亿元左右,山工集团70亿元、山汽集团20亿元,3家企业销售收入加在一起累计实现约600亿元,离千亿“航母”的企业目标并不遥远。于是在山东省政府的撮合下,三家企业走到一起成立了山东重工。

以 重组方式做大企业规模的山东重工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在短时间内利用重组手段实现规模扩张,以完成政府的千亿“航母”宏愿,于是与潍柴动力保持长期供货 关系,但经营状况不佳的扬州亚星成为山东重工的“猎物”,而同在山东境内的另一家汽车企业——中通客车——成为山东省政府为山东重工寻找的另一个“猎 物”。

“如果有一天,山东重工与中通客车走到了一起,那只有一种可能即两者均是奉政府之命‘完婚’。”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在山东省政府眼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中通客车如果被山东重工收入囊中,销售千亿元的汽车企业“航母”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中通一心单干

山东省政府规划的愿景虽好,企业却并不领情。自1993年在山东省聊城客车厂的基础上,由山东省聊城客车厂、中国重汽集团和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三家共同发起设立中通客车(当时名为山东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来,这家公司的命运就屡屡与“重组”擦肩而过。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2年,山东省政府就曾有意让中国重汽收购中通。当时中国重汽刚刚重组不久,主要精力还放在公司主业的发展上,对 收购之事并不积极。而中通客车更不愿意归于其他企业旗下。但碍于政府情面,中通方面还是派人到重汽进行了参观,之后双方都不愿谈及此事,收购计划不了了 之。

2009年,根据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国重汽作为山东唯一一家入选“国家队”的商用车企业,与北汽、广汽一样,被鼓励实施“区域兼并重组”,这与山东省的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精神不谋而合。于是重汽重组中通客车的传闻再起。

当 时媒体推测重汽重组中通的依据是,中通隶属于山东交通工业集团总公司,其与重汽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山东省国资委,所以重汽重组中通可能会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将控股的中通划归重汽,然后重汽将旗下客车和商用车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中通,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对此推测,当时重汽、中通均不予回 应,中通甚至特别发布公告称:重组只是传闻。

今年11月,当中通的重组对象换为山东重工后,已经习惯被传“绯闻”的中通客车甚至没有发布公告对此事做出澄清,只是在12月3日发布了一个令人玩味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业化项目获批复”公告,这让一些伺机守候的股民多少有些失望。

该公告称,中通计划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约11.38亿元,进行厂区搬迁并设计建设2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目前,该方案已获山东发改委批准及国家发改委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重汽重组中通传闻四起时,中通在澄清公告中,同样提及了其新能源客车项目,称2009年计划生产销售200辆到300辆新能源客车,预计实现2亿-3亿元的销售收入。

“发展新能源客车,是中通摆脱被并购命运的一种途径。”知情人士对记者说,自2009年国家大力倡导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中通客车对此就格外上心,他们认为,如果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许当地政府将不再把它纳入重组名单,而是让其独自茁壮成长。

“照目前的情形看,一心单干的中通如果硬性被政府拉入重组名单中,也许短期内能完成政府制定的千亿‘航母’目标,但从长远来看,拼凑而成的‘航母’能否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怀疑。”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