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復興搶頭香 華航「攜伴」跟進 看準觀光錢潮 本土廉航兩強激戰

2013-12-02  TWM
   
 

 

復興航空在上周取得民航局獲准設立,成為第一家台灣本土廉價航空,中華航空也傳出要跟進,而長榮航空採較觀望的態度,仍以高端商務客為主。究竟復興、華航投入廉價航空的經營,打的是什麼算盤?

撰文‧許瓊文

目前進駐台灣的廉價航空共計十三家,包括新加坡酷航、亞洲航空、日本樂桃航空、韓國釜山航空等,而復興、華航加入戰局,最快將在明年此時首航,除了消費者有更多元選擇外,對復興、華航來說,是否真的有「利」可圖?

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上周一身皮衣牛仔褲,輕鬆接受媒體近兩小時的聯合採訪,他表示,未來全新的廉價航空,將針對「台灣旅客」量身打造,資本額將在二十到三十億元新台幣,初期先購入二到三架飛機,以現有的航點為先,飛行時間在五小時以內的亞洲區域航線,最快明年正式啟航。

而華航也計畫十二月由華信航空與新加坡航空投資的虎航,共同成立廉價航空,華信可望持股五一%。華航副總經理楊子葆也對媒體宣布,「廉價航空的經營有獲利空間,華航不會缺席。」

傳統航空市占下滑一成

從整體市場來看,近幾年,亞洲吹起廉價航空的熱潮,廉價航空從載客率、市占率來看,都深深威脅著市場上原有的領導品牌航空公司。

以台北飛新加坡航線來看,新加坡航空在JetStar捷星航空加入市場後,市占率從原本五成降到四成六;其他如太平洋宿霧航空、亞洲航空、虎航、釜山航空也都是如此,影響原本市場上的領導品牌市占率至少一成以上。

尤其是釜山航空,讓原本台北到釜山市占率百分之百的復興航空,快速降到不到三成的市占率,可以想見復興如此積極投入廉價航空的營運,就是希望藉此扳回一城。

兩家本土航空躍躍欲試,也看好台灣廉價航空市場,因為林明昇認為,現在每年台灣出國人次達到一千多萬,「透過廉價航空,可以提供較低的旅遊成本,引誘更多人飛出國。」事實上,台灣政府也正是看上這項商機,希望提升來台人數,刺激觀光。過去捷星航空、亞洲航空開航台北後,所帶入的新加坡或馬來西亞觀光客,都比前一年成長幾乎二倍。

全球經營表現最佳的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在開放中國二線城市天津、杭州等路線就是如此,先開出航點,再用低票價吸引旅客上鉤,讓許多根本沒聽過這些城市的馬來西亞人,願意嘗試前往旅遊。

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助理教授張邱驊,也以波蘭第三大城克拉克夫為例,近來成為歐洲人的旅遊新寵,就是拜廉價航空之賜,從二○○四年第一家廉航Germanwing開航後,陸續多家加入,觀光客單年暴增五○%,成長了一百萬人次,更創造出二座五星級旅館及一千萬個就業機會。

「台灣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張邱驊樂觀表示,只要在開放天空的政策,以優先保障國籍業者發展,並且輔導各個縣市政府加強觀光行銷,台灣很多城市都可像波蘭的克拉克夫一樣,在亞洲創造觀光商機。

站在國家角度,開放業者成立廉價航空,擴大旅遊市場,絕對是全民之福;只是不得不問,台灣市場這麼小,人口少,真的支撐得了兩家本土廉價航空,甚至更多?

鎖定背包客 不同於傳統航空張邱驊語重心長地表示,國內本土業者千萬不能僅成為「廉價航空」,而是要落實「真正低成本航空,也就是LCC(Low cost carrier),才能獲利。」亞洲低成本航空最大的挑戰在於,營運條件與傳統的航空業者幾乎相同,張邱驊舉例,「台北飛新加坡,捷星航空的票價也許有部分真的很便宜,但是也有些票價比華航還貴,廉價航空不是真的廉價,而是收益管理做得好。」台灣本土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大致差不多,航線也很難有太大的變化,「唯一能夠創造出的差異化,找到獲利點就是『營運服務』」,張邱驊說。

無論是哪一家航空業者投入LCC營運,一定要與原本的「品牌」切割,原本的品牌繼續經營高端商務客,廉價航空則鎖定「計畫旅行的背包客」,因為航線不便,在操作上就要避免影響到原本既有的市場。

至於行銷方式,就要各憑本事,票價能不能做到更彈性,例如國外的廉價航空票價幾乎隨時浮動,並且包裝出更多勾引消費者的產品,這是航空業者的考驗。

也有立委擔心,目前國人不一定真的了解廉價航空嚴苛的搭乘條件,無論是選位、行李載重、機上服務等各方面,都必須額外收費,近年也衍生出許多消費者糾紛問題,「未來本土廉航若產生消費糾紛,政府的態度是什麼?會影響廠商的經營方向。」張邱驊提醒。

政府若沒有良好的配套,包括旅運規範的溝通宣導以及航站的規畫,只是貿然開放業者成立廉價航空,而造成經營困難的窘境,恐怕會更加難以收拾。

廉價航空什麼都要錢,你能接受嗎?

—— 傳統航空與廉價航空服務比一比

傳統航空 廉價航空

依航程長短提供不同餐點 餐點 須額外付錢依航程長短提供不同節目 視聽設備 旅客自備或向航空公司租借依各艙等提供托運行李件數與重量規定 行李托運 限一件隨身行李,托運行李須額外購買

有 空橋服務 無

座位空間以旅客舒適為主 座位空間為爭取最多座位,空間較小1、可透過網路、電話、旅行社、實體櫃枱等多種管道2、有預先訂位服務,訂位後若有航班異動,可致電客服中心免費協助更換,若開票後有異動,將收取手續費3、有兒童(2~12歲)票價,一般約為成人票價的75% 訂位購票1、以網路銷售為主,透過客服中心和機場櫃枱訂購機票的旅客,需要另外支付開票手續費2、訂位後馬上開票,任何異動都須收手續費

3、兒童與成人同價

提供預選座位機制,不另收費 座位選擇 指定座位要額外收費

整理:許瓊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7

中國核電三強或變兩強更強 競爭天平已出現傾斜

今年3月的一份上市公司公告正在打破中國核電三強鼎力的格局。

中核科技(000777.SZ)發布公告,確認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正在籌劃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核建”)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如果上述重組落定,中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這兩大核電企業都完成了外部強強聯手,只剩中廣核一家還在單兵作戰,核電領域競爭天平已經出現了傾斜。

中核建加入還意味著一種核電開發建設一體化的模式正在成形,這可能為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掀開嶄新篇章。

三強平衡正在被打破

此前,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不僅擁有其他能源集團羨慕的核電運營牌照,而且核電領域各有所長、實力基本相當。

“三大集團各有優勢,很難說誰占有的優勢更加明顯”,國家核安全局一位退休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核是中國核電領域的“老大哥”,繼承了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衣缽。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除了主要了核工程建設板塊外,中核集團業務幾乎完全覆蓋了核工業所有的產業鏈,其所從事業務涉及核電、核燃料循環、核能技術研發與服務等。另外,中核集團控制著核電行業最稀缺的核燃料供應系統。

中廣核則在核電站運營方面占有了絕對的優勢,有著最多的在運核電站。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中廣核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循環機制。截至2017年1月底,中廣核有在運核電機組19臺,裝機容量2038萬千瓦(國內占比61%),在建核電機組9臺,裝機1136萬千瓦(國內占比47%)。甚至在“老大哥”獨享的核燃料供應領域,中廣核也在努力進入上下遊,已啟動自主化核燃料開發。

國家電投則是在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原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基礎上組建的新集團,不僅坐擁中國自主化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設計、建設、開發優勢,而且有著原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電投的雄厚實力支持。兩家合並之後,業務領域覆蓋了常規發電和核電,不僅在五大發電集團中獨樹一幟,而且在資產量和收入額上都大幅超過中核和中廣核。

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就曾明確表示,國家電投將打造中國核電全產業鏈航母。

多位核電企業受訪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旦中核與中核建重組成功,後者的業務可能並入前者旗下的工程板塊,屆時,新的中核將形成一家同時擁有核電、核電建設、核然料等為一體的全核電產業鏈的超級巨頭,在核電領域優勢將明顯在其他兩家巨頭之上。

中核建是中國核能工程建設領域的巨無霸。在核電工程建造領域,中核建具備同時承擔40臺核電機組的建造能力,承擔著國內所有在建核電站核島部分的建造任務。中國某核電工程公司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向第一財經介紹,在每一臺核電機組的建設成本中,核島造價大概占了三分之二。

此外,中核建還是中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堆的海外推廣責任主體,並已經先後與阿聯酋迪拜、沙特、南非等國家簽署《合作建設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諒解備忘錄》或建立合作關系。比如,今年3月16日,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前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沙特高溫堆項目投資建設等系統解決方案。

而在國內,中國核建還在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等省份開展了高溫堆項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瑞金核電項目已經通過了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

剩下一強如何走出下一步

這種情況下,唯一沒有實現強強聯合的中廣核可能會走什麽樣的道路?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退休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個人認為,中廣核可以走類似國家電投的合並路徑,即通過與四大發電集團其中一個進行合並重組,走出一條核電與常規電相結合的道路。

比照國核技的重組之路,其進入國家電投之後的實力在不斷增強。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發布的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國家電投以營業收入306.16億美元位列第342位,排名比2015年大幅上升61位。國家電投目前的資產總額為8661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中廣核的總資產體量則小得多,還不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榜當中。

“我相信,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是很有希望的,核電集團企業跟常規電集團進行合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位退休官員向第一記者分析,“現在核電集團面臨著用電調峰和融資方面的壓力,如果能夠與常規電集團進行合並,就可以發揮核電的優越性,而且在融資等各方面都很方便。”

目前,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國電、中國華電等四大發電集團都涉及核電業務,但都沒有核電運營資質。

中國核電市場非常廣闊。按照中國核電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全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國內有35臺在運核電機組、21臺在建核電機組。其中,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居世界第一。

由於核電的經濟效率相對較高,加上目前火電受制,使得更多的發電集團都想進入核電領域。

這位退休官員分析說,中國四大發電集團也希望獲得核電運營資質,因此與中廣核等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核電集團進行重組可以幫助它們獲得這樣的資質。

與發電集團合並之事也並非外界隨便揣測,此前中廣核就曾與一家能源巨頭集團傳過重組“緋聞”。

2016年7月21日,有媒體稱,神華集團正在尋求與中廣核進行並購,該並購將可能創建一個資產規模約2040億美元的公用事業行業巨頭。兩家集團對此均很快作出了否認。不過,業內仍然相信,如果真有兩家合並的可能,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神華集團,與中廣核在某些方面的確有互補的空間。

有核電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如果得到中廣核的幫助,神華集團將很快就能進軍核電領域;而神華集團同時也可以幫助中廣核將獲得國內鈾礦開采的資源和資質。

如果沒能實現強強重組,中廣核也在布局如何獨立發展。

雖然中廣核在核燃料方面一直受到現有競爭格局的制約,在資金方面此前也不如五大電力公司那樣充裕,但隨著中廣核旗下多家公司已實現上市,中廣核在融資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加強。

中廣核目前已擁有3家H股上市平臺和1家A股上市平臺,分別為中廣核電力(01816.HK)、中廣核新能源(01811.HK)、中廣核礦業(01164.HK)和中廣核技(000881.SZ)。這4家上市公司所涉領域,分別是在核電、核燃料、新能源、核技術。

在核燃料領域,中廣核一直在尋求突破。來自中廣核官方信息顯示,核燃料領域,2007年以來,按照國家“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走出去”戰略,中廣核積極開展國內和海外鈾資源勘探與開發工作。目前,經國務院批準,中廣核已獲得國家核燃料進出口專營資質。中廣核已經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進行鈾礦開發和核燃料組件研制的合作。

在核電建設領域,業內也在猜測,中廣核未來可能將通過其他途徑來培植自己核電工程建設隊伍,以避免未來可能在該領域中受到新的中核集團的牽制。

比如,中廣核已經與中國能建在核電工程建設方面進行了合作。2013年6月,中國能建成功中標了中廣核陽江核電5、6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這被認為是中國核電站核島領域的“破冰之旅”。

在第一財經接觸的一些受訪者看來,如果中核與中核建重組的影響,中廣核和國家電投都要培植自己的核電建設工程隊伍,那麽到時候競爭格局還會更為複雜,是否會出現行業分散和重複建設問題還需密切觀察。

全產業鏈模式重新現身

核電行業內觸覺敏感的人士還從中核與中核建的重組中似乎讀出了另一條信息,就是為了核電行業的發展,是否還要維持當前寡頭競爭的格局?

從原核工業部到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核電的發展一直使用大一統的模式,中核建和中核集團本來就是從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拆分出的企業。但以1994年中廣核成立為開端,為中國核電後來獲得快速發展提供助燃劑,中國核電行業才形成了今年的競爭格局。

但在核電競爭的格局下,中國國內核電技術發展技術路徑總有波折,而且對出口旗艦華龍一號的聯手推動還有待加速。

華龍一號由中核推出的ACP1000技術和中廣核推出的ACPR1000+技術融合而成,目的是為了國內核電更好的對外出口。為了使華龍一號融合工作進展更加順利,以及日後更好的推進華龍一號的出口,2016年3月17日,由中核與中廣核共同註資組建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龍國際”)正式揭牌成立。

華龍國際公布的《華龍國際參加第十四屆國際核工展成現場亮點》消息稱,自華龍國際成立以來,公司各項組建及技術融合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有了實體依托後,華龍一號技術融合正在提速。在項目進展上,國內方面,寧德5、6號機組“路條”明確采用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福建漳州、海南二期等夜遊意向按照采用華龍技術來開展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國際市場方面,從現場沙盤可以直觀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和拉美地區多個國家成為潛在市場。

在中國出口龍頭的高鐵領域,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並已經展現了對外出口的新路徑。如果中核與中核建重組所代表的是未來核電全產業鏈大一統發展的模式,這將讓中國核電發展探索新的道路,而原有核電企業的競爭格局將再次變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33

兩強爭霸法國大選:看看哪些話題會主導最終局面

根據法國內政部的初步統計結果,在上周日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中間派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得票領先,兩人將進入5月7日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60年來,首次由兩位不是傳統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占據總統選舉“決賽”的舞臺。

對於即將誕生的“非傳統”總統,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秘書長漢斯•斯塔克(Hans Stark)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下一任法國總統,不僅需要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多數選票,同時還要在議會贏得多數席位,或者至少擁有廣泛政黨合作來實現其執政綱領。

馬克龍大概率擊敗勒龐

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有著極其堅固的支持者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她的支持者是否已經達到了上限?還有多少在第一輪選舉中沒有投她的人,會在第二輪中投她呢?

按照一般的政治邏輯,只有之前支持中右翼菲永、而且完全接受不了馬克龍中立溫和模糊不清政治立場的人,才會在第二輪投勒龐的票。菲永在競選過程中,為了從勒龐支持陣營拉選票,曾一度更加“偏右”一些。也就是說,可能那些在菲永和勒龐之間徘徊的人,會有一部分倒向勒龐。

但多數第一輪沒有投馬克龍的人,都會在第二輪中把票投給這位以“迎娶年長自己24歲的老師”著稱的年輕政治家。事實上,在中右翼候選人菲永和左派候選人阿蒙的敗選演講中,他們都呼籲其支持者在第二輪中支持立場溫和的馬克龍,這樣,馬克龍從阿蒙的6%和菲永的19.5%的選票中獲得大部分支持,顯然是理所應當的事。

不過,馬克龍曾經是現任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的事實,一定會被勒龐拿來“說事”,她會提醒選民,馬克龍還是已經傷痕累累、毫無建樹的’舊制度’的延續,而且更會揪住他寬容的移民政策和支持歐盟以及全球化的思想不放。但這一論點,還是無法動搖足夠多的第二輪選票。

德國智庫學者周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沒有馬克龍的崛起,勒龐很可能成為‘黑天鵝’,法國人的‘革命’歷來徹底,打破陳舊,敢於創新,在當今傳統勢力和右翼勢力對峙的局面下,法國人的選擇不失為一條新的出路,值得他國借鑒。”

老百姓最關心錢包

雖然有前經濟部長這個“政治資歷”,但馬克龍作為一個成立自己政黨才一年的政壇新人,一直被選民們視為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不僅沒有從政經驗,在議會中也毫無根基,如何掌控全局,還真需要拭目以待。

有趣的是,一向不對國家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的歐盟大佬們,都急於對這場全歐矚目的大選表態。比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外交事務官員立刻對馬克龍表示了祝賀,這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以看出,歐盟的未來,是多麽依仗於“親歐派”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

事實上,全球精英和輿論已經迫不及待地表達出一邊倒對馬克龍的支持,儼然將他視作法國新總統。但是,這樣的場景並不令人感到陌生,美國總統大選,英國退歐公投,結果都倒向了精英和建制派的對立面。關鍵的,還是廣大普通選民,那麽,普通法國人怎麽看當前的局勢?

多年來法國經濟止步不前甚至有所退步,令民眾對於政府的不滿與日俱增。通脹回升、薪資增速放緩、失業率又居高不下,令法國民眾的生活壓力明顯增加。第一財經記者在與普通法國市民交談中,可以感受到民眾深深的焦慮。

年輕的Beau夫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希望新的政府能夠降低稅率,對於他們來說,即使兩個人都有體面的工作,仍很難在巴黎獲得很好的生活,“房貸壓力大,稅率高,衣食住行都越來越貴。”

而對於在巴黎私立商學院攻讀管理學碩士的Fabien來說,工作機會和薪資是他最關註的。“我很努力地工作,有兩個碩士學位,但我依然覺得很難就業,法國福利體系讓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希望新的政府能夠增加年輕人的就業和培訓,提高薪資。”他說。

這些觀點,其實都反映出民眾對現任政府的不滿,經濟問題才是核心關切。而主張減稅的馬克龍,在這方面無疑對選民具有吸引力。而勒龐的標誌性主張“脫歐”,相對來說還沒受到那麽大的關註。

在市政廳經濟辦公室工作的Mutt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大部分法國民眾來說,脫歐不是一個迫切的選項,但歐盟確實需要做出改變,讓民眾相信團結在一起會帶來更好的經濟和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