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吹牛”超過蘋果  華為走出險棋 | 娜姐筆記

“P10貴成這個樣子是沒有想到的事情,是不是不要出貨量了。”當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公布了P10的價格後,現場有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顯然,她是多慮了。在隨後的采訪環節,余承東不但強調了華為未來步入中高端手機市場的決心,更明確表示P10系列產品的銷量目標為1000萬,甚至更高。

要知道,華為的P10 Plus的高配置版本在5000元以上,而在三年前,華為手機的ASP(平均銷售單價)僅為176美元。以至於出現這樣的調侃:以前是沒錢的人買華為手機,現在是沒有錢買華為手機了。

出於研發的積累以及市場的準確判斷,華為在手機領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把價格賣到5000元以上,市場真的準備好了嗎?也許,無論對於國產手機還是市場而言,這都不是一個肯定的答案。

首先目前智能手機的紅利天花板日漸顯現,特別是中國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

 

在賽諾今年1月份的整體市場報告中,華為手機品牌(除電商榮耀)銷量和銷售額呈現雙跌態勢。1月份華為銷量為472萬臺,微跌0.4%,銷售額為108.9億元,跌幅為1.5%。兩個榜單的市場排名僅為第四。

當然,加上榮耀的數據,華為仍然是榜單中的第一名,但也許分開看更能體現華為在中高端市場的實力,畢竟,榮耀在過去一直是華為內部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分支。

其次,在與消費者情感的溝通上,華為顯然與其他廠商風格不太相同,工程師的思維在市場上的碰壁也讓華為終端部門看到了差距。於是,可以看到,這幾年請國際範兒的代言人以及強調設計感都是華為力求出新的地方,但問題在於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消費者特別是高端消費人群對於產品力和品牌力的要求也許會更高。華為除了向蘋果、三星發出趕超口號外,也許,也需要學習其他國內手機廠商的市場溝通能力。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有多少人知道華為的P系列當中有一項牛的技術“指關節截屏”,身邊一個用了華為產品一年的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此項技術。傳播力與硬件能力的不匹配也是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擋板。

但說到趕超蘋果、三星,華為是認真的。余承東甚至不怕任老板的“罰款”,發布會現場不但在屏幕、電池、通信等功能上拿P10與iPhone 7做直接對比,並表示多項指標都“甩蘋果、三星幾條街”。

這種“吹牛”在過去的中低端市場也許是有用的,因為國產手機在技術上的進步非常快,性價比高於國外品牌,而中國手機供應鏈的成長也支撐了國產機在3000元市場的爆發。但在價格線超越5000元時,也許消費者就會對比得更多,提出更多的要求。畢竟,懷舊和民族情結支撐不了高端市場的爆發,產品牛才是真的牛。

反觀國產品牌與蘋果的差距,也許最大的仍然是閉環生態的差距。蘋果的iOS是蘋果手機的一道高墻,並且蘋果一直在加強其生態的能力,而這一能力也在為蘋果帶來可觀的收入。這一點,華為也許在追趕,據了解,2016年華為應用市場累計用戶數已達6億,應用下載量達450億,同比增長157%。但開發者數量僅為24萬,差距仍在。

但也有人說這是安卓手機的通病,但認真想想看,一味將機器運行慢歸結於安卓的問題,作為力求做到全球第一的品牌,這其實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5000元市場其實是手機市場的深水區,也是與國際品牌正面較量的戰場,華為敢於向三星和蘋果叫板,我們應該為這樣的企業點贊,但對於國產手機,包括華為而言,這將是一步險棋,也是一場硬仗,需要做好長跑的準備。三兩年,也許真的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36

從錘子和老羅說起: “領袖”標簽沒那麽重要了 | 娜姐筆記

兩天的時間,羅振宇、羅永浩,這兩個“老男人”之間長達9個小時的對話欄目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就突破了700萬,這個數字可能刷新了人類電視史上“最長訪問時間”的觀看記錄。

不知道有多少人現場感受過羅永浩的“演講”能力,但只要聽過,可能就不會對節目組打出的“中國第一代網紅”產生異議。猶記得兩年前上海的一場錘子發布會上,可容納萬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老羅說兩句話就會出現一次掌聲,這讓當時的我覺得非常“誇張”,要知道,從本質上說,那只是一場新手機的發布會。

英語老師出身,能說單口相聲,老羅這種“吸粉”體質的老板曾經是公關品牌部門的最愛,無論是鐵粉還是黑粉,話題性爭議性往往能為公司在營銷上省下不少力氣。並且,從喬布斯時代沿用至今的“領袖式”演講,仍然被認為是手機發布會中最正確的打開方式,這是老羅擅長的。

但為什麽如今的錘子手機並沒有獲得所謂商業上成功?至少目前還沒有。可以看到,在談話中,雖然老羅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創業和手機,但“羅永浩”的個人標簽依然是流量的關鍵。“網紅”一詞顯然比“錘子手機創始人”來的更有辨識度。

 

這也許也是問題所在。

在過去,打造意見領袖,本身是件好事,但在產品沒有市場地位的時候,談發展,談供應鏈、談影響力往往會起到反面作用,只會為企業招來更多的“放大鏡”,特別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手機行業。

在一名ODM廠商的眼中,幾年前的錘子是最有可能威脅到小米的互聯網手機廠商,老羅個人的影響力,眾多資本的青睞,供應鏈玩家的支持,行業人士的加入,這都讓外界的期待值站上了“山頂”。

但期待越大,失望也許就越大。

從2012年宣布開始做手機,到2014年的錘子新品發布會,錘子用兩年時間發布了第一代產品。但3000元的售價直接把大眾消費者擋在了門外,而當時3000元以上的市場仍然是蘋果和三星的天下,難啃的很。相比之下,拿來做最多對比的小米通過饑渴營銷逐漸增加產品的溢價能力,讓供應鏈和黃牛賺錢的同時贏得了市場。錘子僅僅用官網預定和微博等方式進行售賣,在崇尚性價比的線上渠道,轉化率可想而知。

在售賣的關鍵時期,錘子的產能問題又成為了輿論放大鏡下的焦點。通常,數碼新品的關註熱度只能維持3個月左右,而錘子的第一代產品Smartisan T1用了足足4個月才實現正常產能,這在手機行業中,幾乎可以斷送了一個企業的活路。

所幸,被供應鏈問題折騰了幾年,錘子還是活了下來。

雖然途中交了些學費,可以看到,羅永浩也在“淡化”個人標簽,試圖讓錘子回到“正軌”上,比如新手機的備貨一定會充裕,線下渠道也在尋找合作夥伴。

但這肯定還不夠,和兩三年前的手機市場不同,智能手機的競爭已經轉向全方位的競爭,從技術到渠道,從參數到顏色,從芯片到屏幕,賣點的不斷細化,直接導致了爭奪用戶難度的加大。錘子希望在下一波市場中脫穎而出,除了短板要補齊,更需要更多長板發揮作用。

“今天依然會有人覺得錘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夠好,但至少是商業上做的不好。對於錘子來說,外行的意見基本沒有了。對於短板,要通過找人補,一定不要自己去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羅永浩在節目中說,錘子遠談不上成功,但是五年也沒死。有一個流行的說法,說一個企業創業五年不死,後面死的機率就非常小了。

再談起個人標簽,他用個人經歷舉例子,無論是新東方課堂上偶爾講的一句話,還是網絡上流傳甚廣的“彪悍”,亦或是第一代操作系統發布會時的一句“情懷”,太多的標簽,他本人也從尷尬到習慣,從解釋到無視。就像他所說,是不是真相不重要,它會一直跟著你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03

印度手機廠商當自強 | 娜姐筆記

近日有外媒報道,在被“財大氣粗”的中國競爭對手搶走大塊市場份額後,印度智能手機制造商正尋求印度政府的幫助。

以銷量計算排名印度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Intex Technologies的創始人納倫德拉•班薩爾對媒體表示,每個孩子都需要他們的父母扶一把。Micromax首席營銷官沙巴吉特•森甚至認為,印度政府應通過對進口智能手機和零部件征收高額關稅來“縮小印度生態系統與中國生態系統之間的差距”。

可以看到,印度廠商“反彈”的背後是去年市場份額上的節節敗退,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中,2016年最後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從一年前的14%上升至46%。同一時期內,印度品牌的市場份額從54%滑落至20%。

但從現狀分析來看,來自於中國廠商的競爭不應該成為印度廠商市場失落的理由。

 

中國廠商進入印度市場要追溯到山寨時期,那時候中國廠商多以白牌和ODM為主,手機的銷售價格也只在30美元到40美元之間。依靠著深圳的配套能力,那時候中國的手機廠商甚至在印度市場上打敗了諾基亞,並且為印度本土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如Micromax,這個曾經的印度本土第一大品牌與深圳就有著不可切斷的關系,從金立到聞泰,再到中興下面的興飛公司,目前的Micromax依然在和中國公司合作生產手機。而印度本土另外一些手機廠商Intex、Lava和Karbonn等基本仍是走中低端品牌路線,並且找中資合作。

可以說,印度時本土手機廠商身上有著“中國制造”的血液,且中國手機廠商已經深度侵入當地制造業。而用Counterpoint分析師尼爾•沙阿的話來說,(向政府求救)事實上是印度品牌正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預計,中國企業在印度組成的手機數量與印度本土品牌組裝生產的手機數量相當,這意味著任何打壓進口手機的舉措,在打擊到資金更加雄厚的中國競爭對手的同時,都將給印度手機制造企業帶來同樣沈重的打擊。

而從市場各個價位的競爭來看,也許印度的手機廠商應該學會如何“自己長大”。

過去幾年,依靠著中國的“制造能力”,印度的中低端市場開始被印度本土品牌占據,直到現在,它們聚焦的仍是15000盧比以下的中低端市場。

但另一波來自於中國的品牌廠商如OPPO和VIVO則把目標指向了三星和蘋果,廣告的轟炸和地面的銷售的齊頭並進讓中國品牌迅速在中高端市場崛起。從價位上看,一部分在中端價位猶豫不前的消費者也許會因此選擇OV品牌,但從整體上看,中國廠商份額的崛起集中在中高端檔位,侵占的是三星和蘋果的份額。

至於印度廠商整體份額的回落也許是在消費者面前的“失勢”。一位印度經營金立品牌的經銷商對筆者表示,印度本土廠商應該學習理解消費者需求,而不是從合作夥伴那里獲得市場信息。

當然,在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承壓的時候,印度政府並不是沒有對外釋放“壓力”,他們也註意到了印度在手機市場上的巨大消費力以及制造工廠帶來的經濟實惠,早在三年前,印度就對進口的手機產品進行了關稅調整。

具體來看,整機加征大概13.5%關稅,這意味著1千塊錢銷售收入要加135元人民幣稅。於是,當時不少中國的手機廠商開始調整出口方案,選擇到印度建廠,但顯而易見,這並不是出於對於“印度制造”的信賴,而是在某種“審時度勢”後所作出的選擇。當然,長遠來看,實行本地制造還是大勢所趨。

印度政府清楚的認識到,中國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上下遊體系的完備,雖然相當部分的零件要進口,但是能為這些零部件開發外殼、主板,搭配電容、設計電路,配套附加外殼,切割玻璃,配套貼膜鋼化膜,乃至組裝到一周出大量成品,中國的速度都比國外任何一個國家快。

相比之下,在制造的核心能力上,印度沒有自己的優勢,將產業逐步轉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在增強印度廠商在手機產業鏈上的話語權。

但,有一個好的競爭對手也許才能實現市場上的真正成功。此時的印度手機廠商也許還未感知過什麽是真正的市場競爭,或許他們應該來中國市場看一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62

蘋果與高通“互撕” 富士康成最尷尬的角色 | 娜姐筆記

面對高通和蘋果的專利大戰,原本只想安靜的做個吃瓜群眾的富士康,一不小心就上了被告席。

美國時間5月17號,在與蘋果的訴訟還沒有結果前,高通又針對富士康等蘋果代工廠在加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原因是後者拒絕為其制造的蘋果公司產品向高通支付專利許可費。和富士康一樣,要為蘋果“背黑鍋”的還有其他三家代工廠商:和碩、緯創資通和仁寶電腦。

一份來自高通的資料顯示,上述廠商表示,他們就使用高通的發明所應承擔的付費合同義務本身並無異議,只是必須遵照蘋果公司的指令,停止支付費用。言外之意,不交錢,是蘋果讓幹的,其實大家對交錢沒意見。

廠商的尷尬顯而易見。

雖然蘋果是衣食父母,但對於終端電子產品的生產廠商來說,高通的專利大棒才是“硬骨頭”。

 

以手機產品為例,由於高通在3G、4G領域擁有多達1400多項的核心專利,並且在無線芯片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幾乎每家手機廠商都需要為高通繳納專利費用,蘋果三星也不例外。作為制造代工大廠,富士康與高通的合作也開始於蘋果合作前,交專利“保護費”也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定動作”。

從產業來看,這種專利授權的商業模式雖然被外界詬病,但在過去五年卻讓高通在芯片領域獨占鰲頭,據了解,其授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1%。

從這一點也許可以看出蘋果與之較勁兒的初衷:在智能手機利潤逐漸下降的今天,高通依然“不勞而獲”。蘋果認為,高通公司的業務建立在較陳舊的傳統標準之上,但通過排他性戰術和過高的專利使用費來加強其地位。

為了向高通施壓,蘋果選擇在iPhone7中首次采用英特爾基帶芯片,同時在今年1月起訴高通濫用支配地位,拒絕支付10億美元專利費。更重要的是,蘋果已經在今年第二季度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

對於高通來說,蘋果的這一舉動直戳要害。統計數據顯示,高通上個財年超過40%的收入來自蘋果和三星兩家手機巨頭公司。

高通2017財年二季度總營收為5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5.5億美元下降10%,歸屬於高通的凈利為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6%。高通稱,蘋果是否會在三季度繼續不足額支付版稅尚不清楚,但這將影響公司下一階段的盈利預期。

看上去,蘋果在第一階段占了上風,這不是高通願意看到的。為了反擊,高通開始尋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申請禁令,禁止美國進口蘋果的iPhone手機。但從流程上,兩年內未必會有結果。

這就不難理解高通為什麽要在此時向富士康等發難。選擇先掃外圍,再打中心,無疑是在雙方訴訟陷入僵局時所走的一步妙棋,只不過,面對強勢的蘋果和高通,富士康等代工廠只能被動“受過”。

更為的尷尬的是,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自身仍然需要面對多重選擇,從業績角度來看,高通與蘋果都不是能夠得罪的合作夥伴。

以富士康為例,與蘋果產品在前期的深度合作已經讓雙方的業績緊密掛鉤,蘋果利潤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富士康股東大會的氣氛。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顯然不願意看到蘋果因為高通訴訟而在美國被禁售的結果。此外,出於制造工廠布點的全盤考慮,富士康剛剛對外宣布正在考慮將生產線移至美國,那里是蘋果的大營。

除了蘋果,富士康仍在發展其他品牌的代工業務,並且在5G上多有布局,從合作共贏的角度來看,高通成為其不可忽略的結盟夥伴。在手機等代工產品上,授權費用更是成為調和各種關系中最為微妙的因素。

所以,“吃瓜群眾”怎麽做也許都是錯的,作為“老大哥”的蘋果,這時候是不是應該發話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37

手機業大魚吃小魚行情加速 | 娜姐筆記

紮堆的春季旗艦手機發布會並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好消息,相反,隨著4月的即將結束,智能手機2018年的首季成績單將被公布,赤裸的數據揭走了圍在廠商身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首先是出貨量持續走低的趨勢並沒有得到緩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繼續負增長,Q1手機出貨量僅為8737.0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27.8%。

這里面除了智能手機需求減弱的問題外,還有二三線品牌在市場擠壓下所暴露出的管理短板。比如深受資金鏈旋渦的金立降幅達到近三成,而在經歷了連續三年裁員外,魅族的出貨量在一季度也滑落較快,而經歷了高層換血、新品延發、估值被砍、銀行追債一系列問題後的酷派也幾乎喪失了國內陣地。

 

另一方面是手機頭部企業競爭加劇,將會讓更多的“others”手機生存變得更加困難。

作為收割中小品牌份額的大廠之一,OPPO副總裁吳強對筆者表示,當前T型格局下,頭部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在他看來,首先自己不能犯錯誤,如果犯錯,規模很快會被其他競爭方吃掉。可以等到競爭對手犯錯,來獲取對方的市場份額。

頭部企業的攻城拔寨讓更多的中小品牌面臨著份額持續減少的壓力。從分析機構賽諾提供的數據排名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一季度兩極分化明顯,排名前六的廠商一季度出貨量均為千萬級,從排名第七的魅族開始,金立、三星、小辣椒的出貨量卻都是百萬級。這也意味著排名在十名以外的手機廠商,出貨量在第一季度不及百萬,每個月平均下來連40萬的銷量都達不到。

對於中小品牌來說,市場嚴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面臨嚴冬,守局的同時,中小品牌更需要了解一個真實的市場環境。

對於一季度出貨量下滑,外界有一個誤區,就是將渠道的進貨量當做是終端市場的需求量。事實上,手機產業鏈里,還有一個數據叫做“Sell Out”,或稱為“Sell Through”,即渠道商、網絡商店銷售給終端用戶的出貨量,這個數據可以真實地反映終端用戶的市場需求。

從全球調研機構GFK公布的銷量數據來看,自2017年11月安卓機廠商開始砍單以來,各月同比數據開始進入負數,增速從11月的0,到12月的-7%,再到2018年1月的-9%、2月的-4%。事實上,終端銷量的數據在好轉,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渠道商開始消化存貨。中小品牌在這個時候及時地疏通好庫存危機比紮堆跟隨熱點發布新機對於企業的生存更奏效。

另一方面從手機供應鏈的財務數據來看,一季度手機出貨量的下滑並沒有讓供應鏈廠商變得過於被動。得益於元器件的出貨增長,如歐菲光、丘鈦科技的銷量也在攀升。這無疑透露了另一個趨勢,即海外市場銷量的增長成為國產手機增長的新動力,並且讓上遊受益。

仔細觀察國產五強中各家廠商對於海外市場的表態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場機會點的爆發。比如榮耀總裁趙明在榮耀10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榮耀海外的增長在去年年底實現了百分百的增長,這種數字國內很難做到,他希望加速布局海外的同時在部分國家實現200%到300%的增長,用合適的打法鞏固榮耀在當地的品牌。而小米在2018年的規劃更是希望出貨量占比能夠超過50%,去年小米在海外的銷量已經達到了4200萬部。

越是艱難的時候,國內守局是一種思路,但冒險沖刺海外對於中小品牌來說,也是一種求存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71

捧殺華為貶低聯想 誰在讓Polar碼投票成鬧劇 | 娜姐筆記

盡管投票已經過去了一年半,但3GPP RAN1 87次會議上關於5G短碼方案的投票過程在知乎上被挖出了多個“版本”,關於“聯想為什麽不給華為投票”、“聯想不支持Polar方案”、“聯想站隊高通,導致華為以微弱差距輸了”等文章隨後在各大平臺被刷屏熱議。

既質疑“騰訊有沒有夢想”後,聯想這時候又成為了大家“拷問”的對象,只不過,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今天,不得不說有些帖子著實摻雜了部分個人情緒。有專業人士批評道,把專業和嚴謹當成了透明,3GPP在決定每一項技術標準時都要經過反複討論和嚴格審查以確保其可實現性,絕非“村幹部拉選票”一樣,一個嚴謹的技術話題被硬扣上了一頂帽子,蒙上一層陰影。

華為更是發布澄清聲明,表示“對於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機制,聯想及其旗下摩托羅拉移動針對該方案的投票都是贊成票。移動通信是個開放的產業,需要業界各方攜手合作。”

從技術本身來看,信道編碼技術是5G背後眾多核心技術的一種,它包含了毫米波技術(萬兆傳輸速率的基礎)、幀格式(低延時的關鍵)、多址接入(支持密集場景)、信道編碼(信道分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編碼又分短碼、中長碼)以及數據編碼等。

而當時作為華為Polar碼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美國高通為主導的LDPC編碼以及法國主導的Turbo2.0編碼。而這兩個陣營所代表的是此前在3G、4G技術的主導力量。第三代通信技術包括CDMA2000、WCDMA以及TD-SCDMA三種標準,其中前兩者占據最大市場,歐美以及日本為主要技術主導國。並且,無論是3G還是4G技術,高通在標準制定上一直處於主導地位。

雖然投票記錄無法查取,但從公開資料來看,LDPC作為數據信道的長碼部分所有廠商都達成了一致,只是留下了短碼待定。而網上流傳的所謂因聯想和摩托羅拉的關鍵兩票造成了華為長碼的敗選或者說LDPC長碼勝出,純粹是無稽之談。同時,由於Polar陣營的投票權重不夠,在加上高通、三星、愛立信等公司的反對,最終會議決定數據信道的短碼也采用LDPC,與長碼保持一致。

而在5G移動寬帶控制信道上,因為本身傳輸的數據量小,比起速度更註重可靠性,恰好是Polar碼的優勢,自然而然華為推崇的Polar碼成為控制信道編碼方案的提案最終得以通過。從結果來看,中國企業在5G上第一次獲得編碼級別的標準認定,確實是一次進步。

有華為內部人士表示,這次編碼之爭,更多的是技術之爭,LDPC成為數據編碼,Polar成為控制編碼,都有技術層面的優勢。

通信技術標準制定一直是業內具有研發實力企業必爭之地,有這麽一句話,一流公司做標準,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制造。可以看到,目前在3GPP中,中國人擔任關鍵職位30余個、投票權超過23%、文稿數量占總量30%、牽頭項目占總數40%,可謂占據了相當大的話語權;5G核心網標準亦由中國企業牽頭制定,2017年6月3GPP確定5G核心網將采用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26家公司提出的SBA架構。

不得不說,從3G到4G再到5G,中國企業從落後到平行追趕再到現在標準組織里的領軍梯隊,著實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怕“捧殺”。

雖然中國企業拿下了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但這並不意味著華為就能完全碾壓高通,也並不能說明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已經超過美國,事實上,在推行5G技術上,華為以及國內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為所拿下的eMBB不過是5G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其他的兩個場景仍需要在國際舞臺上做另一番技術較量。

並且,在4G核心專利數量上,美國依然領先於中國,雖然5G上的距離在縮小,但並不代表企業已經有了“終極武器”,而在全球化合作分工愈發明顯的大背景下,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愈發密切,合作成為主題,強者更應該學會的是包容和妥協。

最後,從1998年開始的,由全球主要國家與電信、通訊廠商組成的3GPP標準組織是個各方協同的平臺,在商業、政治與技術的分歧下,相信技術的聲量在這個平臺上將會更加得到重視,這時候片面的捧殺華為,貶低聯想,對於中國5G的發展都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97

超低端手機成紅海“避險區”丨娜姐筆記

2017年,是國產手機集體漲價的一年,動輒上萬元的標價在消費升級的概念帶動下顯得“理所當然”,千元手機陣營普遍向3000元主打的中高端檔位邁進。

在筆者看來,去年手機漲價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消費升級下國產手機的溢價空間變得更大,另一方面是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影響也在讓手機廠商不願意再在低端市場“周旋”。那時候,超低端手機市場變成了手機廠商最不願意沾邊的市場。

但是中高端市場的蛋糕就這麽大,在“誰都想搶”的情況下,今年的智能手機市場迅速分化成了“二八”隊形,包括華為、小米、OPPO和vivo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牢牢占據了2000元以上的市場,而在各種分析預測中,頭部手機企業的攻城拔寨將會在下半年讓市場更加固化,留給二三線廠商的空間會更小。

可以看到,根據賽諾的數據統計報告,從一季度排名第七的魅族開始,包括金立、小辣椒在內的智能手機Q1出貨量都在百萬級,而排名在第十名以外的廠商每個月的出貨量不到40萬。

繼續向中高端市場冒險沖刺,還是回歸大眾市場保量求存,成為當下每一個中小品牌手機廠商需要首先考慮的現實問題。

“其實功能機市場並沒有那麽不堪,我們每個月發往非洲的功能機從銷售量來看仍在高速增長,並且在國內也有止跌的趨勢,超低端的手機仍然具有比較大的市場空間。”一名國產手機的負責人對筆者如是說。

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中也可以看到這種趨勢。1至4月,2G手機出貨量696.1萬部,同比下降11.1%;3G手機出貨量2.8萬部,同比下降93.2%;4G手機出貨量1.15億部,同比下降24.2%。也就是說,以2G為代表的功能機陣營降速逐步在收窄,並且出貨量仍然維持在一定高位。

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停滯的情況下,中小國產手機品牌不妨挖掘一下這部分低端手機用戶。

一個案例來自於諾基亞,去年重新進入手機市場的諾基亞主打的就是功能機,2017年出貨量達到7000萬部,其中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只有1000萬部。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由於缺乏高質量的入門級智能手機,使得高質量的功能機仍有很高的市場需求。

當然,除了功能機外,提供價格更低的4G手機也是另一種求存方式。

在中國市場,三大運營商當中依然有近4億用戶使用著2G手機,在普遍的觀點中,這部分人群屬於低端用戶,他們的人均ARPU值較低,使用的手機也較為落後,而價格是導致這部分用戶沒有換用4G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如果將4G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這里面的市場空間將會成為不少中小品牌廠商在紅海競爭中的“避險區”。

360手機的負責人李開新曾經對筆者表示,999元價位的市場並沒有消失,反而是在分化,元器件的漲價推動一部分廠商向上走,但向下走也有空間,關註換機的用戶以及老人市場,這樣的策略對於360手機的發展是一個最穩妥的方向。

像紅米、魅藍也把更多的市場目標放在了年輕人以及學生市場上,比如魅藍的6T把起步價定在了799元,而這種策略推動魅藍手機在過去三年的總銷量突破5000萬部,紅米更是突破千萬級別的銷量瓶頸,為小米整體銷量做出了突出貢獻。

超低端手機市場的巨大空間也在吸引更多的頭部企業“掉頭”,有消息稱,華為在非洲市場發布了一款超低價的智能手機,售價僅為80美元起,此舉或許代表著華為正式進軍超低端手機市場,目前是為了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不管怎樣,尋找市場空間,以最穩妥的方式活下來,是當下手機市場進入紅海市場後中小品牌手機廠商所面臨的最佳選擇,也許是唯一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99

華為布局車聯網的邊界與野心丨娜姐筆記

盡管一再否認進入汽車制造行業,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一舉一動頗受外界關註。

先是與清華大學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深度技術合作的消息被廣泛傳播,後是與奧迪等車企的頻頻聯手,近日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發布的OceanConnect車聯網平臺更是把華為的“汽車夢”推至高潮,“數字化每一輛車”的願景背後似乎隱藏著這家企業在汽車領域的野心。

但在與筆者的交流中,華為官方人士釋放的態度一如既往:華為專註於ICT領域,主張與汽車制造企業廣泛合作。“公司沒有進入汽車制造業的計劃,也沒有推出華為品牌汽車的計劃。”

對於外界關於華為“造車”的噪音,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對筆者表示,華為擁有自己的業務邊界,在汽車領域,一是不做上層應用,二是不做整車。他強調,車聯網上的布局並不等同於“造車”,華為之所以全力進入車聯網,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產業的空間、二是車企的訴求、三是華為的業務能力。

事實上,在與華為多名內部人士交流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華為在車聯網上的布局早已開始。

在2013年,華為就正式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也同時推出了針對該領域的持續性投資計劃,當時宣稱的金額達到每年上億元人民幣。同年,華為還發布了前裝車載移動熱點、汽車在線診斷系統以及符合車規標準的3G、4G通信模塊等產品。

應該說,這時的華為已經看到了汽車聯網後所能激發出的產業空間。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華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袁庭球提到,“現在一些高檔汽車的總代碼大概有1億行,這是什麽概念?汽車內的代碼量超過了Facebook、微軟Office。”袁庭球認為,汽車今後將集數據中心、計算中心、控制中心於一身,成為我們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換言之,從汽車的整體趨勢來看,軟件正在吞噬並占領整個行業,電子化、軟件化、信息化正在代替以前機械動力部分成為價值中樞,汽車將回歸交通工具的本質,無人駕駛是必然趨勢。

而這正是華為所看到的機會。

無人汽車將帶來千倍的流量挑戰、計算挑戰和數據挑戰,未來自動駕駛汽車能達到十倍甚至千倍於人類的駕駛能力,海量數據的加工和處理正是華為所擅長的部分。某種程度上看,汽車領域傳統機械制造模塊並不是華為最看重的。在汽車行業,以無人駕駛為核心的互聯網軟件模塊以及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驅動模塊才是最能產生價值的模塊。

更重要的是,這與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戰略不謀而合。

“走向智能社會的路程中,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不可否認這其中誕生的種種,會成為新一輪增長的機會與拐點。任何企業要抓住機會,必須成為數字化的組織,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掉隊。”在一場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在智能社會中任何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他甚至表示,“希望廠商之間的競爭來得更加猛烈些,倒逼行業加快數字化的同時,華為才越有可能實現自身業務數字化轉型需求,而在那之前,華為只有不計回報地投入。”

也正是基於對這種趨勢的判斷,華為在車聯網上的戰略也變得清晰。

華為成為了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成員,該聯盟由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聯合愛立信、華為、英特爾、諾基亞、高通五家電信通訊公司共同成立。旨在推進車內5G通訊技術的應用,通過統一的標準加快車載娛樂、自動駕駛系統等領域的發展,並且成為3GPP的C-V2X標準的三家報告人之一。

據官方推算,今年年內,華為的汽車“朋友圈”可覆蓋10萬網聯車,包括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奧迪以及中國一汽集團、廣汽集團在內的車聯網合作都在進行中。

華為雲核心網產品線總裁馬海旭認為,車聯網引發ICT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汽車和智能化服務,支撐汽車行業的轉型和變革,而平臺是車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時候,筆者又想起了華為一名高管在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華為一直還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領域的欲望,公司一貫的戰略和理念是你只有在一個領域深入穿插進去,才能進入無人區。無人區的意思是超越現在存在的競爭狀態。如果什麽都想做,那就什麽都做不成,華為不會單打獨鬥,不會通吃整個市場,在業務邊界上,華為有著清晰的認知,做平臺比單打獨鬥更適合華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5

蘋影話:《爛滾夫鬥爛滾妻》 與娜姐同床竟要禁慾? 仰止

1 : GS(14)@2013-10-01 17:20: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001/18444835
其實每個世代每個地方,靠賣性感成功的男女明星只要有人類,便一定存在。性,既是我們基因,也是我們得戰勝其他動物而稱霸地球的主因。娜姐的演出基本上不出奇,只是奇在她如何異軍突起?除了我昨天所說的兩大原因外,她的努力也不可抹煞。《爛滾夫鬥爛滾妻》她便演得十分落力,而且比起其他同樣作用的女演員的確是出色得多。王晶大師也夠絕,劇情安排杜汶澤這個好色男,竟然願意跟娜姐同床而在一百日內不許跟她做愛。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王晶原來是個十分浪漫的人,在其鹹濕電影內的男人幾乎都因為真愛而願意作出犧牲,可能是財富地位,可能是禁慾。他比其他導演更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有真愛的,這部電影便是最好的明證。
但如果將電影內的所有粗口都刪掉,這只不過又是一部典型的王晶電影,甚至劇情還有點陳舊。王晶永遠反映了男性在社會中的矛盾,既好色但又講道德。有時的確玩得過份是賤了點,他總是把那些男士,即使是當年的發哥,以丑角的形態呈現。他們全都是擺明是好色的小男人,女士看上去也覺這群可憐的男人還值得原諒,更何況他們往往都會在適當時候流露真愛。王晶似乎也不敢在娜姐身上造次,即使是爛滾妻,你和我卻看不到他跟其他人上床,到最後甚至有點守身如玉般的況味。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對性的矛盾,因為只有資本主義社會甚麼都可以賣,包括性慾。同時又因為資本主義社會通常的人民都比較有閒錢,才會在鹹片這個類型戴上各式的偽裝面具,來道德化和合理化自己的所為。現實上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或者還未算達到平等階段,卻有着數之不盡的身份:妻子、女強人、知識分子等,只有電影可以將她們全都約化成性功能的工具。於是像我這種好色淫蟲便看得大樂了。某程度上我覺自己是那隻安達魯狗,只是鈴聲響起便以為會有美食,涎沫全出來了。有時,甚至聽到鈴聲已經滿足了。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95

蘋影話:《爛滾夫鬥爛滾妻》 娜姐竟然有演技 仰止

1 : GS(14)@2013-10-01 17:30: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930/18443391
王晶大師有一個習慣,便是潮流興甚麼他以最快的腳步跟進,永沒執輸。粗口電影流行,香港人聽到銀幕上的演員講一些粗口,便莫名其妙地興奮起來。所以王晶大師又怎會不趕着拍一部三級粗口電影,以回應觀眾的要求。
《爛滾夫鬥爛滾妻》這個名字夠舊的了,但因為有粗口,各位現場觀眾仍然看得十分過癮。
相比這是一部典型王晶的電影,我更有興趣去研究周秀娜能夠從僆模界出人頭地,是最為成功的這類產品。我時常覺得很奇怪,名字有「娜」這個字的女明星好像特別走運,尤其是胸前偉大的。周秀娜還沒有跟我的真偶像狄娜小姐比得上,在推擠工具幫助下,算是有點看頭。但論演技,竟然是周秀娜姐姐稍勝,在這部電影內除了仍然給各位男士大飽眼福,看盡其北半球外,竟然還有戲可演,雖不能說是出色,已經算是不錯。娜姐的努力,在這幾年得到報酬。
娜姐是否貌美倒是見仁見智,對我來說總覺得她能夠在這幾年有這麼多電影演出,實在非常不解。要知道每年我們城中的文化盛事:書展,都有不少僆模搶風頭。自從主辦單位變成清教徒後,僆模沒有了表演的平台,立即便失去往日的多姿多采。我提議各位僆模應去平機會告主辦機構歧視:僆模等於cheap。每年成噸的爛書,既浪費紙張又產生誤導。既然是書展擺出來的,應該都是可讀的書吧?坦白說,有大部份作品我情願揀僆模的寫真集來浪費時間,起碼引起一點性慾。
周秀娜雖然出身僆模,但其實在一群僆模中來說,她是給人沒有那麼年幼的感覺。這很重要,女人和女孩便是我們香港鹹濕佬的重要分界線。幼齒總是給人未成年的感覺,即使是鹹濕如我,到底在心底仍有着社會道德的束縛。較為成熟的娜姐即使你有買她的真人實體大小的攬枕,並攬着睡覺,良心上好像都過得去點。其次,娜姐的皮膚比較因日曬而黑,這就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藉口來安慰自己,她的身材有運動的健康感。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