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大敗無可怨 左丁山


2009-02-13  AppleDaily


 

男 拔萃校長張灼祥對記者快人快語,講明自己會延遲退休,原因似乎只有一個,就係以一百三十五元買咗滙控,買咗幾多,無謂逼佢講咯,尊重私隱啦,但滙控近日作 價係五十九元左右,每股已蝕咗七十六元,約五十六巴仙,好傷喎。另外,葉劉淑儀議員又話揸住不少「美國銀行」與「美林證券」,因為佢親愛的已故丈夫教落, 買美股要買美銀與美林,如果呢兩間公司唔掂,美國都會好唔掂。葉生講得好鬼啱,想唔到嘅係美林唔掂,美銀被迫買入美林,變成兩個都唔掂,相信葉劉持有呢兩 隻股票,損失嚴重。

新加坡李太何晶又係投資專家,主理淡馬錫七年,去年淡馬錫資產總值損失31%,唔見幾百億港元,於是雖然佢貴為李顯龍總理夫人,一樣要退位讓賢,辭去CEO一職,由澳洲人,前Rio Tinto行政總裁Goodyear接任。

挪 威方面,因石油蘊藏豐富,誠恐有枯竭之日,老早成立一個石油基金,每年由石油收益撥款過去,至今已滾存逾三千億美元,交由一隊專家投資,主管人學歷幾得 意,在奧斯陸讀經濟,到美國讀MBA,去日本神戶大學讀財務,去德國讀哲學,返挪威做大學教授,可講知識豐富,國際視野十足,非一般人可比。後來挪威石油 基金覺得投資要有「綠色」、「道德倫理」嘅規範,於是搵咗呢位先生做投資顧問,後來佢成為阿頭o忝。咁嘅背景,投資好叻嘞啩,醒過我哋張校長、葉劉議員 吖,點知唔係,去年居然重手買入雷曼股票,輸到吔吔聲,基金全年損失18%,香港所有雷曼苦主加埋嘅損失,可能唔夠呢位哲學教授咁多。

 

哈 佛大學叻唔叻呢?巴閉到極,係全球最富有大學,上一個十年度嘅投資回報(複利增長)係13%,稱譽全球,哈佛大學每年嘅總經費有35%來自基金投資收益, 但○八年就遇上滑鐵盧,哈佛基金由三百七十億美元跌至二百九十億美元,跌咗八十億美元或21.6%。教授L從美國電郵通知左丁山,哈佛基金將裁掉四分之一 嘅職員!從香港著名中學嘅校長到世界上最聰明醒目之人,皆於○八年投資失利,輸到直晒,怪政府呀,怪上帝呀,上街示威呀?搵民建聯伸寃呀?無謂嘞,成年人 投資風險自負,怨天怨地鬧政府,不但無補於事,仲會傷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

簽上億封口密約 微風廖鎮漢大敗黑松家族

2010-6-24  NM





老字號飲料大廠黑松公司,最近完 成董監事改選,微風廖家原本可能被逐出董事會,不料最後大逆轉,董事席次還從1席增加到2席。本刊調查,微風大勝關鍵,在於廖鎮漢大膽跳過黑松第二代,私 下祕密與黑松第三代張斌堂結盟,雙方簽下一紙密約,約定「廖家全力配票,讓第三代張斌堂當選最高票董事長;張斌堂則保證,原只有1席董事的廖家增為2 席。」密約中還有保密條款,誰透露此事,需付上億元賠償金。張家人說:「第三代作法根本是引狼入室!」

廖鎮漢小檔案

年 齡:39歲

家庭:妻孫芸芸,育有1子1女,微風廖偉志獨子

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企管、日文雙修

簡 歷:24歲回國,協助父親承租開發黑松舊廠址,經營微風廣場,成為年營業額85億元以上的精品商區。

現職:微風廣場執行董事、微風國際董事 長、僑漢董事長、三僑國際董事

張斌堂小檔案

年齡:57歲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碩士

經歷:黑松 公司董事

現職:黑松公司董事長、來亨投資董事長

六月十五日,老牌飲料上市公司「黑松」,召開股東常會,創辦人張氏家族第三代 的張斌堂,以黑馬之姿竄出,擠下原本掌權的第二代,奪下董事長寶座,意外地提前接班。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原本極有可能被踢出黑松經營團隊的微風廖家,卻拿 下二席董事,連時尚名媛孫芸芸的老公、微風執行董事廖鎮漢也進入董事會,微風大獲全勝。

家鬥 密約引微風

本刊調 查,微風廖家這次在黑松股權戰大勝,關鍵就在廖鎮漢的暗中操盤。擁有八十五年歷史的黑松公司,一直是由創辦的張氏家族所掌控,近年來公司大權都落在第二代 手中,但日前第二代的董事長張道宏和前總經理張道榕二個堂兄弟,卻爆發嚴重內訌,張道宏引進微風後,被其他家族成員罵到臭頭;沒想到,現在連沒有浮上檯面 的第三代張斌堂,也私下和微風簽密約,讓微風勢力更進一步擴大,也讓張家成員相當震驚。

根據黑松原本股權分配,張家第二代跟第三代握有黑松 四○%以上的股權,只要團結,就能輕易把微風廖家趕出黑松董事會。不過本刊調查,之前與家族成員站在同一陣線的黑松第三代張斌堂,早與廖鎮漢「暗通款 曲」,謀密結盟,雙方還簽下一紙「密約」,才讓廖鎮漢成功拿下二席董事。

黑松張家成員就質疑:「張斌堂這麼做,比起第二代的張道宏有過之而 無不及。當初讓微風一席董事,叫『引清兵入關』;如今微風又多一席,是不是該叫『引狼入室』呢?微風的野心這麼大,如果一不小心,黑松很有可能被廖家給吃 掉。」

和解 第三代上位

本刊調查,今年五月間,廖鎮漢已經提早布局,透過中間人與張斌堂取得聯繫,廖鎮漢甚至釋出不 惜拉下張道宏,支持張斌堂當上董事長的訊息,終於打動張斌堂。了解內情人士透露:「六月一日,張斌堂跟廖偉志、廖鎮漢父子簽署密約,內容主要就是支持張斌 堂出任黑松董事長;張斌堂則承諾,協助廖家多拿下一席董事。至於原本跟微風關係友好的張道宏,也得廖家承諾,雖解除董事長職務,不過仍保有董事資格,留在 黑松的經營核心。」

這位人士說:「因為擔心協議書曝光、合作破局,甚至引來其他勢力撻伐,雙方特別訂立『保密條款』,明確約定,任何一方如 果洩漏協議內容,就必須賠償對方上億元的高額違約金。」針對此事,本刊向張家和微風查證,微風高層說:「我們的立場,是不予證實。」張斌堂方面則回應: 「我們不太清楚。」雙方不承認也不否認。

就在簽署密約的隔天,六月二日,廖鎮漢所布的局便逐一上演,先是張斌堂代表黑松家族,跟堂叔張道宏 共同召開短短五分鐘的記者會,會中雙方握手言歡,大演和解戲碼。六月三日,黑松召開臨時股東會,原本「解除董事長張道宏、微風廖偉志董事資格」、「追究人 謀不臧的法律責任」等不友善的提案,都由張斌堂的哥哥張斌炎提議擱置,也獲得通過。

結局 按劇本演出

同一天的臨時股 東會,也選出新的董監事名單,一切按劇本演出。張斌堂順利拿下第一高票,張道宏排第二,廖偉志、廖鎮漢父子,分居三、四名,至於原本黑松第二代帶頭跟微風 對抗的董事張道榕、監察人葉淑玲夫婦,意外地消失在名單當中,硬生生被幹掉,二人難掩落寞,葉淑玲當場落淚。

因為擔心合法性的問題,六月三 日臨時股東會之後,黑松並沒有依慣例立刻開董事會、選出董事長,而是二週後的六月十五日上午在中壢廠召開股東常會,再次選舉董監事,選舉結果與排名和上次 臨時股東會完全一樣。

當天下午,黑松董事會移師台北總公司召開,二次股東會都沒有現身的廖偉志及廖鎮漢父子,終於以董事身分親自出席。新的 董事會經過投票,張斌堂真如密約所說,獲得最高票當選董事長,微風廖家則拿到二席,悶燒一個多月的黑松「茶壺風暴」,總算暫時塵埃落定。

表 面上,黑松家族第三代張斌堂拿下董事長寶座,延續張家經營權,贏了面子;實際上,微風廣場廖家非但沒被踢出董事會,還多拿下一席董事,才是贏了裡子。廖鎮 漢初試啼聲,代替父親操兵,可以說功不可沒,也奠定了接班的基礎。知情人士說:「為了培養廖鎮漢,廖偉志這一次完全放手,廖鎮漢也證明,自己不是紈絝子 弟。」

締盟 架空主戰派

一九七一年次的廖鎮漢,以往給人的印象,只是個愛泡夜店的富家子弟,沒有商場廝殺的實戰經 驗。這一次初試啼聲,在父親授權下,召集幕僚跟律師團,出面迎戰黑松家族,一個月內就讓微風「吹垮」黑松家族的團結,贏了漂亮一仗。

知情人 士說:「為了黑松一戰,廖鎮漢幾乎天天找幕僚開會,研擬對策。」據透露,黑松第二代張道榕反對微風介入,他打算在臨時股東會改變遊戲規則,企圖根據《公司 法》規定,以掌握過半股權,透過投票修改董事票選辦法,拿下所有董監事,把廖偉志跟張道宏二人趕出黑松董事會。

但廖鎮漢也不是省油的燈,他 知道後,一面透過律師團發函主管機關、敵對陣營,用法律手段,壓制張道榕這一派的氣焰;一面則積極尋求中間人穿梭,希望跟黑松張家的「主和派」搭上線,瓦 解「主戰派」的攻勢。

第三代張斌堂就是主和派。本刊調查,就在五月下旬,張斌堂成功串連家族第三代成員,以「世代交替、專業經營」的訴求, 站上制高點。廖鎮漢見機不可失,鎖定張斌堂作為談判對象;知情人士則說,黑松張家內訌嚴重。三年前,張道榕就因不被家族信任,被迫交出總經理職位,而讓形 象清新的婦產科醫師張道宏當上董事長。現在,張道榕想上演王子復仇記、要復辟,其他家族成員怕他野心太大,侵害家族整體利益,才會轉而傾向食品本科出身的 張斌堂。」

逼退 廖家收漁利

知情人士說:「這次,張斌堂以家族利益的大帽子,逼退張道榕跟張道宏。原本是張道榕想回 鍋,踢走張道宏,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張斌堂跟微風廖家父子反而成了大贏家。」

對於這樣的說法,微風回應:「誰主動、誰被動,其實 不重要,現在紛爭落幕,我們希望回歸平靜。」至於張斌堂方面則說:「是微風主動找上門,我們跟微風的合作關係,絕對沒有『私下』、『密會』的問題,我們做 什麼都是為了黑松的利益。」

早在今年四月,張家發現微風廖家有意入主黑松企業後,張家就展開「護家行動」,沒想到,雙方鬥到最後,張家主戰 派還是慘敗。會如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關鍵在於股東會召開前,張家再度鬧分裂,給了微風廖家趁勢坐大的機會。原先家族共識是由張斌堂出任董事長,張道 榕任總裁,薪水比照董事長,但張道榕希望掛名黑松旗下資產公司董事長,胃口太大,家族其他成員都不以為然。」

第三代張斌堂和微風廖家簽密 約,張家成員都知情,只有張道榕不知。瞭解內情人士說:「張道榕最後一刻才知密約一事,他認為被家族出賣,事後他想扳回局面,提出更優惠條件,但廖家因已 簽約,不能反悔。這件事讓廖偉志因此臉色鐵青好幾天。」但張道榕否認有此事。

這次經營權之爭,以黑馬姿態竄出的張斌堂,食品本科出身,擁有 美國碩士學位,也是來亨投資董事長、台灣綠藻公司董事。他在黑松大家族脈絡中,跟張道宏、張道榕並非同一個直系血緣,相對來說形象清新;而張斌堂跟廖偉志 沒有特別私交,跟廖鎮漢也只有公事上的接觸。

停戰 嫌隙埋伏筆

黑松家族內訌,讓微風廖家漁翁得利,原本全力反撲的第 二代張道榕,目前只取得「監察人」一席,黑松老臣說:「監察人雖然不像董事擁有決策權,但是有監督權,就算不能主導公司的走向,但至少可以『亂』。張道榕 雖然落敗,但還是留下後路,埋了伏筆。」

而在黑松一戰中,大獲全勝的微風廖家,第一代廖偉志,白手起家成立三僑實業集團,擁有數十億元身 價,因為經營微風廣場,變成黑松的房客。三年前張道宏接任黑松董事長,才把廖偉志找來當董事,埋下經營權之爭的伏筆。至於廖偉志的獨子廖鎮漢,還不滿四十 歲,澳洲留學回國之後,就擔任父親的左右手,他跟妻子孫芸芸,把微風廣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去年一年營收,就達八十五億元。

微風廖家進入黑松 企業後,已經拿到二席董事,成果輝煌;陪伴很多人成長的黑松汽水,在創立八十五年後的今天,爆發家族爭產內訌,給外人入主一個極好的機會。目前黑松爭奪戰 火,雖然暫時稍歇,但張家第二代、第三代和微風廖家,只要有一方不滿意,戰火立即會再度點燃,這個近百年的老店最後會花落誰家,有待後續觀察!

黑松土地資產多

資料來源:黑松年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7

斯皮爾伯格:電影業將面臨「大敗局」,150美元一張門票不是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86.html

【導讀】「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來源:Variety

據好萊塢知名媒體《Variety》記者大衛•科恩(David Cohen)報導,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與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兩大導演週三在南加州大學參加行業會議時表示,電影行業未來將面臨大規模的崩潰局面,整個行業將出現「內爆」現象。

當前,好萊塢每年都會針對符合大眾興趣的影片投入巨額資金,但隨著網絡與電視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家裡觀看電影。因此,斯皮爾伯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好萊塢這種賭徒式的押注形式將會爆裂開來,最終對整個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盧卡斯則表示:「電影工作室砸入了大筆資金拍攝電影,但這種模式並不會一直奏效,其最終會導致電影工作室的焦點變得越來越窄。屆時,人們會拋棄它們,讓電影工作室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斯皮爾伯格分析指出,許多娛樂形式正在跟電影爭奪觀眾的注意力,但現在大多數電影工作室寧願投入2.5億美元拍攝一部電影,也不願意花精力做一些個性化的小項目。他說:「這種情況將導致整個電影產業陷入大規模的崩潰局面。屆時,電影行業將會出現『內爆』,有三部、四部甚至更多大製作的電影慘敗收場。」

盧卡斯預計,電影院行業也將發生改變,最終變成類似於百老匯的存在。他說:「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盧卡斯說:「高預算製作的電影將在影院播放,且票價非常高,其他小成本電影則會在小屏幕上播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這種情況出現了。比如,《林肯》(Lincoln)和《紅色機尾》(Red Tail)就幾乎沒有在影院上映。或許你們會說,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已經無法讓他們的電影進入影院。」

作為好萊塢最知名的導演和製片人,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兩人對電影行業未來的悲觀預期讓人擔憂。當然,我們也無需過分擔憂,畢竟仍有許多電影上映後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而且面向小屏幕的電影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6

Coach為何大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37322.html

Coach是如何成為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奢侈品牌。

侈品品牌Coach正在經歷一段糟糕的時光。10月底,Coach公布了201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美國本土持續疲軟導致整體銷售額同比下滑19%,全球銷售額僅上升4%。自年初以來,Coach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近40%。

Coach的表現不能歸因於行業問題。今年,奢侈品品牌表現最好的開雲(Kering)與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全球指數(MSCI World index)同步,而最差的Coach則比這一指數低了40%。

北美市場占到Coach整體業務的70%,但第一季度Coach北美同店銷售額下滑了21%。作為一家美國本土的奢侈品品牌,Coach在美國市場擁有強大的店面網絡。2011年,Coach還是美國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品牌,擁有32%的市場份額。但在過去3年中,Caoch在北美市場受到了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的有力挑戰,如今已經開始落後。

 

那麽,Coach為何在短短幾年中就在核心市場中敗下陣來?

輕奢侈 Coach的成功基於“輕奢侈”這個討巧的品牌定位,它一直在告訴目標用戶“我是奢侈品,但是又沒有老牌奢侈品那麽貴”。正是這種性價比的策略讓Coach在過去十幾年獲得了高速的成長,但這種上下兼顧的品牌定位本身就是個危險的策略。市場環境好的時候,這個定位可以讓Coach獲得快速地增長,但是市場環境糟糕的時候,Coach很容易迷失方向,把握不好平衡度。

戰略錯誤 Coach在美國市場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喪失了平衡度,過度依靠折扣店。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Coach銷售額大減,於是Coach推出了折扣店,同時還推出了兩款價格下調了30%的手包。此後折扣店和低價產品越來越多。如今,Coach北美的零售店中,10家之中有6家是折扣店,而行業的平均水平是1家。折扣店短期提升了Coach的業績,但是並沒有解決實質的品牌和產品問題,反而稀釋了品牌價值。

產品 Coach本身的產品實際上也有很多問題。Coach與老牌奢侈品的區別一直是產品更新快,更時尚,但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三成顧客對Coach品牌持有好感,品牌關聯詞被提及最多的是“性價比、打折、不夠時尚”。對於一個奢侈品品牌來說,如果產品不夠特殊,即使門店和市場開拓再多也是沒用的。

對於Coach來說,一個壞消息是它在北美的業績未來幾個季度還會更差。Coach首席執行官Victor Luis稱,第一季度的業績符合預期,主要是由於公司策略性地減少了北美地區手袋業務的促銷活動。Coach此前向分析師透露,計劃於未來數月內關閉北美20%的全業務門店。但最新的財報顯示,其北美市場的門店凈增加了1個。

好消息是,Coach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並且也在進行大幅度地調整。Coach計劃逐步關閉稀釋品牌價值的工廠店、減少折扣優惠,又同時增加定價較高的時尚新品供應,並更新門店概念、進行全新定位的市場推廣,希望從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奪回部分市場份額。

除了挖來著名的設計師斯圖亞特·維佛斯,Coach正在打造更出色的百貨店中店和更註重客戶體驗的旗艦店來彌補關店的損失。Victor Luis表示,Coach會在東京、紐約等多個全球重要據點揭幕首批現代時尚奢華零售店。

不過,對於一個價值稀釋的奢侈品品牌來說,調整很難立竿見影。和其他行業不同,奢侈品品牌通常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留給Coach的時間也不會太多,在Coach比較依賴的中國市場,這家公司的增長速度也降至兩年來最慢:上季度為20%,本季度只有10%。Coach顯然是在為過去十幾年的高速成長付出成本——在高速成長的時候缺少改變的遠見和勇氣。有些改變必須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錯過了就會很難,商業就是這樣。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38

”大敗局“小馬奔騰:“在最好的時間,我們至少錯過了三次機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9/147575.html

i黑馬:最近的一出”宮鬥“戲碼令”困境“中的小馬奔騰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經歷過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再遇艱險。而最早,小馬的發跡在圈內可謂是風光無二,尤其在2010年到2012年期間上升勢頭強勁,曾有多次上市的好時機,但最終未果。對此,鐘麗芳仍表現得猶有不甘,“我覺得我們在最好的時間錯過了幾次機會,至少三次”,“如果當時真的上市了,一切可能就不一樣。”

近期,小馬奔騰公司創始人李明遺孀、小馬奔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現任法人、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金燕發文稱公司公章及營業執照被股東未經授權帶走。11月3日,一張帶有公司公章的公文宣布:李明之姐李莉將出任公司新一任董事長。小馬奔騰內部湧動已久的股東內鬥最終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走到了臺前。
 
從今年1月創始人李明突然病逝以來,小馬奔騰這家內地曾經的影視企業新貴經歷了太多的風浪。前不久在《匆匆那年》發布會上,當時還是公司董事長的金燕曾說,對於小馬奔騰,2014年“是非常慢、非常艱難的一年”,“無論是資本市場對公司的評價,還是我們自己運營上的困難,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要面對。”
 
現在看來,隨著股權內鬥再起,更大的困難恐怕還在後頭。
 
大起大落
 
如今的小馬奔騰可謂人心離散。寧浩、孔二狗等大牌編導們紛紛離去。管理層方面,今年先後離職的有小馬奔騰院線公司的總經理崔麗為、演藝經紀公司總經理曾鵬宇、副總裁宗帥、宣傳總監馬可和主管電視劇業務的副總經理夏梅,以及進入公司12年、長期擔任小馬奔騰對外發言人的副董事長鐘麗芳。雖然目前仍保留了股東的身份,但後者的事業重心已轉向了其新創立的君舍文化以及主攻演出市場的合資公司中國百老匯。
 
實際上,單就項目而言,小馬奔騰在2014年還挺值得期待——公司主導的新片《太平輪:上集》《匆匆那年》均為今年賀歲檔的種子選手,寧浩之前大賣11多億元的《心花路放》小馬奔騰也有參投。
 
對於困境中的小馬奔騰而言,高品質項目的推出無疑是一種價值證明。之前有消息稱,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正在洽談收購事宜。這也被相關人員向筆者私下證實,且其表示有意收購小馬奔騰的還有其他大型企業。不過,眼下的“宮鬥”恐怕是潛在的投資者們最不願看到的。
 
相比國內其他很多同類公司,小馬奔騰的故事有一個令人艷羨的開頭,其在內地影視業的發跡之快實屬罕見。2009年,公司獲得了霸菱亞洲的4000萬美元投資(編者註:這是當時中國影視界最大的一筆融資,金額甚至超過了博納在納斯達克的IPO)。這一年,小馬奔騰影業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試水電影的頭一年,公司即投資了《機器俠》《花木蘭》《功夫夢》等8部電影,其中5部都是主投。
 
2010年是小馬奔騰全面崛起的一年。電影方面,公司主導的《劍雨》以大片姿態上映。電視劇方面,2009年的《我的兄弟叫順溜》熱播一時,2010年的大熱劇目、高希希執導的新版《三國》同樣也由小馬奔騰承制。相比具體項目,大批知名編導的加盟更是使得小馬奔騰迅速在業內聲名鵲起,從電影名導吳宇森、寧浩、張一白,到電視劇大導張建棟、高希希,再到知名編劇蘭曉龍、朱蘇進、孔二狗……眾多影視大牌的名字都和小馬奔騰聯系在了一起。
 
2011年10月,原本主攻廣告代理的北京雷明頓廣告有限公司正式改制為北京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隨後不久公司即遞交了上市申請。2012年,小馬奔騰又和印度傳媒巨頭信實(Reliance Mediaworks)聯合以302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著名特效企業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其中小馬奔騰持股高達70%。這樁蛇吞象式的收購令其在國內外業界暴得大名,當時的小馬奔騰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這也正是公司由盛轉衰的開始。收購數字王國讓小馬奔騰出盡風頭,作為公司代言人的鐘麗芳頻頻在各大媒體報道和各電影節論壇上亮相。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公司的項目減產和上市多次遇挫,直到數字王國的轉手。事實上,這樁收購始終也未見實際成效,無論是合建後期基地的計劃,還是合作新片《安德的遊戲》(Ender’s Game)——數字王國投資、制作的這部特效大片最終由完美世界影視引進內地。而在2013年7月,小馬奔騰悄悄將數字王國轉賣給了香港奧亮集團。進入2014年,隨著創始人李明的猝然離世,公司團隊迅速離散,小馬從此再未奔騰。
 
前車之鑒
 
曾經擁有如此的牌面,小馬奔騰為何沒能成功?對此,如今的鐘麗芳似乎仍猶有不甘,“我覺得我們在最好的時間錯過了幾次機會,至少三次”,“如果當時真的上市了,一切可能就不一樣。”
 
然而,現實卻沒有“如果”。實際上,小馬奔騰近年來的大起大落,幕後的經驗教訓很值得當年內地的很多影視企業深思。
 
首先是“背景”的潛在成本。小馬奔騰進入電影業之初就讓人感覺頗有點“背景”,其在2009、2010年崛起之初就跟央視、中影等大型國企多有合作。當時小馬奔騰的主營業務尚為影視劇和廣告代理兩大板塊,其中後者的業務基本以央視的欄目廣告為主,這也是整個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影視行業耗費巨大,若有政商資源等“背景”在手,無疑是能令事半功倍的巨大利器。不過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這也可能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在新一屆政府執政和反腐力度空前的情況下。就此而言,小馬奔騰和近來的樂視就都是例子。十年創業,一朝崩盤,也未必都是危言聳聽。
 
其次則是企業的股權結構。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股權結構混亂或許才是小馬奔騰的病竈所在。一方面是創始人所持股權未能順利轉移給其法定繼承人,另一方面則是股權代持的存在——按照金燕的說法,李明姐妹李萍、李莉所有股權均為代持,但關鍵這又缺少相關的證明文件。
 
實際上,類似的代持在國內也很普遍。放眼時下內地主要的私營影視公司,幾乎都有創始人直系親屬持有大量股權的情況。長遠來看,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暗礁所在,尤其是意外發生時,其很可能會加劇公司內部的動蕩——當前股東之間的明槍暗戰才是小馬奔騰人心離散的根本原因。之前公司頻繁接觸各路投資人,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更換戰略大股東,以求穩定局面。然而股權結構明晰是投資人對企業的必然要求。如今破局未成,內鬥卻已惡化至此,無論眼光怎樣長遠的戰略投資人想必也只會避而遠之。
 
“全產業鏈”之惑
 
此外,小馬奔騰幾年來的大起大落,也顯示出了當前內地影視業流行的全產業鏈戰略的弊端。
 
說到底,全產業鏈戰略的流行還是出於企業對上市的需求。之前華誼兄弟即采取此策在內地率先上市,之後其經驗也為後來者所一再效仿。畢竟,電影業務先天缺乏穩定性,規模也相對有限,因此企業為了達到上市的業績要求,往往會開拓其他相關業務,例如電視劇、藝人經紀,以及終端的影院、院線,乃至遊戲、主題公園等。
 
然而全產業鏈戰略的根本弊端也就在於四處開花。例如終端的影院建設,小馬奔騰進入同樣是在2010年,當時公司就喊出了“每年開發10—15家影院,第一階段在國內建成400塊銀幕”的目標。涉足終端無疑是基於完善產業鏈的考慮,打通上下遊固然也是投資人愛聽的“故事”,然而問題在於:如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到相當的規模,影院業務終究只能增加一堆零售店而已,產業層面的戰略價值根本無從談起。再考慮到今時今日這塊市場的競爭門檻和已然虛高不下的成本,貿然進入難免勞而無功。
 
同樣,現在看來,小馬奔騰收購數字王國也可說是一次華而不實的“講故事”。一邊是老牌電影產業中的老牌企業,一邊是新興市場的一家新興公司,體量、資歷差距顯著。數字王國之所以走到破產,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整個北美特效行業的積重難返。小馬奔騰這樣的新公司以蛇吞象且還想扭轉乾坤,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實際上,這樁交易在很多人看來,從其謀劃之日起就是幕後實際操盤手“左手倒右手”的遊戲。接盤數字王國的奧亮集團與小馬奔騰之間本就存在各種投資關聯。單從賬面上看,數字王國這一進一出在財務上對小馬奔騰並無虧損,但重要的是後者在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機錯失了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四面出擊的戰略也使得企業的既有優勢被顯著削弱。小馬奔騰之前最為人看好的還是其在短期內集聚起來的品牌創作團隊和項目開發能力。2010年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李明也一再強調公司要以內容、產品為主導,“這一行還是看作品的”。然而這一點後來並沒有得到真正貫徹——2011年公司最終推出了5部電影,2012年只有3部,2013年4部,這其中在市場上真鬧出了點動靜的也只有《將愛》《黃金大劫案》等寥寥幾部。
 
項目的突然減產顯然與企業的上市企圖有關。鐘麗芳也承認,減產“主要還是出於上市的顧慮,擔心一個片子的風險影響到公司的整個業績。”但另一方面,這恐怕也跟小馬奔騰篤信不疑的全產業鏈戰略分不開——畢竟,每一塊業務都需要一份精力,業務的四面開花自然會使得企業的人力、智力等資源都面臨分攤。長此以往,既有的強項自然難以保持優勢。
 
做大和做強並非一回事。對於時下中國的影視公司來說,業務多元化自然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然而同樣需要深思的問題是:影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應是什麽。要知道,眼下固然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從長遠來看,任何行業都必然會有起起落落。而當潮水褪去時,誰都會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遊泳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36

臺灣國民黨選舉大敗 馬英九請辭主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57

183138-XXL

身為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今日宣布請辭臺灣國民黨黨主席,因周六結束的選舉中國民黨慘敗,22縣市中國民黨只拿下6席,民進黨拿下13席。國民黨敗選令臺灣股市承壓,因馬英九政府的政策可能改弦易轍,包括原本利多股市的證交稅大戶條款修正案。

據臺灣媒體12月2日消息,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今日下午三時召開中山會報時,宣布請辭黨主席。

隨後臺灣國民黨發布新聞稿稱,馬英九明天將正式卸下黨主席職務。

國民黨上周六敗選當晚便出現離職潮,黨祕書長曾永權請辭。臺北市長郝龍斌翌日宣布辭副主席,副總統吳敦義昨日跟進。

國民黨目前尚有5名副主席,依序是曾永權、洪秀柱,即將卸任的嘉義市長黃敏惠,新北市長朱立倫,連任失利的臺中市長胡誌強。

國民黨黨章規定,黨主席由總統兼任,如果馬英九辭黨主席,必須3個月內召開臨時全代會,討論是否修改黨章並改選,在這之前,將依副主席順位代理。

據了解,曾永權無意代理主席,可能由立法院副院長兼黨副主席洪秀柱上陣。洪秀柱2日受訪表示,“輪到誰,誰就該扛起責任”,“如果大家都走光了,誰來維持黨運作?”

5ec9e3bc2b76d6e
國民黨第三副主席洪秀柱

周末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22縣市中,國民黨只拿下6席,民進黨13席,無黨籍3席。“九合一·地方選舉”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選舉,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里長等。

d835099

國民黨敗選的消息還令臺灣股市拋壓增大,本周兩個交易日跌幅近1.7%:

QQ圖片20141202165409

福邦證券分析師陳唯泰並指出,馬英九政權因敗選遭到嚴重挑戰,馬政府的主要政策可能改弦易轍,其中包括對股市影響重大的證券交易所得稅。

分析師指出,原定周四審查的證交稅大戶條款修正案的進度值得觀察,若能過關,對股市將會是重要的利多。只不過,目前是內閣總辭的看守內閣狀況,預料此案快速通過的機會可能不大。

所謂“大戶條款”修正案指證券交易大戶每年售股超過10億臺幣即課征證所稅的門檻,應提高至50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05

央行幹預心酸史——索羅斯大敗英格蘭央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37

俄羅斯央行在匯市幹預屢遭挫折可能會讓英國央行再次回想起1992年9月16日那個黑色星期三。對於央行而言,傾盡全力避免本幣貶值從來都是一場無用功。

當時一位擔任英國央行交易員並直接參與外匯幹預的過來人表示,“我們計劃用一個足夠規模的幹預讓市場知道我們的確在幹預匯市。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市場的拋售一浪高過一浪。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緊盯市場的報價和反饋。隨後我們意識到,周二數十億資金來支撐英鎊的效果在周三很快就煙消雲散。政府(央行)的神話就此終結。”

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累計動用了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大名鼎鼎的索羅斯則在這一戰中名利雙收。

20141215_black_0

BBC之英格蘭央行潰敗全紀錄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央行如果從打壓本國貨幣的角度出發來幹預匯市都會比較容易成功。以瑞士央行為例,為了維護歐元對瑞郎在1.20的下限,央行不斷拋售瑞郎,至今為止成效斐然。

而那些試圖控制貨幣貶值的央行,最終的結局都是向市場認輸。更何況俄羅斯目前的狀況比當時的英格蘭還要危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024

大敗局:1億美元TMD怎麼虧成了20萬?! 美股基金策略

來源: http://xueqiu.com/3917237536/36121161


$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 $阿里巴巴(BABA)$ $道瓊斯指數(DJI30)$ $FIREEYE(FEYE)$ $上證指數(SH000001)$ $蘋果(AAPL)$ 

1月份,美國投資圈熱議的一件事就是一家名為“Canarsie  Hedge Fund”的對沖基金在對客戶的郵件中承認,它們已經將客戶的投資虧到只剩下20萬美元,而據測算,這支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有1億美元左右。盡管作為機構投資者,階段性大虧不是新聞,但是在人們一致認為的美股牛市階段,發生如此聳人聽聞的跌幅,還是令人疑惑,這幫家夥到底做了什麽?盡管具體情況尚未清晰,但是通過相關人士透露的片段信息,我們似乎可以大致勾勒出緣由。

Canarsie令業界關註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其主要負責人並非泛泛之輩,它的掌門人Kenneth deRegt之前長期在摩根斯坦利任職,而且諷刺的是其在摩根斯坦利任職期間,負責的正是風險管理部門。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作為一名基金的客戶,看到其操盤手之一是知名投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頭頭,是不是會感到這支基金應該更加安全?

而這支基金實際操盤手也小有名氣,名為Owen Li,曾經是Galleon Fund Management的交易員,年僅28歲。Galleon的故事是因為內部人交易自控而掛掉,而起發起人Raj Rajaratnam則正在監獄服刑,當時Li並未受到刑事方面的牽連。他在2013年發起了Canarsie,主要聚焦於科技、能源、金融板塊的股票,在2013年,這支基金曾經取得50%的收益,與當年主要指數相比,這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成績。據熟悉Li的人透露,Li的操作風格大膽,喜歡采用杠桿和融資,曾經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下重註,當時獲利頗豐。而在2014年,他好運不在,他幾次投資這兩年IPO不久的股票上,都不太成功,據說在FireEye和Splunk上損失極大。看看FireEye去年的走勢,似乎可以估摸,Li很可能是期權、杠桿、融資等手段用上,且操作目標過於激進。


據2014年3月披露的數據,當時Canarsie當時的凈資產為9800萬美元,除去杠桿、借貸資金,其實際管理的資金應該在6000萬美元左右。所以,所謂的一億美元虧成20萬美元的說法略有誇張,不過即使這樣看,這虧損額度也依然震撼。據熟悉內情的人透露,實際上在3月,Canarsie的主要做市商摩根斯坦利即表示對其操作蘊含的巨大風險表示擔心,而Canarsie還聘請了獨立的咨詢機構做相關評估,但是顯然並沒有什麽更積極的舉措。在一個月後,摩根斯坦利進一步警告Carnarsie,認為它們需要把資產轉移到另一個結算公司,因為它們關心的風險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而幾個月後,高盛成了Carnarsie新的結算公司。

目前最新進展是,Li已經下課,而deRegt接過了該基金的業務,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令人焦頭爛額的爛攤子。在寫給客戶的郵件中,Li曾經寫道,“在過去三個星期,我采用了簡單來說一系列過於激進的操作,包括看多方向價格的期權,也包括一些直接的股票操作”,他向投資者表示“抱歉”,不知道投資者們看到這封郵件,是否心中千萬匹草泥馬在奔騰,”要道歉有用,要警察幹嗎?!”。

從Canarsie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在所謂牛市中,往往容易讓操盤手和投資者都無視風險和潛在的危機。在牛市中,很多投資者往往因為一時的巨大收益而過度自信,甚至膨脹,進而釀出災難性後果。在我過去介紹一些ETF的時候,也有讀者看看其收益,生出“不過如此”之感,實際上,評價一支基金,收益只是一方面,它確實也是重要的要素,但是波動性、流動性的要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希望各位投資者從Canarsie的故事中吸取教訓,激進操作需要避免,風險控制時刻牢記,你曾經贏得再多,都可能因為一兩次的投機賠個精光。 
 
@佐羅投資劄記 @forcode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37

創業別做先烈:中國3D虛擬世界創業5大敗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9/157018.shtml

創業別做先烈:中國3D虛擬世界創業5大敗因
蒲鴿 蒲鴿

創業別做先烈:中國3D虛擬世界創業5大敗因

今天,VR創業火爆,但中國3D虛擬世界先行者都成了先烈。

十年前,3D虛擬社區Second Life(第二人生)曾火遍全球。

每個登陸Second Life的人,都可以定制一個虛擬世界中的自己——“阿凡達”,你可以是時尚女魔頭、學生妹、男神、乞丐、披頭士、老爺爺,也可以當一只貓,一條狗,在里面遊玩、生活、工作,和真實世界一樣。

當然,你也可以在里面做生意,開賭場,開色情場所,做房地產……等你賺足了滿滿一籮筐林登幣(第二人生的虛擬貨幣),就可以依據轉換率,兌換美元。這是一個多麽奇妙的世界。

Second Life 起源於1999年。

創始人菲利普·羅斯達爾是個超級極客,他創立了林登實驗室。當時,他一心想造硬件,一個讓人們能夠戴上後就進入虛擬世界的設備。

不過,技術不給力,讓他的這個創想夭折了。

硬的不行,來軟的。2003年,他在電腦上創建一個軟件應用——3D虛擬世界,讓人們在這個三維世界里通關、社交。

隨著這個3D虛擬世界的叠代,最終通關的部分被去掉,僅保留社交屬性。

與傳統網絡遊戲不同,Second Life沒有什麽特定的規則,也沒有所謂的勝負成敗,這是一片全新的自由立體網絡空間,人們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做的事情,在這里都可以做,比如色情,比如賭博。

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2006年Second Life風靡美國,並很快波及全球。

2006年10月,註冊用戶超過100萬;

2006年12月,註冊用戶超過200萬;

2007年1月,註冊用戶超過300萬;

2007年2月,註冊用戶超過400萬;

2007年3月,註冊用戶超過500萬;

同一時間,美國湧現了一大批競爭者,如Active Worlds,There,Entropia Universe,Dotsoul,Red Light Center,以及Kaneva。

美國《商業周刊》曾封面報道《第二人生》,其他主流媒體也紛紛跟進,全民歡呼3D虛擬世界的到來,投資機構也開始瘋狂地追捧。

這股風潮很快吹到中國。

2007年初,許暉在中國創辦了Hipihi,類似Second Life的3D虛擬社區。在許暉的設定里,Hipihi的居民將經歷5個階段:“開天辟地”、“女媧造人”、“天工造物”、“海市蜃樓” 及“社會初顯”。

當時Hipihi還屬於測試期,需要驗證碼才能進入社區成為居民。驗證碼遭到了瘋搶,最高竟炒到500元一個。

“當時真是一票難求,”許暉告訴創業家&i黑馬,“那時覺得,世界有多大,我們就有多大。”一批中文3D虛擬世界湧現,包括NOVOKing、uWorld等。

快速的衰敗

2006年至2007年,3D虛擬世界經歷了高速成長。2007年底開始,全球的3D虛擬世界卻迅速衰落。里面的居民們開始撤出,緊接著,早前高調入駐的商業機構也撤了。中國虛擬社區NOVOKing在2008年10月宣布項目失敗,公司員工無限期放假。

“所有的虛擬現實社區都遭遇嚴重的用戶流失。里面都是空城,死城,玩不起來。”NOVOKing當年的公關負責人王瑞斌告訴創業家&i黑馬。

而在回憶起Hipihi過山車般的盛衰過程,Hipihi創始人許暉感嘆:“35歲到38歲,我將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段時間獻給了3D虛擬世界,這個事情沒做成,算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五大敗因

為什麽3D虛擬世界在享受了瘋狂的追捧後,就如流星般迅速消失在夜空中呢?

創業家&i黑馬記者遍訪當年的創業者,他們還原了五大原因:

原因1:技術開發難度高。

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3D虛擬世界盡可能提供給用戶強大的功能,比如人物形象和場景盡可能地逼真。剛開始用戶不多的時候,跑起來沒問題,但當3D虛擬世界因為媒體的報道,投資人的追捧廣為人知後,湧入大量的用戶,每個新進來的用戶都會按自己的興趣構建虛擬社區,於是虛擬社區越來越發達,功能越來越強,場景越來越豐富,開發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

許暉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情形:

用戶玩得正高興,“哢”,閃退,系統崩了;

用戶玩著玩著,突然人沒了;

或者突然黑屏,好一會才緩過來;

有時候,人可以穿墻而過,或者周圍的人突然全部變成裸體。

許暉說,這是底層架構出了問題,需要推翻重寫代碼。這又會導致網站長久不更新,時間一長,用戶也不耐煩,開始流失。

原因2:帶寬不足和電腦配置不夠強

彼時,網絡寬帶也就每秒一兩兆,3D虛擬世界在這樣的網速下跑得十分費勁。虛擬世界里的小人經常卡得一動不動。3D虛擬世界視覺效果越好,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越高。比如電腦顯卡跟不上,圖像渲染的效果就差,有時候,人物形象模糊不清,邊緣盡是毛刺,表情僵硬,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原因3、商業模式不清

包括Second Life在內的所有虛擬世界平臺,都沒有建立起好的商業模式。

王瑞斌告訴創業家&i黑馬,當年王興(現新美大CEO)曾問過他的一個問題:“這個技術要解決用戶什麽問題?滿足他們什麽需求?”

“傳統的遊戲,可以通過付費點卡收費;如果遊戲免費,想打怪升級,就得購買虛擬道具。可這兩種收費模式在虛擬世界走不通。”王瑞斌解釋:首先3D虛擬世界用戶的增長有限,用戶上來發現沒有多少可玩的東西,也就不會為產品和服務花錢。

還沒等到3D虛擬世界的創始人們把盈利模式想清楚,2008年的金融風暴來了。

3D虛擬世界平臺前期多是VC養著,他們都這麽想:只要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就有投資人願意投。一旦投資資金斷裂,生存便岌岌可危。

金融風暴引發全球性資金緊張。“VC們就是觀望,不敢投。他們原本就不怎麽看得懂3D虛擬世界,另外對於其商業化能力也持懷疑態度。”王瑞斌告訴創業家&i黑馬,“投資人都見遍了,最後還是不投”。無奈,NOVOKing只能黯然關停。

Hipihi還沒正式上線前,僅憑中國的《第二人生》這個概念,許暉就拿到了1000萬美金A輪融資,很快Hipihi又融到了B輪。金融風暴同樣讓Hipihi後續融資舉步維艱。

原因4、用戶沒有創造能力和習慣

早期Hipihi玩家彭順豐告訴創業家&i黑馬,3D虛擬世界的用戶門檻比較高,需要用戶有比較強的創造力。

在傳統的網絡遊戲中,玩家通常會被引導,每一步要做什麽,任務很清晰。但在3D虛擬世界里,規則似乎消失了,完全靠用戶自主創造。不少在網遊中很出色的玩家,到了3D虛擬世界,卻不知道該幹什麽了。很多用戶嘗鮮後,很快流失。

“3D虛擬世界,只有想象力強的玩家才玩得下去。沈澱下來的都是綜合素質比較高的用戶。”彭順豐說。

許暉告訴創業家&i黑馬,當時Hipihi在大陸的註冊用戶有7.5萬,活躍用戶3000~4000人,真正具備創造能力的只有200人。

“3D虛擬世界還處於萌芽狀態,就像小資階層的生活方式,是逐漸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時間的洗禮,才真正被大家所接受。”另一位早期玩家“何必風月”如是說。

市場並沒有給3D虛擬世界啟蒙和培養用戶的時間。

原因5、移動大潮來襲

3D虛擬世界後來還遭遇了勁敵——Facebook 和Twitter開始興起。它們全新的社交方式迅速占領了用戶時間。

此外,隨著Iphone的崛起,移動互聯網加速到來,這敲響了虛擬世界的喪鐘。

許暉告訴創業家&i黑馬,“用戶不再守著PC,都跑去玩《憤怒的小鳥》。”

轉向移動時,Facebook和Twitter可以輕松應對,但在計算能力已比較強大的PC上都不能流暢玩耍的3D虛擬世界平臺,在手機上更跑不動。

“感覺我們被遺棄了,漂亮的城市成了死城。”許暉說。好些居民一直堅守,每天還在不停地建東西,“那是他們的家。”為了他們,Hipihi一直沒有關閉。最後實在耗不起了,2012年Hipihi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3D虛擬世界的鼻祖——Second Life,2008年後,也變得悄無聲息。2015年,有媒體報道稱,Second Life每月活躍用戶還有90多萬,這樣的用戶量級,實在不足一提。加上沒有新的概念,媒體已提不起絲毫興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VR。

VR 虛擬世界 失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52

開心網創始人6000字反思:錯過八大機會,兩大敗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2/157602.shtml

開心網創始人6000字反思:錯過八大機會,兩大敗因
程炳皓 程炳皓

開心網創始人6000字反思:錯過八大機會,兩大敗因

開心網從2010年就開始用戶活躍度下滑,最後轉型成為一家手機遊戲公司,不再是一家平臺公司。

i黑馬訊 7月22日消息,今日上午,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發表公開信,深度反思開心網在八年時間犯下的錯誤以及錯失的機會。昨日淩晨,開心網赴美上市5年未果,將回歸A股,而創始人程炳皓宣布離職。

程炳皓總結,開心網從2010年就開始用戶活躍度下滑,最後轉型成為一家手機遊戲公司,不再是一家平臺公司。而至於最終導致如此結局的原因,他認為既不是假開心網、也不是微博微信的競爭,而在於兩者,一是偷菜停車,也有生命周期;二是熟人社交不是剛需,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產品的最大支柱。

以下為公開信全文:

2008年我和幾位新浪的同事創辦開心網(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到現在(2016年)我離開,一共八年,這是我對自己八年的總結和告別。

其實我思想上的總結都還遠沒有完成,這篇文字總結就還更加缺乏章法,但是我昨天受到眾多朋友的熱情關心和關註,手機電量很快用光,特別是媒體朋友提出很多問題,只好現在倉促貿然發出了。也許再過幾年,我能再做一個開心網總結2.0。

開心網最輝煌的時候,已經被無數次解讀(包括我自己的解讀),我這里主要從不輝煌角度解讀。

2009年,很多人都認為開心網有機會成為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但是令我愧對投資人與員工的是,開心網卻從2010年就開始用戶活躍度下滑,最後轉型成為一家手機遊戲公司,不再是一家平臺公司,2015年開心人公司利潤有大幾千萬,這是開心人們聰明和奮鬥的結晶,但是確實離09年看到的“最好的可能”相去甚遠。為什麽?

以下就講一下,我看到的原因,但這肯定不是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這只是我個人做的一個複盤,歡迎指正。

先從人身上找原因,我個人的局限:

我創業前沒有全面統管過一條業務線,主要從事產品和技術管理工作,對於銷售、市場、投融資、公司戰略、公司治理、財務、法律,沒有實際經驗,有媒體評論說我“不夠商務”。

沒有重點管理過非產品技術類人員,比如銷售、市場、業務拓展,這些人員的管理與技術人員完全不同,對我來講有一個學習過程。

我喜歡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典型的工程師完美主義者天性,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條件不確定的事情偏保守。

我本性情商很低,也不喜歡合作,更喜歡完全掌控地完成一件事,不喜歡談判,不喜歡參加各種會議,也許我是輕度的“社交恐懼癥”患者。

再下來,是我對業務的思考。

“假開心網”打敗了真開心網嗎?

當然不。雖然我們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幾千萬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用戶被劫持走了,這件事的處理凸顯了我在剛創辦公司時候商業意識的不成熟,如果此事能夠避免,我們應該能夠有更多資源和時間,會對公司運營帶來很大幫助。盡管如此,我們的主流用戶群仍然用真正的開心網,在2011年我們終於迎來法庭最終判決,假開心網關閉。

微博、微信的競爭

是微博、微信打敗了開心網嗎?我的回答:不是。微博、微信的用戶群和我們的用戶群很相近,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的用戶活躍度下滑,是產品自身的特性和生命周期導致。微博、微信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過程,但這不是根本原因。

開放平臺

有朋友認為開心網推出開放平臺比較晚而且開放也不夠,並認為這是開心網用戶活躍度下滑的主因。我的意見:批評得很對,但是我不認為這是根本原因。身處互聯時代,我們應開放做企業,我們每一個人也都要持開放心態,如果開心網的開放平臺建設好,對於開心網毫無疑問會有很大幫助,我們當年這方面動作確實慢了,但是開放平臺對於留住用戶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我認為,真正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1 偷菜停車,也有生命周期。

社交遊戲,和傳統遊戲看起來有很大不同,樂趣的核心點在“社交”,其實應該稱作“遊戲社交”可能更合適。其用戶遍及男女老幼,因為是橫空出世地完全創新,用戶一開始得到全新的體驗,樂趣極強黏性極強傳播極快,但是終究也會有生命周期。

最重要的是,這種社交遊戲不像傳統遊戲,傳統遊戲可以不停地換新題材、新玩法,一直不停地做下去,而社交遊戲的樂趣在於人和人的一種新形式的交互樂趣-善意的玩笑,這種善意的玩笑經歷了幾次改良創新-從朋友買賣到爭車位到偷菜,人們對這種玩笑的笑感被用盡了。用戶不是對一款社交遊戲失去興趣,是對所有社交遊戲失去興趣。2011年之後,市場上基本沒有純粹的社交遊戲了,有的只是傳統遊戲加上社交元素。

這是開心網第一個“命門”。之前也有不少人提到,大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你應該專心做社交”。這就要說下一個產品上的命門,這一個命門,我沒有聽別人講過,是我自己的分析,對錯與否,看官自己品鑒。

2 熟人社交不是剛需,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產品的最大支柱。

論據,除了我們自己一路運營的體會,還包括中國市場的客觀狀況,事實上,之前除了我們,還有很多家公司致力於“熟人社交”,但是現在基本都已經不是主流產品。

我知道你要說,“微信”,解釋是,微信的核心黏性是“通訊”,通訊毫無疑問是最剛的剛需,微信是在通訊這個剛需的支撐下,附屬了朋友圈,也許用戶花了很多時間在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不是核心黏性。

微博?微博不是“熟人社交”,也許上面有熟人互粉,但那不是主流。陌陌?陌陌當然不是熟人啦,名字都寫了。

最後你要說“facebook”,對不起,我不生活在美國,對於美國的社交產品我沒有足夠的發言權,但是中美兩國互聯網發展這麽多年的歷史已經表明,兩個國家的互聯網產品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關於這一點,我們有很多的經驗教訓,試舉一例,中國市場的農場遊戲,社交因素體現在“偷菜”,這也是重要的核心樂趣,但是美國facebook上面最火的農場遊戲,社交體現在“幫忙和分享”,我們後來又推出了一系列社交遊戲,體現這種“幫忙和分享”,用戶的熱度遠不及“買朋友做奴隸”、 “貼條”,和“偷菜”。

再詳細講一下,我們對於“熟人社交”的體會過程。事實上,開心網剛發布的時候,是一個熟人社交網站,我們一開始就想做一個“好玩”的網站,有一些好玩的小應用,但是沒有社交遊戲。我找了新浪很多同事來,大家一開始對這種體驗很享受,新浪各種新老同事在開心網會師了,甚至有人“說程炳皓真奇怪,他從新浪辭職,卻出去後給新浪做了個內部網”,但是一段時間後,活躍度開始下降,感覺是“大家沒得聊了”,在各種探索中,我們註意到,我們開發的一些好玩的小應用,比如“動TA一下”“朋友印象”等,用戶相對更喜歡。我們就越發沿著這種“好玩”的思路做,直到“朋友買賣”,這應該是中國第一個社交遊戲,用戶立刻蜂擁而上,我們知道“這回對了”,於是全力開發這種好玩互動的社交遊戲,後來表現最好的有“爭車位”、“偷菜”,但是其實我們做的遠不止這幾個。

在09年偷菜熱潮中,我們也擔心社交遊戲的生命周期問題,所以我們一只手做新的社交遊戲,另一只手想引導用戶去社交。雖然有很多用戶是為偷菜而來,但是北京、特別是上海的很多核心用戶是有明顯的社交行為,我們開發的非遊戲應用“轉貼”也成功吸引了很多原本只偷菜的用戶。

但是隨著偷菜等遊戲的活躍度下滑,用戶社交的活躍度也下滑。

我的體會是,用戶上開心網主要目的是偷菜,上來後,因為我們在feed 流里面強推社交信息(照片、日記等),用戶也被朋友的照片日記吸引,去參與評論。

但是,當用戶已經不想去偷菜的時候,一個人的熟人朋友數目有限,產生的內容和互動數量也越來越少。當時主要還是電腦上網,用戶開始缺乏動力去頻繁打開開心網去查看是否有朋友的新消息。更加劇這一情況的因素有:老朋友在網上剛見到的驚喜也已經過去,不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朋友缺乏持久的話題,同事和上司的存在又有一種無形的限制。

這可能就是開心網的另一個“命門”。

綜上,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麽雖然開心網2008-2009年如烈火烹油,紅得發紫,但其實產品上潛藏著巨大危機,而且微博已經在搶我們的用戶,那時也剛剛開始移動互聯網,用戶在未來幾年全都要換成移動設備,他在PC上使用的網站不一定延續到手機上,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我們必須要有更多的創新,而且要快,一刻也不能停留。

但這是現在從上帝視角看過去的結論,在各種事情縱橫交錯之時,我們當年沒有看這麽清晰,而且,我們犯了“成功者的錯誤”,這些錯誤其實我自己創業前經常批評別人,但是輪到自己,一點沒有進步。

成功者的錯誤心態:上帝之選。

作為成功者,我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而友商,一定會失敗。我們不願意真正相信自己的成功其實無比脆弱,隨時有可能失敗。但是諾基亞從極盛到售出只有不到5年時間,市場、政府、以及我們自身,都隨時可能發生我們根本無法預測的變化。

說白了,我們在情勢好的時候,彌漫著驕傲情緒,情勢差的時候,又迅速轉成抓狂情緒。

成功者的錯誤方法:路徑依賴。

成功本來有無數偶然因素,但是我們當年沒有認識到這個,我們開始總結,給自己總結了很多光輝的理論,然後說,我們今後就還堅持這麽幹,擴大戰果。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況是學自己。

一件事做對了,應該忘記它往前看。再回頭一看,就已經不是了。

成功者的錯誤邏輯:因為我是。。。所以做。。。我們就要。。。

這貌似和亞里士多德三段論一樣完美。

我們做了很多新產品,都不脫離“社交”,甚至很多都是“熟人社交”。

其實,身處這個劇變的時代,每隔2-3年一小變,每隔3-5年infrastructure 就全變了,自己之前成功與否,自己是沿著什麽路徑做的,以及自己打下的那一畝三分地,相比外界,就變得不重要。

成功者的錯誤心態:一定要超越自己。

一家從高峰開始下滑的公司,背了一個巨大的包袱,過去的成功,可能轉化為負資產。一方面,每天都是用戶活躍度下滑,每天都有挫敗感,士氣低落,另一方面,又容易產生“你們看我再憋個大招”這種心態,失去了平常心。所以,一家曾經成功又走下坡的公司,要再起飛,非常的難。有一段時間,我們的一位友商,經常在市場上散布“從來沒有起來又下去的公司,再起來過,所以,開心網肯定完蛋了”,說得是有道理的。

現在重新以上帝視角審視2010年之後,開心人這家公司,該怎麽做呢?我們本來有可能抓住哪些機會呢?

1、利用人氣的聚集和熟人網絡關系,做通訊功能。最好能與微軟達成合作,掌控MSN,獲得獨立開發運營MSN 的權利。--當然與微軟達成這樣的合作難度非常大。

實際情況:與MSN好像有過接觸,記不清了。2010年開發IM,因為對手非常強大(你懂的),所以產品負責人對產品要求很高,沒有完成。之後發現Kik,馬上推出了我們的類似產品“飛豆”。結局?產品當然有巨大需求,只是贏的是微信。

2、擴展開心網的熟人社交圈子,發展出類似微博的功能。或者,在微博早期與之整合。

實際情況:我們很早就看到Twitter的價值,但我們也看到這個模式的風險,歸結到“成功者心態”,我們一開始不想冒風險。

看到新浪微博做起來,對我們造成威脅,我們馬上在10年做了一個微博,但剛發布就因為一些外部原因下線了。

在新浪微博早期談過整合,但是我們團隊的心態還是認為“我能”,所以沒有達成。

3、做“交友”、或“興趣社交”,比如:知乎模式,在開心網內部,或者獨立產品,用開心網的人氣培養。

實際情況:做過一個產品算是興趣社交,失敗。現在回想是執行中的問題。

4、大力投入移動互聯網,學習市場已有的成功模式,用開心網的既有流量和人氣強推。

實際情況:12年才開始做與開心網無關的移動互聯網新產品,而且主要是從社交概念出發,做創新產品。每個產品,從產品實現的各個環節看,水平都很高,但是均失敗,可能還是失敗在定位、概念。創新的風險是極高的,社交的概念其實不必堅守。

5、做網頁遊戲研發。在社交遊戲團隊基礎上,分出團隊做網頁遊戲業務,成立獨立公司,使團隊運作靈活也更好地激勵,一開始背靠開心網平臺支持,漸漸獨立發展。

實際情況:沒有做。

6、拓展海外市場。無論是開心網平臺、社交遊戲、網頁遊戲,都適合拓展海外市場。也應該成立獨立公司運作。

實際情況:做了一段時間,進展不好,剛好其它項目缺人。。。

7、早日上市,這是一把雙刃劍,但是上市後,可以獲得更大的資源去拓展。

實際情況:一開始是想“大牛叉公司都是不急於上市,整天說上市多Low啊,能上市而不上市多特麽酷啊,所以我們一定也是不著急上市”,後來公司準備上市的進程中,用戶活躍度下滑,券商建議暫停就一直停了下去。

8、做真正的“開心農場”,與有線下能力的公司合作。

實際情況:沒有做。當時想的是“不熟不做”、“專註”,做不好傷害品牌,這件事與我們用戶活躍度的下降又沒有關系。。。

以上有很多問題,都是被流行概念所害,教條主義害死人,盡信書不如無書,歸根到底還是怪自己沒有經驗,更不夠有勇氣直面自己內心去取得答案,向外界求安全是最不安全的。

我們本來有無數機會可以得到好得多的結果,但是我沒有,實在愧對開心人同事們,愧對投資人。

2010年到2011年,我們做了什麽呢?

一只手,繼續做社交遊戲,希望新的遊戲能再創輝煌,做得效果比較好的遊戲有:超級大亨、開心餐廳、開心莊園、開心城市、開心人生。。。但是與偷菜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只手,做創新應用及平臺。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

團購,從那時過來的公司,誰沒有做過團購呢,我們做了3個月,看到開始燒錢大戰,我中止了。

O2O 應用,後開發中止。

想基於開心網發展出垂直應用,做了開心寶寶和一對兒(男女朋友社交),均失敗。

集品,模仿 Pinterest的圖片收集社交。

美刻,模仿 Path的私密社交。

以上兩個產品都是模仿美國的最新出現的社交產品,不光是我們失敗了,其它模仿者也沒有大成功,當然模仿Pinterest界面的有兩家後來很成功,但是他們都是做了中國式創新的,他們的皮是Pinterest,但內里不是。而我們只是簡單粗暴地模仿,這表明我們當時已經很著急,這兩個產品是11年下半年之後的事情。

直到11年底,我們覺得手遊市場會起來,雖然當時還有很多行業中聲音認為手遊不賺錢,但我們覺得這可能是下一個“Big Thing”。雖然我自己之前沒有做過網遊,甚至我沒有真正地玩過網遊,但是我心高氣傲,覺得自己學習能力超強,而且我剛工作玩“挖金子”、“俄羅斯方塊”的時候,我也很喜歡玩啊。所以我想沒關系,我很快就能設計出好遊戲來。

同時,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態已經到了谷底,無產者失去的已經只是鎖鏈了,好處是我們擺脫了那些成功者的錯誤心態和方法,從零開始,我逐步把公司主要力量都轉去手遊,賭了!

但是我又碰到新的問題,大半年後我只能承認,我無法熱愛網遊,我無法象很多人那樣真心享受平行世界的樂趣,也自然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遊戲設計師。

這種情況下,12年13年是我非常艱苦的兩年,直到13年下半年,我終於逐步看到錢的曙光。我們終於在手遊海外市場,占住了一席之地。2015年遊戲獲得大幾千萬的利潤,我也終於可以退出讓專業的遊戲人去掌控公司了。為何有這樣的反轉,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跡,是我們團隊的奮鬥和運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要再多說一下團隊,我們本來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在公司快速發展的時候,團隊心態積極向上,但是在開心網用戶下滑的過程中,暴露出了我在團隊建設中本來存在的問題。系統論中有一個結論:全體大於局部之和。但其實,優秀的團隊,應該遠大於個人能力之和。而我之前,過於關註個人能力,忽視團隊因素,忽視平臺對個人能力發揮的影響。

所以,很多同事,他們滿懷期望,本來應該在開心網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後失望而去。再加上,我們從最開始的社交網絡業務轉到手遊業務,有很多老同事不想從事新業務,也都紛紛離開了。此刻也只能是,再說一聲,抱歉。

08、09年開心網振翅高飛,10、11年徘徊求索,12、13年向死求生,14、15年終於上岸。

寫到這里,回想這當中許多年,自己猶如孤身站在一處懸崖上,前後左右天上地下均無出路,只能心中默念蔣百里先生為另一場八年抗爭寫下的名言“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社交 社交網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