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錯誤 埋下師大夜市存廢危機

2012-2-20  TCW




二月九日,細雨紛飛,上百位穿黃 色雨衣、繫黃絲帶的人,聚集在台北市師大公園;他們站出來,是因去年底以來,這裡已有七十多家業者收到勒令停業通知;店家為求生存,組成「守護師大商圈聯 盟」,請求巿府「給他們一條生路」。

然而,另一頭,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會長劉振偉立場仍堅定:「他們只是在博取同情,有些人也許無辜,但,這本來就是個錯置的商圈。」另外,北市府也不領情, 日前已去除捷運站、公車站牌等有「師大夜市」字樣的路標告示,同時強調,一切依法執行。甚至撤除所有官方行銷師大夜市、商圈的網頁,等於要消除這字眼。

似乎,意味著在北市府強力介入下,「師大夜市」昔日榮景將正式吹起熄燈號。

去年底開始傳出紛爭的「師大夜市」,從居民抗議噪音、環境髒亂,要求店家改善,為何演變成這次的滅絕危機?關鍵在於,之前的問題都有辦法尋求改善,但這次 居民祭出大絕招: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除非修法,否則不可能改善。

「簡單講,就是過度發展,小小一塊地,塞不下那麼多人潮,終於爆發了!」台北市大安區龍泉里里長龎維良一邊說著,一邊又是 里民打來抱怨:「樓下的電箱上又積滿垃圾……,」另一通電話則是議員打來:「我想了解一下現在狀況是怎麼樣……,」龎維良 說,這幾天好像在打仗一樣,當了五年里長,從沒有這麼忙過。

錯誤一:店家違規,開進住宅區原一公頃商圈,至今擴大逾十八倍

龎維良點出問題,按照市府劃定的商業區,只有師大路三十九巷、雲和街、龍泉街和師大路圍成的僅約一公頃為「商一特」,可從 事「為供住宅區日常生活所需之零售業、服務業及其有關商業活動。」其他則為住宅區,道路寬六公尺以上可從事日常服務業、零售業,寬八公尺以上可從事飲食 業。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店家往住宅區延伸,目前約略估計「師大商圈」面積已經擴大到十八公頃以上。放大了十八倍的商圈也成為現在住戶與商家糾紛的導火線。

若照土地分區使用及路寬限定,師大商圈七百個店家中,至少有三百至四百家不符規定,占全區一半以上。

六年級生的龎維良,從小在師大附近長大,他回憶,很久以前師大路旁一帶有許多攤販,一九八七年,當時的台北市長黃大洲進行 市容整頓,將夜市改建為公園,於是攤販往巷弄內移動。有些攤販有能力租下店面營業後,漸漸發展出小小商圈。

總是大排長龍,平日可賣一千份、假日賣到一千八百多份的阿諾可麗餅,老闆曾輝鵬也是從攤販起家,經營三年多後因為學生客群口耳相傳,生意做起來了,才升級 為店面,他說:「剛開始只有師大路三十九巷這一條,大多是做吃的,後面的小巷就是住宅區,都沒人,很安靜。」

龎維良說,過去雖有零星小店進入住宅區,但大都和住戶維持良好關係,多年來也相安無事,很多都是開一、二十年的老字號。後 來,隨捷運開通與美食節目報導,人潮帶來錢潮,錢潮又吸引人潮,越來越多人看到此處蓬勃商機,紛紛加入。

兩年前也在此開起一間六坪大服飾店的藝人小優就說:「那時想創業開店,大家都建議來師大夜市啊!來了之後真的發現,學生超多,還有觀光客,日本、香港、大 陸的都有……,」開店不到一年,生意好到讓她想開第二家,「可是店面好難找,(租金)又變好貴。」才一年,她已找不到像第一家店月租金一坪一萬元的店面 了。

錯誤二:政策不一,推廣又取締包裝商圈宣傳觀光,現卻說不合法

「師大夜市」的形成,和政府推廣觀光、商圈也有關聯。二○一○年,台北市政府把師大商圈,新增為台北「樞紐商圈」之一。同年底,交通部觀光局的「北區國際 光點計畫」,將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包裝成「康青龍生活街區」,雖然這並不等於宣示要在「住宅區發展夜市」,但也很難撇清,此舉更是為該區吸引了大量人 潮。劉振偉估計,現在的師大商圈人潮,平日就有一至兩萬人,假日可達三至四萬人。

守護師大商圈聯盟發言人柯裕佑就據此力爭,「政府就是要發展這區,還大力宣傳、推廣,現在又突然說我們不合法?」

錯誤三:房仲介入,租金拚命漲特色老店被迫撤出,店家淘汰率高

師大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魏鳳珍,同時也是在此經營金興發百貨超過二十年的老闆娘表示,大約就是這四、五年間,師大社區的三里(龍泉、古風、古莊)店家數 由兩、三百家暴增至近七百家,「尤其是這一、兩年,真的很誇張!」

走一趟師大夜市,就可發現,很多店面一分為三、甚至四塊,五、六坪的店面就可以做生意;有些店甚至只有一面牆,也照樣賣飾品賣得嚇嚇叫。劉振偉說,許多房 東把一樓住宅改成店面,甚至分割出租,也有房仲業者自己當起二房東,收取租金差價。

龎維良舉例,他就曾經聽過一間三十多坪的餐廳,本來店月租金十四萬元,房東一口氣直接調漲至四十萬元,因為隔成四間,每間 可以租十萬元。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老店消失了,從二○一○年開始,特色餐館日耳曼小鎮、蘭陽美食綠色臭豆腐、藝文咖啡館步調咖啡、布拉格咖啡、水果大町果汁店等,據聞這 些經營多年的名店,大多是受不了租金調漲壓力而遷移。

在師大路巷子內,經營十年的堤香義大利麵也將於今年二月底搬家,老闆陳尚偉坦言,這幾年商圈變質,生意變差,以前主要的客層是居民和學生,現在多是為逛夜 市而來的觀光客。「房東很好心,沒有漲我們房租,但我知道他一直被仲介騷擾,我也不想再讓他為難。」

老店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小型飾品服飾店。而一樓店面則不斷擴張,從師大路延伸到龍泉街、泰順街、雲和街、浦城街等巷弄,但淘汰率也高,有的開幕 沒幾個月就關門,門牆不停拆裝,一位當地住戶半開玩笑說:「裝潢業者大概也是這裡最賺錢的人之一,因房租太貴,競爭激烈,常有人做不下去……。」

關鍵點終於引爆,人潮爆多,新店狂開,噪音、油煙、垃圾、消防安全與治安問題日益惡化,對原本寧靜、單純的住宅區造成嚴重干擾。有人抗議家中小孩被吵得無 法念書;有人晚上被霓虹燈招牌閃得睡不著;有人下班回家時,路已被夜市人潮堵住,不到一百公尺的路段十分鐘還走不到;甚至還有人目睹幫派械鬥的場面……, 里長們則是每天抱怨電話接不停。這當中,許多店家也陸續遭到檢舉。

魏鳳珍和紅豆家鞋城老闆楊朝語等幾位在此區經營多年的業者,因為這兩年聽到太多居民抱怨,花了一年多籌備成立促進會,希望能進行管理,「別的夜市好像都有 管理委員會,我們這裡一直以來都沒有。」

促進會去年四月成立,最近才正準備掛上「師大商圈」的路口意象招牌,魏鳳珍說:「都設計好了,要掛的五個地方也勘查好了,」結果,因事件爆發,收到北市府 商業處通知,全部取消。

連政府都緊急出手,即使店家有誠意改善,但就像堤香在公告搬家訊息裡所言:「我們知道,住宅區經營店家本身就有很多法規上的限制,儘管在環保、消防、衛生 及繳稅部分,我們皆符合規定,但在土地使用上就是不合規定,那麼就要自己知進退。」

雖然,整件事情尚未落幕,甚至還有都更利益、財團涉入等等傳言逐漸傳出。但,或許「師大商圈」一時極盛的繁榮,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商圈繁華與住宅品 質間如何共存,成為都市發展中未來都要面對的學習。

【延伸閱讀】把住宅區當商業區使用

小巷弄也變商圈商家已由「商一特」區域,不斷往住宅區巷弄延伸,甚至連約4公尺寬的防火巷也出現店家和攤販。

第一波停業對象浦城街13巷內聚集10多間餐廳,成為知名的「異國美食街」,是最早一波收到停業通知的區域。

合法區:為市政府劃定的商業區,只有師大路39巷、雲和街、龍泉街和師大路圍成約1公頃的「商一特」。

住宅區:店家、攤販不斷延伸,擴散至龍泉街、雲和街、泰順街等小巷弄內。

【延伸閱讀】六十年歷史,師大路周遭變觀光熱點--師大夜市發展大事紀

●攤販開始出現1950~'60師大路一帶出現攤販,當時即有師大夜市稱號,範圍在和平東路至師大路前段。 '87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因應都市計畫以及在地居民要求,掃蕩夜市攤販,夜市改建為公園。

●形成特色商圈'90往後十年間陸續出現藝文咖啡店與異國美食店家,獨樹一格。'99捷運通車啟用,讓此區交通更為方便。'06出現各式店家,成為服飾攤 販聚集處。

●政府大力宣傳'10台北市政府將師大商圈新增為台北「樞紐商圈」一員。'10十二月交通部觀光局推動北區國際光點計畫,將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包裝成 「康青龍生活街區」。師大街區一帶也在範圍內。

●居民展開自救'11四月師大商圈發展促進會成立。十月師大三里居民自救舉辦公聽會。十一月至二○一二年二月,北市府分階段陸續發文通知約七十個商家,限 期改善或停止營業。

整理:黃玉禎

【延伸閱讀】政府便宜行事,商家誤踩地雷

「明明有商業登記,也有繳稅,為什麼還說我們不合法?」去年七月才在泰順街巷弄內開墨西哥料理餐廳的秦先生,去年底收到市政府違法通知,十日內必須針對違 法事宜提出說明,否則勒令停止營業。「他說我們店的道路沒有八公尺寬,這要怎麼改善,難道要我們把道路拓寬?」

像秦先生這樣的青年創業者,這一、兩年大量湧入師大商圈,因這裡人潮多,機會多,更重要的是,現在,開店變得好容易!

二○○九年,行政院廢除「營利事業登記」,只要辦理商業登記,再到國稅局申請稅籍編號,買了發票就可以開始營業,「過去最麻煩、花最多時間的就是營利事業 登記,商家自己要提供很多資料備查,建物使用執照等……。」北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吳政隆說,這過程通常要兩週到一個月以上,不合格就無法申請,但商業登 記隨到隨辦,只要一天就可完成。

吳政隆說,廢除營利事業登記,等於是將商業登記與商業管理分家,商業處只負責發證,但是「登記並不代表合法」。也就是,登記歸一套,管理歸一套,「現在等 於交由商家自行管理,若觸法,也是由商家自行負責。」

政府便宜行事、商家僥倖或輕忽,造成許多店家表面上看起來完成商業登記,但實際上卻可能違法的矛盾現象。包了糖衣的毒藥,究竟該怪包毒藥的人,還是該怪被 糖衣誘惑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4

《多—弗法案》存廢爭議:是“松綁”金融業還是要防範危機

就職於紐約一家對沖基金的一位交易員這幾周來心情很好。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行股都大漲。一直擔心特朗普是不是會兌現競選承諾,現在看來他要動真格的了。”

2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財政部和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對現有的金融監管法律進行評估,並在120天內提交相關報告。特朗普直言不諱地說,他就是要廢除奧巴馬推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下稱《多—弗法案》)。

美國總統特朗普擬廢除奧巴馬推出的《多—弗法案》。美國股市周二升至歷史高位,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18.95點至20743.00點,交易員喜笑顏開。

在《多—弗法案》出臺之前,在美營業的對沖基金受到的監管很少。但是《多—弗法案》不僅監管銀行,也要求大型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其他的投資顧問機構即使不接納外部資金也要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登記,而且還要披露交易信息,接受定期檢查。部分大型基金的員工也要向SEC註冊,並且接受管理。

特朗普在競選之初就抨擊所有的監管法案,他認為監管窒息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在上任伊始,特朗普就任命斯科特·普魯特(Scott Pruitt)為環保署署長,普魯特反對環保法,歷史上曾幾次起訴環保署(EPA)。被授權參與評估金融法規的財政部部長努欽(Steven Mnuchin)是高盛前合夥人,特朗普任命的全國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席和經濟政策顧問是高盛前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科恩(Gary Cohn),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是高盛前銀行家班農(Steve Bannon),特朗普助手及經濟計劃高級顧問是高盛慈善投資前負責人鮑威爾(Dina Powell)。一直被攻擊為阻礙銀行發展的《多—弗法案》自然成為特朗普試圖廢除的監管法規。

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需要評估金融法律的FSOC也是2010年正式通過的《多—弗法案》的產物。它是由財政部部長和美聯儲(FED)、SEC、聯邦存款保險基金(FDIC)等在內的一系列金融監管部門的首腦組成的委員會。其成立的本意是將各管一攤的監管機構統一協調起來,共同合作管理整個美國金融業。

監管扼殺貸款?

特朗普在簽署上述行政命令時說:“大量的企業和民眾無法更好地從事商業和生活,其原因是根本無法貸到款,而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監管規則和《多—弗法案》,所以應當廢除有關的金融監管規範。”

共和黨籍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得克薩斯州眾議員亨薩林(Jeb Hensaling)在2016年9月主導引入並通過了CHOICE 法案,該法案被視為共和黨替代《多—弗法案》的一種嘗試。CHOICE法案試圖通過放開對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督,來部分解決美國小型企業貸款問題;采用改善經濟增長和消費者保護者(pro-growth, pro-consume)的方式來替代以防堵為主的《多—弗法案》,同時推動由《多—弗法案》設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的變革。

亨薩林秉承共和黨一貫的政治理念,認為監管不僅無效而且拖累了美國經濟,應該鼓勵銀行持有大量資本,讓市場自己承擔責任。

不過,這種說法一向被民主黨所反對。2017年2月6日,《多—弗法案》的提案人、前民主黨籍眾議員、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前主席弗蘭克(Barney Frank)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多—弗法案》有一些內容確實需要修改,但是不能因此就完全廢除該法案。該法案大部分監管內容都是避免和糾正金融機構錯誤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不檢查貸款人還款能力就盲目貸款。”

弗蘭克認為,目前並沒有經濟數據可以證明貸款問題確實是因為受到了法案的影響,同時目前銀行處境困難是由於銀行自身輕率錯誤的決策和運營模式導致的,與監管政策並沒有直接的關系。

曼哈頓智庫經濟和政策分析師吉萊納斯(Nicole Gelina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銀行最急切的問題是大多數消費者借貸已經飽和,無法繼續增加舉債。汽車貸款的拖欠率已經開始上升。金融業面臨很多嚴峻的挑戰,包括我們已經處在信貸循環的最高點,同時利息又要上升了。公司和消費者繼續舉債的空間受到很大限制,銀行還受到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挑戰。這些問題都不是《多—弗法案》帶來的。”

根據美聯儲的統計,美國不包括金融業的總商業信貸貸款余額在2010年從金融危機帶來的下滑中觸底反彈,在《多—弗法案》執行的5年里從10萬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3萬億美元。這表明作為一個整體,美國的公司還是能夠不受影響地從銀行得到貸款或者發行債券。

監管成本扼殺中小銀行?

特朗普攻擊監管的一大理由就是高成本阻礙商業。科恩在今年1月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如果不是因為《多—弗法案》給銀行增加了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監管成本,銀行將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為有效的產品。”

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也在今年早些時候說:“《多—弗法案》是一個災難性的政策,它削弱了美國的經濟。”他認為,作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產物,該法案使得大銀行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卻客觀上限制了銀行向小企業貸款。同時,目前的低利率環境已經對小銀行構成了嚴峻挑戰。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為了防止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總結了歷史經驗,實施了一系列金融監管改革,被認為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臺《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以來力度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改革。這是《多—弗法案》誕生的背景。

“這不是一群政客做出決定刻意讓銀行家的工作更加艱難。監管法案是對過去不負責任的錯誤模式的一種回應。”弗蘭克曾對媒體這樣說。

《多—弗法案》對不同規模的銀行有不同程度的監管。對於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大銀行需要合規的條款多於眾多小銀行。對於資產超過2500億美元的前10位的美國銀行,《多—弗法案》將其定義為“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其監管規則更加嚴格。

大而不倒的銀行

小布什時代,美國政府曾經要麽必須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美國的銀行業,要麽看著雷曼兄弟那樣的大銀行轟然倒下沖擊全球市場,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加強監管是解決銀行“大而不倒”困境的對策,意在避免上述災難重演。

“雖然特朗普總統和他的顧問沒有特別說明,政府和國會應該第一個修改的就是《多—弗法案》中要求政府行政機構接管失敗的銀行的部分。目前根據法律,政府通過FDIC可以接管一家倒閉的金融機構,並且運營不超過5年的時間,且擔保其債務和發行的債券。這樣的規定本身就產生了‘大而不倒’的問題。政府行政機構應該請國會修改法律,讓銀行能和其他公司一樣申請破產保護。破產程序應該由司法機構而不是行政機構來掌控。這樣也能對特朗普政府有所平衡和監督。”吉萊納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多—弗法案》對大而不倒的銀行監管最為嚴厲。法案授權美聯儲決定哪些金融機構屬於“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MetLife)還曾經試圖推翻美聯儲對其屬於“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認定。

如果成為“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僅需要維持更高的資本金水平,還要寫下破產計劃(living will),向監管機構說明“如果銀行遭遇危機無法避免破產,將如何有序地退出市場,處置自己的資產和債務”。由於被認定“破產計劃”不夠完善,富國銀行(Wells Fargo)曾經被要求重寫。
斯派塞卻認為,《多—弗法案》反而加劇了美國金融業的大而不倒問題。該法案造成中小銀行不堪監管,最終造成整個行業越來越集中於幾家大銀行,反而使得這些大銀行更加倒不了。

消費金融保護局的存廢

CFPB是《多—弗法案》設立的一個獨立監管機構,也是《多—弗法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主黨籍的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是CFPB重要的設計者和支持者。

CFPB旨在監管消費金融業,促使消費者更加聰明地做出金融選擇,保護消費者免於遭到金融機構利用不公平和欺騙性手段盤剝,但從一開始成立CFPB就飽受爭議。CFPB對收費高到等同於高利貸的短期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信用卡和房貸條款里用小字寫下不利消費者的條款等行為做出嚴格的限制。

CFPB局長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任期5年。目前的局長科德雷(Richard Cordray)是該局首任局長,由奧巴馬在2013年任命,任期到2018年。科德雷對共和黨人不假辭色,與特朗普的關系一向不好。共和黨國會議員一直要求幹脆把這個不合作分子的機構都端了。但是根據《多—弗法案》,為了保障CFPB不像其他金融監管機構那樣受到銀行業的政治壓力,CFPB的經費不需要國會每年核查預算,直接自動撥付。

去年華盛頓的上訴法院宣布:“CFPB的設置違反了政府組成的原則。CFPB局長擁有比美國政府其他任何一個獨立監管部門都大的單方面權力。”法院認定CFPB的設立結構違反憲法。目前該案還在繼續上訴,判決尚未生效。沒有終審判決該機構違憲,特朗普在科德雷局長任期滿之前還真是拿他沒辦法。

其他監管機構多數是委員會集體領導而不是一個局長管一切。例如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有3個委員集體領導,目前是2個民主黨和1個共和黨委員。

“美國的監管機構沒有能夠阻止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但是美國並不需要成立一個新的監管機構來防止這些失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CFPB的高調勝利正好證明了它的多余。” 吉萊納斯說,“去年秋天,CFPB給富國銀行開出了1億美元的罰單,以處罰富國銀行大量存在的銀行員工未經客戶授權以客戶的名義開設銀行賬戶的非法行為。問題是富國銀行員工的行為早已觸犯法律,即使沒有CFPB、沒有《多—弗法案》,也是犯法的。”

亨薩林曾經建議,把CFPB的職權分給FTC和其他一些已經運行多年的監管機構。“《多—弗法案》當初就應該在FTC下面設立一個部門,招募金融界的專家專註於消費金融領域。”吉萊納斯說。

銀行自營交易難以認定

《多—弗法案》中的“沃克爾法則”禁止銀行利用自身資本從事自營交易,以及擁有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大量的股份,以免造成盈利歸銀行,虧損要政府救助的道德風險。

但是提起《多—弗法案》,高盛的一名董事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法案造成很多障礙,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束縛了銀行的活力。”

由美聯儲前主席沃克爾在國會力推而得名的“沃克爾法則”在2010年被正式納入《多—弗法案》時只有原則性條款,如何監控銀行是否進行自營交易則在隨後幾年中不斷細化。雖然銀行聲稱自營業務只占總利潤的一小部分,例如高盛在《多—弗法案》通過時聲稱自營業務只占其總利潤的12%,但“沃克爾法則”從公布之初就被銀行業強烈反對。業界成功地讓美聯儲將銀行業符合“沃克爾法則”的合規期一再推遲,從2014年7月延長至2015年7月,之後推遲到2017年7月。

此外,“沃克爾法則”也在壓力下給予銀行一些豁免條款。例如,“沃克爾法則”認定社區銀行等大多數中小型銀行很少或根本不涉及自營交易,因此不需要進行合規,同時允許銀行在一些限制條件下進行其他國家或其政治細分區域主權債券的自營交易。

“沃克爾法則”把交易員的交易行為分成做市(market making)、對沖(hedging)和自營交易(prop trading)。前兩項是允許的,而自營交易是禁止的。為了區分這三種不同的交易行為,過去幾年內“沃克爾法則”要求銀行提供許多風險和交易報告,通過監控風險指標等方式來判斷銀行是否在進行自營交易。

JP摩根的CEO戴蒙(Jamie Dimon)曾說過:“我不反對‘沃克爾法則’的初衷,但是它會無意間產生很多負面的後果。如果你要交易,你最好有一個律師和心理學家坐在旁邊,才能在你每次交易前知道你的交易動機究竟是什麽。”

未來的風險

沃倫則數次在媒體上抨擊特朗普說,如果廢除《多—弗法案》,將導致美國中產階級和低收入群體為上一輪金融危機中救助銀行的巨額資金無償買單。

防範的風險是無形的,監管的成本卻是看得見的。

而吉萊納斯說:“我不認為廢除會帶來風險。更大的風險是不改變《多—弗法案》,因為該法案很可能會與以前其他監管法案一樣無法防範新的金融風險,最終政府還是要拯救銀行,造成政治風險,遭遇民眾反對。‘沃克爾法則’需要區分交易員的交易動機,這種事情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不過,《多—弗法案》是由民主黨掌控國會時由國會參眾兩院多數表決通過,奧巴馬簽字生效的法案。任何修改甚至是廢除也必須通過同樣的途徑。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不能改變政府對任何法律的執行的,只能督促財政部和FSOC提出新的替代法案送往國會進行表決。在國會決議廢除《多—弗法案》前,行政機關包括特朗普本人都還須遵守該法案。

“國會通過修正甚至廢除《多—弗法案》的法案沒有看上去這麽難。目前共和黨控制國會,而且民主黨也不見得願意留著《多—弗法案》給特朗普巨大的權力——例如提名一個新的CFPB局長,讓他不受監督地工作到特朗普任期結束以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22

全國“搶生二孩”案件增多 社會撫養費存廢待明確

昨天(23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兩起“搶生二孩”案。以浙江省為代表,全國範圍內的搶生二孩案件目前出現增多趨勢。法律學者認為,社會撫養費相關政策規定的模糊客觀上促進了此類案件的增多,有關方面應正視矛盾,順應人口大勢,盡快明確社會撫養費的存廢問題。

搶生訴訟案增多

昨日再審的兩起搶生二孩案都是單獨二孩,代理人是浙江碧劍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有水。其中,單獨夫妻陳楊國、徐姍姍的第二個孩子2014年1月13日出生,此時國家“單獨二孩”政策已經實施。但是,2014年1月17日,孩子出生四天後,《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才修訂完成,規定“雙方或一方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臺州市路橋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以違規超生為由,於2014年9月8日,向這對夫妻發出《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書》,要求其繳納社會撫養費79020元。

另一對單獨夫妻章榮真、李善霞於2012年7月生下第二個孩子,2014年7月收到《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書》,被要求繳納13萬元社會撫養費。

兩對夫妻都表示不服,並將當地計生部門告上法院,歷經一審、二審,均敗訴。隨後他們向浙江高院提出申訴。昨日,浙江高院再審後宣布審理結果將擇日宣判。

吳有水認為,行政行為必須以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為依據,被廢止的法律法規行政機關不得再援引適用。因此,兩地計生部門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之後還依據過去的法規對當事人進行處罰屬於適用法律錯誤。

而一、二審法院判決兩對夫婦敗訴,理由是他們生育二孩時“單獨二孩”尚未入法、允許“單獨二孩”的新法沒有溯及力以及征收社會撫養費是行政行為,不是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因此應該對他們使用舊法進行處理。

類似的搶生二孩案件在全國許多省市都存在,尤其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此類案件出現增多趨勢。國家衛計委3月3日通報了對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結果。通報稱,檢查發現,新法實施前後社會撫養費征收政策的銜接還存在問題,部分地區與社會撫養費征收相關的行政訴訟案件有增多趨勢。

社會撫養費存廢待明確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法律學者表示,社會撫養費相關行政訴訟案件增多,一方面是因為群眾的依法維權的意識增強,另一方面,也跟社會撫養費相關政策規定不夠明確有關系。

由於現行的《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不適應形勢變化,2014年,衛計委起草了《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國務院法制辦2014年11月20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後,《送審稿》便一直沒有消息。

這一情況就使得目前的社會撫養費政策陷入一個相對複雜的狀態。修正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更要繼續征收社會撫養費,但一方面是新的《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條例》遲遲沒有出臺,另一方面,按照衛計委在起草《送審稿》時的說明,舊的《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已不適應新形勢。同時,由於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生育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對於搶生群體到底該采取何種措施,衛計部門只是含糊地表示,社會撫養費具體征收政策由各省自行決定。

這種政策上的不明確導致相關訴訟案件處於僵持狀態。除了湖北省武穴市、黃石市有兩起搶生案當事夫妻勝訴外,多數此類訴訟長時間處於待宣判階段。去年4月28日,被稱作“全國非獨搶生第一案”的湖北監利非獨搶生案開庭後至今沒有宣判。去年8月,監利縣法院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回應第一財經記者詢問時曾表示,已經請示上級,正在等待批複。3月4日,該案件當事人黃艷芳表示,自己曾多次給監利縣法院打電話詢問案件審理結果,但是一直沒有人接聽。

左右為難的不光是基層法院。江蘇省一位基層計生幹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種政策上的不明確給基層工作帶來困難。“繼續征收,阻力太大;不征收吧,也不符合有關規定。我們很為難。”

今年“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建議,社會撫養費征收制度跟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的鼓勵生育新規已經有所沖突,應該盡快取消。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明確提出,對於“搶生”群體,應該立刻停止征收社會撫養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59

內地產業政策存廢起爭議

1 : GS(14)@2016-12-04 12:32:50

【明報專訊】經濟增速下滑、政商關係改變、民間投資止步之時,內地學者張維迎、林毅夫從今年夏天挑起的產業政策存廢之爭,迄今仍未休止。支持張維迎、反對產業政策的學者甚至退休的中央財經高官,不斷在公開場合歷數產業政策之非。

在反對者的眼中,產業政策等同於壟斷、排斥競爭,是計劃經濟的殘留甚至是滋生腐敗的溫牀。著名經濟學者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王江平等,陸續加入產業政策反對者陣營。

一味否定 有失公允

在他們的聲討下,產業政策支持者的聲音處於劣勢。林毅夫、國家發改委雖已明確表態支持產業政策,但產業政策的受益者——國有企業及部分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迄今仍然保持沉默。

產業政策支持者最重要的理據就是——既有經驗。如果沒有產業政策,內地不可能迅速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實生活中,他們的確可以輕易找到活生生的例子。

正是因為借助產業政策甚至舉全國之力,內地的鋼鐵、玻璃、化工、新能源等行業如今雖受產能過剩之累,但只用短短三十年甚至十多年就能壯大成為全球行業龍頭,實屬罕見。如果把視野再放大基礎設施建設、軍工等領域,高速公路、鐵路通車里程全球第一,戰鬥機、軍艦、載人航太一躍千里,從零開始的中國在許多領域迅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

一味排斥產業政策,有失公允。即便如此,產業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及其代言人仍難以說服大多數人接受。其中的緣由很簡單,內地兩極分化日趨嚴重,大多數人難以從執行了三十多年的產業政策中繼續受益。國際格局已然生變,在大多數領域內地模仿、追趕西方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

滋生貪腐擠壓民企遭詬病

此時,產業政策受損者——遭受國有企業競爭的民營經濟,卻舉步艱難。除了國際市場蕭條、外貿萎縮,民營經濟還面臨官商關係轉變帶來的「挑戰」。

對民營企業而言,原先雖有官員貪腐,但願意與之親近甚至勾肩搭背,投資、中標、獲得政府產業政策支持相對輕鬆。如今的官員變得清廉,卻是談商色變,更願意支持國有企業而不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想獲得政府產業政策支持,變得更為艱難。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民間投資增長乏力,它們的代言人愈來愈頻繁地攻擊產業政策,要求國有企業退出。

產業政策不會退出歷史舞台

有趣的是,一些民營企業一方面抱怨產業政策導致政府偏袒國有企業,造成競爭不公,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把自己包裝成新動能、戰略新興產業的代表,尋求政府減稅、財政補貼。

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產業政策的影子隨處可見。只要內地不放棄「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理念,產業政策就不會退出歷史舞台。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09&issue=2016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