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跑步領悟投資!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1/3-nov-2009.html


筆者以前一直有定期到運動場跑圈的習慣,但自兩年前椎間盤手術後,因休養關係一直未有進行較劇烈運動,適逢附近運動場剛建成啟用,便決定「復操」,並報名渣打馬拉松十公里作為練跑目標。

跑步除了有益身心,對健康有好處外,跑步出一身汗,用一身力,絕對是減壓良方。

另外,跑步的得着亦可放在人生道理上!無論跑多長,往往跑至中段都有感到沒氣沒力想放棄之時,但只要捱過這段時間,其後便變得有氣有力,順利達標,這套道理亦可放在做人做事上!

其 實,於運動場跑圈亦可套用在投資上。筆者喜以均速跑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目的是要在目標時間完成目標途程。但當筆者以自己步速跑圈之際,總會超越其他 跑得較慢的人,但亦會被跑得較快的人超越。每當被別人超越,便想跑快些重新超越那人,若控制不到情緒,真的付諸實行,便會亂了步韻,最終令自己不夠力或不 夠氣完成目標。

套用在投資上,投資是一個長途賽,非只爭朝夕。爭朝夕者而經驗未豐,大多只有一段風光便無以為繼。就如於大牛市時,很多羽 翼未豐的投資者又窩輪又四五線股,賺個不亦樂乎,若目標只是每年平均有穩定回報之輩如筆者,若控制不到情緒,跟風炒作,最終只會如這些羽翼未豐,未跑完全 程便氣力全失,彈盡糧盡。

當然,市場上亦有些經驗豐富而長期領放賺錢之投資者,作為目標只是每年平均有穩定回報之輩如筆者,亦不需羨慕,各有各跑,要明白他們付出過很大的努力,賺多些錢也是應該的!

投資者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風格及策略,適時改進,持之以恒,不要受外來影響,才能於投資這長途賽,順利達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29

跑步:人生訓練場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04.html

現如今很多白領都在跑步,其中不乏各類精英,實際情況是,越是繁忙、高職的跑步者執行力越強,訓練也更加勤奮靠譜。長期交流觀察發現,這與這項運動本身的氣質十分相關,對於許多腦力勞動者來說,跑步意味著修行。

跑步如人生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跑步,特別是長跑運動,與漫漫人生路頗為相似,訓練中的坎坷、堅持、選擇、放棄,奔跑中的戰友、競爭者、觀眾,賽場上的勝利、挫折、歡笑、淚水……

一次長跑比賽就可以把生活的很多方面囊括進去,只要願意思考,定會從中模擬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成功與艱苦的奮鬥、樂觀的心態及永不放棄的精神息息相關。這些美好的字眼是需要歷練的,而跑步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我們訓練越多,跑過的距離越長,就越會意識到自己有更大的潛能,就會以更快的速度去成長。成長是生活的加速器,一旦達到了某種水平,一旦步入快車道,新的局面和廣闊空間就會在瞬間展開,宛如翻過一座山樑之後的豁然開朗。

人是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參加跑步比賽可以讓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的極限。每個跑步者身後都有許多故事,每一場奔跑歷練都是對自己生活的重新反思。生 命只有一次,賽事卻有很多。奔跑中與自己較量,讓身體與精神對話,構成知與行的結合,奔跑是人生的訓練場。我們的身體天然偏好舒服、懶惰,只有精神才能讓 這些懶惰的零件在鍛鍊中強大起來。

我從跑步中學習到的是:當你跑到痛苦、崩潰、想要放棄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成功往往就出現在這樣的轉折時刻。而當我們重新回到生活中來,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再堅持一下」的想法付諸行動。跑步者的人生多為積極不輕言放棄的人生。

佳得樂的一則廣告我很喜歡:你擁有選擇權,你可以扔掉毛巾放棄,你也可以用毛巾來擦拭臉上的汗水!

最好的執行力訓練

每天清晨是不是都要在床上掙扎許久才肯起床,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心裡是不是也開始為不去跑步而找藉口呢?其實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一個人真正想要做的事 情。跑步的挑戰性目標不在於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而是堅持做任何人都能做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如此執行。你所要擊敗的其實是你內心讓你放棄跑步的 那個小小的聲音。

因為要比賽,我們堅持訓練;因為約了朋友跑步,我們不能偷懶;因為不甘於落後昨天的自己,我們一次次在念頭閃過的瞬間就開始執行。跑步者最大的財富,不是完美的身型,而是長期有效執行帶來的自信和勇氣。

人人都是項目經理

想成為好的跑步者,需要耐心和智慧。跑步是個長時間才能出效果的運動,不要著急,按部就班,你會喜歡那些經過長期努力才能獲得的遲來的滿足感。

照顧好自己,安排好飲食,休息,訓練,留些時間思考,把自己的時間有目的地利用起來。很多人會說:「我不跑步是因為我沒時間」。其實當你有目的地把跑步安排進日程表中,你會發現自己有了更多思考和行動的時間,這才是跑步者的聰明所在。

完成一場跑步比賽例如馬拉松,會有很多種途徑:好的訓練,加上好的執行,意味著完美的結果。或者沒有好的訓練,靠臨場咬牙堅持,也可能達到一個可接 受的成績,或者因為功夫沒有下到而慘遭失敗。這和我們的工作是不是很像?項目計劃總是不夠完美,這樣那樣的未知問題紛沓而至,然後大家加班熬夜,千辛萬苦 地把事情做完,並且在一次次項目結束後大聲地對自己說:「下次再也不這樣了。」遺憾的是雖然很多項目經理都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計劃卻從未完美過,於是沒 有不經努力就可以順利完工的項目,辛勞成了常態。

跑步者的特點包括自律和堅持,他們會為了比賽的目標進行嚴格規範的訓練和休息,也會在比賽中遇困難而不放棄,這些經驗能夠支撐一場比賽跑到終點,也能支撐一個工作項目順利完成,至少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如此。

跑步會花費我們很多的時間精力,也會讓我們更加有經驗,有經驗來處理生活中其他層面的關係。

踏實的價值觀

「作為一名演員,終生都在『作假』。可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是我成年後第一次體會到自己為自己真真實實地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的身體和這個目標有如此巨 大的情感連接。它需要我真心付出,而不僅僅靠我演戲時的想像力和『作假』就能達成的目標。」——演員Anthony Edwards。

跑步是不騙人的,訓練不是為了別人,沒有人是你的競爭對手,堅持還是放棄,你自己是唯一的對手。一天不訓練,自己知道,一週不訓練,朋友知道,一個月不訓練,連觀眾都看出來了,跑步讓人踏實,因為這項運動實在是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

人生不設限

人們經常為自己設定界限,做他們認為他們能做的事情。其實,你的內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人要心想才會事成。

美國著名的耐力跑選手迪恩,充滿激情,對跑步非常熱愛,對慈善也很關注,也沒耽誤成為一個好父親。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大多數人從來都不會到達 終點,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抑或擔心、抑或不願意對自己要求過多,而選擇容易的、阻力最小的道路前行。但在我現在看來:掙扎和苦難是我們在世上來過一遭最 值得的寶貴生命體驗。如果你自己不活出自己的舒適區域,如果你不是一直在更高地要求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學習和拓展,那麼你選擇的就是一種麻木的生存 狀態。你正否定自己走上一條更精彩的生命旅程!」

跑步總是帶給我們很多,它是人類最天性的運動,它讓人感受來自於腳下大地的能量,用非常優美的方式激起我們內心中那些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健康感受。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人在大地上自由地奔跑何嘗不是這種感受。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喜歡戶外的人轉向跑步,至於你會從跑步中獲得什 麼,當你跑起來的時候,人生不設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2

曾特首借跑步機看會計概念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8.html

曾特首近日可說是新聞多多, 不只他一人, 幾位特首候選人亦佔了新聞紙上很多的篇幅, 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大家都熱心於數他們的不是, 有的陰謀論, 有的純粹發洩地大罵, 連搭電梯及搭港鐵都不時聽到很多「個人意見」, 精彩非常, 相信這些政治新聞一定持續至選舉完結為止。

當曾特首被人追問跟富豪有利益輸送之時, 新地突然發聲明指曾經贈送過一部跑步機到禮賓府予曾特首, 曾特首立即表明這部跑步機只是借用, 不是贈送的。

從這個「借用」的解釋, 我突然想起會計學中拆舊的概念。在會計入賬中, 每一項數字都講求平衡, 所以其中一張會計報表稱為 "balance sheet"。所有機器都有一個年期, 可能用上10年就要更換, 換走機器又會是一個支出, 花10萬元買入一部機器, 這個10萬元不可以消失了的, 所以在資產欄要加回機器的價值, 這才回到平衡。

每10年換一部機器, 在另外一張報表 "Profit & Loss"就好像每10年減少10萬元, 例如1990年買入機器, 到2000年又要更換, 2010年再換, 因而在1990年, 2000年, 2010年的收入便會大減10萬元, 而在這些年之間的9個年頭都沒有機器支出的部份, 這會大大增加了收入與支出的波幅, 而不能如實反映出真正公司每年的經營情況。

所以會計學會有拆舊的概念, 既然這部機器值10萬元又可以用上10年, 就可以用 linear model去做拆舊, 即每年把機器的價值減少1萬元作為支出, 10年之後這部機器就剛好價值歸零, 而這10萬元的機價就在這10年間平衡每年作1萬元的支出入賬, 這樣每年的 "Profit & Loss"會比較近似真實情況。

拆舊只是計算收入支出時的代表數字, 在現金流報表時不會計算在內, 這個是 "P&L" 與 "Cash flow"的其中一個差別項目, 因為現金流量表只會記錄真正有現金收入與支出的項目。記得早幾年維他奶 (0345)可以做到派息超過每年收入 (派息率 >100%), 當中不是把老本用來派息, 而是很多已經拆舊至價值為零的機器還在生產, 這是其中一個從數字中找尋到的價值, 股東自然應該享有。

至於曾特首「借」用跑步機, 這個跑步機每年的拆舊價值是多少呢? 假設值20萬的跑步機可以用上20年, 每年拆舊就算是1萬元, 他借用了3年, 從會計學上他就是收取了3萬元的利益, 誰說借人家東西不是利益輸送的一種, 借錢不用利息嗎? 何況從會計學上, 他用了3年之後把跑步機歸還也已經接受了3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8

股市無法「跑步前進」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5vaa.html

 最近歐債危機不斷加深,國內經濟實體盈利普遍下滑,前景堪憂。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國務院開始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並準備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今年4月份,發改委批准項目多達328個,而到5月份甚至出現一天批准上百個項目。其中儘管有很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項目獲批,但大部分獲批項目仍然集中在鋼鐵、基建等領域,與上一輪四萬億投資無特別明顯的差異。而且,這種高速的審批速度,很難讓人相信,這些獲批項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分析調研、論證研究的結果。

   

   我國的鋼鐵產能佔全球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倍、歐盟的四倍,日本的七倍,印度的十倍。2011年,我國鋼鐵業毛利率不到3%,全行業嚴重虧損。2012年一季度,鋼鐵業虧損額更是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最高點。武鋼準備斥資390億發展非鋼產業,其中包括萬頭養豬場計劃。老鋼鐵基地花數百億轉行,而新鋼鐵基地投700億籌建。湛江的說法是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佈局。全行業不到3%的毛利率,我看再怎麼淘汰優化也是低效投資、重複投資!700億存銀行一年定期都有3.5%。對於湛鋼的未來,我想,等過些年董事長宣佈進軍生態豬市場就知道情況了。

 

   增長放緩,盈利下滑,政府採用刺激經濟的政策本無可厚非,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時期的羅斯福就是這麼幹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刺激經濟只是手段,激起經濟實體的活力、促成經濟可持續發展才是目的。2009年四萬億的負面效應已經很明顯,而目前官方似乎依然在走之前的老路。

 

   重大項目投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資金從何而來?只能從銀行體系中來,從股市中來,再或者直接從央行的印鈔機中來。中國股市,尤其是銀行股,已經因為09年的經濟刺激被壓制、困擾了兩年多。而新的一輪經濟刺激,如果依然只是國進民退、重複投資、低效投資,這只會更添市場對銀行體系的壞賬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擔憂。為什麼不能更多的從「放鬆市場管制、打擊國企壟斷、扶持民營經濟」入手,刺激中國經濟呢?歸根結底,還是某些人的「公有制」情節、「大國企」思維,甚至是既得利益在作怪!

 

   很多投資者將賺錢的希望寄託於國內股市牛熊的頻繁轉換,買在熊市底部賣在牛市頂部。我認為,這種想法有點一廂情願,已經失望了四年多,估計未來依然得繼續失望。在中國經濟沒有找到新的增長動能之前,在中國經濟沒有轉型成功的跡像之前,中國股市不會誕生2006-2007年那樣的超級大牛市。

 

   新的一輪經濟刺激的確可以讓股市上漲,但大漲的概率依然很小。大型固定資產投資來帶的刺激,只會讓經濟短期好轉,從中長期看,經濟後續的增長潛力和股市上漲的幅度、可持續性都非常值得懷疑。而且,如今已經不比2009年了,市場不會在同一個地方犯同一種錯誤。地方政府可以「跑部錢進」,拉大項目大工程,即使低效虧損也可以讓國家和銀行買單。而股市呢,「跑步前進」有何動力?由誰買單?

 

   我的觀點是,未來幾年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依然不妙,前景不太明朗。中國股市基本沒有產生大牛市的土壤,市場指數持續震盪、趨勢向上已經是最好的可能了。進一步說,中國股市即使有牛市也是結構性的小牛市,而且,結構性牛市的領頭羊一定是輕資產、弱週期行業,絕對不可能是一些人「逆向投資」而看好的銀行、鋼鐵、鐵路等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5

中國核電跑步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4/wNNDE3XzQ1MzYwNw.html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 )上市環評已經獲得通過,一直以來傳言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 )通過中國核電這一平台將核電業務打包上市的傳聞坐實。

中國核電IPO募集資金將投於福建福清核電工程、秦山廠擴項目(方家)浙江三門一期海南、昌江核電工程和田灣站 3、4號機組工程等5大核電項目建設並補充流動資金。五大核電項目投資總額約為1735.24億元。其中,福建福清核電工程所需投資最大達到493.35億元。

中國核電未透露將募集多少股份。不過中國核電一位朱姓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雖然中國核電項目建設需要1700多億元,但這1700多億元是投資總額,並不是此次IPO所需要募集的資金。具體發行多少股份、募集多少資金目前未定。目前項目建設以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為主。

上市週期縮短

今年4月,中國核電以《關於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環境保護有關事宜的請示》(中國核電安發[2012]30號)向環保部申請上市環保合規證明文件,並提交了《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環境保護檢查技術報告》、《關於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方案的報告》等材料。

環保部公告稱對該公司下屬7家生產企業開展了核查工作並出具了《關於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環保情況初審的意見》。該意見認為,各審查單位和審評單位回覆意見及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所開展的各類審評、監督、監測活動顯示,中國核電下屬生產企業遵守國家有關法律和規定,未發現不適於為其出具上市環保合規證明文件的行為。

這表明中國核電的上市環評初審,已經獲得環保部通過,一旦公示期結束,環評將正式通過。

東莞證券分析師程剛告訴記者,2012年1月初,中國核電的上市工作獲得國家證監會的批覆。這份批覆內容主要是國務院對中國核能上市的特批,意味著中國核能上市工作所需要的審批週期將縮短,這就是通常說的上市綠色通道,中核集團正在加緊推進中國核能上市,可能會於近期完成上市計劃。甚至有可能無需遵守輔導一年的規定。

此次中國核電上市計劃獲准,向外界傳遞出核電重啟的信號。

內部關係尚在調整

中國核電2011 年 12 月 31 日才成立,至今才不過半年。

中國核電是由中核核電整體轉制過來。中核核電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受讓原中核集團公司持有的六家核電企業全部股份,並對投資控股的核電公司行使出資人權利。其經營範圍將涵蓋核電投資融資、核電站運營管理、核電技術研發、技術服務與諮詢、新能源開發等領域。

不過據其環評報告,現在中國核電股東已經由單一的中國核工業集團變為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遠洋(601919)運輸(集團)總公司和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四家,中國核工業集團仍為控股股東。

中國核電是中核集團核電開發與經營的唯一主體,目前,中國核電在境內外主要有13 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家參股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核電項目開發、投資、建設、運營與管理,核電運行安全技術研究及相關技術服務與諮詢業務等領域。中國核工業集團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包括中核科技(000777)和中核國際。中國核電作為其核電業務的運營商獨立運作。

中國核電人士告訴記者,近期上馬新項目的可能性不大,新項目公司無法掌握,並且也要等規劃十二五規劃出台。

雖說中國核電獨立運作,但截至記者發稿,中國核電仍沒有獨立官網,記者登錄中國核工業集團官網,發現其子公司名錄中中國核電還以原名字中核核電排列其中,並且網站打不開。但秦山核電站等屬於中國核電的子公司也以中核集團成員單位的身份存在其網站中。不知道是該集團網站未更新,還是內部股權沒有理順。

作為上市公司的主體,企業應該獨立運營,有完全獨立的財務與募資能力,而控股股東替其募資也說明中國核電目前可能尚未完全獨立。

據業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說,歷來集團公司上市,都會面臨著從分公司收權、整合。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切割了地方公司的生產和銷售權利,中國核電也可能面臨相關的問題。中國核電內部可能也尚有許多權責需要理順。

核電產業提速

中國核電是我國最大的核電公司。目前國內已經運行15個項目共計1260萬千瓦,在建27個項目共計2989萬千瓦,運行和在建合計4249萬千瓦,中國核電控股在役核電機組9 台,裝機容量649.6 萬千瓦;控股在建核電機組10 台,裝機容量1028 萬千瓦。運行的機組佔國內總量的1/2左右,在建的是國內總量的1/3。

2011年我國核電在電力總量中佔比只有1.85%,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也遠低於世界平均的16%的水平。因此,不排除我國將加大核電建設力度。

我國核電中長期規劃,要求到2020年實現7000萬千瓦的核電投產,核電建設週期為5年左右,要完成相應的指示,2015 年需要審批3000 萬千瓦(相當於25 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左右。

5月31日,國務院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業內認為,這一文件出台,將促進核電提速。

根據能源局總體規劃,現在已經並網的核電接近2000萬千瓦,還有2000多萬千瓦在建設過程中,再加上還沒有建設的2000萬-3000萬千瓦,這些都需要資本金的投入,中核在這些裡面佔到2/3。

但程剛認為中核集團是把自己的核電資產打包上市,而非上市融資來建更多的核電站。而中國核電上市,所募資金可能不多,上市並不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很大影響。中國核電上市可能還是考慮提高管理效率,利用國家先進技術促進核電發展。

斐德強認為中國核電上市對股市短期可能有拉動作用,但長期看如果存在創新不足,不考慮股東回報率等方面,有可能會像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國有大盤股,股價下跌兇猛,反而挫傷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3

東庚把台灣跑步機賣進六十國

2012-8-20  TCW




台北市含金量最高的信義計畫區,當唐雅君(亞力山大前董事長)和蔡純真(佳姿前董事長)開的健身房相繼倒閉還殷鑑不遠,它,卻敢接手佳姿過去在台北一○一足足空缺五年的燙手山芋。

東庚,正是全球第四大、台灣最大健身連鎖俱樂部世界健身房(World Gym)進駐一○一的幕後推手。

「不論品牌(喬山、岱宇等),它是台灣最大健身器材代工廠,」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中區服務處處長張啟人觀察。去年年營收四十五億元的東庚,共替全球五大洲、超過六十個國家、一百個家用或商用健身器材品牌代工或貼牌,可說台灣健身器材代工大王。

目前健身器材領域最主力的電動跑步機,東庚一年約出貨二十萬台,差專門做品牌的老大哥喬山六萬台,比品牌二哥岱宇多近三倍。

小家具廠起家,翻身健身器材代工大王,東庚的成功,最早有順勢搭上社會潮流的因素,也有決定接代工、不做品牌的因素。

家具業起家外銷日本,磨出技術門檻

「外銷日本家具業,東庚是當時最強的一家,」東庚總裁黃順財語氣中帶著自傲。一九八○年代,日本是東庚崛起的第一個階段。當時,東庚替日本客戶代工的專利折合床、旋轉衣架,各賣出上百萬床和五十萬組,不只賺到第一桶金,奠定技術門檻。

鐵管加工技術是鐵製家具核心,用在家具的材料厚度較薄,且因體積較小,管件彎度更大;不論從前端模具設計、截斷、沖床加工精度,到後端焊接、塗布等實際操作,在在靠時間測試,藉微調累積經驗值,找出最契合材質、大小、厚薄等工法,靠關鍵技術讓向來挑剔的日本客戶埋單。

隨著口碑逐漸累積,東庚也開始替松下(Panasonic)電工代工老人用電動戒護床,朝高階產品升級。「和松下生意還沒做成,光卷宗就已經兩個櫃子,好幾次在工廠討論到誤差零點幾毫米(編按:不到○‧一公分),可以討論到半夜……,」東庚執行長陳霈璿說,公司的品保、生產、驗證等能耐,都是被日本客戶一步步逼出來的。

轉型健身器材業研發比重比品牌龍頭更高

好景不常,當日本家具業在一九九○年代隨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得替公司找出路的黃順財,又看到台灣剛起步的健身器材商機,決定轉進。

和當時已投入健身器材研發生產的喬山、岱宇等業者來比,自知屬產業後進者的東庚,決定發揮家具業起家的技術優勢,靠巧勁找活路。

初期,擅長鐵管技術的黃順財選定先朝沒有電、較簡易的健身器材下手。切入美國電視購物通路,東庚第一個產品健腹器(AB Roller)就狂銷八百萬台,當時一個月出近一千個貨櫃,出貨量居世界之最,貢獻年營收二十億元。「簡易健腹器的鐵管要求輕薄短小,剛好適合家具業者切入,」岱宇一位研發主管觀察,家具業者介入該產品不只技術吻合,成本至少比健身器材業者便宜一成。

轉進健身器材市場就嘗到甜頭,做家具起家的東庚,一開始就不把自己定義成品牌,而是產品製造或設計代工的合作夥伴,替客戶貼牌。

「我們不是要做品牌,我們要做產品,希望在技術上做出差異性。」黃順財說。

為求技術差異,東庚也比同業敢砸錢投入研發。去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突破三%,領先業界指標喬山、岱宇的二‧七%和二‧五%。

至少累積二十年機械與電子學等「機電整合」經驗,讓東庚更能排除健身器材機械結構、感測、制動等設計障礙,有效提升研發效率。

二十年來,東庚一路從沒電的健身器材,逐步進階到有電控系統的高階器材,平均一年可開發三十到五十種新品,約是一般同業的兩倍,目前共累積上千種家用、商用健身器材產品線,「台灣運動器材有像我們做那麼多種類的,只有喬山,」黃順財說。

為曝光並驗證自家產品,兩年前,黃順財接手前佳姿在台北一○一留下的五百坪健身空間,找來世界健身房合資、委託經營;今年,又在台北民生東、敦北路口精華地段,打造一間一千二百坪的健身房搶市。

問他,難道不羨慕喬山有自有品牌?「當然很羨慕,」黃順財坦言,「但是我們做不到呀,一個品牌投下去沒有幾十億是做不起來的!」

挑戰電動機車不再代工,朝品牌路邁進

儘管健身器材領域堅持只代工,但三年前,看好綠能商機趨勢的黃順財,卻打算朝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品牌路挺進。

「做未來,不是做今天,」他認為,電動機車骨架和管材有關,從家具到電動器材代工,包括鐵管、塑膠、馬達、電控系統等都是東庚強項,「我們敢挑戰機車,其他大廠要做,也要跟我們同一個起跑點。」

不過,自發電的電動機車由於要上路駕駛,相較靜態健身器材難度與安全性能要求更高,加上新領域電池也要斥資突破,東庚去年推出第一代電動機車,光檢驗就花了六百萬元,整體研發費用之高可見一斑。難行的品牌路上,這間小家具廠起家,變身健身器材代工大王的東庚,能否成功靠電動機車駛向另一條康莊大道,要看它願付出的決心與代價有多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85

跑步與人類進化 姜廣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99cd80102e6m1.html
  跑步吧,人類的整個生理結構都是為了適應跑步而進化出來的,這個過程花了我們的祖先整整數百萬年,所以別窩在家裡看奧運了,站起來走出去自己去跑步更符合奧運精神。

 

   在今天,提起跑步,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鍛鍊身體的手段,或是電視上奧運會的競技場面。也許在世界的某些偏遠地區,還會有人用跑步的方式來追趕獵物,但這早已不是當今世界人類跑步的主要目的。
   然而,跑步對於人類的意義遠比表面上看來的要深遠得多。比如,現在有研究者認為,跑步曾經促進人類進化,特別是為人類大腦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困擾現代人的一些慢性病,可能也與跑步的減少密切相關。
 
人類生來就要奔跑
   對於神經科學家來說,人類大腦的進化過程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吉納維芙·科諾普卡(GenevieveKonopka)及同事在《神經元》雜誌的一篇論文開篇所說:「想要理解人類的獨特性,就需要以深入研究人類大腦的特性為開端。」
   科學家有幾種不同的途徑來做到這一點,包括神經解剖學的對比,行為學的對比,以及對已經滅絕的物種的化石進行研究。近年來,新的研究途徑加入到了這一行列,即通過基因測序對基因組進行比較。比如已經有研究對照了人和老鼠的基因組,以及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組。後者發現人與黑猩猩在基因上的不同之處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四倍。
   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的身體結構更適合生活在樹上。那個時候,非洲大陸也正是森林覆蓋的環境。而在隨後的時間裡,非洲的環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樹變得越來越稀少,開闊的草原越來越多。自然的力量迫使人類祖先從樹上下來,開始在平地上活動。
   南非開普敦大學專門研究運動科學的教授提姆·諾克斯(Timothy Noakes)與法國藥理學家邁克爾·斯佩丁(MichaelSpedding)最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這樣的環境變化讓人類必須靠奔跑來獲取獵物,或者可以說,人類生來就是要奔跑的。
   在2004年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人類適於長跑的骨骼結構早在兩百萬年前就開始形成了。這些早期人類發展出了更長的腿,更短的腳趾,更長的腳後跟肌腱,更寬的肩膀,還有更強壯的臀大肌。與四腿動物相比,人類並不善於短跑,但是耐力很好,適合長跑。
   諾克斯等人特別指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四腿動物是要靠喘氣散熱的,而它們無法在奔跑的同時通過喘氣散熱。人類就不同了。散熱的效率要比那些四腿動物高得多,不僅可以通過喘氣,還可以通過排汗,最多時一小時可以排出3升的汗水。長跑三個小時的人可以失掉10%的體重還不出問題。正是由於這種差異,原始人類可以通過長跑追逐獵物,直至獵物中暑,進而將其捕獲。
   在捕獵的過程中,原始人類個體之間,包括不同家族之間都需要發展他們的社交技巧,以便聯合起來孤立和捕獲獵物。「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裡,我們的祖先的骨骼、大腦、空間跟蹤能力、溝通能力和散熱能力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讓他們能夠佔據一個非常不同的生態位。」諾克斯等人寫道。
 
走路改善大腦
   與原始人類相比,現在的人不需要再為了吃到肉而去奔跑幾個小時。一個人身體的強壯程度在社會中也已經不顯出突出的重要性,而聰明程度似乎更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前程。許多人因而也開始十分重視鍛鍊他們的大腦。
   五花八門增進智商或是鍛鍊大腦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1993年《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智商的文章,這篇文章經媒體報導和渲染之後讓這一說法廣為傳播,提高智商的音樂CD成了熱賣產品。另一種無從考證淵源的說法是人類只利用了10%的大腦,還有90%的潛力沒有被開發出來。各種用來訓練大腦的遊戲和謎題被開發和販賣,目的或者是為了增進兒童的智力,或者是對抗正在衰老的大腦。然而,這其中除了電子遊戲被證明似乎有一定作用之外,其他充其量只是讓人對某項特定技巧更加熟練,而無助於其他不相干的腦力活動。
   所有這些努力,或是想以一種坐在家裡不用動的方式來改善大腦,或是直接用大腦活動來鍛鍊大腦。到頭來科學家卻發現,真正有助於改善大腦的方式並不是直接的腦力鍛鍊,而是進行身體活動,比如走路和跑步。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阿特·克雷默(ArtKramer)在研究中發現,每週三次,每次走路45分鐘,就能夠顯著提高人的事件記憶能力和執行控制能力。他的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是目前身體鍛鍊能夠提高認知水平的最著名實驗之一。他將127名受試人員隨機分成兩組,在六個月的時間裡,其中一組每週做幾個小時的走路運動,另一組做相應時長的伸展鍛鍊。不出所料的是,所有人員的身體狀況都變好了;出人意料的是,做走路鍛鍊的人在某些認知任務的表現上——比如做計劃和多任務——出現明顯提高,而只做伸展的就沒有該變化。
   克雷默實驗中的受試者都是老年人,他們大腦中的灰質正在減少,而科學家普遍的猜測是大腦灰質減少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克雷默還用核磁共振掃瞄了所有受試者的大腦,發現經過走路鍛鍊的人灰質流失較少。
   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ChristopherChabris)和伊利諾伊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丹尼爾·西蒙斯(DanielSimons)在《看不見的大猩猩》一書中解釋這一現象時說:「儘管兩種運動對你的身體都有好處,會讓你整體上達到更好的健康狀況,但有氧運動對增進你的心臟健康和增加大腦血流更為有效。」
 
缺乏跑步與現代疾病
   在根本上,走路和跑步等有氧運動對大腦的改善作用可能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有關。BDNF是一種蛋白質,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某些特定的神經元,能夠幫助神經元存活,促進神經元生長,促進新神經元和突觸的分化。BDNF儘管在名稱上有「腦源性」三個字,但實際上在一些組織和細胞中也有分佈。
   諾克斯等人就認為,有氧運動能夠促進BDNF在人體中的循環。相反,假如人缺乏有氧運動,一些疾病可能就會出現。現代社會困擾人們的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疾病和神經元退行性病變可能就與此相關。
   已經有研究發現,缺乏BDNF的小鼠會變得肥胖,BDNF和二型糖尿病之間也有強烈的關聯。
  「在人類需要使用更多腦力追蹤獵物的時候,BDNF的增加可能為海馬區和前額皮質的建立提供了幫助。」諾克斯和斯佩丁寫道。大腦的這兩個區域在人的記憶、決定、恐懼和情緒方面都起到關鍵的作用。前額皮質也有精神紊亂有強烈的關聯。「不出所料的是,在壓力和精神紊亂,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情況下,海馬區和皮質區的BDNF出現了減少。綜合而言,我們認為鍛鍊增加了大腦關鍵區域的BDNF,這反過來幫助人們遠離精神疾病,包括暴力行為。」
   諾克斯和斯佩丁2010年在英國的一個體育會議上相識,諾克斯跑過70場馬拉松和超馬拉松,斯佩丁累計跑過10萬公里。他們由此開始通信,最終形成了以上理論,並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夕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61

做跑步機 打進君悅、W飯店

2013-04-08  TCW
 

一台無人搬運車自動沿著地板上線條前進,車上包含組裝一套健身器材的所有零組件,讓一條自動化產線最少只要四人就能運作,人力只要同業的十分之一,生產面積縮減超過三○%。

這,是清河國際(簡稱清河)導入豐田式管理(TPS)的中壢生產線。

它專替全球商用健身器材龍頭力健(Life-Fitness)等知名品牌設計代工,W飯店、艾美、君悅等五星級飯店,均可見到它代工的高階健身器材。

同業外移,留在台灣穩死?員工跑光光,就把豐田式管理學深

比同業少了十年以上製造經驗,清河能後發先至,靠的是敢「撿東撿西」的能力。 一九九八年,台灣剛度過亞洲金融風暴,傳統產業外移沒落,當時不到三十歲、作業員出身的清河國際總經理張書楨,向長輩借五百萬元創業,「最早沒有技術、沒有人、沒有資金、沒有訂單,真的叫白手起家,」張書楨弟弟、清河國際副總經理張書燮說。

「貿易只能餬口沒有未來、仲介永遠是仲介,」原本張書楨想經營健身器材買賣卻苦無生意,被迫轉型設計開發,隔年韓元大貶,他接收發生財務危機的韓國客戶旗下電子工程師,並從取得首項專利開始,投入產品差異化設計,「有專利、高難度的合作案,客戶才會找我,」儘管只專注設計,最高峰時全公司四十個員工,每人年產值高達一千五百萬元。

因為利潤很高,他在台灣委外製造的零組件供應商,製作山寨版出售,轉換替代製造廠,品質又無法跟上。為掌控品質,逼得他二○○五年從設計跨入製造。

這個決策,考驗更大。八年前,逾九成台灣運動用品同業外移中國,他卻選在中壢設廠,因廠商關廠外移,工業區有一半空廠,簡直像廢墟,「都沒有人,你看到會嚇死!」

清河「撿」了撤出近三年的美商增你智(Zenith)廢廠,開始跨入製造;「那時候主流是西進,沒西進是污流,留在台灣是要上刑場,」張書楨回憶同業無不看衰,甚至幫清河算好命:穩死。

他形容,「從Google到Foxconn(富士康)」的變化太快,員工無法適應,清河當年新人離職率高達一○○%,不只十個新人全走,還帶走一個舊員工。又加上,原代工廠要求下游廠商抵制……。

夾縫求生,清河只好從周遭「撿東撿西」突圍。接收別人不願西進的員工,承接勞退新制資遣員工、中年婦女等多元人力應急,找汽車零組件廠來做運動器材零組件,且因沒有包袱,一開始就把生產設備自動化,導入豐田式管理等資訊系統,最多曾經一年內派三十人到臨近的國瑞汽車學習。

「Toyota(豐田)強調多能工,現在一條產線四、五個人就可以,同業產線有些居然是我們十倍,」張書燮透露。清河不但自己導入豐田式管理,也要求供應商導入,在培養百家供應商過程中,光輔導電腦收單、回覆交期、列印憑證等E化,就至少歷時三年才全部上線。

走出辦公大樓,我們看到一輛清河旗下廠車,原來它不要庫存,自己組巡迴車隊到供應商處,一次只收一天的量,省下供應商把一個月庫存送來自家廠房的空間、呆料與利息成本。

充分運用周邊資源,撿設計師、撿廠房、撿供應商、撿員工、撿別人的管理模式,組合運用,組出一片天。

十幾年前,清河當時接收韓籍客戶的工程師,如今已經升上工程部副總經理,負責帶韓國分公司八位電子軟體工程師團隊,開發健身器材電子軟體,例如,觸控介面系統和導入Wi-Fi(無線網路)等新科技,這也是清河在市場競爭的秘密武器。

「做低價,不如做好自己位置,」公司研發人員占二六%,讓張書楨更專注開發平均五至七年才下架的高產品週期商品,而非追求一次商品,此種由電視廣告拱出的明星,風潮過後多數淪為大量退貨和庫存悲劇,「有時明星跟悲劇同一個人,不當一次商品明星才能避免悲劇。」

清河的製造競爭力,建立在台灣聚落價值供應鏈上,但目前部分關鍵零組件仍賴進口,他希望能帶著供應鏈夥伴,做更高階的商用健身器材。「我們要做的是帶來群聚效應,把供應商平均銷售單價拉高好幾倍,不是傳統拚價格,」張書楨說。

下半年,清河位於台南柳營新廠將完工,預計製造規模將放大四倍。能否邀集聚落夥伴一起升級打進大聯盟,將是他另一嚴峻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4

蓋茲跑步機上「豔遇」最愛的歷史課

2014-10-06  TCW
 
 

 

擁有八百億美元財富的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來有了新興趣,那就是推廣一個歷史課程——「大歷史」(Big History)。

「大歷史」是澳洲麥奎爾大學教授克里斯堤安(David Christian)開發的課程。它和傳統歷史課不同,它不是孤立的傳授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等;而是強調「一切事物皆有關聯」,將地理、天文、生物、經濟、社會等各種知識體系揉合在一起,綜合性的闡述歷史。

他使蓋茲變身教育家讓全美一千二百校免費上課

「大歷史」本來只在少數校園裡流傳,不過在蓋茲推廣下,如今加州大學已將這門課納入該校「世界歷史」課程。今年秋天(這個學期開始),全美將有一千二百所學校、一萬五千名學生,可免費學這門課,其中還包括了蓋茲母校湖濱中學(Lakeside Upper School)。

據《紐約時報》報導,二○○八年蓋茲從微軟執行長退休後,每天在跑步機上運動,順便看各種DVD。

某天他在跑步機上看到「大歷史」,大為讚嘆,「老天,我愛死它了!我覺得每個人都該來看這個!」他走下跑步機,立刻要助理安排他和克里斯堤安見面。

他發現俄人喝酒能強國人民收入,四成靠伏特加

在被蓋茲注意之前,克里斯堤安只是一個平凡的歷史教授,專長是俄羅斯與蘇聯時期的歷史。某天他發現,十九世紀俄國人民的收入,有四成來自伏特加,如果俄羅斯人不再喝酒,軍隊就無經費可維持,超級強權也會垮台。

「伏特加」和俄國強弱息息相關,這是過去只著重單一面向的歷史,如政治史、文化史、社會史等,所無法發掘的現象。他於是想到,這個案例可否適用到其他時期。於是他研究史前史及考古學。為了解人類如何演化出各種特性,他又研究生物學,而人類乃是哺乳類演化的一部分,他再探索多細胞機體,而多細胞機體又來自單細胞生物,他追溯生命的起源。這又須探究地球的歷史,於是他研究當初宇宙如何形成。

這一連串追溯過程,就呈現在克里斯堤安「大歷史」課程裡。他將歷史分成八個部分,從一百三十億年前的第一課「宇宙大霹靂」,到數千年前的第七課「農業誕生」,再到二十一世紀的第八課「現代文明」。

這套「大歷史」逐漸受到注意,二○○五年,一家製作授課影片的公司,請克里斯堤安將這套課程錄成DVD,觀眾之一,就是蓋茲。

克里斯堤安提到他和蓋茲的初次會面,「我是書呆子,他也是書呆子,這真有趣。」蓋茲向他透露,想把大歷史推廣到全美的中學,經費由蓋茲贊助。蓋茲還特別強調,不是以名下的慈善基金會出錢,而是由蓋茲私人出資。

兩人的分工是:克里斯堤安把原本這門適合大學生的課程,修改到一般高中生也可學。而蓋茲則將這份課程數位化,他特別請一組工程師,為這門課程架網站、開發電子書、建構互動式的圖表。此外,蓋茲還促成克里斯堤安在TED的演講,講題是「十八分鐘了解我們的歷史」,至今點閱數已超過四百萬次。

對蓋茲來說,或許因為過去歷史地理的學習經驗不愉快,「大歷史」才讓他如此心動。他自承過去地理課分數奇糟,「他們當時把我和一個白癡分在同一組,因為他們認為我也很笨,這讓我很不爽。」

見到克里斯堤安的大歷史後,蓋茲認為這就是他理想的歷史課,「我很喜歡『大歷史』,它讓學生思考一些大問題。例如,不同的時間軸如何影響我們的歷史觀?語言對人性有什麼影響?對人類有什麼意義?」

他讓學院派罵成一片研究樣樣通,被質疑樣樣鬆

在蓋茲出錢出力推廣下,「大歷史」獲得越來越多學校採用,然而一些學院派學者卻不以為然。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家拉維琪(Diane Ravitch)批評,「這該被標記成『蓋茲的歷史』嗎?」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學者湯瑪士(Scott L. Thomas)則批評「蓋茲不是專家。」他說,比爾蓋茲只是正好看了DVD,認為它是個好主意,而且正好有錢贊助它而已。

更重要的批評來自其可行性。克里斯堤安的「大歷史」,是承自法國的年鑑學派,該學派強調「全面的歷史」(histoire totale),反對將歷史割裂成經濟、社會或政治等各自孤立的部門,主張應全面的探討歷史。

但年鑑學派的史觀,在歷史學界仍有爭議。從分工角度看,歷史分割成各種不同部門,是為了讓每個人能更深入的鑽研他擅長的科目。當初若達爾文(Charles Darwin)爬梳生物史時,還得去弄懂天文、物理或社會經濟,他恐怕很難想出演化論。

批評者認為,克里斯堤安的大歷史,研究者須通曉各部門知識,樣樣通是否導致樣樣鬆?「大歷史」想扭轉專業分工法則,除了靠蓋茲的財富,恐怕還得找到更有力的支持者。

【延伸閱讀】一門不一樣的歷史課,讓微軟創辦人出錢又出力

●把大學課程變中學生免費學:全美國,將有1,200學校、超過15,000學生可學到這門課

●把教室課程變數位學習:架設網站、開發電子書、建構互動式圖表,至少3種數位工具可運用學習

●把130億年歷史變1場演講:促成克里斯堤安在TED演講18分鐘,點閱次數逾400萬

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3

北京馬拉松參賽者“日記”霧霾中的跑步者:“跑了才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026

10月19日,參賽選手帶著口罩在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的比賽中。當日,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在霧霾天氣中完賽。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圖)

“你好,你來晚了,宴席散了。”2014年10月21日淩晨,跑步愛好者陳大威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附上一張“空氣質量良好”的截圖。

好空氣晚來了兩天。

兩天前的早晨,第34屆北京馬拉松開賽前一小時,陳大威拍了張照片,他戴著口罩,舉起一張紙:“愛跑步,不要霧霾,棄跑2014北馬”,背後是尚未亮起的天空,藍蒙蒙的一片。

在跑步愛好者看來,從天安門廣場出發,途經長安街、中關村,最終抵達鳥巢的北京馬拉松,是中國馬拉松盛宴中的最高殿堂。北京馬拉松與柏林、倫敦馬拉松等一並列為國際田聯金標馬拉松賽事,保持著國內男子、女子馬拉松紀錄。

因無法改期,組委會在比賽前日發出溫馨提示:“選擇參賽的選手量力而行,如有不適,請立即停賽。”比賽當日,數以千計的選手不約而同地戴上了口罩。

據報道,本屆馬拉松賽的3萬報名者中,接近2.6萬人參加全程,最終1.5萬人完成全程。其中多少人和陳大威一樣棄跑?北京馬拉松組委會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法統計數字。

10月18日 9:00 奧體中心AQI:143

“脂肪和霧霾的無聲戰鬥”

空氣輕度汙染,30歲的王恒參加備戰馬拉松的最後一次集訓。

在王恒跑友的微信群里,霧霾成為“第一等話題”,一位跑友更是實時播報空氣質量指數AQI。王恒是個跑步新手,半年來,他每周跑三四次。但是霧霾常常打亂訓練計劃,空氣質量指數是決定跑不跑的關鍵指標。

在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微信公號“千篇一綠”的問卷調查中,88%的人不會在霧霾天跑步。

40歲的劉可迅已有十年跑齡,在2011年美使館公布PM2.5濃度後,他開始意識到空氣對於跑步的影響。但這個擁有八塊腹肌的跑步愛好者不能因霧霾而間斷運動——不能跑步,只能遊泳甚至爬樓梯。

23層的辦公室,上下8趟,58分鐘,相當於跑13公里。劉可迅跑步時從不聽音樂,但爬樓梯必須要聽,以擺脫極度安靜卻枯燥的過程。他甚至刻意不看爬到了第幾層,因為層數會讓人“感到遙遙無期”。只能閉著眼,一口氣爬到樓頂。

對於想要減肥的女生Brenda而言,跑步是“剛需”。但這場“脂肪和霧霾的無聲戰鬥”最終以購入一臺1200元的德國跑步機結束。在她的“室內秀跑”之後,好幾個朋友也買了跑步機。

霧霾持續時間久了,王恒感到自己“像是被關了起來,好幾天沒有洗澡”。這種煩躁的情緒下,他感到“可惡的脂肪”正不斷堆積,只好節食——只吃青菜,不吃晚飯。

王恒微信群里的擔憂還是被驗證了。晚上六點,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空氣重汙染藍色預警。但馬拉松組委會表示,改期的難度巨大。

只能迎霾而上了,短兵相接中,口罩是唯一的盾牌。“高水平選手肯定不會戴口罩的。大眾跑,我建議可戴薄一點的口罩,稍微有點過濾。特別好的口罩別說跑步,走路呼吸也不是很通暢。”前國家女子長跑馬拉松隊教練陶紹明向南方周末記者建議。

跑還是不跑?以“霧霾+馬拉松”為關鍵詞,王恒想搜點科學說法。但除了發現2013年11月的杭州馬拉松、12月的上海馬拉松也遭遇霧霾外,對於健康的影響,沒有搜到答案。

10月19日 8:00前門AQI:424

“以最低的霧霾代價跑完”

空氣嚴重汙染,天安門,北京馬拉松發令槍打響。

昨日,王恒還言之鑿鑿,指數超過200就不跑了。早上四點醒來,指數升為400多。但如同小時候期待已久的春遊一樣,興奮和新鮮感戰勝了一切,“下刀子”也要去跑。

開賽前的氣氛很熱鬧,有美女領操熱身,廣播員特意強調增設了廁所,暗指不要延續“尿紅墻”的北馬傳統,沒有提起霧霾的事兒。

按照特邀運動員、註冊運動員等身份,選手們依次起跑。一位黑人選手首先經過天安門,在這第一波專業運動員中,沒有人戴口罩。此後,各種類型口罩逐漸增多,一次性的藍色醫用口罩、豬拱嘴的、花格子的、帶濾芯的、防毒面具造型的……

昨日,有人商量著在天安門拉一個橫幅“霧霾滾蛋”,終究也沒有做,只有一個小夥舉著牌,寫著“讓房價降一會”。

8:27,所有選手都跑離天安門城樓,最後的一撥人,是集體戴著口罩的某口罩銷售公司員工。

戴著9002V型口罩跑步的王恒感到很悶,他擔心某個時刻突然呼吸不暢了。經過複興門,王恒扔掉了口罩。在路上,也隨處可見被扔掉的口罩。選手們都互相叮囑,不要用力跑,“以最低的霧霾代價跑完”即可。

同為跑步新手的楊晉只能從電視和微博上看著這一幕。他參加馬拉松最大的動力,是想給即將出生的寶貝一個馬拉松獎牌作為禮物。四點起床,看到指數400多,他放棄了。但覺得沒面子,他穿戴整齊,在鞋帶上扣好計時感應器,以這副拔腿就可跑的造型刷了兩小時微博,“尋找痛點更深”的棄跑者。終於,他刷到一名跑步發燒友也不跑了,堅定了棄跑信心。

“其實,我們也做了比賽改期的預案。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標準,比如規定什麽樣的空氣狀況才允許舉辦戶外大型賽事。”北馬賽事組委會秘書長王大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數場霾已經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楊晉常常趴在窗前,觀察樓下買菜的大媽是否戴口罩。Brenda則想回武夷山老家開個茶館。馬拉松讓這種改變也不再局限於北京。在50歲泉州人郭光輝的詞匯庫里,此前壓根沒有“霾”這個詞,為了馬拉松,他第一次來到,一下車,感覺只是“霧霧的”。

10月19日 10:16 西直門北AQI:402

“嗓子黏糊糊的”

空氣嚴重汙染,王恒終於到達北京馬拉松半程終點。他感覺“嗓子黏糊糊的”,這種和感冒不一樣的感覺,在外地旅遊回京後,似曾相識。

“黏糊糊的是因為運動時肺活量增大,血液循環也快。在同樣時間內吸入的顆粒物增多了,就產生了這個狀態,當然受危害的風險也增多。”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半程的終點,南方周末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選手,大多數人並未感到霧霾對跑步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全程馬拉松的終點,急救車上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並未接到和呼吸相關的病員。

潘小川聽說組織者安排了應急措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接到了通知。最終,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大四學生胡大宇在賽前擔心的“呼吸系統會不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體能會不會由於呼吸的不順暢提前衰竭”等,也均未出現。

下午兩點,比賽結束。空氣質量指數逐漸回落。王恒的朋友“發來賀電”:看來三萬人的人工吸塵器是有效的。王恒開始冷靜下來,即使今天沒有3萬人跑步,仍然有2000萬的北京人在呼吸。而北京人早已習慣了在霧霾中生活,大多數人也不會主動戴上口罩。

王恒說,明年如果還是霧霾,他肯定不跑。作為完成比賽的近200個外國人之一,來自紐約的Nicole Kennedy和東京的安部憲明均表示,明年如霧霾,也堅決不跑。安部憲明有十年的跑齡,在東京,他一周跑一次,而在北京他一個月最多跑兩次。他參加過八次馬拉松,最好成績是3小時32分,而這次只有4小時18分。

10月20日 8:00 西直門北AQI:315

“跑了才懂”

空氣嚴重汙染,北京馬拉松結束後的第一天,劉可迅戴著口罩上班,這個口罩擱在櫃子里很久了。

跑還是不跑的爭論在賽後升級,有人寫了文章《你是那個跑了北馬的SB嗎》,有人回應《不跑北馬就不是SB嗎》。

這是劉可迅的第32個馬拉松,他也決定寫個博客,“兔子”和霧霾是關鍵詞。“兔子”是馬拉松比賽中的定速員,以帶領其他選手。劉可迅在賽前也糾結過,但第一次當兔子,他不能棄賽。

原在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從事空氣治理項目工作的周嶸,盡管被前同事建議棄賽的呼籲刷了屏。因為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籌款而跑,她也不能棄賽。

在劉可迅和周嶸背負著責任跑完後,獲得更多的,其實是“跑了才懂”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感超越國界和言語表達,霧霾也阻擋不了。

50歲的郭光輝下個月要自費去雅典,參加他的第一個國外馬拉松。

為了鼓勵日本同胞,日本駐華使館經濟部參贊安部憲明裝扮成喜愛的日劇演員模樣,戴著一個寫著日語的頭巾。因為霧霾,他原本只想在起點意思一下,結果跑到了終點。“很多人看到我說,‘那是個日本人,加油!’在這種情況下,誰能放棄奔跑呢?”

在30公里時,Nicole快堅持不住了,一個陌生人給了她一根香蕉並抓起她的手臂,帶著她跑了很長一段,最後消失了。“跑步已成為我天性的一部分,跑步讓我健康、積極,有力量來照顧三個孩子。在奔跑時,我思考並感受著生命的進程。”Nicole說。

相對於大多人的無奈和吐槽,周嶸並沒有感到無力感:“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戴口罩,我會很消沈。”2012年的北京馬拉松也有霧霾,那時,幾乎沒有人戴口罩。

10月21日,陳大威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了10公里,以彌補北馬的遺憾。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視頻,快速的腳步揚起了金色的落葉。北京馬拉松選在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應該也正是因為,秋季本是北京最美的季節。

(感謝“全國空氣質量指數”APP提供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