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有兩種人炒股註定要失敗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9ot.html



我以前寫文章談到過“指上財富”,講到那些身家千億、幾千億的富豪是如何通過公司上市、並購、集資、分拆等“財技”,加上一盤迅速壯大的業務而賺到他們的巨額財富的。

一般普通市民,不像這些億萬富豪,沒有那創業的第一桶金,也可能不像那些億萬富豪有膽識懂經營,但假如我們在富豪們的公司上市時買入他公司的股票,回報也 可以很驚人。試想一下,如果在上世紀70年代買入“長江實業”,在1996年時轉投資於“中國石油”,我們的投資回報率將有多少倍?也許有人會說投資股市 風險很高,只有20%的人能獲利,而80%的人會失意離場,何必冒險?

是的,全世界的統計數字差不多是一樣的,但根據我的觀察,在這個20/80數字的背後另有玄機。

在投資股市的散戶中,有兩種人註定要失敗的。一種人是自己不讀書、不研究,不求甚解,到處打聽消息,用一種碰碰運氣的心態來買股票。他們在不該入市的時候 入市,他們輕信流言,買入不該買入的股票,賣出不該賣的股票,他們不斷犯錯而不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直到輸得慘了,才黯然離場。這一類人,投資金額不一定很 大,但他們輸錢時聲音很大,到處告訴朋友他們輸了錢,令他們不懂投資的朋友更視股市為畏途。

另有一類人,卻是跟上述那一類人截然相反的。他們有文化、肯研究、非常自信,明明知道“期指”、“期匯”這一類投資是高風險的,但為貪念推動,自信自己比 別人聰明,自信自己比別人好運,投入了這一類活動中。但由於遊戲規則的不公平(有利於莊家不利於散戶),由於獲得資訊的不公平(大戶比較快得到準確的資 訊),他們永遠是輸多贏少。即使輸到離場,但為了面子,這一批人輸了離開了,另一批“新人”又入場了。

以上提及的兩批人,在投資市場中註定是要輸的。

如果不算這兩批人,那20%跟80%的數字就要改寫了。我相信有文化、肯學習、能總結失敗的教訓、知進退的投資者,在股市中最終獲利的機會率是很高的。

一個普通的打工仔,在他的一生中一定要享受到“資本增值”帶來的財富,具體一點說就是樓宇增值或股票投資帶來的財富,才能在年紀漸長時有富足安樂的生活。

記得有個星期天,我坐的士去一個比較遠的地方,在路上跟司機攀談起來。我問他生意好不好?收入多少?他回答說生意不旺,但他必須每天賺夠350元才收工, 開支是固定的,一塊錢也不能少,如果掙不夠就加班,做到天亮也得做。那位司機大約50歲了,我不禁十分同情他。對他來說,已經沒法積累資本,每月的收入僅 僅夠開支,他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找其他的發展機會,駕駛的士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等他年紀老了,如果子女能幹、孝順,他也許還能有安逸生活,但要 依靠子女了。如果子女也收入不高,或者不夠孝順,他只有依靠救濟了。的士司機還不是社會中最底層的人,社會上還有許多更不幸的人,如果不在年輕時懂得節 儉,學會投資,年老以後的生活真是令人擔心。

結論是年輕時要節儉,在今天的享受和長遠的利益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在儲存了一筆錢以後就要善用這筆錢來投資,一生中才能享受到錢為你賺錢的好處,年紀漸長時生活才能舒適安樂。

2007-12-20 16:28 中國經濟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

谈失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vo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

自然美私有化失敗


2009-02-27  AppleDaily





 

【本 報訊】股市低殘,私有化蔚然成風。紅籌之父梁伯韜掛帥的投資基金CVC提出低價私有化自然美(157)的建議昨日未能獲得75%投票股數贊成,兼有超過 10%股數(27.46%)反對而告吹。自然美執行董事蘇建誠未有接受記者訪問便離開現場,財務總監陳仁君則稱,私有化建議遭否決後「當無事發生咁囉」, 而集團未有下一步行動,惟不會影響現有營運。自然美申請今日復牌,繼續維持上市地位。CVC約3個月前提出私有化自然美,每股現金作價1.2元,較該股當 時停牌前1.42元,折讓15.5%,證券界直言不明其背後動機。據悉,CVC昨委派財務顧問花旗作代表,有小股東稱,會議上未有人提問,而自然美派息吸 引,所以他投下反對票。

法巴列私有化尋寶名單

另外,法國巴黎銀行亦趁機發表報告,列出二十大潛在私有化目標企業,當中逾半是 上市不足兩年的股份,包括新世界百貨(825)、波司登(3998)、中國動向(3818)等,相信投資者耐心等候,將獲得可觀回報,並建議「大包圍」捕 捉機會。該行指出,全球經濟難望未來12至18個月復蘇,相信即使企業未有財政困難,其估值仍會大幅走低,有可能掀起新一浪私有化熱潮,並估計最大機會被 私有化是淨現金對市值比率高,兼且控股股東持股量高的中小型股份。

法巴貼潛在私有化股份*

‧中國動向(3818)‧長城汽車(2333)‧和記港陸(715)‧特步國際(1368)‧波司登(3998)‧神威藥業(2877)‧慶鈴汽車(1122)‧網龍(777)‧新世界百貨(825)‧味千中國(538)*列舉20大當中10隻最大市值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1

浙江富豪毛伟国投资房产失败卷款亿元外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090402/04226055676.shtml


  都市快报4月2日报道 昨天,浙江国泰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解散工人。

  这个公司位于舟山普陀区浦西工业区,此前因法人代表毛伟国负债已被江苏法院查封。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毛伟国投资的江苏宿迁国泰商业广场,从3月25日起就聚集了大批要债和要求退货、退房的人。

  而事发前毛伟国父女已带着上亿资金逃到国外。他们欠银行贷款和民间集资至少2个多亿。

   排队登记退货

  3月26日,《宿迁日报》发布公告:由浙江投资商毛某投资的宿迁骏泰置业项目及宿迁国泰百货因投资者出走,应职工及供货商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其进行清理,暂停营业。

  当天,宿迁市经贸委连同公安局进驻国泰,进行债务债权登记,接受国泰百货供货商们撤柜。现场拉起了警戒线,许多供货商在排队,一批只进入5个,队伍排到了晚上。

  相比之下,这只是毛伟国负债的一部分。

  宿迁广告界一个大佬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是,在毛伟国跑路的前一晚,他还借给他300万元,此前有800万元未还。

  毛伟国在宿迁民间集资,开出的利息少的3分,多则1毛多,被骗的大多是宿迁老板,还有部分舟山老板。

  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毛伟国父女共负债2个多亿,其中银行贷款1.1亿元。

   做人高调红极一时

  毛伟国的国泰水产在当地属中等规模,由于他个人的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当选了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的副会长。

  “他为人高调,喜欢接受媒体采访,能说会道。”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说,毛伟国的个人影响力,远比他的水产企业要大。

  舟山的记者说毛伟国曾红极一时,“许多人都知道他”。

  舟山海产品占中国出口产品7成以上的份额,2004年遭遇“氯霉素事件”(国际上指责中国出口的虾里含有氯霉素),面对贸易壁垒,毛伟国站出来,起诉国外的企业,为整个行业讨个说法。

  “如果只是做水产生意,他不可能亏两个多亿。”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水产加工是传统行业,相对稳定,不会暴涨暴跌。但在“氯霉素事件”后,毛伟国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实现多元化经营。

  “刚开始做生意是为了钱,做大了,是一种责任感,停不下来了,只能往前冲。停下来了,跟着的那么多人怎么办?”毛伟国曾这样在当地媒体上说。

   刚出师就演砸了

  宿迁自称是“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地处苏北,为经济欠发达地区。2005年6月,宿迁市政府来舟山招商,毛伟国开始进军宿迁市,投资开发房地产。

  毛伟国在宿迁的一个大项目是,在当地标志性建筑“霸王举鼎”广场西北角,投资五六亿建设国泰广场,占地70亩,内有五星级酒店一个,大型商场一个,高层、小高层高档住宅5幢,商业街3条。

  这一项目被当地媒体比喻为“商业巨舰”,弥补了宿迁零售业市场高端消费空白。

  “那个位置离市中心比较远,他想学万达那样,做城市综合体的缔造者,但它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刚出师就演砸了!”当地有关人士分析,由于人气聚集不起来,购买力不足,国泰广场的生意并不好。

  熟悉毛伟国的舟山企业家说,他自己并没有多少钱,是借别人的钱在操盘,抗风险能力差,这样的转型是有风险的。

  “他去了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被捧为明星企业家,自我意识膨胀了,弄出的都是大手笔,结局是大败退。”舟山一知名企业家如此评价。

   开红色跑车的美女跑了

  在国泰广场倒闭前,让宿迁人记住的,不只是毛伟国,还有他的女儿毛丹艳。

  “我经常在市区看到一辆红色的奔驰跑车,车主是一个很年轻很漂亮很气派的女士。”宿迁网友在论坛上发布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人人肉搜索出,这个跑车美女是国泰百货的总经理、江苏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毛丹艳。

  二十六七岁的毛丹艳,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国际商贸公司,从实习生逐步走上了负责出口贸易的岗位。在宿迁,她还是宿迁商会的副会长。

  毛丹艳的活动能力很强,结交了许多企业家,许多钱都是通过她借来的。

  去年11月,毛伟国曾向一个浙商借款3000万,利息比银行要高,但这个浙商看到对方的财务报表,最终没借。“当时开车接送我的就是毛丹艳。”这个浙商笑说着毛丹艳的能力不一般。

  但在国泰百货里经营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父女俩跑路前,不光卷走了营业款,还把一家钟表店价值几十万的名贵钟表也拿走了。人家一辈子的积蓄啊,太过分了。”当地浙商协会的负责人说。

   父女俩跑路是有预谋的

  毛伟国父女是3月22日晚上以商务考察的名义,顺利从上海出境的,到了美国后又去了加拿大。

  现在看来,毛伟国父女俩跑路前,是有预谋的。

  离开前,他们变卖了车辆,抵押了资产,许多房子被一房两卖。毛伟国还和妻子办理了协议离婚。

  他们做得很隐蔽,外人很难看出,即便是毛丹艳的男朋友,在宿迁帮忙管理,也没有发现,现在已黯然回到舟山。

  3月13日,毛丹艳还高调接受《宿迁晚报》专访,大秀时尚,大谈为何选择宿迁在发展。

  目前,宿迁市公安局正在侦查此案,已到过舟山普陀区警方调查取证。宿迁市政府成立了善后小组,专门负责处理这起危机,目前还没有对外发布更多消息。

  江苏西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录说,加拿大跟中国目前还没有签订引渡条例,毛家父女俩被引渡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引渡回来了,损失的钱也很难全部追回。

   江苏浙江商会发声明挽救信任

  毛伟国是宿迁市政府招商引资进入江苏的,如今留给宿迁市政府的则是个烂摊子。毛伟国的外逃,让在江苏经商的55万浙商信用度大受影响。

  3月25日,江苏省浙江商会秘书长楼国海等人前往宿迁,协助当地政府处理毛伟国父女跑路事件。宿迁市委副秘书长申斯春接待时,肯定了浙商对苏北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浙江商会秘书长楼国海说:来江苏投资的浙江人很多,每个人的诚信度是不同的,希望宿迁总商会配合政府工作,面对现实,着力解决好此次事件。

   人物资料

  毛伟国,舟山人,1960年出生,个头不高,瘦小,戴副眼镜,显得文弱。

  任浙江国泰水产集团公司董事长、江苏骏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水产加工出口和房地产开发。

  1979年,毛伟国高中毕业后,进入浙江佛顶山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电风扇)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后被任命为公司销售部经理。

  1990年,毛伟国辞职创办了浙江舟山新时代玩具有限公司,当时玩具出口生意红火,掘到了第一桶金。

  1994年,毛伟国转行做水产生意,开始高速发展。

  他在舟山市浦西开发区买了35亩地建起国泰水产的厂房,出口水产年产值上亿,是舟山老牌的水产品牌,高峰时期员工有300多个。

  2004年前后,毛伟国进入江苏宿迁发展房地产。投资五六亿建设国泰广场。 (记者孙自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2

成功和失敗-紅發集團(566)(2009-10-20 22:45正式完成)


後記:稍有更新,輸的看來都是無知的人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1/LTN20091001006_C.pdf




紅發購入太陽神精密(Apollo Precision)太陽能業務,易名鉑陽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GS-Solar(鈞石能源)。



 


據綜合資料稱, 鈞石能源創辦人林朝暉在取得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获得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後,在2007年成立該公司。



其取得IDG的融資後,泉州新廠在2008年2月成立,即公告稱的福建鉑陽精工設備有限公司。其後以福建鉑陽精工設備有限公司名義,又投入9.5億投入北京平谷馬坊工業園區建設以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及裝備研發和製造為核心的新型綠色能源基地,即公告稱北京精誠鉑陽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據公告及公開資料稱,北京精誠鉑陽光電設備有限公司規劃佔地200畝,年產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150兆瓦,共建設6條生產線。



 


現時,該廠面積已達3,000平方米,並每年可提供 25百萬瓦特的組裝完備生產線。

 

若項目達到規劃產能並完成銷售後,2010年底即可產生12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貢獻超過2億元的利稅。

 

此外,公司亦簽訂青海省格爾木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合作協議,提供該廠所需的硅片。


 

至於大股東林朝暉方面,他非常低調,但早期已涉足太陽能領域,據公告稱,至今已25年,但近兩年取得融資後,擴張速度有所加快,並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在財技的幫助下,以數億的資金,在兩年間變了26.3億,今日又增加了54.5億,賺錢的速度愈來愈快。


據生果日報所稱,所謂「薄膜」,是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材料。現時光電材料分晶硅及非晶硅,其中晶硅又分為單晶硅及多晶硅,至於「薄膜」屬非晶硅光電材料。這些光電材料最大分別在光電轉換效率及生產成本
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為單晶硅,最高可達 24%,但製作成本高,以至不能被廣泛使用。多晶硅的光電轉換效率稍次於單晶硅,一般有 14%或以上,但製作成本比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便宜,故在太陽能光伏行業被廣泛採用。不過,較早前中央嚴打多晶硅。


至 於非晶硅光電材料「薄膜」,光電轉換效率最低,按國際先進水平亦不逾 10%,但製造成本低。中國鼓勵新能源發展,雖打壓多晶硅,但扶持薄膜電池發展。上月中國政府與全球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製造商之一美國第一太陽能簽協 議,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興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



其公司背景:


http://www.gs-solar.com/overview.html


技術來源: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904/1194465.shtml


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福建钧石能源董事长林朝晖正期待用自己的“弓”射下太阳,“力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目前已经获得IDGVC等机构近1亿美元首轮风险投资。

钧 石能源在2007年从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获得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技术,该技术由南开大学光电子所耿新华、赵颖 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完成。南开的太阳薄膜电池研发实力十分雄厚,正如国内很多晶体硅电池公司的高管都曾出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光伏研究中心一样,南 开现在也在扮演技术扩散者的角色,比如天威薄膜光伏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麦耀华就是耿新华的门生。

由 于具有类似技术支撑的大屏幕液晶电视(TFT-LCD)行业的高速发展,为薄膜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产业基础,从玻璃到薄膜电池组件的生产过程几 乎是全自动的,工序更简洁。在产品的适用性方面,薄膜电池更适用于以墙壁采光,同时受地形的限制更低。这些都推动了薄膜电池受到投资者的适时青睐。

其消息:


http://info.electric.hc360.com/2009/05/18092583654.shtml

 “格尔木新建电站的硅片肯定是我们供应,这也是一个尝试,青海作为国内发展光伏并网发电产业试验田,将对国内太阳能产业落地展开积极探索,相信国 家很快会针对光伏并网发电制定专门的电价政策。”该人员对记者预计,光伏并网电价的初期水平将介于火电上网电价和风电上网电价之间,最差也不会低于0.5 元。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钧石能源是目前国内最大、世界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然而,记者在几大搜索引擎上发现,这家美商独资的外资企业除了广发招聘信息外,没有进一步公开的公司信息。

...


“太强势了!很难想象一家2008年才成立的公司,能够发动国电这样的强势央企配合自己西进。”一位不具名的行业内人士说,不仅国电受钧石之邀西 进,早前钧石能源还成功与国投华靖电力控股公司对接,用自己的产品铺路,帮助国投华靖在青海签下了一单一期投资建设200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的项目。

    “林朝晖一定是一个先知先觉者,并且拥有独特的资源。”这位人士接着评价说,国电、国投华靖在青海的动作表明,国家对大规模兴建光伏并网电站已经持默许态度,预示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实施倾斜性上网电价政策势在必行。


http://www.ledb2b.cn/lib/0904/I02_44587.asp


获知名创投青睐
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正式在泉州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但事实上,其法人代表林朝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涉足太阳能应用产品 领域。其更早成立的泉州鲤城金太阳灯饰有限公司,系国内知名太阳能灯具生产商,产品远销世界各国。知情人士透露,钧石能源是林朝晖涉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 池项目后,重新注册的新公司。


 钧石能源在泉州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由于该项 目的龙头示范作用,以及世界领先技术水平,各级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像泉州江南高新园区剩余的工业用地,全部作为钧石项目用地。资料显示,钧石能源在泉 州的项目,主要是建设26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30兆瓦。而钧石的目标,是“力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 生产企业之一”。


 

在作價方面,則為4,182,320,000元,發行代價以:
(1)以1.316元發行279,153,413股抵367,370,000元支付。
(2)其餘3,814,950,000元發行兩批可換股債支付。

第 一批1,040,440,000發行無息可換股債支付,這批是必付代價,(萬不可用零息,零息即zero-coupon ,這些債券實際上是有利息,但和coupon不一樣,zero-coupon其利息總額是債券的折扣和票面值的相差,期中並無現金利息,故稱零息。我見 有部分報紙真的這樣寫零息可換股債券,特此提醒。)

第二批2,774,510,000元零息可換股債券則2009年8月至2009年6月底的11個月的盈利保證的5,500萬美元和實際盈利乘9.77倍的相差。


而實際盈利這數字最少是1,500萬美元。而1,500萬美元為2009年首5月的盈利,為收購條款之一。


若2009年首5月的盈利不少於15,000,000美元的話,第一批可換股的行使期限將延至2010年6月底。

全部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均為1.316元,共可發行2,554,135,454股。



公司資產淨值約5億,虧損約200萬。截至昨日,與客戶已訂立了 10.2億元合約,賣方相信能達到5,500萬美元的獲利目標。

此外,公司另外發行7,950萬股予一位賣殼介紹人戴海春先生,以現時股價4.39元計算,市值349,000,500元。這位戴先生是現時主席周先生在社交場合認識的。

此外,發行80,000,000股認股權予專業人士作收購過程之用,行使價1元,即時行使價值271,200,000元

另外,原大股東葉先生重新購回49%玩具業務,作價7,100萬,其中,公司有一項1.28億股東貸款,是欠付上市公司及聯繫人士,那聯繫人士是誰?

如果聯繫人士為葉先生及其親密人士,那收購可謂對某些人處處有利,因為他可以以償還聯繫人士的錢購入這批股份,並不需要出現金,可謂無本收購。

公司承諾在2010年底仍將保留玩具業務,另外稱不一定把其餘51%玩具業務出售予葉先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5/LTN20070515004_C.pdf

這位葉先生在2007年5月高峰期售出殼予徐明先生,共涉及173,168,200股(經拆股及合股調整後即69,267,280股),每股1.39元(經拆股、合股及供股調整後則為77.5仙),共套現241,605,379.80元。

葉先生一來賣殼套現,二來可以無本取回原有業務,可謂發達,但是徐明先生就有點不幸,但最終能轉危為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04/LTN20070704004_C.pdf

徐先生其後又購入87,687,082股,又出資121,885,044元,共斥資363,490,423元購入此殼。


根據股權披露資料,他以1.64元(經派息、拆股、合股及供股調整為70仙)減持1,500萬股(經拆股、合股調整後為600萬股),套現2,460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115/LTN20071115190_C.pdf


公司不建設河源新廠,並派發40仙股息,以該時徐先生持股約242,433,902股計算,得股息約9,717萬。


其後可能因為財政問題,在拆股前後陸續減持6,895.6萬股,沽售價以經派息調整後1.1元至1.6元沽售,以其最低沽售價計算,可謂不計成本。


以上令徐先生套現約1.67億元,成本稍降至2億元。


但該時股價僅約80仙(經拆股、合股及供股調整為48仙),以其持192,547,902股(經拆股及合股計算為77,019,160股)計算,帳面虧損已約4,600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2/LTN20080502226_C.pdf


5月初,委任和金利豐派緊密的人士作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2/LTN200805023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6/LTN20080526414_C.pdf


2008年5月,相信為方便大股東套現,公司其後1拆2股。其後委託金利豐配售6,600萬股(經拆股及合股調整為2,640萬股),每股53仙(即經拆股、合股及供股調整後的34.5仙),集資3,498萬,可見缺水程度。

6月中,徐先生把所有股票押給金利豐財務,可見其財務情況不穩。


其後,金利豐陸陸續續把徐先生的股票斬倉賣出,並無披露作價。


由此看來,現時金利豐已經主導此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02/LTN20090102427_C.pdf


2009年1月,徐先生退任主席,可見公司已不再由其主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0/LTN20090320304_C.pdf


3月,公司宣佈5合1,每手股數由10,000股,改為4,000股,每手成本增加,目的應是如何,大家明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421_C.pdf


4月,公司宣佈1供4,每股10仙,發行共635,610,648股,集資約6,100萬,金利豐包銷,徐先生不購入供股股份,可以看見,金利豐看見徐先生沒有錢,順便取走此殼,作未來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0/LTN2009052039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499_C.pdf


Webb哥對此次供股亦表示意見:


http://www.webb-site.com/articles/RBIopenoffer.asp


明報的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272


銀彈充裕何需集資?

紅發計劃4 股供1 股,集資6360 萬元,供股價較宣布計劃前嘅市價每股0.72 元,大幅度折讓86.1%,用途並不具體,只講例牌嗰句「一般營運用途及未來業務發展需要。」David Webb 指出,呢個供股計劃有3 大疑點,一是公司根本冇資金需要,截至08 年底有現金5180 萬元,並無負債,又已售出深圳一個物業將套現7240 萬元。

其二,供股之包銷商為金利豐證券,而供股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立股東之獨立財務顧問,是簽署粵海證券,其代表人是董事總經理林家威,但林家威截至06 年9 月28 日之前, 仍然是金利豐證券主任(responsibleofficer),其獨立性值得關注。


股價瘋升或涉炒高

其三,自從公司宣布供股後,股價由0.72 元一直炒高2.25 倍至本周三(27 日)嘅收市價2.37 元,昨天除權後股價再急升64%,收報0.9 元,David Webb 就質疑股價是否有被人操控或涉內幕消息造成?

David Webb 又批評,紅發今次以「公開發售」嘅形式進行供股,有別於傳統供股計劃。「公開發售」供股,其供股權不能轉讓,令小股東好似被人用支手槍指住個頭:一係你就 股供股,一下就放棄供股,令自己被大幅攤薄,而且小股東亦唔可以申請額外供多啲,小股東放棄嘅供股權,利益會全歸包銷商。呢個亦是倫敦交易所規定,供股價 較市價折讓嘅幅度唔可以多過10%,以保護小股東被攤薄嘅原因。之但係,港交所就冇呢種保護。


供股不跌反升耐人尋味

故此,David Webb 批評港交所,唔應該容許紅發在供股計劃未獲股東投票通過前,讓除權嘅股份繼續買賣,否則會令買賣帶來混亂嘅風險。事實上,自公司宣布大折讓供股後,股價唔 單止冇大跌,反而急升咗逾2 倍,股價遠高於公司嘅每股資產淨值每股0.558 元,故此David Webb 認為,股價可能被人為嘅托高,令人關注是否涉及內幕消息?

5月,公司售出深圳物業,購入香港物業,淨套現約4,000萬,為未來的變身成現金殼做準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104_C.pdf


公開發售不足額,可見此殼已甚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3/LTN20090713502_C.pdf


7月,公司授出認股權,讓人賺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3/LTN200908031341_C.pdf


8月,公司聲稱購入現時公告稱的業務及出售玩具業務。

至於其後的發展,應是玩具業務繼續虧錢,葉先生能以低價業務,那些中間人獲小利,新殼主就賺大錢。


截至今天,紅發(將易名鉑陽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香港第二大市值太陽能概念股,第一是保利協鑫(3800),第三為洪橋集團(8137),其餘的陽光能源(757)、興業太陽能(750)都和頭三大有一段距離

徐先生如仍未拋出股票,現時拋出,應該都能賺回老本,不用虧了。


至於公司大收購消息已出,大家應該不要碰了。其後會有些新聞,正如留言所述,更要當心呢。


究竟今次的失敗者是誰呢,我也不便明說了。

後記:


有些該公司內部人早已知悉上市的消息,作了一些笑話,說它引入投資人及中間人的窘態:


http://bbs.bj.sina.com.cn/thread-138-7/table-11741-6461-goto35034.html


一个人上市场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gssolar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gs-solar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 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 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 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传说是受了一种钧石能源的力量影响,来自一个古老的力量。所以就有这个价钱。


http://bbs.bj.sina.com.cn/thread-188-0/table-45741-1007.html


  公司里有1做上市的大户,gs-solar。虽家产百万,但穿着寒酸,饮食也非常节俭,中午在公司里也就是馒头1个,开水1杯。

但gs solar对做期货已达痴迷状态,常常夜以继日『盯』行情,白天盯SEM,晚上盯LME,被公认为『8小时以外最勤奋的客户』。

1日,gssolar信心10足,满仓买进5月钧石能源,不料10分钟后,忽暴跌至停板。gs solar捶胸顿挫足,唉声连连,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明日必暴仓无疑,1夜未眠。



熟料次日开盘,跳空急涨至近停板,大赚。gs solar又是捶胸顿挫足,喜极而泣,也许是乐极生悲,忽胸部不适,心脏病复发,瘫倒于沙发之上。及至120救护车驾到,已呜呼哀哉!



数日后,1美妇找到公司,自称gs solar之妻,欲以及公司对簿公堂,要求赔付丧葬费用1万余元。公司无奈,舍钱免灾。



半年后,gssolar之经纪人接到其妻之结婚请柬。念在故友之情,揣1百元大钞之红包赴宴。席间,闻周围嚼舌之人相互窃窃私语之『这女人继承前夫数 百万元,又嫁1富翁……』经纪人听罢,不禁为gssolar感叹之『辛苦1场,竟是为个人的老婆挣嫁妆,呜呼,gs solar啊!


摘自《钧石能源报刊》

 http://bbs.bj.sina.com.cn/thread-272-0/table-52889-6835.html

1.当一个人生活枯燥的时候,gs solar忘了用心体会是一种习惯。
 
2.当一个人觉得人生乏味的时候,gs-solar忘了培养幽默是一种习惯。
 
3.当一个人体力日差的时候,gs solar忘了运动建身是一种习惯。
 
4.当一个人在上市公司工作疲惫的时候,gs solar忘了认真休息是一种习惯。
 
5.当一个人孤傲狂放的时候,gs solar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种习惯。
 
6.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gs-solar忘了谦冲为怀是一种习惯。
 
7.当一个人沮丧失意的时候,gs-solar忘了检讨改进是一种习惯。
 
8.当一个人畏惧调职的时候,gssolar忘了提升自己是一种习惯。
 
9.当一个人沟通障碍的时候,gs-solar忘了真诚倾听是一种习惯。
 
10.当一个人得到了钧石能源的时候,gssolar忘了积极行动是一种习惯。


http://bbs.bj.sina.com.cn/thread-188-0/table-45741-1007.html


幸福不仅仅是对某种需要的满足,而是对某种需要的理解。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猪一直深爱着对方,一只叫gssolar,公猪叫gs-solar,可是gssolar发现gs-solar在吃钧石能源的方面总是不能让着它总是先把的 自己吃掉,有时还要把gssolar的那份吃掉一些,gs-solar也日渐肥壮,gssolar日渐消瘦。gssolar很伤心,总是追问gs- solar是不是已经不爱自己了,gs-solar闭而不答。


可是终于有一天,上市屠宰场的人来拉猪的时候,选中了肥gs-solar,gs-solar留给gssolar这样一句话:“如果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就用生命来代替吧!”gssolar这时候才明白了 gs-solar以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自己能够留下来。


虽然是生死离别,它们是幸福的。因为它们已经互相理解了。这种幸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延伸閱讀:


生果日報報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002&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32695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2

淺談關鍵點(三) - 突破失敗的原因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507


這篇比較簡單,只談談為什麼「疑似」關鍵點會突破失敗。

1. 大市整體走勢出現問題 (牛轉熊 / 臨近大調整)

2. 投機者所選的不是基本因素良好、增長強勁的「強勢股」

3. 投機者買入股票的時候,股票已經進行了多個階段的整固與上升 (請參考第二篇文章),因此波動增大,增加了買入的難度,而整固的時間長短,於升勢後期亦較難掌握,容易誤中陷阱

4. 投機者如果買入的是周期股 / 商品股,由於上下波幅很大,關鍵點亦是較難捕捉

5. 股票的基本因素有變,強者預先得知信息,又或是股票已經太過昂貴,強者不願再作持有

6. 這點比較廢話,原因是投機者自已睇錯揀錯,這時請放下自專心,盡早認輸,重新再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0

中海油率先降价 两巨头推价失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18/857526.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缺乏成品油终端销售渠道的中海油正在成为此轮国内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下的“领跌”先锋。6月17日,《每日经济新 闻》从中海油销售公司获悉,上周日(13日),其国三93#汽油批发价急挫至7460元/吨左右,与中石油、中石化的价差达到100元/吨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三大石油巨头的价格联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被彻底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拉低石化双雄的成品油批发定价,由于近期原油低迷,雨 季削弱需求及批零市场竞争加剧,石化双雄自6月8日开始的推价行动失败。
中海油价格战大打出手
此次,中海油之所以如此大的降价与其炼 厂汽油憋库严重有关。据市场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北方“三夏”用油是拉动销售量的主要市场,但是这块市场已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所占,因为中海油只是在沿海局部 有销售,所以只能通过更低的价格与两大巨头竞争。
自6月1日国家发改委下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以来,成品油市场整体呈现出低迷的局势,而华南地 区行情疲软,批发价走低更加明显。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说,三大石油公司一般情况是联手定价的,但各自也会考虑销售及库存的情况,一旦关系到 自己利益,定价联盟就会被打破。
此前,中海油销售公司也在华东地区“领跌”价格。5月底,中海油在华东地区就曾低价抛售汽柴油,仅维持两天, 完成销售计划后基本停批,但对当地批发市场仍形成较大影响。
“中海油压价销售就会挤兑两大巨头的市场,”廖凯舜说道,“影响大了,同等质量 下,基本同等口碑下,价格就是最好的杀伤力。”
5月份,中海油销售汽油10万吨,柴油40万吨,环比4月份均增长25%左右。该公司计划在 2015年前把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150万吨,或100万桶/日。去年其加工了2039万吨原油。
据悉,近期中海油在江阴和无锡寻找油 库,计划租赁部分油罐来存放成品油,以在镇江和南通之外的市场多开发客户,比如江阴、无锡、常州等市场,从而拓宽市场销路。
两巨头推价最终失败
6月8日国际原油逐步反弹,外围利好因素出现,石化双雄借势在部分地区推价50元~100元/吨不等,以求达到烘托市场气氛的目的。
但据息 旺能源的监测,稍好的市场需求仅在推价前半天左右的时间出现,随之即“转瞬即逝”,恢复到目前疲软局面,更有地区终于顶不住需求疲软,6月11日价格出现 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此番推价失败且市场需求疲软不改,主要由于原油低迷,雨季削弱需求及批零市场竞争加剧造成。
廖凯舜认为,需 求相对较好的华北及华中市场,也因批发与零售价差急剧收窄,造成两大公司批发直销部门销售疲软。6月份,夏收季节期间的农用汽柴油主要以加油站的零售及小 额配送为主,而石化双雄加油站伺机加深优惠幅度增加销量,造成加油站大打价格战,个别地区零售优惠幅度甚至高达1元~1.3元/升;在低价资源的吸引下, 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纷纷转投加油站采购,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批发市场销售清淡。
不过,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倩分析,6月中旬之后,我国即将进入 传统的需求高峰期,石化双雄极有可能在需求量上升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联手推价。而且从近期国际市场相关数据来看,国际油价有止跌转暖的迹象,即便国家7月下 调了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由于石化双雄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的调整并不同步,后期国内批发价格仍有继续上行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2

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3.html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吳曉波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這些年,我一直在探尋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現在,我稱之為“中國式失敗”。

“中國式失敗”的前提是,存在一個獨特的中國式商業環境。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一直處在一個劇烈轉型的時代,法制在逐漸的建設和完善之中,冒險者往往需要穿越現行的某些法規,這造成很多商業行為都將在一種灰色的中間地帶運行,企業家將遭遇商業之外的眾多挑戰。

與此同時,這還是一個有“資本身份”的環境,跟幾乎所有發達的商業國家不同的是,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國有資本集團,它們構成了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本支柱力 量,對這部分資本的變革、壯大與保護是中國企業改革最主要的方針和使命之一,與其相伴隨的是,國際資本在中國一直受到稅收等多個方面的優厚,而萌芽於民間 的民營資本力量則在成長的過程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三大資本在中國經濟舞臺上的博弈,構成了所有經濟現象的內在動力和表像的根源。很顯然,對於處在競爭弱勢 地位的民營企業家來說,他們必須學習著去警惕及防範純商業思維之外的種種風險,這種環境及所需要的應對智慧,並非是西方管理思想及歐美大牌商學院所能夠教 授的。

正因如此,“中國式失敗”在很大程度上便表現為具有濃烈和獨特中國式特徵的政商博弈,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種博弈景象:
一、產權清晰化過程中的政商破裂。從1998年起,中央開始實施“國退民進”戰略,國有資本逐漸從完全競爭性領域中次第退出,大規模的企業產權變革由此開 始,據國資委的統計,從1998年到200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戶數從23.8萬戶銳減到15萬戶,減少了40%,這些企業要麼消失,要麼就改變了產 權屬 性。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的政府與企業家之間發生了清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終,前者因種種原因選擇了拋棄後者的戰略,這種破裂直接導致了企業的快速衰 敗。科龍、健力寶兩案堪稱經典,這兩家企業都是在創業型企業家和地方政府的雙重努力下成長起來的,而最終因政商溝通破裂而釀造悲劇。

二、宏觀調控中的利益分野。在中國企業的發展經驗中,宏觀調控往往成為一個半週期性的因素。從1981年開始,中國經濟每隔三到五年必有一次宏觀調控,而 每次 整治的重點對象便是民營企業。近年來,隨著國有資本在壟斷性行業中的權重越來越大,其調控的行業性排斥特徵也越來越明顯,有些民營企業冒險突進上游重工行 業或壟斷性領域,其政策風險便往往大於任何經營上的風險。在2004年春夏之際,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在重點治理的行業中,便出現了很多著名的 敗局,如資金市場的德隆、房地產的順馳、鋼鐵行業的鐵本等等,它們都因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失誤而馬失前蹄。

三、地方利益格局中的犧牲者。香港的張五常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整個兒就是區域激烈競爭的產物。這種態勢直接刺激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形成了一 股自 下而上的改革浪潮,同時,它也在客觀上造成了資源的區域性分割,各省市以鄰為壑,楚漢分明,而那些試圖通過全國性佈局以形成整合優勢的企業則很可能在無意 間陷落於這種利益之爭中。在華晨案例中,我們看到中國汽車產業最富想像力的企業家仰融如何失陷於此。
誕生於市場競爭領域的民營企業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勢地位有目共睹,企業家為之付出的教訓也可謂“血流成河”,企業家馮侖甚至認為:“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 只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裕如,持續發展。”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如何有技巧地游刃於越來越錯綜複雜的政 商博弈之中,將考驗中國企業家的最大智慧。


在中國,企業家應當與政治保持怎樣的距離,這是一個已經被談論了將近三十年的課題。中國的經濟成長越來越呈現出國家商業主義的特徵。在未來的數年內,財富 積累的重點將主要在兩大領域展開;其一是以互聯網和移動資訊技術為中心,將誕生大量的新產業和成長機會,很多傳統行業將在這種變革中急劇洗牌,利益將在新 的交易平臺上被重新分配;其二是以壟斷性資源為中心,將發生一系列的資本重組活動,擁有這些資源的政府將把大量的壟斷機會進行市場化出售,而在這一過程 中,跨國公司以及民間資本者的政治博弈技巧便顯得非常的重要。往往,巧妙騰挪與弄巧成拙只有一線之隔,一朝得手與穩健擁有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二)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吳曉波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原罪”是一個舶來的宗教名詞,卻在企業界是一個正宗的中國式拷問。近年來,關於原罪的討論一直呈現兩極化的態勢,一派觀點認為,民營企業家的創業原罪是一個無法抹去和贖清的罪惡,而另一派則認為原罪是一個偽命題。很顯然,他們都走進了辨控的死胡同。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的企業家階層經歷了數次公眾形象的變遷。在改革開放的最初時期,他們是致富的能人和改革家,是一群勇於打破舊體制、改變自己的命運 的人,一度,他們甚至還被視為共同富裕的帶頭人,是“國家的新英雄”,對企業家的稱頌日漸成為主流的聲音,就跟20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一樣,中國進入了一 個財富創世紀,一個對商業頂禮膜拜,深信技術的進步將洗去一切貧困、不平和憂傷的大年代真正到來了,年輕的知識界開始朗誦起亨利•盧斯的那句名言:“商人 必須被當作最偉大的職業。”

而隨著社會商業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貧富差距的逐漸拉大,人們也同時開始質疑財富聚集的正當性。在一個制度漸變的轉型國家,任何商業上的突破和創新都意味 著與現行法制的衝突,因此便存在著無數的“灰色地帶”,幾乎所有的企業家在創業的原始積累階段有過種種的灰色行為。2003年10月,在雲南彌勒舉行的一 次企業家論壇上,主持人請問在座的數百位企業家,“誰敢說你們沒行過賄?沒有行賄的請舉手”。據當時在場的萬科董事長王石紀錄:“在座的老總就開始你看 我,我看你,過了一會兒開始有人舉手了,舉手的姿勢很緩慢,像做賊心虛似的,最後有五、六位舉手。我想在當時的氛圍中,大家都默認:在多數新興企業中,一 定存在行賄,不行賄是不正常的。”很顯然,對原罪的質疑,既是部分的事實,也是貧富差距拉大後的公眾心理失衡的反彈。企業家身上的“改革者光環”已經日漸 褪去,他們漸漸變成了一個獨立的、高高在上、卻始終被一層質疑的目光環繞著的“金色階層”。

過去的這些年裡,在所有關於中國企業的成長史描述中,都繞不開“原罪”,它仿佛企業家頭上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原罪的清算、否認或道德性批判都不能完全地澄清這個沉重而無解的難題。透過眾多失敗案例,我們發現了下述事實:

企業“原罪”是一個變革時代的必然現象,在一個轉型時代,任何變革便意味著對現有體制的突破,因此“天然”地帶有違反現行法規的性質,這其實不是某些人的 “原罪”,而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原罪”。這一轉型時代的特徵使很多企業家始終無法完全地站立在陽光之下,也造成了很多“貌似偶然”的落馬事件。

企業“原罪”是制度建設滯後的產物。中國企業改革的“自下而上”特徵,決定了制度的變革往往會落後於企業的實踐,這造成了企業家不得不養成了“繞道前行” 的職業習慣,這也最終成為原罪孳生的緣由之一。在有的時候,“原罪”甚至是政商共謀的結果,在鐵本案中,為了促進鋼鐵專案的上馬,地方政府主動為企業出謀 劃策,將專案分塊切小,規避現有的申報制度,當企業最終遭到懲罰的時候,這一切便都成了“原罪”的證據。

企業“原罪”是“監管真空”所縱容出來的產物。在很多企業案例中我們看到,企業家自己的行為不被制度所容也鋌而走險,而相關的政府監管部門卻讓人吃驚地沒 有恪守監管之責,以致于違規行為日漸猖獗,最終竟成法不責眾的局面。而那些冒險者要麼成就霸業,要麼引爆無比慘烈的悲劇。這一特徵在資本市場上尤為明顯, 在呂梁的中科系案以及唐萬新的德隆案,其違規手法之大膽與明顯都已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不見監管者的蹤跡,及其崩塌之際便造成了重大 的公眾惡果。

當今中國的商業界仍是一個潛規則橫行的時期,正如文學家余秋雨對中國歷史所觀察的那樣,“我們的歷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 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我們至今缺少對一種簡單而普世的商業邏輯的尊重,缺少對公平透明的遊戲規則的遵循,缺少對符合人 性的商業道德的敬畏。所有這一切都使得中國企業的神話或悲劇都難以避免地蒙上了一層莫名的灰色。

這個時代,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生生不息的成長。事實上,一個國家的商業法則的成熟與確立,往往與那一代企業家的實踐和遭遇是分不開的。正如榮•切爾諾在 《洛克菲勒傳》中所揭示出的,“洛克菲勒和他那一代商業鉅子,在經商中表現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才智和貪婪,直截了當地向美國提出了有關規模經濟、財富分配、 企業與政府之間應保持何種關係等一些十分棘手的問題,”這種互動最終推動了美國的經濟立法及商業精神的成熟。而關於原罪的討論、反思及清算,也是中國商業 環境日漸成熟的標誌。

在這個意義上,“原罪”最終將是一個偉大世紀生成過程中、讓人尷尬卻很難避免的“黑點”。

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三)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吳曉波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在討論“中國式失敗”的時候,除了體制和制度問題之外,我們還得面對“中國式企業家性格”的思考。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克裡斯•阿基裡斯曾經寫道:“許 多具有專業知識及天分極高的人幾乎總能做成他們要做的事,所以他們極少有失敗的經驗,而正因為他們極少失敗,所以他們從來不曾學過如何在失敗中汲取教 訓。”

近年來中國企業界敗局連連,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眾多草莽人物相比,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區別是,他們中的不少人擁有令人羡慕的高學歷,他們中有教授(宋 如華)、發明家(顧雛軍)、博士(仰融)、軍醫(趙新先)、作家(呂梁)、碩士及哈佛商學院總裁班學員(孫宏斌)等等,他們也並非對風險毫不在意,托普的 宋如華在創業之初曾經專門拜訪落難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們當面討教失敗教訓,甚至在公司規範化經營及戰略設計上,這些公司也與當年的企業不可同日而 語,華晨、德隆、三九及健力寶等公司都曾經重金聘請全球最優秀的諮詢公司為其服務,德隆的唐萬新甚至還有一個擁有150名研究員的戰略部門。

然而,我們仍然看到敗局如宿命般地突然降臨,它們看上去都千頭萬緒,內在關聯十分的複雜,在公眾看來,它們傾轍的表像與內因似乎總籠罩著一層莫名的迷霧。 但是,當我們將它們完全梳理清楚之後竟會發現,儘管這些企業的規模已經遠遠的大於當年的三株、秦池等等,但是,從失敗的“技術含量”來說,卻好象還是沒有 提高的跡象。

它們仍然失陷於兩個因素——

其一,違背了商業的基本邏輯。絕大多數的失敗仍然與常識有關,在托普、順馳等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當企業家冒險突進的時候,所有的業界領袖以及他本人都 知道這將是一次無比兇險的大躍進,它不符合一家企業正常成長的邏輯,在現金流、團隊及運營能力方面都無法保證常規的運作,所以它們最後的傾轍變成了一個 “理所當然”的結局。在這些敗局中,我們一再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有的失敗都是忽視了經營管理最基本的原則,失去了對管理本質的把握。

其二,是企業家內心欲望的膨脹。對於企業家來說,你很難分清楚“野心”與“夢想”到底有什麼區別,拿破崙說過的那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被引用了無數遍,它似乎永遠是適用的。這是一個不講究出身與背景的競技場,機會永遠屬於那種勇於追求的人。然而商業終歸是一場有節制的遊戲,任何超出了能 力極限的欲望,都將引發可怕的後果。

近年來,我們更多的看到了一種“工程師+賭徒”的商業人格模式。他們往往有較好的專業素養,在某些領域有超人的直覺和運營天賦,同時,他們更有著不可遏制 的豪情賭性,敢於在機遇降臨的那一刻,傾命一搏。這是企業家職業中最驚心動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下者落地獄,其微妙控制完全在乎天時、地利與人和。

在商業中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如果孫宏斌滿足于在天津城裡當地產大王,如果戴國芳不去長江邊建他的大鋼廠,如果宋如華專心經略一個軟體園,如果顧雛軍買進科 龍後再不事其他收購,如果唐萬新就只專注於他的“三駕馬車”,那麼,也許所有的敗局都不會發生。但是,這樣的假設又是不成立的,因為,他們崛起於一種狂熱 的商業世紀,這個時代給予身處其中的人們太多的誘惑與想像空間,它讓每個人都夢想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超越平凡的人,所以,最好的與最壞的結局往往一體 兩面。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悲劇都是必然會發生的,相反,如果說跨越式的成長是中國企業勇於選擇的道路的話,那麼,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盡可能地規避及消解所有 的危機,則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命題。

我們看到,所有的失敗都是忽視了經營管理最基本的原則,失去了對管理本質的把握,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經營的慘敗和自信心的喪失。在寫作這些案例的時 候,我不由的會想起宋代理學家朱熹的那句被咒駡了數百年的格言——“存天理,滅人欲”,對於企業家來說,“存商理,滅人欲”也許是一個值得記取的生存理 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83

失敗為企業成功之母?

2010-8-2  TCM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我們過去都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但事實上這犯了邏輯上的謬誤。去問每個成功的人,「是不是失敗過?」答案一定肯定,所以就有人做錯誤的結論:「失敗是成功之母!」(笑)……。

失敗經驗,能向他人學習?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以下簡稱杜):這是過於簡單的邏輯……,哈哈。失敗最多只能記取經驗防止再失敗,但不失敗,不等於成功呀!

湯:對對。就像《從成功到卓越》(From A to A+),問卓越企業你過去做了什麼?它講,「喔,我做了這五件事」,但並不表示做這五件事,你就會成功,王永慶小學畢業能成就大事業,並不表示其他人小學畢業也能成大事業。

杜:別人的經驗拿來用,要拿捏得準,因為時空與搭配因素不一樣。你必須要拆解別人成功或失敗的內涵:到底決策(Decision making)源頭的思維是什麼?他到底有沒有盲點?要不斷對應自己的判斷力,不是看到一個故事就完了!

失敗的經驗會告訴你,「喔!這個地方原來我沒想到!」多了就變成你的資料庫。可是若一再失敗,都沒學到東西,失敗一千次也等於是零。

湯:您失敗過嗎?

杜:很少。

湯:為什麼?

杜:我從其他人的失敗中學習如何不失敗。

湯:所以你不停分析其他公司成功或失敗的個案,然後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成功企業,為何走上衰敗?

杜: 所謂的成功會有後遺症,是在後面幾年會出現的。成功最大的幾個問題:第一是員工就沉迷在成功裡面,沉浸舒適圈,過分自信自大,能力於是逐步退化。像是(業 績)千萬級的業務員,賣得很好,那是他的能力還是公司的能力?企業成功的力量很大,但有的人不知道,就以為,我真的很行喔。

尤其,成功企業會一直擴張,它要找更多人進來,但很多人進來尋求安逸,所以就變質了。好,當你知道(成功可能)有這個後遺症,你趕快就要弄配套下去,更嚴格的考核。

湯: 避不了呀!有人調查過歷年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五百大企業平均壽命只有四十年左右,微軟(Microsoft)或英特爾(Intel)多角 化都不能算是成功,柯達(Kodak)明明知道技術從軟片轉成數位,也還是無法轉運,這些大企業,人沒有問題,錢也沒有問題,為什麼避不了失敗的命運?

杜:中國人講一句話,「物極必反!」當這個東西(成功)越大,後遺症就越明顯。

湯: 不一定是這樣,物極不一定必反,這裡面有其他因素!我的觀察是這樣的。上市公司講究對股東的報酬率,當企業很成功時,每一股可以賺二十塊,股價高漲,評估 多角化機會時,會以現在的獲利率做為標準,但哪裡去找一股賺二十塊錢的新事業?沒有啊!只好堅持本業,等到本業和公司一起走入歷史,問題就出來了。

杜:往往一個上市公司,一個專業經理人,當他每年要賺一個資本額,形成他的股價掛在那裡的原因,沒有一個CEO敢講說,「很抱歉,明年我只能賺○‧八個資本額。」這個就是我們講的泡沫化,就是大家一直撐,一直撐,撐到泡沫崩壞……。

湯:所以為何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因為你成功了,忘記控制你的後遺症,當它慢慢發酵時,你死了都不曉得。

杜:所以我說,不能夠太大、太成功。其實你身為CEO有時候知道,這次成功裡有一些東西可能是機遇,有些東西還是脆弱的,所以,你會擔心,但是你的員工不見得知道。

例如,企業成功,當然要分享員工,所以員工收入增加,哇,每個人都分好多錢。這一來,有人就認為我要享受我的財富,就放鬆了,第二,期望值越來越高,你下一次要餵更多給他,他才認為是激勵。當你太爽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太不爽。剛開始,就應該適當的給(獎勵)。

怎麼從成功或失敗中累積實力?

湯:你建議,CEO怎樣從成功或失敗中累積實力?

杜:我的決策,不會讓失敗傷到我的筋骨。只要不傷筋骨的話,我就可以繼續走下去。以前我可能弄一個東西,虧損一千萬,我就完蛋了。但是現在,可能我做了一個決策,虧個三億、五億,我還沒事。是這樣累積上來的。

湯:我記得您說過,一件事情如果有七○%成功機率,那三○%的風險,不會危及企業根本,你就覺得可以試;但如果有九○%可能成功,但那一○%的失敗機率,會傷到筋骨,就不會去試……。

杜:但是呢,今天假使說反過來,可能有八○%、九○%失敗的機率,只有一○%的成功機率,但這個失敗也不會傷到我的筋骨,我就做!

有些時候你得賭,不過,這有個條件是,你想要在這個領域突破。相對的,某一些領域,你已經很不錯了,有八○%(成功機率)我也可能不做啊。要不要承受風險,要根據策略跟承受能力。

什麼樣的失敗非企業之過?

杜: 其實最恐怖的是破壞性的創新。有些不見得是(企業)成功帶來的失敗,而是另有一個平行的產業,新的工具出來,漸漸的從它的位置往這裡擴張,餅重新形成了, 你原來是第一,原來是獨占,現在變成了老二。我不認為任何領導人可以克服這種情況,這是產業的替代,這種情況只能另起爐灶!

湯:很難,很難,只有很少的企業,像IBM可以做到自殘(再造)。

杜:如果站在資本家角度,他也不會容許把金牛事業(cash cow)斬掉,他根本不希望多角化。你現在能賺錢,最好持續堅持下去,所以會要公司專注本業,由股東自己去投資多角化機會。

嚴格來說,你要跨另外的領域,真的越來越難。CEO怎麼樣去找到那個領域裡好的人?接下來,你要不要管?能不能管?企業就像人一樣,是有壽命(life cycle)的。這個不叫作失敗。

湯:但我們學管理的,都希望企業能再造生命曲線。回到結論,到底是成功為失敗之母?還是失敗為成功之母?

杜:這兩個都對,也都不對。不管是自己的失敗,別人的失敗,卻可能是你的成功之母,但回過頭來,你自己的成功,或是別人的成功,很可能是你的失敗之母。因為你照抄別人的成功,結果水土不服,沒有抓到關鍵。

結 論:別人的失敗是很好的學習對象,會成為你的成功之母,然而我的成功經驗,如果沒有控制成功的後遺症,會孕育未來失敗的機會,AT&T、 柯達、摩托羅拉這些公司的衰敗都是殷鑑。同樣的,對於他人的成功經驗,絕對不能以為裝了翅膀就會飛,一定要反省和思考他人成功的邏輯,是否適合本身的情 況,只是照抄,也會失敗。成功既是失敗之母,失敗也是成功之母,關鍵在是否能慎思明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7

三圓建設副董暌違十年再戰新店 懂失敗 王光祥學會「自製好運」


2010-8-2  TWM





十年前,總銷達百億元的﹁天闊﹂推案,讓三圓建設副董王光祥在新店經歷慘痛一役;走過「天闊」案銷售不順的低潮,王光祥捉住生命中所有機會,以高品質推案,建立品牌知名度,並成功上市、跨足客運業,迎向事業豐收期。

撰文‧羅秀文

最近,只要經過新店市北新路、中正路口,就可以看見兩棟施工中的鋼骨大樓,吸引來往路人的目光,這是三圓建設即將推出的新案「養心殿」。

「養心殿是乾隆皇帝住的地方??你看,這裡是出入口,那裡是公園??」在接待中心裡,三圓建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光祥為訪客介紹即將推出的個案。對於三圓建設來說,這是暌違十年後,再次在新店推出建案;而對王光祥來說,這次推案,或許更帶有些「一雪前恥」的味道。

投入房地產業逾三十年,從做水電起家,到創立建設公司,近幾年來,王光祥頻頻出現在媒體報導中,包括二○○四年買下福纖實業股權,順利讓三圓建設借殼上市;○八年入主國光客運,與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合作持有股權近七成,成為最大股東;○九年買下龍麟建設股權,取得北市忠孝東路正義大樓都更案主導權。

從三十萬賣到十八萬學教訓在外界看來,王光祥近幾年來像是忽然「出運」,對此,他先是表示自己一路走來都只求「做好分內的事」,但他也不否認,十年前在新店推出「天闊」一案的失敗經驗,對他來說,卻是最有價值的一堂課。

二○○○年「天闊」首度公開銷售這個鋼骨結構、總銷達百億元的社區住宅,預售時每坪售價為三十萬元。不料,公開銷售不久,就遇上核四停建事件,房市大跌,「天闊」預售情況也大受影響。

兩年後完工開賣時,卻又遇到寶盛開發同樣在新店地區推出低價住宅社區「湯泉」,因為土地取得成本很低,每坪售價十五萬元,一推出即對附近房價產生極大衝擊,「天闊」只得降價應戰。

「從三十萬賣到十八萬元,咬著牙也要撐下去!」王光祥回憶說,當時,為了促銷,還打出「股票換房屋」的策略。直到○二年下半年,因利率走低,房市買氣回溫,王光祥趕緊再進行一波促銷,「天闊」才順利出清。

這一役,王光祥撐得辛苦,但也讓他學到很多:「有機會就要想盡辦法全部抓住,這是我回頭反省之後所得到的最大教訓。」他說,抓住全部,雖然成本多了些,但才能減少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比如說,半路殺出像「湯泉」一般的程咬金。

因此,只要是好區段的土地,就算整合再困難,王光祥也要盡力整合。像是年底即將交屋、位於捷運新埔站的「新巨蛋」,當初就花了四年時間整合,目前成交價每坪在四十萬元以上,可望挹注公司今年度獲利再創高峰。而「養心殿」的土地是在○八年馬英九總統就職前買進,儘管當時每坪地價已飆破二百萬元,王光祥仍大手筆買下一千八百坪,由於目前新店市公所附近土地已漲到每坪三百萬元,未來增值潛力可期。

除了事業邁入豐收期,今年六十五歲的王光祥,也成為台大農經系研究所的畢業生,「不僅口試拿了九十二分,還代表畢業生致謝詞呢!」王光祥難得略顯得意地說。

三十多年前從屏東楓港上台北打拚,工作三、四年後,王光祥才考上基隆海洋學院夜間部,用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等到他拿到文憑時,海洋學院已改制成為大學。

選在六十多歲時重新踏入校園,王光祥說,是受到教授的鼓勵,加上農業經濟與土地、房地產業相關。而論文的題目則是以汐止林肯大郡事件為出發點,探討台北市住宅山坡地遭禁建後的補救措施,以及後續土地使用配套機制,對房地產業也有幫助。

從兩岸穩定看到房市潛力

近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議題炒得火熱,又有央行穩定房市措施,使得房地產市場呈現多空交戰。王光祥表示,過去五十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劇烈波動,主要都是受到兩岸關係緊張影響,即使遇到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衝擊,也是不到半年就回溫。

因此王光祥認為,升息、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政策頂多造成房市買氣觀望,影響有限,台灣未來與中國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房市也會越來越好。

王光祥指出,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等五大華人地區中,只有台灣房屋為永久財產,其餘國家只有﹁使用權﹂,這讓台灣房地產在亞太地區充滿吸引力。

此外,健保制度、舒適的氣候、合理的物價、安定的法規,也是讓台灣房地產具競爭力的原因。

他認為,中國大陸高資產人士至少有五千至六千萬人,只要有五%來台灣買房就夠了。加上現在台北市的容積率已經是四十年前的規畫,過去一戶三十坪面積規畫住六個人,如今四個小孩長大,原先的規畫早就不敷使用,衍生的住宅需求將造就可觀商機,因此,他對國內房市前景深具信心。

王光祥

出生:1945年

現職:三圓建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中華民國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學歷:台大農經系研究所

經歷:國際獅子會300-A2區總監

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